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学复习题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采访复习资料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新闻采访复习资料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cabe34180eb6294dc886c49.png)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1.新闻的功用是报道和评价事实2.报道健康的有益于社会进步的内容,属于记者的职业道德修养3.中国最早的中文近代报纸是《察世俗每月统记传》4.判断某个事实能否引起读者兴趣的能力属于记者的新闻概括力5.新闻的宣传价值为一致性,针对性,典型性,时宜性6.记者进行采访,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接近,融洽,沟通,激发7.对被采访对象实施"心理控制",属于求同存异,心理共鸣采访方法8.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说明观察的特点之一观察的直接性9.记者或化装或易名,以探亲的形式去采访一个名人或要人,这种采访形式属于隐性采访10.捕捉变动着的事件细节是记者用心捕捉瞬间印象11.调节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微妙心理情绪变化,这在新闻采访中叫作心理感应律12.新闻写作的第一要领是真实13.消息写作中多采用第三人称是为了增加真实感14.突出新闻中富有特征的局部是.新闻特写的写法。
15.早期出现的人物通讯与古代的传记文体有直接的渊源关系16.新闻文采须从叙事突出动感、修辞强调实感、描绘富有美感方面着手。
17.述评性消息分为形势述评、工作述评、思想述评18.综合性新闻常用的手法是点面结合、夹叙夹议、对比衬托19.救活有意义的迟到新闻可以采用的方法有以旧带新、抓住被披露的事实变动、由近及远20.新闻主体写作中按逻辑顺序来写是指依据事实的主次关系组织事实材料、依据事实的因果关系组织事实材料、依据事实的对比关系组织事实材料、依据事实的并列关系组织事实材料21.所谓新闻的结构,指的是新闻的内容与构造,也就是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问题。
22.动态消息,也称"纯新闻",是最常见的消息类型。
动态消息迅速及时的报道国内外正在发生或新近发生的新闻事实,是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动向的主要的消息体裁。
23.综合消息是围绕一个主题思想,从不同侧面概括反映某个事件、问题的全局性情况,或综合报道不同地区、单位具有同类性质又各有特点的多件新闻事实的一种新闻体载。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ab460eb4a7302768f99392f.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下)复习题答案(总9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指导一、名词解释1新闻语言:新闻语言是兼有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之长的记实语言,是一种直观朴实的、确切无误的、生动形象的纪实语言。
它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准确清晰、通俗易懂、简洁的特点。
2 新闻笔法:新闻写作所使用的笔法应该说是多种多样的。
比如叙述、描写、抒情、议论,是新闻作品中基本的笔法。
其他的如倒叙、插叙、悬念、伏笔、穿插、比喻、夸张、反复、排比、对照、夹叙夹议等等,也是新闻作品可以利用和参考的。
但是,对于新闻写作来说,更应该研究新闻写作的特殊笔法或持有的笔法。
大体说来,可以归纳为以下三个方面: 1.虚实相间,以实为主。
2.粗细互补生动真切。
3 纵横捭阖,开合自如:主要有三种笔法:(1)合笔(2)跳笔(3)跨笔3新闻主题:所谓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炼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想。
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
新闻主题与一般文章主题的概念基本相同。
通俗地讲,即指作品拥护什么,反对什么,肯定什么,否定什么,要解决或说明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4 新闻角度:所谓新闻角度,即指新闻事件表现的着眼点和侧重点。
也即指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识别新闻价值的基础上,精心选择一个最能反映新闻主题的侧面作为报道的切入点,从而完成整个事件的写作。
新闻角度的选择和体现贯穿于新闻采访和写作的全过程。
在选择和体现新闻角度过程中,记者应该围绕下述三个字下功夫:(1)比(2)小(3)异。
5 新闻标题:新闻标题,就是新闻的题目,它是新闻内容的形象概括。
它要求“一语点破”,点明这篇报道的精髓所在;侧重于标出动态,告诉读者正在发生或正在进行的一件什么事情;要标出主要新闻要素。
6 新闻导语:新闻导语是消息区别其他新闻文体的重要特征,属于消息特有的概念和标志。
新闻采访学 试卷+参考答案
![新闻采访学 试卷+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39bd9a58da0116c1749ea.png)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2005级新闻传播学类《新闻采访学》卷〈B〉命题老师:夏琼打印份数:150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记者新闻敏感采访准备正问法采访主题二、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什么是新闻线索?记者应怎样获取新闻线索?2、简述采访前准备的意义与作用。
3、记者提问中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4、采访策划有何特点与作用?5、简述新闻观察的作用与方法。
三、判断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根据你对目前新闻宣传报道政策的把握以及你对省级党报编辑方针的了解,你作为《湖北日报》的记者,试判断下列新闻线索采访后能否使用?并说明为什么?a)近日,全国部分高校纪检监察工作会议在长江大学召开。
