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政策要素之第五节

合集下载

第九章 社会政策

第九章    社会政策

一、社会政策的概念第十章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定义和内涵社会政策是政府、政党或其他组织在社会公平等价值目标的指导下,为了达到满足民众基本需要、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社会生活质量等社会目标而采取的各种福利性社会服务行动的总和。

(李迎生和关信平主编教材综合)二、福利国家的概念指政府保障每个国民的最低所得、营养、健康、住宅、教育之水平►主要特征国家介入市场经济国家保障每位国民最基本的需要福利是一种权利而非慈善福利提供是具有强制性、集体性及无差别性►福利国家的分类(埃斯平-安德森,Andersen)●自由主义的福利国家:美国、加拿大、澳洲●保守组合主义的福利国家:德国、法国、意大利●社会民主主义的福利国家:挪威、瑞典、丹麦等►对Andersen 分类的批评缺乏对地中海国家做适当分类缺乏对澳洲与新西兰做适当分类缺乏对性别议题的讨论►东亚社会福利模式的特质社会福利居于次要地位社会福利经费与人事支出较有限不鼓励对于政府的依赖,重视其它部门(如家庭、社区、雇主等)的角色社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性第二节一般过程与决策模式一、一般过程►一般过程的五个阶段界定社会问题、提出各种可能规划、政策合法化、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某个具体政策过程不一定依照此五个阶段来发展►政府、市民和社工在社会政策中的角色在社会政策不同阶段中的角色不同三方的积极互动是社会政策获得良好效果的基础二、决策模式►理性模式旨在周全考虑并计算出各种政策因素后选择最佳政策有系统分析的特征,理性化与科学化西蒙(Simon)“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观点:在某个限度范围内考虑数种政策选择,并决定出一个适当政策,该政策较能在合理成本范围内达成既定目标。

►政治模式涉及权力分配,认为政策是权力大小相互影响与抗衡的产物政府责任就是管制因权力不同产生的冲突►渐进模式主张新政策产生是在既有政策的基础上增删或变更(DiNitto,2000)新政策未必能真正处理社会问题,但能避免太多变动带来的反抗或冲突第三节理论观点一、国家社会政策形成的理论►工业主义逻辑或聚合论从经济决定论解释社会政策的形成工业化、人口迁移等导致社会问题的产生政府应对社会变迁必须制定社会政策►新马克思的资本主义国家论从政治经济论解释社会政策的形成政府提供福利的不同动机存在矛盾:刺激经济增长vs. 保持社会稳定►国家价值说从文化决定论说明社会政策的产生文化和主流价值影响政府处理社会问题的行动家庭对儿童和老人的责任多于政府►权力资源论和社会抗争论从民主政治的观点分析社会政策的制定权力资源论:工会和左派政党的影响社会抗争论:其他利益团体(老人)的影响政府可能采取社会政策方式响应民意►扩散模型从外部环境解释政府社会政策的制定政府会以国外经验作为学习效仿的对象►国家中心论重视国家在政策制定上的自主性决定政策制定的是国家既有的制度与政策传承二、社会福利的基本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福利国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会强化既有社会关系,不能真正改善人民的生活福祉,也不能减少贫穷或社会不平等的现象►民主社会主义主张透过民主议会方式推动社会政策的发展相信福利国家能改善人民福祉,减少贫穷与社会不平等政府的福利支出可刺激人民的购买力,刺激投资,创造就业机会,有利总体经济的发展►新保守主义对福利国家的运作与效果提出质疑经济:高税率增加生产成本政治:不良运作会产生人民对政府的不信赖社会:对政府过多的依赖造成道德危机►第三条道路积极性福利(positive welfare)社会投资(social investment)新型混合经济(the new mixed economy)社会包容、个人责任和权力三、女性主义的理论观点►两个议题生育及照顾责任:家庭照顾责任社会化有助于减轻女性压力,增进其就业机会和经济独立经济依赖者:社会保险方式和社会救助性质对女性经济和社会地位都会产生影响►自由主义派女性主义强调女性应该拥有与男性相同的公民权►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派女性主义既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方式,又重视父权对女性的控制►激进主义派女性主义主张性别不平等的根本在于父权社会政策需要重视女性的自主权,并鼓励女性自助团体投入福利服务的提供►后现代主义派女性主义社会透过语言建立起既有秩序来规范两性关系,其背后隐含着性别权力关系的不平等女性对自我处境的重新诠释及论述,可以解构社会既定规则背后隐含的权力关系第四节政策分析一、描述分析主要陈述某项政策的内涵,包含四种类型►简单描述分析出版年报或手册,呈现政策运作的状况►历史分析►比较分析跨国比较、地区比较、政府与民间部门的比较等►政策选择分析常用于正在规划中的政策普及式 vs. 选择式现金 vs. 实物中央集权管理 vs. 地方分权方式政府推动 vs. 民间推动志愿工作者 vs. 专业工作者二、过程分析重于分析政策的制订过程呈现不同个人或团体如何推动或阻止某政策的推动发现政策制订的动态、非直线的过程三、解释性分析用于解释社会现象、社会政策发展的原因,社会政策的运作如何影响社会现象等四、评估►评估方法由政策执行机关做口头或书面的报告(不客观)进行实地参访(主观判断影响客观性)根据政策执行机关所订目标评估绩效,或根据政府所订规定评估政策执行是否符合标准(无法判断对人们的影响)►研究者可采用多角度方法,整合依靠多个方法搜集的来自政策制订者、执行者、政策对象的不同时点和场合的资料,由多个研究者共同研究,从而得出相对全面、深入、客观的结论。

