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分子热运动内能详解

合集下载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第15课时】分子热运动、内能

(沪科版)中考物理复习ppt课件【第15课时】分子热运动、内能

[说明] 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无论温度高低。因 为物体内部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运动着,并且分子间存 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内能是无条件地存在 着的。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5课时┃ 分子热运动 内能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
因素 温度 质量 关系 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 的温度越高,物体的内能越大 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 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在物体的温度、质量、状态相同时,物体 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在物体的温度、质量、材料相同时,物体 存在的状态不同,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第15课时 分子热运动 内能
第15课时┃ 分子热运动 内能
考点1
微观世界
分子或原子 组成的,分子是由________ 原子 组 1.物质是由____________ 原子核 和绕核运动的________ 电子 组成的, 成的,原子是由________ 原子核是由更小的粒子——质子和中子组成的。
考点聚焦
温度
状态量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 不一定增加
物体内能增加,温度 不一定升高
内能
状态量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 定吸收热量
钻木取火,摩 擦生热
考点聚焦
归类示例
第15课时┃ 分子热运动 内能
[点拨] 理解下列各物理名词中“热”的含义: (1)热传递过程中的“热”是指:热量;
(2)热现象过程中的“热”是指:温度;
第15课时┃ 分子热运动 内能
考点2 分子热运动 分子 组成的; ①物质是由大量________ 无规则 运动; 分子 ②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__________ 引力 和 动理论 ③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__ 斥力 ________ 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物 分子 理学中把分子的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分子的 热运动 。温度越________ 高 热运动 ________ ,分子热运动越 剧烈

分子热运动、内能知识点总结

分子热运动、内能知识点总结

一、基础知识:分子热运动篇1、物质的组成(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

(2)分子非常小,不借助仪器,肉眼是看不见的,如果把分子看成一个个的小圆球(物理模型法),那么一般一个分子的直径大约是10-10m,因此一个物体是由数量巨大的分子组成的。

(3)分子很小,它的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1cm3的空气中大约有2.7×1019个分子。

2、扩散现象(1)定义: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2)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间接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隙。

注意:不同的物质一定要相互接触才能发生扩散,必须是两种物质相互进入彼此。

扩散现象是不同物质的分子运动造成的,要注意和微小颗粒状物体运动的区别。

3、分子热运动(1)定义: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的做无规则运动,这种无规则的分子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2)影响分子热运动的影响因素:分子的热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分子扩散的就越快。

4、分子间的作用力(1)固体和液体中的分子之所以不会分散开,而总是聚合在一起,是因为分子间存在引力的作用,从而使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

由于分子间也存在斥力作用,因此固体与液体很难被压缩。

(2)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总是同时存在的。

它们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只是斥力变化的比引力要快。

当分子间距离很小时,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作用力稍大时,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如果分子间距很远,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内能篇1、内能(1)宏观物体的能表现为机械能,是物体外在的能量;微观物体的能表现为内能,是物体内在的能量。

(2)分子动能: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分子都具有动能,叫做分子动能。

(3)分子势能: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所以分子又具有势能,叫做分子势能。

(4)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复习课件(15张ppt) (共15张PPT)

新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13章内能复习课件(15张ppt) (共15张PPT)
[水的比热容为 4.2×103 J/(kg·℃)]
再见
•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52021/3/5Friday, March 05, 2021
•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1:53:08 PM •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52021/3/52021/3/5Mar-215-Mar-21 •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52021/3/52021/3/5Friday, March 05, 2021 •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52021/3/52021/3/52021/3/53/5/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钻木取火、
热 量
过程量
物体吸收热量,不一定 晶体熔化、水
升温
沸腾
内 能
状态量
物体内能增加,不一定升 温
晶体熔化

第15讲 内能

第15讲   内能

与物质的质量、温度变化多少等因素无关.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基础巩固训练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4.2×103 J/(kg·℃) ,物理意义: 4.水的比热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 J 4.2 × 10 1 kg 水温度升高_____ 1 ℃ 吸收的热量是__________. _____ 5.热量的计算: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基础巩固训练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2. 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能量的又一种形式, 相互作用 热运动 和分子之间的_________ 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_______ 机械运动 有关.一个 情况有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_________ 机械能 ,但必定具有_____ 内能 . 物体可以不具有_______
宇轩图书
第九章
内能及其利用 内能
第15讲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基础巩固训练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考点知识梳理
中考典例精析
基础巩固训练
考点训练
宇轩图书
考点一
分子热运动 分子 组成,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 1.物质由_____ 无规则 运动,这种运动和温度有关,又叫做分子的 _______ 热运动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_____. 剧烈 _______. 2.扩散现象:不同物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 现象.扩散现象说明: 间隙 不停地 (1)分子间有_____;(2)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 做无规则运动 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是_____ 温度 , _____________. 温度 越高,扩散越_____. 剧烈 _____
质量 的某种物质,在温度升高(或降低)时 2.一定_____

分子热运动、内能ppt 人教版

分子热运动、内能ppt 人教版

10、下列现象中能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观 点加以解释的是 B A、春天,柳絮飞舞 B、夏天,玉兰飘香 C、秋天,落叶纷飞 D、冬天,瑞雪飘飘
11.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A.物体温度降低,该物体的内能减少 B.内能是机械能的一种形式 C.内能就是每一个分子具有的能 D.内能的大小就是热量
8、铁棒很难被压缩,也很难被拉伸,原因是( A、分子间的距离小 B、固体分子不能做无规则运动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D、分子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和引力
D

9 、把两块光滑的玻璃贴紧,它们不能吸引在一 起,原因是( B ) A 、两块玻璃的分子间只存在斥力 B、两块玻璃的分子间距离太大,作用力太小 C、玻璃的分子间隔太小,不能形成扩散 D、玻璃分子运动缓慢
比热容概念的应用:
分析表格数据,回答问题:
几种物质比热容c 单位:J/(㎏.℃)
水 冰 煤油
4.2×103 2.1×103 2.1×103
砂石 玻璃 橡胶
0.92×103 铁钢 0.67×103 1.7×103 铜
0.46×103 0.39×103
水银 0.14×103
酒精 甘油
2.4×103 水蒸气 1.88×103 2.5×103 干泥土 0.84×103
练一练:
8、傍晚,海边沙子变凉了海水却比较暖和, 为什么?
沙子变凉了 海水较 暖和
9、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目前最大的水
电站三峡水电站完全建成后,三峡库区的气温
会受到一定影响:夏天比原来下降2℃左右,
而冬天比原来升高2℃左右,为什么?
答:这是因为水的比热
大,夏天库区里的水吸热
,使气温不容易升高,冬 天库区里的水放热,使气 温不容易降低。

