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简介
现代交换技术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5dbfab19650e52ea54189803.png)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
交换系统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实质上是一个以计算机为基础,在实时多任务操作系统的控制管理下,完成信息处理的应用系统。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交换系统原理和技术的基本知识, 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培养高职高专应用性专门人才。
使学生掌握程控交换系统原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从事程控交换等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接口的开发、使用和维护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学习以应用为目的,内容以“必需、够用”为尺度,突出基本概念,掌握关键技术。
主要教学要求为:1、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2、理解话务量基本概念和话音信号数字化基本原理3、掌握7号信令系统的基本结构及各部分功能,理解7号信令系统的工作原理4、理解程控操作系统及呼叫处理程序的基本原理5、掌握程控交换系统的硬件结构及数字交换的基本原理6、了解程控交换系统的软件结构及软件技术7、了解分组交换、ISDN和ATM技术的应用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1、掌握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所学内容,并能够用其分析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2、理解要求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并且能够进行简单分析和判断。
3、了解要求学生能够一般地了解所学内容。
四、教学时数及学时分配建议序号章节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备注理论实操合计1第1部分绪论22 2第2部分交换技术基础22 3第3部分信令方式4484第4部分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4485第5部分数字交换原理与数字交换网络6416第6部分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接口和控制设备4487第7部分程控交换机软件概况4488第8部分分组交换技术44 9第9部分ISDN技术2210第10部分ATM异步传送方式22合计342054五、理论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部分绪论教学内容:本章讲述了交换机的基本组成,几种主要交换方式的特点。
教学要求:理解交换的概念;理解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和A TM交换的特点;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整体结构和数字程控交换机的实质。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doc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2867ca9648d7c1c708a145f6.png)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学分:X学分学时:64学时以上适用专业:高职本科或高职教育类通信技术等专业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课程的性质:本课程是通信大类的核心专业课,是构建学生通信专业背景(理论和技能)的关键课程。
本课程是依据通信技术等高职本科或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相关职业岗位的能力要求而设置的,对本专业所面向的电信网络工程建设、交换设备制造、通信交换系统运营及交换通信集成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目标的达成起支撑作用。
课程的任务:根据对通信类专业工作岗位的细分,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岗位需求调研,本课程的开设直接与工程岗位群和设备岗位群中的相关岗位相对应,目标清楚,定位准确。
本课程以通信发展、交换机的产生,交换机结构,交换原理、交换机的模块化、交换数据配置、交换机的本局开局,电话信令监控、交换机的使用等工作技能培养为目的。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建立起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掌握理解交换技术方面的基本知识、理论、原理和技术。
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背景、交换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交换方式的种类;掌握交换机的发展、交换机的基本结构、交换机的配置方法;熟悉电路交换机的硬件、软件结构以及程序控制中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电话网结构、信令基础知识和No. 7信令系统;了解话务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IP交换、VoIP,软交换、IMS的原理以及当今通信发展的新技术。
本课程对培养学生在交换技术基本知识的掌握,交换机开局数据配置的方法的了解,网络调整技巧的掌握等方面, 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胜任交换工程师、网络分析工程师等工作任务。
本课程以工程实践为背景,采用项目扩展引导,分项目任务实施的方式,注重锻炼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实践动手和操作的能力等。
前导课程:《通信技术概论》、《计算机应用基础》、《通信原理》等。
后续课程:《宽带接入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顶岗实习》、《毕业设计》等。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简介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5674668fcc22bcd126ff0c9a.png)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金惠文、陈见亚、纪红 等编著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桂海源编著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卞卡丽 等编著
2010年11月27日 6/8
教学内容
