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锻炼ppt课件
• 先练习张口、闭口、转舌等动作,然后教病人发音,从单 字到词。步骤如下: ①让患者发“啊”声,或用咳嗽、吹火柴等诱导发音训练。 ②让患者听常用句的前半句,令其说出后半句。③能发音 的患者,在医务人员的帮助下可对着镜子发音,由易到难, 由短到长,在视觉和触觉的帮助下观察口型,并随时矫正。 ④语言刺激疗法: 利用语言训练磁带,将日常生活常用的 词组、句子,制成适宜患者跟读的录音带,每次训练5 ~ 6min,间歇10 s。
(3)站立训练
• 为加强肌力, 促进患侧肢体运动功能早日恢复, 防止废用性 萎缩, 患者能坐稳后即可开始站立训练。
• 站立时, 护士在患侧保护, 让患者身体靠在床边, 健手扶床 栏, 身体重心置于健侧, 站立时间可由几秒钟逐渐至几分钟。
• 在此基础上前后摆动患肢, 前摆时伸膝, 踝背屈; 后摆时屈 膝, 中跖屈。
伸肘关节, 用小皮球练手指的屈伸、并拢、分开动作。 • 反复屈伸膝关节和髋关节及活动足趾关节, 逐渐达到能上抬瘫痪肢体
等。 • 在训练翻身时嘱病人屈肘, 用健手托住病肘, 将健腿插入病腿下, 在躯
干旋转的同时, 用健腿抬动病腿转向健侧。 • 在进行患侧康复训练的同时, 也进行健侧肢体主动运动, 这不仅有助于
双手交叉上举运动 巴氏握手
握拳姿势
翻身训练
搭桥训练
巴氏握手
床上运动
翻身训练
床上运动
方法:患者平卧,双下肢屈髋 屈膝,双脚平放在床上,将臀
搭桥运动
部抬起,并控制住,下肢保持
稳定,保持5-10min,勿憋气
目的:有利于步行功能的训练
康复第二阶段
坐姿训练 站立训练 步行训练 上下台阶训练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 PPT
位,置于枕头上。 ❖ 健侧下肢:可自觉舒适的放置,轻度伸髋,
稍屈膝。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患侧卧位
患侧卧位
❖ 患侧肢体在下方。 ❖ 患侧上肢:肩与肩胛骨向前伸,前臂往后旋,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 PPT
脑卒中的概念
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 病。又叫脑血管意外。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 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 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 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 状和体征。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 性脑卒中。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时机:从入院开始
❖因此患侧卧位是最佳体位。
❖
肌肉按摩
❖ 手法:通常可用拇指揉摩,捻摩或用拇指或 手掌进行揉按或用肘关节揉背,用手拿捏腿 部或肌肉丰厚处。
❖ 时间、次数:3—4次/日 15—30分钟/次
被动运动
肩关节屈曲运动 肩关节伸展运动 肩关节内外旋转运动
肘关节屈伸运动 腕关节屈伸及侧偏运动 掌指关节屈伸运动
前臂的旋前旋后运动
拇指运动
被动运动
髋、膝关节屈伸运动 髋关节内、外旋运动 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 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 踝关节的内、外翻运动 足趾的屈曲、伸展运动
主动运动
双手交叉上举训练
双手手指交叉, 患手拇指置于健 手拇指之上
主动运动
利用健侧下肢辅助抬腿训练
用健侧足从患 侧腘窝处插入 并沿患侧小腿 伸展,将患足 置于健足上方
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一般脑梗塞在起病48h后,脑出血在10-14天后)
目的: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脑卒中偏瘫患者上下肢康复训练
患者取坐位,桌上置一训练用滚筒 患者双手叉握,有健侧带动患侧向前
方滚动滚筒,促进上肢的伸展运动
十二、木钉盘训练
目的:改善关节活动度和手眼协调性,提高运动 和控制能力和运动水平
从粗木钉开始,逐渐过度到细木钉 患者取坐位,双手叉握,由健手协助患手抓起木
背屈踝训练
十、利用内翻矫正板站立
患者立位 将患脚侧向踩于楔型板上 依靠重力改善踝关节活动范围
和内翻倾向 此项练习适用于足内翻、足下
垂严重的患者
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 对于脑卒中患者来讲:神经内科是救人 命,康复科治人病
✓ 康复开始的时间应尽早,康复效果最好 的时机是发病后3个月内
✓ 不能强化屈肌的训练(如:健身球、起 身绳)
下肢的主要功能是支撑体重和行走 下肢瘫痪可造成行走困难 训练的目的是恢复其功能性活动
一、良肢位的摆放
髋关节下垫枕,使髋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外侧垫枕使膝关节
保持内收 膝关节下垫枕,使膝关节
微屈曲 脚掌下垫支撑板使踝关节
背曲
二、诱发髋关节内收
此项训练适用与偏瘫早期 患者屈仰卧位,双髋、膝关节
于屈曲位时,增加健侧内收运 动的阻力,诱发髋关节内收
十、手的抓握与松开训练
前提:患手指已能活动且出现分离运动后,才能练习 手的抓握及控制能力
过早训练此动作可加重手指的集团屈曲,应特别注意 抓握的器具应选择直径较大的杯子、球开始,再慢慢
过度到铅笔、火柴棍等 练习抓握的同时,注意练习抓握后的松开训练 治疗者从患手中拉出握住的刷子可刺激屈曲、伸展
十一、滚筒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练
目的:诱发、促进上肢的主动运动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成本-效果研究
t o c o n t r o l g r o u p( n = 3 0 ) a n d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n = 3 0 ) . B o t h g r o u p s r e c e i v e d r o u t i n e r 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g r o u p wa s t r a i n e d wi t h MO—
【 关键 词l MOT O me d 智能运动训练 系统 ;脑卒 中;偏瘫 ;上肢运动功能 ;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成本一 效果分析
Co s t - Ef f e c t i v e n e s s An a l y s i s o f Up p e r Li mb Mo t o r F u n c io t n Re h a b i l i t a t i o n f o r S t r o k e Pa t i e n t s wi t h He mi p l e g i a T r e a t e d wi t h M o-
T Ome d G r a c i l e i n a d d i t i o n . T h e i r u p p e r l i mb mo t o r f u n c t i o n a n d AD L we r e a s s e s s e d w i t h F u g l — Me y e r a s s e s s me n t ( F MA) a n d B a r t h e l i n d e x
一
1 5 4 一
中国康复 理论与 实践 2 0 1 3 年2 月第 1 9 卷第 2 期C h i n J R e h a b i l T h e o r y P r a c t , F e b . 2 0 1 3 , V o 1 . 1 9 , N o . 2
手、上肢功能训练【康复理疗科】 ppt课件
注意事项:强调全身放松 、固定远端抑制
痉挛、叩击手法的轻重、坚持每日2-3次训练, 不可中断。
(三)增强手的实用性
1辅助手能力训练:
目的:通过作业活动提高双手配合能力, 养成使用患手的习惯;改善患者的心理 状态。 方法:绘画、雕刻 注意事项:注意安全,防止外伤、根据患 者兴趣和手的功能水平设计作业活动, 让患者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在增强兴趣 坚持创作的基础上得到训练。
上肢和手的主要功能
上肢对手的作用在于帮助手在空间到达其所需 要的位置,并提供稳定性。
手不仅是人类重要的劳动工具,也是不可或缺 的交流工具。它具有高度复杂的组织结构,精 确敏锐的感觉能力,灵活、多样的动作形式。 手可以抓、放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件,操作不 同的劳动或生活用具,通过手势来表达或强调 意愿,或通过握手、抚摸、拍打等动作传达爱, 喜欢、欣赏等情感
手的基本功能
抓握功能
力量 性抓 握
精确 性抓 握
球形
柱形
构形
三指
侧捏
指尖
抓握
抓握
抓握
抓握
抓握
对捏
非抓握功能
托举(如双手捧书) 夹持(如吸烟) 叩击(如弹钢琴) 指戳(如按电梯按钮) 手的感觉功能:包括触觉、深压觉、两
点辨别觉、综合感觉
作业治疗师的作用
信息交流者 :治疗师必须具有听的技巧 。 评估者:治疗师应能正确的评估出患者
手、上肢功能训练
手是在环境中与人及物体相互作用的主要工具 。中风后大约有85%患者伴有上肢和手功能缺 损,他们中的55%~75%在发病后3~6个月仍伴 有上肢和手功能障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 有些人的恢复程度是很小的,特别是那些开始 就有严重肢体瘫痪的患者。一项早期报道表明 脑卒中后2周上肢软瘫的患者只有20%可重获一 些手的功能性使用。如果脑卒中后一月还没有 可测得的握力则表明功能恢复差,脑卒中后48 小时手部肌肉瘫痪的患者,如果对经皮质磁刺 激不产生动作诱发电位,这样的患者预后非常 差。 因 此 , 早期的,合理的康复显得尤为重要 。
