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型血友病的研究与诊断

合集下载

分子诊断学在血友病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诊断学在血友病诊断中的应用

mo d e l : l e s s o n s l e a r n e d[ J ] . J Re c o n s t r Mi c r o s u r g , 2 0 1 0 , 2 6 ( 6 ) : 3 9 1 — 3 9 9 .
【 1 4 ] Ro s e KO, S e s t e r h e r m K, Wu s t r o w F . T r a c h e a l a 1 1 0 仃 a n s p 1 a n t a t i o n i n
通讯作者 : 农少云 。E - ma i l : n o n g s h a o y u n 6 6 @1 6 3 . c o n r
2 甲型血友病及其分子诊断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 ( F Ⅷ) 即抗血友病球 蛋 白( A n 劬e mo p h i l i c g l o b u l i n , A H G ) 缺乏所导致 的凝 血机制异常的遗传性疾病。男性发病率约 1 / 5 0 0 0 0[ 1 。 2 . 1 F Ⅷ的基因结构 F Ⅷ基 因位于 x染色体长 臂末端( X q 2 8 ) , 包括 2 6 个外显子和 2 5 个 内含子 , 全长 l 8 6 k b , 占x染色体 的O . 1 %, 编码 的A H G有 2 3 3 2 个 氨基 酸残基 。在 F N基 因区域内, 有一种 A基因存在 三个拷贝 , 其功能不详 , 其 中一个 A基 因位于 F Ⅷ基
6 2 4 — 6 2 7 .
ma n【 J ] . L a n c e t , 1 9 7 9 , 9 4 : 4 3 4 .
【 1 5 】 Na k a n i s h i R , S h i r a k u s a L T s k a y c h i Ome n t o p e x y f o r t r a c h e a l a l l — 【 2 0 】 Mu k a i d a T , S h i mi z u N, Ao e M, e t a 1 .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f t r a c h e a l

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甲型血友病基因诊断及产前基因诊断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缺乏而引起的一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该疾病主要由X染色体上的F8基因突变所致,患者多数为男性。

目前,该病的治疗主要是通过人工供给凝血因子VIII和其他治疗手段缓解症状和预防并发症。

然而,由于疾病的遗传性和临床表现的差异性,如何进行早期诊断和治疗仍然是该病研究的热点之一。

同时,对于携带F8基因突变的女性来说,其患病风险也较高,因此产前基因诊断也显得非常重要。

二、研究目的
本课题旨在通过F8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基因的筛查,实现甲型血友病早期诊断,以及对于携带甲型血友病基因的孕妇进行产前基因诊断,为临床诊疗提供重要参考和支持。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
1.病例收集和样本准备:收集甲型血友病患者和携带甲型血友病基因的孕妇的血液样本,并进行相关临床检测和记录。

2.基因定位:通过PCR扩增F8基因区域,建立基因定位的方法。

3.突变基因筛查:利用Sanger测序技术对F8基因进行检测,筛查其突变情况。

4.数据分析:根据收集的患者和孕妇的相关临床资料,结合基因突变筛查结果,进行数据分析和统计。

5.结果解读和临床应用: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对甲型血友病的诊断和治疗提出建议和支持。

四、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甲型血友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基因的筛查,本研究将提供甲型血友病的早期诊断和产前基因诊断的支持,有助于改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育健康。

此外,对于基因诊断技术的研究和推广,也有着重要的学术和临床意义。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血友病的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作者:骆英华曾小菁来源:《中外医疗》 2015年第10期骆英华曾小菁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血液内科,贵州贵阳550004[摘要]血友病是相对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可因反复关节出血导致关节畸形、关节残疾甚至于重要脏器出血危及生命,因此,对血友病的认识、诊断、治疗尤为重要。

该文对近年来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治疗方面的进展进行总结。

[关键词]血友病;基因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55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5)04(a)-0195-02[作者简介]骆英华(1983.10-),女,贵州贵阳人,硕士,住院医师,研究方向;血液内科。

[通讯作者]曾小菁(1957.7-),女,仡佬族,贵州人,学士,主任医师,教授,研究方向:血液系统疾病。

血友病(hemophilia)[2,5]是一种X连锁隐性基因缺陷而引起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异常的X染色体可来自母亲(占2/3)或由基因突变(占1/3)所致。

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称血友病A(又称甲型血友病),FⅧ是所有血浆凝血因子中含量最低者,若遗传或突变因素引起缺陷时,则FⅧ:C在人体内不能足量合成,就会有内源性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的发生。

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称血友病B(又称乙型血友病),FⅨ是一种单链糖蛋白,被Ⅺa等激活后参与内源性FⅩ的激活,当其因遗传或突变产生缺陷时,则FⅨ在人体内不能足量合成,就会有内源性凝血障碍或出血倾向。

根据凝血因子缺乏的严重程度,又将血友病分为亚临床型、轻型、中型、重型。

近年来,对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替代治疗、预防治疗的研究有突破性进展。

现介绍如下。

1 基因诊断1.1直接基因诊断检测基因的遗传缺陷如基因的缺失、倍增、插入或点突变等可以通过各种分子生物技术获得。

由于直接揭示了基因缺陷的本质所在,因此直接诊断比较可靠。

目前采用酶谱分析法、Southern印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和DNA测序等方法直接测定致病基因的缺陷。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

血友病病因病理及血友病甲型、乙型、丙型血友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主要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

