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09a24e05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9e.png)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1.1 我们与微生物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原生动物等,它们在地球上的存在时间远早于人类。
微生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它们在人类的健康、食品、医药、环保等方面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1.2 微生物的特点微生物具有以下特点:(1)体积小、表面积大:微生物的体积很小,但表面积却很大,这使得它们能够更有效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
(2)繁殖速度快:微生物的繁殖速度非常快,一些细菌在适宜的条件下,每20-30分钟就能繁殖一次。
(3)适应能力强:微生物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可以在各种极端环境中生存,如高温、高压、酸碱度等。
(4)遗传变异:微生物的遗传物质相对简单,容易发生变异,这使得它们能够不断适应环境变化。
1.3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治理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作用。
例如,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微生物可以分解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用于土壤修复、废气处理等方面,帮助减轻环境污染。
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征以及与环境的关系2.1 如何观测微生物由于微生物个体微小,一般显微镜无法观察到,因此需要借助电子显微镜等高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电子显微镜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图像,使研究者能够清晰地观察到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
2.2 细菌的结构和性质细菌是微生物中最为常见的一类。
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质粒、核糖体和细胞质等。
细菌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没有真核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器。
细菌可以通过二分裂进行繁殖,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2.3 放线菌、古菌及蓝细菌放线菌是一类具有分枝菌丝体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土壤和水体中。
古菌是一类生活在极端环境中的微生物,具有原核生物的特点。
蓝细菌又称蓝藻,是一类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微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2.4 原生动物及其指示作用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生活在水域或湿润环境中。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4c9fcd7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8c.png)
环境微⽣物学复习总结第⼀章绪论1.微⽣物是如何被发现的?荷兰⼈,列⽂虎克,单式显微镜16702.微⽣物的定义及特点微⽣物是指所有个体微⼩、结构简单,⽤⾁眼以看见,须借助于显微镜才能看见的,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或⽆细胞结构的低等⽣物的统称。
包括⾮细胞⽣物,原核⽣物,部分真核⽣物。
微⽣物的特点:体积⼩,⽐表⾯积⼤;吸收多,转化快;⽣长旺,繁殖快;适应性强,易变异;分布⼴,种类多3.三界分类系统包括哪三类?三界分类系统是Carl Woese 于1990提出的,将细胞型⽣物分为古菌、细菌和真核⽣物。
4.根据⼏种常见的微⽣物英⽂名写出其中⽂名称Bacillus subtilis 枯草芽孢杆菌Escherichia coli ⼤肠杆菌Staphylococcus aureus ⾦黄⾊葡萄球菌B. anthracis 炭疽芽孢杆菌Pseudomonas sp. ⼀种假单胞菌属细菌Pseudomonas spp. ⼏种假单胞菌属细菌5.微⽣物分类的依据微⽣物分类的依据:形态特征,⽣理⽣化特征,⽣态特征,遗传特征,其他(全细胞蛋⽩分析,多位点酶分析等)。
分类⽅法:经典分类法(双歧法),数值分类法(测定性状,⽐较相似性,同种的相似值80%),遗传分类法(DNA杂交,G+C测定)。
分类系统:细菌,放线菌,真菌。
第⼆章原核微⽣物1. 什么是原核微⽣物?定义:指⼀⼤类细胞核⽆核膜包裹,只有被称作核区的裸露DNA的单细胞⽣物,即⼴义的细菌。
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古细菌,⽀原体,⽴克次⽒体,⾐原体。
2.微⽣物的种类有哪些3.细菌的形态与⼤⼩,熟悉典型细菌的形态形态球菌:个体呈球形或椭圆形,不同种的球菌在细胞分裂时会形成不同的空间排列⽅式,常被作为分类依据。
分有:单球菌、双球菌(肺炎球菌)、四联球菌、⼋叠球菌(甲烷球菌)、链球菌、葡萄球菌杆菌:杆状或圆柱形,⼀般其粗细(直径)⽐较稳定,⽽长度则常因培养时间、培养条件不同⽽有较⼤变化。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b5f28b11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58.png)
《环境微生物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定义与范围1. 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是一类极其微小的生物体,它们个体微小,通常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微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和多细胞生物的微小形态,以及无细胞结构的病毒和类病毒等。
