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手把手教你把脉,把脉基本知识大全都在这里了!!
![手把手教你把脉,把脉基本知识大全都在这里了!!](https://img.taocdn.com/s3/m/b70122f4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551ea57.png)
手把手教你把脉,把脉基本知识大全都在这里了!!把脉不是随便把手指往手腕上一搭就可以,找对位置很关键!下指时,先以中指按在手腕突出位置的内侧(中医叫作“关”),称为中指定关,然后用食指按在关前定寸,和中指紧紧并排在一起,最后用无名指按在关后定尺,中指和无名指不要并紧,稍稍留一条小缝隙,这样就能摸到脉了。
为什么中医把脉要把两只手呢?中医认为,左右手的“寸关尺”所代表的意义是不同的,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代表“肺脾肾(命门)”,所以中医把脉要两只手都把。
理解了这些,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分析脉象啦!中医将脉分为二、三十种,普通人没必要都了解,这里只介绍几种常见的脉象:浮沉、力度、粗细、快慢、停跳。
1.浮沉浮沉分两种情况。
一种是把手轻轻地放到脉上,只稍稍用力,就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浮。
要是一直摸不着,不断加力,几乎已经按到骨头了,才能摸到明显的脉动,这就叫沉。
如果不用力摸不着,稍加点力往里按,但又不至于按到底,这个就叫不沉不浮,也可以根据用力大小的情况称之为偏沉(用力较多)偏浮(用力较少),统称为中。
另一种就是把脉的时候,只明显感到了寸部的脉动,而关、尺部远没那么明显,这也叫浮;如此类推,寸关不明显而尺明显,也叫沉;寸尺不明显而关明显,也叫中。
为什么脉会有浮沉之别呢?一般来说,人体的保护机能与外邪作斗争,首先想从“表”解决问题,津液气血都集合到这里打仗来了,所以这里气血充足,脉就现浮象;当在这里不能解决问题,邪向里挺进,正气往里退,气血津液又集中到中部(半表半里)了,脉就现中象;邪气再胜再往里进,正气再战败往里退,全退到里面来了,在这里积蓄力量跟病邪作殊死决战,脉就现沉象。
简而言之,正气(津血、气血)在哪集结,就会在脉的相应部位有所反映,守住这一条,观脉就不难了。
2.力度找到脉之后,不是按住不动就可以了,医生们会搞一些“小动作”。
慢慢加力向下按,然后再把力减少一点,把手指再提回原处,反复做上好几次。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https://img.taocdn.com/s3/m/678e4b4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3d43cdc.png)
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十分钟学会号脉入门!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号脉中左手寸脉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右手寸脉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弱大多腰痛身上沉困脉象解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
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浮脉:轻按可得,重按则减。
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
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轻按不得,重按乃得。
主病:里证。
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
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
主病:寒证。
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
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
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脉搏急促,(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
主病:热证。
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
外感热病初起,脏腑热盛,邪热鼓动,血行加速,脉快有力为实热。
阴虚火旺,津血不足,虚热内生,脉快而无力为虚热。
虚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无力。
重按空虚。
主病:虚证:多为气血两虚,气血不足,难以鼓动脉搏,故按之空虚。
实脉:寸关尺三部脉皆有力。
主病:实证:邪气亢盛而正气充足,正邪相搏,气血充盈脉道,搏动有力。
滑脉:按之流利,圆滑如按滚珠。
多见于青壮年气血充实。
妊娠妇女滑脉是气血旺盛养胎之现象。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https://img.taocdn.com/s3/m/71c806f7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b2.png)
超全的中医脉诊知识!(附详细图解)脉诊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中医望闻问切,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
脉象是什么?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
脉象的产生与心脏的波动,心气的盛衰,脉道的通利和气血的盈亏直接相关。
所以,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同时,血液循行脉道之中,流布全身,运行不息,除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
肺朝百脉,肺气敷布,血液方能布散;脾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血液靠脾气的充养和统摄得以运行;肝藏血,主疏泄以调节血量;肾藏精,精能生血,又能化气,肾气为各脏腑组织功能活动的原动力。
故能反映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的综合信息。
当脏腑、气血发生病变后,必然从脉搏上表现出来,呈现病理脉象,成为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
