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名称):通信电子线路/Communication Circuit课程代码:3010210430学分/总学时:3.0+1.0学分/72学时(其中理论54学时,实验18学时)开课单位:物理和电子信息学院面向专业(公共选修课为开课教师):电子、通信专业本科生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通信电子线路》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及相近专业的主干技术基础课程。
该课程的基本作用和任务是:通过分析通信电路中常用的基本功能部件及实际电路的工作原理及实现方法,介绍模拟信号处理系统中电子电路的线性和非线性使用的原理和技术,使学生熟悉基本的通信理论知识,系统地掌握通信系统中各种功能单元电路的各种的工作原理和分析设计技术,建立起通信和信号处理理论的工程实现的基本框架,为后续课程学习打下必备的基础。
在大学本科阶段,该课程起着联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桥梁作用,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工程概念,对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在电子电路的分析、设计和使用知识方面应当达到以下基本要求:1.掌握电子器件非线性使用的特点和基本理论,熟悉各种分析方法的使用及适用条件。
2.掌握通信系统中各主要功能单元的作用、工作原理和实现模型。
对于实现信号放大、选频滤波、功率放大、正弦信号发生、调制和解调、锁相和频率合成等功能的电路技术和性能指标有较清晰的概念。
熟悉各种功能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主要结论。
了解各功能电路连接时阻抗和信号电平的匹配要求。
3.熟悉通信系统中常用集成电路的功能、基本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
能够对专用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单元电路进行原理分析。
4.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功能、作用和主要性能指标,能够选择合适的器件来实现所需的电路。
了解电子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独立完成电路的安装、调试和指标测量,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高等数学、电路、信号和系统、模拟电子技术三、学时分配学时章节理论实验合计1、绪论 2 2课外(元器件的高频等效模型) 2 22、小信号调谐放大器12 3 153、高频调谐功率放大器8 3 114、正弦波振荡器7 3 105、振幅调制和解调11 3 146、角度调制和解调9 3 127、变频器3*** 3综合实验 3 3总计54 18 72 ***说明:第7章的3学时为机动学时,根据具体教学情况定。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指导书2013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设计课题1: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设计和制作 已知条件:电源电压V Vcc 12+=,负载电阻Ω=K R L 1。
主要技术指标:中心频率MHz f 100=,电压增益)56(35倍dB A u =∑。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有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制作出实际电路。
实验仪器设备: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数字存储示波器 1台无感起子 1把数字万用表 1台12V 直流稳压电源 1台设计课题2:LC 调频振荡器设计和制作已知条件:电源电压V V cc 12=。
主要技术指标:中心频率MHz f 100=,频率稳定度小时/105/30-⨯≤∆f f ,输出电压mVU O 200≥,最大频偏kHz f m 50≤∆,调制灵敏度V kHz S FM /10≥。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有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制作出实际电路。
实验仪器设备: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数字存储示波器 1台无感起子 1把数字万用表 1台12V 直流稳压电源 1台设计课题3:高频功率放大器设计和制作已知条件:电源电压V V cc 12=。
主要技术指标:输出功率mW PO 500≥,中心频率MHz f 100≈,效率%75>η,负载电阻Ω=50L R。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有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制作出实际电路。
实验仪器设备: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数字存储示波器 1台无感起子 1把数字万用表 1台12V 直流稳压电源 1台设计课题4:幅度调制器设计和制作已知条件:电源电压V V cc 12=,V V cc 12-=,集成模拟乘法器芯片MC1496,参数请查附录。
主要技术指标:工作频率MHz f100≈,输出功率mW P O 50≥,效率%50>η。
课程设计要求:要求有课程设计说明书,并制作出实际电路。
