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23
【湘教版】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湘教版】2018学年八年级下册地理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fefe3570ff00bed5b9f31d8a.png)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阅读长江三角洲地形地图,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
(2)通过阅读长江交通图表,培养学生分析和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点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四、教学方法: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五、教具准备:有关课本插图和图像资料或多媒体教学课件六、课时安排:一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1.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0探究: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过程:学生读图-个人思考分析-小组合作讨论-代表回答-师生评价2.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图7-31,结合课文小组讨论:长江三角洲城市间交通联系有什么特点?师生归纳总结。
3.根据图文活动分析:(1)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经济有哪些优越的条件?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2)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3)长江三角洲区域社会和经济发展具备哪些优势条件?学生思考-小组交流合作-师生归纳总结4.课堂小结5.作业布置【自主学习】(1)位置、范围:长江三角洲简称“_______”,是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
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______,往北到通(州)扬(州)运河,包括_____省东南部、___市及杭(州)嘉(兴)湖(州)地区。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 南方地区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56ab16b4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9d.png)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设计说明本节内容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三部分。
这一节所对应的2022版课标内容主要是“结合实例,描述不同区域的差异,说明区域联系和协同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滚滚长江》,知道长江对沿岸经济的发展及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为本节课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此外,学生已经学习了部分区域的相关知识,初步掌握了认识区域的学习方法。
因此,本节课学生的知识架构是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丰满和完善,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合作探究、自主学习资源与工具地图册、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目标1.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出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根据地图和相关资料,说明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和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4.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发展特色,理解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5.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重点难点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3.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导入:“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没有哪块地方,像“江南”这样,在文学作品中留下过这么多印迹。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读图7-30,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10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10](https://img.taocdn.com/s3/m/b51fc52950e2524de5187ef1.png)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一课时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教案设计享。
【生】自学测评全对的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并讲解错题,其余的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
【师】在学生自我测评的基础上,对“长江三角洲”以及“长江三角洲区域”进行区分:前者是自然区域,后者是经济区域:两者的区域范围也不一样,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发展起来的,范围比长江三角洲要大。
【过渡】经过自主测评以及错题讲解,我们发现上汽集团选址上海的原因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自然环境,特别是“黄金水道”长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承转】长江位于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不结冰,宜宾以下的河段四季通航,货运量占全国货运总量的60%左右,加上京广线、京九线、京沪线以及沪杭线等众多铁路线经过,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可以实现铁航联运。
长江三角洲区域是中国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吸引了众多的外商投资,其位于长江经济带与沿海经济带的交汇处;借助“黄金水道”,上海沿江而上,可以沟通南京、武汉、重庆等枢纽城市;借助“黄金海岸”,长江三角洲区域可以联通世界各地,实现江海联航,是名副其实的经济高地。
【师】课前搜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条件等有关资料,整理成PowerPoint【生】认真聆听,思考内化。
【师】让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自我评价表,反思这节课的课堂表现以及课堂收获,进行自我评价。
【生】反思自己课堂表现以及课堂收获,完成自我评价表。
乐于、勇于、善于学习,学生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师】根据学生的自我评价,针对得分较低的知识点以及学生的疑惑点进行精讲释疑,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内容。
【生】知识内化【生】扫描二维码观看视频,绘制关于板书板图:。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9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9](https://img.taocdn.com/s3/m/45ca461a77232f60ddcca1ea.png)
湘教版:第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5.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两翼的经济发展状况,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活动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城市、经济发展与河流的促进作用。
2.通过观看微课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概况及两翼。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巨大成就,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
