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微专题】2020年高考地理地形专题整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

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图地理作为一门重要的科目,在高考中占据了很大的权重。

其中,地形知识点是地理科目中最为基础且重要的一部分。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复习地形知识点,下面将通过归纳总结图的形式,对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进行详细的介绍和梳理。

一、地貌类地形地貌类地形是指由地壳运动和风水侵蚀等因素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山地- 山脉:由多条山系组成,呈条带状或环状分布。

- 山地:起伏较大,有明显的斜坡和沟谷。

- 台地:在山地边缘或内部的平坦地带,海拔较高。

2. 高原- 高原:地面平坦,海拔较高。

- 平原台地:类似于高原,但地势相对较低。

3. 盆地- 落水盆地:河流发育之后,河流进一步发展形成的盆地。

- 民水盆地:由于内陆湖泊水位下降,形成的盆地。

- 干断盆地:河流干取之后,河谷被沉积物填满形成的平坦地带。

二、水系类地形水系类地形是指由水流形成的各种地形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 上游:河流发源地,地势陡峭,水流湍急。

- 中游:河流通过山地和丘陵地带,形成河谷,地势平缓。

- 下游:河流进入平原地带,地势平坦,形成河口。

2. 湖泊- 淡水湖:主要由降水、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形成的湖泊。

- 盐湖:由于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湖泊中的水体富含盐分。

- 天然湖:由地质构造而形成的湖泊。

- 人工湖:由人类因素形成的湖泊。

3. 洪水- 洪水泛滥:河流水位超过岸堤,泛滥到周围地区。

- 洪水退却:洪水消退后形成的河谷。

三、平原类地形平原类地形是指地势平坦、没有明显的起伏的地貌形态。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河流冲积平原:河流带来的沉积物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2. 漫滩平原:风力或冰川作用堆积形成的平坦地形。

3. 内陆干燥、半干燥平原:地区降水量较少,植被稀疏。

4. 沿海平原:紧邻海岸,地势平坦,多沉积物。

四、特殊地形特殊地形是指具有特殊形态的地貌。

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火山地形:由火山活动形成的地貌。

2. 堰塞湖:河流中断,河水通过堰塞物形成湖泊。

2020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2020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

2020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2020年高考还有三个月即将来临,文综的小伙伴们是不是想知道考什么,想知道地理必背的知识点是什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0高考地理必备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20°W往东至160°E为东半球,20°W往西至160°E为西半球。

8.东西方向的判断:劣弧定律(例如东经80°在东经1°的东面,在西经170°的西面)9.比例尺大小与图示范围:相同图幅,比例尺愈大,表示的范围愈小;比例尺愈小,表示的范围愈大。

10.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一般情况,“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11.等值线的疏密:同一幅图中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压线越密,风力越大;等温线越密,温差越大12.等高线的凸向与地形: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向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13.等高线的凸向与河流:等高线凸出方向与河流流向相反。

14.等温线的凸向与洋流:等温线凸出方向与洋流流向相同。

2020高考地理必背知识点:地球运动专题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2、天体系统的层次:总星系——银河系(银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3、大行星按特徵分类:类地行星(水金地火)、巨行星(木土)、远日行星(天、海)。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

方法技巧:如何描述一地的地形、地势特征1.地形特征的描述方法:(1)地形类型:陆地五种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指出该区域主要地形构成,答题语言“以____地形为主”。

(2)地势起伏状况:整体海拔;地势起伏状况,答题语言“___高___低”。

(3)多种地形条件下主要地形分布。

(4)特殊地形地貌:例如喀斯特地貌、雅丹地貌、黄土地貌等。

(5)海岸线状况(靠近沿海的地区)描述性词语如海岸线平直或曲折2.地势特征的描述方法:主要从地面起伏变化的趋势上来描述。

常用的描述语言有两种:一是某方向高,相反方向低;二是从一个方向向另一个方向倾斜。

【典型例题】(2015·福建高考·节选)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

读图,完成问题。

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思维过程1.在等高线地形图中,找到着“渭河”及“108°E”。

2.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答案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

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练习:(2015·高考四川卷)下图为甲区域等高线地形图。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描述甲区域的地形特征。

(2015届四川省高三“联测促改”活动第二轮测试)下图是四川盆地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15届河南省六市高三第二次联考)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题。

3.描述图示南部区域地形的主要特征。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两个不同地区的地形图。

读图完成下题。

5.根据图中信息分析甲、乙两图所示区域的地形特征。

图为我国某地地形图,图中道路为某次山地自行车越野赛的线路。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简述图示地区的地势特征。

读我国华北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7.简述图示地区地势的基本特征。

下图为“我国华北某地等高线地形图”。

读图,回答下题。

8.描述图示区域的地势特征,并简述其对该地区聚落的影响。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

新高考地理地形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地貌类型1. 高山地貌:指海拔超过2000米的山地,包括山地、高原、山脉等。

2. 平原地貌:平坦广阔,没有明显的地形起伏,可分为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冰川沉积平原等。

3. 丘陵地貌:比平原高而低于山地的地貌,呈圆块状或矮山状。

4. 高原地貌:指相对较高的地区,海拔一般在500-1500米之间,呈台地或山地状。

5. 盆地地貌:地势低洼,四周环山,由于地壳下沉而形成。

二、地形要素1. 山地:海拔较高,多为岩石构成,包括山峰、山脉、山谷等。

2. 平原:地势平坦,通常是由于河流冲积、湖泊沉积形成的,适宜农业发展。

3. 河流:由雨水或冰川融化水源形成,有源头、上游、中游和下游等不同部分。

4. 湖泊:静态水体,可以分为咸水湖和淡水湖,是常见的地表水资源。

5. 海洋:连接着各个大洋的广大水域,包括海岸线、海底地形等。

三、地理标志1. 露头:即岩石露出地面的部分,可以判断岩石类型和地层结构。

2. 台地:广大平坦的高原地区,可以形成于多种地质力学作用。

3. 峡谷:两山夹峙形成的狭长河谷,通常陡峭,景色壮丽。

4. 瀑布:河流从高处跌落的地方,形成水柱飞挂的景象。

5. 沙漠:干旱无水的地方,地表以沙子为主,气候极端。

四、地理现象1. 冰川:大量积雪在深山中聚集形成的巨大冰体,对地貌演变产生重要影响。

2. 地震:地球内部发生的振动现象,会造成地表的震荡和破坏。

3. 火山:地球内部的熔岩喷出口,喷发出岩浆、烟尘等物质。

4. 水循环:指水分在地球上不断循环,包括蒸发、凝结、降水等过程。

5. 侵蚀作用:包括风蚀、水蚀、冰蚀等,会改变地表形态。

五、地理要点1. 大陆漂移说:由阿尔弗雷德·韦格纳首先提出,认为地球上的陆地是在远古时期通过漂移,从一个超大陆上拆分而来。

2. 地球自转和公转:地球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心的旋转,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

