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50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50张PPT)

毛泽东主席将《楚辞集注》作为礼物,赠送给田中角荣
2007年5月30日至6月9日, 李登辉再访日本,日本媒 体表示大肆欢迎;对于李 的演讲内容,日本政府还 表示不作限制。
当前中日关系的特点是什么?中日关系发展 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突出特点:
政治——“冷”;
经济——“热”
最大障碍:
历史问题
(三)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影响
个开放的世界,任何国家,不管其人口多少,都不 能生活在愤怒的孤立状态之中。” 1969.8.1,尼克松访问巴基斯坦时说:“中美两国对 骂了二十多年,相互敌视,互不往来,我想结束这 种状况。” 1969.8.3,尼克松访问罗马尼亚时说:我想在我的任 期内,改善美国与中国的关系,能否请您向中国人 传递我的意愿。
会媒洒 大体 而 外 厦描 豪 交 的述 放 部 玻为 的 副 璃: 大 部 !“ 笑 长 ”震 , 乔
碎被冠 了西华 议方潇
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决议, 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利时的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 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呵!”
——周恩来
“我知道,1954年在日内瓦会议时福斯特·杜勒 斯拒绝同周握手,使他深受侮辱。因此我走完 梯级时决心伸出我的手,一边向他走去。当我 们的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 开始了。”
——《尼克松回忆录》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改变世界历史的七天。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28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共28张PPT)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中国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
期争端。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一系列努力:中国方面的回应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 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 我愿意和他谈。”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 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意义:
(1)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突出说明长期以来美国 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2)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也更有利于中国 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3)反映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人民友好的历史潮流, 极大地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 力量。
宣告结束,并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 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 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方面痛感过 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 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中日关系面临四大绊脚石
• 1、历史问题。 • 2、台湾问题。 • 3、钓鱼岛问题。 • 4、东海问题。 • 影响中日关系的最大因素为历史问题。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成就一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地位的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直接原因:第三世界国家的大力支持 (3)历史原因: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假如你是当时外交部发言人,对于美国 提出的“双重代表权”方案,你作何回 应?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权政 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互利和合 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军事上 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
经济上 开展大生产运动 依靠农村和群众,经济上实现自给自足。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思考:敌后战场的作用:
(1)敌后战场从1941年后上升为中国抗战的主战场,成为中国抗日的重心。 (2)敌后解放区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大反攻的战略出发地和争取抗战最后胜利的战略基 地。 (3)实行了正确的政策,建立抗日民主政府,组织各种群众抗日团体,充分调动和发挥 广大人民群众抗战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坚持敌后抗战,夺取抗战胜利,起了决定性作 用。 (4)实行主力军、地方军和民兵游击队三结合的武装力量体制,是人民军队在抗战中大 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
5.第三次长沙会战 ( 1 9 41 年 12 月 —1942 年 1 月 )
1941年12月,中国军队在此次会战中 歼灭大批日军,最终取得会战胜利, 是珍珠港事变以来,盟国在亚洲战区 中唯一的胜利,此时英美盟军在太平 洋战场接连败退,在国内外产生了积 极影响。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 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由此爆发。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2.敌后战场的抗战
(1)在沦陷区: 积极开展抗日宣传; 领导组织工人怠工、罢工,破坏日军“以战
养战”的部署; 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斗争,打击日本殖民
统治秩序。
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
中。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
高中历史 必修(上) 第八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们解放战争
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初) (1)平型关大捷:1937年9月,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寇,取得平型关 大捷。 这是 华 北战 场 中国军队 主 动歼 敌 的第 一 场胜 仗 ,粉碎了日军 “不可战胜”的神话。 (2)忻口会战: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4课

