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中存在问题

合集下载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

会泽县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和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建议摘要:在我国,山洪灾害具有发生频率高、突发性强、危害性大、防治困难等特点,但又不能放任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迫害,所以要结合国家颁布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意见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文章主要是对会泽县的山洪灾害防治进行了分析,分析了当前的防治现状以及在防治中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相应的防治建议。

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现状;存在问题;思考;建议山洪灾害的危害极为严重,一旦发生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有着很大的威胁,而由于地质条件、水文条件等因素,山洪灾害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

但通过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山洪灾害对人类的影响,如提高防洪等级、调整人类活动方式等,所以应对山洪灾害的防治措施进行深刻的思考。

一、会泽县的基本地理情况(一)自然地理情况会泽县处在长江流域,金沙江水系,全年降水丰沛。

全县人口共计1033711人,其中农业人口894764人。

全县的总耕地面积为178.56万亩,占全县土地面积的18%左右;林地的总面积为521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近40%,森林蓄积量1000余万立方米。

但全县范围内山地多,坡地多,人均土地占有率低。

而且全县内有河流共计155条,水能资源丰富;县内大中小型水库共计21座,水资源丰富,但由于受分布位置的限制、水利工程设施的影响,对水能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率仍不高。

(二)气象、水文情况会泽县地势起伏大、地形复杂,立体气候明显,县内大部分区域常年阳光充足,日温差较大,雨热同期,干湿季节分明。

其中深山区、石山区、冷凉地区、干热河谷地区及泥石流滑坡地区具有独特的高原季风气候和丰富的立体气候特色;者海坝子、会泽坝子、娜姑坝子等大盆地属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

县内年平均气温12.7℃,极端最低气温-16.2℃,极端最高气温31.4℃;高山区年平均气温仅4.3℃,江边河谷年平均气温达20℃;全年干雨季节分明,雨季5月开始,10月结束,共155天,其中雨日有97.3天。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

浅析山洪灾害的存在问题与防御对策摘要:在全球气温逐步向暖的背景下,极端气候现象时常出现,洪灾现象也是愈加凸显,应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想要在根本上转变这样的局面,强化防汛减灾能力,就应当尽快全面优化相关工作体系,强化防汛减灾技能。

需要充分结合灾情发展动向,建立落实更加有效的防汛减灾对策。

关键词:防汛;减灾;对策引言阿坝州历来是一个洪涝灾害频繁、严重的地区,全州地表整体轮廓为典型高原,落差较大,地势高亢,有一半属于山地狭谷地貌,地质结构松散。

境内江河纵横,地势狭窄、陡峭,道路、城镇、乡村大多沿河谷布置,房屋“依山傍水”而建。

每每遭遇较大强降雨或局部大暴雨时,极易发生山洪暴涨,还引发泥石流,对农田、房屋、交通等造成毁灭性的破坏。

近年来,阿坝州频繁发生暴雨山洪、泥石流灾害,无数次事实证明,在应对这些突发生自然灾害事件中,健全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构筑群测群防体系,全面提升山洪灾害防御能力,作用显著,意义重大。

一、州内山洪灾害成因分析我州山洪灾害频发,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地理因素。

我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北端与川西北高山峡谷的结合部,地貌以高原和高山峡谷为主,地貌以山地为主,占全州总面积的80.73%。

二是气象因素。

同时我州处于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天气多变。

三是工程基础因素。

全州农村水利工程基础较为薄弱,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还不全面,防御山洪能力不高。

四是人为因素。

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侵占河道影响行洪等都可成为山洪灾害的诱因。

二、防汛减灾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不完善问题。

健全和完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应对山洪地质灾害关键性保障。

近年来,在省水利厅的正确领导下,在国家防总办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各级防办多年持续努力工作,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本建成。

建成后,能实时监测降雨,观测水情异常变化,及时发布预报、警报信息,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减少山洪灾害损失。

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

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

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引言近年来,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暴雨洪灾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如何有效预警和应对暴雨洪灾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然而,目前我国的灾害预警系统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因此,我们需要加强建设和优化暴雨洪灾后的灾害预警系统,以提高预警准确性和效率,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警系统的重要性预警系统的作用灾害预警系统在灾害发生前可以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帮助人们做出应对措施,从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

