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b925ee64afe04a1b071deec.png)
别 ,是影 响病 情进 展 、预 后及 对 治疗 反应 的重要 因 素 。 V基 因型 的差异 是病 毒 变异 的结果 ,目前 发 HB 现 的 8种 HB 基 因型 ( A、B、c、D、E、F V 即 、 G、H)可 以呈现 一 定 的地 理 区域性 分 布特 征 ,我 J 国北方 以 C 型 为主 ,南方 以 B型为 主 ,D 型一 般见 ‘ 于 西藏 、新 疆 、宁夏 等少数 民族 地 区 。H V 基 因 J B
i et u i ae G a g i izo it e t l si lLuh u 4 0 7 C ia n c o s s s, u n x uh u uicnr pt , izo 5 0 , hn ) f i de L L e a Ho a 5
Ab t a t s r c :He a tsB iu s t e g o a o t g o s d s a e a d s ro sy h z r h e p e S h a t .T e p t v r si h l b lc n a i u ie s , n e i u l a a d t e p o l ’ e l i i h h
一
直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研 究 的热 点 ,涉 及 到含有 C基 因 区变异 的慢
基 因 型 的 不 同亚 型 在 毒 力 和 临 床 表 现 上 也有 区
性 乙肝 的治疗 及 其 重型肝 炎 、肝癌 的关系 ;P 区是
最 大 的开放 读框 ,其 分 为 A、B、C、D和 E 5个 区, 其 中 以 C 区 ( MD Y D)变 异 最 多见 ,也可 变异 为
型 与其 自然 病 史 、病 毒 复制 、肝病 的严 重 程度 ,抗
潍坊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
![潍坊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9ab6d054a7302768e993960.png)
H V基 因分 型 : 通过 外 引物 进 行第 一 轮 P R扩增 , B 先 C 然
后 将 6对 型 特异 性 引物 分 到 2个 反 应 体 系 ( x 和 MiB) Mi A x
中 , 进 行第 二 轮 P R扩增 , 据 阳性结 果 判 断 出样 本 的 基 再 C 根
因型。
6 中国 当代 医 药 CHI 2 NA MODE N MEDCI R I NE
o e epe 2 rgo rd c[ .o i to s19 ,09—12 m si t rS -ei pout ] f r Me d,9 98 : . nh n JJ V a l h 7 1 [】 Dn , zkmi Y oGe 1 e a t i sgntp ir uin 2 igXMi a a , a. pti B vr e oyeds i t o M, t H is u tb o
1资 料 与 方 法 11一 般 关 系 . A
2 9例慢 性 HB 4 V感 染 者 均 为 门诊 就 诊 或住 院 的当 地 居 民 , 括无 症状 携 带者 ( C)、 性 肝炎 ( H) 肝 硬化 ( C) 包 AS 慢 C 、 L 、
目前 , V 可分 为 9个 ( B、 D、 F G、 I 基 因型 。 HB A、 C、 E、 、 H、) 研 究发 现潍 坊 地 区以 C基 因型 多见 , 其次 为 B基 因型 , 存 并 在 B、 C混合 基 因型 , 发 现其 他基 因 型 。与朱 冰报 道 的北 京 未 地 区的基 因型 分布 基本 一 致 。 已有研 究 表 明感 染 H V后 的 临床 经过 与 不 同基 因 型有 B
2 9例 HB 感 染 者 中 B、 B C基 因型 HB Ag阳 性 率 4 V C、 + e
NG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
![NGS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d107f66294dd88d0d26b1a.png)
[ 摘 要] 目的 检测 乙型肝炎患者 的 H B VYMD D突变情况 , 探究下一代测 序技术 ( n e x t g e n e r a t i o n
s e q u e n c i n g , NGS ) 检测 HB V耐药基因突变 的可行性及患者性别与其 Y MD D突变 的相关性 , 并为 临床用药提
型8 例 , H B V Y MDD耐 药 基 因突 变 l 2例 , 与S a n g e r 测序 法 的测 序结 果 完全 相符 。结论
