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导学案

合集下载

《拿来主 义》 导学案

《拿来主 义》 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拿来主义”的含义和精神实质。

2、学习本文先破后立的论证结构和比喻论证的方法。

3、体会鲁迅先生杂文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4、培养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树立批判继承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和意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方法和语言特色。

2、难点(1)如何正确对待文化遗产。

(2)对文中比喻论证的深入理解和运用。

三、知识链接1、作者简介鲁迅(1881 年 9 月 25 日-1936 年 10 月 19 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2、写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 年6 月4 日。

当时,由于国民党反动政府在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文化上都执行一条卖国投降路线,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力量进行疯狂的“围剿”,对外国侵略者实行妥协退让。

在文化方面,国民党反动派及其御用文人鼓吹“尊孔读经”,掀起复古主义逆流。

在革命阵营内部,一些人在对待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错误倾向,或全盘否定,或全盘吸收。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错误认识,鲁迅先生以犀利的笔锋写了这篇《拿来主义》。

四、课文解读1、整体感知(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明确:“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2)作者是如何提出中心论点的?明确:作者先批判了“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指出它们的危害,然后提出“拿来主义”。

2、段落分析(1)第 1-2 段:批判“闭关主义”①“闭关主义”的做法是什么?“自己不去,别人也不许来。

”②这种做法的结果如何?“给枪炮打破了大门之后,又碰了一串钉子。

”(2)第 3-5 段:批判“送去主义”①“送去主义”的表现有哪些?“先是送一批古董到巴黎去展览,但终‘不知后事如何’;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使用说明】1、在充分预习,熟读文本的基础上,认真研读学案。

2、认真完成,规范书写;小组合作探讨,答疑解惑。

【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思路;2.领会并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3.树立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传承优秀文化,抛弃消极文化。

一、基础知识读读记记5分钟1、给加点字注音并理解词义礼尚往来自诩磕头贺喜残羹冷炙冠冕孱头蹩进国粹2、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1918年第一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随后连续发表《孔乙己》、《药》、《故乡》等著名小说。

1921年发表代表作《》,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典型形象,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不朽名著。

他的小说集有《》《》《》,散文集有《》《》。

“四•一二”大屠杀后,定居上海,专门从事写作,研究马列主义,成为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他是现代世界文坛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3、写作背景《拿来主义》是鲁迅先生于20世纪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问题的杂文。

当时国民党反动派在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军事围剿的同时实行反革命的文化围剿,各种错误思潮也随之泛滥,一些封建遗老遗少叫嚷复古主义,卖国求荣的全盘西化论甚嚣尘上,左翼文艺队伍中对要不要继承文化遗产的问题也有颇多分歧。

在此背景下,鲁迅先生写下了这篇杂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0分钟要求:1、依据自学引导,熟悉课本内容;2、把问题在课文中勾画标注清楚;3、对需要归纳总结的问题写在学案上。

4.合作探究时小组长明确任务并做好记录。

问题(1)理清作品思路,根据议论文引论、本论、结论的结构特点全文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并概括层意。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第一自然段为什么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3)分析文章中几组比喻的意义和作用。

(4)品味语言★鲁迅先生杂文的语言风格是幽默和犀利,从文章中找出几组句子用心体会(选做题)鲁迅先生阐述的“拿来主义”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什么影响?三、展示交流5分钟四、当堂检测:2分钟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残羹(gēng)冷炙冠冕(miǎn)脑髓(suǐ)吝啬(lìng)B。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 (1)二、学习重难点 (2)三、预习检测 (2)四、中心思想 (4)五、段落划分 (5)六、写作手法 (5)七、读文感知 (6)八、经典语句解读 (7)九、预习检测答案 (9)一、学习目标学习《拿来主义》,首先要掌握其核心思想,即理性、有选择地借鉴和吸取外来文化和经验,既要开放包容,又要批判继承,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文化特色。

其次,要理解并学会运用文章中的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法,提升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应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待任何事物都要有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不盲目跟风,不人云亦云。

最后,要激发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积极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构建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学习《拿来主义》旨在培养我们的文化素养和批判性思维,提升我们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二、学习重难点深入理解“拿来主义”的内涵与实质是学习的关键。

需要准确把握作者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既要开放包容,又要有所选择,批判继承。

文章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讽刺等,这些手法的运用增加了文章的深度和广度,但也增加了理解的难度。

需要认真揣摩这些修辞手法背后的深层含义,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习本文还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不仅要理解作者的观点,更要学会独立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这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提升思维能力的重要机会。

学习《拿来主义》需要重点突破对“拿来主义”内涵的理解、修辞手法的把握以及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等难点。

三、预习检测一、选择题1. 《拿来主义》一文的作者是谁?A. 茅盾B. 鲁迅C. 老舍D. 巴金2. “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一句中,作者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A. 拟人B. 比喻C. 排比D. 夸张二、填空题1. 《拿来主义》中,鲁迅批判了两种对待文化遗产的错误态度,即_____和_____。

2. 鲁迅提出“拿来主义”的目的是为了_____。

《拿来主义》导学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导学案--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并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2、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3、理解鲁迅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同时为振兴中华文化发挥自我的一份力量。

