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制造强省建设主攻六大新兴产业
新 需求为市场侧重 点 , 以放开新产 业供给约束和化解 重 点发 展集成 电路与新型元器件 、 通信 网络与智能终 中低端过剩产能为政府 调控点 , 大 力培育六大新兴产 端 、 应用电子及物联网 、 软件与信息技 术服务 。着力提 业, 推动六个特色优势产业向中高端产业提升 , 发展与 升 电子信息产业 自主创新 、 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水平 , 新兴产业 、 特 色优 势产业相适应的现代制造业服务业 , 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 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力争 到 努力形成质量高 、 效益好 、 市场需求大 、 引领市场潮流 2 0 2 0 年, 信息经济核心产业 主营业务收入超 3 0 0 0 0 亿
长点 。在新型产业 体系构建上 , 主攻发展六个新兴产 个新兴产业 , 依次为新一代电- 7 4 3 息技术产业 、 高端装 业 。要 以解放和发展生产 力为增强长期供给的根本任 备产业 、 新材料产 业 、 新能源汽 车产 业 、 节能环保和 新 务, 以企 业自主创新和政府 改革 创新为提升潜在增长 能源产业 、 医药产业 。 的根本力量 , 以新 旧动力顺畅接续 、 产业结构 优化调整
2 8 l 特别策划 I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州 ∞ №
部 件 。率先布 局建设 完善覆 盖全 省的充 电设施 网 3 ) 、 化学农药原药 ( 第3 ) 、 初级形态的 料 ( 第3 ) 、 啤
络, 加快建设国 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 用基 酒( 第4 ) 、 家用 电冰箱 ( 第4 ) 、 大中型拖 拉机 ( 第5 ) 、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公布日期】2021.03.31•【字号】•【施行日期】2021.03.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电子信息正文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省级有关单位,各市、县(市、区)发展改革委(局)、经信局:现将《浙江省新材料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附件: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1年3月31日浙江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十四五”规划数字基础设施是数字社会的基石,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落实网络强国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支撑全省数字化改革,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时期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本规划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浙江省数字经济促进条例》等编制,是“十四五”时期指导全省数字基础设施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范围涵盖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新技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等。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发展背景(一)国家战略部署提出新要求2020年3月,中央政治局作出了加快发展新基建的决策部署,4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抓住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赋予的机遇,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坚定不移地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努力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同时,为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积极落实对国际社会的承诺,我国正在扎实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各项工作,势必要求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多地通过数字赋能促进节能减排。
2018年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B卷)真卷
2018年1月6日浙江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笔试试卷(B卷)《申论》一、注意事项1.本卷总分100分,限时15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40分钟。
2.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并用2B 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栏。
3.看清答题卡答题页面,每题都要在指定的页面位置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一律无效。
4.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其他语言作答不得分,作答时应使用黑色字迹的钢笔(签字笔),用铅笔作答不得分。
5.请仔细阅读给定资料内容,然后按照后面提出的“作答要求”进行作答。
6.当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并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放在桌上。
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二、给定材料资料12017年以来,浙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第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上半年稳定走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好于全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36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半年快0. 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9%)1.2个百分点。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17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25.4%,新设个体工商户55.7万家,同比增长15.2%,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040家,个体工商户2040家,至9月底,浙江省有各类市场主体575.3万户,同比增长12.5%,其中企业188.8万家,同比增长16.7%,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
2016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5802.6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下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4263.45亿元,同比增长6.2%,小微外贸企业出口总额累计2354.9亿元,同比增长19.43%。
多年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他们贡献了浙江60%的税收,70%的经济总量,80%的外贸出口,90%的社会就业,为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全国7%的经济总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doc
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2019年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浙江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二)丝绸、黄酒、茶叶等历史经典产业,着力把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万亿产业。
组织实施万亿产业发展规划,创新产业引导扶持政策,充分发挥产业基金的引导带动作用,促进产业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发展。
高标准建设好聚焦万亿产业、兼顾历史经典产业的特色小镇,突出产业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强创新链与产业链衔接,切实推动产业创新落地。
加大省级产业集聚区创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区块建设,加快打造大产业集聚发展高地。
积极推动农业现代化。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大力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健全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提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水平。
