中国古代文学史(选)《诗经》艺术成就7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部分——5《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9fcd971831b765ce04081438.png)
第五节《诗经》的艺术成就和影响一、《诗经》的艺术成就1、鲜明的形象性《诗经》中大部分作品是抒情诗。
这些诗不以刻划人物为主,但其中有了较为鲜明的主人公形象。
诗人往往通过感情的直接倾诉,使人感受到他们的不同个性。
有的作品在抒情中带有一些细节和行动描写,使主人公的情态宛然可见。
有的作品运用了景物和环境描写来渲染气氛,烘托感情。
《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树,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于何勿思!《陈风·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2、赋比兴手法的运用A、朱熹说:“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诗集传》)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
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
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小雅·无羊》:谁谓尔无羊?三百维群。
谁谓尔无牛?九十其犉。
尔羊来思,其角濈濈。
尔牛来思,其耳湿湿。
或降与阿,或饮于池,或寝或讹。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或负其餱,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尔牧来思,以薪以蒸,以雌以雄。
尔羊来思,矜矜兢兢,不骞不崩。
麾之以肱,毕来既升。
用赋的手法来抒情:如《齐风·鸡鸣》: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B、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就是比喻。
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
如《卫风·硕人》中用“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来刻划庄姜的美貌;《大雅·常武》中用“王旅啴啴,如飞如翰,如江如汉,如山之苞,如川之流”来显示周朝军队的强大气势,非常精彩传神。
《诗》中还有通篇用比的作品。
如《豳风·鸱鸮》假托一只小鸟诉说其不幸遭遇,以比喻下层人民的生活惨况,是一首新颖别致的禽言诗。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练习 (先秦文学常识、含答案)
![专升本汉语言专业课《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练习 (先秦文学常识、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ddd09bb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becaabe.png)
专升本《中国古代文学史》选择题练习(先秦文学常识、含答案)1.下列古代著名神话中,不是选自《淮南子》的是( )。
A.共工触山B.精卫填海C.女娲补天D.嫦娥奔月2.关于《诗经》,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诗经》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B.赋、比、兴的运用,是《诗经》艺术特征的重要标志。
C.《诗经》按风、雅、颂分为三类。
“雅”指朝廷正乐,雅分为大雅和小雅,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
D.《诗经》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解说其含义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诗经》创作基本手法的是( )。
A赋B.比c.兴D.颂4.在西汉,解说《诗经》的三家诗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下列不属于三家诗的是( )。
A.出自鲁人申培的鲁诗。
B.出自齐人辕固的齐诗。
C.出自韩人韩婴的韩诗。
D.出自燕人韩婴的韩诗。
5.《战国策》的文学成就首先表现在( )。
A.是各国史料的汇编。
B.标志着我国叙事散文的成熟。
C.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
D.对人物形象的塑造。
6.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是( )。
A.《战国策》B.《左传》C.《史记》D.《国语》7.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有神话学价值的古代文献是( )。
A.《淮南子》B.《山海经》C.《吕氏春秋》D.《庄子》8.先秦诸子散文中援引神话最多的是( )。
A.《墨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9.《九章》不包括( )选项中的作品。
A.《惜诵》B.《怀沙》C.《橘颂》D.《云中君》10.《九歌》中最多最动人的是( )。
A.叙述身世和遭遇B.是对人神情感的摹写C.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D.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坚贞高洁的形象11.关于《离骚》,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其中名句B.全诗由引言、正文、乱辞三部分组成C.《离骚》中的美人一般被认为是圣君的象征D.《离骚》是带有自传性质的一首长篇抒情诗,全诗共三百七十多句,近二千五百字12.下列作品中,可被视为“悲秋”文学之祖的( )。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上
![中国古代文学史考试重点上](https://img.taocdn.com/s3/m/2d29ed18fc4ffe473368ab4c.png)
1.神话以故事的形式变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社会现象的认识和愿望,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
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他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神话的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神话按内容分为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2.《山海经》最初名为《山海图》,约成书于战国初年到汉代初年之间,全书共分山经五卷、海外经四卷、海内经五卷、大荒经四卷。
《山海经》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也是最有神话学价值的文献。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笙诗,有目无词。