根据凝血因子的缺乏类型,血友病可分为甲型、乙型和丙型。

血友病的病因主要是与X染色体上凝血因子的基因突变有关。

凝血因子是正常血液凝固所必需的蛋白质,它们通过复杂的级联反应使血液形成凝块。

每一种凝血因子都起着特定的作用,在人体中有相应的基因编码。

然而,当这些基因发生突变时,凝血因子的产生将受到影响。

血友病甲型是最常见的血友病类型,约占所有血友病患者的80%。

该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VIII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凝血因子VIII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在肝脏中合成。

对于血友病甲型患者来说,由于基因突变,肝脏无法正常合成足够的凝血因子VIII,或是合成的凝血因子VIII缺乏活性,导致血液凝固过程受阻。

血友病乙型相对较少见,约占患者的15%。

该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IX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

凝血因子IX也是一种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同样在肝脏中合成。

不同于血友病甲型,血友病乙型是由于凝血因子IX基因突变导致的。

血友病丙型是最为罕见的,只有一小部分患者属于该类型。

血友病丙型是由于凝血因子XI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凝血因子XI同样是由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血友病丙型通常在犹太人中较为常见。

在这些不同类型的血友病中,由于缺乏或功能异常的凝血因子,患者容易出血和瘀血。

即使是轻微的创伤或手术,也可能导致患者的出血时间显著延长。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血肿以及关节血肿等。

严重的出血可能会对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重大影响。

在治疗方面,血友病患者需要补充缺乏的凝血因子。

这可以通过静脉注射人工合成的凝血因子,或是通过输注新鲜冰冻血浆来实现。

此外,一些血友病患者还接受了基因治疗试验,旨在通过注入正常的凝血因子基因来校正患者体内的基因缺陷。

总之,血友病是一种由凝血因子的缺乏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

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

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
公元100 第一次用文字形 式正式记载一种 出血性疾病疾病
公元1853年 维多利亚女王的儿子患有先 天性血友病,两个女儿是携
带者,并称为”皇家病”.
二,血友病的遗传机制
三,血友病的实验室检查
Text here
筛选试验

Text here
临床诊断试验
Text 间(APTT)异常,凝血酶原时间 (PT),束臂试验,血小板计数均正常 2.活化的部分活酶时间(APTT)是敏感的过筛试验,一 般以35~45秒为正常范围,超过正常对照10秒以上有意 义,当Ⅶ、Ⅸ、Ⅺ因子缺乏时可延长。凝血酶原和纤维蛋
A P T T
纠 正 试 验
基因诊断试验
携带者和产前诊断:根据临床需要可用基因探针、DNA 印迹技术作携带者诊断及产前诊断。
基因分析:深入研究尚需做遗传基因分析,以确定基因突 变的类型,为研究病因、发病机制和基因治疗奠定理论基 础。
4月17日为”世界血友病日”
感谢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 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白原碱少时也可延长,须加鉴别。
临床诊断试验
1.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做纠正试验,确定血友
病类型。利用纠正结果的特点,能对血友病做出鉴别。
2.测定血浆FⅧ活性(FⅧ:C),辅以FⅧ抗原(FⅧ:Ag)可 确诊血友病A;测定血浆FⅨ活性(FⅨ:C):辅以FX抗原 (FⅨ:Ag)可确诊血友病B。
1954年在巴黎举行的国际止血

与血栓协会

血友病甲
血友病乙
血友病丙


因子Ⅷ缺乏症,是 一种隐性遗传性 疾病,女性传递,男 性发病占85%
因子Ⅸ缺乏 症,发病数 量比A少,

甲型血友病分析

甲型血友病分析
基因的过度表达,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2.基因治疗的遗传病条件:
1).已知疾病的分子缺陷确定所涉及的基因或疾病的生化基础。 2).确保基因操作可以准确纠正表型异常。 3).明确了解目的基因及其表达产物。 4).治疗基因( therapy gene )或正常基因得到克隆。 5). 能安全高效的导人基因并有效调节其表达。 6).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得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物试验和临床前研究的证实。 7).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基因治疗具有更有利的风险-效益比。
1.通过该产前基因诊断结果 是否可以判断该孕妇 所孕胎儿患有甲型血友病?能否判定胎儿性别?
可以判断患有甲型血友病:PCR与RFLP结合 起来扩增FVIII基因内含Bcll和Xbal多态性位点的两 个DNA片段;酶切后可根据酶切图谱分析这两个多 态性位点的存在与否作为正常与血友病基因的遗传 标志,通过家系连锁分析进行产前及基因携带者的 基因诊断。
引起血液凝固障碍,导致出血倾向。 2)分类:
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
四2.基因治疗概念以及适用遗传病的条件
1基因治疗(gene therapy ) 运用重组DNA技术,将基因材料导人靶细胞,以替代或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抑制
母亲: XAXa
X 父亲:XAY
XAXA XAY
XAXa XaY
男孩和女孩患该病的概率分别为:1/2和0.
三,临床上还有哪些疾病可以采取类似的方法进行 产前诊断?
1.羊膜穿刺方法介绍; 2.对羊膜穿刺可以进行产前诊断的疾病; 3.产前诊断的其他取材方法介绍;
三1.羊膜穿刺介绍
羊膜穿刺(amniocentesis)羊水取样