课前延伸1、鲁迅先生的创作。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2、本文的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革命阵营中一些同志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板书标题),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主张。

3、“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慨之情。

“且介亭”标明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杂文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学习目标:1. 了解拿来主义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

3. 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导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拿来主义”这个词有什么了解?它是什么意思?2. 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存在拿来主义的现象?它有哪些优点和缺点?第二步:学习拿来主义概念1. 讲解拿来主义的定义:拿来主义是一种获取和运用他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经验、知识、成果的态度。

拿来主义强调借鉴他人的优点和经验,通过模仿、学习、借用等手段来提高自己。

2. 分析拿来主义的特点:a. 借鉴和学习他人的经验和成果。

b. 运用在当前的实际情境中。

c. 通过模仿、借用等方式获取和应用外部资源。

第三步:掌握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1. 分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拿来主义的优点和缺点,并记录下来。

2. 交流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并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整理出以下优点和缺点:优点:利用他人的经验和成果能够快速提高自身能力,降低成本,避免重复劳动,激发创新思维。

缺点:可能导致缺乏独创性,过分依赖他人,缺乏真正的创新能力。

第四步:探讨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1. 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分组讨论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景下能够应用拿来主义,并记录下来。

2. 交流讨论:请各组代表分享并展示出来。

教师引导整理出以下应用场景:a. 学习中借鉴他人的学习方法和经验。

b. 创业中分享、参考行业先进经验。

c. 设计和创作中参考他人的作品和创意。

d. 职场中借鉴成功案例和管理经验。

第五步:总结与评价1. 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拿来主义的概念、特点、优点和缺点。

2. 谈论个人观点:你认为拿来主义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能够带来什么影响?你更倾向于采用拿来主义还是发展独创性?为什么?家庭作业:写一篇观点文,阐述自己对于拿来主义的看法,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说明你的观点。

拿来主义是一种获取和运用他人已经建立起来的经验、知识、成果的态度。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优秀5篇)《拿来主义》导学案篇一【原文出处】现代中小学教育&nbsp&nbsp【原刊地名】长春&nbsp&nbsp【原刊期号】199902&nbsp&nbsp【原刊页号】29~32&nbsp&nbsp【分&nbsp类&nbsp号】g31&nbsp&nbsp【分&nbsp类&nbsp名】中学语文教学&nbsp&nbsp【复印期号】199904&nbsp&nbsp【&nbsp标&nbsp题&nbsp】试说《拿来主义》教学&nbsp&nbsp【&nbsp作&nbsp者&nbsp】丁立新&nbsp&nbsp【作者简介】丁立新&nbsp作者单位:130041&nbsp长春市第十一中学&nbsp&nbsp 【&nbsp正&nbsp文&nbsp】&nbsp&nbsp我所说课的篇目是《拿来主义》,它是高中一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一册第三单元(议论文)的第二篇。

&nbsp&nbsp大纲对高中阶段在议论文方面就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要求如下:学生能阅读较复杂的议论文,在理清层次把握中心论点的基础上,能分析论证方法,注意文章的逻辑性;在写作方面能写一般的议论文,论点明确,论据较充分,且能运用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一定的逻辑性和说服力。

&nbsp&nbsp《拿来主义》一文是鲁迅先生写的关于继承文化遗产方面的一篇杂文。

鲁迅先生的杂文是“嘻笑怒骂皆成文章”,“犀利幽默”是其语言特点。

因果论证、比喻论证是其突出的论证方法。

另外本文形成于本世纪30年代,作者写此文有极强的针对性,这与今天学生的实际生活相隔半个多世纪之久。

拿来主义导学案[1]

拿来主义导学案[1]

《拿来主义》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五、教学课时二课时第一教时[导入]由于改革开放,国门敞开,大量国外的东西涌入我国。

这涌入的有先进的科技,但同时也有腐朽的资本主义生活方式。

著名作家冯骥才先生到法国访问,在一次欢迎宴会上,外国记者接二连三地向他提问。

其中一位记者问:“尊敬的冯先生,贵国改革开放,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东西,你们就不担心变成资本主义吗?”冯先生回答:“不!人吃了猪肉不会变成猪,吃了牛肉不会变成牛。

”他幽默机智的回答,博得满堂喝彩。

是的。

我们学习资本主义的东西,不会变成资本主义,同样,继承文化遗产时,只要我们坚持正确的原则,就一定能够有助于新事物的发展,这个原则就是“拿来主义”。

那么,什么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要实行拿来主义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鲁迅先生的答案吧。

[新课]一、时代背景本世纪30年代,国民党反动政府为推行政治上的卖国主义政策,在文化政策及其活动上,主张“全盘西化”,贩卖民族虚无主义的文化观点,极力摧残民族文化。

而在当时的左翼文化战线的内部,在“文艺大众化”问题的讨论中,一些受极“左”思潮影响的同志,又把“采用旧形式”视为“机会主义”、“类乎投降”,也不能正确对待民族文化遗产。

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先生以马列主义学说为指导,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和建设新文化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写下了这篇著名的杂文,回答了如何对待外国文化遗产(也包括民族文化遗产)的立场、态度和方法问题,并富有创新意义地命名为“拿来主义”。

