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强度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
![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https://img.taocdn.com/s3/m/fdd969d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d1ed40c.png)
文献综述: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关系历史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消费群体,其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研究一直是学术界和业界关注的焦点。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观念的转变,大学生在品牌选择、消费习惯以及忠诚度构建等方面展现出独特的特点。
关于大学生消费偏好与品牌忠诚度的研究逐渐增多,这些研究不仅揭示了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内在机制,也为企业制定针对大学生的营销策略提供了重要参考。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的消费偏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个人兴趣、社交需求、品牌形象等[1]。
品牌忠诚度作为衡量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持续购买和推荐意愿的重要指标,也在大学生群体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2]。
现状分析1. 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多样性与复杂性当前,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日益显著。
他们不仅关注产品的实用性和性价比,还越来越注重品牌的个性化、时尚感和文化内涵。
例如,一些研究表明,大学生在选择服装、电子产品等消费品时,更倾向于选择具有独特设计、符合自己个性且能体现时尚潮流的品牌[3]。
大学生的消费偏好还受到社交媒体、同龄人群和网络评论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他们通过社交媒体了解产品信息,分享消费体验,这种互动过程进一步塑造了他们的消费偏好和品牌选择[4]。
企业在制定营销策略时,需要充分考虑大学生消费偏好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提供更加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
2. 品牌忠诚度的影响因素及构建机制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某一品牌持续购买和推荐意愿的重要体现。
对于大学生群体而言,品牌忠诚度的构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品牌形象、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消费者体验等。
一些研究发现,品牌形象是影响大学生品牌忠诚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个具有良好品牌形象的品牌更容易获得大学生的认可和信赖,从而构建起稳定的品牌忠诚度[5]。
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也是影响品牌忠诚度的重要因素。
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提升消费者的满意度和忠诚度,而差劣的产品和服务则会导致消费者的流失和品牌形象的受损[6]。
国内旅游品牌研究综述
![国内旅游品牌研究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8cbb597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b1.png)
国内旅游品牌研究综述余莎曼;范柳娜;李锋;伍婷婷;丁滇;吴杏荣;俞万源【摘要】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in China, tourism brand has a great guiding significa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review of domestic tourism brand studies within a decade. We carried out several studies that have demonstrated that those studies, with descriptive study, mainly focus on brand building, brand innovation, brand marketing, brand competitiveness,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so on. The research method from qualitative description to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these studie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east and central region of China, especially in city tourism. While there are also some articles composing for country tourism in recent years. The purpose of this literature review is making clear the direction of the research of tourism brand.%在中国旅游业迅速发展的背景下,旅游品牌对于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
![文献综述范例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e1e134556c85ec3a86c2c52c.png)
文献综述学生姓名学号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专业市场营销题目关于中华老字号品牌发展的文献综述指导教师2017年6月一、前言中华老字号品牌是我国商业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但如今由于消费行为、传播环境的碎片化与多元化、民族意识的回归等因素,给老字号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为了改变当今老字号面临的逐渐衰亡的现象,重振老字号品牌。