概述 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 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 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 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 电信网信令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示例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编著现代交换原理电子工业出版社等编著现代交换原理人民邮电出版社桂海源编著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等编著2013年5月13日78概述交换网络的结构与原理程控数字交换机的接口与外设控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电信网信令系统数字程控交换机示例2013年5月13日882013年5月13日98课程简介结束
4/8
课程 简介
学时: 学时:总学时数48,全部为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振霞,马志强,钱渊
2010年11月27日
5/8
课程 简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参考书: 参考书: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 第二版)
2010年11月27日 2/8
课程简介
课程目的: 课程目的: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
程专业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目 的是使学生掌握程控交换系统的基 本原理、软硬件体系结构和基本技 术,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 信课程,以及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 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11月27日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97f1de49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7f.png)
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课程设计1. 引言现代通信网络在人们的生产、学习和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各种数字化设备进行信息交流。
传统的通信方法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交换技术作为人们通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也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而逐渐完善。
因此,本文将讨论现代通信网络中的交换技术的课程设计。
2. 课程简介本门课程将主要涵盖以下内容:1.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交换技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4.交换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3. 课程目标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学生将会:1.了解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掌握交换技术的分类和发展历程3.熟悉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4.理解交换技术的相关标准和规范4. 课程教材本门课程将使用以下教材:1.《现代通信网络》(第三版)许学民、陈金波编著,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交换技术》(第二版)冯友兰编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3.《数字交换技术》(第四版)王晓茜、江小平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5. 课程教学方法本门课程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讲述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分类和发展历程、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等内容2.实践:分组进行小组设计,运用交换技术设计一个实际系统,如电话自动交换机等3.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深入了解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和未来的创新发展方向等6. 课程评估本门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以下内容:1.平时成绩:参与讨论、小组实践、作业完成情况2.实验成绩:设计并完成小组实验项目,体现综合能力3.考试成绩:总结本门课程的知识点,在考试中发表自己对于交换技术的认知和思考7. 课程推广本门课程可以作为现代通信网络、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推广授课的途径如下:1.校内推广:与校内有关学院联系,利用教师资源和课程教材进行宣传推广2.网络教学:将课程教学视频和课件上传至在线教育平台,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或报名参加线上课程3.场外推广:与相关企业和机构联系,开展课程培训或讲座等活动,扩大课程影响力和受众范围8. 结论交换技术作为通信网络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在现代数字化通信中的作用愈发重要。
904031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标准.
![9040313《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05455c0ddd36a32d72758122.png)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标准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及同等学力者教学时数:40H学历层次:高职课程代码:9040313修业年限:全日制三年学分数: 2.0适用专业:通信技术制订人:李志敏一、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课程性质:《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是通信技术专业技术课程。
