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历史媒介技术变化的历史

合集下载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行业正在经历一场空前的变革。

从传统的纸媒、广播、电视等媒介,到现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媒体的形态和特点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媒介演进和趋势两个方面探讨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变化和发展趋势。

一、媒介演进1.从纸媒到数字媒体20世纪的传媒时代以纸媒为主,主流传媒是以报纸、杂志为核心的。

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获取咨询的方式逐步从传统的纸媒转变为数字媒体,特别是在年轻一代人中,几乎都已经放弃了纸媒。

数字媒体具有内容丰富、快速、及时迅速传播等特点,因此在现代社会中快速兴起。

2.从网站到APP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数字媒体开始向移动端延伸。

传统媒体在移动端的重要性逐渐减弱,而各种专门的移动终端应用逐渐变得受欢迎,例如新闻APP、视频APP等。

几乎每家媒体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APP,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用户,提高用户体验,实现资讯传播,将媒体业务逐渐向移动端转移。

3.从搜索引擎到社交媒体传统互联网时代中,人们获取信息多是通过搜索引擎,但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这一情况。

新媒体时代中,以微博、微信、抖音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由于其内容的短小精干、有趣的方式,它们吸引年轻人去参与互动,其流行度比搜索引擎高得多。

因此,传媒公司开始将部分资讯传播方式转变为社交媒体营销。

4. 从在线视频到短视频在线视频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媒时代形式,它在以后将比电视和电影等传统媒体更加重要。

但再次兴起的短视频更加向年轻人迎合,它的主要特色是轻巧、有趣、简单,且短时间内就可欣赏完,成为一种新的潮流。

现在短视频已成为了新媒体时代中的重要内容载体。

二、趋势分析1. 用户需求多元化网民的需求多元化是新媒体时代中最重要的趋势之一,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变化,开发多元化功能已成为各种在线平台的竞争重点。

比如,在线购物、点播电影等,都希望能够获得最优的用户体验。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第三章新媒体的技术推动•第一节媒介发展与技术推动1.1 媒介发展简史1.2 媒介发展的技术推动1.1 媒介发展简史从原始媒介、语言(口语)媒介、文字媒介、印刷媒介到电子媒介,再到网络媒介。

(附媒介发展史)1. 人类大约在4万至5万年前发明了口头语言,人类进入口头传播时期。

口语传播的特征在于共时性,是一种典型的“在场”的面对面的交流与传播。

2.大约5000年前,文字产生了。

文字的发明使传播从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阔上实现了对口语传播的超越。

以文字为核心的人类第一套体外化信息系统的形成和扩展,大大促进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大规模的社会管理和控制成为可能。

文字总是和记录文字的工具和材料紧密相连的。

石头、木块、竹简、埃及莎纸、汉代蔡伦造纸术、威尼斯手抄小报。

3.印刷媒介的出现是人类传播史上的又一次重大事件。

宋代毕昇发明胶泥活字印刷、谷登堡金属活字印刷术、手摇金属活字印刷机,1456年,他使用手摇印刷机一下子印刷了200本《圣经》,标志着现代机械印刷的开始。

印刷术的发明,使传媒开始由“贵族”而面向大众,人类传播步入了一个崭新的大众传播时代。

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

4.近代大众传播的起点,应该是以19世纪30年代大众报刊的出现为标志。

最早的大众报刊是在美国首先出现的“便士报”——《纽约太阳报》、《纽约先驱报》和《纽约论坛报》。

5.电子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人类进入了电子媒介时代。

电子媒介将我们带入了一个奇妙的世界,人类进入了一个声色犬马的传播时代。

电子媒介形成了人类体外化的声音和影像信息系统。

6.媒介系统的发展经历了功能分化和多样化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后,分散的媒介系统在各自的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功能也越来越强。

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不是一个单一的传媒时代,而是混合媒介时代。

在这个时代,媒介的容量空前扩大。

而且,90年代以来一个最明显的变化,就是各种不同的媒介功能出现了融合的趋势。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

中国新闻传播学发展史一、引言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国近代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学科之一,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媒体的兴起,中国新闻传播学逐渐形成并发展壮大。

本文将从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发展阶段和主要成就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二、起源中国新闻传播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

当时,中国社会正处于动荡的时期,社会变革和媒体发展成为推动新闻传播学兴起的重要因素。

1919年,北京大学成立了中国第一个新闻学系,这标志着中国新闻传播学的正式诞生。

此后,中国新闻传播学逐渐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三、发展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

1. 初期阶段(1919年-1949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主要关注新闻传播的技术和实践问题。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新闻报道的规范、新闻编辑的方法和新闻传播的技术手段等方面。

此时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还受到西方传媒理论的影响,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理论框架。

2. 建国初期阶段(1949年-1978年)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受到了社会主义思想的影响,开始强调新闻传播的社会责任和服务大众的功能。

研究重点主要放在新闻舆论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和新闻媒体的组织管理等方面。

同时,中国新闻传播学也开始研究国际传媒理论,与国际学术界进行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3. 改革开放阶段(1978年-2000年)改革开放为中国新闻传播学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开始关注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效果的评估。