2. 微生物的范围:(1)原核微生物:包括细菌和古生菌,它们没有细胞核和其他膜结构的细胞器。
(2)真核微生物:包括真菌、原生动物、藻类,它们具有细胞核和其他细胞器。
(3)非细胞型微生物:如病毒、类病毒、朊病毒,它们没有细胞结构,必须依赖宿主细胞才能进行繁殖。
二、微生物学的研究内容1. 微生物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的形态:球状、杆状、螺旋状。
(2)细菌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拟核等。
(3)真核微生物的结构:细胞核、细胞膜、细胞质、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等。
2. 微生物的生理生化:(1)微生物的营养需求: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等。
(2)微生物的代谢途径:糖酵解、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等。
(3)微生物的代谢调节:酶的诱导与阻遏、反馈抑制等。
3.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1)遗传物质:DNA、RNA。
(2)遗传重组:转化、转导、接合等。
(3)基因突变: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4. 微生物的生态与分布:(1)微生物在自然界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极端环境等。
(2)微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等。
5. 微生物的应用:(1)微生物发酵:酿酒、制酱、抗生素生产等。
(2)微生物生物技术: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酶工程等。
(3)微生物环境保护:生物降解、生物修复、废水处理等。
三、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1. 微生物学的启蒙时期(17世纪- 19世纪中期):(1)列文虎克(Antonie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微生物。
(2)拉扎罗·斯帕兰扎尼(Lazzaro Spallanzani):证明了微生物不是自然发生的。
2. 微生物学的奠基时期(19世纪中期- 20世纪初):(1)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证明微生物是引起发酵和疾病的原因,发明巴氏消毒法。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要点资料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要点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6fc00f8c284ac850ad024231.png)
环境微生物学第一章绪论一、微生物的发现和微生物学的建立(一)微生物的发现我国8000年前就开始出现了曲蘖酿酒;4000年前埃及人已学会烘制面包和酿制果酒;2500年前发明酿酱、醋,用曲治消化道疾病;公元六世纪(北魏时期)贾思勰的巨著“齐民要术”;公元2世纪,张仲景:禁食病死兽类的肉和不清洁食物;公元前112年-212年间,华佗:“割腐肉以防传染”;公元九世纪痘浆法、痘衣法预防天花;1346年,克里米亚半岛上的法卡城之战(靼坦人-罗马人);16世纪,古罗巴医生G.Fracastoro:疾病是由肉眼看不见的生物(living creatures)引起的;1641年,明末医生吴又可也提出“戾气”学说;1664年,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曾用原始的显微镜对生长在皮革表面及蔷薇枯叶上的霉菌进行观察。
1676年,微生物学的先驱荷兰人列文虎克(Antony van leeuwenhoek)首次观察到了细菌。
(二)微生物学的奠基1、法国人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895)(1) 发现并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2) 彻底否定了“自然发生”学说;著名的曲颈瓶试验无可辩驳地证实,空气内确实含有微生物,是它们引起有机质的腐败。
(3) 免疫学——预防接种:首次制成狂犬疫苗(4)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60~65℃作短时间加热处理,杀死有害微生物。
2、德国人柯赫(Robert Koch)( 1843~1910)(1)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方面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皿)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c)流动蒸汽灭菌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2)对病原细菌的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1905年获诺贝尔奖)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在每一相同病例中都出现这种微生物;要从寄主分离出这样的微生物并在培养基中培养出来;用这种微生物的纯培养接种健康而敏感的寄主,同样的疾病会重复发生;从试验发病的寄主中能再度分离培养出这种微生物来。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考点整理+知识竞赛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考点整理+知识竞赛](https://img.taocdn.com/s3/m/105d2e9df7ec4afe05a1df6e.png)
第二节 噬菌体
形态及结构: 蝌蚪形、微球形、线状3种
噬菌体类型 (1)毒性噬菌体 (2)温和噬菌体 (3)溶源细胞
(4)原噬菌体
第三章 原核生物
• 第一节 细菌
•
革兰氏染色反应 程序:(1)初染(结晶紫30~60S) (2)媒染剂(碘液30~60S) (3)脱色(95%乙醇30S) (4)复染(蕃红60 ~ 120S)
微生物数量的测定
显微镜直接计数法 稀释平板计数法 比浊法
最大概率法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
微生物量的测定 群体生理指标的测定
称重法 含N量测定法 DNA、ATP含量测定法
代谢活性等
第三节 微生物的生活环境
分批培养群体生长 规律
延缓期(延迟期) 特点:
第七章 微生物生态
