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讲义优秀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 影响N-M接头的兴奋
传递的因素
• 影响Ach释放的因素
– 轴突膜电位;Ca2+
• 影响Ach与受体结合的因 素
– 箭毒,争夺Ach受体
• 影响胆碱脂酶发挥作用的 因素
– 有机磷农药对胆碱脂酶有 强烈抑制作用
2). 缝隙连接处的直接电传递 (电突触传递)
20nm
• 结构基础: 低电阻通道,离子通透性好
神经纤维冲动传导机制----跳跃式传导
• 机制:通过局部电流来实现
神经纤维 ↗ 无髓鞘纤维,传导机制同上; ↘ 有髓鞘纤维,机制同上,但呈跳跃式传导
• 好处:1)加快神经传导速度;
2)节省能量消耗
朗飞式结
2.兴奋的传递
传递的方式
结构基础
兴奋传递物
突触传递 突触:化学突触 神经递质
电突触
局部电流
非突触传递 血液或体液的传输 激素
突触:两个细胞间相接触的部位。
>15cm 15×10-7cm
1).神经-骨骼肌接头处的兴奋传递
神经-肌(N-M)接头: 运动神经纤维末梢 和骨骼肌细胞两者 相接触的部位。
a.N-M接头的形态结构 • 轴突末梢(接头)前膜
(内含Ach囊泡,50nm)
• 突触间隙 (20nm,
与细胞外液相通)
• 终板膜(接头后膜)
通道大量开放, Na+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膜电 位的这个临界值称为阈电位。
• 阈刺激
– 能使细胞膜的静息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的最小刺 激量。
• 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现象
– 同一细胞上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 和传导距离的改变而改变。
细胞膜的电阻抗特性与电紧张电位
2.阈下刺激、局部反应及其总和
(上有Ach受体,对Ach
敏感,对电刺激不敏感)
Ach 肌膜 突触间隙
终板膜
Ca2+ 肌膜
Ach Ac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受体
b. N-M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
• 兴奋传至神经末梢(除极相); • 引起终板膜去极化, 产生
• 轴突膜上Ca2+通道开放,
终板膜电位EPP; (-80mv
Ca2+内流;
↗-55mv)
离传导的动作电位。
• 细胞兴奋的引起有两种方式: 一个阈上刺激→ 膜电位↗ →阈电位 →动作电位 多个阈下刺激--------↑
局部反应总和
空间性总和
时间性总和
二. 细胞发生兴奋时,其兴奋性的变化
0
134 2
绝对不应期 相对不应期 超常期
低常期
阈强度 无限大 兴奋性 为 0
超过原值 阈下刺激也可 加大 正在恢复 高于正常水平 低于正常水平
• Ach囊泡向轴突前膜内侧靠
↓局部电流作用
近, 通过胞吐作用, 将Ach释 • 使终板膜邻近肌细胞膜去
放至突触间隙;
极化, 程度达到阈电位时,
• Ach扩散到终板膜, 与Ach受 产生动作电位;
体结合,→受体蛋白质构型
↓传导作用
变化, →终板膜对所有小离 • 兴奋传遍整个肌细胞膜,
子(Na+, K+, Cl-等, 以Na+ 为 主) 通透性增加, Na+内流;
阈下刺激(< 阈刺激) 局部反应---阈下刺激时,膜
电位的反应(变化)。
局部反应的特点:
①不是“全或无” ,可随剌激的 增加而增大;
②电紧张性扩布,不能远传; ③无不应期,持续时间短,可以
总和。
总和----几个阈下刺激所引起 的局部反应的叠加。
总和----几个阈下刺激所引起的局部反应的叠加。
• 总和:时间性总和 空间性总和 • 总和的意义:使局部兴奋有可能转化为可远距
• 特点:
①低阻,一侧膜去极化可通 过局部电流使另一侧膜也 去极化;
②缝隙的传递是双向的;
③潜伏期短,几乎不存在突 触延搁
2.0-3.5nm
• 意义:
使功能相似的细胞能同步 活动
3.内分泌细胞与靶细胞之间的兴奋传递
1).内分泌细胞 → 激素
血液 其它液体
靶细胞
2).激素的功能 • 影响靶细胞中某些酶或其它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 改变酶活性; • 改变细胞对某些离子或其它物质的通透性;等
3).激素进入细胞的方式 • 固醇类激素(脂溶性) 膜脂质双分子层 靶细胞;
• 多肽或氨基酸衍生物激素(分子较大或结构上特点)+受体(膜 表面)→激活腺苷酸环化酶系统,ATP→cAMP, cAMP (环一磷腺苷)→胞内其它过程
胞 内 受 体
膜 受 体
三.兴奋的传播 兴奋在同一细胞上传播,称为传导
兴奋在细胞间传播,称为传递
入膜电流 出膜电流 局部电流
1.兴奋的传导 机制:局部电流学说
在兴奋部位产生的电 位差刺激相邻部位, 在二者之间产生的局 部电流,使相邻部位 去极化,达到阈值便
在相邻部位产生兴奋。
特点:
a. 双向性; b. 不衰减性(全或无)
完成 N-M 之间一次兴奋 传递。
c. N-M接头的兴奋传递 的特点
• 化学传递
– 单向;时间延搁;易受药 物或环境的影响
• 1 对 1 (N-M)传递,可靠
• 终板膜电位(EPP)具有局 部电位的性质
– 无“全或无” 现象 – 没有不应期 – EPP大小∝Ach量, 电位呈
等级性 – 有总和现象
生理学讲义
一. 兴奋的引起
+-+ +
+
入膜电流
出膜电流
跨膜内外向刺激电流对膜电压的影响
膜外 + _
膜内
+ + +_
出膜电流
入膜电流 +++
_
• 出膜刺激电流→ 正电荷在膜内侧堆积→膜去极化 • 入膜刺激电流→ 正电荷在膜外侧堆积→膜超极化
1.阈刺激、阈电位与动作电位
• 阈电位
– 可兴奋性细胞的一个重要参数; – 当膜电位去极化到某一临界值时,出现膜上的N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