对于暴雨洪灾来说,预警系统可以帮助人们及时疏散危险区域,提前做好防护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预警系统的不足之处然而,当前我国的预警系统在暴雨洪灾预警方面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首先,预警信息的传递速度较慢,往往不能在灾害来临之前及时发出预警。

其次,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待提高。

很多时候,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或者预警技术不成熟,预警信息存在偏差或者错误,给人们带来误导,导致灾害损失加剧。

此外,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和精度也需要进一步扩大和提高,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

加强建设和优化的必要性拓展预警信息采集手段为了加强暴雨洪灾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优化,我们需要拓展预警信息采集手段。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了气象卫星、雷达和气象站等观测设备,能够提供一定的气象数据。

然而,在暴雨洪灾预警方面,仅依靠这些观测设备往往无法满足需求。

因此,我们可以考虑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如遥感技术、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等,来获取更全面、准确的预警信息。

加强数据分析和模型建设在预警系统的建设和优化中,数据分析和模型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历史数据的分析和研究,我们可以总结出不同暴雨洪灾的特点和规律,建立相应的模型和算法,以提高预警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来处理和分析数据,加快预警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处理效率。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

易出现生锈 、 被盗 、 水毁 、 监测站旁出现新建的房屋或新
江西水利科技
长成 的树 木 而影 响雨 量观 测精 度等情 况 , 无 线 预警广 播 出现 S I M卡被私用、 设 备 被 人 为 破 坏 等 情 况 。这些 情 况 的出现 在一定 程度 上也 加剧 了运行 维护 管理 的难度 。 ( 3 ) 时效强、 要 求 严 。 山洪 灾 害 常 是 暴 涨 暴 落 、 突 发性极 强 , 汛期必 须保 证各 类设施 设 备及平 台稳 定正 常
山洪 灾 害监 测 预警 系统 运 行 维 护 对 策
杨培生, 许 小华
( 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 , 江西 南 昌 3 3 0 0 2 9 )
摘 要 : 近年来, 江西省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 目 建设了大量的山洪灾害监测站点、 监测预警平台用 . 但随着这些设施设备及 平台进入 运维期 , 运行维 护管理 问题 日 益 凸显. 基 于
乡、 村, 为 山区山洪灾 害 防治工 作打下 了坚 实 的基础 , 发
1 山洪灾 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现状 及存 在的问题
( 1 ) 数量多 、 范围广。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 目 建设 自2 0 0 7 年启动至 2 0 1 5年, 在全省 9 4个有 山洪 灾害防治任务的县 ( 市、 区) 建立 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 系统 , 其中 自动雨量站 3 4 4 8 个、 自动水位站 1 2 6 2个 ,
灾 害防 治规划 , 2 0 1 7— 2 0 2 0年 , 还 将 进一 步 开展 监 测站
县级发布预警次数 2 6 9 9次 , 县级发布预警短信 条数
1 8 4 . 4 0 5 5万条 , 县级发布预警涉及相关防汛行政责任
点的建设 , 如此规模 的数量和大范围分布 , 极大程度的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预警信息传播渠道不畅
在预警信息的传播方面,虽然凤阳县已经建立了 无线通信网络,但网络覆盖范围有限,尤其是在 偏远地区,信息传播的及时性和有效性受到限制 。
应急响应能力不足
在灾害发生时,基层应急响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影 响到灾害的损失程度。目前,凤阳县农村基层的 应急响应能力还有待提高。
03
国内外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对比 研究
拓展预警信息传播渠道
加大对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的技术 投入,引进先进的预测模型和设备,提高 预报准确率和预警响应速度。
除了传统媒体外,积极利用社交媒体、短 信、APP等新媒体渠道,提高预警信息的覆 盖面和传播速度。
加强基层防汛设施建设
提升基层防汛应急能力
对老旧、标准低的河道、水库等基础设施 进行改造升级,提高防洪能力,降低洪涝 灾害风险。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 警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汇报人: 2023-12-15
目录
• 引言 •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
体系现状 • 国内外防汛预报预警体系对比
研究Biblioteka 目录• 凤阳县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 体系对策研究
• 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与意义
01
农村基层防汛预报预警体系是防 汛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 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 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措施落实到位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
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项目实施 过程进行全面监督和检查。
加强监督检查力度
加强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监督检查力 度,确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及时整改问题
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 整改和反馈,确保项目质量和进度 。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

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现状及对策摘要:山洪灾害是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文章根据宁城县实际情况,针对宁城县山洪灾害特点,详细梳理了宁城县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情况,分析了预警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建议,可供其他地区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建设参考。