生态系统中生物功能群 生产者 消费者 分解者
第六章 微生物生长与生活环境
第一节 微生物纯培养 (全面掌握)
一、微生物纯培养的概念
纯培养:实验室条件下,由一个细胞或一种微生物繁殖得到的后代。
二、微生物纯培养技术
纯培养基本步骤: (1) 分 离
需分离微生物菌落在平皿中的数量(30-300个/皿)
(2) 培 养
第二节 微生物纯培养群体生长规律
微生物生长量的测定(全面掌握)
帅气的出题者表示: 如有雷同,幸甚至
哉! 预祝大家周三 考的都会,蒙的都
对! thx~
谢谢!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考点整理+知识 竞赛
目 录
CONTENTS
01 绪论 02 病毒 03 原核生物 04 真核微生物 05 微生物的营养与代谢
目 录
CONTENTS
06 微生物的生长与生活环境 07 微生物生态 08 微生物在自然界碳氮素循环中的作用 09 答题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整理
![环境微生物学重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817ea6b265ce050876321309.png)
绪论.1.微生物是概念:是指个体很小,肉眼看不到的生物,通常指直径小于或等于1毫米的生物。
2.微生物的特点:①个体极小;②繁殖快、代谢速率快;③数量多;④易变异;⑤种类多、分布广、代谢类型多。
第一章病毒1.病毒的概念:是超显微的,不具有细胞结构的,只含一种核酸(RNA&DNA),只能在活细胞内存活的寄生物。
2.病毒的特征:①无细胞结构,仅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②大部分病毒没有酶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含催化能量和物质代谢的酶,不能进行独立的代谢作用;③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没有自身的核糖体,不能生长也不进行二均分裂,必须依赖宿主细胞进行核酸复制,形成子代;④个体极小,能通过细菌滤器,在电子显微镜下才可看见;⑤对抗生素及磺胺药物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3.病毒的结构组成:蛋白质衣壳;核酸内芯;囊膜。
4.病毒的繁殖过程(以大肠杆菌T系偶数噬菌体为例):吸附—侵入—复制—装配—裂解。
5.污水处理过程中对病毒的去除效果:一级是物理过程,以过筛、除渣、初沉淀去除沙砾、碎纸、塑料袋及纤维状固体、废物为目的,所以去除病毒的效果很差,约为30%;二级处理是生物处理法,是生物吸附、生物降解和絮凝沉降作用过程,以去除有机物,脱N除P为目的,同时对污水中病毒去除率较高,约为90%-99%但对病毒的灭活率不高;三级处理是继生物处理后的深度处理,有生物,化学及物理处理的过程,进一步去除有机物,脱氮除磷,可使病毒的滴度常用对数值下降4-6.第二章原核微生物(细菌的形态结构)1.细菌的概念:是单细胞不分枝的原核微生物。
2.细菌的类型:球菌;杆菌;螺旋菌(弧菌);丝状菌。
3.细菌的菌落特征:小、湿润、粘稠、与基质结合松散,易被剥离,质地均匀,各部位颜色一致(主要由各种微生物特殊的遗传特性决定)。
4.细菌的结构:细菌细胞由外向里依次有:鞭毛;菌(纤)毛;荚膜;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质中又有液泡,储存性颗粒,核质等。
环境学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
![环境学微生物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c283fbba8114431b90dd8c3.png)
环境微生物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什么是微生物?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特点:形体微小、结构简单、进化地位低2.微生物的种类(微生物包含十分庞杂的生物类群。
)根据:➢是否具有细胞结构;➢原核或真核3、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②五界系统(原核生物界:细菌、放线菌等;原生生物界:藻类、原生动物等;真菌界:酵母、霉菌等;动物界植物界③六界系统:五界系统+病毒界4、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微生物分类学——是一门按微生物间的亲缘关系将它们划分成条理清楚的各种分类单元或分类群的科学。
微生物分类的目的:a)按其亲缘关系分群归类,了解其系统发生;b)按照分类系统编制检索表(根据一种或一套特征作为识别鉴定某种微生物的标准),在实际工作中,检索表是鉴别具体某一菌种的依据微生物分类的基本工作步骤:a)获得该微生物的纯培养;b)测定一系列必要的鉴定指标;c)查找权威性鉴定手册。
微生物的分类方法:a)包括传统的分类方法b)现代的微生物分类方法传统的微生物分类方法:a.形态特征,包括个体特征和群体特征。
b.生理和生化特征(营养、代谢产物、温度、氧气)c.血清学反应d.生态特征e.生活史f.对噬菌体的敏感性现代微生物分类方法:a、核酸分析b、DNA杂交c、细胞壁成分分析d、红外光谱。
微生物的命名:微生物的的分类单位依次为界(Kindom)、门(Phyllum)、纲(Class)、目(Order)、科(Family)、属(Genus)、种(Species). 微生物种的学名: 属名+种名学名=属名+种的加词+(首次定名人)+现定名人+定名年分。
微生物的五大共性a.体积小、比面值大b.吸收快、转化快c.生长旺、繁殖快d.易变异、适应性强e.种类多、分布广二、微生物学1.微生物学: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学科2.研究内容(按研究的生命现象):➢微生物形态学:研究不同微生物的个体形态、群体特征,以及繁殖方式。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学复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fe4014c9b8f67c1cfad6b8c9.png)
