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8675618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QiTaHangYe/82/FaJiaoDouPo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发酵豆粕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发酵豆粕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发酵豆粕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发酵豆粕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发酵豆粕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发酵豆粕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

第一章发酵豆粕产品概述

第一节发酵豆粕产品定义、性能

一、发酵豆粕的基本概念

二、发酵豆粕产品的优点

三、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

第二节发酵豆粕生产设备技术

一、发酵豆粕的工艺流程

二、发酵豆粕的关键技术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实用实用标准

发酵豆粕各项指标检测方法与标准 发酵工艺2010-12-31 15:16:17 阅读86 评论0 字号:大中小订阅 1、水份、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灰份、钙和磷的分析方法全部采用国标法。 2、总有机酸测定采用氢氧化钠滴定的方法和乳酸测定采用气象色谱。 3、pH的测定采用玻璃电极pHS-3C型pH计测定。 4、可溶蛋白的测定方法 5、小肽含量的测定 水份的测定 水份测定直接参见国标 测定完水分后的样品需要测定其中的总有机酸的含量,其数值为A,并计算有机酸的挥发量。 水份含量的计算时应当扣除这部分有机酸的挥发量,否则会出现水分超标现象。 总有机酸检测 试剂:NaOH标准溶液(邻苯二甲酸氢钾标定),酚酞指示剂 仪器:磁力搅拌器离心机 方法: (1)取发酵后鲜样品15g 置于150ml烧杯中加入溶于100ml去离子水,在磁力搅拌器上浸提30min。(2)取部分浸提样离心10min(3000r/min)。 (3)取上清液15ml, 加30ml去离子水稀释(以消除底色的影响),加酚酞指示剂四滴,用0.1molNaOH 标准溶液滴定,并记录到终点消耗NaOH体积。(终点到溶液呈现粉红) 计算 乳酸(%)=N(NaOH)×V(NaOH) ×0.09008/15×115/15g N(NaOH):NaOH标准溶液的浓度; V(NaOH) :消耗NaOH标准溶液体积; 0.09008:乳酸的毫克当量。 0.1mol氢氧化钠的配制与标定 1、配制:称取9.6g氢氧化钠,溶于100ml水中,摇匀,注入聚乙烯容器中,密闭放置至溶液清亮。用塑料管虹吸5ml的上清液,注入2000ml无二氧化碳水中(将去离子水煮沸5分后冷却),摇匀。 2、标定 称取0.67g于105~110℃烘至恒重的基准的邻苯二甲酸氢钾,准确至0.0001g,溶于50ml的无二氧化碳水中,加4滴酚酞指示剂(0.1%),用配制好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溶液呈粉红色,同时作空白试验。 3、计算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浓度按下式计算 c(NaOH)=m/(V1-V2)×0.2042 式中c(NaOH)——氢氧化钠标准溶液之物质的量的浓度,mol/l; V1——滴定用邻苯二甲酸氢钾之用量,ml; V0——空白试验氢氧化钠溶液之用量,ml; m——邻苯二甲氢钾之质量,g; ? 0.2042——与1.00ml氢氧化钠标准液[c(NaOH)=1.000mol/l]相当的以克表示的邻苯二甲氢钾之用量。 0.1%酚酞指示剂的配制:称取1.000克酚酞,溶解与100ml95%的试剂酒精中,混匀即得。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发酵豆粕的研究与应用 [提要] 豆粕是饲料工业中常用的一种优质植物蛋白原料,其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氨基酸组成比例合理,但是豆粕中存在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对其营养的吸收和利用。用微生物发酵的方式处理豆粕,不仅可以有效去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还能够将豆粕的蛋白质降解成小肽,更利于消化吸收,同时还能够产生有益的微生物代谢产物,大大提高了豆粕的营养价值。本文从豆粕营养价值、发酵豆粕特点、发酵豆粕的应用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发酵豆粕;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一、豆粕的营养特点 豆粕是大豆榨油之后的副产品,一般其粗蛋白含量在43%~48%之间,含有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含量比较高,其含量约为2.5%~2.8%。目前豆粕在饲料工业和畜牧养殖上有广泛的应用。与棉粕、菜粕、花生粕相比,豆粕具有氨基酸含量平衡、消化率高、适口性好等特点;与动物来源蛋白(如鱼粉、骨肉粉、血浆蛋白粉等)相比,豆粕具有货源充足、不易被病原菌污染或氧化腐败,含毒害物质概率低、安全系数高等特点。所以豆粕是一种优良的植物性蛋白饲料源。 (一)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豆粕虽然营养价值很高,但是豆粕中还存在着许多抗营养因子。这些抗营养因子会影响动物对豆粕营养成分的消化。在豆粕中主要有胰蛋白酶抑制剂、植酸、大豆凝血素、脲酶、低聚糖、脂肪氧化酶、大豆抗原蛋白及致甲状腺肿素等多种抗营养因子。它们的存在,一方面对动物体内某些消化酶起抑制作用或与营养物质络合成不易消化的成分等,使得豆粕的消化率和动物的吸收率下降;另一方面对动物体内的某些器官起到破坏作用,对动物的生理、生长、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 豆粕中常见抗营养因子有以下几类: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TI)。这是大豆中的主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胰蛋白酶抑制剂会造成动物出现消化吸收功能紊乱,抑制鸡、猪等畜禽的生长、抑制动物体内胰蛋白酶活性,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蛋白酶,引起胰腺的肿大。 2、植酸。能在肠胃中与多种二价阳离子结合,形成难溶性的植酸盐络合物,大大降低了动物对微量矿物质的吸收与消化,会使动物出现矿物质缺乏症状,如厌食、消瘦、生长迟缓和脱毛等。 3、脲酶。本身是没有毒性,但能将豆粕中部分含氮化合物分解成氨,降低氮的利用率,大量氨的存在会引起肌体氨代谢障碍,可引起动物中毒。 4、脂肪氧化酶。约占豆粕蛋白质的2%左右,能使大豆产生豆腥味和苦涩味,

