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全册专题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复习课件(24张PPT)
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2)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 线上. 3.用坐标表示轴对称: (1)点(x,y)关于x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2)点(x,y)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坐标是(-x,y).
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方法: (1)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 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的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 相互重合(三线合一). (2)判定方法: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 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
第十五章 分式
1.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
2.分式的B·C
,
A B
=
A÷C B÷C
(A,B,C是整式,
且C≠0).
3.分式的乘除: (1)分式乘法法则:ab·dc=ba··dc. (2)分式除法法则:ab÷dc=ab·dc=ab··dc.
4.分式的加减: (1)同分母分式相加减:ac±bc=a±cb. (2)异分母分式相加减:ba±dc=abdd±bbdc=adb±dbc.
5.平方差公式:(a+b)(a-b)=a2-b2. 6.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 +b2. 7.添括号法则: a+b+c=a+(b+c),a-b-c=a-(b+c). 添括号时,如果括号前面是正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不变 符号;如果括号前面是负号,括到括号里的各项都改变符 号.
8.分解因式的方法——提公因式法: (1)公因式的构成: ①系数:各项系数的最大公约数;②字母:各项含有的相同 字母;③指数:相同字母的最低次数. (2)pa+pb+pc=p(a+b+c).
请整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请整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请整理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知识点汇总本文档旨在提供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的知识点汇总。
以下是各章节的重点内容:第一章四则运算- 熟练掌握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的基本运算规则- 理解加法和减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 掌握小数的加减法运算第二章整数- 了解整数的概念,包括负整数、零和正整数- 掌握整数的加减法运算- 理解整数的数轴表示法第三章分数- 了解分数的概念,包括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掌握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理解分数的乘除法运算第四章百分数- 了解百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百分数的转化与应用- 熟练计算百分数的加减法运算第五章立方根- 了解立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会计算立方根的近似值- 理解立方根与立方的关系第六章平方根- 了解平方根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学会计算平方根的近似值- 理解平方根与平方的关系第七章二次根式- 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 理解二次根式与平方的关系第八章代数式与简单方程- 掌握代数式的概念和运算法则- 能够解一元一次方程- 了解方程的应用第九章图形与平面图形- 了解图形的分类和特点- 熟练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掌握平行线与相交线的性质第十章立体图形- 了解常见的立体图形,如长方体、正方体和棱柱等- 掌握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方法- 理解立体图形的展开与拼接以上是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总复习知识点汇总。
希望能对您的复习有所帮助!。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第一章有理数一、有理数的概念正数、负数和零统称为有理数,它包括正有理数、负有理数和零。
二、有理数的比较大小1.比较同号有理数时,绝对值大的数大;2.比较异号有理数时,负数小于零,负数绝对值大的数小。
三、有理数的运算1.有理数的加减运算:–同号的两个数相加,绝对值相加,符号不变;–异号的两个数相减,绝对值相加,符号由大数的符号决定;2.有理数的乘除运算:–同号的两个数相乘或相除,结果为正,异号相乘或相除,结果为负;–任何一个数除以零都没有意义。
第二章几何图形的认识一、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点、线、面是几何基本要素,图形是由这些要素组成的。
二、图形的分类按照图形的形状和性质,可以将其分类为点、线、面以及特殊图形,如圆、三角形、四边形等。
三、图形的面积和周长1.面积是指一个图形所占的二维空间;2.周长是指一个图形的边界长度。
第三章代数式一、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和常数组成的式子叫做代数式,字母表示未知量,常数表示已知量。
二、代数式的运算1.合并同类项:将相同的字母项合并,系数相加;2.移项:把含有未知量项的式子移到一边,把常数项移到另一边,注意符号的变化。
三、解一元一次方程将方程中未知量的系数移到等号左边,常数项移到等号右边,然后把未知量的系数化为1即可得到方程的解。
第四章线性方程组一、线性方程组的概念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线性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线性方程组。
二、线性方程组的解法1.代入法:将其中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量表示成另一个未知量的函数,然后代入另一个方程中求解;2.消元法:将方程组中的某一个未知量表示成另一个未知量的函数,逐步消元直至得到未知量的值。
三、画图解法将方程组中每一个线性方程的图象画在坐标系上,求出交点即为解的解法。
第五章比例与相似一、比例的基本概念在等式两侧加上同一数或同一式子后,等式仍然成立。
二、比例的四则运算1.比例的乘除运算:乘法比例、除法比例;2.比例的倒数:倒数比例、互为倒数。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o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即a2+b2=c2(其中a、b为直角边,c为斜边)。
o应用:用于直角三角形中的边长计算、证明等。
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o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定理的应用o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中的直角三角形边长计算。
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o有理数:可以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的数。
o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等。
2.平方根o算数平方根: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则x是a的算数平方根。
o平方根: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则x是a的平方根,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互为相反数;0的平方根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3.立方根o立方根: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则x是a的立方根。
o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4.估算与开方o估算:对复杂小数进行近似计算。
o用计算机开平方或立方。
5.实数o实数是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
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o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横坐标和纵坐标)。
2.平面直角坐标系o由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
o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x轴)与竖直位置(y轴),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正方向。
3.轴对称与坐标变化o关于x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纵坐标相同,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第四章一次函数1.函数o如果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和y,且对于x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确定的值,则称y是x的函数。
2.一次函数o形式为y=kx+b(k、b为常数,k ≠ 0)的函数称为一次函数。
o当b = 0时,称为正比例函数y=kx。
3.一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o图像是一条直线,经过点(0, b)和(−kb,0)。
o当k > 0时,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 0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资料全一、复目标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复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本文档提供了一份全面的复资料。
复的主要目标包括:1. 掌握数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 理解代数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3. 熟练运用图形的性质和变换;4. 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复内容本文档包含了八年级上册数学的全部内容,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1. 数与式的认识:自然数、整数、有理数等基本概念;2. 代数式和方程的基本性质:等式与不等式的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等;3. 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平面图形的基本性质、平移、旋转、镜像等变换;4. 概率与统计:事件的概率、抽样调查等内容;5. 几何的应用:三角形的基本性质、相似三角形、勾股定理等。
三、使用方法为了高效地使用这份复资料,建议同学们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复:1. 全面阅读教材:详细阅读教材中的相关章节,对每个知识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2. 制定复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合理制定每天的复计划;3. 重点复难点:将重点知识点和难点内容进行针对性复,加强弱项;4. 做题巩固:使用文档中提供的练题进行复巩固,加强对知识的运用能力;5. 解答疑惑:如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寻求老师或同学的帮助;6. 总结归纳:每天复结束后,总结所学知识点,做好笔记。
四、注意事项在使用复资料时,请注意以下几点:1. 遵守学校和老师的安排,按时完成各项复任务;2. 保持良好的研究状态,按部就班地进行复,不要压力过大;3. 多做练题,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4. 如果遇到困难,及时向老师或同学请教;5. 复过程中要集中注意力,做到专心、细致。
祝愿同学们在数学复习中取得好成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整册复习试题及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数学整册复习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4= -2B .3-=3C .24±=D .39=3 2.计算(ab 2)3的结果是( )A .ab 5B .ab 6C .a 3b 5D .a 3b 6 3.若式子5-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A .x>5B .x ≥5C .x ≠5D .x ≥0 4.如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不能判断△ABD ≌△BAC 的条件是( )A .∠D=∠C ,∠BAD=∠ABCB .∠BAD=∠ABC ,∠ABD=∠BAC C .BD=AC ,∠BAD=∠ABCD .AD=BC ,BD=AC5.下列“表情”中属于轴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6.在下列个数:6、10049、、π1、7、11131、327中无理数的个数是( ) A .2 B .3 C .4 D .57.下列图形中,以方程y-2x-2=0的解为坐标的点组成的图像是( )(第4题图)DCBACB 000012-12-2112xxxy yyy x8.任意给定一个非零实数,按下列程序计算,最后输出的结果是( )A .mB .m+1C .m-1D .m 2 9.如图,是某工程队在“村村通”工程中修筑的公路长度(m )与时间(天)之间的关系图象,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可知道公路的长度为( )米. A .504 B .432 C .324 D .72010.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D 的坐标分别为(0,0)、(5,0)、(2,3),则顶点C 的坐标为( )A .(3,7)B .(5,3)C .(7,3)D .(8,2)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8分): 11.若x-2+y 2=0,那么x+y= .12.若某数的平方根为a+3和2a-15,则a= . 平方结果+2÷m-mm(第10题图)DCBA 0y x14.如图,已知:在同一平面内将△ABC 绕B 点旋转到△A /BC /的位置时,AA /∥BC ,∠ABC=70°,∠CBC /为 . 15.如图,已知函数y=2x+b 和y=ax-3的图象交于点P (-2,-5),则根据图象可得不等式2x+b>ax-3的解集是 . 16.如图,在△ABC 中,∠C=25°,AD ⊥BC ,垂足为D ,且AB+BD=CD ,则∠BAC 的度数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8个小题,共72分): 17.(10分)计算与化简:(1)化简:)1(18--π0)12(21214-+-; (2)计算:(x-8y )(x-y ).18.(10分)分解因式:(1)-a 2+6ab-9b 2; (2)(p-4)(p+1)+3p.(第14题图)AC /CBA /(第15题图)CB D A(第16题图)19.(7分)先化简,再求值:(a 2b-2ab 2-b 3)÷b-(a+b )(a-b ),其中a=21,b= -1.20.(7分)如果52a 3++-b b a 为a-3b 的算术平方根,1221---b a a 为1-a 2的立方根,求2a-3b 的平方根.21.(8分)如图,在△ABC 中,∠C=9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AC 于点D ,垂足为E ,若∠A=30°,CD=2. (1)求∠BDC 的度数; (2)求BD 的长. (第21题图)DCBEA22.(8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P (x ,y )是第一象限直线y=-x+6上的点,点A (5,0),O 是坐标原点,△PAO 的面积为S. (1)求s 与x 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x 的取值范围; (2)探究:当P 点运动到什么位置时△PAO 的面积为10.23.(10分)2008年6月1日起,我国实施“限塑令”,开始有偿使用环保购物袋. 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某厂家生产A 、B 两种款式的布质环保购物袋,每天共生产4500个,两种购物袋的成本和售价如下表,设每天生产A 种购物袋x 个,每天共获利y 元.(1)求出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2)如果该厂每天最多投入成本10000元,那么每天最多获利多少元3.52.332售价(元/个)成本(元/个)BA24.(12分)如图①,直线AB 与x 轴负半轴、y 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OA 、OB 的长度分别为a 、b ,且满足a 2-2ab+b 2=0. (1)判断△AOB 的形状;(2)如图②,正比例函数y=kx(k<0)的图象与直线AB 交于点Q ,过A 、B 两点分别作AM⊥OQ 于M ,BN ⊥OQ 于N ,若AM=9,BN=4,求MN 的长. (3)如图③,E 为AB 上一动点,以AE 为斜边作等腰直角△ADE ,P 为BE 的中点,连结PD 、PO ,试问:线段PD 、PO 是否存在某种确定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写出你的结论并证明.x(第24题图③)x(第24题图②)(第24题图①)x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11.2; ; ; ; >-2; . 三、解答题:17.(1)解原式=321222212-+--=23223-; (2)解:(x-8y )(x-y )=x 2-xy-8xy+8y 2=x 2-9xy+8y 2.18.(1)原式=-(a 2-6ab+9b 2)=-(a-3b )2; (2)原式=p 2-3p-4+3p=p 2-4=(p+2)(p-2). 19.解原式=a 2-2ab-b 2-(a 2-b 2)=a 2-2ab-b 2-a 2+b 2=-2ab , 将a=21,b=-1代入上式得:原式=-2×21×(-1)=1. 20.解:由题意得:⎩⎨⎧=--=++312252b a b a ,解得:⎩⎨⎧-==21b a ,∴2a-3b=8,∴±22832±=±=-b a .21.(1)∵DE 垂直平分AB ,∴DA=DB ,∴∠DBE=∠A=30°,∴∠BDC=60°; (2)在Rt △BDC 中,∵∠BDC=60°,∴∠DBC=30°,∴BD=2CD=4.22.解:(1)s=-25x+15(0<x<6);(2)由-25x+15=10,得:x=2,∴P 点的坐标为(2,4). 23.解:(1)根据题意得:y=()x+()(4500-x )=+2250;(2)根据题意得:2x+3(4500-x )≦10000,解得:x ≧3500元. ∵k=<0,∴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当x=3500时,y=×3500+2250=1550.答:该厂每天至多获利1550元.24.解:(1)等腰直角三角形.∵a 2-2ab+b 2=0,∴(a-b )2=0,∴a=b ;∵∠AOB=90o ,∴△AOB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MOA+∠MAO=90o ,∠MOA+∠MOB=90o ,∴∠MAO=∠MOB ,∵AM ⊥OQ ,BN ⊥OQ ,∴∠AMO=∠BNO=90o ,在△MAO 和△BON 中,有:⎪⎩⎪⎨⎧=∠=∠∠=∠OB OA BNO AMO MOBMAO ,∴△MAO ≌△NOB ,∴OM=BN ,AM=ON ,OM=BN ,∴MN=ON-OM=AM-BN=5;(3)PO=PD ,且PO ⊥PD. 延长DP 到点C ,使DP=PC ,连结OP 、OD 、OC 、BC , 在△DEP 和△OBP 中,有:⎪⎩⎪⎨⎧=∠=∠=PB PE CPB DPE PC DP ,∴△DEP ≌△CBP ,∴CB=DE=DA ,∠DEP=∠CBP=135o ;在△OAD 和△OBC 中,有:⎪⎩⎪⎨⎧=∠=∠=OB OA CBO DAO CB DA ,∴△OAD ≌△OBC ,∴OD=OC ,∠AOD=∠COB ,∴△DO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 ∴PO=PD ,且PO ⊥PD.。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知识提纲人教版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3.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5.完全平方公式: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7.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整式的乘除与分解因式这章内容知识点较多,表面看来零碎的概念和性质也较多,但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整体。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资料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册资料目录1. 单元一:有理数2. 单元二:平方根与立方根3. 单元三:一元一次方程4. 单元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5. 单元五:函数的概念与性质6. 单元六:方程与不等式7. 单元七:统计与概率8. 单元八:相交线与平行线9. 单元九:锐角与三角函数10. 单元十:三角恒等变换单元一:有理数- 有理数的定义与相反数- 有理数的大小比较- 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 有理数的乘法运算- 有理数的除法运算- 近似数和有效数字单元二: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的定义与性质- 平方根的计算- 平方根的应用- 立方根的定义与性质- 立方根的计算- 立方根的应用单元三:一元一次方程- 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与解的概念- 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与检验- 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单元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图形的平移与平移变换- 图形的旋转与旋转变换- 图形的轴对称与轴对称变换- 图形的合同与合同变换单元五: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函数的定义与表示- 函数的自变量与因变量- 函数的图像与对应关系- 函数的单调性与奇偶性- 函数的性质与判断单元六:方程与不等式- 一元二次方程-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与应用- 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与根的关系- 一元二次不等式与解的概念- 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与应用单元七:统计与概率- 统计图表的应用与分析- 统计调查与样本估计- 概率的基本概念与计算- 概率的应用与分析单元八:相交线与平行线- 平行线的定义、性质与判定- 平行线的性质与应用- 相交线的性质与应用- 平行线与相交线综合应用单元九:锐角与三角函数- 锐角的概念与性质- 三角函数的定义与计算- 锐角三角函数的应用与计算- 锐角三角函数的图像与性质单元十:三角恒等变换- 三角恒等式的等价性与证明- 三角恒等式的应用与计算- 三角恒等式的证明技巧与方法以上为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需要更详细的内容和解释,请参考教材或向老师咨询。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RJ) 期末复习专题:三角形及其性质
