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
临床骨折愈合分期、愈合机制、临床愈合标准及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区别特点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愈合概述骨折是骨力学完整性与连续性的丧失,同时也包括局部软组织与血管的损伤。
骨折愈合是骨折断端间的组织修复反应,这种反应表现为骨折的愈合过程,最终结局是恢复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有一期愈合与二期愈合等两种形式,骨折稳定程度决定愈合方式。
一期愈合一期愈合即直接愈合,多见于骨折复位和行坚强内固定后,骨折断端在短时间内即通过哈佛系统重建而直接发生连接。
X 线片上并无明显外骨痂形成,骨折线逐渐消失,特征为愈合过程中无骨皮质区吸收,坏死骨在被吸收的同时由新的板层骨取代,达到皮质骨间直接愈合。
在骨折断端稳定、对位对线好、断端紧密接合时才能达到一期愈合。
嵌入性骨折、干骺端骨折和椎体骨折由于断端骨面交错造成直接接触,也可发生一期愈合。
一期骨折愈合只发生于骨折达到解剖复位并施行坚强内固定使骨折块之间的应变显著减低时,此时骨形成细胞为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和血管周围间充质细胞的骨原细胞,演变为成骨细胞,极少或全无骨膜反应发生,无骨痂形成。
1、一期愈合模拟图2、一期愈合必备条件无骨痂形成的骨折直接愈合必备的条件是骨折处需绝对稳定。
骨折端加压稳定内固定,达到骨折端及植入物间牢固结合,避免断端间任何移动:①必须将骨折端准确加压固定而获得稳定性,这种加压固定须能承受足够负荷,使骨折端在变形力作用下保持紧密接触。
②骨折直接愈合更进一步决定性要求是骨折局部必须有丰富的血液供给,不仅与骨折本身造成的血管损害有关,依赖于手术过程中对软组织及骨处理。
二期愈合二期愈合又称间接愈合,是骨折愈合最基本方式,是膜内化骨与软骨内化骨两种成骨方式结合,有骨痂形成,临床上大多数骨折是通过二期愈合方式达到愈合的。
在组织和细胞水平上,二期愈合分为常见4 个阶段:1、血肿及肉芽组织修复期(血肿机化演进期)骨折后,进出骨膜的血管、髓腔内血管及骨单位内血管均断裂,大量血液聚集于骨端及周围,形成血肿。
骨折愈合评价标准
骨折愈合评价标准一、骨折对位情况骨折对位情况是评价骨折愈合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应保持良好的对位,以便骨骼能够正常生长和愈合。
一般来说,骨折对位良好是指骨折端接触紧密,无明显错位或成角畸形。
二、骨痂形成骨痂形成是指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端周围形成的新的骨质。
骨痂形成的量和质量是评价骨折愈合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般来说,骨折后2-3个月内应形成较为明显的骨痂。
骨痂的形成量越多、质量越好,说明骨折愈合越良好。
三、骨痂成熟度骨痂成熟度是指骨痂从形成到矿化完成的程度。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需要经过一个逐步成熟的过程,最终转化为正常骨质。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过程中,骨痂的成熟度越高,说明骨折愈合越良好。
四、骨密度恢复骨密度恢复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骼密度的恢复情况。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骨骼的密度会逐渐恢复到正常水平。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后,骨密度恢复得越好,说明骨折愈合越良好。
五、疼痛减轻疼痛减轻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疼痛感的减轻程度。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随着骨骼的生长和修复,患者的疼痛感会逐渐减轻。
如果患者的疼痛感减轻明显,说明骨折愈合良好。
