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文化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旅游文化学(全套课件)

文化应由: 物质的——制度的——心理的 三个层次的结构构成。
文化是旅游主体——旅游者的出发点和归宿

文化是旅游客体——旅游资源开发的灵魂
文化是旅游媒介——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支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章海荣:“旅游文化是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
、完善人格而要求拓展和转换生活空间的内在冲
动,其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的一种方式。它是
世界各区域民族文化创造基础上的后现代全球化 趋势中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
关于旅游文化的定义

旅游文化是属于文化这个大的范畴的;
它是大众的、民间的休闲消费文化;经济性
实质是文化交流与对话
奠基于人类追求人性自由的内在冲动
以文化交流为核心的体系构成

客源地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的文化身份——旅游 中介体——旅游目的地客体的社会文化环境——旅游主体 回归久居地
旅游文化学
教学内容
基 础 主 体
客 体
旅游文化基本理论及其发展历程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目的地文化 旅游消费与介体文化 旅游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媒 体
发 展
教学方式
旅游文化发展历程(4个)

旅游文化的形成:先秦至秦汉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勃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旅游文化 旅游文化的鼎盛:隋唐五代宋时期的旅游文化(彭路、黄
区域旅游文化(6个)

齐鲁文化


燕赵文化(阳敏)
三秦文化(陈应波) 三晋文化(李琴) 楚文化(冉翠) 吴越文化( 杨丹) 巴蜀文化(陈柔) 其他区域文化如岭南文化、东北文化等()
城镇旅游文化(4个) 北京的城镇文化 香港的城镇文化(李玲、刘翠华) 成都、重庆的城镇文化(漆尧、唐 玉娇) 上海的城镇文化(许玉萍、张秋月 ) 澳门的城镇文化(杨劲、松杨伟)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将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结构化处理,探究其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
运用符号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元素进行解读和分析。
对旅游目的地的文化资源进行价值评估,包括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和社会价值等方面。
文化资源价值评估
评估当地文化的传承状况和保护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
文化传承与保护评估
促进文化交流与理解
旅游业的发展有助于中华文化的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和认识中国。
传播中华文化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经验可以为世界旅游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推动世界旅游发展
04
CHAPTER
旅游文化研究方法与技术
通过设计问卷,对旅游目的地的游客和当地居民进行调查,了解他们对当地文化的认知和态度。
问卷调查法
通过与旅游目的地的居民、导游、经营者等人员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当地文化的特点和变迁。
推动经济发展
起源
01
旅游文化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对旅游的认知逐渐深入,一些学者开始关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
发展
02
在20世纪70年代,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涉足旅游文化学的研究,学科体系逐渐形成。进入21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加速和文化多样性的重视,旅游文化学的研究更加丰富和深入。
根据旅游目的地的地理环境、资源分布和游客流量等因素,合理规划文化设施的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规划法
制定旅游目的地文化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明确不同阶段的目标和任务。
时序规划法
综合考虑旅游目的地经济、社会、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制定全面、协调的文化发展规划。
综合规划法
05
CHAPTER
旅游文化案例分析
埃及金字塔
1

旅游文化学课件中国山水文化

旅游文化学课件中国山水文化

(三)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
• 1、建筑
• 以“秀”或“幽”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往往选择在深 谷密林、山麓浓荫之中,环山小盆地,山间谷地,或陡壁之下

• 以“雄”或“险”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常常布置在山 脊、峰顶或悬崖之上,以便加强自然景观的雄伟险峻形象。
• 以“奇”为特征的景区或景点,建筑物的布置也是出其不意, 变化多端的。
(三)自然山水与人文景观
• 3、神话、传说与历史典故 • 附丽于山水风景的神话传说,大体可以有以下三种类
型: • 一是用神话赞美自然美,组织多景点之间的联系。 • 二是以神话传说联系历史人物和自然风景的美。 • 三是以传说把历史人物、自然美和人文景观美联系起
来。
2020/10/27
桂林山水
(四)山水审美与心理体验
2020/10/27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
• 2、声音 • ........秋 声 赋(欧阳修).........
• 欧阳子方夜读书,闻有声自西南来者,悚然而听 之,曰:「异哉!」初淅沥以萧飒,忽奔腾而砰湃 ;如波涛夜惊,风雨骤至。其触于物也鏦鏦铮铮, 金铁皆鸣;又如赴敌之兵,衔枚疾走,不闻号令, 但闻人马之行声。 予谓童子:「此何声也?汝出视之。」童子曰: 「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2020/10/27
2020/10/27
(四)山水审美与心理体验
• 山水之乐 • 根据郭熙的分析,山水之乐大概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可行可望者,为耳目之娱,视听之乐; 二是可游可居者,为全身心地投入,心为之动 ,身与之适,会心娱神的精神愉悦;三是当体 验进入高峰时,“目不知毫素,心不知笔墨” 的生命愉悦,此时“万虑消沉,则佳意好景亦 看不出,幽情美趣亦想不成”,一切都凝固停 止,只有深层的生命在跃动,人已感觉不到快 乐,进入物我两忘的精神状态。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课件