社会政策分析

社会政策分析

二、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

1.社会保障政策 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3.公共住房政策 4.公共教育政策 5.劳动就业政策 6.社会福利服务政策 7.针对专门人群的社会政策体系 8.社会政策的其他内容
三、“社会政策”与其他类似概念的关 系
1.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 (1)“社会福利”概念的涵义 社会福利一般指不以直接的商业性交换为原 则,而是按照人们的实际需要来提供物质产品 和服务的制度 (2)社会政策与社会福利的关系 许多国家和许多研究者所使用的“社会政策” 与“社会福利”这两个概念所指的行动领域 可能是一致的,以至于在许多文献中这两个概 念可以互换使用。
定性研究方法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第五节社会政策研究的应用范围?一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决策中的应用?二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实施中的应用?三社会政策研究在政策评估中的应用?四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服务规划中的应用?五社会政策研究在社会工作领域中的应用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四章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及社会问题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第二节当代社会问题与社会政策第一节社会政策与人的需要?一个人需要与社会政策?1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
(1)社会保护的基本含义 社会保护(Social Protection)是指由政府或其 他社会组织建立各种保护性的制度和措施,以 避免或减弱某些社会群体在社会经济变迁(包 括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制度和结 构变化)过程中所受到的利益损害。 (2)社会政策与社会保护的关系 既相互关联,又不完全相同的概念;一些作者甚 至认为这两个概念在欧洲已经基本可以等同使 用了。
第一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范畴

第一节 政策与公共政策

第三章 社会政策科学的历史发展+流派

第三章 社会政策科学的历史发展+流派
社会政策科学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社会政策研究的发展 整体描述
社会政策(Social Policies)发端于1873年由一批德 国的经济学家创立的“德国社会政策学会”,迄今 已经有130多年的历史。 130多年来,诞生于德国,发展与成熟于英国,上个 世纪中已经遍及欧美,而现在正在走向“全球化”的 社会政策学,在发达国家,尤其在欧洲,已经成为 一门非常惹人注目的学科。


3、社会政策的政治学理论基础。政治学关 注“谁获得,获得什么,何时获得,如何获 得”。“谁制定政策,政策是如何制定出来 的。” 4、社会政策的社会学理论基础。社会政策 的起点是社会问题,社会学家对社会问题的 研究贡献很多。

政治学探讨社会政策的可行性; 经济学探讨社会政策的成本、效益以及以最小 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 社会学的着眼点在于社会问题、社会阶级和社 会统计。
4、西方社会政策学科最近的发展

(1)理论研究的多元化并向纵深发展 (2)研究对象的范围进一步拓宽
社会服务、管理实践、社会问题、弱势群体
(3)研究范示发生了转移
从关注经济性资源分配到关注社会关系的分配
(4)高度重视宏观政策分析,促进政府政策制 定系统的改进 (5)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研究热点






政策过程: (1)社会问题的出现 (2)社会问题的确认 (3)政策议程建立 (4)政策规划 (5)政策方案的执行 (6)执行效果的评估 (7)政策的调整与改变 (8)政策的废止与终结
社会问题 问题界定
评估
反应识别
执行 选择政策
评估方案
三、社会政策研究中收集及分析资料的 方法
定量研究方法 定性研究方法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3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

社会政策概论课件 03 社会政策学科的历史发展及理论体系


义思想。
目录 退出
2.社会政策学科的发源
社会工作的发展:慈善组织会社的成立和个案社会工作

的出现

贫困研究:《伦敦人民的生活与劳动》、《贫困:城镇

生活研究》

社会政策主张:费边主义者主张国家通过实施社会政策

解决社会问题

社会政策学科在大学中的起源:20世纪初在伯明翰大学
和伦敦经济学院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和社会行政逐

2002)

➢ 社会政策学是多学科的研究领域(Erskine 1998)

➢ 社会政策学是一门应用性社会科学学科:理论和方法具
有多学科交叉特征
目录
--
退出
2.社会政策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的方法论基础
➢ 把社会政策界定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集体性的策略。

(詹森)