创新农业经营方式,着力培育现代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全面建成“三位一体”合作经济组织体系。
深入实施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坚守耕地红线,实施千万亩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粮食生产功能区建设任务,打造现代农业园区升级版,增强主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加强农业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和农业技术创新,发展现代种业,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全面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
制定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深入实施“四换三名”工程,统筹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先进制造业基地和创新中心,抢占制造业新一轮竞争制高点。
以国内和国际市场引领制造业提升,提高浙江制造产品品质,打响浙江制造品牌。
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
推进互联网和制造业统筹发展,发挥互联网拓市场促发展的平台和渠道作用,推动制造方式和营销方式变革。
加大企业技术改造力度,扩大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实施范围,推动设备更新和新技术应用。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公布日期】2021.05.31•【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204号•【施行日期】2021.05.3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印发《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204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1年5月31日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为推进“十四五”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有关规划计划、《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深化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高水平建设新时代美丽浙江规划纲要(2020—2035年)》,制定本规划。
一、背景与形势(一)“十三五”规划实施情况“十三五”期间,我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深入实施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行动计划,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统筹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大力推进环境风险防范、生态保护修复、治理能力建设,全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持续提升,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显著成效。
一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阶段性胜利。
全面打响蓝天、碧水、净土、清废四场战役,国家“大气十条”“水十条”考核持续保持优秀,环境空气质量在长三角区域率先实现全省达标。
2020年,设区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25微克/立方米,日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93.3%,比2015年分别降低43.2%和提高9.5个百分点,50个县级以上城市建成清新空气示范区。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8.11.08•【字号】温政办〔2018〕116号•【施行日期】2018.11.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的通知温政办〔2018〕11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各有关单位:《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附件:执行责任分工表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8年11月8日关于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国发〔2016〕67号)、《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浙政办发〔2017〕100号)等文件精神,培育壮大我市经济发展新动能,进一步推进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提速发展,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打造高能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平台1.推进重点平台核心产业集聚发展。
依托各地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加快发展一批核心战略性新兴产业,着重支持发展数字经济、智能装备、生命健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新材料等五大重点产业。
对市区范围内的“3+12”核心产业平台,战略性新兴产业年增加值达到20亿元以上的,市财政给予平台基础奖励100万元,20亿元以上部分每增加20亿元的,再给予100万元奖励,累计奖励不超过500万元。
2.加快建设“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
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开发建设“万亩千亿”产业平台,对成功列入浙江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名单并以企业为主导开发的,市财政给予市场创建主体300万元奖励(同一平台如有多个市场创建主体,由多个市场创建主体共享300万元奖励资金),其中获批省“万亩千亿”新产业平台创建资格,先期拨付40%奖励资金;通过验收命名为省“万亩千亿”新产业示范平台,再拨付余下奖励资金。
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A类)
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A类)2021年浙江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答案(A类)给定资料材料一2021年以来,浙江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前三季度经济运行延续上半年稳走向好态势,主要经济指标走势好于全国,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优化,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前三季度,全省生产总值369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半年快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快0.6个百分点,高于全国(6.9%)1.2个百分点。
全省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2021年前三季度,新设企业28.4万家,同比增长25.4%;新设个体工商户55.7万家,同比增长15.2%。
平均每天新设企业1040家、个体工商户2040家。
至9月底,浙江省有各类市场主体575.3万户,同比增长12.5%,其中,企业188.8万家,同比增长16.7%,这些企业绝大多数是中小微企业。
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5802.6亿元,同比增长6.0%;规模以下工业小微企业实现增加值4263.45亿元,同比增长6.2%;小微外贸企业出口总额累计2354.9亿元,同比增长19.43%。
多年来,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是浙江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拉动力,它们贡献了浙江60%的税收、70%的经济总量、80%的外贸出口、90%的社会就业,为约占全国人口4%的浙江人,在全国1%的土地上,创造全国7%的经济总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1969年,25岁的鲁冠球凭着东拼西凑的4000元钱,带领6名农民白手起家,在萧山创办了“宁围公社农机厂”。
为求生存,他千方百计为周边公社的农具提供各种配套,“人家要什么就做什么”。
凭着鲁冠球超凡的经营能力和敏锐的市场嗅觉,企业越做越大,到1978年,全厂已有400多人,年产值300余万元,厂门口也先后挂上了“宁围农机厂”“宁围轴承厂”“宁围链条厂”“宁围失蜡铸钢厂”和“宁围万向节厂”等七八块牌子。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当前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大数据、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 智能制造迎来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动能和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十四五”时期, 是我省与全国同步全面建设现代化的开局起步期, 更是我省“作示范、勇争先”的关键跨越期。