本文搜集了20篇相关文献并根据各家学者的观点,整理汇总成一篇文献综述。
先是对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做归纳整理,接着对当今中华老字号发展的现状情况进行了搜集整合,着重分析了当下中华老字号面临的问题,如缺乏创新、品牌传播方式落后、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等问题。
同时根据各位学者针对问题提出的相关建议做了整理,以便为今后对中华老字号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作用。
二、正文(一)、中华老字号的概念和界定老字号是数百年商业和手工业竞争中留下的珍品,都各自经历了艰苦奋斗的发家史而最终统领一行。
中华老字号的定义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有不同的解释,以下有几种不同的,具有代表性的概念和界定:熊长博(2011)在《中医药老字号的现代化之路》中指出:2006年商务部官方认定的中华老字号定义是指历史悠久,拥有世代传承的产品、技艺或服务,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取得社会广泛认同,形成良好信誉的品牌。
除此之外,品牌的创建时长不得低于50年。
[1]程国鹰(2011)在《中华老字号杏花村“汾酒”品牌创新策略研究》里将中华老字号的界定整理出来,具体为:品牌创立于1956年(含)以前,传承独特的产品、技艺或服务,有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企业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特色和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具有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内地资本和港澳台地区资本相对控股,经营状况良好,且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2]刘婧维(2014)在《中华老字号企业网络营销研究》中认为中华老字号是指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沿袭和继承了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和独特的工艺,历史悠久,取得了社会广泛认同,赢得了良好信誉的产品品牌。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9ee0471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80f7278.png)
企业品牌文献综述品牌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建立和巩固竞争优势的重要资产,对企业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企业品牌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探讨品牌的定义、构成要素、品牌价值以及品牌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一、品牌的定义品牌是消费者对企业产品或者服务的认知和评价,是企业在市场上的独特标识。
品牌不仅仅是企业的名称、商标或者标志,更是企业的形象和信誉。
品牌可以通过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创新能力等方面来区分自己与竞争对手。
二、品牌的构成要素品牌的构成要素包括品牌名称、品牌标志、品牌口号、品牌形象等。
品牌名称是企业在市场上的标识,可以直接传递企业的核心价值和特点;品牌标志是品牌的视觉标识,可以匡助消费者快速识别品牌;品牌口号是品牌的宣传语,可以传达品牌的核心理念;品牌形象是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印象,包括品牌的信誉、形象塑造等方面。
三、品牌的价值品牌价值是品牌对企业的贡献和影响的综合评价。
品牌价值可以通过品牌知名度、品牌忠诚度、品牌关联度等指标来衡量。
品牌知名度是消费者对品牌的知晓程度,可以匡助企业吸引更多的潜在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是消费者对品牌的忠诚程度,可以匡助企业保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品牌关联度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情感连接程度,可以匡助企业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品牌管理品牌管理是企业对品牌进行全面管理和运营的过程。
品牌管理包括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品牌定位是确定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和差异化竞争策略,可以匡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品牌传播是通过广告、宣传等方式将品牌形象传递给消费者,可以提升品牌知名度和认可度;品牌保护是保护品牌的合法权益,包括商标注册、维权等方面的工作。
综上所述,企业品牌在市场竞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建立和管理品牌,企业可以提升市场竞争力,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和信赖。
未来,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演变,企业品牌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机遇。
因此,企业需要不断创新和调整品牌战略,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变化,保持品牌的竞争优势。
茶品牌文献综述
![茶品牌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e820e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13.png)
茶品牌文献综述
茶品牌文献综述
茶是中国的传统饮品,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和全球化的趋势,茶品牌已经成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品牌的出现和发展,不仅推动了茶产业的发展,也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体验。
