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合集下载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目标与特点

高中新课程改革的理念 目标与特点

学校如何办教育要从非常宏观的背景来 看,因此我们说,有些学校专注于提高 升学率,提高升学率不是坏事情,但是 我们只做这一件事情,那就是对教育的 一种简单化,说的更不好听呢,是功利 化。
——朱慕菊报告语
新一轮课程改革总体目标
总体目标: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 教育目的的指向
教育指向何方——
把教育只定位于培养特定国家和社会的政 治人、经济人、社会人,无疑是一种封闭的 教育理念,其价值取向仅仅确立在社会和国 家一级而忽视了个人和人类整体这两端。这 样的教育缺乏尊重、关注个体生命的人道意 识,缺乏对教育为谁这一基本问题的理解。
教育首先应该指向人,教育是人的教育。 首先应尊重和承认人作为人超越了“资源” 和“资本”的独立价值。
那么,个性是什么? 新课程认为,每一个学生的个性既是具有独特性、自主性的 存在,又是关系中的存在。新课程正是从以下三大关系来理解学 生个性发展、规划课程目标的,即:
学生与社会的关系(前面四条内容基本上属于这一关系),
学生与自然的关系(五、六两条内容基本上属于这一关系),
学生与自我的关系(第七条属于这一关系)。 这三大关系相辅相成构成了学生个性相对完整的画面。用一 种整体的观点来全面把握学生的个性发展并将其视为课程的根本 目标,这使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具有了新的起点。
一切的教育,都必须有一个受教育的主体,而不是 客体。
主体性:教育目的应成为学生的自我追求, 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
③教育目的的超越性和未来性
教育还应寻求超越,而不仅仅是适应;让“人 的教育”着眼于未来,而不是现实。
超越性:在人类越来越受功利现实羁绊、越来越受实利
限制生命意义的扩展之际,教育体现的对人类 社会最高境界的诉求,保留了对超越实利的非 功利的价值追求,至少可以寄希望于教育使人 在现实的病态和畸形中保持警觉,对人的纯功 利性的冲动起到平衡的纠正作用。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2019年工作要点作者:来源:《基础教育参考》2019年第07期基本思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加强党对基础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深入推进教育公平,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发展素质教育,攻坚克难、狠抓落实、防范风险,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发展、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特殊教育优质融合发展,加强教学装备和信息化建设与应用,切实提高基础教育育人质量。

一、抓党建、实德育,坚持基础教育正确方向1.加强党对中小学的全面领导。

会同中央有关部门研究完善中小学领导体制,制定《中小学党建工作规范化基本要求》。

继续举办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和网络培训班,加强网络培训资源建设,不断提高中小学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

2.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

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推动“一校一案”,普遍建立完善德育工作实施方案。

举办省级德育骨干培训班,推动各地层层开展培训。

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创建,重点加强乡村学校文化建设。

制订心理辅导指导手册,开展心理辅导教师示范培训,加强专业指导。

落实中小学影视教育工作意见,推动学校以多种形式定期开展观影活动,举办第三届全国中小学生电影周。

继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校外教育事业发展项目,加强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课程资源和服务平台建设,遴选推广典型线路。

继续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圆梦蒲公英”等活动。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能力。

3.加强中小学劳动教育。

落实《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和劳动教育大纲,统筹家务劳动、校内劳动、校外劳动,推动每所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劳动场所,创新劳动途径,确保劳动教育课时,充分发挥劳动综合育人功能。

召开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座谈会,交流推广各地典型经验,推动将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成长档案和综合素质评价。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06.11•【文号】国办发〔2019〕29号•【施行日期】2019.06.11•【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中等教育正文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普通高中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才培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

办好普通高中教育,对于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增强高等教育发展后劲、进一步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统筹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和高考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围绕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的工作目标,深化育人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坚决扭转片面应试教育倾向,切实提高育人水平,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来职业发展打好基础,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改革目标。

到2022年,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进一步完善,立德树人落实机制进一步健全。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全面实施,适应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选课走班教学管理机制基本完善,科学的教育评价和考试招生制度基本建立,师资和办学条件得到有效保障,普通高中多样化有特色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二、构建全面培养体系(三)突出德育时代性。

