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学案)
物理高一下册《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教案、教学设计
作业布置要求:
1.同学们在完成作业时,要注意书写规范,保持卷面整洁。
2.对于计算题,要注重步骤的完整性和逻辑性,提高解题能力。
3.对于小论文和拓展阅读,要注重素材的选取和论述的严谨性,培养同学们的写作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4.实验设计要注重团队合作,充分发挥每个成员的作用,提高实验设计和操作能力。
在本次教学设计中,我将结合教材内容,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他们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掌握了理想气体方程的基本运用,对分子动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然而,对于阿伏伽德罗常数及其在物理现象中的应用,学生们可能还较为陌生。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学情:
针对以上学情,我将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结合生活实例,降低学习难度,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提高他们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激发他们学习物理的热情。
三、教学重难点德罗常数的概念、单位、物理意义及其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中的应用。
难点:阿伏伽德罗常数在计算中的应用,以及分子动理论的理解。
(2)结合生活实例,运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组织分组讨论、实验操作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动手实践的能力。
2.教学策略:
(1)针对重点和难点,设计梯度性、层次性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针对性辅导,提高教学效果。
(3)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多媒体、网络资源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质量。
《分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 导学案
《分子阿伏加德罗常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其与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和推理。
二、知识回顾1、物质的组成物质由大量的分子、原子或离子组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2、物质的量物质的量是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的物理量。
符号为 n ,单位为摩尔(mol)。
三、分子的大小和质量1、分子的大小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10) m 。
可以通过油膜法等实验方法来粗略测量分子的大小。
2、分子的质量分子质量的数量级一般为 10^(-26) kg 。
四、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指 1 mol 任何粒子所含的粒子数。
2、数值通常取 N_A = 602×10^23 mol^(-1) 。
3、意义阿伏加德罗常数是联系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桥梁。
五、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的关系1、物质的量(n)、微粒数(N)与阿伏加德罗常数(N_A)的关系N = n × N_An = N / N_A2、示例计算计算 2 mol 氧气中氧分子的个数。
已知某物质含有 1204×10^24 个分子,求其物质的量。
六、应用实例1、气体摩尔体积在标准状况下(0℃,101 kPa),1 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都约为 224 L 。
可以通过阿伏加德罗常数计算气体分子的间距等。
2、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量浓度是表示单位体积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公式为 c = n / V ,其中 c 为物质的量浓度,n 为溶质的物质的量,V 为溶液的体积。
七、常见错误分析1、在计算微粒数时,忘记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
2、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记忆不准确。
3、混淆物质的量、微粒数和阿伏加德罗常数之间的关系。
八、巩固练习1、选择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阿伏加德罗常数就是 602×10^23B 1 mol 任何物质都含有 602×10^23 个分子C 1 mol 水中含有 2 mol 氢和 1 mol 氧D 0012 kg ^(12)C 所含的碳原子数为阿伏加德罗常数设 N_A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24 L 氧气中所含的氧原子数为 2N_AB 24 g 金属镁变成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 02N_AC 18 g 水中所含的电子数为 8N_AD 1 mol 氦气所含的原子数为 2N_A2、填空题05 mol H_2O 中含有______个水分子,______个氢原子,______个氧原子。
阿佛加德罗常数专题学案(16届)
阿佛加德罗常数专题解读:阿伏加德罗常数是的考查是以中学所学过的一些重点物质为平台,考查学生对阿伏加德罗常数及与其有联系的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阿伏加德罗定律等概念与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深刻,各种守恒关系、平衡的有关原理掌握的是否牢固。
复习指导:要正确解答本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
审题是“审”而不是“看”,审题目的过程中要注意分析题目中概念的层次,要特别注意试题中一些关键性的字、词,要边阅读边思索。