内能、内能利用知识点总结

内能、内能利用知识点总结

十三章内能<一>知识点总结一、分子热运动1、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构成,分子的直径用10-10m度量。

2、扩散(1)定义: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分子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影响扩散快慢的因素:温度和物体状态(3)扩散现象说明:①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有间隙(4)酒精和水混合总体积会变小说明:分子间有间隙(5)红墨水在热水中扩散的冷水中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6)扩散现象与机械运动的区别:扩散现象是微观中分子的运动产生的,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3.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不会有单独存在引力或者单独存在斥力的时候。

(2)分子间的距离等于平衡距离时引力=斥力,作用力表现为零。

(3)什么时候表现引力或者斥力①当分子间的距离减小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斥力比引力增加的更快,斥力>引力,表现为斥力。

如:固体、液体很难被挤压,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②当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斥力比引力减小的更快,斥力<引力,如:物体被拉伸,两个铅块粘在一起下面可以挂物体,两滴水靠近会合在一起,水珠呈球形。

③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10倍的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几乎没有。

如破镜不能重园,是裂缝间的分子距离大,分子分没有作用力,而不是分子间存在斥力。

4.内能概念: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1)影响分子动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分子平均动能的宏观标志,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分子平均动能就越大。

②质量---分子数目的多少,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

(2)影响分子势能大小①状态一分子势能的大小②质量---分子数目的多少,质量越大分子个数越多。

(3)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热传递和热传递方式1:热传递热传递有三种方式传导----热量沿物体从高温部分传到低温部分。

对流---发生在气体液体中,温度高的密度小上升,温度低的密度大下降进行热量传递辐射---热量在真空中可以不借助介质直接传播热传递的方向:高温一一→低温(不是内能多的传给内能少的)热传递发生条件:存在温度差热传递的实质:内能的转移(能的种类没变)内能的变化: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放出热量内能减少。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第一课时 分子热运动一、分子动理论及其应用.1、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若看成球型,其直径以10-10m 来度量。

2、扩散:①扩散: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②扩散现象说明:A 分子之间有间隙。

B 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的运动。

③装置下面放二氧化氮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二氧化氮扩散被误认为是重 力作用的结果。

实验现象:两瓶气体混合在一起颜色变得均匀,结论:气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④固、液、气都可扩散,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

⑤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要区分开: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气体对流是物体运动的结果。

3、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叫做热运动。

现象: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说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越大。

4、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①当分子间的距离d=分子间平衡距离 r ,引力=斥力。

②d<r时,引力<斥力,斥力起主要作用,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斥力起主要作用。

③d>r时,引力>斥力,引力起主要作用。

图2-4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固体很难被拉断,钢笔写字,胶水粘东西都是因为分子之间引力起主要作用。

④当d>10r时,分子之间作用力十分微弱,可忽略不计。

破镜不能重圆的原因是:镜块间的距离远大于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的作用范围,镜子不能因分子间作用力而结合在一起。

图15-1例1(2010年浙江衢州,20题)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关于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中,红墨水滴人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正确的是()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 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例2(2010年安徽芜湖,10题)我们的家乡芜湖四季如画。

第一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

第一课时  分子热运动内能

• 1.扩散现象:相互接触的物体互相进入 越高 对方的现象.温度 ,扩散越快. • 2.布朗运动 • (1)产生的原因:是各个方向的液体分子 不平衡性 对微粒碰撞的 引起的.
• • • • • •
(2)特点: ①永不停息、无规则运动. 剧烈 ②颗粒越小,运动越 . 剧烈 ③温度越高,运动越 . ④运动轨迹不确定 (3)布朗颗粒:布朗颗粒用肉眼直接看不 到,但在显微镜下能看到,因此用肉眼看 到的颗粒所做的运动,不能叫做布朗运 动.布朗颗粒大小约为10-6 m(包含约 1021个分子 ),而分子直径约为10-10 宏观表现 m.布朗颗粒的运动是分子热运动的
• (2)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的变化图线如图 所示.
• (3)分子力的作用使分子聚集在一起,而 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使它们趋于分散,正是 这两个因素决定了物体的气、液、固三种

常态下的固体、液体分子间距可以 看作为r0,表现出的分子力也就为零
• 1.分子的平均动能 平均值 • (1)定义:物体内所有分子动能的 . 温度 • (2)决定因素:仅与物体的 有关, 而与其他任何量无关系.

微观量的估算问题的关键是:
• (1)牢牢抓住阿伏加德罗常数,它是联系
微观物理量和宏观物理量的桥梁. • (2)估算分子质量时,不论是液体、固体、 还是气体,均可用m=
• (3)估算分子大小和分子间距时,对固体、

• • • •
1-1:已知阿伏加德罗常数、物 质的摩尔质量和摩尔体积,可以计算 ( ) A.固态物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 B.液态物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 C.气态物质分子的体积和质量 D.气态物质分子的质量
• 【解析】 根据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概念可 知:无论物质处于何种状态,分子的质量 m0均等于物质的摩尔质量M除以阿伏加德 罗常数NA,即m0=M/NA. • 由于物质的三种状态中固态和液态均可视 为分子紧密排列,但气态分子间距远大于 分子本身的体积.所以,只有固态和液态 分子的体积V0,可由其摩尔体积VM除以 NA得出,即V0=VM/NA,故应选A、B、D. • 【答案】 ABD