活性发酵豆粕

活性发酵豆粕(生物活性菌体蛋白)介绍 第一部分豆粕为什么要发酵 【豆粕发酵的目的】 一、破坏豆粕中抗营养因子 豆粕中含有胰蛋白酶抑制因子、低聚糖、凝集素、植酸、脲酶等抗营养因子,在发酵过程中通过微生物作用、酶及发酵产生有机酸的作用,使得抗营养因子被降解或者钝化,从而得到破坏。 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的危害(综述) 1、胰蛋白酶抑制因子IT,抑制生长。大豆中最重要蛋白类抗营养因子,约占大豆蛋白6%,IT通过对胰蛋白酶的抑制,引起胰腺肥大和增生,甚至产生腺瘤,引起动物生长抑制。 2、大豆凝集素(SBA),影响消化吸收及免疫抑制:脱脂豆粕中约含3%,难以完整吸收进入血液,引起红细胞凝集,在消化道中损坏小肠壁粘膜结构,影响多种酶的分泌,对肠道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有严重的抑制作用,凝集素也对动物的免疫系统产生不良影响,抑制动物生长。 3、低聚糖,胃肠胀气因子:豆粕富含棉子糖与水苏糖等低聚糖,人和动物不能消化这些低聚糖,结果它们进入结肠被细菌发酵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和氢,少量甲烷,从而引起肠道胀气,并导致腹痛、腹泻、肠鸣等。 4、脲酶:影响蛋白吸收利用,是豆粕类蛋白原料质量重要影响因素。 5、植酸:与饲料原料中的磷结合,形成难于被动物消化吸收的植酸磷,降低动物对磷的消化吸收。 6、非淀粉多糖(NSP):是植物细胞壁物质主要成分,难以被单胃动物自身分泌的消化酶水解,能在消化道形成粘性食糜,降低饲料脂肪、淀粉和蛋白等养分营养价值。 7、酚类化合物:大豆中酚类化合物如单宁可以与蛋白质如赖氨酸、甲硫氨酸相结合,使蛋白质的利用率降低。 二、消除豆粕蛋白的抗原性 豆粕蛋白具有很强的抗原性,在发酵过程中,主要是通过降解而使其失去抗原性。大量研究表明,豆粕中存在的抗原物质能引起仔猪等幼龄动物的肠道过敏--损伤,进而引起腹泻。已证实,引起断奶仔猪过敏反应的主要抗原是大豆球蛋白和β--伴大豆球蛋白。 三、降解大分子蛋白质,形成易吸收的小肽蛋白 豆粕中主要组分11S 和7S 是大分子蛋白,分子量分别为350K D 和180K D,通过发酵酶解,被降解为可溶于水的小分子氨基酸及小肽,利于动物的吸收利用。S是蛋白质超速离心机组份分离时的单位,1S=1/1013秒。豆粕蛋白应用超速离心分离方法进行分离分析,按照沉降模式,可分为2S、7S、11S和15S 共4个主要的组份,它们的比例成分为9.4%,43%,43.6%和4.6%,7S、11S含量达86%以上。

