蜡烛的变化教案

合集下载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探索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重点:1. 蜡烛的性质和特点。

2.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3.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

2. 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准备:1. 蜡烛样品若干。

2. 实验仪器和工具。

3. 教学课件或黑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样品,让学生描述蜡烛的外观特点。

2. 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蜡烛有什么作用?二、探究蜡烛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如石蜡、蜂蜡等。

2. 实验:用火柴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蜡烛的燃烧速度、火焰形状等。

3. 提问:蜡烛为什么会燃烧?蜡烛的火焰有哪些特点?三、学习蜡烛的制作方法和使用技巧(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如模具制作、手工制作等。

2. 演示蜡烛的制作过程,让学生观看并学习。

3. 学生分组实践,尝试制作蜡烛。

4. 提问:你们制作蜡烛时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四、探究蜡烛的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蜡烛的变化过程,如融化、凝固、燃烧等。

2. 实验:将蜡烛放入水中,观察蜡烛的融化过程;点燃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3. 提问:蜡烛的变化过程对环境有哪些影响?如何减少这些影响?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等。

2. 提问:你们认为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如何合理使用蜡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蜡烛的性质、制作方法、变化过程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要关注学生的安全,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措施得当。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蜡烛的合理使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

《蜡烛的变化》学设计3篇《蜡烛的变化》学设计1一、教学内容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物质的变化》单元第16课《蜡烛的变化》。

二、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青岛版《科学》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物质的变化》中的一课。

本课选取学生熟悉的蜡烛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蜡烛受热溶化、受冷凝固、燃烧发光等一系列现象,揭示变化的两种基本形态。

教材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通过研究蜡烛的变化,认识事物的两种基本变化,第二部分分析生活中的现象属于那一种变化。

第三部分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中观察现象,分析得出属于那一种类型的变化。

这些内容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物质变化知识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物质的变化现象在生活中随处可见。

如停电时家家户户都点燃蜡烛照明,用面团做馒头,折纸,用木棍取暖、做饭,捏泥人等。

因此,学生对这些现象司空见惯,不用刻意的观察,就已经有了一定生活经验。

这是学生探究物质变化现象的重要基础。

但是,由于受知识、能力和习惯的局限,真正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观察这些现象,并进行深入探究的学生却很少。

所以学生的这些经验基本上还是浅层次的、杂乱无章的。

引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来探究物质变化现象,并用规范、科学的语言把所获得的认识上升为科学概念表达出来,还有一定难度,需要我们对学习方法和过程进行精心设计和指导。

四、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从蜡烛溶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4、认识物质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5、根据物质的变化特征对物质进行分类。

(二)能力目标1、能对物质变化现象提出问题,根据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并亲历探究加热、切割、燃烧蜡烛发生变化的实验过程。

2、能够实事求是、规范、有条理的描述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并由现象归纳概括出科学结论,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出来。

3、会查阅书刊和网络等其他信息源。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并描述蜡烛的变化规律。

2.能够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提高科学素养和探究精神。

3.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1.蜡烛的变化规律和成分。

2.学生合作与交流。

教学难点1.观察和分析蜡烛的变化规律,并作出科学解释、比较;2.怎样才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1.实验研究蜡烛的变化;2.比较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3.探究蜡烛的成分和性质。

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利用情景模拟让学生更真实地感受实验动态。

2.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操作和分析,促进团队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讨论法: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探究,参与讨论,在讨论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1. 预习准备1.导入话题:引导学生自由联想,了解蜡烛的基本知识,并简要介绍今天要学的内容。

2.学生自主预习:请学生提前预习蜡烛的变化,并将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和解决方案写在预习笔记中。

3.学生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讨论自己对蜡烛的认识和问题,并提出明确问题,为即将进行的实验做好准备。

2. 实验操作1.教师介绍实验器材及材料,以及实验操作步骤;2.学生小组进行分工合作,负责各自组内某项实验;3.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探究和讨论,帮助学生有效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4.学生小组向其他学生汇报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3. 分析总结1.分组讨论:学生小组讨论实验结果,并去掉实验差异性成分,看出蜡烛的变化规律;2.整体交流:每个小组汇报其发现,然后大家一起讨论、分析、比较,理解蜡烛的变化规律;3.知识拓展:了解蜡烛的成分和性质,当学生提出问题时,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探究。