人教高一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4课
第九页,共35页。
?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 1.中美关系正常化
………… ②
? (1)背景(b2è0i世jǐ纪ng(7)s0:h年ìj代ì)(niándài),国际局势改善发生重大变化,
________关系成为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 (2)过程
基辛格
? ①1971 年,__________秘密访问中国,同《周联恩合公来报总》理举行 会谈。
? 3.成就
联合国
? (1)积极开展以 __________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③
? (2)积上极海参共识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 ①表现:2001 年在上海成功举办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形成“ ____________”。
? ②意义:为促进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重大 第十二页,共35页。
济合作。
第十三页,共35页。
? ①『辨析(biàn中xī国)』(zhōnɡ ɡuó)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恢复”而不
“获得(huòdé)”,这是因19为45在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 创始会员国又是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中国对联合国的 筹建和成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新中国成立后,理应取 代台湾国民党集团,享有在联合国的一切权益,故 1971 年 的中国不是“重新加入”联合国,也不是“获得”合法席
? ②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 ________________ 。
? ③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第十页,共35页。
? 2.中日关系正常化
? (1)原因:中美关系的改善(gǎishàn)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 (2)过程(gu1ò9c7h2é年ng,):日本首田相中角__荣__________访华,签署(qiānshǔ)建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第24课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精品课件 第七单元 第24课

组织的活动,
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上海 成功举办了亚太经 2001年10月,在________ 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2001年,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
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在上海签署了《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恢复: 1971 年 10 月 25 日,第 26 届联大通
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 合法权利 切_______________ 。 3.意义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是中国外交
的重大胜利。
(2)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 用。
思考探究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 上,中国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 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 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乔 冠华因何大笑?他的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 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说明了什么?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综合考查开创外交新局面 例 (2010· 高考福建文综卷)照片是“看得
见”的历史。图一和图二记录了新中国两次
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 )
A.睦邻友好 B.战略结盟
C.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
【命题分析】
图一反映的是中美关系改善
的情景,体现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图二是 有关上海合作组织的图片,也反映出“求同 存异”的方针,答案为D。“睦邻友好”体现 在图二中;“战略结盟”两图均未体现;“另
跟踪训练
(2012· 广州高一联考)我国著名外交家吴建民 在回顾1979年以来的外交成就时,用了三句 话概括:“形势大变化,政策大调整,外交 大发展。”其中,这里的“政策大调整”主 要指( )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19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共19张PPT)

朝核问题六方会谈
中国加入WTO签字仪式
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
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上海APEC会议
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2014年,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在塔吉克 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
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
目前, 已经有160多个国家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 外交关系;中国已加入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世界 卫生组织、国际银行、亚太经济合作组、东盟10+3、 10+1、国际银行、上海合作组织等多个国际组织,在 国际关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
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
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材料二:
——尼克松讲话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 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 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同苏联等 17个国家建交
50年代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开拓外交新局面: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日内瓦会议

万隆会议
立 自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年代
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外交的重大突破
的 和
中日关系缓和


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交
新时期的外交 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
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关系
落实任务:
①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②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实现
祖国统一大业
重要认识:国家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国家利益
图说历史 中美建交过程

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共32张PPT)

历史人教版必修1 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课件 (共32张PPT)
3化.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美、中日关系改善的影响
①促进了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在国际上 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第三次热潮。
②从20世纪50年代起,因美国孤立遏制 中国而形成的外交僵局终于被打破,中 国外交打开了新局面。
材料一:
50 45 40 35 30 25 20 15 10
5 0
1950年 1959年 1969年
意义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
的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1972.2
尼克松总统访华
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①试探之旅--- “乒乓外交”
1971年4月, 周恩来总理在北 京会见格雷厄 姆·斯廷霍文率领 的美国乒乓球代 表团,这就是著 名的“乒乓外 交”。通过“小 球推动大球”打 开了中美交往的 大门。
一.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恢复: 1971.10.25,第26届联大
2.原因 中国国际地位提高
发展中国家的要求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进一步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也更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 更大的作用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恢复” 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提法?
目标: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活动
2001年,在上海成功举办APEC第九次 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3)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上海合作组织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中国中维国和在维刚和部队果队赴(金整黎装)维巴待和发嫩维和
简述建国初年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历史必修1第24课