六、功能恢复功能恢复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生理功能的恢复情况。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随着骨骼的生长和修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会逐渐恢复。
如果患者的功能恢复良好,说明骨折愈合良好。
七、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情况。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会逐渐恢复。
如果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良好,说明骨折愈合良好。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骨折愈合的基本过程:
一、准备阶段
1、X射线检查:对骨折部位进行X射线检查,以确定骨折的位置,性质,是否有外伤引起的关节失稳等。
2、外伤护理:进行有效护理,消除外伤并尽量减少外伤造成的后续损害。
3、止痛:有效止住痛苦,使骨折患者能够耐受住治疗过程。
二、治疗阶段
1、固定治疗:把断裂的骨头固定在位,使其重新恢复正常排列和位置,保证骨折部位神经血管完整,使骨折可获得良好的愈合环境。
2、生物促进愈合治疗:如骨移植、细胞治疗和生物制剂等,使骨折组
织受到刺激,加速骨折愈合过程。
3、康复治疗:定期对骨折患者进行康复治疗,促使骨折处组织恢复灵
活、稳定、力量有节奏,减少骨折后的凝固时间。
三、分期检查
1、X射线检查:定期进行X光检查,监测骨折修复进程。
2、化验检测:监测血液成分,掌握骨代谢的状态,进而监督骨折的恢复过程。
3、活动检查:检测骨折患者的活动状态,检查骨折的活动度,以评判病情的改善程度。
四、预防指导
1、恢复自立:早日恢复自立,让患者获得适应群体的能力,重新带来自尊自信,积极心态。
2、加强锻炼:不要过度运动,加强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患者身体的机能。
3、学会正确护理:学会正确穿戴夹具,保护创面,定期对夹具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
4、定期复查:定期进行复查,以了解骨折的恢复状况,判断治疗的有效性及骨折的综合影响。
简述骨折愈合的过程
骨折愈合的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炎症阶段:骨折后的48小时内,出现剧烈的疼痛和肿胀,这是由于身体对骨折部位的损伤产生了炎症反应。
在这个阶段,身体会产生大量的白细胞和炎性介质来清除损伤部位的碎骨和组织细胞残骸,促进愈合。
愈合阶段:从骨折后第2-3周开始,组织开始形成新的骨组织,这个过程被称为愈合。
在这个阶段,身体会逐渐产生成骨细胞和软骨细胞,用于修复骨折部位的损伤组织。
在这个阶段,骨折部位会逐渐愈合,但由于新生的骨组织还不够坚硬,所以仍然需要保护。
重塑阶段:从骨折后第6-8周开始,新生的骨组织开始逐渐变得坚硬,进入重塑阶段。
在这个阶段,身体会逐渐把新生的骨组织从原来的结构中分离出来,并形成新的骨结构。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直到骨折部位恢复到原来的强度和功能。
总的来说,骨折的愈合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需要时间和合适的治疗措施来促进愈合。
因此,患者在骨折治疗期间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适当的休息、营养和康复锻炼,以便加速骨折的愈合和恢复。
骨折的分期、愈合的标准以及康复问题
骨折的分期、愈合的标准以及康复问题
1
分期
2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愈合的标准
3
康复问题
2
一、骨折分期
分为四期
肉芽修复期:在骨折后2~3周内完成。 原始骨痂期:约在骨折后6~10周内完成。 成熟骨板期:约在骨折后8~12周内完成。 塑型期:约需2~4年才能完成。
3
二、愈合的标准
局部无压痛及纵向叩击痛 局部无异常活动 X线片显示骨折处有连续性骨痂,骨折线已模糊 拆除外固定后,上肢能向前平举1kg重物持续1分钟;下肢不扶 拐杖的情况下能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分钟,并且不少于30步,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
6
Thank You !