豆粕的生产工艺和性质

目前制作豆粉的原材料主要有以下两种[1]: 第一种是以豆粕为原料,豆粕来源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经萃取出脂肪的豆子残渣(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浸出油),此类豆粕可称为一次豆粕,还有一种是在萃取出脂肪的豆粕基础上再次提取一些其他大豆提取物后的豆粕(如提取大豆异黄酮等,市场上欣靓、天雌素等产品就是采取这种方法),姑且称其为二次豆粕,二种豆粕在检验上不好区分,除非使用非常精密的仪器。 豆粕由于需要先萃取油脂的,因此其大多选取的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经过萃取工艺后,脂肪残留量大多≤0.5%,以此为原料制作的豆粉,细度可达80目、100目、120目甚至更多(有的厂家声称能提供200目豆粉),但这种豆粉有一种特点,由于其脂肪含量很低,所以在发酵生产中,必须辅以大量的消沫剂,否则泡沫无法控制。 此外此种豆粉的初始原料大多是脂肪含量较高的转基因大豆,因此其本身蛋白质含量相对偏低,相对以非转基因大豆为原料制成的豆粉蛋白质含量就更没有优势。但目前有些产品就专门使用这种豆粉,比如有的生产厂家的阿维菌素就采用此种豆粉。 第二种是采用豆子为原料(包括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和转基因大豆),这两者原料做成的豆粉在物理、化学性质,无法区别,可能在生物性质上有所区别。 先采取压榨方法压出油脂后(也就是市场上标明的压榨油),再进行炒饼,磨粉。这种豆粉相对豆粕豆粉价格要高一些,优点有以下几点: 1、此种豆粉由于压榨法取油,可以根据客户需要调整压力,从而控制最终豆粉中的残留脂肪含量,这种豆粉与上一种豆粉的最大区别,在发酵生产使用中可以减少消沫剂的用量,因为脂肪也具有消泡功能,而且由于脂肪自然均匀地分布在豆粉中,其消泡效果相应地好于同等效果消沫剂。 基础料中使用消沫剂一方面价格昂贵,另一方面对生产菌种也有一定的毒性;即使选用植物油也会因油脂漂浮在发酵液表层,影响发酵液的溶氧水平和菌丝的呼吸。 2、如果选用非转基因中国大豆,其蛋白质含量要高于转基因大豆及及以其为原料制成的豆粕。 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豆粉:有的是将前两种豆粉按比例混合,有的干脆是掺假(有的掺土、有的掺玉米粉),假货的检测方法也比较简单,只要检测蛋白质含量,即知道是否掺假;后一种检测比较麻烦,但如果您要求采购高脂肪残留的豆粉,哪么只要脂肪残留量检测合格,就基本可以断定其真实性或仅仅掺和了较少量的豆粕粉;但有些产品就要求使用按比例掺和豆粉,这就另当别论了。 制作工艺 这是豆粉制作的关键,决定着的豆粉的质量及外观、颜色 豆粕豆粉: 原料如果由豆粕的话,其颜色相对偏浅一些,因为大多数豆粕原料都是比较小的片状物体,由于脂肪含量极低,极易粉碎,以此原料做豆粉的厂家,大多不再炒豆粕,或仅进行简单地温度较低的炒制,这主要因为一方面豆粕在萃取出油的过程,为了提高出油速度和出油率,已经进行过适当加热,另外由于豆粕片比较小,含水量都非常低,比较干燥,相对表面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及利用 1.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属性 (1)豆粕的特性豆粕是大豆经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根据提取方法不同可分为一浸豆粕和二浸豆粕:用浸提法提取豆油后得到的副产品为一浸豆粕;压榨取油后再经过浸提取油后得到的副产品称为二浸豆粕。一浸豆粕的生产工艺较为先进,蛋白质含量高,是目前国内外现货市场上流通的主要产品,有以下特性:①物理性质。浅黄色至浅褐色,颜色过深表明加热过度,太浅则表明加热不足。整批豆粕色泽应基本一致;具有烤大豆香味,没有酸败、霉败、焦煳等异味,也没有生豆腥味;均匀流动性好,呈不规则碎片状、粉状或粒状,不含过量杂质。②化学成分。豆粕中含蛋白质43%左右、赖氨酸2.5%~3.0%、色氨酸0.6%~0.7%、蛋氨酸0.5%~0.7%、胱氨酸0.5%~0.8%、胡萝卜素0.2mg/kg~0.4mg/kg、流胺素3mg/kg~6mg/kg、核黄素3mg/kg~6mg/kg、烟酸15mg/kg~30mg/kg、胆碱2200mg/kg~2800mg/kg.豆粕中较缺乏蛋氨酸,粗纤维主要来自豆皮,无氮浸出物,B族维生素与淀粉含量低,矿物质含量少。 (2)发酵豆粕的特性发酵豆粕是为提高豆粕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经一定工艺和技术手段发酵后的豆粕。其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饲用豆粕一般是高温豆粕,蛋白变性比较严重,溶解性较差,会影响蛋白的消化,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抗营养因子和胀气因子,这些对于畜禽,特别是对幼仔来说,是不利的。但是由于豆粕蛋白来源量大,相对于鱼粉来讲价格较低,是饲料配比中主要的蛋白来源,目前尚五更好的替代品。因此对豆粕加以改良,提高其消化率,降低其抗营养因子,是比较切实可行的办法,将豆粕进行发酵,便是其中的一个改良方法。用农盛乐豆粕发酵剂发酵豆粕具有以下优点:①提高了豆粕蛋白的溶解度,利于消化;②减小了豆粕中蛋白的分子量,其中的一部分已达到小肽水平甚至氨基酸水平,可以直接被动物吸收;③发酵豆粕具有一定的芳香气味和鲜味,有一定的诱食作用,适口性较好;④豆粕中一些多糖分子也在发酵过程中得到了分解,这对于动物的消化也是有利的,特别是一些胀气因子,也被微生物在发酵中降解,这是其他工艺所不能达到的。 2.豆粕与发酵豆粕的加工 (1)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油脂厂购入大豆→去杂→破碎→加温并调整水分含量→压成片并继续调整水分→加溶剂喷淋以淬取豆油→脱溶剂→豆粕生成。 在豆粕的加工工艺中,温度控制是最重要的环节,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豆粕中蛋白质的含量,并且直接影响豆粕质量的好坏和使用效果。根据烘烤过程中是否掺杂了大豆种皮,豆粕还可分为带皮豆粕和去皮豆粕,二者主要区别是蛋白质水平不同。 (2)发酵豆粕的一般加工流程豆粕加水拌匀→蒸煮→接种→发酵及后熟→干燥→磨粉→包装。 主要设备有拌料器、蒸煮锅、发酵器、流化干燥床、粉碎机和包装机等。 发酵豆粕的指标要求:发酵豆粕中蛋白质的KOH溶解度为95%以上;多糖也可以溶解;

发酵豆粕现状研究及发展趋势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586756186.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 报告编号:160818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_QiTaHangYe/82/FaJiaoDouPoShiChangDiaoYanYuQianJingYuCe.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依据国家权威机构及发酵豆粕相关协会等渠道的权威资料数据,结合发酵豆粕行业发展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从宏观到微观等多个角度对发酵豆粕行业进行调研分析。 《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内容严谨、数据翔实,通过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帮助发酵豆粕行业企业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和投资策略。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发酵豆粕行业发展研究分析与发展趋势预测报告是发酵豆粕业内企业、相关投资公司及政府部门准确把握发酵豆粕行业发展趋势,洞悉发酵豆粕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投资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投资战略决策的重要决策依据之一。 正文目录 第一章发酵豆粕产品概述 第一节发酵豆粕产品定义、性能 一、发酵豆粕的基本概念 二、发酵豆粕产品的优点 三、发酵豆粕的应用效果 第二节发酵豆粕生产设备技术 一、发酵豆粕的工艺流程 二、发酵豆粕的关键技术

发酵豆粕中微生物影响

发酵豆粕中三种微生物的功能 发酵豆粕又名生物肽,生物豆粕,生物活性小肽,大豆肽,它是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最大限度地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有效地降解大豆蛋白为优质小肽蛋白源,并可产生益生菌、寡肽、谷氨酸、乳酸、维生素、UGF(未知生长因子)等活性物质。目前常见的发酵豆粕中的微生物一般为乳酸菌、酵母菌和枯草芽孢杆菌,三种微生物在发酵豆粕以及对动物本身的作用有以下几点。 一、乳酸菌 乳酸菌在豆粕中通过发酵产生有机酸、特殊酶系,能刺激组织发育,对机体的营养状态生理功能免疫反应等具有促进作用。 1、提供营养物质,促进机体生长。 乳酸菌的正常代谢可以在机体内为宿主提供可以利用的必需氨基酸和各种维生素,还可以提高矿质元素的生物活性,进而达到为宿主提供必要的营养元素的目的。 2、改善胃肠道功能,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动物的整个消化道在正常的情况下都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因其作用不同分为三类,有共生性类型、致病性类型和中间性类型,乳酸菌就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调整肠道内菌群的平衡状态,进而改变肠道内的环境,是宿主恢复抵抗力。