为有效防御山洪灾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的威胁,减轻由此而产生的损失,在山洪灾害容易发生的地区,建设监测、预警、预报山洪灾害信息系统,实时监控区域雨水情,准确研判宁城县洪灾时空变化走向,实现实时预警;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群策群防体系,有效防御、减轻山洪造成的影响,尽量减少暴雨影响区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

宁城县基本情况1.1 气候气象宁城县属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多年平均降水量468mm,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主要受大气环流控制,年降水分布趋势是自西南向东北逐渐递减。

西部多为山地,有利于热力对流及地形抬升,年降水量500mm左右;南部受海洋气团影响较大,年降水量在450~500mm;黑里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550mm;东部海拔较低,地面平缓,年降水量在400mm左右,且年内分配不均,主要集中在6—9月,占年降水量80%以上。

1.2 河流概况宁城县境内较大的河流主要有两条,分别是老哈河和坤兑河。

老哈河发源于河北省平泉县柳溪川平顶山麓,干流从西南流向东北,全长425km,河道总落差近1215m,平均比降为1.5‰。

坤兑河发源于三座店镇的龙潭梁,是老哈河的主要支流,全长101.5km,平均比降1.9‰。

1.3 主要水利工程宁城县境内水利工程主要是蓄水工程、灌溉工程和其他水利工程,蓄水工程包括1座大(2)型水库,6座小(1)型水库,8座小(2)型水库;灌溉工程主要包括1处30万亩大型灌区、8处万亩灌区;其他水利工程包括河道堤防工程、节水灌溉工程、人畜饮水工程等。

山洪灾害成因分析2.1 地形影响因素宁城县山丘区地形占70%以上,沟深、坡陡、沟壑纵横是典型的地形特点,其面层多为黏性土壤,渗透系数小,局部土壤表层为砂石土,其地层下部为半风化石灰岩及碎屑岩石,遇水容易水解软化,特别是遭遇暴雨袭击时,极易形成超渗产流,迅速变成地表径流,凶猛而下,致洪、致灾、致害。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情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情况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情况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是一种重要的工具,用于及时监测和预警山洪灾害的发生,以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本文将对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情况进行探讨。

首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涉及到技术设备的布局和维护。

为了实现对山洪灾害的准确监测,系统需要安装一系列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涵盖地质、气象、水文等多个方面的监测指标。

这些设备需要合理布局,以确保在整个监测区域范围内都可以获取到准确的数据。

此外,这些设备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检修,保证其正常运行和准确性。

其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还包括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

监测系统获取到的数据需要经过及时的收集和传输,以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快速传达给相关部门和群众。

同时,对于收集到的数据,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处理和分析,通过建立适当的算法和模型,确定山洪灾害的可能性和严重程度。

这样可以提前发出预警,使人们有足够的时间做好应对措施。

除了技术设备和数据处理,人员的培训和组织管理也是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管理的重要方面。

监测预警系统需要有专门的人员进行操作和管理,包括设备的维修保养、数据的收集和处理、预警信息的发布等。

这些人员需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掌握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的原理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需要有一套完善的组织管理机制,确保人员的工作协调和系统的运行效率。

此外,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还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

山洪灾害的防治涉及多个部门,包括气象、水利、环保、应急等,各个部门之间需要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渠道和协作机制,形成合力应对山洪灾害的挑战。

在平时的工作中,各个部门应共享数据和信息,及时汇报监测结果和预警信息,以便其他部门能够做出准确的决策和采取有效的措施。

综上所述,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管理是保障其有效运行和发挥作用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技术设备、信息收集和处理、人员培训和组织管理、部门沟通和合作等方面的有效管理,我们可以提高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的运行效率和预警准确性,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好的保障。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摘要: 本文结合山洪地质灾害的特征, 在国内外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的基础上, 以云南省为例, 提出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关键词: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建议前言:山洪灾害预警指标主要包括临界水位和临界雨量两种指标, 前者是以某一特征水位作为控制指标, 较易确定;后者考虑流域或区域内的降雨分布及雨强情况。

针对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研究, 国内外学者已开展了大量的工作, 下面笔者将对此命题展开分析。

1山洪地质灾害的特征一是山洪地质灾害的成因。

山洪地质灾害是由降水引发的山洪、地面塌陷、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它的形成与发展主要受地形地质、大气降水、人类经济社会活动等的影响。