难点:1.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2.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3.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教材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
本教材包括三个部分,分别整理如下: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区域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雄厚的经济基础;密切的内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发展);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区域发展)“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共安排了三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的情况,这些内容是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基础。
两则阅读资料“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上海港”反映了长江三角洲区域范围和内外联系的通达性,有助于强化学生对长江三角洲区域密切的内外联系的认识。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第七章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优质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52e431b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f8.png)
上南海翼金融中心
阅读“杭州湾跨海大桥”,说一说大桥的意义。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
北翼:江苏南部
长江三角洲区域以上 海为龙头,以江苏南部和
浙江北部为两翼,在交通、
龙 工业、商贸、旅游、科技、 头 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协作不
断加强,逐步形成了资源
南翼:浙江北部
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2)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
置特点。
区域范围
阅读,说一说长江三角洲的范围。
长江三角洲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的重要组成部分。三角洲的顶点在 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 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 江苏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 湖地区,土地面积约5万千米2。
人口和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 济基础雄厚。
活动 读图,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 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 内河航运、航空运输等
上海虹桥综合交通枢纽
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是城市交通建设上的一大创新,它将航空、高速铁路、磁悬浮、 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结合在一起,不管是汇集的交通方式的数量还是规模,在国际上都 是前所未有的。
区域核心 上海发展所需要的原材料大部分依赖调入或者进口,其产品大多远销国 内外。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
上上海海张世江博高园科技园
2010年,上海成功地举办了世界博览会。这次世博会吸引了近2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 参展。这是注册类世界博览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体现了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 道路的支持和信任,也体现了世界人民对中国未来发展的瞩目和期盼。
自然特征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16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16](https://img.taocdn.com/s3/m/58c33f87da38376baf1faeea.png)
导学案教学过程D、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河运、航空等综合运输体系4.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A是________市,B是________市,C是________市。
三个城市中,_______长江三角洲的核心。
(3)连接A与B城市之间的铁路干线是________铁路(高铁)。
(4)D是______江,E是______湾。
四、课堂小结(预设3分钟)1.学生谈收获。
2.板书总结。
五、情感升华(预设1分钟)结束语:认识优秀的人,你会变得更优秀,了解强大的地区,你会获得更多的正能量,就像这个地区:人间福地,世上天堂,是人们对他的赞誉;上天下海,內通外达,是他展现出的精彩。
腾飞的长三角,中国综合实力的优秀代表,必将带动中国经济走向更大的辉煌。
六、作业布置(预设1分钟)1.以知识树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整理本课知识点。
2.查阅资料,完成任务:河北省有哪些主要河流,选择一条分析它对区域发展起到了哪些作用?(制成资料卡)回顾所学,形成整体认知。
引发学生对祖国强大区域的赞叹,并增强自身动力。
巩固所学,学有所用。
板书设计力求结构清晰,一目了然,并形成学生联系的观念。
教学反思本节内容强调区域的内外联系,所以长江三角洲临江滨海的位置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等内容为本节课重点;安排的两个重点分析问题: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和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地理因素突出了课标强调的重点内容;整体设计轻松愉快,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地理知识,体现地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让教学在反思中不断进步。
ABCDE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1)赏美景品美食诵美诗交通便利內通外达农业发达鱼米之乡位置优越江海交会综合实力(最强)。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0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0](https://img.taocdn.com/s3/m/ed3523495acfa1c7aa00ccb7.png)
A.便利的交通条件B.科技力量雄厚
C.工业基础雄厚、历史悠久D.很多地方是侨乡
6、长江三角洲发展经济的优势条件是( )
A.毗邻港澳B.集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区位优势于一体
C.矿产资源丰富D.扼长江出海口,濒临南海
课堂小结
A.旱地B.草地C.林地D.水田
2、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 )
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
3、西气东输工程能减轻地区的环境问题是( )
A.水污染B.水土流失C.酸雨污染D.大气污染
4、珠江三角洲、京津唐、长江三角洲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带的原因不包括( )
A.劳动力素质高B.交通便利C.农业基础好D.科技力量雄厚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本节内容学习,使学生初步树立区域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教学重点
长江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让学生认识长江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谈话和讲解相结合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ppt
课堂教学程序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几组图片,看同学们能不能告诉我这是我国的哪条河流,我们能从中感受到她的那些气息?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板书)
(2)在图7-30中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3)长江三角洲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和“丝绸之乡”。
