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学设计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习作:写作品梗概-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区分其与讲述的不同;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3.能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
二、教学重点1.理解作品梗概的含义;2.掌握完成作品梗概的基本方法。
三、教学难点1.辨析作品梗概与讲述的区别;2.训练学生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讲解作品梗概的含义和作用,并与讲述进行区分,引出完成作品梗概的重要性。
2.基础知识的讲解(10分钟)所谓作品梗概,就是指通过简单的语言概括出一个作品的内容,从而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其主旨。
它与讲述的区别在于,梗概需要简洁、精炼,只提炼出主要内容,没有任何废话。
3.案例分析(10分钟)以一篇小说或文章为例,让学生练习提炼作品梗概的能力,并检查学生的听力和提炼能力。
4.课堂互动(15分钟)学生自选一篇小说或文章,并在讲台上进行梗概展示,同学们进行点评和提出建议。
5.教师点拨(10分钟)根据学生的展示情况,教师对学生的作品梗概进行点拨和改进,并教授更深层次的梗概提炼方法。
6.课后作业(5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一篇作品梗概,并提交到教师处进行点评。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导入、基础知识的讲解、案例分析、课堂互动、教师点拨和课后作业等环节,全面培养学生的作品梗概提炼能力,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在案例分析和课堂互动环节,更充分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教师点拨环节,教师还可以针对不同学生的情况定制化授课,进一步增强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这堂课教学内容新颖、生动、易于理解,确实起到了提高学生作品梗概提炼能力的效果。
新教材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语文教案-第四单元13金色的鱼钩人教()
13*金色的鱼钩【教学目标】1.理解并积累课文中的重点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感受终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
3.学习通过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重点难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重点句子【教学准备】长征的相关资料、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你们还记得毛主席的诗《七律·长征》吗,有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的一个奇迹,红军战士历经艰险,写下无数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感人的故事。
二、初读课文,直奔中心1.快速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述故事。
在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最后自己光荣牺牲的故事2.再读课文,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1.找出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课件展示重点句,引导学生分析理解。
(1)外貌:快四十岁、布满皱纹、只剩皮包骨(经历长期艰苦斗争、关爱战友、对党忠诚)(2)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舍己为人)硬咽草根鱼骨头→夜里钓鱼摸野菜→耐心劝导小梁→命令战士喝鱼汤→奄奄一息让鱼汤3.分角色朗读四、品味金色,升华情感1.学生结合课文交流: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交流理解:老班长这种崇高的精神,鼓舞着三个小战士,也鼓舞着所有的红军战士,相信他高大的形象也会永远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
2.创设情境,你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金色的鱼钩”的故事吗?(注意条理清晰,把课文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3.感悟语言:文中哪些语言让你觉得非常优美?画一画,在旁边写一写你的感受,再和同学说一说。
4.感情朗读。
【课文小结】这篇课文记叙了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牢记党的嘱托,为照顾三个生病的战士走出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党、关爱战友、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
【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钓鱼不吃鱼——→忠于革命老班长命令病号喝鱼汤——→舍己为人【教学反思】这篇课文篇幅较长,但故事性强。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 《语文园地五》(教案)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5单元《语文园地五》(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能够:- 掌握本单元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并能正确运用。
- 理解并概括文章的主旨大意,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 学会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来描述事物,提高写作技能。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练习等方式,培养学生:-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 增强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 增进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内容1. 词语学习:学习并掌握本单元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2. 课文阅读:阅读本单元的课文,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学习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写作练习: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能。
4. 拓展阅读:阅读与本单元主题相关的拓展材料,拓宽知识面。
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 写作技能的提升。
2. 教学难点:- 对文章主旨大意的理解和概括。
- 对作者写作手法的分析和学习。
- 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PPT、黑板、教学视频等。
