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修订稿

合集下载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精选6篇)最近又翻阅了下罗伯特弗兰克的《牛奶可乐经济学》,作者用日常生活中的诸多小例子,从产品设计、成本效益、供求关系、价格体系、市场信号、行为心理学等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解释,浅显易懂而又贴近生活,可以引发大家对周围事物的思考。

因为有文化和地域的原因,其中有些国外的例子我们不能很好的理解,而也有一些例子解释的较为牵强,但无论如何至少有一半的例子的思考都是让人豁然开朗的。

以下是其中一些有意思论点的记录,值得今后学习和应用。

产品设计既要符合消费者心意的功能,又要满足卖方保持低价、便于竞争的需求。

也就是说,要在两者之间实现平衡。

如牛奶一般装在方形盒里,而可乐装在圆形盒里,因为牛奶需要冷藏成本高。

“一价定律“指出,适合试图利用富人愿意花钱的供应商,都会给竞争对手创造出直接的获利机会,也就是利用价差进行套利。

酒吧喝水要钱而花生免费,因为酒和水以及花生的不同关系。

从长远来看,新技术所节省下来的成本,并不会给生产者带来更高的利润,而是降低了产品的价格,使消费者受惠。

劳动力市场原则:雇员的工资与他们为雇主在盈亏平衡点上所创造的价值成正比。

技术的高速发展,提高了最有能力的人的个人优势,所以最近收入最高者的薪水比普通人涨的反而更快,如公司CEO及高管。

套利的可能性限制了垄断者向特殊买家索取高价的能力,所以商家的应对之道是,允许顾客以低价购买,但前提条件是客户必须首选跃过某种门槛,如抢购、限时促销、改变包装等。

价格敏感消费者,价格第一,时间体验形象等其次,所以某种形式的购买门槛都是为了扩大这一消费群体;而价格不敏感消费者,可能是富人,或者时间便利体面等更为重要的群体。

扩大整体份额而不是使这两个群体价格冲突,会提高总体销量而降低成本,如样品、瑕疵品的销售。

对个人是好事,对群体来说可能没用。

如雄鹿的大犄角只为了内斗而对狼群无用。

当个人效益超过个人成本时,个体会采取行动,可能导致对群体有害的结果。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间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它以一种别出心裁的方式揭示了生活中无处不在的经济学原理,让我仿佛打开了一扇洞察世界的新窗口。

这本书并没有像传统经济学教材那样充斥着复杂的图表和公式,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来阐述经济学的奥秘。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让看似高深莫测的经济学变得平易近人。

书中的一个经典案例让我印象深刻: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初看这个问题,可能会觉得这只是商家随意的选择,但经过作者的分析,才发现其中蕴含着深刻的经济学原理。

牛奶通常需要放在冰箱里冷藏,方形的盒子能够更好地利用冰箱的空间,节省储存成本;而可乐大多是在常温下直接售卖,圆形的瓶子更符合人手握住的形状,方便消费者携带和饮用。

这一简单的现象背后,其实是商家在成本和消费者便利性之间做出的权衡和选择。

另一个有趣的例子是关于折扣券的。

为什么很多餐厅会提供折扣券,而不是直接降低菜品价格?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提供折扣券能够有效地将对价格敏感的消费者和对价格不敏感的消费者区分开来。

那些愿意花费时间寻找和使用折扣券的消费者往往对价格更加敏感,而不愿意使用折扣券的消费者可能更注重用餐的体验和便利性,愿意支付更高的价格。

这样一来,餐厅既能够吸引更多的顾客,又能够实现利润的最大化。

通过阅读这些案例,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并不是只存在于宏观的经济数据和复杂的市场分析中,它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我们的每一个决策,无论是购买商品、选择职业,还是规划家庭财务,都受到经济学原理的影响。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对成本和收益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做决策时,我们往往只关注表面的成本和收益,而忽略了隐藏在背后的机会成本。

例如,我们在选择购买一件商品时,可能会比较它的价格和质量,但往往忽略了为了购买这件商品而放弃的其他机会,比如用同样的钱去投资学习新的技能,或者陪伴家人朋友。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3篇)牛奶可乐经济学的读后感1今日,很快的读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就像书名所示意给我们的,牛奶可乐,从牛奶可乐中提取一些经济学原理,让我们能以经济学的目光去看待我们生活中的经济经济行为。

从在网上开头看电子书时,最先想到的还是张五常的卖桔者言了,这两本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都是通过生活中我们毫不留意的一些经济活动,从中能悟出很多经济学原理,这进一步证明了我们无论学习什么学问,我们都需要留意我们的生活,其实那些哲理及原理就蕴含着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我们需要去发觉,需要去留意。