贯彻智能制造发展新理念, 抢抓智能制造发展新机遇, 构建智能制造发展新格局, 是抢占未来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推动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创新的重要支撑。
以《省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为引领, 根据《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规划》等, 结合制造业发展实际, 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为2021 年至2025年。
第一章发展现状与形势第一节“十三五”智能制造发展回顾“十三五”期间, 围绕建设制造强国、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 编制印发了《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等文件规划, 从发展高度, 明确提出将智能制造作为主攻方向, 统筹推进智能制造全面发展。
为贯彻落实部署, 抢抓产业发展制高点, 近五年相继出台了《省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实施方案》、《关于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意见》等政策, 提出实施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推进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推动企业应用智能制造装备等关键措施, 为全省的智能制造发展指明方向, 实现制造业产业链向中高端迈进、产业基础向高级化转变。
“十三五”期间, 省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理念引领发展行动, 坚定不移以智能制造发展为主线, 培育智能制造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着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集中力量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全省工业经济步入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快车道。
一是政策引领, 我省智能制造发展已初显成效。
自2016年我省启动推进智能制造“万千百十”工程以来, 围绕有色金属、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医药等重点行业, 分行业选树一批标杆企业, 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改造方案。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公布日期】2016.10.10•【字号】•【施行日期】2016.10.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关于印发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有关部门: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杭州市“十三五”规划编制目录的通知》(杭政办函〔2015〕95号)文件精神,《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编制完成,经审核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规划工程项目的实施要严格按照投资项目、资金管理和产业政策的有关规定办理。
杭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2016年10月10日杭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前言智能制造是“中国制造2025”的主攻方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技术深度融合的必然结果,对生产方式、商业模式、产业形态将产生深远影响,蕴含着巨大市场机遇。
杭州是国内领先的制造大市、信息经济强市、创新创业活力之城,形成了智能制造发展的良好产业基础和市场空间。
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发展信息经济促进智慧应用“一号工程”的主要抓手。
科学谋划智能制造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以新机遇促进新发展、以新理念引领新跨越,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速推进“制造大市”向“智造强市”迈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依据《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杭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杭州信息经济智慧应用总体规划(2015—2020年)》、《杭州市工信经济发展“十三五”规划》、《杭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杭州市智能制造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等规划、政策文件编制。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1.06.09•【字号】浙政办发〔2021〕33号•【施行日期】2021.06.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改革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21〕33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省及各设区市国资国企“十四五”发展要点和省国资国企“十四五”重大投资项目、重大发展平台、重大改革举措、重大政策目录由省国资委另行公布。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21年6月9日浙江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十四五”规划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O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精神,为推动国有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不断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展望至2035年。
一、“十三五”全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打下的基础(一)国有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截至2020年底,全省各级国资国企(包括金融、文化类国有企业)资产总额20.2万亿元、净资产5.5万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2.4万亿元、利润总额1535.8亿元。
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1.6万亿元、净资产6074.6亿元,2020年实现营业收入1.1万亿元、利润总额446.2亿元。
全省21家国有企业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超千亿,国有控股上市公司56家,8家进入中国企业500强,物产中大集团连续10年进入世界500强,巨化集团、省能源集团、省交通集团、省海港集团、杭氧集团、杭州城投集团等位列全国同行业前茅。
(二)国资国企战略地位日益凸显。
深度参与国家和我省重大战略实施,累计完成投资额超1.2万亿元。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公布日期】2021.05.27•【字号】浙发改规划〔2021〕211号•【施行日期】2021.05.2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市场规范管理正文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浙江省市场监管局关于印发《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的通知浙发改规划〔2021〕211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级有关单位:《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
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市场监督管理局2021年5月27日浙江省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建设“十四五”规划深入推进质量强省、标准强省、品牌强省(以下简称“三强”)建设,是我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举措。
为更好地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相关精神,依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特制定本规划。
规划期限为2021-2025年。
一、现实基础和发展背景(一)现实基础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深入实施“三强一制造”战略,持续开展质量提升行动,连续4年获得国家质量工作考核A级,稳居全国第一方阵,获得2021年“中国质量大会”承办权。
