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萧乾北京城杂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 业:
1.自己为一种商品创造一则吆喝广告。
2.搜集家乡吆喝声汇集成文。或观察在 街头做生意的人吆喝时的外貌、动作、神 态、语言等,作一个片段描写。(200— 300字)
四 探究讨论
在大众传媒如此 发达的今天, 吆喝 还有没有作用?请 具体说说.
据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遗产研究中心2006年发起的 “声音文化记录”行动调查发现,叫卖声已成为号子、 口技之后“城市最濒危的声音”。
隔阂( hé ) 饽饽( bō ) 秫秸秆(Shú jiē g)ǎn
商贩( fàn ) 吹嘘( xū ) 吆喝( Yāo he )
小钹( bó ) 荸荠( bíqí)
作者(萧乾 )原名萧炳乾。北京 (作家 )、(记者 )、(翻译家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眼前就仿佛出现了一幅老北京的清明上 河图——热闹的街巷,丰富的物品,特色的小吃, 北京人的早晚四季的生活场景。其实,读吆喝就 是读生活、读吆喝就是读风情。
哎 烤白薯哇 热乎呃
葫芦 葫芦儿――冰糖多哎 葫芦儿――扛串儿
小金鱼儿——三大一 条,两大一条,您别 拿我们当是卖黄瓜的, 我们是卖大小金鱼的
百度文库
【三读课文,体察吆喝人】
他们从大清早到深夜,无论 是炎热的夏季还是寒冷的冬 日,走街串巷,肩挑背扛。 用心的吆喝也就是多卖两个 萝卜,多收入一个铜板。吆 喝就是他们苦乐生计的承载。 一句吆喝词中,读出了他们 艰难困窘的生活处境,读出 了他们忙碌艰辛的生存状况。
【再读课文,欣赏吆喝】
(1)以地道的北京口语来写吆喝,多用 儿话音,有的押韵,有的采用修辞。
(2)吆喝词有的直呼其名,有的告诉 “制作过程”,有的体现“原料价 格”,还有的告诉我们“口味 形状”。
这小小的吆喝词,真可谓 手法多样,贴切生动,比喻、 拟人、夸张,写形、写色、 写味儿。平实中透着儒雅, 质朴又不失鲜活。
吆喝
-----萧乾《北京城杂忆》
萧乾(1910-1999)蒙古族,原名萧炳
乾,北京人,近代中国著名作家、翻译家和 记者。
三十年代步入文坛,在 1939年至1946年, 萧乾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做讲师,并兼 任《大公报》驻英记者。当时正值第二次世 界大战,萧乾以战地记者驰骋欧洲战场,成 为二战时期中国唯一的欧洲战地记者。
“声音”,是一种文化,一个记忆,一段感情。
为了保护那些正在失去的声音,目前,国内一些城市纷 纷发起“拯救声音”的行动.
北京崇文区文化馆民俗文化艺术团曾专门搞过一场表现 叫卖声的演出,深受欢迎。2004年,中国叫卖大王臧鸿老 先生出版了他自己演唱的民俗CD《老北京吆喝》。
正在消失的南京吆喝,也受到重视。2005年,南京举办 了“南京吆喝大赛”,2006年该市还在学生中举办了“暑 期吆喝免费培训班”。南京市拟将“南京吆喝”申报江苏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萧乾一生著作甚丰,曾写下大量的回忆 录、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和译作,包括长 篇小说《梦之谷》、自传体作品《未带地图 的旅人》、报告文学《人生采访》 ,及翻译 作品《好兵帅克》 和《培尔·金特》。晚年, 他与夫人文洁若耗费五年时间合译的现代派 意识流巨著《尤利西斯》,为世人注目。
疏通字词掌握常识
招徕( 1ái ) 铁铉( xuàn ) 囿于( yòu )
【四读课文,感悟人生】
第六段特写镜头,走进吆喝人的心灵 世界。这是作者写的最详细的一个人 物,看看这个卖馄饨的人是如何面对 生活的?
❖ 我有的只是一支秃笔,但我要用他唤回北京市民 的荣誉感,唤回东方人的尊严。——萧乾
传承吆喝 创作盛典
❖小组合作为要 展卖的某样物 品进行吆喝。
结语: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乏美,只 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这用 来评价《吆喝》一文再恰当 不过。街头巷尾经常回荡着 的商贩的吆喝声,在无心人 听来,或许顿生厌烦。但在 有生活情趣的人听来,却是 优美动人的音律,是一种应 当被记载在史册中的文化遗 产。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一 切都将深深地烙进心灵深处 成为一种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