(4)人口和城镇_____,工商业_____,经济基础雄厚。
(5)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气候类型及特征?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18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18](https://img.taocdn.com/s3/m/ab6ea4b383d049649b6658b0.png)
长三角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教学难点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教法
学法
读图分析法、讲解法、小组讨论
教
学
过
程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图片展示,引入长江
师:由长江冲积形成的区域是什么?(长江三角洲)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1课时,即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概况。
2、新课学习:
3、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活动来完成,教师需再次强调本节重点农业发展优势、区域优势条件。
4、课堂练习
5、作业
完成相应地理填充图册习题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注:纸张不够,可另附页
中学“新媒体新技术”评选教学设计
姓名
学科
地理
上课班级
课题名称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长三角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区域优势和经济发展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运用材料、地图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的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学科兴趣,热爱自然的情感。
(一)自然概况:
1.长江三角洲的形成除长江外还有钱塘江也参与其中,教师展示卫星图并在图中指出长江,钱塘江。
2.利用56页阅读使学生明确长三角的范围,并落实在地图上。
3.明确长三角所指区域后,学习其自然概况,提问学生学习思路。(地理源自置,地形,气候)教学
过
程
4.地理位置中主要讨论相对位置,利用长三角在中国的位置图及57页活动题。
(2)区域优势
1.展示有关长三角的拓展延伸,了解长三角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24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24](https://img.taocdn.com/s3/m/159df636a6c30c2259019eb2.png)
根据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储备,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制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图,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大致范围、位置,归纳其地理位置特点。
(2)运用地图归纳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
(3)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长江三角洲区域城市分布的特点。
初二学生好奇、热情、活泼,参与意识强。但自制能力差,注意力不能够长时间集中,善于机械记忆和直觉思维,理性思维和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锻炼。通过中国区域地理的学习,掌握一定学习区域的基本方法,但对于要素之间的联系和正确的人地观念还缺乏一定的条理性和思维模式,在本课教学中设置1-2个活动内容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通过指导读图和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理解人地关系。
八、作业布置
预习下一课时
九、板书设计
(4)了解上海、南京、杭州等主要城市的城市特点及其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5)了解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活动,学生学会读图,掌握地理事物的分布。如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分布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地理事物的相互关系,如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有哪些,分析长江在这个区域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4)提出问题: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当西亚地区石油资源耗尽,国家经济如何维持?
(5)学生回答后展示图片(迪拜:大力发展旅游业;沙特:海水淡化、电子、飞机制造业;“一带一路”)。
1—3、看图说出石油资源分布的位置:波斯湾以及波斯湾沿岸。说出三条石油运输路线经过的国家。思考问题,并回答航线B与航线A的不同之处。
案例名称
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6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_6](https://img.taocdn.com/s3/m/8dfeacd33b3567ec112d8a46.png)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主备人:武玉叶【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学生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优越的地理位置及范围和自然特征。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了解长江三角洲的核心----上海经济发展特色,让学生理解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4.指导学生认识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与核心的经济联系,感悟区际联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意义。
1.运用材料让学生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2.通过阅读图7-32、7-33,培养学生对地图信息的认定、获取、分析及评价能力,认识上海经济发展状况及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以及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本节课内容,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环境渗透)2.上海2011年成功举办了世界博览会,培养学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上海对整个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难点】1.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2.让学生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协作对区域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地图分析法【教学过程】出示幻灯片,欣赏长江三角洲位置景观图片,导入新课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自主学习1】读图填空,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基本概况:1.位置和范围:长江三角洲是长江及钱塘江泥沙淤积的滨海平原,中国最大的河口三角洲,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和浙江省北部。
2.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河网稠密。
【自主学习2】读上海的气候资料图,回答问题。
1.最冷月气温为多少?哪个月降水最多?2.上海的气候特点是?属于什么气候类型?学生思考分析、小组合作交流、代表回答、师生评价。
总结:上海最冷月气温>0℃,降水量最少,7月降水量最多,气温最高。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
![新湘教版八年级地理下册《七章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630061ecc22bcd127ff0c6e.png)
或进口,产品大多远销国内外;③现代服务业发达,第三产业比重高)
( 3)浦东的开发(或上海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上海的发展起到了哪些积极的作用?
