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案五年级下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版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授课教师:辜玲一、指导思想: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育人第一”的教育宗旨。
同时结合科学课程标准,深刻领会教书育人的精神,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勇于探索、创造性的开展科学教学工作,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从而使我校的科学教学有进一步的突破。
二、教学目标:1、通过经历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和体验;初步体会到科学观察需要细致,讲求方法;并在一系列的观察描述活动中获得自信。
2、引导和推动学生开展调查活动;鼓励学生亲近和关注周围环境。
3、组织和指导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历一些基本的观察活动过程,经历初步的在观察活动过程中提出问题,发现更多观察内容的过程;经历解决观察活动中的问题,尝试不断改进观察方法的过程。
4、能有顺序、有目的、仔细地观察。
运用看、摸、听等多种方法进行观察,综合运用感官感知事物。
5、能用文字、图画、表格等多种形式记录和呈现观察结果。
和同学交流,相互评价观察结果。
6、能查阅资料,了解有关的问题。
7.在观察、研究的各种活动中,学生能够逐渐做到注重事实、留心观察、尊重他人的意见,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同时通过对水的观察,保持和发展学生乐于探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三、教学措施:为了较好完成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针对我们学校学生在上学期期末考试中科学学科存在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的“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突破教材难点,解决重点,结合现在三四年级学生实际,我拟定了如下的教学措施:(一)教学工作方面:1、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让学生关注收集和了解事实,而且要学会对事实进行简单的加工、整理、抽象和概括。
2、运用新课程理念,做到“用教材”,而非“教教材”。
认真钻研教材、重视对学生典型科学探究活动的设计,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运用多种评价手段,以激励学生的探究兴趣。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苏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水受热时体积膨胀,受冷时体积缩小,我们把水的体积的这种变化叫做热胀冷缩。
过程与方法:1、改进实验以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
2、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比如瓶装水为什么不装满)。
教学重点经历对液体热胀冷缩性质的探究过程。
教学难点能设计改进实验装置,使之能提供明显可见的实验现象。
通过实验探究,知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教学准备为每组准备:平底烧瓶,玻璃管,橡皮塞;冷水,热水,温度计、红墨水、滴管。
为全班准备:多种瓶装和盒装的液体。
教学过程活动一:水的体积变化的观察观察:冷水变成热水后水面的变化教师演示:把气球皮包口的装满水的大试管放进热水中,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通过实验学生不能清楚进行表述,从而引出如何清楚地观察到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研究:清楚地观察水在受热和遇冷后的体积变化1、师:通过气球皮的鼓起程度,我们无法判断这两杯水的冷热了,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以下的材料(一一出示):杯子、试管、瓶塞、细管、红墨水、滴管。
你们能用这些材料来设计一个实验,看看水受热会发生变化吗?等会请小组讨论一下,并思考这两个问题:老师给大家提供的红墨水有什么作用?用一根细管子有什么好处?2、小组讨论、完善实验方案。
小结:我们知道了水受热后体积会膨胀。
师:我们通过实验发现了水受热,体积发生了变化,会膨胀。
那么水遇冷后又会怎样呢?你们想怎样做?实验时我们观察什么?(学生简单说明)5、学生实验。
6、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小结:我们把水受热体积膨胀,遇冷体积收缩的这种性质叫做水的热胀冷缩(板书:热胀冷缩)。
活动二:观察其他液体的热胀冷缩现象1、水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那其他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除了水,你还知道有哪些液体?2、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了红茶、果汁、牛奶(出示)小组可以选择你们最感兴趣的一种来实验。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
一、引言
教科版五下科学教案全册是我们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它为教师提供了系统的教学内容和策略,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他们对科学的热爱与兴趣。
本文将详细阐述教案的设计与实施,以期为教师们提供可读性强、实用性高的教学指导。
二、教案概述
本教案紧密结合课程标准,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核心,内容涵盖生活、自然、社会等多个方面。
教学目标明确,旨在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探究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策略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自主探究。
通过实践探究,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感受科学原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运用生活实例、图片、视频等多样形式,激发学生兴趣,为后续教学打下基础。
2.开展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分析、总结,培养他们的实证意识和逻辑思维。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他们的沟通、协作能力,实现共同成长。
4.总结归纳:引导学生自主总结所学知识,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和记忆。
5.实践应用:布置相关作业或课题,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提高实践能力。
五、教学评价
本教案注重多元化评价,包括过程评价、小组评价、自我评价等。
教师需关注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反馈,引导他们不断改进,提高学习效果。
六、结语