4. 总结归纳1.总结蜡烛的变化规律,并提出深入思考的问题;2.单元知识归纳: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蜡烛。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级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级反思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盖玻片、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像今天今天的课堂,就和以往不同,那位细心的同学观察到了,有什么不同?(举起手中的粉笔,)像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咱们同学身上也在发生着变化。

从升入小学到现在,你们最大的变化是一一生:身高增长了。

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物质的变化。

(板:变化)我们借助什么来研究呢?(出示蜡烛)我们就先从蜡烛开始来认识物质的变化。

(板:蜡烛的)希望同学们能够积极参与到探究活动当中去,以饱满的热情来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出示课题)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④汇报交流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案蜡烛的变化教案作为一名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蜡烛的变化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蜡烛的变化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学习本课8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技能: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情感: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理清脉络。

教学过程:一、导入1、板书课题:23、半截蜡烛2、这篇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自读课文1、自读课文,学习生字词2、出示词语,朗读词语伯诺德夫人强盗绝密绝妙蜡烛熄灭秘密点燃厄运摇曳杰奎琳盯住镇定楼梯3、学生交流词语意思厄运:困苦的遭遇摇曳:摇晃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忙,从容不迫。

三、理清课文脉络自读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写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写大儿子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危急关头,借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作业1、描红2、抄写词语3、朗读课文第二课时教学要求: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一、复习听写词语二、学习课文(一)学习第1、2自然段1、这是怎样的半截蜡烛呢?请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的1、2自然段2、交流这是装着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非常重要,因为它关系到国家利益,关系到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安危。

3、在读课文,想一想这个藏情报的办法是一个什么样的办法?(绝妙的办法)4、妙在哪儿?蜡烛的位置显眼,谁也不会想到主人会把绝密的情报藏在眼皮底下的蜡烛里,所以“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2023年《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3年《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2023年《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蜡烛的改变》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觉两种改变的主要特点;2、会用试验的方法收集物质改变的证据,并用恰当的语言表达;3、、物质的改变有两类:(1)仅仅是形态的改变,没有新的物质产生,(2)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从蜡烛一些改变现象中发觉两种改变的主要特点;难点:找寻证据推断物质改变,知道物质的改变有两类。

教学打算:蜡烛(小块),酒精灯,烧杯,三脚架,湿抹布,玻璃片,碱,白醋,蛋壳,石灰水,火材,吸管,培育皿。

教学过程:一、初步感受蜡烛的改变师:(出示一盒子)在老师手中有一盒子,猜猜里面是什么?嫩似藕,白似葱,樱桃小口一点红。

陪伴郎君过一夜,泪水汪汪到天明。

(幻灯出示)师:(答案:蜡烛)它师我们比较熟识的物件。

你探讨过它吗?其实它里面包含了很多科学道理。

今日这节课我们来探讨蜡烛的改变。

(板书课题:蜡烛的改变)师:假如要使这支蜡烛发生改变你有什么方法?生:(点燃、折断、刀切,加热)老师依据学生的汇报,演示折断,刀切。

它们发生了什么改变?生:(变小了变碎了)师: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呢二、探讨蜡烛加热的改变师:假如给这块蜡烛加热,你猜它会有什么改变呢?(熔化)冷却后又会有什么改变呢?老师演示试验并讲解试验过程:1)、放上三脚架,石棉网和小烧杯(蜡快)2)、点燃酒精灯;(火材梗放在试验盘中的培育皿里)3)、调整火焰,用外焰加热(可将火材盒垫在酒精灯下面)4)、试验结束先移开酒精灯,并将其熄灭师:刚才你看到蜡块是怎样改变的?(板书:蜡烛蜡液)师:蜡烛加热后会变成液体,冷却后会变成固体的蜡,这是蜡烛的形态发生了改变。