其次要留心“陷阱”,对常见的一些陷阱要千万警惕(靠平时积累)。
考生要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利用自己掌握的概念仔细分析、比较、作出正确解答。
课前复习:1.看必修1课本P11-14。
2.阅读《创新设计》P17的思维建模:“判断N A正误的三大步骤”和P16知识串讲的:“洞悉N A 判断的七大陷阱”【考点一:外界条件】[例1] 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16克氧气中所含的分子数为N AB.常温常压下,11.2 L氧气中所含的分子数为0.5N AC.0℃、1.01×105 Pa时11.2 L氧气中所含的原子数为0.5N AD.室温下,2.8 g乙烯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0.2N A解题要点:【考点二:物质的状态】[例2]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所含的原子数为5N AB.标准状况下,22.4 L己烷含分子数目为N AC.标准状况下,含N A个氮原子的氮气体积约为22.4LD.标准状况下,22.4 L乙醇中含有的分子数为1.0N A解题要点:【考点三、物质的组成、结构】【例3】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5℃时,7.8gNa2O2含有的阴离子数目为0.2N AB.标准状况下,1 mol氯气中所含的电子数为14N AC.1 mol乙烷分子含有8N A个共价键D.常温常压下,1 mol氦气含有的原子数为N A解题要点:【考点四:同位素原子的差异】[例4]设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1 mol H2O和D2O组成的混合物中含有的中子数是N AB .7.0 g 37Cl 2含原子数目为0.4N AC .常温常压下,17 g 甲基(—14C 1H 3)所含的中子数为8NAD .由H 21和O 188所组成的水18g ,所含分子数为N A解题要点:【考点五: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目】[例5]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 A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24 L Cl 2与过量稀NaOH 溶液反应,转移的电子总数为0.2N AB .常温下,将5.6 g 铁投入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3N AC .1 molFe 与足量Cl 2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3N AD .常温常压下的33.6 L 氯气与足量的铝充分反应,转移电子数为3N A解题要点:【考点六:溶液中微粒数目】[例6] 用N A 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25℃时,0.2mol ·L -1的 Ba(OH)2溶液1.0 L 中含有的OH -数目为0.2N AB .1L0.1mol ·L -1 NH 4Cl 溶液中,NH 4+的数目为0.1N AC .pH =2 的硫酸中H + 的数目为2N AD .在1 L 0.1 mol/L 碳酸钠溶液中,CO 32—数目小于0.1N A 解题要点:课后巩固:完成《创新设计》P 16~17 考点精炼的[示向题组]和[跟进题组]补充:7.阿伏加德罗定律① 标准状况下,5.6 L NO 和5.6 L O 2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 N A② 标准状况下,1.12L 16O 2和1.12L 18O 2均含有0.1 N A 个氧原子③ 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物质,它们的物质的量必相等④ 任何条件下,等物质的量的乙烯和一氧化碳所含的分子数必相等⑤ 1 L 一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一定比1 L 氧气的质量小⑥ 通常状况下,1 mol 的NO 2与N 2 O 4混合气体变为标准状况时其分子数约为N A⑦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气体分子数之比⑧ 同温同压下两种气体的摩尔质量之比等于密度之比⑨ 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 2和CO 的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 ⑩ 常温常压下,某容器真空时质量为201.0g ,当它盛满甲烷时质量为203.4g ,而盛满某气体Y 时质量为205.5g ,则Y 气体可能是C 2H 6或NO 或C 2H 6与NO 的混合气体8、特殊物质中离子情况① 含N A 个Na +的Na 2O 溶解于1 L 水中,Na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1 mol·L -1 ② 13.35 g AlCl 3晶体中所含的氯化铝分子数目为0.1N A③ 常温下,78 g Na 2O 2中含有的阴离子数是2 N A④ 1 mol Na 2O 2固体中含离子总数为4N A⑤ 58.5 g NaCl 晶体中所含的氯化钠分子数目为N A⑥ 8.4g NaHCO 3晶体中所含阳离子的总数为0.2 N A⑦ 在熔融状态下,lmol NaHSO 4完全电离出的阳离子数目为2 N A⑧ 29.0g 2CaSO 4·H 2O 晶体中结晶水的数目为0.1 N A⑨ 标准状况下,22.4L 氦气中约含有2N A 个氦原子。
A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学习教案
第19页/共20页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二分。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二分。
四、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
伽 耳 顿 板
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表现所显示的规律性,叫做 统计规律
第14页/共20页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二分。
四、分子速率分布的统计规律
每个分子的速率是不同的,完全是偶然的, 但大量分子的速率分布却有一定的规律。大量分 子速率分布的规律是一种统计规律。热现象是大 量分子热运动统计平均的结果。
板
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表现所显示 的规律性,叫做统计规律
第17页/共20页
................ .............. ........... ........... ...........
.................
............. . .
............