1)大小-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4)浮沉-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早期的切脉方法比较复杂,要切按头颈、手、足等多处部位的脉动。
以后逐渐简化为只切按手腕部的脉搏,称为“寸口”诊法。
在这短短寸许长的脉动部位上,古代医家做足了文章。
他们将腕横纹向上约一寸长的这段脉动分成了三“寸、关、尺”三部。
左右手的寸、关、尺部位分属不同的脏腑,认为可以反映相应脏腑的病变。
其中右寸反映肺的情况,右关反映脾胃,右尺反映肾(命门);左寸反映心,左关反映肝,左尺反映肾与膀胱。
仔细观察,大家可以发现:远端的寸部对应的是人体最上部的心、肺(上焦,呼吸与循环系统);中间的关部,对应肝、脾胃(中焦,消化系统);近端的尺部对应肾、膀胱(下焦,泌尿生殖系统)。
如此,小小的“寸口”,却俨然成为人体五脏六腑的全息窗口。
仅此还不够,在切脉的时候,还要用三种不同的指力去按压脉搏:轻轻用力按在皮肤上为“浮取”;中等度用力按至肌肉为“中取”;重用力按至筋骨为“沉取”。
如何把脉看病图解 简单易学
![如何把脉看病图解 简单易学](https://img.taocdn.com/s3/m/65b7c00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13.png)
把脉捷径我们的手上,以枕后高骨为关脉,前面为寸,后为尺脉,然后浮,中,沉取,左手,寸脉主心,小肠,关脉主肝胆,尺脉主膀胱,肾右手,寸脉主肺与大肠,关脉脾胃,尺脉肾与命门。
在寸,关,尺,上分寸为阳,尺为阴,浮为阳,沉为阴,这样结合浮沉迟数,我们就可以对人体的阴阳,表里,寒热,大致分清了。
在结合有力,无力,有力为实,无力为虚,然后看脉形长短,长为有余,短为不足。
这样就可以把,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分清了。
最后结合部位,看所体现的脉,在脏器分部属于何脏就可以断病了。
诊脉四步曲1、让被诊者呈正坐位或仰卧位,前臂自然向前平展,大约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手腕伸直,手掌向上,自然放松,在腕关节下垫一松软的脉枕。
2、医生先以中指定关部,然后将食指和无名指分别按在寸部和尺部。
若是给小儿诊脉,由于寸口部脉位比较短,常以拇指或食指“一指定三关”,不必细分寸、关、尺三部。
若给自己诊脉时,常常把诊脉的那只手从要被诊手的下方绕上来,再用三指按照上述顺序确定寸、关、尺三部的位置。
3、切按时,三指略呈弓形,让“指目”(指尖和指腹交接处)的部位紧贴于脉搏搏动处,因为这个部位的触觉比较灵敏。
注意要根据被诊者的高矮、手臂的长短及诊者手指的粗细适当调整三个手指间的距离。
4、布指之后,运用轻、中、重三种不同的指力,结合上下左右的推寻,以辨识脉象。
一般来说,多是用三个手指同时摸脉。
用轻指力按在皮肤上称“浮取”或“举”;用重指力按至筋骨间,称“沉取”或“按”;用手指不轻不重地移动或改变力道仔细求取脉象,称“中取”或“寻”。
脉法,可真不容易学,尤其是没有跟师,自学中医的人,很多都无可奈何的对脉法敬而远之,因为书中所说的浮沉尺数,甚至是二十八脉,可以说但凡认识字的都能看懂,可是看懂不等于“摸”懂……一把起脉了来,根本就不识得是何脉,更别说凭脉象去判断身体五脏六腑,表里上下的病症了,这可怎么办?难道脉法就不学了?我这么说吧,我打算写这一篇章文章,就是为了让你完完全全的掌握脉法,你信吗?别瞎想了,我都不信!凭一篇文章,就掌握脉法,那古人还费什么劲的写一大堆书留给我们研究啊但是呢,虽然这一篇脉法内容,不可能让你完全掌握脉法,却可以让你敲开脉法之门,算是一条捷径吧,这条捷径对于自学中医的人来说,是一条不可多得的钥匙……这条“钥匙”是什么呢?快关上门,认真看下去:其实切脉呢,古人无非就是想通过我们平时把脉的地方,也就是寸口,去判断人身阴阳的盛衰,往简单了看,所谓的脉,在血管里,无非就是两种东西,一是气,二是血,一阴一阳是也,而所谓的阴阳盛衰是什么呢?注意看下面这两句话:盛衰,我们这样来理解,盛者,气之盛衰,气之大小、盈余,当我们把脉时,是脉动有力的,也就是阳态之脉,如洪大,有力,长实等,这些脉证明了什么?就是阳气太过,火太旺了。
《医道捷径》-----脉诊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把脉口诀
![《医道捷径》-----脉诊 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把脉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ad56eb331126edb6e1a105b.png)
《医道捷径》------ 脉诊+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把脉口诀关于“寸。
关。
尺”分配脏腑+十二部简易诊脉法+ 手抄本2013-04-02 20:00:43| 分类:默认分类|举报|字号订阅本文转载自春风《【转载】关于“寸。
关。
尺”分配脏腑+十二部简易诊脉法+ 手抄本《医道捷径》------ 脉诊+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把脉口诀》关于“寸。
关。
尺”分配脏腑,,,,目前关于寸关尺分配脏腑,多以下列为准:左寸可候:心与膻中;右寸可候:肺与胸中。
左关可候:肝,胆与膈;右关可候:脾与胃。
左尺可候:肾与小腹;右尺可候:肾与小腹。
脉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时间:诊脉的时间最好是清晨.因为清晨时间病人不受饮食、活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体内外环境都比较安静,气血经脉处于少受干扰的状态,故容易鉴别病脉。
诊脉时要求有一个安静的内外环境。
诊脉之前,先让病人休息片刻,使气血平静,诊室也要保持安静,以避免外界环境的影响和病人情绪的波动,并有利于医生体会脉象。
2.体位:要让病人取坐位或正卧位,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
3.指法:医生和病人侧向坐,用左手按诊病人的右手,用右手按诊病人的左手。
诊脉下指时,首先用中指按在掌后高骨内侧关脉部位,接着用食指按关前的寸脉部位,无名指按关后的尺脉部位,三指应呈弓形,指头平齐,以指腹按触脉体,用指腹感觉较为灵敏。
布指的疏密要和病人的身长相适应,身高臂长者,布指宜疏,身矮臂短者,布指宜密。
部位取准之后,三指平布同时用力按脉,称为总按。
为了重点地体会某一部脉象,也可用一指单按其中一部脉象,如诊寸脉时,微微提起中指和无名指;诊关脉则微提食指和无名指;诊尺脉,则微提食指和中指,临床上总按、单按常配合使用。
十二部简易诊脉法人发明的诊脉法以三个手指确定病情是非常科学的,它实际是一种经络信息的诊断法。
古人讲“医生不懂经络,开方动手便错”,一针见血地说明了诊脉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c93716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d4.png)