三、探讨蜡烛点燃后产生的物质师:点燃蜡烛会有什么改变?生:发光、发热、会化师:下面请同学们点燃蜡烛,视察有什么改变?(学生点燃蜡烛,视察其改变)学生汇报。

师:假如在蜡烛的上方罩一只烧杯,你觉得会有什么改变呢?(出示幻灯)学生试验,老师指导。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蜡烛的变化》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蜡烛作为火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大自然中的一种化学反应,而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中重要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使学生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创造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以及对化学反应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一)热身导入(10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烛光的特点,以及蜡烛的燃烧现象。

2.向学生提出问题,“蜡烛是通过哪个部位燃烧的?有没有想过燃烧的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3.学生思考并分享自己的观察和想法。

(二)实验操作(30分钟)1.教师首先向学生展示实验所需的材料:蜡烛、点火器、透明玻璃杯和水。

2.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实验所需的材料。

3.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a.点燃蜡烛,观察燃烧产生的火焰。

b.将一个透明玻璃杯倒扣在点燃的蜡烛上,观察玻璃杯内的变化。

c.将点燃的蜡烛放入水中,观察火焰的变化。

4.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三)实验讨论与总结(2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实验讨论,向学生提出问题:a.玻璃杯在蜡烛上倒扣时,玻璃杯内会有什么变化?b.点燃的蜡烛从空气中消耗什么?蜡烛为什么熄灭?2.学生展示实验结果并进行讨论。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

(四)拓展实验(20分钟)1.教师介绍进一步的拓展实验:a.使用不同材料的蜡烛进行实验比较。

b.使用各种不同条件(如大风、吹气、放入空气密闭容器等)下的实验比较。

2.学生自主选择实验内容进行进一步的探究与观察。

3.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和讨论,对比不同实验结果,总结蜡烛的变化原因。

(五)实验报告(20分钟)1.学生根据实验内容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2.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的结构和要点。

四、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和变化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观察、实验和推理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理解和运用。

2. 科学方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火柴、盘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蜡烛,引发学生对蜡烛的兴趣,进而引入对新知识的学习。

2.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蜡烛燃烧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结果。

3.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蜡烛燃烧过程中的发现,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推理和分析。

4. 讲解:根据学生的实验结果和讨论,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

7. 作业:布置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可以与同事交流教学心得,共同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

七、评价建议1. 学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评价:根据教师的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

八、教学拓展1. 邀请蜡烛制作工匠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让学生了解蜡烛制作的历史和流程。

2. 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制作工厂,亲身体验蜡烛制作的过程。

九、教学资源1. 教材:《蜡烛的变化》相关章节。

2. 网络资源:关于蜡烛的科普文章、视频等。

3. 教具:蜡烛、火柴、盘子、计时器等。

十、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1蜡烛的变化(表格式教案)2

1蜡烛的变化(表格式教案)2

1蜡烛的变化(表格式教案)【课标落实】(1)本单元通过一系列动手制作、实验验证、查找资料等活动,落实《课程标准》高年段的课程目标。

科学知识:初步了解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科学探究: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从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等角度提出有针对性的假设,并能说明假设的依据。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制订比较完整的探究计划,初步具备实验设计的能力和控制变量的意识,并能设计单一变量的实验方案。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通过观察、实验、查阅资料、调查、案例分析等方式获取事物的信息。

能基于所学的知识,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得出科学探究的结论,判断结论与假设是否一致。

能对探究活动进行过程性反思,及时调整,并对探究活动进行总结性评价,完善探究报告。

科学态度:表现出对事物的结构、功能、变化及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

在尊重证据的前提下,坚持正确的观点;当多人观察、实验结果出现不一致时,不急于下结论,而是分析原因,再次观察、实验,以事实为依据作出判断。

能大胆质疑,从不同视角提出研究思路,采用新的方法、利用新的材料,完成探究、设计与制作,培养创新精神。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人类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动力,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影响着社会发展。

(2)本单元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技术与工程领域”的高年段要求。

1.5物体在变化时,构成物体的物质可能改变,也可能不改变。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物质的变化》的第一课。

本课以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蜡烛为主要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物质的变化,发现物质的变化可以分成不产生新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和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两大类(不提专业名词)。

本课教学内容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做一支蜡烛。

本环节让学生亲手做一支蜡烛,在感受制作快乐的同时,认识到蜡烛形态发生了变化,但没有产生新物质。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