实验仪器设备:高频信号发生器 1台数字存储示波器 1台无感起子 1把数字万用表 1台12V 直流稳压电源 1台-12V 直流稳压电源 1台设计课题5:小功率调频发射机设计 主要技术指标:输出功率mW PO 80≥,工作频率MHz f 100≈,总效率%50>η,负载电阻Ω=51L R ,最大频偏kHz f m 20≈∆。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高频功率放大器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实验名称:高频功率放大器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联系方式指导教师:一、实验环境Multisim 14.0二、实验目的1、进一步了解Multisim仿真步骤,熟练操作获取波形2、仿真验证高频功率放大器原理,观察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过压、临界、和欠压状态的波形三、实验原理和设计高频功率放大器工作在三极管截止区,导通角小于90度,属于丙类放大器。
故三极管输出波形为尖顶余弦脉冲序列(临界或欠压)或是凹顶余弦脉冲序列(过压),信号经过选频网络后,能够恢复指定频率的波形信号。
原理图如图2.1所示。
图2.1输出电流Ic和Vce 关系曲线,如图2.2图2.2四、实验步骤1,按照原理图连接电路。
2,计算电路谐振频率,画出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
3,选择合适的电源电压值,使三极管发射结反偏,集电结反偏。
4,调节基极偏置电压源、信号源幅度、并联回路电阻值和集电极电源,观察输出电压Vc 、输出电流ic波形,判断电路状态五、实验结果及分析1、并联谐振回路的幅频响应和相频响应,如图4.1所示图4.1并联谐振回路谐振频率为11.56MHz,与电路参数计算相吻合。
其0.707带宽为15.65MHz2、输入信号改为f= 11,56MHz,计算频谱如图4.2.1所示图4.2.1输出信号频谱如图4.2.2所示图4.2.23、观察时域波形。
调节参数Vbb= 0.7V反偏,Vi = 0.9Vrms,Vcc = 10V,波形如图4.3.1所示图4.3.1根据三极管特性,发射极反偏时,电流信号Ib需克服Vbb和Vbz才能导通,所以Ib和Ic应为尖顶余弦脉冲。
但是仿真出波形为完整余弦脉冲,不符合理论。
可能的原因有,三极管导通电压参数与理论值差异较大,发射结反偏程度低。
三极管模型不符合实际特性,无截止区。
调节Vbm,使Vi = 1.0V,其余参数不变,观察时域波形,如图4.3.2输出电压Vc产生失真,可能因放大倍数等参数不合适导致。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通信电⼦线路》实验指导书实验⼀、⾼频⼩信号放⼤器实验⼀、实验⽬的1、了解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与选择性。
2、了解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并掌握频带的展宽。
3、掌握放⼤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法。
⼆、主要实验仪器与设备1、⾼频电⼦线路综合实验箱(TKGP系列);2、扫频仪;3、⾼频信号发⽣器;4、双踪⽰波器。
三、实验原理1、⼩信号调谐放⼤器基本原理⾼频⼩信号放⼤器电路是构成⽆线电设备的主要电路,它的作⽤是⼤信道中的⾼频⼩信号。
为使放⼤信号不失真,放⼤器必须⼯作在线性范围内,例如⽆线电接收机中的⾼放电路,都是典型的⾼频窄带⼩信号放⼤电路。
窄带放⼤电路中,被放⼤信号的频带宽度⼩于或远⼩于它的中⼼频率。
如在调幅接收机的中放电路中,带宽为9KHz,中⼼频率为465KHz,相对带宽Δf/f0约为百分之⼏。
因此,⾼频⼩信号放⼤电路的基本类型是选频放⼤电路,选频放⼤电路以选频器作为线性放⼤器的负载,或作为放⼤器与负载之间的匹配器。
它主要由放⼤器与选频回路两部分构成。
⽤于放⼤的有源器件可以是半导体三极管,也可以是场效应管,电⼦管或者是集成运算放⼤器。
⽤于调谐的选频器件可以是LC谐振回路,也可以是晶体滤波器,陶瓷滤波器,LC集中滤波器,声表⾯波滤波器等。
本实验⽤三极管作为放⼤器件,LC 谐振回路作为选频器。
在分析时,主要⽤如下参数衡量电路的技术指标:中⼼频率、增益、噪声系数、灵敏度、通频带与选择性。
单调谐放⼤电路⼀般采⽤LC回路作为选频器的放⼤电路,它只有⼀个LC回路,调谐在⼀个频率上,并通过变压器耦合输出,图1-1为该电路原理图。
1f中⼼频率为f0+带宽为Δf=f2-f1图1-1、单调谐放⼤电路为了改善调谐电路的频率特性,通常采⽤双调谐放⼤电路,其电路如图1-2所⽰。
双调谐放⼤电路是由两个彼此耦合的单调谐放⼤回路所组成。
它们的谐振频率应调在同⼀个中⼼频率上。
两种常见的耦合回路是:1)两个单调谐回路通过互感M耦合,如图1-2(a)所⽰,称为互感耦合双调谐振回路;2)两个单调谐回路通过电容耦合,如图1-2(b)所⽰,称为电容耦合双调谐回路。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案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的功能及特点。
2、掌握ICL8038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仪器与设备TKGP 系列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箱; 双踪示波器; 频率计; 交流毫伏表。
三、实验原理(一)、ICL8038内部框图介绍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1-1所示。
它由恒流源I 2和I 1、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图1-1 ICL8038原理图外接电容C 可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总电源电压(指EE CC U U )的2/3和1/3。