二是地形地质影响。

云南某城地处盆地边缘, 属丘陵、U型河谷地貌。

区内广泛分布的红层中、浅丘地区的坡度在20°左右的土质斜坡, 前缘产生临空面, 在暴雨的作用下容易引发崩塌、滑坡等灾害。

三是大气降水影响。

云南某城地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夏季受南方暖湿季风活动影响常发生暴雨。

暴雨具有雨强大、历时短、降水集中的暴雨特点。

大气降水对地质灾害的影响主要是对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的影响。

大气降水引发的洪灾也是该地区的主要自然灾害。

四是人类经济活动影响。

由于当地人们的防灾减灾意识不强, 大面积的开矿、采石、筑路、等活动会影响山体稳定, 再加上开发建设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也是造成灾害的主要原因。

2国内外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确定山洪灾害预警指标是山洪灾害预警的前提条件。

美国山洪预警指标的确定是基于山洪预警指导系统(FFGS), 根据实时土壤含水量, 运用水文模型计算临界流量的时段雨量作为预警指标;欧洲的山洪预警指标为基于气象的雨量预警指标(EPIC), 即运用欧洲洪水预警系统(EFAS)统计分析近30a不同时段数值天气预报的降雨数据, 根据降雨的重现期设定预警指标, 一般设定2a一遇降雨量为中级预警指标值, 5a一遇降雨量为高级预警指标值, 20a一遇降雨量为最高级预警指标值;日本运用以降雨量为指标的地质灾害警戒系统对山洪进行预警, 把短期雨量指标(雨强)作为纵坐标, 长期雨量指标(土壤雨量指数)作为横坐标, 以历史山洪灾害为基础, 绘制地质灾害预警临界线(蛇形曲线), 并以此线作为判断地质灾害是否发生的依据。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问题探讨

0引言群测群防基本含义是开展群众性的灾害预测和防御工作,是适应当前我国国情而采取的一种有效灾害防御手段[1]。

从地震灾害到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在我国各项自然灾害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山洪灾害是一种在我国山丘区广泛存在、点多面广、受威胁人口众多的自然灾害。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是指在山洪灾害防治区的县(市、区)、乡(镇)两级人民政府和村(居)民委员会,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人民群众,在水行政主管部门和相关专业技术单位的指导下,通过防御组织建立、责任制落实、防灾预案编制、防灾知识宣传、避险技能培训、避灾措施演练等手段,对由降雨引发的洪水等突发灾害进行监测预警,实现对山洪灾害的提前预防、及时监测、快速预警和有效避让的一种主动防灾减灾体系[1-2]。

开展山洪灾害群测群防是适合我国国情,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的一项重要手段。

10多年的山洪灾害防治实践也证明,群测群防是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山洪暴发导致通信、电力中断或专业监测预警系统难以覆盖的情况下,群测群防体系组织群众自发避险,有效减免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在山洪灾害防御实践中发挥了显著的防灾减灾效益[3-4]。

1群测群防建设内容1.1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发展我国山洪灾害的特点决定了基层的县、乡、村是防御山洪灾害的前沿和主战场,因此,如何充分发挥基层乡村组织和村民自身的力量做好群测群防是做好山洪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5]。

从2002年全国层面的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开始,我国山洪灾害顶层设计就一直高度重视群测群防体系建设,将其作为我国山洪灾害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群测群防与专业监测预警系统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互为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专业的监测预警系统与群测群防体系相结合的“群专结合”一直是我国应对山洪灾害秉持的主要理念之一[4]。

