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染色体组型分析

合集下载

实验四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四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
染色体标本制备困难
在制备染色体标本过程中,有时会出现细胞分裂不佳、染色体分散不均等问题,影响观察效果。解决 方案:可以尝试调整培养基成分、改变培养温度等手段优化细胞分裂条件,提高染色体标本制备的成 功率。
染色体识别困难
在观察染色体时,有时会出现染色体形态相似、不易区分的情况,影响组型分析的准确性。解决方案 :可以通过增加拍照倍数、优化染色技术等手段提高染色体的可识别性,同时加强染色体特征的记忆 和识别训练。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结果分析与应用
结果分析
通过对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判断个体的遗传特征和潜在的健 康风险。
结果应用
根据分析结果,可以为个体提供针对性的健康建议和遗传咨询,预防和减少遗传 性疾病的发生。同时,染色体组型分析结果也可以用于辅助生殖、遗传性疾病的 筛查和诊断等领域。
05 实验总结与展望
实验总结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学研究中的重要手段,通过对染色体数 目和结构的观察,可以深入了解生物的遗传特征和变异情况。
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操作流程包括染色体标本制备、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观察 、染色体组型拍照和数据分析等步骤,通过这些步骤可以全面 了解染色体的特征。
实验结果与结论
通过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得出生物的染色体数目、结构特征 和变异情况,为遗传学研究和生物分类提供重要的依据。
03 实验操作
样本准备
采集样本
从实验动物或人类细胞中采集样本,确保样本新鲜且无污染 。
细胞培养
将采集的样本进行细胞培养,以获得足够的细胞用于后续实 验。
染色体制备
细胞固定

染色体组型分析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型分析名词解释

染色体组型分析名词解释染色体组型分析是一种用于分析基因遗传变异情况的方法,可以指导个体和家系临床检测、疾病分析和对病患进行治疗。

它是一种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宏大的DNA序列组装技术,进行基因组结构研究、基因之间关系研究以及遗传学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核心步骤是将DNA识别为染色体组型。

其中的染色体组型可以通过扩增和测序技术进行鉴定,这是一种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原理奠定的免疫原理。

扩增技术包括聚合酶链反应(PCR)、环复制(RM)和可编程DNAR,可以根据指定的基因片断来扩增DNA序列。

DNA测序技术则可以根据基因序列全部或部分序列来进行测试,它的原理是:将检测的片断元素特异性加标,再利用平台上的特定识别条件,对DNA片断进行精确定位,最终根据检测到的DNA序列,确定染色体的组型。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结果可以转化为遗传图谱,来证明个体与家系中不同染色体位点型的情况。

染色体组型分析具有诊断精度高、可靠性强等优点,因此,已经广泛应用在早期遗传疾病筛查、分子病理学诊断以及肿瘤治疗方面,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例如,染色体组型分析可以用于早期遗传病筛查。

通过比较与疾病相关的染色体组型,可以发现最有可能的遗传性病因,从而促进早期诊断和治疗。

此外,染色体组型分析还可以用于分子病理学诊断。

可以根据病变部位的染色体组型,与正常组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比较,从而判断病变的病理学类型。

此外,染色体组型分析还可以用于肿瘤治疗,可以根据染色体组型,挑选出最佳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染色体组型分析对于认识遗传学及肿瘤、先天性疾病以及疾病的病理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它有助于提高对基因的认识和遗传变异的认识,为肿瘤的恶性程度和治疗方法提供基础,为遗传预防和家系基因检测提供依据等。

总之,染色体组型分析是一种新兴的基因分析方法,其优势在于准确性高,并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结果,因此受到科学界和检测机构的重视与推广。