- 学具:课本、笔记本、字典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视频等导入本单元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授:讲解生字词,分析课文,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大意。
3. 实践:进行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写作练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5. 作业布置:布置与本单元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板书设计- 主题:语文园地五- 生字词列表- 文章主旨大意- 写作技巧提示作业设计1. 词语练习:完成《语文园地五》生字词的练习题。
2. 阅读理解:阅读拓展材料,完成相关练习。
3. 写作练习:根据本单元的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第1篇】一、教材分析统编六下第6课《骑鹅旅行记(节选)》选自瑞典作家塞尔玛·拉格洛芙的同名小说的开头部分。
对于这部享誉世界的儿童文学作品,编者通过“阅读提示”对课文的教学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要求学生通过对课文的阅读,“说说小男孩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的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旨在引导学生对文本的表层内容进行梳理;二是以“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为例,让学生通过对相关章节有趣内容的猜测,感受小说内容的有趣,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
对于“了解尼尔斯变小之后他的世界发生的变化”的教学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从变小、变弱、能听懂动物的语言等显性方面认知尼尔斯变成小狐仙之后,他世界所发生的变化,还要在引导学生透过这些“变化”,读懂在动物们口中尼尔斯作为一个调皮捣蛋、顽劣淘气的“坏孩子”形象的同时,也关注到尼尔斯身上所具备的诸如“知错就改”“孝顺父母”“勇敢”等“好孩子基因”。
惟其如此,学生才能对小说主人公尼尔斯的人物形象形成相对全面、客观、立体、多元的评价。
对于“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的教学要求,则我们可以从“阅读提示”中提到的“鹤之舞表演大会”“大海中的白银”等两个相关内容出发,让学生浏览原著的完整目录,既令学生能够通过目录中的更多内容激发阅读原著中有趣故事的兴趣,也通过对原著目录中那些“令人费解的地理名词”的关注,让书中丰富的地理学、生物学、民俗学知识成为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又一动力之源。
如上所述,我以为,作为名著阅读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的《骑鹅旅行记(节选)》的教学重点,主要有二:一是通过研读课文,对主人公尼尔斯身上“坏孩子特质”和“好孩子基因”进行充分发掘,引导学生学会全面、客观、立体、多元地评价小说人物;二是通过对原著目录的研读,从“有趣的故事”和“丰富的知识”两个角度,激发学生课外阅读原著的兴趣。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第1篇】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3.能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教学重点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学难点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能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学会对书的内容进行概括。
2.能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设计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提问:当我们遇到以下情况时,需要我们怎么办?(1)学校征集最受欢迎的少儿读物,要求高年级每个同学推荐一本最喜爱的书。
(2)班里每周请一位同学简要介绍一本书。
(3)你的好伙伴看到你最近读一本书很入迷,很想知道你读的这本书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选择情境,说说自己将如何向他人介绍书的内容。
3.这个单元让我们接触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那些血肉丰满、性格鲜明的人物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但是在这些长篇小说或短篇小说中,篇幅都比较长,要想简要说说主要内容,就需要学会概括内容。
也就是《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了。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写作品梗概。
板书课题。
二、打开思路,畅所欲言1.你最喜欢的是哪一本书?你想介绍它哪些方面的内容?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回忆那些令自己印象深刻或受益匪浅的书籍,说说自己喜欢的原因,以及想要推荐它哪方面的内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2.谁来告诉大家,你喜欢的这本书最难忘的内容是什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在草稿上写出题目,用几句简练的话列出提纲。
3.通过这本书,你最想告诉大家什么?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题,说出自己的感受。
三、总结写作方法1.教师引导学生回忆《鲁滨逊漂流记》中的梗概的写作方法:小组讨论:怎么样才能写好一本书的梗概?2.小组交流,并派代表进行汇报。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小升初阅读:把握文章内容(解析版)部编版
第十讲把握文章内容【教学目标】让同学把握理解文章内容的相关学问点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让同学把握对全文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概括以及情感变化的过程的答题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归纳概括文章内容和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问答教学法范例演示法练习教学法【教具预备】教学PPT【课时支配】2小时【教学步骤】一、课前沟通与同学沟通争辩最新时事热点,挂念同学积累素材。
(老师依据当时的最新时事热点,自行预备)二、题型讲解1.复习导入【问】上一讲,我们学习了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技巧。
下面,请同学们回答如下两个问题:(1)表现手法包括哪些内容?其作用分别是什么?(2)简述分析表现手法作用的答题步骤【练】同学回答:略【过渡】今日,我们专题学习把握文章内容的答题方法。
【问】中考试卷中考查理解文章内容有哪些常见的题目类型?【练】同学回答【评】同学互评常见的题目类型有:(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所写的事情。
(2)概括段意及文中的要点。
(3)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此线索文章写了哪几件事?(4)依据小说内容,将下列情节补充完整。
(5)阅读全,依据人物、行为(大事或情节)、情感,填写表格。
(6)体会文中情感的变化。
2.公式解说如何把握文章内容?有什么样的答题公式?(1)真题呈现一请看下面的阅读题。
大国手清朝末年,围棋界消灭两大泰斗,一人姓施名恩,住上海;一人姓林名海,居京城。
两人被誉为“南施北林”。