(促进了上海的繁荣,提升了上海的国际地位,成为国际区域性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
心等)
上述活动的开展, 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上海城市发展的现状和上海在长江三角洲区域中的
逐步形成了资源共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问导入: 同学们, 你到过上海吗?你对上海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我们经常听到
“珠江
三角洲”、“长江三角洲” 、“黄河三角洲” ,它们是我国三大著名的三角洲。我们学习了珠江
三角洲区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那么, 另外两个三角洲的发展状况如何呢?这节课开始,
我
们一起来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发展状况。
C 、亚热带动植物王国
D 、旅游胜地
3、长江三角洲的交通运输(
)
A 、以水运为主
B 、以铁路为主
C 、以高速公路为主
D 、已形成铁路、高速公路、海运、内河航运、航空等
的综合运输体系
4、读长江三角洲区域主要城市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B A
C D
( 1) A 是 _____市, B 是 ____ 市, C 是 _____市。三个城市中, ___ 长江三角洲的核心。
外联系。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上海的经济特色与地位;上海的辐射带动作用。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北翼(以南京为中心的区域发展)
;南翼(以杭州为中心的区
域发展)
“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 共安排了三个自然段的正文内容, 介绍了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位
置与范围、 优越的自然环境、 农业与工商业发展、 区域经济特征与区域内外联系等方面的情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21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公开课教案_21](https://img.taocdn.com/s3/m/15ae73c9f705cc17552709b0.png)
中学导学案执教人学科地理班级授课时间课题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法讲授法、图片展示法教学目标1、归纳长三角的位置和范围特点。
2、长三角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条件。
3、了解长三角主要城市概况。
重点难点考点预测重点长江三角洲区域发展的新格局。
难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考点长三角主要城市概况教学准备导学案、ppt课件教学过程自主学习学法指导一、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1、长江三角洲简称“”,是由及的泥沙淤积形成的滨海平原,是中国最的河口三角洲。
2、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气候湿润,土地肥沃,河网纵横。
这里农耕条件优越。
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和“”。
二、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3、作为长江三角洲的核心,是中国高水平的工业基地、经济中心和文化中心,是享誉世界的国际化大都市。
同时,上海也是中国举足轻重的教育、科研和文化产业基地。
上海对整个,对长江流域乃至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龙头城市是,北翼的中心城市是,南翼的中心城市是,中国内河航运第一大港是,“中国第一水乡”是。
号称“中国丝都”的是。
探究归纳展示学法指导讨论:以长江三角洲为主体的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优势条件?小组讨论展示总结巩固练习1、长江三角洲农耕条件优越,农业历史悠久,农业生产水平高,是举世闻名的()A.温带水果之乡 B.鱼米之乡和丝绸之乡C.亚热带动植物王国 D.旅游胜地2、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优势条件,不包括()A.地处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B.经济特区多,对外开放早C.形成了密集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D.城镇密集,工商业发达,经济基础雄厚3、近些年来,上海不少企业向长江三角洲区域周边城市转移,企业管理者也随之迁入周边城市。
这说明上海对长江三角洲区域的经济发展()A.具有辐射带动作用B.提供大量自然资源C.带来污染,具有制约作用D.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4、分布在长江三角洲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A.旱地B.草地C.林地D.水田5、位于长江三角洲,对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都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是()A.武汉B.重庆C.南京D.上海小结及板书课后反思课后作业:组长签字。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湘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精品教案 第七章 认识区域:联系与差异 第四节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962a1ed0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8.png)
第四节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分析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
3.理解上海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
1.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认识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