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媒体融合、传媒产业、新闻媒体经营等方面。

此外,中国新闻传播学也开始关注公共传播、网络传播和国际传播等新兴领域。

4. 当代发展阶段(2000年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新闻传播学面临着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挑战。

在这一阶段,中国新闻传播学开始关注全球媒体环境下的新闻传播问题,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全球传媒治理、跨文化传播和媒介素养等方面。

同时,中国新闻传播学也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国际学界共同研究全球传媒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

(完整版)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1 媒体的分类报刊广播电视新媒体影视书籍电影2 什么是新媒体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人戈尔德马克率先提出的。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严格来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3 新媒体——数字化新媒体主要包括互联网站(如新浪网)手机媒体(如空中传媒)数字电视(如SiTV)机航媒体(如美航传媒)户外液晶(如分众传媒)移动电视(如北广传媒)电子报刊(如Xplus)等等。

4 新媒体概念包含以下要素:□新媒体建立在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新媒体在信息的呈现方式上是多媒体;□新媒体具有全天候和全覆盖的特征;□新媒体在技术、运营、产品、服务等商业模式上具有创新性;□新媒体的边界不断变化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势。

5 新媒体发展的原因技术与市场发育,手机增值业务的横向发展党政重视支持,媒体领域吸引了更多的目光和资金新媒体发展,智能制造计划互联网+计划大众创业万众创新6关于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中有一种从技术角度来看的说法:数字化新媒体,它是技术革命带来的产物。

每一次传播技术的变革所带来产物数字化新媒体当下的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计算机、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数字新媒体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经济发展新引擎7信息的分类人类能感知的外界信息可按其媒体划分成几类:8 信息的数字化人类本来是生活在一个物理的、模拟的现实中。

数字化是为了使人类能够更好地享有各种信息服务,从而实现提高人类的生活质量的目的。

从技术上而言,数字化的信息比模拟信息在存储、处理、检索、传播和利用等各方面都有着不可比拟的优越性。

9 如何看媒体媒体作为信息的载体,以三种形态存在:物质材料或物质实体物质和能量的波动信号符号载体“媒体”、“介质”与“符号”、术语的关系“信号”“信号”和“符号”都是媒体的基本形态。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

媒介融合语境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媒介融合是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相互促进。

在这一融合的语境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之路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传统媒体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等,而新媒体则是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不仅使传媒行业更加多元化,也为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本文将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融合的意义及传播之路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发展历程传统媒体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字、图画、雕刻等载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为传统媒体的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在传统媒体的发展过程中,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体形式逐渐成熟,成为了社会传播的重要工具。

新媒体的兴起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新兴媒体逐渐崛起。

这些新兴媒体以其高效的传播方式、互动性强的特点,迅速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传播信息的重要平台。

二、媒介融合的意义1. 提高传播效率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融合的过程中,可以相互借鉴优点,提高传播效率。

传统媒体可以通过新媒体平台拓展传播渠道,而新媒体也可以借鉴传统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提高内容质量。

2. 满足用户需求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可以更好地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传统媒体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内容资源,而新媒体则为用户提供了更便捷、快速的信息获取途径,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不同的传播方式。

3. 促进产业发展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也为传媒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

融合后的传媒企业可以整合资源,拓展业务范围,提高竞争力,从而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传播之路1.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传统媒体不得不进行转型升级。

许多报纸、电视台等传统媒体纷纷开设网络媒体平台,推出新媒体产品,以适应用户需求的变化。

他们还利用新媒体平台拓展品牌影响力,提升传播效果。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面临着挑战和变革。

社交媒体的崛起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方式,对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移动互联网时代媒体传播方式的转变,使信息传递更加便捷和快速。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在媒体行业的应用不断拓展,为媒体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成为媒体产业的重要趋势。

新媒体技术快速发展,媒介演进不断变化,趋势是向多元化和个性化发展。

这些因素共同推动着媒体行业的持续创新和进步,为人们带来更丰富多彩的信息体验。

【关键词】新媒体技术、媒介演进、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跨界融合、创新发展、快速发展、多元化、个性化、趋势。

1. 引言1.1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新媒体技术的迅速普及,媒介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和演进。

传统媒体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社交媒体的崛起和影响力不断扩大。

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媒体传播方式,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的应用也为媒体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

跨界融合与创新发展成为媒介行业的主题,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驱动着媒介演进的不断变化。

未来的趋势是多元化和个性化,只有不断适应新技术的发展,媒体行业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将继续引领媒体行业的发展方向,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并不断探索创新,以应对日益变化的媒体环境。

2. 正文2.1 传统媒体的挑战与变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技术的冲击下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变革。

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它们曾经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地位逐渐受到了侵蚀。

传统媒体所面临的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传统媒体的传播速度滞后于新媒体,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追求更快、更及时的信息获取方式,传统媒体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传统媒体的受众群体逐渐老龄化,年轻人更倾向于通过社交媒体等新媒体平台获取信息,导致传统媒体受众流失。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媒介形式也在不断演进和变革。

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时代,再到现在的移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技术对媒介的改变和影响是明显的。