绪论微生物是所有形态微小的单细胞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以及没有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界、门、纲、目、科、属、种、变种、型、株命名依据:形态特征、生理生化反应、生态特征、血清化反应、细胞成分、红外吸收光谱、GC含量、DNA杂交、DNA-RNA杂交、16S RNA碱基顺序分析等二名法:1、学名=属名+种名+(首次定名人姓)+现定人姓+定名年分Pseudomonas aeruginosa (schrocter) Migula 1920铜绿假单细胞2、学名=属名+种名+菌株(用字母、符号等字形表示)Bacillus subtilis AS 1.398枯草杆菌中能产生蛋白酶的一株菌株3、学名=属名+sp.(or spp)微生物特征:1.个体积小,比表面积大,结构简单2.代谢活跃,类型多样3.防止迅速,容易变异4.抗逆性强,休眠期长5.种类繁多,数量巨大6.分布广泛,分类界级宽微生物的重要性:1.环境、能源降解、转化、清除污染物2.医药3.农业、食品4.生物工程5.科学研究1.2 微生物的发展史一、感性认识阶段(史前段)8000年前---1676年细菌冶金、制曲酿酒二、形态学发展阶段(初创段)1676---1861 列文虎克(Leeu wenhoek)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小生物三、生理学发展阶段(奠基期)1861---1897 帕斯特、可科赫Pasteur\koch特点:建立一系列研究微生物所必须的独特方法借助了良好的研究方法,开创了寻找病原微生物的黄金时期把微生物的研究从形态描述推进到了生理学研究科赫法则:1.在患病动物中存在可疑病有机体,而健康动物没有。
2.可疑有机体在纯培养中生长3.纯培养中可疑有机体细胞能引起健康动物发病4.可疑有机体再次分离,并且和最初分离有机体一样四、发展期(生化时期)1897---1953 Buchner特点:进入微生物生化研究水平应用微生物的分支学科更为扩大开始寻找各种有益微生物代谢产物普通微生物学开始形成五、分子生物发展阶段(成熟期)1953---今环境微生物学:是研究人类生存环境与微生物间相互关系与作用规律的学科,尤其着重与研究微生物活动对人类环境所产生的有意与有害影响,它是环境科学的一个分支巴斯德的贡献:1、最后推翻了自然发生说,是将微生物学正式发展成为一门学科的独特方法。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汇总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c43cc5c077232f60ddcca1e2.png)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单元知识一绪论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现状2.微生物作用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3.微生物特点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1.原核微生物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2.真核微生物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3.原生动物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4.微型后生动物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5.病毒①病毒特征②病毒结构③繁殖(5④溶原性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1.微生物营养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②营养类型(4个)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4.微生物代(酶产能代)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2.产生毒素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总结(高教版)
![环境工程微生物知识总结(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ae4424df6f1aff00bed51e5f.png)
二、病毒的分类
根据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的分类标准: 遗传物质是 DNA 或 RNA 单链或双链 可分为 7 类。 有无包膜 根据寄主可划分为: 动物病毒:人类病毒 (300 余种 ) 脊椎动物病毒(931 种 ) 昆虫病毒 (1671 种 ) 植物病毒: 600 余种 噬菌体:2950 余种,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根据遗传物质分类为 : DNA 病毒、 RNA 病毒、阮病毒
第五节
一、物理因素
1.温度
理化因素对病毒的影响及在污水处理中的去除效果
高温致死: 55~ 65℃之上, 1 小时即可灭活 机理:高温使病毒蛋白和核酸变性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教版)知识总结
by Ghoulking g.gamenow@
低温不影响:可在低温下保存病毒 2.光及其他辐射 紫外光 、可见光以及其他辐射对病毒均有灭活作用 机理:破坏核酸中的碱基结构,阻断病毒的增殖 3.干燥 无被膜病毒对干燥敏感 有被膜病毒对干燥不敏感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高教版)知识总结
by Ghoulking g.gamenow@
如: Escherichia coli 可简写为 E.coli c 对于还未有种名的菌株,可在其属名后加 sp. 如: Bacillus sp.
第一篇 微生物学基础 第一章 本章要点:
病毒的特征 病毒的化学组成及结构 :核酸内核、蛋白质衣壳 病毒的繁殖 :吸附-侵入-复制-装配-释放 病毒的溶原性:温和性噬菌体、溶原性 病毒的培养特征:液体和固体培养基的培养特征 影响病毒的各种因素:大气、土壤、水体
病 毒
第一节 病毒的一般特征及分类
病毒的概念 病毒 (virus)是一类超显微、无细胞结构、具有高度侵染性、专性活细胞寄生的大分子微生物。
【专业文档】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doc
![【专业文档】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doc](https://img.taocdn.com/s3/m/50acb42d767f5acfa0c7cd1b.png)