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绘图法
教学过程
阅读课本P56-63页内容,读图7-30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2.指图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3.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一、自学反馈
以小组为单位上台汇报展示
二、聚焦问题
1.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势条件
2.河流对区域发展的作用
三、研究分享
【合作探究一】根据课件上的材料上海港,结合课本P57页图7-31,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合作探究二】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有何优势条件?(完成课本P58页活动题第3题)
【合作探究三】探究两翼—江苏南部和浙江北部经济发展状况和经济特征。
长江三角
洲
区域的南
翼
二、深度构建总结对比珠江三角洲区域和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地理位置
气候
农业
工业基地
经济发展的有利
条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材内容分析:
长江三角洲区域涉及上海市和浙江省、江苏省的部分地区,是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本节教材包括“长江三角洲区域概况”、“长江三角洲区域的核心”、“长江三角洲区域的两翼”3部分内容。
结合地图,观察图例,解答地理问题,培养学生读图的能力。
感悟长江三角洲交通的通达性。
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学会对一个地区的地理位置进行概括。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
感悟河流在区域反战中的作用
引导学生对身边的地理问题进行思考。
通过板书,使学生熟悉本节课知识脉络
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教学设计
课题
7.4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内外联系
设计人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
年级
八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范围和自然环境特征。
2、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了解其经济发展的条件。
3、知道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的优势条件与主要方式,理解河流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1)找出长江、钱塘江、京杭运河、太湖,以及长江三角洲濒临的海洋。
学生用笔画出任务中的地理事物并展示。
(2)说出长江三角洲的大致范围和位置特点。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总结。
教师:大致范围:长江三角洲的顶点在江苏镇江附近,往东抵海滨,往南达杭州湾,往北到通扬运河,包括江苏省东南部、上海市及浙江省杭嘉湖地区。
梳理知识,建立联系,使学生对本章内容知识体系更清晰
探究活动一: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探究活动二:密切的内外联系。
探究活动三: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练习巩固: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通过视频资料学习长江三角洲的范围和位置特点。
出示长江三角洲地形分布图。
教师:通过观察长江三角洲的地形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1)说一说长江三角洲区域有哪些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
(铁路运输、公路运输、海洋运输、内河航运、航空运输)
(2)在长江三角洲区域,许多城市成群分布,并冠以城市群的名称。说出“沪宁杭”、“苏锡常”、“杭嘉湖”分别指的是哪些城市。
小组合作完成,教师给予指导。特别是“沪宁杭”中的“宁”指的是南京。南京以前叫江宁,简称“江”。
(3)运用简洁的语言,描述长江三角洲区域内外联系所具备的优越条件。
学生讨论合作完成。如遇困难教师给予帮助解决。
(临江濒海,水网稠密;铁路纵水平领先等)
归纳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并结合本地实际,说说河流对家乡发展的促进作用。
教师利用视频让学生感悟长江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教师:位置特点:长江三角洲位于亚热带地区,临江濒海,长江三角洲地处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与长江流域的结合部,地理位置十分优越。
通过视频资料学习长江三角洲区域密切的内外联系。
教师强调“长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区别:前者是自然区域,后者是经济区域,两者的范围也不一样。
教师:通过观察长江三角洲区域交通分布图,完成下列任务。
本课时要求学生了解长江三角洲区域的地理位置与范围、优越的自然环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和区域经济联系等,学习难度不大,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主学习基本上能达成教学目标。但对“长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区域”这两个概念易混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新课导入
通过第七章目录思维导图引入新课。
(长江还能提供水电能源,渔业资源,旅游资源等)
结合实际,让学生说说“泝河”(位于河北滦南县)对本地发展的促进作用。
(水源,农田灌溉,水产养殖,海运航运等)
地理填充图册P.30习题。
我们前面已经学过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外向型经济,学生已初步形成了区域地理的学习方法,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城市分布等,这是我们认识区域的基本点。在此基础上,继续培养学生的读图、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进而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