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

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切实增强“四个自信”,厚植爱党爱国爱人民思想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勤奋学习的远大志向。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中国的基础教育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因为它对孩子们的成长和未来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我国每隔一段时间就会进行一次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完善。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迎来了一次全面改革,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具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新课程的核心目标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它强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使得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新课程改革力求使学生的学习不再只停留在书本知识上,而是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针对新课程改革,学校和教师们也做出了积极的响应。

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学校和教师们不再仅仅以课本教学为主,更多地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等创新的教学方式。

他们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并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

同时,新课程改革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兴趣培养。

在过去的教育中,很多学生将学习看作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动力去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

而新课程改革鼓励学生参与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可以更好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并且积极主动地学习新的知识。

此外,新课程改革还加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培训。

教师是课堂上的引导者,他们的能力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们被鼓励参与各种专业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育理念。

只有教师们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帮助他们发展潜力。

总体来说,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是一次引领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

它旨在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学生,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求。

学校和教师们积极响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采取创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热爱,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基础教育将更加完善,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

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语文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

《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

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

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

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

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

2019-2020年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案人教版(一)指导思想普通高中教育是面向大众的、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的基础教育。

社会的发展对我国高中教育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必须顺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目标和学习内容,变革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构建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择性的高中语文课程。

高中语文课程要充分发挥其促进学生发展的独特功能,使全体高中学生获得应该具备的语文素养,并为学生的不同发展倾向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高中语文课程的建设,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改革的基础上继续推进。

高中语文课程要为造就时代所需要的多方面人才,增强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课程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三)课程的基本理念高中语文课程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设计课程目标,努力改革课程的内容、结构和实施机制。

1.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及整体素质。

高中语文课程应帮助学生获得较为全面的语文素养,在继续发展和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有效地发挥作用,以适应未来学习、生活和工作的需要。

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解读

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方案解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程回顾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国家教材委员会成立 北京、天津、山东、海南第二批进入新高考(3+3) 教育部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 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辽宁、广东、河北、湖北、湖南、江苏、福建、重庆第三批进入新高考(3+1+2)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发布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发布 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北京、天津、上海、辽宁、山东、海南6个省份率先使用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颁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 《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 2020 年修订)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六、探索学分互认转换制度,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探索建立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转换制度,打通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的联系 通道,构建人才成长“立交桥”。
高考遵循了三个价值取向: 第一是促进公平,包括招生计划分配、清理各种加分项目、农村专项、东西部省份协作计划; 第二是以人为本,分类招生、等级性考试、多次考试、合并录取批次、专业+学校志愿填报; 第三是科学选才,“两依据一参考”、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是在破除唯分数论上下功夫 (南方科技大学, 深莫斯科大学)。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深化阶段

高中新课改的基本内容.pptx

高中新课改的基本内容.pptx
术(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音乐、美
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
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学习领域下设学科科目, 共设置了14个科目,通用技术是其中一个新设置 的科目。每一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根据具体科
目的内容设置相关的模块,模块之间既相互独立, 又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2
感谢你的阅读
科学和技术同时又是社会前进、人类文明和社会 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当然,它们同时也带来了许 多要解决的问题。反过来,社会也对科学和技术 起着一定影响和制约的作用。当代社会,技术与 科学、社会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12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9
第四,评价建议具有更强的指导性和 操作性
课程标准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 课程发展融为一体,淡化了终结性评价 和评价的筛选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 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实行学生学业成 绩与成长记录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 评价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 重视学习过程和体验。
教学大纲规定对所有学生的最高要求,而课 程标准只规定对学生的基本要求,为学生的 个性化发展留有足够的空间。
7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9
高中课程标准的突出特色
高中课程标准力图在“课程目标”、“内容 标准”和“实施建议”等方面全面体现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 方面的基本要求。
15
感谢你的阅读
2019-11-9
课பைடு நூலகம்标准的实施建议部分包括教学建 议、教材编写建议、课程资源开发与 利用建议等,同时提供了典型案例, 便于准确理解标准,减少标准在实施 过程中的落差。而教学大纲的教学建 议主要包括课时安排、教学中应注意 的问题及考核与评价等。

2019版的高中新课改指导意见

2019版的高中新课改指导意见

2019版的高中新课改指导意见一、引言2019年,高中新课改在教育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新课改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高中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本文将深入探讨2019版高中新课改指导意见的主要内容和目标。