本文将探讨新媒体技术在媒介演进中的作用,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新媒体技术给传统媒介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颠覆。

传统媒介主要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等,它们的传播方式单一、信息更新慢、互动性差。

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打破了传统媒介的局限,使信息传播更加迅速、直观,同时也提供了更多的互动和参与方式。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地域的限制,人们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获取到最新的资讯。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传统媒介面临着生存的压力和转型的需求。

新媒体技术给媒介带来了全方位的进化。

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在传播方式上的突破,也在内容形式、呈现方式等方面带来了重大变革。

传统媒介主要是文字和图片的呈现,而新媒体技术结合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大大丰富了信息的表达方式。

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使人们可以通过触摸屏幕、触摸操作等方式与媒体互动,进一步提升了用户体验。

社交媒体的兴起使用户可以通过分享和互动与媒体内容产生更紧密的联系,形成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还体现在媒介的个性化和定制化方面。

传统媒介主要采用的是群体化的传播方式,信息传递的对象是广泛的大众。

而新媒体技术的出现,则使得媒介的传播变得更加个性化和定制化。

通过新媒体技术,媒体可以精确地锁定目标受众,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定制化的内容和服务。

用户可以通过个人偏好和兴趣进行信息的筛选和过滤,只获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满意度。

未来,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还将继续演进和变革。

人工智能将进一步应用于媒体,实现更智能化的内容推荐和服务。

通过对用户行为和偏好的分析,媒体可以准确判断用户的需求,为用户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内容和服务。

新媒体历史媒介技术变化的历史

新媒体历史媒介技术变化的历史
❖ 个案:电影投影技术的产生 ❖ 1824年,英国人佩特·罗格特从理论上解释了投影原理:视
觉停留现象。 ❖ 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照相底片,用化学药剂浸纸取代
了玻璃底板。随后赛璐珞胶片发明。 ❖ 1888年伊士曼发明照相机 ❖ 1892年爱迪生发明活动电影放映机 ❖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做了第一次公开电影表演
技术发明=普及应用
电子传媒 19~20世纪
媒体技术发明史
摄影和电影 1839~1910
激光照排 1980年
电视和广播
21世纪 数字媒体…
为什么媒介技术会发生变化?
❖ 四种主要解释: ❖ 天才论 ❖ 技术论 ❖ 经济论 ❖ 社会文化论
1、天才论:
❖ 认为媒介技术的变化是因为某些“天才”,通常是科学家和 工程师的贡献。
子设备足够赚钱。 ❖ 当时的工薪阶层刚刚兴起,购买力有限,买不起电视机 ❖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消费经济不发达,没有广告市场。
二战以后,电视技术的转变
❖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美国电子设备生产能力急剧扩张,战争 结束以后,当时的无线电市场已经饱和。制造商急切需要寻 找的家用电器市场。
❖ 美国的经济完成了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型,利用电视做广告的 条件具备了。
❖ ——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
走向融合的媒介技术
❖ 所有的传播媒介都将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上得到融合。 ❖ 新的媒介技术还将不断涌现,并最终将构成一种媒介环境。
“媒介”将被视为一种包容性的术语。
三、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
❖ (一)语言 ❖ 大约10万年前出现的语言,构成了智人和古人的分界标志,
从此人类脱离了动物界。语言作为人类的第一种传播媒介, 繁衍出人的认知能力,并构成一切传播之基础

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概述

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概述

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和发展概述新媒体艺术是在20世纪末与21世纪初出现的一种全新的艺术形式,它融合了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通信技术和传统艺术之间的交叉点,以数字化媒介为基础展现创意和探索。

这种艺术形式的诞生与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密切相关,它开辟了艺术表达与传播的全新途径。

新媒体艺术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实验电影和视频艺术运动,艺术家开始运用电视、录像和数字技术进行艺术创作,并跳脱了传统绘画和雕塑的限制。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普及,新媒体艺术逐渐发展成为跨越多媒体的艺术形式,使得艺术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互动装置、网络媒体等技术创造全新的艺术体验和创作方式。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受到了数字时代的浪潮和社会变革的影响。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人们变得更加依赖和熟悉数字化媒体,这为新媒体艺术的传播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艺术家们通过互动装置、虚拟现实装置以及网络媒体等形式,与观众直接互动,打破了传统艺术作品的单向性,使观众成为艺术作品的一部分,增强了观众参与感和沉浸感。

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也不仅仅局限于艺术创作领域。

在社交媒体的普及下,人们可以通过各种数字媒体平台分享、交流和评论艺术作品,这种媒体互动的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新媒体艺术的传播和发展。

艺术家们也开始利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来推广自己的作品,并与观众建立更为直接的联系。

然而,与传统艺术相比,新媒体艺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新媒体艺术作品很快就会过时,艺术家需要不断学习和适应新的技术来保持创新。

