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复习重点)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总复习资料(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3)劳动组织优化:①不同工种、工艺阶段合理组织;②准备性工作和执行性工作合理组织;③作业班组合理组织;④工作时间合理组织等。
职业危害
职业危害具有客观现实性(表明劳动保护的必要性)、可避免性(劳动保护的可行性)
2、按性质划分
权利争议:已有法律法规、合同等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争议。
权益争议:未确定、有待确定权利义务的争议。
3、按标的划分
劳动合同争议:解除、终止劳动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关于劳动安全卫生、工作时间、休假、保险福利而发生的争议。
关于劳动报酬、培训、奖惩等因适用条件的不同理解而发生的争议。
产生原因
1、劳动争议的内容只能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
(1)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①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②同岗同酬;③劳动规则平等(相同)。——接受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应履行的义务:告知被派遣劳动者的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提供培训;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
(2)接受单位:①应确定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通知;②如遇派遣劳动者有严重违纪,可将其退回派遣单位;③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做二次派遣。
成因
(作用)
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劳务派遣单位的出现是劳动管理专业化分工的必然结果);2、促进就业;3、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
管理
1、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
(1)资格条件:具备企业法人资格,注册资本不得少于50万元;
(2)合同体系:劳动合同(两年以上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工资期间应按最低工资标准付给);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第六章(劳动关系)
(二)意义: 意义:
建立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 建立并完善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制度,能够为劳动力市场 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提 供条件 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 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转直接干预为利用劳动力 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 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根据劳动力供求状况和市场价格,合 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工资关系, 理确定工资水平和各类人员工资关系,形成企业内部科学合理 的工资分配体系。 的工资分配体系。 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 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 业结构, 业结构,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 可以为新办企业在确定雇员初始工资水平时提供参考, 可以为新办企业在确定雇员初始工资水平时提供参考,也为企 业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业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定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2、劳动者派遣的性质
它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 它是一种组合劳动关系 三个主体:劳动者派遣机构、接受单位、 三个主体:劳动者派遣机构、接受单位、受派遣的劳动者 三重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是形式劳动关 三重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是形式劳动关 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是实际劳动关系 实际劳动关系, 系、接受单位与被派遣劳动者是实际劳动关系,二者结合 构成完整劳动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是民事法 构成完整劳动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是民事法 律关系, 律关系,此关系成为组合劳动关系的桥梁和纽带
(二)主要内容
工资协议的期限 工资分配制度、 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 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奖金、津贴、 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 工资支付办法 变革、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 变革、 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 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 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点】第六章 劳动关系
第三节 劳动安全卫生管理 七、简述企业劳动卫生管理制度的内容,以及劳动安全卫生预算编制与审核程序和方 法。简述企业执行各项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与积极营造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的内容和方 法。(P533-541感觉不太重要) 1.建议简要了解安全生产责任制度中规定各层级应担负的责任,可能涉及综合分析争 议过程中责任划分问题。(P533)★★ 2.企业建立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的目的和内容。(P534)★★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考点】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一节 劳务派遣用工管理 一、简述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劳务关系的含义、特征和区别。(P498-507) 1.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P498-499)★★ 2.劳动法律关系(P501)★★★ 3.劳务关系(P505)★★ 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P506)★★★★ 二、简述劳务派遣的基本概念、性质。(P507)★★ 三、简述依法选择劳务派遣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保障被派遣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程序 和方法。(详细查阅P510-519,有可能出劳务派遣争议处理的综合题,内容比较多,建 议看书作整体协商解决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调解劳动争议 与劳动争议仲裁的程序,以及劳动争议案例分析的方法。
1.劳动争议处理的基本程序(P554)★★★★ 2.其他基本程序建议作阅读了解。★
