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儒家的管理哲学
儒家修己安人的管理哲学
儒家修己安人的管理哲学
儒家修己安人的管理哲学思想,源于中国古代儒家传统的观念。
儒家认为,一个人必须以正确的原则和道义准则来行事,以此修正自己的品行,治理国家,实现和谐的社会,同时也要安抚他人的心情,使他们不会产生嫉妒和愤怒。
综上所述,儒家修己安人的管理哲学思想主要涉及:自我修养、追求真理以及关注他人并促进社会和谐。
首先,在自我修养方面,通过改变自己的行为,以及源于儒家学说的理想,使人不仅能够做到自律,还能够建立正确的观念。
其次,追求真理,在社会和谐过程中,个人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发掘真理,积极沟通,避免内外斗争,尊重他人,平等互助,坚持真理,要自觉地去了解和传承真理。
最后,关注他人及促进社会和谐,应尊重他人,发现优点,与他人分享,促使他人从自己优点中获得喜悦和成就感,构建正能量,让自然和谐回归,以此促进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
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初探摘要:儒家管理哲学在长期的封建政治管理实践中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哲学一贯强调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以实施道德教化作为管理活动的首务,以“修、齐、治、平”为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
正是这些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有别于其他管理流派的核心理念。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核心理念。
关于儒家管理哲学在封建政治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界人士普遍认为,自儒家取得独尊之势以来,“历代封建统治者,不管他们个人有什么偏好,或尊法,或好佛,或崇道,但在治国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管理哲学为主流的”[1]317;“在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从总体上看,还是…治世‟多于…乱世‟,…稳态'多于‟无序…,‟常态…多于‟变态…。
因而,反映农业社会常态(稳态)运行规律的‟治国之道…———儒家管理哲学,就无可争辩地成为社会管理的主导思想”[1]321。
还有不少人认为,中国儒家管理思想在我国的管理史、哲学史、社会史、教育史和文化史中占有特殊地位,欲富国强兵,实非儒学莫能为。
这些对儒家管理思想和管理哲学的评价,是符合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管理实践的基本事实的。
的确,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在治国安邦的指导思想上,基本上都是以儒家的管理哲学为主流;历朝历代的先贤,不管他们从什么立场和角度对儒家的管理思想作出选择、补充、阐释和发挥,基本上都是围绕儒家圣贤所提出的几个不变的中心理念来进行。
正是这几个一以贯之的理念,规定并指导着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方向,体现出儒家管理思想与其他学派管理思想的本质区别,代表了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
本文试图对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理念作一探讨,以期对当今的政治管理实践提供思想借鉴。
一、为政在人: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
儒家认为,造成天下治乱的根本原因在人。
正由于人心不古、人心不仁,故乱臣贼子纷起,整个社会陷入“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混乱之中。
既然“天下无道”的根本原因在人,那么要使整个社会回复到“天下有道”,同样也离不开人。
儒家哲学思想的论文2900字_儒家哲学思想的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儒家哲学思想的论文2900字_儒家哲学思想的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儒家哲学思想的论文2900字(一):儒家哲学思想对当代管理的启示论文摘要:一直以来,儒家思想都是我国教育、管理以及治国的主流思想,是我国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治国安民、抚慰人心的作用,特别是儒家的管理哲学,它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分支,它对于管理的深刻认识帮助君王完成人心的统治,从而达到政治力量的巩固,使其在历史中的存在价值与意义达到最大化。
儒家哲学充分的肯定“人”在管理中的重要地位,认为管理的本质在于“修己安人”,这种思想几千年来对于我国的管理思想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本文将从儒家管理哲学的思想特征入手,?谈儒家哲学思想对于当代管理的启示。
关键词:儒家思想;管理哲学;当代管理;启示道德思想不仅仅是儒家哲学的精髓,更是我国哲学的核心构成部分,对我国的道德哲学思想进行整体的脉络梳理,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精辟而深远的管理思想。
几千年来,以封建帝王为上层领导的人力资源链中,这一思想发挥着极其重要的和谐作用。
在当代,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但是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依然对于当代的管理思想有着新的指导价值,同时,对于儒家管理哲学与当代管理进行深入研究也是我们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重要切入点。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者以及企业管理者越发意识到儒家管理哲学对于国家经济腾飞、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的在管理实践中探索“和与争”、“群与分”、“义与利”的辩证关系,不断的萃取儒家管理哲学中的精髓思想,让其在现代管理中继续发光发热,让新旧管理思想充分融合,以期在不断的碰撞、交流中产生更高的价值,而这种对于儒家管理哲学的古为今用、不断创新的探索,无疑是开拓了传统的儒家哲学思想与现代管理文化相互磨合发展的双赢局面。
1儒家管理思想的特征1.“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占据着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地位。
儒家思想是仁学的思想,在仁学的基础上衍生出了“爱人贵民”、“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管理理念,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重要凸显,儒家的管理之道认为管理是为了提高人的精神内涵和修养层次。