专题三角形及其性质☞解读考点☞2年中考【题组】(崇左)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第三边可能是()1.A.2 B.3 C.5 D.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设第三边长为x,则由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得5﹣2<x<5+2,即3<x<7.故选C.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来宾)如图,△ABC中,∠A=40°,点D为延长线上一点,且∠CBD=120°,2.则∠C=()A.40° B.60° C.80° D.10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C=∠CBD﹣∠A=120°﹣40°=80°.故选C.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柳州)如图,图中∠1的大小等于()A.40° B.50° C.60° D.70°【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4.(南通)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5,6,10 B.5,6,11 C.3,4,8 D.4a,4a,8a (a>0)【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A.∵10﹣5<6<10+5,∴三条线段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B.∵11﹣5=6,∴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3+4=7<8,∴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4a+4a=8a,∴三条线段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5.(宿迁)若等腰三角形中有两边长分别为2和5,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9 B.12 C. 7或9 D.9或12【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当腰为5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成立,周长=5+5+2=12;当腰长为2时,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可知此情况不成立;所以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12.故选B.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三边关系;3.分类讨论.6.(雅安)已知等腰三角形的腰和底的长分别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可以是()A.5 B.7 C.5或7 D.10【答案】B.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三角形三边关系;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4.分类讨论.7.(绵阳)如图,在△ABC中,∠B、∠C的平分线BE,CD相交于点F,∠ABC=42°,∠A=60°,则∠BFC=()A.118° B.119° C.120° D.12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60°,∴∠ABC+∠ACB=120°,∵BE,CD是∠B、∠C 的平分线,∴∠CBE=∠ABC,∠BCD=∠BCA,∴∠CBE+∠BCD=(∠ABC+∠BCA)=60°,∴∠BFC=180°﹣60°=120°,故选C.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8.(广州)已知2是关于x的方程的一个根,并且这个方程的两个根恰好是等腰三角形ABC的两条边长,则三角形ABC的周长为()A.10 B.14 C.10或14 D.8或10【答案】B.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3.三角形三边关系;4.等腰三角形的性质;5.分类讨论.9.(北海)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A.内心 B.外心 C.中心 D.重心【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中线的交点.故选D.考点:三角形的重心.10.(百色)下列图形中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三角形 B.正方形 C.正五边形 D.正六边形【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A正确,B.C、D错误.故选A.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11.(百色)△ABC的两条高的长度分别为4和12,若第三条高也为整数,则第三条高的长度是()A.4 B.4或5 C.5或6 D.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设长度为4、12的高分别是a,b边上的,边c上的高为h,△ABC的面积是S,那么a=,b=,c=,又∵a﹣b<c<a+b,∴,即,解得3<h<6,∴h=4或h=5,故选B.考点:1.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整数解;2.三角形的面积;3.三角形三边关系;4.综合题.12.(广安)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是△ABC的高的是()A. B.C.D.【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3.(宜昌)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 B.矩形 C.平行四边形 D.直角三角形【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考点:1.三角形的稳定性;2.多边形.14.(长沙)如图,过△ABC的顶点A,作BC边上的高,以下作法正确的是()A.B.C.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为△ABC中BC边上的高的是A选项.故选A.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15.(鄂尔多斯)如图,A.B是边长为1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上的两个格点,在格点中任意放置点C,恰好能使△ABC的面积为1的概率是()A. B. C. D.【答案】A.考点:1.概率公式;2.三角形的面积.16.(淄博)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DC∥AB,CB⊥AB,AB=AD,CD=AB,点E、F分别为AB、AD的中点,则△AEF与多边形BCDFE的面积之比为()A. B. C. D.【答案】C.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面积;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综合题.17.(淮安)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是.【答案】75°.【解析】试题分析:如图,∵含30°角的三角尺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重合,∴AB∥CD,∴∠3=∠4=45°,∴∠2=∠3=45°,∵∠B=30°,∴∠1=∠2+∠B=30°+45°=75°,故答案为:75°.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18.(宜宾)如图,AB∥CD,AD与BC交于点E.若∠B=35°,∠D=45°,则∠AEC= .【答案】80°.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9.(巴中)若a、b、c为三角形的三边,且a、b满足,则第三边c的取值范围是.【答案】1<c<5.【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解得a=3,b=2,∵3﹣2=1,3+2=5,∴1<c<5.故答案为:1<c<5.考点:1.三角形三边关系;2.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3.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南充)如图,点D在△ABC边BC的延长线上,CE平分∠ACD,∠A=80°,20.∠B=40°,则∠ACE的大小是度.【答案】60.【解析】试题分析:∵∠ACD=∠B+∠A,而∠A=80°,∠B=40°,∴∠ACD=80°+40°=120°,∵CE平分∠ACD,∴∠ACE=60°,故答案为:6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1.(佛山)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个.【答案】10.【解析】试题分析:∵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三边长可以为:1,8,8;2,7,8;2,8,8;3,6,8;3,7,8;3,8,8;4,5,8;4,6,8;4,7,8;4,8,8;故各边长度都是整数、最大边长为8的三角形共有10个.故答案为:10.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广东省)如图,△ABC三边的中线AD、BE、CF的公共点为G,若,2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答案】4.考点:1.三角形的面积;2.综合题.23.(长春)如图,点E在正方形ABCD的边CD上.若△ABE的面积为8,CE=3,则线段BE的长为.【答案】5.【解析】试题分析:过E作EM⊥AB于M,∵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D=BC=CD=AB,∴EM=AD,BM=CE,∵△ABE的面积为8,∴×AB×EM=8,解得:EM=4,即AD=DC=BC=AB=4,∵CE=3,由勾股定理得:BE===5,故答案为:5.考点:1.正方形的性质;2.三角形的面积;3.勾股定理.24.(昆明)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高AD、BE相交于点H,BC=,在BE上截取BG=2,以GE为边作等边三角形GEF,则△ABH与△GEF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答案】.考点:1.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重心;3.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综合题;5.压轴题.25.(临沂)如图,在△ABC中,BD,CE分别是边AC,AB上的中线,BD 与CE相交于点O,则= .【答案】2.【解析】试题分析:∵△ABC的中线BD、CE相交于点O,∴点O是△ABC的重心,∴=2.故答案为:2.考点:1.三角形的重心;2.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6.(六盘水)如图,已知, l1∥l2,C1在l1上,并且C1A⊥l2,A为垂足,C2,C3是l1上任意两点,点B在l2上,设△ABC1的面积为S1,△ABC2的面积为S2,△ABC3的面积为S3,小颖认为S1=S2=S3,请帮小颖说明理由.【答案】理由见试题解析.考点:1.平行线之间的距离;2.三角形的面积.27.(达州)化简,并求值,其中a与2、3构成△ABC 的三边,且a为整数.【答案】,1.【解析】试题分析:原式第一项约分后,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把a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考点:1.分式的化简求值;2.三角形三边关系.28.(青岛)【问题提出】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问题探究】不妨假设能搭成m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为探究m与n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先从特殊入手,通过试验、观察、类比、最后归纳、猜测得出结论.【探究一】(1)用3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此时,显然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3时,m=1.(2)用4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只可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2根木棒这一种情况,不能搭成三角形.所以,当n=4时,m=0.(3)用5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3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若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1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5时,m=1.(4)用6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若分成1根木棒、1根木棒和4根木棒,则不能搭成三角形.若分成2根木棒、2根木棒和2根木棒,则能搭成一种等腰三角形.所以,当n=6时,m=1.综上所述,可得:表①【探究二】(1)用7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三角形?(仿照上述探究方法,写出解答过程,并将结果填在表②中)(2)用8根、9根、10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只需把结果填在表②中)表②你不妨分别用11根、12根、13根、14根相同的木棒继续进行探究,…【问题解决】:用n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设n分别等于4k﹣1,4k,4k+1,4k+2,其中k是正整数,把结果填在表③中)表③【问题应用】:用根相同的木棒搭一个三角形(木棒无剩余),能搭成多少种不同的等腰三角形?(写出解答过程),其中面积最大的等腰三角形每腰用了根木棒.(只填结果)【答案】【探究二】:2;1;2;2;【问题解决】:k;k﹣1;k;k;【问题应用】:672.考点:1.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2.三角形三边关系;3.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4.探究型.【题组】1.(福建南平)下列每组数分别表示三根木棒的长,将它们首尾连接后,能摆成三角形的一组是()A.1,2,1 B.1,2,2 C.1,2,3 D.1,2,4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计算两个较小的边的和,看看是否大于第三边即可:A、1+1=2,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B、1+2>2,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C、1+2=3,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错误;D、1+2<4,能组成三角形,故此选项正确.故选B.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浙江台州)如图,跷跷板AB的支柱OD经过它的中点O,且垂直于地面BC,垂足为D,OD=50cm,当它的一端B着地时,另一端A离地面的高度AC为()A.25cm B.50cm C.75cm D.100cm【答案】D.考点:三角形的中位线.3.(•北海)如图△ABC中,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已知DE=5,则BC的长为()A.8 B.9 C.10 D.11【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DE是△ABC的中位线,∴BC=2DE=2×5=10.故选C.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4.(•营口)如图,在△ABC中,点D、E分别是边AB、AC的中点,∠B=50°,∠A=26°,将△ABC沿DE折叠,点A的对应点是点A′,则∠AEA′的度数是()A.145° B.152° C.158° D.160°【答案】B.考点:翻折变换(折叠问题);三角形中位线定理.5.(•威海)如图,在△ABC中,∠ABC=50°,∠ACB=60°,点E在BC的延长线上,∠ABC的平分线BD与∠ACE的平分线CD相交于点D,连接AD,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AC=70°B.∠DOC=90°C.∠BDC=35°D.∠DAC=55°【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求出∠BAC=70°,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O,然后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AOB 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可得∠DOC=∠AOB,根据邻补角的定义和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DCO,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计算即可∠BDC,判断出AD为三角形的外角平分线,然后列式计算即可求出∠DAC.试题解析:∵∠ABC=50°,∠ACB=60°,∴∠BAC=180°-∠ABC-∠ACB=180°-50°-60°=70°,故A选项正确,∵BD平分∠ABC,∴∠ABO=∠ABC=×50°=25°,在△ABO中,∠AOB=180°-∠BAC-∠ABO=180°-70°-25°=85°,∴∠DOC=∠AOB=85°,故B选项错误;∵CD平分∠ACE,∴∠ACD=(180°-60°)=60°,∴∠BDC=180°-85°-60°=35°,故C选项正确;∵BD、CD分别是∠ABC和∠ACE的平分线,∴AD是△ABC的外角平分线,∴∠DAC=(180°-70°)=55°,故D选项正确.故选B.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6.(江苏淮安)若一个三角形三边长分别为2,3,x,则x的值可以为(只需填一个整数)【答案】4(答案不唯一).考点:三角形的三边关系.7、(广东广州)△ABC中,已知∠A=60°,∠B=80°,则∠C的外角的度数是___________°.【答案】140..【解析】试题分析:∵∠A=60°,∠B=80°,∴∠C的外角=∠A+∠B=60°+80°=140°.考点: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8.(湖北随州)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度.【答案】75.【解析】试题分析:如答图.