环境微生物学知识点教材:环境工程微生物周凤霞白京生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单元知识一绪论1.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概念现状2.微生物作用微生物概念微生物作用(有益、有害)3.微生物特点个体小繁殖快种类多结构简单易变异单元知识二环境微生物主要类群1.原核微生物①细菌(形态结构及作用②放线菌(形态菌落培养污泥丝状膨胀的类型)③蓝细菌(特征作用水华、赤潮类别)2.真核微生物①酵母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②霉菌(类型结构特征应用特种污水处理优势③真核微型藻类(分类作用水华、赤潮类别)3.原生动物①鞭毛虫(形状特征指示性作用)②肉足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③纤毛虫(形状特征分类④包囊(形成原因过程指示性作用)4.微型后生动物①轮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②线虫(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③水蚤(形状特征分类指示性作用)5.病毒①病毒特征②病毒结构③繁殖(5④溶原性单元知识三微生物原理1.微生物营养①营养要素(5大要素②营养类型(4个)③培养基(原则分类作用生化营养保证)2.生长曲线(曲线多周期过程及对比分析3.环境因素影响(温度ph4.微生物代谢(酶5.遗传变异(遗传变异污泥驯化)单元知识四微生物生态1.微生物环境分布(土壤大气水体)2.微生物间关系(共生互生寄生拮抗3.微生物与物质循环(C N P 循环污水处理中应用)单元知识五微生物的环境污染1.水体富营养化(水华赤潮)2.产生毒素单元知识六微生物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1.污水生物处理分类(好氧厌氧兼氧)2.活性污泥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3.生物膜法(微生物组成净化机理培养驯化)情感语录1.爱情合适就好,不要委屈将就,只要随意,彼此之间不要太大压力2.时间会把最正确的人带到你身边,在此之前,你要做的,是好好的照顾自己3.女人的眼泪是最无用的液体,但你让女人流泪说明你很无用4.总有一天,你会遇上那个人,陪你看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5.最美的感动是我以为人去楼空的时候你依然在6.我莫名其妙的地笑了,原来只因为想到了你7.会离开的都是废品,能抢走的都是垃圾8.其实你不知道,如果可以,我愿意把整颗心都刻满你的名字9.女人谁不愿意青春永驻,但我愿意用来换一个疼我的你10.我们和好吧,我想和你拌嘴吵架,想闹小脾气,想为了你哭鼻子,我想你了11.如此情深,却难以启齿。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3521ef1559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81.png)
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第一篇:环境微生物重点总结复习大纲微生物学基础绪论及第一、二章复习要点微生物分类系统,命名法则常见细菌的拉丁文名称E.coli(Escherichia coli)大肠埃希氏菌(大肠杆菌)Candiada utilis 产朊假丝酵母无细胞结构生物λ Virus(病毒)原核生物λ Bacteria(细菌)λ Archaea(古菌)λ Algae(藻类)真核生物λ Fungi(真菌:酵母、霉菌)λ Protozoa(原生动物)微生物的命名λ微生物的命名法是采用生物学中的二名法,即用两个拉丁字命名一个微生物的种。
微生物名称属名(名词形式)+种名(形容词形式)λ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
大肠埃希氏杆菌的名称是Escherichia coli(Miugula)Castellani et Chalmers 1919.λ细菌如果只鉴定到属,没鉴定到种,则该细菌只有属名,属名后加sp (单数)或spp(复数)如:Bacillus sp.微生物的特点⌝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生长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病毒的结构与特点特点λ形体极其微小。
λ没有细胞构造,其主要成分是核酸和蛋白质,每一种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
λ无产能酶系,无蛋白质合成系统,在宿主的活细胞内营专性寄生。
结构λ病毒主要由核酸内芯和蛋白质衣壳构成,有些还具有囊膜。
λ有些病毒只仅具有核酸或蛋白质。
病毒的溶原性λ噬菌体可分为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两类型。
λ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
λ温和噬菌体是当它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和在宿主染色体上,随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继续生长。
细菌的主要形态、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及理化性质λ细菌按其外形,主要有球菌杆菌螺形菌丝状菌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质特殊结构: 荚膜、粘液层、衣鞘、菌胶团、鞭毛、菌毛、芽胞革兰氏染色机制λ主要有三种观点⌝等电点学说G+菌与G-菌等电点不同。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提纲汇总
![环境工程微生物复习提纲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70ba0e05fbfc77da369b108.png)
6.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互生、共生、寄生、拮抗关系/偏害关系、举例 说明。
7.碳循环 微生物在 C 循环中的作用,了解几种含 C 有机物的转化。
8.氮循环
9.硫循环(硫化细菌、反硫化细菌)
12.微生物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1.好氧生物处理
2.微生物对有机物的吸收 3.有机物的转化 4.活性污泥法(工艺流程) 5.生物膜法 6.生物脱氮(原理) 7.生物除磷(原理)
核酸:DNA 或RNA,决定遗传、变异和对宿 主细胞的感染力。
3、病毒的繁殖:
吸附
侵入 复制 装配 释放
4.毒(烈)性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立即引起宿主细胞破裂。 5.温和噬菌体 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 体上,和其一起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 继续生长。
陆生性较强。
3. 酵母菌的特点 个体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 多数营出芽生殖; 能发酵糖类产能; 细胞壁含有甘露聚糖; 常生活在含糖较高、酸性较大的水体中。
4.霉菌/丝状真菌
多细胞的,腐生或寄生的, 菌丝分为营养菌丝和气生菌丝,气 生菌丝上长出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5.藻类