儒家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儒家管理哲学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在中国古代,儒家管理哲学以调和、恪守礼法、敬畏天命、发扬仁爱为核心思想,是指导社会秩序的基本原则和指导企业经营的重要理念。
随着社会的发展,儒家管理哲学也在不断地发展和演变,并且对当今的现代企业管理也有着重要的启示。
首先,儒家管理哲学强调企业的服从、调和和发扬仁爱,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
企业要服从有关法律法规,调和企业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关系,发扬仁爱,以共同谋求共同利益。
企业管理者要像儒家管理哲学所提倡的那样,不仅要尊重员工的个人利益,而且要发扬仁爱,把员工当作自己的亲人一样去爱护和照顾,把企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让员工感受到企业的爱。
其次,儒家管理哲学强调秉承诚信,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
企业要秉承公平、公正、公开、正直、诚信的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健全内部激励机制,营造良好的管理氛围,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提高企业的效率和竞争力。
再次,儒家管理哲学强调恪守礼法,这也是现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原则。
企业要恪守礼法,以礼让为本,营造良好的企业风气,让员工更加尊重企业,一个有礼貌的企业才能赢得他人的信任,并建立良好的企业声誉。
儒家管理哲学强调以“礼”为核心。
关键是要培养一种健康的企业文化,让员工以“礼”来表达敬意和尊重,以此来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和工作热情,使企业取得良好的发展前景。
此外,儒家管理哲学还认为,一个优秀的管理者应该以“让”的态度来管理企业,而不是以“强”的态度来管理企业,以免影响企业的发展和创造力。
此外,儒家管理哲学还认为,要建立一种良好的沟通和协作方式,让每个员工都能发挥自己的优势,以此来提升整体的工作效率,并有效地实现企业的发展目标。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
儒、法、道三大家管理思想辨析统治中国古代几千年历史的主流思想是三大学派:儒家、法家和道家。
这三大学派都产生于中国古代思想最活跃的春秋战国时代。
其管理思想的基本逻辑结构是:人性假设——管理方式。
他们各自提出对人的基本看法,并进而提出自己的管理方式,从而各自形成较为系统的治国治生的管理思想。
1.儒家管理思想:王者之道,仁政德治;儒家管理哲学的基本精神是以“人”为中心,讲“以政为德”,讲“忠恕之道”,讲“正己正人”,主张“仁政”、“贤能政治”以及“重民”、“和为贵”、“仁义”等。
孔子在《中庸》中说:“为政在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将人作为管理的载体,把“治人”归结成为管理的本质。
同时,儒家学派强调用道德感化感动人心,要比一味惩罚会收到更好效果。
正如《论语》中记载:“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凡事要“以德服人”,实行“中庸之道”。
孟子发展了孔子的德礼为治的政治管理思想,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更加明确地提出了实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主要内容:①行“王道”,施“仁政”;②主张“贤能政治”;③“重民”思想;④“和为贵”思想;⑤“仁义”思想。
此外,儒家特别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自身的管理,“君子务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无不体现管理者从自身做起,培养自己德行的观点。
2.道家管理思想:王霸杂合之道,无为而治。
道家管理哲学的基本思想是以“道”为中心,讲“无为而治”,讲“弱者道之用”,讲“天地相合”。
以老子为代表的道家将“道”看作是一种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因此强调人们必须按照自然规律办事,顺其自然,做到天地相合,充分融会,实现人和自然的和谐统一,然而“道常无为”,因此要“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实有似无,无为而治,达到一种较高的管理境界,即通过最少的、必要的、有效的法律制度把社会干涉行为减少到最低限度,从而实现组织的自然和谐与个人自由的协调发展。
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的管理思想及其发展(1)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2)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性假设.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对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
一切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治人而展开的。
形成性善论和性恶论两种人性的假设。
(3)儒家对组织的独到见解.在中国几千年之前就明白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人能群-—分-—义,群是建立组织结构,分是实行分工,而人之所能建立组织结构和实行分工合作的根本原因是人与人之间存着“义"。
(4)儒家在管理上偏重于礼和义,认为这是达到管理目的的重要手段。
对于礼和义儒学理论都有较多论述,当群体建立起来后利用分来进行分工,再用礼来规范,用义来协调,使组织高效运行.(5)儒家的管理思想。
对于如何管理,儒家采取的是“仁"、“德"和“礼”.“仁"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德”。
“为政以德"是儒家的重要的管理思想. “礼"作为外在的管理规则。
(6)儒家实质是社会伦理学,是社会管理与政治的理论基础,以此而区别于其它诸子百家,从伦理到实践不但是通过教育,同时也是体制化模式实施,因而在历史不同时期有其特有的形态,以法治、法制的方式或是以人治、政策的方式等来实现社会管理。