b)昨天,2名中国留学生在日本登山时失踪,这两名留学生都是湖北天门市人。
c)近日酷暑高温,某太阳伞生产企业,拟向马路上值班民警送去了一批该厂新产品,该企业经理向报社送来邀请信,邀请记者随行采访。
d)武汉市政府组团去香港招商引资,在港府协助下举办了大型的港台商人见面会。
e)湖北省枣阳市近日出台一项地方法规-----《枣阳市环境影响评价实施办法》。
四、分析题(15分)联系本学期采访实训的体会谈谈怎样做重大题材的采访策划工作。
五、操作题(25分)近日世界杯足球赛已进入四分之一决赛阶段,市民们看球赛的热情不断高涨,大街小巷的人们每天都在谈足球,你作为《长江日报》体育版记者,就市民看世界杯足球赛这个话题,策划做一个专版,请你制作一份详细的采访大纲。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2005级新闻传播学类《新闻采访学》卷〈B〉标准答案命题老师:夏琼打印份数:150二、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记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从广义上来讲,记者泛指一切新闻从业人员,包括新闻单位的社长(台长)、总编、编委、主笔、编辑人员和采访人员等。
从狭义上讲,记者特指从事新闻采写活动的新闻工作者。
新闻敏感:也有人称之为“新闻眼”或“新闻鼻”,它是成熟记者所特有的职业性敏感,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采访复习题
![新闻采访复习题](https://img.taocdn.com/s3/m/3411958ed0d233d4b14e698e.png)
新闻采访复习题一、选择题1、现代体育新闻开创者与奠基人:约瑟夫*普利策2、《西行漫记》作者:斯诺3、培养体育记者必须坚守的理念:体育即政治4、当代体育新闻采访的特点:固定性与周期性、同源性、融合性、娱乐化、全球化5、我国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新闻报道先驱:徐一冰二、概念1、直接观察法:即记者本人到比赛或训练的现场观看比赛或其他体育活动,以此来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和题材。
直接观察法是记者的主要采访方式之一。
直接观察法又分为静态直接观察法和动态直接观察法两种。
2、暗访(隐性采访):记者为完成一定采访人物而把自己的身份和意图隐藏起来,这是一种特殊的采访方式,今天我国新闻界又把这种采访方式通俗地称为秘密采访或隐性采访。
3、采访对象:凡是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向之索取情况和意见、或者那些以各种方式(不只是语言)向记者提供情况和意见的人,都可以称之为采访对象。
4、闭合式提问:就是问题提得比较具体、单纯,范围限制得很严格,给对方的自由发挥余地很小,一般要做较为直接的回答。
一般适于突破、深入、追问、证实、核实,战斗力更强一些,更锋利一些。
5、新闻策划:广义上是对新闻传媒生存发展的战略规划,包括对传媒的受众定位、经营方针、产品设计、制作与营销、广告经营、资产资金等,以及传媒的其他各类经营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进行运筹和规划。
狭义上是指新闻报道活动的策划。
6、ESPN:美国娱乐与体育电视台,于1979年诞生,前身是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篮球队的一个报道组,但到20世纪末它已成为全球影响最大的体育有线电视网。
ESPN旗下还拥有多家国际台与专题频道,80多个电台,全球最大的体育网站和全球发行量最大的体育杂志之一的ESPN杂志等。
作为一个空前的、跨国性体育多媒体帝国,实现了体育媒体的全球化。
7、新闻采访:是记者认识客观事物,寻找与挖掘新闻事实或新闻的调查研究活动。
一般的新闻采访,获取的是新闻事实,而话筒前、镜头前的采访,则可以直接获取新闻。
8、记者招待会:新闻采访的方式和种类之一,是有关机构或个人向新闻界发布新闻或提供情况的一种方式,是现代民主政治生活的一种展现,也是现代新闻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38fbface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32.png)
新闻采访写作考试试题1. 你认为对英语学习者来说,采访的重要性是什么?2. 你认为采访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技巧是什么?3. 请描述一次你采访外国游客的经历,你是如何进行提问和交流的?4. 在采访中,你遇到过哪些挑战?你是如何应对的?5. 在你的采访经历中,有没有遇到过难以沟通的情况?你是如何解决的?6. 对于准备参加英语采访的学生来说,你有什么建议和技巧?7. 在采访中,你认为记录笔记的重要性是什么,你通常是如何记录的?8. 请描述一次你采访一位名人或重要人物的经历,你是如何处理和整理信息的?9. 你认为采访能对你的英语学习产生怎样的影响?10. 请分享一次你最印象深刻的采访经历,以及从中学到的最重要的教训。
11. 在采访过程中,你认为最重要的是保持专注和耐心。
采访者需要善于倾听并理解对方的意思,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
同时,还需要注意细节,记录下关键信息,以便后期整理和分析。
12. 在一次采访外国游客的经历中,我需要用英语与对方进行交流。
首先,我会以礼貌和友好的方式打招呼,并询问他们对旅行目的地的印象和体验。
然后,我会根据他们的回答提出更具体的问题,例如他们最喜欢的景点或活动,以及对当地文化的看法等等。
在交流过程中,我会注意语速和清晰度,以确保对方能够理解我的问题并回答。
如果遇到理解困难或交流障碍,我会利用手势、表情或简单的词语来帮助对方理解我的意思。
13. 在采访中,我曾经遇到过一些挑战。
其中一个挑战是与英语不是母语的被采访者交流。
由于他们的口语能力有限,他们可能不太流利地回答问题。
为了克服这个挑战,我会使用简单的词汇和句子,以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回答问题。
此外,我还会给予更多的耐心和鼓励,让他们感到放松和自信。
14. 在采访中,有时我遇到难以沟通的情况。
例如,有些被采访者可能对我的问题感到困惑,或者他们的回答与我预期的不同。
在这种情况下,我会耐心地进一步解释我的问题,或者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提问,以便获得更准确的回答。
新闻采访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新闻采访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https://img.taocdn.com/s3/m/710c54ba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5f.png)
