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西教育的比较看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

合集下载

中西方教育差异

中西方教育差异

谈《刮痧》中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刮痧》观后感中国留学生学习成绩往往比一起学习的美国学生好得多,然而十年以后,科研成果却比人家少得多,原因就在于美国学生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强。

——杨振宁想必对于正在学习中西方文化比较的我们《刮痧》这部影片不会陌生吧,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很好地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差异。

我们除了看到这部影片主要反映中美之间对中国传统医疗刮痧存在分歧之外,还有没有从影片中的小细节看出些什么呢?记得从小我很淘气,可以说干尽坏事,记得有一次以病因请假为由逃课去游戏厅,可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老师居然给家里打电话问是否是真的,母亲说我去上课了,老师说没有来,于是母亲告诉父亲说我又没去上课,父亲说肯定去游戏厅了,当我玩的正起劲时,父亲冲了进来,当着众人的面打了我一顿,可以说我是很怕父母的,被打后我再也不敢去了,虽然当时恨他们,可是现在想起来还觉得父母其实是爱我呢!我想这样的类似经历大家都有,而这部影片呢也有,大家还能想起那“三记耳光”的片段吧,的确,这个小细节很容易被忽视,但是它却反映了中西方家庭教育的不同。

在影片5到7分钟的时候,大同的儿子丹尼斯和昆兰的儿子打架,原因是昆兰的儿子对丹尼斯说他爸爸是个笨蛋。

大同要求丹尼斯道歉,丹尼斯拒绝,遭到了大同的一记耳光。

这记耳光不仅重重地打在影片当事人的脸上,更重重地打在欣赏这部影片的每一个人脸上。

由此,不得不引发我们对中西家庭教育差异的思考。

的确,在每一个中国人眼里,儿子先动手打人,事后又不肯认错,在双方父母在场的情况下,父亲打儿子一巴掌的“给对方面子”这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打是亲,骂是爱”一直就是中国千百年来的一句古训,说的是因为关心所爱的人,对他的错误行为加以指正的方式,所谓的“爱之深,恨之切”。

但是错在哪里呢?关键在于对方并不是中国人,人家不理解你的行为。

在西方国家,拿许大同的朋友兼上司昆兰来说,他的观点是小孩子间打打闹闹在所难免,父母何必大动干戈,许大同打儿子就是不对,说“给他面子”只是幌子而已。

中国基础教育

中国基础教育

中国的基础教育省略了什么——简要对比中美基础教育要讨论中国现在的基础教育这个问题,不妨可以先从“中美基础教育孰强孰弱”这个问题出发,采取客观的视角来观察中美基础教育的差异,从而重新审视我国的基础教育和我们以往的基础教育观,从中认真思考发展个体的创造力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环境,深刻反思中国的基础教育的不足之处,并从西方基础教育中吸取精华。

中美教育比什么,以及怎么比,所得出的结论将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比较的是数理课程的学术性难度,中国的基础教育肯定超过美国;如果比的是教育的效果、学生的实际能力特别是创造能力,则美国基础教育的优势是我们难以否认的。

中国基础教育的特点是进度快、难度高、知识点多。

在同样的教学时间里,我国学校教的知识难于、多于美国,这意味着我们的教育必然比美国的教育省略了很多东西。

省略的是什么,与创造力有何关系。

这需要我们进行具体而细致的分析。

譬如,美国小学四年级的课本中涉及热空气上升原理的课程教法是:指导学生动手制作一个热空气气球,学生要自己准备各种材料、自己动手制作,失败了再重新做。

这样,整整一个星期的教学时间都花在制作一个热气球上。

相比较,我国学校同类课程的教法则是,教师照课本讲原理,学生听讲后背熟即可。

不难发现,美国学校一星期的课程,我们只用10分钟就可完成。

正是由于进度快,所以课程内讲授的知识点多,但我们的快进度是有代价的,即我们省略了动手制作的全过程,因而我们的学生不会像美国学生那样尝试到成功,也不会体验到失败;不会知道照着书上的程序做仍会遇到很多困难,包括材料的性质是否符合实验要求,也包括具体的操作细节是否有误差。

在这样一个自己动手的全过程中,学生必然要思考、要选择、要寻找失败的原因、要克服各种困难。

如此学到的原理,就不只是书本上的抽象定义,而是包含着自己亲身经历和真实体验的生活道理。

中美两国教学过程的差异向我们显示,同样是一个知识点,对中国学生来说,这只是书本上枯燥乏味的并与自己的生活毫无关联的抽象理论;而对美国学生来说,书本上的内容是有趣的,并且是自己在实际生活中喜闻乐见的。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可打印修改)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可打印修改)