儒家管理思想目录:第一章以人为本: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特征第一节对以人为本管理的理解第二节"敬德保民"是人本思想的萌芽第三节以人为本管理哲学的创立一、人为万物之灵二、人为五行之秀三、人为宇宙的中心四、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第四节以人为本是现代管理的核心第五节对中国特色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探索一、儒家人本管理模式的内涵二、儒家人本管理模式的局限性三、西方现代的人本管理模式四、如何探索中国特色的人本管理模式第二章人性本善:儒家管理思想的人性基础第一节人的本质规定第二节西方管理学中的人性假设一、经济人假设二、社会人假设三、自我实现人假设四、复杂人假设五、自由发展人假设第三节性善论与内驱力第四节性恶论与外驱力第五节《周易》的元善防邪论与中合驱动力第三章道之以德: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激励机制第一节西方的激励理论第二节德治与自律化管理第三节法治与强制性管理第四节自律与他律的统一第五节东西方激励机制的比较第四章仁爱之心: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一第一节东方文化中的仁爱思想第二节西方文化中的美德、善的思想第三节仁爱思想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一、"仁爱”思想是管理者实现管理目标的道德要求二、仁爱思想是被管理者实现自身价值应有的道德素质三、仁爱思想是企业实现其宗旨的有效价值选择四、仁爱思想是企业内部维护团结和增强凝聚力的基础五、仁爱思想也是企业成为一流企业的重要条件第五章忠恕之道: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二第一节”忠恕”之道是仁爱思想的重要内容第二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管理价值一、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德教于民二、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仁政于民三、国家行政管理者要施富裕于民四、国家行政管理者要给大众建立一个精神生活的乐园第三节"忠”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一、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企业的利益二、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企业的理念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四、管理者和被管理者都要忠于职业道德第四节”恕”在管理中的现实价值一、"恕道"是维护企业内部人际和谐的道德基础二、上级与下属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都应该讲"恕道”三、实行”恕道”管理,必须实行”中道"四、实行”恕道"管理,必须遵守"所欲与之,所恶勿施”的原则第六章诚信为本: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三第一节诚信是儒家的基本道德规范之一一、”诚信”是儒家的五种基本道德之一二、《周易》中的诚信三、"诚信”的社会功能第二节恪守诚信,反对任何欺诈行为第三节诚信是企业生存发展之根本一、企业内部的管理者对被管理者、下级对上级、员工与员工之间要建立信任机制二、要建立企业与用户、消费者的诚信机制三、企业与企业、公司与公司之间也必须建立起诚信机制第七章见利思义:儒家管理思想的道德性之四第一节”义"是人类社会的根本道德规范第二节正确认识儒家的”义利之辨"一、驳对孔子义利观的歪曲二、驳对孟子义利观的歪曲三、对董仲舒义利观的修改而产生的偏颇第三节”见利思义”、义利合一是儒家义利观的真谛一、”见利思义”、义利合一是儒家义利观的第一要义二、”见利思义”的历史故事第四节"见利思义”在现代管理中的意义一、正确处理企业内部的义利关系,是维护企业内部和谐与团结的基础二、正确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国家之间的义利关系,是企业获得回报的出发点三、正确处理企业之间的利益竞争,是建立良好市场环境的重要条件之一第八章齐之以礼:儒家管理思想的约束机制第一节"礼”的起源与内容一、"礼”起源于”养欲给求”还是祭祀二、《周礼》是一部讲国家行政管理的书三、《仪礼》、《礼记》是讲礼制、礼节、礼仪的两部书第二节”礼”在儒家管理思想中的地位一、”礼”在孔子思想中的地位二、荀子"礼义”思想在国家管理中的作用第三节”礼"的现代管理功能一、"礼"的约束与规范管理功能二、"礼”的正身和自律管理功能三、”礼”的自尊和尊重他人的管理功能四、"礼"的”和为贵”的管理功能五、”礼”的传递企业信息和传播企业形象的管理功能首先是重视人的因素。
儒家中庸之道管理思想的核心内涵600字
儒家中庸之道管理思想的核心内涵600字篇一:松下幸之助在其《关于中庸之道》一文中说,中庸之道的真谛是:“不为拘泥,不为偏激,寻求适度、适当”;中庸之道“不是模棱两可,而是真理之道,中正之道”。
他呼吁:“但愿真正的中庸之道能普遍实践于整个社会生活中”。
中庸思想是管理上追求的“合理化”。
要避免“过与”和“不及”,无论人、事、地、物、时及其它,都要求其“适当”、“合宜”,也就是“恰到好处、恰如其分”。
“中”的标准介于没有过与不及,没有或偏或颇,没有过猛过宽,或过刚过柔,没有或左或右,而是随时皆宜,随地皆宜,随人皆宜。
将中庸之道运用到现代企业管理和社会生活中,会对我们现代人的工作、生活中处理各种问题以极大的帮助。
《中庸》的核心观念是“诚”。
认为“诚”是“天”的本性,是天地万物皆赖以存在的根本,说“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人要通过道德修养工夫,“择善而固执之”,以求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境界。
中庸,是儒家学说和中华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灵魂。
胡适曾说“中庸的哲学,可说是一般中国人的宗教。
”毛泽东高度重视中庸,指出中庸哲学是“孔子的一大发现,一大功绩,是哲学的重要范畴,值得很好地解释一番。
”中国人的思维与西方人的思维有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即西方人是以“客观世界”为参照的,而中国人是以“自我”。
中国人的思维模式能有效的简化“信息”。
中庸思想对现代行政管理的启示中庸是人们行事的最佳状态,无过也无不及,恰到好处。
“中庸”这一概念由孔子首先提出。
中庸之道虽然常用于论述道德修养的问题,但在现代行政管理领域,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
中庸提倡“执两用中”把握“两端”寻求它们的“中”。
“两端”是矛盾对立的两面,“中”即对立两面的协调、平衡和统一。
篇二:“中庸”是孔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所谓哲学,就是对事物总的、根本的认识。
而对事物不同的认识决定不同的思想体系,换句话说,就是任何思想都有它的哲学基础,比如辩证法是老子思想的哲学基础,相对论是庄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性本恶是荀子、韩非子思想的哲学基础,性本善是孟子思想的哲学基础,“空”是佛的哲学基础,实用主义是美国人的哲学基础,等等。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
儒家思想中的“人性论”及其管理哲学人性论是管理哲学的基础。
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坚持“性相近”、“性本善”和“性本恶”。
虽然他们对于人性有不同的认识,但三者的人性论共同指向了“人性可塑”。
基于他们的主张,儒家管理哲学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以人为本、德礼并行和修己安人。
标签:人性论儒家人性可塑管理哲学如何认识人性决定了管理哲学的基本模式。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当推儒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他们对于人性的认识,既有相同之处,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一、孔子的“性相近”论孔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性相近,习相远。