其次,由于新媒体艺术的跨界特性,其定义和评价标准也变得模糊不清,艺术家们需要不断探索和辩论。

另外,对于观众而言,新媒体艺术可能需要更高的技术素养和理解能力,以便真正体验和理解艺术家的创意。

总之,新媒体艺术的诞生和发展为艺术创作和传播带来了全新的可能。

它不仅改变了传统艺术的形式和观赏方式,也使得艺术与科技更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新媒体艺术的未来发展将进一步拓宽数字媒体的应用范围,提高艺术创作的创新性和互动性,为人们带来更丰富、多元的艺术体验。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大众传媒的变迁人教版高一历史经典教辅PPT
内容不断丰富;
《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 为夺取革命的胜利,同国民党控制的报刊展开
放日报》
针与锋人相对民的斗的争 生活关系日益密
切等。 《人民日报》《光明日报》
党的舆论工具
恢复生机,欣欣向荣;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
影响:报刊在报道新闻、传递信息、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 政和实行舆论监督等方面,都发挥主要作用。
从总的趋势来看,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报刊业走向繁荣
追求真理、追求光明的执着信念; 不畏权势、力主言论自由的精神;
著名记者
邹韬奋 (1895—1944)
原名恩润,乳名荫书,曾用名李晋卿,余 江县人,近代中国著名记者和出版家。
1926年,接任《生活》周刊主编。 1932年,成立生活书店,任总经理。 1935年,创办《大众生活》周刊。 1936年,创办《生活周刊》。 1937年,创办《抗战》三日刊。 1944年7月,患耳癌逝世。 2009年被评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 贡献的英雄模范。
外国人在华办报比较著名的
中反国映近代时历时代最长的,主影响题最大;的中文报刊
中国人最早在中国境内创办的报刊
发展 繁荣
戊戌变法时期 辛亥革命时期 五四运动时期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建国初期 改革开放后
《时务报》 《民报》 《新青年》
宣种传类改良不、革断命和增新多文化;的武器,制造舆论、
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北京牌电视机
二、影视业不断发展
(二)电视业
北京电视台(后改为中央电视台)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 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试验播出,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
1958年,北京仅有50台电视机收看 “北京电视台”节目。

中国古代的媒体与新媒体传播

中国古代的媒体与新媒体传播

中国古代的媒体与新媒体传播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文化的国家,其媒体传播的历史也可谓是源远流长。

在古代,媒体传播主要采用的是文字、口头传播、绘画等方式,而现代则进化为了印刷媒体、广播、电视和新媒体等多种形式。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中国古代的媒体传播方式,以及其与现代新媒体的联系与区别。

一、中国古代的媒体传播1. 文字传播中国古代最重要的传播方式就是文字。

从商周时期开始,人们便已经开始使用文字作为传统媒体的一种方式。

早期的文字主要用于纪录、记录,例如《史记》中的历史记载,以及《诗经》、《楚辞》等文学作品,都是以传统的文字方式进行传播。

在汉代,孔融便在京城设立了一家图书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家图书馆,开辟了文字媒体传播的先河。

2. 口头传播在古代,由于大多数人都是文盲,文字传播的范围极为有限。

因此,口头传统成为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

在春秋战国时期,达官贵族越来越注重口头传播,将诵读、演说和歌颂等方式作为重要的传统媒体。

《史记》中的关于管仲和鲁班的故事,以及《淮南子》中的各种神话、科学、哲学等知识,都在口头传统中得以广泛传播。

3. 绘画传播古代中国绘画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传媒方式之一。

在唐代,开元寺的壁画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高峰。

这些壁画不仅具有美妙的艺术价值,而且通过形象、色彩的描绘,也传达了更为具体、直观的信息。

可以说,在古代,绘画不仅有着美学价值,更是重要的媒体传播方式之一。

二、中国古代媒体与现代新媒体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与古代相比,现代的媒体传播更为广泛、快速、有效。

新媒体的出现给传媒行业带来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媒体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得到了空前的提升。

1. 传媒方式的改变现代媒体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使得信息能够通过多种媒介进行传递。

无论是电视、广播、报纸、杂志,还是网络和手机等新兴媒体,都为人们提供了便利渠道和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

今天,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人们都可以得到相关的信息。

2. 传播范围的拓展新媒体拥有更为广泛的传播范围,与传统媒体形成了良性互动。

媒体传播的演变及其特点

媒体传播的演变及其特点

媒体传播的演变及其特点媒体传播是指信息通过各种媒介手段传递给公众的过程。

从古代的口耳相传到现代的多媒体传播,媒体传播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本文将从古代媒体传播的起源、印刷媒体的兴起、电子媒体的发展以及新媒体的崛起等方面来描述媒体传播的演变及其特点。

古代媒体传播主要依靠口耳相传和文字书写。

在此之前,人们依靠口述将信息传达给彼此。

但由于口耳传播的限制,信息传播的范围有限。

随着文字的发展,人们开始通过文字书写的方式来传递信息,这极大地拓宽了传播范围。

一些重要的事件和知识可以通过文字传达给更多的人。

但由于文字的制作相对较为费时费力,传播速度较慢。

印刷媒体的出现是媒体传播的重要突破。

印刷媒体最早出现在中国,随后传入欧洲。

印刷机的发明使得大规模的印刷成为可能,大大提高了信息传播的速度和效率。

印刷媒体的兴起也使得新闻和书籍等传播得以更广泛地面对公众。

新闻报纸和书籍成为了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重要来源。

电子媒体的发展进一步推进了媒体传播的快速发展。

电报、电视、广播等电子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传播的速度更加迅猛。

电子媒体的传播具有及时性和广泛性的特点,能够迅速将新闻和事件传播到全球各地,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而且,电子媒体还具有多媒体的特点,能够同时传播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的信息。