浅析中西方教育差异摘要:当今世界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由于中西方在教育上存在很大差异,探讨中西教育的差异对我们实现教育现代化推进社会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主要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教育模式及方法等方面简要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我国教育的不足,试图优化我们的教育模式,用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弥补自身的不足,从而达到在教育模式上与西方接轨,实现现代化的教育目标。

关键词:中西;教育;差异教育是一种文化现象,是构成文化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不同的地域以及不同的文化造就了教育的不同形式。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因为这不仅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先进文明的程度,还决定着国家的发展。

在我看来,中国的教育方式精致细腻,西方的教育方式则贴近自然,更接近社会。

近几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人心,教育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是千万家庭的切身利益和迫切需求。

因为,良好的教育直接关系到了孩子的素质和品行,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它是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国家教育事业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就中国目前来看,教育的发展态势良好,一大批家长、学校创造了成功的经验,教育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尽管如此,教育仍是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随着西方教育思想的传入,中国家长面对传统与现代家教思想,表现出无所适从的无奈。

因此,对于开展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而且,中西教育各有千秋,在不同方面,教育方法也不同,所以我们就需要深刻了解中西教育的差异,取长补短。

下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一下中西教育的差异。

一、学校的教育对比中国与西方的学生,中国的学生是学得多,悟得少,西方的学生则是学得少,悟得多。

中国学生大多表现出基础扎实、思想依附、唯师是从、唯书是从、缺乏创新精神的普遍现象;西方的学生大都表现为敢想、敢干、富于竞争。

众所周知,几千年来中国教育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注重基础,重视基础教育。

通过中西教育对比看中国教育改革

通过中西教育对比看中国教育改革

通过中西方教育对比来看中国的教育改革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教育作为一种社会活动,在传承文化知识、生产生活经验、培养人格、三观的形成等方面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然,不同的地域对教育的看法以及教育的方式都不尽相同。

当前“减负”和“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部门的热门话题,而由此所引出的教育改革又层出不穷,那是否西方的教育体制是否就比我国现行的应试教育更加具有优势呢?本文将通过对作者在国外留学的同学的提问,以及相关资料对中西方的教育机制作对比,从而对中国的教育改革提吃一下看法。

关键词:一·喜欢国内的教育机制还是国外的?原因?对于这个问题显然是因人而异的,但是总体上还是喜欢国外的教育机制多一点。

他们认为国内属于应试教育,大部分学生虽然能有一个好成绩但是毕业以后明显不适应社会上的各种挑战,面对问题的处理不够成熟,国外的属于实践教育,比较注重知识的的应用和实际问题的处理方法。

并且国外的教育更具有创造性,没有死记硬背的硬性规定。

而国内则只注重你学会了什么,不注重你是否应用它。

而喜欢国内教育的同学则显然有着更长远的想法,因为现在的中国还处于飞速发展的时期,但是国外的教育制度确实缓慢,循序渐进的,唯有等到进入大学之后才会接触一些深层次知识。

国内很明显的加快了这一速度,在中学阶段就开始夯实基础,接触与西方相比较下更为深层的知识,到了大学阶段则开始分化专业,因此现在看来,还是国内的教育机制更加符合中国现行情况。

现阶段,中国的教育政策是“素质教育”。

就是已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提高科学文化和身体、心里、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