通过实施本教案,教师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用沉的材料造船》教案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物体沉浮的基本概念。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而重力是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了解这些力的作用是造船的关键。它们决定了船只能否在水面上稳定行驶。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通过分析不同材料的船只设计,了解浮力在造船中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设计来平衡浮力和重力。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沉的材料在造船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提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有些船只设计成空心?”“如何通过改变形状增加浮力?”来启发学生的思考。
-沉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选择合适的沉材料来造船。
-突破方法:提供多种材料,让学生通过实验和比较,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学习如何选择和应用。
-实践操作中的技术难题:学生在制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技术上的困难。
-突破方法:教师现场演示关键步骤,提供技术指导,并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
-实验数据分析:学生可能难以从实验结果中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小组讨论环节,学生们表现得非常积极,他们提出了很多有趣的想法,比如如何通过改变船只的形状来增加浮力。这让我感到很惊喜,也证明学生们已经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但同时,我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中较为沉默,可能是因为对自己的想法不够自信。以后,我需要更多地鼓励这些学生,帮助他们建立自信,积极参与到讨论中来。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们对物体沉浮的原理特别感兴趣。当他们看到不同材料的小船在水中浮沉时,那种好奇和兴奋的表情让我深感欣慰。我意识到,通过实践活动,学生们能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第一课:力与运动- 研究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因,掌握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通过举例子引入本课的主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力的概念,展示力的作用。
- 实验:进行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体验力的影响。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力的单位和测量方法,并进行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力的重要性。
第二课:声音- 研究目标: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掌握量测声音的方法。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周围的声音现象,引发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 呈现:向学生介绍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展示声音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声音的性质。
- 引导:引导学生探讨量测声音大小的方法,并进行小组合作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重点内容,强调保护听力的重要性。
第三课:光的传播- 研究目标: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掌握光的直线传播特点。
- 教学步骤:- 导入:观察光的现象,并问学生有关光的问题。
- 呈现: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原理和光的反射现象,展示光的特点。
- 实验: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学生亲自探究光的传播规律。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光的直线传播特点,并进行分组讨论。
- 总结:总结本课的要点,强调光的重要性和应用。
(以下内容省略)......第六十课:人类呼吸和健康- 研究目标:了解呼吸作用和保护呼吸系统的方法,增加健康意识。
- 教学步骤:- 导入:介绍呼吸的重要性,引发学生对健康的思考。
- 呈现:向学生介绍呼吸作用和呼吸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 分析:通过图表和实例,分析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和预防方法。
- 引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和健康呼吸系统,并进行小组讨论。
- 总结:归纳本课的内容,强调保护呼吸系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
关键词:力、运动、声音、光、呼吸、健康以上是最新人教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全册的内容概要。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五年级下册教材目录第一单元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2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3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4造一艘小船5浮力6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7马铃薯在液体中的沉浮8探索马铃薯沉浮的原因第二单元热1热起来了2给冷水加热3液体的热胀冷缩4空气的热胀冷缩5金属热胀冷缩吗6热是怎样传递的7传热比赛8设计制作一个保温杯第三单元时间的测量1时间在流逝2太阳钟3用水测量时间4我的水钟5机器摆钟6摆的研究7做一个钟摆8制作一个一分钟计时器第四单位地球的运动1昼夜交替现象2人类认识地球及其运动的汗青3证明地球在自转4谁先迎来XXX5北极星“不动”的秘密6地球在公转吗7为甚么一年有四季8极昼和极夜的解释第一单位沉和浮1、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况不改变。
进程与办法:1、对物体沉浮做出预测,并用实验考证,做好记录。
2、学会用切分和叠加物体的办法研讨沉浮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用实验考证猜想,能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重点】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改变它的质量和体积,沉浮状态不改变。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概念。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实验:水槽1个,大小相近的砖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一。