当时,林海生活没有着落,在段提督府邸做门客。
一日,提督召见他说,有一队日本高手,自上海入境,战胜施恩,一路北上,所向披靡。
据说,领队的宛田,乃日本“第一棋士”。
宛田进京,本帅想令你出阵,一试深浅。
为了日本颜面,第一要输;其次要输得风光。
达不到这两条,拿你全家是问。
林海思忖良久,只得应允。
数日后,宛田一行抵达京城。
竞赛地点设在提督府特殊对局室。
段提督亲自担当裁判长,施恩负责大盘讲解。
竞赛那天,提督府门外人涌如潮,吵闹非凡。
经猜先,林海执黑先行。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
鲁滨孙漂流记(梗概+节选)-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小学)教案一、教材背景《鲁滨孙漂流记》是世界名著,也是小学生了解世界名著的必备读物,本书是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中的选修阅读材料,同时也是重点教学内容之一。
二、教学目标•了解《鲁滨孙漂流记》的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掌握小说中的重点词汇和语言结构,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简单介绍小说的作者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对故事背景和主要人物有初步的了解。
2. 阅读与分析教师选取小说中的章节,让学生阅读并分析其中的语言结构和重点词汇,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加强学生的互动学习。
下面是本书的梗概和节选:(1)《鲁滨孙漂流记》梗概:主人公鲁滨孙因为不满足平凡的生活而去追寻自己的“文明生活”。
他开了商行,结果生意不好,破产了。
他决定到太平洋开拓新市场,岂料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海难。
鲁滨孙漂到了一个荒岛上,在那里他孤独地度过了28年。
在这28年里,鲁滨孙学会了许多技能,如做木器、种植农作物等。
他还救出了一个叫星期五的印第安人,成为了他的好友和帮手。
最后,鲁滨孙成功脱离荒岛,回归故乡,并重获新生。
(2)节选鲁滨孙被海浪卷到了一个小岛上,他发现这里既没有食物,也没有干净的水源。
他绕岛而行,寻找逃生的出路,但都没有成功,只好在一处山洞借宿。
他在山洞里过了一个孤独的夜晚,深感生命如此脆弱,想到了即将面临的困境和未知的危险。
第二天,他醒来后仍然感到沮丧,但他控制住了自己的情绪,决定要在这个岛上生存下去,直到有人来救他。
我们可以看出,鲁滨孙在困境中保持镇静和乐观,向生命的希望和未来奋斗着。
这是他能够度过漫长岁月的重要原因。
3. 总结教师带领学生对本书的主要故事情节、主题思想进行总结,学生可以画思维导图或口头总结,加强对本书的整体把握。
4. 课后作业学生可以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章节进行朗读和总结,加强阅读和口语的能力。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精品教案(5 鲁滨逊漂流记 6 骑鹅旅行记 7 汤姆·索亚历险记)
5《鲁滨逊漂流记》教学设计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3.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联系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烦恼,学会从正反两面分析问题,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并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学习重点难点1.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2.默读节选片段,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人物心态变化,感知人物形象。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课件:名著《鲁滨逊漂流记》简介、作者简介、词语解释、课文插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字词,会认会写“惧、凄、寞”等14个生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
正确读写“畏惧、凄凉、寂寞、宴会、缺乏、书籍、聊以自慰、栅栏、控制、贷方、袭击、倾覆、稍稍”等词语。
2.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学习重点难点默读梗概,能用小标题梳理出鲁滨逊流落荒岛后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出示故事)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到处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靠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般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
同学们知道这部小说的名字吗?(主要是想通过介绍小说创作原型及其背景引入,达到一举两得的目的)同学们知道就好,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随鲁滨逊去漂流吧!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进而成为文学史中的传世之作。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第二单元 习作写作品梗概
2020年春期新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习作:写作品梗概》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学会写作品梗概。
2.过程与方法理清作品的写作脉络,把握要点,用简练的语言表达。
3.情感与价值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重点】学会写作品梗概。
【教学难点】培养分析概括能力,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你们都喜欢读什么样的书?2.学生自由说说自己喜欢读的书籍。
3.我们学习过《汤姆·索亚历险记》,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4.学生汇报交流。
5.今天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写作品梗概。
二、引导明确什么是梗概我们在用文字向别人介绍一本书、一部影视作品或推荐一篇文章时,常常会用到写梗概的方法。
“梗概”也是一种应用文体,常用于给电影、电视和小说等作品做简单的介绍。
写梗概,就是把书、文章或影视作品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写下来。
三、梗概要求(一)读懂内容,把握脉络。
理清书籍内容的基本框架,把握要点。
(二)筛选概括,合并成段。
1.保留“主干”,去除“枝叶”。
2.用简明的叙述性语言概括每个章节的内容。
(三)锤炼语言,表达连贯。
适当补充内容,自然过渡,使语意清楚连贯。
四、练习概括段落1.出示《汤姆·索亚历险记》文本。
2.个别学生上台概括。
3.教师与学生共同评议优点和不足。
4.小组内互相讨论、概括。
5.自由交流心得。
6.全班交流。
五、课堂总结长话短说要简明;详写略写要分清;中心顺序人称都不变;关键要素说清楚。
六、作业设计写《鲁滨逊漂流记》梗概。
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批注一、佳作引路,章法导引1.老师这节课先请你们来欣赏一篇佳作,读一读,谈一谈你的理解和想法。
2.引导学生从写作的内容和写作方法两方面来评点。
这篇习作有什么值得你学习的地方?二、再次习作学生列好提纲,开始作文。
教师巡视指导,并了解学生的习作情况。
三、修改评议1.请拿出你的习作,回顾本次习作的具体要求,先自己进行修改。
