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西风胡杨|语文S版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3)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的赞美。
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教学准备:PPT课件四、教学过程。
(一)、直观感悟,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胡杨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导入新课,。
2、说说观看图片后的感受,导入第一段。
(二) 直观体验,了解胡杨之美。
1、自由朗读课文,你都读懂了什么?2、学生自由汇报,教师板书。
3、教师引导:“3800平方千米”和“30多万平方千米”他们相差多少,你能用数学知识“算一算”吗?4课件出示比例图,学生直观感受胡杨林面积和沙漠面积的差距。
(三)品味文本,领略胡杨之“最”。
1、快速朗读课文2、3、4自然段,思考:胡杨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树?2、学生汇报胡杨的特点,教师板书。
3、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第二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第二段,“画一画”这段话是围绕哪一句写的?作者都抓住了那些方面来写胡杨的这个特点?(2)学生汇报,互相补充。
教师适时介绍写法特点。
(3)感情朗读。
4、总结第二段写法。
(1)、我们学习这一段时是怎样学习的?(2)、学生汇报,教师引导出学习方法:“找特点----品析词句----找写法----感情朗读”5、运用总结出的学法自学3、4自然段、汇报时,教师引导总结出每个自然段运用的写作手法技巧。
6、课件出示3张能概括胡杨特点的图片,学生欣赏,然后带着敬佩、赞美的情感有感情地展示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悟情,体会胡杨之“悲”。
1、导语:胡杨曾孕育了大片绿地,然而今天他为什么变成了这副样子呢?2、默读5、6自然段,边读边做批注,写出自己读后的感受。
3、学生自由汇报,互相补充订正。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搜集的资料理解“西域文明、塔里木、罗布泊、楼兰、龟兹”等词语。
五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9西风胡杨教案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流程】第1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出示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板书课题)二、初识胡杨,了解特点。
(一)交流资料,谈谈自己心中的胡杨。
(二)初读课文,了解作者笔下的胡杨。
1.自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生字词,并努力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读明白。
2.检测生字词识记、理解词语情况。
3.检测读书成果。
(1)指名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再读课文,在课后“指南针”的指导下,围绕课文内容质疑、解疑。
(3)总结质疑、解疑方法。
教师小结:读书时能够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对我们深入地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
第2课时一、复习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回顾课文主要内容,谈自己对胡杨的了解。
二、欣赏胡杨,感悟品格。
(一)借助媒体,了解胡杨生存环境。
播放视频(胡杨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孤独守望的情景)教师解说: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地带,有一片黄色的荒原——塔里木盆地。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篇一:《西风胡杨》教案【引入课题】一、问句:1、你们有没有见过胡杨树?2、听说在中国西北有一种神奇的树林,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3、你们听过这样一句话吗:“风从塞外来,神州第一楼。
”是什么意思呢?4、你们最近看过电影《战狼2》吗?里面的场景,让你想到了什么?【讲授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胡杨林的位置、形成原因、胡杨树的形态特征以及胡杨林的生态价值;明白祖国的西北既有沙漠的荒芜与贫瘠,又有人民的喜悦和奋斗。
【教学重点】了解胡杨的著名景点古浪、张掖,了解胡杨的生态价值,了解胡杨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切身感受习得的知识能为自己的生活和祖国的繁荣做出一些贡献。
【教学难点】如何使学生理解胡杨林的生态价值。
【课前预习】让学生阅读教材P13,预习此课的相关内容,并简单了解一下课文的背景与内容,为下一课的复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教学过程】一、阅读课文1、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带着好奇心进入今天的课程。
2、呈现图片“胡杨树林”,让学生目测图片中的不同之处,并根据不同之处发表自己的看法。
3、出示胡杨树的“基本形态特征”P14,解释胡杨树的特征和树冠的样子。
4、让学生听教师朗读课文,并画出难燃树皮的样子。
二、阅读理解1、每组选出一位同学,读完P14-P17的文章,然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小组讨论,让学生回答一下关于胡杨的问题,并加深对胡杨林的印象。
三、联想策略1、结合胡杨林的特点,做一道口算题,如构思、设置、出题等,提高计算能力,培养细心认真的习惯。
2、以《我的祖国》为背景和引子,和学生谈一下祖国巨大的疆土面积,然后再让学生发挥,说一说自己最想去的地方在哪里,为什么想去,是什么让你对那里产生了好奇心等等。
四、辅助教具1、P14-P17的胡杨课文2、胡杨树的图片3、难燃树皮的图片4、胡杨树的植株图5、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胡杨有关的海报、画册、模型等等。
五、学生实践体验1、组织学生看胡杨的宣传片,让学生深入了解西北大好沙漠上的胡杨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而且对于课文很少开动脑筋提出什么问题。