新闻采访学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1.新闻采访一般只需要就事论事,不需要了解事件的社会意义和影响。
参考答案:错2.新闻采访中采用最多的采访角度是()。
参考答案:正面角度3.在采访对象欲盖弥彰、含糊其辞的时候,新闻工作者可以提出()。
参考答案:尖锐问题4.了解新闻事实基本信息的问题被称作()。
参考答案:基本问题5.()是给采访对象限制了一定范围,需要其做出具体回答的问题。
在采访中使用较多。
参考答案:闭合式问题6.新闻工作者采访前要学会创设良好的交谈氛围。
参考答案:对7.新闻工作者采访时要善于寻找和采访对象之间的接近点。
参考答案:对8.记者在采访中应该起()作用。
参考答案:主导9.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细节主要应该通过掌握总体情况的人来获得。
参考答案:错10.新闻工作者在采访中获得细节主要应该通过旁观者来获得。
参考答案:错11.电视新闻工作者在选择访问场合的时候,还要考虑电视采访的()。
参考答案:背景12.新闻工作者应该勤于动口、动手,随时随地搜集资料。
参考答案:对13.资料搜集是新闻工作者的采前准备工作,并不是一种采访方法。
参考答案:错14.资料搜集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采访方法,指新闻工作者通过()得到新闻素材。
参考答案:寻找和获取资料15.新闻工作者采访时一定要按照采访策划时准备好的问题来提问。
参考答案:错16.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前就要定好新闻主题,在实际采访时不能改变。
参考答案:错17.新闻工作者在采访前要初步定好()。
参考答案:主题18.新闻工作者应该策划进入现场的方式,尽量不破坏新闻现场的原始信息。
参考答案:对19.在策划赶不上变化,采访不顺利时,记者主动出击,以()给对方施加有利于采访的心理影响来获得机会。
参考答案:执着精神20.()是给新闻媒体提供新闻线索的人。
参考答案:新闻线人21.新闻工作者采访中正面受阻的时候可以采用侧面提问的角度。
参考答案:对22.新闻工作者的心记比笔记更有优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b04b50016fc700abb68fc44.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第一学期期末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记者思维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以及在新闻撰写中所需要的独特的不同于一般观众的思维,一般包括逆向思维、发散思维和统摄思维。
2、记者修养从新闻工作的特性和要求出发,记者基本的修养可以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政治修养、知识修养、专业修养和心理修养。
3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所谓新闻价值,就是指凝聚在新闻事实中的社会需求,就是新闻本身之所以存在的客观理由,在我们比较固定的认识中,它包括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以及趣味性等几个基本属性。
4新闻敏感新闻敏感通常是指记者及时识别新近发生的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即记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涵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
记者能不能在纷纭繁杂、浩如烟海的新闻事实中,及时发现与敏锐分辨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其直接着力点就是新闻敏感。
新闻新闻界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新闻敏感是一种多方面的综合性的判断能力。
美国西北大学教授艾米利达斯认为,它包括以下判断力:•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
•某一情况是否可能导致重大新闻发现。
•同一个事件的若干事实中,哪个重要,哪个次要,哪个无关紧要。
•判断已发表的新闻中,有哪些同已经收集到手的情况有关,从而发现新的线索,一以进行连续报道。
我国记者通过自己的实践,总结新闻敏感所包括的内容是:(1)政治敏感(2)对受众需求、社会热点的判断能力。
(3)对现象和本质、一般和典型的敏锐判断能力。
(4)预见事物发展趋势的能力。
(5)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新闻采访新闻采访就是新闻记者运用调查研究的方法,快速采集、甄别和验证新闻信息的活动。
新闻采访特性:1、新闻采访是一种为了传播的目的而进行的调查研究。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f32dfbd1f34693daef3e6b.png)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及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瞭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A.实事求是原则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A.采写人情稿B.拿原则作交易C.见利忘义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A.广泛地接触群众B.多方面地挖掘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聋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
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C.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C.蹲点采访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16.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A.黄远生B.邵飘萍C.林白水D.徐宝璜17.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