显示 , N GS 技术可用于 HB V耐药基 因突变检测 , 患者性别 与 H B V耐药突变无明显相关性 。 [ 关键词 ] NG S; H B V; 耐药基 因突变 Ne x t g e ne r a t i o n Se qu e n c i ng i n s t ud y o f dr ug- r e s i s t a n c e g e n e s a n d t he c l i n i c a l
。
2 8。
分子诊 断与治疗 杂志
2 0 1 7 年1 月 第 9 卷
第l 期
J Mo l Di a g n T h e r , J a n u a r y 2 0 1 7 , V o 1 . 9 N o . 1
●
论
著・
N G S 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 因突变情况及其临床 意义
Gu a n g z h o u , Gu a n g d o n g , Ch i n a , 5 1 0 5 1 5 )
[ AB S T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x p l o r e t h e f e a s i b i l i t y o f HB V r e s i s t a n c e mu t a t i o n d e t e c t i o n b y n e x t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6aa2b0b02020740be1e9b96.png)
C 区 有 两 个 启 始 密 码 子 , 分 别 编 码 突 变 。两 个 来 自亚 洲 人 群 的 研 究 报 】
维普资讯
现 代 实 用 医学
2o 0 7年 1月 第 1 9卷 第 1 期
・
专家论坛 ・
乙型肝炎病毒基 因变异 的临床 意义
梁 晓 岳 . 爱 荣 胡
【 中图分 类号 】 R 1.+ 【 5 262 文献标 识码 】 C 【 文章编 号】 17 — 8 0 2 0 பைடு நூலகம் 10 0 - 3 6 10 0 (0 7 0 - 0 10
5 前 C 区 1 9 位 、 CP 区 1 6 86 B 7 2、 16 7 4位 变 异 的 临 床 意 义 慢 性 乙 型 肝 炎 HB A 阴 性 H V突 eg B
Pe 1 Pe2和 S基 因 组 成 , 别 编 码 些 研 究 还 观 察 了HB rS 、rS 分 V基 因 型 与 拉 米 夫 变 株 一 是 发 生 在 翻 译 水 平 的 前 C 病 毒 外 膜 蛋 白 ( H s g MHB A S BA 、 s g及 定 ( mi dn ,A ) 药 发 生 率 的 关 ( 8 6 变 异 , 此 产 生 的 终 止 密 码 1 v i LM 耐 a u e G19 A) 由
L s ) HB Ag 。
系 。 日本 发 现 H V 因 型 B 耐 药 变 异 子 ( A 提 前 中断 了 H e g B 基 a T G) B A 的合 成 n ; 。
2 H V 的 基 因变 异 因 素 B
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doc
![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doc](https://img.taocdn.com/s3/m/24a41df228ea81c758f5784d.png)
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一.检验项目:乙型肝炎病毒分型(B型、C型、D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二.检验目的: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和抗病毒治疗中进行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能够:1). 区分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常见的HBV-B、C、D基因型;2). 检测HBV抗病毒药物5个热点突变位点的6种突变类型;3). 对HBV实行动态监控,辅助确定个性化的临床诊疗方案,进行HBV流行病学研究。
三.临床意义:HBV基因型分为9种(A-I),其分布具有地域性,中国乃至亚洲流行的乙型肝炎病毒几乎都是B、C型,此外还有少量D型,不同的基因型易发生的突变类型不同,与病情转归也密切相关,如基因型C较B更容易引起严重的肝炎或肝癌,对干扰素的应答率A型高于D型,B型高于C型,C型高于D型。
与C型患者相比,B型患者较早出现HBeAg血清学转换,较少进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细胞癌。
核苷(酸)类似物,如拉米夫定(Lamivudine,LMV),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阿德福韦酯(Adefovir,ADV)和恩替卡韦(Enticavir,ETV)等是抗HBV常见药物。
