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

合集下载

探究芦苇艺术画

探究芦苇艺术画

探究芦苇艺术画作者:刘永乐来源:《神州·中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芦苇艺术画虽然原材料常见,艺术精品却少之甚少;取材容易,做成产业规模却有相当大的难度。

笔者从事芦苇艺术画创作几十年,希望通过对芦苇艺术画从技法、题材、表现形式等多方面的创新,借助雄安新区发展的国家政策优势,将芦苇艺术画推向新的发展高度。

关键词:芦苇;艺术画;白洋淀;雄安新区芦苇是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也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世界各地均有生长。

芦苇茎秆直立,植株高大,迎风摇曳,野趣横生。

由于芦苇的叶、叶鞘、茎、根状茎和不定根都具有通气组织,所以它在净化污水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芦苇茎秆坚韧,纤维含量高,是造纸工业中不可多得的原材料。

在湖边长的比较多。

秆直立,高1-3(8)米,直径1-4厘米,具20多节,基部和上部的节间较短,最长节间位于下部第4-6节,长20-25(40)厘米。

白洋淀芦苇千倾,人杰地灵,素有“北国江南”之称,更有“日进斗金,四季皆秋”之誉,湿地面积达366平方公里,芦苇资源极其丰富,而且质地优良,节高皮薄。

曾是打苇箔,编苇席的好材料,养育了几十万白洋淀人民。

真可谓“一淀水,一淀银,一寸芦苇,一寸金”。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苇席和苇箔的需求量的减少,白洋淀的芦苇资源得不到很好的利用,几乎到了无人管理、无人收割的地步。

大片美丽的芦苇荡被野草和藤蔓压倒,惨不忍睹。

这种现象在全国多地都有出现,如何很好的利用芦苇资源成为一个重大课题。

随着白洋淀旅游业的发展,芦苇画产业迅猛发展,芦苇艺术画采用白洋淀晚生纯天然芦苇及其他一些植物经整料、粘裱、剪刻、熨烫、拼组、装裱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

芦苇艺术画为绿色环保具有装饰性和收藏性的高级工艺品。

是装点家居、楼堂馆舍、会议礼品、收藏的佳品。

但仍以一家一户的作坊式生产,已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

粗加工、粗制作已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高的审美要求。

安新县白洋淀芦苇画研究

安新县白洋淀芦苇画研究

安新县白洋淀芦苇画研究安新县白洋淀芦苇画研究随着现代文化的发展,艺术形式也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人们对传统艺术形式的热情有所减退。

然而,在河北省保定市的安新县,一个独特而美丽的艺术形式——白洋淀芦苇画,正在以其独特的风格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关注。

白洋淀,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湖泊之一,四季变幻的景色吸引了无数的游客。

而在白洋淀周边的安新县,盛产大片的芦苇,为当地的农村经济做出了重要贡献。

而在片片芦苇中,隐藏着一种令人惊叹的艺术表现形式——芦苇画。

芦苇画是利用天然芦苇茎作为画笔,将芦苇茎剪成不同长度、不同形状,通过翻滚、拍打、扫划等技巧,使芦苇茎上的黑白颜料形成各种形象,从而创造出栩栩如生、富有生气的画作。

芦苇画以其自然、简约的风格,很好地表达出了白洋淀的美丽景色和当地人民对自然的热爱。

芦苇画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百年前,但直到近年来才被更多的人熟知和关注。

安新县自古以来就是芦苇栽培和加工的重要地区,而芦苇画则是当地农民在劳作之余创造出的一种艺术形式。

最初,芦苇画只是作为一种民间传统手工艺品,供当地人民欣赏和使用。

但随着艺术市场需求的增加,芦苇画逐渐发展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并在国内外展览会上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

白洋淀芦苇画的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自然与简约。

芦苇画的创作过程中,不使用任何辅助工具,完全依靠艺术家的手和芦苇茎的特点。

在画面上,艺术家通过精巧的控制和细腻的笔触,将大自然的美妙呈现在纸上。

第二,传统与创新。

芦苇画始终保持着传统的工艺技法,但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不断创新。

艺术家们将白洋淀的自然景色、民俗文化、生活场景等融入作品中,使之更具文化内涵。

第三,临摹与艺术。

芦苇画既可以临摹名家经典作品,也可以根据艺术家的创意创作独特的作品。

无论是临摹还是创作,都能够通过芦苇茎的特点塑造出独特的艺术风格。

安新县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离不开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

政府加大对芦苇画的宣传力度,举办各类展览和培训班,培养和引导一批批优秀的芦苇画艺术家。

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芦苇画艺术品

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芦苇画艺术品

发展具有本土特色的芦苇画艺术品芦苇画并不是嫩江流域传统的民间工艺,芦苇画加工创作起步较晚,作为一个引进的工艺美术品种嫩江流域芦苇画要想形成鲜明的地域特色必须走一条创新之路。

近几年嫩江流域也形成了的芦苇工艺品的加工能力、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开发工艺苇帘;林甸县已经在芦苇画的制作和艺术创作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创作出各具特色的精美工艺美术作品。

但横向比较其他省份的芦苇画作品,在构思、题材等方面的地域特色还不够突出,地域文化的表达还不充分。

当今世界,趋同性的文化产品越来越没有市场,民间工艺若不具备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文化内涵,地域特色也不鲜明,吸引力自然会大打折扣。

所以深入挖掘本区域地域符号和文化资源,同创新的加工工艺结合创造出富有嫩江流域特色的芦苇画。

一、嫩江流域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湿地韵、黑土情、鹤文化成为嫩江流域下游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资源。