![新闻学采访教程期中复习(第一章~第五章)](https://img.taocdn.com/s3/m/564f7c044a7302768e9939c4.png)
期中复习:新闻学采访教程第一章总论1.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新闻采访的地位:是新闻工作的灵魂,具有基础、决定性的作用。
3.采访与写作的关系:①先有采访后有写作②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③新闻与写作是辩证统一的(采访决定写作,写作反作用采访)4.新闻采访的特点(与调查研究的区别):①目的性的区别:新闻采访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新闻的需求②新闻采访具有时间的限制(争分夺秒)以及稿件成品的快速③新闻事件的突发性,无法事前准备④受众兴趣广泛,新闻题材和体裁的广泛性. ⑤新闻工作者对知识的全面性要求⑥采访工作的艰辛5.采访的方式:①最普遍:个别采访(1vs1)特点:具体、深入,记者有主动权对象:新闻人物或知情人②开座谈会特点:短时间内获得较多新闻材料,并能当场得到验证(修正)对象:大中型报道题材③现场观察特点:亲身体验达到准确而生动④参加会议特点:符合中国国情能获得阶段总结和下阶段工作任务获得大量新闻线索⑤蹲点(深入一点,扎实解剖)特点:由表及里去粗存精去伪存真对象:报道量大、涉及面广且时间相对充裕的报道素材⑥查阅资料⑦改写:加工新闻线索以及现成稿件⑧问卷:从全体调查中抽取一部分实证⑨电话采访由于不能前往现场,为完善新闻的真实性→注意事项:要准备充分、提问精炼、及时记录10网络采访特点:信息广泛、采集形式多、满足采写的即时性、信息容量无限性、信息采集的交互性→主要形式:直接转载、组织网络调查、通过E-mail、搜集资料6.采访性质的分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面对突发情况)、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易地采访总论思考题:(1)什么叫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搜集新闻素材的活动。
(2)怎样全面、正确的认识采访与写作的关系?采访是事实和新闻之间的媒介先有采访后有写作,采访决定写作,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写作反作用采访。
(3)采访从形式和性质本别是怎样区分的?从形式上分有10种形式:个别采访、开座谈会、现场观察、参加会议、蹲点、查阅资料、改写、问卷、电话采访、网络采访从性质上分为6类:常驻采访突击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隐性采访易地采访(4)新闻采访有哪些特点?目的差异性、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需要的广泛性、知识的全面性、活动的艰辛性(5)什么叫隐形采访?采访过程不公开记者的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的目的特殊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ea7fee26137ee06eff918c9.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一、选择题1.记者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是()A.社会活动家的职责B.时代嚎望者的职责C.历史记录者的职责D.采访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的职责2.在新闻采访中,记者必须遵循的根本原则是( )A实事求是原则 B.依靠领导原则C.无产阶级党性原则D.内外有别原则3.事实与新闻之间的关系,是一种( )A.流与源的关系B.源与流的关系C.并列关系D等同关系4: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当前,在"讲究文德,反对以稿谋私“方面,首先要坚决反对()A采写人情稿 B.拿原则作交易 C.见利忘义 D.有偿新闻5.新闻采访的目的是( )A.搜集创作素材B.采风问俗C.取得人证物证D.识别和获取新闻6.新闻线索的作用,表现在可以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可以决定报道的质量,还可以( )A.指明采访的去向B.赢得采访的主动权C.提高采访的工作效率D.把采访引向深入7.在采访中,记者既要"身入”,又要"心入”。
“心入",就是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要对客观事物进行由表及里的分析,还要( )A广泛地接触群众 B.多方面地挖拥材料C.细心地掂量各种材料的价值D.真心实意地和群众打成一片8.《人民日报》有位记者,曾采写了一篇令人振瓷发聩的新闻述评《水,让我们重新认识你》这次采访的成功,主要是因为()A.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B.记者的头脑灵活C.采访的机遇好D.记者的笔杆子硬9.采访中开好座谈会首先要求( )A.认真做好记录B.注意同与会者展开讨论C.根据采访目的选好对象D.把握好座谈的气氛10.开放式提问可以让采访对象的回答( )A不受具体答案的限制 B.思想更加开放C.有思想活动 D.有细节与故事11.记者为了全面报道长江三峡建设的情况,较长时间住在三峡工地,这种采访方式是( )A.蹲点采访B.隐性采访C.易地采访D.交叉采访12.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有()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13.采访中抓问题应当抓( )A必须登报批评的问题 B.有历史背景的问题D.带有倾向性的问题D.领导未表过态的问题14.《人民日报》上海记者站记者被派到广东去采访,这一采访方式叫( )A.巡回采访B交叉采访 C.蹲点采访 D.易地采访15.采访中考虑写作的一些问题,作用是( )A为了突出其新闻性 B.提高采访效率C.记者工作顺手D.可以给采访对象一个交待16.民国初年在《申报》等报纸发表风靡一时的"北京通信”的著名记者是( )A黄远生 B.邵飘萍 C.林白水 D.徐宝璜17.通讯写作在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可以更多地借助文学手法,其表达方式比消息写作更为多样。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题库及答案
![《新闻采访学新论》复习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23ce2c7ae2bd960590c6777c.png)