经后路健侧颈 7神经移位重建脑卒中病人上肢运动功能的术间管理及护理干预
早期肾功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国际泌尿系统 杂 志,2019,39(6):
1158-1160. [8] 李翔.EuropeanUrology:一项关于微通 道 经 皮 肾 镜 碎 石 的 系 统 评
全 科 护 理 2021 年 7 月 第 19 卷 第 20 期
· 2815 ·
健侧锁骨上 入 路 分 离 并 切 断 健 侧 颈7 神 经 远 端,再 置 于俯 卧 位 经 椎 体 后 将 健 侧 颈7 神 经 远 端 与 患 侧 颈7 神 经 近 端 吻 合 ,修 复 脑 卒 中 后 上 肢 运 动 障 碍 。 1.3 结 果 本 组 病 人 手 术 顺 利,手 术 时 长 4~6h,平 均5.2h。术后 10~15d出院,平均住院日 12.3d。5 例病人术后健侧 上 肢 肌 力 及 肌 张 力 正 常,患 侧 上 肢 肌 张力明显下降。5例病人术 后 均 存 有 健 侧 桡 侧 3 个 手 指的不同程度麻 木 和 疼 痛,给 予 适 度 的 镇 痛 药 物 治 疗 后 ,疼 痛 症 状 均 明 显 缓 解 ,患 肢 在 2 个 月 时 疼 痛 及 麻 木 感 基 本 消 失 ,无 其 他 严 重 并 发 症 发 生 。 2 手术配合 2.1 手术前准备 2.1.1 术前讨论 本 手 术 方 式 为 全 省 率 先 开 展,与 之 有关的护理经验 不 足,在 术 前 1d 手 术 配 合 护 士 积 极 参 与 术 前 讨 论 ,与 手 术 医 生 沟 通 ,了 解 手 术 方 式 及 具 体 步骤、手 术 体 位 摆 放 要 求、手 术 所 需 仪 器 设 备、特 殊 用 物及手术配合的难点等。 2.1.2 环 境 准 备 由 于 术 中 所 用 设 备、物 品 较 多,手 术安排在面积 大 于 40 m2[6]百 级 层 流 手 术 间,在 病 人 入室前30min调节室温在23~24 ℃,相对湿度50%~ 60%,手术间内的 中 心 供 氧 及 吸 引 装 置 等 处 于 完 好 备 用状态。 2.1.3 特殊物品准 备 10 mL 注 射 器,1 mL 注 射 器, 0 号 慕 丝 线 ,2-0 慕 丝 线 ,3-0 慕 丝 线 ,7-0 普 利 灵 ,2% 利 多卡因注射液,血 管 吊 带,显 微 器 械,灭 菌 软 尺,铣 钻, 显 微 镜 ,神 经 电 生 理 刺 激 仪 。 2.2 术中配合 2.2.1 巡回护士配合 2.2.1.1 心 理 护 理 病 人 入 室 后,巡 回 护 士 应 耐 心 安 抚病人,运用亲切 的 话 语 和 适 当 的 肢 体 语 言 予 以 关 心 和支 持,使 其 放 松 紧 张 的 情 绪。本 组 5 例 病 人 都 有 期 望 心 理 ,对 手 术 的 有 效 性 充 满 期 待 ,同 时 又 担 心 手 术 预 后 ,害 怕 发 生 术 后 并 发 症 ,担 心 手 术 不 成 功 。 巡 回 护 士 应针对个体差异 予 以 针 对 性 心 理 支 持,增 强 病 人 的 安 全感和对手术 治 疗 的 信 心。此 外,可 在 术 前 访 视 时 对 病 人 进 行 知 识 宣 教 ,向 病 人 介 绍 手 术 室 的 环 境 、手 术 过 程 、目 的 及 作 用 等 ,降 低 其 焦 虑 、恐 惧 等 心 理 ,使 其 达 到 良 好 的 心 理 状 态 ,更 好 地 配 合 手 术 ,进 而 提 高 手 术 成 功率。 2.2.1.2 体 温 保 护 Baukloh 等 报 [7] 告 显 示,目 前 临 床术中低体温发生率高 达 50% ~70%,术 中 病 人 一 旦 发生低体温会引 起 周 围 血 管 收 缩、氧 气 供 给 不 足 导 致 伤 口 愈 合 不 良 或 切 口 感 染 ,影 响 术 后 康 复 、延 长 住 院 时 间,增加病人负担 ,因 [8-10] 此 及 时 对 病 人 进 行 体 温 保 护 至关重要。巡回护士于术 前 30 min 调 节 室 温 23~24 ℃,在病人入室后给予 38 ℃ 恒 温 箱 内 的 棉 被 覆 盖,全 程可 能 减 少 不 必要的暴露。常 规 使 用 人 工 鼻,以 调 节 吸 入 气 体 的 温 湿度。术中输注的液体、使用的冲洗液等均为37 ℃恒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和答题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脑卒中的概念: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
又叫脑血管意外。
是指脑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种诱发因素引起脑内动脉狭窄,闭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脑血液循环障碍,临床上表现为一次性或永久性脑功能障碍的症状和体征。
脑卒中分为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
功能锻炼时机:从入院开始,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一般脑梗塞在起病48h后,脑出血在10-14天后)目的: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急性期:良肢位和体位转换良肢位:分为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仰卧位良肢位定义:良肢位是为了保持肢体的良好功能而将其摆放在一种体位或姿势,是从治疗护理的角度出发而设计的一种临时性体位。
1、早期脑卒中患者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床上渡过的,因此采取正确的体位非常重要。
2、良肢位摆放是对中风患者早期最基础的治疗,对抑制痉挛模式(上肢屈肌痉挛、下肢伸肌痉挛)、预防肩关节半脱位、早期诱发分离运动等均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体位转换:一般建议2小时变换一次患者的体位,当患者能在床上翻身或主动移动时,可适当改变间隔时间,以仰卧位、健侧卧位、患侧卧位交替。
健侧卧位为主。
以防患侧受压过久,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变换体位后应及时将患侧肢体置于功能位。
稳定期:肌肉按摩、被动运动、主动运动、站立与迈步训练、细微动作锻炼肌肉按摩手法:通常可用拇指揉摩,捻摩或用拇指或手掌进行揉按或用肘关节揉背,用手拿捏腿部或肌肉丰厚处。
时间、次数:3—4次/日 15—30分钟/次被动运动:一种完全依靠外力帮助来完成的运动。
外力可以是机械的,也可以是由他人或本人健康肢体的协助。
进行时,被动运动的肢体肌肉应放松,利用外力固定关节的近端和活动关节的远端,根据病情需要尽量作关节各方向的全幅度运动,但要避免动作粗暴。
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起到放松痉挛肌肉,牵引挛缩的肌腱、关节囊和韧带,恢复和保持关节活动幅度的作用。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专家论坛·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项育枝1陈逸浩2毕照东2刘兰兰1王鹤玮2(1. 上海市第三康复医院重症康复科上海 200436;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 200040)摘要脑卒中属高致残率疾病,患者遗留的上肢功能障碍会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其质量。
任务导向性训练(task-oriented training, TOT)是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的前沿治疗技术,它以运动控制和运动学习为基础,将任务融入特定情境中,梯度式调整训练难度,通过反馈和重复激发患者的内部动机,从而产生内驱力,加速患者肢体功能恢复。
在脑卒中早期,TOT可用于上肢功能轻中度损伤患者,预防废用性上肢功能衰退;在脑卒中恢复期,TOT基于任务导向的作业活动训练可促进患者脑功能重组,加速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在脑卒中后遗症期,TOT可强化患者上肢相关的作业活动和作业技能表现,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和社会参与度,帮助患者回归家庭和社会。
梯度式TOT与三级康复模式相匹配,能最大限度地减轻患者残疾。
本文围绕TOT在脑卒中恢复不同阶段的康复应用,对国内外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要介绍。