3、改善免疫力 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能明显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达到天然自动免疫的作用。他们还能刺激腹膜巨噬细胞诱导产生干扰素、促进细胞分裂。所以能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抗病能力。 4、抗菌作用 乳酸菌对一些腐败菌和低温细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可用于防治腹泻、肠炎等。 二、枯草芽孢杆菌 在豆粕发酵的过程中会闻到有氨的气味,因为枯草芽孢杆的蛋白酶活力较强,能把大豆粕中的蛋白质分解为短肽和氨基酸,枯草芽孢杆菌在氨基酸代谢中有脱羧作用产生有机氨,这表明枯草芽孢杆菌能产生的酶的活性较强,另外它还有以下重要作用。 1、拮抗致病微生物,改善体内外生态环境 枯草芽孢杆菌进入机体后能显著降低肠道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的数量,使机体内的有益菌增加、有害菌减少,净化体内外环境,减少疾病的发生。 2、产生多种消化酶 芽孢杆菌能提高动物生产性能使其产生多种消化酶的一个重要体现,这一点在枯草芽孢杆菌上尤其突出。有很强的蛋白酶、淀粉酶、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益生菌发酵饲料研究及应用现状 摘要: 近年来, 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限制或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 寻找新的抗生素替代品成为畜牧业的一个紧迫的任务。益生菌发酵饲料是一类集益生菌的功效与优质饲料的优点, 具有潜在替代含抗生素饲料的一种新型饲料。动物饲养实践显示, 其具有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提高动物生产性能, 减少肠道病原微生物和净化畜舍环境的积极作用。本文在国内外已有的研究基础上, 就益生菌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 益生菌发酵饲料; 动物生产; 饲料工业 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 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 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 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 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 WTO、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联合召开专题讨论会, 讨论了非人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在生猪等饲养中不得添加抗生素目前已经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安全标准。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它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 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是新近成长起来的具有许多优点的新型饲料技术, 饲料经益生菌发酵后含有更多的活性益生菌菌体、各种酶、各级代谢产物、多种维生素、蛋白质分解产物、活性小肽、氨基酸、抑菌物质、免疫增强因子、促生长因子等, 起到促进生长, 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作用; 由于不添加抗生素等药物, 不会造成抗生素药物残留, 益生菌发酵饲料技术是一种生态健康型饲料生产技术。本文就当前益生菌发酵饲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 益生菌发酵饲料生产中常使用的益生菌 益生菌种类繁多, 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 FDA)和美国饲料公定协会(AAFCO) 公布了40余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有15种: 地衣芽孢杆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目前市场上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是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 乳酸菌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益生菌, 是一类能在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通常为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菌, 耐酸, 在pH值为415以下时仍可生长, 研究发现代谢产物和活菌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抑菌效果, 随着pH值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变强, 活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 , 能增强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芽孢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好氧菌, 能耐受高温、高压和酸碱, 生命力强。芽孢杆菌能够耐受胃酸和消化道上段胆盐和消化液破坏, 在到达消化道下段以后出芽生长繁殖; 芽孢杆菌是好氧菌, 在消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氧气, 维持肠道厌氧环境, 从而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生长, 抑制需氧致病菌的生长, 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芽孢杆菌能够产生维生素B1、B2、B6 等B族维生素、维生素C、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酶以及多种代谢产物, 对饲料的降解消化吸收和动物的营养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推荐饲料配方如下: 表1:断奶仔猪日粮配方组成及营养成分含量(%) 适用于28日龄断奶仔猪到日龄50阶段使用。再断奶前七天左、右,把此配方的饲料20%-30%加入教槽料进行适用和过度。 表2:生长及肥育阶段各阶段饲料配方表。 其中后备母猪可以使用下表中的大猪饲料酸方3、但减去菜粕同时可以再种公猪饲料中使用,对促进猪精液质量和产量均有帮助。

三、发酵豆粕喂猪技术的好处和原理。 总体上讲:可以降低料肉比0.3-0.5左右,相对于现在的养殖水平也就是降低料耗10-18%左右,非常显著地降低乳仔尤其是断奶仔猪应激反应,增强免疫力,显著减少疾病发生率,降低死亡率,减少抗生素的使用量,生产绿色猪肉,猪舍臭味大为减少。

原理上有: 发酵产生大量的活性肽:如小肽铁、抗菌肽、免疫增强肽等等。同时这些肽类物质的消化率经实践证明,比氨基酸的消化吸收更快更好更完全。从而显著增加了豆粕的消化利用率,特别是在哺乳期仔猪,断奶仔猪,保育猪饲料中使用效果最好,在小猪阶段使用发酵豆粕可以提高日增重5-8%,全期使用比对照组出栏体重高出6-8千克;母猪日粮中使用可改善产后食欲;公猪日粮中使用有助于配种后体能恢复。富含肽类的发酵豆粕可以鳌合微量元素(如铁),并可保护维生素效价。 发酵豆粕中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显著改善仔猪肠管微生态平衡,降低发病率,提高免疫力,抑制有害细茵如大肠杆茵,沙门氏菌等。 养殖户使用后会发现:使用第一天发现小猪爱吃,使用一周猪舍内嗅味减轻,一期下来小猪变得更为健康,感觉上小猪比以前好养多了。所以,发酵豆粕已经不仅仅是为了代替鱼粉使用的目的了,发酵豆粕的功能有了更多的解释和期待。 在饲料中使用10-20%发酵豆粕,可以适当降低抗生素与药物的用量,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单一使用抗生素与药物的效果,从而有利于饲料与养殖行业的健康发展,并为生产无公害猪肉提供了一个可靠的技术选择。 注意事项: 本品包装密封性良好,如有破损请立即使用或重新密封后保存,保质期为六个月。 保存方法: 15℃以上阴凉、干燥、通风处密封保存。