➢ “社会工程学” 认为它注重各种处理社会问题的行动
退出
--
3.美国社会政策研究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社 會 政 策 導 論
目录 退出
➢ 美国政策科学的产生:1951年拉斯韦尔(Lesswell)和勒 那(lerner)出版《政策科学:范围和方法的最新发展》
➢ 第一阶段:1930-1960,政策研究的试验期。政策研究被 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尝试解决所面临的社会问 题。奥格本《近期社会趋势》;斯托弗军队士气研究;学校 中的种族隔离政策的废除。
(Dunn,W.N.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2.社会政策分析的基本视角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

社会保障学笔记·郑功成第一章绪论第一节一、社会保障概念的界定社会保障是国家或社会依法建立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社会化的国民生活保障系统。

这一定义包含了如下要素1.依法建立。

即现代社会保障制度遵循的是立法先行的原则,是通过社会保障立法来确立社会保障制度,法制规范是社会保障制度赖以建立的客观基础与依据。

2.突出以人为本。

它以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为宗旨,包括经济保障与服务保障等。

3.具有经济福利性。

即从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来看,因有政府、雇主与社会各界的参与和分担责任,受益者的所得要大于所费。

4.属于社会化行为。

即由官方机构或社会团体来承担社会保障的实施任务,而非供给者与受益方的直接对应行为。

二、从层次上划分,社会保障可以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经济保障、服务保障、精神保障第二节社会保障学的基本理论框架:1.社会保障的基础理论问题2.社会保障的政策理论问题3.社会保障的管理理论问题第三节一、社会保障的目标社会保障的总目标是通过保障和改善国民生活、增进国民福利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围绕着上述总目标,社会保障制度在实践中需要实现如下分目标:1.帮助国民摆脱生存危机。

由于各种先天与后天因素及自身与外来原因的影响,部分国民可能因疾患、天灾人祸、失业等事件陷入生活困境,如果没有相应的社会保障,这部分国民将陷人生存危机而无法自拔,因此,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来解除国民的生存危机是社会保障的一个基本目标,也是最低追求目标。

2·满足国民的生活保障需求,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的福利。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社会保障的需求也是不断发展的。

社会保障制度正是通过经济保障、服务保障乃至精神保障的提供,来达到满足国民福利增长需求并保证不断改善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的,它相对于前一个目标而言,是更高层次的追求目标。

3.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作为一个由多个社会保障子系统或项目构成的基本社会制度,社会保障追求的并不只是解决某些社会问题和增进国民福利的目标,而是为了促使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北京大学《社会政策概论》作业含 标准答案

北京大学《社会政策概论》作业含 标准答案

社会政策概论一、名词解释(共10题,每题3分,共30分)1.公共政策(课件、教材第一章第一节)标准答案:国家或政府为了实现全体公民的共同利益而选择和制定的各种政策,包括各种行动路线和行动准则,以及在这些路线和准则指导下为达到既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2.贝弗里奇报告(课件、教材第二章第一节)标准答案:又叫贝弗里奇计划,是英国福利制度的基石,战后西欧国家福利制度的蓝本,对世界各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都具有指导意义,是人类社会保障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献3.社会问题(课件、教材第三章第二节)标准答案:是指影响社会大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破坏社会正常活动、妨碍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现象,是需要采取集体行动才能够加以解决的问题。

社会问题属于公共问题,而不是个人麻烦4.社会政策的受益者(课件、教材第四章第二节)标准答案:社会政策的受益者是指从一项社会政策行动中能够获得好处的个体或群体。

5.社会政策议程(课件、教材第五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指社会问题被纳入公共视野或者被纳入政府议事日程,由相关部门开展调查研究并决定制定社会政策予以解决的过程,分为公共议程和政府议程两类6.自由与控制(课件、教材第六章第一节)标准答案:自由是指一个人有权利不受他人的限制和约束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状态,人的自由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价值追求;控制是指政府或社会对人们的行动实行约束和限制,使之与既定的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

7.社会政策投入(课件、教材第七章第一节)标准答案:是指实施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包括人力、物力和财力在内的各种资源的总和。

8.经济适用住房(课件、教材第十二章第二节)标准答案: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销售的保障性住房。

9.儿童社会服务政策(课件、教材第十三章第五节)标准答案:指政府或其他社会组织为满足儿童拥有健康生存环境、身心健康、合法权益、充分参与社会等方面的需求而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政策的总和。

斯托克治理“五要素”与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斯托克治理“五要素”与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斯托克治理“五要素”与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引言国家治理是一个国家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国家的长远发展之基。

近年来,中国一直在推行国家治理的现代化,不断提高自己的治理水平。

而在推行现代化国家治理时,我们不妨向其他国家学习,借鉴一些经验,以期更好的使中国的治理水平更上一个台阶。

而在这个过程中,斯托克的“五要素”治理理论就成为了一个值得我们参考的模型。

斯托克治理“五要素”斯托克的“五要素”治理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治理能力可以通过以下五个要素来衡量:1.国家治理结构:指国家的治理机构、制度体系以及运行机制是否完善。