旅游文化学第四章旅游主体文化课件

第四节 旅游主体的十大文化需求
1、求新
旅游主体会随着本身的兴趣爱好、旅游客体及市场环境 的变化产生新的需求;旅游商品的更新换代。
帝王巡游(秦始皇、汉武帝) 官吏宦游(张骞、郑和) 买卖商游(丝绸之路) 士人漫游(徐霞客、李白) 高僧云游(法显、玄奘)
宗教旅游 建筑旅游 民俗旅游 饮食旅游 各类主题游
人均国民可支配收入
社会条件
旅游目的地社会治安
形成条件
其他因素
可进入性
可自由支配收入
相关政策
个人条件
余暇时间
2024/7/25
旅游需求层次
4
旅游需求层次
理马 论斯
洛 需 求 层 次
自我实现 尊重需求 社交需求
安全需求
生理需求
2024/7/25


5
(三)旅游主体的类型
1、按照国境(国界)标准划分,可以分为国内旅游者、国际旅游者。 2、按照地理范围划分,可以分为洲际旅游者、环球旅游者(世界旅游者); 3、按照组织形式划分,可以分为团体旅游者、散客; 4、按照计价方式划分,可以分为包价旅游者、非包价旅游者; 5、按照消费水平划分,可以分为经济型旅游者、大众旅游者、豪华型旅游者; 6、按照活动内容标准划分,可以将旅游者分为商务旅游者、观光旅游者、文 化旅游者、度假旅游者、会议旅游者、宗教旅游者、民俗旅游者、体育旅游者、 专项旅游者等类型。
目录
第一编 概论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文化 第三章 旅游文化
第二编 旅游文化
第四章 旅游主体文化 第五章 旅游客体文化 第六章 旅游介体文化 第七章 旅游审美文化 第八章 自然旅游资源文化 第九章 社会人文旅游资源文化
2024/7/25

旅游文化学-二章优秀课件

旅游文化学-二章优秀课件
旅游文化学第二章
旅游主体文化
辽宁财贸学院
1
2020/11/23
主要内容
1. 旅游主体文化概说 2. 旅游消费文化 3. 旅游审美文化 4. 旅游休闲文化
2
2020/11/23
第一节 旅游主体文化概说
一 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二 旅游主体文化特征
三 旅游主体文化观念
3
2020/11/23
一、旅游主体与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审美关系
审美客体刺激审 美主体的生理、 心里机制,满足 主体的审美需要 而建立起来的。 在旅游活动中, 当审美客体的审 美属性与审美主 体的内心相适应, 便容易产生感知、 想象、情感和理 解的审美冲动。
2020/11/23
三、旅游审美体验
旅游审美,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美的欣赏和美的创造过程。旅游审 美过程,是美的认识过程、形象思维的过程、也是情绪情感的心理活动, 是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理解等心理活动。
高,有闲阶级大
人们普遍产生旅游 量出现,旅游产品
愿望,空余时间增加,极大丰富,注重旅
旅游项目多样化, 游品质和精神享
旅游范围扩大化。 受,消费象征化
、符号化。
旅游消费文化:传统—现代—后现代变迁路径
21
2020/11/23
第三节 旅游审美文化
1. 美的本质与形态 2. 旅游审美要素 3. 旅游审美体验 4. 旅游审美感受的文化层次
旅游主体文化
旅游消费文化
是受旅游者文化所支配和影 响的,旅游者的旅游态度、 旅游动机、旅游决策模式以 及旅游具体消费行为包括习 惯、性格、爱好、家庭收入 、年龄、职业等对旅游文化 和旅游活动必然带来巨大影 响。
旅游审美
是指在旅游过程中所发生的美的创 造和美的欣赏过程。这是一种意识 活动过程,突出的是美感的愉悦, 表现的是感知、情感、联想和想象 、理解等心理活动。这些心理活动 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在自由和谐 的过程中产生审美感受,是形成美 的体验和创造的源泉。