本文通过对茶品牌的文献综述,探讨了茶品牌的概念、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
首先,茶品牌是指在市场上以茶叶为主要原料制作的品牌,其特点包括品质稳定、口感独特、包装精美等方面。
其次,茶品牌的发展趋势包括注重创新、提高品质、加强品牌营销等方面。
此外,茶品牌存在的问题包括产品质量不稳定、品牌形象不清晰、市场竞争力不足等方面。
最后,本文提出了提高茶品牌竞争力的策略,包括提升产品质量、加强品牌营销、创新产品种类、优化品牌形象等方面。
同时,本文还提出了茶品牌发展的建议,包括加强质量管理、推动产业升级、加强茶文化宣传等方面。
综上所述,茶品牌作为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推动茶产业的发展和提升消费者体验具有重要的意义。
未来,茶品牌需要不断创新和提高品质,同时加强品牌营销和质量管理,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国货品牌的营销策略文献综述
![国货品牌的营销策略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03f645d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6.png)
国货品牌的营销策略文献综述中国的国货品牌在过去几年中取得了非常出色的发展,取得了国内市场的认可,并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
国货品牌的成功不仅源于其产品的品质和创新,还得益于其巧妙的营销策略。
本文将对国货品牌的营销策略文献进行综述。
首先,国货品牌的营销策略注重传播和推广。
文献显示,品牌的知名度和认可度是吸引消费者的关键因素之一。
因此,国货品牌通过广告、宣传等手段来提高其品牌知名度。
例如,一些国货品牌会邀请明星代言,以增加品牌的曝光度。
此外,他们还利用社交媒体平台,如微博、微信等,与消费者进行交流和互动,提高品牌的亲和力和影响力。
其次,国货品牌在产品设计和创新上下功夫。
文献表明,创新是国货品牌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关键。
国货品牌注重对市场需求的洞察和产品创新,通过研发出独特而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来与国际品牌竞争。
例如,一些国货品牌在产品设计上注重本土文化元素的融入,使其产品在国内市场上与众不同。
此外,国货品牌还注重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
文献表明,消费者对品牌的评价和口碑对其购买决策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国货品牌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同时,他们还会利用媒体和社交媒体平台来积极回应消费者的反馈和建议,以建立良好的口碑。
最后,国货品牌注重与渠道商的合作和突破。
文献显示,渠道网络的搭建和拓展对品牌的推广和销售至关重要。
因此,国货品牌与各类渠道商开展合作,如电商平台、线下门店等,扩大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的可获得性和知名度。
此外,他们还会通过与渠道商的深度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和营销策略,实现互利共赢。
综上所述,国货品牌的营销策略主要聚焦于传播和推广、产品设计和创新、建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和口碑、与渠道商的合作和突破等方面。
这些营销策略的成功实施,为国货品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提供了有力支持。
未来,国货品牌可以继续深化和优化其营销策略,不断提升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b7d8b5a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0eb2030.png)
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献综述】毕业论⽂⽂献综述⼯商管理XX企业品牌发展战略研究当今企业⾯临着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和激烈的竞争,这种势头也在逐渐加剧。
在技术进步带来的产品⾼度“同质化”的今天,企业未来发展和经营的重点,不仅是⽣产产品和提供服务,⽽更重要的是利⽤品牌建⽴消费者的信任,赢得消费者的忠诚。
由此可见,品牌在当今社会对⼈类财富的创造起着最强劲、最直接的作⽤。
西⽅国家对于品牌理论的研究最早出现在1955年,距今已有半个世纪了。
在半个世纪中涌现了⼤量国内外学者对品牌进⾏理论研究。
⼀、品牌的与品牌发展战略的涵义品牌(BRAND),来源于英⽂的本意是“烙印”的意思,是⾃然经济时代放牧主的牲⼝打上的财产归属标记,以区分与他⼈的财物。
现代品牌是19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确⽴之后出现的。
美国营销协会对品牌的定义是:“⽤来识别产品和服务并以此来和竞争者区别开来的名称、符号、标志、设计或它们的组合”才实践上看,品牌应该是⼀个营销学上的概念。
它是消费者对产品和服务以⾄公司的总体概念,这种概念是消费者长期使⽤该产品和服务⽽获得的,它是⼀种⼼理上的感受。
其⽬的是借以辨认某个销售者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使之同竞争对⼿的产品和服务区别开来。
[1]品牌发展是指品牌扩张、延伸的⼴度与深度。
名牌是品牌发展与创新的结果,是品牌中的优秀部分、精华部分,⼆者有其天然的联系性。
[2]品牌的发展是创名牌,在市场经济场经济的⼤环境中,具有明确的创建名牌、保护名牌、发展名牌、壮⼤名牌的浓厚观念、强烈愿望、坚定信⼼,并有百折不挠地长期坚持奋⽃去创名牌、保名牌、发展名牌的勇⽓和毅⼒。
思想是⾏动的先导,名牌意识是现代市场经济的重要观念,是当代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具备的观念和意识。
有了名牌意识,还必须具体落实到推⾏名牌战略的各项活动当中,才能促进品牌发展,创⽴名牌。
[3]关于品牌的⽣命周期性,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1997)认为应该⽤产品⽣命周期概念加以分析,即品牌也会像产品⼀样,经历⼀个从出⽣、成长、成熟到最后衰退并消失的过程。
客车的强度与刚度分析文献综述
![客车的强度与刚度分析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7a5d37c60c22590102029d66.png)
某客车车身结构强度与刚度分析文献综述一课题意义车架将发动机、底盘和车身等各个主要组成部分连成一个整体, 是汽车的关键承载部件, 它承受的载荷包括汽车自身的质量和行驶时所受到的冲击、扭曲、惯性力等. 车架设计和校核以前多采用简化力学模型, 且主要考虑静力分析, 由于车架的结构和受力的复杂性, 合理的设计目标很难实现. 随着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国内汽车行业将有限元技术应用于车架强度计算, 但汽车的行驶工况非常复杂, 不可能完全模拟实际行驶过程中的所有工况. 因此, 本文着重分析客车车架在匀速、扭转、紧急制动、急速转弯等几种典型工况下的承受载荷情况和变形情况, 所得结果可直接用于汽车设计的改进和性能评价.结合全承载客车的开发,应用有限元分析工具建立该车车身结构的CAE模型, 并对该车进行静态工况计算及模态分析。