血友病病例分析报告范文

血友病病例分析报告范文

血友病病例分析报告范文一、病例介绍。

咱今儿个要唠唠这个血友病的病例。

患者是个小男孩,叫小明(化名哈),才8岁呢。

这孩子平时就特别容易出血,就像个小“瓷娃娃”似的,稍微磕着碰着就不得了。

# (一)症状表现。

1. 频繁出血。

小明刚开始就是身上经常青一块紫一块的,家里人还以为是孩子调皮,不小心磕着了。

可是呢,有一次他就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点皮,这血就止不住地流啊。

那可把家里人给吓坏了,赶紧带着孩子往医院跑。

还有啊,他换牙的时候,那颗小乳牙掉了,结果牙龈就一直出血,拿棉花球压了好久都不管用。

这可不像正常孩子,一般孩子出一会儿血就止住了。

2. 关节问题。

慢慢的,他的关节也开始出问题了。

先是膝关节老是肿起来,又疼又难受。

后来踝关节和肘关节也跟着凑热闹,变得又肿又疼。

这孩子都没法好好走路,更别说像其他小朋友一样蹦蹦跳跳了。

# (二)家族史。

说到这个家族史啊,可就发现点端倪了。

小明的舅舅就有类似的情况,也是特别容易出血,不过以前医疗条件没现在好,对这个病也没太重视。

这就不得不让医生怀疑是遗传性的问题了。

二、诊断过程。

1. 初步检查。

到了医院,医生先给他做了个血常规检查。

这血常规能看看血液里的一些基本情况,像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啥的。

结果出来一看,血小板数量倒是正常的。

这就有点奇怪了,因为一般出血不容易止住,很容易就怀疑到血小板有问题。

接着又查了凝血功能。

这一查可就发现大问题了,凝血因子的活性很低,特别是八因子(如果是甲型血友病的话)。

这凝血因子就像建筑工人一样,在我们身体里负责把破损血管的“墙”给补上,要是它们活性低了,这“墙”就补不好,血自然就止不住了。

2. 确诊。

根据凝血因子活性低,再结合小明的症状和家族史,医生就基本上确诊小明是得了甲型血友病。

这甲型血友病啊,就是因为八因子缺乏导致的凝血功能障碍。

就像一个队伍里少了关键的队员,工作就没法好好干了。

三、治疗与护理。

# (一)治疗方案。

1. 替代治疗。

获得性甲型血友病1例

获得性甲型血友病1例

注: 与对 照组 比 , 尸 > 0 . 0 5 , ‘ P < 0 . 0 5
表 2 两 组 MHD患 者 治 疗前 后 S F 一 3 6各 参 数 及 S A S评 分 ( 蜘)
加重的程度降低 , 直 接 导 致 健 康 状 况 各 要 素 评 分 的升 高 。所
以 治 疗 8周 后 干 预 组 较 对 照 组 s F 一 3 6中 P F 、 R P 、 B P 、 G H、 V T 、 S F 、 R E 、 MH评 分 升 高 。 焦 虑 可 引 起 植 物 神 经 系统 功 能紊 乱 , 交 感 神 经 系统 活 动
学, 2 0 1 3 , 2 5 ( 2 ) : 7 7 — 1 0 2 .
力 ,而 记 忆力 下降 可影 响患 者 就 医和 对 药 物 治 疗 的 依 从 . 使
治 疗 质 量 下 降 。另 一 方 面 焦 虑 还 可 以引 起 疾 病 的恶 化 , 病 情 加 重 ,直 接 导 致 健 康 状 况 各 要 素 评 分 降 低 。所 以长 期 MHD 焦 虑 可 导 致 患 者身 体 不 适 和 生 活 质 量 下பைடு நூலகம்降 1 3 1 。 焦 虑 直 接 影 响 患 者 的 治 疗效 果 及 家庭 和 社 会 生 活 能 力 , 降 低 患 者 的 生 活 质 量 。而 焦 虑程 度越 重 。 焦 虑 所 引 起 的 上 述 各 种 反 应 进 一 步 加
大, 生 活质 量 下 降 的 程 度 也 越 大 。 本组结果显示 . 心 理 干 预 可 促使S A S评 分 降低 , S A S评 分 降 低 ,引 起 疾 病 的 恶 化 及 病 情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叨.天 津 医药 , 2 0 1 0, 3 8 ( 2 ) : 1 0 2 —1 0 4 . 【 2 0 1 3 — 0 2 — 2 2收 稿 , 2 0 1 3 — 0 3 — 2 0修 回】 【 本 文 编辑 : 李 君】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

血友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完整版)一、定义血友病是一种X染色体连锁的隐性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可分为血友病A和血友病B两种。

前者为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后者为凝血因子Ⅸ(FⅨ)缺乏,均由相应的凝血因子基因突变引起[1]。

二、流行病学血友病的发病率没有种族或地区差异。

在男性人群中,血友病A的发病率约为1/5 000,血友病B的发病率约为1/25 000。

所有血友病患者中,血友病A占80%~85%,血友病B占15%~20%。

女性血友病患者极其罕见。

由于经济等各方面的原因,血友病的患病率在不同国家甚至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都存在很大的差异。

我国1986至1989年期间在全国24个省的37个地区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血友病的患病率为2.73/100 000人口[1]。

三、临床表现与分型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表现相同,主要表现为关节、肌肉和深部组织出血,也可有胃肠道、泌尿道、中枢神经系统出血以及拔牙后出血不止等。

若反复出血,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关节畸形和(或)假肿瘤形成,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外伤或手术后延迟性出血是本病的特点。

根据患者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可将血友病分为轻型、中间型和重型[2](表1)。

轻型患者一般很少出血,只有在损伤或手术后才发生;重型患者自幼可有自发性出血(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中间型患者出血的严重程度介于轻型和重型之间。

表1血友病A和血友病B的临床分型四、实验室检查1.血小板计数正常、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凝血酶时间(TT)正常、出血时间正常;血块回缩试验正常,纤维蛋白原定量正常。

2.重型血友病患者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轻型血友病患者APTT仅轻度延长或正常。

3.确诊试验:确诊血友病有赖于FⅧ活性(FⅧ∶C)、FⅨ活性(FⅨ∶C)以及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的测定。