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
最后编定成书,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
产生的地域,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富于现实精神的诗歌,奠定了我国诗歌面向现实的传统。
诗经的内容包括祭祖颂歌和周族史诗、农事、燕飨、怨刺、战争徭役、婚姻爱情等。
《诗经》的艺术成就:⑴“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精神。
⑵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⑶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
⑷语言上丰富、生动、简练、形象。
4.“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毂梁传》。
5.《左传》艺术成就⑴叙述性①叙事散文内容更加完整,情节更生动、曲折。
②叙事手法灵活多样。
③更加注重叙述事件的过程和因果关系。
④故事更具有戏剧性。
⑵人物塑造使用闪现型、累积型,用人物的行动、对话表现人物,极少使用外貌心理描写。
⑶叙事语言简练含蓄,词约义丰,准确生动,富于色彩。
⑷战争描写非常成功。
①重点于揭示战争的前因后果及过程。
②注重细节描写,在叙事生动、人物刻画方面具有文学意义。
6.《国语》是一部国别史。
7.《论语》是语录体,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
8.《孟子》散文艺术成就:⑴长于论辩,是《孟子》散文的特征。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简答题](https://img.taocdn.com/s3/m/824e1309c8d376eeafaa3175.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及答案《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论述题1.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1.(1)写实和抒情的融合。
①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②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③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感情。
(2)赋、比、兴的艺术手段。
①赋是《诗经》中运用最多的表现手法.它可以直接叙事,也可以是直接的刻画描写,可以是直言其志或直抒胸臆。
②比一般说就是比喻。
③兴就是起兴或发端,一般处在一首诗或一章诗的开头位置。
就兴与诗歌情思的关系而言,基本有相关和不相关两种情形。
(3)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①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②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③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④语言也很有特色.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2.试论《左传》的文学特色。
2.(1)文学性的剪裁和历史事件的故事情节化.(2)刻画人物性格神形毕现,有立体感.(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传神的细节描写。
(4)善于叙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3.试论《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
3.(1)雄辩色彩。
具有两个特点:一是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引导对方不知不觉地投人到自己设置的机彀中来,便对方心悦诚服;二是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被纳入机彀,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两个特点在文中配合,构成了孟子的雄辩。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4.试论《庄子》的寓言特点。
4.(1)奇幻谲诡的想象。
(2)人物形象的出神刻画。
(3)细腻逼真的描写.(4)谐趣和讥刺横生。
5.分析《离骚》的思想内容.5.(1)“美政"理想。
(2)深沉的爱国情感。
(3)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
(4)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6.试论《史记》描写人物的艺术特点。
6.(1)精巧的剪裁和安排,使用“互见法”.(2)人物之间相互对比映衬。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套试题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套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16e27190f8c75fbfc67db279.png)
潍坊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中国古代文学》(一)试题库(宫存波老师录入)第一部分填空题1、和金文的产生,为口耳相传的文学发展成为书面文学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中国书面文学的萌芽。
2、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结合在一起的,3、先秦诗歌经历了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由宗教颂赞祷祝诗演进到政治叙事诗,再演进到诗。
4、《》是先秦史传散文的顶峰之作,它记述史实,刻画形象,以极为高超的表现技巧把中国叙事文推向成熟,开《战国策》、《史记》等史传散文之先河。
5、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6、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保留在《》中。
7、《》是我国古代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著作,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最有神话学价值。
8、神话“鲧禹治水”、“夸父逐日”、“精卫填海”出自《》9、先秦诸子中以《》援引神话最多,自称“寓言十九”,其中有些寓言即是神话,另一些则往往是古神话的改造。
10、和《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11、《诗经》是我国第一部,它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收集了周初至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305篇。