历史必修1第24课

材料二: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2、70年代走向缓和的原因:
美国: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作用重大
②孤立中国政策失败
③美苏争霸处守势(联华抗苏)
中国:
①对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有利
②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利
③对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祖国统一有重要作用
根本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是两国的共同要求
3、过程:
①1971 乒乓外交—相互试探 基辛格秘密访华 ②1972 尼克松访华,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 报》 ③ 1979 中美正式建交
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会见毛泽东主席 1979年1月1日 中美建交
请对相应的图片配以文字说明
美国乒乓球队访 华,“乒乓外 交”,“以民促 官”
破冰之旅
尼克松访华, 中美关系开始 走向正常化
旋风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 为尼克松访华做 准备
试探之旅
中美建交,中美 关系实现正常化
建交公报
三、中日关系正常化
各国掀起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四、新时期的外交建树(改革开放以来)
1、外交政策调整的依据: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工作重点转移到 经济建设,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007年1月12日,联合国对美国和英国提出的有关缅甸问 题的决议草案进行表决,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举手投 反对票,该决议草案未能获得通过。
能力提升
(2012· 天津)在中美关系的发展中,台湾问题是一大 障碍,在扫除这一障碍的过程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 事件包括 ①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 ②尼克松总统访华 ③中美两国正式建交 ④邓小平访问美国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PPT(19张)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七单元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课件PPT(19张)

拓展
答案要点
(1)1972年。 (2)60年代后,美国对苏联的攻势从进攻转为防御(或中国国 际地位提高)。 (3)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结束长达20多年的对抗。
答题方法归纳—
简介照片(时间、内容、人物等) 背景 影响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归纳
七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 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海口二中 程世高
一一一 份次次 公旅握 报行手 ,,, 震破跨 撼除越 着了了 世最最 界深辽 的厚阔 格的的 局坚海 。 冰洋
;;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学习内容 课标解读 单元总结 课堂评价
70年代外交成就——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 中日建交
台湾问题 对立、摩擦
• 国家利益
联系、合作
• 高层会晤
• 社会制度
• 经贸往来
• 意识形态
• 经济互补
• 价值观念
• 合作广泛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中国关于台湾问题的基本立场: 坚持一个中国
中美建交三原则: • 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 • 废除“共同防御条约” • 从台湾撤军Leabharlann 拓展中美关系回顾拓展2
A.建国初: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遏制中国
B.72年缓和、79年建交——团结中国
C.新时期:有合作有对立,时好时坏——双方共赢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拓展3
为 下 列 照 片 写 一 个 简 要 说 明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思维导图

高一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课思维导图

第24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东方主战场抗日战争的胜利路线淞沪会战(1937.8.13--1937.11月中旬)太原会战(1937.9--1937.11月初)徐州会战(1938.1---1938.5)武汉会战(1938.6月中旬---1938.10月下旬)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为民族工业内迁争取了时间。

八路军取得平型关大捷(第一个胜利),后来的忻口会战历时一个月,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战役。

此场会战是国共合作的典范。

日军占领上海太原失守取得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徐州沦陷会战前,毛泽东于延安发表《论持久战》,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的最后胜利,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信心和决心、从思想上武装全党和人民群众。

这场会战也是抗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武汉陷落,同时广州陷落,抗战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中国军队重兵防御、拼死抵抗,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会战胜利。

大转移为了保存实力,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各著名高校师生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

战术战法:游击战、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

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

与日军的对抗在沦陷区:积极开展抗日宣传,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

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目的:粉碎日军的囚笼政策,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

领导人:彭德怀意义: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与国民党反动派的对抗皖南事变(1941.1)国民党顽固派突袭围剿新四军,但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经济:减租减息思想:整风运动(1941.5)政治:精兵简政,实行三三制和民主选举背景: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抗战力量: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海外华侨;华侨青年。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共16张PPT)