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在动物日粮中添加抗生素显著促进了动物生产,并对集约化畜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日益显现,并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2004年,WTO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 )联合召开专题讨论会,讨论了非人用抗生素的使用和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欧盟自2006年1月起全面禁止在畜禽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我国在饲料中批准使用的抗生素种类也在逐渐减少。人们开始纷纷寻求其他的替代品和替代技术,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1]。同时饲料和粮食生产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由于受人口增长、耕地减少和肉食品消费增加的影响,我国粮食供需平衡十分脆弱。我国人均占有粮食一直在400kg 以下,其中,粮食总产量的40%左右用于饲料生产。在耕地和水资源长期紧缺的情况下,我国粮食产量已很难提高,饲料资源短缺的问题长期制约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从长远来看,牲畜与人争粮问题仍然是我国不能掉以轻心的大事,这是由我国国情及粮情所决定的[2]。因此,发展高效饲料工业,生产生态健康型饲料是当务之急。 1发酵饲料概况1.1 发酵饲料定义 发酵现象的历史与地球生命体的诞 生时间一样长,但人们对其本质的了解却是近200年的事情。英语发酵为“fermentation ”是由拉丁语“ferver ”派生而来,意思是翻涌,就是只看到了发酵现象。许多现代化发酵工业的建立是近10年的事情[3]。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或转化,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且无毒害作用的饲料原料[4-5]。通过发酵处理的饲料不仅具有改善饲料营养吸收水平,降解饲料原料中可能存在的毒素,还能起到促进生长、维持动物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力、防病治病的作用。 1.2发酵饲料菌种我国农业部2003年12月发布的第 318号公告“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有15种:地衣芽孢杆 菌、枯草芽孢杆菌、两歧双歧杆菌、粪肠球菌、屎肠球菌、乳酸肠球菌、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乳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乳酸片球菌、戊糖片球菌、产朊假丝酵母、酿酒酵母、沼泽红假单胞菌。目前,市场上用于饲料发酵的益生菌种类主要是乳酸菌、芽孢杆菌、酵母和霉菌[6]。 1.2.1乳酸菌:乳酸菌是应用最早、最广泛的益生菌,是一 类能在可利用的碳水化合物发酵过程中产生大量乳酸的细菌的总称。通常为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菌,耐酸,在pH 值为4.5以下时仍可生长。研究发现,代谢产物和活菌液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都有很强的抑菌效果,随着pH 值的降低抑菌作用逐渐变强,活菌体内和代谢产物中含有较高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能增强动物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1.2.2芽孢杆菌:芽孢杆菌是一种能够产生芽孢的好氧菌, 耐受高温、高压和酸碱,生命力强。芽孢杆菌能够耐受胃酸和消化道上段胆盐和消化液破坏,在到达消化道下段以后出芽生长繁殖;芽孢杆菌是好氧菌,在小肠道内消耗大量的氧气,维持肠道厌氧环境,从而促进乳酸菌双歧杆菌等厌氧益生菌的生长,抑制需氧致病菌的生长,维持动物肠道的菌群平衡。芽孢杆菌能够产生VB 1、VB 2、VB 6等B 族维生素, VC ,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等酶以及多种代谢产物,对饲 料的降解、消化、吸收和动物的营养代谢起到促进作用。 1.2.3酵母:酵母是一类非丝状真核微生物,一般泛指能发 酵糖类的各种单细胞真菌,酵母菌体中含有非常丰富的蛋白质、B 族维生素、脂肪、糖、酶等多种营养成分。大量的应用研究试验证明,酵母在提高动物免疫力、提高动物生产性 能和减少应激等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作用。饲用酵母的主要种类有啤酒酵母和产朊假丝酵母。啤酒酵母除用于酿造啤酒及其他的饮料酒外,还可发酵面包。菌体维生素、蛋白质含量高,可作食用、药用和饲料酵母。产朊假丝酵母能发酵葡萄糖、蔗糖、棉子糖,能同化硝酸盐。产朊假丝酵母的蛋白质含量和VB 含量均高于啤酒酵母,它能以尿素和硝酸盐为氮源,不需任何生长因子。特别重要的是它能利用五碳糖和六碳糖,还能利用造纸工业的亚硫酸、木材水解液及糖蜜等生产人畜食用的蛋白质。 1.2.4霉菌:常用的霉菌有根霉、黑曲霉、米曲霉等[7]。霉菌可利用分解纤维素和淀粉。 1.3 发酵饲料种类 微生物发酵饲料按照水分含量的多 少可分为液体发酵饲料和固体发酵饲料。液体发酵饲料国外使用较多,普遍采用饲料中天然存在的乳酸菌、酵母发酵;而国内普遍使用微生物发酵剂或菌种,使用固体发酵饲料技术。 1.3.1益生菌液体发酵饲料:国外在制作微生物液体发酵 饲料时一般不添加菌种,自然发酵而成,在发酵好的液体发酵饲料微生物菌群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乳酸菌。Winsen 提出的液体发酵饲料指标被广大研究者认同:pH 值<4.5、 收稿日期:2010-03-29 作者简介:王子强(1980—),男,助教,主要从事畜牧兽医方面 的成人教育工作。 微生物发酵饲料研究进展 王子强 (山东畜牧兽医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61) 畜牧与饲料科学Animal Husbandry and Feed Science 2010,31(4):34-36 摘要:近年来,随着世界上许多国家限制和禁止使用抗生素,以及饲料资源日趋紧张,寻找高效、生态健康型饲料成为当务之急。综述了发酵饲料定义、菌种、种类、优势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发酵;发酵饲料;菌种中图分类号:S81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顺序编号:1672-5190(2010)04-0034-03