小组实验一:水槽1个,物体7种(小石块、泡沫块、回形针、蜡烛、带盖的空瓶、萝卜、橡皮),实验记录表(教材第2面)。
小组实验二:水槽,萝卜,橡皮(与实验一共用),小刀1把,回形针10枚,木块3块,实验记录表(教材第3面)。
【教材处理】教材第2面两个地方出现“泡沫塑料块”,在仔细研读教材和教师用书的基础上,我认为应把演示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塑料块”,把学生实验中的“泡沫塑料块”改为“泡沫块”。
【教学进程】一、观察物体的沉浮:1、谈话: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下沉的,哪些物体在水中是上浮的呢?(预设:在自由发表的前提下,及时抓住学生的错误概念或不完整表述,引发认知冲突,激发探究沉浮的兴趣。
教科版科学五年级下册时间在流逝教案
时间在流逝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时间”有时是指某一时刻,有时则表示一个时间间隔(即时长)。
②借助自然界有规律运动的事物或现象,我们可以估计时间。
2、过程与方法:①运用各种方法感受一分钟的长短。
②根据估计一分钟时长的经验,比较合理地估计10分钟持续的时间。
3、情感态度价值观:①意识到只凭主观感受,有时是不正确的。
②我们要珍惜时间。
教学重点:感受时间流逝;合理估计时间。
教学难点:客观合理的估计时间。
教学过程:一、引入:1、猜谜语,引入时间概念。
师: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个有趣的谜语,大家来猜一猜吧!师读完谜语后,学生猜出谜底是(时间)。
2、教师阅读单元导语,把几个问题抛给学生。
3、揭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个单元的第一课《时间在流逝》。
(板书课题)二、现在几点了:1、如果不看钟表,你能知道现在大约几点钟吗?(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
)2、可以根据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来估计现在几点了?(分组讨论估计的方法。
)3、汇报、交流估计方法。
可能会有:看天空中的太阳、看街上的行人车流、听上课铃声等。
4、要准确地知道现在的时间,该怎么办?(看钟表)5、请看看钟表,现在几点了?你们小组谁估计的最接近?三、1分钟有多长?1、师出示大时钟,结合叙述:教材P50黑底部分文字。
2、体验一分钟有多长?A、集体闭上眼睛,体验一分钟,师看时间。
B、你们还可以找哪些活动,来体验一分钟?小组里面先讨论下(可能会有:一分钟脉搏的次数、一分钟写字的个数、一分钟呼吸的次数)。
老师规定用数脉搏的方式估计一分钟(学生用自己估计的一分钟时间数脉搏跳动的次数,并作记录)。
C、老师计时一分钟,学生数脉搏并作记录,用准确的一分钟和刚才估计的一分钟脉搏的次数作比较。
(学生会发现估计的并不是很准确)3、我们体验了 1 分钟有多长,那如果让我们估计 10 分钟持续的时间,或者是1小时持续的时间,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做饭、写作业、打乒乓球等)四、过去多少时间了?1、从上课到现在已经过去多长时间了?离这节课下课还有多长时间?2、在学生估计后,师出示正确时间进行对照,让学生发现有时自己的估计居然这么不准确。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的小编为您带来的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提出的问题作出合理推测,提出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能用语言较清晰准确地描述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能利用表格整理记录有关研究结论。
2、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3、能将鱼类特点与池塘环境相联系,知道鱼的外形及行为特点与它生活的环境是相适应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与他人合作与交流,通过探究,讨论归纳鱼类共同特点。
实际生活中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对鱼类及相关行为作出判断和解释。
教学重点:1、认识家乡池塘中的常见鱼类,能说出它们的名字。
2、观察、实验、记录并归纳典型鱼类的外形及行为特点。
教学难点:知道科学探究涉及提出问题、解答问题,能将自己研究的结果与已有的科学结论作比较,体验科学探究中运用证据、逻辑推理、想象建立假设和推断、理解事物及现象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1、池塘鱼类的种类、外形特点、生活方式等相关挂图或课件。
2、水槽(或玻璃鱼缸)、瓷盘、镊子、纱布条、塑料绳、木片、滴管、水、家乡池塘中的典型鱼类(如鲫鱼)、毛巾或卫生纸。
3、各种水生动物(不一定是鱼类)的图片或课件。
4、家乡池塘中的小型鱼类活体。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搜集信息资料(1)出示图片或播放课件:同学们,这是我们家乡的池塘中生活的几种鱼,谁知道这是几种什么鱼?(2)在我们家乡的池塘中,还生活着哪些鱼类?(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有争议的动物板书在黑板一侧,在后面的学习中重新归类)。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案-全册第一单元走进大自然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过程与方法- 培养观察、思考、探究的能力。
-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自然的情感。
-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 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教学难点- 学会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验器材。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实验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实验,探究日常生活中的科学问题。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2:生物与非生物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能够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类能力。
-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对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爱护生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 区分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 举例说明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教学难点- 学会通过比较,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物。
-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观察记录本。