”(《论语·阳货》)他认为,人由先天遗传下来的本性出生时并没有什么固定的形态和本质的差别,就像一张白纸,可以任后天的环境影响和塑造。
正是由于人的不同经历,人性之间的差距才拉开了。
这里强调是人的成长过程和环境要素影响了人性的发展。
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论语·季氏》)。
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在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所交的朋友(及周围的环境)是会产生重要影响的。
另外一句古语也正好印证了孔子的主张,即“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孔子的人性主张还可以从其管理思想中找到线索。
在整部《论语》中,出现频率很高且具有很强概括性的概念就是“仁”。
关于“仁”的具体含义,孔子在不同场合的解释是不一样的。
但从汉字结构上看,“仁”由“二人”组成,总体上是倡导关心人、爱护人、建立人与人之间和谐的关系。
此外,孔子反复强调以“德”为中心的管理手段,主张通过疏导、示范和感化等方式影响别人和管理老百姓。
二、孟子的“性本善”论孟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告子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向善的本性,就像水向下流一样;人没有不善的,就像水没有不向下流的。
孟子通过流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善”是人性的本质属性。
以人为本的儒家管理思想
人利益和公司利益的一致性, 员工就会为 了个人利益而违反组织管理原则. 4.要用 "仁爱" 的精神关心员工, 通用公司的一位 人事部经 理说过, 在组织 内部,常了解他们内心真 实的想法 , 努 力帮助他们 解决困难, 从而 使其心情愉 快地工作.[管真 P9 9 ] 5. 关心 员工的家 属, 研究表明, 家庭 会影响员工 的工作情绪和工作态度, 因此领导者关照 员工的家庭, 就会自然调动他们的工作的 积极性, 激发 他们工作的 活力, 增强凝聚 力. 6. 对员工的意见建议要积极地采纳吸 收, 制定出符合员工利益, 符合公司利益, 实现 "双赢" 的政制措施. 总之企业要根据 人的生理 , 心 理的特点, 为员 工创造一个 轻松舒适的工作环境, 关心员工的福利待 遇, 不断地给员工创造一个学习发展的空 间, 公平地对 待每一个员 工, 积极听取员 工的意见建议,让员工成为企业的主人. 从而使员工忠心地为企业服务, 为企业创 造最大的效益. 二, 以顾客为本 顾客就是上帝,只有做到顾客满意, 企业才能赢利. 要做到顾客满意, 就要 "以 顾客的利益为本" , 必须 做到以下几点: 1. 产品质量第一, 设计更符合人性化.质量 是最关键的, 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首要要 求就是质量, 因此对于产品和服务绝不能 偷工减 料,对产品 质量的检 查要严格把 关, 哪个环节 出了问题, 要严 厉追纠起相 关责任人的责任. 另外也可根据顾客的要 求来制作产品提供服务 .2. 注重售后服 务.一些公司认为把产品卖出去, 赚到钱 就可以了 , 其 实这还远远 不够, 一个公司 如果售 后服务好, 就会有更 多的"回头 客" . 3. 诚信地对待每一个顾客. 就是产品 不造假, 货真价实, 一分钱一分货. 如果用 信用诚实来招揽顾客, 生意自然就兴隆.
浅谈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影响
浅谈儒家管理思想及其影响摘要:对于历史,我们要传承。
正如儒家的“仁”、“义”、“礼”、“智”、“信",等经典思想一样,儒家学说的管理思想仍然值得我们学习。
追求人的存在的完善发展和推进有道社会的和谐进步,这是人类始终在求索和践履的一个关于如何管理自身的永恒问题。
正是在对这一问题的自我主动认识和实践中,人类由远古走向现代文明,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财富。
但是,由于人类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个不断更新递进的社会活动,因而关于这一问题的理想答案,既不可能一劳永逸地形成,也不可能一经形成而不再变化,它将随着人类的生存而存在,并将随着人类的进步而更新。
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对这一问题认识实践的丰富智慧的结晶。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组成部分,对此具有很深的认识。
从儒家文化的内容特征上看,还是从儒家文化的价值取向上看,都可以说,儒家文化实际上是关于如何管理人类自身社会行为的学说。
儒家的管理哲学思想是儒家文化的主体内容,它构筑了儒家文化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作用。
本文从儒家管理思想的定义、儒家管理思想的特点、儒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义、中国儒家在管理思想史上的贡献以及儒家管理思想在中国企业中的应用这五方面进行分析论述。
一、儒家管理思想的定义我们可以把儒家的管理思想分为这么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是管什么?儒家的回答是“治人”;其次是谁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劳心者治人”;最后是怎样来管?儒家的回答是“和为贵”。
对这三个方面儒家都有一些独到的见解。
儒家十分重视人在管理过程中的地位,可以说人的管理和施行管理的人是儒家理论的核心。
有了人才有管理,这种观点和儒家的哲学是分不开的,儒家有一句话很能反映这个哲学。
“天地之性人为贵”。
所以贵人的思想是儒家的一个根本观念。
在儒家看来,天地之间只有人是最宝贵的,是万物之灵。
这同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把人看成社会的最重要的财富有关,那时是以人口的多少来反映国家的强弱。
论儒家文化内圣外王思想的当代管理学价值
论儒家文化“内圣夕卜王"思想的当代管理学价值■周雪(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成都610064)◆中图分类号:F27(1文献标识码:A内容接要:“内圣外王”是儒家思想的精髓,其渗透了修炼内功、外恒建树的管理哲学。
应用于当今管理实践中,即是通过“内圣”与“外王”的现代性阐释来深化企业的内在素养和外在修为,通过二者的圆融结合来诠释企业经营的独到理念,从而探寻一条从根性上确保企业得以可持续发展的理性路径。
关蕾词:内圣外王企业管理研究背景数千年来的历史积淀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灿烂文明,并以无形的力量深深地镌刻在我们的民族心里与民族性格之中。
其中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一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伦理道德以及人生价值观,并渗透进当代的企业管理中,指导企业塑造出卓越的经营理念和管理哲学。
而“内圣外王”作为贯穿整个儒家思想系统的核心理念,内含了个人与社会、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高度统一。
是中国传统人格理论和社会价值理论的精粹,是诸多学派和众多智士贤人追求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是企业通过内功修炼和外在建树提升外在形象并推动可持续发展的一条理性路径。