而在此之前,我国实行的则是应试教育,表面来看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是一个极大的飞跃,但是这整的改变了什么么?对然号称减负,学校里的压力确实减轻了不少,但是家长和学生依然普遍认为学习的终极目标就是考上一个好的高中或是大学,因此孩子们的课余时间依然奔波于各个补习班之间。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比较与思考
(一)教育的人性论比较
每一种教育观的背后都可能隐藏着某种人性论, 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人性的某种假设或预设。这种人 性论假设或有意识或无意识、或显在或潜在地影响着 教育者的教育观念,左右着教育者的教育行为。 教育中的人性论假设,主要是指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人性“善”“恶”的预设,其本质,是教育者在本 性上是倾向于把受教育者预想得是可信任的还是不可 信任的。
中国教育根深蒂固、情有独钟的 “灌输”、“规约”、“强制”,乃至 “暴力”,其人性论基础都是建立在性 恶之上的。似乎不这样就谈不上教育。 与此相应的心理定势就是浓重的猜疑和 提防,遇事总喜欢把学生先往坏处想 (类似于“有罪推定”)。 例举:某学生漏做数学题而被教 师怀疑其人品
基于这种人性论假设,无论在教学 上还是在学生管理上,中国教育都是怀 疑大大多于信任,批评大大多于表扬, 苛求大大多于宽容,压制大大多于鼓励, 约束大大多于自由。中国教育在很大程 度上是一种“挤压式教育”、“防范性 教育”,以致中国教育陷入了一种难以 自拔的恶性循环中。
中国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确有其长处, 如基础知识系统扎实、基本技能娴熟、 认同感较强等,然而,且不说这些素质 是不是现代社会所最需要的,是不是现 代人的根本特质,只说学生为获得这些 素质所付出的沉重代价,就可以强烈地 感受到中国教育的深刻弊端。说得激烈 一点,中国教育是在以摧残和破坏人的 发展的方式促进人的(某种)发展。
中西教育观的若干 比较与思考
德国海德堡大学教授 博士生导师 唐佳文
所谓教育观,简言之,即人们对教育的根 本性看法和态度。教育观中最本质、最核心的 是教育价值观,即人们关于教育对人和社会的 价值的根本性看法和态度。 由于种种复杂的历史和现实原因,中国和 西方发达国家在漫长的社会和教育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了诸多迥然不同的教育观,从而使中 西教育呈现出很不相同的价值走向和种种不同 的理论和实践特征。

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二)

中西教育差异对比专题报告(二)

资料2:中美教育对比一、中美教育之别:功夫与利用率在中国或者其他华人社会,老师和家长教育学生说,只要努力,铁杵也能磨成针;而美国学校则会鼓励学生,想出最有效的办法去制造针,或者想出最有效的方法把铁杵用于其他目的。

就算真要钻牛角尖,一定要用铁杵造针的话,起码也要想办法造个成百上千根针,否则岂不白白浪费了这么多铁?勤奋不等于成功:任何天才要想成功都需要努力,但关键在于努力分高效和低效两种(当然更有无效甚至负效)。

就像我们使用能源生产,也有能源利用率的问题一样。

“铁杵磨成针”的效率,无疑是极低的。

可是,当这种故事出现在小学教材里时,我就从没听到有人质疑过,大多数人都把这个故事当作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慧宝藏,天经地义,无庸置疑。

可是,古人的智慧就算正确,也未必适合今天的社会。

更何况有些持续了千年之道理,还常常被后人否定呢。

当然有些人会提出,“铁杵磨成针”这个故事并不在于它的事实本身,而在于要教给我们一个道理:努力可以成就一切。

再认真回味一下,努力真的可以成就一切吗?不见得。

懒惰导致失败,但勤奋绝不等于成功。

中国人固然比美国人勤奋,而且有小聪明,但美国国家强大,社会上成功者大多是美国人自己,这是因为,从大社会到小个人,他们都擅长于有效地利用自己的长处,在社会上容易找到自己的位置。

同时,他们在工作中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被最大化地有效利用。

一个人取得的成果,等于功夫和利用率的方程式。

数学好的中国人,这笔账一定比美国人算得清楚。

美国中学生每读一篇名著,无论是莎士比亚、爱默森、乔叟、奥威尔,作业都是写criticism(文学评论),可以正面,也可负面,不大聪明的学生也可以胡说八道,随便写写自己的感触。

关键是从这些评论中,学生能够思考阅读过的内容。

墨守陈规与挑战权威:相比之下,在中国(或者在其他亚洲国家),我记得在中学时常背诵和默写朱自清、鲁迅的著作等等,从来都没有机会“挑战”这些权威。

大家从小背的不是唐诗、宋词,就是《三字经》之类,从没有人告诉过我,在小时候,学校和家庭里会经常就这些著作的内容进行讨论。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有何不同?教育是国家的命根子,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也存在巨大的差异。

以下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教育体制的不同之处:一、教育政策不同中国的教育政策比较注重普及教育,近年来实施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让更多的孩子能够接受基础教育。

而在某些发达国家,教育政策更加注重培养人才和提高学科水平。

例如美国的高等教育虽然收费,但是政府会提供贷款、奖学金和减免等多种方式来鼓励学生去接受高等教育。

二、教育课程不同中国的教育课程比较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初中和高中阶段都会学习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基础学科。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除了基础课程之外,学生还需要选修各种选修课程,例如音乐、美术、戏剧、舞蹈、电影、历史等。

三、教育评价方式不同中国的教育评价方式主要是考试,学生的考试成绩决定他们的升学和未来发展。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除了考试之外,学生还需要参加各种社区服务、体育运动和文艺活动等,这些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升学和未来发展的一部分评价标准。