5.内能

5.内能
18、一辆汽车的运动速度越来越快,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 是( B ) A、汽车的机械能会变大 B、汽车的内能增大 C、汽车的内能不变 D、汽车的势能有可能不变
19、冰冷的冰块,它的( C ) A、分子热运动停止 B、内能为零 C、分子间有相互作用 D、温度一定是0℃
20、关于热量与温度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A、物体温度升高的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B、物体的温度越高,所含的热量就越多 C、物体温度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D、物体相互接触时,热量由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
D 9、“朱门酒肉臭”这里的“臭”说明的道理是( A、朱家的酒和肉会变臭 B、只有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 C、人的直觉有错误 D、组成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10、 坐在客厅里的客人能闻到厨房里做菜时的香味,这是 因为( C ) A、客人觉得饿了 B、 炒的菜是一种很特别的菜 C、 物质的分子是不停地运动着的 D、 只有气体的分子是运动的
11、 将两木板刨得很平,然后将它们紧紧地贴在一起,拿 开手后两木板仍不能吸引在一起,原因是( C ) A、木板中的分子没有引力 B、木板之间有空气,分子停止运动 C、木板之间的分子间隔太大,作用力太小 D、以上都不是 12、把一玻璃板放入水中,取出之后,玻璃板上会有一些 水粘在上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水蒸气在玻璃上液化成的小水滴 B、 快速取出玻璃就不会有水 C、 水扩散到了玻璃中 D、 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的吸引力
解析: 灰尘满屋——人施加给灰尘外力 满屋飘香——菜分子自发“闯入”空气 水雾飞舞——人施加给水外力
米粒翻滚——水受热对流运动,从而带动米粒运动
判断是不是分子 运动主要看是否 是“自发形成”的
例二:
关于内能、热量和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温度低的物体可能比温度高的物体内能多 B、物体内能增加,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内能增加,一定要从外界吸收热量 D、物体温度升高,它的热量一定增加 注:解答此类题关键要正确理解与区分各个物理概念的不同及 联系。温度是指物体的冷热程度;热量是热传递的过程中内能 的改变量,是一个过程量,只能说吸收或放出了多少热量,不 能说“具有”或“含有”多少热量;而内能是物体内部分子热 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故其大小变化会受到温度变化 的影响。

高中物理高考 第15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高中物理高考 第15章 第1讲 分子动理论 内能    2023年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新高考新教材)