恒流源I 2和I 1的大小可I 2>I 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恒流源I 1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达到电源电压的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 (设I 2=2I 1),I 2将加到C 上进行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 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输出电压便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 2=2I 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引脚9输出方波信号。
C 上的电压u c ,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呈三角形),经电压跟随器从引脚3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引脚2输出。
1、ICL8038引脚功能图2、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1-3所示。
图1-3 ICL8038实验电路图其中K1为输出频段选择波段开关,K2为输出信号选择开关,电位器W1为输出频率细调电位器,电位器W2调节方波占空比;电位器W3、W4调节正弦波的非线性失真。
北邮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书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指导书电路实验中心2016年4月目录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2)实验2 双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 (8)实验3 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电路 (15)实验4 振幅解调器(包络检波) (23)实验5 振幅解调器(同步检波) (28)附录高频信号发生器使用简介 (32)实验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准备1.本实验时应具备的知识点(1)放大器静态工作点(2)LC并联谐振回路(3)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2.本实验时所用到的仪器(1)①号实验板《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电路》板(2)⑤号实验板《元件库》板及库元件。
注意:元件库板与库元件一一对应,实验结束后,请对应放好,便于实验后检查。
(3)双踪示波器(模拟)(4)电源(5)高频信号发生器(6)万用表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子线路实验系统;2.掌握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的基本工作原理;3. 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的测量方法;4.熟悉放大器静态工作点和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包括电压增益、通频带、Q值)的影响;5.掌握测量放大器幅频特性的方法。
三、实验内容1.用万用表测量晶体管各点(对地)电压VB、VE、VC,并计算放大器静态工作点;2.用示波器测量单调谐放大器的幅频特性;3.用示波器观察静态工作点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4.用示波器观察集电极负载对单调谐放大器幅频特性的影响。
四、基本原理1.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小信号谐振放大器是通信接收机的前端电路,主要用于高频小信号或微弱信号的线性放大和选频。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电路如图1-1所示。
图中,R B1、R B2、R E用以保证晶体管工作于放大区域,从而放大器工作于甲类。
C E是R E的旁路电容,C B、C C是输入、输出耦合电容,L、C是谐振回路,R C是集电极(交流)电阻,它决定了回路Q值、带宽。
为了减轻晶体管集电极电阻对回路Q值的影响,采用了部分回路接入方式。
图1-1 单调谐回路放大器原理电路图1-2 实验电路图(此图为典型原理图,图中标号与所用电路标号不一致)42.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电路如图1-2所示。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doc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80310322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电路英文名利〈:Communic ation Electronic Circuit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总学时:56 讲课学时:56 实验学时:0学分:3.5适用对象:通信工程专业本科、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先修课程:信号与系统,电路理论B,模拟电子技术基础A,数字电子技术基础A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课程是电子、通信、无线电技术、信息等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研究通信电子电路的基本原理与基本分析方法,以单元电路的分析和设计为主,学习并掌握通信电路及系统的基本概念和电子电路特点。