它可以为临床检测、肿瘤分析及疾病的治疗提供参考,为科学研究提供指导,是一种非常具有意义的分析方法。

实验九、 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九、 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的分类 (1) telocentric chromosome (t) (2)sub-telocentric chr.(st) (3)sub-midcentric chr.(sm) (4) midcentric chr. (m)
t, r>7
st,r=3~7
sm, r=1.7~3
m,r=1~1.7
实验九、 染色体组型分析
(教材上实验2,p7-10)
一、实验目的
课余时间做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原理 1.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核型)概念
2. 3. 4.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 相对长度=(某一条染色体长度/单倍染色体总 长)×100%(精确0.01)
5.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实验报告:展示核型分析结果
实验报告纸 题头
后 天 交 老 师 信 箱
图注
染色体片照片 (标染色体号)
次级图注 核型图
• • • •
思考题 1.核型分析的意义是什么? 2.核型分析包括哪些指标? 3.以形态为依据的核型分析有什么缺陷? 用什么方法可以补救?
现在,先做Feulgen染色前的60℃酸解 一步,等待间开始做性染色质实验,然 后有机安排时间。 做完性染色质实验并尽快做好染色体 畸变制片染色后,到4楼显微互动实验室 观察、摄影。
臂比值=长臂/(短臂+随体)
染色体组型和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Karyotype,核型)主要是指有 丝分裂中期的染色体数目及其各种特征的总和。 对不同生物的染色体组型的各种特征进行 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和研究称之为染色体组型分析。 核型分析之所以选用中期染色体,是由于 中期染色体充分缩短、比较稳定。

实验十四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十四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01
02
03
显微观察
通过显微镜观察染色体的 形态和排列顺序,是进行 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础。
染色体测量
使用显微测微尺等工具对 染色体进行精确测量,获 取染色体的长度、宽度等 数据。
核型分析
将染色体按照大小、形态 进行排列,形成核型图谱, 可以直观地了解染色体的 特点和变异情况。
03 实验步骤
染色体组型分析
通过对染色体进行显微观察和测 量,将染色体的数目、形态特征 和排列顺序进行描述和分类,从 而确定生物的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数目与形态特征的描述
染色体数目
每种生物都有一定数量的染色体,这 些染色体在细胞分裂过程中起到关键 作用。
形态特征
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包括长度、着丝粒 位置、核型等,这些特征可以反映染 色体的功能和进化历程。
实验结果提示,该植物可能具有较好的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对于农业 生产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实验结果还表明,染色体组型分析技术在实际应用中需要综合考虑多种 因素,如染色体大小、着丝粒位置、核型对称性等,以确保结果的准确 性和可靠性。
对实验方法的改进与展望
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采用更先进的染色体组型分析技术,如全染色体微列阵技术和高通量 测序技术等,以提高分析的准确性和分辨率。
可以进一步优化实验方法,如改进染色体制片技术、优化显微观察条件等,以提高实验效率 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应用方面,可以进一步拓展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在遗传资源评价、物种分类和进化生物学 等领域的应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有力支持。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径。
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的变异是物种形成和 进化的基础,可以导致物种间的生殖隔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报告
染色体组型分析是遗传相关性研究的基础,它可以用来
鉴定个体的表现型,进一步确定疾病的发病特点,以及进行群体种质传承的探索等。

本次实验我们通过使用常见的细胞分析技术,结合基因分析仪器,以传统和现代分析方法,来处理和分析样品,从而识别和研究染色体组型差异。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先在实验培养室完成了细胞分析,
利用玻片技术染色,并运用点阵染色,观察染色体分布和特征。

接着,我们选取样品,进行分子染色体分析,以测定每一条染色体的坐标。

最后,运用改良的FISH技术,对样品进行测序,利用染色体包膜特有的染色序列,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以获得有效的种群组型信息。

经过上述实验,我们验证了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的可行性,它为进一步确定染色体变异的模式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本次实验在获取有效种群组型信息,确定个体表现型和群体种质传承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后期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遗传学实验】染色体组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染色体组型分析