关键词任务导向性训练脑卒中上肢功能中图分类号:R493; R74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24)03-0003-06引用本文 项育枝, 陈逸浩, 毕照东, 等. 任务导向性训练在脑卒中后上肢功能康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上海医药, 2024, 45(3): 3-8; 15.Progress of application of task-oriented training in upper limb functionrehabilitation after strokeXIANG Yuzhi1, CHEN Yihao2, BI Zhaodong2, LIU Lanlan1, WANG Hewei2(1. Department of Intensive Care Rehabilitation, Shanghai Third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Shanghai 200436, China;2. Department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ABSTRACT Stroke is a disease with high disability rate, and the residual upper limb dysfunc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patient’s ability and quality of daily life. Task-oriented training (TOT) is a cutting-edge treatment technology for upper limb functional rehabilitation in stroke. It is based on motor control and motor learning, integrating tasks into specific environments, adjusting training difficulty in a stepped manner, stimulating the patient’s self-efficacy through feedback and repetition, and accelerating the patient’s limb functional recovery. In the early stages of stroke, TOT can be used for patients with mild to moderate upper limb function impairments to prevent disuse-related functional decline;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 of stroke, based on task-oriented activity training, TOT can promote the reorganization of brain function in patients and accelerate the recovery of upper limb function; during the sequelae of stroke, TOT can enhance the daily activities related to the upper limbs of patients, improve their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and help them return to their families and society. The stepped TOT training is matched with a three-level rehabilitation mode, which can minimize the disability in patient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the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82102665);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扬帆计划”项目(21Y1404600、21YF1404600);上海市静安区卫生科研课题面上项目(2021MS17);上海市静安区卫生系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21PY04)作者简介:项育枝,主管治疗师。
脑卒中后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
脑卒中后该如何进行康复训练脑卒中又被称为“中风”,是一种急性发作的脑血管疾病,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大部分脑卒中患者属于前者,根据调查发现,在我国每12秒就有一个人发生脑卒中,脑卒中疾病具有发病快、急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危害到了人们的健康,影响到了人们的正常生活。
对于脑卒中患者,超75%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有的是认知方面的,有的是运动方面的,针对功能障碍,为了改善患者的预后,需要重点对其进行康复训练,下面就脑卒中患者如何进行康复训练的知识进行介绍。
脑卒中后常见的功能障碍在脑卒中后导致局部脑组织发生了缺血性坏死,可能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且功能发生障碍的程度更是由大脑缺血的时间来决定的,脑卒中后发生的功能障碍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语言障碍在发生脑卒中后,导致患者不能说话,且不能理解别人的说话,对一些事物不会命名,失去了阅读功能和写作能力。
2、吞咽困难脑卒中患者除了难以标准的说话之外,还存在吞咽困难、进食困难、饮水困难等。
3、运动困难在维持身体平衡方面较为困难且无法进行动作,上肢或下肢运动困难,上肢不能抬手、抓握,下肢偏瘫、乏力等症状。
4、肢体麻木水肿在发生脑卒中后在运动困难的同时,患者还有可能会伴随着肢体麻木、肢体水肿等,且局部肢体还有可能会出现异常感觉。
5、思考困难脑卒中患者可能在思考、理解、判断、推理等方面存在困难,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反应迟钝、记忆力丧失等问题。
6、情感障碍在发生脑卒中后,因自身功能的改变,导致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从而导致患者产生了负面心理,主要表现为抑郁、焦虑、沮丧等情绪障碍。
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康复目标1、恢复功能脑卒中患者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功能损伤,比如吞咽障碍、运动障碍、语言障碍、认知障碍、精神障碍等,通过针对性的康复训练,能够有效帮助其恢复各项功能,这也是脑卒中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的目标。
2、提高自理能力对脑卒中患者进行针对性康复训练,能够让患者自主、独立的完成一些生活中的基本活动,比如穿衣、刷牙、洗衣服等,这样脑卒中患者就能够自己管理自己的生活,就能提高自身的自理能力,在沟通、运动、语言等方面的能力都能进一步提升,从而进一步的提高其生活质量。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
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脑卒中在中医学上称为“中风”,在西医学上可称为“脑血管意外”,指的是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的脑组织损伤分为出血型脑卒中和缺血型脑卒中,进而可导致患者出现以偏瘫为主的运动功能障碍。
从而严重限制病症的正常生活。
众所周知,脑卒中典型特点是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和死亡率高,近些年来,脑卒中的发病年龄也逐渐年轻化。
上肢功能障碍作为主要的运动功能障碍之一,也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一些系统综述研究表明,在康复治疗中延长干预时间或增加康复训练重复次数对改善患者功能障碍有较为积极的作用。
而反复促通疗法(川平法)是一种基于中枢神经系统可塑性理论,主张运用高重复率目标导向性训练和神经促通技术相结合的徒手治疗方法[2]。
因此,使用川平法治疗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已被认定为脑卒中病症的最佳治疗方案,并且也是治疗过程的关键环节。
根据神经可塑性的原则,病症的治疗过程包括:将多种信号传递给病症的感官,病症的感觉传导器会接收来自外界的多种刺激,包括模拟、重复、适当的视觉反应等,从而使病症得到缓解,从而达到恢复正常的身心状态的最终结果[1]。
一、国外研究现状近年来,日本的反复促进性治疗已成为一种非常受欢迎的神经康复方式。
日本鹿儿岛大学的川平和美教授,凭借几十年的临床实践,汇集数千例偏瘫病例的病例,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有效的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方案。
川平法是一种有效的神经系统修补技术,特别是针对那些因脑卒中导致的单侧麻痹或脊髓损伤导致的四肢麻痹的患者[3]。
它不仅能够帮助那些在想6个月内完成康复并回归家庭回归社会的患者,还能够帮助那些想要更好地缓解他们的痛苦实现生活自理的患者。
目前“川平法”在日本已经受到了广泛的认可,日本国家电视台NHK专门为此拍摄了纪录片,并于于2018年登陆日本全国电视台,川平法与传统的功能性治疗方法相比,拥有更加出色的疗程和更高的安全性[46],因此已成为当前脑卒中患者的首要治疗方案。
MOTOmed智能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1 资 料 与 方 法
运 动功 能情 况调 节训 练 阻 力 : ① 偏瘫 上 肢 无 法 主动 运
动时 , 选择 被动 运 动模 式 , 转速 1 0 ~1 5 r / mi n ; ② 偏 瘫 上 肢肌 力较 差 , 无 法完 成 1 个 完整 环转 运动 时 , 选 择助 动运动 模式 , 此 时 电机 不设 定阻力 , 患 者使 用较小 的力 量 就 可完成 环转 活动 ; ③ 偏 瘫 上肢 能主 动 进行 环 转 运 动, 可 根据患 者 实际肌力 调 整训练 阻力 , 阻力 设定 范 围