第四节 企业劳动争议处理 八、简述劳动争议的概念,分类和处理原则。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组织机构,职责和 基本原则。 1.概念及特征(P541)★★ 2.按照劳动争议的主体、性质、标的,简述劳动争议的分类(P541)★★ 3.处理原则(P544)★★★ 4.企业调解委员会对劳动争议调解的特点:群众性、自治性、非强制性。(P544)★ 5.组织机构★ 九、劳动争议仲裁的含义和内容,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以及申请仲裁如何处理。 1.劳动争议仲裁含义与特征(P547)★★★ 2.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P548)★ 3.仲裁申请的处理程序(P560)★★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六章劳动关系管理重点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一)含义:1.桥梁:工资作为劳动力这一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是连接雇主与雇员两者的桥梁。
2.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和工资的交换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
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
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关系的当事人即雇主与雇员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平等主体的契约关系,两者具有平等的法律人格,建立劳动关系首先取决于当事人各自的意愿)(三)劳动法律关系:劳动法律关系和劳动关系最主要的区别在于劳动法律关系体现了国家意志。
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双务关系;(雇主和雇员既是权利的主体,也是义务的主体)4.具有国家强制性。
(四)事实劳动关系1.含义: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2.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的劳动合同,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3.形成原因:(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2)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4)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五)确立劳动关系的规定: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2)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酬劳的劳动。
(3)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1)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2)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3)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信息;(4)考勤记录;(5)其他劳动者的证言;其中,(1)(3)(4)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六)《劳动合同法》规定规定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
人力资源管理二级考试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者派遣[教学重点与难点]·掌握劳动者派遣的含义、性质和成因·掌握劳动者派遣管理的方式方法·掌握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与派遣机构的管理一、劳动者派遣的含义和性质(一)劳动者派遣定义:①派遣者受接受单位的指挥监督,为接受单位提供劳动;②接受单位因为使用劳动力支付费用;派遣劳动者获得就业岗位及其待遇;劳动者派遣机构从派遣业务中获得收入。
③形式:是非正规就业形式;劳动者派遣与其他术语的区别:·雇员租赁:·劳务派遣:·劳动派遣:·劳动力:·其他术语:雇员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派遣等。
(二)劳动者派遣的性质劳动者派遣是一种典型的的新型用工方式劳动者派遣定性为一种组合劳动关系。
劳动者派遣中存在三种主体、三重关系。
1、三种主体:2、三重关系:劳动者派遣的本质特征——雇用与使用相分离三个主体关系图·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由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派遣劳动者与派遣机构和接受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动者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派遣机构所在地或接受单位所在地管辖。
一、降低一般劳动管理成本--集中于生产性劳动管理事务,提高自身效益;--减少内部人员储备,降低固定人工成本--案例分析:劳动者派遣机构的业务。
案例描述·北京XXX劳务服务有限公司是经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批准成立,主要从事劳务派遣业务,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劳务服务企业。
·公司主要业务1、根据用人单位需要,提供员工招聘服务。
2、进行规范的员工劳动合同管理3 、进行规范的员工档案办理4 、进行规范的员工薪酬管理5 、进行规范的员工培训6 、进行规范的员工社会保险缴纳及员工风险管理事宜7、为用人单位和求职者提供咨询顾问服务,开展劳动力资源调查和测评,提供劳动力供求信息等工作。
二级人力必背考点: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一、简述劳动关系、劳动法律关系以及劳务关系的含义、特征和区别。
1.劳动关系(1)劳动关系含义: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发生的关系。
劳动关系反映的是劳动给付与工资交换的关系。
(2)特征:①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②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平等性和隶属性。
2.劳动法律关系(1)含义: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2)特征:①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②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劳动法律关系是双务关系;④具有国家强制性。
(3)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4)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①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②无效劳动合同;双重劳动关系;④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
3.劳务关系(1)含义:是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需求者提供一次性的或是特定的劳动服务,劳动服务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动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
(2)特征:①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法律关系平等。
②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
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
④劳务关系主体不具有特定性,可以是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
4.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产生原因不同。
生产要素结合产生的关系VS社会分工。
(2)适用法律不同。
劳动法VS民法、合同法。
(3)主体资格不同。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VS不具有特定性的主体(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财产关系、隶属关系VS财产关系。
(5)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者系统性的区别。
(6)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
(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