四、教师人才培养不同中国的教师人才培养比较重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一般需要学习师范课程并且需要通过严格的教师资格认证。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教师人才培养注重教师专业素养和思想能力,一部分教师工作经验通过成为学校教师助理和实习教师等途径来积累。

五、学生治理方式不同中国的学生治理方式比较严格,学生需要服从老师和学校管理的指导,学校会对学生实行严格的管理,例如实行寝室制度、食堂制度、纪律制度等。

而在某些西方国家,学校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和自我创造性,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更加注重学生的人格发展。

总结: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存在巨大差异,这表明了各国对教育的目标和发展方向不同。

了解不同国家的教育体制,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反思中国的教育体制,找到适合我们国家的发展方向,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中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中国的教育存在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着光辉历史和文化的国家,而教育则是国家未来的重要支柱。

然而,在当前社会背景下,中国的教育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导致了学生的学术水平无法发挥,甚至影响了学生在未来职场的发展。

本文将简要讨论中国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方式单一在中国,学生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被动地听老师讲课。

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过于单一,在认知科学中也被证明是低效的。

因此,学校需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方式,例如交互式教学、项目式学习、实践性学习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成就和综合能力。

二、考试制度过于重视分数考试成绩在学生成长中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过于重视分数的考试制度已经成为中国教育最棘手的问题之一。

不仅仅是作为考评学生的标准,分数也成为了考察教师、学校甚至区域发展的标准。

因此,这种情况导致了教师为了让学生拿到好成绩而过于依赖“应试教育”,缺乏对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三、基础教育阶段课程过于繁重基础教育阶段涵盖了小学、初中和高中,是打造未来领袖的关键时期。

但是,在中国,这个阶段的学生课程过于繁重,导致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做传统的儿童活动,例如游戏、探索和体验。

这种问题导致了学生缺乏良好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能力,同时也影响到他们的思维和创新力。

四、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在城市和农村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严重不均。

城市地区的学校通常拥有更多的资源和机会,吸引了许多高素质的教师和学生。

相比之下,农村的学校资源贫乏,教师素质低下。

农村学生由于缺乏教育资源,导致他们的学习成果落后于城市学生,这使得贫困地区的教育水平持续滞后。

五、教育过于功利化学生和家长普遍认为,只有学习好才能获得好工作,进而创造更好的生活。

这种信念导致了教育过于功利化,学生们只注重学习科学和数学等传统的学科。

由于这些学科的考试成绩对升学和未来职业道路具有重要影响,其他学科,例如文学和艺术等,忽视。

这样缺乏全面的教育,孩子们过于注重绩效,忘记了享受学习过程本身。

中西方教学差异

中西方教学差异

中西方教学差异刘成玮 辽宁师范大学海华学院教育和文化本有着天然的血肉关系,或者说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现象。

但是,传统教育存在一定的弊端,过分注重对分数的要求,而忽略了教育本身的意义以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造成了一系列无法挽回的局面。

现如今我们提倡素质教育,我国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基础教育改革,而在改革过程中,吸收与借鉴其他国家的课堂管理经验是必不可少的。

中国的教育是继承孔子的儒家教育,对于教学都是基于课本,很少有创新。

对于学生都是言听老师的指导,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机会,以至于对思维方式存在局限性。

人们习惯了照本宣科,而考试又是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唯一能证明自己,能得到好的前程的唯一方式。

而西方从孩子上小学起,他们的教育环境就是自由开放的,让孩子易于发现自己的特长,然后学会如何发挥自己的特长。

相比之下,中国教育教育出来的孩子就是千篇一律般,没有特点,如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一样都只会考出好成绩,在其他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努力的与西方各国形成良性交流,中西方的活动也更加频繁如互惠生和交换生,但是,受到的教育方式不同,中西方课堂教育的差异日益凸显,学生不适应老师的上课方式,影响了教学质量。

因此,对中西方课堂教学差异的思考和研究也刻不容缓。

1.客观方面的差异1.1社会环境的不同中国是个庞大的国家,13多亿的人口,虽然中国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但是周围面对都是自己的同胞,根本就没有说英语的环境。

再加上学校的课业很重,每天花在写作业上的时间,时间就所剩无几了。

有重视英语的学生可以听BBC、VOA 等来练习听力,但是要想练习口语,实在是没有时间更没有机会了。

所以导致大部分中国学生都要在学习哑巴英语,毕业后能真正张口说的少之又少。

而西方的学生在学习外语时,老师留的作业也大都是读后感或者自己做PPT演讲,西方更注重的是平时成绩和学生自己的思想、想法和观点。

鼓励学生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与时俱进,不会局限于课本上的内容。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