怎么把脉最简单的方法概述把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诊人体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正确认识和掌握如何简单而准确地进行脉诊,对于保护人们的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进行脉诊,帮助读者快速掌握这一技巧。
第一步:准备工作在进行脉诊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工作,以确保脉诊的准确性。
首先,确保环境安静舒适,以便能够专注地观察和诊断。
其次,确保患者的身体放松,并将手放在患者的脉搏处。
最后,确保自己的手指干净并保持温暖,这有助于更好地感受患者的脉搏。
第二步:触诊脉搏脉搏是人体血液在动脉中的搏动,通过触诊脉搏,我们可以了解人体的脉象情况。
触诊脉搏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使用中指和无名指的第一指节触摸脉搏,避免使用拇指来触摸,因为拇指自身带有脉搏,可能会干扰触诊结果。
2.轻轻地按下脉搏,逐渐增加压力,直到能够感受到脉搏的跳动。
3.注意观察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和形态。
脉搏的频率指的是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节律指的是脉搏的规律性,力度指的是脉搏的有无力量感,形态指的是脉搏的形状和强弱变化。
第三步:判断脉象脉象是通过触诊脉搏,观察脉搏的变化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脉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陈脉:脉搏缓慢、弱,节律不齐。
2.实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张。
3.虚脉:脉搏弱,节律不齐,形态较平。
4.滑脉:脉搏顺滑、有力,节律规律。
5.弦脉:脉搏有力,有节律,但过于紧绷。
根据不同的脉象,可以初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并进一步进行诊断和治疗。
第四步:辨别脉象所代表的意义在判断脉搏的类型以后,我们需要根据脉象所代表的意义来进一步推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根据中医理论,不同的脉象可能与身体的各个脏器有关,具体而言:1.陈脉可能与消化系统功能较差有关,建议注意饮食调理。
2.实脉可能与高血压、心脏病等有关,建议进行相关检查。
3.虚脉可能与体力衰弱、营养不良等有关,建议适当休息和调节饮食。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https://img.taocdn.com/s3/m/4d8f35ebaeaad1f346933f64.png)
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赵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管察气。
大气旺,小气虚。
[看,多简便]2、快慢:管察精。
快精虚,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3、硬软:管察火。
硬火多,软火少。
[太简便了]4、浮沉: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5、匀乱:管察安危。
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
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
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
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
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
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
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
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
10分钟教会你把脉-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
![10分钟教会你把脉-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https://img.taocdn.com/s3/m/46dc7501c5da50e2524d7fac.png)
10分钟教会你把脉- 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为方便各位网友转发,特此汇总在此。
贫号之前发的几篇文章,无论从汤药治小儿感冒,还是成药治眼睛发红等情况中,都涉及到了脉象的判断鉴别(有兴趣的可以关注贫号公众号“仰望岐黄”在“岐黄往事”里阅读)。
尤其是一篇给犬子制厥逆发热一文,脉象往往给人第一感觉,靠脉诊来佐断病情。
后来收到一些网友反馈,想了解切脉,学习脉诊。
脉诊听起来太高大上,很多网友大概只敢“远观”,不敢“近玩”,别说咱们自学中医的草根,就是很多中医院、诊所里的一大票“职业”中医们,都开始喜欢上来就各种高端仪器检查、各种西药了,别说脉诊,估计连基本的“望闻问切”都还给祖宗了。
所以,此文,贫号决定初步介绍一下自学脉诊的经验,贫号才疏学浅,全靠自学、实践、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奉献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学中医,懂中医,远离医院,亲近健康!-> 首先,什么是脉诊?“望闻问切”,是中医对病人观察的4大要素。
望闻问切的出处大概来自于扁鹊神医所著的《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神”人,望一望观察下五色就知道什么病了;“圣”人,听一听五音就知道什么毛病了;普通的技“工”水平,就要靠问问毛病和症状了;最次的讨“巧”水平,就是靠脉诊判断阴阳虚实,病在何脏腑了;原来脉诊已经是最后最low的一道工艺了!可惜这最low的工艺现在掌握的人都不多了,更别提精通了。
不过,以上这段是扁鹊神医的论断,对凡人中医来说,望闻问切都是需要的,望诊里也包括了舌诊,看舌象其实也是中医必备的一门学问,以贫号经验来看,重要程度不亚于脉诊,有空要再论述下舌诊,篇幅一定会很长了,可能要分段写了。
十分钟学会中医简单号脉法
![十分钟学会中医简单号脉法](https://img.taocdn.com/s3/m/c3548b52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fa.png)
十分钟学会中医简单号脉法在中医临床中,号脉是最基本上技术,病人来了把手脖伸到诊桌上让中医大夫号脉是最常见的动作,但辩脉是很复杂的。