二、核心内容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新课改指导意见,高中课程设置将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除了传统的学科知识外,新课程将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新课程还将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强化实践教学新课改指导意见明确提出,高中教育应该注重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学校应该积极组织各类实践活动,包括实验、实地考察、社会实践等,让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3. 推进素质评价新课改强调,要改变传统的单一考试评价方式,推进素质评价体系的建立。

除了学科成绩外,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也应该纳入评价的范畴。

学校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课堂表现、综合考核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发展情况。

4. 促进教育公平新课程改革指导意见提出,要促进教育公平,缩小不同学生之间的差距。

学校应该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潜能。

同时,要加强对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的教育支持,确保他们享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5. 提高教师素质新课改指导意见还强调,要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培养,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和研究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方法,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目标和影响新课改的指导意见旨在推动高中教育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通过优化课程设置、强化实践教学、推进素质评价、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师素质,新课改将为高中教育带来积极的影响。

优化课程设置将使学生能够更全面地学习各个学科的知识,并培养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

2019年中学三年课改规划

2019年中学三年课改规划

2019年中学课改工作三年规划方案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越来越受到学校领导、老师们的重视。

为保证我校“先学后教,精讲重练”课程改革模式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沿滩区教育局关于实施“实践新方法、打造新课堂”课堂教学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拟定我校课改三年规划及管理方案:一、现状分析1、部分教师仍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课堂教学水平上。

课堂效率低,靠大量作业、重复机械的训练来提高教学质量,教师教得苦、教得累。

2、学生厌学情绪严重,自身蕴藏的潜能没有开发出来,更谈不上自主学习。

陷入作业堆和加班加点的重围中,个性得不到尊重和张扬。

学生学得苦、学得累。

二、发展要求:突破课堂教学的瓶颈,走出一条轻负担、高效率,符合课改精神和时代要求的教学改革之路。

实现“创建一流农村中学”这一目标。

三、目标规划根据上级课改工作要求,按照整体推进、分步实施、重点突破、全面提升的工作思路,坚持以转变教师理念为突破口,以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为重点,以变革教学方式为主线,以加强教学研究为动力,以优化教育技术为手段,逐次开展“活力课堂、智慧课堂、高效课堂”的三年行动研究,努力把握“先学后教,精讲重练”教学模式的精髓,实现“先学后教,精讲重练”的规范化、常态化和均衡化,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我校新课改各项工作,结合本校实际,着力做好一下五项具体工作:1、制定“仙市中学新课程实施方案”⑴按六个教研组分组分学科进行集体研备,各个教研组充分利用每周的半天时间研讨备本学科的课改模式,采用分段分工,落实到人,在三年时间里形成仙市中学所有学科的导学案库。

⑵上好公开课、优质课。

老年教师上经验交流课,中年教师上优质课,青年教师上过关课③加大教研经费的投入,严格考勤制度,保证课改有效进行。

2、进一步组织学习,加强内部培训和外派培训,更新全体教师观念,改善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办公厅•【公布日期】2020.07.07•【文号】教基厅函〔2020〕19号•【施行日期】2020.07.0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材正文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19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9〕29号)和《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教基〔2018〕15号)要求,教育部组织开展了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以下简称示范区和示范校)遴选工作,经各地推荐和专家审核,确定了一批示范区和示范校(名单详见附件)。

为做好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切实加强领导。

各地要将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作为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推动普通高中育人方式变革和全面提高育人质量的重要途径,予以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本省(区、市)示范区和示范校建设工作的指导,组织省级专业机构提供专业支持。

各示范区和示范校要在申报方案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制定示范区、示范校建设工作三年规划和年度工作方案,明确建设目标和任务,并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和工作考核,确保示范建设工作和各项改革任务有序推进。

二、突出重点,形成有效经验。

各示范区和示范校要围绕《教育部办公厅关于遴选建立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级示范区和示范校的通知》(教基厅函〔2020〕8号)提出的重点任务,结合本地本校实际,突出优势和特长,在课程建设、教学改革、考试评价等关键领域进行积极探索,在开发选修课程、推进选课走班、加强学生发展指导、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健全学分认定管理办法和完善办学质量评价等重点环节实现突破,创新综合实践活动和劳动教育方式方法,形成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有效经验和成果,在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模式变革、促进学校多样化有特色发展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教基发〔2019〕4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鲁教基发〔2019〕4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正文:----------------------------------------------------------------------------------------------------------------------------------------------------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的通知各市教育(教体)局:根据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结合高中教育教学实际,我厅研究制定了《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自2019级普通高中学生开始实施,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山东省教育厅2019年8月23日山东省普通高中教学指导意见普通高中教育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大众的基础教育。

