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观 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科学发展观
二、“三个代表”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 在实行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 件下,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 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这个关系到党和国家 的前途命运的重大现实问题,进行了艰苦的理 论探索和实践创新。
课堂练习
• 结合事实说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 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 新要求。
• 以漫画“制止官煤勾结”为例,谈谈你所了 解的中国共产党惩治腐败的重大案例。
课堂总结
• 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 进
• 发展道路— “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 务。”
• 发展阶段—— 全面建设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 发展战略—— 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
谢谢!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要建立起人与人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社会 关系;
二要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
三要和谐兴国、和谐创业、和谐安邦。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 旨所决定的,它既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最近目的 和利益”,也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未来”利益。 它完全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进入新时 期新阶段,我们党要保持先进性,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必须努力实现人民群众期盼社 会稳定、和谐的愿望。这样,我们才能得到人民群众 的拥护,社会主义才能充满活力。
明协调发展 • 根本任务—— 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 发展动力—— 通过改革建立起比较完善、定 型的制度
• 依靠力量—— 巩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 群众基础
• 国际战略—— 全方位对外开放,引进来和走 出去相结合
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
考研政治科学发展观1. 【单选题】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主攻方向是( )A. 科技进步和创新B. 经济结(江南博哥)构战略性调整C. 保障和改善民生D.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
2. 【单选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 )A. 自由平等B. 公平正义C. 民主法治D. 社会和谐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
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 这个重大判断,深刻总结了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深化了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
3. 【单选题】提出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是( )A. 《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B. 《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C. 《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D. 《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正确答案:B参考解析:2001年9月召开的中共十五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具体措施,提出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把党的作风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994年9月,中共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从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高度,对党的建设面临的一些重大问题作出了具体部署。
毛概考试重点精编版(简答题_论述题)
第一章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科学发展,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2、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第一,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实践。
第二,提供了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第三,倡导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学风,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整合为一个统一整体的科学理论体系,继承、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
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生动而具体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
4、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
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
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6.党的建设理论。
7.还有关于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
三个基本方面: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5、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5.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一战线、军队和国防建设、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国家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外国语言文学系10级英语10班黄惠婷科技是间接形态的、知识形态的生产。
科技渗透构成生产力的各要素,从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并由此而导致整个社会的进步。
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经验的总结和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南。
在2003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正式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丰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思想。
近两年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建设,以及党和政府的工作有了明显的转变。
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政府尤其是中央政府坚持以人为本,谋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
比如,一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多方筹集资金,加大了社会保障的力度,对城市贫困居民实行低保,开征和实施失业保险,在农村推进医保体系的建设,有条件的农村开展养老等保障体系的建设;二是就业目标优先,2003年和2004年是历年来增加就业、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实现再就业人数最多的两年;三是维护农民的权益,提高了农村土地征用补偿标准,减免各种税费,粮食种植实行直接补贴,加大了农村基础设施等投入,清理城市中对务工农民的各种不合理收费,追讨拖欠的农民工工资等,使农民收入在这两年有了显著的增长。
四是淡化GDP评价指标。
今后地方政府不再发布GDP指标,由国家统计局发布。
五是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得到抑制。
过去,一些城市不顾财力,甚至不惜损害拆迁户的利益,大搞开发区、广场。
近两年来,各地对此都进行了程度不同的反思,并做了一些纠正。
发展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数量、质量和性质变化的总过程。
1_毛概(4)
一、选择题1.促使我国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直接原因:以苏为鉴,要吸取教训,探索中国工业化道路。
2.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现实依据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
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4.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是我们党站在时代前列、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5.我们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6.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7.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8.“十大关系”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这实际上是在论述如何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9.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0.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战争是以农民为主体的。
11.以五四运动为标志,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1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13.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主要方式是和平赎买。
14.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15.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16.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二、名词解释1.实事求是: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2.群众路线: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毛概重点
一.如何正确认识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熟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二.如何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禁言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概括地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问题,同时又使中国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为理论,并且同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国的优秀文化相结合。
三.如何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意义: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四.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有哪些?如何理解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内容: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的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前提和基础;理论联系实际,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
2.实事求是也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其目的和归宿,都是实事求是,它们一脉相承。
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