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问题探讨任洪玉任亮(1.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武汉430010;2.水利部山洪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武汉430010)摘要:山洪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设是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成效直接关系整个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的成效。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工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塌 陷型 。
1 . 2 山洪 灾 害预 警 点规 划选 址
主要建设内容是在监测信息采集及预报分析决策的基础 上, 根据预警信 息危急程度及 山洪可能危害范围的不 同, 通过 适宜 的预警程序和方式 , 将预警信息及 时 、 准确地传送到山洪 可能危及 区域 , 使接 收预警 区域人员根据山洪灾 害防御预案 , 及 时采取预 防措施 , 最大 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
择相关的添加剂. 3 青贮饲料饲喂 注意事项 3 . 3 . 1 适时 开窖 青贮饲料经 过 4 0~5 0 d 的发 酵 即可 开窖
饲 喂。 开窖的时间可根据需要而定 , 一般要避开高温期和寒冷 的冬季 , 高温时青贮饲料易发生二次发酵或干硬 变质 , 冬季青 贮饲料容易结冰 。
3 . 3 . 2 喂量逐渐增加 青 贮饲料具有一定 的酸味 ,刚开始饲 喂时家畜不习惯采食 , 应少量饲 喂 , 以后再逐渐 增加喂量 , 还 可将青贮饲料与其他饲料拌在一起饲 喂。 3 . 3 . 3 防止二次发酵 青贮饲料取用后 ,应立 即用塑料薄膜
2 . 1 监 测 系统
设备在安装过程 中质量达不到设计 要求就会 出现故 障 , 如接 地 系统不达标会 造成太 阳能 电池板 烧毁 , 使整个系统不 能正
常运转 , 就达不到预警 的目的 。
其主要 建设 内容是雨量站和水位站 ,主要作 用是 收集雨
量信息。
2 . 2 监测预警平 台
涨) , 村可直接报告区山洪灾害 防御指挥部和乡( 镇) 山洪 灾害
2 山洪灾害主要建设 内窖及所发挥 的作 用
山洪灾害项 目主要涉及 四部分 : 首先是收集信息 , 其 次是
防御指挥机构 ,并 可直接 向受威胁 的居 民和单位发 布预警 。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杨培生;许小华【摘要】Recently a lot of mountain torrent monitoring stations and warning systems have been set up through the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s control project in Jiangxi province,which provides significant impacts in defending mountain flood.However problems in operation,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become more and more obvious since these equipment and platforms went into use.Based on the fact that the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of monitoring and early warning system of mountain torrent disaster is wide,complex,specialized,and that the operational funds are difficult to obtain,this paper probes into the possibility of government purchasing service mode,and proposes a monitoring technology based on web of things for effective monitoring and remote diagnosis and maintenance of the various facilities to reduce the work load of patrolling.%近年来,江西省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了大量的山洪灾害监测站点、监测预警平台及预警系统等,这些非工程措施在山洪灾害防御中发挥了显著的作用.但随着这些设施设备及平台进入运维期,运行维护管理问题日益凸显.基于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点多面广、专业性强、运维经费难落实的特点,本文探讨了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中的可能性,并提出基于物联网的监控技术,实现对各设施设备的有效监控、远程诊断、远程维护,减少外出巡查工作量.【期刊名称】《江西水利科技》【年(卷),期】2016(042)005【总页数】3页(P359-361)【关键词】山洪灾害防治;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物联网【作者】杨培生;许小华【作者单位】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29;江西省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西南昌 33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877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地区由于降雨引发的暴涨暴落的小流域性洪水或由山洪主导引发的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严重损害的自然灾害。

冯家山水库洪水预警系统运行调试问题探讨

冯家山水库洪水预警系统运行调试问题探讨

顺,但防守重点不突出,防守被动是其主要缺点,因此这仅属防御性的被动护岸工程。

2.2丁坝护岸及优缺点用突出于河岸或堤防的坝、垛等建筑物,将主流外挑,起保护河岸或堤防免受水流冲刷的护岸工程为丁坝护岸。

其特点是有挑流和导流的作用,属进攻性主动护岸工程。

具有工程防守重点突出、工程战线短的优点,不足之处是工程复杂,坝前冲刷严重,增加河岸糙率。

2.3丁坝与平顺护岸结合平顺护岸与丁坝结合的护岸工程常用在坍塌较长堤防上。

其做法是先用若干丁坝群作为据点,在据点之间适当地布置平顺护岸进行防护。

三种护岸控导形式各有优缺点,采用时应根据河岸的具体情况,流势特点确定。

因地制宜,采取一类行之有效的护岸控导工程,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工程效益,而且能够节约资源,服务社会。

3汛期渭河户县段护岸工程对比3.1投资分析以2006年初的打桩工程与护基坝工程比较,打桩工程方案的护基护岸每米投资6161元,护基坝方案护基护岸每米8869元。

护基坝方案投资较大的原因是水深达5m~6m,护基坝基础抛石量大,经分析,如水深为1m~2m则护基坝方案每米投资不足3000元。

3.2运行成本分析2006年汛后(汛期最大洪峰900m3/s)打砼桩护岸护基工程顶冲段水下部分淘蚀严重,局部铅丝石笼下沉50cm~80cm,补充铅丝石笼220m3,2007年汛后(汛期最大洪峰1200m3/s),打砼桩护岸护基工程顶冲段补充铅丝石笼750m3,丁坝护岸工程顶冲段补充铅丝石笼20m3,由此可见护基坝护岸工程运行成本较小。