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教师通过引入生物和非生物的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观察活动- 学生分组进行观察和分类,分析生物和非生物的特征。
3. 分享与交流-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分类结果,进行交流和讨论。
4. 总结与反思-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内容,反思探究过程。
课后作业- 学生完成观察报告,总结课堂内容。
课题3:生物的多样性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能够描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
小学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5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1有趣的蜗牛活动目标:1、能大胆观察蜗牛,学习用多种方法来观察。
2、敢于探索,发展观察能力。
3、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4、学习用语言、符号等多种形式记录自己的发现。
5、激发幼儿乐于探索科学实验的乐趣。
活动准备:1、每组观察工具若干:小棒、玻璃片、瓶子、木片等2、记录纸笔若干活动过程:1、谈话:春天的小动物――让孩子们讲讲自己对春天的动物的认识2、户外:找蜗牛3、观察蜗牛A:引导孩子们观察蜗牛。
――让孩子们用眼睛看,用各种工具来观察,并把自己的发现及时的记录。
B:分享个自的经验4、介绍“我知道的关于蜗牛的知识”5、讲讲“我对蜗牛一些的问题”6、小结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教科版2帮小金鱼换水【活动目标】1、透过动手操作、探索等方式来了解虹吸原理,尝试利用虹吸原理帮鱼缸换水。
2、尝试根据猜测和实践填写记录表,学习表述自己的实验结果。
3、乐意参与实验,对虹吸原理产生兴趣。
【活动准备】吸管,酸奶勺子,一次性盒子,金鱼缸,针筒一次性杯子,一次性杯子。
【活动过程】一、视频导入(教师拿好吸管两头,放进鱼缸里,开始往下流水)师:小朋友,我们人类生存都离不开呼吸,那小金鱼是怎样在水里是怎样呼吸的呢?师:小金鱼在水里是靠腮呼吸的。
二、视频停止(小金鱼生活在很脏的水里)师:看这画面上的小金鱼怎样了?(水很脏,需要换水)师:那你有什么办法帮小金鱼换水,能够让小金鱼不从鱼缸里出来?幼儿讲述。
教师小结: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那我们来看看视频里的老师是怎样帮小金鱼换水的?幼儿观看视频,教师捏住吸管两头,一头先放进鱼缸里,另一头再放进一次性的盒子里,水开始流动。
三、探索让吸管满水的方法。
师:告诉我,你看到了什么?他是怎样换水的?师:谁愿意来试一试?师:为什么视频中的老师和你用同样的材料,她能够让鱼缸的水流下来,你不能够呢?小结:让我们一齐来看看老师的吸管中有什么秘密。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
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精选五年级科学下册全册复习课教案(共9套)教案1:力的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概念和作用。
2. 掌握力的测量工具——弹簧测力计的使用。
3. 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力的概念和作用2. 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3. 力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力的概念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力的含义。
2. 讲解:介绍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方法,并演示如何测量力。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不同物体的力。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力的概念和作用。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
2. 学生能够运用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2: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教学目标1. 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掌握声音的三个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3. 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2. 声音的三个特性3. 声音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声音的来源。
2. 讲解:介绍声音的三个特性,并解释它们的影响因素。
3. 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物体的声音特性。
4. 讨论: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5. 总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以及声音的三个特性。
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
2. 学生能够辨别声音的三个特性。
3. 学生能够运用声音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案3:光的反射和折射教学目标1. 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
2. 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
3. 能够运用光的折射和反射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内容1. 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2. 光的反射和折射的规律3. 光的应用实例分析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讲解光的反射和折射原理,引导学生理解光的传播。
2022年大象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筹划(大象版)一、状况分析《科学》五年级下册教材由三种类型日勺七个单元构成。
重点培养学生“体现与交流"日勺能力,把这一能力作为本册教材要培养日勺一级目日勺,同步兼顾对学生进行其她探究能力、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日勺培养,力求使学生日勺科学素养得到全面、综合日勺提高。
二、教学指引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日勺学习活动,培养她们日勺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她们对科学本质日勺理解,使她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日勺方略,为她们终身日勺学习和生活打好基本。
三、教学的重要目的《春天日勺故事》属于“探究过程能力训练"单元,是体现与交流日勺准备单元,旨在让学生初步理解和体验体现与交流日勺常用形式和基本措施。
《变换日勺天气》、《玩具总动员》、《变废为宝》、《形形色色日勺微生物》、《像不像》五个单元是“综合探究活动"单元是本册日勺主体部分,通过一种或多种完整日勺“做中学"、“学中做"活动,培养体现、交流日勺措施,特别是不同日勺体现体现形式。