2024南京新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1课《蜡烛的变化》教案一. 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教材以实验为主线,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蜡烛的认识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在探究实验过程中,观察不够细致,对于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不够深入。

三. 教学目标1.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石蜡,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

2.学会观察实验现象,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四. 教学重难点1.蜡烛的燃烧过程及火焰的温度。

2.学生能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蜡烛、火柴、酒精灯、温度计等。

2.教学课件。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蜡烛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向学生介绍实验目的和实验步骤,引导学生明确实验要求。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4. 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实验知识。

5. 拓展(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学生讨论后回答。

6.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7. 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现象和实验结论。

8. 板书(5分钟)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板书,突出蜡烛的燃烧过程和火焰的温度。

以上教学过程共计50分钟。

一、教材分析《蜡烛的变化》是一节探究实验课。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性质,掌握蜡烛的燃烧过程以及火焰的温度等知识。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能从蜡烛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

2.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搜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观察,归纳出物质的变化有两类。

难点:会从周围的物质变化现象中判断两类变化。

三、教师准备:分组实验用的三角架、石棉网、蒸发皿、酒精灯、打火机、干燥的烧杯、澄清石灰水、蜡烛、布等。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在不断变化的。

大自然中物质的变化是各种各样的:有种子的发芽、开花、结果,有动物的出生、长大、死亡……你还知道我们身边哪些物质的变化?指名学生举例说明。

2.研究物质的变化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经有这么一句诗,叫“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就描述了我们周围的一个常见物体的变化,你们知道这种物体是什么吗?今天我们就从蜡烛身上来研究我们周围物质的奇妙变化,好吗?了解蜡烛的特点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蒸发皿里的蜡烛,尽可能多的说出蜡烛有什么特点。

汇报蜡烛的特点。

师:既然我们今天要研究蜡烛的变化,你能设计出一个实验来使蜡烛发生变化吗?引导生总结出:折断、加热、点燃等方法加热蜡烛师:加热时,蜡烛有什么变化?冷却后,又有什么变化?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经验猜测一下。

我们的预测结果到底对不对呢?还是让我们来通过实验来验证吧,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师: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器材你能设计一下这个实验应怎么操作呢?下面就请各组运用正确的操作方法点燃酒精灯,对蒸发皿里的蜡烛进行加热,注意观察并记录下实验现象。

各小组都已发现蜡烛受热后产生的变化了,接下来请各组用盖帽熄灭酒精灯,观察冷却时有什么现象,及时记录。

指导小组汇报观察加热蜡烛的现象:加热后蜡烛变成可以流动的蜡油,冷却后又变成固体蜡烛。

师小结:蜡烛加热、冷却的过程中由固体变成液体又变回到固体,只是形态的变化,而其它没有发生改变,我们把这种变化称为没有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蜡烛的变化》教案

1. 知识与技能:(1)让学生了解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通过实验,让学生掌握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蜡烛的燃烧过程;(2)设计实验,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3)运用科学方法,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2)培养学生珍惜能源、保护环境的意识;(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团队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3)蜡烛燃烧过程的观察与分析。

2. 教学难点:(1)蜡烛燃烧原理的阐述;(2)实验操作的准确性;(3)对实验现象的合理解释。

1. 教具:蜡烛、火柴、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等;2. 教材:课本、PPT;3. 场地:实验室。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蜡烛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蜡烛;(2)提问:“你们对蜡烛有哪些了解?”激发学生兴趣。

2. 知识讲解:(1)介绍蜡烛的成分、结构和燃烧原理;(2)讲解蜡烛的制作方法及熄灭技巧。

3. 实验探究:(1)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2)记录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燃烧的影响因素。

4. 总结与拓展:(1)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归纳蜡烛燃烧的特点;(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及环保意义。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本相关习题;2. 调查蜡烛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及环保意识;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实验操作的准确性;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以及拓展知识的运用能力。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制定合适的教学策略;3. 加强实验安全教育,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
61
62
63
64
65
1014
1014
1013
1013
1013
课 题
1 蜡烛的变化
课 型
实验课
课 时
1




1、知识与技能: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生成新的物质。
2、过程与方法: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物质变化的主要特征。初步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过 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回顾




1.出示生日蜡烛,谈话:同学们过生日时蛋糕蜡烛是种什么样的物体?
2.提问:生活中见过蜡烛的变化吗?有哪些变化?