普通高中教育的任务是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为学生适应社会生活、高等教育和职业发展作准备,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普通高中课程教学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努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体现国际发展趋势、充满活力的课程体系,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培养目标普通高中课程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一)具有理想信念和社会责任感。

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树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人民幸福、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作贡献的远大志向。

遵纪守法,履行公民义务,行使公民权利,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法治意识、道德观念。

热心公益、志愿服务,具有奉献精神。

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具有生态文明意识。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9年文档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 2019年文档

新课标下的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在我校实施已有好几年了,随着课改的不断深入,以教师讲述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批评和质疑;取而代之的是倡导学生积极参与的“主动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而新教材只给了我们个教学的版本,却没给我们具体的教法、学法让我们拿来就用,这就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在实施新教材的这几年的时间里,既有收获也有困惑。

在此,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通过观摩地理课堂教学的体会,就“地理课到底该怎么上”谈我个人的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教师要重新审视教材的功能传统的教材观是一种将教材神圣化、强调教师对其绝对服从的教材观,它割断了课程与丰富的社会现实之间的联系;限制了学校的课堂生活空间和学生的学习活动空间;限制了教师的创造性及其教学的个性化;容易导致学生对教师乃至所有书本的盲目崇拜;扼杀了其自主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使教师无法在教学中找到其生命的价值和职业的乐趣。

这次课程改革使我们的教材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材版本的多样化使原有的一种教材作为“法定文化”的地位日渐动摇;教材的地位也由“控制”教学,转向“为教学服务”。

在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只占50%,师生互为学生创造性生成的内容。

10%,另外40%动中产生的新内容占.鉴于此,我们在教学中应将教材作为一种“材料式”文本和工具应用于课堂。

例如:我在讲到《城市和城市化》时,把课本上案例“伦敦城市的发展”.只作为教学的引子。

而将我县近几年来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因105国道复线从县城以东通过,使得我县的城区总体向东发展,而原105国道西门段的城市建设也随着国道的衰退而萧条等一系列内容。

另外,我及时将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

如:《锋面与天气》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难点,正好前几天我县经历了一次冷锋过境天气,我及时调整了教学内容,先将这几天整个天气的变化过程做了一次回忆:哪天是冷锋过境前、哪天是冷锋过境时、哪天是冷锋过境后,分别和最近这几天的天气一一对应,最后又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小结。

“新课改下高中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4页

“新课改下高中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的研究”中期研究报告4页

“新课改下高中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研究”中期研究报告一、课题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1.课题研究背景。

2019年,山东、宁夏率先在全国启动了高中新一轮课程改革,2019年湖北省也加入了课改行列。

在适应新课改新要求、教师寻求转型与自我超越过程中,没有充分发挥集体备课作用。

不注意集体协同,教师个人单打独斗,凭个人经验备课。

有些学校、有些教研组也开展了集体备课,但所开展集体备课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有:一是一人担纲,众人附与,没有从实质上整合集体力量;二是反思乏力,停留于口述心记,师生创造性见解没及时总结记录;三是形式单一,主要针对上新课做一下教材剖析,讲一下重难点,统一一下教案与教学进度;四是“文人相轻”,发言留一手,只要竞争不要合作。

备好课是上好课前提。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想让教师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个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道路上来。

”因此,改革教师备课,让教师由低效备课变为高效备课,让教师备课适应新课改需要,实施“备课改革”研究,探寻有效集体备课、高效集体备课就显得大为重要与迫切!2.课题研究意义。

本课题通过新课改下有效集体备课研究,为各教研组、备课组有效开展集体备课提供方法建议,来帮助各教研组、备课组高效开展集体备课,提高各科教师备课质量与效率;同时,也研究解决当前新课程教学中出现新问题,全面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我校教师整体素质。