............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二分。
d V S
体积为V的一滴油酸 滴在水面上把油酸 分子看成一个个小
球,油膜的面积为S ,则此油膜的厚 度
测量结果表明,分子直 径的数量级为10ˉ10m
痱子粉的作用是使油膜的轮廓清晰,便于测
量油膜的面积。
第5页/共20页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二十点 五十二分。
油酸与酒精:1:100 1mL(cm3)溶液:218滴 在撒上痱子粉的水面上仅滴入一滴混合溶液
1、计算油滴体积:
V 1 1 1 m l 100 218
4.6105m l(cm3)
数格子:不足半格的舍去,多 于半格的算一格
2、则滴入油酸的油膜面
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优质学案:微专题一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
微专题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1.阿伏加德罗常数(N A)主要考查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简单计算。
解答该类题目的方法思路:2.阿伏加德罗常数应用中的常见陷阱(1)条件22.4 L·mol-1是指标准状况(273 K,101 kPa)下的气体摩尔体积。
若给出非标准状况,如已知常温常压下气体的体积,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而n=mM的使用不受状况条件的限制。
例如,①常温常压下,11.2 L二氧化碳气体含有的分子数为0.5N A(×)②常温常压下,8 g O2所含氧原子数为0.5N A(√)(2)物质状态22.4 L·mol-1适用的对象是标准状况下的气体(包括单一气体和混合气体)。
已知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如水、酒精、三氧化硫等),不能用22.4 L·mol-1进行计算。
例如,标准状况下,22.4 L H2O中所含分子数为N A(×)(3)粒子种类粒子种类一般有分子、原子、离子、质子、中子、电子等。
例如,18 g NH+4含有的电子数为10N A(√)(4)物质的组成①气体单质的组成除常见的双原子分子外,还有单原子分子(如He、Ne等)、多原子分子(如O3等)。
例如,标准状况下,11.2 L臭氧所含氧原子数为N A(×)②一些物质中的离子数目。
如熔融状态下NaHSO4由Na+和HSO-4构成等。
例如,常温常压下,120 g NaHSO4固体中所含阴、阳离子总数为0.3N A(×)③Fe(OH)3胶体中,因为胶体微粒是集合体,所以胶粒的数目小于原溶液中Fe3+的数目。
(5)缺少溶液体积由物质的量浓度求算溶液中所含微粒数时,未给溶液体积,无法求算物质的量。
例如,0.5 mol·L-1 Na2CO3溶液中含有的Na+数目为N A(×)(6)忽略溶剂的组成求溶液中的氧原子、氢原子数目时不要忽略溶剂(如水)中的氧原子或氢原子。
《分子阿伏伽德罗常数》导学案
《分子 阿伏伽德罗常数》导学案主要内容:【知识点】知道..分子动理论,知道..阿伏伽德罗常数 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3)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
对分子动理论的理解:分子动理论的第(1)点“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可从以下几方面加深理解:①阿伏伽德罗常数1231002.6-⨯=mol N A ,表示1摩尔任何物质都含有×1023个分子;②一个分子的质量是很小的,若1摩尔任何物质的质量为M 克,则每个分子的质量仅为231002.6-⨯M g ;③分子很小,分子直径的数量级是10-10m 。
可用油膜法粗略测定油分子直径:如图,将体积为V 的油滴滴到水面上,油滴会在水面上散开,形成单分子油膜,测出油膜的面积S ,则油膜的厚度SV d =可表示分子的直径的数量级。
分子动理论的第(2)点“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可从以下现象得到证实:①“扩散”,将一滴红墨水滴入一杯清水中,红墨水会在清水中扩散,而且水温越高,扩散越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所以分子运动也叫热运动。
②“布朗运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小颗粒,能观察到花粉小颗粒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这种运动是布朗运动。
布朗运动本身不是分子运动(至今为止,人们还不能直接观察到单个分子的运动),而是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不断撞击小颗粒的结果,,但是布朗运动的无规则性,反映了水分子运动的无规则性。
花粉颗粒越小,运动越剧烈,这是因为小颗粒受到来自各方面的水分子的撞击作用不能完全抵消;温度越高,花粉小颗粒的运动越剧烈,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分子动理论的第(3)点“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要知道分子间同时存在引力和斥力作用,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分子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分子间相互作用力跟分子之间的距离有关。
当分子间距离等于某一数值0r 时(0r 约为几图6-A-1r时,斥力和引力都个埃,1埃=10-10m),斥力和引力平衡;当分子间距离小于增加,但斥力增加得多,分子力表现为斥力;当分子间距离在几个埃到几十埃时,斥力和引力都减少,但斥力减少得多,分子力表现为引力;当分子间距离大于几十埃时,分子间的作用力就变得极小而可以看作等于零。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学案)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学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的理解。