民事、行政责任、刑事责任VS民事责任(违约或侵权)(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企业人力资源资源管理师二级教材知识要点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在市场条件下,人力资源的配置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的★企业凭借生产物质条件的占有成为用工主体,劳动者是劳动主体★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劳动关系因生产要素属于不同的所有者而产生,是产权关系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而与劳动分工并无直接的联系★劳动关系反应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劳动关系是诸种社会关系中最为基本的关系★劳动关系的经济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3.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劳动法律关系,是指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内容是权利和义务3.是一种双务关系4.具有国家强制性★事实劳动关系,是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2.无效劳动合同3.双重劳动关系4.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劳务关系,指雇员与雇主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雇员提供一次性或特定的劳动服务,雇主依照约定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劳务关系适用的法律,《合同法》《民法通则》★各种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主体、内容和客体★劳务关系的特征1.双方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在人身上不具有隶属关系2.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自行承担3.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4.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内容具有广泛性★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两者是性质完全不同的社会关系,区别有以下几个方面1.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2.适用的法律不同3.主体资格不同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5.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6.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9.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劳务派遣,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有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劳务派遣是非正规就业的一种重要形式★劳务派遣的多种表述,雇员租赁、雇员派遣、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派遣★劳务派遣机构的资格条件2012年12月28日修改,并从2013年7月1日起生效的《劳动合同法》规定:1.注册资本不少于人民币200万元2.有固定的经验场所和设施3.有劳务派遣管理制度4.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1.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2.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①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②告知其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③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福利待遇④进行工作岗位所必须的培训⑤实行正常的工作调整机制4.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5.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协同劳务派遣单位办理手续★擅自经营劳务派遣业务的法律责任1.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倍以上5倍以下罚款2.无违法所得,处5万元以下罚款★违反劳务派遣规定的法律责任1.逾期不改正,每人5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吊销许可证2.给劳动者造成损害的,两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的内容1.工资协议的期限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办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工资指导线的作用1.为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意见,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2.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3.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分开”★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1.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双低于”原则2.国家不实行全国统一的标准,允许各地根据其具体情况确定当地工资指导线水平3.实行协商原则,由省级政府劳动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制定,报人社部备案,经地方政府审批并颁布★工资指导线有三条线,上线(预警线)、基准线、下线★工资指导价位的两种形式,年、月工资收入;三种标准,高、中、低位数★工资指导价位制度的意义1.能够为劳动力市场机制在实现劳动力资源优化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调节作用提供条件2.有利于政府劳动管理部门转变职能,由直接的行政管理转为充分利用劳动力市场价格信号,指导企业形成内部科学合理的工资分配体系3.有利于引导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调节地区、行业之间的就业结构,使劳动力价格机制与供求机制紧密结合,构建完整的劳动力市场体系4.为新办企业确定初始工资水平提供参考,为企业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工资水平提供依据★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1.代表的确定(每方至少3名;委托外人不超1/3)2.工作集体协商的实施(20日内书面答复协商意向书;协商前五日内,提供材料)3.工资协议的审查(签订后10日内一式三份送县审查;15日未提修改意见即行生效;生效后5日内向协议双方人员公布)4.明确工资协议的期限(一年一次;期满前60日内提协商意见书)第三节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劳动安全卫生管理制度的种类1.安全生产责任制度2.安全生产教育制度3.安全生产检查制度4.安全卫生认证制度5.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制度6.劳动者健康检查制度7.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管理制度8.个人劳动安全卫生防护用品的管理制度9.重大事故隐患的管理制度★职业安全卫生保护费用分类1.设施建设费用2.设施更新改造费用3.防护用品费用4.教育培训经费5.健康检查和职业病防治费用6.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定期检测费用7.工伤保险费8.工伤认定、评残费用★劳动安全卫生环境的种类1.观念环境2.制度环境3.技术环境★我国劳动争议调解的主要问题1.劳动争议案件数量持续大幅上升,日趋复杂,调处难度加大2.劳动仲裁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的弱点日益显现3.劳动仲裁规则法律位阶层级比较低,权威性不足4.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够完善第四节企业劳动争议处理★劳动争议,亦称为劳动纠纷,是指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之间因劳动权利和劳动义务的认定与实现所发生的纠纷★劳动争议的特征1.当事人是特定的2.内容是特定的3.有特定的表现形式★劳动争议的分类1.