7
4
三、康复问题
疼痛和肢体肿胀 局部肌肉萎缩和肌力下降 关节活动障碍 骨强度降低
关节稳定性减弱 整体机能下降 ADL下降 心理障碍
5
关节活动受限示意图
关节囊、韧带缩短
关
节
挛 缩
关
关
关节周围结缔组织缩短
节 活
节
关节软骨营养下
动
制
动
滑液分泌障碍
降、萎缩、坏死、
纤维化
关
节
受 限
滑液囊粘连、纤
粘
维化
连
血管翳增生、关节软骨侵 蚀、纤维化
关于上肢骨折临床愈合标准
关于上肢骨折临床愈合标准一、概述上肢骨折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通常是由于外伤、事故或骨质疏松等原因导致的。
骨折后,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临床愈合是一个重要的标志,意味着骨折部位已经稳定,可以承受正常的生理负荷。
本文将介绍上肢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
二、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血肿形成、炎症反应、骨痂形成和骨痂重塑。
在临床愈合之前,骨折部位通常需要经历这些阶段。
1.血肿形成:骨折后,骨折部位会出现血肿,这是由于血管破裂导致的。
血肿会逐渐被吸收,为炎症反应和骨痂形成提供必要的条件。
2.炎症反应:炎症反应是骨折愈合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白细胞和巨噬细胞会聚集在骨折部位,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菌,为骨痂形成提供条件。
3.骨痂形成:在骨痂形成阶段,成骨细胞会分泌骨基质,将骨折端连接在一起。
这个阶段是骨折愈合的关键阶段,骨痂的强度和稳定性将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效果。
4.骨痂重塑:在骨痂重塑阶段,破骨细胞会逐渐破坏多余的骨痂,成骨细胞则会进行骨痂的重建和修复。
这个阶段是骨折愈合的最后阶段,决定了骨折部位的形态和功能。
三、临床愈合标准上肢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无痛感:骨折部位应该没有疼痛感,患者可以正常活动和生活。
2.局部无压痛:在检查时,医生应该没有感觉到骨折部位的压痛。
3.关节活动正常:上肢骨折部位周围的关节应该能够正常活动,没有僵硬或活动受限的情况。
4.X线检查正常:X线检查可以显示骨折部位的愈合情况。
在临床愈合标准中,X线检查应该显示骨折线模糊或消失,骨痂形成良好,没有异常情况。
5.连续两周观察无异常:在连续两周的观察中,骨折部位应该没有出现异常情况,如肿胀、疼痛等。
四、总结上肢骨折临床愈合标准包括无痛感、局部无压痛、关节活动正常、X线检查正常以及连续两周观察无异常等方面。
这些标准是评估骨折愈合效果的重要指标,可以帮助医生和患者判断骨折的恢复情况。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创伤,临床上对骨折的治疗和愈合有一定的标准和要求。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剖愈合,骨折愈合的最终目的是恢复骨折部位的解剖结构,使其恢复原有的形态和功能。
解剖愈合是指骨折两端的骨组织在愈合过程中重新连接并恢复原有的形态。
临床上通过X线检查可以判断骨折是否解剖愈合。
2. 功能愈合,骨折愈合后,患者应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包括力量、稳定性和活动范围。
通过功能性检查,如关节活动度和肌肉力量测试,可以评估骨折的功能愈合情况。
3. 无并发症,骨折愈合过程中应该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如感染、血管神经损伤、骨不连、畸形愈合等。
临床上应该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处理并发症,确保骨折的顺利愈合。
4. 恢复时间,不同类型和部位的骨折,其愈合时间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骨折的愈合时间约为6-12周,但也有一些特殊情况需要更长的时间。
临床上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康复方案,确保骨折在规定的时间内得以愈合。
5. 无疼痛,在骨折愈合后,患者应该没有明显的疼痛感,可以正常进行日常活动和工作。
如果骨折愈合后仍然存在疼痛,可能是骨折愈合不良或者存在其他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检查和处理。
总之,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评价指标,需要从解剖、功能、并发症、时间和疼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临床医生应该根据这些标准,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骨折得以顺利愈合,恢复健康。
骨折愈合的标准