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物理与电信工程学院勷勤创新班林美玉学号:20130009010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基础教育课程已不再适应,存在的问题日渐突出,需要通过改革来适应人类的需求。

然而,随着实践结果的表明,课程改革存在问题,改革不是一帆风顺的,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挫折与障碍,只有正确面对才有可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关键词:教育课程改革形势存在问题教育连接着未来和过去。

课程作为教育的核心,是学校等教育机构培养未来人才的蓝图,影响着教育的总体水平和人才质量的培养。

教育课程能够培养国家人才,是国家根本的重要一项,必须与时代结合,与社会实际发展结合,不断改革、发展、完善。

随着当今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曾经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满足现代人才培养的需要,它存在的问题日愈凸显。

基础教育课程面临的问题可以粗略概括为以下:一、基础教育课程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过分强调本门学科领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略个人的态度,情感,价值观等,使学生缺少学习动力和激情。

二、课程内容陈旧,繁难,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

三、过于强调不同学科的独立性和忽视了科学、艺术与道德的结合。

四、过于强调接受性学习,缺乏学习方法。

等。

通过中西教育结果的比较,我们中国的学生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较低。

总的来说是固有的知识本位,学科本位问题没有得到根本的转变,与时代对人的要求形成极大反差。

传统的应试教育势力强大,素质教育得不到真正的落实。

由此,社会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改革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教育课程改革不仅需要理论思想和实际调查和实践分析,还需要不同思想的碰撞,讨论和探索。

其中最为激烈的是王策三先生和钟启泉先生的思想争辩。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正式启动。

然而,任何一场改革都不是一帆风顺的,随着教育课程的实践,课程改革的问题出现在我们眼前。

作为新的一轮教育课程改革,制定的总体趋势为:一、把教育课程转向以学生发展为本,增强个性化培养,加大潜能的开发,增强能力培养等。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范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范文

中西方教育差异论文1000字范文中西方由于各方面的不同,因此在教育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下面是店铺带来的关于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中西方教育差异1000字论文篇1:《浅析中西方教育的差异》摘要: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依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进一步适应当今世界的要求,我国教育也应吸取西方教育的精华,从而完善自身。

关键词:教育理念差异中西方目前,在校大学生对于学校的学习与今后的工作能力需求之间的关联性存在质疑。

无论是中国教育还是西方教育都有所长有所短,通过对比,找到对方的精华部分进行学习与改革,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明智之举。

本文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探析。

一、中西方课堂教学方法的差异在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记笔记,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缺乏紧密沟通,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牢而不固。

“中国衡量教育成功的标准是将有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没问题,‘全都懂了’,所以中国的学生年龄越大,年级越高,问题越少; 西方教育的标准是将没问题的学生教育得有问题,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连老师都回答不了了,那算是非常得成功,所以西方的学生年级越高,越富有创意,越会突发奇想。

”除了课堂气氛和老师对学生的要求不一样外,中美两国老师的教学方法也有很大差别。

中国老师更多的是教授学生知识。

我们对于老师的评定也是:“传道”,“授业”,“解惑”,和“学高为师”等等这样的字眼。

可见在中国教育中,知识本身的重要性。

但是美国老师希望教给学生的如何去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而非知识本身。

基于不同的目的,教学的方法也截然不同。

中国的课堂,老师以教授知识为主,学生需要更多的是对知识的记忆和应用。

然而,在美国课堂上,老师是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是以学生或学习者为主导的课堂。

谈中西教育比较

谈中西教育比较

谈中西教育比较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谈中西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谈中西文化的差异和比较,一个是教育观的不同,另一个是课堂教育的不同。

一、苦读教育观与乐学教育观我们中华民族历来有吃苦耐劳、立志成才的美德,父母总是用“头悬梁”、“锥刺骨”的吃苦精神激励孩子学习,有的孩子从娃娃时候起,父母就教他认数识字,三、四岁就能熟背唐诗三百首。

然而在21世纪的今天,只满足于会背书,只要求能吃苦,只希望考试分数高,是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

那种苦读书,读死书,孜孜不倦地学,苦苦不停地练,以为只要功夫到,就能成为人上人的观念,不仅培养不出创造性思维人才,而且也是有害的。

有的时候,苦读甚至有害于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西方国家的基础教育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如小学教师与学生是在讨论中、游戏中、动手做的过程中,来完成“教”与“学”的任务。

学生很少有家庭作业,负担较轻,学得轻松、愉快、自在。

中学各门课程都是学分制,学够规定时数,就可毕业,无考试压力,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