当前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各国的企业经营者都在不断地搜寻可以实现企业永葆生命力的方法和途径。
而儒家思想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自然得到了域外探秘者的强烈关注。
尤其是日本、新加坡,他们成功地吸纳了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精华,并结合西方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创建了独树一帜的企业经营理念,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的经营管理格局,这不得不引起我国学术界和企业经营界的深刻反思。
我们应当承认,一个可以彪炳百年的民族企业。
注定是通过内在的高尚思想修炼和外在的普世理念塑造来为自己赢得竞争优势。
因此,深刻领会儒家“内圣外王”的思想精髓,并融会贯通于我国的企业经营中,以增强我国民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无疑是当前亟不可待的一项重要任务。
儒家“内圣外王”思想的现代性阐释先秦儒学作为“伦理一政治型”的观念形态,“内圣外王”既是其最高的理想人格、价值观念,也是其最高的政治目标和现实关怀。
管理哲学视野下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 a z i u ie st P n h h a Un v r i y,Pa z iu ih a 1 0 0,Chn n h h a Sc u n 6 7 0 ia)
Ab t a t F o t e v e o n g me tp i s p y。 t e c r d a o o f ca c o l” ma i ” i h g l o i e t h s r c : r m h iw fma a e n h l o h o h o e i e fC n u in s h o Hu n t y s i h y c mb n d wi t e h
t a n g r h u d c l v t h ms le n mo a i , s n i n n r s h n g me ta to a a c h t ma a e s s o l u t ae t e ev s i r l y i t et me ta d g a p t e ma a e n r fb l n e, t i r l e e l t e a — h s u e r v as h p
观 ”深刻蕴含 着义与利两种价值取 向的辩证 关 系,它鞭策 着管理者见利 思义 ,以 “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警示 自身。
关键词 :管理哲 学;中庸之道 ;儒 家思 想;现代 管理
中 图分 类 号 :F 7 . 2 07 文 献 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10 — 9 X 2 1 )9 0 5 — 5 0 4 2 2 (0 20 — 0 7 0
精神 的和崇尚人 本价值 ; “ 中庸之 道”倡 导管理 者道德修 身 ,在管理 中感悟和把握平衡 的艺术,揭 示 了管理依循 的途径及追 求 的终极境界 ;现代 管理 中 “ 正人 先正 己”的原 则传 承 于 “ 德主 刑辅”的 管理 理念 ,体现 了鲜明的 东方 文化特 色;儒 家 “ 义利
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总结
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总结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经典哲学思想之一,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注重道德、品行和礼仪规范等方面的培养。
其目的是通过正确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个人的道德提升。
下面是对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的总结。
首先,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强调君子治国平天下。
儒家认为只有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胜任管理之责,君子应具备仁、义、礼、智、信等美德,以身作则,为他人树立榜样。
君子作为领导者应以德治国,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形成人民与领导者之间的和谐关系。
其次,儒家强调教育培养的重要性。
儒家认为教育是提升人才素质、塑造人的道德品行的重要途径。
儒家管理思想中,培养人才是为了维护社会的稳定,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儒家注重的内容包括礼仪、孝道、道德规范等,通过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使其成为合格的管理者。
再次,儒家管理思想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儒家强调人伦关系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维护和谐的家庭关系、友情、师生关系、君臣关系等,才能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儒家认为个人的行为要符合道德规范,要有良好的道德操守和品行,注重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最后,儒家管理思想还包括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
儒家提出了“德政”、“亲仁爱邻”、“以德化人”等重要原则,旨在通过正确的管理方法来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个人的道德提升。
儒家管理方法注重以德治国,注重塑造人的道德品行,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通过严格的尺度和规范来管理人的行为。
总之,中国古代儒家管理思想强调了君子治国平天下,注重教育培养,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一些管理原则和方法。
该思想以其独特的价值观和理念,对于中国古代的管理实践和现代管理思想的形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儒家管理
身正令行的引导作用
子路》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论语 子路 从。” 荀子· 君道》 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 《荀子 君道》:“君者,仪也;民者,景也;仪正而景正。 君者,磐也;民者,水也,磐圆而水圆。 君者,磐也;民者,水也,磐圆而水圆。” 测定时间的标杆。 :(标杆 的影子。 标杆) 盘子. 仪:测定时间的标杆。景:(标杆)的影子。磐:盘子. 儒家学说实质上是治理国家的学说,它强调德治。 儒家学说实质上是治理国家的学说,它强调德治。儒家 认为只有贤人以上的人才能充当国家的领导者或管理者。这 认为只有贤人以上的人才能充当国家的领导者或管理者。 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 其次是“ 些人的素质中,最重要的是“德”,其次是“才”,真正的 管理者应该是德才兼备。 管理者应该是德才兼备。 所以,儒家对领导者个人自身的“ 十分重视。 所以,儒家对领导者个人自身的“正”十分重视。在他 们看来,所谓管理,首先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 们看来,所谓管理,首先不是管理别人,而是管理自己;把 自己管好了,老百姓自然也就容易管理了。 自己管好了,老百姓自然也就容易管理了。 东汉学者荀悦在《申鉴.政论》中分析了其中的关系: 东汉学者荀悦在《申鉴.政论》中分析了其中的关系: 要渡大河的人,最好是乘船,其次是游泳。 要渡大河的人,最好是乘船,其次是游泳。