一、研究蜡烛的变化
1、谈话:你们加热过蜡烛吗会发生什么变化?冷却后呢?
2、用材料设计实验,给蜡烛加热和冷却,并仔细观察现象记录下来。
3、下面我们把蜡烛燃烧看看会有什么现象发生?
4、师操作示范,提出实验注意事项及要求。
5、讨论:加热蜡烛和燃烧蜡烛都让蜡烛发生了变化,这两种变化相同吗?你有什么证据可以证明你的说法?
6、小结:在自然界中物质的变化有两大类:一类紧紧是外形和状态的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另一类是生成了新的物质,可以从颜的改变、产生沉淀、发光发热等现象中找到证据。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记录。
●各组汇报,要求用自己的话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学生分组实验,并记录。
汇报交流实验现象。
●学生讨论并回答
●小组讨论汇报。
科学己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科学。《物质的变化》这一课依据建构主义和探究教学的思想,从学生生活中的变化入手,从孩子的视角来展开研究,在四十分钟的活动中,教师着力引导儿童在做中学科学,在动手动脑中学科学,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11册科学《蜡烛的变化》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蜡烛在燃烧过程中的变化,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能力目标: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分析燃烧需要氧气对实验的影响,学会合理应用物质的知识。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勇于尝试、敢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观察实验现象和运用科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燃烧需要氧气,明白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教学难点: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数据记录,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

3.教学内容:•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燃烧与环境4.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引入课题,复习上一节课学过的知识。

2.让学生描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并画出化学反应式。

第二步:实验环节1.发送燃烧需要氧气实验指导书。

2.分组完成实验操作,要求认真记录实验数据3.教师组织学生集体分析实验数据,提出问题,引出“燃烧与环境”的问题。

4.分析实验现象,引出“燃烧需要氧气”这一概念。

第三步:知识延伸1.教师以PPT方式展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让学生口述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并进行讨论,通过交流引出“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5.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比较成功,学生们非常喜欢实验环节。

经过实验和讨论,学生们基本掌握了“燃烧需要氧气,蜡烛燃烧会产生水和二氧化碳”这些知识。

但是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实验指导书过于简单,应该添加更多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避免出现安全故障。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提高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难点: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的验证。

三、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长短、粗细不同)、火柴、澄清石灰水、试管、烧杯等。

2. 实验记录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观察蜡烛的外观特征,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由什么物质组成的吗?它为什么会燃烧?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蜡烛火焰的分层、熄灭时的现象等。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3. 实验二:验证蜡烛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将澄清石灰水滴在蜡烛火焰上方。

(2)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注意观察澄清石灰水的变化。

(3)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4. 分析与讨论:(1)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

(2)学生交流讨论,总结蜡烛燃烧的原理。

5. 拓展与应用:(1)学生思考:蜡烛燃烧还有什么有趣的现象?(2)教师引导学生举例说明蜡烛燃烧在生活中的应用。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及其变化,掌握了蜡烛燃烧的原理。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培养了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庭小实验: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蜡烛,尝试进行不同的实验,如:蜡烛浮水、蜡烛吹灭等,记录实验现象,并与家人分享。

2. 课后作业:布置一道关于蜡烛燃烧的练习题,加深学生对蜡烛燃烧过程的理解。

七、课程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观察现象的准确性。

2. 学生分析问题、讨论问题的积极性。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2. 观察蜡烛的变化。

教学难点:1. 蜡烛的变化原因。

教学准备:1. 蜡烛多根2. 火柴3. 剪刀4. 透明容器5. 实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蜡烛,提问:你们知道蜡烛是什么做的吗?它有什么特殊的性质?二、探究蜡烛的燃烧(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如蜡烛火焰的颜色、形状等。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三、观察蜡烛的融化(10分钟)1. 学生将蜡烛放在透明容器中,用火柴点燃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融化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观察蜡烛的变化。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和融化过程,让学生了解蜡烛的组成和性质。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观察仔细,对蜡烛的变化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拓展活动中,学生尝试用剪刀剪蜡烛,进一步观察蜡烛的变化,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蜡烛的变化原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六、观察蜡烛的熄灭(10分钟)1.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根蜡烛,用火柴熄灭蜡烛。