豆粕发酵技术

豆粕发酵喂猪技术 一、豆粕发酵方法: 发酵池规格底2×1.5米,高1米,取豆粕1000公斤,玉米粉20公斤,百益宝EM原液3~5公斤,将豆粕,玉米粉入池混合均匀,把3~5公斤百益宝EM原液均匀洒到混合原料的表面,再开水笼头加水入池,一直加到水浸到物料的表面为止,关掉水笼头,让水渗透到料中,一般加水量最终为1比1.5,即为总料的1.5倍,这里是1500公斤加水量,水分不易过大。以手抓成团不滴水,放下一触即散为宜。然后表面加一层厚塑料薄膜,塑料薄膜与池边接触的地方要卷边到料中,以求密封完好。 发酵时间,夏天至少3天,冬天至少10天,春秋至少6天,尤其是酵槽里豆粕的发酵时间适当延长两天为好,以让亚铁充分螯合到小肽中,也会产生更多的肽类物质。为什么要这么长时间,因为通过三氯乙酸(TCA)检测法跟踪发酵,发酵在适温(30度左右)三天左右产生的小肽类物质最多,可溶性蛋白质达到25%以上。 发酵后的豆粕溶解度增加,(注意不要把发酵后渗出的水倒掉,因为其中有大量的可溶解性氨基酸和肽营养),略有点粘手,气味带有较浓曲香味略有原料味,色泽金黄。 每次取用后,必须马上再次密封好,以防止变味变质,发酵好的料密封好,在一个养殖周期内(100天左右)用完为宜。 注意不能在太阳底下发酵,不然料温会升高发热太多,造成发酵不利。 二、豆粕发酵喂猪使用方法 按照猪场配方使用,把配方中的豆粕改成发酵豆粕即可,可显著增加饲料的消化吸收率,降低料肉比。具体称量时,由于发酵豆粕是湿料,所以,根据上述的工艺,需要乘以2.6左右,即如果你需要称量10公斤折干物质的发酵豆粕时,实际上需要称26公斤加入配料中。 或在保持料肉比,生长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可略为减少3~5%的用量,相应地用菜粕,棉粕,或麦麸玉米等代替。也就是减少配方的能量蛋白含量浓度,以降低成本。并可以适当使用5%左右的未脱毒菜粕棉粕用于肥育猪。 采用发酵豆粕,必须是在湿润状态下使用,不得烘干使用,因为烘干会造成发酵豆粕中的活性物质,尤其是活性肽变性,从而失去活性,并造成可溶性的氨基酸如赖氨酸等与还原糖的迈德拉(美德拉)反应,并造成能量和蛋白肽的损失等,同时维生素和有益微生物在烘干的过程中也会有极大的损失, 建议喂养前再加水进行拌湿料喂猪,料水比为1比1.5以上。

发酵豆粕资料

发酵豆粕 1、外观物性:外观呈淡黄色粉状,味微酸,具有饼粕发酵物之香味。 2、常规指标 ?粗蛋白Crude Protein≥50% ?无氮抽出物 Non-nitrogen extrout≥25% ?粗灰份Crude Ash ≤7% ?粗纤维Crude Fiber≤5% ?水分Moisture≤10% ?粗脂肪Crude Fat≤3.0% 3、消化率(DCP):≥95% 4、乳酸含量:≥30mg/g PH:5.2±02 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天门冬氨酸Asp 6.11 蛋氨酸Met 0.78 苏氨酸Thr 2.14 异亮氨酸IIe 2.42 丝氨酸Ser 2.61 亮氨酸 Leu 4.02 谷氨酸Glu 9.98 酪氨酸Tyr 1.91 脯氨酸Pro 2.58 苯丙氨酸Phe 2.70 甘氨酸Gly 2.36 赖氨酸Lys 3.28 缬氨酸Val 2.52 组氨酸His 1.40 丙氨酸Ala 2.51 精氨酸Arg 3.60 以上氨基酸总量:50.92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检测检验中心(沧州) 氨基酸检验报告

仪器型号:日立L-8800高速氨基酸分析仪 分析:审核:制表: 检验日期: 发酵豆粕营养指标 主要营养指标粗蛋白≥45-60% 、粗脂肪≤3.0%、粗纤维≤5.0%、粗灰份 ≤7.0%、总钙 0.53%、总磷 8.50%、有效磷 7.40%、无氮浸出物 ≤28.0%、水份≤10%、乳酸≥3%、益生菌≥108cfu/g 、钾 22000mg/kg、 镁5094.7mg/kg、铜16.2mg/kg 钠242.2mg/kg铁168.8mg/kg 锌213.4mg/kg 锰21.8mg/kg猪消化能(DE) 3985kcal/kg 猪代谢能(ME) 3600kcal/kg 猪净能(NE) 2305kcal/kg禽代谢能(ME) 2575kcal/kg 肉牛消化能3520kcal/kg 奶牛净能1090kcal/kg羊消化能3520kcal/kg 总能4350kcal/kg 氨基酸分析氨基酸含量(%)氨基酸含量(%) 氨基酸含量(%)天门冬氨酸Asp 5.40% 赖氨酸Lys 3.05% 蛋氨酸Met 0.65% 胱氨酸Cys 0.46% 苏氨酸Thr 2.05% 亮氨酸Leu 3.78% 精氨酸Arg 3.50% 甘氨酸Gly 2.14% 丝氨酸Ser 2.48% 异亮氨酸Ile 2.21% 苯丙氨酸Phe 2.40% 缬氨酸Val 2.35% 组氨酸Hi 1.25% 谷氨酸Glu 9.80% 丙氨酸Ala 2.24% 脯氨酸Pro 2.08%色氨酸 Trp 0.56% 酪氨酸 1.20% 抗营养因子比较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抗营养因子大豆蛋白发酵豆粕 胰蛋白酶抑制因子10-60mg/g — 大豆抗原100 — 植酸 1.00% — 大豆球蛋白4% ≤1.5 ppm 脲酶活性0.35% —