3.3工程效益分析2006年汛期过后,打砼桩段下游滩地水毁严重达10多亩,2007年洪峰流量较2006年大,但因有护基坝挑流导流,下游滩地水毁很少,而且使主流远离堤防,从2008年汛期的运行情况分析在洪峰流量不超过2007年洪峰流量的情况下,水边线及主流未南移。

4渭河户县段防汛有效措施综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在渭河户县段枯水期临堤水深不超过2m时,丁坝护岸工程较为经济且效果明显,使主流远离堤防,尤其对保护下游护岸滩地效果显著。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问题与建议

科技创新摘要根据河北省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工作,结合近年工作实践经验,总结归纳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存在的有关技术问题,针对具体问题提出了解决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山洪灾害;暴雨;产流;汇流;预警指标□何书会杨彦军李会河北省山洪灾害预警起步于2010年,承德市的围场、隆化两县作为第1期开展山洪灾害防治试点工作,在2013~2015年3年中,对全省确定的防灾对象66个防治县(市、区)、777个乡(镇)、1.03万个行政村、2.11万个自然村,实施了山洪灾害防治项目,特别开展了山洪灾害调查评价工作,科学划定山洪灾害危险区,确定了预警指标和阈值,为科学防御山洪灾害做到及时发布预警信息,安全转移人员提供了技术支撑。

1.预警指标确定方法简述河北省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确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是利用我省已有的暴雨洪水有关资料、暴雨途径推求设计洪水方法及有关水文模型等,根据山洪灾害调查工作的基础数据确定对应的水位~流量关系,依据临界水位(成灾水位)确定对应的流量(临界流量),再通过小流域设计暴雨洪水的相关关系反推不同时段的雨量(临界雨量),这个不同时段的雨量就是某个村落形成山洪灾害的暴雨预警指标。

2.存在问题一是我省与全国其他省市一样,在进行山洪灾害预警指标的计算时,均采用了水利工程设计时的设计洪水计算方法和暴雨洪水相关关系。

由于工程设计的思路偏于安全,预警值的临界雨量值偏小。

利用计算分析的指标进行预警,常会给山区人民一种“狼来了”的感觉,没有真正起到山洪灾害准确预警的效果,为此全国各省市都在提出并开始研究山洪灾害精准预警问题。

二是我省现行的设计洪水计算中设计雨型的确定是基于对工程偏不利的雨型过程,其主雨位在后,同样的设计暴雨,其设计洪峰流量偏大,反之当临界流量一定时,反推的暴雨量就偏小,造成雨量预警指标偏低。

三是我省目前洪水分析计算中所采用的暴雨径流关系是1985年提出的成果,其资料系列采用建国后至1979年不足30年流域面积在200~1000km2之间的较大流域,绘制暴雨径流关系线时,其目标是在合理的基础上使成果偏于安全,在关系线定线的走向上,基本上沿暴雨洪水点子的外包线,其成果必然偏大。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

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

安康山洪灾害防御存在问题及对策安康位于秦巴山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属南北过度性气候带,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是个自然灾害频发区,特别是山洪灾害每年发生,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加强山洪灾害的防御是安康防汛工作的重点和难点。

一、山洪灾害的特点(一)突发性。

山区小流域因集水面积和沟道调蓄能力小,沟道比降大、流程短、产流快,水位变幅大,洪峰流量高,灾害的形成过程往往只有几小时甚至是几十分钟,洪水陡涨陡落。

由于激发山洪的暴雨具有局部性和不可预测性,导致山洪灾害的突发性。

山洪爆发历时很短,成灾非常迅速,损失特别惨重。

如2019年8月7日岚皋晓道乡2小时降雨150mm,汉滨区大河镇小河村1小时降雨11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60余人。

同年8月31日,平利老县镇风桥村、汉滨区县河乡关沟村3小时降雨量达200mm,死亡和失踪人员达10余人。

(二)毁灭性。

山洪灾害的发生与前期降雨的强度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突降大暴雨诱发山洪及泥石流灾害,特别是泥石流具有很大的瞬间能量,冲刷力强、含沙量高、破坏力大,往往对房屋、农田、水利、交通、电力、通讯等设施造成毁灭性破坏。