脉学共有27种,但作为非专业人员,小编认为掌握以下10种脉象就足够了,而且也比较容易理解学会。
人体的五脏,就是说,左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心、肝、肾, 右手的寸、关、尺对应人体的肺、脾,命门。
从这个角度入手比,沉浮滑容易多了。
号脉时:左手寸脉(心):能摸到代表心脉正常、摸不到说明心血不足,大多都有心悸接不上气的现象;左手关脉(肝):正常为不强不弱、太强说明肝气太盛,太弱也不行大多有胃炎一类的病;左手尺脉(肾):太弱头上不是头晕就是头痛或头脑不清醒,有时我分不清就说患者头有问题。
右手寸脉(肺):太弱为肺虚,一般有咳嗽现象,太强也不行;右手关脉(脾):太弱为脾弱,有便溏、腹痛一类;太强且左手关脉弱的话胃炎是跑不掉的;右手尺脉(命门右肾):偏弱的话大多腰痛,身上沉困。
以上是小编的一点心得,希望能为中医爱好者指点一下号脉的门径,请深资中医,老中医们不要把小编批得体完无肤。
小编说脉诊学中医就靠三个手指头,学会学精凭着三个手指头可以走遍天下,这是西医永远也做不到的。
闲话少叙,书回正传: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10种。
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从诊脉学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初步知识,写出来供大家交流学习,多了对初学者难以理解,少了不够,要明白看下去就知了。
1、脉大小:主管察气。
脉大气旺,脉小气虚。
(看,多简便呀!)2、脉快慢:主管察精,脉快精虚,脉慢精足。
(现在脉慢的人不多了,只有初中生,军人,运动员了。
)3、脉硬软:主管察火,脉硬火多,脉软火少。
(太简便了吧?)4、脉浮沉:主管表里。
(亦可说阴阳)脉浮表症,脉沉里症。
(一目了然,简单得不可思义呀!)5、脉匀乱:主管察安危。
脉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例如:肝硬化的脉,是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10分钟教会你把脉-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
![10分钟教会你把脉-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https://img.taocdn.com/s3/m/46dc7501c5da50e2524d7fac.png)
10分钟教会你把脉- 贫号是如何自学脉诊的为方便各位网友转发,特此汇总在此。
贫号之前发的几篇文章,无论从汤药治小儿感冒,还是成药治眼睛发红等情况中,都涉及到了脉象的判断鉴别(有兴趣的可以关注贫号公众号“仰望岐黄”在“岐黄往事”里阅读)。
尤其是一篇给犬子制厥逆发热一文,脉象往往给人第一感觉,靠脉诊来佐断病情。
后来收到一些网友反馈,想了解切脉,学习脉诊。
脉诊听起来太高大上,很多网友大概只敢“远观”,不敢“近玩”,别说咱们自学中医的草根,就是很多中医院、诊所里的一大票“职业”中医们,都开始喜欢上来就各种高端仪器检查、各种西药了,别说脉诊,估计连基本的“望闻问切”都还给祖宗了。
所以,此文,贫号决定初步介绍一下自学脉诊的经验,贫号才疏学浅,全靠自学、实践、摸爬滚打出来的经验,奉献给大家,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学中医,懂中医,远离医院,亲近健康!-> 首先,什么是脉诊?“望闻问切”,是中医对病人观察的4大要素。
望闻问切的出处大概来自于扁鹊神医所著的《难经》第六十一难:曰:经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脉而知之谓之巧。
何谓也?然: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
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
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
切脉而知之者,诊其寸口,视其虚实,以知其病,病在何脏腑也。
经言,以外知之曰圣,以内知之曰神,此之谓也。
这段话大概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神”人,望一望观察下五色就知道什么病了;“圣”人,听一听五音就知道什么毛病了;普通的技“工”水平,就要靠问问毛病和症状了;最次的讨“巧”水平,就是靠脉诊判断阴阳虚实,病在何脏腑了;原来脉诊已经是最后最low的一道工艺了!可惜这最low的工艺现在掌握的人都不多了,更别提精通了。
不过,以上这段是扁鹊神医的论断,对凡人中医来说,望闻问切都是需要的,望诊里也包括了舌诊,看舌象其实也是中医必备的一门学问,以贫号经验来看,重要程度不亚于脉诊,有空要再论述下舌诊,篇幅一定会很长了,可能要分段写了。
中医必学的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
![中医必学的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d07dd09b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bfeb642.png)
中医必学的脉诊基础,十分钟让你学会号脉!脉诊,即切脉,俗称“号脉”。
中医望闻问切,切脉诊病,由来已久。
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了医家诊脉治病的内容,而1973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西汉)墓中出土的简帛医书中,已有“脉法”的内容。
脉象是什么?十分钟学会号脉号脉方法详解切脉时有什么讲究?正常的脉象是怎样的呢?学习诊脉,必须先了解正常的脉象。
正常脉称为“平脉”、“常脉”。
每分钟跳动70—80次左右,节律规则,脉型不粗不细,不浮不沉,不刚不弱。
但正常脉象常随季节、年龄、性别、体质等会有差异。
1)如春、夏、秋季的脉大多偏浮,而且搏动有力;冬季的脉多沉伏于里。
2)年龄越小脉搏越快,青壮年脉多强而有力,老年人的脉较弱;3)身材高大的人脉多长,矮小的人脉较短,瘦人脉多浮,胖人脉多沉;4)饱食后及情绪激动时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脉多软弱。
如果发现相反脉象,如冬天脉浮、胖人脉浮、瘦人脉沉等,提示脉象异常。
评论:怀孕了怎么号出脉像来[捂脸]主脉之下隐脉跳动如掌上滚珠之像珠源润滑左手重按心肝肾轻取小肠胆膀胱,右手重按肺脾心包轻取大肠胃三焦。
我是推拿腰疼颈椎病把脉主要是多年治疗得来的,腰那节突出,出多少,都是经验和手法推拿得来的,不用看片子就知道,怎么治疗看个人的病情,很多人从气得来的,不能用普通推拿治疗,怎么闪怎么扭伤使不一样手法,知道病情才能快治好,越久越难治愈,腰治疗好后腿疼的病情也就慢慢好了。
传统脉学有致命缺陷,大家学好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就可掌控整体处方方向了能说说图怎么错了吗第一张图你看看切的体位还有这样的?。
十分钟让你中医把脉入门,非常实用!