6.基因重组
7.原生质体融合
四、基因工程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应用及其步骤
带有目的基因的DNA片断获得; 目的基因与载体的体外连接; 重组DNA分子导入宿主细胞; 阳性重组子的筛选和鉴定; 重组子的扩增或表达。
第9章 微生物生态
9.1 微生物生态学 9.2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 9.3 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的关系 9.4 微生物群落的发展和演替 9.5 微生物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有氧 无氧
氧化 脂肪酸 乙酰CoA TCA CO2 H 2 O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内容归纳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内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68ea50240242a8956aece4a0.png)
第一章病毒1病毒的基本特点①无细胞结构,仅含一种类型的核酸。
②无斷或酶系统极不完全,不能进行独立代谢作用。
③严格的活细胞内寄生,在宿主体外无生命特征。
2病毒的基本结构蛋白质衣壳——衣壳粒按一泄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核酸内芯——RNA和DNA,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被膜(囊膜)一有些病毒具备3病毒的化学组成病毒——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类病毒——仅由感染性的RNA构成;阮病毒——仅由感染性的蛋白质分子构成;4病毒的繁殖①病毒以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②病毒侵入细胞,病毒核酸的侵染③病毒核酸的复制、转录与蛋白质的合成④病毒的装配、成熟与释放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原核微生物与真核微生物的主要区别?①细胞壁组成:真核微生物由纤维素、几丁质构成;原核微生物由肽聚糖构成②细胞膜:真核微生物不含呼吸链及光合作用成分;原核微生物含有。
2细菌的个体形态和大小形态:球菌(0.5-2 um)杆菌长(1*5 um,宽0.5-1 um)(最常见)螺旋菌(长:5-15 um,宽:0.5-5 um)丝状菌细菌的大小与其所处的环境有关废水生物处理:e.g.活性污泥中的细菌要比河水、湖泊中的大。
测SS时:活性污泥用0.45 um过滤膜;河水等用0.2 um过滤膜。
3细菌的细胞结构:①一般结构:细胞壁、细胞膜、间体、细胞质、核质体、内含物(原生质体)②特殊结构:荚膜(粘液层)、芽抱、鞭毛、菌毛。
4细菌菌落的形成及特征:把细菌细胞接种到固体培养基的表而(或内部),经过生长繁殖而形成菌体聚集在一起的、肉眼可以看见的细菌集合体,称之为“菌落”。
特征描述:大小,形状,光泽,颜色,硬度,透明度,边缘形状5革兰氏染色法的步骤、原理?步骤:结晶紫初染(染上紫色)一碘染媒染(碘分子与结晶紫形成染色较牢固的复合物)一脱色处理一复染(蕃红复染)一观察(紫色为阳性细菌G+红色为阴性细菌G-)原理:①革兰氏染色与细菌等电点关系:阳性菌等电点低于阴性菌,阳性菌与草酸彼结晶紫的结合力大。
04525环境微生物
![04525环境微生物](https://img.taocdn.com/s3/m/6b39cb006bd97f192279e949.png)
04525,环境微生物学复习资料一.填空题1. 生物群落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2. 原核微生物有: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粘细菌、古细菌、蓝细菌、立克次氏体、光合细菌等。
3. 真核生物有:酵母菌、霉菌(曲霉菌、青霉菌)、真菌、伞菌、线虫、藻类、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4. 噬菌体的典型外形是蝌蚪形。
5. 细菌的基本形态有杆状、螺旋状、球状。
细菌细胞中遗传物质主要存在于质粒和拟核。
细菌细胞的特殊结构有:芽孢、荚膜、鞭毛、菌毛、粘液层和衣鞘等。
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重要代谢活动中心是细胞质膜。
6. 不产生荚膜的细菌所形成菌落被称为粗糙型菌落;产生荚膜的细菌所形成菌落称为光滑型菌落。
7.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共有成分是肽聚糖。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特有成分是脂多糖。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特有成分是磷壁酸。
革兰氏阳性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紫色,革兰氏阴性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红色。
8. 原生动物可分为肉足纲、纤毛纲、孢子纲和鞭毛纲。
用来治理污水的有:肉足纲、纤毛纲、鞭毛纲。
9. 霉菌的有性孢子主要有:卵孢子、结合孢子、子囊孢子。
青霉菌丝特点是菌丝有横隔膜。
10. 根据最终电子受体不同,微生物的呼吸作用分为:无氧呼吸、发酵作用、有氧呼吸。
但有些微生物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活,如酵母菌。
微生物进行无氧呼吸时,能充当无氧呼吸中电子受体的物质主要有:CO 2、SO 24-、NO -3、延胡索酸。
11. 一切生命活动的通用能源是ATP ,糖类是主要能源。
微生物产生ATP 的反应主要有:底物水平磷酸化、氧化磷酸化、光合磷酸化12. 常见自养型微生物有藻类、蓝细菌、光合细菌、硝化细菌等。
它们可以自己获得能量,其中蓝细菌还是光合固氮微生物。
13. 生物进行同化作用时,供氢体不同,如紫色非硫细菌同化CO 2的供氢体是异丙醇;光能异养菌同化CO 2的供氢体是有机物,从而把微生物分为光能自养型和光能异养型。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75bbec3c844769eae009ed9c.png)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绪论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
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