2、掌握电解法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并能够进行科学的处理。
3、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深刻认识实验原理,正确
分析误差原因。
4、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加以拓展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回顾旧知:
(1)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多种方法,其中电解法是常用的方法,若已知一个电子的电
量为1.6*10-19,列出求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学表达式:
三、分组实验
(1)对课本所给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猜想:
(2)依据猜想设计本组实验:
(3)数据处理
电解法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数据处理
四、误差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有哪些?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探究教学设计
实验探究活动教学设计方案一、实验课题: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学习用单分子膜法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和操作方法。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胶头滴管、量筒(10mL)、圆形水槽(直径30cm)、直尺、硬脂酸苯溶液。
四、实验探索的重点与难点分析:本实验是高一化学中的选做实验,难度不特别大,但准确度不高,在做本实验之前我们经过了多方面的探索发掘后认为有两种方法值得一试。
第一种是电解法测阿伏加德罗常数,第二种是单分子油膜法测阿伏加德罗常数。
第一种方法的难点在于本实验是课堂演示实验,所以对时间的要求比较严格,但本方法实验时间比较长,此外本实验电解的是稀H2SO4溶液,有腐蚀性,这是本方法需要克服的又一难点。
第二种方法操作比较简单,花费时间不长,是测阿伏加德罗常数比较完善的课堂演示方法,但本方法可变因素颇多,例如水槽中水的波动,水槽直径的测量,滴管的校正都会影响到最后的结果,这是本方法需要克服的一大难点。
五、实验探索的过程:由于实验室的设备有限,我们并未针对第一种方法作可行性的实验探究,我们已经提供了实验方法,如果将来有条件可以一试。
我们重点针对第二种方法的那些问题进行了探究。
1实验开始前针对水槽要做甚末准备工作?答:在开始实验前,一定要刷洗干净水槽方可开始实验。
2水槽中的水的波动如何解决?答:水槽中的水的波动会影响到硬脂酸苯的扩散,我们在实验前保持水槽不被移动,使水面保持稳定。
3如何使滴管的校正比较准确?答:校正滴管的时候应选择一个性能比较完好的滴管,在校正的时候要保持实验动作规范,这样校正的结果才能比较准确。
4如何准确测量水槽的直径?答:在测量水槽的直径的时候本来应该选择内卡尺,条件所限只好改用直尺,在测量的时候要选择水槽直径,但目测会有误差,最好的方法是使用手固定直尺一端后,将直尺的另一端左右晃动一下选择最大处,然后测量三次,取平均值。
5如何准确测定滴入水槽的硬脂酸苯的滴数?答:在滴定的时候开始时扩散的速度会比较快,然后速度会逐渐减慢,这时一定要耐心等待一会,直至滴到液面上的液滴不再扩散且呈透镜状方可记下滴数。
《分子 阿伏加德罗常数》 导学案
《分子阿伏加德罗常数》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知道分子的大小和质量。
2、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掌握其与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3、能够运用阿伏加德罗常数进行有关计算和推理。
二、知识梳理(一)分子1、物质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一般分子直径的数量级为 10⁻¹⁰m。
2、分子的大小油膜法估测分子直径:d = V/S,其中 V 是油滴体积,S 是单分子油膜面积。
3、分子的质量分子质量一般很小,数量级约为 10⁻²⁶kg。
(二)阿伏加德罗常数1、定义1mol 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均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用Nₐ 表示,其数值约为 602×10²³mol⁻¹。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微粒数的关系n =N/Nₐ,其中 n 为物质的量,N 为微粒数。
3、重要推论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也等于分子数之比。
三、例题讲解例 1:已知一滴水的体积约为 005mL,求其中水分子的个数。
(水的密度为 1g/cm³,阿伏加德罗常数Nₐ = 602×10²³mol⁻¹)解:一滴水的质量 m =ρV = 1×005 = 005g水的摩尔质量 M = 18g/mol水的物质的量 n = m/M = 005/18 mol水分子的个数 N =nNₐ =(005/18)×602×10²³ ≈ 167×10²¹ 个例 2:在标准状况下,224L 氧气中含有多少个氧分子?解:标准状况下,1mol 任何气体的体积约为 224L,所以 224L 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1mol。
氧分子的个数 N =nNₐ = 1×602×10²³= 602×10²³个四、课堂练习1、某固体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M,密度为ρ,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ₐ,则每个分子的质量和体积分别为多少?2、相同质量的氧气和氮气,所含分子数之比为多少?五、易错点剖析1、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理解不准确,如将其与 602×10²³混淆,忽略其单位。
