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概论教案

合集下载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第一章:文学基本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指以语言文字为工具,以形象思维为主要特征的艺术创作活动。

文学作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2 文学的分类分类的标准:形式、体裁、题材、风格等。

主要的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散文、剧本等。

1.3 文学的功能审美功能:提供审美享受,培养审美能力。

认知功能:反映现实生活,传递历史信息。

教育功能:传递道德观念,引导人们向善。

娱乐功能:提供精神寄托,放松心情。

第二章:文学作品构成要素2.1 语言文学作品的基本构成要素。

文学语言的特点:形象性、音乐性、表现性。

2.2 形象文学作品中创造的具体生动的人物形象。

文学形象的种类: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等。

2.3 情节文学作品中的事件发展和人物命运的演变过程。

情节的作用:引发读者的兴趣和好奇心。

2.4 主题文学作品所表达的中心思想和深层含义。

主题的体现:显性主题和隐性主题。

第三章:文学创作方法3.1 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真实、客观、细致地描写现实生活。

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杜甫、鲁迅等。

3.2 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强调个性、情感、想象和创意。

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李白、雪莱等。

3.3 现代主义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反传统、实验性、意识流等。

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卡夫卡、普鲁斯特等。

3.4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以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反映现实生活,寄托理想。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高尔基、茅盾等。

第四章:文学体裁4.1 诗歌诗歌的特点:语言凝练、节奏韵律、富有想象。

诗歌的种类:抒情诗、叙事诗、散文诗等。

4.2 小说小说的特点:情节丰富、人物形象鲜明、主题深刻。

小说的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等。

4.3 散文散文的特点:文字简洁、意境深远、表达自由。

散文的种类: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议论散文等。

4.4 剧本剧本的特点:对话丰富、动作性强、适合表演。

文学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文学概论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功能等基本理论;(2)了解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鉴赏和批评能力。

2. 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审美情趣;(2)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和沟通能力;(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树立文学信仰;(2)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功能;2. 文学史的基本脉络和重要作家作品;3. 文学作品的鉴赏与分析方法;4. 文学创作的基本技巧和原则。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学理论,使学生对文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2. 讨论法: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进行分析、鉴赏和批评,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文学作品,使学生深入理解文学理论;4. 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文学作品的情感和人物形象;5. 实践法: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活动,如读书会、文学社团等,提高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授文学理论:系统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功能等,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

3. 分析文学作品:选取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分析作品的主题、人物、情节、语言等,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4.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让学生各抒己见,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

5.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体验文学作品的情感和人物形象,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6.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文学活动,如读书会、文学社团等,提高学生的文学实践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进行反思,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交流等表现,评价学生的参与度和表达能力;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评价学生对文学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3. 期中、期末考试:通过考试,全面评价学生对文学概论的掌握程度;4. 学生自评与互评: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互评,提高学生的自我反思和团队协作能力。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课程名称:文学概论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的定义、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了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 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3. 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4. 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理解技巧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学的基本概念和认识。

2. 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就文学作品的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展开讨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3. 分析法:选择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4.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一些具体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技巧。

教学过程:第一课:文学的定义和特点1. 引入: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文学作品片段或者文学名言,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讲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包括文学是通过语言进行艺术创造的文化形式,具有情感表达、思想呈现和审美享受等特点。

3. 分析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成为文学的读者,并发表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1. 引入:通过展示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品封面或者摘录,引起学生对不同流派的兴趣。

2. 讲解不同文学流派的特点,如古典文学、现代文学、浪漫主义文学、现实主义文学、自然主义文学、现代主义文学等。

3. 分析不同流派的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不同流派的风格特点和文化背景。

第三课: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对社会的影响1. 引入:通过展示几个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作品,让学生感受文学与社会的关系。

2. 讲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古代文学、近代文学、现代文学等时期的文学发展。

3. 讨论文学作品对社会的影响,包括文学作品对社会风气的塑造、价值观念的传递和社会问题的反映等方面。

第四课: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理解技巧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著名文学评论家的观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和理解技巧的重要性。

文学概论简要教案

文学概论简要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第一编导论第一章文学理论的性质和形态第一节文学理论的性质一、文学理论的学科归属文艺学,研究文学及其规律的科学,由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三个方面构成,并由此生发出文学理论史、文学批评史两个学科,因此,文艺学包括上述五个学科,文学理论属于其中之一;文艺学这个概念是从苏联翻译的,实际应该叫文学学。