![十分钟让你中医把脉入门,非常实用!](https://img.taocdn.com/s3/m/6f8b7941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8e.png)
十分钟让你中医把脉入门,非常实用!花10分钟,入下门还是可以滴!平时我们经常在影视剧中看到古代中医把脉的情景,在民间的语境中,人们也把诊脉说的神乎其神,俨然一副很酷很拽的样子。
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莫过于古代太医为皇宫里的娘娘妃子们“悬丝诊脉”,在《西游记》中,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桥段。
诊脉一直蒙着一层无比神秘而且威严的面纱,人们一方面特别对这个行为特别崇拜,一方面感到无比高深。
事实上,世间任何的技巧,既然是人们发明的,都是熟能生巧,都是可以通过学习掌握的。
诊脉并非那么邪乎、那么“深不可测”,如果有时间,可以花10分钟阅读这篇文章。
即使成为不了诊脉高人,了解一些诊脉大致的轮廓,还是有意义的。
首先,诊脉时应对向而坐,“左手右诊之,右手左诊之。
”也就是说医者用左手切患者右手的脉,用右手切患者左手的脉。
临床主要运用“寸口诊法”,即切病人桡动脉的腕后部分。
寸口,又分为“寸、关、尺”三个部分,左手寸、关、尺代表心、肝、肾,右手寸、关、尺代表脾、肺、肾。
如图。
脉诊独取寸口的理论根据有二:一是肺朝百脉,脉会太渊。
即人体各经脉均会集于肺,而寸口为手太阴肺经的循行部位,其上之太渊穴,是脉会之处,所以有“脉会太渊”之说。
二是脾胃为各脏腑气血之源,各脏腑气血之盛衰,与脾胃功能之强弱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手太阴肺经亦起于中焦睥功能之状况。
因此,全身脏腑经络气血之盛衰,都可以从寸口脉上反映出来。
脉搏呈现部位浅。
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
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常见脉相及其对应的疾病浮脉:脉搏呈现部位浅。
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
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
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沉脉(附伏脉):脉搏显现部位深。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https://img.taocdn.com/s3/m/e462355e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b.png)
中医小诀窍教你如何号脉号脉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触摸病人的脉搏,可以了解其脏腑功能、气血状况和阴阳平衡情况。
下面是一些中医小诀窍,可以教你如何准确地进行号脉。
1.环顾四肢:在开始号脉之前,先要观察病人的四肢。
正常人的四肢应该有适度的柔韧度和力量,毛细血管分布均匀。
如果四肢有僵硬、虚弱、水肿等异常表现,可能是一些脏腑功能出现问题。
2.选择准确的位置:号脉时需要选择准确的穴位。
常用的穴位有手腕处的寸口、关元穴,以及足踝处的郄穴。
这些穴位距离体表较近,对脉象的感知比较准确。
3.触摸的手法:号脉时,应该用适度的力量和节奏进行触摸。
过轻或过重都会影响到脉象的准确度。
一般来说,可以用三指同时按压脉搏处,力度要均匀、柔和。
手指应该贴近皮肤,而不是浮在上面。
4.仔细观察:在进行号脉的同时,要细心地观察病人的反应。
包括面色、眼神、舌苔、口唇等。
这些综合体征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有助于准确判断病情。
5.区分脉象:中医将脉象分为数种,包括浮、沉、细、数、缓、急、结、代、滑、濡等。
对于不同的脉象,可能代表着不同的病理情况。
例如,浮脉常见于表邪初起,而沉脉则常见于里重表虚。
6.了解脉理变化:除了判断脉象的质地外,还要观察脉搏的节律和速度。
正常人的脉搏应该有规律的节律和适度的速度。
如果脉搏过缓、过快或不规律,可能是身体出现了其中一种问题。
例如,心跳过速可能代表患有心动过速。
7.综合分析:在观察了四肢表现、触摸了脉象、观察了病人的反应之后,要进行综合分析。
将脉象的变化和其他病症的表现对比,可以进一步确定病症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8.持续观察:号脉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脉象可能会因为病情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因此,在进行号脉时,应该持续观察,了解脉象的变化趋势。
这可以帮助中医医生更好地进行诊断和疗法的调整。
需要注意的是,号脉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临床经验。
以上只是一些基本的号脉小诀窍,对于初学者来说,可以作为了解和学习的起点。
如果想要更加准确地进行号脉,最好向专业中医进行学习和指导。
中医入门:教你10分钟学会号脉!中医诊脉真的可以诊出男女吗?
![中医入门:教你10分钟学会号脉!中医诊脉真的可以诊出男女吗?](https://img.taocdn.com/s3/m/9bf9a8de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ad6ee09.png)
中医入门:教你10分钟学会号脉!中医诊脉真的可以诊出男女吗?展开全文中医可以说是源远流长,从古代一直被沿用传承至现在,足以可见它的强大生命力和科学性。
中医主要分4步:望,闻,问,切。
这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这——切,即诊脉,又称号脉。