但这些药物都无法彻底清除大多数乙肝病人体内的HBV,患者需要长期维持治疗。
HBV在宿主体内感染以及抗病毒治疗的过程中会发生基因变异,并在宿主体内免疫系统的压力下和在治疗干预过程中进行变异的优势选择,以达到逃逸免疫、对抗药物、实现物种生存的目的,进而发生耐药。
乙肝病人一旦出现耐药突变,其肝功能恶化的比例将显著增高,甚至快速进展至肝衰竭。
四.标本送检要求:4ml黄色帽血清管,空腹采集后立即送检,室温放置不宜超过2小时,如不能立即送检可于4℃保存一周,如需长期保存请放入-20℃冻存,运输过程中请注意保持低温。
五.开单名称: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进入本科室“医生工作站”→选择开单病人“姓名”→选择“项目类别”→选择“检验”→选择“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确定或进入本科室“医生工作站”→选择开单病人“姓名”→选择“项目类别”→选择“检验”→选择“实验室”→选择“乙型肝炎病毒分型和耐药突变基因检测”→确定六.收费:570元/例七.送检时间:周一至周日8:00am-12:00am八.送检地点:检验科三楼服务台九.报告时间:抽血后,7个工作日后进入我院计算机检查报告系统,查看检测结果。
乙肝基因分型意义
![乙肝基因分型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c3e48d1f76c66137ee061922.png)
乙肝基因分型一:乙肝HBV基因分型检测1、全面型别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对乙肝病毒进行分型基因检测。
通过提取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中的病毒DNA,利用特异性引物对HBV DNA中的基因进行PCR扩增。
通过对扩增后的目的基因进行测序,将测序信息与NCBI中标准株的序列信息进行比对,可一次性检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A、B、C、D、E、F、G、H八种基因型别,针对性的为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预后、病理分析等提供更多参考依据。
二:乙肝HBV基因分型检测临床意义1、有助于预测慢性乙肝进展、判断乙型肝炎病程及转归慢性乙型肝炎感染不仅会引发肝纤维化、肝硬化,更加会引发肝细胞癌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通过HB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可精准、精确的检测出HBV的复制情况、患者自身病情恶化程度及病情的恢复状况。
2、判断乙型肝炎病毒致病性由于我国慢性乙型肝炎的基因型有A、B、C、D、E、F、G、H八种,其致病变异性也是有所不同,通过HB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可精准地针对八种类型分析出相对应的致病变异性。
3、判断病毒复制活跃程度及突变发生率情况如:与HBV-B型相比,C型复制活跃,不易发生HBeAg血清转换;HBV-B型易发生前C 区突变,C型核心启动子区变异发生率更高,与重型肝炎发病机制密切相关,可作为肝癌高危指标之一。
通过HBV基因分型检测,可指导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实现个体化诊治。
更大程度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4、帮助乙型肝炎患者选择治疗方案HBV基因分型检测技术可针对性的检测出乙型肝炎患者属于哪种基因型,如:α-干扰素只对乙型肝炎基因型A的治疗效果比基因型D/E好;基因A型使用拉夫米定发生耐药的危险是基因D型的20倍等等,由此,HBV基因检测技术都可以检测出来,从而针对性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盲目用药、漏诊现象出现,大幅度提高乙型肝炎治疗有效性。
以下内容摘自:《HBV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不同基因型HBV与抗病毒治疗也有一定的关系。
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
![乙肝丙肝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142698b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da.png)
丙型肝炎抗体测定( Anti-HCV)
血浆/血清/全血 250403014 20元 酶免
每天上午10:00前样本当天可出报告,10:00后样本第二天下午 出报告