《儒家管理智慧》课件
02
儒家管理思想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有广泛应用,例如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可以应用于员工关系管理,中庸之道的管理方法可以应用于员工培训和发展等方面。
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03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企业的社会责任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要关注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PART
02
总结词:诚信为本是儒家管理思想中领导力的核心价值观,强调领导者要以诚信为根本,言行一致,赢得员工的信任和尊重。
PART
03
儒家管理思想中的组织建设智慧
2023
REPORTING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组织成员对家庭和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这种情怀激发了人们对组织的归属感和使命感,促进了组织的稳定和长期发展。
儒家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先秦、汉唐、宋明和清代等不同时期,每个时期的儒家学者都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和发展,使得儒家管理思想能够与时俱进,保持其活力和生命力。
企业文化建设
01
儒家管理思想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企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企业氛围。
THANKS
感谢观看
2023
REPORTING
总结词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根据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来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
详细描述
随着时代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管理者需要灵活调整管理策略和方法,以适应变化和应对挑战。儒家认为,管理者应该具备敏锐的洞察力和应变能力,能够及时把握变化,采取有效的措施应对变化。
总结词
儒家管理思想强调和谐、协作和共同发展的理念,注重团队精神和集体力量。
总结词
儒家管理思想认为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为社会做出贡献,实现企业的社会价值。
儒家思想在管理学中的现代意义
儒家思想在管理学中的现代意义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体系,对中国社会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现代管理学中,儒家思想的许多价值和原则仍然具有重要的现代意义。
本文将探讨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的现代意义。
首先,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和谐的价值观。
仁爱是指对他人的关心、理解和尊重。
在管理学中,这意味着领导者需要关注员工的需求,并积极创造一种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和工作满意度的工作环境。
通过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领导者可以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工作效率。
而和谐则是指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和团队关系。
这与现代管理学中的“亲和力”和“团队合作”概念相契合。
儒家思想中的仁爱和和谐的价值观可以帮助管理者在处理人际关系和团队合作时做出明智和有利的决策。
其次,儒家思想强调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在儒家思想中,教育被视为提高个人道德品质和智慧的关键手段。
现代管理学也强调人才培养和终身学习的概念。
管理者需要关注员工的教育和培训需求,帮助他们提升职业技能和知识水平。
通过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管理者可以激发员工的学习动力,增强团队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第三,儒家思想注重道德伦理的实践。
儒家提倡的“仁义道德”观念强调个人道德修养和正确的行为规范。
管理学中的伦理道德研究也非常重要。
管理者需要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道德,对员工和组织负责。
通过倡导并践行道德伦理原则,管理者可以建立起员工对领导者的信任和尊重,从而提高组织的声誉和社会形象。
最后,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儒家思想认为家庭和社会的和谐是个人成功和社会进步的基础。
在现代管理学中,管理者需要考虑员工的个人生活和家庭需要,为员工提供平衡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此外,管理者也要关注组织的社会责任,积极关心员工的福祉和社会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行动来回馈社会。
通过关注家庭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管理者可以培养员工的归属感和员工的忠诚度,并建立起组织与员工和社会之间的稳定关系。
总之,儒家思想在现代管理学中具有许多现代意义。
儒家 管理哲学
儒家管理哲学儒家管理哲学在中国传统社会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其思想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社会和家庭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儒家管理哲学强调人际关系、仁爱、礼仪、忠诚等价值观,提倡以德治国、以礼治家、以孝治子,对于现代管理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本文将从儒家思想的核心要素、管理哲学的内涵及其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儒家的管理哲学。