考试复习重点资料(最新版)资料见第二页封面第1页复习题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____________进行的活动。
2、所谓独家新闻是指____________予以报道的新闻事实。
3、在西方新闻界,新闻敏感又有____________之称。
4、对记者来说,____________是比新闻敏感理更为重要的东西。
5、影响和制约读者对新闻阅读率的,主要是____________。
6、某一个新闻事实能否报道,除了看它是否具有新闻价值外,还要看它____________。
7、"谦恭不流于谄媚,庄严不流于傲慢。
"这是著名记者____________在采访中奉行的座佑铭。
8、记者思想作风修养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__。
9、摆正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首先是指记者要尊重采访对象,其次是指____________。
10、提问的实质是运用谈话方式研究____________的一种方法。
11、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通俗地说,是指记者____________。
12、注意选择观察点,具体包括:一要能掌握一定的能见度;二要____________。
13、西方新闻界主张采取"三角定位法"验证材料,这个方法是指____________来核实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
14、第二代新闻导语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5、时间顺序式的消息结构形式,它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1分,共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中的括号内。
1、在西方新闻理论与实践中,衡量新闻价值的首要因素,通常是()A、重要性B、时新性C、趣味性D、接近性2、在各种采访形式中,被记者使用得最普遍的是()A、个别访问B、开座谈会C、参加新闻发布会D、现场观察3、记者获取新闻线索最主要的渠道也是永不枯竭的源泉,应是()A、党和政府的政策文件B、各种会议与简报C、与受众和亲友的接触D、其它新闻媒介的报道4、提问的方式很多,其中最基本的形式是()A、正面提B、反面激C、过意错D、侧面探5、通讯集《中国的西北角》的作者是()A、黄远生B、爱德加?斯诺C、范长江D、穆青6、第一代新闻导语出现的年代大致是在()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60年代C、19世纪末、本世纪初D、20世纪30年代7、时间顺序式的消息结构形式,又称()A、倒金字塔式B、编年体式C、悬念式D、并列式8、在各种新闻导语中,被使用得最为普遍的形式是()A、叙述型B、描写型C、议论型D、提问型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空1分,共15分。
最新-学年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核心必备复习资料资料
![最新-学年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核心必备复习资料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d225bcbf705cc1754270922.png)
2012-2013学年新闻采访与写作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核心必备复习资料西北大学现代学院汉文1004班王亚军一、不定项选择题汇总[10*2=2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报告文学在写作上讲究()A. 生动性B. 真实性C. 典型性D. 文学性答案:D2. 采访的“透视法”,也叫()A. 抓特点B. 抓问题C. 抓特色D. 抓本质答案:D3. 记者发现与捕捉新闻,要有一把判断的“尺子”,这就是()A. 新闻敏感B. 宣传政策C. 新闻价值D. 新闻观念答案:C4. “据新华社今天报道,北京已建议台北就恢复台湾与大陆间的邮电业务问题进行商谈。
”这条导语突出的要素是()A. 何时B. 何事C. 何故D. 何地答案:B5. 《红星照耀中国》一书的作者是()A. 史沫特莱B. 范长江C. 斯诺D. 邹韬奋答案:C6. 材料加工中最优先、最重要的一环是()A. 整理记录B. 材料核实C. 语言加工D. 结构调整答案:B7. 在记者的知识修养中,最重要的是()A. 新闻学专业知识B. 社会科学基础知识C. 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D. 政治理论知识答案:D8. 批评、表扬性的稿件一般适合用()A. 巡回采访B. 易地采访C. 隐性采访D. 交叉采访答案:C9. 在采访的平时准备中,记者积累知识的主要途径是:读书看报,广采博取;无字“天书”,不可忽视;以及()A. 结合工作,重点攻关B. 点点滴滴,积少成多C. 长期坚持,锲而不舍D. 勤于动手,随时积累答案:A10. 通讯集《萍踪寄语》、《萍踪忆语》等,以典型生动的细节、恳切优美的笔调为读者所喜爱,其作者是()A. 邵飘萍B. 范长江C. 邹韬奋D. 张季鸾答案:C11. 人物通讯要写得深刻,就应当抓住有关矛盾线索逐层展开,使人物置身于()A. 矛盾冲突之中B. 人与人的矛盾之中C. 人、自然与社会冲突之中D. 社会矛盾之中答案:A12. “一张报纸,一个记者,其基础在群众,前途也在群众”,此经验的总结者是()A. 刘少奇B. 周恩来C. 范长江D. 邵飘萍答案:C13. 工作通讯的写作主要具有()A. 形象性B. 可读性C. 指导性D. 思想性答案:C14. 传统的访问记录形式主要是()A. 笔录B. 录音机C. 心记D. 画草图答案:A15. 我国纪实文体的传统是()A. 文约事丰B. 行文简练C. 语言精确D. 褒贬客观答案:B16. 采写目击式新闻,记者一般采用()A. 侧面观察B. 事前观察C. 同步观察D. 非闯入式观察答案:C17. “北京特别通信”的作者是()A. 黄远生B. 邵飘萍C. 邹韬奋D. 范长江答案:B18. 记者要自觉地遵守职业道德。
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2_真题-无答案
![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2_真题-无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5772ee910a6f524cdbf858a.png)