指出该车在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改进方案,通过分析比较,说明改进方案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客车车身结构型式按承载方式可分为非承载式、半承载式和全承载式。
三种结构型式在承载方式、结构设计原理以及加工制造工艺上均有明显不同。
全承载式车身骨架与其他两种车身结构相比,其突出特点是没有相对独立的底盘车架,客车载荷主要靠由小截面型材焊接而成的封闭骨架承受。
所以全承载式客车车身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保证其使用寿命和足够的刚度,以保证其使用要求。
二课题的发展情况1匀速直线行驶工况匀速直线行驶工况的计算主要是对客车满载状态下( 也称满载纯弯曲工况) 四轮着地时的结构抗弯强度进行校核, 可以了解客车在良好路面下匀速直线行驶时的应力分布和变形情况. 用车身骨架质量和载荷乘以动载系数( 本文动载系数取25) , 方向竖直向下, 以模拟客车在此工况产生的对称垂直动载荷. 在分析时, 为了防止车身刚体位移淹没车身的弹性位移, 所选择的工况在弯曲工况的基础上忽略钢板弹簧、轮胎的刚度和前、后桥的重量[1].有限元分析模型的4个支承点分别取在对应车轮的轴心, 工况分析可以只约束4个支承点处在整体坐标系中的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 如图1为匀速直线行驶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2扭转工况扭转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一轮悬空时施加在车架上的扭矩的作用. 根据客车实际行驶情况, 一般考虑左、右前轮分别悬空.扭转工况下载荷的处理方式与车身静弯曲工况相同. 模拟某轮悬空的方法是: 释放悬空轮的全部自由度约束, 约束其它3个支承点的相应平动自由度[2]. 图2~ 7 ( 见82页) 为左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图8~13 ( 见82、83页) 为右扭转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表1为扭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表1扭转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名称最大应力值(MPa)左前轮悬空右前轮悬空右侧围 131 60左侧围 124 58顶盖 123 55车架 79 35前围 70 30后围 56 333紧急制动工况紧急制动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 当客车以最大制动加速度07g制动时, 地面制动力对车身的影响.载荷处理与静态弯曲工况基本相同. 约束的处理方法是: 约束4个支承点处的全部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约束前后轮支承点的X方向的平动自由度.4急速转弯工况急速转弯工况的计算主要考虑: 当客车以最大转向加速度04g转弯时, 惯性力对车身的影响. 载荷处理的方法同紧急制动工况类似, 只是将纵向的制动力影响改为横向的惯性力影响, 制动加速度07g改为向心加速度04g, 用于模拟转向惯性力对车身的影响[3].约束的处理: 约束各支承点处的Z方向的平动自由度, 放松所有的转动自由度.如图18、图19为左急速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图20、图21为右急转弯工况下车架的结构强度和刚度分析图. 表2为4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结果表明, 该车身骨架的强度有足够表2四种典型工况下车身各部分最大应力统计表名称最大应力值(MPa)静弯曲工况扭转工况紧急制动工况急速转弯工况的余量. 需要强调的是, 在扭转工况下, 车身各部分的最大应力都出现在左前轮悬空的工况下, 原因主要是该车型结构上的不对称造成的. 急速转弯工况的最大应力是综合考虑了两种不同情况而得出的结果. 实际上, 本模型由于略去了蒙皮和非承载构件的影响, 因此所计算的车身强度和刚度比实际偏低. 从节省材料的角度来说, 应当可以对其结构进行优化. 在该车型的前后轴距基本不变、车门位置不变的情况下, 可以合理安排载荷的分布位置, 根据计算所得到的结果, 适当调整车身骨架各梁的截面形状和尺寸, 改变梁截面的惯性矩, 尽可能满足各处等强度和等扭转刚度要求, 以达到充分利用材料、降低整车重量目的.右侧围 15 131 26 32左侧围 15 124 28 34顶盖 8 123 25 2 239车架 13 79 43 21 3前围 7 6 70 22 4 229后围 309 56 47 31 21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的建立在建立车身结构有限元模型时, 为避免问题过于复杂, 在尽可能如实反映车身结构主要力学特征的前提下, 根据车身的结构和承载特点对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
《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范文
![《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df8cbd3a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e.png)
《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品牌联合(Co-branding)已成为企业间合作的重要策略之一。
品牌联合通过两个或多个品牌的联合,以实现资源共享、扩大市场份额和增强消费者信心等目的。
品牌关系(Brand Relationship)作为品牌之间的一种特殊联系,其发展程度对品牌联合的评价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以揭示两者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
二、文献综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关于品牌联合的研究日益增多,涉及品牌联合的动机、策略和效果等方面。
在品牌关系方面,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品牌关系能够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度、满意度和忠诚度。
在品牌联合的背景下,品牌关系对联合评价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共享信任:消费者往往将一个品牌的信任转移到另一个与之联合的品牌上,这种信任的传递取决于两个品牌之间的关系强度。