读书有唱读的坏习惯,改不过来,指导朗读是每篇课文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设计理念:创设问题情境,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让学生提出学习问题和解决这些问题,在寻求和探索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技能,进而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自主识字,掌握本课生字新词,积累好词佳句。
2、读懂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之心。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4、帮助学生学会质疑。
教学重难点:1、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具准备:录音机、投影器、课件、小黑板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熟读感悟法、就重避轻法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直观感悟、兴趣导入开始上课时,老师庄重、激昂地挂上(胡杨图片),然后配播一首激昂地音乐,让学生看图感悟,教师乘机激昂地发声:在荒凉的戈壁上有着一种人称千年不死的“战士”那就是胡杨,它常年生长在沙漠中,而它又是那么美丽、那么坚韧、那么无私和悲壮,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描写胡杨的文章。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西风胡杨》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课文《西风胡杨》,使学生了解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的形象,并培养其对大自然的热爱和环保意识。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加深学生对五年级下册《西风胡杨》这一文化素材的认识,为后续知识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西风胡杨》,认识西北大漠的自然环境和胡杨树,并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中的意义。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中的意义,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其能够用准确的词语描述胡杨树的形象。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课文《西风胡杨》的课件、PPT和其他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学生需提前阅读课文,并准备好相关的课外阅读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西风胡杨》这一课文的背景和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阅读理解(20分钟)•学生课前阅读课文,并回答下列问题:–胡杨树是什么样的树?–胡杨树为什么能够生长在西北大漠中?–为什么胡杨树被称为“战士树”?–课文中提到的“西风”有何象征意义?•学生回答完问题后,教师跟学生进行讨论并给予正确答案。
3. 课文分析与解读(3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和内容,并让学生自由发表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 语言表达练习(20分钟)•学生就课文中胡杨树的形象进行描写,可以分组进行小组讨论,也可以个人完成。
•学生展示自己的描写,教师给予点评和改进建议。
5. 拓展延伸(15分钟)•学生自行查找关于胡杨树的资料,并撰写一篇短文,可包括胡杨树的形态特征、生长环境、历史渊源等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于《西风胡杨》这一课文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通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的练习,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通过自主查询资料、撰写短文的方式,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信息搜索能力。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9)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设计理念: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让学生感受新疆的奇特风貌以及神奇的自然景观,培养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悟情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3、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4、学习课文中的生字和新词。
三、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2、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关注。
四、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胡杨、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有关资料。
2、按课后思考题以及“指南针”的要求,指导学生预习课文。
五、教具准备:课件或挂图教学过程:一、课件引入,揭示课题。
(课件演示)在茫茫的大漠,当黄沙袭来时,所有的生命都折服于沙漠的肆虐时,河流退却了,人群退却了,就连那雄伟的城堡也被掩埋了……然而,有一个绿色的精灵以不屈的精神与沙漠抗争,与风暴搏斗,它就是——胡杨。
同学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风胡杨》一课。
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把握整体。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课文后面生字的读音。
读完课文,说说在你眼中,胡杨是一种怎样的树?课文不仅写了胡杨树,还写了“我”,写了我的什么呢?读课文第七自然段。
师板书(最美、最坚忍、最无私、最悲壮)指名由学生回答:我的祈求和我的坚信。
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文本对话,走近胡杨。