新闻采访写作自考题-2(总分100,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采访活动中,记者要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除了要处理好新闻与事实的关系,要有实事求是的勇气外,还要______。
A.坚持深入实际 B.坚持从实际出发C.尊重事实 D.遵纪守法,坚持原则2. 记者的新闻敏感,集中表现为一种______。
A.创造性思维活动 B.顿悟性思维活动C.思想认识的突破 D.条件反射3. 记者在采访中遇到的第一道选择是______。
A.客观事实是否具有新闻价值 B.客观事实是否符合政策标准C.新闻事件是否真实客观 D.新闻作品是否能带来经济社会效益4. 关于新闻线索的特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A.反映本质,变动性小 B.比较简单,完整性差C.时间短暂,稳定性低 D.只是信号,有待证实5. 记者的资料积累,包括思想积累、知识性积累、信息源的积累、业务资料的积累和______。
A.实践性积累 B.情况积累C.感情积累 D.素材积累6. 因经验访问与因问题访问的区别是______。
A.选题是否有典型性 B.着眼于工作中的矛盾还是成果C.问题是否有新闻价值 D.能否给人以启迪或教训7. 如对某一重大题材做深度报道,则适宜采用的采访方式是______。
A.隐性采访 B.蹲点采访C.调查座谈 D.体验感受8. 观察时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______。
A.观察对象 B.观察机会C.观察条件 D.观察目的9. 对采访对象实施“心理控制”,属于下列哪种采访方法______。
A.多听少讲,广采博纳 B.求同存异,心理共鸣C.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D.因人而异,灵活对待10. 新闻和历史,都以纪实写真为根本,其区别仅仅在于______。
A.新 B.旧C.限时 D.时限11. 所谓事实决定新闻主题,指的是______。
A.主题来自“头脑风暴” B.主题与题材一致C.主题源于客观事实 D.从事实到新闻事实12. 把最精彩、最重要、最吸引人的事实材料放在前面的是______。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aaf05fc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d3a8859.png)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1分,共24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写出真正的新闻报道主要依靠A.交际能力B.词汇丰富C.深入采访D.浮光掠影2.以摄像为主要采制手段的是A.电视记者B.广播记者C.文字记者D.摄影记者3.重要社论《新闻必须完全真实》发表于A.延安《解放日报》B.《人民日报》C.《文汇报》D.重庆《新华日报》4.为体现事件性新闻的时效性宜采用A.综合报道B.深度报道C.调查报道D.连续报道5.以一个明确的新闻主题为核心,表现若干新闻事件的有关情况的是A.非事件性新闻B.事件性新闻C.预知性新闻D.目击式新闻6.一个客观事物变动的事实或一个新闻事件,具有一定的新闻价值,但可能产生负面或不确定的社会传播效果,则应当采写成A.内参B.素材C.文献D.简报7.要让一篇新闻报道真正“活”起?,就要十分注重运用A.名词B.形容词C.副词D.动词8.对新闻事件现场最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及时捕捉、快速加工和处理的直播方式是A.互动式直播B.重点记录式直播C.完全记录式直播D.夹叙夹议式直播9.某记者卧底传销组织进行调查,所采用的?访方式是A.精确新闻采访B.易地式采访C.暗访D.巡回式?访10.新闻记者通过感官和思维对新闻事实或事件所蕴含的新闻价值敏锐感知的能力是A.新闻表现力B.新闻创造力C.新闻发现力D.新闻策划力11.记者对某地产业升级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运用的前瞻性思维是A.逆向思维B.发散思维C.侧向思维D.延伸思维12.新闻线索的特点除了简略、短暂之外,还有A.敏感性差B.材料性差C.显示性差D.可靠性差13.记者?访时与受访者一对一地谈话,这种采访形式是A.现场采访B.人物访问C.个别访问D.即时采访14.记者采访一位老寿星,问道“请问您老高寿?”,这是A.激发式问题B.引导式问题C.开放式问题D.闭合式问题15.记者到所分配工作范围以外的地方或不属于自己原本采访地域进行采访,称为A.远程采访B.蹲点采访C.交叉?访D.易地采访16.记者挑选写作所需的新闻事实材料的过程,被称为A.新闻选材B.新闻准备C.新闻策划D.材料收集17.除了新闻语言表达美、新闻事实真实美之外,新闻文采的另一表现是A.新闻篇章华丽美B.新闻结构层次美C.新闻报道主题美D.新闻内容描绘美18.经验性消息写作,选择先进经验的首要标准是A.操作性B.新闻性C.借鉴性D.专业性19.新闻导语写作中忌讳的修辞手法是A.引用B.设问C.夸张D.对比20.工作通讯的两大特点,一是具有很强的政策指导性,另一事A.有很强的指令性B.有较强的实用性D.有一定的文化色彩C.有很强的理论色彩21.专访的基本结构形式是A.并列式结构B.倒金字塔结构C.金字塔结构D.问答式结构22.作者以第一人称反映现实生活中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经验的新闻边缘体裁是A.新闻速写B.来信C.报告文学D.工作研究23.网络直播采访中,记者担任的主要角色是A.议题设定者B.稿件撰写者C.社会监督者D.新闻宣传者24.对微信新闻写作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A.多媒体运用B.互动环节设置C.标题拟制D.推送时间的选择。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摘要
![《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资料-摘要](https://img.taocdn.com/s3/m/620f62fc998fcc22bcd10d46.png)
1.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它是新闻事实发生的一种信号和征兆,是反映事实的简略轮廓或一鳞半爪。
2.新闻线索的作用,主要表现在:线索能够触发记者的新闻敏感;线索可以指明采访的去向;线索的价值可以决定报道质量。
3.新闻线索的特点:比较简单,完整性差;时间短暂,稳定性低;只是信号,有待证实;反映现象,变动性大。
文字(口语)表达能力。其中关键是要有新闻敏感。c、心理素质。记者心理素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好奇心理、竞争意识、冒险精神、坚强的意志。d、身体素质。体格健全,能吃苦受累和经受各种自然环境的考验。