旅游文化学课件中国山水文化

旅游文化学课件中国山水文化
2020/7/30
二、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 (一)地理环境 • (二)宗教影响 • (三)传统思想影响 • (四)山水艺术 • (五)隐逸文化
2020/7/30
三、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态
• 物质形态:记录着人类精神文化活动的名山大 川,保留的人类文化活动踪迹的自然景观,以 实象的可见的物质形态呈现于人们的眼前。
2020/7/30
(一)山水景观的审美形态
• 3、奇:是相对常见的普通地形而言,它往 往有出人意料,给人惊喜的效。
• 4、险:指山势的险峻,它是由于山的坡度 陡峭,山脊高而窄造成的。
• 5、幽:给人一种宁静平和的美感享受。包 括深和静两种,即幽深和幽静。
• 6、旷:是以宽阔的水面或平川为主体而构 成的风景,视域开阔,水面或平川坦荡, 极目天际,一望无涯,身临其境,让人心 旷神怡。
2020/7/30
2020/7/30
(二)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
• 1、色彩 • 红色: 象征热情、爱情、积极和活力
橙色: 象征高兴、爽朗、无忧和温暖 黄色: 象征光明、智慧、活泼和轻快 绿色: 象征清新、自然、健康和宁静 蓝色: 象征冷静、和谐、沉稳和刚毅 紫色: 象征典雅、神秘、优雅和浪漫 白色: 象征清净、纯洁、雅致和朴素 黑色: 象征肃穆、庄重、静谧和压抑 淡粉色: 象征娇媚、温馨、漂亮和柔和 玫瑰色: 象征优美、热情、浪漫和梦幻
2020/7/30
(二)山水景观的构成要素
• 3、动态与静态
• 一般来说,山水的动态主要是指流水、飞瀑和流云飘 烟,也包括各种动植物的生命运动所表现出来的景象 。

水,活物也,其形欲深静,欲柔滑,欲汪洋,欲
回环,欲肥腻,欲喷薄,欲激射,欲多泉,欲远流,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旅游文化》PPT课件

第四章 旅游人文文化《旅游文化》PPT课件

4.2 建筑文化
4.2.4 园林和风景建设
1)中国园林的悠久历史
中国最早的园林建筑是周文王时期的灵台、灵沼、灵囿,主要供狩猎、采樵用, 以自然山水为主。公元前3世纪,秦始皇在咸阳修建上林苑。汉武帝时期把上林 苑扩充到周围三百里,苑内豢养各种动物供天子射猎,种植各种异树以标奇丽, 同时又修建章宫,开太液池,池中筑蓬莱、方丈、瀛洲三山以拟仙境。
4.3 饮食文化
4.3.3 茶文化
中国是茶的故乡,种茶、制茶、饮茶都源于中国。茶始产于蜀地,秦灭蜀之后开始向各地移植。 饮茶大约始于秦汉,西汉文学家王褒为其友写的《僮约》中谈及买茶和煮茶,这是有关茶成为 饮品的最早记载。三国时,饮茶风气已经盛行,华佗的《食论》中提到“苦茶久食益意思”, 肯定了茶提神的功效。南北朝佛教盛行,僧人坐禅时常饮茶以消除睡意,由此“转相效仿,遂 成风俗”。唐代,茶叶受到文人士大夫的青睐,也成为吟诗作赋的题材。唐人陆羽所写的《茶 经》是我国第一部以描写茶叶为主的专著,对茶的起源、历史、栽培、采摘、烹制等作了详细 的论述。唐以后,陆羽被奉为“茶神”或“茶圣”。唐代茶叶种植很广,以江淮地区产量最高, 浮梁、湖州是重要的茶叶集散地。白居易《琵琶行》有:“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 去。”至宋代,茶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更为成熟,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把当时的制茶工艺 细分为12条,可见当时茶叶制作已相当发达。此后茶逐渐成为百姓饮品中的一项,被列入“开 门七件事”,即“柴米油盐酱醋茶”。
2)道教建筑
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宫观与佛寺 相似,也是以庭院为单元组成的各种形式的建 筑群。其平面布局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按中轴 线前后递进、左右均衡对称展开的传统建筑形 式,以全真派的祖庭——北京白云观为代表; 另一种就是按五行八卦方位确定主要建筑位置, 然后再围绕八卦方位放射展开的具有神秘色彩 的建筑形式,以江西省三清山三清宫为代表。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PPT(共22页)