《拿来主义》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拿来主义》导学案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C玄虚。

________炮枪和烟灯,________形式和印度、波斯、阿剌伯的烟具都不同,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________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________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A、因为虽然但是所以B、只有虽然倘使但C、虽然但是只要但D、只有因为所以因此【答案】B【详解】见原文。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投桃报李,礼尚往来....,是人之常情,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B.这些复习资料题型陈旧,毫无新意,这种残羹冷炙....是很难保证复习质量的。

C.陈教授的反驳,有理有据,义正词严,冠冕堂皇....,无可非议。

D.主持人说:“李教授刚才那番话是抛砖引玉....,下面请各位同学畅所欲言。

”【答案】A 【详解】礼尚往来,礼节上重在有来有往,也用来指你对我怎样,我也对你怎样。

使用正确。

残羹冷炙,剩下的饭菜或别人的施舍。

冠冕堂皇,比喻外表很体面,实际并不如此。

抛砖引玉:谦辞,比喻用粗浅的、不成熟的意见引出别人高明的、成熟的意见。

后三个成语皆不合语境。

5.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

B.鲁迅的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及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若干。

C.《拿来主义》选自《且介亭杂文》,“且介”取“租界”之半,“且介亭”即“租界里的亭子间”。

D.鲁迅的《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彷徨》中,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小说。

【答案】D【详解】D《狂人日记》收在短篇小说集《呐喊》中。

6.把下面五句话按顺序填入横线处,使之成为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鲁迅先生在《拿来主义》一文中的本意是我们不但要从“西方”拿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

拿来主义导学案(共10篇)拿来主义导学案(一): 《拿来主义》课后习题答案一、拿来主义:我们对待文化遗产的态度应当是根据需要自己拿,自己做主,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二、鱼翅:有益无害的,文化遗产中的精华.鸦片: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应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烟灯、烟枪、姨太太:有害无益的,文化遗产中的糟粕.大宅子:喻文化遗产或外国文化.三、1.讽刺、奚落2、反语3、讽刺4、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拿来主义导学案(二): 应该实行“拿来主义”吗怎样实行“拿来主义”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应该要实行拿来主义.鲁迅有一篇杂文《拿来主义》,说的就是这个问题.拿来主义这个词是鲁迅首创的,他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我们要如何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遗产而言的.这就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相关了,自从鸦片战争我国的国门被打开以后,许多的进步人士就对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当的排斥,认为传统文化里边只剩下了像八股文、裹小脚、包办婚姻这样一系列的糟粕,所以在五四时期前后,出现了一个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的局面,甚至有的人还要求要废除我们的汉字;但是因为大家都只是一味的模仿西方,当然我们站在五千年的中国历史传统之上,又没有充分的了解西方这些文化的精髓,所以最后的这些笨拙的模仿就变得不伦不类,以至于到了三十年代我国出现了一个文化大回潮,许多人又开始推崇中国的传统文化,鲁迅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创作出这篇作品的.至于应该怎样实行拿来主义,我想我们可以用鲁迅这篇文章的原文来回答,也就是:“所以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运用脑髓就是说我们要努力思考,不要人云亦云;放出眼光就是说我们要看清楚,有辨别力;自己来拿就是说我们要有选择的来拿.我觉得鲁迅的这个观点是很正确的,无论是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是外来文化,我们都要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做到古为今用,洋为我用.这才是拿来主义的真正意义.其实鲁迅的拿来主义这篇文章除了在当时产生很大影响和具有很大意义以外,我想对于今天我们对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都是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的,并且可操作性很强.【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导学案(三): 鲁迅《拿来主义》中“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鲁迅《拿来主义》中“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一句的含义在本文中,作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 .“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拿来主义导学案(四): 鲁迅的《拿来主义》中,“拿来主义”者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拿来主义导学案】要认真观察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占有,挑选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然而首先要这人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拿来主义导学案(五): 今天学习《拿来主义》有什么现实意义《拿来主义》是鲁迅在30年代写的一篇关于继承文化遗产的杂文,旨在批判当时文化战线喧嚣一时的“复古主义”“卖国主义”以及左翼队伍中的混乱思想,而提倡“为我所用”的“拿来主义”,其思想寓意深邃,至今仍有十分深刻的现实意义.教学中如在分析理解原文中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改革开放政策,适当予以点拨,则能使文章的蕴蓄更深一层.一、“拿来”必须爱国.没有爱国心,只能当亡国奴,只能实行“送去主义”,是没有胆量“拿来”的.鸦片战争一百多年来,无论是腐败的清政府还是“开明”的中华民国,实行的都是“送去主义”,连在中国大陆上打败中国军队,中国都要“送去”银元和土地,香港就是这样被“送去”的.只有社会主义新中国才使中国人民站起来,维护民族尊严,才使被分割一百五十多年的香港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二、“拿来”必须有用.“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也就是要有选择地“拿”.我们确实需要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有益的东西我们要拿过来,绝不能抱着“外国月亮比中国的圆”的偏见,对外国的东西什么都要,把中国变成发达国家的垃圾场.这就要求去“拿”的人具有识别真伪好坏的能力,能把“拿来”的高科技、先进经验学到手,变成自己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创造出更高更好的东西来,赶上并超过世界先进水平.这就需要有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而青少年一代就承担着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三、“拿来”必须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只有改革,才能适应发展经济的需要;只有开放,才能扩大市场,国外的高新技术、先进经验以及优秀人才才会进来,为我所用,发挥效益.鲁迅的思想博大精深,而“拿来主义”的思想蕴含与当前的改革开放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恰切地联系起来,对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和正确理解改革开放形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拿来主义导学案(六): 课文拿来主义义主要内容鲁迅把批判继承文化遗产这个重大问题,精当地概括为“拿来主义”.1.“占有”,即“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孱头”,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昏蛋”,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2.“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有益无害的(即“鱼翅”),要“拿来”,而且“使用”;既有毒素又有用处的(即“鸦片”),要吸取、使用它有用处的方面,清除它有害的方面;人民根本不需要的(即“烟枪”“烟灯”和“姨太太”),原则上加以“毁灭”(只留少许送博物馆).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即那种“全盘继承”论者,作者投以蔑视和厌恶.3.创新,即“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占有”、“挑选”,是为了推陈出新,创造新文艺.要推陈出新,就必须勇于批判继承.拿来主义导学案(七): 拿来主义者应该具有怎样的品质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曾经看过鲁迅的一篇文章,文章名字叫做“拿来主义”,虽然主题是关于政治的,但是文章中一些观点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文章中指出学习西方文化,要“挑选”,即“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一味地模仿西方文化是学不来的,离开人家几千年的根基,这种模仿只能是呀呀学语,就像我们利用一些改善方法去推行改善一样,很多人都是生搬硬套,不管怎样,是否适用,直接推行,要知道别人的东西,是经过多年的实际研究才得出的,但它的基础是不一样的,从大的方向讲,每个国家的国民素质是不一样的,有些东西在人家那里是可以做到的,可是到我们这里就不一样了,但我不是说别人的方法就不可以用,可以但要转化,需要吸收其精髓!拿来主义导学案(八): 拿来主义的目的是什么文章说:“我只想鼓吹我们再吝啬一点,‘送去’之外,还得‘拿来’,是为‘拿来主义’.”可见,“拿来”与“送去”是相对而言的.“‘送去’之外,还得‘拿来’”,不是说只拿来不送去,而是说既要送去,也要拿来,是双向交流,是中国与外国经济、技术、文化的交流.鲁迅首先是从中国与外国的关系上提出“拿来主义”的,不仅指文艺,但包括文艺,而且文章最后落脚在文艺.“拿来主义”的具体含义,就是对文化遗产和外国的东西,“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是“占有”“挑选”、创新.拿来主义导学案(九): 关于拿来主义有哪些例子“毛”字厕所看见鸦片,也不下降公厕总值(GDP),以反映一个完整的革命,只是去药店为治疗目的,但没有得到一个“出售存膏,售完即止“的神秘面纱.拿来主义导学案(十): 拿来主义是对待什么的科学态度对于外国文化的态度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版。