相对长度=
X100
染色体组内全部染色体总长度
臂比值=
长臂长度(q) 短臂长度(p)
请问如何准确地确定 染色体组内全部染色 体的总长度?
臂比值 1.0~1.7 1.7~3.0 3.0~7.0 7.0以上
3 配对:根据测量、计算的数据进行同 源染色体的配对。
4 排列和剪贴:将配对的染色体按由大 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并编号。等长的染色体 短臂长的排在前面,特殊的染色体(如性染 色体)排在最后。让各对染色体的着丝粒排 在一条直线上,短臂在上,长臂在下。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通过对染色体标本 和其照片进行测量、对比分析、配对、分组 、排列,对各染色体的形态进行分析。在细 胞遗传学、现代分类学、生物进化和遗传育 种学等研究中,是重要的研究手段。
得到良好的细胞分裂图像(人)
蚕豆的核型分析
实验材料:
洋葱、大麦、玉米、黑麦、蚕豆等。本 实验选用蚕豆(2n=12)。 实验用品:
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目的:
1 学习并掌握植物染色体组型的方法;
2 了解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意义。
实验原理: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数目、形态和结构都 是恒定的。染色体组型,也称为核型,指一 个个体或物种的特有的染色体构成,包括染 色体数目以及每一条染色体所特有的形态特 征(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的位置、臂比值 、随体的有无、次级缢痕的数目及位置、异 染色质的分布等)。核型是物种最稳定的性 状和标志,通常在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时进
用具:蚕豆有丝分裂中期照片(6x8cm) 、剪刀、镊子、铅笔、直尺、计算器、胶水 、实白验纸步等骤。:
1 测量:测量每条染色体的长臂长度和 短臂长度,得出总长度。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 应平分为二,计入两条臂长度之内。(要使 测量尽可能准确,应注意哪些问题?)。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报告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目的】1.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2.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3.对照标准图型,学习识别人体各对染色体的带型特征。

4.初步掌握人体染色体组型带型分析方法。

5.了解染色体组型与带型分析的意义。

【实验材料与用品】1.器材:直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2.材料:人体细胞染色体放大图【实验原理】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一)描述染色体的四个参数:×100 (相对长度可以用来表示每条染色体的长度)1.相对长度= 每条染色体长度单倍常染色体之和+X2.臂指数= 长臂的长度 q短臂的长度 p 为了更准确地区别亚中部和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964年Levan 提出了划分标准:1.0-1.7之间,为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 )1.7-3.0之间,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M ) 3.0-7.0之间,为压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T )④ 7.0以上,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T )3.着丝粒指数 = 短臂的长度 p 染色体全长 p+q按Levan 划分标准: 50.0-37.5之间为M37.5-25.0之间为SM25.0-12.5之间为ST ④ 12.5-0.0之间为T4.染色体臂数(NF ):根据着丝粒的位置来确定。

a .端着丝粒染色体(T ),NF=1;b .中部、亚中部、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M ,SM ,ST ),NF=2。

(二)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的分类标准及其主要特征类别包括染色体的序号 主要特征 A 群第1-3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第2对着丝粒略偏离中央 B 群第4-5对 体积大,中部着丝粒;彼此间不易区分 C 群 第6-12对,X 中等大小,亚中部着丝粒。

遗传学实验三 生物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遗传学实验三  生物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2.配对:根据各染色体的长度、臂 比、随体有无等信息,将同源 染色体配对。
3.排列:将各对同源染色体按大小 (长度)进行排列并编号。
4.剪贴:各染色体着丝点在同一水 平线上;短臂在上长臂在下。
5.分类:按臂比分类
M:1.0 m: 1~1.7 sm: 1.71~3.0 st: 3.01~7.0
t: >7.01
染色体组型或核型分析就是研究一个物种细胞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形态特征即通过对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粒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观测从而描述和阐明该物种的染色体组成为细胞遗传学分类学及进化遗传学等研究提供依据
实验三 生物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 实验目的:观察分析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末或中期染色体形态 特征,学习生物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的方法。
6.综合描述:根据实验结果写出蚕豆的核型公式并分类。 蚕豆标准核型公式为:2n=12=2m(SAT)+10t 对称核型:由M和m染色体组成 基本对称核型:大多数由M和m染色体组成 基本不对称核型:大多数由sm、st和t染色体组成 不对称核型:由st和t染色体组成
作业
1.测量、计算并填表(P33) 2.根据配对、排列结果,按要求剪贴染色体 3.写出核型公式并分类
• 实验材料:蚕豆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末染色体放大照片。 • 实验器材:计算器,剪刀,毫米尺,胶水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实验步骤
1.测量、填表:先将各条染色体随机编号,依次测量其长臂和短臂 长度,计算绝对长度、相对长度和臂比(随体是否计入短臂需说 明),并将测量和计算结果填入P33表格。 臂比:长臂长度/短臂长度 绝对长度(μm):测量获得的各染色体的长臂+短臂/放大倍数 相对长度(%):单个染色体的长度占单套染色体组总长度的百 分数。