2.记者的修养:主要包括知识修养(记者必备的知识结构:政治理论知识、新闻学专业知识、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现代生活知识)、作风修养(记者作风修养的具体内容:求实、正派、勤奋;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待人真诚,谦虚谨慎;做遵守党纪国法的模范;发扬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和职业道德修养(坚持实事求是、报道内容健康、反对以稿谋私、提倡团结协作)。
2.记者采访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应注意划清以下几个界限: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客观报道与客观主义;选择角度与乱扭角度。
3.记者在采访中依靠领导,要注意处理以下几个关系:依靠领导与独立思考的关系;依靠领导与深入基层的关系;领导审稿与自己把关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闻采访学复习大纲一、名词解释1. 新闻线索——也称采访线索、报道线索,是指为新闻采访报道提供有待证实、扩展和深化的讯息,给新闻记者提示新闻的所在和新闻采访的方向。
4. 第一手材料——记者不经过任何中转环节直接从他要报道的事实那里得来的材料,包括记者的直接观察和物证材料。
第一手材料具有实证性、生动性和可读性的优点。
5. 吃透两头——吃透“上头”是指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地方党委的政策指示精神;吃透“下头”是指掌握丰富的实际情况。
在采访实践中,既要吃透“上头”又要吃透“下头”,上情下达,下情上达。
6. “心入”与“身入”——就是采访既要形体深入,更要思想深入。
所谓“身入”,就是要到新闻现场去,到群众中去;所谓“心入”,就是要深入到事物内部去,弄清事物的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抓住事物的特点和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性。
11. 新闻敏感——又称“新闻鼻”。
指记者敏锐识别和准确判断客观事物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能力,它是一种职业敏感,是一种顿悟性的思维活动,是记者政治水平、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的综合表现。
13. 新闻选择——是指记者根据新闻价值、自身媒体的定位或版面(时段)需要对已发现的新闻进行取舍和安排。
新闻选择有两个主要标准:一是新闻价值标准,一个是新闻政策标准。
只有新闻价值标准与新闻政策标准的和谐统一,才是新闻的最佳选择。
14. “耳目喉舌”——无产阶段的记者肩负着党的使命,其职责就是通过报道事实,当好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的“耳目喉舌”。
“耳目喉舌”主要指新闻记者的职责,即及时提供事实的报告,通过采访,尽快报道新近发生的重要事实。
上情下达,下情上达,充分发挥记者作为“耳目喉舌”的作用。
15. 新闻报道思想——是指新闻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组织新闻报道的指导思想。
它体现着新闻报道的方向和意图,表明报道的目的、内容、范围、重点和要求,是记者进行采访活动的依据和出发点。
选择题18. 座谈会——又称调查会,是一种常见的集体访问形式,对于情况错综复杂、矛盾众多的问题,经过座谈会使各方面人士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发表看法和意见,有利于把握全局,弄清事实真相。
19. “搭桥艺术”——搭桥是一种采访艺术,也就是斯诺前夫人韦尔斯讲的“斯诺法”,它的核心是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使记者和被采访对象从“生”到“熟”,在特定的环境下,选择合适话题,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的一种采访艺术。
20. 开放式提问——是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这样的提问比较宽松,不唐突,也常得体。
特点:常用于访谈的开头,可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但由于松散和自由,难以深挖。
21. 闭合式提问——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
特点: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也往往比较敏感,要注意提问的角度和口气。
39. 新闻根据(由头)——又称新闻由头,指客观事实作为新闻传播的依据或契机,是一个事实所以成为新闻的根据。
51.隐性采访——也称秘密采访或暗访,指新闻记者由于某种原因而不公开身份的采访。
它是与显性采访相对而言。
这种采访的优点是不会因为记者的采访而改变采访对象活动的原貌。
二、简答题(复习题下仅是提示了答题要点,考试答卷时需适当展开)5. 影响记者深入的思想障碍是什么?如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要点提示从记者的采访实践看,记者的思想障碍主要是态度问题。
具体来说,要摈弃以下态度:(1)把深入看作是一种短期行为;(2)要深入就得讲条件;(3)有个人打算。
需从三个方面努力:(1)要下决心长期地无条件地全心全意地深入到群众中去,深入到实际中去。
(2)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
(3)要正确处理深入的几个关系。
6. 直面采访要掌握哪些基本原则?要点提示要搞好直面采访,须把握和实行三个原则:(1)平等。
记者和采访对象之间,是平等关系,没有尊卑之分,上下之别。
(2)因人而异。
访问一定要从实际出发,不仅因人而异,还要因时、因地、因事而异,切忌用一个模式去套。
(3)主动权。
记者在访问时要有很强的主动意识,自始自终掌握采访主动权。
7. 新闻舆论监督的意义、主要形式、特点是什么?要点提示(1)新闻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职能决定的,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媒体的使命。
(2)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形式是批评报道,其突出特点是公开性、揭露性、扩散性。
8. 为什么说传播信息是新闻的基本职能?要点提示不传播信息的新闻,严格来说不能称作新闻。