实验1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
实验1 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阿伏伽德罗常数是一个物理常数,用于描述一个分子或原子中的粒子数。
这个常数的测量对于理解物质的行为和化学反应的本质非常重要。
下面将详细描述一个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定实验。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数目来确定阿伏伽德罗常数。
二、实验原理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为NA)的定义是:1摩尔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
它与物质的摩尔质量(M)和摩尔体积(V)之间存在一个关系:NA = M/N0其中,N0是气体常数,约为6.02x10²³个/摩尔。
本实验通过测定一定质量(m)的气体分子数目(N),计算得到阿伏伽德罗常数。
三、实验步骤1.在一个标准状况下(即0℃、1大气压),将一个已知体积(V1)的容器密封,填充一定质量(m1)的气体。
2.用一个精确的质量天平称量这些气体,记录下质量(m2)。
3.通过比较质量(m2)和填充时质量(m1),计算出气体的摩尔质量(M)。
4.假设气体分子数目(N)是通过容器中的总压力和气体的摩尔体积计算得到的,然后利用以下公式计算阿伏伽德罗常数:NA = M * N0 / (m * V1)其中,m是气体的质量,V1是容器的体积。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本实验,我们得到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测量值。
它反映了物质中的粒子数,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
此外,实验结果也可以用于验证气体定律和其它物理学理论。
然而,这个实验的结果可能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例如温度和压力的变化、气体分子的扩散和热运动等。
这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实际的测量值偏离理论值。
为了减小这些误差,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并在长时间内进行多次测量以得到更准确的结果。
五、结论本实验通过测定一定质量的气体分子数目,成功地测量了阿伏伽德罗常数。
这不仅验证了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理论值,而且还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物质的构成。
同时,我们也讨论了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并提出了一些减小误差的方法。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阿伏伽德罗常数学案(全国通用)
2018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自主导学案专题二阿伏伽德罗常数【高考分析】高考命题研究1.气体摩尔体积;2.物质微观结构;3.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的转移;4.弱电解质的电离;5.盐类的水解;6.可逆反应;7.同位素。
【课堂探究】1、N 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8g D2O和18g H2O中含有的质子数均为10N AB.2L 0.5mol/L亚硫酸溶液中含有的H+两种数为2N AC.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时,生成0.1mol氧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 AD.密闭容器中2mol NO与1mol O2充分反应,产物的分子数为2N A【考点定位】考查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的关系判断,涉及到核素、弱电解质电离、氧化还原反应、化学平衡等知识点。
试题难度为较易等级【名师点晴】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查,几乎可以将中学化学计算兼容到一个题中,所以几乎是高考必考题。
在选择题前半部分(四道题)出现,一般试题偏易;在选择题后半部分或非选择题出现,一般试题偏难。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考题充分体现了化学研究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的特点,更凸显了化学科学特点和化学研究基本方法,能较好的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60g丙醇中存在的共价键总数为10N AB.1L0.1mol·L-1的NaHCO3溶液中HCO3-和CO32-离子数之和为0.1N AC.钠在空气中燃烧可生成多种氧化物,23g钠充分燃烧时转移电子数为1N AD.235g核互23592U发生裂变反应:△U+10n9038Sr+13654U+101n,净产生的中子(1n)数为10N A【考点定位】本题主要是考查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有关计算,涉及丙醇分子中共价键判断、溶液中物料守恒应用、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计算以及核裂变反应等【名师点晴】将分子、原子的结构、相对分子质量或式量、物质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物质的量在物质及其所含构成微粒关系式计算中的应用、溶液体积、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溶质的物质的量、溶质与水化合即电解质的电离、可逆反应、取值范围、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状态、电解质溶液中存在的微粒、钠的燃烧、氧化还原反应、化合价、物质的量在钠与失去电子的关系式计算中的应用等联系起来。