血友病A患者FⅧ∶C减低或缺乏,VWF∶Ag正常,FⅧ∶C/VWF∶Ag明显降低。

血友病B 患者FⅨ∶C减低或缺乏。

甲型血友病

甲型血友病

1,临床表现:
• 根据患者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和临床表现差异,分 成重型、中度、轻型。 • ①重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小于正常的 1% ; • ②中度,血浆凝血因子Ⅸ活性约为正常的 1 ~ 5% ; • ③轻型,血浆凝血因子Ⅷ活性高于正常的5% 。 • 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 病,血友病性假性瘤及囊肿,约 25% 的患者死于颅 内出血并发症,其中 50% 具有外伤史,一些患者出 现颅内出血后遗症。
重型血浆凝血因子活性小于正常的1主要临床表现为复发性关节出血及血友病性关节病血友病性假性瘤及囊肿约25的患者死于颅内出血并发症其中50具有外伤史一些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后遗症
甲型血友病
简介:
• 甲型血友病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 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呈X连锁隐性 遗传,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发病 率约为 5000分之一的男性活婴。女性 患者极为罕见。
4,实验室诊断方法 • 血友病甲验室检查的特点是: • ①凝血时间延长(轻型者正常) • ②凝血酶原消耗不良; • ③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 • ④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异常。
5,临床治疗情况
• 预防出血 • 自由养成安静生活习惯,以减少和避免外伤 出血,尽可能避免肌肉注射。 • 局部止血 • 表面创伤、鼻或口腔出血可局部压迫止血, 或用纤维蛋白泡沫、明胶海绵沾组织凝血活酶或 凝血酶敷于伤口处。早期关节出血者,宜卧床休 息,并用夹板固定肢体,放于功能位置,亦可用 局部冷敷,并用弹力绷带缠扎。关节出血停止、 肿痛消失时,可作适当体疗,以防止关节畸形。 严重关节畸形可用手术矫形治疗。
6,疾病的再发风险的估计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详情请见遗传咨询表 演
7,产前诊断
• 超声介导下脐静脉穿刺术抽取脐血检测FⅧ活性用于产 前诊断甲型血友病方法安全可靠;当无法获得家族中先 证者或女性携带者的基因突变信息时,它甚至是唯一可靠 的产前诊断方法。 遗传咨询 • 甲型血友病为经典的 X 连锁隐性遗传病。约占血友病的 80 %。杂合子一般无症状,但血液学检查有助于诊断, 也可通过连锁分析进行诊断。 诊断 • 主要依据家族史、临床表现、出凝血实验和血小板功能 测定等,确诊需测定凝血因子Ⅷ活性和进行基因诊断。 对携带者的诊断主要依据连锁分析和基因诊断。

血友病是缺乏什么 血友病是缺少什么

血友病是缺乏什么 血友病是缺少什么

血友病是缺乏什么血友病是缺少什么血友病是缺乏什么血友病是一种因为缺乏某种凝血因子,导致凝血障碍而引起出血及不易止血的一种疾病。

所缺乏的凝血因子最常见的是8因子,这种类型的血友病称为甲型血友病;也见于缺乏9因子(乙型血友病)或11因子(丙型血友病)。

缺乏凝血因子的原因绝大多数是遗传所致,极少数是后天获得。

这种病常在幼年即发病,表现为自发或者轻度外伤后即出血不止,甚至剧烈运动也导致出血。

长期的关节和肌肉出血,可导致关节畸形或者肌肉萎缩,有致残性和致死性。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中甲型和乙型血友病的遗传与性别相关,病变基因是某染色体上,男性每个体细胞只有一条某染色体,因此只要这条染色体携带致病基因就会发病;而女性有两条某染色体,只要有一条某染色体是正常的,就不会发病。

所以女性如果携带该病基因通常不会发病,但她的后代如果是男孩则有一半机会发病;如果是女孩则有一半机会是携带者。

表现形式是外公发病,母亲及母亲的兄弟姐妹均不发病,但这位母亲或其姐妹的儿子有可能发病,也就是隔代遗传。

丙型血友病的发病与性别无关,在我国极少见。

了解更多请点击在线专家咨询。

血友病的遗传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乏导致的出血性疾病,可一代一代传递。

血友病对生育没有影响,但是可以通过基因遗传,将致病基因传递给孩子。

你可能知道,血友病是通过来自母亲的某染色体遗传的疾病,女性传递,男性发病。

男孩子从母亲那儿得到一条某染色体,从父亲那儿得到一条Y染色体。

而女孩的两条某染色体,一条来自母亲,一条来自父亲。

当接受一条有血友病基因的某染色体,另一条某染色体正常时,称为血友病携带者,但是不发病。

而男孩只有一条某染色体,如果上面有血友病基因,那么他体内便没有了正常的某染色体,于是出现了血友病。

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女性半数为传递者。

患病男性与传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为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传递者。

血友病发病机理及研究

血友病发病机理及研究

血友病的发病机制及检测治疗血友病最早在欧洲王室内发现,曾被称作贵族病。

现如今我国的发病人数约8~10万。

这种病的发病机理到底是什么,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治疗呢?血友病是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VIII(FVIII)和IX(FIX)基因缺陷,造成血浆FVIII和FIX含量不足或功能缺陷,引起的一组终生出血的凝血障碍性疾病,包括血友病A(FVIII 缺乏)和血友病B(FIX缺乏),属X性联隐性遗传性疾病。