它所涉及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对于本科生的培养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是不可缺少的。
二、教学内容、方法及基本要求本课程介绍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信息传输的基本方法,发送和接收系统的组成,模拟通信系统常用的基本功能电路(包括:调谐放大器、高频功率放大器、正弦波振荡器、调幅与检波、调角与解调、混频等)的工作原理,模拟信号数字化及数摸转换器和数字调制与解调技术,反馈控制系统AGC、AFC电路的组成原理,锁相环的线形和非线形特性及其分析方法,频率合成原理及常见的频率合成方法,通信系统的实例。
本课程共七章,内容和要求如下:第一章绪论了解通信技术的发展及通信的现代新技术,掌握通信系统模型、通信方式和频段,了解软件无线电概念。
第二章无线收发机系统理解接收系统指标、超外差式接收机、混频失真与干扰;了解现代无线通信机方案和零中频技术; 理解噪声系数和接收灵敏度;发射机组成及现代通信收发机系统方案。
第三章接收通道电路理解预选滤波器、LC并谐回路和低噪声放大器LNA;了解混频电路指标;掌握二极管混频、相乘器混频、三极管混频器工作机理;掌握振荡器电路、晶体振荡器;理解中频放大器IFA、选频滤波器和相应的集成芯片应用。
第四章发射通道电路掌握射频功率放大器(C类)原理、负载特性、各级电压影响;了解c类倍频电路、高效率射频功率放大器(D、E类);理解阻抗匹配网络和直流馈电电路、射频功放实用电路;了解射频功率放大器的功率合成技术。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报告《实验三 振幅调制》
一、实验目的1.通过实验了解振幅调制的工作原理。
2.掌握用MC1496来实现AM和DSB的方法,并研究已调波与调制信号,载波之间的关系。
3.掌握用示波器测量调幅系数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1.模拟相乘调幅器的输入失调电压调节。
2.用示波器观察正常调幅波(AM)波形,并测量其调幅系数。
3.用示波器观察平衡调幅波(抑制载波的双边带波形DSB)波形。
4.用示波器观察调制信号为方波、三角波的调幅波。
三、实验原理调制过程是用被传递的低频信号去控制高频振荡信号,使高频输出信号的参数(幅度、频率、相位)相应于低频信号变化而变化,从而实现低频信号搬移到高频段,被高频信号携带传播的目的。
完成调制过程的装置叫调制器。
1.振幅调制和调幅波振幅调制就是用低频调制信号去控制高频载波信号的振幅,使载波的振幅随调制信号成正比地变化。
经过振幅调制的高频载波称为振幅调制波(简称调幅波)。
调幅波有普通调幅波(AM)、抑制载波的双边带调幅波(DSB)和抑制载波的单边带调幅波(SSB)三种。
2.振幅调制实验电路MC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用1496组成的调幅器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图中,与图相对应之处是:8R08对应于RT,8R09对应于RB,8R03、8R10对应于RC。
此外,8W01用来调节(1)、(4)端之间的平衡,8W02用来调节(8)、(10)端之间的平衡。
8K01开关控制(1)端是否接入直流电压,当8K01置“on”时,1496的(1)端接入直流电压,其输出为正常调幅波(AM),调整8W03电位器,可改变调幅波的调制度。
当8K01置“off”时,其输出为平衡调幅波(DSB)。
晶体管8Q01为随极跟随器,以提高调制器的带负载能力。
四、实验结果及分析1. 整理按实验步骤所得数据,绘制记录的波形,并作出相应的结论。
DSB信号波形DSB信号反相点波形AM(常规调幅)波形不对称调制度的AM波形调制度为100%的AM波形过调制时的AM波形调制信号为三角波时的调幅波根据上述AM(常规调幅)波形和Ma的定义,测出A=420和B=84,可得到调制度Ma=67%。
通信电子线路第四版课程设计
通信电子线路第四版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对通信电子线路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以及加深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原理和应用的认识。
二、课程设计内容1. 实验环境建设本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建立完整的通信电子线路实验环境,涉及到硬件和软件环境两个方面。
硬件环境硬件环境包括实验仪器和元器件等。
实验仪器要求: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频谱分析仪、信号调理器、滤波器、差分电路等。
元器件要求:电容、电阻、二极管、三极管、FET管、光耦等。
软件环境软件环境包括电路仿真软件和PCB绘制软件两个方面。
电路仿真软件要求:Multisim、PSpice等。
PCB绘制软件要求:Protel、Altium Designer、EasyEDA等。
2. 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模拟电路的设计、仿真和实验,二是数字电路的设计、仿真和实验。
模拟电路设计1.多级放大电路设计2.滤波器电路设计3.信号调理电路设计4.混频器电路设计数字电路设计1.逻辑门电路设计2.计数器电路设计3.模数转换器电路设计4.数字电平检测电路设计3. 课程设计流程1.确定课程设计题目:老师将分配不同的题目给学生组成小组,每个小组需要完成指定的课程设计内容。
