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课件
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性感染最主要的手段。根据 患者的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实验室检查结 果,初步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 药。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是指医务人员在预防、治疗疾病的过 程中,针对具体患者选用适宜的抗菌 药物,采取适当的剂量与疗程,在适 当的时间,通过适当的给药途径用于 人体,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疾病的目 的,同时减少细菌耐药、保护患者不 受或少受用药有关的损害。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第2代头孢菌素
对多数青霉素酶稳定
抗菌谱较第1代为广 对革兰阴性菌的作用较第1代强
对某些肠杆菌科细菌和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 差。
头孢呋辛: 对多数G+菌有较强抗菌作用, 对G-菌作用较头孢唑啉强。能通过血脑屏障, 为治疗化脓性脑膜炎选用药物。
头孢克罗:对G+菌抗菌活性较头孢氨苄强, 对大肠、肺炎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与头孢羟 氨苄相仿
肠杆菌科高敏。对金葡菌作用低于头孢唑啉;对 MRSA,肠球菌耐药。 头孢哌酮:对绿脓杆菌有较好作用,对β-内酰胺 酶稳定差 ,经胆道排泄。 头孢哌酮-舒巴坦:β-内酰胺酶稳定,增强对绿 脓杆菌。
抗菌药物的合理用药
第4代头孢菌素
1、对细菌通透性及组织渗透能力增加。 2、抗菌机制独特,除与大肠杆菌PBP1结合外, 与PBP3亲和力强,抗菌活性增强。 3、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增加,对产ESBL细 菌的抗菌活性较头孢他啶强。 4、 增强对革兰阳性抗菌作用。 5、有较强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 头孢吡肟:第一个用于临床的第4代头孢菌素
许多国家和地区传播 (4)出现耐万古霉素屎肠球菌(VRE)感染 (5)耐青霉素和耐头孢菌素的草绿色链球菌(PRS)
的出现 (6)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耐药细菌变异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PPT课件

如何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PPT课件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应用植入物或假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体的手术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孢呋辛
矫形外科手术 金黄色葡萄球菌
头孢拉定或头孢唑啉;
(包括用螺钉、 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头孢呋辛
钢板、金属关 革兰阴性杆菌
头孢呋辛
头孢替安
第三代头孢菌素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他啶
第四代头孢菌素
头孢吡肟
头孢匹罗
G+ 球菌 +++
++
抗G-杆菌 +
酶稳定性 +
++
++
+
+++
+++
++
++++
++++
13
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机制
1、细菌产生灭活酶或钝化酶
β—内酰胺酶
2、抗菌药物作用靶位改变
3、改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喹诺酮类
硝咪唑类
合成抗细菌药 磺胺类
呋喃类
抗真菌药物 抗真菌抗生素
合成抗真菌药
抗病毒药
抗原虫药
3
抗生素的分类
杀菌剂 抑菌剂
4
杀菌剂:
(1)β-内酰胺类(繁殖期杀菌剂) (2)氨基糖苷类(静止期杀菌剂) (3)磷霉素(快速杀菌剂) (4)糖肽类(快速杀菌剂) (5)利福霉素类(杀菌剂) (6)氟喹诺酮类(快速杀菌剂 )
20
SSI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演示文稿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演示文稿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五)疗程 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 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有局部病 灶者需用药至感染灶控制或完全消散。 但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 伤寒、布鲁菌病、骨髓炎、溶血性链球菌咽炎 和扁桃体炎、侵袭性真菌病、结核病等需较长 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减少或防止复发。