HBV 血清学检测
HBV DNA检测
HBeAg
HCV RNA检测
HBV DNA 分子检测 HBV DNA 定量检测
HBV 耐药突变株检测
③ PCR检测结果与其它检测 项目不同,一般量值变化 在一个数量级内均视为没 有变化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检测意义
缩短“窗口期”,有利于感染的早期诊断
HBV感染后至血液中出现可检出的HBsAg或HBV特异抗体需要一定时间。
HBV DNA先于 HBsAg出现于外周
血循环中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
HBeAg
HCV RNA检测
表面抗原 (HBsAg) e 抗原(HBeAg) 表面抗体(抗-HBs) e抗体(抗-HBe)
HBV血清学检测——乙肝两对半
+ 定性(qualitative) 判断阴阳性
+ 定量(quantitative) 单位:ng/ml、IU/ml、IU/L、PEIU/ml
定性-乙肝“两对半”
HBV DNA高精度检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测
每周一、周四10:30 前样本,15:00出报 告
每周四11:00前样本 ,当日16:30出报告
HCV RNA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h内送 每周三10:00前样本
至实验室
,15:00出报告
HBV耐药基因检测 全血、血清、血浆 促凝管 4℃
-
-
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
相关检验项目详情
检验科(84005)
检测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b4055115b7360b4c2e3f64fe.png)
[] hrH ,s gS Li T e a.il eoyeadeat i s 2 Ca L Ta W, w C ,t 1Vr nt nhpti Bvu t n e ag p is r
D lv l NA e es ae c reae r o l e a g n o i
型_ . J 微生物学杂志, 0 ,( ) j 2 720 . 0 3
[0 唐克明 , 1] 高伏圣 , 张春林 , . 国安徽 地区肝癌组 织中 H V基 等 中 B 因型的分布研究 []中国现代 医学杂志,08 1) J. 20 (2 . [ 1区映研 , 1] 杨海红, 曾文铤 , . 等 乙肝病毒基因分 型的I 临床意义[ ] J.
Vi lHe ai s 2 0 1 6 9. r p t i , 0 5, 2: 0 a t
以阐明邯郸地 区 H v基因型 和亚型 的分布规律 。 B
参考文献 :
[] km t H,sd ,aua nH,t 1Tpi eat vms yh- 1O a o TuaFSkgw e a.y ghpti B i o o n is b
[ ]egG WagZ WP ,l1Gor h ir ui ,il iadcn 7Zn , n , nS e a.eg p idsi tn vo gc n l ‘ a c tb o ro i
t l hrc rts f eat rs eot e i C ia【]Ju lf e a tii ptiBvu n2 psn hn J . mao a c a esc o h is i g y o
染病 杂 志 ( 子版 )20 ( 1 . 电 ,08 0)
ai i scre [j I et i,99 194 :7 . ti Bv u a isJ . fc Ds19 ,7( )75 t s r rr n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及分型方法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的临床意义及分型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8e105506844769eae009edcb.png)
检验报告单包 含实 验室名 称 、 一性 编号 、 唯 日期 、 测 项 检 目、 法 及结 果 、 考 值 、 验 室 声 明 。定 性 测 定 结 果 必 须 以 中 方 参 实
文形 式 报 道 , 阴 性 ” “ 如“ 、 阳性 ” 不 得 以符 号 表 示 ; 量 测 定 结 , 定
试 剂 盒 、 器 设 备 在 购 置 时 应 注 意 要有 相应 的产 品生 产 销 售 许 仪
全 面 的质 量 控 制 不 能 只 靠 检 验 科 , 本 从 采集 到发 出报 告 标 单 是 由多 科 室 合 作 完 成 , 只有 临 床 医 务 人 员及 工 勤人 员 同时 重 视 质 量 控 制 工 作 , 别 是 分 析 前 的 质 量 管 理 , 能 保 证 检 验 质 特 才
维普资讯
检 验 医学 与 临床 20 07年 6月 第 4卷 第 6期