就像哲学的观点,实践是熟悉的来源,我们要把我们的理论与生活实际相连接。

从生活中去获得一些理论学问,即便没有那么专业的术语,然后在实践中,也就是在生活中,我们连续去运用这些学问,这将对我们的生活中带来许多的便利,这也是我们的一笔财宝。

牛奶可乐经济学是罗伯特·弗兰克的著作,其导语就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盒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供应免费续杯?为什么高校教授说话语焉不详?用经济学家的眼睛看生活,假如你正在迟疑是否去商场的折扣卖场,假如你正在为买博物馆套票举棋不定,假如你正在为租婚纱还是买婚纱犯愁,假如你正在考虑换一份悠闲的工作,假如……那么这本书中千姿百态的例子,加上妙趣横生的分析肯定会对你有所关心。

这就很吸引人,能引起我们的奇怪心,况且,这也是源自于生活的,很贴近我们的生活,就让我们感受到,确实如此,经济学就在我们身边,我们需要用经济学的思维去生活,去规划我们的将来。

本书的主要内容是对经济学能做什么,事实上也是从特定的角度,试图赐予这个问题一个解释。

或许这本著作的观点不肯定异样深刻,事实上,全书用的都是经济学教科书里特别基本的原理;然而,弗兰克的立场客观、方法独特。

本书内容的选取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高度相关的话题,阅读此书,不仅能学到许多特别重要的经济学理论,更关键的是通过学习弗兰克用理论分析现实的思路,从而实现“非仅一鱼,更得一渔”的效果。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5篇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很多酒吧喝水要钱,却又提供免费花生米?”“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总是在右边?”。

在支部开展的"三个一"读书活动中,我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有些在生活中习以为常的事例被其巧妙的引用来阐明那些乏味、枯燥的经济学原理,使我不由的对该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牛奶可乐经济学》原名叫做《经济博物学家:破解日常生活的密码》,书中提出了100多个问题,全部来自于日常生活经验,涉及产品设计、供求分析、人际关系、职场风云等等各个方面。

书中提出的问题千奇百怪,分析工具却相当简单,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说:“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这也许正是此书的魅力所在。

所有的事物,如果你从理论层面去解读,就会让事情变得复杂化,而你运用人们熟知的事例去理解说明,就会让人一目了然。

就如同与人沟通时,要让对方理解我们所表达意思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站在对方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使用对方熟悉的事物来举例。

比如在统计工作交流中,如果单纯的给企业人员解释报表中指标含义,由于每个单位具体情况不同,个人理解也有差异,很难让企业人员正确掌握。

假如我们针对每个单位的特殊性做出解释,或是利用常见的情况举例,对方理解起来就会容易许多,我们的工作就会事半功倍。

生活中多问几个“为什么”,能增强我们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

理论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

生活中许多的小例子都可以用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理解释清楚。

同样的道理,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处理的技巧方式也不尽相同,要想全面的自如应付,就必须对本行业的原理有深刻的理解和透彻的领悟。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优选6篇)品位完一本名篇后,你有什么样的汇总呢?必须写一篇读后感好好作纪录了。

究竟应怎样写读后感呢?下列是我为大伙儿搜集的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读后感范文,热烈欢迎阅读文章,期待大伙儿可以喜爱。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阅读感想1第一次拿出《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是由于它奇葩的名字吸引住了我,牛奶可乐为什么会有社会经济学的大学问呢?打开文件目录,里边的难题也是使我对这部造成巨大地兴趣爱好,为什么打开电冰箱时,冷柜会亮,冷藏拒却不容易亮?为何牛乳装在方盒予里卖,可口可乐却装在圆玻璃瓶里卖?为何dvd和cd的规格一样大,但dvd包装盒子却比cd包装盒子要大很多?为何许多饭店都为饮品给予完全免费续杯?在表述这种各种各样的难题时,创作者约翰逊·唐纳德专家教授的见解显而易见有别于传统式的经济学书籍,他曾讲到“请不要急切去书里寻找回答。

这种日常生活的难题并不是公式计算和定义,他们并沒有规范准确的回答,每一个人都是有很有可能得出大量更有效的表述。

虽然,并不是每一个人全是经济师,但最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索,并把思索用以日常生活。

那样,大家每一个人,都能够变成一名博物馆经济师。

”当我们第一次见到这种难题,或许就如创作者常说急切去书里寻找回答,可当看了之后用社会经济学的视角去思索其他的难题时,却会发觉社会经济学早已渗入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过去我觉得社会经济学是一个深不可测的大学问,可当我们毫不在意它后,他便会变成我的一把利刃,此后独立思考又多了一种视角,这就是这本书带来我的一种感受。