实验一 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一 染色体组型分析
性或女性)染色体的数目, 计数:统计照片上人类(男性或女性)染色体的数目, 然后,将每条染色体分别剪下。 然后,将每条染色体分别剪下。 测量: • 2.测量:对放大后的照片进行测量,先在每条染色体旁 2.测量 对放大后的照片进行测量, 边用笔作临时标记,随测量随记录,包括每条染色体的 边用笔作临时标记,随测量随记录, 相对长度、长臂长度、断臂长度、随体有无等; 相对长度、长臂长度、断臂长度、随体有无等;对于有 随体的染色体,随体的长度可以计入也可以不计入,但 随体的染色体,随体的长度可以计入也可以不计入, 应注明。对于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平分为二, 应注明。对于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平分为二,计入两臂 长度之内。 长度之内。 • 3.配对、分组:按照测量结果,比较染色体的大小及 配对、分组:按照测量结果, 着丝粒的位置(见表) 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将所有染色 着丝粒的位置(见表),随体的有无等特征,将所有染色 配对、分组、排列。 体配对、分组、排列。
材料用具
人类体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 放大照片,剪刀,镊子,直尺、细 放大照片,剪刀,镊子,直尺、 线、胶水。 胶水。
方法步骤
人类的体细胞的正常染色体组型( 男性) 人类的体细胞的正常染色体组型 ( 男性 ) 如下 图 所示 : 46 条染 色体 , 相互构 成 23 对 , 其中 1 号 ~ 22 号是常染色体 , 还有 1 对是性染色体 XY 。 22号是常染色体 还有1 对是性染色体XY 号是常染色体, XY。 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 依据染色体的大小和着丝粒的位置等特征,可以 将这些染色体分为七组(见下页表) 将这些染色体分为七组(见下页表)。
遗传学实验
实验一: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实验一 人类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刘福霞
实 验 内 容

实验 植物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实验   植物染色体的组型分析

实验植物染色体的组型分析【课前预习】染色体组分析通常包括哪些内容,怎么计算?【目的要求】1.学习染色体组分析的技术。

2.掌握染色体组分析的方法。

【基本原理】染色体组通常是指生物体细胞染色体所有可测定的表型特征的总称,包括染色体的总数,染色体组的数目,组内染色体基数、每条染色体大小、形态等。

它是物种特有的染色体信息之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再现性。

染色组型分析是对染色体进行分组,对核型的各种特征进行定量和定性的描述,如对染色体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和随体有无等。

对染色体组型进行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掌握物种的特征,确定物种的亲缘关系,分析物种的变异和进化过程,对单条染色体进行识别以及基因定位,同时还应用于染色体疾病、产前诊断等临床领域。

【实验用品】豌豆根尖染色体图片(2n=14),剪刀,毫米尺。

【实验步骤】一.测量:对照片测量各条染色体的长臂(P)短臂(Q)的臂长(分别量到着丝点中部),特殊染色体的附加部分等的长度(毫米)。

二.计算有关指标的数值(指标指数):1 染色体数目在同一物种中染色体的数目一般是稳定的。

应该注意的是,染色体记数不应仅仅根据一个或少数细胞确定,至少要统计5-10个个体、30个以上效果较好的细胞为宜,然后取其众数(大于85%)确定。

2 染色体形态分析染色体形态时,一般利用体细胞分裂中期的染色体,因为此时染色体已充分缩短而稳定。

而早中期或晚期的染色体正处于收缩过程中,各部分收缩程度不大一致误差较大。

分析染色体形态常用如下指标:①染色体绝对长度(或实际长度)均以微米(μm)表示。

一般在放大照片或描图上测量,按下列公式换算:放大的染色体长度(mm)÷放大倍数×1000绝对长度不是一个可靠的,可比较的数值,因为预处理条件不同,染色体缩短程度不同。