高中历史必修一人教版课件: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共16张PPT)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行动)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经合组织)
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概括促成中日两国结束“不正常状 态”的因素。
(2008江苏单科)材料三 自1963年至1969年,日本贸促团体在 中国举办了三次工业展览会。……中国贸促会先后在东京和大阪、名 古屋和北九洲,举办了两次综合性的经济建设成就展览会。……互办 展览会对于增进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起了巨大的作用。 ……这么 多人的互相参观,实际上是一个友好大交流,而且是遍布在各阶层的 群众性交流。 ——林连德《当代中日贸易关系史》 材料四 日本方面痛感日本国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 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日本方面重申站在充分理解中华人 民共和国政府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立场上,谋求实现日中邦交正 常化这一见解。中国方面对此表示欢迎。 ……自本声明公布之日起,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日本国之间迄今为止的不正常状态宣布结束。 ——1972年中日联合声明 原因及条件
②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毛泽东曾有过一个精辟的概括:“是非洲朋友把我们 抬进联合国的。”
2、时间: 1971年联合国第26届大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通过
(1)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此后中国在国 3、意义: 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说明美国孤立中国 政策的破产; (3)增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事业的 力量。
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4: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 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 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 触即发之势。 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跨洋握手)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高中历史必修第1册 中外历史纲要上 第八单元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1938年蒋介石召开军事会议时提出了“二期抗战,游击战重于正规战”的主 张,同时他采纳朱德的建议,在南岳开办了一个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国共产 党先后派30余人参加教学工作,主要负责游击战战略、战术的培训和政治思想工
作。材料表明 ( B )
A.抗战从战略防御转向战略相持 B.国共两党坚持团结抗战 C.中国共产党已经成为抗战的中流砥柱 D.国民党放弃片面抗战路线 解析 材料表明蒋介石采纳了朱德的建议,创办国民党游击干部训练班,中国共产 党派人参加教学工作,体现了国共合作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故B项正确。A、C、 D三项材料未体现,故排除。
3 | 广东主战场
全民族抗战
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及海外华侨积极抗战
世界反法西斯统一 1942年初,同盟国家在华盛顿签署⑦《 联合国家宣言 》,标志着世海外战场开辟 中国远征军开赴⑧ 缅甸 , 救援撤退的英军
开罗会议 中国的 贡献
1943年11月召开,通过了《开罗宣言》 中国给予盟军战略、资源、情报支持 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太平洋战场上日军的总兵力
| 全面认识“两个战场”的关系
情境 1939年1月2日,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提出:“八路军的这 些成绩从何而来?……其中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军的英勇抗战,便无 从顺利地开展敌人后方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 样大的成绩。” 问题 从材料可以看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的关系如何? 提示: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国共两党合作抗日。
第24课 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课程标准: 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东方主战场。 2.理解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学法指导: 1.运用历史解释核心素养,正确分析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战史实。 2.掌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培养家国情怀核心素养。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共28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共28张PPT)

B、一边倒;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使我国改变了半殖民 地的地位,在国际交 往中独立自主。 不承认旧的屈辱外交 “另起炉灶” 关系,而在新的基础上 另建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打扫干净 先清除帝国主义 屋子再请客” 在华势力和一切特权, 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交 “一边倒” 旗帜鲜明地站在 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三)意义 1、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2、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3、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4、改变联合国内政治力量对比,有利于 维护世界和平。
重大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性突破)
1、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
(一)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美国方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面看 (2)从 中国 方面看
重大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关键性突破)
(二)、中美建交的经过
①“乒乓外交”,以民促官,打开中美交往大门。 ②官员交往: 1971年7月9—11日,基辛格秘密访华。一个公告 震惊了整个世界。 ③1972年,尼克松公开访华《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订,标 志中美关系正常化。(公报内容) ④ 1978.12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6)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外交关系的突破(20世纪70年代)—新局面 重大突破之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10)
(二)、恢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教材前言)
开怀大笑
会媒 洒 大体 而 外 厦描 豪 交 的述 放 部 玻为 的 副 璃: 大 部 !“ 笑 长 ”震 , 乔 碎被冠 了西华 议方潇
现 代 中 国 的 对 外 关 系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24课开创外交新局面