牛奶可乐社会经济学的阅读感想2“农户以体力活从业辛勤耕耘,生意人以其审时观变从事贸易,工商业者因其精工巧技生产制造器材。

”这全世界没有人没有追求完美着“利”。

社会经济学是当代的一个单独课程,是有关是社会经济发展规律性的科学研究。

从1776年亞當·斯密的《国富论》逐渐奠基石,当代社会经济学经历了200很多年的发展趋势,早已有微观经济学、微观经济、经济学原理等诸多专业方向,并运用于各垂直行业,具体指导人们財富累积与造就。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书可不像那些板着脸讲道理的经济学著作,它有趣得很,让我有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

书里讲了好多生活中的经济学现象,用的都是通俗易懂的例子,就好像作者在跟你唠家常一样。

其中有个例子让我印象特别深,说的是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

咱们平常去超市,估计都没怎么在意过这个事儿。

但作者一分析,嘿,还真有门道。

说是因为牛奶大多需要放在冰箱里保存,而方形的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冰箱的空间。

你想想,冰箱里一格一格的,如果是圆瓶子,那中间的空隙得多浪费啊。

但可乐就不一样了,可乐一般是直接放在货架上,圆瓶子拿着顺手,看着也顺眼,而且在制造过程中,圆形瓶子相对来说更节省材料成本。

这就让我想起我自己逛超市的经历。

每次走进那琳琅满目的饮品区,眼睛总是会被各种各样的包装吸引。

那些方方正正的牛奶盒子,整整齐齐地码在货架上,给人一种稳重、踏实的感觉。

而旁边色彩鲜艳的可乐瓶子,圆圆的,透着一股活泼劲儿,好像在对你说:“快来拿我呀!”有一回,家里的牛奶喝完了,我奉老妈之命去超市采购。

站在牛奶货架前,我就开始琢磨这方盒子的事儿。

看着那一排排的牛奶,心里还想着书里说的节省空间的道理,越想越觉得有道理。

这时候旁边来了一位大妈,也在挑牛奶。

她嘴里还念叨着:“这牛奶咋又涨价了,这方盒子装的就是不如圆瓶子好看,但实惠啊!”我听了差点笑出声,心想这大妈只看到了表面,没领会到这其中的经济学奥秘。

还有一次,和朋友出去野餐。

大家准备了好多吃的喝的,当然少不了可乐。

朋友从包里掏出几瓶可乐,我第一反应就是:“看,这圆圆的瓶子多适合带出来。

”朋友们都一脸懵地看着我,我就把从书里学到的那一套给他们讲了讲。

结果他们说我:“出来玩还惦记着这些,真是个书呆子!”可我觉得,能把书里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小事联系起来,特别有意思。

读了这本书之后,我发现自己看周围事物的眼光都不一样了。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在繁忙的生活中,偶然读到了《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没想到竟给我带来了意想不到的乐趣和启发。

这本书可不像那些板着面孔、充满高深理论的经济学著作。

它就像是一位亲切的朋友,用通俗易懂又妙趣横生的例子,把经济学的道理娓娓道来。

书中没有复杂的图表和公式,只有一个个贴近生活的小故事,让我这个对经济学原本一知半解的人,也能轻松地走进经济学的奇妙世界。

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成本效益原则的那些例子。

就拿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超市布局来说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超市里,牛奶通常会摆在靠里的位置,而可乐却总是放在靠近门口的货架上。

这看似随意的摆放,其实背后蕴含着经济学的智慧。

想象一下,你下班回家,想买瓶可乐解解渴。

因为可乐放在门口显眼的位置,你很容易就能拿到它,然后迅速结账走人。

对于这种购买决策比较简单、需求比较急切的商品,放在容易拿到的地方,可以加快顾客的购买速度,提高销售额。

但牛奶就不一样啦。

购买牛奶往往是一个经过深思熟虑的决定,而且很多人会一次性购买好几瓶。

所以把牛奶放在靠里的位置,你为了拿到它,就不得不穿过整个超市。

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顺便看到其他的商品,说不定就会顺手放进购物篮里。

这样一来,超市就能增加其他商品的销售机会。

看似只是简单的商品摆放位置,其实是超市在精心计算成本和收益之后做出的巧妙安排。

再来说说我们平时买衣服的时候。

你有没有发现,在换季的时候,那些新款衣服总是价格高昂,而旧款则会大打折扣?这也是成本效益原则在起作用呢。

新款衣服刚刚上市,设计新颖、独特,能够吸引那些追求时尚、愿意为新鲜感买单的顾客。

对于商家来说,这时候定高价,可以获取更高的利润。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季即将过去,新款变成了旧款,它们的吸引力下降。