12、《诗经》原名《诗》,或称“诗三百”,以后才尊为“经”。
13、《诗》与《书》、《礼》、《易》、《》并称“五经”14、《诗经》中有6篇,有目无辞。
15、《诗经》的编集,在先秦古籍中没有明确记载。
历史上有广泛影响的“献诗”、“”、“”之说,透露了《诗经》作品来源和编定的一些消息。
16、《诗经》中的作品,本是配乐的歌词,根据乐调分为《》《》《颂》三类。
17、秦火以后,《诗经》以其口耳相传、易于记诵的特点,得以保存,在汉代流传甚广,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
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
鲁诗出自鲁人,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三家诗兴盛一时。
18、今本《诗经》,出自鲁人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
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的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d2841cb9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83.png)
诗经的文学成就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文化遗产之一,其文学成就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多样性和广泛性:《诗经》共收录了305篇诗歌,内容主题
丰富多样,包括颂、怨、辞、赋、咏等多种文体。
代表了当时各个阶层的人们的感情和心声,反映了社会的各个方面。
2.真实性和生活性:《诗经》中的诗歌多写社会生活和个人情感,具有真实性和生动性,通过描绘各种人物和场景,展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思想观念和价值观。
3.深入思考和抒发情感:《诗经》中的部分诗歌通过反思人生、道德道义等问题,展现了作者的智慧和深刻的思考;另一些诗歌则抒发了作者的情感,表达了爱、恨、悲、怨等情感。
4.音乐性和韵律感:《诗经》的诗歌多以歌谣的形式传唱,具
有浓厚的音乐性和韵律感。
其中包括韵律明快的风调、婉转柔美的雅颂等,以及适合舞蹈的歌舞诗。
5.意境和象征性:《诗经》中的一些诗歌采用象征性的表达方式,以寓意深远、意境优美的形式传达思想和感情。
通过寥寥数语,折射出千年来人们追求的智慧和追求。
以上是《诗经》的一些文学成就,它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
![福师《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37a57a61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a7.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大纲一、选择题1.《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诗三百”,直到代,才被奉为儒家经典之一,被称为《诗经》。
A. 秦B. 汉C. 三国D. 西晋【参考答案】B2.《左传》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A3.以下诗歌中表现“弃妇”题材的作品是:。
A. 《关雎》B. 《邶风·静女》C.《卫风·氓》D.《豳风·七月》【参考答案】C4.《战国策》的体例是:。
A. 编年体B. 国别体C. 纪传体【参考答案】B5.《诗经》以下作品中反映青年男女美好感情的是:。
A.《关雎》B.《生民》C.《氓》D.《七月》【参考答案】A6.以下史书中体例为纪传体的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战国策》【参考答案】C7·先秦诸子中,文风感情充沛,气势极盛。
有纵横家、雄辩家气概的是。
A.孔子B. 墨子C. 孟子D. 庄子8·在中国诗歌史上第一位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是:。
A.孟浩然B. 谢灵运C. 鲍照D. 陶渊明【参考答案】B9·先秦诸子中,的文风多以三言两语为章,言简意赅,用意深远,发人深省见称。
A.《论语》B.《庄子》C.《墨子》D.《荀子》【参考答案】A10·《哀江南赋》是南朝流落北朝时的代表作。
A. 庾信B. 谢灵运C. 陶渊明D. 谢朓【参考答案】A11·《燕歌行》是的代表作?A. 刘祯B. 曹操C. 曹丕D. 曹植【参考答案】C二、文学史知识填空题1.《诗经》中《雅》分为、。
【参考答案】《大雅》《小雅》2.《左传》,西汉人称为,或称为,作者相传为鲁人。
【参考答案】《春秋左氏传》《左氏春秋》左丘明3.今本《庄子》仅存33篇,其中《内篇》思想连贯,风格一致,构成比较完整的思想体系,为庄子所作。
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思想存在一定差异,为庄子门人、后学所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https://img.taocdn.com/s3/m/6331e5c9770bf78a6529544d.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一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从周公到孔子,旧的巫术宗教文化逐渐被取代,文化成了主流。
2.成书于秦汉两代的由众人编撰的和,两书中都保存了不少中国古代神话。
3.《诗经》中的宴享诗的典型之作是。
4.《论语》创立的,在《墨子》中得到发展,进而形成了《孟子》的。
5.刘向的、《新序》等书,杂举前代群书佚闻琐事编录而成,寓以劝戒说教之意。
6.汉初,贾谊写过骚体赋《吊屈原赋》、。
7.秦嘉的三首,是东汉文人五言抒情诗成熟的标记。
蔡邕的五言诗是乱世文人全身远害心态的写照。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5分)始祖神话七发汉乐府民歌古诗十九首三.简答题(共20分,每题10分)1.《左传》战争描写的成就有哪些?2.《九歌》的艺术特色有哪些?四.论述题(共40分,每题20分)1.《诗经》的艺术特点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2.《史记》的叙事艺术成就有哪些?请举例具体分析。
答案:1、礼乐 2、《吕氏春秋》《淮南子》 3、《小雅·鹿鸣》 4、语录体对话式论辩文 5、《说苑》 6、《鵩鸟赋》 7、《赠妇诗》《翠鸟诗》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二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商颂·玄鸟》和《大雅·生民》记录了商部族始祖和周部族始祖诞生的神奇经历。
2、《尚书》包括、《夏书》、《商书》《周书》。
3、西汉初,司马谈曾把“诸子百家”总括为、儒、墨、、法、道德六家。
4、《春秋》是指孔子修订的鲁国的。
5、是宋玉的代表作,它生发了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深远的主题。
6、东汉抒情赋主要有和两类。
二、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洪水神话赋比兴《淮南子》汉乐府民歌三、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1、《战国策》的文学特点有那些?2、《古诗十九首》所表现的社会内容有那些?四、论述题(40分,每题20分)1、试举例论述《孟子》的散文成就。