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学案)
第一章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第1讲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复习目标】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摩尔质量和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
2.能根据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物质的质量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3.能总结出有关规律。
【问题焦点】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课前测试]1.下列关于物质的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1 mol任何物质都含有6.02×1023个分子B.0.012 kg 12C中约含有6.02×1023个碳原子C.1 mol水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D.1 mol Ne含有6.02×1023个电子2.下列有关摩尔质量的描述或应用中,不正确的是()A.OH—的摩尔质量是17 g/molB.CO2的摩尔质量是44 gC.铁的摩尔质量在数值上等于铁的相对原子质量D.一个钠原子的质量约等于236.02×1023g3.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常温常压下,8gO2含有4N A个电子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含有N A个CCl4分子C. 1molFe与足量Cl2反应,失去2N A个电子D. 1 mol 甲烷分子中含有的共价键数目为3N AE. 1 L 0.1 mol·L-1氨水含有0.1N A个OH-F. 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生成的NH3分子数为2 N A【问题提出】以上是关于问题焦点“物质的量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的练习,请完成练习后,提出你的问题。
提问规则:(1)根据问题焦点提尽可能多的问题,(2)不要急于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3)用问句表示表示你的问题,(3)把每个问题写下来。
你的问题是:①②③④⑤⑥【问题使用】从你所提的问题中选择最能帮助你达到复习目标的问题,并带着这些问题进行自主复习,如有困难与同学或老师讨论。
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高中化学二轮专题复习: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学案)
第1讲 阿伏加德罗常数及其应用学案一、知识重构 1.计算公式)aq ()g (V c V V M m N N n mA ⋅====2.阿伏加德罗常数常见考查形式 (1)给出质量求数目应对策略:一般考查混合物,无需考虑物质的状态、所处温度和压强等。
需要分析混合物各组分存在的关系,如摩尔质量的数值相等或最简式相同等,然后依据不同情况进行计算; (2)给出体积求数目应对策略:用V m =22.4 L/mol 计算时,必须符合“两个前提”:一看是否为标准状况;二看物质在标准状况下是否为气态。
标准状况下为非气态的物质有:H 2O 、CCl 4、Br 2、SO 3、NO 2、HF 、CH 2Cl 2、CH 3OH 、C 2H 5OH 、乙烷、苯等。
(3)给出物质的量求数目应对策略:单质的组成,有单原子分子(如稀有气体)、双原子分子(如H 2、N 2等)、三原子分子(如O 3)、多原子分子(如P 4);不同同位素组成的化合物的中子数的计算(如H 218O 和D 2O );一些物质的阴阳离子数目(如过氧化钠的阴离子);特殊物质所含的化学键数目;(4)给出溶液浓度(或pH )求数目应对策略:注意是否告知溶液的体积;除溶质中的原子及电离出的离子外,还应注意“H 2O ”对计算H 原子、O 原子或H +、OH -数目的影响(如100 g46%C 2H 5OH 水溶液中O 原子数);注意弱电解质的电离和可水解离子的水解对微粒数目的影响; (5)给出反应求转移电子数目应对策略:依据题给信息,写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分析氧化还原反应中化合价的变化,得出转移电子数目→根据题目提供的数值确定反应中转移电子的数目; (6)注意隐含条件应对策略:注意反应是否为可逆反应(如SO 2的催化氧化、合成氨反应、NO 2的二聚反应等);注意反应能否完全进行(如随着反应的进行,物质浓度变稀后,反应停止或反应实质发生变化);3.题型突破1.记“组成”,突破物质与结构陷阱(1)记特殊物质中所含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的数目,如Ne 、D 2O 、18O 2、-OH 、OH -等。
高中化学-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教案)
第2课时关键能力——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判断阿伏加德罗常数问题是高考常考题型之一,此类试题以阿伏加德罗常数为核心,以中学所学过的一些重要物质为载体,将微观粒子(原子、分子、离子等)数目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物质的量浓度等联系起来,突出考查考生的理解与辨析能力、分析与推测能力,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辨析基本概念、获取有关信息,并在此基础上判断物质结构、分析物质性质、推断反应结果、处理转化数据等。
计算N(微粒数)的基本思路如下图所示:—————————————————————————————————————————————————————考向1 围绕“V m=22.4 L·mol-1”的使用条件进行判断(理解与辨析能力)此考向设置错误的两种常见方式:一是给出标准状况这一条件,但提供物质呈液态或固态;二是提供物质是气体,但处于常温常压下或不提供气体所处的状况(温度和压强)。