∵∠3=60°,∠4=45°,∴∠1=∠5=180°﹣∠3﹣∠4=75°.考点:1.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对顶角的性质.☞考点归纳归纳 1:三角形的有关线段基础知识归纳:中线:连接一个顶点与它对边中点的线段,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的交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高线: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到它对边所在直线的垂线段.角平分线: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基本方法归纳: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线于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中线将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例1】如图,EF是△ABC的中位线,BD平分∠ABC交EF于点D,若AB =4,BC=6,则DF=_____.【答案】1.考点:1.三角形中位线定理;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归纳 2: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基础知识归纳: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基本方法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判断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的依据,并且还可以利用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求某些量的取值范围.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中考的热点问题之一,是解决三角形的边的有关问题的重要依据.【例2】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该三角形第三边的长可能是()A.5 B.10 C.11 D.12【答案】B.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归纳 3:内角和定理基础知识归纳: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基本方法归纳:在同一个三角形中,大边对大角,小边对小角.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是求三角形一个角的度数或证明角相等的重要工具.【例3】如图,在△ABC中,∠B=46°,∠C=54°,AD平分∠BAC,交BC 于D,DE∥AB,交AC于E,则∠ADE的大小是()A.45°B.54°C.40°D.50°【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B=46°,∠C=54°,∴∠BAC=180°-∠B-∠C=180°-46°-54°=80°,∵AD平分∠BAC,∴∠BAD=∠BAC=×80°=40°,∵DE∥AB,∴∠ADE=∠BAD=40°.故选C.考点: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归纳 4:三角形的外角基础知识归纳:(1)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基本方法归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注意问题归纳:三角形的外角是解决角的计算与角的大小比较的重要工具.【例4】如图,AB∥CD,AD与BC相交于点O,∠B=30°,∠D=40°,则∠AOC的度数为()A.60°B.70°C.80°D.90°【答案】B.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1年模拟1.(北京市平谷区中考二模)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65°,则∠2的度数为()A.10° B.15° C.20° D.25°【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有图像可知∠1与∠2互余,因此∠2=90°-65°=25°.故选D.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安徽省安庆市中考二模)如图所示,AB∥CD,∠D=26°,∠E=35°,则∠ABE的度数是()A.61° B.71° C.109° D.119°【答案】A .考点:1.平行线的性质;2.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九年级下学期4月中考模拟)如图,直线a∥b,直角三角形如图放置,∠DCB=90°.若∠1+∠B=70°,则∠2的度数为()A.20° B.40° C.30° D.2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1+∠B=70°,∵a∥b,∠DCB=90°,∴∠2=180°﹣∠3﹣90°=180°﹣70°﹣90°=20°.故选A.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4.(广东省佛山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将△ABC三个角分别沿DE、HG、EF翻折,三个顶点均落在点O处,则∠1+∠2的度数为()A.120° B.135° C.150° D.180°【答案】D.考点:1.翻折变换(折叠问题);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5.(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考二模)如图,△ABC的各个顶点都在正方形的格点上,则sinA的值为()A. B. C. D.【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如图所示:延长AC交网格于点E,连接BE,∵AE=2,BE=,AB=5,∴AE2+BE2=AB2,∴△ABE是直角三角形,∴sinA=,故选A.考点:1.锐角三角函数的定义;2.三角形的面积;3.勾股定理;4.表格型.6.(山东省威海市乳山市中考一模)如图,已知S△ABC=8m2,AD平分∠BAC,且AD⊥BD于点D,则S△ADC= m2.【答案】4.考点:1.等腰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三角形的面积.7.(四川省成都市外国语学校中考直升模拟)长为1、2、3、4、5的线段各一条,从这5条线段中任取3条,能构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是.【答案】.【解析】试题分析:从长度分别为1,2,3,4,5的五条线段中,任取三条,所有的情况共有10种,其中,取出的三边能构成钝角三角形时,必须最大边的余弦值小于零,即:较小的两个边的平方和小于第三边的平方,故满足构成钝角三角形的取法只有:2、3、4 和2、4、5 两种,故取出的三条线段为边能构成钝角三角形的概率是.考点:1.列表法与树状图法;2.三角形三边关系.8.(广东省佛山市初中毕业班综合测试)如图,已知△ABC中,∠A=40°,剪去∠A后成四边形,则∠1+∠2=度.【答案】220.考点:1.三角形的外角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9.(湖北省黄石市6月中考模拟)如图,点A1,A2,A3,A4,…,An在射线OA上,点B1,B2,B3,…,Bn﹣1在射线OB上,且A1B1∥A2B2∥A3B3∥…∥An﹣1Bn﹣1,A2B1∥A3B2∥A4B3∥…∥AnBn﹣1,△A1A2B1,△A2A3B2,…,△An﹣1AnBn﹣1为阴影三角形,若△A2B1B2,△A3B2B3的面积分别为1、4,则△A1A2B1的面积为__________;面积小于的阴影三角形共有__________个.【答案】;6.【解析】试题分析:由题意得,△A2B1B2∽△A3B2B3,因此可知==,==,再由考点:1.相似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2.平行线的性质;3.三角形的面积;4.规律型.。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和复习要点一、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与性质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SAS(边角边):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SA(角边角):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AAS(角角边):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HL(直角、斜边):在一对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及另一条直角边相等。
例子:若△ABC与△DEF中,AB = DE,AC = DF,∠A = ∠D,则根据SAS判定条件,△ABC ≌△DEF。
二、轴对称1轴对称的概念概念:如果一个平面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的性质性质: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例子:等腰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其对称轴是底边上的高(中线或顶角平分线)。
三、实数1平方根与立方根的概念平方根: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平方根(或二次方根)。
立方根: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就叫做a的立方根(或三次方根)。
2实数的分类与性质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两大类。
有理数包括整数和分数,而无理数则是无限不循环小数。
实数具有封闭性、有序性和传递性等性质。
例子:√4 = 2,是4的平方根;∛8 = 2,是8的立方根。
四、一次函数1一次函数的概念概念:一般地,形如y = kx + b(k,b是常数,k ≠0)的函数,叫做一次函数。
2一次函数的性质性质:一次函数的图像是一条直线;当k > 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当k < 0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例子:函数y = 2x + 1是一次函数,其图像是一条斜率为2、截距为1的直线。
五、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1整式的乘法整式的乘法包括单项式乘单项式、单项式乘多项式、多项式乘多项式等。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复习-完整PPT课件
1、完成下表 抢答
已知点
(2,-3) (-1,2) (-6,-5) (0,-1.6) (4,0)
关于x轴的对称点 关于y轴的对称点
2, 3 -1,-2 -2, -3 1, 2
-6, 5 6, -5
2、已知点2ab,-3a与点’8,b2
0,16 4,0 0, -16 -4,0
若点与点’关于轴对称,则a=_____ 2b=______4_
4.三角形的分类:
1:按边分类
不 等 边 三 角 形 三 角 形 等 腰 三 角 形 腰 腰 与 与 底 底 不 相 相 等 等 的 的 等 等 边 腰 三 三 角 角 形 形
2:按角分类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斜三角形锐 钝角 角三 三角 角形 形
5、三角形的稳定性 6、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1什么是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角形的外角与内角的关系: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互补;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4:三角形的外角和为360°。
8、多边形
(1)n边型内角和等于(n-2)180° (2)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作(n-3)条对角线, 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使DC=BC,连接AD
第十三章 轴对称
一轴对称图形
1、轴对称图形:
•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 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
•
2、轴对称: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 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 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 点是对应点,叫做_对称点
人教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全册知识梳理及练习(提高版)(家教补习复习专用)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全册知识点及巩固练习题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 理解三角形及与三角形有关的概念,掌握它们的文字、符号语言及图形表述方法;2. 理解并会应用三角形三边间的关系;3. 理解三角形的高、中线、角平分线及重心的概念,学会它们的画法及简单应用;4. 对三角形的稳定性有所认识,知道这个性质有广泛的应用.【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定义及分类1. 定义: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基本元素:①三角形的边:即组成三角形的线段;②三角形的角:即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③三角形的顶点:即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 (2)三角形定义中的三个要求:“不在同一条直线上”、“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 (3) 三角形的表示: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为A 、B 、C 的三角形记作“△ABC ”,读作“三角形ABC ”,注意单独的△没有意义;△ABC 的三边可以用大写字母AB 、BC 、AC 来表示,也可以用小写字母a 、b 、c 来表示,边BC 用a 表示,边AC 、AB 分别用b 、c 表示.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2、三角形的分类 】 2.三角形的分类 (1)按角分类:⎧⎪⎧⎨⎨⎪⎩⎩直角三角形三角形 锐角三角形斜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要点诠释:①锐角三角形:三个内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 ②钝角三角形:有一个内角为钝角的三角形.(2)按边分类:要点诠释:①等腰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相等的两边都叫做腰,另外一边叫做底边,两腰的夹角叫顶角,腰与底边夹角叫做底角;②等边三角形:三边都相等的三角形.要点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推论:三角形任意两边的的差小于第三边.要点诠释:(1)理论依据:两点之间线段最短.(2)三边关系的应用:判断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若两条较短的线段长之和大于最长线段的长,则这三条线段可以组成三角形;反之,则不能组成三角形.当已知三角形两边长,可求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3)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要点三、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的数学语言:如下图,AD是ΔABC的高,或AD是ΔABC的BC边上的高,或AD⊥BC于D,或∠ADB =∠ADC=90°.注意:AD是ΔABC的高 ∠ADB=∠ADC=90°(或AD⊥BC于D);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高是线段;(2)三角形有三条高,且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垂心;(3)三角形的三条高:(ⅰ)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内部,三条高的交点也在三角形内部;(ⅱ)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的外部,且三条高的交点在三角形的外部;(ⅲ)直角三角形三条高的交点是直角的顶点.2.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与它的对边中点的连线叫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中线的数学语言:如下图,AD 是ΔABC 的中线或AD 是ΔABC 的BC 边上的中线或BD =CD =21BC.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中线是线段;(2)三角形三条中线全在三角形内部;(3)三角形三条中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三角形的重心; (4)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它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角平分线的数学语言:如下图,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或∠BAD=∠CAD 且点D 在BC 上.注意:AD 是ΔABC 的角平分线 ∠BAD=∠DAC=21∠BAC (或∠BAC=2∠BAD=2∠DAC) . 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线段;(2)一个三角形有三条角平分线,并且都在三角形的内部;(3)三角形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三角形内部一点,这一点叫做三角形的内心; (4)可以用量角器或圆规画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要点四、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三条边确定后,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就确定不变了,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要点诠释:(1)三角形的形状固定是指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不会改变,大小固定指三条边长不改变. (2)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产和生活中很有用.例如,房屋的人字梁具有三角形的结构,它就坚固而稳定;在栅栏门上斜着钉一条(或两条)木板,构成一个三角形,就可以使栅栏门不变形.大桥钢架、输电线支架都采用三角形结构,也是这个道理.(3)四边形没有稳定性,也就是说,四边形的四条边长确定后,不能确定它的形状,它的各个角的大小可以改变.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也有广泛应用,如活动挂架,伸缩尺.有时我们又要克服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如在门框未安好之前,先在门框上斜着钉一根木板,使它不变形. 【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定义及表示1.若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三角形称为一对“共边三角形”,则下图中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 ).A .2对;B .3对;C .4对;D .6对;EDC BA【答案】B.【解析】以BC 为公共边的“共边三角形”有:△BDC 与△BEC 、△BDC 与△BAC 、△BEC 与 △BAC 三对.【总结升华】根据新定义和已学过的知识,全面准确的识图.举一反三:【变式】根据下图所示的形⑴、⑵、⑶三个图所表示的规律,依次下去第n个图中的三角形的个数是( ).(1) (2)(3)A .6(n-1)B .6nC .6(n+1)D .12n 【答案】C.类型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2.(2016春•丹阳市期末)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5,其中a 、b 为正整数,且a ≤b ≤5,则所有满足条件的三角形共有 个.【思路点拨】根据已知条件,得a 的可能值是1,2,3,4,5,再结合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应求得b 的值即可.【答案与解析】解:∵三角形的三边a 、b 、5的长都是整数,且a ≤b ≤5,c 最大为5, ∴a=1,b=5,c=5; a=2,b=4,或5,c=5;a=3,b=3,或4,或5,c=5; a=4,b=4,或5,c=5; a=5,b=5,c=5.故存在以a 、b 、5为三边长的三角形的个数为9个.【总结升华】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要注意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进行分析计算. 举一反三:【变式】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x-3,4,且都为整数,则共能组成个不同的三角形.