发酵工艺学实验

发酵工艺学实验资料整理 1、一般发酵工艺:原料选择→种曲制备→制曲→制旆发酵→浸出淋油→后处理 2、酱油的生产方法? 1)根据醪及醅状态的不同可分为稀醪发酵、固稀发酵、固态发酵; 2)根据加盐多少的不同可分为有盐发酵、无盐发酵; 3)根据发酵加温状况可分为常温发酵及保温发酵。 3、酿造酱油所需的原料有蛋白质原料、淀粉质原料、食盐、水及一些辅料。 4、豆粕作为酱油生产原料的优点: 1)能保持大豆制酱油的风味; 2)原料成本低; 3)可节约油脂; 4)原料处理简便。 5、淀粉质原料是酱油中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成分,是构成酱油香气和色素的主要原料。 6、用麸皮做淀粉质原料的优点: 1)麸皮质地疏松、体轻、表面积大; 2)富含淀粉、蛋白质、维生素和钙、铁等营养成分,能促进米曲霉生长; 3)麸皮中多缩戊糖含量高达20%~30%,与蛋白质的水解物氨基酸相结合而产生酱油色素; 4)麸皮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7、种曲是制酱油曲的种子,在适当的条件下由试管斜面菌种经逐级扩大培养而成,每克种曲孢子数达25亿个以上,用于制曲时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 8、制种曲的工艺: 菌种——斜面试管培养——三角瓶扩大培养——蒸料及接种——装盘——翻曲及加水——种曲保藏及检验。 制曲的目的:是使米曲霉在曲料上充分生长发育,并大量产生和积蓄所需要的酶,如蛋白酶、肽酶、淀粉酶、谷氨酰胺酶、果胶酶、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等。 9、种曲的质量要求: 种曲外观要求孢子旺盛,呈新鲜的黄绿色,具有种曲特有的曲香,无夹心、无根霉、无青霉及其他异色。孢子数应在 25 ~ 30亿个/g,发芽率在90%以上。10、成曲生产的目的:创造适宜条件,保证优良霉菌等有益菌生长良好,分泌酱油酿造所需各种酶系,蛋白酶含量越高越好。11、原料处理的主要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适度变性,使原料中的淀粉糊化,同时把附着在原料上的微生物杀死,以利于米曲霉的生长及原料分解。 12、原料的粉碎: 原料颗粒过大,不容易吸足水分,因而不能蒸熟,影响制曲时菌丝繁殖,减少了曲霉繁殖的总面积和酶的分泌量。 原料细度要适当,如果原料过细,辅料比例又少,润水时易结块,制曲时通风不畅,发酵时酱醅发粘,淋油困难,影响酱油的质量和原料利用率。 13、润水的目的:是利于蛋白质在蒸料时迅速达到适当变性,使淀粉充分糊化,以便溶出米曲霉所要的营养成分,使米曲霉生长、繁殖得到必需的水分。 14、蒸料的目的: 1)使蛋白质适度变性,成为容易为酶作用的状态; 2 )使物料中的淀粉糊化成可溶性淀粉和糖分; 3)加热蒸煮杀灭附在原料表面的微生物,以利于米曲霉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15、发酵:是酱醪或酱醅入缸,利用微生物的丰富酶系,进行一系列生化反应将物料分解的过程。 16、生酱油需经加热、配制、澄清等加工过程方可得成品酱油。 17、加热灭菌有如下作用: 1)杀菌防腐,使酱油具有一定的保质期。 2)破坏酶的活性,使酱油组分保持一定。 3)通过加热增加芳香气味,还可挥发一些不良气味,从而使酱油风味更加调和。 4)增加色泽,在高温下促使酱油色素进一步生成。 5)酱油经过加热后,其中的悬浮物和杂质与少量凝固性蛋白质凝结而沉淀下来,过滤后使产品澄清。 18、酱油的定义及其分类: 酱油又称“清酱”或“酱汁”,是以植物蛋白及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经过微生物酶的作用,发酵水解生成多种氨基酸及各种糖类,并以这些物质为基础,再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形成具有特殊色泽、香气、滋味和体态的调味液。 酱油的种类:

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1]