最新2021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2021部编人教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鲁滨逊漂流记》优质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会写14个字,正确读写“流落、凄凉、寂寞”等18个词语。
2.培养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能力、方法培养目标:了解《鲁滨逊漂流记》这部长篇小说的梗概,浏览作品的精彩片段,激发课外阅读整部作品的兴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理清小说的故事线索,培养学生抓住课文主要信息,概括主要内容的能力。
教学难点:初步了解鲁滨逊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体会鲁滨逊战胜困难、顽强生存的积极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新课,了解写作背景。
(1)同学们,如果你独自一人被困于一座孤岛上,你会怎么做?(2)呈现小说原型。
课件出示:十八世纪初,在英格兰的大街小巷,人们议论着一个传奇的人物,讲述着一个离奇的故事:1704年,水手塞尔科克登上了一艘海盗船去寻找宝物,没想到,中途与船长发生了争吵,结果被遗弃在一个荒岛上。
塞尔科克随身只带了一点武器与一本书。
弹药用完之后,他只好快跑追捕山羊,徒手觅食,过着茹毛饮血般的原始生活。
后来,他居然跑得比一般的猎狗还快。
就这样,他一个人在荒岛上生活了下来。
直到四年以后,航海的人们发现了他……1711年,塞尔科克回到了伦敦,并在报刊上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他成了闻名一时的人物。
让他没想到的是,这段传奇的冒险经历激发了一个作家的灵感。
不久,以他的故事为原型的小说就发表了,这部小说被后人尊奉为十八世纪欧洲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之作。
那位才华横溢的作家便是丹尼尔·笛福,那部经典之作便是脍炙人口的《鲁滨逊漂流记》。
2.走近作者。
(1)《鲁滨逊漂流记》与笛福的生活和思想密切相关。
那么,笛福一生的经历如何呢?课件出示:笛福(1660—1731),是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称为“欧洲小说之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写作品梗概》教学
的中心句就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4.取舍主次法。对写了几件事的文章,先分清事件的主次,
然后根据主要的来概括它的主要内容。
第八页,共十一页。
佳作在线: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故事梗概
一个名叫尼尔斯的14岁小男孩,他家住瑞典南部,父母都 是善良、勤劳却又十分贫困的农民。❶他不爱读书学习,调皮捣 蛋,好作弄小动物。一个初春,尼尔斯的父母上教堂去了,他在 家里因为捉弄❷一个小精灵而被精灵用妖法变成一个拇指一般大 的小人儿。 ❸正在这时,一群大雁从空中飞过,家中一只雄鹅 也想展翅跟随大雁飞行,尼尔斯为了不让雄鹅飞走,紧紧抱住鹅 的脖子,不料却被雄鹅带上高空。❹从此,他骑在鹅背上,跟随 着大雁走南闯北,
“主干”,去除“枝叶”。用简明 的叙述性的语言概括每个章节 的内容。
3.锤炼语言,表达连贯。适当 补充一些内容,使段落之间自 然衔接,语意清楚连贯。
第五页,共十一页。
1. 概 括。每个章节 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概 括成一段话。第六 Nhomakorabea,共十一页。
2.去掉对人物语言、 外貌、心理描写的 句子。
第七页,共十一页。
概括文章主要 内容的方法有哪 些呢?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有以下几点: 1.要素归纳法。弄清记叙文六要素,综合起来,再整理好语序,就是
文章的主要内容。
2.段意合并法。先把文章分成几段,概括出每一部分所写的内容,
再把几个部分的段意组合起来,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概括出来了。
3.摘录句段法。有些文章结构上的总起句、过渡句、总结句或内容上
❺概括介绍尼尔斯骑鹅 旅行的经历。
概括介绍尼尔斯旅行结 束回到家乡以后的显著 变化。
第十页,共十一页。
本文能抓住原文的主要内容,用简练的语言进 行概括。语句通顺,衔接自然。做到了描写顺序 不变,人称不变,中心不变,语言简练。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飞夺泸定桥》精品教学设计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飞夺泸定桥》教学设计【课时教学目标】1.掌握飞夺泸定桥的发生背景,能够理解本课出现的重点概念名词,理解红军当时环境的艰辛.2.能够结合生活体验,总结红军精神。
感受红军为了人民的奉献精神。
【重难点】理解和感受红军精神,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之上,把课文内容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结合,拓展和延伸。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读课题,从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夺桥的速度非常快,像飞一样。
还知道本文所记叙的中心事件是“飞夺泸定桥”。
课文是以中心事件来命题的。
)从课题上看,你认为课文应该写些什么内容?(从题目上看,文章应该先写谁向谁夺泸定桥,为什么要夺桥,然后写怎样飞夺泸定桥,最后写出夺桥的结果。
)二、介绍背景。
三、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2.读准字音,注意字形。
3.查字典或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4.结合词义,区别近义词、反义词、形近字。
四、理清文章结构。
1.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细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文章分段,并概括段意。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红军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飞夺泸定桥的事,文章是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层次清楚,重点突出。
学生通过讨论可能在分段过程中有不同意见,只要有道理就行。
本文既可以分成三段,又可以分成四段,还可以按五段来分。
这里按五段分法学习。
第一段(1)讲红军北上抗日,必须夺泸定桥。
第二段(2)讲红四团接到夺下泸定桥的命令。
第三段(3~5)讲红军跟敌人的援兵抢时间,赶在前边到达泸定桥。
第四段(6~8)讲红军英勇夺下泸定桥。
第五段(9)讲红军主力顺利渡过大渡河,奔赴抗日最前线。
五、讲读第6自然段。
齐读课题《飞夺泸定桥》,想一想“飞夺”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神速,像飞一样攻下的意思。
)“泸定桥”什么样?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6自然段。
通过读这部分,让学生初步感受泸定桥的险及周围环境的恶劣。
这座桥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文章从几个方面具体向我们介绍的?学生默读、体会。
(泸定桥给我留下的印象是险,书中称之为“天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总复习: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北宋怎样背金灭亡的,尤其是靖康之 感情。
变
例如:《示儿》,我们如果不借助资
南宋朝廷苟且偷安、偏安一隅的现状 料,根本没法体会陆游为什么说“但
陆游一生主张抗金,报国无门的经历 悲不见九州同”,我们要领会这首诗
南宋与北宋的版图
的思想感情,需要借助什么资料呢?