《科学研究成果展示会》是“探究日勺探究"单元,也是这一册教材日勺总结单元。
这一单元通过“展示会"日勺呈现形式,给学生提供一种个体现与交流日勺真实场面,在身临其境中,用小论文、小发明等不同日勺形式,通过观测、分析同龄人日勺典型探究案例和同班同窗“做中学"活动日勺成果,通过剖析与反思一种学期日勺探究活动日勺成功和失败案例,温故而知新,理解“体现与交流”是完整日勺探究过程中一种重要日勺能力,并尝试应用与后来日勺科学探究活动,学会科学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教材的重点、难点在观测和实验中除了让学生经历一系列有序日勺环节和科学措施,还需要让学生对收集到日勺事实和数据进行加工、整顿和分析,并进行充足日勺讨论,再得出结论。
五、具体措施1、把科学课程日勺总目日勺贯彻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日勺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日勺重要方式;5、树立开放日勺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日勺科学学习活动;7、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伙小组,让学生在互相交流、合伙、协助、研讨中学习;8、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引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通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日勺结识用于解决问题日勺实践;9、充足运用各类课程资源和现代教育技术。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
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精选10篇篇一:小学科学五年级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能提出进行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学生能利用语言、文字、绘图等方式表述研究过程和结果;通过课前搜集和整理有关潜望镜的资料,使学生学会利用书籍及其他信息源获取信息。
2、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积极查阅资料,关心新科技、新发明。
3、认识平面镜反光性质的应用;会制作简易潜望镜。
学生准备:1.课前搜集有关潜望镜的文字、图片资料。
2.制作简易潜https:/// 望镜的材料:条形纸盒、粘纸或双面胶、美工刀、镜子或镜片等。
教师准备:1.有关潜望镜的图片、文字资料。
2.自制简易潜望镜。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玩镜子玩出了好多有趣的科学道理,还记得是怎么玩的吗?生(齐):记得!师: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内交流)师:哪个小组用两面镜子看到了窗外用眼睛直接看不到的景物?生:我们小组做到了。
师:上来说说你们的做法,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生:(边演示)我们是这样做的:两个镜片,一个斜对着窗外要观察的景物,不断调整另一个镜片的角度,最后就看到了窗外的景物。
现在看到了,大家过来看看吧!(教师指派几个同学观看)师:看到了吗?生:看到了。
师:从刚才这个小组的做法你联想到了什么?生1:我想到了我们做的“传光游戏”,当时我们用了4面镜子。
生2:我想到了潜艇上用的潜望镜。
我从百科全书上看到潜望镜就是利用两个平面镜做成的。
师:你知道的真多!(竖起大拇指)他说得很有道理,潜望镜就是利用镜子能改变光的传播方向(反光)原理制成的,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潜望镜的秘密。
2.交流资料,整体感知。
师:课前同学们搜集了一些关于潜望镜的资料,结合自己对潜望镜的认识,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掌握资料的情况。
)师:哪个小组先说一说通过交流你们获得了哪些信息?生1:我们知道潜望镜开始只是用在潜水艇上,后来又发展到陆地上,主要在军事上用的多,这是我们小组找到的一张潜望镜的图片。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生物的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层次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2. 生态系统与环境保护生态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3. 地球上的自然资源自然资源的分类与利用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4. 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能源的种类与特点新能源的开发与应用能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二、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提高环境保护意识。
2. 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培养爱护环境的责任感。
3. 认识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及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增强资源节约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
2. 教学重点:生物多样性的层次、环境保护的意义与措施、能源的种类与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模型、挂图、实验器材等。
2. 学具:学习资料、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物多样性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层次,让学生了解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与保护。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分析生物多样性面临的威胁及其原因,提出保护措施。
4. 例题讲解: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为例,讲解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以及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分析身边的环境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6. 知识拓展:介绍自然资源的分类、利用,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与问题。
六、板书设计1. 生物多样性:概念、层次、价值、保护2. 生态系统:组成、功能、人类活动的影响3. 自然资源:分类、利用、我国资源特点4. 环境保护:意义、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生物多样性的层次及其价值。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呢?小编为朋友们精心整理了3篇《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希望能为您的思路提供一些参考。