2.调研和文献综述:学生需要通过查找相关文献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原理和应用,并进行综述和展示。
3.电路设计和仿真: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前,需要在电路仿真软件中进行电路设计和仿真,并汇报模拟电路和数字电路设计方案。
4.PCB绘制和电路实验:学生在完成电路设计和仿真后,需要进行PCB绘制和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实验结果。
5.打印和提交课程设计报告:学生需要将电路设计和实验结果记录在报告中,并在规定时间前提交。
4. 课程设计评分标准1.电路设计和仿真:30分2.PCB绘制和实验:40分3.课程设计报告:30分三、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学习和实践,学生不仅可以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设计和实验技能,还可以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为未来的工程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信电子线路_实验指导书
徐州工程学院《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电子科学与技术教研室SINCE 2012目录前言 (1)实验一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 (5)实验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 (9)实验三 LC、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 (15)实验四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 (23)实验五(1)二极管包络检波实验 (31)实验五(2)调幅波同步解调实验 (37)实验六锁相实验(基础部分) (40)实验七无线电发送与接收实验 (46)《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 (48)前言JH5007A+新型高频电子电路实验系统介绍一、概述南京捷辉科技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和市场应用调研,在原有JH5007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箱的基础上,又隆重推出了JH5007A+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系统,为各类高等院校的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实验平台,该产品在保留了JH5007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系统特点的基础上,对产品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造升级,该新型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系统紧密配合当前大学该课程各章节的主要教学内容,力求涵盖相关的各个基本知识点,使学生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有条件、有机会亲自动手了解和熟悉高频电子电路的结构、工作原理、关键技术及常用测量方法,增加实践知识,提高学习兴趣和动手能力,为今后从事相关领域的工作积累经验。
二、本新型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系统主要有以下几大特色1、与目前大专院校中实用的专业课程教材配合十分紧密。
为紧密配合教学需求,本新型高频电子电路综合实验系统的设计包含了课堂教学各章节的大部分可操作实验。
其中包括:LC、晶体正弦波振荡电路实验,小信号调谐放大器实验,高频谐振功率放大器实验,变容二极管调频实验,电容耦合相位鉴频器实验,集成乘法器幅度调制实验与同步解调实验,二极管包络检波实验,晶体三极管混频电路实验,集成锁相环基本原理实验,锁相环调频发射与接收鉴频实验,无线电发送与接收实验等。
2、开放性强设置了尽可能多的信号观察点和测试点,使学生通过实验,不仅能熟悉各类高频电子电路的结构,还能直观的了解信号产生、传输过程中各个关键点的信号形态特点;实验系统涉及基本原理的各个模块中,还设置了较多的调节旋钮,使学生可以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灵活地改变系统模块的各项主要参数,能够观察到参数的变化对系统性能的影响,进一步加深对基本知识点的理解。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手册2012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陈红霞马中华编庄觉辉审集美大学信息工程学院2010年9 月目录实验一高频通用电子仪器的使用--------------------------------------------- 1 实验二调谐放大器--------------------------------------------------------- 2 实验三丙类高频功率放大电路---------------------------------------------- 5 实验四 LC电容反馈式三点式震荡器----------------------------------------- 11 实验五石英晶体振荡器---------------------------------------------------- 13 实验六振幅调制器-------------------------------------------------------- 