2. 互补性:品牌关系的互补性有助于提高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当两个品牌的品牌形象和定位具有互补性时,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品牌联合效果。
3. 联合价值:良好的品牌关系可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联合价值的认知,从而提高他们对联合产品的评价。
三、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首先,通过文献分析和深度访谈,了解品牌关系和品牌联合的内涵及其相互关系;其次,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分析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的影响。
四、研究结果1. 品牌关系与品牌联合评价的关系本研究发现,品牌关系对品牌联合评价具有显著影响。
当两个品牌之间存在较强的关系时,消费者对品牌联合的评价更高。
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信任传递、品牌形象和价值认知等方面。
2. 品牌关系的维度分析本研究将品牌关系分为信任、互补性和共享价值观等维度。
研究发现,这些维度在品牌联合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信任是品牌关系的基础,互补性有助于提高品牌形象和价值认知,共享价值观则有助于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感。
2023年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例文(优质7篇)
![2023年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例文(优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f27c032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1f.png)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例文篇一本文的主要任务与目标是根据沃尔玛的经验,旨在研究如何解决我国的连锁零售业目前存在的供应商与零售企业不良冲突,建立和谐的长期的合作关系,进而实现我国连锁零售业能够有所突破,使其发展壮大,做大做强,走向世界。
希望通过本次毕业论文,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根据论文写作方向,能独立查找、分析和翻译外文资料;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和应用现状,能独立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本文研究的是供应链管理在我国连锁零售业企业中的运用探析,先介绍供应链的基本理论,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商关系管理,并结合沃尔玛在中国零售市场中的供应链实践活动。
本文基本要求贴近实际生活,最后所提出的建议也具有一定的可取性。
论文写作中的基本要求:1、根据论文研究方向,独立进行文献查找和分析文献资料;2、能够独立查找、翻译和分析外文资料;3、参考国内外研究现状和成果,独立分析、写作、完成完整的毕业论文。
确定论文题目、收集资料、准备开题报告。
完成开题报告。
准备文献综述、英文翻译。
完成英文翻译。
整理资料,准备文献综述及正文。
完成文献综述及正文。
提交论文初稿。
提交论文修改稿。
完成论文全文。
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例文篇二《浅析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也是体现国家竞争力的标志性产业。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基于驱动技术的重大升级和转型,是汽车产业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结构升级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将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兴产业之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面临形势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我国新能源汽车已具备一定的研发和产业化基础。
在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子控制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领域取得明显进步,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开始小规模投放市场。
燃料电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考核逐步深入。
传统汽车节能技术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通过实施不断严格的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标准,应用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轻量化和优化设计等节能技术,我国汽车平均油耗明显降低。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22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ad1fcf76a22d7375a417866fb84ae45c3b35c22f.png)
企业品牌管理国内外文献综述1.1国外研究综述在现今已有的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有: 品牌管理鼻祖大卫·艾克先后提出了“经营品牌权”、“发展企业战略”、“品牌营销规律”等;著名营销学者罗伯特·特劳特(robert trauter)提出的定向时代巩固了定向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美国学者西奥多·舒尔茨提出的“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是最具有创新性和影响力的。
这一理论给品牌营销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创新和影响。
在阿兰(2018) 看来,品牌战略实际上是围绕着“品牌资产管理,以客户为导向”,并为此开展各种经营活动;那些具有较高品牌知名度的服务或产品更加容易受到客户的喜爱。