课程任务:本专业以培养从事“通信网络工程施工技术人员”、“通信网络设备维护工程师”、“移动通信优化工程师”为主要目标,兼顾“通信网络产品的售前”,“通信产品销售”、“通信网络管理技术人员”、“网络工程师”等职业能力的培养,针对此目标,本课程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现代交换系统原理和技术的同时,了解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和工作原理,为从事软交换、IMS等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接口的开发、使用与维护打下必要的基础。
以及在理解和掌握现代交换技术中涉及的呼叫处理原理与信令系统的基础上处理在移动通信系统维护与优化过程碰到的疑难问题利用现代交换技术解决。
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地位:本课程是在学生掌握各类专业基础课程的要求之上(包括电路基础、模拟电子、数字电子、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原理、通信传输技术等专业课程),针对专业人才从事移动通信工程工作中所涉及的基本移动通信知识、工作技能与要求所开设的专业技术课程。
2.设计思路(1)内容设计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移动通信技术工程领域的专门知识,掌握移动通信工程中所涉及的现代交换技术,一部分涉及软交换、IMS与现代通信系统和计算机通信系统与电话网接口的开发、使用与维护。
另外一部分涉及移动通信系统维护与优化过程碰到的疑难问题利用现代交换技术解决。
第一部分以现代交换技术的原理与技术为主讲解。
第二部分以现代交换技术原理与技术基础解决移动通信系统项目的实际问题。
在各个项目中结合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知识展开多媒体教学,以实际项目工作对人员的团队、独立工作能力及本课程之外的知识能力(如作图能力、文档处理能力等)的基本要求展开实训教学。
(2)教学设计该课程是学生在基本完成了所有通信技术的专业基础课程条件下展开,此时近似于工作环境,所以本课程尽量模拟工程工作中常见的培训方式进行,教学场所以多媒体教室与实训室作为主,在多媒体教室用培训的方式进行主要知识点的讲授,将各个知识点以项目形式组织,各个项目交叉包含本课程所有知识点,使学生能掌握完成各个项目的知识、工作流程等内容,在实训室验证各个项目,以移动通信系统工程中进行的各个项目为例要求学生以小团队的方式完成各个项目。
《现代交换技术》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
![《现代交换技术》本科课程教学大纲.doc](https://img.taocdn.com/s3/m/15f2cfc143323968011c92f1.png)
5. 9《现代交换技术》本科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中、英文):现代交换技术(Modern Switching Technology) 课程号(代码):30333330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总学时:48 实验学时:4学分:3二、教学目的及要求:1、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了解下述内容:(1)交换在通信网的地位和作用(2)各种交换方式(3)交换技术的发展2、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熟悉下述内容:(1)数字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2)电话通信网(3)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4)ISDN的基本概念(5)ATM交换的基本原理(6)IP交换的基本概念3、通过该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下述内容:(1)交换单元的构成(2)各种交换网络(3)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4)No. 7信令系统(5)ATM交换技术三、教学内容:1交换概论(4学时)1.1交换的引入1.2各种交换方式1. 3,交换系统1. 4.以交换为核心的通信网 2交换网络(6学时)2.1交换单元2.2交换网络3数字程控电话交换与电话通信网(6学时)3.1概述3.2数字程控交换机的系统结构3. 3接口设备3. 4话路建立3. 5控制子系统3.6程控交换软件技术3. 7电话通信网4信令系统(4学时)4.1信令系统概述4. 2 7号信令系统4. 3 7号信令网5分组交换与分组交换网(6学时)5.1分组交换技术的产生和发展5. 2.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5. 3.分组交换协议——Xo 25协议5, 4.分组交换机5. 5分组交换网5.6帧中继技术6ISDN交换与综合业务数字网(4学时)6. 1 ISDN技术的发展6. 2 ISDN的基本概念6. 3 ISDN交换技术6.4综合业务数字网7ATM交换技术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6学时)7. 1 ATM交换技术与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产生和发展7. 2 ATM基本原理7. 3 ATM交换技术7.4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8IP交换技术(6学时)8.1概述8. 2 IP交换8.3标签交换8.4多协议标记交换9交换新技术(2学时)9.1软交换技术9.2光交换技术四、教材:《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卞佳丽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5五、主要参考资料:《现代电信交换》,陈锡生等编著,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一版《现代交换原理》,金蕙文等编著,电子工业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现代交换技术》,张继荣等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年1 月第一版六、成绩评定:期末70%,平时:习题10%;出勤10%,实验10%。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c1f9684c2b160b4e767fcfad.png)
硕士研究生课程“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性质选修学分 3学时54适用专业通信工程开课时间第3学期课程内容介绍各类交换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主要包括:交换的定义,各类交换技术的特点及其发展过程; 交换网络设计的基础理论和实现方法,重点介绍交换单元及其数学描述,开关阵列,时分复用交换单元,CLOS网络,TST网络,DSN网络,BANYAN网络; 数字程控电路交换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各种接口电路的作用,重点介绍电路交换呼叫接续过程,电路交换的基本功能,控制系统的结构,模拟用户接口电路,数字用户线接口电路,模拟中继接口电路,数字中继接口电路,数字多频信号的发送和接收; 交换系统的存储程序控制,包括呼叫处理过程、交换的软件系统和数据库等内容; 分组交换和帧中继的工作原理,重点介绍交换虚电路的建立和释放,路由选择,流量控制,通信协议; 信令的基础知识和No. 7信令系统; A TM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ATM交换的呼叫控制所涉及的协议过程和实现的机理,重点介绍基于ATM交换的B-ISDN拓扑结构,ATM交换机的模块结构,信元交换机构,输入和输出模块,A TM寻址,地址登记,连接建立和清除; 路由器和IP交换技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技术,重点介绍TCP/IP的网络体系结构,I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互连网控制报文协议,TCP协议,用户数据报协议,路由器的报文转发原理,路由选择表的生成和维护,IP交换机的构成及工作原理,IP交换中所使用的协议,标记交换技术; 光交换元件,光交换网络结构,多维交换系统和光交换的应用。