文艺学三个基本方面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区别:文学史是关于文学发展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最有意义的文学现象的描述和研究,它以某个时代或所有时代的文学创作、文学流派、作家作品为主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研究的对象,致力于在具体文学现象发生发展过程的描述和研究中显示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文学批评则是对某些具体文学现象(以作家作品为主体)的分析、判断和评价;与文学史相比,文学批评是具体的、局部的、空间的,文学史则是总体的、全局的、时间的;文学史致力于文学总体过程的描述和内在规律的揭示,文学批评则致力于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而文学理论则致力于从理论的高度全面而系统地对文学现象所涉及的方方面面的内在构成和规律进行全面的研究;与文学批评相比,文学理论更系统、全面、抽象;与文学史相比,文学理论不致力描述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不致力于分析文学史上的具体文学现象,它致力于在抽象理论的框架内以理论的语言全面系统地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及其内在本质特征;文学理论也可以研究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和现象,但只是作为说明或证明文学理论的原理的材料和例证,而不能成为文学理论的必要构成;联系:文学史不是作家作品的简单编年史,它需要以某种文学史观和某种文学本质观为基础来指导研究者理解、解释和梳理文学史现象;(举例:中国古代文学史可以编成文学对社会生活的反映史,可以编成作家心灵的表现史,可以编成中国人人性的生成和发展史,可以编成文学形式的发生发展变化史,可以编成民族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变化史,也可以编成民族精神文化的发展变化史,还可以编成民族心灵的发展史,一个文学史家如何编写文学史,编成什么样的文学史,取决于他具有什么样的文学理论和文学史观;90年代前后中国学界关于“重写文学史”的讨论简介)同时,它也需要以古代和当代众多文学批评家对具体文学现象的分析、判断和评价的丰富成果为参照和基础,文学史编写者自己对文学史的研究也伴随着对大量作家作品的批评活动;文学批评则需要以一定的文学理论作为指导来展开,没有理论指导的文学批评是不存在的;同时,文学批评的对象又是文学史现象,它的批评成果构成文学史的重要基础;文学理论以文学的一般属性和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但它们是潜藏在文学史现象中的,文学理论必须以丰富的文学史现象的研究为基础,必须以丰富的文学批评实践为基础,它的成果才是有价值的,同时;它的有效性和真理性也必须在文学批评和文学史研究中加以验证;因此,文学史、文学批评、文学理论是一分为三、合三为一的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我们既要注意其区别,更要注意其联系。

文学概论教学教案

文学概论教学教案

文学概论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评和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定义和分类2. 文学的特征和功能3. 文学的发展历程4. 文学批评的基本原则5. 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方法6. 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三、教学重点1. 理解和掌握文学的定义和分类2. 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方法3. 理解文学与社会文化的关系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学概念、特征和发展历程,帮助学生建立起对文学的基本认识。

2. 分组讨论法: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不同文学作品的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文学作品的阅读和分析方法。

4. 观摩演示法:组织学生观摩优秀文学作品的演讲或演出,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和艺术鉴赏能力。

5. 实践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评论和批评活动,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创造能力。

五、教学流程第一节:文学的定义和分类1. 引入:通过引用名人名言或给学生展示几幅与文学相关的图片,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讲解文学的定义和分类:通过多媒体展示或黑板讲解的方式,介绍文学的定义和主要分类(如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3. 提出问题:向学生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你认为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称为文学作品?”“你最喜欢的文学作品属于哪种类型?”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第二节:文学的特征和功能1. 回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学分类的掌握情况。

2. 介绍文学的特征和功能: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向学生介绍文学作品的特征和文学在社会中的功能。

3.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选择一篇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并从中找出文学作品的特征和功能,并向全班汇报。

第三节:文学的发展历程1. 回顾:通过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对文学特征和功能的掌握情况。

2. 讲解文学的发展历程:通过多媒体展示或黑板讲解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中国和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各个文学时期的代表作家和代表作品。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批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文学理论分析评价文学作品,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 文学的定义1.2 文学的分类1.3 文学与艺术、科学等其他领域的区别2. 文学的特征2.1 形象性2.2 情感性2.3 思想性2.4 艺术性3. 文学的基本原理3.1 文学创作原理3.2 文学审美原理3.3 文学批评原理4. 文学批评方法4.1 文本细读法4.2 历史文化分析法4.3 比较分析法4.4 心理学分析法5. 文学作品的鉴赏5.1 诗歌鉴赏5.2 小说鉴赏5.3 戏剧鉴赏5.4 散文鉴赏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原理和批评方法。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文学鉴赏和批评技巧。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安排1. 课时:共计32课时,每课时45分钟。

2. 教学计划:第1-4课时:文学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第5-8课时:文学的特征第9-12课时:文学的基本原理第13-16课时:文学批评方法第17-20课时:文学作品的鉴赏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考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小组讨论参与度。

3. 期末考试:设置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测试学生对文学概论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经典文学作品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2. 启发思考: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文学作品的深层含义。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4. 多元评价:采用课堂表现、作业、小测验和期末考试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文学概论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使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创作方法和技巧。

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评思维。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的定义、文学的本质、文学的功能。

2. 文学的分类: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3. 文学的特点: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体验文学的魅力。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批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四、教学步骤:1. 引入:通过介绍文学的定义,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文学的分类和特点,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

3. 案例分析:分析经典文学作品,让学生体验文学的魅力。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文学作品进行鉴赏和批评,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写作和鉴赏作业,检查学生的理解程度。

3. 期末考试:设置有关文学概论的试题,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

六、文学创作方法1. 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描绘生活真实,强调客观真实性和典型性。

2.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追求理想世界,注重主观情感和想象。

3. 现代主义:突破传统形式,表现现代人的困惑和孤独,采用荒诞、意识流等手法。

4. 后现代主义:质疑传统价值观,强调文本游戏和多元解读,打破文学的形式边界。

七、文学作品解析1. 文本细读:仔细阅读作品,分析作品的语言、形象、情节等元素。

2. 主题解读:挖掘作品背后的思想、情感和寓意。

3. 形式分析:研究作品的结构、风格、手法等艺术特点。

4. 文化背景: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和历史环境,揭示作品的文化内涵。

八、文学批评与鉴赏1. 文学批评:客观评价作品的价值,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

2. 文学鉴赏: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体验作品的情感和思想。

文学概论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文学概论全套教案模板范文

一、课程名称:文学概论二、课时安排:共12课时三、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征和功能;2. 掌握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3. 分析和欣赏不同类型的文学作品;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和技巧、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欣赏;2. 教学难点:文学创作规律的理解和应用、对不同类型文学作品的深入分析。