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sp.或ssp.(分别代表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1~3个字母。
如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E.coliStaphylococcus aureus可缩写成S. aureus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µ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大多数病毒小于0.2µ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同一种微生物世界各地都有,在江、河、湖、海、土壤、空气、高山、温泉、水、人和动物体内外、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地、南极、北极、冰川、污水、淤泥、固体废物里等处处都有。
自然界物质丰富,品种多样,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途径呈多样性,从无机营养到有机营养,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资料推荐------------------------------------------------------ 04525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04525 环境微生物学每章知识点整理绪论 1、微生物的命名方法?微生物的命名按国际生物命名法命名,即采用林奈(Linnaeus)的双名法。
每一微生物的拉丁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
属名在前,用拉丁文名词表示第一字母大写,种名在后,用拉丁文的形容词表示用小写。
属名和种名均用斜体表示。
如大肠埃希氏杆菌 Escherichia coli。
(1)当泛指某一属微生物,而不特指该属中某一种(或未定种名)时,可在属名后加 sp. 或 ssp.(分别代表 species 缩写的单数和复数形式)例如: Saccharomyces sp. 表示酵母菌属中的一个种。
(2)菌株名称——在种名后面自行加上数字、地名或符号等,如:Bacillus subtilis BF7658 BF=北纺 Clostridium acetobutylicum ATCC824 丙酮丁醇梭菌 ATCC=American Type Culture Collection 美国模式菌种保藏中心(3)当文章中前面已出现过某学名时,后面的可将其属名缩写成 1~3 个字母。
如 Escherichia coli 可缩写成 E.coli Staphylococcus aureus 可缩写成 S. aureus 2、微生物的特点?(1)个体极小微生物的个体极小,有微米(?m)级的,要通过光学显微镜才能看见。
大多数病毒小于 0.2?m,是纳米(nm)级的,在光学显微镜可视1/ 34范围之外,要通过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2)分布广,种类繁多因微生物极小,很轻,附着于尘土随风飞扬,漂洋过海,栖息在世界各处,分布极广。
同一种微生物世界各地都有,在江、河、湖、海、土壤、空气、高山、温泉、水、人和动物体内外、酷热的沙漠、寒冷的雪地、南极、北极、冰川、污水、淤泥、固体废物里等处处都有。
自然界物质丰富,品种多样,为微生物提供丰富食物。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和代谢途径呈多样性,从无机营养到有机营养,能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其呼吸类型呈多样性,在有氧环境、缺氧环境,甚至是无氧环境均有能生活的种类。
环境的多样性如极端高温、低温、高盐度和极-1----------------------------------------------------------------最新资料推荐------------------------------------------------------ 端 pH 造就了微生物的种类繁多和数量庞大。
(3)繁殖快大多数微生物以裂殖方式繁殖后代,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十几分钟至二十分钟就可繁殖一代。
在物种竞争上取得优势,这是生存竞争的保证。
(4)易变异多数微生物为单细胞,结构简单,整个细胞直接与环境接触,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引起遗传物质 DNA 的改变而发生变异,或变异为优良菌种,或使菌种退化。
第一章病毒名词解释烈性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随即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烈性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当噬菌体侵入宿主细胞后,其核酸附着并整合在宿主染色体上,和宿主的核酸同步复制,宿主细胞不裂解而继续生长,这种不引起宿主细胞裂解的噬菌体称作温和噬菌体。
1、以大肠杆菌 T 系噬菌体为例,说明病毒的繁殖过程?(1)吸附大肠杆菌 T 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面上某一特定的化学成分,如细胞壁的脂多糖、蛋白质和磷壁质,或是鞭毛,或是纤毛。
(2)侵入 T 系噬菌体的尾部借尾丝的帮助固着在敏感细胞的细胞壁上,尾部的酶水解细胞壁肽聚糖形成小孔,尾鞘消耗 ATP 获得能量而收缩将尾髓压入宿主细胞内,尾髓将头部的 DNA 注入宿主细胞内,蛋白质外壳留在宿主细胞外,此时,宿主细胞壁上的小孔被修复。
3/ 34(3)复制与聚集噬菌体借助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而合成噬菌体的蛋白质,核酸和蛋白质聚集成新的噬菌体,此过程称为装配。
(4)宿主细胞裂解和成熟噬菌体粒子的释放噬菌体粒子成熟后噬菌体的水解酶水解宿主细胞壁而使宿主细胞裂解,噬菌体被释放出来,并重新感染新的宿主细胞。
-2----------------------------------------------------------------最新资料推荐------------------------------------------------------ 2、简述病毒的特点?(1)个体微小——0.2?m 以下(2)没有合成蛋白质的结构——核糖体,没有合成细胞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备独立的代谢能力,必须专性寄生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3)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生命的超微生物,然而,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生命特征的大分子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力,一旦重新进入活的宿主细胞内又具有生命特征,重新感染新的宿主。