3. 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北半球或南半球与赤道之间的角度,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东半球或西半球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角度。

2020年浙江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题

2020年浙江高考地理自然地理专题

2020年浙江高考地理三轮复习自然地理专题一、单选题沙漠光伏电站通过光伏发电与生态农林业结合的模式实现经济和生态效益共赢。

下左图为“哉国北方某光伏电站景观图”(图中乙箭头表示甲车行驶方向),下右图为“该电站所在地北极星高度测量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研究发现,某日12:40(“北京时间”),该电站光伏板的影子最短,则该地地理坐标最可能是()A.50°N,115°E B.40°N,115°E C.50°N,110°E D.40°N,110°E2.关于该光伏电站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电站发电受时空限制较小B.可能会产生光污染等问题C.甲车沿乙箭头向偏西行进D.加快当地荒漠化治理步伐奥林匹克半岛位于美国本土西北角,以“温带雨林”著称于世。

温带雨林是一个很小且分散的生物群系,有高大的乔木、茂盛的灌木和众多的附生植物,其年降雨量超过2000毫米,且全年分布均匀。

如图为“奥林匹克半岛水系分布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公路沿河修建,主要为了欣赏风景B.乙位于两条水系间,地貌为山间谷地C.丙位于山地的背风坡,河流发育稀少D.丁位于半岛中心,多条支流汇入其中4.半岛上“雨林”广泛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沿岸寒流产生浓雾增加大气湿度B.全年温和多雨,增强光照C.半岛西侧地形起伏,增加降水量D.暖湿的西南季风增加热量在下图中,甲表示的是某滨海地区陆地和海洋表面气温日变化的曲线图,乙表示旗帜主要飘动方向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5.有关甲图描述正确的是()A.曲线①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B.曲线②表示的是海洋气温曲线C.曲线①所示日温差大的主要原因是昼夜长短所致D.曲线②所示日温差小的主要原因是纬度所致6.由图甲推断,图乙中风出现时间约为()A.18时—次日7时B.8时—当日16时C.16时—次日8时D.6时—次日18时7.若旗帜冬夏季飘动方向相反,则引起该地盛行风向变化的主要成因是()A.人类活动变化B.天气系统不同C.太阳高度变化D.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图示意流域水系分布(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b),读图完成问题。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热点区域综合考查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热点区域综合考查

2020届全国高考地理热点区域综合考查1.(2019天津七校期末联考)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8分)材料一图Ⅰ为西藏局部地区部分地理事物示意图,图Ⅱ为拉萨附近的降水、河流流量变化图。

材料二随着营销组织创建,冷藏、储运技术改进,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蔬菜种植业规模不断扩大,大大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是西藏精准扶贫的好举措。

材料三雅鲁藏布江谷地是滑坡、泥石流多发区。

中游河段河谷宽窄相间,在干支流交汇处多宽谷,河道多分汊,形成辫状水系。

图Ⅰ图Ⅱ(1)从河流补给角度,分析拉萨附近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的特点及原因。

(6分)(2)描述西藏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8分)(3)分析评价西藏雅鲁藏布江谷地发展蔬菜种植业的利弊因素。

(8分)(4)雅鲁藏布江流域泥石流类型主要有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和引发的泥石流。

松散物质是泥石流的主要激发因子,试分析该流域松散物质多的原因。

(6分)答案(1)特点:径流量季节变化大;6—10月径流量较大,变化明显;11月—次年5月径流量小,变化和缓。

(4分)原因:6—10月河流以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11月—次年5月以地下水补给为主。

(2分)(2)分布特点:主要沿河谷(河)分布。

(2分)原因: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河谷地带相对温和;河谷地带地势平坦,可节省建设成本;河谷地带(自然条件较好)农牧业较发达。

(6分)(3)有利:河谷地带,水源充足,热量条件较好;科技进步,冷藏、储运技术改进;环境优美,无污染,产品品质优良。

(任答2点给4分)不利:本地消费市场狭小;交通不便;劳动力不足。

(任意2点给4分)(4)冰川融水(2分)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体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气温低、气候干旱,风化作用明显。

(4分)解析第(1)题,读图,根据图中曲线的变化判断河流径流季节变化特点;河流的补给水源有降水、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等。

根据各个季节的变化特点进行描述即可。

第(2)题,结合图示描述西藏城市空间分布的主要特征,然后从地形、气温等方面回答原因。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

地理高考知识点地形地形是地球表面的形状和特征,是地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

地理高考中对地形的考点涉及到地貌类型、地形要素、形成过程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介绍地理高考中与地形相关的知识点。

一、地貌类型地球表面的不同区域呈现出不同的形状和特征,因此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地貌类型。