一、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要素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要素包括仁、义、礼、智、信等。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强调人们应该怀有仁爱之心,推崇仁爱精神,以仁者爱人,以仁为己任。
义是指尊重正义,遵守法度,秉公执法,为人处事要有道义。
礼是社会秩序的基石,强调人们应该遵循礼仪、尊重他人,懂得进退有据。
智是指智慧和聪明,儒家强调要有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品德,要在待人接物中有高度的智慧。
信是指诚实守信,诚实可信是儒家思想的一大重要内容。
二、儒家管理哲学的内涵儒家管理哲学主张的是以德治国,以礼治家。
儒家思想强调领导者应该具备仁爱之心,即对下属怀有关爱之情,以身作则,关心员工的情感需求,而且要在道义上感化下属,以身作则。
领导者还应该注重礼仪,在管理中遵循礼仪规范,注重管理的方式方法。
儒家思想还强调恪守诚信,弘扬诚实正直的品德,追求真实,真诚地对待下属和同事,建立信任关系。
三、儒家管理哲学在现代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在现代管理实践中,儒家管理哲学提供了很多启示。
儒家思想倡导的仁爱之心为领导者在管理实践中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指引,领导者应该关注员工的情感需求,尊重员工的人格,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儒家思想中的礼仪规范也在现代企业管理中具有积极意义,通过规范的礼仪规范来规范企业管理行为,提高管理效率。
儒家管理哲学还强调诚信、诚实守信,这在企业管理中尤为重要,建立起良好的信任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
在实际管理中,可以借鉴儒家思想的管理准则,创造一种相互尊重、和谐共处的工作环境,注重员工的情感需求,营造和谐的管理氛围,强调领导者的仁爱之心,关心员工的情感需求,树立正直诚实的企业形象,提高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建立起良好的企业文化。
儒家 管理哲学
儒家管理哲学一、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伦理儒家管理哲学的核心是道德伦理,而仁是儒家道德伦理的核心。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儒家管理哲学的基石。
仁的概念非常广泛,包括爱人、孝悌、忠信、宽恕、恭敬、诚信等。
在管理中,儒家强调以仁为核心的道德规范,要求管理者以身作则,以德服人,通过自身的言行来影响和感化被管理者。
二、以和为贵的和谐思想儒家管理哲学的另一个重要思想是以和为贵。
和是指和谐、协调、合作,是一种团队合作的理念。
在管理中,儒家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主张通过协商、合作、沟通来解决矛盾和问题。
同时,儒家也强调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应该和谐共处。
三、礼乐制度的管理作用礼乐制度是儒家管理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礼是指礼仪、规矩、制度等,乐是指音乐、舞蹈、庆典等。
在管理中,儒家强调礼乐制度的作用,认为礼乐制度可以规范人的行为,促进社会秩序的稳定和和谐。
同时,儒家也强调礼乐制度的教化作用,认为通过礼乐制度的教化可以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
四、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路径儒家管理哲学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管理路径。
修身是指个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我管理,齐家是指家庭的管理,治国是指国家的管理,平天下是指天下的统一和管理。
在管理中,儒家强调从自身做起,通过个人的自我管理和修养来影响和带动身边的人,再进一步推广到家庭、国家、天下。
五、无为而治的管理理念无为而治是儒家管理哲学的另一个重要理念。
无为不是指什么都不做,而是指不过分干预,让事情自然发展。
在管理中,儒家强调无为而治的理念,认为管理者应该减少不必要的干预和强制,让被管理者自主地发挥自己的能力和潜力。
同时,儒家也强调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认为管理应该以人的需求和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让被管理者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和意义。
试论儒家哲学的管理学意义
理论 上 确立 了儒 家 “ 以仁 为 本 源 、 以礼 为表 征 、 礼 仁
合 一 的思想 系统 ” … ” , 作 为政 治 哲 学 和道 德 哲 ’并
学 服务 于 社 会 实 践 。经 过 孟 子 和 荀 子 的进 一 步 发 展 , 家哲学 成就 了既具 有经 世 致 用 特 点 又具 有 道 儒 德 理想 主义 色彩 的基 本 理 路 。可 以说 , 去很 长 的 过 历史 时期 内 , 家思想 主导 了中国文 化发 展 的方 向 , 儒 对社会 的稳 定 和发展作 用 至 巨。儒 家哲学 及其 文化
国人 的生 活方式 、 维方式 、 为方 式等 方面 。 思 行 历 史 发展 到 今 天 , 家思 想 及 其在 历 史 上 的作 儒 用不 仅成就 了一 个 民族 及 其 赖 以生 存 的 文化 环 境 , 而且 依然 在现代 社 会 中发 挥 着 重 要 影 响 力 , 其是 尤 在全 球化 日益扩 展 的 当今 时代 , 征 中华 民族性 格 表 的儒 学不仅 被 国人 越来 越 看 重 , 因其 涵 容 天 地 的 还 独特 魅力 而 走 向 了 世 界 。挖 掘 儒 家 哲 学 的 时代 价 值 , 现儒 家文 化 的独 特 魅 力 , 再 以张 扬 民 族性 格 , 体 现 民族精 神 , 于全 球 化 时 代 的 我 国具 有 十分 重 大 对
[ 摘
事情。
要] 在探讨如何 实现儒 家哲学 当代价值 的问题上 , 重要 的是 选择 对儒 家哲学的诠释 角度 。从 考察儒 家哲
学 自身的特 点及 其对 中国文化发展 所起的作用 出发 , 管理学的角度体现儒 家哲 学的时代 关怀 , 从 应是一件有 意义 的 [ 关键词] 家哲学; 儒 管理 ( 中图分类号] 2 2 C 3— 9 [ B 2 ;9 0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2—30 ( 09 0 06 0 10 99 2 0 )6— 0 6— 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儒家管理哲学
摘要:儒家管理哲学在长期的封建政治管理实践中一直是居于主导地位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哲学一贯强调以人为全部管理活动的中心,采用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以“正名”的方式实施管理,以中庸的思想作为管理的理念和目标,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
正是这些构成了儒家管理哲学有别于其他管理流派的核心理念。
本文简单介绍了儒家哲学的发展过程,并对儒家管理哲学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与辨析!