自主命题卷全国卷考情分析2021·广东卷·T15(1)气体实验定律分子平均动能2021·广东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2021·湖南卷·T15(1)内能热力学第一定律2021·湖南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2021·河北卷·T15(1)热力学第一定律气体分子速率特点2021·河北卷·T15(2)气体实验定律2020·山东卷·T15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气体实验定律2020·北京卷·T10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2020·江苏卷·T13A(1)固体2020·江苏卷·T13A(3)热力学第一定律2021·全国甲卷·T33(1)V-t图像2021·全国甲卷·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1·全国乙卷·T33(1)p-V图像热力学第一定律2021·全国乙卷·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0·全国卷Ⅰ·T33(1)分子力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2020·全国卷Ⅰ·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0·全国卷Ⅱ·T33(1)热力学定律2020·全国卷Ⅱ·T33(2)气体实验定律2020·全国卷Ⅲ·T33(1)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2020·全国卷Ⅲ·T33(2)气体实验定律2019·全国卷Ⅲ·T33(1)实验: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试题情境生活实践类雾霾天气、高压锅、气压计、蛟龙号深海探测器、喷雾器、拔罐、保温杯、输液瓶、测温电子天平等学习探究类分子动理论、固体和液体的性质、气体实验定律、热力学定律、用油膜法估测油酸分子的大小、探究等温情况下一定质量气体压强与体积的关系第1讲分子动理论内能目标要求 1.掌握分子模型的构建与分子直径的估算方法,了解分子动理论的基本观点.2.了解扩散现象并能解释布朗运动.3.知道分子力随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图像.4.了解物体内能的决定因素.考点一 微观量估算的两种“模型”1.分子的大小(1)分子的直径(视为球模型):数量级为10-10m ;(2)分子的质量:数量级为10-26kg.2.阿伏加德罗常数(1)1 mol 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相同的粒子数.通常可取N A =6.02×1023 mol -1; (2)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宏观物理量和微观物理量的桥梁.1.只要知道气体的摩尔体积和阿伏加德罗常数,就可以估算出气体分子的直径.( × ) 2.已知铜的密度、摩尔质量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可以估算铜分子的直径.( √ )1.微观量与宏观量(1)微观量:分子质量m 0、分子体积V 0、分子直径d 等.(2)宏观量:物体的质量m 、摩尔质量M 、物体的密度ρ、物体的体积V 、摩尔体积V mol 等. 2.分子的两种模型(1)球模型:V 0=16πd 3,得直径d =36V 0π(常用于固体和液体). (2)立方体模型:V 0=d 3,得边长d =3V 0(常用于气体). 3.几个重要关系(1)一个分子的质量:m 0=MN A.(2)一个分子的体积:V 0=V molN A (注意:对于气体,V 0表示一个气体分子占有的空间).(3)1 mol 物体的体积:V mol =Mρ.考向1 微观量估算的球体模型例1 (多选)钻石是首饰、高强度钻头和刻刀等工具中的主要材料,设钻石的密度为ρ(单位为kg/m 3),摩尔质量为M (单位为g/mol),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已知1克拉=0.2 g ,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a 克拉钻石物质的量为0.2aMB .a 克拉钻石所含有的分子数为0.2aN AMC .每个钻石分子直径的表达式为36M ×10-3N A ρπ(单位为m)D .a 克拉钻石的体积为aρ答案 ABC解析 a 克拉钻石的质量为0.2a 克,得物质的量为0.2a M ,所含分子数为0.2aM ×N A ,故A 、B正确;每个钻石分子的体积为M ×10-3ρN A ,固体分子看作球体,V =43πR 3=43π⎝⎛⎭⎫d 23=16πd 3,联立解得分子直径d =36M ×10-3N A ρπ,故C 正确;a 克拉钻石的体积为0.2a ×10-3ρ,D 错误.考向2 微观量估算的立方体模型例2 (2022·河北衡水市月考)轿车中的安全气囊能有效保障驾乘人员的安全.轿车在发生一定强度的碰撞时,叠氮化钠(亦称“三氮化钠”,化学式NaN 3)受撞击完全分解产生钠和氮气而充入气囊.若充入氮气后安全气囊的容积V =56 L ,气囊中氮气的密度ρ=1.25 kg/m 3,已知氮气的摩尔质量M =28 g/mol ,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1023 mol -1,请估算:(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1)一个氮气分子的质量m ; (2)气囊中氮气分子的总个数N ; (3)气囊中氮气分子间的平均距离r . 答案 (1)5×10-26kg (2)2×1024 (3)3×10-9 m解析 (1)一个氮气分子的质量m =MN A解得m ≈5×10-26 kg(2)设气囊内氮气的物质的量为n ,则有n =ρVMN=nN A解得N≈2×1024(个)(3)气体分子间距较大,可以认为每个分子占据一个边长为r的立方体,则有r3=VN解得r≈3×10-9 m.考点二布朗运动与分子热运动1.分子热运动分子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2.扩散现象(1)扩散现象是相互接触的不同物质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2)扩散现象就是分子的运动,发生在固体、液体、气体任何两种物质之间.(3)温度越高,扩散越快.3.布朗运动(1)布朗运动是悬浮在液体(或气体)中的微粒的无规则运动.(2)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反映了液体(或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3)微粒越小,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1.布朗运动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2.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明显.(√)3.扩散现象和布朗运动都是分子热运动.(×)4.运动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比静止物体中的分子热运动剧烈.(×)考向1布朗运动的特点及应用例3研究发现,新冠病毒感染的肺炎传播途径之一是气溶胶传播.气溶胶是指悬浮在气体介质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所组成的气态分散系统,这些固态或液态颗粒在气体介质中做布朗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布朗运动是气体介质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B.在布朗运动中,固态或液态颗粒越大,布朗运动越剧烈C.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轨迹D.在布朗运动中,环境温度越高,布朗运动越剧烈答案 D解析布朗运动是固态或液态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气体介质分子的无规则的运动,可以间接反映气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颗粒越小,气体分子对颗粒的撞击作用越不容易平衡,布朗运动越剧烈,故A、B错误;在布朗运动中,颗粒本身并不是分子,而是很多分子组成的,所以颗粒无规则运动的轨迹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的轨迹,故C错误;在布朗运动中,环境温度越高,固态或液态颗粒受到气体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撞击的程度越剧烈,布朗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考向2分子热运动的特点及应用例4以下关于热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水流速度越大,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B.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停止C.水的温度越高,水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D.水的温度升高,每一个水分子的运动速率都会增大答案 C解析分子热运动与宏观运动无关,只与温度有关,故A错误;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更剧烈,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并不是每一个分子运动速率都会增大,故C正确,D错误;水凝结成冰后,水分子的热运动不会停止,故B错误.考点三分子力和内能1.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且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减小,随分子间距离的减小而增大,但斥力变化得较快.2.分子动能与分子势能(1)分子平均动能①所有分子动能的平均值.②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2)分子势能由分子间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在宏观上分子势能与物体体积有关,在微观上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3.物体的内能(1)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的热运动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2)决定因素: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3)影响因素: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位置高低、运动速度大小无关.(4)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做功和热传递.4.温度(1)一切达到热平衡的系统都具有相同的温度.(2)两种温标摄氏温标和热力学温标.关系:T=t+273.15 K.1.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随分子间距的增大而增大.(×)2.分子动能指的是由于分子定向移动具有的能.(×)3.当分子力表现为引力时,分子势能随分子间距离的增大而增大.(√)4.内能相同的物体,它们的分子平均动能一定相同.(×)5.若不计分子势能,则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6.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1.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分子间的作用力F、分子势能E p与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图线如图所示(取无穷远处分子势能E p=0).(1)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当r增大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2)当r<r0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当r减小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分子势能增大.(3)当r=r0时,分子势能最小.2.分析物体内能问题的五点提醒(1)内能是对物体的大量分子而言的,不存在某个分子内能的说法.(2)内能的大小与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和物态等因素有关.(3)通过做功或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4)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相同温度的任何物体,分子的平均动能都相同.(5)内能由物体内部分子微观运动状态决定,与物体整体运动情况无关.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恒不为零.例5(多选)下列关于温度及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温度是分子平均动能的标志,所以两个动能不同的分子相比,动能大的分子温度高B.两个不同的物体,只要温度和体积相同,内能就相同C.质量和温度相同的冰和水,内能不同D.温度高的物体不一定比温度低的物体内能大答案CD解析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宏观体现,单个分子不能比较温度高低,选项A错误;物体的内能由温度、体积、物质的量及物态共同决定,选项B错误,C正确;质量不确定,只知道温度的关系,不能确定内能的大小,选项D正确.例6(多选)如图所示为两分子系统的势能E p与两分子间距离r的关系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r大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B.当r小于r1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力C.