全省7个设区市和12个县市获批创建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数量居全国第一。
全省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旅游、健康等领域服务质量满意度持续提升。
环境质量明显改善,2020年设区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93.3%,地表水省控断面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比例达到94.6%,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先进标准体系更加健全。
高水平完成全国首个国家标准化综合改革试点,累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总数达到36项,制定发布“最多跑一次”改革地方标准12项、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标准341项,实施节能环保领域地方标准88项、绿色设计地方标准8项、新型建筑工业化地方标准10项、“浙江制造”标准1979项。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6.09.28•【字号】浙政办发〔2016〕122号•【施行日期】2016.09.2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浙政办发〔2016〕122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实施。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是我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进新旧动能转换、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为推动我省文化强省和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建设,根据《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规划期限为2016至2020年。
本规划所称文化产业是指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产业范畴依据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2012)》,并结合我省实际界定。
一、现实基础(一)发展现状。
“十二五”以来,我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有关精神,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立足区域禀赋条件,加强特色产业培育,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日益显现,为“两富”“两美”现代化浙江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深入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和文化产业倍增计划,产业规模迅速增长。
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由2010年的1056 09亿元增加到2015年的2490亿元,年均增长18%;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3 88%提高到2015年的5 81%,文化产业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4位。
义乌十三五规划方案设计方案
义乌十三五规划方案简介义乌位于浙江省东部,是一个著名的小商品生产和贸易城市,被誉为“中国小商品城”。
作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市场的规模和影响力是全世界都无法匹敌的。
义乌在小商品产业方面的优势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当前市场存在的诸多矛盾和问题也不容忽视。
针对这些问题,义乌市制定了《义乌市十三五规划方案》。
该规划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义乌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小商品产业的升级和提升。
主要内容义乌市的十三五规划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产业发展义乌将积极推进小商品产业从传统的低价廉价向高品质、高附加值发展的转变。
在做好传统产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创新型产业和高端制造业。
具体措施包括:•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升小商品产业核心竞争力;•积极引进和孵化高新技术和创新型企业;•开展“工业强市”行动计划,建设一批新的工业园区。
2. 智慧城市建设义乌将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品质和城市管理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全市WiFi、5G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市民生活质量;•推进智慧交通建设,提高交通运输效率,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提升城市管理水平,打造安全、高效、智慧的城市环境。
3. 城市环境提升义乌将积极推进城市环境改善,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形象。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绿色生态生活区,推广节能环保技术;•改善市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文化、体育等公共设施;•加强城市环境整治和管理,促进城市美化和宜居化。
4.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义乌将积极推进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高市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福利水平。
具体措施包括:•建设大型医院和中小学,提高基础教育和医疗水平;•加强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建设多种类型的养老机构;•推进社会监管机制建设,提高社会治安水平。
总结义乌市的十三五规划方案主要是针对当前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措施,旨在推动义乌市的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小商品产业的升级和提升。
只有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使市场更具活力和竞争力,为历史和人民做出更加令人骄傲的贡献。
宁波十三五规划
宁波十三五规划宁波十三五规划是指宁波市制定的“十三五”期间(2016-2020年)的发展规划。
该规划旨在进一步推动宁波市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竞争力,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宁波市作为浙江省重要的沿海城市之一,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丰富的资源禀赋。
根据宁波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水平,制定该规划,旨在推动宁波市实现经济现代化、民主法治、文化繁荣、生态宜居的全面发展目标。
首先,宁波市将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快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
通过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大力培育创新人才,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宁波市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提升宁波市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其次,宁波市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市功能和品质。
在交通基础设施方面,加快推进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的建设,提高宁波市的交通便捷度。
同时,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智慧城市等新兴产业,提升城市的环境品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三,宁波市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构建美丽宁波。
宁波市将加大对生态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强水、土壤、大气等环境污染治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同时,加强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生态产业发展,提升宁波市的生态效益。
第四,宁波市将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宁波市将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降低企业成本,加快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等改革步伐。