二、课题研究内涵界定与外延剖析1.本课题内涵界定。

本课题内涵界定为“新课改下高中有效集体备课模式研究”。

这一内涵核心是“集体备课”,背景是“新课改”,要求是“有效”甚至“高效”,最终表现形式是“模式”,能够在新课改背景下有效提高备课与集体备课效率集体备课模式。

2.本课题外延剖析。

本课题外延较为宽广,除了研究有效集体备课途径、方式与具体操作程序外,还要研究有效集体备课评价策略与标准、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以及教师开展多种形式集体备课实践案例等。

新高考改革各省实行的时间哪一年

新高考改革各省实行的时间哪一年

新高考改革各省实行的时间哪一年新高考改革各省实行的时间2014年启动-2017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一批试点省份2014年新高考改革试点正式开始,作为第一批实行新高考制度的省份,浙江和上海分别公布了本省的新高考制度,浙江使用浙江卷采用七选三的选课模式,选考等级采用21等级制度。

上海使用上海卷,总分660不变,选课采用六选三的模式,等级制度采用5等11级制度。

2017年启动-2020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二批实行省份继浙江和上海新高考改革之后,2017年作为第二批改革的省份,山东、天津、北京、海南四个省份也公布了新高考改革的方案。

此四省沿用第一批新高考改革的方案,采用3+3选课的模式。

但是四个省因地制宜,参照每个省的不同情况在学考和选考制度上各有不同。

2018年启动-2021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三批实行省份2018年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有湖南、湖北、河北、辽宁、重庆、江苏、福建和广东八个省份。

作为第三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这八个省份充分借鉴第一批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省份的经验,有效的调节选课不平衡,教学资源分配不均匀的问题,采取3+1+2的考试模式,实行统一的等级赋分制度。

使新高考方案再次升华。

2019年启动-2022年执行,新高考改革第四批试点省份按照最开始的计划第四批实行新高考的省份有陕西、宁夏、云南、广西、甘肃、新疆、青海七省。

但是由于四川、河南、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贵州、内蒙古和西藏10个省份原定于2018参与第三批新高考改革,却因为新高考实施过程中存在部分问题,以新高考制度不成熟,不适合本省教育情况为由,推迟了新高考改革,所以现在还不能确定,这些省份是否参与第四批新高考改革,以及原定于第四批改革的省份是否也会出现反悔的现象。

全国新高考的三种模式一、3+3模式目前上海市和第二批实行新高考改革的4个省市,分别是北京、天津、山东、海南是采用3+3高考模式,指除语数外3科外,学生要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自主选择3科作为高考选考科目,经统计,该模式共有20种选科组合方式。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2019年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1、改苹旳背景、2、改革的目标、3、改革理念、4、改革旳内容1、改革的背景一、国际背景L信匡化社会、知识经疥时代对入才培养的新挑战(1)信息技术特別是信息两络,正改变了人类旳传遶方迖,也正改变着教育(2)教育突破了现有时空,实现了贽源共享。

(3)引起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过程、教育组织的重大变革。

(4)知识经济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新的挑战,人们需要树立新旳人才观和教育质量观。

(5)中国要融入国际经济发展和竞争中,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旳挑战,增强国民素质和竞争实力,针对原有基础教育的弊端,逬行课程改革是必然选择。

2。

世界各国以课程为中心的基础教育改革出现了前所禾有旳新发展"二、国內背景1 •近二十年来的课程改革必须进行总结和评价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经历了数次改革,形成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现有旳体系和框架,取得了以下旳新进展:初步改变了国家课程管理过于吳中旳状况,引入了地方课程,形成地方和国家二级管理的方式。

②,在必修课的基础上增加了选修课程、活动课程③初步实行统一要求的前提下教材多样化的仿宜,推动教材多样化发展。

④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涌现出一些好的教学改革典型,为新的改革捉供了借鉴基础教育课程现有的体系和框架也存在一些问:D教育观念滞后•人才培养的目标同时代发展妁需求不能完全适应2)思想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不强3)课程内容存在“娶.难、偏、旧”等情况6课程结构单一.学科体系相对封闭.难以反映现代科技,社会发展的新内容,脱离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实际.5)学生死记硬背,题难训练的状况普遍存在。

6)学科谍程在内容上和结构上重视学科经典内容的学习,忽视学生学习习惯和人生态度的培养忽视学生的实践和经验总结起来,原因主要是:课程观念落后,课程体制僵化,课程目标偏颇•.课程编制滞后,教师破乏训练。

2 一社会发展旳新先势对课程改革旳新要求不容忽视(1)科学技术的新变革是推动中<1字课程改旳旳根本动因(2)中国民众对教育要求旳堤高〔3)秦质教育访亘肚提出〔4)基础教育B勺滞后三.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旳目标1.总目标:>/以邓小平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匕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释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贾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逬素质教育。

高中新教材改革是怎么回事?