如2019年8月29日,宁陕县城12小时降雨347mm,县城附近的长安河、鱼洞河、东河相继出现超标准洪水,县城周围出现69处滑坡、泥石流,近17万方泥石流涌入县城上下3公里;2019年6月9日宁陕四亩地镇遭受特大暴雨,50余人在洪水中丧生,四亩地集镇洪水所过之处,留下的是一片废墟。

(三)季节性。

山洪灾害是在暴雨的激发作用下产生的,山洪灾害的发生与暴雨发生的时间有着高度的一致性。

安康山洪灾害主要集中在5—10月,尤其是在6—8月是山洪灾害的高发期。

据历年灾害统计显示,在同一流域甚至同一年份内发生多次山洪灾害的情况并不罕见。

季节性强、频率高的特征较为明显。

(四)易发性。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气候条件,决定了安康属山洪灾害易发地区。

加之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现有的防御手段欠缺,预警预报设施不全,工程措施标准低,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减少灾害损失。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研究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研究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研究发布时间:2022-10-12T03:24:26.953Z 来源:《科技新时代》2022年4月7期作者:庞海生[导读] 现阶段我国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立了大量监测站点庞海生博白县大寿水坝管理所摘要:现阶段我国针对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立了大量监测站点、监测预警平台以及预警系统,尽管这些先进的设施设备在山洪灾害防御工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这类设施设备及平台的运维管理问题却日益突出。

基于此,本文结合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旨在通过远程监控、维护、诊断的方式对各类设施设备进行有效管理。

关键词: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对策引言近年来我国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基本涵盖了已建设山洪灾害防治站点的县乡村,为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落实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最终取得的防治效益也较为显著。

但山洪灾害监测预警设施设备进入运维期后,却面临着各种运行维护管理问题,这也是各地政府及各级防汛办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同时深入研究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预警中发挥的作用,依托于物联网技术全面监控山洪灾害监测预警平台。

1 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维护中存在的问题1.1涉及到的环节过于复杂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运行离不开省市县三级防汛指挥部门的相互配合,特别是该系统中还涉及到了监控系统、监控预警平台、预警系统等多个子系统,其中任意一个环节发生故障都会直接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运行。

与此同时,自动监测站点还极容易受到生锈、盗窃、水毁以及监测站旁新建的房屋或树木等因素的影响,使得雨量观测的精确度无法得到基本保障,而无线预警广播的SIM卡、设备也很可能在人为因素的影响下被私自占用、破坏,这也使得山洪灾害预警监测系统运行维护管理难度不断增大。

1.2 时效性要求强山洪灾害原本就具有暴涨暴落、突发性强的特点,因此在汛期内必须保证各类基础设施运行的稳定性,第一时间处理设备故障问题,确保设备在短时间内能快速恢复到正常。

岫岩县山洪灾害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岫岩县山洪灾害防治存在问题及对策

文、 气象 部 门对 雨情 、 工情 预 测 发 布后 , 相 关 部 门没 有做到及 时响应 , 造 成 各 自为 政 , 各 自为 战 , 没 有 能 够 按照 预定 方案 的程 序各 司其 职 , 自行 开展 工作 。 3 ) 降 水量 及 水 位 观 测 设 施 急 需 改 善 。 由 于缺 少 相应 的设 施 , 上 游 降雨难 以准 确观测 , 主 要河 流缺
3 8
水 土保 持 应 用 技 术
2 0 1 5年第 3期
岫 岩 县 山 洪 灾 害 防 治 存 在 问题 及 对 策
肖明举
( 岫岩满族 自治县水土保持局 , 辽宁岫岩 1 1 4 3 0 0 )
中 图分 类 号 : S 1 5 7 . 1 文献标志码 : A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5 3 6 6 . 2 0 1 5 . 0 3 . 1 7
a 。建 国前 , 由于 旧社 会 反 动 统 治 和 敌伪 的侵 夺 , 水
利 不发 展 , 防洪 工程 严重 滞后 , 所 以洪 涝灾 害发生 的
频 率不 断加 大 。建 国 以来 , 特别是 近 3 0 a来 , 我 县 大兴 水利 , 特别是 在 山 区开 展 了大 量 的水 土 保 持 工 程, 营造 水土保持 林 、 水 源 涵 养林 , 同时加 强 了对 沟
安置场 所不健 全 , 无 法保 证安 置所 有人员 。
人, 受灾 农 作物 面 积 3 6 . 8 7万 h m 。 , 累 计 经 济 损 失 1 0 0多亿元 。2 0 1 2年 8月 4 日发 生 的“ 8・ 0 4 ” 洪灾 ,
岫岩水 文 站洪峰 流量 4 3 8 0 m / s , 为有水 文记 录 以来 最大 值 , 超过 5 0 a一 遇 ; 最 大 1日和 3 日洪 量 分别