中医号脉其实就是医生用手指触按病人的动脉搏动,以探查脉象,从而了解病情的一种诊断方法。
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
一般是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
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
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5、6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有时候我们很是好奇,为什么中医大夫就单靠两根手指就能得知你身患疾病呢?这诊脉当真有这么悬乎?今天,咱们就简单介绍一下把脉的技巧,让你轻轻松松学会把脉!脉为血之府,贯通全身,所以体脏腑发生病变,往往反映于脉,有时在症状还未充分显露之前,脉象已经发生了改变。
通过对动脉搏动的显现部位、速率、强度、节律和形态,来判断被诊断者的身体状况。
怎么把脉,你知道吗?脉象一般分为平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促脉、结脉、代脉。
正常人脉象,又称平脉,常脉。
怀孕的脉象通常是滑脉。
1.把脉时间最好是早晨,还没吃饭,还没运动,并且在安静的环境进行,脉象能更好反映身体的状况,有利于诊断。
2.把脉体位要让被诊断人正坐着或平躺,手臂放平和心脏近于同一水平,直腕,手心向上,并在腕关节背垫上布枕,以便于切脉。
不正确的体位,会影响局部气血的运行而影响脉象。
3.把脉方法把脉的部位一般是寸口脉,寸口脉分为寸、关、尺三部。
【转载】十分钟学号脉: 中医把脉口诀
![【转载】十分钟学号脉: 中医把脉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ba4b5fa865ce050876321354.png)
【转载】十分钟学号脉:中医把脉口诀把脉口诀有些脉,浮沉兼,浮统五脉(濡、革、洪、微、散)要明勘,沉含四脉(伏、细、牢、弱)重方得,浮中沉里四脉焉。
(虚、实、芤、长)(郭按:焉字在这里是其中的意思)浮脉:浮轻取,重按无,浮如木在水中浮,浮而有力多风热,浮而无力是血虚。
沉脉:沉重按,脉才显,如石投水必下潜,沉而有力为冷痛,沉而无力是虚寒。
迟脉:迟脉来,一息三,脉来极慢记心间,迟司脏病或多寒,虚实之间仔细研。
数脉:数脉来,息六至,脉来快速用心记,浮沉虚实须分别,君相之火不同治。
虚脉:虚脉形,皆无力,浮大而软无根砥,脉虚身热为中署,气虚正亏身无力。
实脉:实脉形,大而长,三候充实力最强,新病见实邪气盛,久病见之病主殃。
滑脉:滑脉状,颇费猜,如盘走珠应指来,宿食痰热胸中满,女脉调时应有胎。
涩脉:涩脉状,刮竹形,细迟短滞似欲停,血少津枯气血痹,女人非孕即无经。
洪脉:洪满指,似波澜,来时虽盛去悠然,洪主病进邪气盛,胀满胃反治颇难。
微脉:微如丝,按若无,欲绝非绝微脉呼,五劳六极诸虚病,猝病有生久难图。
紧脉:紧如索,是脉形,拘急弹指切如绳,寒伤内外病主痛,浮沉表里要分明。
缓脉:缓四至,是脉形,从容和缓号为平,或因脾虚风湿病,是病非病仔细评。
濡脉:濡脉形,浮柔细,水面浮棉弱无力,产后病中见犹可,平人无根须忧虑。
弱脉:弱脉形,沉柔细,如棉在水力不济,阳气衰微精血虚,老人犹可少壮忌。
长脉:长迢迢,过本位,指下按之柔为贵,长主心肾根本壮,长大急硬火之罪。
短脉:短缩缩,喻如龟,藏头缩尾脉中推,短主诸病皆难治,盖因真元气多亏。
芤脉:芤脉形,中间空,芤脉按之软如葱,火犯阳经血上溢,热伤阴络下流红。
弦脉:弦脉形,脉挺然,弦脉端直似琴弦,弦应肝胆痰饮痛,大小单双分轻重。
散脉:散脉候,浮而乱,中候渐无按不见,产为生兆胎为堕,久病逢之魂欲断。
细脉:细脉候,细如线,沉取极细终不断,忧劳过度气血亏,湿邪郁结也常见。
伏脉:伏脉状,仔细求,下指推筋着骨头,气郁寒凝食内结,欲吐不吐邪闭由。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38c52efa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71.png)
图解中医脉诊,28种脉⼝诀国学医养堂2020-05-10脉诊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它是我国古代医学家长期医疗实践的经验总结。
《史记》中记载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便是以精于望、闻、问、切的⽅法特别是以脉诊著名的。
要有效地治疗疾病,⾸先必须有正确的诊断。
现代医学利⽤科学技术的有关成就,诊断疾病的⼿段越来越多了。
但在古代,医⽣诊病主要靠眼望、⼝问、⽿听、⿐闻、⼿摸等⽅法。
这在古代世界许多国家⼏乎都是这样,⽽且各国都有⾃⼰丰富的经验。
我国古代医学在诊断疾病⽅⾯采⽤的脉诊,是⼀项独特诊法。
脉诊⼜叫切脉,是中医“四诊”(望、闻、问、切)之⼀,也是辨证论治的⼀种不可少的客观依据。
图⽂解释脉象: 脉诊歌 1、浮脉:浮在⽪⽑,如⽔漂⽊;举之有余,按之不⾜。
【主病】浮脉为阳,其病在表。
⼨浮伤风,头疼⿐塞;左关浮者,风在中焦;右关浮者,风痰在膈;尺脉得之,下焦风客,⼩便不利,⼤便秘涩。
【兼脉】⽆⼒表虚,有⼒表实。
浮紧风寒,浮迟中风;浮数风热,浮缓风湿。
浮芤失⾎,浮短⽓病;浮洪虚热,浮虚暑惫;浮涩⾎伤,浮濡⽓败。
2、沉脉:沉⾏筋⾻,如⽔投⽯;按之有余,举之不⾜。
【主病】沉脉为阴,其病在⾥。
⼨沉短⽓,胸痛引胁;或为痰饮。
或⽔与⾎。
关主中寒,因⽽痛结;或为满闷,吞酸筋急。
尺主背痛,亦主腰膝;阴下湿痒。
淋浊痢泄。
【兼脉】⽆⼒⾥虚,有⼒⾥实。
沉迟痼冷,沉数内热;沉滑痰饮,沉涩⾎结;沉弱虚衰,沉牢坚积;沉紧冷疼,沉缓寒湿。
3、迟脉:迟脉属阴,象为不及;往来迟慢,三⾄⼀息。
【主病】迟脉主脏,其病为寒。
⼨迟上寒,⼼痛停凝;关迟中寒,癥结挛筋;尺迟⽕衰,溲便不禁,或病腰⾜,疝痛牵阴。
【兼脉】有⼒积冷,⽆⼒虚寒。
浮迟表冷,沉迟⾥寒;迟涩⾎少,迟缓湿寒;迟滑胀满,迟微难安。
4、数脉:数脉属阳,象为太过;⼀息六⾄,往来越度。
【主病】数脉主腑,其病为热。
⼨数喘咳,⼝疮肺 ;关数胃热,邪⽕上攻;尺数相⽕,遗浊淋癃。
【兼脉】有⼒实⽕,⽆⼒虚⽕。
中医把脉不难学!掌握3步诊脉法,你也能快速学会把脉!