关键词:儒家;管理哲学;人性;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一、儒学管理哲学的发展简史
儒家理论先由孔子开创并提出了主体的思想架构,再经较晚的孟子和荀子进一步补充,正式形成了一门学科——儒学。
儒家的学术并不是一开始就成为正统的理论,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就对儒家学说进行了限制,如惨无人道的焚书坑儒事件,对儒家进行了彻底的否定。
汉代董仲舒对儒学思想理论进行了完善,提出了“三纲五常”的伦理思想及“大一统”、“天人感应”的教育思想,为封建统治者提供了统治的理论基础,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为汉武帝所采纳,从此儒学开始成为官方哲学,与法家形成了“内儒外法”的局面,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主流思想。
到了宋明代,儒学理论又加上了以程朱理学、阳明心学为代表的宋明理学,这样儒家的理论就进一步地得到了完善。
儒家的理论在2000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随着封建社会的发
展,为了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在不断地充实完善,使得其成为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它一直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世界的东方以至于整个世界。
儒家的文化毕竟是对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统治有着巨大贡献的文化,它同样也积聚着管理这样一个庞大社会团体的人类智慧、哲人的思索和管理的精要。
接下来我将从儒家人性的管理思想、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克己复礼的管理方式、以中庸思想为特征的管理理念和目标,、以及实现管理职能的基本途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几个方面对儒家的管理哲学进行分别论述。
二、儒家管理哲学分述
(一)、人性的管理思想
研究管理就必须研究人性,因为管理理论是建立在人性理论上的。
因此,我首先讨论儒家管理哲学的人性论。
孔子、孟子、荀子是儒家的三个代表人物,他们分别坚持“性相近”、“性本善”和“性本恶”。
虽然他们对于人性有不同的认识,但三者的人性论共同指向了“人性可塑”。
孔子对于人性的经典论述是:“性相近,习相远”。
他认为人初生时的本性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就像一张白纸。
但是由于人的后天的即成长过程中的不同经历,人性之间的差距才拉开了。
孔子强调的是人的成长过程和环境要素影响了人性的发展。
孔子曾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其中蕴含的道理就是交往对个人成长产生的重要影响。
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
孟子主张性善论,其经典论述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
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孟子通过流水的比喻形象地说明人性本善。
对于现实中那些不善的人和现象,孟子解释说:“若夫为不善,菲才之罪也”,就像通过外力改变水流一样,人干坏事不是因为本性的原因,而完全是因为受外界的影响造成的。
苟子主张性恶论,其对人性的经典论述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苟子认为人“生而有好利焉,生而有疾恶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从人之性,顺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为了防止这种情况的发生,苟子提出必须要用礼义法度来加以约束,礼法并施。
尽管儒家三位代表人物对于人性的认识存在很大差异,但他们在人性塑造的终点上却是殊途同归,最终的价值取向却不约而同地向了人的善行。
儒家期望人能够通过影响、教育、教化而最终成就“善”。
如此的“人性论”决定了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特征。
“以人为本”在儒家思想中表现为“以民为本”,“民贵君轻”,人民是国家的根本,统治者即皇帝在儒家的观念中虽然受命于天,替天行道,但治理国家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人民的需求,解决人民的困苦。
没有人民的安居乐业,国家统治就会遇到内忧外患,社会矛盾激化,统治者就不得安宁,其统治地位也就无法得到。
(二)、“为政以德”的管理模式
儒家提倡为政以德,实行以徳教为主的政治统治。
德治,是儒家
的基本原则。
“为政以德”的首倡者为孔子,他指出:“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在指出“德治”可使人民诚心归服统治者管制,强调为政要以道德教化为根本,而不应该片面强调刑法杀戮,并以此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方针。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在孔子看来,以道德为准则来处理政务,便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人民的拥护和爱戴。
所以他强调处理政务,治理国家要坚持道德原则,重视对人民进行道德上的教化。
从“为政以德”的思想出发,孔子斥责和反对“苛政”,主张慎重刑法,实行“宽猛相济”的统治方法。
但这并不是说孔子反对刑罚,他反对的是“刑罚不中”。
孔子认为“德”能之本,而“刑”能去标,以“德”为主,辅之以“刑”,先徳而后刑,便能天下大治,四海归心。
孟子对孔子的“为政以德”学说做了进一步的完善,将其“德政”思想发展成了完整的“仁政”学说。
孟子已不是简单地将“为政以德”作为治理国家的基本要求,而是将能否做到为政以德、推行仁政,与天下的得失和国家的兴旺联系起来。
孟子指出,统治者要保有天下,实现长治久安,就必须推行仁政,广施仁义,“以德行仁者王”,“行仁政者王”。
只要实行仁政来统一天下,没有人能阻止它。
因为只有推行仁政才能得到民众拥护,而民心向背又关系到天下得失,所谓“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其天下矣。
(三)、克己复礼的管理方式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这里的“礼”指的是中国古代的等级制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规范和社会规范。
孔子十分注重礼仪规范,他指出人们的行为规范要符合自己的身份,“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君要有君的样子,臣要有臣的样子,父要有父的样子,子也要有子的样子。
要做到“四不为”,及“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对于那些逾越礼制的行为,孔子说道“是可忍孰不可忍”。
孔子提出克己复礼,其实是想使整个社会处于一种有条不絮的秩序之中,使社会、国家的管理更为容易有效。
以遵循社会行为准则为人生目标,对形成中国人特有的人生观、价值观起到了重要作用。
那种以献身社会放弃自我为荣的信念,使很多传统的中国人在为家庭、亲友和社会献出自己的劳动、财富甚至生命的时候,不是体会到了痛苦,而是感到了自豪。
从这方面讲,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对传统中国人在困境中保持心身平衡有着积极的意义。
(四)、中庸的管理理念和目标。
孔子的中庸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其内容含有相当丰富的人生哲理,可以说是非常实用的学问。
中庸思想作为儒家重要的管理理念和目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
对于中庸的含义,程颐解释道:“不变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简而言之,便是和谐之意,是为人处事的一种方法,一种理念。
中庸思想所强调的一种重要原则是从实际出发,因时因事因境而发。
孔子曾说:“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
”时时无所不中,因
时而中,与时俱进,适应事物的发展变化,因时因地因人因事而求其适宜,既要遵循做人的原则,又要在具体事务中把握灵活,有通权达变的技巧,而不能一成不变,死板僵化地“执中”,“用中”。
中庸思想作为人们处世的方法,它要求人们通过恰如其分地把握事物,调和矛盾,来达到一种平衡与稳定,实现最合理的和谐状态。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关键在于你对它的利用,过犹不及。
(五)、“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实现途径。
《礼记·大学》有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
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
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在延续几千年的中国古代社会管理活动中,儒家思想发挥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它以人为管理活动的中心,以道德教化为导向,以正己正人为途径。
同时它也存在“愚忠愚孝”等弊端。
我们站在现代管理
的角度,重新审视和分析古代儒家的“治国之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力图把它转化成当代社会管理的宝贵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