五、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第一课时:文学的基本概念1. 文学的定义与特征(2课时)2. 文学的功能与价值(2课时)第二课时:文学创作的基本规律1. 文学创作的本质与目的(2课时)2. 文学创作的规律与技巧(2课时)第三课时:诗歌创作1. 诗歌的定义与分类(2课时)2. 诗歌创作的技巧与欣赏(2课时)第四课时:散文创作1. 散文的定义与分类(2课时)2. 散文创作的技巧与欣赏(2课时)第五课时:小说创作1. 小说的发展与分类(2课时)2. 小说创作的技巧与欣赏(2课时)第六课时:戏剧创作1. 戏剧的定义与分类(2课时)2. 戏剧创作的技巧与欣赏(2课时)第七课时:文学批评1. 文学批评的定义与作用(2课时)2. 文学批评的方法与技巧(2课时)第八课时:中外文学史概述1. 中国古代文学史(2课时)2. 中国现代文学史(2课时)第九课时:西方文学史概述1. 古希腊罗马文学(2课时)2. 欧洲中世纪文学(2课时)第十课时:近现代西方文学史概述1. 18世纪文学(2课时)2. 19世纪文学(2课时)第十一课时:20世纪文学概述1. 20世纪前期文学(2课时)2. 20世纪后期文学(2课时)第十二课时:文学创作实践与欣赏1. 文学创作实践(2课时)2. 文学欣赏(2课时)六、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学概论的基本概念、规律和技巧;2. 案例分析法:结合具体文学作品进行分析,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3.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4. 角色扮演法: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文学创作的乐趣。

大学文学概论教案模板

大学文学概论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大学文学概论授课对象:大学本科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授课时间: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概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理论体系。

2. 掌握文学的基本要素、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和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 文学的基本要素2.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3. 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教学难点:1. 文学概念的内涵和外延2. 文学创作原则的灵活运用3. 文学批评的客观性和主观性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0分钟)1. 结合时事热点,引导学生关注文学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

2. 回顾中学阶段所学的文学知识,引出大学文学概论的学习意义。

二、讲授新课(40分钟)1. 文学的基本概念-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文学的特点2. 文学的基本要素- 语言- 主题- 形式- 风格3. 文学创作的基本原则- 真实性- 创新性- 艺术性- 情感性4. 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 客观性原则- 主观性原则- 文学性原则- 社会性原则三、课堂讨论(20分钟)1.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所学内容,谈谈你对文学创作原则的理解。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自己的观点。

四、案例分析(10分钟)1. 教师选取一篇文学作品,分析其创作手法、艺术特色和批评价值。

2. 学生分析作品,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五、总结与作业(10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2.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撰写一篇读书笔记。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理论讲解、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使学生掌握了文学概论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2.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效果。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第一章:文学基本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的表达和组织的技巧,形象地反映客观现实,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1.2 文学的分类: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寓言等。

1.3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人物、情节、环境、主题等。

第二章:文学史2.1 中国古代文学:先秦文学、汉代文学、唐代文学、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

2.2 中国现当代文学:五四新文学、现代小说、现代诗歌、现代戏剧等。

2.3 外国文学:古希腊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9世纪文学、20世纪文学等。

第三章:文学创作3.1 创作的准备:生活积累、艺术修养、构思等。

3.2 创作的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3.3 创作的技巧:象征、隐喻、夸张、讽刺等。

第四章:文学欣赏与批评4.1 文学欣赏的意义:提高审美能力、丰富情感体验、拓宽视野等。

4.2 文学欣赏的方法:感性欣赏、理性欣赏等。

4.3 文学批评的作用:引导文学创作、提高文学鉴赏水平、推动文学发展等。

4.4 文学批评的方法:文本批评、历史批评、审美批评等。

第五章:文学作品解析5.1 解析的意义:深入理解文学作品、揭示作品的艺术魅力等。

5.2 解析的方法:内容解析、形式解析、语境解析等。

5.3 解析的步骤:整体感知、局部分析、综合评价等。

第六章:文学理论基础6.1 文学理论的概念:文学理论是对文学现象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研究的学科,包括文学的本质、功能、类型、创作、鉴赏和批评等方面。

6.2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文学与世界、文学与作者、文学与读者、文学的形式与内容等。

6.3 文学理论的主要流派:古典文学理论、浪漫主义文学理论、现实主义文学理论、现代主义文学理论、后现代主义文学理论等。

第七章:文学作品的风格与流派7.1 文学风格的定义:文学风格是指文学作品在语言、情节、人物、主题等方面的独特表现和特征。

7.2 主要文学风格:现实主义风格、浪漫主义风格、象征主义风格、魔幻现实主义风格等。

文学概论教案范文

文学概论教案范文

文学概论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了解文学概念、发展及其分类;2.掌握文学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3.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能力和欣赏能力;4.激发学生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文学的概念及发展(1)文学的定义和特点(2)文学的分类(3)文学的发展历程2.文学的基本要素(1)文学的主题和题材(2)文学的结构与形式(3)文学的语言与风格3.文学的表达方式(1)叙事(2)描写(3)抒情(4)议论(5)寓言(6)戏剧4.文学作品的分析与欣赏(1)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2)文学作品的欣赏要点(3)经典文学作品的赏析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举例等方式,全面介绍和阐述文学概论的知识点。