同时,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积极吸引外资,扩大出口贸易,推动宁波市经济发展与国际接轨。
最后,宁波市将加强社会事业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福祉。
宁波市将加大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事业的投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同时,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全民共享发展成果。
总的来说,宁波市的十三五规划旨在全面推动宁波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升城市的竞争力和品质,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通过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深化改革开放等措施,宁波市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自身的优势,不断迈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发展。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一、发展背景一“十二五”以来的主要成就“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按照浙江工业强省建设“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转型升级,在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进发的征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利润总额、出口交货值和制造业投资分别达11991亿元、3325亿元、11707亿元和7579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分别增长%、%、%和%,制造业规模逐步扩张;201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全员劳动生产率万元/人·年,“十二五”期间累计实际增长%,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较快提升;创新能力显着增强;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制造业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和新产品产值率分别达%左右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拥有发明专利数突破3万件,是2010年的倍左右;“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重点企业研究院172家,新增国家级和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分别为40家和271家,累计分别达93家和896家;工业结构持续优化;2015年,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占%和%,比2010年分别提高个和个百分点;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十二五”期间新培育省级“三名”试点企业69家;截至“十二五”末,国内外上市企业377家,数量居全国第二位;制造业领域列入省级特色小镇创建名单42个;2015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的县市、区21个,比2010年增加8个;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两化”融合加速深化;2015年,预计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5,从2012年的全国第七位跃居全国前三;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比2010年提高1个百分点;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比2012年提高个百分点;“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初见成效,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浙江;据测算,截至“十二五”末,全省在役工业机器人达万台,约占全国的15%,居全国第一位;绿色发展卓有成效;“十二五”期间,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2015年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到吨标准煤2010年价,用能效率居全国前列;全省共实现节能4500万吨标煤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能耗累计下降%,超额完成“十二五”目标,主要行业及产品单位能耗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单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累计下降%;资源循环利用水平继续保持全国先进;工业治水成效明显;“十二五”我省制造业发展历经国际金融危机深度调整和国内三期叠加的交织影响,形势跌宕,压力巨大,但仍负重前行,取得不俗进展和成就;回首“十二五”,历程曲折艰难,但经验也弥足珍贵,主要是做到了四个坚持:一是毫不动摇地坚持将制造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支撑、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战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阵地;目前制造业在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约占四成,制造业领域在全省专利成果中的比重约占七成,同时制造业在保就业、促增收、稳税源等方面也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二是持之以恒地打好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通过正向激励与反向倒逼并举,“十二五”以来陆续推进的“四换三名”、创新驱动、七大产业培育、浙商回归、有效投资、市场主体升级、特色小镇建设等“拳法招数”稳、准、狠、奇,目前我省经济转型升级已找到跑道、见到曙光;三是坚持不懈地培养和造就一支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以企业家为引领的制造业人才队伍,既有一批专注主业、引领发展的企业家,又有一批高起点、高素质、宽视野的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还有大量高技能、善实践的产业基础人才,成为我省制造业创新创业活力源泉;四是坚定不移地推进简政放权、提升行政效能、强化制度供给、优化发展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目前我省已成为全国“管制最少、门槛最低、服务最好”的省份;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世界制造强国的发展水平和建设制造强省的新要求,我省制造业发展中还存在着创新能力亟待增强、融合发展亟待深化、集群效应亟待提升、新兴产业支撑作用亟待加强、企业适应新常态步伐亟待加快等突出问题,新的发展动能依然不足,传统动力仍待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亟待提高;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必须着力解决以上问题;二“十三五”面临的发展环境全球制造业格局面临重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酝酿,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产业价值链不断深度重组,为我省制造业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发达国家积极主导重塑全球贸易和投资新秩序,并纷纷推行再工业化战略,新兴经济体国家大力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全球产业分工体系面临重大变化,对我省制造业参与国际竞争造成巨大压力;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更加广阔;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先后作出了创新驱动发展、“四化”同步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等重大战略部署,持续推进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深化改革,创新动力、内需潜力和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推进,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传统制造业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我国制造业发展前景将更加广阔,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力、开辟了新空间;我省制造业发展逐渐步入新阶段;面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我省制造业发展速度、动力、结构和模式正发生积极转换,以信息经济、高端装备等为代表的发展新动能加快培育,以特色优势产业为代表的传统动力持续修复,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等先进制造模式逐渐推行,以制造业为重点的经济转型升级组合拳日益完