12++《拿来主义》(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12++《拿来主义》(导学案)-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

学习论证方法,品鉴语言艺术——《拿来主义》教学设计1.了解杂文知识,理清作者思路,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2.揣摩词语的讽刺意味,体会文章犀利,幽默的语言特点。

3.学习文章运用排除法、对比论证、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学习文章运用对比论证和比喻论证进行说理议论的方法。

1课时。

一、预习任务认真阅读《拿来主义》,完成以下任务。

预习任务一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整理文章三个部分的主要内容。

要求:认真阅读《拿来主义》课文,对于较长的段落,用一句话概括大意,写在课文旁边。

第一部分(第1--4段):第二部分(第5--9段):第三部分(10):预习任务二跳读课文明确概念定义要求:跳读课文,找出有关“拿来主义”的观点的句子,尝试给拿来主义下一个定义。

预习任务三提要钩玄学习论证方法本文应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在文中标注一下。

预习任务四评点佳句品味语言艺术下边几个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得准确,生动、有的含有讽刺意味,结合句式、关键词,简单分析一下为什么精彩。

(1)捧.着“几张古画”“一路的挂.过去”(2)“活人替代了古董”,“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

(3)“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得大度(4)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否则太不“摩登..”了。

课中学习任务一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1. 结合预习任务一,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第1--4段):第二部分(第5--9段):第三部分(10):杂文:我们现在所说的杂文,主要是指“五四”以来以鲁迅为代表的那种精辟犀利、带有浓厚文艺色彩的议论文章。

课中学习任务二跳读课文明确概念定义《拿来主义》的现实背景:“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于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投降路线。

英美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地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还用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政府和帝国主义勾结,一个“送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 3篇