一个完善的治理结构应当具备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的分离、相互制衡的机制。

2.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指国家制定和实施各种政策的能力。

政策要准确、有前瞻性、可操作性。

政策的实施需要具有强大的执行力和监管能力。

3.资源配置能力:指国家利用各种资源来实现发展目标的能力。

这里的资源包括国家的财政资金、人力资源、物质资产等。

4.社会建设能力:指国家通过政策、制度等手段来推进社会建设的能力。

社会建设的目标包括公共安全、社会和谐、人口质量等。

5.国际合作能力:指国家与其他国家合作的能力。

这里的合作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

我国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我国的国家治理能力一直在不断的提高,从经济发展、治安维稳到环境保护和文化协调等方面都有所改善,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在斯托克治理“五要素”中,我国的政府在治理结构和赛博安全方面表现出色。

特别是在全球疫情的紧急时刻,中国展现了强大的治理体系,控制疫情。

同时,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我国还将深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完善国家治理架构。

同时,在政策制定和实施能力方面,我国的统筹协调和资源调度方面表现出色。

在2020年,我国成功和有力地应对了新冠疫情的挑战。

同时,我国也在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我国在资源配置能力方面也存在问题。

我国长期以来一直在想办法通过引进外资等方式加强资源配置。

第七章 社会政策的主要价值争议

第七章 社会政策的主要价值争议

LOGO
一、公平与效率的含义
效率的含义
效率概念一般被学者们看作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效率概念一般被学者们看作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焦成国( 焦成国(2000)认为,效率概念表示的是投入成本 )认为, 与产出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与产出收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注意区分效益和效率这两个概念
效益( 效益(effectiveness)是说社会政策是否实现了其 ) 目标。 目标。 效率”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效率”(efficiency)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效益 成 是一个经济学概念 效益/成 本
LOGO
三、自由与控制的协调
在某种意义上, 在某种意义上,整个社会政策和其历史都环绕 着这个问题:国家应当在多大程度上介入? 着这个问题:国家应当在多大程度上介入?
LOGO
第四节 个人与集体
1949年解放军解放上海后露宿街头 年解放军解放上海后露宿街头
LOGO
一、个人与集体的含义
个人主义和集体主义在下面几个方面表现的特 征不同: 征不同:
LOGO
三、权利观念的变化
福利国家: 福利国家:
社会政策的基础是人权。 社会政策的基础是人权。
英国新工党的福利理念: 英国新工党的福利理念:
人享受福利的基础是他或她和国家的契约。 人享受福利的基础是他或她和国家的契约。
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原则: 第三条道路的福利原则:
责任与权利平衡。 责任与权利平衡。
LOGO
三、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价值中立”与“价值关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价值中立” 联”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价值中立” 社会政策研究中的“价值中立”
早期的社会政策研究偏向于价值中立, 早期的社会政策研究偏向于价值中立,这个传统一 直延续到现在。 直延续到现在。

第2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2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21
社会政策资源概述
• 指维持社会政策行动所需要的各种物质和社会 条件 • 形式:
– 资金性资源:指直接投入资金,或者投入可以换算 成资金的物资 – 非资金性资源:指不能换算成资金的投入项目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社会政策 方面的投入绝大部分是资金性投入。因此,政府为 推动社会政策行动必须筹集大量的财政资源
第二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 要素
1
概述
• 社会政策是政府和社会为满足民众的需要和解决社会 问题而采取的公共行动。但要完成一项社会政策行动, 必须明确由谁/机构来提供社会服务、为谁提供服务, 从哪里获得必要的财政和人力资源,以及采用什么方 式来提供必要的服务。这构成了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即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资源和运行方式 • 政府的社会政策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 架中采取的制度化行动。这里的制度化行动指的是由 特定的机构按照特定的方式调动所需资源、为特定的 对象提供特定的服务。
6
社会服务领域的组织体系
• 商业性服务机构:各类企业和个体商业化服务者,他 们通过市场交换的方式为消费者提供商业化服务,其 基本目标是获取利润 • 初级群体:家庭、亲属、朋友、邻里;无偿或互助方 式 • 互助组织:各种正式建立的民间互助组织,其成员按 照权利义务对等和互惠互利原则相互帮助,或按照风 险共担原则为其中的困难者提供帮助 • 就业组织:各种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以及一些个 体雇主,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向其雇员提供各种福利性 服务
• ~是在社会政策行动中利益受损的个人或群体。社会 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程,每个社会成员 都在其中不同程度地做出贡献获得利益。但是在公共 资金的筹集方面,有些个人或群体需要负担更多份额。 • 社会政策的受损者并不固定在某些群体。一些组织也 会在社会政策过程中存在利益得失 • 受损者对社会政策的反应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2024)