旅游文化教学课件PPT(共22页)

(三) 文化的地域特征
❖ 其一,是指世界范围内由地域环境所形成的文化类型特征。
❖ 其二,指的是在同一国家、民族文化类型中,在同一主文 化条件下由于地域环境的差异而形成的地域文化差异。同 一国家、民族文化中的地域特征差异,形成了该民族文化 的多样性与丰富性。
❖ 文化的时代性是文化在纵向发展阶段即历时性特征。而文 化的民族性和地域性特征是文化在同一历史时期世界各民 族、各个地域文化形态的差异,即文化同时性特征。
二、现代旅游文化是现代旅游活动发展的结果
现代旅游活动出现了与过去旅游活动不同的变化,主要表 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一)旅游不再是少数人的行为,而成为人们普遍的基本生 活消费,展现了当代人丰富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方式 与内容。 (二)旅游业迅速发展,成为现代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之一, 产生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 (三)旅游业的发展促进和加快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相互 间的交流,使旅游者自身的文化和旅游地的文化都受到影 响,发生了变化。 ❖ 现代的旅游活动方式、旅游活动对象与旅游活动成果,形 成了三者相统一的现代旅游文化形态。现代旅游文化是现 代旅游活动发展的结果。
❖ 在旅游活动中联系旅游主体与旅游客体,起到中介体作用 的文化。包括旅游管理、旅游企业、导游、旅游教育、旅 游政策法规等方面的文化事物与现象。旅游企业文化是旅 游中介体文化中的核心部分。 4 旅游社会环境文化:
❖ 旅游活动中与旅游主体、客体和中介体密切相关的社会环 境文化。
(三)从现代旅游的商品交换特性的角度确立研究的内 容
二、文化的结构系统
(一) 文化结构的三个层面 1. 最外层是文化的物质层。 ❖ 文化的物质层是人们最易于认识的文化外在层面,是文化
最为活跃的因素。 2. 文化的中层是客观上的思想、制度层。 ❖ 思想制度层是文化结构中最具权威性的因素,它往往规定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

旅游文化学第-章绪论PPT课件

05
旅游文化的影响与价值
旅游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促进文化交流与传播
旅游活动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提供了交流的机会,有助于增进 文化理解和认同。
推动社会进步
旅游业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社会 经济效益,同时也有助于推动社会进步和文明发展。
提升国家形象
旅游活动能够展示一个国家的文化特色和风土人情,有助于提升国 家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这一阶段的研究重点逐渐转向旅游主体与客体之间的文化互 动和影响,以及如何通过旅游来促进文化交流和保护文化遗 产。
旅游文化学的未来趋势
未来,旅游文化学将更加注重跨学科的研究,与心理学、社会学、地理学等学科进行交叉融合,以更 全面地揭示旅游文化的内在机制和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旅游文化学的国际化趋势将更加明显,研究将更加关注全球范围内的旅 游文化现象和问题,推动世界各地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同时,可持续旅游发展将成为旅游文化学的重 要研究方向,以实现旅游业与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的和谐共生。
旅游文化的特征
01
多样性
旅游文化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历史背景下的
旅游文化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色,这为旅游者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文化
体验。
02
互动性
旅游文化具有互动性的特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与当地居民、旅游从
业者进行交流和互动,这种互动不仅有助于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也有助
于增进相互理解和友谊。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
总结词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是指以地方民俗文化为特 色,通过民俗活动和表演展现地方特色的文 化形式。
详细描述
民俗风情旅游文化包括民间艺术、传统手工 艺、民间音乐舞蹈等。这些地方通过展示地 方民俗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游客了解和体验 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同时,这种文 化形式也有助于促进跨文化交流,增进不同 地区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尊重。