常见的地貌类型包括高山地带、平原地带、丘陵地带、盆地地带和河谷地带等。

1. 高山地带高山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高的地区,地形起伏较大。

高山地带通常由多座山脉组成,山脉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高原、盆地和山谷。

高山地带的形成往往与板块运动和岩石抬升有关。

2. 平原地带平原地带是地球表面海拔较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

平原地带大部分位于海拔较低的地区,包括河流冲积平原、湖泊沉积平原和海岸沉积平原等。

平原地带形成主要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有关。

3. 丘陵地带丘陵地带是介于山地和平原之间的地区,地势较为起伏,以丘陵地形为特征。

丘陵地带通常由多座小山丘组成,其形成与水体的侵蚀和沉积、风蚀等过程有关。

4. 盆地地带盆地地带是地球表面深达数十至数百米的盆状地形,通常受山脉或丘陵地势所包围。

盆地地带形成通常与构造运动、岩盐溶解等过程有关。

5. 河谷地带河谷地带是由河流侵蚀形成的线形地形,通常位于高山或丘陵地带。

河谷地带具有较大的纵向起伏和横向展宽,形成原因主要与河流的侵蚀和冲刷有关。

二、地形要素地形要素是指地形形成和发展的各种要素和影响因素。

在地理高考中,常见的地形要素包括地壳运动、水体作用、风蚀作用、人类活动等。

1. 地壳运动地壳运动是地球地壳在板块构造的作用下发生的运动。

地壳运动包括构造抬升、地震、地质活动等。

地壳运动对地形的形成和改变有着重要的影响。

2. 水体作用水体作用是指水体对地表的侵蚀、沉积和改造作用。

水体作用主要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等水体的侵蚀和冲刷,以及水体的沉积和泛滥等现象。

3. 风蚀作用风蚀作用是指风对地表岩石和土壤的侵蚀和扬土作用。

风蚀作用主要发生在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带,对地表的侵蚀和形成沙丘等地形有重要影响。

【2020年高考】高考地理

【2020年高考】高考地理

第一版块基础概览自然地理部分☆如何描述地形特征:1.地形类型:平原、山地、丘陵、高原、盆地等2.地势起伏状况3.主要地形分布(多种地形条件下)4.重要地形剖面特征(剖面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1.纬度(决定因素):影响太阳高度、昼长、太阳辐射量、气温日较差,年较差(低纬度地区气温日、年较差小于高纬度地区)2.地形(高度、地势):阴坡、阳坡,不同海拔高度的山地、平原、谷地、盆地(如:谷地盆地地形热量不易散失,高大地形对冬季风阻挡,同纬度山地比平原日较差、年较差小等)3.海陆位置:海洋性强弱引起气温年较差变化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5.天气状况:云雨多的地方气温日、年较差小于云雨少的地方6.下垫面:地面反射率(冰雪反射率大,气温低);绿地气温日、年较差小于裸地7.人类活动:热岛效应、温室效应等☆影响降水的因素:1.气候: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2.地形:迎风坡、背风坡3.地势(海拔高度):降水在一定高度达最大值4.海陆位置:距海远近5.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6.下垫面:湖泊、河流、植被覆盖状况7.人类活动:改变下垫面影响降水☆描述河流的水文特征:1.流量:大小、季节变化、有无断流(取决于降水特征、雨水补给、河流面积大小)2.含沙量:取决于流域的植被状况3.结冰期:有无、长短4.水位:高低、变化特征(取决于河流补给类型、水利工程、湖泊调蓄作用)5.水能:与地形(河流落差大小,流速快慢)、气候(降水量的多少,径流量的大小,蒸发量的大小)有关☆描述河流的水系特征:1.长度2.流向3.流域面积大小4.落差大小(水能)5.河道曲直情况6.支流多少7.河流支流排列形状:扇形、树枝状等☆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1.纬度:决定正午太阳高度、昼长:2.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太阳辐射强(eg.我国青藏高原)3.天气状况:晴天多,太阳辐射丰富(eg.我国西北地区)4.空气密度☆影响雪线高低的因素:1.降水:当地气候特征情况;迎风坡降水多,雪线低(eg.喜玛拉雅山南坡比北坡雪线低)2.气温:阳坡雪线高于阴坡;不同纬度的温度变化、0℃等温线的海拔的高低☆影响山地垂直带谱的因素:1纬度:.山地所处的纬度越高,带谱越简单2.海拔:山地的海拔越高,带谱可能越复杂3.热量(即阳坡、阴坡):影响同一带谱的海拔高度社会人文地理部分☆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土地:地形、土壤2.气候:光照、热量、降水、昼夜温差3.水源(灌溉水源)「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2.交通3.国家政策4.劳动力5.科技: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发展6.工业基础☆工业区位因素分析:1.地理位置2.资源因素:原料、燃料3.农业因素4.交通因素(包括交通便捷程度和信息网络的通达度):便于物资、人员、信息交流5.市场因素6.科技因素7.劳动力因素:劳动力价格、素质8.历史因素9.政策因素:国家、地区政策扶持10*.军事因素:国防安全需要11*.个人因素:个人偏好情感(eg.归国华侨投资办厂)☆城市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1.地形:a.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农耕,有利于交通联系,节约建设投资,人口集中;b.热带地区城市分布在高原上;c.山区城市分布在河谷、开阔的低地2.气候:中低纬地区温暖,沿海地区湿润3.河流:影响当地供水和交通运输4.资源条件(代表城市:大同、大庆、鞍山、克拉玛依、英国伯明翰、美国芝加哥、南非约翰内斯堡<金矿>)「社会经济因素」1.交通条件(代表城市:株洲、石家庄、日本筑波)2.政治因素(代表城市:合肥,美国华盛顿,巴西巴西利亚)3.军事因素(代表城市:美国波士顿)4.宗教因素(代表城市:耶路撒冷)5.科技因素(代表城市:日本筑波)6.旅游因素(代表城市:黄山、泰安)☆交通运输线路的选线原则:「自然方面」1.地形:a.平坦:对选择限制少;b.起伏大:若需开山、筑洞、架桥,工程难度大,若沿等高线延伸,延长里程;c.河流湍急:不利航运2.地质:a.喀斯特地貌:防塌陷、渗漏;b.地质不稳定:加固地基、避开断层3.气候:a.公路、铁路:防暴雨、洪涝、冻土、泥石流;b.水运、航空:防大雾、大风4.土地:少占耕地,尤其是良田「社会经济方面」1.人口:尽量多地通过居民点、铁路车站、码头等,使更多人受益。