如果商家还想把这些衣服卖出去,就只能通过降价来吸引那些对价格更敏感的消费者。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就是电影院里的爆米花为什么卖得那么贵。

我们都知道,在电影院外面,同样大小的爆米花价格要便宜得多。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在繁忙的生活中,我们常常对身边的经济现象习以为常,很少去深入思考其背后的经济逻辑。

而《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就像一把钥匙,为我们打开了一扇观察日常生活中经济现象的新大门。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有趣的案例,让原本看似枯燥的经济学原理变得亲近而实用。

书中的案例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女装的扣子在左边,男装的扣子却在右边?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问题,在作者的引导下,都能通过经济学的原理得到合理的解释。

让我们先来说说牛奶和可乐包装的差异。

牛奶通常装在方盒子里,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和成本有关。

牛奶需要放在冰柜里冷藏保存,方形的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减少存储成本。

而可乐一般是在常温下售卖,圆形的瓶子在抗压能力上更有优势,并且对于手持和饮用来说更加方便。

再看男女装扣子位置的不同。

女装扣子在左边,是因为在过去,贵妇人大多有女仆帮忙穿衣,扣子在左边方便女仆操作。

而男装扣子在右边,则是因为男性自己穿衣时,右手扣扣子更方便。

书中还有许多类似这样贴近生活的案例,让我深刻地认识到,经济学并非只存在于高深的学术著作和复杂的经济数据中,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的每一个选择。

比如在超市购物时,我们常常会被各种促销活动所吸引。

“买一送一”和“打五折”看起来似乎是同样的优惠力度,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却可能有着不同的影响。

如果我们对某个商品的需求量是固定的,那么“打五折”可能更划算,因为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购买,而不会因为“买一送一”而多买了不需要的商品。

还有,我们在购买手机时,往往会发现同一款手机会有不同的内存版本,价格也有所差异。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商家通过价格歧视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一种手段。

对于那些对内存需求较大、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消费者,他们会选择高内存版本;而对于那些对内存需求不高、对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者,他们会选择低内存版本。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

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之〈牛奶可乐经济学〉》最近读了一本挺有意思的书,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这本书可不像那些板着面孔讲道理的经济学读物,它有趣得很,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小例子,让经济学变得通俗易懂。

书里提到的好多观点都让我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比如说,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这看似简单的问题,背后还真藏着经济学的门道。

就拿我自己逛超市的经历来说吧。

每次走进超市的饮品区,那一排排的牛奶和可乐总是特别显眼。

牛奶大多规规矩矩地躺在方方正正的纸盒里,而可乐呢,则是在圆滚滚的瓶子中。

以前我从来没仔细想过这有啥特别的,读了这本书才明白,这里面的讲究可多了去了。

咱先来说说牛奶。

牛奶这东西,一般都得放在冰箱里保存,对吧?那冰箱的空间是有限的,方盒子能更有效地利用空间,比起圆瓶子,方盒子之间几乎没有什么空隙,这样就能在同样大小的冰箱里放下更多的牛奶。

而且,牛奶一般不会一次就喝完一瓶,大多是倒在杯子里喝,所以也不需要设计成拿着特别顺手的形状。

再看看可乐。

可乐这玩意儿,咱很多时候都是直接拿在手里喝,所以瓶子得设计得让人握着舒服,圆瓶子就比方盒子握着更得劲儿。

而且可乐一般都是在常温下卖的,不需要考虑在冰箱里节省空间的问题。

这只是书里众多有趣例子中的一个,却让我开始用全新的视角去看待身边的事物。

还有一个例子也让我印象深刻。

为什么酒吧里清水卖得很贵,而花生米却免费?这要是以前,我可能会觉得酒吧老板太黑了,清水都要卖那么贵。

但读了这本书,我才知道这里面的玄机。

想象一下你在酒吧里。

喝了酒,自然就会口渴。

如果清水价格便宜或者免费,那大家可能就光喝水不买酒了。

但清水价格很贵,而花生米免费,情况就不一样了。

花生米是咸的,越吃越口渴,这样你就会想要喝更多的酒。

酒吧靠卖酒赚钱,而不是清水,所以通过这种方式,酒吧就能提高酒的销量,赚更多的钱。

这让我想起有一次和朋友去酒吧玩儿。

朋友觉得口渴,想要点一杯清水,一看价格,吓了一跳,最后还是选择买酒来解渴。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篇】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3篇】篇一: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作者:陈爱珠全书阐述了作者认为最基础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学概念:机会成本和成本效益原则。

机会成本是指为从事某活动而放弃其他事情的价值;成本效益原则意为唯有当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大于额外成本时,才值得这么做,它是所有经济学概念的源头。