高中新教材改革是怎么回事?

高中新教材改革是怎么回事?高中教材改革的时间即将到来,你了解过相关知识了吗?小编在这里整理了高中新教材改革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高中新教材改革是怎么回事?2017年12月,教育部组织修订并颁布了《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

规定从今年即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将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实施六·三学制地区义务教育一、二年级和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统编《道德与法治》《语文》教材;七、八年级统一使用统编《历史》教材。

原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三科教材地区的三年级和九年级使用统编三科教材。

实施五·四学制地区初中历史课程起始年级统一使用统编《历史》五·四学制教材。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全部使用统编法治专册教材。

其他年级,可根据《2018年全国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变动部分)》和本地教学实际,确定使用统编三科教材进度。

尚未使用统编教材的年级,应使用原选用出版社出版的教材,不得更换版本。

普通高中新教材(2019开始实施)根据安排,2022年秋季开学,全国各省区市均启动实施新课程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即浙江、上海和北京、天津、山东、海南作为两批试点省份,已分别于2014年、2017年启动高考改革。

但这些省份从2019年的高一年级新生才开始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所以高中实施新课程新教材和高考改革并不是同步的。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按教育部发布的文章:河南、江西、四川、湖北、广东、江苏、河北、重庆、湖南、安徽、黑龙江、辽宁、吉林、贵州、山西、福建、西藏、内蒙古等18省份将在2018年启动高考改革。

但大部分省份(包括四川)至今仍未公布具体方案,于是各种消息渠道称,部分省份改革启动时间或将推迟!又有人称这些省份的高考改革也将推迟至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启动。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20年-2019年高中人教版新教材介绍--及新旧教材对比

2019年5月9日,新教材正式发布!新版教材根据《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编写的人教版高中教材,包括数学(A、B两个版本)、英语、物理、化学、生物学、地理、体育与健康、美术、日语、俄语、信息技术等学科。

同期投入使用的还有国家统编三科教材即思想政治、语文、历史。

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统筹考虑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和高考综合改革等多维改革推进的复杂性,为保障普通高中学校正常教学秩序,按照实事求是、积极稳妥、分步实施、自主申请的原则,自2019年秋季学期起,全国各省(区、市)分步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省份,可以于2019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8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0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19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19年或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2020年启动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可以于2020年或2022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起实施新课程、使用新教材。

国家统编教材三科语文新版教材语文必修共两本,分为上下册,如下图: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古代诗文占比近半,袁隆平、屠呦呦等事迹入选。

新版语文教材中,共选入古诗文67篇,占课文总数(136篇/首)的49.3%。

《短歌行》、《归园田居》、《声声慢·寻寻觅觅》、《静女》均被选用。

高中语文新教材共5册28个单元,册数较以往版本有精简普通高中《语文》全套教材共5册,其中必修教材分上、下2册,选择性必修教材分上、中、下3册。

据悉,高中语文教材较以往其他版本相比,总册数上有所精简。

教材设计了28个学习单元。

其中包括22个以课文为核心的单元,以及2个整本书阅读单元和4个活动类单元。

其中,必修教材每册8个单元,选择性必修教材每册4个单元。

另外,教材设计了4个独立的“古诗词诵读”板块。

新高三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新高三教学改革实践报告(3篇)

第1篇一、引言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新高三阶段作为高中阶段的最后一年,对学生的高考成绩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学校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了新高三教学改革实践。

现将本次改革实践情况报告如下。

二、改革背景1. 教育改革的需求:新课程改革以来,高中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果,但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单一,学生被动学习,创新能力不足。

2. 学生需求的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需求发生了变化,他们不再满足于传统的知识传授,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3. 家长和社会的期待:家长和社会对学生的期望越来越高,希望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优异成绩,同时具备一定的综合素质。