2.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的过程,记录实验现象。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七、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5分钟)1. 学生分享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探讨蜡烛熄灭的原因。

八、实验延伸(10分钟)1. 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熄灭蜡烛,如用嘴吹、用布盖等。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分享实验结果。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科学实验。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六年级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思维。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二、教学重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2. 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的原理。

2. 实验结果的分析和解释。

四、教学准备:1. 蜡烛多支,火柴,碟子,计时器等实验器材。

2. 实验记录表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点燃一支蜡烛,让学生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引发学生对蜡烛变化的好奇心。

2. 实验一:观察蜡烛的燃烧过程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的过程,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3. 实验二:探究蜡烛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用针挑起蜡烛的火焰,观察蜡烛的变化。

d. 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4. 实验三: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在蜡烛快熄灭时,用手指捂住蜡烛,使其熄灭。

d. 学生观察蜡烛熄灭后的变化,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5. 实验四: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观察蜡烛燃烧时的烟雾,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6. 实验五: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a. 学生分组,每组点燃一支蜡烛,放在碟子上。

b. 学生用计时器记录蜡烛燃烧的时间。

c. 学生比较不同蜡烛的燃烧情况,记录在实验记录表格中。

8.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蜡烛的燃烧过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9.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参观蜡烛工厂,了解蜡烛的制作过程。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了蜡烛的燃烧过程和蜡烛的变化。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蜡烛的变化》教案

《蜡烛的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体验探究的乐趣,乐于合作交流,愿意用科学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

2.会设计、完成简单的实验,能对实验现象进行简单归纳。

3.认识物质变化的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学生和内容分析: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升入六年级的学生,通过三年的科学学习,已经掌握了不少科学知识,具备了一定的探究技能,对科学探究有着浓厚的兴趣。

本课是科学(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的内容,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物质的两大类变化,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选择蜡烛为探究对象,是因为蜡烛在不同条件下会发生形态的变化,又会发生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同时蜡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常见和便于准备的物质。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教师演示实验法,学生分组实验法教学手段:多媒体电教手段辅助教学教学准备:小组实验材料:蜡烛,火柴,试管夹,玻璃片,小铁盒,小刀。

自选材料:吸管,醋,食用碱,食盐,鸡蛋,彩纸,橡皮泥,水,纸杯。

教师准备材料:烧杯三个,白醋,碱面,酚酞,水,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一、魔术引入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表演吗?老师学了一个小魔术,现在想在同学们面前露一手,想看吗?(师演示:示意3个烧杯里装的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将2号烧杯的液体倒入1号烧杯,轻轻摇晃,1号烧杯液体变成红色。

再将3号烧杯液体倒入1号烧杯,1号烧杯液体由红色变为无色。

)(魔术表演成功,生惊呼。

)师:给点掌声吧!(生鼓掌)谢谢!怎么样,这个魔术神奇吗?等学完这节课,咱们就来个魔术大揭密好不好?[酚酞遇碱变红,又遇酸成无色,这种神奇的变化能强烈吸引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师:魔术的变化是神奇的。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都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变化。

(举起手中的粉笔,)老师手里的粉笔,当用它来写字时,写一会儿,粉笔会有什么变化?(生答:变短。

)如果这支粉笔不小心掉在了地上,它又会有什么变化?(生答:断开了。

小学科学5集体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5集体蜡烛的变化(教案)

小学科学5集体蜡烛的变化(教案)【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道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和棉芯。

2. 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的变化过程。

3. 了解蜡烛的作用和用途。

二、教学准备:1. 蜡烛2. 红蓝颜色的蜡笔3. 打火机或火柴4. 工作纸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老师可以放映一段蜡烛燃烧的视频,然后向学生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蜡烛是怎么燃烧的?有没有发现蜡烛在燃烧过程中发生了变化?2. 实验观察(15分钟)老师将一根蜡烛点燃,并让学生观察蜡烛的变化过程。