![中医把脉不难学!掌握3步诊脉法,你也能快速学会把脉!](https://img.taocdn.com/s3/m/d2ded5d8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e8.png)
中医把脉不难学!掌握3步诊脉法,你也能快速学会把脉!学了很多年,依然不会把脉?不做检查,不化验,只需摸摸脉,就能知道你的身体有啥问题,还能辨证开方。
是不是很神奇,也很神秘?说起中医把脉,很多人都非常感兴趣。
可是,书看了不少,课也听了很多,总感觉没有入门,把脉真的很难学吗?今天,梅妃就教大家一个简单的3步脉诊法,让没有基础的人也能快速入门把脉。
但在此之前,我们先得搞清楚脉诊的意义是什么?拍个片子就能看清楚,中医为什么还要把脉?很多人说:现在检测技术这么发达,抽个血、做个B超、照一下CT,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为啥还要通过把脉来诊断呢?事实上,中医把脉,绝不是和西医的B超、CT机进行PK,看看谁的诊断更准确?中医把脉的意义主要有两个:一、把脉是为了“发现未病”中医常说,上医治未病。
什么是未病?就是还没有发生,但接下来可能会发生的病症!或者说是已经发生了功能性的障碍,还没有器质性改变的病症。
这样的病症,西医的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
比如有的女孩子宫寒、痛经,每个月那几天痛得起不来床,可去医院却查不出什么。
明明身体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却说没事儿。
这时候,就需要中医把脉或者望诊为你预警,让你知道自己的身体哪块薄弱,应该怎样调养?二、把脉是为了指导辨证、治疗曾经有一句话很流行:不以结婚为目的谈恋爱,都是耍流氓。
把脉也一样,不以治病为目的把脉,也和耍流氓差不多。
我们都知道,中医辨证,要辨寒热、辨表里、辨阴阳,还要看气血、津液,只有辨清楚了这些,才能对症开方。
而这些病机、病因,仅靠仪器和化验,是看不到的,还得通过把脉、望诊才能掌握。
找对方法,把脉不难学!掌握3步诊脉法,零基础小白也能轻松入门把脉了解了脉诊的意义,接下来,我们来说说3步诊脉法!哪3步呢?•一摸,定脉位脉分寸、关、尺。
左手寸关尺,对应心、肝、肾(阳),右手寸、关、尺,对应肺、脾、肾(阴),这些大家应该都知道。
但是,大多数人不知道的是,如何快速又精准地锁定“寸关尺”的位置?这里有一个秘诀:高骨定关。
老中医教您把脉,十分钟简化脉诊法
![老中医教您把脉,十分钟简化脉诊法](https://img.taocdn.com/s3/m/c9398377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17.png)
老中医教您把脉,十分钟简化脉诊法唐代孙思邈曾谓:“夫脉者,医之大业也。
既不深究其道,何以为医者哉”。
清代毛祥麟《对山医话》亦谓:“切脉,辨证,立方,为医家三要,而脉尤重。
盖脉既明,自能辨证,而投药不难也”。
吴鞠通在《增订医医病书》中更强调了脉诊的重要性:“四诊之法,唯脉最难,亦唯脉最为可凭也”。
历代医家无不重视脉诊,虽曰四诊合参,然望、闻、问三诊,师传,口授,阅书可也,其神可见,其色可观,其形可察,其态可别。
唯脉诊一道,“明于书未必明于心,明于心未必明于手,所谓胸中了了,指下难明者也。
“(见《医学传心录》)《黄帝内经》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
脉诊虽居四诊之末,然与西医诊脉相比,却独具特色:内容丰富,论述详细,实用性强,诊治相连,以脉相承(即脉诊是诊治的纽带和桥梁,诊脉可以为用药提供非常有效的依据)。
今之医患两家,或夸大神化,故弄虚炫;或以脉试医,以脉察医;或重视西医检查,否定脉诊,皆不可取。
愚临证近五十年,深感脉诊之重要,亦感脉诊之深奥,前贤脉诊之书汗牛充栋,古今脉学之论岂止万言。
然学愈繁愈难得其要,说愈杂愈难明其用。
若得一执简驭繁之法,岂不为医之福哉?乃简化脉诊之法,使其既不违四诊合参之旨,又可执简驭繁而握其要,今将所用脉诊之法简介如下。
余之简化诊脉法试编《察脉要诀》如下:望闻察病,既得粗形,其似邪实者,当于脉之有力处留意,其似正虚者,宜于脉之细弱处着眼,详察脉主何症,更辨寸尺部位,审其脉之相兼,知太过与不及,参以六淫七情之变,考之面色舌象之所主,则脏腑气血虚实自见,疾病表里寒热可明,据此再问,病无遁形。
为更好的理解,再编《诊脉四言诀》如下并附解释:望闻在先,得其大观,脉有三独,独处藏奸。
先察脉体,浮沉举按,再看部位,寸尺要辨。
脏气不同,肺浮肝弦,心洪肾沉,脾胃和缓。
双手同诊,同位相参,二关最大,尺属第三。
胃神根平,违此病添,左右不勻,则见所患。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377d961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b73373e.png)
把脉入门的基本知识把脉是中医学中的一项重要诊断方法,是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等方法,判断人体脉搏的变化和特征,从而获得患者的身体状况的一种方法。
在中医中,脉象是反映人体生理状况的重要指标,通过把脉可以了解人体脏腑功能、气血状况、阴阳平衡等方面的情况。
本文将为您介绍把脉的基本知识,包括把脉的方法、把脉的内容和解读,以及把脉的应用范围等。
把脉的方法把脉是通过手指触摸患者手腕上的动脉来判断脉搏的变化和特征。
把脉的位置一般在患者手腕上,即手腕部的脉搏位置,具体有中脉、尺脉、关脉等。