2.讨论法: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研讨讨论,开展思维碰撞和观点交流,提高学生的分析和批判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文学的表达方式和文学作品的内涵。

4.课堂实践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例如朗诵、文学鉴赏等,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文学的概念及发展1.通过图片和故事引入,激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讲解文学的定义和特点,引导学生思考文学的作用和意义。

3.介绍文学的分类,包括文学的体裁分类和题材分类,并用具体的例子进行解析。

4.讲解文学的发展历程,以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时期为例,介绍文学的演变和变革。

第二课时:文学的基本要素1.解析文学的主题和题材的概念,并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说明。

2.介绍文学的结构与形式,包括小说的叙事结构、诗歌的韵律结构等,并进行举例解析。

3.解析文学的语言与风格,包括文学作品的语言特点和风格特点,并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说明。

第三课时:文学的表达方式1.讲解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方式,包括直接叙述、间接叙述等,并让学生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叙事方式来理解叙事的作用和效果。

2.讲解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方式,包括静态描写、动态描写等,并通过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说明。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和特征,掌握文学的基本原理和批评方法。

2.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3. 使学生认识到文学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培养正确的文学观念。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基本概念:文学的定义、文学的本质、文学的起源和发展。

2. 文学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影视文学等。

3. 文学特征: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等。

4. 文学原理: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文学鉴赏、文学传播等。

5. 文学批评方法:文本批评、形式批评、历史批评、心理批评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文学原理。

2. 教学难点:文学批评方法的应用和文学作品的鉴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文学原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文学作品,引导学生掌握文学批评方法。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文学作品展开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介绍经典文学作品,引发学生对文学的兴趣。

2. 讲解:系统讲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文学原理。

3. 分析: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分析文学批评方法的应用。

4. 讨论:组织学生就文学作品展开讨论,提高鉴赏能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活跃程度,了解他们对文学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文学评论的写作水平,检验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分析能力。

3. 单元测试成绩:通过测试了解学生对文学基本概念、分类、特征和原理的掌握情况。

4. 期末考试:全面考察学生对本门课程的总体理解和运用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文学概论教材。

2. 参考书籍: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文学知识。

3.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为学生提供更多文学信息和作品,拓宽他们的视野。

4. 视频资料:播放经典文学作品片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

《文学概论教案》一、引言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特性及其分类,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性、文学的分类。

3.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分析。

二、文学的定义与特性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定义,掌握文学的基本特性。

2. 教学内容:文学的定义、文学的特性(形象性、情感性、思想性、艺术性)。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三、文学的分类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分类及各类文学的特点。

2. 教学内容:诗歌、小说、戏剧、散文、寓言等文学体裁的特点。

3.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分析。

四、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掌握文学作品的基本结构。

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

五、文学鉴赏与批评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与批评的基本方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与批评的方法(感受、理解、分析、评价等)。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六、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和批判思维。

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主题、文学作品的象征意义、文学作品的道德意义。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七、文学创作与作家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过程,理解作家的创作心理和创作方法。

2. 教学内容:文学创作的过程、作家的创作心理、作家的创作方法。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作家访谈。

八、文学的历史与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历史发展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学特点。

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世界文学的发展历程。

3. 教学方法:讲授、小组讨论、文学作品的比较分析。

九、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与其他艺术形式(如绘画、音乐、电影等)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跨学科审美能力。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教案名称:文学概论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不同文学流派的基本特点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教学内容:1. 文学概念的介绍和解释- 文学的定义及其在社会中的作用;- 不同文学流派的基本特点和区分;- 文学作品的元素分析(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

2. 不同文学流派的介绍及代表作品分析- 古代文学流派:诗、散文、戏剧;- 现代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幻想文学等;- 当代文学流派:后现代主义、女性文学等。

3. 文学作品的欣赏和批判- 通过文学作品欣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引导学生理解作品背后的文化、历史背景;- 指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批判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教学步骤:1. 导入(5分钟)- 引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提出问题或故事引发思考。

2. 文学概念及流派介绍(15分钟)- 讲解文学概念,分析其作用和重要性;- 分别介绍古代、现代和当代文学流派的特点,并列举相应的代表作品。

3. 代表作品分析(30分钟)- 选择几个代表性的作品进行分析,包括主题、情节、人物、语言等要素;- 鼓励学生对作品进行讨论和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

4. 文学作品欣赏(15分钟)- 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欣赏作品;-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促进学生的思考。

5. 文学作品批判(20分钟)- 教师提出一些文学作品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分析;- 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进行互动讨论。

6. 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 小结当天的教学内容,并概括文学概论的重点;- 布置阅读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并写一篇书评或个人感悟。

教学资源:1. 教科书或教材中的相关文学资料2. 选取的文学作品或摘录,用于分析和欣赏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2. 学生书面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批判;3. 小组或全班讨论的参与度和质量;4. 学生在课后的口头总结及理解水平。

文学概论教学教案

文学概论教学教案

文学概论教学教案【教学教案:文学概论】一、课程目标1. 理解文学的定义与基本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学艺术的欣赏能力。

2. 掌握文学理论的基本框架,如形式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

3. 学习文学批评方法,学会分析文学作品的内涵与社会影响。

4. 培养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文学现象。

二、教学内容1.1 文学的起源与定义- 文学的定义与功能- 文字与文学的关系1.2 文学形式与风格- 文学的体裁介绍(诗歌、小说、戏剧等)- 不同风格的分析(浪漫主义、现实主义、象征主义等)1.3 文学理论流派- 形式主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现实主义:社会写实与批判- 现代主义:反传统与探索1.4 文学批评方法- 内容分析- 结构解读- 主题解读- 意象与象征分析三、教学方法1. 讲授与讨论:通过讲解文学理论,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批判思维。