旅游文化学全套精美课件

旅游文化学全套精美课件

作为现代宗教朝觐活动的旅游;人类本身作为旅 游吸引物(将旅游理解为一种销售本土文化(sellingculture) 的方式)
耶鲁大学
亚洲的旅游与文化
麻省理工学院 太空旅游;成功开发太空旅游的政策框架
斯坦福大学 旅游与文学
达特茅斯学院 旅游、野生动物保护、土著居民在保护中的地位
哥伦比亚大学 云南的民族文化旅游;文化、旅游与发展;旅游对 家庭、外来者和当地居民的影响
l
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在海边从事日常生计的爱斯 基摩人对每天回答相同的问题感到厌烦,抱怨部分游客 的做法。
如有游客从支架上拿起肉干和鱼,嗅一嗅,然后就像垃圾一样 把它扔掉。
许多乘飞机的爱斯基摩人听见游客离开时自夸“我照的照片”, 认为语气有嘲笑之意,对爱斯基摩人自尊心是伤害。作为报复, 爱斯基摩妇女开始拒绝游客给她们照相,后来搭起棚架不让游 客观看她们的工作,有的最后雇用出租车把海豹和其他猎物拖 回家去加工。
旅游“文化秃鹫”、文化娼妓
1977年,瓦伦·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文集:
1977年,瓦伦·史密斯《东道主与游客旅游人类学研究》文集: •游客体验及境遇的文化解释 •旅游对东道主社区文化影响 ↓↓↓
➢主客间沟通方式、过程 ➢文化商品化
•极地日出:极地旅游的“熬夜看午夜日出”。看完晚上9点的舞蹈表演,海边散
西汉刘向《说苑·指武》言 “圣人之治天下,先文德而后武力。 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 然后加诛。”
晋人束广微《补亡诗·由仪》言 “文化内揖,武功外悠”。 “文化”与“武力”相对应,
中国“文化”指上层统治者 道德教化等“软”的力量, 侧重于精神方面。
西方---英语Culture、德国Kulture 都源于拉丁文Cultura, 意为“耕作”、“栽培”、“培育”。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6、旅游文化的功能
(1)提高旅游主体的审美与发展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激发了地方传统文化的复兴与创新,加速目的地文化的演进。



(3)规范、调节与制约着旅游活动。
(4)促进旅游地经济的发展。

三、旅游文化研究

1、旅游文化研究内容 (1)对旅游主体文化的研究 包括旅游主体的文化属性、旅游动机的文化分析、旅游审美行为的文 化分析、旅游消费行为的文化分析、旅游行为层次、旅游活动对旅游主体 文化人格的塑造等方面的研究。 (2)对旅游客体文化的研究 包括对自然旅游景观、人文旅游景观以及旅游活动对旅游接待地文化 的影响的研究。 (3)对旅游介体文化的研究 包括旅游企业文化、旅游服务文化、旅游管理文化等。 (4)对跨文化交流的研究 包括旅游与文化交流、中西旅游文化比较、中西旅游文化差异原因分 析、旅游文化的冲突与整合、跨文化与旅游活动及旅游经营等方面的研究。



泰勒:“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 习俗,以及包括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其他任何能力 。” (《原始文化》)
今天关于文化的定义,全世界有200余条,目前我们通用的“文 化”一词,系日本学者在翻译西方词汇时使用的,后来传入我国。现 代汉语的“文化”主要有三个义项:一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 财富的总和;二是考古学用语;三是指运用文字的能力知识水平。





三、旅游文化研究
1、旅游文化的研究内容 2、旅游文化的研究方法 3、旅游文化的研究意义



二、旅游文化的概念、功能


和特征

旅游文化学—山水PPT课件

旅游文化学—山水PPT课件
花港观鱼
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
第一节 山水文化概述
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二、山水的文化审美特点
.
山水
地貌特征具有典型性,生态环境优良,有一定 文化积淀,具有美学、文化、科学价值的自然景 观的综合体。
山水与文化
• 山水,在古代,作为自然 的代称,具有自然的总体 特征,代表着天地万物的 根本品性。
• 从现代旅游学的角度看, “山水”是一个具有开放 型的概念,是指具有美学 、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景观 ,是专供人们进行游览、 审美、科研、文化教育等 精神活动的重要场所。
.
云中的天堂—南迦巴瓦峰
陆心之湖—青海湖
广东韶关丹霞山
甘肃敦煌—鸣沙山月牙泉
张家界—武陵源
峰林之钰 稀世珍宝
神农架
神农架
白鹿洞书院
一、中国山水文化的形成
• 山水文化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创造的 过程,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人类的各 个方面的进步,人对山水的需求和关系自 然也在演变。山水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注 入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体现出人类文 明的演进过程。
“比德”: 产生时期:春秋战国 将自然山水的品性与人的道德精神联系起来,从道德的角度寻求人
与自然山水内在精神上的契合之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 寿” (宋)周敦颐 《爱莲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焉。
水之“雄”者:水体的气势磅礴、场面壮观。如天 下奇观钱江潮。
雄 泰山
.
夔门
夔门,又名瞿塘峡,雄踞 长江三峡之首,西起四川奉节县 的白帝城,东至巫山县的大溪镇, 全长8公里。在举世闻名的长江 三峡中,它是最窄、距离最短的 一个峡,瞿塘峡谷窄如走廊,两 岸崖陡似城垣,郭沫若过此发出 “若言风景异,三峡此为魁”的 赞叹,瞿塘峡西入口处,白盐山 耸峙江南,赤甲山巍峨江北,两 山对峙,天开一线,峡张一门, 故称夔门,古称瞿塘关,形成 “西控巴蜀收万壑”,瞿塘峡锁 全川水的险要气势瞿塘峡在三峡 中虽然最短,却是一幅神奇的自 然画卷和文化艺术走廊。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

