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教学设计:4.3-地球的绕日运动(第2课时)教案和反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的绕日运动(第二课时)
一、教材内容
浙教版
二、教材准备
课件、地球仪
三、设计说明
从教材和学习内容来看:它对前1节课中的正午杆影长度为什么随不同季节的变化而变化,是因为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为什么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呢?在这节课中对这一问题做了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因为地球绕日运动所造成的。接下来,教材以围绕地球的公转如何引起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而变化为主线展开,层层引导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所在,同时为下节课所学的昼夜长短的变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从学生已学的知识来看,已初步了解杆影会随季节发生变化是由于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所引起的,也知道了地球自转的相关知识,有了进入此课的知识学习的基础。但此课的地球公转的一系列问题,具有一定的空间难度,学生难于理解,所以辅以多媒体课件、小组合作交流,师引导学生读图、师生互动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具体,突破教学重难点。
从教学策略来看,本节课采用复习上节课知识,然后采用设疑引入,很自然过渡到引起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变化的原因→地球的公转(多媒体flash动画地球公转姿态、周期和方向,引导学生读图,幻灯片展示地轴与地球公转的轨道面之间有一个夹角)→地球在公转轨道面不同的位置→太阳直射点季节变化规律(多媒体课件太阳直射点变化,引导学生看图,学生讨论、交流后得出结论)→多媒体课件太阳高度变化,学生讨论、交流,得出结论)。
四、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含义及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地轴倾斜等特点。
2、理解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3、使学生相信科学并利用科学,体验科学就在身边,科学存在生活中。
重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季节变化的基本规律。
难点:地球公转引起正午太阳高度在季节与纬度上的变化情况。
五、教学过程
复习:1、一天的正午,杆影朝正南或正北方向时杆影最____,而晨昏时杆影最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___,晨昏时太阳高度最____。
2、太阳位置越高,太阳高度越____,影子越____。
3、某地(同一点)夏天正午太阳高度______,杆影______,冬天正午太阳高度______,杆影______。(点击返回,返回后点地球公转图标)
设计问题导入新课:
思考:正午杆影为什么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呢?生: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问:产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地球的公转。)
活动:视频演示地球公转,并指导学生读图(P117图4-14地球的公转和黄白交角图)
问:1、地球的公转方向如何?与地球自转有什么关系?
2、地球公转时,地轴在宇宙空间的姿态是怎样的?
(一)、地球的公转
1、方向:自西向东
2、公转周期:约365。2422天,即一年。
3、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地轴北极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自转与公转轨道面夹角)(点击返回后回到第二张幻灯片,点击太阳直射)
4、公转轨道面和地轴成66.5度的夹角倾斜着身子转动。(地球公转轨道面与地轴的夹角图示,学生可在书上图示量出)
问:地球的公转使正午的太阳高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
出示课件:有的地方正午会受到太阳光的垂直照射,简称直射。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叫太阳直射点。
由于地球绕日公转,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上,太阳直射点有着不同的变化,并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
出示Flash动画一年四季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抓住在一年中四个典型的太阳直射点(春分日、秋分日、夏至日和冬至日),学生观看后分小组讨论下列问题:1、一年四季太阳直射点的变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交流、讨论,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
(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变化规律:
(1)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北纬23.5°)。
(2)冬至日:太阳直射在南回归线(南纬23.5°)。(3)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在赤道。(4)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2、一年中太阳高度纬度分布有什么规律?
(出示课件冬至日和夏至日纬度变化,引导学生得出:
3、太阳高度纬度分布规律:
(1)在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
(2)在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由南纬23.5°向南北两侧递减
(3)在春分日和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00)向南北两侧递减
思考:1.观察你所在地区居民楼的主卧室和阳台,通常朝哪个方向?为什么?
2.为使底层住户也能全年见到太阳,两幢居民楼之间的距离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为什么?
课堂反馈练习(返回)
1.从我国的“国庆节”到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地表的位置及移动方向是( )
A、位于北半球并向北移动
B、位于南半球并向南移动
C、位于北半球并向南移动
D、位于南半球并向北移动
2.小张的家乡刚好在北回归线上,他的家乡一年可以观察到()
A、一次太阳直射现象
B、两次太阳直射现象
C、每天都有太阳直射现象
D、没有太阳直射现象
3、浙江省在规划城市住宅楼群时,为了使底层住户全年的正午都能见到阳光,楼群间距应依据哪一天的楼影来计算()
A、冬至日
B、春分日
C、夏至日
D、秋分日
小结:想一想,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六、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本章的重点,又是难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对于本节课中的地球的公转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等知识点比较抽象并具有较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难以理解,因此我采用了多媒体演示和学生小组合作、讨论归纳等多种手段进行直观教学,化抽象为具体,在此过程中并加以引导,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的新课程理念,基本实现了多媒体技术与科学课堂的有效整合,增强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活课堂,收效很好。其中再配以相应的练习进行巩固,做到当堂消化。但发现有些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参与的积极性不高,比较被动,今后在学生与教师的互动中,要特别关注学生整体的参与面,真正实现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加强每个学生的个性展示和合作学习的指导,树立服务的意识,真正使课堂成为发展学生各项能力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