2020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专题汇总

2020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专题汇总
2020年最新
高考地理必考知识点专题汇总
一、等高线地形图
⑴ 水库大坝建设为什么选择在河流峡谷处? ① 地处峡谷处,利于筑坝; ②有盆地地形,蓄水量大。 ⑵ 交通运输线路(铁路、公路)选择的理由: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和缓,建设周期短,投资少,施工容易。 ⑶盆地判断的理由 河流向中部汇集,表明地势中间低,四周高。 ⑷ 引水工程选择某地,原因: 地势较高,河水可顺地势自流。 ⑸ 判断在某处建梯田的理由 地势平缓, 坡度较小, 在此开垦梯田, 既扩大耕地面积, 又利于水土保持, 达到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可持续发展。 ⑹ 登山线路的选择 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较小,爬坡容易。 二、海洋资源
南极洲: ① 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一洲( 2350m); ② 大陆冰川广布,冰层平均厚度达 2000 米,冰层以下地形多样
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严重形成原因: 自然原因:
4
4
2020年最新
① 山区面积广大,岩石破碎,风化严重; ② 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③ 地壳运动强烈、山体中断层发育。
人为原因: 对植被的破坏
⑵ 刚果盆地的形成原因: 刚果盆地原来是内陆湖,后经地壳抬升,河流下切,湖水外泻而成。
3
3
2020年最新
⑶ 死海(贝加尔湖、坦噶尼喀湖、汾河谷地、渭河谷地)成因 内力作用 ----断裂陷落
⑷ 北美五大淡水湖(欧洲峡湾地形、湖泊)成因 外力作用 ----冰川作用
⑸ 庐山(华山、泰山)的形成 断块山地
战略意义: ① 有利于加快对外开放,发展外向型经济。 ② 有利于巩固国防,保卫边疆。
⑺ 俄罗斯修建西伯利亚大铁路的重要意义。 ① 加强东西部经济联系,促进物资交流。 ② 加快资源开发,化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

2020-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选择题专题训练微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2020-2021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真题选择题专题训练微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微专题《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2020-2021年高考真题选择题专题训练一、(2020,全国Ⅱ卷,T3-5)24 . 巢湖平原某地人多地少,原来种植双季稻,越冬作物以油菜为主,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机械化的普及和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这里多种植单季稻,收割后多不经翻耕播种收益较低的越冬作物小麦。

下图为该地收割水稻后播种了小麦的农田景观,其中浅色的为稻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在收割水稻后的农田中播种小麦,需在田地中打沟。

打沟主要是为了()A.灌溉B.排水C.防虫害D.通风【小题2】推测这里不经翻耕播种小麦的主要目的是()A.提高产量B.减少水土流失C.降低生产成本D.减少蒸发【小题3】近年来,该地()A.种植结构复杂化 B.复种指数提高C.田间管理精细化 D.种田大户增多二、(2020,江苏卷,T17-18)25 . 我国粮食产量自2004年以来连续16年增长,有效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

下图为“我国不同区域三个年份粮食产量占比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区域中,对我国粮食安全贡献不断增大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区C.西南区D.东南沿海区【小题2】制约蒙新区粮食生产地位进一步提升的主要因素是()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经营规模D.机械化水平三、(2020,江苏卷,T21-22)26 .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推进,桑蚕产业由长江中下游和珠三角地区逐渐西移。

2005年以来,广西蚕茧产量稳居全国首位,桑蚕业助推35个石漠化贫困县脱贫致富。

下图为“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广西发展桑蚕业得益于()A.土壤肥力高,桑叶生长快B.热量条件好,结茧次数多C.地表水资源多,桑枝萌叶多D.土地资源丰富,宜桑面积广【小题2】广西桑蚕业平怀模式的优势有()A.桑下种薯,延长了产业链B.桑枝育菇,发展多种经营C.薯、丝加工,增加附加值D.菌基回田,提高土地利用率四、(2020,江苏卷,T25-26)27 . 斯里兰卡农民依托小流域(平均面积20km2)建设的梯级蓄水池农田系统,被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2020年高考地理真题模拟题专项汇编__06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含解析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2020年高考真题】(2020年新课标全国卷Ⅰ)【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岳桦林带是长白山海拔最高的森林带。

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

岳桦结实的海拔上限称为岳桦结实线,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

监测表明,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70~80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据此完成9~11题。

9.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A.幼树B.中龄结实树C.老树 D.各树龄组混生10.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岳桦林带A.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稳定B.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延长C.冬季升温幅度大,生长季稳定D.冬季升温幅度小,生长季延长11.在气候变暖背景下,长白山北坡林线近年却趋于稳定,原因可能是A.降水稳定 B.水土流失量稳定C.土壤肥力稳定 D.岳桦结实线稳定【答案】9.A 10.C 11.D【解析】9. 90年代以来,林线海拔迅速提升70-80米,因此,旧林线和新林线之间的岳桦林是90年代以来才开始生长的。

林线上升直至近年趋于稳定,说明新林线附近的岳桦是最近几年才生长的,还是幼树,A对。

本题容易误选B,觉得90年代以来生长到现在已经30年左右了,结合结实线稳定可知,不可能是结实树,排除B。

根据材料提示: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长白山北坡气候持续变暖,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林线的海拔快速提升了 70-80 米,但近年趋于稳定。

说明目前长白山北坡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近年来新生长出来的树,所以林线附近的岳桦多为幼树。

所以选A。

10.结合材料“岳桦林带气候寒冷,生长季短,只有其下部的岳桦才结实(种子)”,说明岳桦只有在夏季(生长季)才结实,而材料又说岳桦结实线基本稳定,说明夏季(生长季)温度变化不大,比较稳定。

结合材料气候持续变暖,说明冬季升温幅度比较大。

C对。

11.岳桦林分布上限即长白山林线,长白山林线近年趋于稳定,说明没有新的岳桦林形成。

2020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全国卷汇编)

2020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全国卷汇编)