(三)给药途径 对于轻、中度感染的大多数患者,应予口服治疗。仅 在下列情况下可先予以注射给药:①不能口服或不能 耐受口服给药的患者(如吞咽困难者);②患者存在 可能明显影响口服药物吸收的情况(如呕吐、严重腹 泻、胃肠道病变或肠道吸收功能障碍等);③所选药 物有合适抗菌谱,但无口服剂型;④需在感染组织或 体液中迅速达到高药物浓度以达杀菌作用者(如感染 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等);⑤感染严重、病情 进展迅速,需给予紧急治疗的情况(如血流感染、重 症肺炎患者等);⑥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差。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用法用量应根据其药代动力学特点: 如浓度依耐性药物:左氧氟沙星部分药品说 明书上用法用量为0.2g bid,但热病上推荐为 0.75g qd,国内共识里也更改为0.4-0.5g qd。 时间依耐性药物:β-内酰胺类,一般为一天24次。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接受注射用药的感染患者经初始注射治疗病情 好转并能口服时,应及早转为口服给药。 肌内注射给药时难以使用较大剂量,其吸收也 受药动学等众多因素影响,因此只适用于不能 口服给药的轻、中度感染者,不宜用于重症感 染者。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局部应用宜尽量避免,抗菌药物的局部应 用只限于少数情况:①全身给药后在感染部位难以达 到有效治疗浓度时加用局部给药作为辅助治疗(如治 疗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时某些药物可同时鞘内给药,包 裹性厚壁脓肿脓腔内注入抗菌药物等);②眼科及耳 部感染的局部用药等;③某些皮肤表层及口腔、阴道 等黏膜表面的感染可采用抗菌药物局部应用或外用, 但应避免将主要供全身应用的品种作局部用药。 局部用药宜采用刺激性小、不易吸收、不易导致耐药 性和过敏反应的杀菌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较 易产生过敏反应的药物不可局部应用。氨基糖苷类等 耳毒性药不可局部滴耳。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ppt课件
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 细菌耐药监测网
27
考核
公示 诫勉谈话 扣奖 限制处方权 取消处方权 行政处罚 法律处置
28
29
特殊使用:具有明显或严重不良反 应,不宜随意使用的抗菌药物;需
要加以保护以免细菌过快产生耐药
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抗菌药物;疗效
或安全性任何一方面的临床资料尚 较少的药物;药品价格昂贵的抗菌 药物。
住院:具有正高级、科室主任 、经会诊、多学科疑难病例讨 论同意。
急诊高级职称
门诊不能用
6
浙江省抗菌药物分级目录
5
抗菌药物的管理—分级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 安全、有效,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
小,价格相对较低的抗菌药物。
所有医生通过抗菌药物知识培训, 考核合格者都可以使用
限制使用: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是 指经长期临床应用证明安全、有效, 住院:有副高以上、科室主任 对细菌耐药性影响较大,或者价格 门急诊:中级以上 相对较高的抗菌药物。
以主管药物的院长为组长的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医务、药学、 感染性疾病、临床微生物、护理、医院感染管理等部门负责人和 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组成,医务、药学等 部门共同负责日常管理工作。
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小组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 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微生物检验科、药学部门等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药师或具有高级专业技 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抗菌药物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一般骨科手术
第一代头孢菌素
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骨折内固定术、脊柱融合术、 关节置换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曲松
妇科手术
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或头孢噻肟;涉及阴道时可加用 甲硝唑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ppt课件

氟氯西林,成人每日 2-4g 。甲氧西林主要用于实验室
检测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
2019
-
7
半合成广谱青霉素:因对各种β-内酰胺酶的 稳定性差,临床使用逐渐减少 阿莫西林:抗菌谱与氨苄西林相似,抗菌活 性是氨苄西林的 2 倍,主要用于呼吸道、泌 尿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 哌拉西林:对绿脓杆菌、肺炎克雷白菌等革 兰阴性菌的抗菌活性相对较强,主要用于临 床轻、中度感染,剂量8-16g/天。
2019
-
42
Voriconazole-沃尔康唑(威凡)

适应症: 1.侵袭性曲霉菌病 2.氟康唑耐药的严重的侵袭性念珠菌感染 (包括克柔念珠菌) 3.由足放线菌属菌种( Scedosporium Spp.)和镰刀菌属菌种(Fusarium Spp.)引 起的严重真菌感染。
2019
-
43
Cancidas(科赛斯)
主要药代学特点

口服吸收好,皮肤、水泡液浓度高 脂溶性好,与食物同服增加吸收 蛋白结合率99% t1/2 15—20h,一般每天给药1—2次(200~400mg)
2019
-
41
5-氟胞嘧啶
对念珠菌、隐球菌及球拟酵母菌等具有较高抗菌活
性,单用易产生耐药。 ①给药剂量100~150mg/kg,口服制剂 ② t1/2 3~6h,肾功能不全可延长t1/2 ③有骨髓抑制及致畸作用 ④口服生物利用度80%。
18
氨基糖苷类