L bMe l ,u e20 , l , a dC i Jn 0 7 Vo 4 No6 n
53 2
真 实 可 靠 离 不 开 患 者 的 积 极 配 合 , 以 医 务 工 作 者 应 及 时 做好 所
量 。检 验 工 作 者 在 工 作 中遇 到 可 疑 结 果 时 , 除 自身 原 因 , 排 后
积 极 与 临 床 沟 通 , 同分 析 原 因 及 时 复 查 , 时 定 期 到 临 床 交 共 平 流 听 取 意 见 , 决 疑 问 。检 验科 与 临床 的沟 通 不 仅 减 少 了因 分 解 析 前 误 差带 来 的无 效 劳 动和 经 费 浪 费 , 而且 避 免 了相 互 之 间 的 不 理解 ; 可 以通 过 互 相 开 展 有 关 知 识 讲 座 或 轮 转 学 习来 进 也
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e04a3ea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a.png)
HBV—DNA定量检测的临床意义目前检查乙肝病人最常用的方法是化验“两对半”,即乙肝病毒抗原和抗体的测定。
但它检查的只是乙肝病毒的抗原和人体对这些抗原的免疫反应,并不能代表病毒本身,无法知道体内病毒的多少。
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HBVDNA称为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
病毒从结构上分为两类一类是RNA病毒(核糖核酸病毒),另一类是DNA病毒(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乙肝病毒属于后者。
病毒与细菌不同,细菌体内含有两种核酸(RNA和DNA),而病毒体内只含有一种核酸,或RNA或DNA。
核酸是病毒的核心部分、病毒的基因都在这里,没有核酸,病毒就不能复制。
因此,检测HBVDNA是判断乙肝病毒有无复制的“金指标”。
有人会问,检测乙肝“二对半”已能反映乙肝病毒有无复制、有无传染性,为何还要检测HBVDNA呢?这是不是重复检查,增加了病人的负担? 可以肯定,检测HBVDNA是必需的,不是重复检查,原因如下:重庆市中医院肝病科陈新瑜1.如果乙肝病人是“小三阳”,一般说这是乙肝病毒进入非复制状态,传染性消失或很低,病情也应当趋于稳定。
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有时病人的转氨酶仍然反复波动,甚至出现黄疽,这是怎么回事?经检测HBVDNA发现其为阳性,可以肯定,病毒仍复制活跃、病情不稳定与乙肝病毒活跃有关。
“小三阳”乙肝因其HBe Ag阴性,被称为“HBeAg阴性肝炎”,这是由于病毒“变异”造成的,故也称“异型乙肝炎”。
对此型乙肝不能掉以轻心,病情可能更重。
2.在检测病人“二对半”时,仅发现其中1项阳性,如HBsAg 阳性或单一的抗—HBc阳性,这并不能说明病人体内的病毒有无复制,必需检测HBVDNA,一旦阳性,就可肯定仍有病毒复制、也有传染性。
3.有一些肝炎病人的“二对半”5项全部阴性,甚至甲、丙、丁、戊型肝炎病毒标志物也是阴性,但病人的转氨酶却很高,有黄疽,肝功能损伤明显、这是怎么回事呢?通过测HBVDNA后,可能发现为阳性,就此可断定这种肝炎叫“慢性隐匿性乙肝”,在不明原因的肝炎中,此类型肝炎约占30一60%。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5e651022700abb68a882fb40.png)
乙型肝炎的实验室检测及临床意义乙肝是目前已确认的病毒性肝炎中对人类健康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种肝炎,1965年Bhumberg等首次发现乙型肝炎病毒(HBV)的表面抗原(HBsAg),HBV 属于嗜肝DNA病毒科,完整的HBV病毒称为Dane颗粒,直径42nm,球形,有包膜(即HBsAg)。
患者血中除Dane颗粒外,还有16~25nm的球状和杆状体,是病毒组装过剩的HBsAg,HBV基因组由部分双链的环状DNA组成,长约3.2Kb,有4个开放读码框架,即S(包括前S1和前S2)、C(包括前C)、P 和X4区HBV抗原。
主要包括表面抗原(HBsAg):由S基因编码,是HBV的衣壳蛋白,包括S前S1和前S2蛋白,HBsAg是HBV感染的主要标志,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抗HBs。
抗HBs可中和HBV,是一种保护性抗体。
核心抗原(HBcAg):是病毒的核衣壳成分,由C基因编码,为颗粒状态的抗原,被HBsAg包被,因此在感染者血液中不易检出。
HBc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c抗体。
e抗原(HBeAg):也由C基因编码,是HBV核心的可溶性抗原,HBeAg 阳性表示病毒在体内复制,传染性较强,HBeAg可刺激机体产生抗HBe抗体,此抗体对HBV感染具有保护作用。