ゞ♂兲噵酬懄ゞ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就是要在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同时,加快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建设,形成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协调,就是要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三个代表的内容1: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3: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主要内容是: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是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体现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促进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发展先进的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以下是编辑为您整理的,供您参考,【】中国共产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充分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一、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体现不断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要求,尤其要体现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这一论述深刻阐述了“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科学内涵。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这是由党的性质、宗旨、纲领、理论,党的地位、作用、使命、目标决定的,也是由生产力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决定的。
中国共产党只有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才能走在时代前列,永葆其先进性和活力,成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一,我们党的一切活动,都要按照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这一客观规律,通过不断改革和完善生产关系,最大限度地推动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毛泽东同志早就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
公基常考知识点
公基常考知识点《公共基础知识》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概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法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行政管理、事业单位概况、职业道德、公文与论文写作、科技常识和环境保护、文史知识、地方省情知识和时事政治等方面的内容。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哲学概述 1.哲学的概念。
2.哲学的基本问题。
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5.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同辩证法与形而上学斗争的关系。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
(三)物质和意识1.物质的概念。
2.物质的存在形式: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物质运动的规律性。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4.意识的起源与本质: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
5.意识的能动作用:意识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动地改造世界;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6.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关系。
(四)唯物辩证法的根本纪律1.物质世界的普遍接洽。
2.物质世界的永恒发展。
3.质量互变纪律。
4.否定之否定纪律。
5.对立统一纪律。
(五)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1.现象和本质。
2.内容和形式。
3.原因和结果。
4.必然性和偶然性。
5.可能性和现实性。
(六)认识、实践、真理1.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2.实践及其基本形式。
3.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的发展过程;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4.真理的客观性和辩证性:真理及其客观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
5.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标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实践标准与逻辑证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XXX的思想路线和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
(七)历史观的基本问题与社会基本矛盾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社会意识。
2.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主义发展理论的框架体系
1.创造性地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依靠 谁发展、怎样发展”的基本问题
任何理论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因此,任何理论都具有 那个时代的特性,主要解决那个时代的首要任务。随着历史 的发展,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长期以来 形成的各种弊端和社会问题纷纷暴露出来,“什么是发展、为 谁发展、依靠谁发展、怎么样发展”等问题逐渐成为当今中国 亟待解决的重大时代课题。针对这一课题,以胡锦涛同志为 总书记的党中央适时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创新理论,有针 对性地回答和解决了这些根本问题。主张以人为本,实现经 济社会的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回答了“什么是发展和 为谁发展、依靠谁发展”的问题;统筹兼顾,走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发展道路,主要回答了“怎么样发展”的问题。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09)6-0207-02
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 现,来自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既有对前人智慧 的继承,又有体现时代要求的发展和创新;本文拟从以下几 个方面说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发展和创新。
[责任编辑 刘娇娇]
— 208 —
5.科学发展观关于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理论有重要 创新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把中国社会主 义事业总体布局分为三个领域: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 建设。而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提出了更全面的社会建设理论, 把中国社会主义事业“三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发展为包括经 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在内的“四位一体” 的总体布局,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是发展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四位一体”。这不仅创造性地发 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建设理论,而且还将极大地推动中国 社会的健康发展。
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大力提高大学生生活质量
科学发展观与我们——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从本质上说,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促进经济和人类社会全面发展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发展,就是要全面推进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下去。
党中央提出的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具有明确的科学性与价值性。
这一发展观,把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更全面、更协调的高度,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和广大人民的发展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性与发展性。
这一发展观既着眼于现实的多项事业发展又立足于长远的可持续发展,既保证经济的重点发展又兼顾社会的全面发展,既突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又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发展的眼光更加深远,发展的方式更加多样,发展的要求更加明确,具有明显的长远性和多样性。
总之,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理论,也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必须坚持的指导理论。
我们作为当代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生力军。
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推动中国走向世界强国之林的历史使命。
我们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我们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能否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顺利进行。
首先,我们要牢固树立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其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及其重大意义作者:王文超来源:《江苏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1年第02期摘要: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其外延全面、内涵深邃,应用性极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及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小康社会;重大意义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63(2011)02-0077-04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我们党逐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邓小平理论为这一科学发展观奠定了理论基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推进了这一科学发展观。
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明确地把我们党的这一发展观称为“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极为丰富,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既是重大的理论问题,又是重大的实践问题。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与发展。
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核。
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科学发展观应有之义。
发展首先要抓好经济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方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这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经验。
从国际情况看,和平与发展仍然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意义
发展在科学发展观中的重要意义田佳琦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是硬道理,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发展。
新世纪新阶段,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