最后介绍交换新技术—软交换,包括软交换的组织结构,网关技术,控制原理,业务应用与开发环境。
目的与要求通信的目的是实现信息的传递,它要完成两方面的任务,即信息的传输与交换。
交换设备是通信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通信网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标准不断出现。
交换技术与终端业务、传输技术必须相适应。
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 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68fa52ebfc4ffe473268ab83.png)
现代交换技术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140428Z10课程名称:现代交换技术/ Modern Switching Technology课程类别:专业课,方向二必选学时/学分:32/2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适用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教材、教学参考书:1. 张中荃主编. 现代交换技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2. 罗国明主编.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年;3.劳文薇主编.程控交换技术与设备.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二、课程设置的目的意义《现代交换原理》课程是工科院校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交换是现代信息网络的核心,“交换”的发展,决定了“整个通信网络”的发展,由此确立了交换原理课程在信息与通信类专业的重要地位,是信息网络运行的灵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掌握交换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常用概念,了解交换技术的发展过程、背景,掌握交换的基本思想和原理,了解交换方式的种类;掌握电路交换机的硬件、软件结构以及程序控制中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掌握数字电话网结构,了解话务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分组交换的基本原理;了解ATM 交换原理、IP交换原理以及当今电话通信发展的新技术。
使学生具有通信专业的基本知识,为后续学习各种专业技术课打下必备的基础,也为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工作打下必须的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要求知识:了解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的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
掌握程控数字交换机的硬件设备。
了解程控交换软件系统,掌握呼叫处理的基本原理。
熟练掌握各种控制方式,熟悉话务量、呼叫能力和可靠性的计算方法。
熟悉常见的程控数字交换机。
了解电话通信网中的一些常识及最新技术。
熟悉未来下一代主干网的构建技术与原理。
熟悉ATM与MPLS等宽带交换技术的原理。
能力:能设计一个简单的电话系统;能结合FPGA技术,设计一个简单的程控交换机;能够理解核心网的一些基本概念与设计思路;在交叉知识的讨论中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分析、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素质:通过课程中的分析讨论辩论培养分析沟通交流素质,建立面向客户的系统设计思维模式,提升理解用户需求的基本素质。
现代交换技术(第二版)
![现代交换技术(第二版)](https://img.taocdn.com/s3/m/28ea92d62d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c6.png)
现代交换技术(第⼆版)浙江师范⼤学《现代交换技术》主讲:曾令国第⼀章:交换技术概述课程的地位和任务本课程是本科通信⼯程专业电信交换⽅向的⼀门重要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电路交换的原理和⽅法,理解程控交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的基本构成,了解当前交换技术、通信⽹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为今后管理、使⽤、维护程控交换设备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1.1交换的基本概念1.1.1引⼊交换的主要作⽤1 点到点通信→多个⽤户之间的点到点⽹状通信→具有交换节点的多点间通信→具有汇接交换点的多点间通信。
2 容量极⼤的长途通信⽹采⽤分级的⽅式构成交换⽹。
截⾄1999年初,我国的长途电话⽹仍是五级汇接辐射式长途⽹。
六⼤交换中⼼:西安北京沈阳南京武汉成都四⼤辅助区:天津重庆⼴州上海●⽆级动态⽹:是指电话⽹中的各个节点交换机处于同⼀等级,不分上下级,且⽹络中的路由选择⽅式不是固定的,⽽是随⽹上话务变化状况或其他因素⽽变化1.1.2交换节点基本功能:1 交换节点能控制的接续类型P2解释⼀下:数字中继线,它的主要作⽤是向⽤户提供永久性和半永久性连接的数字数据传输信道,既可⽤于计算机之间的通信,也可⽤于传送数字化传真,数字话⾳,数字图像信号或其它数字化信号。
2 交换节点具备P21.2 交换技术分类1.2.1 模拟/数字交换1 不同标准的分类结果不同:●传输信号:模拟/数字●控制⽅式:分布/程控●传输带宽:宽带/窄带●信道占有:电路/分组2 数字通信:●模拟信号数字化(另案)●数字通信系统模型P4:信源编码和信道编码信源编码:为了减少信源输出符号序列中的剩余度、提⾼符号的平均信息量,对信源输出的符号序列所施⾏的变换。
莫尔斯电码,差值脉冲编码,预测编码,运动估算和运动补偿编码,变换编码,统计编码,ASCII码,哈夫曼编码,算术编码,L-Z编码。
信道编码:传输中由于各种原因,使数据流中产⽣误码,信道编码对数码流进⾏相应的处理,使系统具有⼀定的纠错能⼒和抗⼲扰能⼒,误码的处理技术有纠错、交织、线性内插、伪随机码等1.2.2 布控/程控交换1 布控交换(包括)●步进式:由⽤户话机的拨号脉冲直接控制交换机的接线器,属于直接控制⽅式;--步进式的进⼀步发展:旋转制和升降制,采⽤记发器来接收⽤户话机的拨号,并通过译码器译成电码来控制接线器。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