北方黎民百姓在金人统治下过着悲惨 2、结合这些资料,你领会到这首诗要
4、从这个关键句,你领会到文章的思 想感情是什么? 5 小结:关键语句往往是作者用意所
的深切思念之情。
在,字字珠玑,句句传情。抓住这样
5、学生领会。
的语句,就能轻松快捷准确地领会文
章的思想感情了。
活动意图说明:通过重点回忆典型课例,再次巩固用抓关键语句领会文章思想感情。
(三)“抓场景和细节法”(指向目标 2)
飞三个事件,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赞 3、请快速浏览课文《白鹭》,文章表
美和喜爱之情。
达什么思想感情?
环节三: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
1. 写人的文章,多从人物的品质特 1.师:现在我们复习归纳了写人类、记事类、诗
点去体会思想感情;记事的文章,多从 歌类、写景状物类四种不同文章体裁体会文章思
事情的意义上去体会,即通过这件事告 想感情的方法,你们发现,在体会这四种不同体
生活
表达什么思想感情呢?
2、学生汇报:结合这些资料,体会到 3、小结:看来,借助资料可以丰富对
陆游为 “不见九州同”而“悲”, 课文内容的认识,了解写作背景,从
体为百姓的流离失所而悲的浓浓 而更深入的领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的爱国情。
(六)聚焦写景状物类文章:“借助
具体事物法”(指向目标 2)
1、写景类文章可以抓住作者描写的景 1、师:写景状物类文章又怎样体会文
最新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金色的鱼钩》教案(精校本)
备课素材草地课文中的草地指的是松潘草地,它位于青藏高原同四川盆地的连接段。
面积约1.52万平方公里。
海拔在3500米以上。
由于排水不良,形成大片的沼泽。
水草盘根错节,结成片片草甸,覆盖于沼泽之上。
草地气候极为恶劣,年平均气温在零度以下,雨雪风雹来去无常。
过草地是红军长征中最艰难的行军。
行军时,稍不小心,偏离道路,就会陷入泥潭,遭受灭顶之灾。
红军战士凭着对革命必胜的信念和钢铁般坚强的意志,战胜千难万险,走出了人迹罕至的茫茫草地。
青稞也叫元麦,大麦的一种。
成熟时麦粒易从壳内脱出。
粒大皮薄,麦麸少。
我国西藏、青海等地称作青稞,是当地人的主要粮食,也可酿酒。
课后作业基础积累大巩固一、给下面的词语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在后面。
歼灭(qiān jiān )粗糙(zào cāo)作料(zuò zuó)勉强(qiǎng jiàng)和青稞面(huó huò)抽噎( yī yē)二、写反义词。
沉重—()粗糙—()挽救—()鼓舞—()脆弱—()三、选词填空。
严肃严厉严格严峻1.老班长忽然( )地说:“小梁同志,共产党员要服从党的分配。
”2.张老师对学生的要求非常( ),但同学们却很敬佩他。
3.升国旗的时候,同学们立正敬礼,显得很()。
4.望着他那十分( )的脸,我一句话也说不上来,竟扑倒在他怀里哭了。
衰弱脆弱虚弱5.别看他气势汹汹的,其实他内心很( )。
6.由于过度的劳累,苗老师的身体越来越( )了。
7.她的感情很( ),你不要把实情全告诉她,以后慢慢地讲。
四、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金色的光芒”指的是。
阅读能力大提升五、认真读下面的短文,并回答问题。
草地夜行茫茫的草海,一眼望不到边。
大队人马已经过去了,留下一条踩得稀烂的路,一直伸向远方。
干粮早就吃完了,皮带也煮着吃了。
我空着肚子,拖着两条僵硬的腿,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着。
人教部编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教案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
因此,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应注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强调知识网络的个体,启发学生自我质疑,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复习课目的】在于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试图找出解决疑问的途径、方法并力求其结果的独到创新。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通过讨论、归纳、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培养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高度的概括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全套教案
第一单元1.会写“醋、饺”等15个字,会写“腊月、展览”等35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习俗,感受节日的热闹气氛,理解节日习俗中的民族文明和传统文化。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了解详写、略写的好处。
-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说说理由。
(唤起学生对春节时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
)2.板书课题,交流作者信息。
3.导入新课:现在,我们就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感受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朗读课文,小组内合作认读本课生字、新词。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正.(zhēng)月掺和..(chān huo)3.指导书写课后方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醋、宵、戚、骆、驼、浒”,并且在黑板上的方格中示范。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说一说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老北京过春节的情景。
)2.再默读课文,想一想:按照老规矩,北京人是怎么过春节的?自读课文,然后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续表3.学生汇报。
4.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直到正月十九才结束。
本文都提到了哪些日子?哪些日子写得详细呢?再讨论一下这样写的好处。
(本文提到的日子有: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正月初六、元宵节、正月十九等。
详细写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元旦<正月初一>、元宵节。
这样写的好处: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主次分明,能够使读者对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习惯有更深刻的了解。
)四、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北京人过得是这样热闹、开心,文章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
选择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说说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处做批注。
2.小组内交流,说一说自己喜欢的节日活动或印象最深的部分。
3.全班交流。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第2单元习作《写作品梗概》PPT课件