FVIII基因定位于Xq28,全长186kb,由26个外显子和25个内含子组成。

已发现约300多种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密切相关。

点突变,小的基因缺失引起轻度FVIII缺乏。

终止密码子,大的基因缺失,插入,移位,无义突变往往引起严重的FVIII缺乏和临床表型。

已证实FVIII 22内含子倒位突变引起FVIII严重缺乏是45%的重型血友病A的分子发病机制。

最近在1%的重型血友病A中还发现FVIII内含子1倒位突变。

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

属于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即,如患病男性(基因型:XbY)与正常女性(基因型:XBXB)婚配,子女中男性(基因型:XBY)均正常,女性(基因型:XBXb)为携带者;正常男性(基因型:XBY)与携带者女性(基因型;XBXb)婚配,子女中男性(基因型:XBY或XbY,其中XbY型为患者)半数为患者,女性(基因型:XBXB或XBXb,其中XBXb型为携带者)半数为携带者;患者男性(基因型:XbY)与携带者女性(基因型:XBXb)婚配,所生男孩(基因型:XBY或XbY,其中XbY型为血友病)半数有血友病,所生女孩(基因型:XBXb或XbXb,其中XbXb型为血友病,XBXb型为携带者)半数为血友病,半数为携带者。

约30%无家族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血友病症状在我国,血友病的社会人群发病率为5~10/10万,婴儿发生率约1/5000。

典型血友病患者常自幼年发病、自发或轻度外伤后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不能自发停止;从而在外伤、手术时常出血不止,严重者在较剧烈活动后也可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出血关节、肌肉等出血,导致严重的关节肿胀及肌肉缺血坏死,长期发作可以影响骨关节的生长发育,导致关节畸形及肌肉萎缩,以致四肢(主要为下肢)活动困难,严重者不能行走。

普通冰冻血浆APTT纠正实验在甲型血友病诊断中的运用

普通冰冻血浆APTT纠正实验在甲型血友病诊断中的运用

普通冰冻血浆APTT纠正实验在甲型血友病诊断中的运用摘要】目的:为甲型血友病的诊断寻求一种简便可靠的实验方法。

方法:用自制“普通冰冻血浆”和新鲜血浆对凝血因子VIII缺陷的标本,同时进行APTT纠正实验,新鲜血浆能纠正而“普通冰冻血浆”不能纠正的为凝血因子VIII缺陷。

结果:实验检出全部凝血因子VIII缺陷的标本。

结论:通过实验可以轻易判断病人凝血因子VIII缺陷,对基层医院诊断甲型血友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关键词】甲型血友病;普通冰冻血浆;APTT纠正实验【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8)06-0098-02甲型血友病(hemophiliaA)是凝血因子VIII缺乏所导致的出血性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世界血友病联盟(WHF)1990年联合会议的报告,甲型血友病的发病率约为15~20/10万人口,欧美各国统计,约为5~10/10万人,中国甲型血友病发病率约为3~4/10万人口。

目前只能靠替代疗法、对症处理等来维持患者的生命,临床上没有找到有效的根治性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为自幼反复自发或轻微创伤后全身各部的出血,除皮肤、粘膜出血外,以肌肉、关节出血为特点,反复关节出血往往导致关节畸形,重要脏器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

[1-2]凝血因子VIII的检测是诊断甲型血友病的关键,但实际中一般医院很难开展凝血因子VIII的检测。

如何简便快速地检测凝血因子VIII的缺乏,我们进行了系列实验。

1.材料和方法1.1 标本根据2010年血友病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诊断确证的甲型血友病标本10份,中型5例、轻型5例。

正常对照标本10份。

1.2 方法(1)自制普通冰冻血浆,AB型正常人血液按凝血检测要求抗凝,分离血浆,放置4℃冰箱进行保存,48h后凝血因子Ⅷ水平下降约40%[3]。

7天后分装冰冻保存备用。

(2)实验标本一分为三,一份直接测试凝血功能,一份与自制普通冰冻血浆1:1混合后测试,一份与正常新鲜血浆1:1混合后进行凝血功能测试。

血友病怎么检查血友病如何确诊血友病检查项目

血友病怎么检查血友病如何确诊血友病检查项目

血友病怎么检查血友病如何确诊血友病检查项目
血友病是一种血液型疾病,我们不仅仅通过症状来诊断,还要通过实验室检查来确诊是否患有血友病。

定性实验
凝血活酶生成试验及纠正实验,简易凝血活酶生成纠正实验对血友病定型有确诊意义:1、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不能被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甲。

2、不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而能被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乙。

3、均能被正常硫酸钡吸附血浆和正常血清纠正的为血友病丙。

症状排查
1、发病特点男性,<2岁或童年以后发病,发病越早症状越重,反复出血,终身不已。

2、出血特点自发或轻微外伤即见渗血不止,甚至持续数天,多为瘀斑、血肿;膝、踝、肘、腕等关节易出血,反复出血可致关节畸形,口鼻粘膜出血也多见。

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因子VIII促凝活性(VIII:C)测定明显减少(血友病甲,分型:重型<1%,中型2%~5%,轻型6%~25%,亚临床型26%~49%);因子I某促凝活性(I某:C)测定减少(血友病乙)。

凝血检查
出血时间正常;凝血时间延长;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延长,能被正常新鲜血浆或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
病甲(A);能被正常血清纠正,但不被硫酸钡吸附血浆纠正者为血友病乙(B)。