骨折愈合的标准骨折是指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断裂,是一种常见的骨科疾病。
骨折愈合是指骨折断裂的骨头重新愈合并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
骨折愈合的标准是指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满足的一系列条件和指标。
本文将从骨折愈合的标准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骨折愈合的标准包括骨头的对齐和稳定。
骨折愈合的第一步是确保骨头的对齐,即骨头断裂的两端需要保持在正确的位置,不得出现错位或偏移。
同时,骨头在愈合过程中需要保持稳定,避免再次移位或扭曲,以保证愈合的顺利进行。
其次,骨折愈合的标准还包括愈合的时间和速度。
通常情况下,骨折愈合的时间取决于骨折的类型和部位,一般来说,骨折愈合的时间在6-12周左右。
而骨折愈合的速度则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年龄、饮食、身体状况等。
骨折愈合的速度需要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不能过快导致骨头未充分愈合,也不能过慢延长患者的痛苦和康复时间。
另外,骨折愈合的标准还包括愈合后的功能恢复。
骨折愈合后,骨头需要恢复原有的结构和功能,包括正常的运动范围和力量。
这就要求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患者需要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和康复训练,以帮助骨头恢复正常的功能。
最后,骨折愈合的标准还包括愈合后的影像学检查。
通过X光、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清晰地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包括骨头的对齐情况、愈合程度等,从而判断骨折是否达到了愈合的标准。
总的来说,骨折愈合的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指标体系,需要从骨头的对齐和稳定、愈合的时间和速度、功能的恢复以及影像学检查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只有在这些标准都达到了要求,才能认为骨折愈合达到了标准,患者才能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因此,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患者和医生都需要密切合作,共同努力,以确保骨折能够顺利愈合。
骨折愈合的标准及愈合过程(修订版)【新版】
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2、局部无异常活动;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骨折愈合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
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血肿形成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
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
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
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cyst”)。
临床愈合骨折标准
临床愈合骨折标准骨折是人体骨质中断、破碎的情况,是医学领域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
骨折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骨折的复位和愈合。
骨折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涉及多种细胞、生物分子和细胞内外基质。
为了量化研究骨折愈合,在临床上常用一些愈合标准。
本文将介绍常见的骨折愈合标准。
1. 时间标准骨折的愈合时间可以分为初始阶段、中间阶段和最终阶段。
初始阶段是指从骨折到形成血凝块和软骨样物质所需的时间,通常为1~5天。
中间阶段是指骨膜和骨成胶粘的形成阶段,通常是从第6天到第10天。
最终阶段是指骨形成和骨硬化的阶段,通常是从第11天到几个月不等。
2. 形态学标准形态学标准是根据骨折愈合后的骨形态来评价愈合情况。
常用的形态学标准有三种,分别是:(1) 联合:指骨折愈合并完全无症状,且X线片上显示骨折线完全消失的情况。
(2) 半联合:指骨折线消失,但骨端没有完全连接,通常显示为骨小梁连续但不完整。
(3) 不联合:指骨折无法愈合或愈合不良,造成骨端未连接的情况。
3. 功能标准功能标准是基于患者恢复生活和运动功能评估骨折愈合情况的标准。