2、《离骚》的艺术特点有那些?试具体分析。
答案:1、契后稷2、《虞书》3、阴阳名4、编年史5、《九辩》“悲秋”6、纪行赋述志赋中国古代文学史先秦两汉文学考试试题三一、填空(20分,每空2分)1、夏商文化以最有代表性,而夏商文学与此时的原始宗教是紧密联系的。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
![中国古代文学史试题库](https://img.taocdn.com/s3/m/be8cdd3d5022aaea988f0f18.png)
试卷一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1、先秦诸子散文中,______ 创立了语录体,在《墨子》中得到了发展,进而形成《孟子》的________ 论辩文;以丰富的寓言和奇崛的想象,成为先秦说理文中的瑰宝,《荀子》、《韩非子》中的____ 则标志着我国古代说理文体制的完全成熟。
2、《诗经》第一篇名曰___ ,其中有”窈窕淑女,_____ 。
”之句;《天问》的作者是_____,他最著名的抒情长诗 _中有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 _。
”3、"文章西汉两司马”其一是指写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的_,其修史的宗旨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_另一位则是汉赋大家_____ ,代表作有_____ 。
4、建安文坛被誉为”七子之冠冕”的作家是_,这一时期还有一位女作家 _。
正始时期,有阮籍、嵇康等人组成的作家集团,史称。
5、东晋陶渊明创立了 _,其《饮酒》中有名句”采菊东篱下,_";谢灵运创立了 _,其《登池上楼》有名句池塘生春草,。
”二、解释(每题5分,共20分)1、楚辞2、建安风骨3、初唐四杰4、韩孟诗派三、名句赏析(每题5分,共20分)1、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四、问答(每题8分,共24分,以下请按顺序在答题纸上答,并写清题号)1、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兴盛的原因是什么?2、唐诗繁荣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试析《长恨歌》的主题。
五、论述(共16分,两题任选一题)1、结合具体作品论析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
2、苏轼评柳宗元《渔翁》一诗的末两句"虽不必亦可"。
请谈谈你的认识。
附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烟消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回看天际下中流,岩上无心去相逐。
试卷一一、填空(每空0.5分,计20分)1、"女娲抟黄土作人"的神话岀自《__________ 》。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全)
![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名词解释、论述题汇总(全)](https://img.taocdn.com/s3/m/853ca6c9102de2bd9605882a.png)
中国古代文学名词解释、论述题题库第一章上古文学一、名词解释1、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2、《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3、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4、《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二、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14281ea0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a9.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献诗说:1、出自于《国语·周语上》2、一种关于《诗经》收集的说法;3、“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采诗说:删诗说:1、由司马迁提出的《诗经》形成的说法;2、司马迁说在孔子时有3000多首诗,孔子选出合乎礼仪的305首组成《诗经》;3、这个说法不准确;吴越春秋:1、东汉末年的一部杂史;2、作者是越晔;3、写春秋末年吴、越争霸的历史;古文运动:1、中唐时期发起的一起由骈体一以散体的文体与文风的革新运动;2、主张“主以明道”3、主要作家有韩愈和柳宗元;九歌的艺术特色:1、寄托屈原的身世之感和规讽之意;2、神灵的价格化;3、具有奇特瑰丽,色彩斑澜的艺术境界;陈子昂对唐诗的发展所起的推进作用:1、复归风雅成为盛唐歌行即将到来的序曲;2、陈诗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有盛唐诗歌的风貌;3、其提倡风骨和寄兴,对诗歌的发展有很大的推进作用谈论杜甫诗歌“诗史”的性质;1、写安史之乱前后的社会现实;2、借记事以抒情,表达爱国忧民的精神;3、以时事入诗,具有写实性;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1、其创作主要包括奏议文和刻石文;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3、其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度宏大;天问:1、屈原创作的奇特的诗歌;2、针对自然现象、神话传说、远古历史、社会现象提出了107个问题;3、表现了诗人见识广博、勇于怀疑和批判的精神;骈文:1、一种具有均衡对称之美的文体;2、骈文的特征是:对偶、用典、声律和词藻;盛唐边塞诗派:1、以高适、岺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群体;2、他们的诗主要以边塞生活为主要题材;3、他们的边塞诗写得雄壮美,有一种慷慨悲凉之美;唐传奇:1、唐代流行的一种文言短篇小说;2、它是以六朝志怪小说的基础上,融合历史传记小说、辞赋、诗歌和民间说唱艺术而形成的新的小说文体神话的性质: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1、内容充实丰满,多慷慨悲愤之气;2、艺术表现形象生动、音韵流畅、辞藻华美、对付工整;3、艺术风格华丽绮焕,雄健浑厚;简述陶渊明诗平淡自然之美的形成原因:1、心境的平和散淡;委运任化,顺乎自然,不汲汲于富贵,不戚戚于贫贱,心境自然平和;2、语言的平易质朴,语言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自然纯净之美;试论《史记》刻画人物的特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47e5224f69dc5022abea001b.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重点知识点整理第一编先秦文学(考试比重25%)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第一节上古歌谣1.原始歌舞是初民日常生活情状的重演或庆祝、祭典活动本身。
2.《周易》的筮辞可以看到原始歌谣的影像。