同时,学生用红蓝颜色的蜡笔在工作纸上画出观察到的变化。

3. 分析总结(10分钟)请学生就实验观察到的变化进行描述,并找出规律。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哪些变化?为什么蜡烛可以燃烧?有什么用途?4. 知识点讲解(15分钟)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相关知识的讲解:蜡烛主要由蜡和棉芯构成。

棉芯起燃的时候,它的温度很高,触燃了蜡烛,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会把蜡烛上的蜡加热成液体,再蒸发成蜡烟,最后遇冷凝结成固体和液体,形成蜡烛的火焰和蜡烛油。

蜡烛的作用主要是用来照明和取暖。

5. 总结概括(5分钟)请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总结蜡烛的变化过程和用途。

6. 拓展延伸(10分钟)为了增加学生的兴趣和了解更多知识,老师可以进行拓展延伸:请学生尝试用不同颜色的蜡笔制作蜡烛,观察燃烧过程中的颜色变化。

或者进行一些与蜡烛相关的趣味实验。

7. 运用延伸(15分钟)请学生回到家中,寻找家中使用蜡烛的场景,用图画形式将其记录下来,并写上自己的体会。

四、课堂巩固: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回答以下问题:1. 蜡烛的主要成分是什么?2. 蜡烛的燃烧过程中有哪些变化?3. 蜡烛的作用和用途是什么?五、教学反思:通过这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蜡烛的变化过程,明白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和棉芯,以及蜡烛的作用和用途。

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观察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蜡烛的变化》教案
教学目标:
1.能从蜡烛熔化和燃烧的现象中,发现两种变化的主要特点。

2.能收集物质变化的证据,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

3.知道物质的变化有两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变成新的物质;另一类会产生新的物质。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通过蜡烛熔化和燃烧的实验,认识物质的两类变化。

难点:寻找证据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

教具准备:蜡块、酒精灯、蒸发皿、蜡烛、火柴、干燥的烧杯、干抹布、生鸡蛋、碱块、白醋、可乐罐、澄清的石灰水、烧杯、塑料管、白糖。

教学流程:
一、导入
大自然中物质千变万化,比如叶子变色了,面粉做成了馒头……这些物质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蜡烛的变化》。

(出示课题)
二、探究蜡烛的变化
1.加热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展示加热蜡烛的实验图
②问:“做这个实验需要哪些材料?”
生观察后回答(蜡烛、酒精灯、三角架、白瓷碗、火柴……)
③师提醒注意点:酒精灯使用要小心,边做实验边完成实验记录。

④学生四人一组实验,师巡视。

⑤学生汇报实验现象。

⑥小结:加热蜡烛,蜡烛由固体变为液体(形态发生了变化)
⑦冷却后,蜡烛有什么变化?
2.点燃蜡烛的实验研究
①师:怎样来研究点燃蜡烛后的变化现象呢?(依次展示书30页的三个实验)
②提出注意点,学生分组选择一个实验并认真填写实验记录。

③学生分组实验
④汇报交流
⑤小结:通过点燃蜡烛的三个实验,我们发现点燃的蜡烛在燃烧时产生了小水珠、二氧化碳、黑色的物体,说明蜡烛已经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物质。

3.比较“加热蜡烛”和“点燃蜡烛”两个实验,归纳出物质变化的两种类型。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两大类:一类仅仅是形态的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如蜡烛受热熔化;另一类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这类变化常常可以从颜色的改变、产生沉淀或气泡、发光发热等现象表现出来,如蜡烛燃烧。

三、继续探究
1.学生分组实验,任选一个按要求完成并作好记录。

2.学生自主探究并记录。

3.请每组同学把研究成果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分享,同学们认真倾听。

4.通过这几个实验让学生说说物质变化的分类。

并说明理由。

四、生活拓宽
1.现在让我们走进生活,看看这些现象属于哪一类变化?
2.学生自己练习。

3.交流、订正。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研究了蜡烛的变化,说说你的收获。

其实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变化,飘扬的雪花、缤纷的烟火,所有的物质同唱一首变化的歌曲,如果你有兴趣的话,课后继续研究关于变化的主题!
板书设计:蜡烛的变化
加热蜡块融化成液体冷却成固体形态的变化
点燃蜡烛有水、二氧化碳、黑色物体产生了新的物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