在谈到这些各色各样的博物经济学问题时,作者罗伯特?弗兰克教授的观点显然不同于传统经济学课堂的要求。

请不要急于去书中找寻答案。

这些生活中的问题不是公式和概念,它们并没有标准确切的答案,每个人都有可能给出更多更合理的解释。

虽说,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经济学家,但至少,我们可以更积极地去思考,并把思考用于生活。

这样,我们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一名博物经济学家。

例如为什么牛奶要装在盒子里,可乐要装在圆的瓶子里?这个问题其实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不会去留意它。

《牛奶可乐经济学》回答:一是产品的差异导致,牛奶大多需要放入冰柜保鲜,如果是圆的,会降低冰柜的利用率;可乐不需保鲜,不存在这个问题。

二是圆形可乐适合拿在手上喝,而很少有人拿着牛奶盒子喝。

还有路边躺着一张貌似百元钞票的东西,要不要捡、罚款能不能制止迟到等问题。

没有公布答案时,估计许多人会心里没底不敢回答,但见到答案后,就会觉得原因竟这么简单。

所以弗兰克教授写这本书的一个出发点就是让读者感受到经济学离我们很近,贯穿到生活的每个角落。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

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

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

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

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那句老话,多朴素的道理啊!在本书中看到许多生活中不谋而合的例子,又加深了我对它的许多认识。

2024年《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2024年《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

2024年《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范文题目:2023年《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一、导语《牛奶可乐经济学》是2023年由贾导师所著的一本经济学实践类书籍,该书讲述了作者身为一位经济学教授,在牛奶和可乐的收购方面的种种经验与故事。

通过这些故事,作者想要告诉读者们关于经济学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应用这些原则。

在本文中,我将对这本书进行详细的分析和阐述,并分享我的读后感。

二、读书概述《牛奶可乐经济学》主要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以一个有趣的故事作为引子,从而呈现了作者的实践经济学研究过程。

其中,作者以幽默而风趣的笔调,以及鲜活的例子,讲述了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

书中的第一部分,作者以从超市购买牛奶开始,讲述了供求关系对价格产生的影响,并解释了垄断和竞争对市场的不同影响。

第二部分,作者通过一家可乐公司的成功案例,探讨了价格战对市场格局的影响,以及竞争对手的反应。

同时,作者对市场定价和产品定价的原则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第三部分,作者以国际贸易的案例,展示了国际市场竞争和贸易政策的影响。

作者将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同时还分析了贸易战对市场的影响。

第四部分,作者以城市交通拥堵的案例,探讨了外部性的问题。

他解释了负外部性和正外部性对市场的影响,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

第五部分,作者通过电力市场的案例,讲述了公共物品的供给和需求。

他解释了公共物品的特点和市场对公共物品的供应机制。

这一部分的例子非常生动,让我更好地理解了这个概念。

第六部分,作者以金融市场的案例,阐述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他讲述了投资者面临的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如何作出决策,并解释了金融市场中的道德风险问题。

最后一部分,作者讲述了市场失灵的情况。

他提出了市场失灵的各种原因,以及政府的干预和调节作用。

三、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内容丰富、幽默风趣的经济学实践类书籍。

作者通过有趣的例子和故事,将复杂的经济学原理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最新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专业21篇)

最新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专业21篇)

最新读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专业21篇)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培养阅读的兴趣和习惯,提高我们的阅读素养和文学鉴赏能力。

以下是一些读者对于课外读物的真实感受和体验,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分享他们的感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期待已久的假期已经开始,长达四十天的假期不愿随意挥霍,于是我漫无目的的走进书店,各色各样的书籍玲琅满目,让我无从下手。

最后我决定找一本关于我所学专业的金融经济类的书籍。

在热销类书籍中,我发现了它,我看到它卡通可爱的封面设计有点诧异,紧接着我看到了封面上有一些有趣的问题,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为什么女士衣服的扣子在左边而男士的在右边?为什么餐厅都为饮料提供免费续杯?为什么女模特要比男模特挣的钱多?为什么大学教授说话语焉不详......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但我们平时却缺乏思考,都不知道这样做是有什么样的原因。

带着对这些问题的兴趣,我开始了《牛奶可乐经济学》的阅读。

翻开书的封面,扉页上印着作者的简介,本书的作者是美国的罗伯特·弗兰克,博物经济学家,康奈尔大学约翰逊管理学院经济学和管理学教授,《纽约时报》“纽约现场”专栏特约评论员。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他就在康奈尔的课堂上通过与学生问答的方式,收集本书中所讲到的生活中的经济学问题。

他主张经济学应该是植根于经验和观察的社会科学,而不是以数学为核心的硬科学。

致力于把经济学从数学中解放出来,并为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生根发芽提供无限的能量。