3.原始歌舞是诗、乐、舞三位一体的。
4.《弹歌》:断竹,续竹,飞土,。
5.《蜡词》是冬令蜡祭时的祝词。
第二节上古神话传说:1.神话的基本特征:(1)想象或幻想。
(2)远古人类对自然界或社会现象的解释说明。
(3)反映远古人类解释征服自然的愿望。
(4)神话是人类没有能力符合实际的解释自然社会现象的产物。
2.神话与传说的区别:(1)神话产生比传说早(2)神话是传说的故事原型,传说是神话的社会历史化。
(3)神话具有明显非理性的神异色彩,传说则有人间的行为准则。
3.神话的产生:劳动起源说、宗教起源说劳动起源说:神话伴随初民的劳动生活产生。
神话得以产生的最根本条件。
宗教起源说:神话产生于初民的宗教活动。
万物有灵的观念。
原始宗教意识的产生。
4.神话的主要类别及其代表作品:(1)创世神话:包括初民对天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2)自然灾害神话:表现了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女娲补天》、《后羿射日》、《鲧禹治水》、《精卫填海》、《夸父逐日》(3)战争神话:《黄帝战蚩尤》4.我国神话精神内涵的特征:(1)围绕人的生存这个主题。
(2)其中的英雄人物斗志激扬、能力神异,有英雄气概。
对人生积极进取、昂扬向上。
(3)情感浓烈,形象鲜明,想象力丰富。
(4)神话是一种集体创作。
5.神话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开创为人生的主题,成为我国文学发展主流。
(2)神话富于情感、形象、想象的特征也影响后世文学。
(3)丰富多彩的神话作品成为后世文学的题材源泉。
第二章《诗经》1.《诗经》:(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原本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后尊为《诗经》。
(2)收录从西周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2024年汉语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
![2024年汉语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4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744dc348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9c.png)
住在富人区的她2024年汉语言本科-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考试历年真题常考点试题带答案卷I一.综合检测题(共100题)1.唐代传奇的创作特点主要有()。
A.人物形象栩栩如生B.故事情节曲折,引人入胜C.语言华美,凝练传神D.题材丰富多彩E.有意为小说2.《孟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
A.素朴质实B.奇幻飘逸C.冷峻峭拔D.雄辩淋漓3.《世说新语》4.下列属于柳宗元文学主张的是()。
A.文以明道B.不平则鸣C.惟陈言之务去D.宗经尚简5.陶渊明《读山海经》其一“孟夏草木长”描写的是()。
住在富人区的她B.社会动乱C.田园D.山水6.晋代山水赋的代表作者是()。
A.郭璞、孙绰B.张华、傅玄C.潘岳、陆机D.左思、挚虞7.《赠白马王彪》的作者是()。
A.曹冲B.曹丕C.曹植D.曹操8.长吉体9.《战国策》的文学特色有()。
A.铺张辩丽B.夸饰恣肆C.引譬设喻D.善用寓言E.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10.李斯《谏逐客书》的艺术特点是()。
A.罗列铺陈B.运用寓言C.文风质朴D.行文古奥11.《尚书》语言的主要特色是()。
A.准确简明B.铺排纵恣C.质朴无文D.佶屈聱牙12.下列选项中,标志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作品是()。
A.郦炎《见志诗》C.班圃《咏史》D.应亨《赠四王盈诗》13.下列词句属于韦庄词的是()。
A.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B.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C.问君能有月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D.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14.《战国策叙录》的作者是()。
A.刘向B.袁康C.班昭D.马续15.《桃花源记》16.《史记》的核心部分是()。
A.本纪、世家、列传B.本纪、书、表C.世家、列传、书D.本纪、列传、表17.古文运动18.简述贾谊政论散文的艺术特色。
19.太康诗风内容上的特点是()。
A.缛旨星稠,繁文绮合B.炳若缛绣,凄若繁弦C.儿女情多,风云气少D.忧时悯乱,兴寄无端20.以下中国古代神话中,属于描写自然灾害神话的是()。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https://img.taocdn.com/s3/m/aae66cd8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26.png)
(完整word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答案版中国古代文学史期末考试试题一、填空。
1、上官仪,因其地位显赫,故当时多有效其体者,称为“上官体”。
(古代文学史2 P22—23)2、盛唐阶段的诗人,按照他们的思想倾向、题材内容、和艺术风格的别同,大致能够分为_山水田园诗人和边塞诗人___。
(古代文学史2 P39)3、《诗经》__的高度艺术成就算是五言诗到成熟时期的标志。
4、秦代文学的唯一作家是__李斯。
5、“骚”指_《离骚》_,代表楚辞。
6、《论语》所记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仁_。
7、《战国策》的基本内容是战国时代谋臣策士纵横捭阖的斗争及其有关的谋议或辞讲。
P648、《七发》是标志着新体赋—汉赋正式形成的第一篇作品,在赋的进展史上有重要地位。
P1409、《古诗十九首》的高度艺术成就算是五言诗差不多达到成熟时期的标志。
P21610、南歌的抒情长诗 _西洲曲______ 和北歌的叙事长诗 ____木兰诗_______ 被称为南北朝乐府双壁。
11、建安七子是指:,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12、诗经的艺术特群,从赋,比,兴,等三个方面举行了归纳和论述。
13、__《孔雀东南飞》_____是汉乐府叙事诗发张的高峰,也是我国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进展中的重要标志,其原名《焦仲卿妻》,作者为徐陵。
1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15、庄子是先秦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他认识到:“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这是朴素的辩证观点。
16、汉乐府民歌最大、最基本的艺术特XXX是它的﹍叙事性﹍﹍。
17、_曹植___是建安阶段最负盛名的作家,《诗品》称为“建安之杰”。
18、刘义庆的《__世讲新语___》是记叙轶闻隽语的笔记小讲的先驱,也是后来小品文的典范,它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妨碍。