这种教学方式灵活而不呆板,活学而不枯燥,适用而不费力,有利于青少年身心发展和健康成长,有利于发展学生个性特长,有利于学生参加更多的社会活动和人际交往,它所带来的结果,则是通过更广泛的学习,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它比苦读苦学更有成效。

二、课堂教育比较我国半封闭的传统教育有值得继续发扬的一面,我国教育传统以课堂讲授为主,教师给学生提供了完整系统的知识,通过课堂反复训练和巩固,多数学生可以比较牢固的掌握知识,我国中学生参加世界学科竞赛成绩斐然,主要原因是我国中学生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概念清楚,学习功底厚。

认真学习不可丢,为了将来打基础。

然而中国的课堂教育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西方的课堂教育鼓励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中国课堂教育看重群体,而西方课堂教育注重个体,这是中、西文化传统家庭本位和个体本位思想在课堂教育目的价值取向上的根本差异。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在于强调统一性,忽视个性差异,也就是强调群体,忽视个体,强调个人服从集体。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有多大?

中国和另一个国家的教育体系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差距有多大?一、教育理念差异中国的教育理念强调纪律和刻苦学习,学生需要遵守各种规章制度,在学业上也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而在一些另外的国家,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个人的兴趣与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创新思维的能力。

比如,欧美国家更注重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而日本则重视全员教育,落实责任教育,注重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和教材不同中国的传统教育方法强调重视课本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的记忆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然而,其他国家往往更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多样化。

同时,其他国家的教材也更加注重实践性和生动性,更能够引导学生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比如,英美国家在教学上更加注重沟通交流,而北欧国家则更加注重教材的社会化。

三、师资队伍水平差异教师是基础教育的灵魂,教师的师资和水平也是各国教育水平的重要标志。

事实上,中国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还有很大的提高空间。

在职业化程度上,中国与发达国家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而在其他国家,老师的背景和工作经验也是决定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芬兰教师的社会地位和竞争力都较高,因此芬兰在教育领域的发展成就也较为显著。

四、学生课外活动及心理健康差异国家间基础教育的差异不仅仅是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不同,还包括很多非常细微的方面。

其中,课外活动和心理健康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

很多西方国家的教育体系更注重学生的课外活动安排和心理健康教育,更能够全面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比如,美国的“课后关怀计划”就为学生提供了更多个人发展的机会。

总之,国家间基础教育的差异非常显著,各国教育体系也有各自的优缺点。

然而,这并不代表着一定要借鉴其他国家的教育经验。

教育应该因地制宜、因人制宜,根据本国的特殊性制定相应的教育方案。

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提升国家的教育水平,更好地推动国家的整体发展。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

中西方的教育差异

大学教育差异第一,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候所有的课程都是公共课,学生的专业也没有分,那么各个专业派最好的老师讲自己专业的经典课,以争取学生。

而在国内,学生进校门的时候已经决定了自己的专业,这4年不再改变,不管自己是不是喜欢或者适合。

第二,是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北美的学生学习和工作相结合。

学生只有大一的前两个学期连续上课(他们一年分3个学期),然后就是一个学期上课,一个学期工作。

有专门的老师到各地为学生联系就职的岗位,然后由学生去应聘,还要有工资,工作一个学期后要交技术报告,而那种如果应聘不到职位义务去劳动的还不能算完成了任务。

第三,也是一个在中国没有的特点,就是在每一个学年结束,都有一部分学生被大学辞退,因为他们不适合这个专业或者这个学校。

这位老师说,辞退并不是坏事,他们可以换专业,或者换学校,找到自己更适合的学科。

这一点,我想在中国还没有这样的事情,除非这个学生有了极为特殊的事情,不然恐怕只要学生进了这个学校,学了这个专业,那么百分之99.999的可能性会正常毕业,我们也没有相应的措施来实现这件事情。

第四,在北美,没有考查课,所有的成绩已分呈现,最后加权平均。

所以说如果学生一科落下去,那么就很难补上,北美的大学不好进,更会越来越难。

在中国就不是这样了,我们的大学不好进,现在也是越来越好进了,而只要进来,那就容易出去。

不光大学,就连硕士也一样,博士现在也已经批量生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当代世界激烈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培养需要靠教育,教育的成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随着中国加入WTO,各种竞争更是日趋激烈。

中国现行的教育体制,教育观念能否适应当今世界的激烈的竞争环境呢?“填鸭”式的教育与“放羊”式的教育何者更能适应当今世界的要求呢?中西方教育的差异究竟何在呢?国外大学确实是有他很大的优势,在学习的内容上,自由灵活,注重实践。