旅游文化学课件旅游文化学课件旅游的行为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这就是旅游文化。

(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

《旅游文化》课程作为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通常开设在第二学期。

学生在此之前学过了《旅游学概论》、《中国旅游地理》等前导课程,对旅游有了一定认识。

《旅游文化》课程是对各种旅游景观背景文化的深入阅读,同时为后续的《导游业务》及《旅游线路设计》等课程的学习奠定了理论基础。

课程选用的教材内容覆盖面广、知识点庞杂且可操作性不强,因此我们结合导游岗位实际调研的需求分析、学生职业发展需要等进行二次开发,并补充与江苏旅游有关的知识,设计与工作情境相一致的课程内容。

将原来泛讲的章节重新整合为七大模块,以提升学生的文化鉴赏和讲解水平、激发学生对人文旅游景观的兴趣为目的,开展项目教学。

其中建筑文化模块设计了三个项目:项目1走进宫殿,项目2探访帝陵,项目3寻访X民居。

其中,项目2由两个任务组成,任务(1):了解陵墓建筑形制变迁,任务(2):探究陵墓建筑文化内涵。

本次教学设计选取的是项目2探访帝陵中的任务2探究陵墓建筑文化的内涵,2学时。

2.学情分析。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宫殿建筑文化赏析的内容,但是帝王陵墓建筑的选址、地面建筑布局和建筑样式又隐喻着怎样的文化取向?如何改变游客把游览文化意蕴深厚的陵墓建筑景观简单等同于“看坟头”的想法?他们一知半解,而且对陵墓旅游资源不感兴趣,但陵墓建筑文化内涵感知难度较大,因此尝试借助他们感兴趣的信息化手段完成本单元教学。

3.教学目标。

由教学的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确定了学习单元的教学目标:理解陵墓建筑基础构件、选址布局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价值;掌握陵墓建筑旅游文化鉴赏的一般方法;形成在旅游服务过程中传播和传承文化的意识。

4.重点难点。

随着旅游经验的成熟,游客不再满足于传统的走马观花式的旅游,对文化欣赏的需求越来越显著,导游人员也面临向文化型导游转型的挑战。

第五章 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文化学》ppt 课件

第五章 旅游消费文化 《旅游文化学》ppt 课件

3.文化价值观是造成中西旅游消费行为差异的深层原因,中西旅游消费环境的差异也导致旅 游消费文化的不同。
4.旅游消费文化现象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奢侈性(炫耀性)、欺骗性、愚昧性、恶习性 、非文明性和非理性等方面。
旅游文化学
101
5.旅游消费文化呈现复杂多变的动态变化过程,遵循传统—现代—后现代的发展变迁路径,呈 现出地方特色消费文化向区域消费文化融合、大众化旅游消费文化向个性化旅游消费文化 发展、旅游消费文化的国际化发展趋势。
旅游文化学
96
(一)传统—现代—后现代消费文化变迁路径 (二)地方特色消费文化向区域消费文化融合 (三)大众化旅游消费文化向个性化旅游消费文化发展 (四)旅游消费文化的国际化
第四节 旅游消费文化建设
一、旅游消费文化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
如前文所述,旅游消费文化既包括旅游消费主体即旅游者所 持有的旅游消费文化观念,也包括旅游消费客体的提供者主
旅游文化学
100
图5—3 旅游消费文化的激励约束机制 1.文化是影响旅游消费的根本因素,旅游动机是旅游形成乃至旅游文化形成的根本动因。
2.旅游消费文化是指在特定的历史环境中,受经济发展水平和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现代意 识支配下,渗透到旅游消费活动过程中的、逐渐形成的一种整体性的消费观念形态以及与之 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以及反映在旅游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3.加强旅游消费文化建设有利于减轻或矫正旅游消费的异化、旅游消费文化的肤浅化和浮 夸化以及旅游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虚假化等问题。
二、旅游消费文化建设途径
旅游文化学
98
(一)加强宣传教育,培育全民族的健康旅游消费文化观念与意识
旅游文化学
99
图5—2 旅游消费文化观念形成的三维模式