习作讲解
第二步:抽。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抽取出原文 各段的段落大意。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些描写具体或是 富含情感的关键段落要注意适当保留原句;对一些简 短的、不影响文章表达的次要段落则大胆地取舍。
习作讲解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各段大意连接起 来。要求语句通顺、连贯。
习作讲解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 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习作讲解
第五章:制做陶罐 鲁滨逊费了很大的力气去找陶土,找到后把土挖出来,调合好,运回 家,再做成泥瓮。工作了差不多两个月的时间,才做成两只大瓦罐,样子 非常难看,最后,太阳终于把这两只大瓦罐晒得非常干燥非常坚硬了,他 就把它们轻轻搬起来,放进两只预先特制的大柳条筐里,防备它们破裂。 之后还制作了一些小圆罐、盘子、水罐啦小瓦锅等。
习作讲解
写梗概的五个要求 1.中心不变
2.顺序不变
5.保留主干
4.语言精练
3.人称不变
习作讲解
长话短说
妈妈说:“明天早上, 妈妈不在家。你自己记得 起床,到离家门口20米远的地方,等公交车,记得要 坐15路公交车,每15分钟一辆,没有的话,可以等一 会儿。15路公交车,来了,你就上车,自己去学校。”
习作讲解
第四章:智救星期五 鲁滨逊孤独地在荒岛上生活了二十三年后,有一天,他看到三十多 个野人乘着小船上岸了。他们拖着两个倒霉的同伴,在途中宰杀了一个, 另一个则拼命的逃跑。那个野人逃跑的方向正好是鲁滨逊住所的方向。 鲁滨逊决心救下那个逃跑的野人,于是他开枪打死了追赶的两个野人。 因为鲁滨逊救那个野人的日子是星期五,所以就给那个野人取名为“星 期五” 。
爸爸说:“如果明天不下雨,我带你去 方特游乐园玩。”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下册金色的鱼钩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文字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文。
【教学过程】一、预习探究长征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合作交流1、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再次快速默读课文,读时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变化,读后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畅谈初读后的感受,学生会谈到会被班长为革命,为他人牺牲自己的品质感动。
这样能及时释放学生心中的感动,又能根据学情来展开下面的教学。
三、品读体验1、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
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文,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想想它们为什么让你感动。
2、品读重点句:从外貌体会中心:⑴“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①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革命斗争。
“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
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②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
⑵“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及教材分析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骑鹅旅行记》教学设计【教材解析】《骑鹅旅行记》是瑞典女作家塞尔玛·拉格洛夫创作的一部童话作品,讲述了一个名叫尼尔斯的十四岁小男孩的故事。
他调皮、贪玩、任性、懒惰,不爱学习,喜欢捉弄小动物,因为对小精灵不恭敬、出尔反尔,收到了惩罚,被小精灵变成了只有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随后又为了保护自家飞走的雄鹅而被带上了高空。
教材节选部分描述的是尼尔斯变成小人儿后去牛棚找小狐仙,他先遇见了麻雀,麻雀嘲笑他是“拇指大的小人儿”;接着是受过他欺负的鸡没完没了地追着他说:“活该,活该”;随后尼尔斯遇到了猫,猫也不愿意告诉他小狐仙的去向,并且当恼怒的尼尔斯又要去揪猫尾巴时,平时温柔和善的猫却将他狠狠扑到;吃尽苦头的尼尔斯又到了牛棚中,引得牛棚吼声四起,牛都想好好教训下这个平日捣蛋的小男孩。
又后悔又害怕的尼尔斯意识到院子里没人愿意帮他找小狐仙,于是他无奈地爬上围墙,恰逢看到自己家的雄鹅要和大雁一起飞走,为了让家里不受损失,他一跃跳上鹅背,开启了此次旅行。
本文在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采用了“变形”这一艺术手段,使作品具有更大的表现力。
尼尔斯的“成人”之路,就是通过被变成一个拇指般大小的小人儿开始的。
变形后,强弱身份被置换,此时的他不再是那个飞扬跋扈、调皮捣蛋又爱搞恶作剧的十四岁少年,更像是一个四五岁的小男孩儿。
变形赋予了平常事物不一样的属性,营造处陌生化的效果,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在六年级上册接触过小说,例如《桥》、《穷人》等文章,知道读小说要关注情节、环境、感受人物形象,所以学生对小说并不陌生,能够运用所学方法,读懂课文内容。
学生们欠缺的能力就是用猜测、推理的阅读策略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推测情节发展,合理想象、补白。
【教学目标】通过五年来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打下通过语言、动作、心理来理解人物形象的基础,六年级上册在引导学生感受情节推动和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
六年级下册则在培养学生阅读时不仅能够把握故事内容,还能针对人物和情节表达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下册《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
部编版六年级下册第12课《为人民服务》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为人民服务》是主席于1944年9月8日在张思德同志追悼会上所作的演讲。
当时,正处在十分艰苦的阶段,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
主席针对这情况,讲述为人民服务的道理,号召大家学习张思德同志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团结起来,打败日本侵略者。
《为人民服务》是一篇演讲稿,属论说文范畴。
文章论点鲜明,论述缜密,层层深入。
语言通俗、自然、朴实。
文章开头就鲜明地提出了及其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的宗旨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然后结合当前的实际,从三个方面说明怎样才能完全、彻底地为人民服务:一是树立“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的生死观;二是正确对待批评,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改正错的;三是搞好团结、克服困难、提高勇气、互相爱护,使整个人民团结起来。