新媒体的崛起是媒体传播历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

新媒体利用互联网和数字技术,将传媒、通讯和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形成了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

新媒体具有互动性、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点。

人们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微博、微信等平台实时地获取和分享信息,与他人进行互动和交流。

新媒体让每个人都成为了传播者和接收者,打破了传统媒体的局限性。

媒体传播的演变和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速度、广度和互动性。

首先,媒体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从几天几个月的传播时间,到几秒甚至几毫秒的即时传播。

其次,媒体传播的范围越来越广,从受众有限的口耳传播,到全球范围内的传播。

再次,媒体传播的互动性越来越强,人们可以随时随地加入到传播中,参与到信息的生成、发布和分享。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

浅谈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新媒体的崛起,媒介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媒体的霸主地位被逐渐取代,新媒体时代的媒介新变化也不断涌现。

本文将就新媒体时代媒介的新变化进行一番浅谈。

一、内容创新成为关键在新媒体时代,内容创新成为了媒介发展的关键。

随着用户需求的不断变化,内容作为媒介的核心,需要不断创新和更新,才能留住用户的眼球。

传统的新闻报道和资讯推送已经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丰富多样的资讯内容成为了吸引用户的利器。

用户参与式的内容创作也成为了一种趋势,通过各种社交平台,用户可以自由地创作、传播内容,从而丰富了媒介的内容生态。

二、社交化传播助力媒介传播社交化传播成为了新媒体时代媒介传播的一大特点。

在传统媒体时代,信息都是由媒体机构单向传播的,而在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已经变得更加社交化,用户可以通过社交平台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从而将信息扩散到更广泛的用户群体。

社交媒体也成为了媒介传播的重要平台,各种社交网络平台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多元化的传播手段。

三、多样化的传播渠道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主要依靠报纸、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渠道,而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变得更加多样化。

除了传统的媒体渠道,新媒体时代还出现了微博、微信、抖音、快手等多种新兴传播渠道,用户可以通过这些平台获取信息、传播信息,从而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数字技术的发展也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多的技术支持,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的运用,为媒介传播提供了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传播方式。

四、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主流随着信息爆炸的时代到来,用户获取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但同时也面临着信息过载的困扰。

在这样的背景下,个性化定制服务成为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趋势。

通过各类技术手段,比如大数据分析、个性化推荐算法等,媒介可以为用户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信息服务,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用户通过各种推荐系统可以获得符合自己兴趣和需求的信息,从而提高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和质量。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

媒介技术的发展历程

新媒体传播特点


Hale Waihona Puke 以计算机通信网络为基础,进行信息传递、交 流和利用,从而达到其社会文化传播目的的传 播形式。网络传播融合了大众传播(单向)和 人际传播(双向)的信息传播特征,在总体上 形成一种散布型网状传播结构,在这种传播结 构中,任何一个网结都能够生产、发布信息, 所有网结生产、发布的信息都能够以非线性方 式流入网络之中。 ⑴互动性;⑵即时性;⑶个性化;⑷传播成本 费用低;⑸权利平等性;⑹多元性。
新媒体传播



1946年,第一台模拟计算机出现 1950s末,调制解调器的出现,解决计算机与电话的兼容 1960s末,美国军方阿帕网(ARPANET)实验 1971年第一台芯片电脑:集成电子新时代 1970s末,通讯卫星 80年代初互联网民间化,个人计算机和在线网络日益流行 数字光纤网络:宽带和压缩技术 1989-94, 网络浏览器、万维网、搜索引擎… … 有500个频道的光缆电视,移动电话,无线上网… … 新的媒介环境: 内部: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数字化 外部,连接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国际标准化 互动:在“虚拟现实”和“电脑空间”中,人机之间的仿生

电子传播时代的特点


突破传统媒体介质,集文字、图片、视频、音 频等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播形式为一体 电子传播方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电影、电视 是视听复合符号的信息传播,二是影视提供的 直观性是空前的真实与虚假的混和,三是与语 言文字、印刷术的发明不同,电影、电视从它 们诞生的那天起,就属于大众传播媒体,具有 世界性与商业化的倾向。



人类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新媒体的传播 时代。每个传播时代都有它的优劣。包括新媒体传播 时代的传播也有很多缺陷,信息也有好坏,在这种容 易传播,容易复制的环境下容易造成“好事不出门, 坏事传千里”的现象。如果是虚假信息,低俗信息这 样影响会更坏。 总体来说传播媒介的发展是进步的。从传播范围和传 播速度变化来看是进步的。从信息的传递,接受,反 馈情况来看也是进步的。 我们的传播媒介技术从古至今都在进步,而且更新换 代的时间越来越短。相信以后会有更先进的传播技术。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