血友病

血友病
血友病
—————以血为友,离不开 血的一种病
案例:
案例:5岁男孩。其母述 患儿常出现无明显原因 皮下大片瘀斑,轻微碰 伤后常出血不止,可持 续数小时,乃至数周。 有时自发出血。患儿父 亲、叔叔也有类似现象 发生。实验室检查:凝 血时间延长;血小板计 数、出血时间正常;血 浆凝血因子Ⅷ活性极低 .诊断为:甲型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组先天性凝血因子缺 乏,以致出血性疾病,先天性因 子Ⅷ缺乏为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 ,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控制 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 X染色体,患病男性与正常女性 婚配,子女中男性均正常,女性 为传递者;正常男性与传递者女性 婚配,子女中男性半数为患者, 女性半数为传递者;患者男性与传 递者女性婚配,所生男孩半数有 血友病,所生女孩半数为血友病 ,半数为传递者,约30%无家族 史,其发病可能因基因突变所致 。
中文名:血友病 英文名:hemophilia又名:皇室病
什么是血友病??? 为一组遗传性凝血功能 障碍的出血性疾病,其 共同的特征是活性凝血 活酶生成障碍,凝血时 间延长,终身具有轻微 创伤后出血倾向,重症 患者没有明显外伤也可 发生“自发性”出血。
血友病的来源



1838年8月28日,18岁的亚历山大德丽娜· 维 多利亚登上了英国女王的宝座,她从继位至1901 年去世共在位60余年,成为英国历史上统治时间 最长的一位国王。这一期间也是英国历史上的鼎 盛时代,英国率先开始了工业革命,经济上也得 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此时的英国被称为“统御七 海”的“日不落帝国”。 1840年2月,21岁的维多利亚女王和她的表 哥阿尔拔亲王结婚,当时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 场婚姻给她的个人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不幸并殃及 欧洲4个皇室家族。维多利亚女王共生育了9个孩 子,其中第1、3、5、6、9是女儿,第2、4、7 、8是儿子;在这9个孩子中有两个女孩,即排行 第3的艾丽斯和排行第9的比阿特丽斯继承了母亲 的血友病致病基因,是血友病基因的隐性携带者 ,4个男孩子中有3个也患有血友病,但对此当时 并无人知晓。 当时的欧洲皇室盛行通婚,在这个人数并不 多的“小圈子”里,这样的习俗可以“门当户对 ”,保持皇室血统的“纯洁”。维多利亚女王的 5个女儿都十分的美丽聪明,于是不少国家的王 子都前来求婚,并为能得到维多利亚女王的女儿 而感到无上的光荣和自豪。之后不久,她们先后 分别嫁到了西班牙、俄国和欧洲的其他皇室,但 不幸的是她们所生下的小王子们也都患上了血友 病。这件事把欧洲许多皇室都搅得惶恐不安,由 于人们当时并不知道这里面的原因,因此又将血 友病称为“皇室病”。

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研究

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研究

血友病A的基因诊断研究李茹;韩瑾;李东至;廖灿【摘要】目的建立1套简易、快速且诊断率高的血友病A(hemophilia A,HA)的直接基因诊断方法.方法对7例HA患者及家系成员采用倒位PCR(inversion-PCR,I-PCR)和序列特异性PCR分别进行凝血因子Ⅷ(F8)基因内含子22和内含子1倒位突变检测,对倒位突变阴性者采用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法(high-resolution melting,HRM)针对F8基因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内含子交界区进行突变筛查,筛查阳性片段进一步作测序分析以确定致病突变.对其中1例倒位突变携带者进行了产前诊断.结果检出第22内含子倒位者4例,其中1例患者的母亲为倒位携带者,对此倒位突变携带者于孕27周抽取脐带血进行产前诊断,胎儿性别为男性,经检测确定其为倒位突变者;检出c.986G>A(p.Cys329Tyr)点突变者1例,此患者姐姐为此突变携带者;未检出第1内含子倒位突变.本研究中所有患者及家系成员均得到确切诊断,基因诊断率为100%.结论Ⅰ-PCR技术可快速检测F8基因第22内含子倒位突变,可用于患者及携带者的基因诊断,并用于产前诊断.HRM是1种快速、低成本的突变扫描技术,适用于F8基因的突变筛查.采用联合基因诊断方法,即联合应用Ⅰ-PCR、序列特异性PCR、HRM、DNA测序技术进行直接基因诊断,可提高血友病A的诊断率及准确率.【期刊名称】《中国产前诊断杂志(电子版)》【年(卷),期】2010(002)002【总页数】5页(P7-11)【关键词】血友病A;倒位PCR;高分辨熔解曲线分析;基因诊断【作者】李茹;韩瑾;李东至;廖灿【作者单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广东广州,5106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1血友病A(hemophilia A,HA)又称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1种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为1/5 000~/10 000[1],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

血友病甲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血友病甲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血友病甲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其中血友病A是最常见的一种,由于缺乏凝血因子VIII的功能而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血友病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常常会出现血友病性关节痛、深静脉血栓和出血等症状,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下面我将介绍血友病甲容易混淆的几种疾病。

一、混淆疾病一:血液性疾病1. 血友病甲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于血小板减少或功能异常导致的自发性皮肤和黏膜出血的疾病。

虽然血友病甲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都会引起出血,但两者的机制和病理表现不同,可以通过检测凝血因子活性和血小板计数来区分。

二、混淆疾病二:骨关节炎2. 血友病甲与骨关节炎:血友病甲常伴有反复发作的血友病性关节出血,导致关节炎的形成。

骨关节炎则是由于关节软骨损伤、关节炎变性和关节荷载异常等因素引起的慢性关节疼痛和功能障碍。

虽然两者都会导致关节疼痛和功能损害,但血友病甲的关节疼痛往往伴有可触及的肿胀、红热、活动限制等症状,而骨关节炎的关节疼痛则主要出现在负重和活动时,缺乏红热和活动限制等症状。

三、混淆疾病三:深静脉血栓3. 血友病甲与深静脉血栓:血友病甲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血液凝固功能低下,导致易于形成血栓。