看到这我的好奇心更重了,很想用我这门外汉的思维看看这些现象的背后到底有着什么样的经济效益。

在国外的高速路边上是有取款机的,那么能开车上高速路的人肯定不会是盲人对吧,但是取款机上的按键上却有盲文,这是什么原因呢?其实很简单,就是取款机的制造商要给普通街头取款机装配带盲文的按键,就索性全部制造成有盲文的按键。

因为所有的按键都制造成带盲文按键的成本要远比单独购买新的机器和组织新的生产线去制作盲文按键便宜。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精修订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精修订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后感SANY标准化小组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

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

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

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

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

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

”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

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字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范文引言《牛奶可乐经济学》是一本以有趣的方式介绍经济学概念的图书,作者麦克·韦尔茨借助牛奶和可乐这两种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饮料,向读者解释复杂的经济学理论和原则。

本篇读书笔记将对书中的主要观点和思想进行梳理和总结,并提出一些个人的看法。

第一章:牛奶与可乐的贸易以牛奶和可乐的贸易为例,作者首先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互惠互利的贸易。

他指出,牛奶和可乐的生产商之间可以通过贸易来实现双方的利益最大化。

例如,牛奶生产商可以专注于牛奶的生产,而将可乐的生产交给专门的公司,这样可以减少生产成本并提高效率。

这个例子引出了经济学中的比较优势理论,即每个国家或个人都应该专注于自己的优势产业,通过贸易来获得其他物品和服务。

这一概念对于理解国际贸易的重要性具有启发意义。

第二章:供需关系与平衡价格本章讨论了供需关系对价格的影响。

作者通过牛奶和可乐的市场需求和供应曲线,向读者解释了价格的形成过程。

在供需关系中,当需求增加或供应减少时,价格会上涨,反之亦然。

作者还引入了弹性概念,即需求或供应对价格变化的敏感程度。

对于弹性需求,价格变化会对需求产生较大影响,而对于非弹性需求,价格变化对需求影响较小。

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市场供需的关系,以及价格对市场的调节作用。

第三章:外部性与市场失灵本章讨论了由于外部性产生的市场失灵问题。

外部性是指某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对其他经济主体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无法通过价格来反映。

作者以牛奶和可乐的生产为例,指出对环境产生的污染是一种负面外部性。

由于生产商无法内部化污染的成本,市场无法有效解决污染问题。

这也引出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

这一章的内容让我意识到市场经济并非完美无缺,政府在调节市场、解决外部性问题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

第四章:投资与未来本章讨论了投资对未来的影响。

作者以牛奶和可乐公司的投资决策为例,向读者解释了投资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投资决策。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感》在翻开《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之前,我从未想过经济学能以如此轻松有趣的方式展现在我的面前。

以往一提到经济学,脑海中浮现的总是复杂的图表、晦涩的术语和让人摸不着头脑的公式。

但这本书,却彻底颠覆了我对经济学的固有印象。

作者罗伯特·弗兰克通过一个个生活中的小例子,让我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趣味的经济学实验室。

那些看似平常的现象,比如为什么牛奶装在方盒子里卖,可乐却装在圆瓶子里卖;为什么女模特的收入比男模特高等等,在作者的剖析下,都隐藏着经济学的原理。

其中,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关于“机会成本”的探讨。

作者提到,我们在做决策时,往往不仅仅要考虑直接的成本,还要考虑隐性的机会成本。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去年夏天,我计划和家人一起去海边度假。

我们早早地订好了机票和酒店,满心期待着那阳光、沙滩和海浪。

然而,就在出发前的一周,公司突然有一个重要的项目需要我参与,如果我选择去度假,就可能会错过这个升职的好机会;如果我选择留下来工作,就意味着要放弃难得的家庭度假时光。

这可真是让我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我开始仔细地权衡这两个选择的成本和收益。

去度假的直接成本是已经支付的机票和酒店费用,以及可能在工作上暂时落后的风险。

而留下来工作的直接成本则是失去了放松和与家人共度美好时光的机会。

但是,当我深入思考时,我发现机会成本才是更关键的因素。

如果我去度假,虽然能享受快乐时光,但回来后可能会在工作上失去先机,错过升职机会,这可能会影响我未来的职业发展和收入。

而如果我留下来工作,虽然暂时牺牲了度假,但成功完成这个项目可能会为我的职业生涯带来巨大的推动,带来更多的收入和晋升机会。

经过一番痛苦的纠结,我最终还是决定留下来工作。

那几天,看着同事们在朋友圈分享的海边美景,心里难免有些失落。

但当项目顺利完成,并且得到领导的高度赞扬时,我知道自己的选择是正确的。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理解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奶可乐经济学笔记读
后感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牛奶可乐经济学》读书笔记
为了加深对于经济学基础的理解和学习,我选择了由美国罗伯特·弗兰克着作的《牛奶可乐经济学》这本书。