当r等于r2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为零D.当r由r1变到r2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做负功答案BC例7(2020·全国卷Ⅰ·33(1))分子间作用力F与分子间距r的关系如图所示,r=r1时,F =0.分子间势能由r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另一分子从距O点很远处向O点运动,在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势能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势能________(填“减小”“不变”或“增大”);在间距等于r1处,势能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零.答案减小减小小于解析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两分子间距减小到r2的过程中及由r2减小到r1的过程中,分子间作用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在间距等于r1处,分子势能最小,小于零.课时精练1.(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液体温度越高,悬浮颗粒越小,布朗运动越剧烈B.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的固体颗粒分子的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D.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答案ACD解析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悬浮在液体中的颗粒越小,撞击越容易不平衡,则它的布朗运动就越剧烈,A正确;布朗运动是悬浮颗粒的无规则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B错误;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产生的,C正确;当分子间距离减小时,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都增大,D正确.2.乙醇喷雾消毒液和免洗洗手液的主要成分都是酒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分子间距不变B.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C.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每一个酒精分子运动速率都变快了D.使用免洗洗手液洗手后,手部很快就干爽了,是由于液体分子扩散到了空气中答案 D解析酒精由液体变为同温度的气体的过程中,温度不变,分子平均动能不变,但是分子之间的距离变大,A错误;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会闻到淡淡的酒味,这是酒精分子扩散的结果,证明了酒精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错误;在房间内喷洒乙醇消毒液后,当环境温度升高时,大部分分子运动速率都增大,但可能有部分分子速率减小,C错误;因为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使用免洗洗手液时,手部很快就干爽了,这是扩散现象,D正确.3.人们在抗击新冠病毒过程中常使用84消毒液对一些场所的地面等进行消毒,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在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B.这是次氯酸钠分子做布朗运动的结果C.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 ℃以下,就闻不到刺鼻的味道了D.如果场所温度升高,能更快闻到刺鼻的味道答案 D解析用84消毒液对一些场所的地面等进行消毒,喷洒过程中人们常闻到一些刺鼻的味道,这是分子扩散的结果,扩散现象的本质就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能说明分子间存在斥力,故A、B错误;如果场所温度降到0 ℃以下,依然有分子在运动,依然能闻到刺鼻的味道,故C错误;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如果场所温度升高,能更快闻到刺鼻的味道,故D正确.4.(多选)下列关于内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B.不计分子之间的分子势能,质量和温度相同的氢气和氧气具有相同的内能C.1 g 100 ℃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水蒸气的内能D.内能少的物体也可能自发地将一部分内能转移给内能多的物体答案ACD解析内能是指物体内部的所有分子所具有的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系统的内能是由系统的状态决定的,A正确;温度相同,则分子的平均动能相同,但是质量相同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不相同,因此内能不相同,B错误;相同温度下的水变成水蒸气需要吸收热量,因此1 g 100 ℃的水的内能小于1 g 100 ℃的水蒸气的内能,C正确;内能与温度、体积和物质的量等因素都有关系,内能少的物体的温度可能高于内能多的物体,D正确.5.下列各组物理量中,可以估算出一定体积气体中分子间的平均距离的是()A.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B.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C.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D.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答案 C解析已知该气体的密度、体积和摩尔质量,可以得到摩尔体积,但缺少阿伏加德罗常数,无法计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A错误;知道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质量,可得到物质的量,又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可计算出分子数,但不知道体积,无法计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B错误;知道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摩尔质量和密度,用摩尔质量除以密度可以得到摩尔体积,再除以阿伏加德罗常数得到每个气体分子平均占有的体积,用正方体模型得到边长,即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C正确;阿伏加德罗常数、该气体的质量和体积已知,可以得到密度,但不知道摩尔体积和摩尔质量,无法计算分子间的平均距离,故D错误.6.如图所示,让一个分子A不动,另一个分子B从无穷远处逐渐靠近A.设两个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它们的分子势能为0;B分子运动到距A为r0时,分子间作用力为零.在这个过程中()A.分子B受力的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时,分子势能减小B.分子间距离减小到r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增大C.分子之间的引力达到最大时,分子势能最小D.分子势能为零时,分子间的作用力一定为零答案 A解析B分子由无穷远靠近A分子,直至两分子间距为r0,这个过程中,分子力表现为引力,与运动方向相同,引力做正功,分子势能减小,A 正确;分子间距离减小到r 0的过程中,分子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 错误;分子间的距离等于r 0时,分子力为零,此时分子势能最小,但不为零,C 、D 错误.7.(多选)若以μ表示水的摩尔质量,V 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摩尔体积,ρ表示在标准状况下水蒸气的密度,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m 0、V 0分别表示每个水分子的质量和体积,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有( )A .N A =ρV m 0B .ρ=μN A V 0C .ρ<μN A V 0D .m 0=μN A 答案 ACD解析 由于μ=ρV ,则N A =μm 0=ρV m 0,变形得m 0=μN A,故A 、D 正确;由于水蒸气中水分子之间有空隙,所以N A V 0<V ,则水蒸气的密度为ρ=μV <μN A V 0,故B 错误,C 正确. 8.(多选)已知铜的摩尔质量为M (kg/mol),铜的密度为ρ(kg/m 3),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mol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MB .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为MN A ρC .1个铜原子的质量为M N A(kg) D .1个铜原子的体积为M ρN A(m 3) 答案 ACD解析 1 kg 铜所含的原子数N =m M N A =N A M ,A 正确;同理1 m 3铜所含的原子数N =ρV M N A =ρN A M,B 错误;1个铜原子的质量m 0=M N A (kg),C 正确;1个铜原子的体积V 0=V mol N A =M ρN A(m 3),D 正确.9.(2022·山东日照市高三模拟)分子间势能由分子间距r 决定.规定两分子相距无穷远时分子间的势能为零,两分子间势能与分子间距r 的关系如图所示.若一分子固定于原点O ,另一分子从距O 点无限远向O 点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 2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B .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 1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C .在两分子间距等于r 1处,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0D .对于标准状况下的单分子理想气体,绝大部分分子的间距约为r 2答案 A解析 由题图可知,r 2处分子势能最小,则r 2处的分子间距为平衡位置r 0,引力与斥力相等,即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等于0,所以在两分子间距从无限远减小到r 2的过程中,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先增大后减小,选项A 正确;由于r 1<r 0,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选项B 、C 错误;对于标准状况下的单分子理想气体,绝大部分分子的间距约为10r 2,选项D 错误.10.空调在制冷过程中,室内空气中的水蒸气接触蒸发器(铜管) 液化成水,经排水管排走,空气中水分越来越少,人会感觉干燥.某空调工作一段时间后,排出液化水的体积为V ,水的密度为ρ,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液化水中分子的总数N 和水分子的直径d 分别为( )A .N =M ρVN A,d =36M πρN A B .N =ρVN A M,d =3πρN A 6M C .N =ρVN A M,d =36M πρN A D .N =M ρVN A ,d =3πρN A 6M答案 C解析 水的摩尔体积 V mol =M ρ;水分子数 N =V V mol N A =ρVN A M;将水分子看成球形,由一个水分子的体积:V mol N A =16πd 3,解得水分子直径为d =36M πρN A,C 正确. 11.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 ,乙分子位于x 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 >0为斥力,F <0为引力.A 、B 、C 、D 为x 轴上四个特定的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选项中四个图分别表示乙分子的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与两分子间距离的关系,其中大致正确的是( )答案 B解析 经过C 点前后乙分子的运动方向不变,A 错误;加速度大小与力的大小成正比,方向与力相同,故B 正确;分子动能不可能为负值,故C 错误;乙分子从A 处由静止释放,分子势能不可能增大到正值,故D 错误.12.(2022·江苏扬州市扬州中学月考)晶须是一种发展中的高强度材料,它是一些非常细的、非常完整的丝状(横截面为圆形)晶体.现有一根铁质晶须,直径为d ,用大小为F 的力恰好将它拉断,断面呈垂直于轴线的圆形.已知铁的密度为ρ,铁的摩尔质量为M ,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则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是( ) A.132A ()πF M d N ρ B.132A6()πF M d N ρ C.232A6()πF M d N ρ D.232A()πF M d N ρ 答案 C 解析 铁的摩尔体积V =M ρ,单个分子的体积V 0=M ρN A ,又V 0=43πr 3,所以分子的半径r =12·13A 6()πM N ρ,分子的最大截面积S 0=πr 2=π423A 6()πM N ρ,铁质晶须的横截面上的分子数n =πd 24S 0,拉断过程中相邻铁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F 0=F n =232A 6()πF M d N ρ,故C 正确.。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讲义)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讲义)