2. 作品分析:选取经典文学作品,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实践理论知识。

3. 观察与写作:布置写作任务,如文学评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创作。

4. 角色扮演:模拟文学创作或批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教学进度- 第1-2周:文学概论介绍,文学形式与风格- 第3-4周:文学理论流派,形式主义与现实主义- 第5-6周:现代主义,文学批评方法- 第7-8周:作品分析与写作实践,角色扮演五、评估与反馈- 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 期末论文:要求学生撰写文学评论,展示理论运用。

- 课堂参与: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角色扮演中的表现,给予反馈。

六、教学资源- 课程教材:《文学概论》(作者:XXX)- 电子书:提供相关文学理论和作品的电子版阅读材料- 网络资源:推荐在线课程、讲座视频等辅助学习七、教学注意事项- 尊重学生的观点,鼓励多元思考。

- 提醒学生注意学术诚信,避免抄袭。

- 定期更新教学内容,适应文学发展变化。

以上就是本学期的文学概论教学教案,旨在通过系统学习,使学生全面理解并掌握文学艺术的基本知识,提升文学欣赏和分析能力。

文学概论课教案模板范文

文学概论课教案模板范文

---课程名称:文学概论授课班级:XX年级XX班授课时间:XX课时授课教师:XXX---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功能。

- 掌握文学的基本理论、流派、体裁。

- 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成就。

2.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 提高学生分析文学现象的能力。

- 增强学生文学创作的兴趣和技能。

3. 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对文学的热爱和兴趣。

- 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内容1. 文学的基本概念- 文学的定义- 文学的性质- 文学的功能2. 文学的基本理论- 文学起源与发展- 文学流派- 文学体裁3. 文学的发展历程-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4. 文学的主要成就- 经典作家作品赏析- 文学现象解读---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系统讲解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

2. 讨论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经典作家作品,加深学生对文学的理解。

4. 多媒体教学法: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容。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通过介绍文学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授:讲解文学的定义、性质和功能。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

4.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并撰写读后感。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授:讲解文学的基本理论,包括文学起源、发展、流派和体裁。

3. 案例分析:分析一部经典文学作品,引导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构成和特点。

4. 作业:布置相关阅读作业,如阅读一部文学作品,并撰写分析报告。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两节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授:讲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和中国当代文学。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文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和成就。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

《文学概论教案》一、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基本概念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文学的兴趣和鉴赏能力1.2 教学内容文学的定义与功能文学的分类与体裁文学的基本要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二、文学的定义与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文学的定义和内涵让学生了解文学的功能和价值2.2 教学内容文学的定义文学的功能:审美、表达、启示、批判等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三、文学的分类与体裁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的基本分类和体裁特点培养学生对不同文学体裁的鉴赏能力3.2 教学内容文学的分类: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各文学体裁的特点和欣赏方法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文学的基本要素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基本要素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4.2 教学内容人物情节环境主题4.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五、文学鉴赏与批评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鉴赏的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独立思考和批判能力5.2 教学内容文学鉴赏的方法:感官鉴赏、理性鉴赏等文学批评的定义和作用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六、文学作品的形式与技巧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的形式结构培养学生对文学技巧的认知和分析能力6.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形式:叙事、描写、抒情、议论等文学技巧:象征、比喻、拟人、排比等6.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七、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意义7.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作品主题的挖掘和理解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深层意义的探索能力7.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主题:表面意义与深层意义文学作品的含义:象征、隐喻、内涵等7.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八、文学流派与历史背景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流派的发展与特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历时性理解8.2 教学内容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的关系8.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九、文学作品的传播与接受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作品传播的途径和方式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接受的过程和因素的认识9.2 教学内容文学作品的传播:出版、演出、网络等文学作品接受:读者、批评家、社会反响等9.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十、文学创作的伦理与责任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创作的伦理原则培养学生对文学社会责任的认识10.2 教学内容文学创作的伦理:真实、公正、尊重等文学作品与社会责任:教育、启示、批判等10.3 教学方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十一、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比较文学的研究范围和方法培养学生对跨文化文学现象的认知能力11.2 教学内容比较文学的定义和研究方法跨文化文学交流与影响国际文学关系和比较文学批评11.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十二、文学研究的批评方法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方法和理论框架培养学生运用批评方法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12.2 教学内容文学批评的概念和功能主要文学批评方法:形式主义、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等文学批评实践和写作技巧12.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十三、现代文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现代文学理论的发展脉络培养学生对后现代主义文学特征的认识13.2 教学内容现代文学理论: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等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和影响后现代主义文学批评和实践13.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十四、文学教育与文学批评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文学教育的意义和途径培养学生对文学批评的认知和参与能力14.2 教学内容文学教育的目的和方式文学批评的类型和写作技巧文学批评在教育中的应用14.3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十五、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本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收获培养学生对文学研究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15.2 教学内容课程主要内容的回顾和总结拓展阅读推荐:经典文学作品、文学理论著作等15.3 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自主学习任务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档为您提供了一整套关于《文学概论》的教案,涵盖了文学的基本概念、分类、形式与技巧、主题与意义、流派与历史背景、传播与接受、创作的伦理与责任、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文学研究的批评方法、现代文学理论与后现代主义、文学教育与文学批评以及课程总结与拓展阅读等多个方面。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第一章:文学的基本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故事,具有审美价值。