(指着回答胡杨是最美的树那位学生)这是最美的胡杨树,你来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好吗?1、品读“只生在沙漠”的“只”字,体会胡杨的生存环境恶劣。
2、品读“一边是……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边是……的塔里木胡杨林”。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12)

语文出版社S版五年级上册《西风胡杨》教案执教人:韩利会洛阳市伊滨区诸葛镇康庄小学《西风胡杨》教案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8个字,掌握14个词语;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
教学重难点:理解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珍爱之情,以及他对胡杨的关注和保护的意识。
设计理念注重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第一课时(略)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出示西风胡杨的图片,师生谈话,认识胡杨。
二、整体感知,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
2.说说西风胡杨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启发学生体会胡杨的特点)。
三、学生汇报,分享学习成果1.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2.师生共同评价朗读情况。
3.指导学生学习本课生字。
(重点指导生字朽、骤、祈的读音,重点指导书写炙、摧、鳞。
)四、深入学习,理清文章的脉络1.默读课文并思考: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小组汇报结果。
3.教师适时点拔,并总结。
(第一段〖1〗概括地介绍胡杨的美丽。
第二段〖2—4〗介绍胡杨坚韧、无私、悲壮的特点。
第三段〖5—6〗讲述了胡杨曾孕育了西域文明,但人们却因为拓荒与征战而让胡杨的生存环境恶化。
第四段〖7—8〗写作者祈求上苍要给予胡杨生存的环境,让这些美丽忠直的树生命永存。
)五、学习第一自然段1.学生自读第一自然段,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 二 课 时(详)教学过程:一、回顾课文,导入新课1.作者笔下的胡杨是怎样的一种树?2.归纳:胡杨是最坚韧、最无私、最悲壮的树。
二、深入学习,聚焦胡杨的特点1.整体感知胡杨的特点。
2.从第二自然段体会到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1)引导学生抓住“耸立、挺拔”两个重点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抓住重点句子“它能在零上四十……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最新小学语文版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9 西风胡杨教案

1 西 风 胡 杨杨,秋天最美的树,是一亿三千万年前留下的最古老的树种,只生在沙漠。
[句导读:开篇交代了胡杨悠久的历史和生长的环境。
“只生在沙漠”表明胡杨生的长环境很艰苦,是沙漠植物。
]2[①本句指出了胡杨的哪些特征?]全世界百分之九十的胡杨在中国新疆的塔里木。
[②“全世界百分之九十”说明了什么?]3我去过塔里木。
在那里,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三十多万平方千米的塔克拉玛(mǎ)干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的塔里木胡杨林。
[句导读:一边是世界第二大的大沙漠,一边是世界第一大的胡杨林,二者相互映衬。
作者4长,6能深达二十米,穿透虚浮漂移❶的流沙❷,去寻找地下的泥土,并深深植根于大地。
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shì)度的炙(zhì)热中耸(sǒnɡ)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suǐ)的斑斑盐碱(jiǎn ),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句导读:介绍了胡杨的生长特点,从中“我”感受到胡杨能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具有极强的生命力,这也是它能生存一亿三千万年的原因。
]7[⑤胡杨林不怕炙热和严寒的原因是什么?]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坚韧的树。
杨,是最无私的树。
[⑥本句又指出了胡杨的一个什么特点?]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身后是城市,是村庄,是青山绿水,是并不了解它们的芸(yún )芸众生,可它们不在乎。
[⑦胡杨1☜ 2①生存环境是沙漠,生存历史悠久。
3②说明了胡杨的主要生长地点比较集中。
4③说明了胡杨林生长的恶劣环境,赞扬其顽强的生命力。
5④坚韧。
6 ❶漂移:漂浮的物体朝某个方向移动。
❷流沙:沙漠中被风吹动转移不定的散沙。
7⑤根茎很长,能深达二十米。
⑥无私。
⑦说明了其无私的精神。
为“并不了解它们的芸芸众生”提供保护,说明了什么?]8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cuī)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⑧这句话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说明了什么?]段导读:指出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

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案西风胡杨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到西风胡杨的特点,理解西风胡杨的形象和意义。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够从课文中把握重点,提取信息。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西风胡杨的故事,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珍惜生态环境。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西风胡杨的象征意义,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关注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准备1.教材:《语文S版五年级上册》2.教具:多媒体投影仪3.环境准备:教室黑板、桌椅、学生课桌上摆放好教材和文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投影仪播放西风胡杨的图片,并提问学生是否了解西风胡杨,有什么特点和意义。