当x为时,所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答案】三;8 (由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有4-2<x-3<4+2,解得5<x<9,因为x为整数,故x可取6,7,8;当x=8时,组成的三角形周长最大为11).3.如图,O是△ABC内一点,连接OB和OC.(1)你能说明OB+OC<AB+AC的理由吗?(2)若AB=5,AC=6,BC=7,你能写出OB+OC的取值范围吗?【答案与解析】解:(1)如图,延长BO交AC于点E,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以得到,在△ABE中,AB+AE>BE;在△EOC中,OE+EC>OC,两不等式相加,得AB+AE+OE+EC>BE+OC.由图可知,AE+EC=AC,BE=OB+OE.所以AB+AC+OE>OB+OC+OE,即OB+OC<AB+AC.(2)因为OB+OC>BC,所以OB+OC>7.又因为OB+OC<AB+AC,所以OB+OC<11,所以7<OB+OC<11.【总结升华】三角形边的关系经常用来证明线段之间的不等关系.举一反三:【变式】(2015春•邗江区校级月考)已知a、b、c为△ABC的三边,则化简|a+b+c|﹣|a﹣b ﹣c|﹣|a﹣b+c|﹣|a+b﹣c|=.【答案】0.解:|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a﹣b+c,=0.类型三、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4.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BD把△ABC的周长分为12cm和15cm两部分,求三角形的各边长.【思路点拨】因为中线BD 的端点D 是AC 边的中点,所以AD =CD ,造成两部分不等的原因是BC 边与AB 、AC 边不等,故应分类讨论. 【答案与解析】解:如图(1),设AB =x ,AD =CD =12x . (1)若AB+AD =12,即1122x x +=,所以x =8, 即AB =AC =8,则CD =4.故BC =15-4=11. 此时AB+AC >BC 所以三边长为8,8,11. (2)如图(2),若AB+AD =15,即1152x x +=,所以x =10. 即AB =AC =10,则CD =5.故BC =12-5=7. 显然此时三角形存在,所以三边长为10,10,7.综上所述此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8,8,11或10,10,7.【总结升华】BD 把△ABC 的周长分为12cm 和15cm 两部分,哪部分是12cm ,哪部分是15cm ,问题中没有交代,因此,必须进行分类讨论. 【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 例5、】 举一反三:【变式】有一块三角形优良品种试验田,现引进四个品种进行对比试验,需将这块土地分成面积相等的四块,请你制定出两种以上的方案供选择.【答案】解:方案1:如图(1),在BC 上取D 、E 、F ,使BD=ED=EF=FC ,连接AE 、ED 、AF .方案2:如答图(2),分别取AB 、BC 、CA 的中点D 、E 、F ,连接DE 、EF 、DF . 方案3:如答图(3),取BC 中点D 、再取AD 的中点E ,连接AD 、DE 、BE 、CE .方案2:如答图(4),在 AB 取点 D ,使DC =2BD ,连接AD ,再取AD 的三等分点E 、F ,连接CE 、CF .类型四、三角形的稳定性5. 如图是一种流行的衣帽架,它是用木条(四长四短)构成的几个连续的菱形(四条边都相等),每一个顶点处都有一个挂钩(连在轴上),不仅美观,而且实用,你知道它能收缩的原因和固定方法吗?【答案与解析】解:这种衣帽架能收缩是利用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可以根据需要改变挂钩间的距离.它的固定方法是:任选两个不在同一木条上的顶点固定就行了.【总结升华】要使物体具有稳定性,应做成三角形,否则做成四边形、五边形等等.举一反三:【变式】(2014秋•仙桃校级月考)(1)下列图中具有稳定性是(填序号)(2)对不具稳定性的图形,请适当地添加线段,使之具有稳定性.【答案】解:(1)具有稳定性的是①④⑥三个.(2)如图所示: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果三条线段的比是:①1:3:4;②1:2:3;③1:4:6;④3:3:6;⑤6:6:10;⑥3:4:5,其中可构成三角形的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2.一个三角形的周长是偶数,其中的两条边分别为5和9,则满足上述条件的三角形个数为 ( )A .2个B .4个C .6个D .8个 3.(2016春•成安县期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三角形的三条中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②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都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三条高都在三角形的内部.A .①②③B .①②C .②③D .①③4.如图,AC ⊥BC ,CD ⊥AB ,DE ⊥BC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在△ABC 中,AC 是BC 边上的高 B .在△BCD 中,DE 是BC 边上的高 C .在△ABE 中,DE 是BE 边上的高D .在△ACD 中,AD 是CD 边上的高5.(2015春•南长区期中)有4根小木棒,长度分别为3cm 、5cm 、7cm 、9cm 任意取其中的3根小木棒首尾相接搭三角形,可搭出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 6.给出下列图形:其中具有稳定性的是( )A .①B .③C .②③D .②③④7.如图所示为一张方格纸,纸上有一灰色三角形,其顶点均位于某两网格线的交点上,若灰色三角形面积为214平方公分,则此方格纸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公分? ( )A .11B .12C .13D .148.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所示,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要再钉上几根木条?( )A .0根B .1根C .2根D .3根二、填空题 9.(2014春•渝北区期末)对面积为1的△ABC 进行以下操作:分别延长AB 、BC 、CA 至点A 1、B 1、C 1,使得A 1B=2AB ,B 1C=2BC ,C 1A=2CA ,顺次连接A 1、B 1、C 1,得到△A 1B 1C 1(如图所示),记其面积为S 1.现再分别延长A 1B 1、B 1C 1、C 1A 1至点A 2、B 2、C 2,使得A 2B 1=2A 1B 1,B 2C 1=2B 1C 1,C 2A 1=2C 1A 1,顺次连接A 2、B 2、C 2,得到△A 2B 2C 2,记其面积为S 2,则S 2= .10.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5 cm 和12 cm ,第三边与前两边中的一边相等,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 11.(2016春•丹阳市校级期中)如图,AD ⊥BC 于D ,那么图中以AD 为高的三角形有 个.12.在数学活动中,小明为了求23411112222++++ (1)2n +的值(结果用n 表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何图形.请你利用这个几何图形求23411112222++++ (1)2n +=________.13.请你观察下图的变化过程,说明四边形的四条边一定时,其面积________确定.(填“能”或“不能”)14.如图,是用四根木棒搭成的平行四边形框架,AB =8cm ,AD =6cm ,使AB 固定,转动AD ,当∠DAB =_____时,ABCD 的面积最大,最大值是________.三、解答题15.草原上有4口油井,位于四边形ABCD的四个顶点上,如图所示,如果现在要建一个维修站H,试问H建在何处,才能使它到4口油井的距离之和HA+HB+HC+HD为最小,说明理由.16.取一张正方形纸片,把它裁成两个等腰直角三角形,取出其中一张如图①,再沿着直角边上的中线AD按图②所示折叠,则AB与DC相交于点G.试问:△AGC和△BGD的面积哪个大?为什么?17. 已知AD是△ABC的高,∠BAD=70°,∠CAD=20°,(1)求∠BAC的度数.(2)△ABC是什么三角形.18.(2014春•西城区期末)阅读下列材料:某同学遇到这样一个问题:如图1,在△ABC中,AB=AC,BD是△ABC的高.P是BC边上一点,PM,PN分别与直线AB,AC垂直,垂足分别为点M,N.求证:BD=PM+PN.他发现,连接AP,有S△ABC=S△ABP+S△ACP,即AC•BD=AB•PM+AC•PN.由AB=AC,可得BD=PM+PN.他又画出了当点P在CB的延长线上,且上面问题中其他条件不变时的图形,如图2所示.他猜想此时BD,PM,PN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D=PN﹣PM.请回答:(1)请补全以下该同学证明猜想的过程;证明:连接AP.∵S△ABC=S△APC﹣,∴AC•BD=AC•﹣AB•.∵AB=AC,∴BD=PN﹣PM.(2)参考该同学思考问题的方法,解决下列问题:在△ABC中,AB=AC=BC,BD是△ABC的高.P是△ABC所在平面上一点,PM,PN,PQ 分别与直线AB,AC,BC垂直,垂足分别为点M,N,Q.①如图3,若点P在△ABC的内部,则BD,PM,PN,PQ之间的数量关系是:;②若点P在如图4所示的位置,利用图4探究得出此时BD,PM,PN,PQ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B;【解析】根据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⑤⑥满足.2. 【答案】B;【解析】5+9=14,所以第三边长应为偶数,大于4而小于14的偶数有4个,所以3. 【答案】B;【解析】①、②正确;而对于三角形三条高: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边上;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外部,故③错误.4. 【答案】C;【解析】三角形高的定义.5. 【答案】B;【解析】解:可搭出不同的三角形为:3cm、5cm、7cm;3cm、5cm、9cm;3cm、7cm、9cm;5cm、7cm、9cm共4个,其中3cm、5cm、9cm不能组成三角形,故选B.6. 【答案】C;【解析】均是由三角形构成的图形,具有稳定性.7. 【答案】B;【解析】设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为a,则有16a2-4 a×2 a÷2-3 a×2 a÷2-4 a×a÷2=214,解得a2=34,而整个方格纸的面积为16a2=12(平方公分).8. 【答案】B;二、填空题9. 【答案】361;【解析】解:连接A1C,根据A1B=2AB,得到:AB:A1A=1:3,因而若过点B,A1作△ABC与△AA1C的AC边上的高,则高线的比是1:3,因而面积的比是1:3,则△A1BC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2倍,设△ABC的面积是a,则△A1BC的面积是2a,同理可以得到△A1B1C的面积是△A1BC面积的2倍,是4a,则△A1B1B的面积是6a,同理△B 1C 1C 和△A 1C 1A 的面积都是6a ,△A 1B 1C 1的面积是19a ,即△A 1B 1C 1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19倍,同理△A 2B 2C 2的面积是△A 1B 1C 1的面积的19倍,∴S 2=19×19×1=361.故答案为:361.10.【答案】29cm ;11.【答案】6;12.【答案】112n -; 【答案】解:如图所示,设大三角形的面积为1,然后不断地按顺序作出各个三角形的中线,根据三角形的中线把它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可知,23411112222++++…12n+表示组成面积为1的大三角形的n 个小三角形的面积之和,因此23411112222++++ (12)n +=112n -. 13.【答案】不能;【解析】因为四边形的高不能确定.14.【答案】90°, 48 cm 2;三、解答题15.【解析】解:维修站应建在四边形两对角线AC 、BD 的交点H 处,理由如下:取不同于H 的F 点,根据三角形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FD+FB >HD+HB ,FC+FA >HC+HA . 所以:FD+FB+FC+FA >HD+HB+HC+HA ,即HD+HB+HC+HA 为最小.16.【解析】解:∵ BD =CD ,∴ A B D A C D S S =△△. ∴ A B D A D G A C D A S S S S -=-△△△△. ∴ A D G B G D S S =△△.17.【解析】解:(1)当高AD 在△ABC 的内部时(如图(1)).因为∠BAD =70°,∠CAD =20°,所以∠BAC =∠BAD+∠CAD =70°+20°=90°.当高AD在△ABC的外部时(如图(2)).因为∠BAD=70°,∠CAD=20°,所以∠BAC=∠BAD-∠CAD=70°-20°=50°.综上可知∠BAC的度数为90°或50°.(2)如图(1),当AD在△ABC的内部时,因为∠BAC=∠BAD+∠CAD=70°+20°=90°,所以△ABC是直角三角形.如图(2),当AD在△ABC的外部时,因为∠BAC=∠BAD-∠CAD=70°-20°=50°,∠ABC=90°-∠BAD=90°-70°=20°,所以∠ACB=180°-∠ABC-∠BAC=180°-50°-20°=110°.所以△ABC为钝角三角形.综上可知,△ABC是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18.【解析】解:(1)证明:连接AP.∵S△ABC=S△APC﹣S△APB,∴AC•BD=AC•PN﹣AB•PM.∵AB=AC,∴BD=PN﹣PM.(2)①BD=PM+PN+PQ;如图3,连接AP、BP、CP,∵S△ABC=S△APC+S△APB+S△BPC∴AC•BD=AC•PN+AB•PM+BC•PQ,∵AB=AC=BC,∴BD=PM+PN+PQ;②BD=PM+PQ﹣PN;如图4,连接AP、BP、CP,∵S△ABC=S△APB+S△BPC﹣S△APC.∵AC•BD=AB•PM+BC•PQ﹣AC•PN,∵AB=AC=BC,∴BD=PM+PQ﹣PN.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提高)知识讲解【学习目标】1.理解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方法;2.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3.能够运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及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进行相关的计算,证明问题.【要点梳理】要点一、三角形的内角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要点诠释: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可以解决以下三类问题:①在三角形中已知任意两个角的度数可以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②已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关系,可以求出其内角的度数;③求一个三角形中各角之间的关系.2. 直角三角形:如果一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有两个角互余.反过来,有两个角互余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要点诠释:如果直角三角形中有一个锐角为45°,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另一个锐角也是45°,且此直角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要点二、三角形的外角1.定义: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一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外角.如图,∠ACD是△ABC的一个外角.要点诠释:(1)外角的特征:①顶点在三角形的一个顶点上;②一条边是三角形的一边;③另一条边是三角形某条边的延长线.(2)三角形每个顶点处有两个外角,它们是对顶角.所以三角形共有六个外角,通常每个顶点处取一个外角,因此,我们常说三角形有三个外角.2.性质:(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意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要点诠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是求角度及与角有关的推理论证明经常使用的理论依据.另外,在证角的不等关系时也常想到外角的性质.3.三角形的外角和:三角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要点诠释:因为三角形的每个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邻补角,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推出三角形的三个外角和是360°.【典型例题】类型一、三角形的内角和1.(2016春•东平县期中)适合条件∠A=∠B=∠C的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B.钝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任意三角形【思路点拨】设∠A=x,则∠B=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列方程求得三个内角的度数,即可判断三角形的形状.【答案与解析】解:设∠A=x,则∠B=x,∠C=3x.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得x+x+3x=180,x=36.则∠C=108°.则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利用设未知数的方法求出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解法较为巧妙.举一反三:【变式1】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角不小于________度.【答案】60.【变式2】(2015春•新沂市校级月考)如图,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且∠BDC=110°,则∠A= .【答案】40°.解:∵BE、CF都是△ABC的角平分线,∴∠A=180°﹣(∠ABC+∠ACB),=180°﹣2(∠DBC+∠BCD)∵∠BDC=180°﹣(∠DBC+∠BCD),∴∠A=180°﹣2(180°﹣∠BDC)∴∠BDC=90°+∠A,∴∠A=2(110°﹣90°)=40°.2.在△ABC中,∠ABC=∠C,BD是AC边上的高,∠ABD=30°,则∠C的度数是多少? 【思路点拨】按△ABC为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两种情况,分类讨论.【答案与解析】解:分两种情况讨论:(1)当△ABC为锐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ABD中,∵ BD是AC边上的高(已知),∴∠ADB=90°(垂直定义).又∵∠ABD=30°(已知),∴∠A=180°-∠ADB-∠ABD=180°-90°-30°=60°.又∵∠A+∠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120°,又∵∠ABC=∠C,∴∠C=60°.(2)当△ABC为钝角三角形时,如图所示.在直角△ABD中,∵∠ABD=30°(已知),所以∠BAD=60°.∴∠BAC=120°.又∵∠BAC+∠ABC+∠C=180°(三角形内角和定理),∴∠ABC+∠C=60°.∴∠C=30°.综上,∠C的度数为60°或30°.【总结升华】在解决无图的几何题的过程中,只有正确作出图形才能解决问题.这就要求解答者必须具备根据条件作出图形的能力;要注意考虑图形的完整性和其他各种可能性,双解和多解问题也是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环节.类型二、三角形的外角【与三角形有关的角例4、】3.如图,在△ABC中,AE⊥BC于E,AD为∠BAC的平分线,∠B=50º,∠C=70º,求∠DAE .【答案与解析】解:∠A =180°-∠B -∠C =180°-50°-70°=60°,又AD 为∠BAC 的平分线,所以∠BAD =12BAC ∠=30°,∠ADE =∠B +∠BAD =50º+30°=80°,又 AE ⊥BC 于E ,所以∠DAE =90°-∠ADE =90°-80°=10°.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在△ABC 中,AB >AC ,AE ⊥BC 于E ,AD 为∠BAC 的平分线,则∠DAE 与∠C -∠B 的数量关系 .【答案】2C B DAE ∠-∠∠=.4.如图所示,已知CE 是△ABC 外角∠ACD 的平分线,CE 交BA 延长线于点E.求证: ∠BAC >∠B.【答案与解析】证明:在△ACE 中,∠BAC >∠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 同理在△BCE 中,∠2 >∠B ,因为∠1=∠2,所以∠BAC >∠B.【总结升华】涉及角的不等关系的问题时,经常用到三角形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与它不相邻的任何一个内角”.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用“<”把∠1、∠2、∠A 联系起来________.【答案】∠A <∠2 <∠1.类型三、三角形的内角外角综合5.(2015春•启东市校级月考)如图,BE与CD相交于点A,CF为∠BCD的平分线,EF为∠BED的平分线.(1)试探求:∠F与∠B、∠D之间的关系?(2)若∠B:∠D:∠F=2:4:x.求x的值.【思路点拨】(1)先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得到∠1=∠2,∠3=∠4,再根据对顶角相等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到∠D+∠1=∠F+∠3,∠B+∠4=∠F+∠2,然后把两式相加即可得到∠F与∠B、∠D之间的关系;(2)设∠B=2a,则∠D=4a,∠F=ax,利用(1)中的结论得到2ax=2a+4a,然后解关于x的方程即可.【答案与解析】解:(1)∵CF为∠BCD的平分线,EF为∠BED的平分线,∴∠1=∠2,∠3=∠4,∵∠D+∠1=∠F+∠3,∠B+∠4=∠F+∠2,∴∠B+∠D+∠1+∠4=2∠F+∠3+∠2,∴∠F=(∠B+∠D);(2)当∠B:∠D:∠F=2:4:x时,设∠B=2a,则∠D=4a,∠F=ax,∵2∠F=∠B+∠D,∴2ax=2a+4a∴2x=2+4,∴x=3.