1.2 文学的分类: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

1.3 文学作品的基本要素:情节、人物、背景、主题等。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风格与体裁2.1 文学作品的风格:指作者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表达方式和艺术特点。

2.2 文学体裁: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不同形式的作品。

2.3 不同体裁的特点和创作技巧。

第三章:文学史与文学批评3.1 文学史:研究文学作品的发展历程和变迁。

3.2 文学批评:对文学作品进行评价、分析和解读。

3.3 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关系及其作用。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主题与思想4.1 文学作品的主题:作品所表达的核心思想和寓意。

4.2 文学作品的思想: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和人文关怀。

4.3 分析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思想的方法。

第五章: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与鉴赏5.1 文学作品的审美价值:作品的艺术魅力和审美特点。

5.2 文学鉴赏:欣赏和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

5.3 提高文学鉴赏能力的途径和方法。

第六章:文学作品的构成与创作方法6.1 文学作品的构成:语言、形象、情感、思想等元素的综合运用。

6.2 创作方法: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创作方式。

6.3 创作技巧:象征、比喻、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

第七章: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7.1 文学作品与传统文化:文学作品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7.2 文学作品与社会背景:文学作品对社会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7.3 文学作品与人类命运:文学作品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注。

第八章:文学流派与代表作家8.1 文学流派: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不同文学流派。

8.2 代表作家:各个文学流派的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8.3 文学流派与作家作品的关联性。

第九章:文学作品的国际交流与影响9.1 文学作品的国际交流:文学作品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传播与影响。

9.2 文学作品的翻译与接受:翻译对文学作品传播的重要性及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接受程度。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

《文学概论教案》word版第一章:文学的基本概念1.1 文学的定义文学是一种艺术形式,通过语言表达情感、思想和故事。

文学作品的目的是为了传达人类的经验和情感,引发读者的共鸣。

1.2 文学的分类小说:通过叙述故事来展示人物和情节的文学作品。

诗歌:通过韵律和节奏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文学作品。

戏剧:通过对话和动作来展示故事和人物的表演艺术。

散文:以非韵律性的散文形式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

1.3 文学作品的形式和结构情节:故事的发展和变化过程。

人物: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包括主角和配角。

主题: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语言: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方式,包括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

第二章:文学作品的解读和批评2.1 阅读文学作品的方法表面阅读: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情节和人物。

深入阅读:分析作品的主题、象征意义和文学手法。

批判性阅读: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

2.2 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象征意义主题:文学作品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

象征意义:作品中的象征元素,如人物、物体或事件所代表的含义。

2.3 文学作品的评价和批评评价标准: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和创新性等方面的评价。

批评方法:对作品进行分析和解读,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评价。

第三章:文学史和文学流派3.1 文学史的发展脉络古代文学:古代文学作品的产生和发展,包括古希腊、古罗马、中国先秦等时期的文学。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作品的特征和代表作品,如骑士文学、神话题材等。

近现代文学:近现代文学作品的风格和主题,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等。

3.2 文学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品现实主义:关注社会现实和人性的描写,如杜甫的《狂人日记》。

浪漫主义:强调个人情感和想象的表达,如雪莱的《弗兰肯斯坦》。

现代主义:探索文学的新形式和主题,如卡夫卡的《变形记》。

3.3 文学流派的意义和影响文学流派代表了文学发展的不同阶段和趋势。

不同流派的文学作品提供了不同的文学经验和审美享受。

第四章:文学作品与文化背景4.1 文学作品与历史背景文学作品受到历史时期的背景和社会环境的影响。

文学概论教学案例

文学概论教学案例

文学概论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我在给一群充满活力但又对文学概论这种理论性课程有点小恐惧的大学生上课。

这个班级的学生思维很活跃,但是对于抽象的文学概念理解起来有点吃力,所以我得想办法让课堂变得有趣又易懂。

二、教学目标。

让学生理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及其意义。

三、案例描述。

那天我走进教室,没有像往常一样直接打开PPT讲课。

我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大大的圆,然后问同学们:“来,发挥你们的想象力,这个圆像什么?”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地回答。

有的说像月亮,有的说像盘子,还有的说像零分(惹得大家一阵哄笑)。

我接着说:“很好,你们看,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圆,在你们每个人的眼里都能变成不同的东西。

这就跟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形象有点像哦。

”然后我就引出了鲁迅笔下的孔乙己。

我问同学们:“你们觉得孔乙己像什么呢?”同学们开始回忆孔乙己的形象,有个同学说:“他就像一个破旧的书袋,满肚子学问但是在那个时代却没什么用。

”我立马表扬了这个同学:“非常棒!那你们想想,孔乙己这个形象是不是就像刚刚我们说的圆,在不同人眼里有不同的解读。

对于那些麻木的看客来说,孔乙己是个笑料;但对于我们这些读者来说,他是封建科举制度的牺牲品。

这就是典型形象的魅力,他可以反映出很多社会层面的东西。

”同学们开始讨论起来。

有个女生站起来说:“她就像一朵脆弱的花,在贾府那个复杂的大家庭里,她的脆弱其实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