我认为《牛奶可乐经济学》是我们走进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一本很好的启蒙书籍。

这本书是由美国教授罗伯特.弗兰克在康奈尔大学教经济学课程的时候,收集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而编辑的一本书。

看这本书使我觉得经济学竟然是这样的简单又实际。

此书收录了多个有趣的例子,教会我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工作,并在不同的环境下巧妙地应用经济学原理。

同时提高自己认识世界的水平,使自己在决策时更富于理性。

这本书并非学术大部头,它只是生活小智慧。

为什么牛奶盒子往往是方的,可乐瓶子总是圆的?为什么硬币上的人像是侧面像,而纸币上的人像却是正面像;为什么通常新娘会花数千美元买一套她们永远不再穿的婚纱,而新郎通常是去租一套便宜的礼服,虽然他们将来还会参加很多次社交活动?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一次经济学趣味之旅。

类似的问题有很多,这些都来源于生活,而且从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阐释,这些可爱的问题是美国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弗兰克”讲授经济学时,顺手收集的学生课堂问题和作业。

刚开始提出的问题用经济学的简单解释就因为:牛奶用方盒子装,可乐用圆罐子装是因为牛奶需要放在冰箱里,方形容器节约存储空间;在不大的金属上变现正面肖像很难,而在纸币上印制精细、复杂的正面像可以防伪钞。

为什么律师花在汽车和衣服上的钱比同等收入的教授更多?因为一个人的收入和才能大致成正比。

”没能跟同事保持同等支出水平的律师,会显得比真实能力要差一些……另一个原因是,律师们要吸引客户相应的是,教授们要发论文、申报课题,而负责做这类决策的人不太在乎教授穿什么衣服。

这些小事儿,恐怕最大的好处,就是告诉读者,不论何时何地这书都能看得进去,还总能看得开开心心。

这又说明了一个经济学命题,就是经济学讲求效用最大化,投入最小产出最大。

这本书的效用,就是看得舒服,看的愉快而且有所得。

在经济学被广为诟病的当下,这本《牛奶可乐经济学》读后没有沉闷感觉,至少给我们一是它讲了个朴素的道理:经济学也没什么了不起。

现在经济学被一帮精英们越挖越深、越整越难了,没整它几十个看不懂的公式,没有成堆的术语创新还真成不了专家。

所以大家都怕了,不敢琢磨。

其实,就拿最低成本、最大产出这个原理来说,无非就是牛奶用方盒子装能节省点冰箱空间,可乐用圆瓶子拿在手里方便的道理而已,就是没有读过书的人都知道装箱子的时候放的东西能归置得整齐一些。

想起了“理论来自于生活”那句老话,多朴素的道理啊。

这书再有一个好处,就是讲了句大实话:其实每个人都是经济学家。

为什么二手车要比新车便宜很多呢?就那么简单的原因,好好的车干吗要当二手车卖呢,人心隔肚皮,谁知道卖的人是不是把车里面整坏了,谁知道这车的资料是不是造假的,谁知道这车是不是出过什么事。

要买的人肯定是到处找熟人去交警队、车管所查记录,找开车好的师傅来帮忙看车。

既然花了这么大功夫,肯定不能花太贵价钱买啊。

所以,二手车再新,价也上不去。

末了,钱车两讫,手里攥着车钥匙还要问一句:“你别蒙我啊!”说来说去,这事在学术上就是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你也很清楚地知道,什么时候可以服表面意思理解信息,什么时候要三思而后行。

如果双方利益完全一致,那他们显然没有必要误导彼此。

所以,在打桥牌的时候,一方玩家使用标准的叫牌方式,向对家暗示自己手中牌的好坏,那么,对家只需要理解他的意思即可,无需怀疑其真实度。

可要是卖家吹嘘自己产品的质最有多好,买家有充分的理由加以怀疑。

博物经济学家知道,除非这种信息成本高昂,难于造假,要不然就没什么可信度。

比方说,如果卖家提出全面保修,这应该算一个比较可靠的产品质量信号,因为,产品质量太低的话,卖家提供这种服务就赚不了钱了。

“没有免费的午餐”这一原则,提醒我们当心投资顾问的花言巧语。

如果投资顾问声称某公司的股票价格过低,那么,他所说的实际上就等于桌上摆着免费的午餐。

可是,桌上要真摆着免费的午餐,总不会一直没人去吃吧。

如果其他人也知道股价过低,我们肯定想知道,他们干嘛不赶紧去买呢如果那样的话,股价早就给拉高了。

投资顾问说的是内幕消息机带的我们,凭着博物经济
学家敏锐的眼光,一定能意识到:凡是吹嘘能靠着买进低价股票一夜暴富的人,都是些骗子。

不过,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除了能帮助你在市场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之外,还有其他许多丰厚的回报。