常用的功能标准有3种,分别是:(1) 软组织恢复:指患者软组织受伤后完全恢复的情况。
(2) 关节活动度:指患者的关节行动幅度是否恢复正常的情况。
以上三种标准可以根据具体疾病及患者情况,自由组合以便更为准确的评估骨折愈合情况。
生物学标准是根据骨折过程中生物学指标的变化及细胞活动情况来评估愈合情况的标准。
生物学标准主要通过血液标志物、骨形成细胞数量和活性、愈合富血管等方面来评价骨折的愈合情况。
总之,临床上常见的骨折愈合标准包括时间标准、形态学标准、功能标准和生物学标准。
这些标准通过不同的评估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评价骨折愈合的情况,有助于医生在治疗过程中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保证患者尽快恢复。
何为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简答题
何为骨折临床愈合标准简答题
骨折是指骨折断、断裂、挤压造成的断裂。
骨折是骨头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完
全或不完全的破损,可发生在各种年龄层,由于外力作用而导致骨折。
骨折是骨头发生的一种损伤,因此需要一定时间进行愈合。
在临床上,骨折愈合的标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骨折愈合时间:骨折的愈合时间会根据骨折的类型、位置、年龄等因素而有
所不同。
一般来说,骨折的初愈期为2-3周,愈合期为6-12周。
在这段时间内,
患者需要严格遵守医生的治疗建议,包括休息、定期复查等。
2. 骨折愈合方式:骨折的愈合方式通常分为直接愈合和间接愈合。
直接愈合是
指骨折端直接愈合在一起,适用于骨折端愈合面直接接触的情况;间接愈合是指骨折端愈合在骨折愈合骨的愈合组织中,适用于骨折端愈合面不能直接接触的情况。
3. 骨折愈合的影像学标准:通过X光片等影像学检查可以观察骨折愈合的情况,包括愈合的程度、愈合的位置等。
一般来说,骨折愈合的标准是愈合线清晰、愈合端对齐、愈合组织致密。
4. 骨折愈合的功能标准:骨折愈合后,患者需要进行功能锻炼,恢复骨折部位
的功能。
骨折愈合的标准包括恢复骨折部位的正常活动度、力量和稳定性。
总的来说,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是骨折愈合时间合理、愈合方式正确、影像学
标准符合、功能标准达标。
患者在骨折愈合的过程中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合理安排休息和锻炼,以达到最佳的愈合效果。
愈合标准的达标将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有力的保障。
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阶段及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
简述骨折愈合的基本阶段及骨折临床愈合的标准骨折愈合是指骨折发生以后,在充分休息,定期治疗下,骨细胞再生分化及骨骺再铸造,组织重组及膜质形成,而形成新的强度较高的骨正常以恢复骨的功能,并达到满意的功能恢复效果。
骨折愈合最常见分为:炎症反应阶段、增生阶段、厚壁化阶段、转换阶段及最后的结局阶段。
1、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内充满水分,炎性反应及痛觉乐束反应,出现特定的抗原及抗体;细胞外渗漏出血液分子,充满水分,出现可以促进代谢变化的物质;组织坏死,细胞凋亡或溶解,细胞外出现血管痉挛和炎症因子,脓液在细胞空间出现,此时骨折可能出现重度的缓解。
2、增生阶段:上述的反应减弱,新的细胞陆续聚集,脓液排出,血液循环改善,新起来的骨细胞开始分化变成骨细胞及胶原纤维,具有新陈代谢的过程,新的生长的骨的骨质见到纤维化,血液循环改善,开始形成以素,以素连接断骨两端,恢复了骨的原始强度;同时还可能出现特定细胞分泌物,抑制炎症反应及调节组织的繁殖及重建;3、厚壁化阶段:出现新的生骨的的厚壁化,骨折的部位在承受足够的应力和变形的原劲情况下,新的骨可以长出厚壁,厚壁部位的数量及厚度取决于再铸造的骨折是否满足组织自发配道,在足够的再铸造势情况下,骨细胞组织较大,厚壁化较快。
4、转换阶段:上述全部结束后,新的强壁骨和原始骨可以在三维空间内重新铸造,形成一块新的骨膜质转换,即开始由骨细胞分泌出特殊的膜质素,形成新的膜质,新的膜质可以把原始的骨细胞与新的骨细胞连接起来,形成连接骨细胞与骨细胞之间的关系。
5、结局阶段:随着新骨数量的增加,新的强度膜质逐渐增厚,其抗张、可承受应力等性能接近正常,新的骨细胞可能被完全替换,并最终形成骨的最终状态,骨的最终状态是充分可以抵抗冲力应力的。
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主要包括:1、原病损坏的骨细胞凋亡,失去活力;2、新生替换骨细胞的配置规整,具有活动性;3、骨修复处血液循环正常;4、组织重组,新骨的厚度及长度符合要求;5、骨缝位重新与关节腔同步运动;6、愈合成形准确,无移位及多余组织;7、功能及外形满意恢复。
康复骨折愈合标准
骨折愈合的标准是按压无疼痛,活动无限制,有骨痂形成,能负重活动,伤处不变形。
一、骨折愈合标准是什么?