【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通过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列等量关系.也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五角星ABCDE中,试说明∠A+∠B+∠C+∠D+∠E=180°.【答案】解:因为∠AGF是△GCE的外角,所以∠AGF=∠C+∠E.同理∠AFG=∠B+∠D.在△AFG中,∠A+∠AFG+∠AGF=180°.所以∠A+∠B+∠C+∠D+∠E=180°.【变式2】一个三角形的外角中,最多有锐角( ).A.1个 B.2个 C.3个 D.不能确定【答案】A (提示:由于三角形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故最多有一个外角是锐角.)与三角形有关的角(提高)巩固练习【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一根直尺EF压在三角板30°的角∠BAC上,与两边AC,AB交于M,N.那么∠CME+∠BNF是( )A.150° B.180° C.135° D.不能确定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互不相等,则它的最小角必小于( )A.30° B.45° C.60° D.55°3.下列语句中,正确的是( )A.三角形的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内角B.三角形的外角等于这个三角形的两个内角之和C.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D.三角形的外角中,至少有一个钝角4.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个外角之和为270°,那么这个三角形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5.(2016春•泰山区期中)具备下列条件的△ABC中,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A.∠A+∠B=∠C B.∠A=12∠B=13∠CC.∠A:∠B:∠C=1:2:3 D.∠A=2∠B=3∠C6.(2015春•泰山区期中)如图,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如果∠ABP=20°,∠ACP=50°,则∠A+∠P=()A.70°B.80°C.90°D.100°二、填空题7.在△ABC中,若∠A-2∠B=70°,2∠C-∠B=10°,则∠C=________.8.如图,在△ABC中,∠ABC、∠ACB的平分线相交于点O.(1)若∠A=76°,则∠BOC=________;(2)若∠BOC=120°,则∠A=_______;(3)∠A与∠BOC之间具有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9.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它的底角等于________.10.将一副直角三角板如图所示放置,使含30°角的三角板的短直角边和含45°角的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重合,则∠1的度数为________.11.(2016•贵港二模)如图,∠ACD是△ABC的外角,∠ABC的平分线与∠ACD的平分线交于点A1,∠A1BC的平分线与∠A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2,…∠A n﹣1BC的平行线与∠A n﹣1CD的平分线交于点A n,设∠A=θ,则∠A n=.12.如图,O是△ABC外一点,OB,OC分别平分△ABC的外角∠CBE,∠BCF.若∠A=n°,则∠BOC=(用含n的代数式表示).三、解答题13.如图,求证:∠A+∠B+∠C+∠D+∠E=180°.14.(2015春•扬州校级期中)如图①,△ABC的角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P.(1)如果∠A=80°,求∠BPC的度数;(2)如图②,过P点作直线MN,分别交AB和AC于点M和N,且MN平行于BC,则有∠MPB+∠NPC=90°﹣∠A.若将直线MN绕点P旋转,(ⅰ)如图③,试探索∠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依然成立,并说明理由;(ⅱ)当直线MN与AB的交点仍在线段AB上,而与AC的交点在AC的延长线上时,如图④,试问(ⅰ)中∠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是否仍然成立?若不成立,请给出∠MPB、∠NPC、∠A三者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15.如图,在△ABC中,∠ABC的平分线与外角∠ACE的平分线交于点D.试说明12D A ∠=∠.16.如图所示,在△ABC中,∠1=∠2,∠C>∠B,E为AD上一点,且EF⊥BC于F.(1)试探索∠DEF与∠B,∠C的大小关系;(2)如图(2)所示,当点E在AD的延长线上时,其余条件都不变,你在(1)中探索到的结论是否还成立?【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1)由∠A=30°,可得∠AMN+∠ANM=180°-30°=150°又∵∠CME=∠AMN,∠BNF=∠ANM,故有∠CME+∠BNF=150°.2. 【答案】C;【解析】假如三角形的最小角不小于60°,则必有大于或等于60°的,因为该三角形三个内角互不相等,所以另外两个非最小角一定大于60°,此时,该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和必大于180°,这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矛盾,故假设不可能成立,即它的最小角必小于60°.3. 【答案】C ;【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内角中最多有一个钝角,所以外角中最多有一个锐角,即外角中至少有两个钝角.4. 【答案】B;【解析】因为三角形的外角和360°,而两个外角的和为270°,所以必有一个外角为90°,所以有一个内有为90°.5. 【答案】D;6. 【答案】C;【解析】解:∵BP是△ABC中∠ABC的平分线,CP是∠ACB的外角的平分线,∵∠ABP=20°,∠ACP=50°,∴∠ABC=2∠ABP=40°,∠ACM=2∠ACP=100°,∴∠A=∠ACM﹣∠ABC=60°,∠ACB=180°﹣∠ACM=80°,∴∠BCP=∠ACB+∠ACP=130°,∵∠BPC=20°,∴∠P=180°﹣∠PBC﹣∠BCP=30°,∴∠A+∠P=90°,故选C.二、填空题7. 【答案】20°;【解析】联立方程组:A-2B=702C-10180BA B C∠∠︒⎧⎪∠∠=︒⎨⎪∠+∠+∠=︒⎩,解得20C∠=︒.8.【答案】128°, 60°,∠BOC=90°+12∠A;9. 【答案】80°或50°;【解析】100°的补角为80°,(1)80°为三角形的顶角;(2)80°为三角形底角时,则三角形顶角为20°.10.【答案】75°;11.【答案】;【解析】解: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D=∠A +∠ABC ,∠A 1CD=∠A 1+∠A 1BC , ∵∠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1,∴∠A 1BC=∠ABC ,∠A 1CD=∠ACD ,∴∠A 1+∠A 1BC=(∠A +∠ABC )=∠A +∠A 1BC ,∴∠A 1=∠A ,同理可得∠A 2=∠A 1==,…,∠A n =. 12.【答案】190n ︒-︒;∴∠COB=180°-[(180)2n n ︒+︒-︒]=1902n ︒-︒. 三、解答题13.【解析】解:延长BE ,交AC 于点H,易得∠BFC=∠A+∠B+∠C再由∠EFC=∠D+∠E ,上式两边分别相加,得:∠A+∠B+∠C +∠D+∠E =∠BFC +∠EFC =180°.即∠A+∠B+∠C+∠D+∠E=180°14.【解析】解:(1)如图①∵在△ABC 中,∠A+∠B+∠ACB=180°,且∠A=80°,∴∠ABC+∠ACB=100°,∵∠1=∠ABC ,∠2=∠ACB ,∴∠1+∠2=(∠ABC+∠ACB )=×100°=50°,∴∠BPC=180°﹣(∠1+∠2)=180°﹣50°=130°.(2)(ⅰ)如图③,由(1)知:∠BPC=180°﹣(∠1+∠2);∵∠1+∠2=(180°﹣∠A )=90°∠A ,∴∠BPC=180°﹣(90°﹣∠A )=90°+∠A ;。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复习资料(完整资料).doc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基本定义:⑴全等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 .⑵全等三角形: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⑶对应顶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顶点叫做对应顶点.⑷对应边: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边叫做对应边 .⑸对应角:全等三角形中互相重合的角叫做对应角 .2.基本性质:⑴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三边的长度确定了,这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就全确定, 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⑵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⑴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白^两个三角形全等.⑵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⑶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⑷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个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⑸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4.角平分线:⑴画法:⑵性质定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⑶性质定理的逆定理: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的平分线上.5.证明的基本方法:⑴明确命题中的已知和求证. (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⑵根据题意,画出图形,并用数字符号表示已知和求证 .⑶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过程 .初二全等三角形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提高难题压轴题练习(含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4 小题)1 .(2013? 西宁)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 一个锐角对应相等 B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C. 一条边对应相等 D .两条边对应相等【解答】D若一直角边对应相等,一斜边对应相等,可证全等,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HL可全等.2. (2013?安顺)如图,已知AE=CF /AFDh CEB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4AD*z\CBE的是()A. /A=/ CB. AD=CBC. BE=DF D . ADII BC【分析】求出AF=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解答】解:••.AE=CFAE+EF=CF+E FAF=CEA :在AAD可口z\CBE中ZA=ZC研二CEZ AFD=Z CEB・•.△ADF^ACBE(ASA ,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根据AD=CB AF=CE /AFD之CEB^能推出△ ADFCBE错误,故本选项正确;C : 在4AD可口ZXCBE中AF=CEDF=BE初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知识点:1.基本运算:⑴同底数幕的乘法:a m a n a m n⑵幕的乘方:a m n a mn⑶积的乘方:ab n a n b n2.整式的乘法:⑴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为积的因式.⑵单项式多项式:用单项式乘以多项式的每个项后相加.⑶多项式多项式:用一个多项式每个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每个项后相加.3.计算公式:⑴平方差公式: a b a b a2b2⑵完全平方公式:a b 2a22ab b2;a b 2 a22ab b24.整式的除法:⑴同底数幕的除法:a m a n a m n⑵单项式单项式:系数系数,同字母同字母,不同字母作为商的因式⑶多项式单项式:用多项式每个项除以单项式后相加.⑷多项式多项式:用竖式.5.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 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式子因式分解.6. 因式分解方法:⑴提公因式法:找出最大公因式.⑵公式法:①平方差公式:a2b2a b a b②完全平方公式:a22ab b2 a b 2③立方和:a3b3(a b)(a2ab b2)④立方差:a3b3(a b)(a2ab b2)⑶十字相乘法:x2p q x pq x p x q⑷拆项法⑸添项法初二整式的乘法与因式分解所有知识点总结和常考题一.选择题1.(2015? 甘南州)下列运算中,结果正确的是()A.x3? x3=x6B.3x2+2x2=5x4C.(x2)3=x5D.(x+y)2=x2+y2【分析】A、利用同底数幕的乘法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B、合并同类项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C、利用幕的乘方运算法则计算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D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得到结果,即可做出判断.【解答】解:A、x3? x3=x6,本选项正确;B、3x2+2x2=5x2,本选项错误;C、(x2) 3=x6,本选项错误;D> (x+y)2=x2+2xy+y2,本选项错误,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合并同类项,同底数幂的乘法,以及幂的乘方,熟练掌握公式及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008? 南京)计算(ab2)3的结果是()A.ab5B.ab6C.a3b5 D .a3b6【分析】根据积的乘方的性质进行计算,然后直接选取答案即可.【解答】解:(ab2)3=a3? (b2)3=a3b6.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积的乘方,把积中的每一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3. (2011?呼和浩特)计算2x2? (-3x3)的结果是( )A. - 6x5B. 6x5C. - 2x6D. 2x6【分析】根据单项式乘单项式的法则和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计算后选取答案.【解答】解:2x2? (-3x3),=2X ( - 3) ? (x2? x3),=-6x5.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单项式相乘的法则和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4.( 2005? 茂名)下列各式由左边到右边的变形中,是分解因式的为( )A. a (x+y) =ax+ayB. x2-4x+4=x (x-4) +4C. 10x2-5x=5x (2x-1)D. x2- 16+3x= (x-4) (x+4) +3x【分析】根据分解因式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是多项式乘法,故A选项错误;B、右边不是积的形式,x2- 4x+4= (x-2) 2,故B选项错误;C、提公因式法,故C选项正确;D右边不是积的形式,故D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正确应用分解因式的定义来判断.5.( 2017 春? 薛城区期末)下列多项式中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是( )A, a2+(—b) 2 B, 5m2-20mn C. - x2-y2 D, - x2+9【分析】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式子特点是:两项平方项,符号相反.【解答】解:A、a2+ (-b) 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故A选项错误;B、5m2- 20mn两项不都是平方项,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故B选项错误;C、- x2-y2符号相同,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故C选项错误;D - x2+9=- x2+32,两项符号相反,能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故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的式子特点,两平方项的符号相反.6.( 2013? 张家界)下列各式中能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因式分解的是( )A, x2+x+1 B. x2+2x - 1 C. x2- 1 D. x2- 6x+9【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两项平方项的符号相同,另一项是两底数积的 2 倍,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x2+x+1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式子特点,故A错误;B、x2+2x-1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式子特点,故B错误;C、x2- 1不符合完全平方公式法分解因式的式子特点,故C错误;D x2- 6x+9= (x-3) 2,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能用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式子的特点需熟记.7.( 2009? 眉山)下列因式分解错误的是( )A. x2- y2= (x+y) (x-y)B. x2+6x+9= (x+3) 2C. x2+xy=x (x+y) D, x2+y2= (x+y) 2【分析】根据公式特点判断,然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是平方差公式,故A选项正确;B、是完全平方公式,故B选项正确;C、是提公因式法,故C选项正确;D> (x+y) 2=x2+2xy+y2,故D选项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对于学习过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的记忆与理解,需熟练掌握.8.(2015?范泽)把代数式ax2-4ax+4a分解因式,下列结果中正确的是( )A. a (x-2) 2B. a (x+2) 2C. a (x-4) 2D. a (x+2) (x-2)【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ax2 - 4ax+4a,2=a (x — 4x+4),=a (x - 2) 2.故选:A.【点评】本题先提取公因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分解因式时一定要分解彻底.9.(2016秋?南漳县期末)如(x+m)与(x+3)的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则m的值为( )A. - 3B. 3C. 0D. 1【分析】先用多项式乘以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展开求它们的积,并且把m看作常数合并关于x的同类项,令x的系数为0,得出关于m的方程,求出m的值.【解答】解:= ( x+m) (x+3) =x2+3x+mx+3m=2+ (3+nm x+3m)又;乘积中不含x的一次项,3+m=0解彳m m=- 3.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根据乘积中不含哪一项,则哪一项的系数等于0 列式是解题的关键.10.(2009?内江)在边长为a的正方形中挖去一个边长为b的小正方形(a>b)(如图甲),把余下的部分拼成一个矩形(如图乙),根据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可以验证( ) 且 a bb图甲图乙A. (a+b) 2=a2+2ab+b2B. (a-b) 2=a2- 2ab+b2C. a2 - b2= (a+b) (a-b)D. (a+2b) (a-b) =a2+ab- 2b2【分析】第一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计算方法是边长是a的正方形的面积减去边长是b的小正方形的面积,等于a2- b2;第二个图形阴影部分是一个长是(a+b),宽是(a-b)的长方形,面积是(a+b)(a- b);这两个图形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解答】解:二.图甲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2- b2,图乙中阴影部分的面积=(a+b) (a-b),而两个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面积=a2 - b2= (a+b) (a-b).