传播途径急性和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血液HBsAg阳性无症状的携带者是HBV的主要传染源,HBV主要经过血液、性接触、日常生活密切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
检测方法目前检测的HBV特异血清标志物主要有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IgM和抗HBc-IgG,常用的检测方法为酶联反应法,此方法检测HBV主要影响因素有以下几种。
⑴试剂影响因素:目前酶联反应法检测HBV的试剂盒有很多厂家生产,由于不同厂家HBV抗原组合不同,来源和用量方面也有差异,就造成临床上使用不同厂家的试剂盒检测HBV的结果有很大差异,经常是这家试剂检测阳性,另一家试剂检测阴性,尤其是弱阳性标本,不但使这部分患者HBV感染的临床诊断不明确,而且在筛选献血源时,极易发生漏检造成受血者感染HBV病毒。
乙肝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ppt
![乙肝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8e3090e0360cba1aa811da72.png)
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HBeAg 是HBV复制及血清具有传染性的指标,其阴转表示病毒复制降低,传染 性下降。 在潜伏期与HBsAg同时活在其出现后数天就可在血清中检出。 持续时间一般不超过10周,如超过提示感染感染转为慢性。 HBeAb 出现于HBeAg阴转后。 其出现比HBsAb晚但消失早。
步骤:1.50ul病人血清+50ul酶 2.37℃孵育30分钟,洗板
3.加显色剂A,B
4.37℃孵育30分钟,洗板 5.加终止剂,10分钟内比色
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HBsAg
HBsAg是HBV感染后第一个出现的血清标志物。 见于急性肝炎、慢性肝炎或无症状携带者。
HBsAb 急性恢复期可检出,一般在HBsAg从血清消失后发生HBsAb阳 转 是乙肝痊愈的一个重要标志 是疫苗免疫成功的标志。
+
-
+
-
-
-
-
谢 谢
各项指标的临床意义
HBcIgM 是HBsAg消失到HBsAb出现间隔这段核心窗口期唯一能检出的血清学标 志物。 常为急性HBV的感染指标。 HBcIgG 常见于急性感染恢复期和慢性持续性感染期。
各项指标的综合分析
HBsA HBsAg b
+ -
HBeA g
+
HBeA b
-
Hbcab
临床意义
试剂:科华 仪器:洗板机,恒温孵育箱,酶标仪 原理:将抗体(抗原)包被在固相表面后,按不同步骤 加入待测抗原(抗体)和酶标抗体(抗原).充分反应后 洗涤,使固相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 离,洗去游离的酶标抗体(抗原),最后加入底物,根据 酶对底物催化的显色反应程度,而对标本中的抗原 (抗体)进行定性或者定量.
乙肝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乙肝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0bafc145854769eae009581b6bd97f192279bf97.png)
样本保存
血液样本应保存在干燥、清洁、 密封的试管中,防止污染和溶血。 同时,样本应尽快送检,避免长 时间放置导致病毒失活或降解。
实验室操作规范及安全防护
实验室环境
实验室应符合生物安全二级或以 上标准,具备独立的实验区域和
排风系统。
操作规范
实验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避 免交叉污染和实验误差。同时,应 定期对实验仪器进行校准和维护。
加强临床医学与检验医学的紧密合作,共同推动 HBV检测技术的临床应用和标准化。
跨学科研究团队
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整合不同学科优势,共同 攻克HBV诊疗难题。
3
学术交流与培训
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组织专业培训,提 高医务人员的HBV诊疗水平。
公共卫生宣传普及工作
大众科普教育
通过媒体宣传、科普讲座等形式,普及HBV感染防治知识,提 高公众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
乙肝病毒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目录
• 乙肝病毒简介 • 乙肝病毒检测方法 • 乙肝病毒检测临床意义 • 乙肝病毒检测注意事项 • 乙肝病毒检测挑战与展望