2. 学习课文(15分钟)•让学生跟着教材朗读课文《西风胡杨》。
3. 分组阅读(15分钟)•将学生分组,每组分派一个小节的内容,让他们同组合作阅读文本并总结该小节的主要内容和重点。
•每组汇报自己的阅读结果,并与其他组探讨比较。
4. 整体理解(15分钟)•整体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并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
5. 情感教育(1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西风胡杨的象征意义,与学生讨论西风胡杨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西风胡杨的情感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6. 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学生的学习收获,并提出下节课的预习内容。
五、课后作业1.完成课后习题。
2.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西风胡杨的特点和意义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并对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产生了关注。
教学中采用了分组阅读和整体理解相结合的方式,旨在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注重培养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形成良好的生态环保习惯。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3)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一)、内容:《西风胡杨》是一篇感物吟志的散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沙漠神树”胡杨的坚韧、无私、悲壮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
(二)、地位、作用和意义:本单元以神奇的大自然为题材,共选编了五篇课文,目的是让孩子们在感受大自然美的同时更要意识到:人类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而注意作者是如何观察大自然的,想象文章用了哪些表达方法是本单元的训练专题。
《西风胡杨》是本单元的第三篇精读课文,在教学中,除了要继续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外,还要继续学习作者观察大自然的方法和写作的表达方法。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重难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学前准备:老师:根据这篇课文的特点,我提前推荐孩子们阅读《罗布泊,消失的仙湖》《沙原隐患》两篇文章,丰富与课文有关的信息。
学生:预习时让孩子们通过查字典、词典理解文中部分词语的意思;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提到的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的知识,了解胡杨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
教学过程:一、直观感悟,揭示课题上课开始,伴随着撼动人心的《命运交响曲》,我给孩子们展示一组胡杨在荒凉的戈壁上以各种姿势挺立的图片,(课件展示),然后缓缓导入:“孩子们,这就是生下来千年不死,死后千年不倒,倒下千年不朽的胡杨,他们是生活在沙漠上最古老的树种。
”这个环节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到胡杨在茫茫沙海中倔强挺立地姿态,再让孩子们根据自己搜集的资料谈谈对胡杨的印象,相机学习第一自然段:让孩子们凭借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二、探究文本,品味语言,读中领略胡杨之“最”。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小学语文S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9课《西风胡杨》教材分析:《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在语文学习中,学生一般都不太重视预习,自主学习能力差,对于一篇课文的字、词、句、篇的认识、理解都建立在老师的引导下,综合阅读能力差。
而且对于课文很少开动脑筋提出什么问题。
读书有唱读的坏习惯,改不过来,指导朗读是每篇课文的重要教学环节。
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不敢回答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相对于这篇课文来说,学生对于胡杨和关于课文中提到的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都是陌生的。
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1.辅导学生认识本课11个生字,会写18个字,掌握14个词语。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3.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及关注之情。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1.(自动播放胡杨图片)在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有一幅画面会令你的心灵为之震撼——在茫茫戈壁的深处,在浩瀚沙海的边缘,在一片阳光骄纵、风沙暴烈的盐碱地上,有一种顽强的树木在向恶劣的环境挑战,那就是其貌不扬却感天动地的胡杨。
当地的维吾尔族农民说,胡杨三千年,活着一千年不死,死后一千年不倒,倒后一千年不朽。
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近胡杨,感受它不死的生命,永存的精神。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西风胡杨》上课实录西风胡杨【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 正确认读并规范书写、运用本课15个一类字,认读10个二类字,读准生词,理解生词的意思,并尝试运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第2、3、4自然段中任选一段背诵。