在开发中传播、在传播中进一步开发,这便是新闻工作者的责任。
记者跑的地方多,接触的面广,是开发信息(了解、收集信息)和传播信息的一支重要力量。
9.记者如何开发和传播信息?要点提示(1)广辟信息源;(2)增大信息量;(3)传播正确的信息;(4)提供含金量高的信息;(5)让信息增殖;(6)快速传递信息;(7)重视信息反馈;(8)加强对信息的综合利用。
10.记者怎样做好预测性报道?要点提示预测性新闻的写作,需要记者长期的积累,同时要把握以下几点:(1)重根据;(2)重比较;(3)重辩证。
11. 采访前记者如何做好临时性准备工作?要点提示(1)明确采访目的;(2)熟悉采访对象;(3)学习党的方针政策;(4)充实新知识;(5)准备一些问题;(6)设计采访方案;(7)做好物质准备。
12. 提问的技巧有哪些?提问中为什么要看对象?要点提示(1)看对象;(2)由近及远,由易及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3)抓住要害,提出对方不得不回答的问题;(4)提问具体;(5)两面问;(6)提问要讲究方式。
提问要看对象,主要是内外有别;年龄有别;知识有别,所以接受能力和程度也有别。
13. 在观察时应该重视哪些方面?要点提示(1)选择恰当的观察位置;(2)粗细结合,以细为主;(3)用眼睛调查数据;(4)在比较中观察,在观察中比较;(5)观察中联想。
14. 搞好人物追踪采访要注意哪些事项?要点提示(1)人物追踪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2)人物追踪有两类:单一的人物追踪;众多的人物追踪。
众多的人物追踪,要靠多个记者协同作战来完成;(3)人物追踪采访成果的报道形式,要注意形式创新。
15. 突发事件采访对记者有哪些基本要求?要点提示(1)要关心形势;(2)反应灵敏;(3)有紧迫感;(4)既要不怕危险,又要善于保护自己。
16. 在新闻实践中,媒体采用隐性采访时应注意什么问题?要点提示(1)处理好两个关系:暗访与明察;勇于冒险与善于保护自己;(2)要受到两个制约:法律制约和道德制约。
三、论述题(考试答题要论点全面,材料具体,体现出论述概述能力。
)2、怎样正确认识记者三个职责间的辩证关系?要点提示(1)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这是抓住了主要矛盾。
(2)把采写新闻报道放在首位,就能把反映情况和做群众工作带动起来,这三项职责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3、如何理解当前的新闻竞争?要点提示(1)对于新闻媒体来说,竞争可以提高政治质量和业务质量,办出特点,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人才,出知名度。
(2)对于新闻工作者来说,可以提高效率,出成绩,出精品,上水平,成为新闻战线的强者。
(3)对于新闻事业来说,可以注入活力,优胜劣汰,更好地促进新闻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目前,我国的新闻竞争表现在各类媒体之间,呈相互交错之势,而且是全方位的。
认识竞争的态势,有利于记者为自己定位。
4、为什么要强调记者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要点提示(1)、要不要深入新闻发生的现场,是衡量记者是不是真正贯彻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的一个重要标志。
(2)、深入现场,从根本上讲,就是记者直接接触新闻源。
这是记者认识采访对象,掌握第一手材料的需要。
13、新闻线索从何而来?答:新闻线索的来路概括起来有三条:*一是来自上面的,二是来自下面的,三是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和挖掘的。
第一条来路是指有关领导机关或编辑部送给记者的新闻线索。
这类线索一般都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因为它从客观实际中来,又经过有关领导机关或编辑部初步衡量与审核。
记者应当认真对待这种新闻经索但不能把这种线索当作固定不变的框框。
记者应当主动与有关领导机关和编辑部联系,从他们那里获得可供采访的新闻线索,不能当“老等”,否则工作就会陷于被动局面。
*第二条来路是依靠广大通讯员和读者提供新闻线索。
这是一条重要的新闻线索来路。
首先,记者从上头得到的线索总是不多的;其次,一家新闻单位的记者有限,记者的活动面和时间、精力有限,全靠记者自己去发现新闻线索,就可能有不少“新鲜的活鱼”漏网。
为此,记者应当设法使这条来路畅通,加强同社会各方面的联系,广交朋友,建立通讯网……15、采访记录的内容主要有哪几项?采访记录的内容主要有七项:第一,记要点。
即把重要事实、情节和密切相关的背景材料如实地记录下来。
第二,记易忘点。
通常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数字、有特点的人的人物语言及各类业务专用术语等。
第三,记疑问点。
把采访对象讲得不清楚、或与记者已掌握材料有矛盾的情况、事实和说法记录下来,供重点提问或进一步核实之用。
第四,记思想。
把采访对象对所提供的事实和情况的认识、见解记录下来,供记者分析采访材料时参考之用。
第五,记有价值的原话。
采访对象在回管问题时,要能说出一些能反映个性特征、或能揭示事件本质的精炼语言,记者要注意把它准确地照原话记录下来,以供写作引用之用。
第六,记眼见的材料。
即把新闻现场所见到的有特点的场景和被访者的服饰衣着、神情举止等记录下来,用于写作,可作新闻立体化。
第七,记感受。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对被采访者所提供的材料会有某种分析和判断,比如某个材料典型,能说明什么,可供什么用等等,把它记录在有关村料的旁边,这利于材料整理和写作。
四、分析评价题(分析问题要全面具体,评价到位,体现出对问题的认识能力。
)1. 农民冯某携带家人来到省会城市,在一家饭店打工。
在给孩子办理在省会城市借读入学手续时,按规定要出示孩子父母与打工单位签的劳动合同,可是饭店老板却百般推脱不予办理劳动合同。
冯某的孩子没法入学,冯某投书报社求助。
报社老总派记者张某前去追踪采访,而张某认为冯某是普通人,没有新闻价值,就装病不去。
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张某的认识。
要点提示(1)人物采访的对象,基本上有两类,一是名人,二是普通人,不要只关注名人、领导、权威,普通人也出新闻;(2)从新闻价值角度看,第一,孩子入学难,是现在中心城市尤其是省会城市的老大难问题,这是关系千家万户的“民生”大计,是三贴近新闻;同时,农民工的务工环境很差,劳动手续极不健全,一旦出现纠纷,农民工就处于弱势。
媒体有必要履行自己的监督职责和职能,为农民工鼓与呼,为构建和谐社会尽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