分子热运动与内能(讲义)一、知识点睛【板块一】分子运动理论1.常见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______、______构成的。

人们通常以____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2.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是:_____。

由于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_______。

3.通过扩散现象可以得到:(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___________________。

(2)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______。

(3)从扩散现象还可以看出,物体的分子不是紧密地挤在一起,而是彼此间存在_____。

4.分子之间同时存在相互作用的______和______。

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①当分子间的距离等于某一数值时,引力等于斥力;②小于这个距离时,_____力大于_____力,表现为_____力。

③大于这个距离时,_____力大于_____力,表现为_____力。

④如果分子相距很远,作用力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

【板块二】内能5.概念:构成物体的所有分子,其热运动的_____能和________能的总和。

内能的单位:____。

6.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______和_________。

7.在热传递过程中,__________的内能减少,__________的内能增加。

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__________。

8.外界对物体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物体对外界做功时,物体的内能______。

二、精讲精练【板块一】分子运动理论1.能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现象是()A.花香四溢B.漫天沙尘C.落叶纷飞D.细雨绵绵2.我国大中城市都已经开展空气中PM2.5浓度的监测工作。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其浮在空中很难自然沉降到地面,吸入后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下列关于PM2.5的说法正确的是()A. PM2.5的空间尺度小于电子B. PM2.5在空气中仍受重力作用C. PM2.5在空气中的运动属于分子热运动D. PM2.5的密度远大于空气的密度3.关于分子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的分子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B.物体温度越高,它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C.在0℃时,所有的物体的分子都停止了运动D.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就越大4.下列运动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在一杯咖啡中加糖,咖啡变甜了B.墙内开花墙外香C.放在衣柜里的樟脑球慢慢消失了,同时衣柜里充满樟脑球的味道D.阳光下,看到空气中的灰尘不停地运动5.用细线把很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住测力计的读数。

第十五节:内能

第十五节:内能

15.物体的内能知识要点1.热运动:物体内部大量微粒的运动。

温度越高,微粒的无规则运动越。

2.内能:物体内部大量微粒作运动时具有的能。

任何物体都具有内能(1)内能的单位:焦耳。

(2)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内能增大;物体的温度降低时,内能就减小。

但是物体的内能增大时,温度不一定升高。

3.热传递:热量从高温物体向低温物体或者从同一物体的高温部分向低温部分传递的现象。

(1)热传递的三种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2)热传递总是由物体指向物体,高温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直到两物体温度相等为止。

4.热量:在热传递中,传递的能量的多少。

5.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这两中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1)做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可以使物体的内能;物体对外做功,本身的内能会。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物体从外界吸收热量,内能就;物体向外界放出热量,内能就会。

6.热量的计算:Q=cm△tQ表示热量、c表示物体的比热、m表示物体的质量、△t表示变化的温度c水=4.2×103焦/(千克.摄氏度)表示每千克的水温度升高1摄氏度,所吸收的热量为4.2×103焦7.燃烧的热值:1千克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燃料的热值。

(1)热值的单位:焦/千克。

(2)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燃料的热值×燃料的质量即Q=mq经典例题例1.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跟物体的温度有关B.跟物体做机械运动的速度有关C.跟物体内含有的热量有关D.跟物体做机械运动时上升的高度有关例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任何状态下处于任何位置的物体都具有内能 B.机械能大的物体内能一定大C.空中飞行的子弹比地面上静止的子弹内能多 D.静止在地面上的物体无内能例3. 关于扩散现象,下面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有在气体和液体之间才发生扩散现象B.扩散现象说明了,构成物质的分子总是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则运动C.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力的作用D.扩散现象与温度的高低无关例4.如图所示,从能量的转化和转移的角度可用下面三句话来概括:以下排序正确的是()①小孩克服摩擦做功,动能转化为内能②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③小孩的臀部吸热,内能增加,温度升高。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知识讲解以及练习题(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和内能 知识讲解以及练习题(含答案)

分子热运动【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构成;2、知道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扩散可在固体、液体、气体中发生;3、知道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4、知道分子间存在着作用力,了解固体、气体、液体的分子构成特点;5、知道分子动理论的初步知识。

【要点梳理】要点一、物质的构成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

要点诠释:分子、原子的体积很小,用肉眼和光学显微镜都分辨不出它们。

不过,电子显微镜可以观察到分子、原子。

要点二、分子热运动【高清课堂《分子热运动、内能》分子动理论】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互相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2、影响扩散快慢的主要因素:(1)物质的温度:温度越高,扩散越快。

(2)物质的种类:气体之间的扩散最快,其次是液体,固体之间的扩散最慢。

3、扩散现象说明了:(1)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之间有间隙。

4、分子的热运动: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要点诠释:1、扩散现象只能发生在不同的物质之间,同种物质间是不能发生扩散现象的。

例如:冷热水混合,虽然冷水分子和热水分子都能彼此进入对方,但不是扩散现象。

2、扩散现象是反映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

而灰尘颗粒、大雾中的微粒及烟尘中的微粒等肉眼能观察到的分子聚合体在外力下的机械运动,都不是扩散现象。

3、扩散是人能够直接观察或感知到的宏观现象;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是微观现象,人无法直接观察。

因此不能说“观察到分子无规则运动”,或“分子的扩散现象”。

4、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的高低是物体内分子热运动剧烈程度的标志。

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例如,炒菜时,老远就能闻到菜的香味,当菜冷下来后,香味就逐渐减少了。

要点三、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之间存在斥力:当固体被压缩时,分子间的距离变小,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第15讲 内能内能的利用(共49张PPT)

第15讲 内能内能的利用(共49张PPT)

知识点五 热机的效率 一、燃料的热值 1.定义:某种燃料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与其质量之比,叫做这种燃料的 热值。 2.单位:焦每千克(J/kg)。 3.性质:热值是燃料本身的一种属性,它只跟燃料的种类有关,与燃料 多少、体积大小、温度高低以及是否完全燃烧等均无关。 4.公式:Q放=mq,式中q为燃料的热值,m为燃料的质量;或Q放=Vq, 式中V为气体燃料的体积。
3.固态、液态和气态的特征
物态 固态
微观特性
宏观特性
分子间作用 有无一定形 有无一定体
分子间距离



很小
很大


液态
较大
较大


气态
很大
很小


示例1 端午时节,空气中弥漫着粽子的香味,“粽叶飘香”说明了分子 做无规则运动;在吃粽子时,米粒和粽叶不容易分开,这说明分子间存在
引力 。“花气袭人知骤暖”说明分子的运动与 温度 有关。
第十二讲 内能内能的利用
01
考点 梳理知识点
知识点一 分子热运动
一、物质的构成 常见的物质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很小,通 常以10-10m为单位来量度分子。 二、分子热运动 1.扩散:不同的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做扩散。它表 明了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分子热运动:由于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 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热传递和做功都能改变物体的内能,它们在改变物体的内能上是 等效的
2.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J)。
示例2 关于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 A.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具有内能 B.钻木取火是利用做功来改变内能的 C.物体温度不变,内能一定不变 D.热量总是从内能多的物体传递给内能少的物体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