3.联系关键词语“坚韧”、“无私”、“悲壮”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中介绍的胡杨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扬之情。
4.学习课文介绍胡杨特点的表达方法。
5.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以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学生自主、合作,教师引领、指导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质疑解惑能力、理解感悟能力,并将各种学习方法应用到实际的学习过程中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体会作者对胡杨热爱、赞美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学会去热爱大自然,爱护大自然,及建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1.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深情。
2.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准备】1.搜集胡杨的图片制成教学课件。
2.安排学生课前预习,查找胡杨的有关资料,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1、师:同学们,我们多幸福呀,生活在这青山绿水,资源丰富的小城里,但是现在老师带你们去看一个截然不同的地方,请注意,你看到了什么?这个地方有什么特点?2.生谈看法。
3.师:对,沙漠就是这样,及少生物能在那里生存,但老师却知道有一种很了不起的树却生长在沙漠里。
4.板题目,齐题第9课——西风胡杨。
师:板书,齐读课题。
师:同学们,老师布置了课前预习课文,并上网查找胡杨的资料,把你知道的跟同学关流交流吧。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整体感知师:同学们做的都很好,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认真地读一下这篇课文,在阅读的过程中,老师提两点要求:1.轻声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课文读正确。
2.读完后,请告诉老师你知道了什么?师:通过朗读,你们都知道了胡杨的哪些信息?请用简短的句子概括。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 西风胡杨|语文S版 (16)

2、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感悟能力、想象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
3.通过朗读、品味,读懂课文内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的赞美,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三、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2.交流汇报,顺学而导。
最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你体会出什么?
(2)指导朗读,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最坚韧
(1)抓住“耸立、挺拔”两个词语,了解胡杨在沙漠中的生存状态。
(2)通过补充句式“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不怕()。”体会胡杨生存环境的恶劣,从而领悟到胡杨与众不同的坚韧、顽强。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胡杨的特点及作者对胡杨深情的爱。
2、难点:理解作者对胡杨命运的同情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教学资源
1、阅读课后“指南针”,在“指南针”指导下进行质疑;
2、阅读课后“学习链接”,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胡杨林的一些照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1
直观感悟,揭示课题
教学设计方案
课题名称
《西风胡杨》教学设计
科目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教学时间
两课时
学习者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可贵品质,抒发了对胡杨的赞美,表达了他对环境保护事业1.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同情和赞美之情以及对环保事业的关注.
二、过程与方法
(二)感受胡杨之悲,体会期盼之情
读课文的5—8自然段。
1.交流汇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西风胡杨》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具备了学习语文的能力,有了初步的语文素养。
但在实际教学中考虑到偏远山区学生,或达不到大的阅读量,或没有宽泛的资源,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根本不知胡杨具体形态,所以,感官的直接调动和想象能力的运用,都成为学习的障碍,并且学生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有一定的难度。
【教学目标】
1.抓住关键词句,了解胡杨的特点,领悟胡杨的精神内涵,体会作者对胡杨的热爱、赞美之情。
2.初步学习总分结构的写作方法,体会列数字的说明方法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2、3、4自然段中的一段。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胡杨的特点及其精神内涵,感受作者对胡杨的赞美。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查找有关塔里木、罗布泊、楼兰、西域等资料,搜集一些胡杨林的图片。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先来看一个画面(老师出示沙漠图片)看到了什么?你的印象中沙漠是怎么样的?能在这种环境中生存的植物,你知道有哪些?胡杨到底是怎样的一种树?让我们从课文中找答案。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九课《西风胡杨》(板书课题:西风胡杨)
二、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教师朗读第一自然段(出示课件),学生边听边思考:你了解到了什么?感悟到了什么?