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篇一一、指导思想: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探索的欲望,能够积极的解决各类问题,从科学的角度分析事物,为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教材分析:1.整体概述:由“沉和浮”。
“时间的测量”。
“热”和“地球的运动”四个单元组成的。
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提供足够的材料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完成探究任务。
(2)帮助学生把现象。
数据转化为证据,利用证据得出结论。
(3)科学概念的构建不是一步到位的,需要长时间的学习才能达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急于求成,要一步一步打好基础,让学生的认识沿着概念形成的规律发展。
(4)本册有许多动手制作的项日,一定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制作的过程,只有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才能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单元简析:(1)第一单元沉和浮:学生从物体的沉浮现象开始,在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探寻物体沉浮的规律,研究影响沉浮的'变量,最后形成有关沉浮现象的解释:一是用浮力和重力的关系解释沉浮现象,二是从密度的层面解释沉浮现象。
(2)第二单元时间的测量:学生制作计时工具并进行观测和测量,了解人类计时仪器的发展史,及对“时间”的认识发展过程。
认识计时工具的工作原理,感受计时工具的发展对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影响,感受人类为了不断改进工具所作的不懈努力。
(3)第三单元热:学生在三年级“温度与水的变化”的基础上,将继续观察热量变化过程中产生的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观察热量在物体中传递的现象,探索热量传递的规律,发现物体的导热性能是不同的,在生活中的应用也是不同的。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
五年级科学教学设计(优秀8篇)小学五年级科学教案篇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2.具有认真观察和探究仿生的兴趣。
知识与技能:1.初步具有模仿生物的构造或功能进行发明和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科学态度。
2.意识到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教学重点:了解人类在生物的启示下进行了大量仿生的发明创造。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运用创造性想象和“原型启示法”提出一些小发明的思路。
教学准备:1.供课堂观察用的茅草的叶、苍耳的果实(或其他植物),放大镜等工具。
2.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的图片或课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导入。
(1)讲述:鲁班发明锯子的故事。
(2)提问:鲁班为什么能发明锯子?(发现茅草——观察茅草——产生联想——大胆尝试——发明锯子)(3)交流:我们在树林、在野外有过类似鲁班的经历吗?哪些植物容易划破和刺伤我们?哪些植物容易粘在我们的衣服上?(4)我们也像鲁班一样,来认真研究我们身边的这些植物。
2.观察容易划破和刺伤人、容易粘衣的植物的特点。
(1)为每个小组提供一份观察材料和必要的观察工具。
(2)学生分组观察,记录观察发现。
(3)交流。
(4)讨论:我们观察了这些植物的特点,能产生哪些想法呢?3.了解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完成的发明。
(1)讲述:人们在生物的启示下,发明了许多物品。
你们知道这样的例子吗?(2)用课件或图片展示:鸡蛋与薄壳结构屋顶、鸟与飞机、鱼鳍与船桨。
(3)小组讨论:图中这些新技术分别是在什么生物的启示下研制出来的?它们有什么相似之处?(4)根据以上发明的实例,你认为在生物启示下进行发明创造要经过怎样的过程?(5)讲解:在生物启示下的发明创造,通常要经过以下过程:明确需要:在生产或生活中,为了完成某种工作,需要具有什么功能的工具或设备。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精选6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店铺整理的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1科学概念:小苏打和白醋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新的物质。
二氧化碳是具有特殊性质的一种气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和阅读资料得出正确结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只有足够的证据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得出科学结论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
【教学重点】小苏打和白醋的混合实验以及产生气体的判断。
【教学难点】对于实验的合理推想和论证。
【教学准备】小苏打、白醋、火柴、蜡烛、玻璃片【教学过程】一、观察小苏打和白醋导入:1、材料员领取教师事先准备好量的小苏打:观察特点,描述,记录特征,判断物品(事先不告诉是什么物品,既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又能联系生活)板书:小苏打2、领取白醋,观察描述,记录特征,判断。
板书:白醋二、混合小苏打和白醋实验1、过渡提出问题:如果我们将这两中物质混合在一起,会是怎样的状况呢?为什么?说说理由。
2、学生讨论回答猜想。
(可能有同学了解)那就让我们用实验来看究竟会怎样吧!3、实验:A我们该怎样做这个实验呢?B混合的比例大约多少呢?可以参阅课本。
C仔细观察发生现象(看、听、摸等)4、实验交流:在实验中,怎么做的?有什么现象发生?(重点引导气泡的产生、来源和性质)五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篇2【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长有关,同一个摆,摆长越长摆动越慢,摆长越短摆动越快。
过程与方法: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在不断尝试中,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到细心观察和准确测量的重要性;体会制作钟摆的乐趣。
【教学重点】在真实情境中研究摆长如何影响摆的快慢。
【教学难点】调制出每分钟摆动30次的钟摆。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新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材,涉及第三章“力的作用”和第四章“物体的运动”。
具体内容包括: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力的定义,理解力的作用效果,掌握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2. 学习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能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摩擦力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力的定义、力的作用效果、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滑轮、小车、弹簧测力计、毛巾、木板等。