2022年中考物理复习-----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

九年上册级物理中考复习分子热运动 内能 比热容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定义: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

扩散现象说明:①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②分子之间有间隙。

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发生扩散现象,只是扩散的快慢不同,气体间扩散速度最快,固体间扩散速度最慢。

汽化、升华等物态变化过程也属于扩散现象。

扩散速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扩散越快。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①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r 0(r 0=10-10m )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相等,合力为0,对外不显力;② 当分子间距离减小,小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快,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③ 当分子间距离增大,大于r 0时,分子间引力和斥力都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快,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引力;④ 当分子间距离继续增大,分子间作用力继续减小,当分子间距离大于10 r 0时,分子间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

二. 内能1、内能: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做物体的内能。

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

内能的单位为焦耳(J )。

内能具有不可测量性。

2、影响物体内能大小的因素:①温度:在物体的质量、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反之,物体的内能增大,温度却不一定升高(例如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内能增大,而温度却保持不变),内能减小,温度也不一定降低(例如晶体在凝固的过程中要不断放热,内能减小,而温度却保持不变)。

②质量:在物体的温度、材料、状态相同时,物体的质量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

③材料:在温度、质量和状态相同时,物体的材料不同,物体的内能可能不同。

④存在状态:在物体的温度、材料质量相同时,物体存在的状态不同时,物体的内能也可能不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子热运动内能一、本周知识概述前面,大家已经学习了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识,但大家有没有用肉眼看到分子的运动?为什么打开一瓶香水,很快就会闻到香味,是什么跑到鼻子里去了呢?本周我们将进入微观的分子领域,探讨分子运动之谜。

二、重难点知识精讲(一)分子热运动1、扩散现象与分子的热运动(1)扩散现象:不同物质在相互接触时,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叫扩散。

扩散现象可以发生在固体之间、液体之间和气体之间。

(2)分子的热运动: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

由于分子的运动跟温度有关,所以这种无规则的运动又叫分子的热运动。

温度越高,热运动越剧烈。

2、分子间的作用力(1)分子间的引力:固体和液体的分子不易飞散,是由于固体和液体之间存在着引力。

正是这种分子引力使它们能保持一定的体积,它里面的分子不致散开。

(2)分子间的斥力:由于扩散现象我们可以想到,分子之间存在着间隙,那么固体或液体很难被压缩就表明了分子之间有斥力,正是这种斥力使固体和液体难以被压缩。

例1、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物体内()A、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B、分子间相互作用的引力C、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斥力D、分子间没有空隙解析: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当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分子间距离为,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相等。

当分子间的距离大于时,引力大于斥力,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

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时,斥力大于引力,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

在正常情况下,固体、液体的分子在平衡位置振动,引力等于斥力,当挤压固体或液体时,分子间距离小于,分子间作用力表现为斥力,以反抗它被挤压,这就是固体,液体很难被压缩的原因。

答案:C例2、下列几种说法中说明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实例,正确的是()A、食盐在水中溶解,使水全部有了咸味B、烧开水时,水蒸气不断地上升C、室内扫地时,在阳光照射下看见尘土飞扬D、夏天吃冰棍时,打开包装纸会看见白色气体E、空气定向运动形成风F、水由高处流向低处解析:A、食盐放入水中溶解从而使水变咸,是因为食盐分子和水分子彼此进入对方造成的;B、烧开水时水蒸气上升,是汽化现象,上升的水蒸气是大量的水分子组成的,汽化使得其密度变小,在浮力作用下上升,不能说明它们在做无规则运动;C、尘土飞扬是尘土小颗粒的运动,尘土小颗粒不是分子,且这种运动是扫帚施力造成的;D、白色气体是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E、风的形成是空气分子的定向运动,是对流而不是分子无规则运动形成的;F、水的流动是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应该注意的是,扩散现象是大量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而扩散现象的判断就更确切一些,不同的物质相互接触时,仅仅由于分子的运动而彼此进入对方的现象,与扩散现象容易混淆的是对流,而对流是在压力的作用下大量分子的定向运动。

答案:A例3、下列叙述中能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的是()A.腌咸蛋时,放盐后要过较长时间蛋才变咸;炒菜时,放盐后菜很快就有了咸味B.气温高时,植物生长快些C.洗过的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干得快D.固体的体积随温度降低而缩小解析:A项中腌蛋或炒菜时,蛋或菜变咸,都是由于盐分子发生扩散的结果,炒菜时菜很快就有了咸味,表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因而扩散运动加剧;C项中夏天比冬天的温度高,水的蒸发快,表明温度高时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因而能挣脱液面其他液体分子的吸引而跑到液体外面,成为气体分子的机会越多;D项温度降低时,固体体积缩小,表明了温度降低时分子间的平均距离减小,即振动减弱,反之,温度升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加剧,这时固体的体积就会增大。

故A、C、D都是正确的,但B与分子运动无关。

答案:ACD例4、同学们做作业时,常用透明胶带把错处揭掉,在操作时往往把胶带用力抹一下使之与纸紧贴,才能很容易将错处的纸揭掉一层,为什么?思路分析:用力抹胶带,可以缩小胶带与纸之间的距离,使分子之间引力增大。

答案:要使分子间的引力产生作用,分子间的距离应小到一定的程度(约10-10m),用力抹纸面上的胶带,可以缩小胶带与纸的分子间的距离,使写有字的纸在分子引力下被揭掉一层。

所以用胶带改错时,用力抹一下胶带效果较好(二)内能1、内能(1)物体内部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与分子势能的总和,叫物体的内能。

(2)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因为分子的运动不会停息,所以分子总有动能,又因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不会消失,所以分子之间总存在着势能。

2、内能与机械能的区别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情况有关,内能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所以内能是不同于机械能的另一种形式的能。

3、物体的内能跟温度有关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内能越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因为同一个物体,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速度越大,所以内能越大。

4、改变物体的内能的方式(1)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如果对物体做功,那么物体的内能就会增加,如克服摩擦做功、压缩气体做功都会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加。