19、有人推尊王维为“诗佛”,他写过一些闻名的赠不朋友的抒情诗句,其中_《渭城曲》_被谱成《阳光三叠》的送行乐曲,成为众所周知的名作。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题库(1)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题库(1)](https://img.taocdn.com/s3/m/14548ec276a20029bd642de0.png)
题型:单选1.“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
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这首楚国民歌叫D《孺子歌》2.“赋”作为一种文体名称,最早见于D 荀子《赋篇》3.“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出自 B 张籍《节妇吟》4.“即事名篇,无复依傍”是 D 杜甫新乐府的创作特色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的作者是A 孟浩然6.“悟以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7.“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的作者是C 李商隐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出自陶渊明的A 《归园田居》9.《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的作者是A 韩愈10.《国语》又被称为 B 《春秋外传》11.《汉书》采用的编写体例是 D 本纪、传、表、志12.《汉书》是我国第一部 B 断代史13.《汉书》中的“八表”和《天文志》是由何人撰成的D 班昭与马续14.《九歌》中表达神人之间才结相知、顷刻别离的悲愁作品是D 《少司命》15.《九章》的风格A 平实素朴16.《李将军列传》中李广杀霸陵尉的细节表现了 C 李广的负能使气17.《论衡》一书的作者是A 王充18.《论语》编纂成书最早当在 C 春秋战国之际19.《洛阳伽蓝记》的作者是 C 杨衒之20.《琵琶行》在白居易诗歌的分类中属于 C 感伤诗21.《七发》标志着汉大赋的正式形成,作者是 B 枚乘22.《诗经。
邶风。
静女》是一首A 情爱诗23.《诗经》中的小雅有D 74篇24.《诗经》中收录诗歌的时间断限时 B 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25.《诗经》中叙说农夫一年四季无休无止的辛苦劳作的诗篇是A 《七月》26.《诗经》中用得最多的表现手法是 B 赋27.《史记》五种体例中,“本纪”是记载 B 历代帝王的兴衰沿革28.《吴越春秋》与《越绝书》在内容上的不同表现在.B 前者集中记述了吴越争霸的故事,后者还有地理占气等专篇29.《西京杂记》的作者是 D 葛洪30.《橡媪叹》一诗的作者是A 皮日休31.《饮马长城窟行》的作者是建安诗人C 陈琳32.《战国策》的风格特色是 B 铺张辩丽,夸饰恣肆33.《战国策》的整理者是 D 刘向34.《种树郭橐驼传》的作者是 C 柳宗元35.《庄子》一书今存篇数是:3336.班固对《离骚》题意的解释是 D 离,犹遭也;骚,忧也37.北朝乐府民歌主要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 C 梁鼓角横吹曲38.北魏文学成就最高者是A 温子升39.被杜甫称为“暮年诗赋动江关”的作家是:庾信40.被公认为“大历十才子”之冠的是 C 钱起41.被刘勰誉为“五言之冠冕”的诗歌是C 《古诗十九首》42.被鲁迅评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作品是A 《史记》43.被鲁迅誉为“改造文章的祖师”的是A 曹操44.被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称赞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的诗人是C 高适45.被誉为“七子之冠冕者”的文人是 B 王粲46.被誉为唐人七律压卷之作的诗是A 崔颢《黄鹤楼》47.被誉为西晋诗坛第一人的是:C左思48.表现陶渊明”金刚怒目“式一面的作品是 B 《咏荆轲》49.蔡琰的代表作是A 五言《悲愤诗》50.曹植后期的代表作是D 《赠白马王彪》51.晁错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B 《论贵粟疏》52.陈子昂振起一代诗风的起点是:复归风雅53.初唐四杰中,以五律见长的诗人是 B 杨炯54.除政治时局外,对正始诗歌创作影响重大的还有A 玄学思潮55.创立“二十八字史论”的晚唐诗人是:杜牧56.从文学角度看,《吕氏春秋》的最大成就就是创作了丰富多彩的A寓言故事57.代表汉代五言诗最高成就的是A 《古诗十九首》58.带有陶渊明自叙传性质的散文是A 《五柳先生传》59.第一个将庄子诗化,其诗作具有清远境界的诗人是C嵇康60.奠定中国山水诗写实的雏形的诗人是C 谢灵运61.东汉抒情小赋的开山之作是A 《归田赋》62.东汉文人五言诗《咏史》的作者是A 班固63.杜甫的《秋兴八首》属于A 七律组诗64.杜甫诗歌的主要风格特征是 C 沉郁顿挫65.郭茂倩《乐府诗集》分乐府诗为C 12类66.汉代纪行赋的开山之作是C 《遂初赋》67.汉乐府民歌《上邪》一连列举的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现象有D 5种68.获得宫词之“祖”声誉的诗人是 C 王建69.贾谊的《过秦论》在分类上属于:史论散文70.建安诗人中对七言诗的发展有重大贡献的是 C 曹丕71.经过孔子修订的鲁国编年史是 C 《春秋》72.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出自陶渊明的:《归园田居》73.就作家而言,秦代可以提及的只有 D 李斯74.据《史记》记载,“喜刑名法术之学”,“与李斯俱事荀卿“的是A 韩非75.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全盛局面的是:曹操76.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 D 《行路难》77.李白诗歌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主要体现在哪类诗里 B 绝句78.李白诗里用得最多是色彩字是A 白79.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诗歌是其:爱情诗80.刘义庆《世说新语》记载的是D 轶事81.刘禹锡《竹枝词二首》的体裁是 C 诗82.柳宗元散文中的精品是A 山水游记83.录载于《吴越春秋》中的《弹歌》的歌词是A 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84.南朝乐府民歌大多辑入郭茂倩《乐府诗集》中的 B 《清商曲辞》85.南朝乐府民歌艺术水平最高者为D 《西洲曲》86.其七绝留存下来七十余首,写得几乎首首皆好的诗人是 B 王昌龄87.其诗具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的诗人是A 阮籍88.其诗预示了元白、韩孟两大诗派的共同特点的中唐诗人是 D 顾况89.屈原根据楚国民间祭神歌曲加工润色而成的作品是C 《九歌》90.屈原自叙生平的长篇抒情诗是A 《离骚》91.屈原作品《九章》之名最早见于:刘向《九叹》92.屈原作品中最为奇特的作品是 C 《天问》93.盛唐诗人中唯一位居高官且封侯者是C 高适94.诗歌“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于淡泊”,气貌高古,清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be7f0906a6c30c2259019e6f.png)