引言社会政策是指国家在解决社会问题、保障社会福利和改善社会状况方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社会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社会政策概论是社会科学类相关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使学生了解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实践,并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政策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将以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为切入点,介绍其课程框架和内容。

概述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是指在社会政策概论课程中学习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该大纲涵盖了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社会政策概论,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社会政策的重要性和影响,并能够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进行政策分析和研究。

正文内容一、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和定义1.社会政策的概念和内涵a.社会政策的定义和范围b.社会政策的目标和原则2.社会政策的发展历程a.社会政策的起源和发展b.社会政策的国际比较和趋势3.社会政策与其他相关概念的关系a.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的关系b.社会保障与社会政策的关系二、社会政策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社会政策的理论框架a.社会政策的制度理论b.社会政策的公共选择理论2.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a.政策分析的方法和工具b.社会政策研究的案例分析三、社会政策的主要领域和实践应用1.教育政策a.教育机会公平与社会流动性b.教育资源分配与优质教育的普惠性2.医疗保障政策a.医疗资源的配置与公平性b.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与改革3.社会救助和福利政策a.贫困减少与社会救助制度b.社会福利与社会公平的平衡4.就业和劳动力政策a.就业机会的创造与就业保障b.劳动力市场的灵活性与社会保障5.养老保障政策a.养老金制度与老龄化问题b.养老保障的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四、社会政策的评估和改革1.政策评估的方法与意义a.政策目标的评估与效果分析b.政策改进的建议和措施2.社会政策的改革与创新a.政策创新的理论和实践b.国际经验与社会政策改革的启示五、社会政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社会政策对社会发展的作用和影响a.社会政策的经济效应和社会效益b.社会政策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影响2.社会政策的责任与责任分担a.国家、市场和个人的权责关系b.社会政策的政治合理性与社会支持度总结社会政策概论教学大纲通过对社会政策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理论基础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介绍,促使学生全面了解社会政策的内涵和意义。

01-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01-第一章 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

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原则及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第三节社会工作的要素第四节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第五节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考试大纲要求一、社会工作的目标及功能二、社会工作的发展1、西方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2、中国社会工作在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三、社会工作的要素四、社会工作者的主要角色五、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第一节社会工作的含义、目标与功能一、社会工作的含义1、社会工作的概念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起,在英美等发达国家逐渐出现了以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这就是社会工作。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这类活动还被称为社会服务(social service)或社会福利服务(social welfare service)。

一个职业领域一个学科一种专业化的职业活动2、社会工作的定义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第一,以帮助他人为目的的活动;第二,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第三,是一套科学的助人方法;第四,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3、我国社会对社会工作的理解社会工作在我国是一个宽泛的概念,有三种不同的理解,即普通社会工作:雷锋、发挥余热行政性社会工作:行政部门、红十字、妇联、共青团专业社会工作:二、社会工作的目标(考点1)1.服务对象层面解救危难(扶危,维护基本生存)全国资源解救武汉新冠危机缓解困难(济困,恢复社会功能)高速免费,降低税收,减轻企业负担激发潜能(增能,自我能力提升)报名训练营,锻炼自己,激发促进发展(增能,增强社会功能)2、社会层面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3、文化层面弘扬人道主义(利己主义——拯救)促进社会团结(原子化——连接与整合)三、社会工作的功能(考点2)目标和功能是相对应的1、对服务对象的功能促进服务对象的正常生活恢复弱化的功能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2、对社会的功能维持社会秩序建构社会资本促进社会谐推动社会进步正功能与负功能:种姓制度显功能与潜功能:低保(解救生活困难,但贴上贫穷的标签)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及特点第二节社会工作的发展(考点3)一、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1、历史背景宗教背景: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来源社会问题:工业社会引发社会问题——现实背景工业革命,很多人失业社会制度:《伊丽莎白济贫法》颁布——制度背景2、实践活动友善访问员给薪的社会服务工作者社会救济和慈善组织的形成特点:民间力量积极参与、工作对象以贫困者为主、服务人员开始职业化、受到政策影响二、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1.专业教育的发展1904年纽约社会工作学院成立191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开设社会工作课程2.专业方法的发展1917年,玛丽里士满出版《社会诊断》1920年,《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专业方法40年代,小组工作——专业方法共性的人群60年代,社区工作——专业方法70年代,社会行政——间接专业方法3、专业组织的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慈善组织会社在英美等国家大量出现;1918年,美国义务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19年,美国学校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1955年,美国“全国社会工作者协会”成立。