学生的自主学习性比国内的要强一些,每一天的大学生活,就像是高中会考前的那段日子,紧张而又紧凑,比我想象的要困难得多。

中国教育的看法

中国教育的看法

中国教育的看法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中国在国际舞台的日益重要的地位,中国的教育也逐渐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之一。

下面我将探讨中国教育的现状、发展及其优缺点,并提出我的看法。

中国的教育始终以高度重视、严格管理为特点。

在基础教育方面,教材和考试内容仍以知识和考试成绩为核心。

学生的学习压力很大,甚至会造成很多的问题,如心理障碍和缺乏创造力等。

对于高等教育,中国大学与国际先进大学的差距仍然很大,虽然中国有一些知名高校,但它们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如学科结构单一、学术研究不够自由、学生缺乏创新意识等等。

中国教育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资源的投入逐渐增加,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改革。

此外,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加强,中国教育也受益良多。

近年来,中国大学在国际排名中有了一定的进步,有些学科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许多研究成果已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

在教育方面,中国一方面给予学生良好的基础教育,另一方面也在高等教育方面有所提升。

中国教育的优势在于注重基础教育,学生基础扎实,计算能力强,同时教学质量也正在逐渐提高。

然而,中国教育的弱点在于过分关注知识的掌握,缺乏创新性和开放性,学生不够自由和创新。

此外,教育的竞争太过激烈,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过高,会给学生带来很大的压力,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综合能力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的看法总之,随着未来的发展,中国正在努力改善教育质量,提高教育水平,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和更多的发展机会。

我相信,通过全社会的努力和合作,中国的教育会不断进步,为更多的年轻人带来更好的学习和发展环境。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

浅谈中西方教育的差异一、中西方教育的主要区别中西方教育的差异.自古以来就存在.近代以来,随着“西学东渐”运动的兴起和国门被西方列强打开后.国人开始瞩目西方教育的另一种景观。

中国近代著名启蒙思想家严复、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等,对中西方文化、教育上的差异已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

严复首先从宏观方面分析了两种文化体系的根本区别,指出:“尝谓中西事理,其最不同而断乎不可合者,莫大于中之人好古而忽今,西之人力今以胜古;中之人以一治一乱、一盛一衰为天行人事之自然,西之人以日进无疆.既盛不可复衰,既治不可复乱,为学术教化之极则。

”其次在“为学"方面,严复也意识到,“中国夸多识.而西人尊新知。

”的确,国人勤学苦读、博闻强记,可谓满腹经纶,但探索新知的勇气和精神却不足。

他还进一步指出:“夫自由一言,真中国历古圣贤之所深畏,而从未尝立以为教者也。

彼西人之言日:唯天生民,各具赋畀,得自由者乃为全受。

故人人各得自由,国国各得自由,第务令毋相侵。

"也就是说,自由的原则是西方教育中的一条重要准则,但在我国避讳很深,强调的是“顺从"。

可以说,严复在中国近代教育思想发展史上的贡献.恰恰表现在他始终着眼于两种文化体系的宏观对比分析上。

清末学贯中西的大学者王国维,则站在思想的更高处.在具体分析了西方教育学的发展与西方哲学演变的关系后,得出结论道:“近世教育变迁之次第,无不本于哲学的思想之影响者。

"进而提出了“夫哲学者,教育学之母也”的命题。

国学大师梁漱溟也谈到东西方教育侧重点的不同,“大约可以说,中国人的教育偏重情意一边,例如“孝弟"之教;西洋人的教育偏重知的一边,例如诸自然科学之教。

”将中西方教育内容方面各有倚重的情况看得非常真切。

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对中西方教育差别的讨论更为深刻。

著名美藉华裔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教授也指出,中国传统的教法是,一步步地教、一步步地学,这与中国的整个社会都强调“守规矩"有关。

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有何不同

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有何不同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

中国式家庭教育范围慢慢扩大,“中国式过马路”、“中国式接送”诸如此类的词越来越多,指出了中国现实存在的一些家庭教育的弊端和问题。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下中国式教育和西方式教育有什么不一样。

中国式教育与西方式教育的不同一、西方教育和中方教育的本质区别: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先让学生尝试进行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在解决难点中积累验得出结论。

那是真正属于学生自己知识的成果。

回味中国的教育是一种灌输式教育,先将成人的经验告知学生,让学生按部就班,在教师一步一步指导下学习实践,那么得到结论是书本知识,结果往往很难跳出已有的固定模式。

西方和中国教育最大差异就在于本质是否以人为本,是否从学生的本能出发,中国教育是一种“无次品生产”教育理念,是完美的教育,希望生产出的是合格产品,教育之中的学生遵循“学习是不可以犯错的”的规律,学生创新思维在学校“完美”式教育模式中被禁锢。