2、描绘人物神形毕现,有立体感;
3、生动的场面描写和细节描写;
4、关于写外交辞令,理富文美;
国语:
1、我国第一部国别史;
2、主要记录齐、鲁、晋、郑、楚、吴、越的历史;
3、起于周穆王,止于鲁悼公。
战国策:
1、由西汉刘向修编成册;
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生活艰难
2、讽刺达官显贵
3、厌倦战争;
4、抒写爱情婚姻;
简述魏晋南北朝志人小说繁荣的原因
1、受到汉末到六朝品评人物的影响;
2、士族子弟有意学习名士的言谈举止;
3、文人文士以熟悉故事为学问;
1、《诗经》诗的分类:
社会政治诗、情爱诗、史诗及其它;
神话的性质:
1、都是产生于史前远古时代;
2、是原始初民对自然界和社会现象的解释;
3、表达原始初民征服自然的愿望;
4、都幻想和想象的产物;
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1、春秋到战国初期:语录体、篇幅简短、辞约义丰;
2、战国中期:论辩体,长篇大论、说理畅达;
3、战国末期:专题论文,论题集中,说理透辟;
2、分类方法是根据音乐的不同,风土之音曰风(各地不同的音乐),朝廷之音曰雅(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分为大雅、小雅,分类的依据也是音乐的不同),颂是宗教祭祀用的舞曲;
诗经的分类:
1、社会政治诗
2、情爱诗:
3、史诗及其它;
诗经的文学成就:
1、抒情与定实的统一;
3、在特定的环境下展现人物性格;
4、出色的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
5、以个性化的语言展现人物性格;
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
![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04c41f67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b6.png)
诗经的主要内容与艺术成就
诗经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珍贵遗产,它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
也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
对于我们了解古代文化、审美情趣和人文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诗经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是古代民歌的集合,以其简洁明快、真挚自然的风格,描绘
了古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雅》是古代宫廷歌颂的集合,以其
庄严肃穆、高雅华丽的风格,歌颂了古代君王的威仪和宫廷的礼乐。
《颂》是古代祭祀歌颂的集合,以其庄重悲壮、神秘肃穆的风格,
歌颂了古代祭祀活动的神圣和神秘。
其次,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语言
艺术,诗经的语言简练明快,富有音乐感和节奏感,具有很强的感
染力和表现力。
其次是形象艺术,诗经以其生动形象、深刻抒情的
描写方式,展现了古代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
再次是思想艺术,诗
经通过对古代社会生活、人情世故、伦理道德等方面的描写,展现
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智慧和高尚情操。
最后是音乐艺术,诗经的歌谣
多以歌唱形式传唱,它们的音乐性很强,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总的来说,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风貌和人文精神,也为后世文学艺术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对诗经的深入学习和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古代社会的风土人情,感受古代人民的智慧和情感,也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因此,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成就,对于我们认识和珍爱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
![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史》](https://img.taocdn.com/s3/m/3cfd9884daef5ef7ba0d3c23.png)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及答案1.《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的依据及其各自的含义是什么?2.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3.简述《左传》及其作者。
4.简述先秦诸子散文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特点。
5.简述《论语》的文学特点。
6.简述“楚辞”名称源流。
7.简述《九歌》艺术表现的特点。
8.简析《离骚》题义。
9.简述汉代乐府机关职能。
10.简述乐府诗歌的分类。
11.简述西汉初年政论文的特点。
12.比较《汉书》与《史记》在思想与写作上的不同。
13.说明东汉辞赋的发展与演变。
14.简述汉乐府民歌的思想内容。
15.简述《古诗十九首》的主要内容。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题——简答题答案1.(1)是依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
(2)“风”是指各地不同的音乐。
“雅”是雅正之声,指周王朝京畿地区的音乐。
雅又分为小雅、大雅,也是缘于音乐的不同。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舞曲。
2.(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2)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4)语言也很有特色。
一是词汇十分丰富,二是大量运用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不但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更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3.(1)《左传》是编年史,所记史事止于鲁哀公二十七年。
记事详赡,文采生动。
(2)《左传》的作者,传统说法是左丘明,疑点很多。
现在学术界大多认为《左传》的作者应当是战国初年或稍后的人。
4.大约可分为三个发展阶段:(1)春秋末至战国初,有《老子》、《论语》和《墨子》。
《老子》简篇短幅,《论语》也多为简短的语录,但都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