对G-菌有强效


对部分G+菌(葡萄球菌)有效
对厌氧菌无效
2019
-
19
重要氨基苷类抗生素评价及用法
品 种 主要特点及评价 耐药状况日趋严重,葡萄球菌的的耐药率 65%左右,假单胞菌属,不动杆菌属 50%以 上耐药,沙门氏菌,志贺氏菌耐药率 15% 左右或更高,其它肠杆菌科细菌耐药率 30~50% 卡那霉素 (Kanamycin) 阿米卡里 (Amikacin) 对结核杆菌易产生耐药,对各种细菌耐药增 多,有的达 20~35%。 抗菌作用较卡那霉素强 2~4 倍,对金葡(菌 强 5 倍,对其它氨基甙类 耐药菌部分有效。 妥布霉素 (Tobramycin) 与庆大霉素相似,耐药率较低,对绿脓杆菌 的效能比庆大霉素强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奈替来星 (Netilmicin) 抗菌作用比庆大强,对金葡菌具有强大活 性,对 50% 以上庆大耐药株有效,耳、肾 毒性最低。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 次 / 日 肌注或静滴 1.0~2.0g 一次/日 肌注或静滴 0.4~0.8g 一次/日 用 肌注或静滴 200~300mg 一次/日 法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PPT课件

抗厌氧菌
03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1. 准确诊断,合理选药:根据患者的病情、感染部位和可能的病原 体,选择最合适的抗菌药物。2. 剂量适当,疗程合理:根据患者的 年龄、体重、病情等调整剂量,并根据感染的严重程度和病原体类 型确定疗程。3. 联合用药,谨慎换药:在需要的情况下联合使用抗 菌药物,并避免频繁更换药物。4. 观察疗效,及时调整:密切观察 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5. 预防滥用,注意耐药性: 避免不必要的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以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THANKS
谢谢大家!
05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1. 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和教育,提 高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水平。2. 实施严格的抗 菌药物管理制度,包括处方审核、药品库存 管理等。3. 对患者进行宣传教育,提高患者 对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认识和依从性。4. 开 展耐药性的监测和预警工作,及时掌握耐药 性的发生和发展趋势。5. 鼓励研发新型抗菌 药物和其他替代治疗方法,以应对耐药性的 挑战。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课件框 架)
目的:提高疗效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汇报人: 2023-11-10
目录
• 什么是抗菌药物 • 抗菌药物的种类 •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原则 •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现象 • 如何避免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 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引言
尊敬的各位听众,今天我们将深入探讨一个重要的话题: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在医疗领域, 抗菌药物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然而,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已经引发了严重的公
共卫生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并遵循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原则。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演示文稿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演示文稿
导)增多,三代头孢菌素不宜用于上述产酶株感染 ✓ 注射品种: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唑肟 ✓ 口服品种:头孢克肟、头孢泊肟酯、头孢特伦酯、头孢地尼
2020/11/7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朱深银ຫໍສະໝຸດ 12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及适应症
第四代头孢菌素
➢ 对肠杆菌科细菌作用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大致相仿,由于对染色体介导 的AmpC酶稳定,对阴沟肠杆菌、产气肠杆菌、柠檬酸菌属等非发酵 糖类菌株作用优于第三代头孢菌素
对G+菌作用与一代相似, 对G-菌作用强于一代,对 厌氧菌有一定作用
对G-杆菌作用明显强于一 二代,对G+菌作用不如一 二代,对铜绿假单胞菌、厌 氧菌有一定作用
对G-杆菌作用强于三代, 对部分G+菌作用增强
对β内酰胺酶稳 定性
对G+菌产生的酶 稳定,对G-菌产生 的酶不稳定 对G-菌产生的酶稳 定性强于一代
2020/11/7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朱深银
6
常用抗菌药物的分类
抗生素
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头霉素类、 单环菌素类、氧头孢烯类、含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氨基糖苷类 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利福霉素类 糖肽类及其他
合成抗菌药:氟喹诺酮类、磺胺类、硝基咪唑类
➢ 对铜绿假单胞菌的作用与头孢他啶相仿 ➢ 对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等的作用较第三代头孢菌素略强 ➢ 常用品种:头孢吡肟、头孢匹罗 ➢ 适应症: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AmpC酶)所致院内感染和免
疫缺陷感染,不宜用于产ESBLs株所致感染。
2020/11/7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朱深银
13
头孢菌素类抗菌谱及适应症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课件