鲁迅的《拿来主义》导学案 3篇
2、且介亭的缘起: 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 “半租界”之称。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
懑。“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 民党统治下半殖民半封建的黑暗现实。
3、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一九三四年六月四日。“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把魔 爪伸向华北,蒋校长反动统治集团越来越依附英美帝国主义,肆无忌惮地出卖民 族利益,讨好帝国主义,从政治、经济、文化艺术方面奉行一条彻头彻尾的卖国 投降路线。英美帝国主义除了肆意践踏我国领土主权,疯狂掠夺我国经济资源外, 还用腐朽没落的西方文化腐蚀我国人民,反动政府和帝国主义互相勾结,一个“送 去”,一个“送来”,中国面临着“殖民地化”的严重危机。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落后,各帝国主义不断输入鸦片、 枪炮、香粉、电影及各种小东西进行军事、经济、文化侵略,因而使清醒的青年 们对于外来的东西“发生了恐怖”,产生了一种盲目排外的思想,不能正确对待 外国的东西。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 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感到,由于帝国主 义的侵略和反动政府的媚外,造成了民族文化的严重危机,同时革命内部在对待 中外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相当混乱的观点。针对这些情况,鲁迅写了《拿来 主义》一文,批评了种种错误的思想,生动透彻地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外来文化 及本国文化遗产应有的正确态度,指出了批判的继承和借鉴是建设新文化、塑造 新人的必要条件。 二、自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 1、注音 自诩( )残羹( )冷炙( )譬如( )给与( )孱头( )
2、认清“拿来主义”的现实意义。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本文语言上有什么特点?试找出具体语句分析。 三、合作探究、展示点拨 1、形成本文语言风格的方法有哪些? 2、拿来主义在今天有什么现实意义? 四、当堂检测、拓展提升 想想议议,并试着用幽默的语言就此话题写一篇议论文。 今天是一个高度开放的时代,中国正走向世界,世界也在瞩目中国。那么, 作为一个青年人,在民族复兴的今天,我们该如何取舍?请大家联系现实谈谈今 天我们该怎样运用“拿来主义”? 相关材料: 1、东芝笔记本电脑存在严重的安全漏洞,在美国及西欧,该产品被招回, 而在中国,仅提供了一两个补丁软件。 2、法国的电影人抵制美国大片进口。 3、摩托罗拉在中国设厂,但几年下来,中国所掌握的仅是该公司硬件生产 技术,核心技术却得不到。 4、招商引资,污染企业纷纷到乡镇设厂…… 5、来自日本的访问学者庄严舜哉说,中国目前流行的日本动漫作品,很多 在日本市场都是不出版、不播放的,因为其中充满了暴力、色情的成分;而真正 好的作品在中国却看不到。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

(完整版)拿来主义导学案_老师版《拿来主义》导学案(教师用)导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2)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导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导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基础积累1、走近作者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浙江绍兴人,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础。

他一生有大量的创作,对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巨大的影响。

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说集《呐喊》《徬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以及大量的杂文集,如《坟》《而已集》《二心集》《华盖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等。

本文选自鲁迅的杂文集《且介亭杂文》。

2、背景介绍清朝政府实行“闭关主义”,其结果是落后挨打;鸦片战争以后,清朝政府和北洋军阀奉行卖国政策即“送去主义”;国民党反动政府继承他们的衣钵,政治上投靠帝国主义,经济上以至文化上继续实行“送去主义”。

当时在文化工作者中间,在对待外国文化问题上,存在两种错误认识,概括起来,就是“全盘否定”和“全盘西化”。

针对这些错误认识,鲁迅写了这篇文章,提出了“拿来主义”的口号,阐明了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

3、给加点字注音:冠冕..()玄.虚()蹩.进()..堂皇()吝啬残羮.冷炙.()脑髓.()孱.头()自诩.()掘.起()磕.头()徘徊..( ) 蹩.进()譬.如()国粹.()guān miǎn lìnsè xuán bié gēng zhì suǐ càn xǔ jué kē páihuái bié pì cuì4、解释词语,并解释加点词语。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拿来主义学习目标:1.结合背景了解什么是“拿来主义”及其了解鲁迅关于批判继承文化遗产的观点。

2.了解杂文的文体特征。

3.揣摩文中运用比喻、讽刺、反语的表达效果。

4.了解先破后立、比喻论证、犀利幽默的写作特色。

一.预习作业鲁迅,原名________,字________,我国____代伟大的文学家、______家、______家。

著有小说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集_________,散文诗集_________,另著有16部杂文集。

杂文,_____文中的一类,一般以________为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的文艺性论文。

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特点,是一种战斗的文体。

二.探究下列问题问题1:作者在提出“拿来主义”之前,批判了哪两种主义?其作用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2:“送去主义”的由来是什么,表现在哪些方面?其实质又是什么,具有什么危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3:如何理解“捧”、“挂”及“发扬国光”的含义?问题4:第3段主要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说明一个说明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试分析“拿来”与“抛来”“抛给”的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6:结合第六自然段分析不能“拿来”的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7:“大宅子”指的是什么?孱头、混蛋、废物又分别指什么人?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作者批判了哪三种错误态度?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8:作者认为对待文化遗产的正确态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问题9:结合第10段回答“拿来”的目的是干什么?“拿来“者应该具备什么素质,即实行“拿来主义”的条是什么?________问题10:先破后立,破立之间存在因果关系,试结合进行分析。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

《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共3篇《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1《拿来主义》名师导学案(统编版高一必修上)拿来主义,顾名思义,是“拿来”的主义。

亦即,在解决问题或实现目标时,通过集齐他人的经验、方法、技术或成果,并应用于自身的过程。

此种方式的优点显而易见: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减少错误、拓宽视野、提升创新等。