2.出示“一亿三千万年前、百分之九十、三千八百平方千米”生谈感悟?
3.指名读最后一句话。
生思考: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过渡:在沙漠这个天敌彼此对视,彼此僵持了一亿三千万年的胡杨,想见见它的庐山真面目吗?让我们来欣赏几张图片,
(二)细读课文2、3、4自然段,体会感悟。
1.学生自由朗读读第2、3、4 自然段自主发现了胡杨是怎么样的一种树?
过渡:作者是怎么样把胡杨的这三个特点写具体的呢?请看学习要求。
(出示学习提示)
2.学习第二自然段
⑴你从哪些语句体会到胡杨的坚韧?(板书:列数字)
⑵引导学生体会列数字说明方法的作用法。
通过这些数字,我们能进一步感受到胡杨的生长环境恶劣,胡杨的坚韧,我们称这种写作手法是
⑶比较句子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
出示句子
●它能在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中耸立,能在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中挺拔,不怕侵入骨髓的斑斑盐碱,不怕铺天盖地的层层黄沙。
●它能在的炙热中耸立,能在严寒中挺拔,不怕斑斑盐碱,不怕层层黄沙。
⑷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3.学习第三自然段
⑴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体会胡杨是最无私的树。
⑵出示“它们将一切浮华虚名让给了牡丹,让给了桃花,让给了所有稍纵即逝的奇花异草,而将这摧肝裂胆的风沙留给了自己。
”一起感知胡杨的无私。
体会句子所运用的排比拟人的修辞让表达更生动具体的特点。
⑶师提出质疑:胡杨是挡在沙漠前的屏障,它保护了谁?挡住了什么?把什么让给了谁?把什么留给了自己?
⑷出示填空,让学生尝试背诵段落。
4.学习第四自然段
⑴你又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了“胡杨,是我平生所见最悲壮的树。
”呢?
⑵作者把胡杨当作英勇无畏的战士,这个战士与什么战斗?
过渡:胡杨与零上四十摄氏度的炙热战斗,与零下四十摄氏度的严寒战斗,与斑斑盐碱战斗,与层层黄沙战斗,死后枝丫奇屈的身躯仍坚定的挺立着。
⑶体会文段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⑷配乐朗读朗读第4自然段,读出对这悲壮的战士的热爱之情。
过渡:读得真好,我仿佛看到了一棵棵在烈烈西风中毅然挺拔的胡杨。
5.体会2-4自然段的段落结构。
⑴学生将2-4自然段快速的读一遍,寻找共同之处呢?
⑵学生反馈。
小结:这三个自然段都运用了总分的结构形式,先概括后具体。
作者运用这样的写作方法条理清晰的把胡杨的特点写具体。
课后我们也将运用这样的写法写你喜欢的一种植物。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结合课文内容,请学生用上“因为……所以……”这个句式形容胡杨在心中的样子。
2.你想对胡杨说些什么?
四、课堂总结,点明主题
总结:是呀,胡杨不仅是一种顽强古老的树种,更代表了一种可贵的品格,让胡杨成为我们的榜样,让胡杨的精神伴随我们成长。
五、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1.迁移2-4自然段的写作方法,运用总分结构的形式写一个片段。
2.背诵2-4自然段中你喜欢的一个段落。
【板书设计】
9 西风胡杨
最坚韧(列数字)
胡杨最无私(排比拟人)热爱赞美
最美最悲壮(排比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