2020年高考地理试题解析全国1卷全国2卷全国3卷2020年全国1卷高考文综地理试题解析治沟造地是陕西省延安市对黄土高原的丘陵沟壑区,在传统打坝淤地的基础上,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实现了乡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下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更加关注()A.增加耕地面积B.防治水土流失C.改善人居环境D.提高作物产量2.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A.优化农业结构B.方便田间耕作C.健全公共服务D.提高耕地肥力3.推测开展治沟造地的地方()①居住用地紧张②生态环境脆弱③坡耕地比例大④农业生产精耕细作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1.C 2.B 3.C【1解析】与传统的打坝淤地工程相比,治沟造地是集耕地营造、坝系修复、生态建设和新农村发展为一体的“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模式,说明治沟造地出来关注耕地面积、水土流失和作物产量,还更加关注改善人居环境。

所以选C。

【2解析】该题关键是注意审题,抓住关键词“生产条件”,治沟造地对当地生产条件的改善主要体现在提高了耕地肥力,优化农业结构、健全公共服务和提高耕地肥力不属于改善当地的生产条件。

方便田间耕作是改善生产条件的主要体现。

所以选B。

【3解析】根据图中信息提示:复垦空废宅基和易地移民搬迁,说明该地居住用地不紧张,但生态环境脆弱,需要易地移民搬迁,坡面退耕还林,治沟造地,说明坡耕地比例大,农业生产精耕细作图中没有体现出来,所以选C。

【拓展】该题考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土地利用整理和规划。

城乡规划中乡村规划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这道试题的命题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

为获得冬季防风、夏季通风的效果,我国东北平原的某城市对一居住区进行了相应的建筑布局规划,规划建筑物为高层(7层以上)和多层(7层或以下)。

下图示意在该居住区内规划的两个居住片区、道路、出入口及当地盛行风向。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形地图熟读备考资料

2020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地形地图熟读备考资料

2020年高中地理熟读备考资料1、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

2、◎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

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

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将地球分成两个半球。

3、◎定距离(1)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

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

(2)在赤道上,经度相差1°的实际弧长为111千米。

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千米乘以纬度数的余弦值(不是最短距离)。

4、◎定范围(1)跨相同经纬度数的两个地区,纬度越高,面积越小。

S1的面积比S2的面积小。

图1­15(2)纬度相同的两个地区,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范围越大,如图1­16中,S3的面积比S4的面积小;纬度不同的两个地区,比较面积要进行计算,如图1­16中,S3与S5两个地区,南北长度相等,S3的东西距离比S5的长,S3的面积比S5的面积大。

5、◎定最短航线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

(大圆指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即以球心为圆心、以地球半径为半径的圆。

地球上常见大圆有赤道、经线圈、晨昏圈)图1­17(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线就在经线上。

如图1­17中弧AB长即为AB两点间的最短距离,A在B的正南方。

(2)若两点的经度差为180°,过这两点的大圆便是经线圈,最短距离经过极点。

如图1­17中从B到C的最短航线经过北极点,从B到N是向正北方,从N到C是向正南方。

(3)出发地与目的地不在同一经线圈上,过两点的大圆不与经线圈重合,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这个大圆的劣弧长,分析方向变化要看劣弧的走向。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题训练--宁夏平原

2020届高考地理-区域地理专题训练--宁夏平原

区域地理专题训练——宁夏平原宁夏平原又称银川平原,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中部黄河两岸。

宁夏平原北起石咀山,南止黄土高原,东到鄂尔多斯高原,西接贺兰山。

北部是黄河冲积平原——宁夏平原,面积1.7万平方公里,滔滔黄河斜贯其间,流程397公里,水面宽阔,水流平缓。

宁夏平原沿黄两岸地势平坦,早在2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秦渠、汉渠、唐渠延名至今,流淌至今,形成了大面积的自流灌溉区。

地形:自北向南为贺兰山地、宁夏平原、鄂尔多斯草原、黄土高原、六盘山地等,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

北面的贺兰山脉绵亘250公里成了宁夏平原的天然屏障,南边则为郁郁葱葱的六盘山脉。

气候:南高北低的地形决定了宁夏南寒北暖的气候,此外,宁夏地处中纬度,温带大陆性气候,昼夜温差大,白天太阳直射温度相对较高,晚间气流扫射余热温度明显降低,夏日昼夜温差在15度左右。

雨季集中在夏季,但降水量不大。

宁夏的天是明朗的天,“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是宁夏天气和风情的真切写照。

水文:古老的黄河穿越宁夏中北部地区向北流淌,在宁夏境内总流程达397公里,流经12个县市。

黄河宁夏段水面宽阔,灌溉垦殖,他们的辛勤劳动使宁夏成了沟渠纵横、稻香鱼肥、瓜果飘香、风光秀美的“塞上江南”。

这从唐代诗人“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的诗句中就可得到印证。

第一部分例题【例题】:一、宁夏平原——“黄河金岸,塞上明珠”,自古以来就有“天下黄河富宁夏”的美誉。

读图,回答相关问题。

(1)读图简述宁夏平原与贺兰山东麓冲积扇形成的异同。

(2)宁夏平原被誉为“塞上江南”,源于贺兰山和黄河的呵护,请说明你的理解。

(3)分析宁夏平原发展农业生产的优势自然条件及因此引发环境问题。

【参考答案】:(1)同:均为流水沉积作用。

异:宁夏平原还受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断裂下陷。

(2)贺兰山的阻挡,减弱了冬季风(寒冷气流)的影响,阻挡了西部风沙的侵袭;东坡为夏季风的迎风坡,受地形抬升,增加大气降水补给;黄河为宁夏平原提供了便利的灌溉水源;黄河携带的泥沙在此沉积形成平坦肥沃的平原。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共23张PPT)

2020年高考地理专题复习-地形对其他地理要素的影响(共23张PPT)