按主体分,个别争议、集体争议、团体争议2.按性质分,权利争议、利益争议3.按标的分,劳动合同争议、关于员工福利的争议、关于薪酬不认同的争议★劳动争议处理的四种方式1.自力救济2.社会救济3.公力救济4.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相结合★劳动争议仲裁的显著特征1.贯彻“三方性原则”2.国家的强制性3.严格的规范性★劳动争议产生的原因1.劳动争议的内容只能是以劳动权利义务为标的2.市场经济的物质利益原则的作用,使得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既有共同的利益和合作的基础,又有利益的差别和冲突★劳动争议处理的原则1.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依法处理2.当事人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3.及时处理,着重调解★调解的特点1.群众性2.自治性3.非强制性★调解委员会与仲裁委、法院调解的区别1.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地位不同2.主持调解的主体不同3.调解案件的范围不同4.调解的效力不同★调解委员会的职责1.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政策2.对本企业发生的劳动争议进行调解3.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4.聘任、解聘和管理调解员5.参与协调履行劳动合同、集体合同6.参与研究涉及劳动者切身利益的重大方案7.协助企业建立劳动争议预防预警机制★调解员的职责1.关注本企业劳动关系状况,及时向调解委员会报告2.接受调解委员会指派,调解劳动争议案件3.监督和解协议、调解协议的履行4.完成调解委员会交办的其他工作★调解劳动争议的原则1.申请自愿(申请调解自愿、调解过程自愿、履行协议自愿)2.尊重当事人申请仲裁和诉讼的权利★劳动争议仲裁的特征1.仲裁主体具有特定性2.仲裁对象具有特定性3.仲裁施行强制原则4.劳动争议仲裁施行仲裁前置、裁审衔接制★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构成(单数)1.劳动行政部门代表2.同级工会代表3.用人单位方面的代表★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的法律依据1.劳动法2.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3.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4.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组织规则★劳动争议仲裁的基本制度主要有以下制度1.仲裁庭制度(独任仲裁庭、合议仲裁庭)2.一次裁决制度(劳动者15日内向法院起诉,用人单位30日内向中级法院申请撤诉)3.合议制度(少数服从多数)4.回避制度5.管辖制度(劳动合同履行地)6.区分举证责任制度(谁主张,谁举证;谁决定,谁举证)★仲裁的时效制度的特征1.具有消灭时效的性质2.只发生消灭胜诉权的后果,不发生消灭实体权利的后果3.具有强行性4.具有特殊性★仲裁的时效制度的意义1.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2.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力3.有利于正确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时效中断,重新计算仲裁时效期间(主张权利、请求救济、同意履行)★时效中止,继续计算仲裁时效期间(不可抗力、其他阻碍客观事实)★团体劳动争议的特点1.争议主体的团体性2.争议内容的特定性3.影响的广泛性★人民法院支付令1.债务人在收到支付令之日起15日内不提出异议又不履行支付令的,债权人可直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2.债权人提出强制执行申请后,法院应当在5日内通知其是否受理3.法院受理申请后,应当在受理之日起15日内对债务人进行强制执行。
06 劳动关系管理2017年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含义:是指劳动者与劳动力的使用者之间因劳动给付与工资支付而产生的关系。
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
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而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关系国家的意志。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 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 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工资集体协商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和作用目的是调整规范工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保证所有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
1.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2.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3.完善宏观调控体系,体现政企分开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1.符合宏观众经济政策,坚持两个原则2.不实行全国统一标准,允许各地确定指导线3.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协商原则1.经济形势分析(1)国家经济与政策(2)本地区上一年度经济增长企业工资增长分析(3)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测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1、资格条件:场所、制度、资金(200 万元)2、设立程序: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3、合同体系:在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存在两种合同,其一为形式用人主体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劳 动合同;其二为被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
劳务关系具有下述特征:1、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2、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提供。
3、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范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范的调整和保护。
4、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劳务关系的内容具有广泛性特征。
三、劳务关系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大纲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A4打印版
二、劳动者派遣的特点三、劳动者派遣的成因一、劳动者派遣机构管理1、劳动者派遣的含义2、劳动者派遣的性质3特点4成因3内容劳动者派遣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常用术语:雇员租赁、派遣;人才租赁、派遣;劳动、劳务、劳动力派遣1、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2、组合劳动关系3、三种主体三种关系4、本质特征:使用雇用相分离5、派遣机构与劳动者:有关系没劳动的形式劳动关系6、接受单位与劳动者:有劳动没关系的实际劳动关系7、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民事法律关系1、形式劳动关系运行:劳动者派遣单位职责、收派遣服务费、履行劳动合同及派遣协议的权利义务2、实际劳动关系运行:接受单位职责、支付派遣服务费、履行派遣协议权利义务3、劳动争议处理: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之间争议属民事纠纷。
异地争议处理:派遣机构所在地、接受单位所在地、劳动合同或派遣协议规定,由当事人选择。
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2、促进就业与再就业:3类:能力差难找工作;能力强不满足固定;结构不平衡3、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等特殊单位的需求1、资格条件:企业法人设立条件、法人治理机关、专业人员、健全制度、注册资本、风险保证金。
2、设立程序:实行许可制度。
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特许,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3、合同体系:劳动合同、劳动者派遣协议。