黄冈市山洪灾害自动站运行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冈市山洪灾害自动站运行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黄冈市山洪灾害自动站运行维护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摘要:介绍了黄冈市山洪灾害自动站建设项目概况,指出了自动站运行维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黄冈市;山洪灾害自动站;运行维护;对策引言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是国家为切实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有效防御山洪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而启动的重点项目。

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能否长期、正常发挥效益,关键在于后期运行管理工作是否到位。

黄冈市通过完善管理机构、健全管理制度、明确管护责任、加强日常管护等措施,保证了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了山洪灾害预警预报能力。

黄冈地处湖北东部,北有大别山,南临长江,境内群山起伏,河流纵横,湖库众多。

境内集一江、五河(倒、举、巴、浠、蕲水)、千库、十湖于一域,历来是长江流域受水旱灾害威胁最严重的地区。

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季风活动影响明显,夏季高温多雨,6、7月份梅雨期间常出现高强度、长历时的强降雨天气,北部山区极易发生山洪、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山洪灾害。

南部长江上有川水、湘水、汉水压顶,下受鄱阳湖顶托,素为荆楚下游的洪水走廊。

沿江六县市为全市主要经济支柱,地势低平,完全依靠江堤为抵御外洪的屏障,六大水系穿湖入江,江河湖库泛通,“三湖地区”渍涝灾害时常发生。

汛期常出现内涝、江汛、山洪夹击之势,腹背受敌,汛后常发生秋旱或夏秋连旱,洪涝干旱灾害时常交替发生。

黄冈市山洪灾害发生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发生频率高,西风带锋面型是山洪灾害发生的主要天气形势,且20世纪60~90年代发生频率存在增高的趋势;二是季节性明显,北部山洪与连续性的暴雨天气关系密切,与月降水量的分布十分吻合,一般以6~7月(梅雨期锋面型雨)份发生最多,8月份也有(如75.8台风型雨);三是北部明显多于中部、南部,河流上游多于下游,山区多于平原湖区;四是山洪形成的洪水峰高量大,受流域暴雨、地形、植被等因素的影响,山溪性河流常形成极大洪峰流量,破坏性巨大;五是洪水年际变化不稳定,暴雨洪水区大洪水年和枯水年洪峰流量相差大。

常熟自然灾害预警不足案例

常熟自然灾害预警不足案例

常熟自然灾害预警不足案例摘要:1.引言2.常熟市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3.常熟自然灾害预警不足的情况4.原因分析5.改进措施6.结论正文:【引言】常熟市位于我国江苏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地势平坦,气候温和,自然灾害种类繁多。

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等因素,自然灾害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因此,自然灾害预警系统的作用变得越来越重要。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常熟市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给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一定的隐患。

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常熟市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常熟市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包括地震预警、气象预警、洪水预警等多个部分,通过对各种自然灾害的监测和预警,为市民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以便他们能够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常熟自然灾害预警不足的情况】尽管常熟市已经建立了自然灾害预警系统,但在实际应用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足。

比如,预警信息的发布不够及时,导致市民无法及时做出反应;预警信息的传播范围有限,不能覆盖到所有可能受到威胁的市民;预警信息的精度不高,导致市民对灾害的严重性做出错误的判断。

【原因分析】常熟自然灾害预警不足的原因有多个。

首先,预警系统的技术设备落后,无法提供及时、准确的预警信息。

其次,预警系统的管理体制不完善,导致预警信息的发布和传播存在问题。

最后,预警系统的预算不足,无法进行有效的维护和更新。

【改进措施】为了改进常熟市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我们需要更新预警系统的技术设备,提高预警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其次,我们需要完善预警系统的管理体制,确保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地发布和传播。

最后,我们需要增加预警系统的预算,保证预警系统的正常运行。

【结论】总的来说,常熟市的自然灾害预警系统在保护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