中药,也可作为蔬菜、饮料、糖果、化妆品的原料。纹股蓝属于宿根(茎 叶枯萎后可以继续生存,次年根部重新发芽)草本攀援植物,可匍匐生根, 喜冬暖夏凉环境、喜阴湿怕旱涝,适生于深厚疏松的酸性土壤中。
广西壮族自治区荔浦县东昌镇东袍屯,过去农民多靠上山采挖密
林中的野生药材、加工山杨梅来维持生活。近年来,大力发展种植纹股蓝,
并制作成茶饮品。由于产量高、品质上乘,产品销往福建、东南亚等地, 是名副其实的“脱贫致富茶”。下图为荔浦县东袍屯种植区的分布图。
(1)从地形角度,分析东袍屯成为纹股蓝优质产区的有利自然条件。
审题 构思
从地形角度——————分析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
类型/海拔/地势 坡度/坡向/走向
气候/地形/水源/土壤
满足 生
生不广地形(长利西2旺于的)季其位地较旱横要根置势 高 地县求 系 和—地水 发 范—形近分 育 围排以河充 。 。水河好足 右流水易, 图冲源发不土但 示积充洪易壤土 意平足水受不壤 横原— —洪会过 县为— —水过湿 在主利减影湿,于产响—茉灌绝—莉溉收有主利要于种根植系发在育平原地势较产 种 植高的旱
【方法归纳】 地形对其他地理环境要素影响的分析思路
区域图或等 判 地形 高线地形图 断 类型
地 形 特 征
海拔 地势 坡度
坡向 走向
自 然 环 境
气候 水文 植被
土壤 灾害
人 文 环 境
农业 工业 交通
城市 人口
典例探究·提能力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南方人参”纹股蓝含有纹股蓝皂甙等多种成分,是我国常用
南北走向
山脉大致呈南北向, 阻挡季风,形成多雨区和 雨影区;地形高差大,形 成气候垂直差异。
东西差异 配合大气环流(风)分析

2020高考 地理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3:地表形态的塑造

2020高考 地理 真题专项汇编卷(2017年-2019年) 知识点3:地表形态的塑造

知识点3:地表形态的塑造下图为某次地质野外考察时拍摄的照片。

照片中界面M之上的“甲”是一水平岩层,界面M 之下的“乙”是一向斜,“丙”是地表沟谷,N是岩层层面。

读图回答1~2题。

1.界面M反映的地质含义不同于N的是( )A.沉积物变化B.古气候变化C.古环境变化D.构造运动变化2.该区域( )A.甲抬升前持续接受沉积B.乙形成时代晚于甲岩层C.乙形成后经历长期侵蚀D.丙是背斜受侵蚀的结果下图为某湖泊区域地质构造示意图。

图中等值线为该区域250万年以来沉积物等厚度线。

完成3-4题。

3.该湖湖盆形成主要因( )A.风化侵蚀B.搬运沉积C.构造抬升D.断裂下陷4.在外力作用下,该湖盆区的湖泊最容易形成陆地的是( )A.甲B.乙C.丙D.丁图1为全球海陆分布及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

图2为四种板块边界类型示意图。

完成5-6题。

5.图1中四地与图2板块边界类型对应正确的是( )A.①一甲②一丙③一乙④一丁B.①一乙②一丁③一甲④一丙C.①一丙②一甲③一乙④一丙D.①一丁②一乙③一甲④一丙6.图1中四海域,由于上升流形成渔场的是( )A.①B.②C.③D.④某中学开展研学活动.在晋陕间黄河峡谷某地段魂察地质地貌景观。

下图为黄河峡谷地貌景观。

在峡谷西侧的公路边观察由黄土层、砂砾石层和砂页岩层构成的地层剖面。

在峡谷东侧的峭壁上砚察到砂页岩层中的褶皱构造。

完成7-8题。

7.此地地层和地质构造的形成时间,从老到新的顺序为( )A.①②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①④③D.③④②①8.此地地层与构造的形成与黄河有关的是( )A.①B.②C.③D.④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9-11题。

9.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A.T0B.T1C.T2D.T310.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11.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洪积扇是河流、沟谷的洪水流出山口进入平坦地区后,因坡度骤减,水流搬运能力降低,碎屑物质堆积而形成的扇形堆积体。

【高考地理】2020年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貌、地形特点、青藏高原的影响

【高考地理】2020年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貌、地形特点、青藏高原的影响

【高考地理】2020高考地理中国四大地貌、地形特点、青藏高原的影响中国四大地貌地貌是指地表的面貌,和地形有很大的关联性,通常被称为“地形地貌”,和地形相比,地貌显然更加具体,更具有清晰的特征。

丹霞地貌:以广东的丹霞山而得名,在我国的浙江、福建、江西、四川、贵州等南方省份广泛分布,是一种垂直节理发育的红色砂岩或砾岩,在流水或者风力的侵蚀作用下而形成的地貌类型,我国南方地区最为典型。

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十分广泛,在我国的西北地区也有分布,比如甘肃的张掖。

雅丹地貌: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殊的地貌形态,是一种典型的风蚀性地,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在干旱地区风力的侵蚀下,形成风蚀蘑菇、风蚀城堡、风蚀柱等各种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我国柴达木盆地西部的雅丹地貌群,是世界上延伸最长的雅丹地貌群。

黄土地貌:以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独特的沟壑纵深,千沟万壑的地貌形态而命名的。

大量纵横交错的沟壑,使得黄土高原表面十分破碎,这些沟壑一般可下切50至100米,有的区域甚至超过150米,主要是流水侵蚀的结果。

黄土高原覆盖的深厚、疏松的黄土层,是形成黄土地貌的重要原因。

喀斯特地貌:指具有溶蚀能力的水(自然界的水一般都具有一定的溶蚀能力)对于可溶性岩石(大多是石灰岩)进行溶蚀作用,从而形成的地表以及地下形态的总称,最早发现与喀斯特高原。

我国的云贵高原广泛分布有石灰岩,加上气候湿润,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喀斯特地貌,拥有包括溶洞、洼地、石林、石芽、落水洞、地下暗河、盲谷等各种地表形态。

比如云南路南石林、贵州双河溶洞、重庆小寨天坑、广西桂林山水等都是典型的代表。

中国地形特点1.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滚滚黄河、滔滔长江,自西部青藏高原发源,向东流经九、十个省、市、自治区后,分别注入渤海和东海。

中国主要河流的流向,大体上反映了中国西高东低的地形大势。

中国的地形不仅西高东低,而且各种地形类型大致围绕被称做“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像阶梯一样作半圆状向着太平洋逐级降低。