细胞分类学中,多用相对长度。

②相对长度(relativelength,RL)均以百分比表示。

相对长度=染色体长度÷单倍染色体总长度×100 (精确到0.01)③染色体长度比指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一 人类染色体组型分析
一、实验原理
组型(karyotype)是将一个细胞内的染色体 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所构成的图像. 通常以模式图的方式表示,它是通过对许多 细胞染色体的测量取其平均值绘制而成的, 代表了一物种染色体组型的特征.由于染色 体是遗传物质单位——基因的载体,组型代 表了种属的特征.所以组型分析对于探讨人 类遗传病的机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顶端着丝粒 染色体
1.7-3 3-7
7-∞
sm st
t
L l
I
2、人类染色体形态
近端着丝粒染色体 亚中着丝粒染色体
中央着丝粒染色体
3、人类的正常核型
核型(Karyotype) 将一个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按一定方 式排列起来,构成图像。 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体制 (ISCN),依据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 着丝粒的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七组:
二、实验目的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方法 制作人类染色体组的核型图片
三、染色体的特征
数目 (2n=?)
长度 (绝对长度、 相对长度)
着丝粒位置 (M\SM\ST\T) 随体与次溢痕的数目、 大小和位置 带型分析
四、应用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水平上的表型 可确定物种的特征,确定种属亲缘关系
性染色 体
23
X染色体很象6号染色体,中Trisomy 21 (47,XY,+21) – Down Syndrome
Trisomy 18 (47,XY,+18) – Edward Syndrome
Trisomy 13 (47,XY,+13) – Patau Syndrome
分析生物物种的变异和进化过程

实验02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02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二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1. 学习并掌握根尖处理、染色、压片及制片观察的方法。

2. 观察有丝分裂各时期染色体的形态变化,了解有丝分裂全过程。

3.观察分析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的长短、臂比和随体等形态特征;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植物根尖的分生细胞的有丝分裂,每天都有分裂高峰时间,此时把根尖固定,经过染色和压片,再置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大量处于有丝分裂各时期的细胞和染色体。

各种生物染色体的形态、结构和数目都是相对稳定的。

每一细胞内特定的染色体组成叫染色体组型。

染色体组型分析就是研究一个物种细胞核内染色体的数目及各种染色体的形态特征,如对染色体的长度、着丝点位置、臂比、随体有无等观测,从而描述和阐明该生物的染色体组成,为细胞遗传学、分类学和进化遗传学等研究提供实验依据。

染色体组型分析大都采用植物根尖等分生组织的有丝分裂中期细胞,染色体制片要求分裂相为染色体分散,互不重叠,能清楚显示着丝点位置。

然后通过显微摄影,测量放大照片上的每个染色体的长度和其它形态特征,依次配对排列,编号,并对各对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作出描述。

三、实验材料1.材料:洋葱(Aillumcepa)的鳞茎,黑麦,蚕豆(Viciafaba)的种子,2.用具:载玻片,盖玻片,50ml烧杯,温度计,恒温水浴锅,试剂瓶,镊子,解剖针,吸水纸,剪刀,绘图,纸胶水等。

3.药品:Carnoy固定液,70%酒精,酸酒精,0.002M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秋水仙素,1mol/HCl,石碳酸品红染色液。

四、方法与步骤(一)植物有丝分裂1、材料处理先将种子用0.1~0.2%升汞(HgCl2)消毒10分钟,清水洗净后,置于23-25℃下发根至0.5cm,再移入0.05-0.1%秋水仙素溶液,根尖朝下且浸在药液中,25℃下培养直至根尖膨大。

将洋葱,或黑麦,或蚕豆发根,待根长到1.5-2.0cm左右时备用;在分裂高峰期前3h,用0.002M8-羟基喹啉,或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或0.02%秋水仙素溶液中,预处理3—4h;或放入冰箱(0—4℃)中预处理24h。

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染色体组型(核型)分析

al
v
三、实验材料与用品
Do cuC ww o w.p m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人染色体放大照片 v 毫米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
al
v确定染色体数目 v染色体形态特征
§
长度:绝对、相对 臂比=长臂/短臂 随体的有无
§ § §
着丝点指数=短臂/(长+短臂)
Do
cuC ww o w.p m
近端部着丝粒染色体(subterminal region) st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erminal region) 端部着丝粒染色体 (terminal point)
cuC ww o w.p m
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submedian region) sm
Do
al
臂比值 1.00 1.01-1.70 1.71-3.00 3.01-7.00 7.01以上 ∞
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全套染色体长度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al
四、组型分析方法
着丝点位置
染色体种类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简写 M m t T
根据着丝粒位置,将染色体分为以下六类: 正中部着丝粒染色体(median point)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median region)
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近中部着丝粒染色体
cuC ww o w.p m
Do
dfw P iza D rd. F com Tr i
al
近端部和端部 着丝粒染色体
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形态
四、组型分析方法
v
§ § § § §
着丝粒类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