![《现代交换技术》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a0a0df1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b.png)
探讨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3
云计算中的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应用
讲解云计算环境下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的应用。
网络安全与交换技术
1 交换技术对网络安全的影响
探讨交换技术对网络安全的挑战和机遇。
2 交换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
介绍交换技术在网络安全领域中的具体应用。
3 新一代交换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作用
数据包交换技术
解释数据包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优势。
IP交换技术
探讨IP交换技术在现代网络中的应用。
以太网交换பைடு நூலகம்术
介绍以太网交换技术以及其在网络中的作用。
虚拟化交换技术
讨论虚拟化交换技术如何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
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
1
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基础
介绍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数据中心网络交换技术发展趋势
分析新一代交换技术在加强网络安全方面的作用。
结论
现代交换技术的发展 趋势
探索现代交换技术未来的发展 趋势和前景。
现代交换技术的优缺 点和应用前景
评估现代交换技术的优势和劣 势,以及其广泛应用的前景。
总结和展望
总结本课程内容,并展望未来 交换技术的发展。
《现代交换技术》PPT课件
导言
本节课程将介绍现代交换技术的重要性和目标,以及交换技术在不同场景中 的发展历程。
传统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技术
介绍传统电路交换技术的原 理和应用。
路由器交换技术
介绍传统路由器交换技术的 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ATM交换技术
介绍传统ATM交换技术的特 点和应用场景。
现代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8661c840af1ffc4ffe47ac80.png)
深圳市深德技工学校《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对象:4年级,网络专业总学时:80理论总学分:100分一、课程性质和目标:《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从应用角度出发,紧紧围绕交换的核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通信网中各种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其工作原理。
全书共分10章,主要介绍了交换的产生与概念以及各类交换技术的原理及其发展过程,交换单元及其网络,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信令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ATM交换技术,路由器与IP交换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与软交换,以及光交换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每章都配有内容简介、重点难点、小结和习题,便于教学和读者自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现代交换技术的概念和原理,掌握交换单元及其网络,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与技术,信令系统,通信工程设计与综合布线技术,分组交换与帧中继技术,ATM交换技术,路由器与IP交换技术,下一代网络体系与软交换,以及光交换技术。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掌握同通信网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种常用的交换技术、【教学重点与难点】电路交换技术、报文交换技术、分组交换技术、宽带交换技术【教学内容】1.1 交换与通信网1.1.1 点对点通信系统1.1.2 交换与交换设备1.1.3 通信网1.1.4 通信网的工作方式1.1.5 交换技术有关术语介绍1.1.6 信息传送模式1.1.7 信息网络的分类及其业务特点1.2 交换技术1.2.1 交换技术分类1.2.2 电路交换技术1.2.3 报文交换技术1.2.4 分组交换技术1.2.5 宽带交换技术1.2.6 通信网的发展趋势第二章:交换技术基础【教学目的】理解交换单元的性能、掌握模拟语言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掌握频分多少复用技术和时分多路复用技术。
【教学重点与难点】信号数字化技术、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教学内容】2.1 引言2.2 交换单元及交换网络2.2.1 交换单元及其性能2.2.2 交换单元的分类与几种典型的交换单元2.2.3 交换网络2.3 信号数字化技术2.3.1 模拟语音信号的数字化处理2.3.2 图像与视频信号的数字化处理2.4 信道共享与复用技术2.4.1 空分复用2.4.2 频分多路复用2.4.3 时分多路复用第三章:电路交换技术【教学目的】理解电路交换的发展过程和原理以及特点,掌握电路交换技术的硬件结构及功能、了解程控交换机的指标体系。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交换技术课程教学大纲](https://img.taocdn.com/s3/m/f506300d4b73f242336c5fa5.png)
实验1:走进机房及ZXJ10系统结构(必做)
4
检查机房环境;进入仿真软件后台;计算IP地址;熟悉交换机常用单板以及系统组成
验证
实验
6-7
实验2:物理配置(必做)
6
会进行ZXJ10交换机系统数据配置
验证
实验
7-9
实验3:局内电话互通(必做)
6
会进行开局号码管理,号码分析,用户属性设置,验证本局电话互通,故障排查
课堂讲授
IP计算,组网方式
3-4
物理配置
8
熟悉物理配置步骤的同时掌握交换机的结构原理、单板结构及背板连线情况。
课堂讲授
单板规划
8
本局电话互通
3
掌握开局实现本局通话的基本步骤,理解号码分析的原理。
课堂讲授
本局开话步骤,号码分析原理
8-9
本局呼叫故障排查
3
掌握本局通话中ZXJ10涉及到的设备硬件是如何相互协调,配合工作的,掌握呼叫业务观察与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会利用维护工具进行呼损观察和故障定位
授课地点:6F-303
授课对象:15通信4-6班
开课院系:电子工程与智能化学院
任课教师姓名/职称:张小玲/讲师
联系电话:
Email:2433036935@
答疑时间、地点与方式:每周四下午,8A-204B;网络方式等
课程考核方式:开卷( )闭卷(√)课程论文( )其它( )
使用教材:《电话网交换技术》,许圳彬等编,中兴通讯NC教育管理中心发行,2012