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的平方差公式.即两个数的和与这两个数的差的积等于这两个数的平方差,这个公式就叫做平方差公式.11.(2013?枣庄)图(1)是一个长为2a,宽为2b (a>b)的长方形,用剪刀沿图中虚线(对称轴)剪开,把它分成四块形状和大小都一样的小长方形,然后按图( 2)那样拼成一个正方形,则中间空的部分的面积是( )(1) (2>A. abB. (a+b) 2C. (a-b) 2D. a2 - b2【分析】中间部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表示出边长,则面积可以求得.【解答】解:中间部分的四边形是正方形,边长是a+b-2b=a- b, 则面积是(a - b) 2.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列代数式,正确表示出小正方形的边长是关键.12. (2012?枣庄)如图,从边长为(a+4) cm的正方形纸片中剪去一个边长为(a+1) cm的正方形(a>0),剩余部分沿虚线又剪拼成一个矩形(不重叠无缝隙),则矩形的面积为( )A. (2a2+5a) c m2B. (6a+15) cm2C. (6a+9) cm2D. (3a+15) cm【分析】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差就是矩形的面积,据此即可求解.【解答】解:矩形的面积是:(a+4) 2- (a+1) 2=(a+4+a+1) (a+4 — a - 1) =3 (2a+5)=6a+15 (cm).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理解大正方形与小正方形的面积的差就是矩形的面积是关键.二.填空题(共13小题)13.(2015?黄石)分解因式:3x2- 27= 3 (x+3) (x-3) .【分析】观察原式3x2 - 27,找到公因式3,提出公因式后发现x2-9符合平方差公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3x2- 27,=3 (x2-9),=3 (x+3) (x - 3).故答案为:3 (x+3) (x - 3).【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难点在于要进行二次分解因式.14.(2013?上海)分解因式:a2-1= (a+1) (a-1) .【分析】符合平方差公式的特征,直接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平方差公式:a2 - b2= (a+b) (a -b) .【解答】解:a2- 1= (a+1) (a— 1).故答案为:(a+1) (a-1).【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15.(2013?邵阳)因式分解:x2-9y2= (x+3y) (x-3y) .【分析】直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x2- 9y2= (x+3y) (x-3y).【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利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熟记公式结构是解题的关键.16.(2017?大庆)分解因式:x3 -4x= x (x+2) (x -2) .【分析】应先提取公因式x,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x3- 4x,=x (x2- 4),=x (x+2) (x - 2).故答案为:x (x+2) (x-2).【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因式分解, 分解因式一定要彻底,直到不能再分解为止.17.(2016?乐山)因式分解:a3 - ab2= a (a+b) (a - b) .【分析】观察原式a3- ab2,找到公因式a,提出公因式后发现a2-b2是平方差公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可得.【解答】解:a3 - ab2=a (a2— b2) =a (a+b) (a— b).【点评】本题是一道典型的中考题型的因式分解: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应用一次公式.本题考点:因式分解(提取公因式法、应用公式法).18.(2013?三明)分解因式:x2+6x+9= (x+3) 2 .【分析】直接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x2+6x+9= (x+3) 2.【点评】本题考查了公式法分解因式,熟记完全平方公式法的结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19.(2017?咸宁)分解因式:2a2-4a+2= 2 (a - 1) 2 .【分析】原式提取2,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即可.【解答】解:原式=2 (a2-2a+1)=2 (a-1) 2.故答案为:2 (a- 1) 2.【点评】此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熟练掌握因式分解的方法是解本题的关键.20.(2015?西藏)分解因式:x3-6x2+9x= x (x - 3) 2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x,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x3- 6x2+9x,2=x (x - 6x+9),=x (x - 3) 2.故答案为:x (x-3) 2.【点评】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关键在于需要进行二次分解因式.21.(2008?大庆)分解因式:ab2- 2ab+a= a (b- 1) 2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ab2- 2ab+a,=a (b2-2b+1),=a (b- 1) 2.【点评】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难点在于提取公因式后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因式分解.22.(2013?安顺)分解因式:2a3-8a2+8a= 2a (a-2) 2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2a,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2a3- 8a2+8a,2=2a (a - 4a+4),=2a (a- 2) 2.故答案为:2a (a-2) 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23.(2013?范泽)分解因式:3a2- 12ab+12b2= 3 (a-2b) 2 .【分析】先提取公因式3,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3a2- 12ab+12t)=3 (a2- 4ab+4t2) =3 (a-2b) 2.故答案为:3 (a-2b) 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的知识. 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要彻底.24.(2013?内江)若m2 —n2=6,且m- n=2,贝U m+n= 3 .【分析】将M-n2按平方差公式展开,再将m- n的值整体代入,即可求出m+n的化【解答】解:m2- n2= (m+rn (m— n) = (m+r) x 2=6,故m+n=3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比较简单,关键是要熟悉平方差公式( a+b) (a-b) =a2- b2.25.(2014?西宁)如图,边长为a、b的矩形,它的周长为14,面积为10,则a2b+ab2的值为如.【分析】应把所给式子进行因式分解,整理为与所给周长和面积相关的式子,代入求值即可.【解答】解:= a+b=7, ab=10, • . a2b+ab2=ab (a+b) =70.故答案为:70.【点评】本题既考查了对因式分解方法的掌握,又考查了代数式求值的方法,同时还隐含了整体的数学思想和正确运算的能力.三.解答题(共15小题)26.(2006?江西)计算:(x-y) 2- (y+2x) (y-2x)【分析】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展开,再合并同类项.【解答】解:(x-y) 2- (y+2x) (y-2x),=x2 - 2xy+y2 - (y2- 4x2),=x2 - 2xy+y2 - y2+4x2,=5x2 - 2xy.【点评】本题考查完全平方公式,平方差公式,属于基础题,熟记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去括号时要注意符号的变化.27.(2013春?苏州期末)若2x+5y-3=0,求4x? 32y的化【分析】由方程可得2x+5y=3,再把所求的代数式化为同为2的底数的代数式,运用同底数幕的乘法的性质计算,最后运用整体代入法求解即可.【解答】解:4x? 32y=22x? 25y=22x+5yv2x+5y-3=0,即2x+5y=3,「•原式=23=8.【点评】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理清指数的变化是解题的关键.28.(2009?十堰)已知:a+b=3, ab=2,求下列各式的值:( 1)a2b+ab2( 2)a2+b2.【分析】(1)把代数式提取公因式ab后把a+b=3, ab=2整体代入求解;(2)利用完全平方公式把代数式化为已知的形式求解.【解答】解:(1) a2b+ab2=ab (a+b) =2X 3=6;(2) v (a+b)2=a2+2ab+b2•・a2+b2= (a+b)2- 2ab,=32-2X2,=5.【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完全平方公式,关键是将原式整理成已知条件的形式,即转化为两数和与两数积的形式,将a+b=3, ab=2整体代入解答.29. (2015?张家港市模拟)若x+y=3,且(x+2)(y+2) =12.(1)求xy 的值;(2)求x2+3xy+y2的值.【分析】(1)先去括号,再整体代入即可求出答案;(2)先变形,再整体代入,即可求出答案.【解答】解:(1) x+y=3, (x+2)(y+2) =12,xy+2x+2y+4=12,xy+2 (x+y) =8,• .xy+2X3=8, xy=2;(2) . x+y=3, xy=2, x2+3xy+y22=(x+y)+xy =32+2=11.【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混合运算和完全平方公式的应用,题目是一道比较典型的题目,难度适中.30.(2014秋?德惠市期末)先化简,再求值3a (2a2-4a+3) - 2a2 (3a+4),其中a=-2.【分析】首先根据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的法则去掉括号,然后合并同类项,最后代入已知的数值计算即可.【解答】解:3a (2a2 —4a+3) - 2a2 (3a+4)=6a3 - 12a2+9a - 6a3- 8a22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20a +9a,当a=- 2 时,原式=-20X 4-9X2=-98.【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化简.整式的加减运算实际上就是去括号、合并同类项,这是各地中考的常考点.31.(2007?天水)若a2-2a+1=0.求代数式/十二L的化a【分析】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先求出a的值,再代入求出代数式的值.【解答】解:由a2—2a+1=0得(a-1) 2=0,a=1 ;把a=1代入04」_=1+1=2. a故答案为:2.【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公式,灵活运用完全平方公式先求出a的值,是解决本题的关键.32.(2012春?郑城县期末)分解因式:(1)2x2- x;(2)16x2- 1;(3)6xy2- 9x2y-y3;(4)4+12 (x-y) +9 (x-y) 2.【分析】(1)直接提取公因式x即可;(2)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因式分解;(3)先提取公因式-y,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4)把(x-y)看作整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即可.【解答】解:(1) 2x2- x=x (2x—1);(5)16x2- 1= (4x+1) (4x- 1);(6)6xy2- 9x2y —y3, =-y (9x2- 6xy+y2),2二一y (3x — y);(7)4+12 (x-y) +9 (x-y) 2,一一,、一2=[2+3 (x-y)],=(3x-3y+2) 2.【点评】本题考查了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分解因式,是因式分解的常用方法,难点在( 因式3),提取公-y后,需要继续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因式分解.33.(2011 春?乐平市期中)(2a+b+1) (2a+b- 1)【分析】把(2a+b)看成整体,利用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计算后整理即可.【解答】解:(2a+b+1) (2a+b-1),=(2a+b) 2- 1,=4a2+4ab+b2 - 1.【点评】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和完全平方公式的运用,构造成公式结构是利用公式的关键,需要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34.(2009?贺州)分解因式:x3- 2x2y+xy2.【分析】先提取公因式x,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完全平方公式:a2±2ab+b= (a±b) 2;【解答】解:x3- 2x2y+xy2,=x (x2- 2xy+y2),2 =x (x —y). 【点评】主要考查提公因式法分解因式和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本题难点在于要进行二次分解.35.( 2011? 雷州市校级一模)分解因式:(1)a4-16;(2)x? - 2xy+y2 - 9.【分析】 ( 1)两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前三项一组,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分解因式,再与第四项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分解.【解答】解:(1) a4-16= (a2) 2-42,=(a2- 4) ( a2+4),=(a2+4) (a+2) (a-2);(3)x2 - 2xy+y2 - 9,=(x2- 2xy+y2) - 9,=(x-y) 2-32,=(x - y - 3) (x - y+3).【点评】 ( 1)关键在于需要两次运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因式;( 2)主要考查分组分解法分解因式,分组的关键是两组之间可以继续分解因式.36. (2008春?利川市期末)分解因式x2 (x-y) + (y-x).【分析】显然只需将y-x=- (x-y)变形后,即可提取公因式(x-y),然后再运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因式.【解答】解:x2 (x-y) + (y-x),=x2 (x-y) - (x-y),=(x-y) (x2 - 1),=(x-y) (x- 1) (x+1).【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37.( 2009秋? 三台县校级期末)分解因式11) a2 (x — y) +16 (y — x);(2) (x2+y2) 2— 4x2y2.【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x-y),再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 2)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1) a2 (x-y) +16 (y-x),2=(x-y) (a - 16),=(x-y) ( a+4) (a — 4);2 (x2+y2) 2- 4x2y2, =(x2+2xy+y2) (x2- 2xy+y2), =(x+y) 2 (x-y) 2.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38.( 2009春? 扶沟县期中)因式分解(1)- 8ax2+16axy- 8ay2;(2)(a2+1) 2-4a2.【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8a,再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 2)先用平方差公式分解,再利用完全平方公式继续分解.【解答】解:(1) - 8ax2+16axy - 8ay2,=-8a (x2- 2xy+y2),2=—8a (x — y);(3)(a2+1) 2-4a2,=(a2+1—2a) (a2+1+2a),=(a+1) 2 (a- 1) 2.【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39.( 2011 秋? 桐梓县期末)因式分解:( 1)3x - 12x3( 2)6xy2+9x2y+y3.【分析】(1)先提取公因式3x,再对余下的多项式利用平方差公式继续分解;(2)先提取公因式y,再根据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完全平方公式:a2±2ab+t2= (a±b) 2.. 【解答】解:(1) 3x - 12x3=3x (1 - 4x2)=3x (1+2x) (1 — 2x);( 3)6xy2+9x2y+y322=y( 6xy+9x +y )2=y( 3x+y) .【点评】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40. (2003?黄石)若x2+2xy+y2- a (x+y) +25是完全平方式,求a的值.【分析】先把前三项根据完全平方公式的逆用整理,再根据两平方项确定出这两个数,利用乘积二倍项列式求解即可.【解答】解:原式=(x+y) 2— a (x+y) +52,;原式为完全平方式,・.-a (x+y) =±2X5? (x+y),解得a=± 10.【点评】本题考查了完全平方式,需要二次运用完全平方式,熟记公式结构是求解的关键,把( x+y) 看成一个整体参与运算也比较重要.・•.△AD/ACBIE(SAS ,正确,故本选项错误;D v AD// BC,精品文档,下载后可编辑「• / A=/ C,・ •・在△ ADF 和 z\CBE 中rzA=zc阿=CE[Z AFD =Z CEB「.△ADFiACBE (ASA ,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 SAS ASA AAS SSS3. (2009?鸡西)尺规作图作/ AOB 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
新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课件
12. 三角形的分类
(1) 按角分
锐角三角形
(2) 按边分
三角形 钝角三角形 直角三角形
三角形
不等边三角形
腰和底不等的等腰三角形
等腰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
13. n边形内角和、外角和、对角线
四边形
五边形
六边形
n 边形
图
形
过一个顶
1 点的对角
线条数
分成的三 角形个数
2
内角和 2×1800
外角和
3600
2
B
解
设
:
B
x0
BAC C 2 B 2x0
又 AD是 BAC平 分 线
BAD CAD x0
D 又 B C BAC 1800
2x 2x x 1800
x 360
A
C ADC A ABD
AD C 720
17.如图, △ABC中, ∠A= ∠ABD,
∠C= ∠BDC= ∠ABC,求∠DBC的度数
A
2.如图,∠__A_D_B_是△ACD外角,
∠ADB= 115°,∠CAD= 80°,则
∠C = 35.°
BD
C
3、下列条件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C ) A.5cm, 13cm, 7cm B.3cm, 5cm, 9cm C.14cm, 9cm, 6cm D.5cm, 6cm, 11cm
4、三角形的两边为7cm和5cm,则第三边
B
解
设
:
1
x0
1 2 , 2 x 0 2
3 1 2 2x0
又 3 4
1 A
D 3
4C
4 2x0 又 2 4 BAC 1800 x 2x 630 1800 x 390
人教版初中八年级数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有理数1.1 有理数的概念有理数是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其中整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分数是指一个整数除以另一个非零整数得到的数。
1.2 有理数的比较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时,可以先化为同分母,然后比较分子的大小。
1.3 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有理数的加减运算遵循着同号相加、异号相减的规律,可以通过数轴来理解有理数的加减运算规律。
1.4 有理数的乘除运算有理数的乘法遵循着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的规律,而有理数的除法则可以转化为乘法运算来进行计算。
1.5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运算的综合运用,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运算规律来进行计算。
第二章:代数2.1 代数的概念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用字母表示的数和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2.2 代数运算代数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乘方等运算,需要灵活运用代数运算法则来进行计算。
2.3 代数式的化简与因式分解代数式的化简是指将复杂的代数式简化为简单的形式,而因式分解则是将代数式分解为一些能整除它的代数式相乘。