1、用手按压或是叩击骨折处,没有疼痛感。
2、活动不受限制,无异常活动。
3、X光片显示骨折线,模糊不清,可见骨痂。
4、外部固定物拆除后,上肢必须能够承受一公斤的重量要平举一分钟,下肢在平地上连续行走不少于三分钟,不少于30步,且不用拐杖。
5、连续观察骨折两周。
如果不是畸形,就需要注意骨骼的愈合。
观察期间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定期去医院复查。
二、骨折恢复的过程包括哪些阶段?
1、相关症状缓解阶段:此时对骨折部位进行适当的复位固定后,这里的一系列疼痛、肿胀等症状会逐渐明显缓解。
2、骨折愈合阶段:此时骨折端会逐渐长出骨痂,并有连续的小梁穿过此处,从而达到骨折的临床愈合程度。
这时候医生会在这里把患者的相关外固定器取出来。
3、骨折的重塑阶段:此时患者需要在此处继续恢复骨折,并通过相关的功能锻炼逐渐增加其力量。
综上所述:临床治愈标准是检查者敲患处,如果骨折处不再疼痛,X光下可见骨折处模糊不清,有骨痂形成。
同时,去掉支具后,上肢能够负重1公斤的物品并持续1分钟或是下肢能不拄拐行走3分钟。
另外需要连续观察两周,骨折不变形,即达到了骨折的临床愈合。
试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试述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骨折的愈合是一个复杂而精细的过程,通常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康复和恢复。
以下是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 局部无压痛和纵向叩击痛: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应该感觉不到骨折部位的压痛和纵向叩击痛。
这是判断骨折愈合的重要指标之一。
2. 局部无异常活动:骨折部位应该没有异常的活动,这表明骨折已经愈合,并且关节和骨骼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3. X线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骨痂通过骨折线:通过X线检查,可以观察到骨折线逐渐模糊,有连续的骨痂通过骨折线,这表明骨折正在愈合。
4. 外固定解除后,上肢能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手步行达3分钟,并不少于30步:在骨折愈合过程中,患者需要逐渐恢复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
如果上肢能够平举1kg重物达1分钟,下肢能够连续徒手步行达3分钟,并不少于30步,这表明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已经恢复到正常状态。
5. 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持续观察骨折处的愈合情况。
如果在连续观察2周后,骨折处没有变形或移位,这表明骨折已经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部位的骨折愈合标准和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因此,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
同时,专业的医生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相应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折愈合标准及愈合过程
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的骨科疾病,骨折的愈合是一个“瘀去,新生,骨合”的过程,骨折的愈合过程一般分为炎症反应期、修复期和缩型期三个阶段。
骨折的分期只是将整个愈合过程的组织学特征做了几种的反映,但在疾病的发展过程来看,这三个分期并不是截然分开的。
骨折的愈合标准也是比较严格的,包括临床愈合标准和骨性愈合标准。