社会工作行政1-3章

社会工作行政1-3章

3、招募、培训、任用、组织服务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建立专业的 工作方法体系和督导制度,评价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和水平。
4、策划社会政策的具体运行方案,提供专业的服务指导,确保运 行方案的有效执行,确定政策落实的时限和评估标准等 5、做好社会服务机构的资源筹措与安臵工作 6、建立明确的服务评估体系 四、监控效率和效果的一致性 社会工作行政的效率是为了更好地实现社会服务机构的效果, 即满足服务对象的需求和达成机构使命,因此,社会工作行政需 要监控效率和效果的一致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社会服务机构服务运行过程中的一致性和社会服务机构服务效果 评估中的一致性
三、使命相关概念的的辨析 组织远景和组织愿景可视为同一概念,它是指机 构自身对未来发展图景的生动描绘,一种理想化的定 位和表达,愿景就是组织成员普遍接受和认同的组织 的最长远目标 组织使命是具体的、可实现的愿望,比愿景更加 清楚地说明了机构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组织宗旨是组织使命的进一步细化,指明业务领 域的方向和任务的具体化,更加清楚地表明组织的价 值偏好、服务对象和怎样服务 战略目标是使命的具体化和数量化,是较大的阶 段性目标,是在一定时期内企业完成使命的一个长期 结果
二、社会工作行政的具体环境 社会工作的具体环境是指从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 部对社会工作行政的过程、方法等产生直接影响的各 种因素的总和。 1、社会工作行政组织内部物理环境,主要指办公环 境及硬件设备、设施状况。 2、社会工作行政的内部人力与人际环境,主要指组 织成员的专业水平与精神状态。 3、组织内部制度文化环境,它既与组织成员个体特 征有密切的关系,也受到组织内部制度文化环境的影 响,因此我们不仅要重视组织成员的录入与人力资源 管理,也要重视组织内部文化环境的塑造。
需求 领域 和程 度
日本自然学校作为野外活动专家,其工作 人员自行策划野营及工作坊等项目,自然 学校已经成为鼓励和教授人们如何在大自 然中游戏、如何向大自然学习的场所。学 习配备了野外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与设 备,能够令自然体验活动更加充实与丰富。

第三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三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公共服务这个词频繁地被提起,是在公共行政向着公共管 理发展之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理论引入行政学,将 原本只重视静态的政治体系和制度研究导向动态的社会焦 点问题,引发了新公共行政理论的变革。新公共行政对于 公共含义的认定从政府的官僚制度及政府机构发展为注重 公共利益即政府与公司、与社会其他组织之间的政治关系, 以及注重组织工作环境对于公共组织的影响力,对政府的 研究开始被引向政府的政策目标的选择和各项服务运作本 身和方法、效率的层面。此时,行政的含义宽泛化了,被 理解为一个包括各层级的广义政府、政府出资兴办的各种 企事业等公用事业部门,甚至还包括由中央或地方政府兴 办的政策性金融机构。 20世纪70年代中期,系统论和方法论在公共行政领域内 的应用和发展,将新公共行政的学说导向公共管理。其目 标重在通过合法、规范、民主、进取,具有创造性、有效 的公共管理方式、方法的选择,执行或实施国家政策,为 公众提供广泛而高品质的公共服务。此间,公共服务成为 政府为公众提供的一切公共事物的代名词。将政府的基本 职责定位于公共服务,是公共管理替代公共行政的核心所 在,它导致在西方国家出现声势浩大的重塑政府运动。


3.施工阶段 筹融资问题解决之后,历史文化社区的建设进入了施工 阶段。在这个阶段,生产成为中心环节,如何保障施工 的进度和质量呢? 在签约之后,工程承包商成为公共服务工程的生产方。 街道办事处为保障社区建设的目标得以实现,推出了发 动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参与式监督制度,形成了三方— —提供方、生产方和委托方相协同的合作机制。他们的 做法,一是以社区居民和社区单位的要求为工作标准, 由街道办事处定期向社区代表、社区单位定期汇报社区 建设情况并征求意见;二是办事处每周五召开社区建设 调度会,各职能部门与社区居委会主任参加,汇报工作, 协调解决存在问题,保证了社区建设的质量与进度;三 是在工程建设中,加强了对工程承包商的工程审计,要 求承包商在施工前出预算,竣工后出决算,接受专业审 计单位的审计,以审计后的结果为结算标准,从而确保 了资金安全使用和提高使用效率。专业审计单位成为该 项公共服务工程中的又一个生产方式。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

中考  国情国策知识必背知识点
(怎么做?)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维护社会公平。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缩小城乡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繁荣。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共享改革开放成果,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经济改革意义):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巩固党的领导。
国情国策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基本路线)
1、当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
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
9、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密不可分,改革是动力;发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
第二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0、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制度制定依据是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义性质
11、我国的分配制度: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健全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
21、中共地位:中国共产党执政党,是领导核心,是根本保证。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中国共产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主义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社会政策研究