而在当今高速发展、资源丰富的信息时代,拿来主义不仅具有实际意义,更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工作方式。

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拿来主义,本文将通过名师导学案的方式,针对高一必修上的相关知识点和学习要求进行详细解读和分析,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一、指导思想信息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让拿来主义的意义更加凸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必须拥有较高的信息素养、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才能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充分发挥拿来主义所具有的优势和作用。

具体而言,应事先了解问题的性质,察看当前所处的环境和资源,明确自身的需求和目标,找到相应的好方法和信息,最终整合出适合自己的最佳解决方案。

二、具体操作1、开展案例分析案例:公司在开展新项目时,需要采用一种可行的管理方式,以保证项目的质量和进度。

解析:(1)先建立项目小组,明确各自的角色和任务;(2)查看相关的行业资料,了解其他同类项目的经验和做法;(3)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并进行实地考察和先期试点;(4)持续跟踪和评分,及时调整和纠正问题;(5)最终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案,并录用到公司的标准流程中。

2、展开小组讨论讨论主题:如何在学校生活中实践拿来主义?解析:(1)每名学生都应该具备良好的信息蒐集和提炼能力,可以选择和关注那些既符合自己兴趣、又能带来实践价值的信息来源,如电影、音乐、书籍、新闻、论坛等。

(2)每名学生还应该具备开放、协作、分享的意识和能力,可以通过交流、讨论、互相启发等方式来促进知识和经验的共享。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优质课导学案--

统编版新教材高一语文必修(上)《拿来主义》优质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学习本文破立结合的论证方式,学习本文综合运用比喻、对比、举例等多种论证方法的写作方式。

2.体会鲁迅杂文语言的特点3.理解“拿来主义”的精神实质。

二、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重要段落加强朗读背诵,以加深对文章主要观点的理解。

思维发展与提升:沉浸文本,互动探究,把握鲁迅杂文最突出的特点:对现象特征的高度概括和议论的形象化。

审美鉴赏与创造:理解本文在批判中立论的方法,领会运用形象化的比喻和幽默讽刺的语言来论证论点的写作特色。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和学习鲁迅先生对待外国文化的正确态度与方法,发扬“拿来主义”精神,阅读中外作品时注意吸取精华,剔除糟粕;体会学习作者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

三、重点难点1.掌握文本所表现的内容,并正确对待中外文化遗产。

2.理解这篇杂文语言犀利、幽默的特点:学习本文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方法,正确理解各种比喻的含义。

四、预习新课第一课时1.下列词语中注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残羹冷灸(gēng)冠冕(miǎn)脑髓(suǐ)齐啬(lìng)B.礼上往来(shàng)自栩(xǔ)蹩进(bié)鱼翅(chì)C.发扬国光(yáng)国粹(cuì)玄虚(xuán)磕头(kē)D.佳节大典(jiā)孱头(chàn)摩登(mó)针灸(jiǔ)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①惩治腐败,打击贪赃枉法,______贪污分子是当前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

②今天是校庆的日子,多年不见的老同学又____在一起。

⑧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自己孩子一味_____,这样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很不利。

④上周,学校的校务委员会对这个问题作了最终的_________。

A.揭发汇聚溺爱裁决B.揭露会聚宠爱裁定C.揭发会聚溺爱裁决D.揭露汇聚宠爱裁定3.每日成语礼尚往来:尚,注重。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doc

拿来主义导学案及答案.doc

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阐明了无产阶级对待中外、杂杂文,现代散文的一种,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文艺性论文“介亭”二字的由来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区域这个地之称鲁迅先生有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对帝国主义十分憎恨,以表愤慨之情“且介亭”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揭露批的实质及其严段揭露国民党政府在学艺(文艺)上奉行“送去主义”的媚段尖锐地指的自欺欺人的实质,它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1段用原文的语言回答下面前五个问题并把你的感受应该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对文化遗产应该怎样区别对待正确继承文化遗产能起什么样的积极作用“正确继承文化遗产”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实行“拿来主义”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何在联系生活实际把自己“拿来的感受认识写成一篇短文(20字2014级高二语文必修四导学案NO.8 编制人:董慧丽备课组长签字:包科领导签字:时间:班级:小组:姓名:Administrator 厚德尚学慎行《拿来主义》导学案答案第一课时xǔ kē gēng zhì guān miǎn xīlìnsè suǐpìcècàn páihuái bié cuì xuán自读课文,理清全文结构:课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

《拿来主义》导学案知识与技能:1、掌握阅读议论性文章的基本方法,抓住中心,归纳要点,理清思路,选择重难点深入研究。

2、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讽刺性强、幽默的语言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会正确对待文化遗产等,批判地继承,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重点:学习运用比喻论证等方法。

难点:理解对“送去主义”的论述。

学习方法:充分预习,抓住中心,归纳要点,理清思路,选择重难点深入研究,交流、展示、补充。

学习过程课前准备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鲁迅是笔名。

1898年离家到南京学习,1902年留学日本,1909年回国,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

主要成就: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坟》《二心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