【 中图分类号1 R 4 9 ; R 7 4 3 . 3 [ D Ol l 1 0 . 3 8 7 0 / z g k f . 2 0 1 3 . 0 5 . 0 1 4
上肢 功能 障 碍是 脑 卒 中后 最 常 见 的 并 发 症 之 一 , 目前 , 运 动治疗 、 作 业 治疗 、 功 能性 电刺 激 、 肌 电生物 反 馈 等 常规 康复 治疗 方法 的有效 性 已经得 到 临床 研究 的
偏瘫 1 5例 , 右侧 3 7例 。② 对 照组 5 o例 , 男 2 9例 ,女
2 1 例; 年龄( 6 0 . 2 ±l 2 . 5 ) 岁; 病程 ( 4 0 . 1 ±3 3 . 4 ) d ; 脑 梗死 3 2例 , 脑 出血 1 8 例; 左 侧偏 瘫 1 4例 , 右侧 3 6例 。 2组 一般 资料 比较 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1 . 2 方法 2组 均 采 用 神 经 促 通 技 术 及 运 动 再 学 习
脑卒中肢体康复训练 ppt课件
倾
4. 偏 瘫 侧 肩 关 节 向 前 平 伸
5.偏瘫侧上肢放枕头上,
和
躯
干
呈
100
度
角
6.偏瘫侧下肢膝关节、
髋关节略为弯曲;腿脚放枕头上 7. 健 侧 上 肢 病 人 怎 么 舒 适 怎 么 睡 8.健侧下肢膝关节、髋关节伸直
仰卧位
1. 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于枕头上 3.双侧肩关节固定于枕头上 4.偏瘫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
脑卒中的肢体康复训练
• 神经内科Ⅱ
概念
脑卒中:急性脑循环障碍导致的局灶性或弥漫性神经功能缺损
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
脑卒中的常见症状体征与并发症
1.常见症状体征 偏瘫、失语、吞咽困难、感觉缺如、 尿便障碍等
2.主要并发症 颅内压增高(脑疝)、感染、压疮、上消化道出血、营养失调、深静脉 血栓形成、废用综合征、抑郁/焦虑等
抬高患肢
丁字鞋
足下垂及下肢静脉血栓防治
踝足矫形器
出院指导
➢ 保持良好心态 ➢ 合理饮食,戒烟、限酒 ➢ 适当运动、劳逸结合 ➢ 积极治疗相关疾病,避免高危因素和诱因 ➢ 康复指导(自我照顾、家庭环境与设施改造、
照顾者指导、定期体检等)
回目录
建议
1.重视早期康复 2.强调持续康复 3.重视心理康复 4.强调家庭成员参与
肌力的分级: 0无、1缩、2移、3抬、4抗、5正常
偏瘫康复-软瘫期的康复护理
3.软瘫期良肢位摆放
良肢位又称抗痉挛体位,是预防以后出现病理性运动 模式的有效措施,同时还能预防压疮
✓ 患侧卧位 ✓ 健侧卧位 ✓ 仰卧位
患侧卧位(最重要卧位)
1.床铺必须尽量平整 2.头位要固定 3.躯干略为后仰,背后和头部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
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技能训练脑卒中(stroke)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它会导致脑部血管突然破裂或阻塞,引起脑组织供血不足,进而导致脑细胞坏死。
脑卒中的患者通常会出现运动障碍、感觉丧失、语言障碍以及认知和行为问题。
这些影响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许多挑战。
因此,脑卒中患者需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训练,以恢复他们的生活能力和自主性。
1. 生活自理技能训练生活自理技能包括日常洗漱、穿衣、进食等基本生活活动。
脑卒中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通常会受到影响,他们可能需要重新学习这些日常活动。
训练过程中,可以采用分步骤逐渐引导的方法,将复杂的活动分解为简单的动作。
例如,在洗漱训练中,可以先教患者如何握牙刷,然后慢慢引导他们刷牙的动作,直到能够完成整个洗漱过程。
2. 运动功能恢复训练脑卒中患者通常会出现运动障碍,包括肢体无力、肌肉僵硬等。
为了促进运动功能的恢复,可以进行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
物理治疗师可以根据患者的情况设计针对性的运动练习,例如进行被动活动,帮助患肢肌肉恢复。
康复训练可以包括平衡、步态和协调性练习,以及日常活动的模拟训练,如上下楼梯、走路等。
3. 语言和沟通能力训练脑卒中患者常常会出现语言障碍,包括失语、语言表达困难等。
语言和沟通能力的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这可以通过语言治疗师的指导来实现。
语言治疗师可能使用一些语音和发音练习、语言理解和表达活动,以及使用辅助沟通工具和技巧。
通过与治疗师的互动,患者可以逐渐改善他们的语言能力,并恢复与他人的正常沟通。
4. 认知和记忆训练脑卒中可能导致认知和记忆问题,患者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等。
认知和记忆训练可以帮助患者提高他们的注意力和记忆能力。
这可以通过一系列认知训练活动来实现,如解决问题、记忆练习和注意力训练。
治疗师可以使用认知操练、游戏和其他认知任务,鼓励患者积极参与,渐进地增加训练难度,以提高认知功能。
5. 心理支持和社交训练脑卒中患者往往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绪问题。
脑卒中的功能锻炼ppt课件
患肩前伸,肘、 腕、指各关节伸 展,放在胸前的
垫枕上
健侧卧位
患腿屈曲向前 放在身体前面
的垫枕上。
6
患侧卧位
健侧下肢 屈曲放在
枕头上
健侧上肢自 然放在身上 或身后枕上
患侧髋关节伸展, 膝关节微屈
患肩前 伸
背后以枕 支持
肘、腕、指 各关节伸展
7
足部抵枕,使 足与床尾成
直角
仰卧位
患肩放在体旁 的垫枕上,肩
时间、次数:3—4次/日 15—30分钟/次
10
被动运动
肩关节屈曲运动 肩关节伸展运动 肩关节内外旋转运动
肘关节屈伸运动 腕关节屈伸及侧偏运动 掌指关节屈伸运动11
前臂的旋前旋后运动
拇指运动
被动运动
髋、膝关节屈伸运动 髋关节内、外旋运动 踝关节跖屈、背伸运动 髋关节外展、内收运动 踝关节的内、外翻运动 足趾的屈曲、伸展运动
“桥式运动”能帮助病人增加躯干的运动,为以 后的坐和站打下基础。
16
站立与迈步训练
开始由家人或护理人员给予适当的支撑,也 可利用助行器等,先练习站立,当病人能够 站稳而无疲劳感时,可开始步态锻炼。
17
细微动作锻炼
主要练习抬臂、抓、拿、拾物等动作,还要 充分利用小物品如健身球、健身圈等进行细 微动作锻炼。
只要生命体征平稳、病情不再进展,应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一般脑梗塞在起病48h后,脑出血在10-14天后)
目的:预防并发症及继发性损害 为下一步功能训练做准备
3
脑卒中的肢体功能锻炼
急性期
良肢位 体位转换
稳定期
肌肉按摩 被动运动 主动运动
站立与迈步训练
细微动作锻炼
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
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刘艺;黄敬【摘要】目的:评价目前常用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训练方法对患者步行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运用常规步行训练法(常规组,n=20)、使用辅助工具(四脚拐)训练法(辅具组,n=20)、减重步行训练法(减重组,n=20)对患者进行步行功能训练。
在训练前、训练后1个月、训练后3个月,分别采用10 m 最大步行速度(MWS)、“起立-行走”计时测定(TUGT)、功能独立性测量(FIM)、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定(FMA-L)进行评价。
结果训练1个月和3个月后,3组的MWS、TUGT、FIM、FMA-L评分均改善,依次为辅具组、常规组和减重组。
总体上减重组效果最佳。
结论减重步行训练法能更快更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能力。
%Objective To compare the effects of 3 kinds of gait training methods on stroke patients. Methods 60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3 groups, and received routine gait training, assistance and partial body weight supported treadmill training (PBWSTT) respectively. They were assessed with 10-meter Maximum Walking Speed (MWS), Timed Up and Go Test (TUGT), Functional Independence Measure (FIM) and Fugl-Meyer Assessment (FMA) before, 1 and 3 months after training. Results MWS, TUGT, FIM and FMA all improved in 3 groups, ranked as assistance group, routine gait training group, and PBWSTT group after training. The PBWSTT group improved the best. Conclusion PBWSTT is more effective on walking after stroke.【期刊名称】《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年(卷),期】2014(000)003【总页数】4页(P272-275)【关键词】脑卒中;步态;步速;生活独立性;运动功能;康复;步行【作者】刘艺;黄敬【作者单位】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 200072;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上海市 20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本文著录格式] 刘艺,黄敬.脑卒中偏瘫患者3种步行训练方法的效果比较[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4,20(3):272-275.世界卫生组织数据显示,中国脑卒中发病率比美国高出近1倍[1]。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