三、改革目标1.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3. 提高高考成绩:在改革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确保高考成绩稳步提升。

四、改革措施1. 优化课程设置:根据新课程改革要求,调整课程设置,增加实践性课程,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

2. 改革教学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如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类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水平。

4. 实施个性化教学: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5.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举办各类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6. 加强家校合作:定期召开家长会,与家长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形成教育合力。

五、改革成效1. 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方面取得了优异成绩,参加各类竞赛获奖人数逐年增加。

2. 教师教学水平得到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善。

3. 高考成绩稳步提升:新高三学生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成绩,一本、二本录取率逐年提高。

2019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doc

2019年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doc

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进入21世纪,人类加快了向现代社会迈进的步伐,科学技术、文化思想日新月异,国际间的交流不断加强,竞争日趋激烈。

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从根本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高低,而国民素质的不断提高有赖于基础教育的持续发展。

基础教育改革已成为世界潮流。

新中国成立以来,普通高中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但随着形势的发展,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呈现出许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要求、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一、课程性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是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阐释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从不同的角度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通过重大历史事件、人物、现象展现人类发展进程中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能使学生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脉络,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继承优秀的文化遗产,弘扬民族精神;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历史观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习从历史的角度去了解和思考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而关注中华民族以及全人类的历史命运。

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根据历史学科和历史教学的特点,全面发挥历史教育的功能,尊重历史,追求真实,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陶冶关爱人类的情操。

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增强历史意识,汲取历史智慧,开阔视野,了解中国和世界的发展大势,增强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在体系的构建上,既注意与初中课程的衔接,又避免简单的重复,遵循高中历史教学规律;在内容的选择上,应坚持基础性、时代性,应密切与现实生活和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生活,关注学生全面发展。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设置,体现多样性,多视角、多层次、多类型、多形式地为学生学习历史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有助于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高中新课程改革制度
为了加强我校高中新课程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新课程的教学行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根据省教育厅的有关规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要求,请全体教师参照执行。

第一条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在整个教学工作中起着指导和协调的重要作用。

制定教学计划是实施教学管理的起始环节,是保证教学正常有序进行的先决条件。

教师都要制定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相应的教学规范。

教学计划应由备课组研究统一制订,教学计划应在开学一周内完成,经教务处审定后实施。

制定教学计划应遵循的原则:
1、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材要求出发,结合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和措施,不随意降低或拔高教学要求。

2、既要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发展,又要关注其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培养。

3、要充分体现为了学生的发展进行组织教学的原则,根据新课程理念和要求,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要体现有利于学个性发展。

4、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权交给学生,努力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精神。

教师的教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教服务于学。

教学计划一般包括:教材和学情分析;在本学期应达到的教学
目标;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业务学习与研究及有关活动安排;教法与学法指导;以单元或章节拟定教学进度。

具体见每学期初发放的“教学进度计划表”
第二条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活动,是上好课的前提。

教学设计一般包括: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及其解决方法;教学程序和步骤;教学方法和手段;师生双边活动安排;作业布置;板书设计;教具和仪器使用;教后反思等。

在教学目标设计上,要特
别注重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者的整合。

教案是教学设计的书面(电子)表达形式,教案的详略程度可因教材和教师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注重实效,学校提倡教师制作电子教案。

教学设计的基本要求:
1、教学设计应在学科备课组集体讨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切合学生实际情况、体现教师教学特点及风格的教学预案。

倡导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合作备课,鼓励不同教法的实验与创新。

教学设计要按课时编写,并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2、深入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分析教材的结构体系、内容和编写意图,确定教学目标和基本要求,精心预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过程。

3、进行深入细致的学情分析,对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兴趣爱好、思想状况、学习能力以及家庭和社区文化背景等进行全面了解。

4、在学法指导上要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

5、备课时,既要注重本学科知识结构的内在联系,又要关注跨学科之间相关知识和问题的联系与综合。

6、积极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特别要充分利用网上教学资源,能积极主动地与学生、家长、同进行交流和沟通,能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多元反思,写好课后反思。

第三条课堂教学
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落实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
1、按照省下发的“新课程实验学科实施意见”要求执教,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注意挖掘教材的思想性和教育性,做到知识正确,概念清楚,同类材料丰富,容量适当,条理清晰,重点、难点突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充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