旅游文化学课件共68页文档

旅游文化学课件共68页文档

旅游文化学课件
《诗经.邶风.谷风》: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谁胃荼苦, 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
《尔雅.释木第十四》 (BC 200年):始将荼定为茶,“槚, 苦荼”。
晋郭璞《尔雅注》说:槚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 叶可作羮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
《玄秘塔碑铭》(柳公权,公元841):“荼”字改写为 “茶”字,从此,“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1、茶文化的起源(两晋、南北朝)
中国的茶事最早兴起于巴蜀 (秦--三国时 期,区域性) 两晋:古代茶文化初步形成
◆饮茶习俗走入寻常百姓家,客来敬茶礼俗形 成;销售 ◆茶艺的萌芽 西晋杜育:“水则岷方之注, 器择陶简,焕如白雪……”
◆茶文学的兴起
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南朝宋王微的《杂诗》: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 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即 青藏线(唐蕃古道)、滇藏 线和川藏线,在这三条茶马 古道中,青藏线兴起于唐朝 时期,发展较早;而川藏线 在后来的影响最大,最为知 名。这三条道路都与昌都有 着密切的关系,其中,滇藏 线和川藏线必须经过昌都, 它们的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 切相关的。
▲茶馆萌芽
唐代出现了茗铺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药用 Nhomakorabea食用--饮用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生 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 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 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他:闻庭筠的《采茶录》,皎然的《茶诀》
咏茶诗文。白居易(60多首)
卢仝 以饮茶闻名,《七碗茶歌》:“一
碗喉吻润,两碗破孤闷。三碗搜枯肠,唯有文字五 千卷。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尽向毛孔散。五 碗肌骨清, 六碗通仙灵。七碗吃不得,唯觉两腋习 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 归。…..”
2、茶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时期(隋唐)
自盛唐伊始,饮茶之风遍及全国 ▲饮茶习俗的形成 “南人好饮之,北人初不多饮。开元中,泰山灵岩
寺有 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
许 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
风 俗。…….于是茶道大行,王公朝士无不饮者。…..
穷 曰竟夜,殆成风俗。始自中地,流于塞外。”
◆ 宗教与茶结缘
汉魏南北朝时期是我国道教的形成与发展时期,同时佛教在我国的传 播 和发展时期。 道教的“得道成仙”,“丹丘出大茗,服之生羽翼”(《天台记》)。 “苦 茶轻身换骨,昔丹丘子黄山君服之”(南朝陶弘景) 佛教:提神。单道开在昭德寺昼夜不卧,坐禅其中,用饮茶来却睡解 乏。(《晋书. 艺术传》)
这条穿越横断山脉有着一
滇藏线和川藏线,在这三
千多年历史的道路就是著
条茶马古道中,青藏线兴
名的“茶马古道”。到了
起于唐朝时期,发较早;
明朝,随着茶马交易的发
而川藏线在后来的影响最
达,“茶马互市”的市场
大,最为知名。这三条道
从雅安、碉门(今天全)、 路都与昌都有着密切的关
芦山西移“打箭炉”,这
系,其中,滇藏线和川藏
一、茶文化的含义
广义:指整个茶叶发展 历程中所有物质财富和精 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专指“精神财富” 部分,是人们在种植、加工、 饮用茶叶的过程中所产生的 文化和社会现象。
二、中国茶文化的发展
两晋南北朝(起源) 隋唐(形成与发展) 宋元(鼎盛发展) 明清(曲折发展) 民国(衰落)
当代(复兴与蓬勃)
Tea 的由来

福建话“茶”字的念法而生
• 我国从唐代设立“市舶司”管理船舶载货进出口以来,直到明朝,
福建省的泉、漳、厦三地是中国茶叶出口的旺盛市场。福建人管茶叫 做“TEY”。