网络与新媒体复习资料

网媒复习第一章1.媒介发展史口头传播时期~~手抄传播时期~~大众传播时期开始~~电子媒介产生~~网络传播时期2.人类社会的四次传播革命(P1~P2)第一次传播革命是文字的发明和使用。

第二次传播革命是印刷术的发明。

第三次传播革命电报发明。

第四次传播革命,亦即互联网相关技术的推广使用以及由此带来的新媒体勃兴。

3.梅特卡夫定律由3Com公司的创始人、计算机网络先驱罗伯特·梅特卡夫提出。

网络的价值等于网络网络节点数的平方,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4.摩尔定律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提出来的。

当价格不变时,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元器件的数目,约每隔18-24个月便会增加一倍,性能也将提升一倍。

换言之,每一美元所能买到的电脑性能,将每隔18-24个月翻一倍以上。

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新摩尔定律:中国IT专业媒体上出现了"新摩尔定律"的提法,指的是中国Internet联网主机数和上网用户人数的递增速度,大约每半年就翻一番。

而且专家们预言,这一趋势在未来若干年内仍将保持下去。

第二章1.新媒体的基本特征(P16~P19)数字化(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显着技术特征)交互性(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传播特征)超时空(超时空是新媒体的外部效果特征)2.新媒体定义1967年由戈尔德马克提出,是相对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讯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3.新媒体的主要类型按硬件设备终端分(1)以计算机为终端(门户网站、博客、微博、播客等)互联网被称为“第四媒体”。

以计算机为终端的新媒体是最早出现也是普及程度最广的类型,绝大部分的其它新媒体终端都来源于或借鉴了以计算机为终端的新媒体。

(2)以手机和便携式电子设备为终端(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手机报、手机电视)(3)以数字电视机为终端(无线数字电视、车载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IPTV、移动电视与户外新媒体)第三章1.信息传播的通道(1)电子公告板系统,简称BBS(2)超级链接与门户(3)搜索引擎2.知识生产的平台(1)信息聚合,简写RSSRSS是一种描述和同步网站内容的格式,目前广泛用于网上新闻频道、博客和Wiki 上。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

新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主体的变迁一、引言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信息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人们接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能够通过多个新闻传播主体获得信息内容,借助各种新闻传播主体渠道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较大信息容量的内容。

当今新闻传播已进入新媒体时代,过去传统模式下由传播主体主导的传播模式已被打破,对于受众来说已不是过去模式下的信息传播客体。

他们借助于网络传播平台及各种工具,可以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检索,自主的去获取所需要的新闻内容,甚至可在各种平台上传播信息,从新闻传播客体变成了主体。

传播主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微博、论坛、微信等平台工具功能越来越强大,可联盟以自主编辑、传播文字、图片、视频等内容,成为新闻传播的新工具。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让新闻传播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新闻传播者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对新闻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而言都是一种变革,改变了人们接受新闻传播信息的方式。

本文对问题进行了探析。

二、新媒体的特点数字化、互动性是新媒体时代的重要特征。

新媒体时代传播技术不断革新,不同的历史时期,新闻传播主体有着不同的变化,新媒体不断出现。

当进入信息时代,网络媒体就是继广播电视之后的新媒体,也是这个时代的新媒体。

新媒体突出的特点主要有:一是多向互动性。

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从“点对点”的传播方式转变为“点对面”的传播,通过大众和人际传播两种媒体来传播,能够实现优势互补,实现了传播主体与受众的有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互动平台。

将受众从被动地位转变到主动的地位,拓展了传播形式。

二是数字化。

数字化是新媒体的一个重要特征之一,新媒体的数据表达方式,不仅可突破媒体的特性限制,可通过多种途径来传播信息。

三是分众化、个性化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新闻传播对于受众群体的划分更加的明细,可针对于受众的群体特点有针对性的发布新闻信息,构建一个开放式的交流平台,交流者能够进行个性化的交流互动。

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形式、效果及理念也有较为深远的影响。

从“媒介技术论”到“媒介本体论”——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转向

从“媒介技术论”到“媒介本体论”——论新媒体时代的媒介转向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1年第4期Popular Science所谓媒介,“传播学之父”施拉姆解释为“就是插入传播过程之中,用以扩大并延伸信息传送的工具”[1]。

简单说来媒介就是负载与传播内容、意义的形式,如口语、文字、印刷、电子、网络等媒介类型,显然,这种对媒介的界定和划分明显带有简单的工具论色彩,但在新媒体时代这种观念遭遇到了重大变革。

本文主要考察作为技术、更广泛层面上的媒介转向发生了哪些变化?简单说来,如同“语言本体论”转向类似,经历了从工具论到本体论的变迁,具体表现为从“媒介技术论”到“媒介本体论”的转向,这从诸多理论话语中都可找到相应的印证和说明。