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恢复情况赵婷【摘要】目的比较改良强刺性使用运动疗法(mCIMT)、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和神经发育疗法(Bobath技术)3种治疗方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1例,随机分为3组,常规组治疗以Bobath技术为主,2h/d,每周训练5d,连续6周;强制组和改良组采用健侧穿戴吊带和夹板限制肢体动作,CIMT 6h/d,每周训练5d,连续3周;mCIMT在治疗环境中进行,1h/d,每周3次,其他时间在日常生活中训练,不少于2h/d,连续10周.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的第2周、第6周、第10周后,3组患者同时采用简易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测定上肢的运动模式、简易上肢功能检查量表(STEF)测定上肢的运动速度、Barther指数测定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3项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FMA治疗前的评分为(45.3±5.0)(F=1.105,P=0.381),BI评分为(63.1±10.2)(F=0.930,P=0.400),STEF评分为(63.2±8.7)(F=1.842,P=0.167).2周后,CIMT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3.6±5.1)(F=11.663,P=0.000)、BI评分为(77.3±9.5)(F=4.138,P=0.020)、STEF评分为(78.8±4.7)(F=13.892,p=0.000),优于mCIMT组和Bobath组;6周后,Bobath组疗效达到高峰,FMA评分为(56.1±3.8)(F=123.760,P=0.000),STEF 评分为(86.3±5.6)(F=8.371,P=0.001),BI评分为(85.6±6.5)(F=4.372,P=0.016),优于mCIMT组.到10周时,mCIMT和CIMT组FMA评分为(60.0±3.3)和(59.6±4.0)(F=64.286,P=0.000),STEF评分为(89.6±4.6)和(88.6±5.0)(F=63.640,P=0.000),优于Bobath组.10周时,mCIMT组的BI评分为(91.7±3.5)(F=46.772,P=0.000),优于Bobath组和CIMT组.结论与Bobath组技术相比,mCIMr和CIMT有利于改善偏瘫患者上肢的运动功能;同时,与其他两种疗法相比,mCIMT更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1(009)013【总页数】2页(P120-121)【关键词】卒中;偏瘫;运动疗法;日常生活活动;治疗结果【作者】赵婷【作者单位】郑州市中心医院,河南,郑州,45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3.3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CIMT)是针对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一种新的康复治疗技术,与传统的神经发育疗法比较(Bobath技术)比较,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明显[1-3]。
游戏结合靶向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游戏结合靶向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陈杰,钱丹*,徐庶张家港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215600E f f e c t s o f c o m b i n a t i o n o f g a m e t r a i n i n g a n d t a r g e t e d t r a i n i n g o n u p p e r l i m b f u n c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i t i e s o f d a i l y l i v i n g i n p a t i e n t sw i t h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C H E NJ i e,Q I A ND a n,X US h uZ h a n g j i a g a n g F i r s t P e o p l e'sH o s p i t a l,J i a n g s u215600C h i n a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A u t h o r Q I A ND a n,E-m a i l:106460447@q q.c o mK e y w o r d s i s c h e m i c s t r o k e;g a m e t r a i n i n g;t a r g e t e d t r a i n i n g;u p p e r l i m b f u n c t i o n;a b i l i t y t o e n g a g e i nd a i l y a c t i v i t i e s;n u r s i n g摘要目的:探讨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㊂方法:选取2021年2月 2023年2月本院收治的82例缺血性脑卒中病人,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1例)给予常规康复护理,观察组(41例)在常规康复护理基础上实施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干预㊂比较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㊁上肢功能㊁上肢痉挛程度与肌力㊁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结果:干预后,观察组康复依从性㊁上肢肌力评分㊁F u g l-M e y e 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 MA)上肢评分㊁B a r t h e l 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评分㊁患侧上肢的A s h w o r h痉挛量表(MA 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㊂结论: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可有效提升其康复依从性,改善神经功能㊁上肢痉挛程度与肌力,进而达到提升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㊂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游戏训练;靶向训练;上肢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护理d o i:10.12102/j.i s s n.2095-8668.2024.02.038脑卒中为临床常见脑血管意外,其中缺血性脑卒中占80%以上,缺血性脑卒中起病急㊁病情凶险,尽管近年来此病急救技术不断提升,病人死亡率大幅度降低,但急救后残疾率仍在80%以上[1]㊂肢体功能障碍为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常见的功能问题,可严重影响其活动能力,降低生存质量[2]㊂康复训练是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主要干预内容之一,通过予以病人科学㊁有效的康复训练指导,可促进相关功能有效康复,降低残障程度㊂游戏训练㊁靶向训练均为临床常用康复方法,二者常结合使用,确定靶向目标后,融合多学科理念,以游戏形式指导病人实施训练,可有效提升病人训练积极性与依从性,进一步提升康复效果[3]㊂本院近年来将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的模式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现以2021年2月 2023年2月收治的82例作者简介陈杰,主管护师,本科*通讯作者钱丹,E-m a i l:106460447@q q.c o m引用信息陈杰,钱丹,徐庶.游戏结合靶向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循证护理, 2024,10(2):377-380.