01 乙肝病毒简介
乙肝病毒定义与特点
乙肝病毒(HBV)是一种嗜肝 DNA病毒,属于肝炎病毒家族
中的一员。
乙肝病毒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和传 染性,能在干燥、低温、紫外线
高灵敏度检测技术
01
研发更灵敏、特异的HBV检测技术,提高低病毒载量患者的检
出率。
自动化与智能化检测
02
应用自动化设备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HBV检测的快速、准确
和智能化。
多参数联合检测
03
整合多种检测技术,实现多参数联合检测,提高HBV感染的诊
断准确性。
多学科合作提高诊疗水平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fa4fa64033687e21af45a902.png)
科普讲座《乙型肝炎病毒标记物检测的临床意义》临床医学系一、概述病毒性肝炎(viral hepatitis )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炎症和坏死病变为主的一组传染病。
甲型 戊型 乙型 丙型 丁型 按病原体分类HAV HBV HCV HDV HEV HGV TTV SEV其他非嗜肝病毒如单纯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EB 病毒、某些Coxsachie 病毒也偶可引起(重型)肝炎。
二、乙型肝炎病原体嗜肝病毒DNA 病毒科主要表现为急性肝炎;主要表现为慢性肝炎,并可发展为肝硬化 肝细胞癌哺乳动物病毒属禽病毒属——如鸭乙型肝炎病毒(DHBV )乙型肝炎病毒(HBV ) 土拨鼠肝炎病毒(WHV ) 地松鼠肝炎病毒(GSBV )完整的HBV 颗粒(Dane 颗粒),直径约42nm 。
Dane 颗粒大蛋白中蛋白小蛋白(HBsAg ) 表面(包膜) (7nm )核心(核壳体) (28nm )环状双股DNADNAP (DNA 聚合酶) HBcAg (核心抗原)HBV-DNA1.S 区 前S 1蛋白 前S 2蛋白 HBsAg 前S 2蛋白 HBsAgHBsAg ——小分子蛋白2.C 区 编码HBeAg 、HBcAgHBeAg 在前C 区突变的HBV 毒株不能表达,但仍可表达HBcAg,故仍有感染性。
3.P 区 编码DNAP 具有逆转录酶活性。
4.X 区 编码HBxAg 具有反式激活作用(激活其他病毒和细胞的转录)。
HBV 抵抗力强,煮沸10min ;高压蒸汽121℃,消毒10min ;加热至65℃,10h 才能将其杀灭。
三、乙型肝炎的传播1.传染源(1)患者 病毒复制指标(2)病毒携带者(HBsAg 携带者) HBsAg (+)持续>6个月正链(S )负链(L )S 区前S 1区——编码前S 1蛋白前S 2区——编码前S 2蛋白 S 区——编码HBsAgC 区前C 区——编码HBeAg C 基因——编码HBcAgP 区——编码DNAP X 区——编码HBxAg大分子蛋白大分子蛋白 中分子蛋白构成Dane 颗粒的包膜HBeAg HBV —DNA DNAP自然转阴率2.传播途径 (1)血液途径 (2)日常生活密切接触 (3)母婴 (4)昆虫叮咬 (5)性接触 (6)医院内 3.易感性与免疫力 多发生于婴儿及青少年 四、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抗体系统1.HBsAg 与HBsAbHBsAg 有10个亚型,我国以adr 和adw 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临床意义
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分为A~H八个型,不同基因型与病情的严重程度、预后、抗毒治疗效果等方面都可能有一定的相关性[1-3]。
本文对上海市165例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布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另外,HBV的前C区变异会影响抗病毒药物选择及治疗的效果,本文就HBV基因型与这些变异及病毒的复制能力是否相关,进行了探讨。
材料与方法 1. 研究对象:165份血清标本来自上海市传染病医院的住院和门诊乙肝患者包括114例慢性乙型肝炎(CHB),26例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HG),22例肝硬化(LC),2例性乙型肝炎(AHB),1例肝癌(HCC)。
疾病的诊断依据2000年全国病毒性肝炎和肝病会议拟的方案。
并从上述收集的部分标本进行HBV血清学标志物、前C区1896位变异及HBV DNA定检测。
2. 方法:HBV基因型检测:以特异性引物套式PCR法检测不同的HBV基因型[4]取部分不同基因型的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分析,证实二种分型方法的结果一致。