政府制定:劳动合同、劳动者派遣协议格式文本管理的特殊性在于避免可能出现的劳动歧视问题。
1、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参加工会、民主参与、提请劳动争议处理,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标准2、同一岗位使用的派遣雇员与正式雇员应同等待遇,同岗同酬。
3、用人单位内部劳动细则的实施,包括劳动定额标准、劳动纪律、绩效评价一律平等4、派遣雇员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协同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终止手续和工作交接。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复习笔记之六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笔记-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选判类:通常以用人单位草拟的劳动合同文本作为协商的基础。
所谓专项协议,是劳动关系当事人认为明确劳动关系中特定的权利义务,在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基础上达成的契约。
各地政府劳动行政部门一般推荐使用劳动合同的示范文本。
劳动合同各项条款,包括专项协议所协商的内容必须统一,不应有内在矛盾,否则该条款极有可能成为无效条款而丧失法律效力。
如约定了服务期限又约定了试用期、协议期限与劳动合同期限不符等。
劳动合同的订立、续订、变更的原则:1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2不得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原则。
法人机关分为意思机关、执行机关、代表机关和监察机关。
委托代理授权为要式行为授权,即当以书面形式授权。
代理证书是委托授权的书面形式,是由法人代表机关制作的证明代理人的代表权及其权限范围的证明,在劳动合同管理的实践中通常称为法人授权书。
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应书面通知对方。
《集体合同规定》将集体合同应具备的条款规定了11项。
劳动条件标准部分包括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保险福利、劳动安全卫生等条款。
上述标准不得低于法律、法规规定的最低标准。
集体合同是以书面形式订立的法定要约式合同,我国法定集体合同的附件是工资协议。
集体合同均为定期合同,一般是1-3年。
集体合同的公布:双方以适当的方式向各自代表的成员宣布。
集体合同是集体协商双方代表根据劳动法律、法规的规定,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等事项,在平等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的书面协议。
集体合同有:基层集体合同、行业集体合同、地区集体合同。
我国目前只有基层集体合同。
工会的基本任务之一是通过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协调劳动关系,维护企业职工的劳动权益。
集体合同的履行原则:实际履行、协作履行。
集体合同的主体包括工会组织所代表的全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所代表的经营者。
集体合同在履行过程中,企业工会应承担更多的监督检查的责任。
二级人力资源考点归纳:劳动关系管理
二级人力资源考点归纳:劳动关系管理2017二级人力资源考点归纳:劳动关系管理我国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和谐的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前提。
接下来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了2017二级人力资源考点归纳:劳动关系管理,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店铺!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1、市场主体有两个:用人单位劳动者,劳动关系二者间,劳动过程重发生。
劳动关系三特征:关系内容是劳动,人身财产相结合,平等隶属相兼容。
P498-5002、劳动法律有关系,书面合同为制度。
法律关系四特征:劳动关系现实形,内容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双务性,国家规定强制性。
P500-5023、事实劳动有关系:基本要素要牢记,事实不是订合同,用工依据很重要,提供劳动服管理,遵守制度得报酬。
P502-5054、劳务关系和普通:主体是人或组织,内容权利和义务,客体指向实事务;劳务特征有四点:地位平等无隶属,供给者自担风险,民事法律为依据,关系主体不特定。
P5055、劳动劳务有区别,七个方面要牢记:产生原因有区别,适用法律各不同,主体资格与性质,权利义务差别大,劳动条件和责任,纠纷伤亡并处理。
P506-5076、劳务派遣早就有,就业形式非正规,三种主体三关系,雇用使用相分离。
P5077、派遣管理很重要,派遣单位要规范,具备资质签合同,劳动报酬要支付。
歧视侵权不可有,同工同酬要和谐。
P5108、外国企业聘雇员,九步程序要牢记:委托服务有资质,遵守法律和法规,雇员求职找委托,服务机构要审查,签订合同缴保费,派遣协议定权义,争议处理依法律,外企违法追责任,港澳台等同执行。
P513-514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1、工会企业共商议,内容细节责任清。
宏观调控指导线,政企分开控成本。
P520-5232、指导线由政府定,宏观调节与控制。
指导线有三作用:工资增长有依据,人工成本得预测,政企分开得调控。
P522-5233、指导线有三原则:国家要求要符合,地区差异要重视,具体指导要协商。
人力资源管理师第六章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部分重点节第一节企业绩效管理系统设计与运行1、我国劳动合同制度的立法历史(了解)◆改革开放前,我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对应的劳动用工制度是终身制,即固定工。
◆1983年2月,劳动人事部下发了《关于积极试行劳动合同制的通知》。
◆1986年7月,国务院颁布《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暂行规定》。
◆1992年开始推行全员劳动合同制。
◆1994年7月《劳动法》通过,1995年1月1日实施。
全面推行劳动合同制。
◆2007年6月《劳动合同法》通过,2008年1月1日实施。
◆2008年9月国务院《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公布并实施。
2、《劳动合同法》前比较普遍性的问题(4点)①劳动合同签订率低。
②劳动合同短期化,劳动关系不稳定。
③用人单位利用强势地位侵犯劳动者权益。
④劳动法的监督检查薄弱。
3、制定《劳动合同法》的意义(3个需要)①是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的需要。
(劳动关系)②是强化劳动立法的需要。
(劳动立法)③是完善劳动法律制度的需要。
(劳动法律)4、制定《劳动合同法》的原则(3个原则)①以邓、三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情出发,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②针对现实生活中迫切需要规范的问题,明确当事人权利和义务,着眼于构建与发展和谐稳定劳动关系。
③体现社会法的性质和特点,兼顾双方各自特殊利益、体现共同利益前提下,重在保护劳动者的合法利益。
5、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方式(4种)序号方式表现形式特征①自力救济协商、和解自治性、合意性、非严格的规范性②社会救济调解自治性、群众性、自愿性、比较的灵活的程序性③公力救济诉讼、行政裁决④社会救济与公力救济结合劳动仲裁贯彻三方原则、强制性、严格的规范性6、《劳动争议仲裁法》前出现的问题(4点)①案件数量大幅上升,并日趋复杂和多样化,调解难度加大。
②劳动争议仲裁规则位阶低,权威性不足。
③仲裁机构和人员非专业化弱点日益显现。
④劳动争议处理制度不够完善(实效短、周期长、维权成本高)。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知识点整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一、劳动关系含义含义: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和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三、劳务关系的含义含义: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劳动服务的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