《墨子》始渐有论说文的基本规模,但质朴无文,同时也还有语录体的篇章。
(2)战国中期,有《孟子》和《庄子》。
它们开始摆脱语录体,往往是长篇大论,说理畅达,文辞富瞻,是说理文的进一步发展;很多篇章形象生动,比喻、寓言叠出,行文波澜起伏,有比较浓厚的文学色彩。
(3)战国后期,有《荀子》和《韩非子》。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诗经》的文学成就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诗经》的文学成就](https://img.taocdn.com/s3/m/c61ecf6ef111f18582d05a04.png)
2019自考中国古代文学史(一):《诗经》的文学成就《诗经》的文学成就简单使用:一、简析《诗经》抒情与写实相统一的特点。
《诗经》305篇,基本是抒情诗和叙事诗,而以抒情诗占多数。
真实率直的抒情,和情感化的叙事,是《诗经》在艺术表现上的一个重要特点。
1. 所抒发的情感是真实的。
比如社会政治诗,作者往往是从自己的视角出发,去感受生活、表达爱憎。
2. 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的。
表达相思,就直说“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关雎》)。
抒发男女爱情坦言以陈,毫无掩饰。
表达社会政治情感的诗作也是如此,如《秦风·黄鸟》抒发民众对秦穆公殉葬车氏三子的愤慨,反复咏唱:“彼苍者天!歼我良人”。
3. 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感情。
如《七月》叙述农夫一年四季辛勤繁忙的劳作,内里却涌动着一股浓郁的不平之气。
二、简述《诗经》形式和语言方面的特点。
1.重章复沓的结构形式。
所谓重章,并不是把完全相同的字句再罗列一遍,而是改变或替换一些字词后的复唱。
产生两种情况:①词虽变而意义相同,如《关雎》的最后两章。
《诗经》中这类同义复沓的重章之歌较多,其回环往复的咏唱,增强了抒情效果。
②改变字词后使诗章间形成意义上的层递关系,如《黍离》,清人方玉润赏评道:“三章只换六字,而一往情深,低徊无限”,就是指它层递深入的特点。
这类诗在《诗经》中也有一定数量。
2.《诗经》以四言为基本句式。
但在四言的基本句型下,又参差变化,比较灵活。
如《伐檀》“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
”这种不拘四言、长短自如的句式,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3.节奏鲜明,音韵谐洽,有天然的音乐美感。
《诗经》用韵的一些规律,实际上成为后代诗歌音韵圭臬。
4.语言很有特色。
①词汇丰富; ②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使用,如:“窈窕”、“参差”、“关关”。
增加了诗歌的韵律美,细腻地传达出诗人曲折细微的情感和物象的活泼情状。
综合使用:(综合简述题)一、论述《诗经》的主要文学成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经》的艺术特色及在 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先秦文学第七讲
主要内容
• 第三节《诗经》的艺术特点 • 一、赋、比、兴的手法 • 二、句式和章法:重章叠句 • 三、《诗经》的语言风格 • 第四节《诗经》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 一、抒情诗传统 • 二、风雅与文学革新 • 三、比兴的垂范
• (3)以具体的动作和事物来 比拟难言的情感和独具特征的 事物,如《王风·黍离》
•兴则是触物兴词,客 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
情感,引起诗人歌唱,
所以大多在诗歌的发 端。
• (1)在开头起调节韵律、 唤起情绪的作用,兴句 与下文在内容上的联系 并不明显。如“鸳鸯在 梁,戢其左翼”(《小 雅·鸳鸯》、《小雅·白 华》 )
参考书目
• 1.余冠英:《诗经选译》,作家出版社,1956 版。
• 2.余冠英:《诗经选》(附今译),人民文学 出版社,1979版。
• 3.高亨:《诗经今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0版。
• 4.金开诚:《诗经》,中华书局,1980版。 • 5.蒋立甫:《诗经选注》,北京出版社,1981
版。
思考题
• 四字句节奏鲜明而略显短促, 重章叠句和双声叠韵读来又显 得回环往复,节奏舒卷徐缓。 《诗经》重章叠句的复沓结构, 不仅便于围绕同一旋律反复咏 唱,而且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上, 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诗经》的语言
• 《诗经》的语言不仅具有 音乐美,而且在表意和修 辞上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往往能“以少总多”、 “情貌无遗”(《文心雕 龙·物色》)。
• 雅、颂、国风不同的语 言风格。
• 杂言(国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雅颂) • 重章叠句(小雅国风\
大雅颂) • 语气词(国风\雅颂)
《诗经》在文 学史上的地位
和影响
•一、抒情诗传统 •二、风雅与文学革 新 •三、比兴的垂范
•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 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 兼之矣!”
•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 1.赋比兴的含义,并能结合《诗经》中 的具体作品进行分析。
• 2.《诗经》的艺术成就 • 3.《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 (2)《诗经》中更多的 兴句,与下文有着委婉隐 约的内在联系。或烘托渲 染环境气氛,或比附象征 中心题旨,构成诗歌艺术 境界不可或缺的部分。如 《周南·桃夭》
二、句式和章法
•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四句独立成章,其间杂有二言 至八言不等。二节拍的四言句 带有很强的节奏感,是构成 《诗经》整齐韵律的基本单 位。
★《诗经》的艺术特色
一、赋比兴的手法
•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 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 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 出来。如《七月》。
• 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 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 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 (1)整首都以拟物手法表达 感情的比体诗,如《豳风·鸱 鸮》、《魏风·硕鼠》
• (2)部分运用比的手法,如 《卫风·硕人》,描绘庄姜之美, 用了一连串的比:“手如柔荑, 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 犀,螓首蛾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