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为我省制造业转型升级找出了方向;但制造业转型升级仍处于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潜在风险隐患增多,产业竞争压力加大,迫使我们必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稳中求进,继续集中力量推进制造业转型升级,抓住时间窗口加速推进制造强省建设;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以“八八战略”为总纲,以“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为新使命,抓住国家实施“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的重大机遇,全面深入实施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加快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建设,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保障;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驱动,增强发展动力;把创新作为制造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健全创新体制机制、深化创新要素合作、激发创新主体活力、扩大创新成果影响,大力发展新经济、新技术、新商业模式,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发展为主的动力格局;坚持融合互动,促进结构优化;发挥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渗透作用和贯通作用,构建以信息经济为主导的新型经济模式,推动物质资源、资本资源、人才资源、信息资源的紧密结合,加速“两化”融合、产业融合、产城融合、军民融合,促进制造业结构明显优化;坚持集群发展,优化产业生态;把现代产业集群作为制造业发展的主要产业生态,推进智慧产业集群建设,引导产业集群龙头企业与中小企业建立高水平专业化协作配套关系,推动制造业特色小镇建设,努力形成集龙头企业、中小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专业服务机构等于一体、互动共生的产业生态系统;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积极参与“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重大战略,大力引进外资项目共建国际产业合作园,支持企业高水平参与国际竞争,进一步推动制造业“走出去”,加强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引导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高效配置并有效集成高端要素,促进企业国际竞争力加快提升;坚持绿色低碳,引领永续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强制造业节能、降耗、减排、治污,推动制造业绿色改造升级,加强绿色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高绿色精品制造能力,加快提升资源循环利用水平,推动制造业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三主要目标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内先进、在国际产业分工和价值链中的地位显着提高的制造强省;具体目标包括:——创新能力:制造业领域研发投入和产出明显提高,力争到2020年,在规模以上制造业中,研发经费支出占主营收入的比重达%,每百亿元主营业务收入有效发明专利数达80件,新产品产值率达37%;在重点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形成一大批创新型企业,制造业技术创新体系更加完善,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位于全国前列;——质量效益:“十三五”期间,力争规模以上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6%左右,全员劳动生产率年均增长7%左右,增加值率稳步提高,“浙江制造”的质量、标准水平和品牌效应显着提高,制造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总体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融合发展:力争到2020年,“两化”融合发展水平总指数达99,装备数控化率、机器联网率分别达50%和40%,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智能制造模式广泛推行,“两化”融合水平全国领先;服务型制造快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在经济中的比重稳步提高,制造业产城融合全面深化;——结构优化:力争到2020年,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比重分别达41%和40%,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千亿元各类开发区数量达25个,年营业收入超百亿元制造业企业数量达110家,培育形成一大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涌现一批国际化现代产业集群,建成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制造业特色小镇,产业生态明显优化;——绿色发展:“十三五”期间,力争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均下降16%,工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下降10%,绿色制造模式广泛应用,绿色制造体系基本形成;浙江省“十三五”时期制造业发展主要指标注:带号为预计数;带号指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四项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之和的下降幅度;三、重点产业瞄准今后一段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立足现有产业基础,聚焦万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强化技术改造着力修复传统动力,积极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有机融合,加快形成新型产业体系;一新兴产业1.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加快发展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着力发展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提升电子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跨界融合和协同发展水平,打造若干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力争到2020年,信息经济核心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30000亿元,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20家左右;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重点发展面向网络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智能终端等领域的专用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产业应用,扩大国产嵌入式CPU中央处理器市场份额;大力提升新型传感器件、光电子器件、存储器件、储能器件等高端电子元器件及新型材料的创新性研究和开发能力,加快行业应用,建成我国重要的新型电子元器件产业基地;提升集成电路、新型显示、光伏生产等电子装备开发应用水平;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重点发展新一代光通信宽带、IPv6下一代互联网、5G移动通信、宽带无线接入、应急通信、量子通信、高端服务器及云存储等系统设备、终端及关键配套件;重点突破面向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等人机交互技术,推进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产业化,大力发展智能手机、移动终端、可穿戴产品、家居控制、车载终端、智能视听等各类智能硬件产品及应用系统;应用电子及物联网;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加快发展工业软件和基于下一代互联网、物联网应用的嵌入式软件,巩固提升安防监控、纺织服装、工业控制、医疗卫生、智能交通、金融、通信、电力等行业应用软件优势;积极发展基础软件、智能终端操作系统、云计算操作系统、大型数据库、大数据处理、中间件;大力发展信息系统集成、信息技术咨询和应用等信息技术增值服务;加快发展高端工业平台软件、高端领域应用软件和云计算、大数据等解决方案及行业应用;积极发展地理信息产业;2.