企业想要在竞争中占有优势,就应该加强企业自身的品牌建设和品牌管理。
(1) 品牌战略研究。
Michael (2017) 认为,企业在制定产品营销策略时,应该注意品牌建管理,根据品牌目标来开展营销活动。
在企业的产品战略中,最关键的组成部分是品牌,人们应该更多地去关注和思考它,品牌的使用是产品决策的重要组成部分。
Chyi Lee(2015)也认为品牌战略的主要内容分别为品牌的优势,承诺,文化,评价和规划。
(2) 品牌定位研究。
根据Duboff(2014) 的观点,品牌定位是分析和讨论并且根据消费者的制定品牌策略或商品销售计划。
产品的价值和功能是定位产品时必须考虑的两个主要要素,企业的产品或服务战略是根据各种消费者的需求制定的。
也就是说,品牌定位要求企业在市场上推出的产品和服务必须符合客户的需求。
(3) 品牌关系研究。
巩固品牌在消费者心中的地位和形象,培养消费者的品牌习惯、品牌意识和品牌价值,努力提高消费者对产品的认可度,主动与消费者接触互动,就是品牌关系。
在Tabbert和Haoshe看来,顾客对品牌的满意度与其评价和认知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Midgley(2014) 认为,顾客的品牌认知和感知可以促进他们的消费行为。
品牌资产文献综述
![品牌资产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98474d9b14e852458fb5766.png)
中图分类 号 : F 7 6 0 . 5
文献 标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1 0 0 8 — 4 4 2 8 ( 2 0 1 3 ) 0 4 — 4 4— 0 3
关于品牌资产消费者角度 的概念 , A a k e r 早在 1 9 9 0年就提 出
了品牌形象 的观点 , 他认为品牌资产价值来源于品牌形象 。他 又
于 1 9 9 1 年, 对 品牌 资 产 下 了定 义 : 品牌 名 称 或 符 号在 消 费 者 心智
是一种无形 资产 ,这种无形资产是通过 品牌名称得 以体现 的… 。
的概念 之一 , 尽 管只经过 了短短 2 0多年 , 但学者 们发表 的a r q u h a r ( 1 9 8 9 ) 认为品牌资产是指相对
于企业 、经销商和消费者而言 ,产品或服务 中所含有 的附加价
值 。R a j e n d r a和 A l l a n( 1 9 9 1 ) l t 人 为 品牌 资 产 包 括 品 牌 强 度 和 品
品牌 资产 文献 综述
李 良臣
( 华侨 大学 工商管 理 学院 , 福建 泉 州 3 6 2 0 2 1 )
摘 要: 本 文通过 梳理 国内外 学者 对品 牌资 产的相 关研 究 , 归纳 、 总 结 出了学者们 对 品牌 资产的研 究 主要 集 中在 品牌 资产 的概 念 、 测量模 型和 形成 机理 三个 方面 , 并 对三 个方 面具体 内容 的研 究进行 了分析 , 最后 , 对 学者 们 的相 关研 究进行 了评 述 , 以期 对我 国
中的印象或地位 , 将影响? 肖 费者对 品牌 的行 为 , 即可 以增加对该 品牌产 品或服务的消费 , 最终给该品牌带来消费者价值 。 K e l l e r 在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
![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6d80e3d96f1aff00bed51e91.png)
浙江财经学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献综述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章瑶指导教师陈颖二级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名称市场营销班级08市场营销C1班学号 08032401372009年10月30日企业品牌营销的文献综述摘要:现今社会是一个品牌竞争的时代,因此品牌的意义非同小可,本文主要对品牌的内涵及作用进行了研究,同时论述了品牌塑造的过程,包括品牌形象的打造、品牌定位和品牌文化的确立、品牌资产的重要以及品牌传播的策略,从中发现研究存在的问题和品牌营销未来发展的前景。
本文认为在今后的品牌营销中应当要更加注重情感与体验的渗透,将品牌赋予更多的思想与个性,吸引和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在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效的期望的同时还能满足消费者在情感及心理上的需求。
关键字:品牌;品牌形象;品牌定位;品牌文化;品牌资产;品牌传播一、关于企业品牌的研究(一)品牌的概念品牌(Brand)一词来源于古挪威文字Brandr,意思是“烙印”,它非常形象地表达了品牌的真谛——“如何在消费者心中留下烙印”。
关于品牌的定义有很多,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对品牌都有不同的理解。
在国内外众多学者的著作中,对于品牌的解释基本与下述说法相类似,都是从最直观、最外在的品牌识别功能出发,将品牌视作一种特殊符号,并没有揭示品牌的完整内涵。
比如:美国营销学家菲利普·科特勒(2009)为品牌下的定义是:“品牌就是一个名字、称谓、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
”大卫·奥格威(2009)认为,品牌是一种错综复杂的象征,它是产品属性、名称、包装、价格、历史、声誉、广告风格的整体组合。
品牌同时是因为消费者对其使用的印象及自身的经验而有所界定。
乔春洋(2005)指出,品牌是多种元素与信息的结合体,是一种具有影响力及专有性的无形资产,它不仅是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武器,更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承诺和保证。
而品牌的强弱、价值、竞争力、影响力等不是一成不变的,在各种条件的作用和影响下是可以发生变化的。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https://img.taocdn.com/s3/m/c829ea80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d0.png)
品牌认知消费者忠诚度文献综述和参考文献文献综述(一)品牌认知的构成品牌认知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在这一研究领域内,国内外很多专家学者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Keller(1993)主要对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进行研究,利用心理学的联想网络记忆模型,对品牌认知的维度进行了系统性分析。
他认为,之所以不同消费者对于同一产品有不同的认知度,主要是因为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了解程度和对该品牌的联想有差异,对该品牌的了解程度主要依赖于品牌知名度,而对该品牌的联想则以一定的形式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品牌形象。