病人为研究对象探讨干预效果㊂现报道如下㊂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21年2月 2023年2月在本院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病人82例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2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41例㊂纳入标准:1)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4]为参照确诊为首发缺血性脑卒中;2)生命体征稳定㊁意识清楚;3)年龄>40岁,且<80岁;4)单侧上肢或一侧肢体活动障碍;5)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㊂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疾病㊁颅内出血;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3)合并精神疾病;4)脑卒中前存在肢体功能障碍;5)双侧肢体瘫痪;6)视听㊁语言交流障碍㊂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45~78(61.49ʃ6.75)岁;瘫痪上肢:左侧18例,右侧23例㊂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46~ 77(61.52ʃ6.74)岁;瘫痪上肢:左侧17例,右侧24例㊂本研究通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审批号: Z J G Y Y L L-2021-02-L W001㊂两组性别㊁年龄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㊂1.2干预方法1.2.1对照组行常规康复护理㊂详细向病人解释缺血性脑卒中康复训练的重要意义,以图片㊁视频等形式介绍康复训练的内容与方法,包括抗痉挛肢体摆放㊁早期被动活动㊁主动活动等㊂活动强度循序渐进,必要时示范相关训练动作,鼓励病人坚持参与规范训练㊂同时,安抚病人不良情绪,嘱咐家属多予以病人陪伴与监督,介绍功能恢复良好的相似病例,促进病人康复信心提升㊂另外,随访3个月,了解病人康复情况,提供动态指导㊂1.2.2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干预㊂1.2.2.1成立游戏训练结合靶向训练康复小组组建由神经内科专科护士(5名)㊁医生(1名)㊁康复治疗师(1名)组成的游戏训练结合靶向训练康复小组,小组成员共同制定康复训练方案,并设计康复训练室,训练室光线适宜,装安全扶手,准备串珠㊁魔方等益智玩具,并准备视频播放设备㊂1.2.2.2靶向目标设置通过F u g l-M e y e 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 MA)[5]中的上肢部分对病人患侧肢体活动能力进行评估,包括肩-臂伸屈活动(22分)㊁肩-臂协同活动(6分)㊁肩-臂分离活动(8分)㊁腕-手活动(24分),上肢协调活动(6分)㊂单项评分<总分的85%为靶向目标㊂1.2.2.3游戏设置1)对肩㊁臂伸屈活动障碍的病人,设置 拍拍乐 ,选择可调节高度的 摸高器 ,最初调节为病人手臂抬起即可触及的高度,随后依据恢复情况逐渐增加高度㊂2)肩-手协调活动障碍者,设置 揪尾巴 游戏,选择一弹力腰带,通过魔术贴张贴带子为 尾巴 ,系于病人腰间㊂指导其摆动手臂,依次揪下 尾巴 ㊂3)肩臂伸屈㊁分离㊁协同均存在障碍者,设置 拉拉球 游戏,选择中间有孔的梭形球,在孔中穿入末端配有手柄的2根拉绳,与病人相对而坐,距离2m,分别将两端手柄握住,带领病人做开合动作,使小球来回移动㊂4)对上肢协调㊁手腕活动障碍者,指导病人进行套圈㊁飞镖等游戏㊂5)对腕-手部活动障碍者,设置趣味串珠㊁夹弹珠等游戏㊂上述训练20~30次/组,循环5组左右,每组间休息1m i n,每天1次,持续3个月㊂训练过程中,各个项目均配相应的背景音乐,指导病人用患肢主导完成训练,患肢移动障碍者,实施B o b a t h握手,以健侧力量带动患肢训练,若病人无法完成某项训练,可通过同类型游戏替代㊂每周实施1次上肢功能评估,对新的靶向目标进行设计,并重新调整游戏内容㊁训练强度㊂1.3观察指标1)康复训练依从性㊂以文献[6]为参照,对两组病人的康复训练依从性进行计算,训练依从性=实际完成训练数量/应完成训练总量ˑ100%,>75%表示完全依从,50%~75%表示部分依从,<50%表示不依从㊂2)神经功能恢复情况㊂干预前后通过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 I H S S)评估了解两组神经功能康复情况,总分0~42分,得分越高,神经功能缺损越严重[7]㊂3)上肢痉挛程度与肌力㊂干预前后采用A s h w o r h痉挛量表(MA S)[8]评估两组偏瘫侧上肢的痉挛程度,总分0~4分,得分越高,痉挛程度越高;对两组病人进行徒手肌力检查,以L o v e t t分级法评价偏瘫侧上肢肌力,总分0~5分,得分越高,肌力越高[9]㊂4)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干预前后通过F MA评估两组上肢功能,采用B a r t h e l指数评估两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F MA选择上肢部分进行评价,共33个项目,总分0~66分,得分越高,肢体活动能力越好;B a r t h e l指数共10个条目,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越强[10]㊂1.4统计学方法采用S P S S20.0软件处理数据,定性资料以例数㊁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㊂正态分布的定量资料以均数ʃ标准差(xʃs)表示,行t检验㊂等级资料比较采用非参数秩和检验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㊂2结果2.1康复训练依从性(见表1)表1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单位:例(%)组别例数完全依从部分依从不依从对照组4113(31.71)20(48.78)8(19.51)观察组4124(58.54)16(39.02)1(2.44)注:两组康复依从性比较,Z=9.159,P=0.010㊂2.2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见表2)表2两组N I H S S评分比较(xʃs)单位:分组别例数干预前干预后t值P 对照组4115.51ʃ3.249.55ʃ1.6910.443<0.001观察组4115.48ʃ3.266.86ʃ1.6615.088<0.001 t值0.0427.271P0.967<0.0012.3上肢痉挛程度与肌力(见表3)表3 两组MA S 评分与肌力比较(x ʃs )单位:分组别例数 MA S 评分干预前干预后t 值P上肢肌力干预前干预后t 值P对照组413.86ʃ0.522.93ʃ0.458.659<0.0012.26ʃ0.353.58ʃ0.43-15.245<0.001观察组413.84ʃ0.532.54ʃ0.4312.197<0.0012.27ʃ0.334.04ʃ0.45-20.310<0.001t 值0.172 4.012-0.133 4.732P0.863<0.0010.894<0.0012.4 上肢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见表4)表4 两组F MA 评分(上肢)㊁B a r t h e l 评分比较单位:分组别例数 F MA 评分(上肢) 干预前干预后t 值PB a r t h e l 指数 干预前干预后t 值P对照组4135.25ʃ3.2248.29ʃ4.31-15.520<0.00153.72ʃ4.2675.83ʃ5.72-19.850<0.001观察组4135.22ʃ3.2556.54ʃ4.12-26.015<0.00153.74ʃ4.2881.67ʃ5.68-25.146<0.001t 值0.042-8.860-0.021-4.639P0.967<0.0010.983<0.0013 讨论缺血性脑卒中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主要由脑组织血液供应突然减少或中断引发,可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引发相关功能障碍㊂中枢神经系统结构㊁功能均有良好可塑性,通过改变内外环境,可促进其修饰㊁重组能力提升,且在适当条件下,部分神经元能够再生,这为缺血性脑卒中的康复训练提供力量支持㊂大量临床研究均显示,中枢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可由传入刺激实现,通过实施功能锻炼,可诱发信息传出活动,对初级与次级感觉运动皮质产生激活作用,促进大脑皮质功能重建,恢复相关功能[11]㊂因此,临床上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干预时,不断强调康复干预,而常规康复干预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受病人主观能动性的影响,不同病人间效果存在较大差异㊂本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展开游戏训练与靶向结合模式干预,结果显示,观察组康复训练依从性明显比对照组高(P <0.05),且观察组干预后N I H S S 评分比对照组低(P <0.05),提示游戏训练与靶向结合模式干预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可有效提升康复训练依从性,促进神经功能康复㊂缺血性脑卒中病人经急救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功能障碍遗留,上肢活动功能障碍即为其中常见的一种,可导致病人日常活动㊁自我照护能力下降,由此产生自卑㊁内疚等心理情绪,希望水平降低,消极应对康复训练,导致难以达到理想康复效果[12]㊂游戏训练与靶向结合模式护理小组成立后,小组成员制定相应的康复护理计划,并完成各项准备工作,在此基础上,评估了解病人上肢功能障碍具体情况,明确靶向目标,引导病人为达到目标而努力,可促进其积极应对康复训练,主动配合,从而提升康复训练依从性,有效修复受损神经元,促进神经功能有效恢复㊂不仅如此,游戏训练与靶向结合模式以病人靶向目标为依据,对多项康复训练游戏进行设置,训练活动以游戏化为主导,可提升病人兴趣,可使病人在愉快㊁轻松的氛围内进行康复活动,提升其康复训练积极性,使其主导依从训练,达到良好康复效果,进一步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㊂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病人脑组织血氧供应急剧减少,可导致运动神经元受损,致使相关神经支配区发生功能障碍,引发肢体痉挛㊁肌力下降等问题,降低运动能力,进而影响日常活动能力[13]㊂本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偏瘫侧上肢M A S ㊁肌力评分优于对照组(P <0.05),且观察组干预后F AM (上肢)㊁B a r t h e l 指数比对照组高(P <0.05),提示通过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对缺血性脑卒中病人实施干预可有效改善其肢体痉挛程度与肌力,进一步提升上肢活动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相关研究表明,神经元之间网络体系相互连接,此种连接的牢固性可因反复使用而增强,失用则减弱,通过多次重复动作训练,可对大脑皮质产生重复刺激作用,促进突触重建,连接正常的神经阻滞,并对低位中枢控制异常运动产生抑制作用,重新获得正常运动感觉㊁力度,促进正常活动模式重建[14]㊂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对具体的靶向目标进行设置,以游戏的形式引导病人进行多项针对性训练,不仅可对中枢神经兴奋性产生抑制作用,而且可对分布于肌肉与肌腱之间的腱器官产生兴奋作用,降低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缓解痉挛,提升肌力㊂与此同时,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每周进行1次上肢功能评估,不断调整靶向目标与训练内容,可使病人进行更为有效的康复训练,促进脑损伤修复,上传大量感觉信息至大脑皮质,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提改善中枢系统感觉输入反应,提升脑功能信息处理能力,从而促进上肢运动功能有效恢复,进一步提升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15]㊂4小结综上所述,游戏训练与靶向训练结合模式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病人中可有效提升其康复训练依从性,进一步改善神经功能,并降低上肢痉挛程度㊁提升上肢肌力,进而提高上肢运动功能与日常生活活动能力㊂但本研究存在不足,包括样本量小㊁观察指标主观性较强等,需展开更大规模的研究,以进一步对本研究结论进行验证㊂参考文献:[1]王娟,王艳,张海娇,等.焦点解决模式心理干预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伤残接受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2,28(31):4399-4403.[2] A Z Z AM A Y,S H E R I E F G,K A L L M E S K M,e ta l.A s p i r a t i o nt h r o m b e c t o m y v e r s u s s t e n tr e t r i e v e rt h r o m b e c t o m y a l o n ef o ra c u t e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e v a l u a t i n g t h eo v e r l a p p i n g m e t a-a n a l y s e s[J].J o u r n a l o fN e u r o i n t e r v e n t i o n a l S u r g e r y,2022,15(1):34-38.[3]高蓓蓓,董斌,张霞,等.靶向游戏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23,38(6):112-116.[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彭斌,等.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8,51(9):666-682.[5] F U G L-M E Y E R A R,JÄÄS KÖL,L E YMA NI,e ta l.T h e p o s t-s t r o k eh e m i p l e g i c p a t i e n t.1.a m e t h o df o re v a l u a t i o no f p h y s i c a lp e r f o r m a n c e[J].S c a n d JR e h a b i lM e d,1975,7(1):13-31. [6]孙笑影,满晶,范宇莹,等.聚焦解决模式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服药依从性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22,38(16):1224-1230.[7]侯东哲,张颖,巫嘉陵,等.中文版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的信度与效度研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2,34(5):372-374.[8] B O H A N N O N R W,S M I T H M B.I n t e r r a t e r r e l i a b i l i t y o f am o d i f i e d A s h w o r t h S c a l e o f M u s c l e S p a s t i c i t y[J]P h y s T h e r, 1987,67(2):206-207.[9]武昌,严静怡,田智.运动针法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上肢肌张力增高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22,19(20):157-160.[10]李娟,罗伦,张禄菊,等.F E S康复踏车联合太极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㊁本体感觉以及A D L的影响[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21,16(3):180-182.[11] W I L S O NSR,P OW E R S W J,MO L LS.T r a d i t i o n a l r i s kf a c t o r sa n dc o mb i n e d g e n e t ic m a r k e r so fr e c u r r e n t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i na d u l t s[J].J o u r n a l o fT h r o mb o s i s a n dH a e m o s t a s i s,2022,20(1):263-264.[12]杨清然,刘红玲,满慧静,等.应用达标为目的的延续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依从性㊁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21,30(4):439-442. [13]朱金凤,张远星,王芳,等.脑卒中患者远程康复运动管理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22,57(12): 1447-1455.[14] A L S H E H R IB,V I J A Y A K UM A R R,S E N T H I L K UM A R S,e ta l.T h e r a p e u t i c p o t e n t i a lo fn i t r i c o x i d e s y n t h a s ei n h i b i t o rf r o mn a t u r a l s o u r c e sf o rt h et r e a t m e n to f i s c h e m i cs t r o k e[J].S a u d iJ o u r n a l o fB i o l o g i c a l S c i e n c e s,2022,29(2):984-991. [15]谭春燕,秦燕,廖春莲,等.智慧健康教育模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21,24(S2):118-120.(收稿日期:2023-06-24;修回日期:2024-01-03)(本文编辑贾小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半暗带的拯救 生理及神经解剖重组 远隔机能障碍恢复 脑血管再生引起脑血流再灌注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半暗带的拯救机制 数小时或数天恢复神经功能(脑血流下降, 但未达到相应阈值) 通过梗死边缘结构及功能更可塑性,使得在 数周内逐渐恢复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生理及神经解剖重组 病灶周围及相联系的远距离组织发生生理及 解剖变化 内部稳定机制:高活性的突触被抑制,低活 性的突触被激活 神经生长因子(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及神经生长因子NGF)基因表达上调 后期抑制性因子表达上调