《抗菌药物合理运用》课件

氨基糖苷类
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主要 用于治疗需氧革兰氏阴性杆菌
所致的全身感染。
四环素类
包括四环素、土霉素等,对革 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均有抑制
作用。
氟喹喏酮类
如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等, 具有抗菌谱广、作用强的特点

抗菌药物的作用机制
01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β-内酰胺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
身体虚弱者抗菌药物的使用
身体虚弱者抗菌药物使用 原则
选择对虚弱者安全的药物,注者抗菌药物使用 注意事项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给药方 式,注意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
05 抗菌药物的合理 管理
加强抗菌药物的监管
制定严格的抗菌药物使用规范和标准操作流程,确保医务人员在使用抗菌药物时遵 循相关规定。
药物。
下呼吸道感染
选用氟喹诺酮类、氨基 糖苷类等抗菌药物。
消化道感染
选用喹诺酮类、头孢菌 素类等抗菌药物。
泌尿道感染
选用氟喹诺酮类、磺胺 类等抗菌药物。
抗菌药物的联合使用
病因不明或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 严重感染:可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 。
减缓耐药性产生:当一种抗菌药物使 用时间过长,病原体产生了耐药性, 可考虑联合使用其他抗菌药物。
应对措施
在使用抗菌药物期间,应定期监测血常规指标,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血液系统异 常。如有必要,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抗菌药物的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
部分患者可能对抗菌药物产生过敏反应,如皮疹、荨麻疹、 呼吸困难等,严重时可能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
应对措施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对有过敏史 的患者需谨慎用药。同时,应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的反应, 如有过敏症状应及时停药并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共94页PPT资料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共94页PPT资料

1.有指证用药
• 症状、体征及血、尿常规等支持细菌感染 • 病原学检查确诊为细菌感染 • 确定是由真菌、结核分枝杆菌、非结核分枝
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 及部分原虫等病原微生物所致的感染
下列情况无使用指征: 1. 细菌感染诊断不能成立者 2. 病毒性感染者
2.针对性用药
• 查明病原
红霉素、阿 奇霉素等大 环内酯类 利福平 克林霉素 多西环素
青霉素 羧苄西林 阿洛西林 头孢唑啉 头孢噻吩
庆大霉素 妥布霉素 奈替米星 阿米卡星 卡那霉素 链霉素
四环素 土霉素
抗菌药物
氨苄西林 阿莫西林 哌拉西林 美洛西林 苯唑西林
头孢哌酮 头孢曲松 头孢噻肟 头孢哌酮/舒 巴坦
头孢氨苄 头孢拉定 头孢呋辛 头孢西丁 头孢他啶
及生命,一般慢性感染病人不采取预防应用抗生素的措施 • 原则上广谱强效抗生素及刚上市不久的新品种不应作预防
应用 • 非污染的一般性非高危手术原则上不需预防应用抗生素 • 需实施围术期预防应用抗生素的外科、妇科手术应遵照围
术期预防使用抗生素的方法进行, 不应随意增加给药 次数 与天数 • 选作预防应用的抗生素应符合有效安全的原则,一般只用 一种药物,不采用2种或2种以上抗菌药作联合预防应用 • 不应依赖抗生素预防应用而 忽略手术本身与术前术后的 无菌操作及环境、手术器械与用品的严格消毒措施
给药次数
• 为保证体内能发挥最好的药效,最少的不良 反应, 应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 的原则给药。
• 一天一次给药:浓度依赖性,Cmax/MIC达到 8-10倍,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
• 一天多次给药:时间依赖性,半衰期短药 物、β内酰胺类、糖肽类
疗程
• 因感染不同而异 • 一般宜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h • 下列感染需较长的疗程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PPT医学课件