高端装备产业引导高端装备产业向绿色化、智能化、超常化、融合化、服务化方向发展,推动高端装备进口替代,加快打造集设计、研发、制造、服务于一体的高端装备产业链,努力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产业产值达12000亿元以上,培育形成年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骨干企业50家;智能装备;加快开发系统集成、导航控制、自主控制、视觉定位、人机交互等核心技术,加快发展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展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殊机器人等新一代机器人产业,加快建设国内领先的新一代机器人应用示范基地;加快研制新型传感器、智能控制器、智能仪器仪表等关键部件,大力开发嵌入式软件芯片、无线传感器、工业控制、故障自动诊断和人工智能等技术,重点发展高档数控机床、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监测与装配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加快开发自动识别、信息快速处理、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智能物流机械、智能电梯、智能家电、智能包装机械、掘进装备、空气动力装备、食品加工装备等成套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重点突破绿色高技术船型、主力海工装备和核心配套装备的研制技术,加快提升船舶动力系统、甲板机械、舱室机械、通讯导航及自动化系统等的自主配套率,大力发展超大型干散货船和油船、万箱级以上集装箱船、汽车滚装船、液化天然气船、化学品船、疏浚工程船等高端船舶和特种船舶,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船舶修造基地;积极发展大型海洋钻井平台、大型海洋生产生活平台、浮式生产储卸装置、半潜运输船、海工辅助船等海洋工程装备;现代交通装备;加快开发自动泊靠关键技术、自动驾驶技术等,重点发展城市地铁轻轨车辆、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地铁综合监控系统、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等装备及控制系统等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加快建设我国重要的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制造基地;加快波音客机组装基地建设,加快开发大飞机核心部件、小型载人飞行器、无人载货飞行器等通用航空新产品新装备,大力扶持有条件的企业发展整机及零部件制造,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航空产业基地;高端装备工程技术服务;重点发展高端装备所需的方案诊断设计、工艺流程再造、装备智能化升级、售后监测维护、技术工人培训等专业服务;加快发展生产流程规划设计仿真和优化服务,推进开放设计、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物流设计、装备设计的标准化与模块化,开发支撑个性化定制的生产模型;提升智能制造、“机器换人”等方面的技术服务能力,培育一批高端装备工程服务公司;3.新材料产业面向高端装备、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发展新需求,引导新材料产业向高性能、高质量、高效能等方向发展,加快形成创新能力较强、特色鲜明、有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体系;力争到2020年,新材料产业产值达8000亿元,培育形成国内外知名新材料研发平台30家以上;先进基础材料;推进材料生产过程的智能化和绿色化改造,突破材料性能及成分控制、生产加工及应用等工艺技术,以提高质量稳定性和服役寿命为着力点,重点发展基础零部件用钢、新型高强高韧汽车用钢、特种不锈钢、高端钴基合金等黑色金属材料,高强合金材料、特殊性能铜合金等先进有色金属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特种合成橡胶、特种涂料等先进化工材料,无机防火保温材料、节能玻璃、自修复水泥基材料等先进建筑材料,生物基合成纤维及无纺布、高端产业用纺织材料、功能性纤维、纸基功能性材料等先进轻纺材料等;关键战略材料;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命健康等产业领域重大需求,突破材料及器件的技术关和市场关,以提高材料成品率和性能一致性为着力点,重点发展海洋环境用钢材料、稀贵金属钎焊材料、超级镍基合金、特殊性能轻型合金等高端装备用特种材料,软磁金属材料、新型永磁材料等先进磁性材料,第三代半导体材料,新型正极材料、碳基和硅基负极材料、燃料电池关键材料等新能源材料,高性能分离膜材料,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加快建设国际先进的磁性材料产业基地、国际知名的氟硅新材料产业基地、国内领先的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前沿新材料;注重原始创新,做好知识产权布局,以逐步扩大前沿新材料应用领域为着力点,重点发展高质量石墨烯微片、大尺寸石墨烯薄膜等先进碳材料,纳米催化材料、纳米电子材料、纳米金属材料等纳米材料,增材制造专用合金粉体材料、高性能陶瓷材料、医用增材制造材料等增材制造材料,智能材料等;4.新能源汽车产业面向消费终端新需求,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向轻量化、绿色化、安全化、智能化等方向发展,率先布局建设完善覆盖全省的充电设施网络,加快建设国内一流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与应用基地;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产值达1000亿元以上,整车产能规模达50万辆以上,培育形成年产值超10亿元骨干企业20家以上;新能源汽车整车;突破整车设计、动力总成、整车匹配等关键共性技术,建立和优化新能源汽车整车开发流程,重点发展城市家庭用车、出租车和公务车领域的纯电动乘用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低速短途纯电动汽车;新一代高性能、大运量纯电动公交车;短途物流车,低速纯电动旅游观光车,环卫、电力用等纯电动市政工程车;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加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和核心基础材料等核心领域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与前沿技术的研究开发,力争开发一系列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通用化、标准化、系列化核心产品势;重点发展功率密度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的动力电池及其管理系统,高功率密度、高转矩密度和高性能车用电机,专用机电耦合装置及高效控制系统,具备与全球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和智能交通系统ITS相结合的整车控制器,用于车身、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的非金属复合材料、高强度轻质合金、高强度钢等轻量化材料;5.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引导节能环保和新能源产业向低碳、清洁、生态、互联等方向发展,加快发展成为我省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00亿元,其中节能环保技术装备产值达9000亿元;新能源产业产值达2000亿元;节能环保;重点发展节能与清洁能源运输、节能降碳、清洁能源、智能电网等领域节能降碳和清洁能源技术装备,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等领域环保技术装备,废弃物综合利用、再生资源利用、再制造水资源节约与利用等领域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装备,打造国内先进的节能环保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发展节能环保服务业、节能环保新材料、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等;新能源;突破大规模储能、分布式能源系统集成、新一代光伏、核电等产业核心技术,开发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系统设计和集成服务,发展海上风电发电机组及关键部件、核岛蒸发器等核电关键部件,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综合应用与产业基地;6.医药产业面向重大疾病、进口替代药物、优质医疗服务、家庭保健等新需求,引导生物医药向更加温和、反应效率高、环境友好、安全性高、产品可控性强等方向发展,高性能医疗器械向可控性强、替代进口等方向发展,推动健康产业发展成为支撑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0亿元;生物医药;大力发展新机制和新靶点化学药、抗体药物、抗体偶联药物、全新结构蛋白及多肽药物、新型疫苗、临床优势突出的创新中药、海洋药物及个性化治疗药物,加快建设国际知名的医药制剂出口基地;积极推进针对恶性肿瘤、病毒性肝炎、艾滋病等重大疾病和常见慢性病的诊断试剂研发和产业化;高性能医疗器械;大力发展高端医学影像设备、医用机器人、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健康监测装备、分子诊断仪器及试剂等高性能诊疗设备,组织修复与可再生材料、人工器官与生命支持设备等高值医用耗材,以及可穿戴、远程诊疗等智慧医疗技术和产品;积极推进生物增材制造、诱导多能干细胞等新技术的突破和应用;互联网医疗;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应用,开发面向慢病医疗服务及居家养老看护等的健康传感器和数字化健康产品,推进智慧医疗操作系统软件开发攻关,完善在线即时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发展智慧医疗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二特色优势产业1.时尚产业重点依托杭州、宁波、温州三大时尚产业名城及六大特色时尚产业基地试点建设,推动时尚产业向引领时尚潮流、时尚消费、时尚体验等方向发展;力争到2020年,时尚产业销售收入达6500亿元,全产业链销售收入超10000亿元,培育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时尚品牌。
坚定不移推进“制造强省”(上)——绘就澌江制造渤蓝图