2.4 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一元一次方程是指未知数的次数为一,且方程的最高次数为一的方程,解方程的方法包括逆运算法、两边等值法和相等变形法等。
2.5 原式的价值和未知数的值代数式的价值是指将代数式中的字母用具体的数值代入后所得到的数值结果,而未知数的值则是指在方程中未知数的具体取值。
第三章:平面图形3.1 三角形的概念三角形是由三条边和三个顶点组成的图形,根据角的大小和边的长度可以分为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普通三角形。
3.2 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的性质包括角的性质、边的性质和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需要灵活运用三角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3.3 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四边形是由四条边和四个顶点组成的图形,包括矩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菱形等。
3.4 多边形的概念和性质多边形是由多条边和多个顶点组成的图形,需要灵活运用多边形的性质来解决实际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好数学的秘密1、学完多思考要想学好数学一定要多思考。
主要是指养成思考的习惯,学会思考的方法。
独立思考是学习数学必须具备的能力。
同学们在学习时,要边听课边想,边看书边想,边做题边想,通过自己积极思考,深刻理解数学知识,归纳总结数学规律,灵活解决数学问题,这样才能把老师讲的、课本上写的变成自己的知识。
2、多做练习题要想学好初中数学,必须多做练习,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不是搞“题海战术”。
只做不思,不能起到巩固概念,拓宽思路的作用,而且有“副作用”:把已学过的知识搅得一塌糊涂,理不出头绪,浪费时间又收获不大,我们所说的“多做练习”,是要大家在做了一道新颖的题目之后,多想一想:它究竟用到了哪些知识,是否可以多解,其结论是否还可以加强、推广等等。
3、善于总结规律我们会发现在日常的数学学习中,很多同学是不是同一种类型的题目总是反复错,经常错?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学生缺乏总结规律的习惯,一种类型的题目反复错,经常错,说明你还没有掌握做这种题目的规律,你不仅要做错题笔记,而且还需要将你错的这种类型的题目都拿出来总结归纳,要善于总结规律,将同种类型的题目多比对,多总结,总结出一种属于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然后再遇到这类问题时利用总结的规律和方法去解决。
类比归纳专题:与三角形的高、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模型模型1:求同一顶点的角平分线与高线的夹角的度数1.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高和角平分线.(1)已知∠B=40°,∠C=60°,求∠DAE的度数;(2)设∠B=α,∠C=β(α<β),请用含α,β的代数式表示∠DAE,并证明.模型2:求两内角平分线的夹角的度数 2.如图,△ABC 中,∠ABC 和∠ACB 的平分线交于点O .若∠BOC =120°,则∠A =_____.3.如图,△ABC 中,点P 是∠ABC ,∠ACB 的平分线的交点. (1)若∠A =80°,求∠BPC 的度数.(2)有位同学在解答(1)后得出∠BPC =90°+12∠A 的规律,你认为正确吗?请给出理由.模型3:求一内角平分线与一外角平分线的夹角的度数4.如图,在△ABC 中,BA 1平分∠ABC ,CA 1平分∠ACD ,BA 1,CA 1相交于点A 1. (1)求证:∠A 1=12∠A ;(2)如图,继续作∠A 1BC 和∠A 1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2,得∠A 2;作∠A 2BC 和∠A 2CD 的平分线交于点A 3,得∠A 3……依此得到∠A 2017,若∠A =α,则∠A 2017=_____________.模型4:求两外角平分线的夹角的度数【方法5】5.(1)如图,BO平分△ABC的外角∠CBD,CO平分△ABC的外角∠BCE,则∠BOC 与∠A的关系为____________;(2)请就(1)中的结论进行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1)∵∠B =40°,∠C =60°,∴∠BAC =180°-∠B -∠C =180°-40°-60°=80°.∵AE 是角平分线,∴∠BAE =12∠BAC =12×80°=40°.∵AD 是高,∴∠BAD =90°-∠B=90°-40°=50°,∴∠DAE =∠BAD -∠BAE =50°-40°=10°.(2)∠DAE =12(β-α),证明如下:∵∠B =α,∠C =β(α<β),∴∠BAC =180°-(α+β).∵AE是角平分线,∴∠BAE =12∠BAC =90°-12(α+β).∵AD 是高,∴∠BAD =90°-∠B =90°-α,∴∠DAE =∠BAD -∠BAE =90°-α-⎣⎡⎦⎤90°-12(α+β)=12(β-α). 2.60°3.解:(1)∵BP ,CP 为角平分线,∴∠PBC +∠PCB =12(∠ABC +∠ACB )=12(180°-∠A )=12×(180°-80°)=50°,∴∠BPC =180°-(∠PBC +∠PCB )=180°-50°=130°. (2)正确,理由如下:∵BP ,CP 为角平分线,∴∠PBC +∠PCB =12(∠ABC +∠ACB )=12(180°-∠A )=90°-12∠A ,∴∠BPC =180°-(∠PBC +∠PCB )=180°-⎝⎛⎭⎫90°-12∠A =90°+12∠A . 4.(1)证明:∵CA 1平分∠ACD ,∴∠A 1CD =12∠ACD =12(∠A +∠ABC ).又∵∠A 1CD=∠A 1+∠A 1BC ,∴∠A 1+∠A 1BC =12(∠A +∠ABC ).∵BA 1平分∠ABC ,∴∠A 1BC =12∠ABC ,∴12∠ABC +∠A 1=12(∠A +∠ABC ),∴∠A 1=12∠A .(2)α22017 5.(1)∠BOC =90°-12∠A(2)证明:如图,∵BO ,CO 分别是△ABC 的外角∠DBC ,∠ECB 的平分线,∴∠DBC =2∠1=∠ACB +∠A ,∠ECB =2∠2=∠ABC +∠A ,∴2∠1+2∠2=2∠A +∠ABC +∠ACB =∠A +180°,∴∠1+∠2=12∠A +90°.又∵∠1+∠2+∠BOC =180°,∴∠BOC =180°-(∠1+∠2)=90°-12∠A.易错专题:分式中常见的陷阱◆类型四 已知方程根的情况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舍去公分母为0时参数的值8.(2016·齐齐哈尔中考)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x x -2=2-m2-x 的解为正数,则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 的值为( ) A .1,2,3 B .1,2 C .1,3 D .2,39.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a -xx +1=1的解为负数,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与解析1.C 2.B 3.34.解:原式=x x +1·x +1x -2=x x -2,当x =3时,原式=33-2=3(x 不能取-1和2).5.解:原式=x (x +1)(x -1)2÷2x -(x -1)x (x -1)=x (x +1)(x -1)2·x (x -1)x +1=x 2x -1.其中⎩⎪⎨⎪⎧x 2-2x +1≠0,(x -1)x ≠0,x +1≠0,即x ≠-1,0,1.又∵-2<x ≤2且x 为整数,∴x =2.∴原式=222-1=4.6.D 解析:方程两边同乘x (x -3),得x (2m +x )-x (x -3)=2(x -3),化简得(2m +1)x=-6,解得x =-62m +1.由分式方程无解,得x =0或x =3或2m +1=0.当x =0时,-62m +1=0,解得m =-12;当x =3时,-62m +1=3,解得m =-32;当2m +1=0时,m =-12.故m 的值为-12或-32.故选D.7.解:去分母得ax -2a +x +1=0,分两种情况讨论:①分式方程有增根,由x (x +1)=0,得x =-1或0,当x =-1时,-a -2a -1+1=0,解得a =0;当x =0时,-2a +1=0,解得a =12;②方程ax -2a +x +1=0无解,即(a +1)x =2a -1无解,∴a +1=0,a =-1.综上可知a =0或12或-1.8.C 解析:方程两边都乘以x -2,得x =2(x -2)+m ,解得x =4-m .由题意得⎩⎪⎨⎪⎧x >0,x -2≠0,即⎩⎪⎨⎪⎧4-m >0,4-m -2≠0,解得m <4且m ≠2,∴满足条件的正整数m 的值为1和3.故选C. 9.解:由a -x x +1=1,解得x =a -12.由题意得⎩⎨⎧a -12<0,a -12+1≠0,∴a <1且a ≠-1.模型构建专题:共顶点的等腰三角形——明模型,悉结论◆类型一共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1.如图,已知△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1)求证:AD=CE;(2)猜想:AD和CE是否垂直?若垂直,请说明理由;若不垂直,则只要写出结论,不用写理由.◆类型二共顶点的等边三角形2.如图①,等边△ABC中,D是AB边上的动点,以CD为一边,向上作等边△EDC,连接AE.(1)△DBC和△EAC会全等吗?请说明理由;(2)试说明AE∥BC的理由;(3)如图②,将(1)中动点D运动到边BA的延长线上,所作仍为等边三角形,请问是否仍有AE∥BC?证明你的猜想.参考答案与解析1.(1)证明:∵△ABC和△DBE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B=BC,BD=BE,∠ABC=∠DBE=90°,∴∠ABC-∠DBC=∠DBE-∠DBC,即∠ABD=∠CBE,∴△ABD≌△CBE(SAS),∴AD=CE.(2)解:垂直.理由如下:如图,延长AD 分别交BC 和CE 于G 和F .∵△ABD ≌△CBE ,∴∠BAD =∠BCE .∵∠BAD +∠ABC +∠BGA =∠BCE +∠AFC +∠CGF =180°,∠BGA =∠CGF ,∴∠AFC =∠ABC =90°,∴AD ⊥CE .2.解:(1)△DBC 和△EAC 全等.理由如下:∵△ABC 和△EDC 为等边三角形,∴BC =AC ,DC =EC ,∠ACB =∠DCE =60°,∴∠ACB -∠ACD =∠DCE -∠ACD ,即∠BCD =∠ACE ,∴△DBC ≌△EAC (SAS).(2)∵△DBC ≌△EAC ,∴∠EAC =∠B =60°.又∵∠ACB =60°,∴∠EAC =∠ACB ,∴AE ∥BC .(3)仍有AE ∥BC .证明如下:∵△ABC ,△EDC 为等边三角形,∴BC =AC ,DC =CE ,∠BCA =∠DCE =60°,∴∠BCA +∠ACD =∠DCE +∠ACD ,即∠BCD =∠ACE .在△DBC 和△EAC 中,∵⎩⎪⎨⎪⎧BC =AC ,∠BCD =∠ACE ,CD =CE ,∴△DBC ≌△EAC (SAS),∴∠EAC =∠B =60°.又∵∠ACB =60°,∴∠EAC =∠ACB ,∴AE ∥BC .解题技巧专题:等腰三角形中辅助线的作法——形成精准思维模式,快速解题◆类型一 利用“三线合一”作辅助线 一、已知等腰作垂线(或中线、角平分线)1.如图,在△ABC 中,AB =AC ,AE ⊥BE 于点E ,且BE =12BC ,若∠EAB =20°,则∠BAC =__________.2.如图,在△ABC 中,AB =AC ,D 为BC 边的中点,过点D 作DE ⊥AB ,DF ⊥AC ,垂足分别为E ,F .(1)求证:DE =DF ; (2)若∠A =90°,图中与DE 相等的有哪些线段(不说明理由)?3.如图,△ABC中,AC=2AB,AD平分∠BAC交BC于D,E是AD上一点,且EA=EC,求证:EB⊥AB.二、构造等腰三角形4.如图,△ABC的面积为1cm2,AP垂直∠ABC的平分线BP于P,则△PBC的面积为( )A.0.4cm2B.0.5cm2C.0.6cm2D.0.7cm25.如图,已知△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CE⊥BD.求证:BD=2CE.◆类型二巧用等腰直角三角形构造全等6.(2016·铜仁中考)如图,在△ABC中,AC=BC ,∠C=90°,D是AB的中点,DE⊥DF,点E,F分别在AC,BC上,求证:DE=DF.◆类型三等腰(边)三角形中截长补短或作平行线构造全等7.如图,已知AB=AC,∠A=108°,BD平分∠ABC交AC于D,求证:BC=AB+CD.8.如图,过等边△ABC的边AB上一点P,作PE⊥AC于E,Q为BC延长线上一点,且P A=CQ,连PQ交AC边于D.(1)求证:PD=DQ;(2)若△ABC的边长为1,求DE的长.参考答案与解析1.40°2.(1)证明:如图,连接AD.∵AB=AC,D是BC的中点,∴∠EAD=∠F AD.又∵DE⊥AB,DF⊥AC,∴DE=DF.(2)解:若∠BAC =90°,图中与DE 相等的有线段DF ,AE ,AF ,BE ,CF .3.证明:如图,作EF ⊥AC 于F .∵EA =EC ,∴AF =FC =12AC .∵AC =2AB ,∴AF =AB .∵AD 平分∠BAC ,∴∠BAD =∠CAD .又∵AE =AE ,∴△ABE ≌△AFE (SAS),∴∠ABE =∠AFE =90°.∴EB ⊥AB .4.B5.证明:如图,延长BA 和CE 交于点M .∵CE ⊥BD ,∴∠BEC =∠BEM =90°.∵BD 平分∠ABC ,∴∠MBE =∠CBE .又∵BE =BE ,∴△BME ≌△BCE (ASA),∴EM =EC =12MC .∵△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 =∠MAC =90°,BA =AC ,∴∠ABD +∠BDA =90°.∵∠BEC =90°,∴∠ACM +∠CDE =90°.∵∠BDA =∠EDC ,∴∠ABE =∠ACM .又∵AB =AC ,∴△ABD ≌△ACM (ASA),∴DB =MC ,∴BD =2CE .6.证明:如图,连接CD .∵AC =BC ,D 是AB 的中点,∴CD 平分∠ACB ,CD ⊥AB ,∴∠CDB =90°.∵∠ACB =90°,∴∠BCD =∠ACD =45°,∴∠B =180°-∠CDB -∠BCD =45°,∴∠ACD =∠B =∠BCD ,∴CD =BD .∵ED ⊥DF ,∴∠EDF =∠EDC +∠CDF =90°.又∵∠CDF +∠BDF =90°,∴∠EDC =∠BDF ,∴△ECD ≌△FBD (ASA),∴DE =DF .7.证明:如图,在线段BC 上截取BE =BA ,连接DE .∵BD 平分∠ABC ,∴∠ABD =∠EBD .又∵BD =BD ,∴△ABD ≌△EBD (SAS),∴∠BED =∠A =108°,∴∠DEC =180°-∠DEB =72°.又∵AB =AC ,∠A =108°,∴∠ACB =∠ABC =12×(180°-108°)=36°,∴∠CDE=∠DEB -∠ACB =180°-36°=72°,∴∠CDE =∠DEC ,∴CD =CE ,∴BC =BE +EC =AB +CD .8.(1)证明:如图,过P 作PF ∥BC 交AC 于点F ,∴∠AFP =∠ACB ,∠FPD =∠Q ,∠PFD =∠QCD .∵△ABC 为等边三角形,∴∠A =∠ACB =60°,∠AFP =60°,∴△APF 是等边三角形,∴AP =PF .∵AP =CQ ,∴PF =CQ ,∴△PFD ≌△QCD (ASA),∴PD =DQ .(2)解:∵△APF 是等边三角形,PE ⊥AC ,∴AE =EF .∵△PFD ≌△QCD ,∴CD =DF ,∴DE =EF +DF =12AC .又∵AC =1,∴DE =12.解题技巧专题:乘法公式的灵活运用——计算技巧多,先观察,再计算,事半功倍◆类型一 利用乘法公式进行简便运算1.计算102×98的结果是( ) A .9995 B .9896 C .9996 D .99972.计算20152-2014×2016的结果是( )A .-2B .-1C .0D .1 3.计算:(1)512=____________; (2)298×302=____________. 4.运用公式简便计算:(1)4013×3923; (2)100022522-2482.5.阅读下列材料:某同学在计算3(4+1)(42+1)时,把3写成4-1后,发现可以连续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3(4+1)(42+1)=(4-1)(4+1)(42+1)=(42-1)(42+1)=162-1.请借鉴该同学的经验,计算下面式子的值:⎝⎛⎭⎫1+12⎝⎛⎭⎫1+122⎝⎛⎭⎫1+124⎝⎛⎭⎫1+128+1215.◆类型二 利用乘法公式的变式求值 6.若a -b =12,且a 2-b 2=14,则a +b的值为( )A .-12 B.12C .1D .27.若a -b =1,ab =2,则(a +b )2的值为( )A .-9B .9C .±9D .38.已知x +1x =5,那么x 2+1x 2的值为( )A .10B .23C .25D .279.若m +n =1,则代数式m 2-n 2+2n 的值为1.10.(2016·巴中中考)若a +b =3,ab =2,则(a -b )2=__________.11.阅读:已知a +b =-4,ab =3,求a 2+b 2的值.解:∵a +b =-4,ab =3,∴a 2+b 2=(a +b )2-2ab =(-4)2-2×3=10.请你根据上述解题思路解答下面问题: (1)已知a -b =-3,ab =-2,求(a +b )(a 2-b 2)的值;(2)已知a -c -b =-10,(a -b )c =-12,求(a -b )2+c 2的值.参考答案与解析1.C 2.D3.(1)2601 (2)899964.解:(1)原式=⎝⎛⎭⎫40+13⎝⎛⎭⎫40-13=402-⎝⎛⎭⎫132=159989; (2)原式=10002(250+2)2-(250-2)2=100022502+2×250×2+22-(2502-2×250×2+22)=100022000=500. 5.解:⎝⎛⎭⎫1+12⎝⎛⎭⎫1+122⎝⎛⎭⎫1+124⎝⎛⎭⎫1+128+1215=2×⎝⎛⎭⎫1-12⎝⎛⎭⎫1+12⎝⎛⎭⎫1+122⎝⎛⎭⎫1+124⎝⎛⎭⎫1+128+1215=2×⎝⎛⎭⎫1-1216+1215=2-1215+1215=2. 6.B 7.B 8.B 9.1 10.111.解:(1)∵a -b =-3,ab =-2,∴(a +b )(a 2-b 2)=(a +b )2(a -b )=[(a -b )2+4ab ](a -b )=[(-3)2+4×(-2)]×(-3)=-3.(2)∵a -c -b =-10,(a -b )c =-12,∴(a -b )2+c 2=[(a -b )-c ]2+2(a -b )c =(-10)2+2×(-12)=76.解题技巧专题:分式运算中的技巧——观特点,定顺序,灵活计算◆类型一 按常规步骤运算1.计算1x -1x -y 的结果是( )A .-yx (x -y ) B .2x +y x (x -y )C .2x -y x (x -y )D .y x (x -y )2.化简m m +3+6m 2-9÷2m -3的结果是________.3.(2015-2016·祁阳县校级期中)先化简,再求值:2a +1a 2-1·a 2-2a +1a 2-a -1a +1,其中a =-12.◆类型二 先约分再化简4.化简:a 2-1a 2+2a +1÷a 2-aa +1=________.5.化简求值:(a -3)·9-a 2a 2-6a +9=________,当a =-3时,该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6.先化简,再求值:x 2-2x +1x 2-1÷⎝⎛⎭⎫1-3x +1,其中x =0.◆类型三 混合运算中灵活运用分配律7.计算⎝ ⎛⎭⎪⎫2x x 2-1+x -1x +1÷1x 2-1的结果是( )A .1x 2+1B .1x 2-1C .x 2+1D .x 2-18.化简:⎝⎛⎭⎫2a -1-1a +1·(a 2-1)=________.9.先化简,再求值:12x -1x +y ·⎝⎛⎭⎫x 2-y 2+x +y 2x ,其中x =2,y =3.◆类型四 分式化简求值注意整体代入10.若xy -x +y =0且xy ≠0,则分式1x -1y的值为( )A .1xyB .xyC .1D .-1 11.已知:a 2-3a +1=0,则a +1a -2的值为( )A .5+1B .1C .-1D .-512.先化简,再求值:⎝ ⎛⎭⎪⎫x -1x -x -2x +1÷2x 2-x x 2+2x +1,其中x 满足x 2-x -1=0.参考答案与解析1.A 2.13.解:原式=2a +1(a +1)(a -1)·(a -1)2a (a -1)-1a +1=2a +1a (a +1)-1a +1=a +1a (a +1)=1a .当a =-12时,原式=-2.4.1a5.-a -3 0 6.解:原式=x -1x +1÷x -2x +1=x -1x -2.当x =0时,原式=12.7.C 8.a +39.解:原式=12x -x 2-y 2x +y -12x =-x +y .当x =2,y =3时,原式=1.10.D 11.B12.解:原式=x 2-1-x 2+2x x (x +1)·(x +1)2x (2x -1)=x +1x 2.∵x 2-x -1=0,∴x 2=x +1,∴原式=1.解题技巧专题:利用全等解决问题的模型与技巧——明模型,先观察,再猜想,后证明◆类型一全等三角形的基本模型1.如图,AC=AD,BC=BD,∠A=50°,∠B=90°,则∠C=________.第1题图第2题图2.如图,锐角△ABC的高AD,BE相交于F,若BF=AC,BC=7,CD=2,则AF的长为_________.3.如图,点A,D ,C,E在同一条直线上,AB∥EF,AB=EF,∠B=∠F,AE=10,AC=6,则CD的长为()A.2 B.4 C .4.5 D.34.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交AC于点F.(1)求证:△BAD≌△CAE;(2)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二证明线段间的等量关系一、等线段代换5.如图,Rt△ABC中,AB=AC,∠BAC=90°,直线l为经过点A的任一直线,BD⊥l于D,CE⊥l于E,若BD>CE,试问:(1)AD与CE的大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2)线段BD,DE,CE之间的数量关系如何?请说明理由.二、截长补短法6.如图,在四边形ABDE中,C是BD边的中点,若AC平分∠BAE,∠ACE=90°,猜想线段AE、AB、DE的长度满足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三、倍长中线法7.在△ABC中,AB=8,AC=6,则BC边上的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A.6<AD<8B.2<AD<14C.1<AD<7D.无法确定参考答案与解析1.110° 2.3 3.A4.(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 =∠CAE.在△BAD和△CAE中,∵AB=AC,∠BAD=∠CAE,AD=AE,∴△BAD≌△CAE(SAS).(2)解:BD⊥CE.理由如下:由(1)可知△BAD≌△CAE,∴∠ABD=∠ACE.∵∠BAC=90°,∴∠ABD+∠AFB=90°.又∵∠AFB=∠DFC,∴∠ACE+∠DFC=90°,∴∠BDC=90°,即BD⊥CE.5.