要求考生掌握基础知识(阿伏加德罗常数、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定律等),判断物质结构(无机物或有机物),根据物质的性质推测反应结果,确定物质所含分子数、原子数、共价键数、转移电子数等,并能融会贯通,解决简单化学问题。
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2020·全国卷Ⅲ)22.4 L(标准状况)氮气中含有7 N A个中子B.(2018·全国卷Ⅰ)22.4 L(标准状况)氩气含有的质子数为18 N AC.(2018·全国卷Ⅲ)常温常压下,124 g P4中所含P-P 键数目为4 N AD.(2017·全国卷Ⅱ)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中分子数为0.2 N AB[标准状况下,22.4 L氮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一个氮气分子中含有14个中子,故1 mol氮气中含有14N A个中子,A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氩气为1 mol, 1个氩气分子含有18个质子,则含有的质子数为18N A,B正确;1个P4分子(白磷,分子结构为)含有6个P—P键,124 g P4的物质的量为1 mol,则所含P—P 键数目为6N A,C错误;标准状况下,2.24 L N2和O2的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为0.1 mol,则含有的分子数为0.1N A,D 错误。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高中化学 专题5 阿佛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学案 苏教版选修6
1. 进一步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意义。
2.掌握电解原理在阿伏伽德罗常数测定工作中的运用【学习过程】一、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交流与讨论】1、自主学习如何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后小组讨论,分析测量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原理。
从几个问题讨论:(1)测量的原理是什么?写出的计算过程(2)要得到所需要的值,需要做哪些测量?(3)为了测量的准确,应该注意什么?2、实验仪器、药品3电解前的质量/g 电解后的质量/g 改变的质量/g 阴极 6.50 6.62阳极7.05 6.93电流强度/A电解时间/s阿伏加德罗常数NA/mol-1【课堂练习】1、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 g甲烷所含有的电子数目为10NAB.常温常压下,4 g氦气所含有的中子数目为4NAC.标准状况下,22.4 L单质溴所含有的原子数目为2NAD.电解食盐水若产生2g氢气,则转移的电子数目为2NA2、分子中含有n个碳碳双键的某烯烃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m g该烯烃在标准状况下可与V L的氢气恰好完全反应。
每摩尔烯烃的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的数目n为(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
3、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在标准状况下某种O2和N2的混合气体mg含有b个分子,则ng该混合在相同状况下所占的体积应是。
4、某学生试图用电解法根据电极上析出物质的质量来验证阿佛加德罗常数值,其实验方案的要点为:①用直流电电解氯化铜溶液,所用仪器如下图:②在电流强度为I安培,通电时间为t秒钟后,精确测得某电板上析出的铜的质量为m克。
试回答:(1)连接这些仪器的正确顺序为(用图中标注仪器接线柱的英文字母表示。
下同)E接___,C接___,___接F。
实验线路中的电流方向为___ _→___ _→__ __→C→_ ___→___ _(2)写出B电极上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G试管中淀粉KI溶液变化的现象为_____ ______,相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 _________191069.12)(-⨯⨯⨯∆⨯==mCuMItNA(3)已知电子的电量为1.6×l0-19库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学案)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学习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测定方法,加深对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含义的理解。
2、掌握电解法的基本操作,通过实验采集数据并能够进行科学的处理。
3、引导学生从实验方法、实验仪器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究,深刻认识实验原理,正确
分析误差原因。
4、理解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并加以拓展应用。
二、实验原理
1、回顾旧知:
(1)什么是阿伏加德罗常数?
(2)阿伏加德罗常数与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2、测定阿伏加德罗常数有多种方法,其中电解法是常用的方法,若已知一个电子的电
量为1.6*10-19,列出求算阿伏加德罗常数(N A)的数学表达式:
三、分组实验
(1)对课本所给实验方案提出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改进猜想:
(2)依据猜想设计本组实验:
(3)数据处理
电解法测阿伏加德罗常数实验数据处理
四、误差分析:可能存在的误差有哪些?造成误差的可能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