抗菌药物不良反应的预防与处理
严格掌握适应症
在使用抗菌药物前,应 充分了解其适应症,避
免不必要的用药。
遵循医嘱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抗 菌药物,不要自行增减 剂量或更改用药方式。
观察不良反应
在使用抗菌药物过程中 ,应密切观察可能出现 的不良反应,及时向医
生报告。
合理停药
一旦症状得到控制,应 在医生指导下逐步停药 ,避免突然停药导致病
单一用药
在病原体明确且敏感药物单一的情况 下,应尽量使用单一抗菌药物治疗。
联合用药
对于严重感染或病原体不明的复杂感 染,可以考虑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但 需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避免产 生耐药性和不良反应。
CHAPTER 03
抗菌药物的耐药性
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1 2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
不规范地使用抗菌药物会导致病菌产生耐药性, 如长期、大量使用抗菌药物,或使用不当,如剂 量不足、用药时间过长等。
保抗菌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药品流通
03
对药品流通环节进行监管,防止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和滥用
现象的发生。
促进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培训
医务人员培训
对医务人员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培训,提高医务人员对抗菌 药物的认知水平和用药技能。
患者教育
对患者进行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教育,让患者了解抗菌药物的正 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0世纪中期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耐药菌株逐渐增多,促使人们不断研发新 型抗菌药物。
21世纪
针对多重耐药菌的抗菌药物不断涌现,同时新型抗菌药物的作用机 制和给药方式也在不断探索中。
抗菌药物的重要性与挑战
重要性
抗菌药物在控制和治疗细菌感染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挽救了无数生命。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ppt课件
ppt课件 20
氨基青霉素
氨苄 金葡、链球、大肠 相似 阿莫 相似 强 2倍 稍强、快 5 10~20 10 高
ppt课件
流感杆菌、厌氧菌
肠球、沙门 杀菌作用 峰浓度(0.5) 生物利用度 皮疹等(%)
稍强
5
21
头孢菌素分类
• 一代:对青霉素酶稳定,但被β内酰胺酶 水解,主要用于敏感G+/G-菌(金葡、大肠、 肺克) • 二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绿脓耐药 • 三代:对β内酰胺酶稳定,组织分布好, MRSA、肠球菌耐药,对肠杆菌科抗菌活性 加强,但不动杆菌常耐药 • 四代:对β内酰胺酶,尤其是AmpC酶稳定, 对细菌细胞膜穿透力增强
噻肟
哌酮
++++
++
+
+++

不耐

肝胆
肝内代谢
出血倾向
曲松 他定
++ ~ +++ +++
++ ++++
耐 耐
肝胆 肾
半衰期长,
入CSF多
免疫缺陷
者感染
ppt课件
27
第四代头孢菌素

广谱,四代,对绿脓有效 对广谱b-内酰胺酶稳定,亲和力↓,膜穿透↑ 对金葡,肠杆菌与枸橼酸杆菌( I 型酶)作用↑ T1/2b 2h,蛋白结合率<5% 每日2~4g,分2次 主要用于耐三代头孢的菌株(G-为主)所致感染
ppt课件 5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紫色(复染颜色)的细菌 称为革兰氏阳性细菌,用G+表示。 革兰氏阳性菌:主要成分为肽聚糖,许多抗 生素主要抑制细胞壁上的肽聚糖的合成而起 抗菌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试验结果选用抗菌药物 危重患者先给予抗菌药物经验治疗:
推断最可能的病原菌:发病情况、发病场所、原发 病灶、基础疾病 结合当地细菌耐药状况 获知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调整给药方案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按照药物的抗菌作用特点及其体内过程特 点选择用药
抗菌药物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病原 菌种类及抗菌药物特点制订
时 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30%
滥用误区
抗菌药=消炎退热药 抗菌药预防所有感染 新、贵品种的疗效优于老、廉品种 一种抗菌药物即可达到药效的却用2—3种 口服抗菌药物可达到效果的却用静脉注射 使用超广谱抗菌药,临床效果好说明用药正确? 疗程长才保险, 定植菌当致病菌治疗 虽然全部耐药,但有感染总要用些抗菌药
何谓抗菌药物的合理应 用?
该不该用-有无抗菌药物应用指征 选药对不对-所选种类和品种是否合理 使用正确不正确-给药方案是否正确 抗菌药物应用合理与否的评价标准 有明显疗效 安全风险低-毒副作用少 能减少或减缓细菌耐药性发生 费用经济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菌药物 尽早查明感染病原,根据病原种类及细菌药物敏
我国住院病人的抗生素使用率
我国住院病人抗生素使用率:
三级医院
70