把脉时,医生用中、食指和无名指轻轻按压患者手腕上相应的脉搏位置,感觉脉搏的频率、节律、力度、形态等等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把脉的内容和解读把脉时,医生可以观察以下几个方面的指标,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
脉搏的频率脉搏的频率是指单位时间内脉搏的次数。
正常成年人的脉搏频率一般在每分钟60-100次之间。
如果脉搏频率高于10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发热、心脏病、贫血等情况;如果脉搏频率低于60次/分钟,可能表示患者有心动过缓、低血压等情况。
脉搏的节律脉搏的节律是指脉搏的有规律的变化。
正常情况下,脉搏有规律地跳动,间隔时间相等。
如果脉搏节律不规律,可能表示患者有心脏病、心律失常等情况。
脉搏的力度脉搏的力度是指脉搏跳动时的力量大小。
正常情况下,脉搏的力度适中,不过强也不过弱。
如果脉搏力度过弱,可能表示患者有虚寒、气血不足等情况;如果脉搏力度过强,可能表示患者有实热、血压偏高等情况。
脉搏的形态脉搏的形态是指脉搏跳动的形状。
根据脉搏形态,可以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气血状况等方面的情况。
例如,浮脉、沉脉、弦脉、细脉等形态的不同,可以反映患者的阳虚、阴虚、气血不足等情况。
把脉的应用范围把脉是中医学中常用的诊断方法,可以应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的诊断。
把脉可以用来判断患者的身体状况、了解疾病的发展情况,根据把脉结果,中医师可以给出相应的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组图)
导语:养生图解:10分钟让你学会号脉神奇脉诊不说话便知病。
实用脉诊分:大小,快慢,硬软,浮沉,匀乱。
10种,有人要问了,书上有几十种,你的才10种,有否搞错?错不了!这是我老赵脉学,多了多余,少了不够,看下去就知了。
1、大小:
管察气:大气旺,小气虚。
2、快慢:
管察精:快精虚,慢精足。
3、硬软:
管察火:硬火多,软火少。
[太简便了]
4、浮沉:
管表里:[亦可说阴阳]浮表症,沉里症。
5、匀乱:
管察安危:匀则生命及心脏平安,乱则生命及心脏危险。
[太直观了]
实用举例:如肝硬化的脉:快,小,硬,沉,[两关独居中]。
套入脉理,则为精亏,气虚,火多,里即病在内脏,两关微浮一些,为气火位于肝胃,[我又把它戏为黄豆脉,一切癌症艾滋病白血病均为黄豆脉],你叫我看病,不用你出声,我一看脉就能说出你有什么病,好玩吧?
比如感冒的脉:大,浮,硬,快,套入脉理,为气旺,病表[表即躯体感冒属表症]火多,精亏,看到这样的脉,你说你肚疼,那你在说谎,一摸你的脉,你体内隐藏的病,便无处躲藏,现形毕露,好玩吧?只要你到了这种水平,心情就愉快了。
切脉六感之脉位论
高位脉,病理的可见于外感,虚损,失血;实热等。
其机理是:一实证,邪正交争于肌表,导致肌表的卫气旺盛;邪在阳明,高热消耗旺盛,脉象宏大时,脉位也是轻触即得。
二虚证阴津不能够完全收敛阳气导致阳气的外浮。
生理的可见于夏季阳气旺盛时的洪脉,及秋季阳气没完全收敛时。
低位脉:实证见于阳气郁闭和剧烈刺激;虚证见于病人阳气虚弱而相对阴盛时。
例如寒邪直中、剧疼,病人机能低下。
总之病人处于一种新陈代谢缓慢的状态。
切脉六感论之脉力论
常人静止状态下,脉力适中且速率均匀质感柔和。
力过大,邪实而正不虚,正邪交争剧烈。
人患病后,机体受到刺激会自动调整以抗邪。
人体抗病*的是气血津液,气血津液会在机体调整后比常量增加,脉搏鼓动会变得有力。
力过小,是正气虚,气虚无力鼓动脉道尔显得无力。
正气虚之人可以说就是生理机能低下,生理机能低下则气血津液运行量小,不足以把脉道鼓动的有力。
看完请别收藏,一定转帖,可能举手之劳可能帮人重拾健康甚至生命,请大家高抬贵手,转到各个社区、论坛、博客及QQ群,天祥菩提精舍每天都有好的药方、民间秘方推荐,也欢迎大家推荐给我,大家可以通过百度搜索天祥菩提精舍博客到访!
了解更多的民间医药偏方,请随时关注天祥菩提精舍空间。
/%B0%A2%B1%C8%BC%D7%B5%B1%B8%C 2/blog/category/%D2%BD%D2%A9%C6%AB%B7%BD%2C%C3% D8%B7%BD%2C%CD%C1%B7%BD%2C%B7%F0%D2%BD%D1 %F8%C9%FA
天祥菩提精舍空间里精彩纷呈,不要急于离开啊
推荐相关阅读:
超级推荐阅读,点击进去即可直接阅读,对您的身心健康一定大有帮助
一:一些极难收齐的珍贵药方及养生方(请转发给你的家人及朋友吧)
二:神奇:牢记的这7个神奇“防癌数字”,癌症将远离你一生(请转发给你的家人及朋友吧)
三:震惊:山东卫视和云南卫视(视频加文字)--揭开祸国殃民转基因抗虫食品真相(是中国人请转发)
四:大悲寺高僧化来老和尚赠送的治疗眼疾药方——印光法师鉴定!
五:好神奇:看一遍,年轻十岁!看两遍,多活十年!看三遍:长命百岁!
六:永远别让自己父母的脚上出现---痴呆线(孝顺的子女一定要转发)
七:七天养成一个好习惯,52个星期后你就会脱胎换骨(超级管用)
八:此文不转,您一定怪我:一个女孩隐秘的翅膀!发现原来自己并不是那么绝对相信因果(看后绝对改变你的一生
九:庸人败于惰,能人败于傲【人人都会收藏并细细品味的精品文章】
十:敬告各位佛友、朋友,也许您人生有很多的苦恼及不顺心事,没关系告诉您一个简单易行的解决方法
十一:跪请大家把每个帖子都读一读,百千万亿劫的事情,没什么比这更要紧
十二:无价之宝,天下最神奇的治病方法——最有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要让此方法失传
来自:
/%B0%A2%B1%C8%BC%D7%B5%B1%B8%C2/blog/item/7d719ed2fb60e714960a1 6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