今日畜牧兽医 55饲料天地 为了减轻养殖中对抗生素、血浆蛋白等动物蛋白原料的依赖,国内外的科研人员经过大量研究:运用现代生物工程、代谢调控发酵技术、动物营养平衡吸收理论等一系列高新技术生产出富含生物活性多肽、蛋白酶以及大量益生菌的绿色生物饲料。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即是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将大豆蛋白通过蛋白酶酶解或微生物发酵降解为可溶性蛋白和小分子多肽的混合物。经过酶解或发酵处理的蛋白由于比传统大豆中蛋白质更易于吸收、低抗原等特点,被认为是幼龄动物饲料的理想植物蛋白。 近几年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产品的研究开发 酶解豆粕和发酵豆粕的研究进展 范彦令,张士辉 (石家庄依欣饲料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00) 3苜蓿的青贮与利用 苜蓿青贮或半干青贮,养分损失小,具有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适口性好,消化率高,能长期保存,目前畜牧业发达国家大都以干草为重点的调制方式向青贮利用方式转变。主要采用以下几种青贮方式。 3.1半干青贮 国外普遍采用青贮塔进行半干青贮保存苜蓿,青贮塔造价较高,我国一般采用青贮窑贮存苜蓿,无论采用哪种方式,关键首先使苜蓿迅速风干使含水量降到40%~50%再进行青贮。这种青贮料兼有干草和青贮的优点。 3.2加甲酸青贮 这是近年来国外推广的一种是每吨青贮原料加85%~90%甲酸2.8~3千克,分层喷晒。甲酸在青贮和瘤胃消化过程中,能分解成对家畜无毒的CO2和CH4,并且甲酸本身也可被家畜吸收利用,用这种青贮料饲喂乳用犊牛,平均日增重达0.757~0.817千克,比普通青贮料增重提高近1倍。 3.3拉伸膜青贮技术 这是近年来国外采用的一种新方法,全部机械化作业。操作程序为:割草-打捆-出草捆-缠绕拉伸膜。其优点主要是不受天气变化影响,保存时间长,一般可存放3~5年,使用方便。 4紫花苜蓿叶蛋白的利用 紫花苜蓿叶蛋白(ALP)是将适时收割的苜蓿粉碎,压榨、凝固、析出和干燥而形成的蛋白质浓缩物。一般粗蛋白50%~60%,粗纤维0.5%~2%,并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等。我国蛋白质资源严重缺乏,而叶蛋白的蛋白质含量可与豆粕和鱼粉相媲美,用替代猪、禽饲料中部分鱼粉和豆粕潜力巨大。ALP可替代蛋鸡50%~70%鱼粉或肉骨粉,蛋白质的消化率均有所提高。用ALP替代肉仔鸡日粮中25%~50%的鱼粉或肉骨粉对肉仔鸡增重影响不大。当用此替代雏鸡日粮中50%~75%的鱼粉或肉骨粉时,其成活率可提高3.4%~4.2%, ALP可替代40~60日龄猪日粮中50%的动物蛋白 和1/3的豆粕,可替代61~105日龄生长猪80%动 物蛋白,对猪生长无影响。 5紫花苜蓿产品对畜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5.1对家禽产品质量的影响 蛋黄的颜色主要取决于饲料中叶黄素的含 量,如每千克饲料中含有60毫克叶黄素,就会产 蛋黄颜色较深的蛋,苜蓿草粉中叶黄素含量丰富, 每千克草粉中约含有240毫克叶黄素,是黄玉米 的10倍以上(22毫克/千克),蛋鸡日粮中添加5% 的苜蓿草粉,结果添加组蛋黄颜色指数达到9.7, 比未添加组增加了3.4,差异极显著。由于蛋中维 生素含量受饲料的影响,苜蓿中富含维生素,特别 是核黄素等,饲喂苜蓿的产蛋家禽,蛋中所含维生 素量增加。在肉禽日粮中添加适宜的苜蓿产品,由 于叶黄素的作用可显著改善肉禽喙、爪、皮肤的颜 色,呈鲜黄色,并使肉质鲜美,提高商品价值。 5.2对猪胴体瘦肉的影响 由于饲料中粗蛋白水平不同会影响猪胴体瘦 肉率,紫花苜蓿产品属于高蛋白,低消化能(粗纤 维含量高)饲料,所以适当比例添加到生长育肥猪 日粮中,会增加胴体瘦肉率,肉质鲜嫩,但对猪生 产性能无影响。用高水平苜蓿饲喂的猪后腿、腰部 和肩部肉较多,而腹部和背部脂肪都较少。生长肥 育猪的日粮内用5%~15%的优质苜蓿草粉可使生 长猪获得良好的生产性能。 5.3对牛奶品质和牛肉质量的影响 苜蓿对养牛业来说是优质牧草,即可以改善 乳脂率,还可以使牛乳中维生素含量增加,特别是 脂溶性维生素。苜蓿可以替代乳牛部分精料,并能 提高乳脂率,而不影响乳产量。在肉牛日粮中应适 当使用苜蓿产品,为了防止牛肉颜色变黄,肉牛肥 育饲料里不宜大量使用苜蓿粉。 (07B2590) E-mail:jrxmsy@126.com 2007年第7期

发酵豆粕概述

蛋白饲料研究 1 发酵豆粕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殖生产国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饲料原料特别是蛋白质原料的需求大国。我国饲料工业生产中蛋白质饲料资源 的严重不足,鱼粉等高品质动物蛋白原料主要依赖国际进口,而目前全球性鱼类资源的日趋减少直接导致鱼粉价格直接上涨。尽管鱼粉被行业内人士认为是最优质的蛋白原料,但受其价格影响,鱼粉在饲料 中的使用比例还是趋于下降,动物蛋白价格高涨使得人们将视线逐渐转向了植物蛋白,通过生物技术的使用以及酶制剂在饲料原料生产加工中的广泛应用等,积极寻求一种新的替代品,使低质的蛋白原料转化为高质的蛋白原料。豆粕作为一种质量稳定的植物蛋白原料,一直是饼粕消费的主体,加之动物性蛋 发酵豆粕概述 北京科为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姚 琨 李富伟 李兆勇 摘 要 豆粕是畜牧业中的优质植物蛋白原料,且氨基酸组成合理,但其中存在的多种抗营养因子,降低了畜禽 对豆粕的吸收和利用。利用微生物发酵法制备发酵豆粕一方面可以降解大分子蛋白质生产小肽,同时生成多种微生物及酶、酸、维生素、大豆异黄酮等多种活性因子;另一方面可以消除豆粕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豆粕的营养价值。结合近几年发酵豆粕研究进展以及市场动态,主要从发酵豆粕的研究意义、特点、制备工艺、品质评价、饲喂效果,以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综述。 关键词 发酵豆粕; 抗营养因子;营养价值 Abstract Soybean meal is the excellent vegetable protein raw material with reasonable amino acid composition in the animal husbandry, but many inherent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impede its absorption and utilization in livestock .Fermented soybean meal is fermented by microorganisms, and on one hand, macro molecule protein can be degraded into small peptide, and at the same tim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can product many active factors which are many microorganisms,enzyme, lactic acid, vitamin and soybean isoflavones, and so 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can be effectively eliminated, and finally th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with higher nutritional value can be obtained .The significance of research, characteristics ,preparation technology, quality evaluation, feeding result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totally overviewed. Keywords fermented soybean meal; anti-nutritional factors; nutritional value 中图分类号: S816.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6314(2011)12-0032-07 通讯作者:姚琨。 收稿日期:2011-10-2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