实验一 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一  染色体组型分析
蚕豆染色体核型公式: 蚕豆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12=2mSAT+10t 芍药染色体核型公式: 芍药染色体核型公式:2n=2x=10=6m+2sm+2stSAT
4、计算臂比值:根据测量结果计算每一条染色体的 、计算臂比值: 相对长度和臂比值; 相对长度和臂比值;
5、配对:根据测量和计算数据,以及染色体的形态 、配对:根据测量和计算数据, 特征对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 并按由长到短的顺 特征对同源染色体进行配对, 序为每对同源染色体编号。 序为每对同源染色体编号。 6、排列、分组: a)长度从长到短 、排列、分组: ) b)如等长,短臂长者在前 )如等长, c)有特殊标记的染色体排在最后 ) d)性染色体最后单独一组 ) 7、剪贴:剪下染色体,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短 、剪贴:剪下染色体,按从长到短的顺序排列, 臂向上、长臂向下,着丝点在一条直线上, 臂向上、长臂向下,着丝点在一条直线上,贴成一 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图。 完整的染色体组型图。 8、将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填入下表。 、将测量和计算的数据填入下表。
正常女性( 46, 正常女性(G带)核型 46,XX
Hale Waihona Puke 正常男性( 46, 正常男性(G带)核型 46,XY
蚕豆染色体图
三、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
人类染色体显微摄影照片
四、实验仪器设备: 实验仪器设备:
毫米尺、镊子、剪刀、计算器。 毫米尺、镊子、剪刀、计算器。
五、实验步骤: 实验步骤:
1、确定数目:2n=46; 、确定数目: = ; 2、随机编号:将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随机编号; 、随机编号:将照片上每条染色体进行随机编号; 3、测量长度:测量每一条染色体的长臂、短臂长度。 、测量长度:测量每一条染色体的长臂、短臂长度。 着丝粒一分为二算入两臂, 着丝粒一分为二算入两臂,随体和次缢痕长度不计 入染色体长度,但需对带随体染色体进行标注; 入染色体长度,但需对带随体染色体进行标注;

实验二 植物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二 植物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
染 色 体 编 号
相对 长度 (%) 短臂 长臂 全长 臂比 随体 类型
1 2 3 4 5 6 . . . n
2、经测量分析,可将宽叶吊兰根尖的染色体进行配对。
3、绘制吊兰核型模式图
4、根据吊兰的染色体参数、核型及核型模式图分别见上表、 配对图和模式图。吊兰的14对染色体中,各种类型的染色 体分别有多少对,写出核型公式是 K(2n)=2x=28=?M + ?m + ?sm + ?st + ?t + ?T。
四、实验程序
1、将打印好的图片上的每条染色体进行随机 编号。 2、测量每一条染色体的长臂、短臂长度 (mm ,精确到0.01 ),自行制表。随体 长度不计入染色体长度,但需标注带随体 染色体的编号。 3、计算每一条染色体相对长度及臂比值。 4、根据测量数据,即染色体相对长度、臂比 值、次缢痕的有无及位置、随体的形状和 大小等进行同源染色体配对。
三、仪器与材料
材料:植物细胞染色体的照 片或永久片(可由实验一 所得),本实验是玉米根 尖染色体照片。
器具:显微镜、测微尺、毫 米尺、镊子、剪刀、绘图 纸、圆规、铅笔等。
四、实验说明
染色体组型分析通常包括如下指标:
1、染色体的数目:一般以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准, 至少统计5-10个个体、30个以上细胞的染色体数 目为宜,在个体内出现不同数目时,则应如实记 录其变异幅度和各种数目的细胞数或百分比,而 以众数大于85%者为该种类的染色体数目。
3、相对长度:均以百分数表示,即:
每条染色体的长度 相对长度= 100 % 单倍染色体长度
精确到0.01
4、染色体长度比:这是指核型中最长染色体与最 短染色体的比值,即:
染色体长度比=

实验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 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

实验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实验植物染色体组型分析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初步掌握植物有丝分裂观察的基本流程(包括试验材料的选取、预处理、固定、离解、染色、压片和核型观察等)和染色体组型的分析方法。