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1、产生的原因不同;2、适应的法律不同;3、主体资格不同;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5、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6、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9、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
五、劳动派遣的含义、性质和特点含义:指劳动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性质:劳务派遣=组合劳动关系=形式劳动关系+实际劳动关系本质特征是雇用和使用相分离特点:签订派遣协议能力要求:一、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1、资格条件: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人民币200万元。
2、设立程序:向劳动行政部门依法申请行政许可。
3、合同体系:(1)劳动合同:签订两年以上的固定期限劳动合同;(2)劳务派遣协议: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二、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1、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同工同酬。
2、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
(三性岗位:临时性、辅助性、替代性,用工比例:不超过10%)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的义务1-54、派遣期限到期,劳动合同的解除终止如何处理。
人力资源二级精品复习资料加习题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精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者派遣管理一、劳动者派遣的概念(一劳动者派遣的含义劳动者派遣是指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接受单位工作,派遣劳动者受接收单位指挥监督,为接收单位提供劳动;劳动者和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二劳动者派遣的性质在劳动派遣中,存在三种主体和三重关系三种主体是劳务派遣单位、接受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三重关系是劳动者派遣机构与受派遣劳动者的关系、劳动者派遣机构与接受单位的关系和接受单位与受派遣劳动者的关系。
在劳动者派遣中,劳动者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
劳动者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派遣机构既然是劳动关系中的雇主,有义务向被派遣劳动者支付工资、缴纳社会保险、提供福利待遇等。
二、劳动者派遣的成因(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动者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
(三劳动争议处理在劳动派遣所形成的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争议。
(四、劳动者派遣的成因1. 降低劳动管理成本2. 促进就业与再就业3. 为强化劳动法制提供条件4. 满足外国组织驻华代表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三、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一劳务派遣单位的管理1. 资格条件劳动者派遣机构必须具备企业法人设立的条件,依法设立法人治理机关,并具有一定数量的专业从业人员,有健全的管理制度,达到法定标准的注册资本, 足以抵御可遇见的系统风险。
注册资本不少于 50万元2. 设立程序劳动者派遣机构的设立应当实行许可制度。
营业服务范围在一地的,由当地政府劳动保障部门特许; 从事异地劳动者派遣业务的,应当有派遣机构所在地和接受单位所在地政府的劳动保障部门双重特许。
取得劳动者派遣许可证后,经工商行政部门登记注册,方可营业服务。
3、劳务派遣单位不得克扣接受单位按照劳务派遣协议支付给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二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1、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2、在同一岗位使用的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应当同等待遇,同岗同酬3、实际用工单位的内部劳动规则的实施, 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一律平等4、实际用工单位应当根据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与劳务派遣单位确定派遣期限,不得将连续用工期限分割订立数个短期劳务派遣协议5、被派遣劳动者可以依据《劳动合同法》的有关规定,与劳务派遣单位解除劳动合同6、如出现违纪等严重情况, 用工单位可以将劳动者退回派遣单位,派遣单位可以依法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7、实际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工单位[小节测验 ]单项选择题:1、劳动者派遣协议规定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双方的权利义务。
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复习笔记 第六章 劳动关系管理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务派遣用工管理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一)劳动关系的含义劳动关系指用人单位(雇主)与劳动者(雇员)之间在运用劳动者的劳动能力,实现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1、劳动关系的内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关系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指劳动法律规范在调整劳动关系的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显示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内容是权力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三)事实劳动关系1、含义(1)指用人单位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2)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的义务之一是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
(3)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较只是缺少了书面劳动合同。
2、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2)关系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4)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3、关于实施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1)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具备以下情形劳动关系成立①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②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活动③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活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2)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合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凭证①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③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④考勤记录⑤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4、劳动法规定的三项措施(1)在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了书面劳动合同,其行为即不违法;(2)用人单位未在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自第二个月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3)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仍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除在不足一年的违法期间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工资外,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二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复习大纲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