掌握这些标准有利于确定外固定的时间、练功计划和辨证用药。
(一)骨折的临床愈合标准
1、局部无压痛,无纵向叩击
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4、功能测定,在解除外固定情况下,上只能平局1公斤重物达一分钟,下肢能连续徒步步行三分钟,并不少于30步。
5、连续观察两周骨折处不变形,则观察的第一天即为临床愈合日期。
2、4两项的测定必须慎重,以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为原则。
(二)骨折的骨性愈合标准
1、具备临床愈合标准的条件;
2、X线照片显示骨小梁通过骨折线。
提示:如果连续观察2周,骨折处没有变形,那么观察的第一天就是临床愈合日期。
以上是临床的骨折愈合标准,但要确认骨折是否愈合,尽量不要自测,以免发生变形或再骨折。
附:
成人常见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参考表
骨折愈合
骨折(fracture of bone)通常可分为外伤性骨折和病理性骨折两大类。
骨的再生能力很强,经过良好复位后的外伤性骨折,一般在3~4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内,可完全愈合。
骨外、内膜中骨母细胞的增生和产生新生骨质是骨折愈合的基础。
骨折后经血肿形成、纤维性和骨性骨痂形成以及骨痂改建的过程而完全愈合,使骨在结构和功能上恢复正常。
一、骨折愈合过程
骨折愈合(fracture healing)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血肿形成
骨折时除骨组织被破坏外,也一定伴有附近软组织的损伤或撕裂。
骨组织和骨髓都富含血管,骨折后常伴有大量出血,填充在骨折的两断端及其周围组织间,形成血肿。
一般在数小时内血肿发生血液凝固。
和其他组织的创伤一样,此时在骨折局部还可见轻度中性粒细胞浸润。
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营养骨髓、骨皮质及骨膜的血管随之发生断裂,因此在骨折发生的1~2天内,可见到骨髓造血细胞的坏死,骨髓内脂肪的析出,以后被异物巨细胞包绕形成脂肪“囊”(fat “cyst”)。
骨皮质亦可发生广泛性缺血性坏死,骨坏死在镜下表现
为骨陷窝内的骨细胞消失而变为空穴。
如果骨坏死范围不大,可被破骨细胞吸收,有时死骨可脱落、游离而形成死骨片。
(二)纤维性骨痂形成
大约在骨折后的2~3天,从骨内膜及骨外膜增生的纤维母细胞及新生毛细血管侵入血肿,血肿开始机化。
这些纤维母细胞实质上多数是软骨母细胞及骨母细胞的前身。
上述增生的组织逐渐弥合,填充并桥接了骨折的断端,继而发生纤维化形成纤维性骨痂,或称暂时性骨痂(provisional callus)肉眼上骨折局部呈梭形肿胀。
约经1周左右,上述增生的肉芽组织及纤维组织部分可进一步分化,形成透明软骨。
透明软骨的形成一般多见于骨外膜的骨痂区,而少见于骨髓内骨痂区,可能与前者血液供应较缺乏有关。
此外,也与骨折断端的活动度及承受应力过大有关。
但当骨痂内有过多的软骨形成时会延缓骨折的愈合时间。
(三)骨性骨痂形成
骨折愈合过程的进一步发展,是骨母细胞产生新生骨质逐渐取代上述纤维性骨痂。
开始形成的骨质为类骨组织,以后发生钙盐沉着,形成编织骨(woven bone),即骨性骨痂。
纤维性骨痂内的软骨组织,和骨发育时的软骨化骨一样,发生钙盐沉着而演变为骨组织,参与骨性骨痂的形成。
此时所形成的编织骨,由于其结构不够致密,骨小梁排列比较紊乱,故仍达不到正常功能需要。
按照骨痂的细胞来源及骨痂的部位不同,可将骨痂分为外骨痂和内骨痂。
1、外骨痂(external callus)或骨外膜骨痂(periosteal callus),是由骨外膜的内层即成骨层细胞增生,形成梭形套状,包绕骨折断端。
如上所述,以后这些细胞主要分化为骨母细胞形成骨性骨痂,但也可分化为软骨母细胞,形成软骨性骨痂。
在长骨骨折时以外骨痂形成为主。
2、内骨痂(internal callus)由骨内膜细胞及骨髓未分化间叶细胞演变成为骨母细胞,形成编织骨。
内骨痂内也可有软骨形成,但数量比外骨痂为少。
(四)骨痂改建或再塑
上述骨痂建成后,骨折的断端仅被幼稚的、排列不规则的编织骨连接起来。
为了符合人体生理要求而具有更牢固的结构和功能,编织骨进一步改建成为成熟的板层骨,皮质骨和髓腔的正常关系也重新恢复。