苏联边防军
1969年的珍宝岛
珍宝岛事件

2)过程:①官民沟通,乒乓球外交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美国作家埃德 加· 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国庆典礼。同年12月18 日,毛泽东会见斯诺时表示:“如果尼克松愿意来, 接见美国作家埃德加· 斯诺夫妇
1962年11月,廖承志同志和日本自民党 国会议员高碕达之助在北京共同签署中日长期 综合贸易备忘录。该备忘录在中日关系上是一 个重要突破。
1965年8月,中国领导人彭真、郭沫若 和中日青年联欢。
1972年9月,周恩来和来华访问的日本 内阁总理大臣田中角荣会谈。
1972年9月,毛泽东主席会见来访的日本 首相田中角荣,田中访华期间,两国政府首脑 签署了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实现了两国关 系正常化。
问题三: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是如何解决中国在联合国中的
代表权问题的?
联合国第2758号决议规定:“恢复中 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利,承认她的政府 的代表为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惟一合法代 表并立即把蒋介石的代表从它在联合国组 织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所非法占据的席位 上驱逐出去。” 联大2758号决议,从政治上、法律上、 程序上解决了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
1945年10月24日 联合国在纽约诞生
1950年11月,中国政府特派代表伍修 权(前排左一)出席联合国安理会议,控诉 美国武装侵略中国领土台湾。
(2)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中的地 位过程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代表的提案通过 后沸腾的联大会场
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讨论了 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等23国的提案,并 通过了2758号决议,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左图为决议通过时的联合 国大会会场。

高中历史必修一 24课【岳麓版】课件

高中历史必修一  24课【岳麓版】课件
材料三: 材料三: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 美国今天是一个强 大的国家, 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 个国家比它强大. 个国家比它强大.…… 这意味着, 这意味着,我们拥有这 样的力量, 样的力量,就得挑起领 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导的担子并承担责任." ——杜鲁门 杜鲁门
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 美国要争夺世界霸权, 称霸世界的意图. 称霸世界的意图.
美国白宫
一,"冷战"的兴起背景:
材料二: 材料二: 战后初期,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 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 力接近美国,建立有强 大的军事工业, 大的军事工业,仅作战飞 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 机的年产量就达40,000 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 多地区.在战争中, 多地区.在战争中,苏 联大大扩展了疆土 扩展了疆土, 联大大扩展了疆土,解 放了大片东欧领土. 放了大片东欧领土.苏 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美 国抗衡的大国. 国抗衡的大国.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冷战"的兴起——两极格局的形成 2, "冷战"的兴起 两极格局的形成
(3)"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3) 冷战政策"的具体表现: 冷战政策 美国 杜鲁门主义(标志) 杜鲁门主义(标志) 马歇尔计划 北约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互会 华约(正式形成) 华约(正式形成)
冷战"的兴起——两极格局的形成 2, "冷战"的兴起 两极格局的形成
美国将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 美国将苏联看作其称霸全球的主要障碍. 主要障碍
3,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尤其美国, 美苏两国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根本对立,尤其美国, 积极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 积极推行反共,反苏的政策; 4,英国推波助澜的作用. 英国推波助澜的作用.

高一历史必修一24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24知识点

高一历史必修一24知识点历史是我们了解过去、认识现在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高一历史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众多的知识点,其中第24课是关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回顾并总结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1. 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播是难以避免的。

文化的交融和传播不仅仅发生在政治、经济等层面,更在思想、科技、艺术等领域产生广泛影响。

2. 文化交流的方式:文化交流有多种方式,其中一种最重要的方式是通过丝绸之路的贸易传播,这条古代贸易路线横贯亚洲和欧洲,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此外,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也为文化交流提供了平台。

3. 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最早的国际贸易通道之一,连接了古代中国和欧洲、非洲等地。

不仅丝绸,其他物品如瓷器、茶叶、香料等也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世界各地,同时,思想、宗教、科技等也随之传入中国。

这些文化的传播不仅有助于扩大贸易,也推动了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4. 佛教的传入:佛教是印度一种重要的宗教思想,通过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佛教以其深远的思想,受到中国人民的欢迎,并逐渐与中国传统文化融合。

佛教对中国的艺术、哲学、社会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并在随后的历史进程中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外来文化的融合:随着文化交流与传播,外来文化逐渐融入中国。