前C 变异检测:以特异性引物PCR法进行检测,部分结果也经测序证实。
HBV DNA载测定:以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法定量检测。
3. 统计学处理:用卡方检验分析所得数据。
结果 1. HBV感染者的基因型分析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A型1例(0.6%),型55例(33.3%),C型105例(63.6%),D型2例(1.2%)A/B和B/C混合型各1例(0.6% 0.6%),没有发现E、F、G、H型及其混合型。
基因型在不同临床型患者中的分布情况其总体成比中,LC与CHB患者的基因型分布有统计学差异,C型在CHB和LC患者中所占百分比明高于B型,分别为61.4%比36.8%(P<0.01)和90.9%比9.1%(P<0.001)。
CHG患者的基型分布无显著差异。
因HCC 、AHB患者病例数少难以进行统计学分析。
仅有的2例AHB患者为D型。
2. 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与血清标志物分析结果:在CHB中,B与C基因型比较,HBeA 抗HBe的检出率间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而HBeAg/抗HBe双阳性的检出率B型高于C基型,分别为9.5%和4.3%(P<0.05)。
在CHG患者中,B与C基因型相比,HBeAg、抗HBe和HBeA 抗HBe双阳性检出率的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前者以C基因型为主,后两者以B型为主。
患者在B型中病例数太少,没有统计意义,结果见表2。
3. 乙肝患者的HBV基因型与前C区1896位变异,及与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我们HBV DNA 1×105Copies/ml作为血清HBV高、低载量的界限,结果见表3。
B与C基因型相比前C区野生株(W)阳性所占的百分比C型明显高于B型(29.1%比12.5%,P<0.05);野生株(/变异株( V)混合型所占的百分比B型明显高于C型(72.5%比53.4%, P<0.05),变异株(以及HBV DNA定量结果在二个基因型间无显著差异。
讨论经对上海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分析,结果显示以C型和B型为主偶见A型、D型、A/B混合型和B/C混合型,未检出E、F、G、H及其混合基因型,与2001年献报道稍有出入[5]。
既往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HBV基因型以C型和B型为主,北方以C型主,南方以B型为主,D型仅见于少数民族地区,无E和F型[6]。
本文检出的2例D型患者均急性乙型肝炎且有良好转归,在我国D型基因型报道较少,这是否与样本选择的偏差有关,因例少,不能判定。
多数文献报道基因型与患者病情有一定的相关性,本文也发现乙型炎病毒基因型在不同临床型乙肝患者中的分布有统计学差异,其中LC与CHB患者的基因型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C型在CHB和LC患者中的检出率明显高于B型,提示C型患者进展为硬化的可能性较大。
26例CHG中B或C型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
有文献报道HCC患者中C型所比例较高[5],本文所检测的患者中HCC仅有1例(A型),因而不能作出分析。
CHB 者中,B基因型中的HBeAg/抗HBe双阳性检出率高于C基因型(9.5%比4.3%);在CHG患者中HBeAg的检出率以C基因型为高,抗HBe、HBeAg/抗HBe双阳性的检出率以B型为高,这可能与基因型较多和较早出现的HBeAg血清转换有关[7]。
进一步结合前C区变异情况分析,前C区生株/变异株混合型的检出率亦是以B型为高(B型72.5%比C型53.4%),这与文献报道的HBeA
抗HBe双阳性病例中常伴有前C区变异一致[8]。
有文献报道基因型与前C区和C区的变异有大的相关性[9],本文的结果显示,B基因型前C区1896位变异率(包括野生株/变异株混合型
87.5%比C基因型70.9%高。
前C区变异主要为1896位的G突变为A,这种变异可因1858位的
态性而降低,同时1858位的多态性常见于A、C、F基因型[10],可进一步解释前C区变异在基因型中多发的原因。
本文的检测结果显示HBV载量在B基因型和C基因型间无显著异。
相信随着进一步对HBV基因型的深入研究,将会对乙型肝炎的临床治疗、病情展和发病机制等方面提供有益的见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