影 响至今 。 “ 十 三五 ” 时期 是新一 轮 3 O 年发 展的 谋划 造强国” , 第二方阵 目前只有 日本 、 德国。据此 , 也可以 期, 这五年谋划 得好不好 , 事关未来 3 0 年的发展 。从 理解第 三步—— “ 建国l 0 0 周 年 中国制 造业可望进 入 全球看 , 美 国出台了《 美国先进制造 业 2 . 0 》 《 美国国家 第一方阵 , 成为具有全球引领影响力的制造强国。 ” 创 新战 略 》 , 德 国出 台 了《 高 科技 战 略 2 0 2 0 } 、 “ 工 业 3 0战略》 l , 法 国提 出《 新工业 法国计划》 , 英 国提出《 英
然而 , 在科技实力 的5 d ' - 级别里 , 中国的位置仅处
日本 , 第三级是芬兰 、 俄罗斯 、 意大利 、 以色列 、 加 拿大 、
4 . 0 ” , 日本拟定了 “ 工业 4 . 1 韩国提出了《 制造业创新 在第四级。第一级是美国 , 第二级是英 国、 德 国、 法国、
站在新起点 , 谋划新蓝 图
( 一) 站在 新一轮 3 0 年发展的新起点上
营一
目本 、 德国 , 第三阵营一
中国、 法国、 英国。对
照这一阵营划分 , 可以很清晰地理解《 中国制造 2 0 2 5 }
推进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
推进协调发展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车玲洁;潘晓霞【期刊名称】《浙江经济》【年(卷),期】2016(000)022【总页数】2页(P32-33)【作者】车玲洁;潘晓霞【作者单位】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结合浙江“十三五”时期制造业现实基础和外部形势,要重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塑造要素有序流动、主体功能布局合理、配套服务完善、资源环境可承载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把协调发展放在浙江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增强区域协同发展。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以协调发展理念引领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合作共赢”作为五项基本原则之一,必须要加快推进协调发展,增强竞争优势、补齐发展短板,进一步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强化产业区域合作与有序转移,推动形成各区域全面发展的景象。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刻改变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组织形态、商业模式和产业布局,制造业面临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双向挤压”,必须加快协调发展,优化资源配置,主动培育制造业发展特色和优势,巩固产业承接和技术转移基础。
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
当前,制造业已成为全球经济竞争的制高点,美、德、日、英、法等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以重振制造业为核心的再工业化战略。
美国发布《先进制造业伙伴计划》《制造业创新网络计划》,德国发布《工业4.0战略实施建议》,日本发布《制造业白皮书》,英国发布《英国制造业2050》,法国发布《“新工业法国”战略》,高端制造领域出现向发达国家“逆转移”的态势。
制造业尤其是高端领域都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回归”形势,这就要求浙江各区域加快协调发展,依托现有基础,加快培育制造业优势,形成自身竞争力,同时加快形成制造业区域特色,吸引外部相关领域高端优质项目。
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快承接国际产业转移。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 十三五” 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日前,《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已经印发加强大气污染防治,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方案提出,推进火电、热电行业烟气超低排放技术改造,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23-2011)燃气轮机组排放限值要求。
开展钢铁、水泥、玻璃和工业锅炉等重点行业领域废气清洁排放改造。
2020年6月30日前,钢铁联合生产企业烧结、球团、炼铁、炼钢工序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2018年6月30日前,所有水泥制造企业(含独立粉磨站)废气排放达到特别排放限值要求;2018年6月30日前,全省平板玻璃制造企业和太阳能电池玻璃生产企业玻璃熔窑大气污染物排放稳定达到《平板玻璃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26453-2011)表2限值的20%;2018年6月30日前,全省范围内“65蒸吨/小时以上(不含65蒸吨/小时,层燃炉、抛煤机炉除外)工业锅炉的烟气达到超低排放限值,10蒸吨/小时以上、65蒸吨/小时下的工业锅炉,1o蒸吨/时以上的层燃炉、抛煤机炉烟气达到特别排放限值。
浙江省生态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重点任务分工方案一、规划重点任务(一)实施“六大行动”,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1.优化调整能源结构。
严格控制煤炭消费总量,推进清洁能源示范省建设,实行煤炭减量替代,严控新建燃煤发电项目,实施大机组替代小机组。
开展低硫、低灰分配煤工程,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洁净煤使用率达到9O%以上。
全面推进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建设工作,禁燃区内不得审批新(扩)建高污染燃料项目,已建设施要限期拆除或实施清洁能源替代。
推进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和煤改气工程,积极推行大电厂集中供热,建设和完善热网工程。
积极推进燃煤小锅炉淘汰,全面淘汰10蒸吨/小时以下燃煤锅炉,全面完成燃煤(重油)锅(窑)炉淘汰改造任务。
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加快推进天然气管网、加气站等设施建设,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管网基本实现“县县通”,年消费总量达到160亿立方米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工业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强省之基、兴省之器。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提升制造业现代化水平,努力建设制造强省,是“十三五”乃至今后较长时期浙江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
根据《中国制造2025》、《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中国制造2025 浙江行动纲要》精神,结合浙江发展实际,特制订《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
本规划是指导今后五年浙江省制造业发展和制造强省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一、发展背景
二、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
三、重点产业
……
应用电子及物联网。
重点突破物联网传感芯片、通信网络、终端设备、应用平台等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服务能力,建成国内领先的物联网产业基地。
积极发展工业控制、汽车电子、海洋电子、金融电子、医疗电子、能源电子及北斗导航等各类应用电子产品,大力发展数字安防产品,打造全球数字安防中心。
加快工业控制实时操作系统、智能终端操作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大力发展工业控制计算机和智能服务机器人及信息工程服务系统,巩固提升制造业智能控制水平。
……
汽车零部件。
重点围绕环保型节能型汽车发动机、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动力模块、汽车卫星导航系统、汽车安全系统、独立悬挂系统、电子控制自警觉点火系统、镁合金零部件等高端零部件领域,加强技术攻关和产品开发,加快形成自主研发能力和稳定供货能力。
重点开发汽车电子技术,聚焦驾驶辅助系统、汽车安全电子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等车联网领域,开发大数据车载电脑、新型传感器、车联网关键电子元器件、高可靠轻型线束等。
支持零部件企业加强零部件与主机产品协同开发,引导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组建模块化供货的企业集团,加快形成模块化、层次化的零部件供应体系结构。
……
积极发展军民融合产业。
着力培育优势骨干企业,引进军工集团战略布局项589
目,积极发展卫星应用、量子通信等电子信息产业,高端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装备、核电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业以及新材料、节能环保等产业,积极推进卫星应用、智慧城市应用、智能装备技术等的应用示范。
建立与军工央企、高校院所的对接机制,探索军地企合作新模式,开展多层次军民对接活动,加快国防科技成果转化。
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提升一批省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
……
四、主要任务
五、保障措施
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