她的爱情不能自主,所以只能用眼泪来表达自己的痛苦。

”我笑着说:“太对了!你们看,林黛玉这个典型形象就像一颗多面的钻石。

从爱情的角度看,她是一个深情又无奈的女子;从社会的角度看,她是封建礼教下女性命运的代表。

”同学们讨论得热火朝天。

每个小组都派出代表来发言。

有个小组说:“祥子就像一辆破旧的黄包车,一开始崭新,充满希望,想要拉着自己的梦想奔跑。

但是随着社会的压榨,他就像那辆被用坏了的黄包车,破破烂烂,失去了方向。

”我鼓掌说道:“这个比喻太妙了!你们看,通过这样的比喻,我们就把祥子这个典型形象理解得更加透彻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概论》教案“文学概论”课程是为汉语言文学一年级学生所开设的一门主干专业课程,是为其以后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文学史、文学作品选、美学等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较为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文学的本质、发生和发展、文学的创作、文学本文、文学的接受和批评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形成对该学科的一定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绍,形成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等学科的交叉学习,介绍相关的学术论著、学术带头人和最新的学术研究动态;指导学生养成文学评论、文学研究以及中小学语文教学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学科意识。

该课程讲授一学年,每周四学时,评价方式为1-2次的作业(小论文写作)加上期中考试,占总成绩的30%;期末闭卷考试,占总成绩的70%;学习方式有课堂讲授、主题讨论、艺术片观摩等,外聘作家、研究者做专题讲座。

该课程组成部分如下:导论;第一编文学本质论第二编文学发生、发展论第三编文学创作论第四编文学作品论第五编文学接受论导论(4学时)导论旨在回答文学概论的研究对象、课程性质、任务、建设途径、文学概论和文学史、文学批评的关系、参考书目介绍。

一、文学概论的学科归属及定义人们对世界的实践认知上升为理论,可区分为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毫无疑问,文学概论属于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又包括许多门类,其中有一门是文艺学,文学概论就属于文艺学范畴。

文艺学主要包括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概论等三个研究范畴。

在这三个范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因为它们都以文学活动和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但三者之间也存在着研究范畴、对象、研究任务等侧重点的不同。

因此,了解它们概念和定义是非常有必要的。

文学概论是以文学的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对文学的性质、原理、特征、范畴以及相关的科学方法进行研究与阐释的一门学科;文学批评是对文学作品、文学创作者、文学思潮以及文学运动等具体文学活动与现象进行探讨、分析与评价的一门学科;文学史是以历史的发展为顺序,侧重研究各个时代的作品、作家和文学现象,从中总结出文学发展的规律和历史经验的一门学科。

二、文学概论的任务文学概论这门课程着重要从五个方面来重点展开讲授:第一编本质论该编着重解决以下一些问题:如何给文学进行定位、文学发展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复杂关系(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文学的社会作用、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等。

第二编发生、发展论该编着重要回答的是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比较重要的观点、文学的发生与原始思维、神话思维的关系以及如何从神话走向了文学等历史过程;另外,还要描述一下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文学的继承与革新的规律以及各民族文学之间的影响和吸收等。

第三编创作论该编要解决的任务是: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主要讲授审美知觉力、艺术想象力、艺术情感、审美体验等心理活动);文学创作动机以、文学创作的过程或者两阶段(审美意象的生成、审美意象的传达),在这里面还涉及到对灵感的理解问题;文学创作方法介绍(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等。

第四编作品论这一编是非常重要而具体的一编,主要对文学作品本身进行详细的分析。

首先是对文学作品(本文)进行层次划分,分为文学语言、文学形象和文学意蕴等三个层次;然后展开对叙事性文学本文的分析,涉及的知识点有典型、典型性、典型环境和典型人物的关系等;抒情性文学本文的特征和功能,以及抒情方式和意境的讲解。

对文学体裁的分类以及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和影视文学等知识的详实讲解,最后分析文学作品综合形成的风格。

第五编接受论该编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文学接受,一是文学批评研究方法的介绍。

在文学接受这一部分,涉及到的知识点有文学接受的条件以及过程,文学接受与文学传播、文学生产、文学消费等关系;文学批评这一部分则主要介绍一下伦理批评、心理批评(在心理批评里面,主要介绍一下精神分析文艺学方法、原型研究法、格式塔研究法等)、社会批评、形式主义批评等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使学生对文学作品能形成初步的分析和评价。

三、文学概论的品格和形态1、品格:①文学概论具有实践性。

原因如下:A、文学概论来源于文学的实践;B、文学概论要经受文学活动的实践检验;C、文学概论包含着和文学实践相结合的方面。

②文学概论具有历史性。

原因如下:A、文学概论历史性表现在理论内容上,它总是随着文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B、文学概论历史性还表现在对以前的理论的继承与革新。

③文学概论具有价值取向。

2、形态:①文学创作——文学作品——文学知觉;②文学生产——文学价值——文学消费。

四、中国当代文论的建设途径3、研究我国新形势下的文学活动经验以及文学理论发展的新情况;4、借鉴西方文学概论研究的新成果;5、吸收我国古代文学概论的宝贵遗产。

五、当代世界文论研究的趋势第一编本质论一、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12学时)1.文学在人类社会结构中的定位一、文学在社会结构中的位置1、文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受经济基础的制约;2、文学是一种审美的社会意识形态,这使得它可以与政治、哲学、法律等社会意识形态区别开;3、文学是语言艺术,这可以把它与其他审美的意识形态区分开,如绘画、雕塑、舞蹈等。

二、文学和经济基础的复杂关系(一)一般情况下,文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而随之发展、变化;(二)在特殊情况下,文学和经济基础之间处于一种发展不平衡的状态,也即马克思提出的文学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平衡的观点。