选编这篇文章,有几方面的意义:一是让小学生初步接触议,感受议的表达方式,为初中学习议打下一点儿基础;二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学情分析本文实际上讲了人活着为了什么的问题,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教育的极好材料。
在学生掌握中心后,进一步引导学生顺着作者的思路读,以加深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的理解,同时认识思路清楚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教学目标1读读记记“剥削、兴旺、解救哀思、炊事员、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等词语。
结合课文理解“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精兵简政”“死得其所”的意思。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清课文层次,初步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结合具体事例,理解重点句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革命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重点:理清文章的思路,了解文章是怎样围绕中心论点论述的。
难点: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复杂句子之间的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制作重点词句的相关课件。
2《为人民服务》原稿。
3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制作微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与本课相关的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渗透背景1导入:同学们,当我们漫步于北京新华门时,你们会看到在巨大影壁上有一行金色大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设计理念】小学语文毕业总复习课是指教师专门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的归纳、总结、消化、理解、巩固、综合运用,沟通知识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形成知识网络,以达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和目的的授课形式。
因此,提高复习课有效性应注意: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指导学生自我整理,强调知识网络的个体,启发学生自我质疑,激发自主学习的敏锐性。
【复习课目的】在于明思路、排难点、解疙瘩,试图找出解决疑问的途径、方法并力求其结果的独到创新。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维活动空间。
【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归纳,整理小学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的体系。
二、通过讨论、练习,引导学生发现学习规律、总结学习规律,运用学习规律解决问题,提高学习及复习的效率。
三、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总结,并逐步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一、重点:通过讨论、归纳、复习小学阶段常见文体常用的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难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在讨论与练习中发现规律、总结规律、运用规律,力求通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小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领会文章中心思想的前提,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础。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一般要做到意思准确,语言通顺、简洁。
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可以培养把文章由厚读薄,即培养高度的概括能力。
如何帮助学生准确、简洁、快速地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一、课题扩充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很多课文信息。
不少课文的题目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首先要读懂字面上表达的意思,再根据课文内容把课题扩展成一句完整的话,在此基础上逐步进行丰富。
使表达更加完整,更加全面。
如《草船借箭》读课文后,请学生把课题四个字扩展成一句话: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在此基础上请学生补上借箭的起因,及周瑜最后的态度,然后稍加整理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周瑜妒忌诸葛亮,要求他十天之内改造十万支箭。
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来了十万支箭。
周瑜自叹不如。
学会从课题人手,也就悟到了“概括”与“具体”之间的关系了。
二、段意合并法一篇文章由几个段落组成,我们可以用合并段落大意的方法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先理清文章脉络,写出每大段的意思。
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
如果都是主要的,就把段意合并起来;如果有的主要,有的次要,则需要抓住主要的,舍掉次要的。
合并时。
要对各段的大意做适当的修改。
删除重复的内容,综合相同的内容。
如《落花生》一课,第一段讲的是我们种的花生居然收获了,第二段写的是一家人坐在一起吃花生,第三段写的是一家人议论花生引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把这三段的意思串联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即:我们种的花生收获了在吃花生的过程中我们谈论花生的用处让我们明白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
三、六要素串连法。
一篇写人、写事的文章,通常都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等六大基本因素。
因此,概括这些文章的主要内容时,我们就只要把这几个要素弄清了,用词语串连起来,就是该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毽子里的铜钱》这篇文章就是就可以这样来概括它:我十岁左右的一天,烤山薯的老人送给我两块烤山薯,“我”想给他毽子里的铜钱,他不要。
还有《飞夺泸定桥》这篇文章同样也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概括主要内容。
四、抓重点句法。
我们所学的课文经常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这样的结构,课文中总是有总起句或者是总结句。