西方教育是人文的,课堂上从小培养实践和分析能力,鼓励思想和思维自由,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

教师教育教学作用是指引者,教师和学生课堂教学亲和无拘束,共同探讨问题,学生出现的疑问一起去图书馆或团体解决,学生自己去寻找资料正确与否自己做出判断,教师没有约束学生的自主思考。

人文发挥学生独立或群体思维创造力——让学生思想的自由和自主。

如何让学生在课堂上感觉开心,使学生能够积极投入学习,这在西方是老师常常思考的问题。

中国课堂属于老师,老师在讲台上涛涛不绝的讲课,学生认真的听讲、对课本的答案和教师的答案深信不疑,老师提问,学生最好正确回答,是一种倾向性的灌输式教育。

学生和老师之间被动的缺乏密切友好和谐的沟通,造成学生思维单一想象模糊的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牢而不固。

二、中西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显著差异: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中西方教育文化差异

17、从知识层面来说: 西方教育更容易发掘天才:西方教育重视学生创造力的 培养;注重对知识的灵活应用,重视“广”和“博”,对学 生的教育是点到为止;西方的基础教育在达到最基本的要求 的基础上,允许学生有较大选择的自由。比如,一位学生对 物理、化学或生物不感兴趣,感觉有很大的困难,可以只选 修比较基础的课程,而选修较多的自己擅长的感兴趣的课程, 只选修理、化、生其中的一门,同样可以达到高中毕业要求, 也能进入顶尖大学,同样有机会成为“精英”。
3、中西方班容量差异: 如果将中国的高中和英国的A级的学校做一 些比较,可以得出:在中国一些平常的教 室里面,大概是一个班有50个人,而在英 国这个规模是10到16人,16人是最多的, 平均是12个人。
4、 教课的气氛差异: 中国,非常安静,是一方单向的交流,常 常出现教师在台上唱“独角戏”,教育的 成果可想而知。 而在英国,问题非常多,学生甚至挑战 老师,问老师很多的问题。
16、考生成绩的计算方式:
在西方学生成绩的计算方式是:课堂纪律和出勤 率占15%,课余作业成绩占15%,小组互动讨论 占20%,论文写作和答辩占50%,从这几个方面 来综合评估学生的综合情况,比较客观和公正。由 于西方教学的目的是运用,而不是分数,所以分数 只是一个参考值。
在中国,成绩是学生、家长和学校的命根子,一 切唯高分是从。一些综合分数低,而偏科成绩比较 严重的学生,反而被埋没了。成绩主要以期中和期 末考试成绩来定,主要是笔试,比较单一,另笔试 的成绩很容易被复制。像高考这种一考定终身的方 式很容易因为发挥失场,而与大学教育失之交臂。 高分低能那是我们国人的最大悲哀呀!
中西方学校教育差异之具体表现
1、对知识的态度: 在西方的国家,孩子是比较主动的。西方的中学 普遍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在中国 ,中国家庭的父母有一种统治的角色,他 们有时候鼓励甚至逼迫他们的孩子要更努力的学 习,以求获得高分,好名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用+创新型人才”西文化交融创新型教育模式、 人格智慧并重育社会栋梁之才”
二、中国教育的问题
体制的僵化制约了人的潜能的在最大发挥。 (人性的特点“用最小代价换取最高回报”) 价值观的单一限制了人的思想解放,观念的变革。 (马克思哲学的局限性) 育人目标的不清造成了教育的“中性化,非人化,自 我化”等不良倾向。 从教者自身经历、素质同教育改革的要求严重不符。 家长对教育的无知制约了教育的发展。
中国教育的问题不是高考制度的 问题,而是一代人的问题。
三、中国教育的出路
政府应加大推进教育公平化的力度,改变现有 “恶性比较”的教育生态环境。 教育行政部门要实现从“管理到服务”的观念 转变,给校长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创造一个 “公平、自主、和谐、创新”的教育环境。 在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建立校长、老师、 学生、家长的学习共同体。
从中西教育的比较看 中国基础教育的问题
一、中西教育的差异
社会环境的差异
经济、文化、生存状态
价值观的差异
哲学、宗教、男女平等
家庭伦理观念的差异
家族、亲情
教育体制的差异
公平化、差异化
育人观念的差异
以人为本、以政治为本
人才培养及教育科研体制的差异。
西方教育培养 “天才” 中国教育培养 “庸才”
中国教育应该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