深静脉血栓则是由于下肢深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下肢肿胀、疼痛和活动受限等症状。

虽然两者都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但血友病甲患者往往伴有出血倾向,如皮肤或黏膜出血,而深静脉血栓患者则常见下肢肿胀和疼痛等症状。

四、混淆疾病四:白血病4. 血友病甲与白血病:白血病是一种白细胞恶性增生造成的血液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贫血、出血和感染等。

血友病甲患者由于凝血因子的缺乏,凝血功能障碍而导致出血。

虽然两者都会出现出血的症状,但白血病患者还会伴有其他与白血病相关的症状,如发热、乏力、贫血等。

综上所述,血友病甲与血液性疾病、骨关节炎、深静脉血栓和白血病等疾病容易混淆,但通过仔细观察病史、临床症状和相关检查,可以进行准确的诊断和鉴别。

血友病的遗传特征及临床表现

血友病的遗传特征及临床表现

血友病的遗传特征及临床表现一.血友病的遗传特征一般情况下我们说血友病是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严格来说,这样的说法是有一定的局限性的,绝大多数的血友病是甲型或乙型血友病,而这两种类型的血友病的遗传特征正是X连锁的隐性遗传病,而比较罕见的丙型血友病却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1.甲型血友病的遗传特征甲型血友病又称为抗血友病球蛋白缺乏症或第Ⅷ因子缺乏症;它是凝血因子Ⅷ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所致的一种凝血功能障碍性遗传病,呈X连锁隐性遗传;甲型血友病也是最为常见的血友病类型,也是典型的性联隐性遗传,控制因子Ⅷ凝血成分合成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主要由女性传递,男性发病;其遗传特征可根据婚配情况分为以下几种:1.1甲型血友病患者与正常女性结婚生育,所生的男孩均正常,女孩均为携带者;1.2甲型血友病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结婚生育,所生的男孩有二分之一的概率为患者,二分之一的概率正常,所生的女儿为血友病患者和女性携带者的概率各位二分之一;1.3正常男性与女性携带者结婚生育,所生的男孩有二分之一的概率为患者,二分之一的概率正常,所生的女儿有二分之一的概率正常,二分之一的概率为携带者;1.4男女双方均为甲型血友病患者结婚生育,所生的子女均为血友病患者;2.乙型血友病的遗传特征乙型血友病又称为因子Ⅸ缺乏症或血浆凝血活酶成分缺乏症,凝血因子Ⅸ编码基因突变导致该凝血因子功能缺陷而致病,呈X 连锁隐性遗传;其遗传特征与甲型血友病相似,故此,就不一一分析啊;3.丙型血友病的遗传特征丙型血友病又称为因子Ⅺ缺乏症,又称PTA缺乏症、凝血活酶前质缺乏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男女均可患病,在临床上,发现女性血友病患者应该优先考虑为丙型血友病患者;由于丙型血友病患者极为罕见,自1953年开始报告至今,世界各地仅有200余例,而国内更是只有10余例,故而对丙型血友病的遗传特征的研究更多的是停留在推理与假说上,而缺乏相应的家族史,故而在此对丙型的遗传特征初步认定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二.血友病的临床表现.1.甲型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出血为本病主要的表现;终身有轻微损伤或手术后长时间出血的倾向;出血程度及发病的早晚与患者血浆中FⅧ活性水平有关;根据出血轻重与血浆中凝血因子活性的水平,将本病分为4型:1重型血浆中FⅧ活性<1%,常在2岁以前就出血,在婴儿开始学爬、学走后出现出血症状,甚至结扎脐带时出血不止;患者出血部位多且严重,常有皮下、肌肉及关节等部位的反复出血,关节内血肿畸形多见;此外,还可见肾脏出血导致血尿、胃肠道出血、腹腔内出血,肺、胸腔、颅内出血少见;2中间型FⅧ活性为1%~5%,起病在童年时期以后,以皮下及肌肉出血居多,亦有关节出血,但反复次数较少,严重程度也轻于重型;3轻型FⅧ活性为5%~25%,出血多在青年期,由于运动、拔牙或外科手术后出血不止而被发现,出血轻微,可以正常生活,参加运动,偶尔发生关节血肿;4亚临床型只有大手术后才发生出血,实验室检查可以证实为本病,FⅧ活性为25%~40%;一般而言,凡出血症状出现越早,病情越重,随年龄的增长,出血症状可逐渐减轻,有时可出现无出血症状的缓解期;出血可在创伤后数小时或数天后发生,也可在创伤或手术后即渗血不止;2.乙型血友病的临床表现血友病B也可出现类似于血友病A的典型症状;不同点在于:①血友病B重型患者FⅨ活性小于2%较血友病A少,而轻型较多,因此临床表现较血友病A为轻;②女性传递者也可出血;③发生抗FⅨ抗体者较少,仅占1%;3.丙型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因子ⅪFⅪ缺乏症症状轻,有时仅在手术、拔牙或损伤后出血;其传递者一般无临床症状,但拔牙后,较正常人容易出血;FⅪ缺乏症常合并其他先天性凝血因子异常,如合并FV、Ⅶ缺乏症;4.重型甲型血友病临床表现异质性重型患者平均每月可发生1-6次自发性关节、肌肉及软组织出血;但是在临床中发现,即使是血浆凝血因子水平相同的患者, 其出血严重程度和出血频率也可能存在显著的差异;据资料显示,约有10.15%的重型血友病A患者仅表现为轻度的出血年出血≤6次/年,称为重型血友病 A的临床表现异质性;主要体现在出血频率、首次出血年龄、首次关节出血年龄、关节畸形数目以及凝血因子消耗量等方面, 其中年凝血因子消耗量更是作为大多数研究中衡量临床表现异质性以及严重度分组的的主要标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型血友病的研究与诊断
摘要:A型血友病又称甲型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凝血因子Ⅷ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是常见的X连锁隐性遗传性出血疾病,是血友病众多类型之一。