概括主要内容时,只需要找到总起句或是总结句,它们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如《冰城》一文就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概括主要内容时只要抓住开头的总起句和末尾的总结句,适当缩减,就概括出“我国著名城市哈尔滨是一座尽人皆知的美丽城市,景色美丽,被人们誉为天鹅项上的一颗明珠。
香港有迷人的沙滩,著名的海洋公园和繁华的街市,被誉为“东方之珠”这一主要内容了。
有的文章虽然不是总分结构,但仔细阅读的话,会发现文章的结尾总有一句话能够总结全文。
如《九寨沟》最后一节,“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九寨沟真是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人间仙境啊!”也总结了重点段的意思。
找到这句话,改感叹句为陈述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五、中心句借助法。
这种方法,就是借助文章中的中心句来总结文章的主要内容。
如《中国结》一课,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全文的中心句,指出中国结特别受宠。
最后一段,从中国人说到外国人,呼应开头,再一次说明中国结受宠也点明了中国结受宠的原因。
把这些重点的句子综合起来就是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还有的课文中间部分常有过渡句,过渡句的主要作用就是承上启下,因此对于串连文意的作用自不待说,同时过渡句也是上下文的中心句,概括了上文,也统领了下文。
因此,概括的时候绝对不能忽视。
过渡句也有助于我们快而准地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因为过渡句一般是对上文的总结和对下文的总领,而这样的总结和总领,正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实战演练】▁▁▁▁▁▁▁▁▁在辩论会前,在大队改选会上,甚至在和班上力气最大的男生掰手腕时,我总是要说:“我能行!”“我能行!”这句话常挂在我的嘴边,几乎成了我的口头禅。
一次,我将要去参加北京市的作文比赛。
赛前一个星期,我当着全家的面儿声明:“比赛那天我要自己去,用不着谁送我。
我,我能行!”这可急坏了爸爸妈妈。
他们一次又一次提出要送我,都被我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
比赛前一天晚上,爸爸妈妈要做最后一次努力——和我谈判。
最后,我还是用简练的“不用”两个字拒绝了。
比赛那天早上,妈妈不厌其烦地唠叨着乘车路线及注意事项。
我听得实在不耐烦:“哎呀,妈,我能行!”到了考场,许多家长、老师见我一个人走来,都向我身后张望。
找谁?是找我的爸爸妈妈?嘻嘻,我把他们落在家里了。
(1)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2) 下面能正确地概括本文中心思想的一项是( )①表达了“我能行”的决心。
②表达了“我”对爸爸妈妈处处“不放心”的不满。
③表达了“我”的自理要求,有信心有能力自己管理自己的强烈愿望。
(3) 加一个题目,写在短文上面的横线上。
苏珊的帽子苏珊是个可爱的小女孩。
可是,当她念一年级的时候,她拿小小的身体里面竟长了个肿瘤,并住院接受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
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
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
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足以补上落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带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返校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地在班上宣布:“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要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
所有的同学都要戴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到学校来,越新奇越好!”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
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却迟迟没有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她戴了一顶帽子。
可是,使她感到意外的是,她的那顶帽子显得那样普普通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什么两样,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和伙伴自如地见面。
她轻松地笑了,笑得那样甜,笑得那样美。
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
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戴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⑴填空。
蓬勃的( ) 残酷的( ) 熟悉的( )生活的( ) 郑重地( ) 自如地( ) 光秃秃的( )⑵按要求写词语。
近义词:渴望( ) 犹豫( ) 妨碍( )反义词:活泼( ) 熟悉( ) 热情( )⑶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⑷回答问题。
①苏珊为什么戴帽子,到后来为什么会忘记自己戴了一顶帽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同学们为什么也戴着帽子,读了这篇文章,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木匠的最后一栋房子一个上了年纪的木匠准备退休了。
他告诉雇主,他不想再盖房子了,想和他的老伴过一种更加悠闲的生活。
他虽然很留恋那份报酬,但他该退休了。
雇主看到他的好工人要走,感到非常惋惜,就问他能不能再建一栋房子,就算是给他个人帮忙。
木匠答应了。
可是,木匠的心思已经不在干活上了,不仅手艺退步,而且还偷工减料。
木匠完工后,雇主来了。
他拍拍木匠的肩膀,诚恳地说:“房子归你了,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
”木匠感到十分震惊,太丢人了呀!要是他知道他是在为自己建房子,他干活儿的方式就会完全不同了。
你就是那个木匠,每天你钉一颗钉子,放一块木板,垒一面墙,但往往没有竭尽全力。
终于,你吃惊地发现,你将不得不住在自己建的房子里。
如果可以重来,但你无法回头,人生就是一项自己做的工程,我们今天做事的态度,决定了明天住的房子。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木匠因为▁▁▁▁▁▁准备退休。
雇主请他▁▁▁▁▁▁▁,木匠答应了,可不仅▁▁▁▁▁▁▁,而且▁▁▁▁▁▁▁。
完工后,雇主把▁▁▁▁▁▁送给了木匠,木匠感到▁▁▁▁▁▁▁▁。
(2)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悠闲( ) 报酬( ) 惋惜( ) 诚恳( )(3) 仔细阅读文章,回答下列问题。
①木匠的心思为什么不在干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②木匠得知房子归自己了,为什么感到十分震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③读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齐白石画画齐白石爷爷是世界著名的大画家他画的花鸟虫鱼就像活的一样蚱蜢好像会跳小鸟好像会眨眼睛最有趣的是那些虾身体是透明的仿佛轻轻一碰就会游走似的白石爷爷小时候家里很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