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增强自主学习能力,了解当前交换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为今后从事通信行业打基础,培养作为一个通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学习精神及严谨态度。
本课程与学生核心能力培养之间的关联(可多选):
现在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现在交换技术课程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a62de017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现在交换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并掌握交换技术的概念、原理及其分类。
2. 学生能描述并分析各种交换技术(如电路交换、分组交换、帧中继等)的工作流程及其优缺点。
3. 学生能了解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网络中的应用及其发展趋势。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网络中的交换技术问题,并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掌握交换设备的配置与调试方法。
3. 学生能够运用网络仿真软件,模拟交换技术的工作过程,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交换技术产生兴趣,培养主动探究网络通信领域新知识的精神。
2. 学生能够认识到交换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重要性,增强信息社会的责任感。
3. 学生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人际交往能力。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交换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实际应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学生为高中二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网络基础,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要求: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 采用案例分析、实验、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
二、教学内容1. 交换技术概述- 交换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中的作用与地位2. 电路交换技术- 电路交换原理与工作流程- 电路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电路交换设备与应用案例3. 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原理与工作流程- 分组交换技术的优缺点- 分组交换设备与应用案例4. 帧中继技术- 帧中继原理与工作流程- 帧中继技术的优缺点- 帧中继设备与应用案例5. 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 新型交换技术简介(如ATM、IP交换等)- 交换技术在5G通信中的应用- 交换技术未来发展趋势6. 实践教学- 交换设备配置与调试- 网络仿真软件操作与案例分析- 交换技术实验设计与实施教学内容安排与进度:第1周:交换技术概述第2-3周:电路交换技术第4-5周:分组交换技术第6周:帧中继技术第7周:交换技术的发展趋势第8周:实践教学与总结教材章节关联:《计算机网络技术》第5章 交换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实验教程》第3章 交换技术实验内容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 对于交换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采用讲授法进行教学,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基础理论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 它
2010年11月27日
8/8
课程简介结束
2010年11月27日
9/8
4/8
课程 简介
学时: 学时:总学时数48,全部为课堂讲授 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考试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刘振霞,马志强,钱渊
2010年11月27日
5/8
课程 简介
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参考书: 参考书: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第二版) 程控数字交换与交换网》 第二版)
2010年11月27日 2/8
课程简介
课程目的: 课程目的:现代交换技术是通信工
程专业的专业课,学习本课程的目 的是使学生掌握程控交换系统的基 本原理、软硬件体系结构和基本技 术,为以后学习更高级的信息与通 信课程,以及今后从事通信领域的 实际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010年11月27日
3/8
课程简介
课程要求: 课程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们
了解程控交换技术在通信网中的地位;理 解电路交换的基本原理、信令系统、程控 交换机的软硬件组成、呼叫接续过程;掌 握信令系统、交换网络及ZXJ10程控交换机 的软硬件结构、呼叫接续过程及数据管理 与维护等。
授课方式: 授课方式:多媒体投影及课堂讲授
2010年11月27日
现代交换原理
Modern Switching Principles 程控数字交换技术
课程简介
课程意义: 课程意义:通信作为信息产业的基础,
在推进社会信息化进程中发挥着先导和带 动作用。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通信 新业务不断涌现,电话通信和数据通信已 成为现代社会应用最广泛的信息交流方式, 是人们日常生活或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 而为了实现一个有效的通信就需要采 用交换技术 。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叶敏 编著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电子工业出版社 金惠文、陈见亚、纪红 等编著
《现代交换原理》 现代交换原理》
人民邮电出版社 桂海源编著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 现代交换原理与通信网技术》 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卞卡丽 等编著
2010年11月27日 6/8
教学内容
概制系统的结构与程序管理 呼叫接续与程序控制 电信网信令系统 数字程控交换机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