其中品牌知名度又可以分成两个层面的内容:品牌回忆和品牌再认,品牌形象是指消费者在进行消费行为时对品牌的联想所反映出来的品牌知觉。
此后,Keller(XX)发现以前研究品牌资产都只限于单独角度的研究分析,为了改进以往视角方面的缺陷,他基于多视角对品牌认知重新界定:所谓的品牌认知,指消费者在完成了对于某一品牌的消费活动之后留存于记忆里的关于品牌信息的相关知识。
Aaker(,1996)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在他看来,品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由两部分内容组成,分别是品牌知名度和品牌联想,二者之间存在着一些内部的联系,但又有所区别。
在他的研究中,他将品牌联想进行了细致的划分,具体包含了对于产品、企业、个性以及符号四个方面的联想(Aaker,1991、1996)。
品牌联想以一定的程度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品牌形象。
Keller(1993,XX)和Aaker (1991,1996)对于品牌认知维度的研究仅限于理论研究领域,Yoo和Donthu(XX)对此进行了相关的实证研究,他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对一些品牌的相关数据进行了调查,得出品牌知名度与品牌形象是一个维度的结论。
Pappu等(XX)也利用实验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检验,认为品牌知名度和品牌形象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但不能混为一谈,二者对于品牌认知的解释程度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别(Pappu,Quester,Cookssey,)。
(完整版)品牌形象文献综述
![(完整版)品牌形象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ffb825bb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31.png)
生存在于生命的延续,更在于生命在延续过程中的激发和升华,企业的生命也是如此。
面对当前残酷、纷繁复杂的市场竞争,更需要企业在生存中不断开辟和创造生命力的源泉和动力。
在竞争愈来愈激烈的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高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经济的到来,传统意义上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市场竞争、品牌竞争等逐步显示出其局限性,在信息日益共享的“信息时代”产生了众多趋同现象,即同类商品之间的技术、服务、价格等的水平越来越难分上下。
为此,作为现代市场竞争条件下的战略手段——企业品牌形象塑造已成为制胜的法宝。
品牌形象是品牌构成要素在人们心目中的综合反应,也是消费者记忆中关于品牌的所有联想的综合感知。
品牌形象由品牌的内在形象和品牌的外在形象构成,其中品牌内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产品形象和品牌文化形象,品牌外在形象主要包括品牌标识形象和品牌信誉形象。
品牌形象塑造,就是指成功地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构筑、创造和维护良好的品牌形象。
品牌是企业重要的无形资产,而驱动这种资产的关键因素是品牌形象。
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的研究内容和范围非常广泛,本文主要将国内外关于品牌形象相关理论、品牌形象测评、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塑造四方面的研究资料整理归纳,并针对一些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品牌形象相关理论为企业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在品牌形象相关理论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USP 理论、多重属性模型、 BI 理论、比尔品牌形象理论以及我国学者罗子明的品牌形象的特性及构成理论。
(1) USP 理论又称独特销售说辞理论[1] ,是罗瑟·里夫斯提出来的,主要应用于广告策划中。
该理论在消费者是理性思维者的前提假设下认为:消费者倾向于只记住品牌的一个东西即强有力的主张或者概念,并进一步认为在消费者心目中,一旦将这种强有力的主张、说辞兴许诺同某一特定的品牌联系起来,就会给该产品以持久受益的地位。
(2)多重属性模型多重属性模型是消费者行为学中最常用来解释和预测个体消费者品牌偏好的理论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牌强度文献综述
【摘要】提高品牌的强度,是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争取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而品牌的缺失,则必然导致大量客源的流失和产品吸引力的下降。
本文就提升品牌强度的策略、贵州省各行业的品牌现状以及提高贵州省各品牌强度的建议进行了综合性的论述。
【关键词】品牌;强度;贵州省 Literature Summary About Brand Intensity Abstract:Enhances the intensity of the brand, is a essential method for increasing the product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 and striving the share of the product market. If brand flaw, then causes the massive sources of tourists inevitably outflow and the product attraction drop. This article on the promotion brand intensity's strategy, the Guizhou province various professions' brand present situation as well as promoted the intensity of Guizhou province various brands the suggestion to carry on the comprehensive elaboration.
Key words: the brand;Intensity;Guizhou province
品牌最初只是一种符号或设计,其目的只是为了辨别某个或某群销售者的产品或服务,并且使之同其竞争对手的产品和服务相区分。
而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品牌的作用已经越来越重要。