二级医院
80

一级医院
90

我国与国际药品销售比较
抗菌药物所占全部药物份额 我国:超过总量的1/4(25.38%) 其中抗生素占3/4以上,头孢菌素近一半。 世界:以调脂药、抗精神失常药占多数 头孢菌素及抗菌复合物制剂仅占2%
销售额前10位药物 我国:有4种抗生素(多为头孢类抗生素) 且排名第一、二、四、五位 世界:没有抗菌药

疗程:抗菌药物疗程因感染不同而异,一般宜用至体
温正常、症状消退后72~96小时,但败血症、感染 性心内膜炎、化脓性脑膜炎、伤寒、深部真菌病、结 核病等需较长的疗程方能彻底治愈,并防止复发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抗菌药物的联合应用要有明确指征:单一药物可有效治疗
的感染,不需联合用药 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指征: 病原菌尚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包括免疫缺陷者的严重感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混合感染 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有效控制的感染性心内膜炎或败血症等 重症感染 需长程治疗,但病原菌易产生耐药性的感染,如结核病 由于药物协同作用,联合用药时应将毒性大的抗菌药物剂 量减少 必须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
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课件演示文稿
Outline
抗菌药物的发展史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 抗菌药合理应用——优化抗生素治疗策略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原则 抗菌药物预防性性应用的原则 案例分析
1928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1年上市, 标志着人类进入抗生素时代
青霉素在二战硝烟 中神奇的疗效使所 有人都为之欢呼!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制订治疗方案时应遵循下列原则:
品种选择:根据病原菌种类、药敏结果选用 给药剂量:按各种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范围给药 给药途径:
轻症感染:口服给药 重症感染、全身性感染:初始静脉给药,病 情好转及早转口服给药 尽量避免局部应用
抗菌药物治疗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给药次数:根据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相结合的原则给
Result
耐药性
二重感染
滥用
过敏反应
感染未有效控制,反而加重
我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抗生素滥用。
不断涌现的耐药性问题
耐青霉素肺炎链球菌(PRSP) 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 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 耐万古霉素葡萄球菌(VRSA) 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科细菌(包括NDM-1)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A) 泛耐药不动杆菌(PDR-AB) 产ESBL肠杆菌科细菌 多重耐药结核杆菌(XTB)
中应用的基本原则
➢ 肾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应用的基本原则 ➢ 肝功能减退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老年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新生儿、小儿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 妊娠期、哺乳期患者抗菌药物的应用
抗菌药物分级管理
➢ 非限制使用:经临床长期应用证明安全有效,价格相对 较低的抗菌药物
➢ 限制使用:鉴于此类药物的抗菌特点、安全性和对细菌 耐药性的影响,需对药物临床适应证或适用人群加以限 制,价格相对较非限制类略高
产生耐药性、二重感染
出现新的感染或已控制感染 “死灰复燃”
抗菌药物的滥用及耐药问题
中国是世界上滥用抗菌药物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由此造成的细菌耐药性问题尤为突出,抗菌药是国 内耗量最大的药物:
抗菌药占门诊处方量的40%以上 ,比例最大。 住院患者79%应用了1种或1种以上抗菌药,而
根据药敏实验而选择的只占14% 。
住院患者 的大处方 79%含 有抗菌药
卫生部的控制要求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 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力争控制在40DDD以下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 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
前30分钟至2小时 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
➢ 特殊使用:包括某些用以治疗高度耐药菌感染的药物, 一旦细菌对其出现耐药,后果严重,需严格掌握其适应 证者,以及新上市的抗菌药,后者的疗效或安全性方面 的临床资料尚不多,或并不优于现用药物者;药品价格 相对较高
抗菌药物 “大爆发”
1944年链霉素问世,用于结核病治疗。 目前氨基苷类有10余个品种。
1952年红霉素问世,近年来新大环内酯 类有新发展;
60~70年代以来, β-内酰胺及喹诺酮类 开发和应用,抗菌药物“大爆发”。目 前投入市场超过200种。
抗生素:万用灵药?
随着时间的流逝,青霉素似乎 变得不再那么强大
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基本原则
内科领域预防用药 ➢ 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可能
有效 ➢ 预防在一段时间内发生的感染可能有效 ➢ 患者原发疾病可以治愈或缓解者,预防用药可能有效 ➢ 不宜常规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情况:病毒性疾病、昏
迷、休克、肿瘤、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患者
抗菌药物在特殊病理、生理状况患 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