改建是在破骨细胞的骨质吸收及骨母细胞新骨质形成的协调作用下进行的,即骨折骨所承受应力最大部位有更多的新骨形成而机械性功能不术需要的骨质则被吸收,这样就使骨折处上下两断端按原来的关系再连接起来,髓腔也再通。
在一般情况下,经过上述步骤,骨折部恢复到与原来骨组织一样的结构,达到完全愈合。
二、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
1、全身性因素
①年龄:儿童骨组织再生能力强,故骨折愈合快;老年人骨再生能力较弱,故骨折愈合时间也较长。
②营养:严重蛋白质缺乏和维生素C缺乏可影响骨基质的胶原合成;维生素D缺乏可影响骨痂钙化,妨碍骨折愈合。
2、局部因素
①局部血液供应:如果骨折部血液供应好则骨折愈合快,如肱骨的外科颈(上端)骨折;反之,局部血液供应差者,骨折愈合慢,如股骨颈骨折。
骨折类型也和血液供应有关:如螺旋形或斜形骨折,由于骨折部分与周围组织接触面大,因而有较大的毛细血管分布区域供应血液,愈合较横形骨折快。
②骨折断端的状态:骨折断端对位不好或断端之间有软组织嵌塞等都会使愈合延缓甚至不能接合。
此外,如果骨组织损伤过重(如粉碎性骨折),尤其骨膜破坏过多时,则骨的再生也较困难。
骨折局部如出血过多,血肿巨大,不但影响断面的接触,且血肿机化时间的延长也影响骨折愈合。
③骨折断端的固定:断端活动不仅可引起出血及软组织损伤,而且常常只形成纤维性骨痂而难有新骨形成。
为了促进骨折愈合,良好的复位及固定是必要的。
但长期固定可引起骨及肌肉的废用性萎缩,也会影响骨折愈合。
④感染:开放性骨折(即骨折处皮肤及软组织均断裂,骨折处暴露)时常合并化脓性感染,延缓骨折愈合。
骨折愈合障碍者,有时新骨形成过多,形成赘生骨痂,愈合后有明显的骨变形,影响功能的恢复。
有时纤维性骨痂不能变成骨性
骨痂并出现裂隙,骨折两断端仍能活动,形成假关节,甚至在断端有新生软骨被覆,形成新关节。
附:病理性骨折
病理性骨折(pathological fracture)是指已有病变的骨,在通常不足以引起骨折的外力作用下发生的骨折,或没有任何外力而发生的自发性骨折。
常见的病理性骨折的原因:
1、骨的原发性或转移性肿瘤:
是病理性骨折最常见的原因,特别是溶骨性的原发或转移性骨肿瘤。
原发性骨肿瘤如多发性骨髓瘤、骨巨细胞瘤及溶骨性成骨肉瘤等;属于转移性骨肿瘤的如转移性肾癌、乳腺癌、肺癌、甲状腺癌及神经母细胞瘤等。
不少原发性和转移性骨肿瘤有时因病理性骨折后才被发现。
2、骨质疏松(osteoporosis)
老年、各种营养不良和内分泌等因素可引起全身性骨质疏松,表现为骨皮质萎缩变薄,骨小梁变细、数量减少。
主要影响脊椎骨、股骨颈、掌骨等。
老年尤其是绝经后老年妇女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股骨颈、肱骨上端及桡骨下端骨折较为多见。
肢体瘫痪、长期固定或久病卧床等可引起局部废用性骨质疏松而造成骨折。
3、内分泌紊乱
由甲状旁腺腺瘤或增生引起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可导致骨的脱钙及大量破骨细胞堆积,骨小梁为纤维组织所取代。
此时虽有新
骨形成,但只能形成纤细的编织骨或非钙化的类骨组织,而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
4、骨的发育障碍
有多种属于这类的先天性骨疾患可以引起病理性骨折。
例如先天性成骨不全(osteogenesis imperfecta),为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在胎儿或儿童时期发病,乃由于先天性间充质发育缺陷,不易分化为骨母细胞,同时骨母细胞合成骨基质中Ⅰ型胶原纤维障碍,因此长骨骨皮质很薄,骨细而脆,极易发生多发性病理性骨折,故又称为脆性骨综合征(brittle bone syndrome)。
而骨折后新形成的骨痂为软骨性,或为纤维性,难以发生骨化。
病理性骨折时,骨的原有病变往往使骨折愈合迟缓,甚至几乎没有修复反应。
也常使骨原有病变的组织学图像发生改变或复杂化。
(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努力就一定可以获得应有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