2020年高考 湘教版高考一轮地理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2020年高考 湘教版高考一轮地理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

第二讲 等高线地形图基础题组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受天气影响,图中东阳河河水时清时黄,当该河流量偏大、水色泛黄时,图中所示区域可观测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的独特景象。

某中学地理社团成员9月23日来到图示区域开展研学活动,并选择好观测点进行观测。

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2019江西九江一模)该社团有四名成员分别位于甲、乙、丙、丁四处,受地形影响,在观测点只能看到其中一处的成员,该处是 ( )A.甲B.乙C.丙D.丁答案 C 图示丙与观测点位于山谷两侧,中间没有地形阻挡而能相互看到,故C正确。

甲与观测点间有山脊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乙与观测点间有一凸坡阻挡而不能相互看到;丁与观测点位于同一等高线上,但丁处等高线向高处凸出,说明丁位于谷地中,则也可能相互看不到。

2.(2019江西九江一模)在图中观测点观测到“白日依山尽”时,落日位于图中( )A.①B.②C.③D.④答案 D 9月23日是秋分,太阳从地平面落下时应位于正西方;而“白日依山尽”,是因山地阻挡而看到太阳落山,则此时太阳应位于西南方;结合观测点位置,可判断只能是④,故D正确。

下图示意我国东南沿海某地等高线分布。

某地理兴趣小组于3月21日在图示地区宿营。

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

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3.(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图中⑤地的海拔可能为( )A.80米B.170米C.390米D.420米答案 C 根据材料中“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为400米”可知,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山峰的海拔可知,③地所在的等高线为0米等高线,即海岸线。

再结合材料“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可知,⑤地最外侧等高线的数值为0,由此得出⑤地海拔大于或等于200米且小于400米。

4.(2018河北沧州教学质量监测)宿营当日6时(地方时),①—④四地最有可能看到海上日出的是( )A.①B.②C.③D.④答案 C 地方时6时能够看到海上日出的地方应该是向东方向上没有山体遮挡的③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地理地形专题整合一、地形相关概念区别1、地形与地貌2、地形与地形区3、地形类型与地形部位4、地形与地势5、地势特征和地形特征的区别6、五种基本地形的区别二、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①等高线②流水系特征;③气温分布;④水量分布;⑤通线分布;⑥聚落分布。

三、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

四、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

五、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六、地形成因(一)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形态(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三)地形地貌成因分析的典型案例1、年轻(或古老)地形成因的分析2、背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成谷的原因。

3、背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

4、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

5、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成因。

6、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

7、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

8、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

9、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10、河漫滩平原的成因11、三角洲的成因12、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

七、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一)地形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二)地形对人文地理要素的影响八、高考地理地形专题整合参考答案一、地形相关概念区别1、地形与地貌地形是一个区域内的地表形态.它侧重于根据地面的形态来分类。

从一个地区的高低起伏、开阔闭塞、地貌组合等因素综合起来显现的特征来进行分类,可分为五种基本地形:平原、高原、盆地、丘陵、山地(主要体现在山脉)。

地貌侧重于从成因上来划分。

因种每种营力为主形成的地貌,都有其特定的地表特征、演变规律。

这样便于研究。

它主要分为:流水地貌、岩溶地貌、风力地貌、冰川地貌、海岸地貌等大类。

每种里面又可以分出若干亚种。

比如流水地貌就还可以分为侵蚀地地貌,沉积地貌等等。

【典型例题1】图12、图13为我国两大地形区图。

比较甲、乙两地外力作用的主要动力及其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8分)【典型例题2】分别说出A、B两地所在地形区的主要地形类型。

(4分)2、地形与地形区陆地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

按其形态可分为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地形区,指以某种地形类型为主的独立地形单元,不同的地形区之间往往以山脉和河流作为分界线。

地形区的命名方式一般为地名+地形类型,如青藏高原地形区,分解为青藏(青海和西藏)+高原(地形类型)。

3、地形类型与地形部位地形类型一般是指山地、高原、平原、丘陵和盆地五种类型。

地形部位一般是指山顶、山脊、山谷、鞍部、陡崖五种类型。

4、地形与地势地势是指地表形态起伏的高低与险峻的态势。

包括地表形态的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差或坡度的陡缓程度。

5、地势特征和地形特征的区别地形特征指的是该区域的地表形态的特征。

描述如三-1。

地势特征指的是该区域地表的变化趋势,它是地形特征的一部分,一般描述成X高X低。

二、地形类型的判断方法1、等高线【典型例题】图6为我国某地区地形图指出图6中主要的陆地地形类型及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

②河流水系特征;从中间向四周辐散的水系,说明四周低中间高,可能是山岭(山地);从四周向中间辐合的水系,中间低四周高,说明可能是盆地;平原河网稠密交织成网;山区密度小,不成网状;山区河流经过,表示为谷地。

【典型例题1】下图中表示地势低平的是()【典型例题2】判断G河自N点至M点流经地区的地形类型,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③气温分布;等温线闭合,越往中间温度越低,一般是山岭(山地);越往中间温度越高,一般是盆地。

等温线弯曲,中间气温高,两侧气温低,一般是谷地;中间气温低,两侧气温高,一般是山脊或山脉。

【典型例题】分别指出AA′和 BB′所在地区的地形类型。

④降水量分布;越往中间降水越少,可能是盆地或谷地;越往中间越多,可能是山脉。

读我国某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典型例题】甲、乙、丙三地分别位于( )A.祁连山脉、柴达木盆地、河西走廊B.河西走廊、柴达木盆地、内蒙古高原C.巫山山脉、四川盆地、江汉平原D.秦岭、青藏高原、渭河平原⑤交通线分布;山区公路一般较弯曲,而且一般分布于河谷;隧道多一般为山区;山区交通干线密度小,而平原密度大。

【典型例题】⑥聚落分布。

山区聚落小且分散,平原大且集中。

三、描述某区域地形特征。

(1)地形:类型多样或单一,以哪种地形类型为主;(2)主要地形类型的分布;(3)地势高低及起伏状况;(4)特殊地貌(如果有则一定要说)。

【典型例题1】描述图示区域地形的主要特点。

【典型例题2】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

该区域内丘陵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根据等雪期线的分布,分析沿MN一线的地形分布特点。