本文将甲型血友病的基因突变情况,常规诊断方法以及最新诊断进展进行了专门的阐述和介绍,并对将来治愈此种病症的展望做了一些科学的探讨。

关键词:甲型血友病;发病机制;诊断方法;诊断进展;治疗
血友病是一种由于血液中某些凝血因子的缺乏而导致患者产生严重凝血障
碍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男女均可发病,但绝大部分患者为男性。

血友病类型包括甲型血友病(A)、乙型血友病(B)、丙型血友病(因子XI缺乏症)及VWF因子缺乏的血管性假血友病四种类型。

而甲型血友病是最常见的遗传性出血疾病,约占先天性出血性疾病的85%,在男性中的发病率高达1/5000—10000[1]。

患者常出现自发性或处伤性出血不止,重者致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目前对本病尚无有效根治方法[2]。

因此研究此种血友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及降低其发病率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1、甲型血友病的基因突变情况
1.1 发病机制
甲型血友病是由于凝血因子Ⅷ(FⅧ)缺乏所致,其基因定位于Xq28,基因跨度超过186kb,由26个外显子(占9kb)及25个内含子(占177kb)组成,编码2351个氨基酸[3]。

已发现约300多种基因突变,基因型与表型密切相关。

点突变,小的基因缺失引起轻度FⅧ缺乏。

终止密码子,大的基因缺失,插入,移位,无义突变往往引起严重的FⅧ缺乏和临床表型[4]。

研究表明,凝血因子Ⅷ基因第1号内含子倒位、第22号内含子倒位是导致重型血友病A的常见原因,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对该倒位的关注,这是近些年来研究血友病A发病机制中的重要进展[5]。

1.2临床症状
甲型血友病以出血倾向为其主要表现,其特点是延迟、持久的、缓慢的渗血,急性大出血甚为少见。

出血诱因常为轻度外伤,小手术(包括拨牙等)及注射等。

手术后延迟性出血甚至可危及生命。

以皮肤、黏膜和肌肉出血为最常见,关节腔出血次之,内脏出血少见,但发生后较为严重。

2、诊断方法
2.1 直接基因诊断
直接基因诊断就是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直接检测FⅧ致病基因的缺陷。

包括直接测序(DS)、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长距离PCR(LD—PCR)。

2.2 间接基因诊断
约70%一80%血友病A的FⅧ基因突变呈高度异质性,完全靠直接基因诊断查找其基因突变,工作量大。

间接诊断利用致病基因内外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作为特异分子遗传标志物,通过家系成员间的连锁关系确定血友病基因的
遗传情况,进行DNA多态性分析的遗传学诊断(RFLP,VNTR,STR等方法),可使诊断率达99%[6]。

主要包括PCR结合酶解进行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可变数目的串联重复序列。

2.3 产前诊断
对于甲型血友病目前尚缺乏对该病的根治措施,所以产前诊断是减少发病以及提高人口素质的一个有效手段。

对高危胎儿可在妊9—12w通过绒毛膜活检;妊12—16w进行羊水穿刺;妊18—20w可在胎儿镜下取脐静脉血,测定FⅧ:C和FⅧ:Ag。

但上述方法都存在流产危险(约0.5%一1%),需在妇产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利用流式细胞术(FACS)测定母体静脉血中的胎儿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确定胎儿性别,提供了早期无创性产前诊断的方法[7]。

2.4 最新诊断进展
近几年报道了运用LD-PCR技术可以检测内含子22例位,但是由于内含子22基因序列长,扩增难度大,扩增片段大小接近不易区分。

目前最新的研究一改常规的P/Q/B引物同管扩增,变为P/Q、P/B异管扩增,同时提高退火温度、延长退火时间、提高检出率的同时使结果判定更准确。

3.治疗方法
甲型血友病作为一种遗传病,到目前为止,没有根治的方法。

治疗方法有局部止血、替代疗法、基因治疗、药物辅助治疗、脾细胞移植、脾移植等。

4.结束语
目前,对于甲型血友病还没有根治方法,只能靠替代疗法缓解患者症状,该病
并发症多,经济负担大,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

因此我们在努力研究治疗方法的同时,应用基因诊断技术在明确先证者致病突变后,再进一步对家系其他患者和可能携带者进行检测,对甲型血友病进行遗传学控制,可减少该病患儿的出生率。

因此对于当前社会发展情况研究此种血友病的基因诊断方法,对该病的治疗及降低其发病率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常佩,陆兆龄.围生期超声多普勒诊断学[M].第一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77—178.
【2】王敏,金春莲,林长坤,等.改良的PEP方法在无创性产前基因诊断中的应用[J].遗传,2001,23(3):192—198.
【3】张元芬.经腹二维超声诊断前臵胎盘的临床意义[J].云南医药,2004,25(5):443—444.
【4】毛江红.血友病甲研究的现状.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1),6~7.【5】袁静.血友病的产前基因诊断[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6,14(21):7—8.
【6】知水,夏穗生,于昌松,等.亲属脾移植治疗血友病甲长期存活的追踪报道[J].中华器官移植杂志,1996,17(2):5l-52.
【7】ANDRIKOVICS H,KLEIN I,BORS A,et a1.1alysis of largestructural changes of the factorⅧ gene,involving intron 1 and 22,insevere hemophilia
A[J].Haematologica,2003,88(7):778-78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