一、“媒介技术论”与“媒介优先论”“媒介技术论”是中西方关于媒介认识的传统观念,其中带有工具论色彩,但作为一种工具和手段,它是首先呈现给读者的,也就是说,读者首先接触和感知的并不是文本的内容,而是媒介自身,但由于这种“优先”过于普遍和正常,因此常被接受者所忽略。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第一章首先便谈到了摹仿媒介问题,“史诗的编制,悲剧、喜剧、狄苏朗勃斯的编写以及绝大部分供阿洛斯和竖琴演奏的音乐,这一切总的说来都是摹仿。

它们的差别有三点,即摹仿中采用不同的媒介,取用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而不是相同的方式”[2]。

可见,亚里士多德把媒介作为了区分各种艺术的首要标准和重要尺度,充分体现了媒介的“优先”色彩。

在中国古典思想中,这种媒介观也多有展现,如庄子在《天道》中所言:“世之所贵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而世因贵言传书。

世虽贵之,我犹不足贵也,为其贵非其贵也。

”在这里,“庄子区分‘书’与‘语’的不同。

世人所珍贵的‘道’通过‘书’这种媒介来传输,而书不过是承载语言的媒介,语言自有其可贵处。

语言的可贵处不在它本身而在它所呈现的意义。

意义总有所指。

意义的所指又不能用语言来表达,世人因为珍贵语言才传之于书。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

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及趋势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传统媒体的模式和方式正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

新媒体技术为媒介的演进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其应用范围和影响力也日益扩大。

本文将从新媒体技术下的媒介演进以及趋势两个方面展开探讨,以准确地把握当前新媒体技术发展的特点和方向。

一、媒介演进1. 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转变传统媒体,如广播、电视、报纸等以往是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然而随着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等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统媒体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

报纸纸媒被网站、新闻客户端取代,电视被网络直播和视频网站取代,广播被网络音频取代。

传统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也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变。

2. 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给媒介的形式和内容带来了全新的可能性。

传统媒体对于信息的传播往往是单向的,而新媒体技术的到来使得信息传播变得更加多样化,不仅有文字、图片,还有音频、视频,甚至是互动式的媒体形式。

人们可以通过网络获取到更加多元化的信息,进而满足自己的需求。

多媒体信息时代的到来,媒介的形式和内容也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

3. 自媒体的兴起在新媒体技术下,自媒体逐渐兴起并成为了一个新的媒介形式。

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视频网站、博客等平台,个人和组织都可以成为内容创作者,发布自己的观点、内容和信息。

自媒体的兴起不仅促进了信息的传播速度和范围,也为个人和组织赋予了更多的话语权。

自媒体的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多元化,也促进了媒介的演进和融合。

二、趋势1. 多元化传播方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传播方式也变得更加多元化。

从文字、图片、音频到视频,再到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等技术,传播方式变得越来越立体化。

人们可以通过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获取信息,传播方式的多元化也使得传播效果和体验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未来,传播方式的多元化将继续成为新媒体技术发展的趋势。

2. 个性化内容推荐在新媒体技术的支持下,内容推荐系统也变得更加个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种常见的因果思维定势:
线性因果观 一元因果观 结构因果观

二、媒介技术变化的原因

媒介技术变化的原因,应当是发明者、技术、经济、社会 文化的综合作用。也是普遍必然性和突发因素的结合。
麦奎尔:媒介形态变化的四要素




第一是技术 任何媒介形态的变化首先是技术的进步 。eg: 烽火、信 鸽、旗语、电磁波、数字技术…… 第二是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情况 先进的技术常常先在政治领域,特别是军事领域应用。 同时,商业需要和文化习惯也会对媒介形态产生促进或阻碍 作用 第三是人类的某种功能或需要 eg: 传播的传递观:口耳相传和现代媒介 传播的仪式观:网络游戏、卡拉OK 第四:既得利益集团的利益
走向融合的媒介技术

所有的传播媒介都将在数字技术的平台上得到融合。 新的媒介技术还将不断涌现,并最终将构成一种媒介环境。 “媒介”将被视为一种包容性的术语。
三、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



(一)语言 大约10万年前出现的语言,构成了智人和古人的分界标志, 从此人类脱离了动物界。语言作为人类的第一种传播媒介, 繁衍出人的认知能力,并构成一切传播之基础 但这种以听觉为基础的传播只能在空间距离很小的范围内 “在场”传播,这就注定了口语社会是封闭的家族部落。

认为媒介技术变化为科技进步的必然结果,是西方文化中人 类知识不断发展的成果之一。 个案:有声电影的产生 1906年,扩音电子设备问世。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新的拍摄技术问世,拍摄时采用两种 感光胶片,一种摄取画面,一种记录声音,然后合成制成影 片拷贝。 1927年有声电影出现,1936年无声电影告别历史。


(二)文字 大约5000年前出现的文字,打破了原有口语社会的秩序。 第一、文字的使用能力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知识垄断, 强化了等级性极强的线性权力链在漫长的年代里占统治地位 第二、文字使人类由听觉传播转变为视觉传播,理性逻辑、 抽象思维得以发展,成为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前提条件

更详细的解释:





美国学者罗杰· 菲德勒认为,媒介技术变化通常是社会的需 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间接相互复杂 作用促成的。他认为媒介技术变化会遵循六大原则: (1)共同生存原则 (2)连接过去原则 (3)增值原则 (4)进化原则 (5)机遇和需要原则 (6)延时原则(一项技术的产生到最后普及一般有30年) ——菲德勒:《媒介形态变化:认识新媒介》
技术论的局限:


技术论很多时候并不符合媒介变化的真实历史,很多时候技 术条件已经成熟,但却没有应用到媒介上。 例如,有声电影技术早已成熟,但由于无声电影放映有利可 图,当时的美国电影公司不愿投入成本进行技术开发。
3、经济论:






经济论认为,商业组织及其经济活动才是技术变化的真正原 因。 个案:华纳公司与有声电影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期,华纳公司还只是一个小摄影棚,无法和 好莱坞五大电影公司竞争。 为了摆脱困境,华纳公司购买了无线电台,从而掌握了录音 技术。并开发出大量有声电影短片,受到热烈欢迎。 其他大型电影公司不得不同样采用有声电影技术,但经过商 议,采用了当时最昂贵的技术标准。 后来,华纳公司也采用了这一技术标准。
二战以后,电视技术的转变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得美国电子设备生产能力急剧扩张,战争 结束以后,当时的无线电市场已经饱和。制造商急切需要寻 找的家用电器市场。 美国的经济完成了从生产到消费的转型,利用电视做广告的 条件具备了。 婴儿潮的一代降临/核心家庭产生。

局限:容易陷入结构功能主义的思维定势中
技术发明=普及应用
古登堡机械 印刷18世纪
电子传媒 19~20世纪
媒体技术发明史
摄影和电影 1839~1910 激光照排 1980年 21世纪 数字媒体…
电视和广播
为什么媒介技术会发生变化?
四种主要解释: 天才论 技术论 经济论 社会文化论

1、天才论:




认为媒介技术的变化是因为某些“天才”,通常是科学家和 工程师的贡献。 个案:电影投影技术的产生 1824年,英国人佩特· 罗格特从理论上解释了投影原理:视 觉停留现象。 1837年法国人达盖尔发明了照相底片,用化学药剂浸纸取代 了玻璃底板。随后赛璐珞胶片发明。 1888年伊士曼发明照相机 1892年爱迪生发明活动电影放映机 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做了第一次公开电影表演
经济论的局限:



媒介技术变化并不完全由商业公司掌控,还有很多经济之外 的因素影响着其发展。 经济论的一个明显局限是:没有考虑社会文化,或者说受众 的需求对媒介技术的影响。这也是其他两种决定论的局限。 例:FCC对美国广播电台的影响
4、社会文化论:




综合考虑上述三个方面的影响。 个案:电视技术实验。 美国无线电生产厂家对电视技术不感兴趣,因为收音机等电 子设备足够赚钱。 当时的工薪阶层刚刚兴起,购买力有限,买不起电视机 更重要的是,当时的消费经济不发达,没有广告市场。
天才论的局限



只能告诉我们一项媒介技术何时产生,不能告诉我们为何产 生。 很多媒介技术是集体发明的成果,并不仅是某一个人的天才 创造。发明家之所以强调自己的创造,很大原因是现代专利 制度所需。 “天才论”的另一个局限是:潜在地把媒介技术变化看作是 偶然、突变的因素造成的。
2、技术论



(三)印刷术 印刷术的发明是工业化的开始。 使人类可能从口语范围内的群体的忠诚,转变为对抽象的 “国家”、“民族”的忠诚,促成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打破了中世纪极少数人对知识的垄断,第一次造成了信息向 社会下层转移的契机,并为启动公共教育提供了充分条件


(四)电子技术 电子技术的高渗透性,使得它对社会结构产生如下影响: 第一、电子技术有瓦解传统社会结构的身份的可能 Eg:电报是第一个使人体运动与信息运动相分离的发明 电话打破了个体间社会距离的规则 电视将不同身份的人带到相同场景之中 网络提供了隐去身份交流的空间
第三讲 新媒体历史(上): 媒介技术的历史
一、媒介技术的历史 二、媒介技术变化的原因 三、媒介技术的社会影响
李洋
一、媒介技术的历史



思考三个问题: (1)科学和技术是一回事吗?技术怎样才算是被“发明” 了? (2)为什么媒介技术会发生变化? (3)媒介技术会产生什么社会影响?
龟甲青铜竹简 殷商到秦汉 纸张发明东汉 末年公元150 纸张使用 盛唐公元500年 活字印刷 宋代公元1100年
第二、多数电子技术是作为共享的平台而存在的,用以满足 最大多数的人同时获取讯息的需要 Eg: 很多学者批评电子媒介的原因并不是来自媒介内容本身, 而是来自于电子媒介这种技术,因为它将内容传播给了所有 人
第三、多数电子技术将人类的后台行为推向了前台,让私密 行为和公共行为界限变得模糊 Eg:“空间”的消失


第四、电子技术无形中创造着新的行为方式和道德准则 Eg:儿童成人化和成人卡通化 媒介化的社会运动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延长时间而不是缩短时间的传播方 式,使得传播倾向于强调持续关系,成为一种“延缓的在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