鲁迅最杰出的创作是杂文,其杂文“象投枪,象匕首,直刺向黑暗势力”。

杂文是一种文艺性政论文。

特点:迅速及时,生动形象,寓理深刻,篇幅短小,写法灵活,诙谐幽默。

《且介亭杂文》有一段时间,鲁迅先生住在上海闸北帝国主义越界筑路的区域,这个地区有“半租界”之称。

鲁迅先生因此将“租界”二字各取一半,成“且介”,以表愤懑。

“且介亭”暗示这些杂文是在上海半租界的亭子间里写的,形象地讽刺了国民党统治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

背景:20世纪30年代,国民党政府奉行卖国主义政策,实行反革命文化“围剿”,主张“全盘西化”。

在左翼文艺队伍中,一些人反对继承旧文化,反对吸收外国文化,造成思想混乱。

鲁迅先生就写下了这篇杂文,批驳了错误思潮,提倡“拿来主义”。

学习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作者思路,总体把握文意1、“拿来主义”的含义是什么?2、作者要论说的是“拿来主义”,为什么课文前部分写“闭关主义”和“送去主义”?3、划分层次,概括大意。

二、课堂学习1、批判“送去主义”。

(1)第 1 段“别的且不说罢”这一句有什么作用?作者列举了哪些事例来揭露国民党政府实行“送去主义”的媚外丑态?(2)一味奉行“送去主义”会产生什么严重后果?怎样论述?(3)“抛来”和“抛给”有何区别?“送来”和“拿来”有何区别?2、阐述“拿来主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拿来主义》导学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教育目标(1)理解本文的题旨和拿来主义的基本含义。

(2)掌握本文的论证结构,体会鲁迅杂文的艺术特点。

2、能力训练目标(1)通过阅读和分析本文,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本文的论证方法,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3)通过学习本文形象、含蓄、幽默、犀利的语言,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陶冶目标通过学习本文,加深对祖国改革开放国策的认识和理解,培养学生博大的心胸和远大的政治情怀。

二、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透过词语的表面,分析其深刻内涵。

2、学习运用生动形象的比喻论证法。

三、教学难点体会鲁迅先生杂文尖锐犀利、幽默诙谐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预习案】一、认识作者姓名鲁迅字号籍贯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时代现代荣誉成就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中国翻译文学的开拓者。

生平简介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902年,1月,矿路学堂毕业。

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1904年,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1912年(民国元年),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1918年,1月,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1925年,“女师大风潮”进一步升级,鲁迅因支持进步学生正义斗争被教育总长章士钊免除佥事职务,1926年,3月,“三一八惨案”发生。

4月,鲁迅作《死地》《记念刘和珍君》等抨击段祺瑞政府屠杀学生的罪行,遭追捕,避难于山本医院。

避难期间笔耕不辍。

8月,《彷徨》出版,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学任教。

1928年,春,参加中国革命互济会。

1930年,2月,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成立,为发起人之一。

1933年,1月,蔡元培函邀加入"民权保障同盟会",被举为执行委员。

2月17日,蔡元培函邀赴宋庆龄宅,欢迎萧伯纳。

作《为了忘却的纪念》怀念柔石。

1935年,2月开始译果戈里《死魂灵》。

1936年,1月,肩及胁均大痛,最后的创新之作《故事新编》出版。

2月,开始续译《死魂灵》第二部。

10月17日病复发,18日未明前疾作,气喘不止,延至19日上午5时25分逝世。

主要作品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华盖集》《二心集》《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拾遗》等翻译作品《毁灭》《死魂灵》等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作品风格杂文笔锋犀利,爱憎分明,被誉为刺向“敌人”心脏的“匕首”“投枪”。

二、文本知识1.《拿来主义》创作背景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

本文写于1934年6月4日,最初发表在6月7日《中华时报》副刊《动向》上,署名霍冲,后由作者编入《且介亭杂文》。

本文写在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的年代。

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北三省之后,妄图进一步占领华北地区,中华民族面临严重危机,而国民党反动政府顽固推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卖国反共政策,对外出卖国家领土,对内实行反革命的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

为了维护反动统治,蒋介石提倡以“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为内容的所谓“新生活运动”。

于是文化界的反动文人随之叫嚷“发扬国光”,掀起一股复古主义的逆流,以此来对抗革命文化的传播和发展。

由此可见,“媚外”与“复古”二者紧密配合是国民党反动政权和一些反动文人的基本特点。

而一些资产阶级买办文人,甘作“洋奴”和“西崽”,极力鼓吹“全盘西化”完全否定我国的文化传统,以此对抗革命文化。

为了促进革命文化的健康发展,1934年前后在左翼文艺队伍中进行了对文艺大众化和文艺新旧形式等问题的讨论。

在讨论中,有些同志受“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影响,认为“采用旧形式”就是“机会主义”,“类似投降”。

根据文章内容来看,当时一些青年看到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侵略,出于爱国主义热情和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关心,对一切外国的东西部有一种恐惧心理。

由此可以看出。

当时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的问题上,存在着种种错误思潮和糊涂观念。

为了揭露和打击敌人,为了澄清认识,鲁迅先生写了这篇《拿来主义》,阐明了马克思主义批判地继承文化遗产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实行“拿来主义”的正确主张。