这种融合不仅发生在思想信仰方面,还在艺术、文学、建筑等领域体现。

外来文化的融入使中国文化得到充实和发展,同时也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6. 文化交流的影响:文化的交流与传播对于当时的各个国家和民族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通过交流与融合,不同文化在艺术、科学、哲学等方面相互借鉴,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这种交流不仅对于涉及的各方有利,也有助于增进国际友谊与和平。

7. 现代文化的传播:现代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文化交流更加便捷和广泛。

现如今,通过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渠道,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得以迅速传播和交流,进一步拉近了各国之间的距离。

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高中历史必修1优质课件1: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展望未来
探究一: 结合历史如何展望中美关系? 探究二: 如何理解中日关系历史与希望并存?
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布什
胡锦涛会见日本前首相桥本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入新课导入教新学课 新新课课教课学堂课小课堂堂结小小结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突破之一------重返联合国
2、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用“恢复”而不是“加入”?
历届联大支持中国重返联合国票数增长示意图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周恩来接见尼克松总统时说 “总统先生,你把手伸过了世 界上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 22年没交往了,……当我们的 手相握时,一个时代结束了, 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1)“一个时代结束了,另一个时代开始了。” 反映了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变化:由敌对关系到开始走向正常化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导入新课导导入入教新新学课课新课新课教课学堂小课堂结小结课堂课堂练练习习
突破之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70年代中美关系及缓和的原因
材料:1971年,尼克松总统对世界格局提出了美、苏、 中、西欧和日本是世界“五个中心”的看法。美国意 识到自己的霸权地位已严重衰落。对苏联的争霸,美 国领导人更产生了紧迫感,为了改善在美苏争霸中美 国的战略地位,美国开始了接近中国的过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第九次领导 人非正式会议。
时间: 2001年10月 地点: 上海 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美国总统布什、 与会者: 俄罗斯总统普京等19位领导人 成果: 与会成员形成了“上海共识”。 上海亚太经济合作会议,为促进亚太地 意义: 区的经济合作和贸易往来作出了重大 贡献。
上海APEC会议
中国与绝大多数西方国家的外交基本断绝。
20 18 16 14 12 10 8 6 4 2 0
亚洲
欧洲
美洲
非洲
大洋洲
截止到1969年1月20日尼克松总统就职 以前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在各大洲的分布
支持票 50 材料一: 40 30 20 10 10 24
47 34
51
1950
1956 1960 1系发展 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 突出特点:
政治——“冷”;
经济——“热”
• 最大障碍:
历史问题
1、背景: 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共十一届 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的工作重点转 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始实行改革开放 2、外交目标: 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1、依据: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 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中国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积极参 加了联合国及其专门机构和其他国际组 织的活动。(“历史纵横”)