提高品牌的强度,已成为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争取产品的市场份额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而品牌的缺失,则必然导致大量客源的流失和产品吸引力的下降。
由于历史和地理等多重的原因,和其他省市相比起来,贵州省的发展相对滞后。
但是贵州人仍然一直努力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也树立起了一个个大大小小的、代表贵州省的、体现贵州文化的品牌。
如何提高贵州人自己的品牌强度,是贵州省走在发展和成功的道路上必须解决的难题。
1 提升品牌强度的策略
1.1 做好市场定位。
在每一位潜在的顾客心中,各种类型的产品都存在着无形的阶梯。
做好品牌的市场定位,就是让自己的品牌在这个阶梯上找到最合适的位置,根据市场上的各类消费族群,分析其对同类型产品需求的差异性,从而清楚地找出自己品牌的主要目标客户群和市场,然后为自己的品牌打造出一个具有竞争力的利益点,并创造独特的品牌文化。
1.2 重视质量和创新能力。
品牌质量的优劣,是吸引消费者进行消费、并促使消费者再次消费的关键所在,同时,品牌的创新能力,是持续吸引消费者兴趣、保证市场长期占有率的重要因素。
因此,在保证品牌产品的质量稳定性的同时,还要注重品牌产品的多元性,并不断开发新的产品。
1.3 积极推广知名度
要想在市场上的众多品牌中脱颖而出,就要在营销上更胜一筹,吸引媒体注意,建立广大消费者的认同感。
积极推广品牌的知名度,塑造品牌的美好形象,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4 提高顾客的忠诚度
品牌发展一个新客户所付出的代价,要远远高出保留一个旧客户所付出的代价。
所以将品牌与顾客建立长期可信赖的关系,保证老顾客的忠诚度,在品牌的营销中显得尤为重要。
1.5 做好商标注册
商标是品牌的延伸,而没有商标的品牌是不可能成为名牌的。
只有做好商标注册,才能确保经营者对品牌所投注的资源与心力。
一个能激发视觉印象或带有隐喻式图像的商标,往往能够成功地凸显自己的品牌与其他竞争者的不同,不但知名度获得提高,而且有利于建立更强势、更明确的品牌认同感。
2 贵州省各行业的品牌现状
2.1 贵州省工业的品牌现状
贵州省拥有极为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目前已发现了矿点、矿床三千余处,矿种、亚矿种一百余种,煤炭资源储量全国第五,水力理论蕴藏量全国第六。
因此,贵州省的能源工业比较发达,是我国南方的重要能源基地和西部的能源强省。
但是,纵观全局,贵州省的工业还大都处于劳动密集型,缺少科技创新型的优秀品牌。
2.2 贵州省农业的品牌现状
近年来,贵州省已经逐渐打造出一批开发产业化、生产标准化、经营规模化、运作市场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扶持了一批优势龙头企业,并依托泛珠三角区域市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成果显著。
然而,距离成功打造贵州省自己独
特的农业品牌,仍然还有不小的差距。
2.3 贵州省旅游业的品牌现状
贵州省旅游业一直存在旅游服务创新不足的现象,各景区和旅游企业之间为了争夺客源,往往更注重价格的竞争,却降低了旅游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从而损害了贵州省的旅游品牌形象。
同时,来自周边省份云南、重庆、四川等地的竞争,也导致了贵州省旅游品牌的吸引力降低。
虽然随着近年来“多彩贵州”品牌的成功打造,贵州省旅游业开始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贵州省“旅游资源一流、旅游设施二流、旅游服务三流”的现象还没有得到根治。
2.4 贵州省传媒业的品牌现状
作为我国第一批上星的卫视之一,贵州卫视通过一系列品牌营销手段,并借助名人效应,积极发掘品牌文化内涵,成功地打造了以《中国农民工》、《论道》等为代表的多档省级卫视的节目品牌。
然而,传媒品牌的打造过程长期而复杂,如
何能保持目前的良好势头、并积极寻求突破,是摆在贵州省传媒业面前的一道难关。
2.5 贵州省烟酒业的品牌现状
贵州省烟酒业品牌林立,烟有“贵烟”、“黄果树”等全国知名品牌,酒有被誉为国酒的“茅台”。
因此,在保证贵州省烟酒业品牌的发展基础上,还应当借助烟酒业品牌的悠久历史底蕴,带动相关产业的品牌打造。
2.6 贵州省医药业的品牌现状
贵州省的苗药是我国民族药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作为我国藏药、维药、蒙药、傣药、彝药、苗药六大民族药系之一,苗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最低。
归根到底还是由于苗药品牌的打造力度不够,严重影响了苗药行业的发展。
3 提高贵州省各品牌强度的建议
3.1 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
如今,贵州省已进入了经济社会决速、良性发展的重要时期,整体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贵州省委、省政府,此时应对品牌强度有清醒的认识,在政策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战略,加大在电力、装备、交通等硬性产业的投入,并力求在农业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上寻求突破,同时要要积极拓展第三产业的发展,着力扶持并提高贵州省各行业的品牌强度。
3.2 有效利用自身优势
贵州省是一个多民族省份,全省共有48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近四成,而且是我国苗族、侗族、布依族、水族和伦佬族的主要聚居地,至今仍保留着许多极富特色的民族风情、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
同时贵州省的自然生态环境优良,拥有许多神秘秀丽的自然景观。
而且贵州省还是我国的矿产资源大省。
有效地利用贵州省自身的文化、自然、资源等优势,对于品牌强度的提高有着积极的意义。
3.3 在承接产业转移中求发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东中部地区由于受到资源的制约,各种资源要素成本不断上涨,导致许多产业纷纷向贵州省转移。
贵州省应当充分利用这一历史契机,改良自身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积极拓展科技创新型产业的发展,形成质的飞跃,从而提高自身品牌的强度。
参考文献:
[1] 杨萍. 论贵州旅游产品品牌的建立[J].大众商务.2009(10).
[2] 郎劲松.余兰.张伊萌. 探析省级卫视的品牌营销[J].大众商务. 2009(10).
[3] 喻丹. 做强贵州文化品牌加快经济社会发展 [J].当代贵州. 2009(19).
[4] 罗坤瑾. 贵州苗医药品牌的构建与传播[J]. 贵州民族研究. 2009(04).
[5] 王锐. 贵州茶叶品牌战略的几点思考 [J].经济师.2010(02).
[6] 黎亮. 旅游品牌的影响力及发展对策研究 [J].经营管理者.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