2.杂文杂文是一种直接、迅速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

杂文是文艺性的论文。

它有四个特征: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短小精悍。

“杂而有文”是其总的特点,短小、锋利、隽永,富于文艺工作者色彩和诗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感染力是其具体特点。

在剧烈的社会斗争中,杂文是战斗的利器,比如鲁迅先生的杂文就如同“匕首”“投枪”直刺一切黑暗的心脏。

在和平建设年代,它也能起到赞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的针砭时弊的喉舌作用。

比如《庄周买水》《剃光头发微》等文章就是如此。

3.鲁迅的杂文特征首先,鲁迅的杂文是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的艺术的记录。

其次,鲁迅的杂文铭刻着对人民的关爱和对敌人的憎恨,描写了人民的苦难和斗争,愿望和理想。

再次,鲁迅的杂文有丰富的理论含量。

鲁迅曾经解释自己杂文的特点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

”杂文的形式多种多样,总的说来,这种文体大都结合着评论和文艺两种因素,在表达某一思想内容的时候,既要有绵密的逻辑又要有生动的形象。

“不留面子”和“常取类型”正好适应了这样的要求。

从杂文的直抒己见而言,和论文较为接近,需要有论文的条理和层次。

但杂文展开逻辑的方式又不完全和普通的论文相同,因为它是艺术品。

鲁迅说过:“通烈的攻击,只宜用散文,如‘杂文’之类,而造语还须曲折。

”(注:《两地书》三二)“曲折”在这里并不意味隐晦,而是表现的一种特殊方式。

鲁迅不常在杂文里作出直接的结论式的答案,他往往采用对比、暗示、取譬、借喻等等手段,通过客观的叙述揭发内在的矛盾,使人从事物的相互关系中得到启发。

杂文的作用和别的艺术形式一样,重要的是运用生活现象来说明问题,正如演绎数学的时候需要列出正确的方程式,使读者能够根据方程式去寻求答案,水到而后渠成。

这样才能耐人咀嚼,令人信服。

展开理论逻辑的时候,形象在鲁迅的杂文里起着很大的作用。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和作家作用的语言有关。

鲁迅是语言艺术的大师,造语精密,词汇丰富。

他经常向口头语言学习,经过加工而写入文章。

还主张适当地采用外来语法。

鲁迅杂文包含着多方面知识:社会、历史、科学、文化,古今中外,无不网罗。

因而在文章里也出现了和这种知识相适应的博采众长的语言。

不过就大体而论,作为骨干的仍然是加了工的口头语:简洁,凝炼,有力。

这种精密活泼的语言不但有助于理论逻辑的准确展开,而且使抽象的概念血肉丰满,给人以难以磨灭的印象。

再加上作家幽默的才能,讽刺的手腕,貌似冷峭而内实热烈的气质,这就使他的杂文具有非常突出的个人风格。

三、字词归纳1.给加点的字注音。

自诩.________ 残羹冷炙.________ 脑髓.________ 譬.如________ 冠冕堂皇徘徊.________ 孱.头________ 蹩.进________ 吝啬.________ 玄虚2、掌握下列词语:自诩:孱头:博而不精:礼尚往来:冠冕堂皇:残羹冷炙:3、阅读课文,填空。

(1)全文可分三个部分:1—4自然段为第一部分,揭露和批判“________”的实质及其危害;5—9自然段为第二部分,阐明“________”的基本观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第10自然段为第三部分,总结全文,指出________,以及______________。

(2)在本文中,作者批判了那种在旧的遗产面前吓破了胆、无所措手足的“________”,也批判了那种为表示自己的“左”而故意毁坏遗产的“________”,为正确地批判继承文化遗产扫除障碍。

作者认为,文化遗产可以分为三种:即“________”,“________”,“烟枪”“烟灯”和“姨太太”。

总之,根据人民的利益,“或______,或________,或________”。

要“________,________,自己来拿!”教学步骤一[导入]: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是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

二研读课文理清思路,整体把握:第一部分(1~4):揭露批判“送去主义”的实质及其严重后果。

第二部分(5~9):阐明“拿来主义”的内容,批判在对待文化遗产问题上的错误倾向。

第三部分(10):总结全文,指出实行“拿来主义”的人应具有的胆识和品质,以及“拿来主义”对于创造民族新文化的重要意义。

其中(5)段为过渡段,承上启下。

对照表一第二部分第6段的“送来”与“拿来”有何区别?第7段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怎么理解?对待文化遗产的三种错误态度:第一部分:送去——主动送去,媚外求荣,自欺欺人送来——被动接受,没有选择,大受其害思考?文章结构:“拿来主义”的具体内容包括哪些方面?本文的论证艺术:1、举例论证(1)2、比喻论证(8、9)——用有相似点的事物打比方3、类比论证(3)——用同类事物相比较4、对比论证(8、9)文章写作特点:——用性质相反的事物作比较种类表现实质孱头怕被染污徘徊不敢走进门昏蛋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废物欣欣然蹩进卧室大吸鸦片喻体本体鱼翅鸦片烟枪和烟灯姨太太①有破有立,破立结合,以立为主。

②广用比喻,生动形象。

③嬉笑怒骂,犀利幽默。

本文的语言艺术讽刺辛辣,妙趣横生,诙谐中见讥讽,憎恶溢于言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