14 实验七调制波信号的解调------------------------------------------------- 18 实验八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 21 实验九相位鉴频器------------------------------------------------------- 23 实验十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 25 实验十一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 27 实验十二利用二极管函数电路实现波形转换----------------------------------- 39 附录一 F120型数字合成函数/任意波信号发生器/计数器 ---------------------- 30 附录二 LPS305直流电源供应器操作手册------------------------------------ 32 附录三 Agilent54621A/22A/24A示波器------------------------------------- 34 附录四 BT-3GⅢ型频率特性测试仪 38前言实验是学习电子技术的一个重要环节。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通信)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前言通信(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是大学本科电子类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其相应的实验课程,也是非常重要的。
它为学生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开拓思路,增加动手能力提供了实践平台。
本系列实验参考了《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谢嘉奎主编、《高频电子线路》张肃文主编,等教材的相关内容而编写的。
实验内容包括振荡器、调频、调幅、波形变换、综合类实验等,约13个实验。
可以基本满足对理论教材的覆盖面。
如果需要,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相关的实验内容。
实验系统由实验平台和若干个独立实验模块组成,实验平台自带直流电源(+12V、+5V、-12V、-5V)。
实验模块以插板的形式插在实验平台上,除需调节和拨动的器件外,其它元件均焊接在PCB板上。
模块正面印有实验电路图,便于学生理解实验原理。
反面使用透明盒罩,便于学生观察元件,又可对元件加以保护。
本实验课程内容适合高校通信和电子信息专业学生学习,若本教材在使用中发现不妥或错误之处,欢迎同学和老师指正。
上海师范大学信息与机电工程学院王晨王芳2015.10于上海目录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4)实验二三点式LC振荡器与压控振荡器 (8)实验三波形变换电路 (13)实验四模拟乘法器调幅电路 (17)实验五集电极调幅 (20)实验六二极管峰值检波器 (23)实验七锁相环调频 (26)实验八锁相环鉴频 (29)实验九调幅语音通话 (32)实验十调频/调幅接收系统 (35)附录计算机辅助分析软件及应用 (38)第一节OrCAD简介 (38)第二节高频小信号单调谐放大器的仿真 (40)第三节LC振荡器的仿真 (49)实验一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掌握高频小信号调谐放大器的工作原理;2、掌握谐振放大器电压增益、通频带、选择性的定义、测试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内容1、测量各放大器的电压增益;2、测量放大器的通频带与矩形系数(选做);3、测试放大器的频率特性曲线(选做)。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报告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课程名称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专业通信工程2015年7月15日目录前言 (3)一、课程设计目的 (4)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 (4)三、课程设计的题目和要求 (4)四、概述 (4)4.1 混频器原理及分类 (4)4.2 混频器性能指标 (7)4.3混频器的干扰 (8)4.4 混频器的应用 (9)五、方案分析 (11)六、单元电路的工作原理 (12)6.1.LC正弦波振荡器 (12)6.2 模拟乘法器 (14)6.3 混频电路 (15)6.4 选频电路 (16)七、电路性能及干扰分析 (17)八、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22)九、参考文献 (23)附录Ⅰ电路图 (24)附录Ⅱ元器件清单 (25)前言混频器在通信工程和无线电技术中应用非常广泛。
在调制系统中,输入的基带信号都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高频已调信号。
在解调过程中,接收的已调高频信号也要经过频率的转换,变成对应的中频信号。
特别是在超外差式接收机中,混频器应用较为广泛,如AM 广播接收机将已调幅信号535KHZ—1605KHZ要变成为465KHZ中频信号,电视接收机将已调48.5M—870M 的图像信号要变成38MHZ的中频图像信号。
移动通信中有一次中频和二次中频等。
在发射机中,为了提高发射频率的稳定度,采用多级式发射机。
用一个频率较低石英晶体振荡器作为主振荡器,产生一个频率非常稳定的主振荡信号,然后经过频率的加、减、乘、除运算变换成射频,所以必须使用混频电路,又如电视差转机收发频道的转换,卫星通讯中上行、下行频率的变换等,都必须采用混频器。