(12分)四、描述某地形区地形特征。

地形区名称+分布位置+地形特点:山脉走向、地势起伏状况、特殊地貌。

【典型例题1】描述图示区域内地形区的分布特点。

(6分)【典型例题2】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五、描述地势特征,并说明判断理由。

1、地势特征:地势起伏大或小;X高X低;山河相间分布。

2、地势特征判断理由:河流流向;等高线。

【典型例题1】归纳厄立特里亚的地势特征,并根据地势判断该国从东南部到西北部气温变化趋势。

【典型例题2】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并说明理由。

(8分)六、地形成因【运用地质作用原理分析:内力+外力】(一)板块构造学说与宏观形态主要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裂谷(如东非大裂谷)、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二)地质作用形成的地形;1.地质作用的含义:由自然力引起的地壳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各种作用。

2.按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种。

3.主要内力作用与地貌:(1)地壳运动:分为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2)地质构造:由地壳运动而引起的地壳变形、变位,主要有褶皱、断层两种。

1、年轻(或古老)地形成因的分析(1)板块交界处:地壳活动强烈,多形成年轻的高大山脉或陡深的裂谷和低地。

(2)板块内部:地壳活动稳定,多形成古老的低矮的地形。

【典型案例1】简述A、B两地地势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其成因。

(8分)【典型案例2】图甲中甲为世界最狭长的半岛,半岛上山脉南北绵延且陡峻;半岛西侧有巨大的沙丘,因其景观独特,已成为世界级旅游胜地。

分析甲半岛山脉南北绵延、陡峻的原因,并说明沙丘地貌的形成过程。

(10 分)2、背斜成山的原因;向斜成谷的原因。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

3、背斜成谷的原因;向斜成山的原因。

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上拱起,顶部受到张力,岩层破碎,被侵蚀成谷地;地壳运动岩层发生弯曲变形,岩层向下弯曲,槽部受到挤压,岩层坚硬,不易被侵蚀。

4、断块山(如华山、庐山、泰山)的成因。

内力: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断裂上升。

【典型案例】说明泰山形成的内外力作用。

(7分)5、渭河平原、宁夏平原、河套平原的成因。

内力:地壳运动岩层发生断裂下陷;外力:河流堆积作用。

【例题】简述渭河平原的成因。

6、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V”型河谷的形成。

河流位置:河流上游;水流动力:河流落差大,流速快,能量集中,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侵蚀为主,河谷深而窄,谷壁陡峭,横剖面呈“V”型。

【典型案例1】判断图中莱茵河上游P河段的地貌类型,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6分)【典型案例2】简析河流在A、B两地对地表形态的塑造作用。

(6分)7、运用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U”型河谷的形成。

河流位置:河流中下游;水流动力:河流落差小,流速慢,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两侧侵蚀为主,河流在凹岸侵蚀,在凸岸堆积,使河流更为弯曲,河谷拓宽,横剖面呈“U”型。

8、河流中下游平原的成因。

外力:地形平坦,水流速度慢,泥沙堆积作用形成。

9、冲积扇-洪积扇其成因位置:山口;泥沙来源:山口的上游植被覆盖率。

水流动力:在山口的上游,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的泥沙和砾石;流出山口后,地势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泥沙和砾石易堆积。

【典型例题】分析乙地葡萄种植园地表鹅暖石堆积的原因。

(8分)10、河漫滩平原的成因位置:河流中下游;泥沙来源:上游植被覆盖率。

水流动力:在河流中下游弯曲处,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在洪水季节,凸岸堆积体被淹没,不断受堆积;在枯水季节,堆积体露出水面,形成河漫滩。

【典型例题1】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考察了我国某区域一段河流(虚线部分表示是主航道中心线)。

分析图中河道主航道中心线分布特点及成因(6分)【典型例题2】图9为我国某河流中游地区示意图。

P---Q点之间河段附近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罗列(如右上角图)。

本段共有大小沙洲143处,沙滩38处,平均每1.7千米即有沙洲或沙滩一处,这些沙洲与沙滩经常在变化。

居民所在的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

分析P---Q点附近河段河床宽窄不稳定、沙滩面积经常变化及平原地区离河愈远则地势愈低的原因。

(12分)11、三角洲的成因位置:河口;泥沙来源:上游植被覆盖率。

水流动力:河流入海处,水下坡度(大陆架)平缓;海水的顶托作用,水流速度减慢;入海口潮差小,潮流搬运弱,泥沙易堆积;河流流经的地形区;洋流影响;河口地带地壳沉降。

【典型例题1】分析R河河口地段多沙洲的自然原因。

(8分)【典型例题2】指出G河没有形成明显三角洲的原因,并加以分析。

(6分)12、峡谷(如雅鲁藏布江峡谷、三峡等)的成因。

内力:地壳抬升,地势高;外力:河流侵蚀下切。

【典型例题】图中等高线的等高距为1000米。

(1)简要叙述图示区域地形的突出特征。

(2)简要说明形成该区域地形特征的内外力作用。

【典型例题2】分别指出图中A地、B地的地貌类型,从内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别说明它们形成的主要过程。

(12分)七、地形对其它地理要素的影响(一)地形对自然地理要素的影响【典型例题1】图6示意勘察加半岛的地形。

说明勘察加半岛地形对气候区域差异的影响。

(6分)【典型例题2】从地形特征说明B山脉对气候的影响。

(8分)【典型例题3】从整体性角度简析山脉L对附近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

(8分)【典型例题1】茉莉喜高温,抗寒性差,25℃以上才能孕育花蕾,32—37℃是花蕾成熟开放的最适温度。

喜光。

根系发达。

生长旺季要求水分充足,但土壤过湿不利于其根系发育。

开花季节,于天黑之前采成熟花蕾,花蕾开放吐香时间从20时左右至次日10时左右,是将茶叶染上花香、制作茉莉花茶的最佳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