基本上,既定环境的方方面面以及人类和动物行为的所有特点,都是成本与效益相互消长所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结果。

凭着敏锐的目光,我们能在日常生活经验里发现许多相关的结构和模式。

在未来的日子里,你可以把找出这些有趣现象当做一种美妙的智力冒险。

书上举的例子大部分是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情,但是却得到了不一样的答案。

比如说24小时营业的超市他的大门为什么还需要锁,刚看到问题的时候觉得没什么,因为他总有要关门的时候,但仔细想一想如果除去突发事件24小时营业的超市是不需要锁的,然后看看书上的解释才知道原因是市面上卖的大门都有锁,如果要没有锁的大门只会增加大门的成本。

看完整本书才发现我们在生活中缺少发现的眼睛,回想以前看到小孩们提出的一个一个令人可笑又回答不上来的问题时,现在想想那些问题中有些也不失为是一个好问题。

看完全书后对以下三点深有体会:
一、个人的回报只取决于绝对绩效。

但事实上,生活中大多数事情都是以相对位置定高下的。

美国法律禁止成年人自愿义务加班、封杀超瘦模特以及强制规定儿童入学年龄都是为了防止这样的恶性军备竞赛。

这让我想到了国内可怜的莘莘学子。

本来人人都不进行所谓的“培优”是很好的,结果班上有一个人去培优了,第二个第三个人觉得自己相对就落后,也就必须去培优,周而复始,所有的小朋友都把自己的课余时间放在了培优上了。

尽管某些开明的家长认为这样是不好的,但迫于现实压力,仍然只有送自己的孩子去培优。

结果就造成了这样的恶性循环,人人为了不落后都要去培优。

设想如果所有的人都不培优,考试对大家来说仍然是公平的,考的就是大家共用相同的学习时间,即上课时间的效率。

但就因为少数人打破了这个平衡,逼迫所有人都陷入这个圈子里。

二、“回归平均”理论
任何人和集体在达到不正常的成绩(无论好坏)后,就会回归自己的平均水平。

这就产生了一个奇妙的效应,让人们误认为批评比表扬有用。

当一个人发挥超常而得到表扬后,依照客观规律他的表现会回归自己的正常水平,在外人看来即退步了,会让人产生表扬让其骄傲退步的假象。

而另一方面,一个人在发挥失常且得到批评后,根据“回归平均”其成绩会上升至正常水平,让人产生批评使其进步的假象。

也就是说,批评和表扬并不对成绩的变化起决定性作用,当然对那些情绪化较强容易受影响的人除外,而真正起作用的仍然是客观规律。

三、独立音乐发展
“为什么独立音乐人,尤其是那些最有天赋的,偏爱音乐免费共享程序,而已经成名的艺人则往往反感这些程序”
答案显而易见。

已成名艺人往往能通过卖CD获得极大的利润,所以他们当然对免费下载及其反对。

而反观独立音乐人,他们没有大量的粉丝,并不期待通过CD的销售额获得大量的提成。

因此对独立音乐人来说,“成名”远远比“赚钱”重要,因为唯有“成名”才能让他们“赚大钱”。

当他们成名后,即使他们的歌曲仍然在被下载,但CD的销售量因为那些死忠的歌迷却在上升。

正是这样一个非法的流通渠道,促使了这些独立音乐人的走红。

没人会愿意买一张自己从来没在电视上听过也没看过宣传的CD,但正是网络大大的普及了他们的流行度,也随即建立了一个个小众圈子。

而流行歌手则相反。

因为他们的歌迷往往都是盲从性很高的小朋友,他们听蔡依林的同时也会听SHE、杨丞琳、王心凌、潘玮柏、吴克群、王力宏。

要他们花钱把每个人的CD都收集显然不太现实,而且对他们来说音乐只是快餐,吃一口爽一下就好,没必要保存,因而许多这样的粉丝从来都不会买CD的,流行歌手的销售量仍然需要他们的死忠粉丝来维持。

看完了《牛奶可乐经济学》我不仅学到了一些经济学的知识,还找回了我发现问题的心,以后在日常的生活中,对待一些普通的小事也能都看出其中的经济学原理。

因此,多用经济学的眼光看待问题,不仅能够训练我们的逻
辑思维,也能让我在面对许多事情和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更加的沉稳和理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