由此可见,混频电路是应用电子技术和无线电专业必须掌握的关键电路。
混频器能够将输入的两路信号进行混频,而保持其原信号特征不变,所以混频器是一种频谱搬移电路,混频前后信号的频谱结构并不发生改变。
一般用混频器产生中频信号:混频器将天线接收的信号与本地振荡器产生的信号进行混频,当混频的频率等于中频时,这个信号可以通过中频放大器,被放大后可进行峰值检波,然后显示出来。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
通信电子线路电子教案CH一、教学目标1. 了解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掌握通信电子线路的信号传输、调制与解调、放大与滤波等基本原理。
3. 熟悉通信电子线路中的主要元件及其功能。
4. 学会分析通信电子线路的性能指标,提高实际应用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1.1 通信系统的定义与分类1.2 通信电子线路的组成与功能2. 信号传输2.1 信号的分类与传输方式2.2 信号的衰减与抗干扰3. 调制与解调3.1 调制的作用与方法3.2 解调的原理与方法4. 放大与滤波4.1 放大器的基本原理与分类4.2 滤波器的功能与分类5. 通信电子线路中的主要元件5.1 电阻、电容、电感元件5.2 晶体管、集成电路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用仿真软件,进行信号传输、调制与解调等实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报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3. 期末考试:全面测试学生对通信电子线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教材,如《通信电子线路》、《通信原理》等。
2. 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辅助学生理解难点知识。
3. 实验设备:提供充足的实验设备,保证学生实验需求。
4. 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拓宽知识面。
5. 交流平台:建立线上交流群组,方便学生提问和讨论。
六、教学进程安排1. 第一周:通信电子线路的基本概念、组成和分类。
2. 第二周:信号传输、调制与解调的基本原理。
3. 第三周:放大与滤波技术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应用。
4. 第四周:通信电子线路中的主要元件及其功能。
5. 第五周:通信电子线路的性能指标分析。
七、教学实践活动1. 实验一:信号传输特性测试。
2. 实验二:调制与解调实验。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孙思梅改编电子与通信实验中心2008年8月实验要求1. 实验之前必须充分预习,认真阅读实验指导书,掌握好实验所必需的有关原理和理论知识;2. 对实验中所用到的仪器使用之前必须了解其性能、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在实验时严格遵守;3. 动手实验之前应仔细检查电路,确保无误后方能接通电源;4. 由于高频电路的特点,要求每次实验时连线要尽可能地短且整齐,不要有多余的线;5. 调节可变电容或可变电阻时应使用无感起子;6. 需要改接连线时,应先关断电源,再改接线;7. 实验中应细心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8. 实验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应立即关断电源,并报告指导老师;9. 实验结束后,必须关断电源,整理好仪器、设备、工具和实验导线。
实验报告要求:1.写明实验名称;2.写出实验目的;3.绘制实验电路图;4.列出实验所需仪器的型号和数量;5.写出实验内容及步骤;6.分析试验数据;7.写出实验体会。
目录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实验板G1) (1)实验二双调谐回路及通频带展宽实验(实验板G1) (4)实验三正弦波振荡器(实验板G1) (6)实验四低电平振幅调制器(利用乘法器)(实验板G3) (9)实验五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G2F) (12)实验六高电平振幅调制器(实验板G2F) (17)实验七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板G3) (19)实验八变容二极管调频振荡器(实验板G4) (22)实验九相位鉴频器(实验板G4) (24)实验十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实验板G5) (27)实验十一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实验板G5) (30)实验十二利用二极管函数电路实现波形转换(主机面板) (32)实验十三晶体管混频电路(实验板G7) (33)附录1:TPE—GP2型高频电路实验学习机 (36)附录2:XPD1252-BT3C RF宽带扫描仪 (37)附录3:SP-1500型频率计 (44)附录4:DA22B型超高频毫伏表 (47)附录5:F40型数字合成函数信号发生器 (50)实验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一、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实验类别:□通识基础 ■学科基础 □专业基础 □专业
一、实验课程目的和任务
性质: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是通信工程、广播电视工程、电磁场与无线技术、微电子等本科专业必修的专业基础课。