如果物体对外做功,它的内能就会减少,如气体膨胀对外做功,自己的温度降低,内能减少。

(2)热传递改变物体的内能: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不同温度的物体相互接触时,温度较高的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较低的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

(3)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如果你事先没有观察到物体内能的改变过程,那么,你就无法确定是用哪种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

例5、物体的温度升高了,那么物体()A、一定吸收了热量B、一定是物体对外做功C、一定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D、可能是物体吸收了热量,也可能是外界对物体做了功解析:物体温度升高了,物体内大量分子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变快,物体的内能一定增加。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热传递,吸收了热量可以使物体的温度升高,另一种是做功,外界对物体做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物体的内能,使物体内能增加,物体温度升高,且这两种方式是等效的。

答案:D例6、在物体没有发生物态变化的前提下,下列各种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的热量较多B、质量相同的物体,温度较高的,所含的热量较多C、同一物体温度较高时,所含的热量较多D、同一物体温度升高较大时,所吸收的热量较多解析: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叫热量,也就是说,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的多少。

可见热量是一个过程量,只有在热传递的过程中才能称为热量,由此判定,A、B、C 三个选项中所讲温度较高的物体所含热量较多是错误的,因为温度是一个状态量,温度再高没有发生热传递,也就谈不上热量,而D选项中所说的温度升高较大时,说明温度这个状态量发生了变化,温度变化是个过程,因为有热传递发生,物体的温度才会发生变化,对于同一物体来说,温度升的越高,吸收的热量就越多。

答案:D例7、下面关于能量转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砂轮磨刀时,刀的温度升高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B.陨石进入大气层成为流星时,机械能转化为内能C.壶中水沸腾时,壶盖不停地跳动,水的内能转化为壶盖的动能D.用打气筒给车胎打气时,筒内空气的内能转移到气筒上,使气筒壁温度升高分析:砂轮磨刀时,刀静止不动,砂轮转动,刀的温度升高,应是砂轮对刀做功,机械能转化为内能;陨石成为流星发光和热,是由于空气与陨石间摩擦时,陨石的机械能转化为陨石的内能;蒸汽冲动壶盖时,是水蒸气对壶盖做功,壶盖的动能是由水蒸气内能转化的;用打气筒打气时,是外力通过活塞挤压筒内空气柱做功,气体内能增加,温度升高,通过热传递方式使内能转移。

解答:BCD注意:在做出决定之前,一定要把题中叙述的过程和结果对应起来,再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判断。

例8、如图所示,瓶内装有少量的水,瓶口已塞紧,水上方空气中有水蒸气,用打气筒向瓶内打气,当塞子从瓶口跳出时,瓶内出现“白雾”,这一现象产生的原因可以用下面三句话解释:甲,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乙,瓶内气体推动瓶塞做功,内能减少;丙,温度降低。

三句话正确的顺序是()A.甲乙丙B.乙丙甲C.丙甲乙D.乙甲丙分析:题意因果顺序的进程为:空气推动瓶塞跳起做功→空气内能减少→瓶内空气温度降低→瓶内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即“白雾”。

瓶内有少量水,水面上方的空气中有水蒸气,向瓶内打气,瓶塞跳起时,出现“白雾”是由水蒸气凝结而成的小水珠;而瓶塞跳起的原因是用打气筒往瓶内打气使空气压强增大所至。

解答:B注意:要按实际顺序,合理地安排因与果,试想,瓶塞不跳出,这些现象均不能发生;瓶塞跳起后,瓶内空气质量减小,温度降低,直接导致的后果是瓶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珠。

在线测试一、选择题1、“八月桂花遍地开”时,很远就能闻到桂花的香味,主要原因是()A.大量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不断扩散B.分子间没有足够的引力,分子可远离C.分子间间隙很大,分子可自由扩散D.分子间存在斥力,分子被排斥而远离2、如图所示,一滴墨汁滴入一杯水中(如图甲),过一会儿,整杯水变黑了(如图乙),这是因为()A.水会流动的缘故B.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撞击了墨汁的微粒,墨汁的微粒也在进行扩散运动C.墨汁的微粒自发地不停运动D.墨汁和水分子之间发生了相互作用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扩散现象的是()A.一滴墨水滴进清水中,水渐渐变黑B.长期堆煤的墙角里,墙壁相当厚的一层染上黑色C.摩托车发动机喷出的黑烟,用一大广口瓶收集,过一会儿整个瓶的颜色变黑D.风雪天,雪花飘飘4、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说法正确的是()A.两分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合力为0,不受引力也不受斥力作用B.两分子间距由平衡距离再增大时,分子间引力加大,斥力减小,合力表现为引力C.只要分子间距加大,引力、斥力都减小;间距减小,引力、斥力都增大D.当分子间相距很远时,作用力就变得十分微弱,可以忽略了5、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一切物体都有内能B.内能大小与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有关C.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具有动能、热能和内能D.物体的温度降低,其分子运动变慢,当温度为0℃时,物体中的分子停止运动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运动的物体有内能,静止的物体没有内能B.物体温度在0℃以下时没有内能C.质量大且温度高的物体的内能一定比同状态质量小,温度低的物体的内能大D.内能只跟温度有关,高温物体的内能一定比低温物体的内能大7、一块0℃的冰和一杯0℃的水比较,则()A.水的内能一定大,因为水结冰时放出热量B.冰的内能一定较小,因为冰化成水要吸热C.若它们的质量相等,则它们的内能一定相同D.冰的内能有可能比水的内能大一些8、有两杯水,甲杯水的温度比乙杯水的温度高10℃,则两杯水的内能()A.甲杯水的内能一定比乙杯水的内能大B.乙杯水的内能大C.乙杯水的内能可能比甲杯水的内能大D.甲、乙两杯水的内能有可能相等9、“铁块被铁锤敲热”,下列所举的现象中,与前面所讲的不是同种方法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用砂轮打磨工件时迸出火花B.夏天,柏油马路被太阳晒烫C.压缩空气引火器中的空气,乙醚被点燃D.手不断拍打篮球,球会受热10、热传递的本质是()A.温度高的物体把温度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热量大的物体把温度传给热量小的物体C.能量大的物体把能量传给能量小的物体D.温度高的物体把能量传给温度低的物体B 卷二、综合题11、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瓶内装入少量的水,然后再向密闭的瓶内打气,当塞子跳起来时,瓶内会出现雾,这是因为瓶内的空气推动瓶塞__________时,内能___________,温度降低,使水蒸气液化成小水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