学具:每组一个滑轮、一辆小车、一个弹簧测力计、一条毛巾、一块木板。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辆小车在水平面上运动,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2. 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效果,引导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举例说明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让学生认识到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4. 讲解摩擦力的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5. 课堂练习:分组讨论,思考摩擦力在生活中的应用,并举例说明。
6. 例题讲解:讲解摩擦力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巩固所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1. 力的定义、作用效果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 摩擦力:概念、生活中的应用4. 例题及解答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列举生活中的摩擦力现象,并简要解释原因。
答案示例:走路时,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我们不易滑倒。
2. 作业题目:运用摩擦力的知识,设计一个简单的小制作。
答案示例:制作一个简易的刹车系统,通过增大摩擦力使小车减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力的概念和摩擦力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过程中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案第一单元神奇的机械单元教学目标:1.能够发现存在于生活、生产中的简单机械。
自己设计实验,研究简单机械。
2.能够选择一定的方式来表达研究某种简单机械的过程和结果,并能进行交流和评价。
3.会描述几种典型的简单机械,知道其特点和功用,识别简单装置的机械部件。
4.知道如何运用简单机械来传递力,简单机械在生产、生活中的运用。
5.意识到对事物进行合理的解释在科学探究中的重要性。
留心关注身边的科学,并感兴趣。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能用简单机械做简单的观察实验,并作实验记录。
2.能尝试用不同的方式分析和解读数据,对现象作合理的解释。
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第二单元形状与结构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改变材料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
.初步学会改变材料结构,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
2.能够运用语言完整表达观察结果、制作过程及对成品全面表达的能力。
3.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4.体验团结合作、取长补短、分享交流的重要性。
5.意识到科学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1.初步学会设计制作几个可以支撑重物的框架结构。
2.认识改变形状,有助于结构的坚固和稳定。
知道结构特征不同,牢固程度也不同。
单元教学课时:6~7课时1.什么叫机械一.教学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和机械的作用。
知道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
2.能够通过分析,区分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通过对比,认识机械的作用。
3.认识到机械是我们创造和使用的,科学在不断发展。
二.教学重点、难点:能区别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
三.教学过程:(一)调用对机械的生活感悟。
学生畅谈对机械的认识。
(二)机械的含义1.出示一些常见的生产用具,讨论:A 他们是不是机械,他们哪些部位为我们带来了方便,主要是哪些部位在工作。
B 揭示机械的概念,让学生工具的哪些部位降低了工作难度;哪些部位可以省力。
(三)机械的作用1.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些机械给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四)机械的产生1.机械发挥了哪些作用?2.教师介绍古代的用具,说明他们的形状、特点和使用方法。
四.教后感:2.怎样移动重物一.教学目标:2.能够搜集生活中应用杠杆原理的事例说明杠杆的作用。
会做杠杆原理的探究实验,并依据数据对杠杆原理进行解释。
3.知道杠杆是可以围绕固定顶点转动并提升重物的撬棒。
知道使用杠杆时的三种情况:省力、方便、平衡。
4.喜欢进行科学探究活动,并从中体验和感受乐趣。
留心周围事物,关注有关机械的使用和研究。
二.教学重点、难点:会做杠杆原理的实验。
知道使用杠杆的三种情况。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四.教学过程:(一)导课:1、通过图片,录像创设一个要移动大石头的情境,组织学生讨论,怎样能够容易移动这块大石头?2、讲座两种撬动大石头的方法的异同点:你问什么方向用力?大石头向什么方向移动。
3、总结讨论的结果:4、组织学生讨论: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工具的作用类似于杠杆。
(二)活动探究:1、通过实验活动,研究杠杆的功能和作用。
(1)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杠杆的什么地方用力比较容易提升或撬动物体呢?(2)解实验方法和要求,布置学生分组实验,实验时,支点不要移动,当重点在不同的位置时,力点的作用方向有何不同?(3)讨论杆杠原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补充说明杠杆的类型:A省力杠杆B费用但工作方便,如镊子C平衡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三)活动反思:怎样搬动省力?(四)教后感。
3、斜坡的启示一、教学目标:1、能够就斜面要素用力大小的关系提出疑问,了解问题的需要,探究可能的答案。
2、知道斜面的结构特征及组成,知道斜面的功能和作用3、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斜面构造特点及组成三、教学准备:木板、支架、弹簧秤、滑轮组四、教活过程(一)活动探究:1、观察斜面,分析斜面要素出示各种盘山公路,桥梁的引桥,楼梯的照片,分析。
(1)这些事物都有什么共同特点?它的作用与其它间单机械有什么相似之处?又有什么不同之处。
2、研究斜面,发现斜面要素对力的影响。
(1)研究斜面高度对提升力的影响,对斜面高度作为自变量,斜面长度作为控制度量。
(2)研究斜面长度对提升力的影响,即斜面长度作为自变量,斜面高度作为控制变量。
3、应用斜面,辩论解释各种楔形工具和螺钉的功能。
以钉子为例让学生了解什么是楔形工具。
(三)课外拓展,观察生活中楔形和螺钉的工具。