不平衡关系的辩正理解1、这种不平衡关系表现在:A、文学的繁荣不一定是在社会经济或者政治文化的繁荣时期出现;B、文学的繁荣时期不一定是在社会物质基础发展的进步阶段出现。

C、某些文类只能出现在人类社会初级阶段,如神话、史诗等。

2、造成这种不平衡关系的原因:A、虽然经济基础决定意识形态,包括文学的发展、变化,但它是通过许多中间环节来对文学产生影响作用的。

文学不象法律、政治一样,和经济基础之间的关系非常直接,而是较为间接。

因此,当这些中间环节和经济基础出现不一致的情况下,文学和经济之间也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B、文学一旦产生,就有了自己的系统运行机制,外部条件能够影响到它的发展和变化,但不能真正地改变它的规律和运行方式,这也是形成不一致情况的重要原因。

三、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定涵义1,社会主义文学的含义;2,社会主义文学的特征。

2.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和社会作用一、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2、文学既是无功利的也是功利的;3、文学既是形象的也是理性的;4、文学既是情感的也是认识的。

二、文学的社会作用1、审美娱乐作用:文学的美感作用是指文学作为一种审美活动可以提供丰富的审美消费与审美体验,使读者产生从感性愉悦到精神享乐的审美心理反应;2、认知作用:指文学作品可以帮助读者形象地了解人类社会生活的有关内容、人性的历史形态、人的情感、心理、命运等,获取生活中的各种知识,并直观和悟解到人类社会生活的真实本质;3、教化作用:文学通过具有意识形态的美感力量,影响和改变着现实世界、现实人生。

4,文学社会个作用关系的复杂以及冲突性;如何认识当今时代的文学功能。

3.语言艺术的基本特征一、文学形象的间接性二、形象意蕴的模糊性和多义性三、表现心灵世界的深刻性和微妙性四、展示生活的丰富性和灵活性。

五、文学形象与其他艺术形象的比较第二编文学的发生和发展(10学时)第二章文学的起源和发展第一节关于文学起源的几种重要观点一、模仿说产生于公元前5—4世纪的古希腊,提出者有德谟克利特、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认为文学起源于人对现实世界的模仿。

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排除了人的社会性和主体性,则是其的弱项。

在西方有巨大影响。

应该注意分辨两种不同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物的模仿说,一是倾向于唯心的模仿说。

二、心灵表现说文学起源于人类表现、传达和交流内心情感的要求,例如雪莱、托尔斯泰等都,中国古代关于文学为心灵表现有丰富的论述,如言志说、缘情说,言为心声说。

三、游戏说游戏说最早提出者是康德,后为席勒和斯宾塞所发展,因此,又被称为“席勒—斯宾塞理论”。

这里的“游戏”并非指玩耍,而是指一种自由自觉、无功利的活动。

游戏说的具体内涵颇不一致,应该注意康德、席勒、斯宾塞、谷鲁司等人对游戏说的具体解说。

四、巫术说(宗教魔法说)这种关于文学起源于巫术的观点,产生于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是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其专著《原始文化》一书中提出的,弗雷泽进一步完善。

法国考古学家雷纳克认为文学起源于原始宗教。

五、劳动说文学起源于人类的劳动,这是对文学起源做出的科学观点。

普列汉诺夫在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的观点下,在其著作《一封没有地址的信》里进行了详细的论述。

为什么说劳动说科学地解释了文学的起源问题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劳动创造了从事原始艺术活动的主体;第二,劳动的需要是艺术产生的最初动因;第三,原始艺术的内容和形式同劳动生产有密切的关系。

六、各种起源学说的比较分析第二节文学的发生和原始思维维柯的《新科学》、列维·布留尔的《原始思维》等著作都详尽论述了原始思维的特性以及原始思维的一些特征,由此可以看出,原始思维对早期文学的推进作用。

原始思维向神话思维的转变以及从神话走向文学等。

第三节文学的发展一、文学发展的动因1、文学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2、文学随着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发展;3、文学的自身矛盾运动要求文学不断发展。

二、文学的继承和革新1、文学传统的形成及其对文学发展的制约作用;2、各民族文学的交流和文学的发展(歌德提出“世界文学”);3、批判继承文学遗产。

第三编创作论第三章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与创作过程(12学时)第一节文学创作的心理能力一、审美知觉力1、定义:审美知觉力是指审美活动中主体感知与把握对象审美属性的能力。

2、特征:①强烈的情感色彩;②超功利性;③主动性与创造性。

二、艺术想象力1、定义:艺术想象力是这样一种心理功能与心理活动,它使作家在记忆材料的基础上实现自由的形象组合,把实际上分离的事物通过自己的审美理想而结合在一起,从而创造出新的形象与形象体系。

2、特征:①艺术想象的形象性;②艺术想象的情感性;③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对自由的真确理解);④艺术想象的创造性;⑤艺术想象的概括性。

三、艺术情感1、定义:指作家能够使情与景、我与物充分交融的能力以及能够使自己的原始情感向审美情感生成的能力。

2、特征:①情景交融、物我合一;②将各种零星、混乱、无序的日常经验转化生成为审美经验。

四、审美体验1、体验与经验的区分;2、从体验来理解“无理而妙”、“反常合道”等中国古代文论。

第二节文学创作的过程一、文学的创作动机1、定义:指作家从事创作活动或者写作某一部具体作品的内在需要或驱动力,它是与作家特定的主观愿望或目的需要相联系的。

2、创作动机的复杂性二、文学创作两阶段:①审美意象的生成;②审美意象的传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