1971.4
美乒乓球队访华
基辛格秘密访华 尼克松总统访华 《中美联合公报》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打开了中美两国交往的大门
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为建交提供法律基础
1971.7
1972.2
1978.12
1979.1
中美正式建交
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1972年2月28日,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又称 《上海公报》)。《中美联合公报》是中美两国签署的第 一个指导双边关系的文件。它的发表,标志着中美隔绝状 态的结束和关系正常化进程的开始。
1、依据: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 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3)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 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成立并积极参 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
上海合作组织
时间:2001年10月 地点:上海 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 与会者: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文件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宣言》 性质: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 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意义: 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 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中国积极参 与上海合作组织的活动,并发挥了主导 作用 。
(2)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 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 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本 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 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中日建交联合声明
中日经济
中国是日本第一大贸易伙伴, 日本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和最大进口来源 地。 日本还是中国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地,第二大 高新技术产品进口来源地(前四位分别是 东盟、日本、台湾、韩国)。
上海合作组织会徽
2001年6月15日,上海合作组织首次
元首会议在上海举行。
同17国建交 50年代
基础 参加两次国际会议 恶化 60年代 改善 “一大片” 联合国合法利的恢复 关键 中美关系正常化 推动 中美关系紧张 中苏同盟破裂
一边倒
总结
“两只拳头回击”
70年代
突 破 和 转 机
建交热潮
中日邦交正常化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 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 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 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说明: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面临西欧、日本的挑战 ,世 界霸主地位动摇;
材料四: 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 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 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 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3、《中美联合公报》 的发表是否表示中美 关系已经完全正常化?
参考: 在台湾问题上,虽然在《中美联合公报》中 表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 一立场不提出异议”。但是美国并没有承认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美 国仍然与台湾保持着“外交”关系,美国在 台湾还驻有军队并与台湾维持着1954年签订 的《共同防御条约》。这种状态下的中美两 国关系,不能说是完全实现了正常化。
无敌国外交 80年代 调 整 “不结盟”
在黎巴嫩执行任务
中国的多边外交以联合国为中 心来展开的原因
一、联合国的宗旨、基本原则与中国和平共处外 交政策相一致
二、有助于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负责任大 国的作用。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一
贯主持公道、伸张正义。
三、有助于稳定国际和地区形势,维护联合 国权威
1、依据: 2、目标: 3、新时期外交成就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对 世界和平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2)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 2001年10月,在上海成功举办合作组织第 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年份)
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时支持中国的票数 说明:美国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材料二: 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 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 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说明: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
1、背景: 2、恢复: 3、原因: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 (2)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加强 (3)是中国长期坚持和平外交的结果 (4)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1、五、六十年代的中美关系:
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朝鲜战争停战以后,中国希望美国从台湾海峡撤走 它的武装力量,缓和中美关系。 但美国继续敌视中国。利用台湾问题搞“两个中国” 的阴谋。美国不仅继续在台湾海峡进行军事活动, 还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从南面威胁中国。 中美关系长期处于敌对的紧张状态。
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为什么是 “恢复”而不是用其他的“加入”之类的 提法? 1945年联合国创立之初,中国既是创始国又是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对联合国的筹建和成立 做过重要贡献。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按国际法惯例, 新政权就自然取得在联合国的一切权力。但由于 美国的阻挠,这个问题一直被搁置,直到70年代 初才得到彻底解决。因此说是合法席位被恢复。
单元结构
新 50年代开拓外交新局面 (基础) 中 国 70 年代外交重大发展 (突破) 外 交 新时期外交政策调整
(调整)
1、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由于美国的抵制政策,中国在联合 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所非法占据。 (2)进入20世纪70年代,中国 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3)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 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 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4)1971年,美国提出的“双 重代表权”方案遭到中国的断然 拒绝
对多边外交的认识 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安全,为推进 重大地区冲突的公正、合理解决,任何 单边、双边的力量都无能为力。必须采 取多边行动,才能推动国际的协商和合 作。 单边主义意味着冲突和对抗,是强 权政治表现。多边主义是多元、平等、 互利和合作,是当前处理国际关系的重 要准则。
维和任务:中国维和军人
1、背景: 2、恢复:
(1)1971年10月25日,联合国第26届大会以76票赞成、 35票反对、17票弃权的压倒多数,通过阿尔巴尼亚、阿 尔及利亚等23国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合法 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的一切机构中驱逐 出去 (2)1971年1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五星红旗第一次在 联合国总部大楼前升起 (3)1971年11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团到达纽约, 出席第26届联合国大会
说明:六十年代,中国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
原因: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1)从 美国方 ④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 面看 ⑤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①建国二十多年来,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②长期实行“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
①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2)从 ②有利于对付来自苏联的威胁; 中国 方面看 ③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 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4、中日关系的改善
(1)中日关系改善的原因及条件
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 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 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 2)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两国民 间交流日益加强,日本国内要求中日建交的呼声 高涨。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参考: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国家间之所以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 系,主要是由各国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 的决定的。外 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更是 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 国家利益(决定性因素) 国家力量
意识形态
国内外形势
……
1978年12月16日发表了《中美建交公报》,美国承 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政府,台湾是 中国的一部分,接受了中国提出的中美建交三原则 (断交、撤军、废约) 宣布:1979年1月1日起,中美双方互相承认并建立 外交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