解:(1)AD=CE.理由如下:∵BD⊥l于D,CE⊥l于E,∴∠BDA=∠AEC=90°,∴∠CAE+∠ACE=90°.∵∠BAC=∠90°,∴∠BAD+∠CAE=90°,∴∠BAD=∠ACE.又∵AB=AC,∴△ABD≌△CAE(AAS),∴AD=CE.(2)BD=DE+CE.理由如下:由(1)可知△ABD≌△CAE,∴BD=AE,AD=CE.又∵AE =DE+AD,∴BD=DE+CE.6.解:AE=AB+DE.证明如下:如图,在AE上截取AF=AB,并连接CF.∵AC平分∠BAE,∴∠BAC=∠CAF.又∵AC=AC,∴△BAC≌△F AC(SAS),∴BC=FC,∠ACB=∠ACF.∵∠ACE=90°,∴∠ACF+∠FCE=90°,∠ACB+∠DCE=90°,∴∠FCE=∠DCE.又∵C为BD的中点,∴BC=DC,∴DC=FC.又∵CE=CE,∴△FCE≌△DCE (SAS),∴DE =FE,∴AE=AF+FE=AB+DE.7.C类比归纳专题:三角形中内、外角的有关计算——全方位求角度◆类型一已知角的关系,直接利用内角和或结合方程思想1.在△ABC中,∠A-∠B=35°,∠C =55°,则∠B等于()A.50°B.55°C.45°D.40°2.在△ABC中,已知∠A=2∠B=3∠C,则△ABC是()A.锐角三角形B.直角三角形C.钝角三角形D.形状无法确定3.如图,在△ABC中,∠C=∠ABC =2∠A,BD是AC边上的高,求∠DBC的度数.4.如图,△ABC中,∠B=26°,∠C =70°,AD平分∠BAC,AE⊥BC于E,EF⊥AD于F,求∠DEF的度数.◆类型二综合内外角的性质5.如图,BD、CD分别平分∠ABC和∠ACE,∠A=60°,则∠D的度数是() A.20°B.30°C.40°D.60°第5题图第6题图6.如图,∠B=20°,∠A=∠C=40°,则∠CDE的度数为________.7.如图,AD平分∠BAC,∠EAD=∠EDA.(1)求证:∠EAC=∠B ;(2)若∠B=50°,∠CAD∶∠E=1∶3,求∠E的度数.◆类型三在三角板或直尺中求角度8.(2015-2016·瑶海区期末)将一副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摆放,图中∠α的度数是()A.120°B.105°C.90°D.75°9.将两个含30°和45°的直角三角板如图放置,则∠α的度数是()A.10°B.15°C.20°D.25°10.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α的度数是________.11.如图,将三角板的直角顶点放在直尺的一边上,若∠1=55°,则∠2的度数为________.◆类型四与平行线结合12.(2015·南充中考)如图,已知B、C、E在同一直线上,且CD∥AB,若∠A=75°,∠B=40°,则∠ACE的度数为()A.35°B.40°C.115°D.145°13.如图,AB∥CD,直线PQ分别交AB、CD于点F、E,EG是∠DEF的平分线,交AB于点G.若∠PF A=40°,那么∠EGB 等于()A.80°B.100°C.110°D.120°14.如图,BD是△ABC的角平分线,DE∥BC,交AB于点E,∠A=45°,∠BDC =60°,则∠BDE=________.15.如图,在△ABC中,点D在BC上,点E在AC上,AD交BE于F.已知EG∥AD 交BC于G,EH⊥BE交BC于H,∠HEG =55°.(1)求∠BFD的度数;(2)若∠BAD=∠EBC,∠C=44°,求∠BAC的度数.◆类型五与截取或折叠相关16.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的外部时,则∠A 与∠1和∠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A.∠A=∠1-∠2B.2∠A=∠1-∠2C.3∠A=2∠1-∠2D.3∠A=2(∠1-∠2)17.如图,Rt△ABC中,∠ACB=90°,∠A =52°,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上A′处,折痕为CD,则∠A′DB=________.第17题图第18题图18.在△ABC中,∠B=70°,若沿图中虚线剪去∠B,则∠1+∠2等于________.19.如图.(1)将△ABC纸片沿DE折叠成图①,此时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保持不变,请找出这种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2)若折成图②或图③,即点A落在BE 或CD上时,分别写出∠A与∠2、∠A与∠1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3)若折成图④,写出∠A与∠1、∠2之间的关系式(不必证明).参考答案与解析1.C 2.C3.解:设∠A =x ,则∠C =∠ABC =2x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为180°知∠C +∠ABC +∠A =180°,即2x +2x +x =180°,∴x =36°,∴∠C =2x =72°.在Rt △BDC 中,∠DBC =90°-∠C =90°-72°=18°.方法点拨:三角形中给出的条件含比例且不易直接求出时,一般需要设未知数,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列方程求解.4.解:∵△ABC 中,∠B =26°,∠C =70°,∴∠BAC =180°-∠B -∠C =180°-26°-70°=84°.∵AD 平分∠BAC ,∴∠DAC =12∠BAC =12×84°=42°.在△ACE 中,∠CAE =90°-∠C =90°-70°=20°,∴∠DAE =∠DAC -∠CAE =42°-20°=22°.∵∠DEF +∠AEF =∠AEF +∠DAE =90°,∴∠DEF =∠DAE =22°.5.B 6.80°7.(1)证明:∵AD 平分∠BAC ,∴∠BAD =∠CAD .又∵∠EAD =∠EDA ,∴∠EAC =∠EAD -∠CAD =∠EDA -∠BAD =∠B ;(2)解:设∠CAD =x °,则∠E =3x °.由(1)知∠EAC =∠B =50°,∴∠EAD =∠EDA =(x +50)°.在△EAD 中,∵∠E +∠EAD +∠EDA =180°,∴3x °+2(x +50)°=180°,解得x =16.∴∠E =48°.8.B 9.B 10.75° 11.35° 12.C 13.C 14.15° 15.解:(1)∵EH ⊥BE ,∴∠BEH =90°.∵∠HEG =55°,∴∠BEG =∠BEH -∠HEG =35°.又∵EG ∥AD ,∴∠BFD =∠BEG =35°;(2)∵∠BFD =∠BAD +∠ABE ,∠BAD =∠EBC ,∴∠BFD =∠EBC +∠ABE =∠ABC .由(1)可知∠BFD =35°,∴∠ABC =35°.∵∠C =44°,∴∠BAC =180°-∠ABC -∠C =180°-35°-44°=101°.16.B17.14°18.250°19.解:(1)延长BE、CD,交于点P,则△BCP即为折叠前的三角形.由折叠的性质知∠DAE=∠DPE.连接AP.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知∠1=∠EAP+∠EP A,∠2=∠DAP+∠DP A,则∠1+∠2=∠DAE+∠DPE=2∠DAE,即∠1+∠2=2∠A;(2)图②中,∠2=2∠A;图③中,∠1=2∠A;(3)图④中,∠2-∠1=2∠A.解题技巧专题:选择合适的方法因式分解——学会选择最优方法6.阅读与思考:将式子x2-x-6分解因式.这个式子的常数项-6=2×(-3),一次项系数-1=2+(-3),这个过程可用十字相乘的形式形象地表示:先分解二次项系数,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左上角和左下角;再分解常数项,分别写在十字交叉线的右上角和右下角;然后交叉相乘,求代数和,使其等于一次项系数,如图所示,这种分解二次三项式的方法叫“十字相乘法”.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分析理解后,解答下列问题:(1)分解因式:x2+7x-18;【方法22】(2)填空:若x2+px-8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整数p的所有可能值是__________________7.阅读:分解因式x2+2x-3.解:原式=x2+2x+1-1-3=(x2+2x +1)-4=(x+1)2-4=(x+1+2)(x+1-2)=(x+3)(x-1).上述因式分解的方法可以称之为配方法.请体会配方法的特点,然后用配方法分解因式:(1)x2-4x+3; (2)4x2+12x-7.参考答案与解析1.C2.解:(1)原式=x2y(3xy2-y2+2x2);(2)原式=(x+y)2·[2-(x+y)]=(x+y)2·(2-x-y).3.A4.解:(1)原式=-2a(a2-6a+9)=-2a(a-3)2;(2)原式=(x2+1+2x)(x2+1-2x)=(x+1)2(x-1)2.5.解:(1)x2-(y+1)2(x+y+1)(x-y -1)(2)原式=(a2-2ab+b2)-(ac-bc)=(a -b)2-c(a-b)=(a-b)(a-b-c).6.解:(1)原式=(x+9)(x-2).(2)7,-7,2,-2解析:若x2+px -8可分解为两个一次因式的积,则整数p 的所有可能值分别是-8+1=-7;-1+8=7;-2+4=2;-4+2=-2.7.解:(1)原式=x2-4x+4-4+3=(x2-4x+4)-1=(x-2)2-1=(x-2+1)(x-2-1)=(x-1)(x-3);(2)原式=4x2+12x+9-9-7=(4x2+12x+9)-16=(2x+3)2-16=(2x+3+4)(2x +3-4)=(2x+7)(2x-1).类比归纳专题:证明线段相等的基本思路——理条件、定思路,几何证明也容易◆类型一已知“边的关系”或“边角关系”用全等1.如图,已知AB=AE,BC=ED,∠B=∠E,AF⊥CD,F为垂足,求证:(1)AC=AD;(2)CF=DF.2.如图,∠C=90°,BC=AC,D、E 分别在BC和AC上,且BD=CE,M是AB 的中点.求证:△MDE是等腰三角形.◆类型二已知角度关系或线与线之间的位置关系用“等角对等边”3.如图,在△ABC中,CE、CF分别平分∠ACB和△ACB的外角∠ACG,EF ∥BC交AC于点D,求证:DE=DF.4.(2015-2016·孝南区期末)如图,在△ABC中,∠ACB=2∠B,∠BAC的平分线AD交BC于D,过C作CN⊥AD交AD 于H,交AB于N.(1)求证:AN=AC;(2)试判断BN与CD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类型三已知角平分线、垂直或垂直平分用相应的性质5.如图,△ABC中,∠CAB的平分线与BC的垂直平分线DG相交于D,过点D 作DE⊥AB,DF⊥AC,求证:BE=CF.6.如图,在△ABC中,∠C=90°,AD 是∠BAC的平分线,DE⊥AB于E,F在AC 上,BD=DF.求证:(1)CF=EB;(2)AB=AF+2EB.参考答案与解析1.证明:(1)在△ABC 和△AED 中,AB =AE ,∠B =∠E ,BC =ED ,∴△ABC ≌△AED ,∴AC =AD ;(2)在Rt △ACF 和Rt △ADF 中,AC =AD ,AF =AF ,∴△ACF ≌△ADF ,∴CF =DF . 2.证明:连接CM ,则BM =CM ,且CM ⊥MB ,∴∠B =∠MCE =45°,∴BM =AM =CM .在△MBD 和△MCE 中,BM =CM ,∠B =∠MCE ,BD =CE ,∴△MBD ≌△MCE ,∴DM =EM ,∴△MDE 是等腰三角形.3.证明:∵CE 是△ABC 的角平分线,∴∠ACE =∠BCE .∵CF 为△ABC 外角∠ACG 的平分线,∴∠ACF =∠GCF .∵EF ∥BC ,∴∠GCF =∠F ,∠BCE =∠CEF .∴∠ACE =∠CEF ,∠F =∠DCF ,∴CD =ED ,CD =DF ,∴DE =DF .4.(1)证明:∵CN ⊥AD ,∴∠AHN =∠AHC =90°.又∵AD 平分∠BAC ,∴∠NAH =∠CAH .又∵在△ANH 和△ACH 中,∠AHN +∠NAH +∠ANH =180°,∠AHC +∠CAH +∠ACH =180°∴∠ANH =∠ACH ,∴AN =AC ;(2)解:BN =CD .理由如下:连接ND .在△AND 和△ACD 中,⎩⎪⎨⎪⎧AN =AC ,∠NAD =CAD ,AD =AD ,∴△AND ≌△ACD (SAS),∴DN =DC ,∠AND =∠ACD .又∵∠ACB =2∠B ,∴∠AND =2∠B .又∵△BND 中,∠AND =∠B +∠NDB ,∴∠B =∠NDB ,∴NB =ND ,∴BN =CD .5.证明:连接BD 、CD .∵AD 是∠F AE 的平分线,DE ⊥AB ,DF ⊥AC ,∴DE =DF .∵DG 是BC 的垂直平分线,∴BD =CD .∴Rt △CDF ≌Rt △BDE .∴BE =CF .6.证明:(1)∵AD 是∠BAC 的平分线,DE ⊥AB ,DC ⊥AC ,∴DE =DC .又∵BD =DF ,∴Rt △CFD ≌Rt △EBD (HL).∴CF =EB ;(2)在Rt △ADC 和Rt △ADE 中,AD =AD ,DC =DE ,∴Rt △ADC ≌Rt △ADE ,∴AC =AE ,∴AB =AE +BE =AC +EB =AF +CF +EB =AF +2EB .难点探究专题:动态变化中的三角形全等——以“静”制“动”,不离其宗◆类型一动点变化1.如图,Rt△ABC中,∠C=90°,AC=6,BC=3,PQ=AB,点P与点Q分别在AC 和AC的垂线AD上移动,则当AP=_________时,△ABC和△APQ全等.2.如图,△ABC中,AB=AC=12cm,∠B=∠C,BC=8cm,点D为AB的中点.如果点P在线段BC上以2cm/s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在线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若点Q的运动速度为v cm/s,则当△BPD与△CQP全等时,v的值为____________【提示:三角形中有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所对的边相等】.3.(2016·达州中考)△ABC中,∠BAC=90°,AB=AC(∠ABC=∠ACB=45°),点D为直线BC上一动点(点D不与B,C重合),以AD为边在AD右侧作正方形ADEF,连接CF.【方法11】(1)观察猜想:如图①,当点D在线段BC上时,①BC与CF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②线段BC,CD,CF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 (将结论直接写在横线上).(2)数学思考:如图②,当点D在线段CB的延长线上时,结论①,②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请你写出正确结论再给予证明.◆类型二图形变换4.如图甲,已知A,E,F,C在一条直线上,AE=CF,过E,F分别作DE⊥AC,BF⊥AC,且AB=CD,连接BD.(1)试问OE=OF吗?请说明理由;(2)若△DEC沿AC方向平移到如图乙的位置,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结论是否仍成立?请说明理由.5.如图,在Rt△ABC中,∠ACB=90°,点D,F分别在AB,AC上,CF=CB,连接CD,将线段CD绕点C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连接EF.(1)求证:△BCD≌△FCE;(2)若EF∥CD,求∠BDC的度数.参考答案与解析1.3或6 解析:∵△ABC 和△APQ 全等,AB =PQ ,∴有△ABC ≌△QP A 或△ABC ≌△PQA .当△ABC ≌△QP A 时,则有AP =BC =3;当△ABC ≌△PQA 时,则有AP =AC =6,∴当AP =3或6时,△ABC 和△APQ 全等,故答案为3或6.2.2或3 解析:当BD =PC 时,△BPD 与△CQP 全等.∵点D 为AB 的中点,∴BD =12AB =6cm ,∴PC =6cm ,∴BP =8-6=2(cm).∵点P 在线段BC 上以2cm/s 的速度由B 点向C 点运动,∴运动时间为1s.∵△DBP ≌△PCQ ,∴CQ =BP =2cm ,∴v =2÷1=2(cm/s); 当BD =CQ 时,△BDP ≌△QCP .∴PB =PQ ,∠B =∠CQP .又∵∠B =∠C ,∴∠C =∠CQP ,∴PQ =PC ,∴PB =PC .∵BD =6cm ,BC =8cm ,PB =PC ,∴QC =6cm ,∴BP =4cm ,∴运动时间为4÷2=2(s),∴v =6÷2=3(cm/s),故答案为2或3.3.解:(1)①垂直 ②BC =CD +CF(2)CF ⊥BC 成立;BC =CD +CF 不成立,正确结论:CD =CF +BC .证明如下: ∵正方形ADEF 中,AD =AF ,∠DAF =∠BAC =90°,∴∠BAD =∠CAF .在△DAB 与△F AC 中,⎩⎪⎨⎪⎧AD =AF ,∠BAD =∠CAF ,AB =AC ,∴△DAB ≌△F AC (SAS),∴∠ABD =∠ACF ,DB=CF .∵∠ACB =∠ABC =45°,∴∠ABD =180°-45°=135°,∴∠BCF =∠ACF -∠ACB =∠ABD -∠ACB =90°,∴CF ⊥BC .∵CD =DB +BC ,DB =CF ,∴CD =CF +BC .4.解:(1)OE =OF .理由如下:∵DE ⊥AC ,BF ⊥AC ,∴∠DEC =∠BF A =90°.∵AE =CF ,∴AE +EF =CF +EF ,即AF =CE .在Rt △ABF 和Rt △CDE 中,⎩⎪⎨⎪⎧AB =CD ,AF =CE ,∴Rt △ABF ≌Rt △CDE (HL),∴BF =DE .在△BFO 和△DEO 中,⎩⎪⎨⎪⎧∠BFO =∠DEO ,∠BOF =∠DOE ,BF =DE ,∴△BFO ≌△DEO (AAS),∴OE =OF .(2)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下:∵AE =CF ,∴AE -EF =CF -EF ,∴AF =CE .同(1)可得△BFO ≌△DEO ,∴FO =EO ,即结论依然成立.5.(1)证明:∵将线段CD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得CE ,∴CD =CE ,∠DCE =90°.∵∠ACB =90°,∴∠BCD =90°-∠ACD =∠FCE .在△BCD 和△FCE 中,⎩⎪⎨⎪⎧CB =CF ,∠BCD =∠FCE ,CD =CE ,∴△BCD ≌△FCE (SAS).(2)解:由(1)可知∠DCE =90°,△BCD ≌△FCE ,∴∠BDC =∠E .∵EF ∥CD ,∴∠E =180°-∠DCE =90°,∴∠BDC =90°.易错易混专题:等腰三角形中易漏解或多解的问题——易错归纳,各个击破◆类型一 求长度时忽略三边关系 1.(2016·贺州中考)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4,8,则它的周长为( ) A .12 B .16 C .20 D .16或20 2.学习了三角形的有关内容后,张老师请同学们交流这样一个问题:“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2,其中一条边长为3,求另两条边的长”.同学们经过片刻思考和交流后,小明同学举手说:“另两条边长为3、6或4.5、4.5.”你认为小明的回答是否正确: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3.已知等腰三角形中,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成6cm 和10cm 两部分,求这个三角形的腰长和底边的长.◆类型二当腰或底不明求角度时没有分类讨论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4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A.100°B.40°C.40°或100°D.60°5.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100°,则与这个外角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分别为()A.40°,40°B.80°,20°C.80°,80°D.50°,50°或80°,20°6.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两内角的度数之比为1∶4,则这个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为_____.◆类型三三角形的形状不明时没有分类讨论7.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则它一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B.40°C.25°或40°D.不能确定8.在△ABC中,AB=AC,AB的垂直平分线与AC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到的锐角为50°,则∠B等于_____.9.如果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面积也相等,那么我们把这两个等腰三角形称为一对合同三角形.已知一对合同三角形的底角分别为x°和y°,则_________(用含x 的代数式表示).10.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的度数为20°,求顶角的度数.◆类型四一边确定,另两边不确定,求等腰三角形个数时漏解11.(2016·武汉中考)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2,2)、B(4,0).若在坐标轴上取点C,使△ABC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C的个数是()A.5 B.6 C.7 D.812.如图,在4×5的点阵图中,每两个横向和纵向相邻阵点的距离均为1,该点阵图中已有两个阵点分别标为A,B,请在此点阵图中找一个阵点C,使得以点A,B,C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C点有_____个.参考答案与解析1.C2.不正确 没考虑三角形三边关系 3.解:设腰长为x cm ,①腰长与腰长的一半是6cm 时,x +12x =6,解得x =4,∴底边长=10-12×4=8(cm).∵4+4=8,∴4cm 、4cm 、8cm 不能组成三角形;②腰长与腰长的一半是10cm 时,x +12x =10,解得x =203,∴底边长=6-12×203=83(cm),∴三角形的三边长为203cm 、203cm 、83cm ,能组成三角形.综上所述,三角形的腰长为203cm ,底边长为83cm.4.C 5.D 6.120°或20° 7.C 8.70°或20°9.x 或90-x 解析:∵两个等腰三角形的腰长相等、面积也相等,∴腰上的高相等.①当这两个三角形都是锐角或钝角三角形时,y =x ,②当两个三角形一个是锐角三角形,一个是钝角三角形时,y =90-x .故答案为x 或90-x .10.解:此题要分情况讨论: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钝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外部.如图①所示,得顶角∠ACB =∠D +∠DAC =90°+20°=110°;当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锐角时,腰上的高在其内部,如图②所示,故顶角∠A =90°-∠ABD =90°-20°=70°.综上所述,顶角的度数为110°或70°.11.A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