CIMT治疗的三要素
患者上肢的“shaping”训练 对健侧上肢进行限制 通过一系列措施使训练的效果应用到日常 生活中
“shaping”训练
如进餐、修饰、家务活、丢球、玩骨牌、下棋、 打牌、写字、擦地板等
遵循的原则:
• 选择适合个别患者运动缺陷的任务;
• 由少到多,简单到复杂,重复多次;
联合反应与共同运动的区别
联合反应发生在不同肢体,而共同运动发生 在一侧肢体 联合反应是不随意的,而共同运动是半随意 的
目前沿用的神经发育技术有
Bobath疗法
Brunnstrom疗法
PNF疗法
Rood疗法 以前三种应用较多
神经发育技术(NDT)
一级A类证据表明神经发育技术并不优于其 它治疗技术 一级B类证据表明运动再学习技术在短期内 运动功能恢复较Bobath治疗疗效好,但长期 疗效无差异
Binamutrack训练:使用机器人训 练腕关节屈曲及伸展、前臂旋前 及旋后,训练方式有被动、主动 辅助及抗阻
整个上肢功能训练
包含抓握、及物和释放等动作的多个关节的 协调动作 例如:双上肢同时分别将两条毛巾从桌上拿 到搁板上 只用于轻度上肢瘫痪患者
双上肢同时训练小结
双上肢参与功能活动分类
III类:双上肢从事同一活动,但活动 方向相反,该类活动也较少。 举例:步行双上肢摆动,爬梯子
双侧上肢同时训练的神经生理学机制
脑损伤后损伤侧半球对损伤对侧半球 的抑制减弱,而损伤对侧半球对损伤 侧的抑制增强 双上肢同时训练可以使半球间抑制正 常化 同侧皮质脊髓通路的激活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两种恢复机制在发病后即出现 发病10周后的恢复主要是运动代偿机制 现在的问题是发病12周内使用代偿机制是否 抑制真正的神经修复?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赫布理论(Hebbian theory)描述了突触可 塑性的基本原理,即突触前神经元向突触后 神经元的持续重复的刺激可以导致突触传递 效能的增加 突触的可塑性是指突触的形态和功能可发生 较为持久的改变的特性或现象
强迫性运动治疗
强迫性运动治疗(Constraintinduced movement therapy,CIMT) 是指采用物理手段限制使用健侧上肢, 强迫患者使用患侧上肢完成功能活动, 从而使“习惯性弃用”得到逆转
传统 CIMT治疗方法
每天限制使用健侧上肢14小时,只用患侧 上肢进行功能活动,共治疗14天 同时对患侧肢体进行康复训练,每日进行 6小时“shaping”训练,在2周内进行为 期10天的训练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代偿机制是患者获得技能所必须的 发病前几个月进行系统连续的运动学测定可 以判断神经恢复过程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发病5周时FMA测定的肌肉僵硬较FMA评分 本身更能预测发病6个月时的功能恢复 损伤同侧半球激活较对侧半球激活的患者功 能恢复要好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上肢运动功能控制正常化表现为 峰速度提高 平滑运动 手到目标物体轨迹的有效性和一致性 将手放到目标物错误下降 肩关节及躯干的代偿下降 肩肘腕关节共同运动减少
被动或被动主动活动
从肢体近端到远端 上肢先活动肩胛骨,向外、向上、向前旋转 上肢外展时要呈外旋位
正确
错误
如何保护肩关节
正 确 正 确 错 误
°
错 误
如何保护患侧肩关节
错误
正确
如何保护患侧肩关节
错误
正确
软组织牵伸
肢体活动受限的患者应该每天按规定时间把 肢体的易缩短肌肉摆在伸长位臵:肱骨内旋、 内收肌;屈肘肌;前臂旋前肌;腕指屈肌; 拇指内收肌
软组织牵伸种类
短暂牵伸:在训练之前进行短暂的被动牵伸 可以降低肌肉张力,每次保持20秒,然后放 松,重复4-5次 持续牵伸:持续维持至少20—30分钟
肱骨内旋、内收肌、屈肘肌牵伸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任务导向训练:练习特异运动任务,并接受 某种形式的反馈 侧重于功能,而非损伤 任务导向训练可以促进神经可塑性变化,这 些变化是单纯重复训练无法实现的
能满足上述标准的患者只占慢性CVA患者的 20-25%. 最新研究发现,入选患者的标准可以放宽到 腕伸直10度、拇指外展10度、2个手指伸直 10度,或只要一侧上肢具有能用抹布擦桌子 并松开
CIMT的疗效
以往多项研究均证实了CIMT的疗效 是目前康复治疗手段中唯一经过大规模双 盲对照研究证实有效的方法
• 帮助患者完成其开始不能完成运动的全过程;
• 每项任务完成提供明确的言语反馈和口头奖励, 对任务进行示范和提示
CIMT应用到ADL中的措施
与患者及陪护签订协议书 家庭日记 每天进行运动活动量表(Motor Activity Log,MAL) 评估 每天家庭练习
固定前臂和手的夹板
运动障碍原因:肌肉无力
运动单位减少 运动单位激活率下降 肌纤维类型发生变化:快速、易疲劳、力量 强的肌纤维萎缩;慢速、不易疲劳、力量弱 的肌纤维肥大
运动障碍原因:挛缩及痉挛
挛缩:缩短姿势及制动,肌肉、韧带、血管、 神经等软组织缩短 痉挛:速度依赖的牵张反射亢进
运动障碍原因:运动控制障碍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脑卒中后前几周的恢复主要是自然恢复,而 不是康复训练的效果 发病3个月之内的康复疗效与自然恢复相混 杂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在发病数小时至数天,大脑阻止可逆性半暗 带脑组织损伤,通过上调一些蛋白质来促进 缺血中心区及半暗带的神经可塑性 远隔机能障碍恢复也是皮层功能重组的机制 之一
单块肌肉的反复训练
双上肢运动训练,瘫痪侧上肢进行主动神经 肌肉电刺激
用于轻度瘫痪患者:腕/手指从屈曲位开始有 10°伸展 表面电极放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上 腕/指伸展达到一定肌电阈值时,启动神经肌肉 电刺激,辅助腕/指伸展,阈值可调节 健侧上肢同时做同样动作
单快肌肉的反复训练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5R Relevant Randomly ordered Repetitive Reconstruction Reinforce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levant:相关的 对患者有意义 在现实环境中训练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andomly ordered :随机次序的任务练习
双上肢参与功能活动分类
I类:最常见,双上肢同时参与活动, 每侧上肢功能不同,但在时相、空间 及力量上相互配合 举例:一侧上肢固定物体,一侧上肢 操作物理,如拧开果酱瓶盖、切菜等
双上肢参与功能活动分类
II类:双上肢在时相、空间及力量上 无明显不同,该类活动较少 举例:双上肢共同举起重物,共同开 双把手抽屉
双上肢同时训练 (bilateral arm training)
每天日常生活活动大多需要双上肢参与 一侧上肢瘫痪脑卒中患者严重影响患者从 事需要双上肢参与的功能活动
双上肢同时训练 (bilateral arm training)
一侧上肢活动与双上肢活动有不同的 神经控制机制 只有通过双上肢同时训练才能获得双 上肢共同参与的功能活动
异常主动肌与拮抗肌共同收缩 肌肉收缩时相异常 联合反应 共同运动
司令部 大脑
前敌指挥部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异常原始的运动 反射释放、运动模式异常 下运动神经元 失 去 控 制
肌张力增加 肌群间协调紊乱
异常反射活动
正常运动调节 功能下降 平衡反应 直立反应
共同运动 联合反应 紧张性反射 痉挛型模式
任务的需求和次序应该是不同的 有利于任务的实际应用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petitive:重复性 任务练习越多,功能恢复越好 大部分患者训练量是不足的
上肢任务导向训练
Reconstruction:重建 将一项任务分解成几个部分 评估患者在整个任务及各个部分中的表现 判定患者丧失的成分及原因 制定计划训练丧失的成分 重建整个任务动作
双上肢同时训练的作业分类
双上肢助动训练 固定手后的反复及物训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单块肌肉的反复训练 整个上肢功能训练
双上肢助动训练
非患侧上肢握住患侧上肢相同方向进 行训练 临床最常用,但无循证医学证据
固定手后的反复及物训练
听觉提示有节律双上肢训练(bilateral arm training with rhythmic auditory cueing, BATRAC): 根据听到节律双上肢同时或交替 推拉两个把手
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训练
运动功能康复重要性
80%脑卒中患者可导致肢体瘫痪 偏瘫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 PT及OT治疗主要针对偏瘫及相应功能障碍
上肢功能恢复机制
神经功能恢复,重新出现效应器官的功能性 活动 功能代偿,出现新的运动模式 以上两种方式均可完成功能活动,但是活动 模式有很大不同 文献中患者功能恢复是上述哪种机制尚不清 楚
联合反应的实质
左右两侧肢体和上下肢之间形成了比较固定 的、配合精确的一起活动的模式 在相应的起支配作用的脊髓神经元之间存在 着比较密切的联系,构成了一个个功能性 “局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