目的和任务:使学生了解常用通信电子电路的设计方法,掌握通信电子电路的装配和调测方法,掌握基本通信电子电路的实验能力。
二、实验内容、学时分配及基本要求
总学时:16,其中:课堂教学内容4学时、实验实践12学时。
(一)课堂教学内容(4学时):
1.通信电子电路实验概述及常用高频仪表使用方法(1学时)
(1)知识点一: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课程简介 (2)知识点二:常用高频仪表使用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课的性质、目的、任务,总体安排,成绩评定和学习要求。
结合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等实验介绍常用高频仪表的使用方法。
2.LC 选频放大器的设计、调测方法(1学时) (1)知识点一:介绍LC 选频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2)知识点二:介绍LC 选频放大器的调测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LC 选频放大器的设计方法
介绍LC 选频放大器的调测方法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 3.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设计、调测方法(1学时) (1)知识点一:介绍正弦波振荡器电路的设计方法 (2)知识点二:介绍正弦波振荡器电路调测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的设计方法
介绍电容三点式振荡电路和晶体振荡电路的调测方法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
注:2和3为二选一
4.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调测方法(1学时) (1)知识点一:介绍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方法 (2)知识点二:介绍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调测方法
课程编号: B1100041C 课程名称: 通信电子电路实验 课内总学时:
16
实验学时:
上机实验学时: 12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设计方法
介绍振幅调制与解调电路的调测方法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5.频率调制与鉴频电路的设计、调测方法(1学时)
(1)知识点一:介绍频率调制与鉴频电路的设计方法
(2)知识点二:介绍频率调制与鉴频电路调测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频率调制与鉴频电路的设计方法
介绍频率调制与鉴频电路的调测方法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6.锁相环电路的设计、调测方法(1学时)
(1)知识点一:介绍锁相环电路的设计方法
(2)知识点二:介绍锁相环电路调测方法
教学基本要求:
介绍锁相环电路的设计方法
介绍锁相环电路的调测方法以及参数的测量方法
注:5和6为二选一
(二)实验实践(12学时)
三、考核及实验报告
(一)考核
考试类型为考查,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学生必须完成实验数量的三分之二才能取得本课程成绩。
总评成绩由预习报告、实验完成情况和实验报告综合评定。
(二)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由实验预习报告和实验报告两部分组成。
实验报告的内容:
实验预习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电路、测试方案、测试数据表和预期值。
实验报告应包括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任务、实验电路、实验仪表、实验步骤或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数据分析和小结。
实验报告和实验预习报告以活页纸文本形式递交。
报告要求书写规范、文字简练、语句通顺、图表清晰。
四、主要仪器设备
硬件:
1.台式数字万用表;
2.直流稳压电源;
3.函数任意波形发生器;
4.双通道数字示波器;
5.视频交流毫伏表;
6.频谱分析仪。
软件:
1.Multisim。
五、教材及参考书
教材
[1] 程景清,朱震华,刘艳.通信电子电路实验.自编教材,2016.
参考书
[1] 顾宝良.通信电子线路(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2] 史丽娟.通信电子实验与课程设计(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3] 高如云,陆曼如.通信电子线路(第4版).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4] 聂典.Multisim12仿真设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4.
六、说明
1.学习本课程前,必须完成通信电子电路理论课和电工电子实验(一)、电工电子实验(二)实验课程的学习。
2.因通信电子电路理论课在第五学期开课,并且进行到一定进度后才能开始实验。
所以,本实验应从第五学期的第10周开始,期末结束。
3.各个实验的次序应根据理论课程的进度情况决定。
执笔人:朱震华审核人:薛梅实验院长:郭宇锋编写完成时间:2016.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