社会政策研究

第三,社会群体。

社会政策的另一个取向是把焦点放在不同的特殊社 会群体的需求之上,例如老人、儿童、无家可归者 或失业者、拾荒者、残疾人,在我国现在还有失地 农民等。 比如,长期失业可以作为一个社会问题来研究,透 过考察长期失业者的需求研究。需求为本的取向的 起点是考察失业者那里发生了什么?生活水平怎样? 哪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生活?以及是如何影响的等 问题。社会政策分析者想知道失业如何改变了失业 者的生活、失业者是如何体验失业的、他们缺乏哪 些东西。政策分析者也想知道:不同国家中针对失 业的政策是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的。

2.公共医疗卫生政策 公共医疗卫生政策对象:是政府或其他组织开展的 公共卫生事业和为社会成员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 定义:所谓公共医疗卫生,是指在向社会提供预防 性卫生服务方面采取的公共性行动,其中包括疾病 控制、预防接种和卫生知识普及等方面的公共行动。 由于这些预防性的卫生服务具有公共产品的特性, 难以按照个人付费和商业化的方式来提供,因而不 适宜私人机构来运作。因此,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 责任一般只能由政府来承担。
《社会政策概论》

第一讲:学习社会政策的意义及社会政 策的研究对象;
第二讲 :社会政策的研究方法; 第三讲 :社会政策的概念与功能; 第四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五讲 :社会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六讲 :社会政策的制定; 第七讲 :社会政策的执行和评估。

第一讲:社会政策的研究对象及学习社 会政策的意义
7. 被援助的人首先应该依靠 自己的努力 ,其次 是 家庭成员和邻里,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求救 于 非政府机构 。在这些资源 都不能提供帮助的 情况下,政府承担最后责任。


这些社会政策实践及学科中的基本问题, 遍布在社会政策过程及领域之中,形成 社会政策研究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

第五章社会政策的基本要素社会政策是政府和社会为满足民众的需要和解决社会问题而采取的公共行动。

但是,要完成一项社会政策行动,必须首先要确定由谁(什么机构)来提供社会服务,为谁提供服务,从哪里获得必要的财政和人力资源,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提供必需的服务。

这几个方面构成了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要素,即社会政策的主体、对象、资源和运行方式。

政府的社会政策行动不是一种随意的行动,而是在一定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中采取的制度化的行动。

所谓制度化的行动,首先就是指对上述几个方面做出制度化的安排,即通过法制过程规定由特定的机构、按照特定的方式调动所需要的资源、为特定的对象提供特定的服务。

当代各国社会政策的制定、实施和改革,以及对社会政策的理论研究都主要围绕着这几个方面面展开。

因此,了解社会政策行动的基本要素是理解各国社会政策改革与发展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分析当代社会政策理论的基础。

第一节社会政策的主体社会政策行动首先需要明确具体的行动主体,即社会中的哪些组织或群体应该为社会政策行动具体承担责任。

明确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既是一项社会政策行动的开端,也为整个行动模式的确定奠定基础。

因此,在社会政策实践和研究中,社会政策主体的问题都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

一、什么是社会政策的主体1、社会政策主体的基本含义社会政策过程是一个为解决问题而采取的行动过程,其行动的主体是指发起或参与这一行动过程的行动者。

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政策行动是由“提供服务”与“接受服务”两个方面构成的行动过程。

其中提供服务一方的行动者即为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而接受服务一方为社会政策行动的对象。

在当代社会中,社会政策行动一般是由政府组织的公共性的社会行动,政府是社会政策行动主体中最主要的部分。

但在现实的社会政策实践中,政府需要厂泛动员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参与社会政策行动。