6、奖金、补贴等分配办法
7、工资支付办法
8、年度平均工资水平
知 识 二、工资指导线制度 361 第二 节工 资集 体协 商 一、工资集体协商的程序 365 三、制订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 362 四、工资指导线的主要内容 362 五、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363
9、其他事项 1、年度工资增长水平的依据 1、符合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1、上线(预警线) 2、控制人工成本 3、宏观调控体系的完善 3、协商
2)调查和调解 2)仲裁准备 3 人以上单数
3)制作调解协议书或调解意见书 3)开庭审理 4)仲裁文书送达
2)劳动者推举代表 5)就地、就近原则
3)影响范围重大,由省级管辖 6)向当地政府汇报结果
一、因签订集体劳动合同发生争议的处理方法 1)协商 1)申请和受理 二、履行集体合同 1)协商 2)仲裁 3)法院审理 2)●劳动争议协调处理机构协调处理 2)协调处理方案 3)协调处理 3)和平义务 4)制作《协调处理协议书》 5)15+15
一、劳动者派遣的概念 351 第一 节劳 动者 派遣 管理 能 力 知 识 二、●劳动者派遣的特点 353 三、劳动者派遣的成因 354 一、劳动者派遣机构的管理 355 二、⊙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派遣劳动者的管理▲356 派遣劳动者的管理
劳动者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动者派遣协议,由劳动者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派遣 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典型的非正规就业的一种形式。是一种新型的用工方式 1、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 1、降低劳动管理成本 2、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 2、促进就业与再就业 3、劳动争议处理 4、满足外国组织驻华机构等特殊单位的需求
能 力 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的制定程序 36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劳动关系管理第一节劳动者派遣管理知识要求一、劳动关系含义与特征新增(一)劳动关系的含义一种雇员通过提供体力和脑力劳动来换取雇主所提供报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关系。
劳动关系所反映的是一种特定的经济关系——劳动给付与工资的交换关系。
(二)劳动关系的特征新增多选1、劳动关系的容是劳动2、劳动关系具有人身关系属性和财产关系属性相结合的特点3、劳动具有平等性和隶属性的特点二、劳动法律关系的含义和特征(一)劳动法律关系所谓劳动法律关系是指劳动法律规在调整劳动关系过程中所形成的雇员与雇主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即雇员与雇主在实现现实的劳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权利义务关系。
劳动关系是基于劳动合同而建立的,而合同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法律制度。
劳动法律关系国家的意志。
(二)劳动法律关系的特征多选1、劳动法律关系是劳动关系的现实形态2、劳动法律关系的容是权利和义务3、劳动法律关系的双务关系4、劳动法律关系具有国家强制性(三)事实劳动关系1、事实劳动关系的含义事实劳动关系除了非全日制用工形式外无书面劳动合同或无有效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劳动法律关系。
①劳动者为用人单位提供劳动②接受用人单位的管理③遵守用人单位的部劳动规则④获得用人单位支付的劳动报酬等基本要素。
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立劳动合同。
事实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相比较只是缺少了一个形式要件——书面劳动合同。
2、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1)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又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始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另一种是原劳动合同期满。
(2)无效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3)双重劳动关系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双重劳动关系是指劳动者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用人单位建立的劳动关系。
双重劳动关系在现实生活量存在。
如:职工下岗或停薪留职到另一单位工作,或同时从事其他兼职工作等。
(4)以其他合同形式替代劳动合同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并未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但是在其他合同中零散地规定了劳动者的权利、义务条款,比如在承包合同、租赁合同、兼并合同中一般性地规定了劳动者的使用、安置和待遇等问题,从而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等。
3、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规定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新增多选①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③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④考勤记录;⑤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
三、劳务关系新增所谓劳务关系是指劳动服务供给者与劳动服务的需求者根据口头或书面约定,由劳动服务供给者向劳动服务的需要者提供一次性的或者是特定的劳动服务,劳动服务的需求者依照约定向劳动服务供给者支付劳务报酬的民事法律关系。
劳务关系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平等主体,通过劳务合同建立的一种民事权利义务关系。
与其他法律关系的构成要素一样,包括主体、容和客体。
1、主体。
劳务关系的主体即享有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及各类组织,如个体经济组织、合伙、法人、政府、外国组织以及其他特殊组织。
2、容。
劳务关系的容即劳务关系当事人享有的权利和义务。
3、客体。
劳务关系的客体即主体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务。
劳务关系具有下述特征:新增多选1、劳务关系双方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
2、工作风险一般由劳务供给者提供。
3、劳务关系基于民事法律规成立,并受民事法律规的调整和保护。
4、劳务关系主体具有不特定性,劳务关系的容具有广泛性特征。
四、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的区别新增多选或简答1、两者产生的原因不同。
2、适用的法律不同。
3、主体资格不同。
4、主体性质及其关系不同。
这是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最基本、最明显的区别。
5、当事人之间权利义务方面有着系统性的区别。
6、劳动条件的提供方式不同。
7、违反合同产生的法律责任不同8、纠纷的处理方式不同9、履行合同中的伤亡事故处理不同10、劳动报酬与劳务报酬的决定方式、支付方式、支付时间方面,权利保护时效方面等都存在差异。
五、劳务派遣的概念(一)劳务派遣的含义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单位与接受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由劳务派遣单位招用雇员并派遣该劳动者到接受单位工作,劳动者和劳务派遣机构从中获得收入的经济活动。