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关键词:生产力人的全面发展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一、不断解放发展生产力,大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我国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落后的社会生产同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的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性力量,强调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并不等同于纯粹的经济决定论或技术决定论,加快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力量: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根本表现;社会主义发展生产力,是与“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联系在一起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和谐进步;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还有解放生产力的任务。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把科技和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坚持自主创新、
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制定和实施正确
1 有效的科技政策措施,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把知
识和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的
科技支撑,使科学技术现代化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的 坚强 持大 科动 学力 发展,必须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
3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项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是顺应我国发展新的阶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 是我国经济社会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
要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主攻方向,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重要支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
4
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重要着力点,把改革开放作为强大动力, 努力使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切实做到在发展中促转变、在
3 胡锦涛指出:"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
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①要坚定
不移地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
4 重人才、尊重创造,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加
5
快 活 营 统 持 努人 力 造 筹 力 力才 、 良 经 度 造发 具 好 济 , 就展 有 环 社 重 数体 国 境 会 视 以制 际 发 实 亿机竞展用计制争和人的改力人才高革的才培素和人发养质政才展,劳策制,积动创度加极者新优大引、,势创进数形,新和以成努创用千激力业好万发为人海计人人才外的才才倍人专创 发 养 才 门造 展 支 , 人 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
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关键。"②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党课考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党的群众路线:党的群众路线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2党的三大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的作风;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含以下五个方面: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促进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目的;保持协调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则;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重要体现;实行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
4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四项基本不原则:第一,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第三,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第四,必须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7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简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论断的含义(不清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从时间上说,从我国50年代中期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的时间。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事例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事例体现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相统一。
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把发展放在人民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
以人为本具有很多的事例体现,如在发展经济时,要注重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福利,保障人民的基本权益和利益不受损害;在保护环境时,要注重对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保障,切实加强环境监管和治理,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影响;在制定政策时,要关注人民的需求和心声,听取人民的意见和建议,合理配置社会资源,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统筹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的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事例包括,在农村发展时,要注重农业经济、社会福利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实现“三农”问题的全面解决;在城市发展时,要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社会和谐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在制定宏观经济政策时,要注重经济增长、社会和谐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相统一:先进生产力是国家的立足之本,先进文化是民族的灵魂和道德支柱,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相统一,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
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相统一的事例包括,在发展科技创新时,要注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文化繁荣相统一,促进先进制造业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协同发展;在教育发展中,要注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推动先进科技和文化的融合创新;
在文化建设中,要注重挖掘和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广先进文化理念和精神,促进全民文化素质的提高。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考试复习题(笔者认为相当重要,是各类考试必考知识点)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考试复习题(笔者认为相当重要,是各类考试必考知识点)1.温家宝总理指出的五个统筹指的是哪五个统筹?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
2.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3.科学发展观应包括哪些内容?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
4.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什么?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的发展。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是什么?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6.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是什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坚持城乡协调发展。
坚持区域协调发展。
坚持可持续发展。
坚持改革开放。
坚持以人为本。
7.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什么?坚持以人为本。
8.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着眼点是什么?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
9.什么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具体地说,就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权,包括公民的政治、经济、文化权利;就是要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
10.怎样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按照统筹兼顾的要求,提高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应做到以下几点: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目标。
全面履行政府职能。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内容提要: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的提出运用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有着自身的发展历程,提出背景。
是它的哲学依据,是马克思的唯物史观和辩证法,是对传统发展观的改进和发展,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发展思想的进一步深化,是符合我国目前发展现状及总体趋势的,是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它的实施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解决好发展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顺利推进社会建设的前提条件,有着极其主要的现实意义。
一、科学发展观的历程和提出背景<一>什么是发展观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
因此,发展观的整个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着全局性的根本性的影响作用。
<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过程和背景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我们党关于发展总是的一系列理论和观念,是在方法论施政治国的过程中,在实践中不断深化的发展。
传统的发展观单纯的认为,发展就追求的经济增长,它非常单一,没有远见、急功近利。
完全自然、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比如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导致人的精神世界变空虚;使人性和人的观念在社会发展中呈现出某种病态价值观念错位,追求经济发展保护“杀鸡取卵”,“涸泽而渔”。
传统发展观不仅使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景面临着严惩危机,而且传统发展观中的弊立场更对危机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而科学发展观,是新的历史条件下,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处的党中央认真研究的解决中国发展的重大总是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特别是抗击“非典”的斗争的重要启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发展的内涵、发展要义、发展本质的进一步深化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