二、实验原理有丝分裂是细胞均等增殖的过程,是体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在有丝分裂过程中,细胞内每条染色体都能复制一份,然后分配到子细胞中,因此两个子细胞与母细胞所含的染色体在数目、形态和性质上均是相同的,在各种生长旺盛的植物组织中均存在着有丝分裂。

三、实验材料洋葱根尖四、实验用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酒精灯、解剖用具、刀片、秋水仙素8―羟基喹啉、醋酸洋红(或醋酸地衣红)、盐酸法莫氏固定液等。

五、实验方法1、洋葱根尖的培养在实验课前3~4天,挑洋葱一个,放到广口瓶上。

瓶内装进清水,使洋葱的底部碰触至瓶内的水面。

把这个装置放到温暖的地方,特别注意经常换水,并使洋葱的底部总是碰触至水。

等待八根5cm时,可行生长强壮的食道制片观测。

2、trained处置细胞分裂时由于纺锤体的牵引及染色体不一定都缩到最短,故在制片时染色体易相互缠绕、重叠,所以,材料在固定前必须经理化因素预先处理,目的是改变细胞质粘度,破坏或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缩短,并促使染色体分散等。

常用的药物浓度,处理如下:0.04%―0.2%秋水仙碱水溶液处置2―5小时,a―溴代萘饱和状态水溶液处置0.5―4小时;对二氯苯饱和状态水溶液处置2―4小时;0.002m―0.2m8羟基喹啉2―4小时,上述处置在室温下即可,若低温处置则用蒸馏水在1―4度下处置24小时。

这些药物对植物细胞都有不同程度的毒害作用,高温或长时间的处理,往往会产生多倍体或使染色体发生粘结、聚缩和解体现象,因此处理时间一般以4小时以内为适宜,温度以10―16度效果较好。

本实验:用0.002mol/l的8-羟基喹啉20℃条件下贮藏处置4h,或者0.7mm的环己酰胺中室温处置8h,将处置液取出,然后用蒸馏水冲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染色体数目确定 染色体形态特征:
长度:绝对、相对 相对长度=每条染色体的长度/全套染色体长度 臂比=长臂/短臂
着丝点指数=短臂/(长+短臂)
随型相同,相对长度相近的分一组 同一组的按染色体长短顺序配对排列 各指数相同的染色体配为一对 可根据随体的有无进行配对 将染色体按长 短排队,短臂向上
实验用品
毫米尺、剪刀、胶水、计算器、白纸 人染色体放大照片

染色体编号(人X染色体)
记述一特定带时,需 要写明4个内容:染 色体号,长短臂,区 的号序和带的号序。 这些内容按顺序写, 不用间隔或加标点。 如果某一带被再细分, 在原带号数后加一小 数点,编号原则仍按 从着丝粒往臂端序贯 编号。如1p31.2代表 一号染色体短臂3区1 带第2亚带
放射性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

原有的放射性同位素原位杂交技术存在 着较多缺点,诸如每次检验需重新标记 、 已标记的探针表现出明显的不稳定性 、 需要较长时间的曝光时间和对环境的污 染等。在观察结果时,需要较多的分裂 相进行统计学分析。此外,由于放射性 银粒和染色体聚集的不同平面,可能引 起计数上的误差等。
FISH的基本原理

很简单, 就是标记了荧光的单链DNA(探 针)和与其互补的DNA(玻片上的标本)退 火杂交, 通过观察荧光信号在染色体上的 位置来反映相应基因的情况.
荧光原位杂交(FISH)

FISH技术是常规染色体分析的辅助手段。 它是用荧光素标记特异探针,与染色体 做杂交后,根据特异的荧光信号来判断 结果。 它可用于标记染色体的识别、特异融合 基因的检测、新基因定位,用全染色体 涂抹探针识别复杂的染色体结构异常。
FISH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点:
1.操作简便,探针标记后稳定,一次标记 后可使用二年。 2.方法敏感,能迅速得到结果。 3.在同一标本上,可同时几种不同探针。 4.不仅可用于分裂细胞染色体数量或结构 变化的研究,而且还可用于静止期细胞 的染色体数量及基因改变的研究。
FISH的技术特点:

FISH选用的标本可以是分裂期细胞染色 体也可以是间期细胞。间期细胞可以是 冰冻切片,也可以是细胞滴片或印片。 生物素(Biotin)地高辛(digoxigenin ),
实验步骤
1. 2. 3. 4.
计数,沿边缘剪下染色体,编号 初步目测配对,分组 测量长度,计算相对长度、着丝粒指数、 臂比,相同的染色体间配对 将配对好的染色体排列并粘贴在纸上,每一 组下面画一横线,在两端注明起止号,并在 横线下的中部写明A-G组号,染色体从大到 小编为1-22号,性染色体单独列为一组
染 色 体 超 螺 旋
染 色 体 的 大 小
灯刷染色体(光镜观察)
染色体观察及核型分析
应用意义

染色体组型分析——染色体水平上的表型 可确定物种的特征,确定种属亲缘关系


分析生物物种的变异和进化过程
识别单条染色体、基因定位

临床应用(染色体疾病、产前诊断)
人类23对染色体
组型分析实验方法

dinitrophenyl(DNP),aminoacetyl
fluorene(AAF)均可用于探针标记。
直接标记和间接标记
用生物素或地高辛标记称为间接标记, 杂交后 需要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检测方能看到荧光信号, 因而 步骤较多, 操作麻烦, 其优点是在信号较 弱或较小时可经抗原抗体反应扩大 直接用荧光素标记DNA的方法称为直接标记. 由于直接标记的探针杂交后可马上观察到荧光 信号, 省去了烦琐的免疫荧光反应, 不再需要购 买荧光抗 体, 也由于近年来荧光素的亮度和抗 淬灭性的不断改进和提高, 直接标记的荧光探 针越来越成为首选, 并采用多种不同颜色的荧 光, 方便在同一标本上同时检测多种异常. 其荧 光强度 和信号大小都易于在普通荧光显微镜下 观察, 使FISH过程变得简便而易于操作.
核型描述

首先列出染色体总数,然后是性染色体组成, 接着列出异常的染色体数目或形态。下列统一 的命名符号:
– – – – – – – – – A-G 染色体组的名称 1-22 染色体编号 X,Y 性染色体 del 缺失 der 结构重排的染色体 dup 重复 inv 倒位 t 易位 +/在染色体符号前表示染色体增加或减少,在 染色体符号后表示染色体多出或缺少一部分
遗传学实验之—— 染色体组型分析
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实验目的:

掌握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各种数据指标 学习染色体组型分析的基本方法
实验原理
定义:染色体组型又称核型,是指将动 物、植物、真菌等的某一个体或某一分 类群(亚种、种、属等)的体细胞内的 整套染色体,按它们相对恒定的特征排 列起来的图像。 核型模式图是指将一个染色体组的全部 染色体逐个按其特征绘制下来,再按长 短、形态等特征排列起来的图像。
思考题

请描述核型:
– 45,XY, der (14;21) (q21;q14)

47,XY, +21
遗传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新技术新方法系列讲座 生命科学中的“钓鱼” (FISH)技

发展历史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问世于70年代后期, 其曾多用于染色 体异常的研究,近年来随 着FISH所应用的探针种类的不断增多,特 别是全COSMID探针及染色体原位抑制 杂交技 术的出现,使FISH技术不仅在细 胞遗传学方面,而且还广泛应用于肿瘤学 研究,如诊断、基因定位等
各类常用实验生物和人细胞DNA含量与染 色体数目
物 种
MS2 λ噬菌体 T4 枯草杆菌 大肠杆菌 啤酒酵母 果蝇 海胆 蛙 小鸡 小鼠 玉米 人
染色体数目
1 1 1 1 1 34 8 52 26 78 40 20 46
DNA含量(bp)
3×103 5×104 5×105 2×106 4.2×106 1.4×107 1.4×108 1.6×109 4.5×109 2.1×109 4.7×109 3×109 3.2×109

发展历史
1920年提出 三项技术促进:低渗处理 秋水仙素应用 植物凝激素应用 染色体分带技术:Q带、G带、C带、R 带、T带、N带等 FISH技术

染色体的特征

数目 (2n=?)
长度 (绝对长度、 相对长度)


着丝粒位置 (M\SM\ST\T)
随体与次溢痕的数目、 大小和位置 带型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