劳务派遣现象的术语:雇员租赁、雇员派遣、劳动派遣、人才派遣、人才租赁、劳动力派遣等。
劳务派遣的性质相对于正规就业而言,劳务派遣是一种典型的非正规就业方式。
在劳务派遣中,存在着三种主体和三重关系。
三种主体是劳务派遣机构、用工单位和被派遣劳动者;在劳务派遣中,劳务派遣机构与被派遣劳动者依法订立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即雇主是劳务派遣机构,雇员是将被派遣的劳动者。
劳务派遣的本质特征是雇佣和使用相分离。
六、劳务派遣的特点(一)形式劳动关系的运行劳务派遣机构是形式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用人单位,其职责是被派遣劳动者的招聘、甄选、考核和录用,将被劳动者派遣到接受单位,支付工资、提供福利待遇、为被派遣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督促被派遣劳动者的接受单位执行国农劳动标准和劳动条件。
(二)实际劳动关系的运行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是实际劳动关系的主体之一,是获得被派遣劳动者实际劳动给付的用工单位。
(三)劳动争议处理单选在劳务派遣所形成的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劳动争议。
劳务派遣中的劳动争议,即可能发生于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之间,也可能发生于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虽然也会涉及被派遣派遣者的利益,但不属于劳动争议,而是属于民事纠纷。
处理异地劳动争议可以参照以下原则: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的劳动争议,由劳务派遣机构所在地管辖;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的劳动,由用工单位所在地管辖;被派遣劳动者与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的劳动争议,可由劳动合同或劳务派遣协议约定,由当事人选择劳务派遣机构所在地或用工单位所在地管辖。
能力要求一、劳务派遣机构的管理510在劳务派遣的组合劳动关系运行中,劳务派遣机构和用工单位都对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承担义务。
劳务派遣机构具有作为被派遣劳动者的形式用人主体和被派遣劳动者与用工单位之间的中介组织者的双重身份,对保证组合劳动关系的和谐运行负有重大责任,其抵御劳务派遣的社会风险的实力和信誉都对劳务派遣的秩序和效果至关重要,因而应当对劳务派遣机构的资格严格管理。
1、资格条件:场所、制度、资金(200万元,单选)2、设立程序:向劳动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3、合同体系:在组合劳动关系的运行中,存在两种合同,其一为形式用人主体与被派遣劳动者的劳动合同;其二为被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的劳务派遣协议。
劳务派遣单位应当将劳务派遣协议的容告知被派遣劳动者。
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不得向被派遣劳动者收取费用。
(P511,选择题)二、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511被派遣劳动者的用工单位是实际用人主体,作为组合劳动关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享有获得劳动给付的权利,对被派遣劳动者行使生产性劳动组织、指挥、管理等权利,严格履行劳动者派遣协议规定的义务。
其管理的特殊性主要在于避免可能出现的劳动歧视问题。
(单选)1.被派遣劳动者与正式雇员享有平等的法定劳动权利如参加工会、参与的权利、提请劳动争议出来的权利等。
实际用人单位的集体合同规定的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等劳动条件标准同样适用于被派遣劳动者。
被派遣劳动者享有与用工单位的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
2.劳务派遣用工是企业用工的补充形式新增只能在临时性、辅助性或替代性的工作岗位上实施。
3.用工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多选(1)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提供相应的劳动条件和劳动保护(2)告知被派遣劳动者其工作要求和劳动报酬(3)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4)进行必要的培训(5)连续用工的,实行正常的工资调整机制用工单位不得将被派遣劳动者再派遣到其他用人单位。
4.被派遣劳动者的派遣期限到期,应提前告知,并应协同劳务派遣单位办理劳动合同的终止手续和工作交接。
三、法律责任劳务派遣单位未经许可擅自经营,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停止行为,没收所得,并处以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用工单位给被派遣劳动者造成损害的,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四、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管理(一)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二)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规定的适用围(三)外国企业常驻代表机构聘用中国雇员的程序1、外企机构不得自行直接聘用或委托其他任何单位、个人雇佣中国雇员。
2、中国雇员必须通过涉外就业服务单位向外企代表求职。
3、港澳台虽是中国的,但在此依照外企执行。
第二节工资集体协商知识要求一、工资集体协商520(一)工资集体协商含义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
工资协议是指专门就工资分配事项签订的专项集体合同。
(单选)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是调整劳动关系运行的重要机制。
(二)工资集体协商的容多选1.工资协议的期限;2.工资分配制度、工资标准和工资分配形式;3.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4.奖金、津贴、补贴等分配方法;5.工资支付办法;6.变更、解除工资协议的程序;7.工资协议的终止条件;8.工资协议的违约责任;9.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约定的其他事项。
二、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和作用(一)工资指导线制度的含义在市场经济的运行中,国家为实现促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燕尾服、促进就业和物价稳定等政策目标,都要对经济运行实施宏观调控。
工资指导线制度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宏观调控工资总量和水平、调节工资分配关系,指导工资增长,指导企业工资分配的办法、规定的总称。
其主要目的是调整、规工资分配关系、逐步提高工资水平,保证所有的劳动者分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会公平。
多选工资指导线适用于各类企业和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劳动者。
(二)工资指导线的作用多选1.为企业集体协商确定年度工资增长水平提供依据,有利于企业形成正常的工资增长机制。
2.引导企业自觉控制人工成本水平。
政府在工资的宏观调控方面,总的原则是实施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同时在工资的调控上由总量控制向水平控制转变。
3.完善国家的工资宏观调控,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企分开”。
三、制定工资指导线应遵循的原则多选1、“双低原则”:工资指导线的制定应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对工资增长的总体要求,坚持工资总额的增长低于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平均工资的增长低于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的原则2、因地而异的原则:各地区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确定当地工资指导线水平3、制定工资指导线实行协商原则:(省级劳动行政部门会同同级工会、企业家协会协商制定)四、工资指导线主要容(一)经济形势分析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和宏观政策分析;本地区上一年度经济增长、企业工资增长分析;本年度经济增长预测以及与周边地区的比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