(四)教后感4.拧螺丝钉的学问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会做省力的实验2、知道轮轴的结构特征及组成3、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以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探究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难点:1、知道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2、知道轮轴的功能和作用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
四、教活活动建议(一)导入新课:你见过汽车上的方向盘吗?它有什么作用?(二)活动探究:1、分析方向盘,发现轮轴构造上的特点。
分析:(1)汽车方向盘有几个部分?(2)各部分是怎样连接的?(3)司机操纵方向盘是怎样的作用。
(4)动作的结果是怎样传递的。
2、制作轮轴,研究作用:(1)使用简易材料制作一个轮轴。
](2)实验研究轮轴的作用。
3、实践操作,迁移扩展怎样迅速,轻松的把螺丝拧进木头里。
(三)活动反思,轮轴的结构有几部分组成?它们特点是什么(四)课外拓展:生活中的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的原理(五)教后感5.国旗怎样升上去一、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描述滑轮构上的特点,能够就两种滑轮的不同提出质疑。
2、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能释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3、知道滑轮的结构特征及分类,两种滑轮的功能和作用及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4、通过科学探究活动,体验和感受到科学数据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重点,难点:1、会做滑轮的实验,并通过数据分析,知道定滑轮和的滑轮的作用。
三、教学准备:分组实验器材。
四、教活过程(一)导入新课:目标是怎样升到旗杆上去的,是否注意到旗杆项上有一个小的装置?(二)活动探究:1、认识滑轮的结构及分类(1)察比较比较各种轮,找出结构上的特点(2)察分析、汇报(3)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A 你找到带滑轮的器械了吗?是什么器械?上面带有多少个滑轮?B 你所找到的滑轮的作用是什么?在这个器械上找到滑轮,你感到惊喜吗?(4)按照滑轮的使用方式分类,阅读P6页的内容2、研究滑轮,发现作用:(1)提出问题;以上这两种滑轮装置都有什么作用?(4)组织学生讨论并画图解释。
3.游戏体验,研究滑轮组。
(三)活动反思:定滑轮和动滑轮的作用。
(四)课外拓展:自己组装一个滑轮组。
6、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一、教学目标:1、 能够描述自行车构造上的各组成部分,认识有关的需要和问题。
2、 知道自行车的结构与组成3、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善于提出一个可以研究的问题,小组合作体验研究和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机器的主要组成部分,作用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
三、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
四、教活过程 (一)活动探究:1、观察自行车(3) 观察自行车的构造认识自行车各种部件名称,然后找出自行车所有能够转动的部件。
2、研究机器的构成(1) 选择一种电动玩具,让学生研究它的结构和部件的作用(2) 比较自行车与玩具在结构与各部件作用之间有哪些相似之处画图表示(都有动力部分,传动部分,工作部分,控制部分)自行车玩具3.关于自行车的研究:(1)组织学生讨论:关于自行车,你们想研究哪些问题?选择研究。
(4)进行不同类现自行车的结构比较(二)活动反思:一般机器是有哪几部分组成的?(三)教后感1、折形状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改变纸的开头和纸筒形状,增大其承受力的方法:2、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了解形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欣赏自然界生物奇妙的形状和结构,感叹它给人类带来的启示。
二、教学重点、难点:知道物体的形状不同,承受力的大小也不同。
三、教学准备:图画纸、胶带、剪力、火柴盒、鸡蛋、蛋壳等重物。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一张图画纸,边演示,边讲解,一张纸非常容易弯曲,可是把它拆杆、叠叠弯弯,就大不一样了,你能想出多少种办法,使一张图画纸的承受力增大。
(二)活动探究1、研究物体形状与承受力的关系。
(1)、研究纸的承受力与它们的形状有关(水平放置)A讨论:利用什么办法,能够比较一张图画纸承受力的大小?B学生实验,汇报,填写P81实验记录。
小结:改变纸的形状,能够使图画纸的承受力增大。
(2)研究纸的哪一种形状承受力最大(竖直放置)A、学生活动,同一规格的纸拆成三、四、六边形,圆形等不同形状比较承受力B、各组汇报,师生小结:圆柱形的承受力最大(3)教师演示:蛋壳或纸筒做的支柱能够承受很大的力。
(4)教师小结,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承受力2、指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指出哪些地方应用了前面所学的科学知识。
(1)看P22页,指出这些物体哪些地方应用了所学知识。
(2)讲座生产和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是根据“改弯物体形状,增大承受力”做成的。
(三)活动反思:现在,你知道怎样来增大物体的承受力吗?(四)教后感2.搭支架一、教学目标:1、知道不同的形状变形程度不同,三角形结构不易变形,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2、初步学会搭建平面支架的增大其牢固程度的方法,学会提升和制作立体支架的方法。
3、体验自己,发现的乐趣,意识到小组合作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难点:形容形状与力、结构与稳定性的关系。
三、教学准备:立面形结构的图片,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立体支架,木棒,塑料吸管,胶带。
四、教学过程:(一)导课:出示一高压线铁架和艾菲尔铁塔的图片。
提问:关于铁架和铁塔,你观察后注意到什么?为什么又重又高的架子直立不倒呢?讲述:又重又高的架子有那么多的三角形。
中这了好看,还是有其他的作用。
(二)活动探究1、研究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1)、出示不同形状的平面支架,让学生猜哪种形状的支架最稳固。
建议每人制作一种形状的支架,在组内比较,填写P81页表格。
(2)教师提出任务:A学生的制作一座高塔比较承受力?B填写P24页实验记录的前半部门C制作完后,测量塔的高度与承受力D填写P24页实验记录的后半部分。
(3)学生讨论:A、哪些方法可以增强支架的稳定性和承受力。
B、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承受力最大,最稳固,使用材料最少?教师讲述:正方形和六边形支架可以在中间加上横梁,构成三角形支架,增强它的稳定性和承受力,而且使用的材料最少。
(4)课外寻找加固本组高塔的办法。
2、解释周围常见建筑物结构的特点。
(1)解决导课时的问题。
(2)观察书中建筑构的结构特点。
(三)活动拓展:现代高楼,钢制桥梁,民层中是否也应用了三角形结构稳固,结实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