因此,社会政策行动的主体还包括社会中各种各样的组织、群体和个人,他们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发起或参与社会政策行动,为社会政策行动做出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缺点:服务需求方选择不自由,而且政府对服 务机构的评估和监督往往很难奏效。
可编辑ppt
9
3、 政府补贴需求方:
政府既不经营也不直接补贴社会服务机 构,而是按照实际需要直接补贴给需要 方(个人或家庭),然后由接受了补贴 的需要方自己到服务市场中去购买服务。
可编辑ppt
10
优点:服务的需求者在获得福利性补贴的同时, 也掌握着选择服务机构的权利,因此既有利于 个人选择的自由,也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
从服务传递过程来看,社会政策行动中 涉及服务需求方、服务机构和政府三个 方面的关系。
可编辑ppt
6
1、 政府直接经营社会服务机构(政府养服务 机构):
付费方与服务供应合一。比如由政府组建的服 务机构直接向应该获得服务的人提供服务。。
其好处是能够保证有稳定和充分的服务供给, 能够按纯福利的方式提供服务,并且能最大限 度地提高社会服务的公共性,避免政府的公共 资金流入私人机构。但其弊病是可能导致服务 机构的高开支和低效率,进而加大政府公共开 支的膨胀,同时还可能导致降低服务质量。
可编辑ppt
17
参考文献:
杨雪冬等主编:《“第三条道路”与新的 理论》,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 版。
可编辑ppt
18
可编辑ppt
19
优点:可以降低对福利服务机构的财政负担; 能够限制服务对象不合理的接受服务,并约束 其过度的服务需求,从而降低社会福利服务中 的浪费和减少政府的社会支出。可以使服务需 求者在获得服务方面享 有更加自由的选择,并 获得更加优质的服务。
缺点:可能损害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护。
可编辑ppt
16
思考题
1、什么叫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2、合理的运行机制对社会政策的意义 是什么? 3、社会政策行动中的服务传递模式有 哪些,其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
可编辑ppt
11
三、
社会政策行动的纯福利模式
与准市场模式
从社会政策的资金运行和服务传递的全 过程来看,可以按其福利性程度的高低 而将社会政策体系大致分为“纯福利模 式”和“准市场模式”。
可编辑ppt
12
1、 纯福利模式的要点:
福利性社会事业完全由政府直接管理或 者由政府委托的准政府部门管理;在社 会事业中广泛实施再分配和收入转移; 几乎所有的福利性社会服务都由政府的 公共资金支持,受益者可以获得无偿的 福利性服务而无须直接付费。
可编辑ppt
7
2、 政府补贴服务供应方:
政府不负责建设和经营公共服务机构的 开支,但可以按照合同向现有的服务机 构提供补贴,以使这些机构在不同程度 上具有社会福利服务的性质,或承担某 些具体的社会福利服务的任务。
可编辑ppt
8
优点:·///这种模式中,政府一般不是全面负责 服务机构的费用,而只是部分补贴服务服务机 构,可以节约公共资金的开支。////·公共资金 的投入可以直接与机构的表现挂钩,通过评估 公共服务机构的表现来决定给其经费投入的多 少,或按合同要求服务机构 在福利性服务方面 达到一定数量和质量标准。////·有利于各个服 务机构之间形成竞争,从而有利于服务机构服 务质量的提高。
缺点:·////在这种模式中,政府虽然很大程度 上省去了直接管理服务机构的难题,但却要面 对更加众多的个体福利申请者,在对他们进行 资格审查和动态管理的过程中仍然要消耗很多 的人力和财力。////由于消费者所掌握的信息不 充分,以及他们在选择服务机构时存在的非理 性行为,导致他们有时很难对服务机构的真实 情况做出客观的评估,进而扭曲本来应该有的 市场选择机制。
(4)增加福利使用者的付费,通过使用者的 付费一方面体现受益者的个人责任,并约束其 福利需求,另一方面也增加服务机构的资金来 源,并降低政府的财政负担。
(5)加强对服务机构 的业绩考核和评估,并 在业绩考核和评估中强化效率和质量的指标。
可编辑ppt
15
3、 社会政策 运行机制在社会政策过程中的 重要性
1、 通过有效的运行机制可以规范社会 政策行动中各个行动者的行为。
2、 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社会 政策行动公平与效率的目标。
3、 通过合理的运行机制可以兼顾公共 服务方式与个人自由选择。
可编辑ppt
3
二、
社会政策行动中的资金供应模
式与服务传递模式
第五节 社会政策的 运行机制
可编辑ppt
1
一、
什么叫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一) 定义:
社会政策的运行机制, 是指社会政策行
动各个环节运行的基本方式。从广义上 看,含盖了社会政策行动所有阶段和环 节的运行机制,包括社会政策主体的组 织方式、资源调动机制、受益者选择机 制以及社会服务传递机制等各个方面。 从狭义上看,是指社会服务的传递机制。
可编辑ppt
13
2、 准市场模式(主要是指在社会政策行动中 引入一定的市场机制),其基本要点是:
(1)在公共部门和福利性项目引入市场竞争 机制,
(2)改变政府拨款方式,将面向机构的按人 头拨款方式改为按服务项目的数量和质量来拨 款,并进一步转向面向服务对象的政府购买服 务方式。
可编辑ppt
14
(3)增大受益者的选择,扩大服务对象对服 务机构的自由选择;
从具体运行过程来看,大量的社会政策 行动都可以看成是“资金供应—服务传 递”过程。因此,对运行机制的分析主 要从其资金供应和服务传递的方式开始。
可编辑ppt
4
(一) 社会政策行动的资金供应模式:
1、 需求导向型:社会福利主管部门倾向于按 照社会的实际需求来计划社会政策行动方案及 其所需的财政支出,然后要求政策财政部门提 供相应的经费。
2、预算约束型:政府财政部门事先在财政总 支出的计划中给社会政策各个领域划分一定的 数额,然后社会福利等部门在事先的预算总额 内计划具体的行动及资金使用方案。其缺点是 容易导致财政支出不断膨胀,使政府的财政压 力增大,并由于税收越来越高而导致经济运行 中的困难和纳税人的不满。
可编辑ppt
5
(二) 社会政策行动的服务传递模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