据正音学者说,这TEA字是十六七世纪时形成的。那时E和A两字
母连写,作为“双元音”,读音就EY(类似汉语中后腔音“唉”。)
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康定。 线必须经过昌都,它们的
发展是与茶马贸易密切相
关的。
▲茶馆萌芽
唐代出现了茗铺 “….多开店铺,煎茶卖之。 不问道俗,投钱取饮。”
▲茶文化与宗教进一步结合
佛教、道教的影响是唐代饮茶风俗兴盛的另一个原因。 禅宗“坐禅修行”:提神养心 僧人们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茶道) ▲饮茶法---煎茶出现(蒸汽杀青 )
药用、食用--饮用
依照《诗经》等有关文献记录,在史前期,“荼”是泛指诸类苦味野 生 植物性食物原料的。在食医合一的历史时代,茶类植物油的止渴、清神、 消食、除瘴、利便等到药用功能是不难为人们所发现的。
神农尝百草,日遇十二毒,得荼而解之
巴蜀地区,向为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番民以茶为生,缺之必 病。”(清·周蔼联《竺国游记》卷二)
• 煎茶工艺特点是用高温 蒸汽进行杀青——蒸青。 通过贮青—蒸青—粗 揉—揉捻—中揉—精 揉—烘干等制造工序,
加工出标准化、高品质
的产品。由于蒸汽杀青
温度高、时间短,叶绿 素破坏较少 。
3、茶文化的鼎盛时期(宋元)
生产品质:生产团饼茶为主渐渐向生产散茶过渡。 ●饮茶的普及
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 。 茶俗:支茶(邻居),元宝茶(客),下茶(订婚),定 茶(结婚),合茶(同房),献茶(乔迁新居) 茶肆、茶楼 开门“七件事”之一:柴米油盐酱醋茶
1、茶文化的起源(两晋、南北朝)
中国的茶事最早兴起于巴蜀 (秦--三国时 期,区域性) 两晋:古代茶文化初步形成
◆饮茶习俗走入寻常百姓家,客来敬茶礼俗形 成;销售 ◆茶艺的萌芽 西晋杜育:“水则岷方之注, 器择陶简,焕如白雪……”
◆茶文学的兴起
西晋张载的《登成都白菟楼》: 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 南朝宋王微的《杂诗》:寂寂掩高门,寥寥空广厦。待君竟不归,收颜今就槚。
所以当时的TEA读音就是TEY。莎翁戏剧中有若干台词,凡以EA为字 尾的,都押EY的韵,可资佐证。

后来,英格兰人把E—A两字母不当作“双元音”念,于是“梯”
音便大行其道。现在只有爱尔兰人还保持着古式发音,字虽写作TEA,
音仍读为“贴”。
第六章 茶与茶文化
茶文化的含义 中国茶文化的历史
中国茶类与名茶 中国茶道与茶文化 世界茶道与茶文化
▲茶叶贸易的开端
“茶马互市” “回鹘入朝,大驱名马,市茶而归” 唐代的茶叶与丝绸、瓷器一起开始行销海外,到达朝鲜、日本、印度等,甚 至远销欧洲。 唐中叶晚期出现了茶税制,文宗年间,政府还制定了专卖制度和贡茶制度。
• 藏族用马换取茶叶的交易 • 马古道主要有三条线路:
在古代叫做“茶马互市”, 即青藏线(唐蕃古道)、
《诗经.邶风.谷风》:最早见有“茶”字的记载“谁胃荼苦, 其甘如荠”之句。但此“荼”字,是茶,是菜还不明确。
《尔雅.释木第十四》 (BC 200年):始将荼定为茶,“槚, 苦荼”。
晋郭璞《尔雅注》说:槚是一种树,“树小如栀子,冬生, 叶可作羮饮,今呼早采为荼,晚取者为茗”。
《玄秘塔碑铭》(柳公权,公元841):“荼”字改写为 “茶”字,从此,“茶”字的形、音、义才固定下来。
●名茶兴盛
据《宋史.食货志》等记载,宋代名茶大约 有90多种。如龙凤茶、石乳等。
●制茶工艺提高
北苑贡茶“龙团凤饼”
●茶学研究与茶文化蓬勃发展
茶学研究以贡茶为主。沈括《本朝茶法》,蔡襄《茶录》 风雅茶事的流行。苏轼的《叶嘉传》讲武夷岩茶赞为“天下英武之精”,
“风 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似铁,资质刚劲 ”。
▲名茶初兴
茶叶生产范围接近于近代的茶区。 18种名茶,如剑南的蒙顶石花茶,湖州顾渚紫笋,东川的神泉小团, 福州方山的露芽茶等。
▲茶具独立
陆羽的《茶经. 四之器》记载当时茶具有28种,中唐 时,人们也开始因茶择具。
▲茶学研究和茶文学的兴盛
唐中叶陆羽《茶经》的问世。 “夫茶之著书自羽 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