(4)对抗生素不敏感,对干扰素敏感。
(5)一个病毒粒子有且只有一种核酸,即核糖核酸(RNA)或脱氧核糖核酸(DNA)。
3、简述病毒对称构型?由于衣壳粒的排列组合不同,使病毒有三种对称性构型。
第一种是立体对称型,主要为 20 面体。
第二种是螺旋对称型。
第三种为复合对称型,如大肠杆菌 T 系噬菌体,他的头部呈立体对称型(20 面体),尾部为螺旋对称型。
4、简述病毒结构及其各部分功能?病毒体分两部分:蛋白质衣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衣壳。
完整的具有感染力的病毒体叫病毒粒子。
病毒粒子有两种:一种是不具被膜(亦称囊膜)的裸露病毒粒子;5/ 34另一种是在核衣壳外面有被膜包围所构成的病毒粒子。
蛋白质的功能是保护病毒免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决定病毒感染的特异性,使病毒与敏感细胞表面特定部位有特异亲和力,病毒可牢固的附着在敏感细胞上。
病毒蛋白质还有致病性、毒力和抗原性。
病毒核酸的功能是:决定病毒遗传、变异和对敏感宿主细胞的感染力。
第二章原核生物名词解释原生质体:细菌培养物中加入溶菌酶或青霉素阻止其细胞壁的正常合成而获得的完全缺壁细胞称原生质体。
革兰氏阳性菌最易形成原生质体。
拟核:细菌因没有核膜和核仁,故称为原始核和或拟核。
它由脱氧核糖核酸纤维组成,即由一条环状双链的 DNA 分子高度折叠缠绕形成的。
其总长度为 0.25~3mm。
-3----------------------------------------------------------------最新资料推荐------------------------------------------------------糖被:糖被是包于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厚度不定的透明胶状物质. 荚膜:荚膜是一些细菌在其细胞表面分泌的一种粘性物质,把细胞壁完全包围封住,这层粘性物质就叫荚膜。
粘液层:有些细菌不产荚膜,其细胞表面仍可分泌粘性的多糖,疏松地附着在细菌细胞壁表面上,与外界没有明显边缘,这叫粘液层。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低、抗逆性强的休眠体,称为芽孢。
菌胶团:有些细菌由于其遗传特性决定,细菌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互相粘集在一起,被一个公共荚膜包围形成一定形状的细菌集团,叫做菌胶团。
1、分析比较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厚,其厚度为 20~80nm,结构较简单,含肽聚糖、磷壁酸、少量蛋白质和脂肪。
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较薄,厚度为 10nm。
其结构较复杂,分外壁层和内壁层,外壁层又分三层:最外层是脂多糖,中间是磷脂层,内层为脂蛋白。
内壁层由肽聚糖组成。
革兰氏阳性菌含大量的肽聚糖,独含磷壁酸,不含脂多糖。
革兰氏阴性菌含极少肽聚糖,独含脂多糖,不含磷壁酸。
两者的不同还表现在各种成分的含量不同。
7/ 34尤其是脂肪的含量非常明显,革兰氏阳性菌脂肪含量为 1%~4%,革兰氏阴性菌脂肪含量为 11%~22%。
2、简述细胞壁的生理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从而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的生长、分裂和鞭毛运动所必需;(3)阻拦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
3、简述细胞质膜结构(液态镶嵌模型)?用电镜观察到的细胞膜,是在内外两暗色层之间夹着一浅色中间层的一种双层膜结构。
这是因为,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而膜是由两层磷脂分子整齐地对称排列而成的。
(1)膜的主体是脂质双分子层;(2)脂质双分子层具有流动性;(3)整合蛋白因其表面呈疏水性,故可“溶”于脂质双分子层的疏水性内层中;(4)周边蛋白表面含有亲水基团,故可通过静电引力与脂质双分子层表面的极性头相连;(5 )脂质分子间或脂质与蛋白质分子间无共价结合;(6)脂质双分子层犹如“海洋” ,周边蛋白可在其上做“漂浮”运动,而整合蛋白则似“冰山”沉浸在其中作横向移动。
-4----------------------------------------------------------------最新资料推荐------------------------------------------------------ 4、简述细胞膜的生理功能?(1)能选择性地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的运送;(2)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3)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有关成分的重要场所;(4)膜上含有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等能量代谢有关的酶系,故是细胞的产能基地;(5)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并可提供鞭毛运动所需的能量。
5、荚膜的化学组成及其功能?(1)荚膜的化学组成:荚膜的含水率在 90%~98%。
荚膜的成分一般是多糖,少数是蛋白质或多肽,也有多糖与多肽复合型的。
(2)荚膜的功能:①荚膜保护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②当缺乏营养时,荚膜可被用作碳源和能源,有的荚膜还可作氮源;③废水生物处理中的细菌荚膜有生物吸附作用,将废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及胶体吸附在细菌体表面上。
6、简述放线菌菌丝体的分类及其生理功能?菌丝体分三类:(1)营养菌丝:它潜入固体培养基内摄取营养。
菌丝宽度 0.2~0.8?m,通常不超过 1.4?m,长度为 50~600?m 之间。
(2)气生菌丝:它由营养菌丝长出培养基外,伸向空间。
它比营养菌丝粗,直径为 1~1.4?m。
(3)孢子丝:放线菌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气生菌丝的上部9/ 34分化出可形成分生孢子的孢子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