嫩江流域发源于大兴安岭北麓伊勒呼里山,从这里顺流而下可以看到森林、湿地、草原等自然景观,生态资源丰富。

在嫩江流域上游、中游及各支流流经地区是鄂温克族、达斡尔、鄂伦春族的主要聚居区,形成了多姿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千年的发展史使其具有厚重的文化传统。

整体上考察嫩江流域民间艺术发展,从民族风格、民俗风情、制作工艺、文化内涵、审美价值、使用功能等角度观察,许多工艺美术作品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独树一帜的。

如鄂温克族的绣花地毯,鄂伦春族、达斡尔族的刺绣、达斡尔、鄂伦春、鄂温克等民族的桦木桦皮制品等都是历史悠远,民族特色鲜明的艺术。

嫩江流域下游进入广阔的松嫩平原地带,是世界三大块黑土带之一的松辽流域的一部分,这里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特色绿色食品产区。

这里还有世界知名的湿地。

泡沼、湿地广泛分布在流域范围内,其中嫩江东部的一条支流,是黑龙江省惟一一条永久性弱碱性淡水沼泽区,这里就是世界著名的扎龙湿地生态保护区。

向南延伸至吉林省境内有莫莫格自然保护区,即洮儿河流经的吉林向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芦苇是白洋淀的代表性植物之一,它们生长在湿地的边缘,以其独特的生长方式和坚韧的生命力,让人们对自然界的奇妙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悟。

芦苇高大挺拔,绿叶柔嫩且如扇,随风摇曳。

它们像一支支瘦弱的笔杆,抒写着大自然的诗篇。

当漫步在白洋淀的湿地中,芦苇荡漾的景象让人心旷神怡,仿佛进入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

白洋淀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湿地之一,这里的湖泊、河流和广袤的草甸构成了一个宜人的生态环境。

芦苇就是这片湿地的象征,它们以其出色的适应能力,在各种环境中茁壮成长。

芦苇的根系发达且纠缠复杂,可以有效地保护湿地的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同时,芦苇还是许多鸟类和水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为湿地的生态平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在白洋淀的四季中,芦苇都有不同的呈现。

春天,芦苇苗嫩翠绿,新生的芦芽从泥土中钻出,阳光的温暖让它们愈发蓬勃。

夏天,芦苇茂盛生长,形成了一片片绿色的海洋。

秋天,芦花簇簇,等待着东风的吹拂,带着无限柔情飘洒向远方。

冬天,芦苇凋零,枯黄的秆杆在寒风中拼命支撑,仿佛宣告着生命的坚韧。

在白洋淀的湿地中漫行,经常可以看到成群结队的鸟儿在芦苇丛中飞翔。

它们时而停歇在芦苇的茎上,时而展翅飞起。

芦苇为这些飞鸟提供了安全和庇护,使它们能在湿地中安居乐业。

鸟儿的歌声在湿地上空回荡,与芦苇交织成一曲自然的交响乐,给人们带来了宁静与美好。

与芦苇共处,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神秘。

芦苇的生命力让我想起了人生的韧性和坚持不懈的精神。

无论是在遭受风雨摧残的时候,还是在生活的压力面前,我们都应该像芦苇一样,迎难而上,坚守着自己的信念。

白洋淀的芦苇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我们人类守护自然环境的责任。

身处这片湿地,让我深深地思考我们与自然的关系。

保护芦苇,就是保护湿地的生态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

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为湿地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白洋淀的湿地中,芦苇与其他生物共生共存,构成了一个繁荣的生态系统。

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

白洋淀芦苇面积及产量

白洋淀芦苇生长受水位影响,苇田面积常因水位变化而有较大变化。

淀区苇田(指能织好席的苇地,不包括柴苇地。

以下同)原来高程较低,经淀区人民长期夹泥、施肥、台田管理,现在大部分苇田高程均在8 米(大沽高程,以下同)以上,但扔有部分底洼苇地,当淀内水位高于8 米时便会造成芦苇大面积死亡.苇田面积的大小与芦苇产量的增减密切相关,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常使苇田面积有较大变化,因此,芦苇产量亦是经常处于波动之中。

1937 年以前白洋淀有苇田7 万亩(不含安新县以外的其它县在白洋淀中的苇田),总产量约5950 万斤。

1938 年日本侵略者占领安新,白洋淀人民组织“雁翎队”抗击侵略瓷,队员们常常隐蔽于芦苇丛中神出鬼没地打击敌人,于是侵咯军下令将主要航道两侧的芦苇各打出30 余米宽的开阔地,以消弱游游击队武器的杀伤力。

这一措施使白洋淀苇田损失约5 千亩,造成芦苇大量减产。

日本侵略军投降以后.经几年恢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1949 年,白洋淀苇田已发展到8 . 5 万亩,总产7055万亩。

建国初,政府为扩大苇田面积,鼓励栽苇,1951年国家拨出粮食,发放贷款栽苇5453 亩,此后,苇田面积逐年增加,到1962年,已经发展到12 . 7 万亩,产量达到14300斤。

1963年特大洪水和1964年春汛,白洋淀汕柴苇大部分淹死,苇田面积减少到7.8万亩。

剩余的苇地全部淹没成苇茬地。

1964 年以后,白洋淀天旱水浅。

为配合“农业学大寨”的淀区,提出“向洼地要粮,向淀底要地,向水中要粮”的口号,把涝死的大片汕柴苇留下的苇茬地挖沟筑台田。

1965 年上半年——1966 年上半年,白洋淀水区在洼淀建台田5000多亩。

这种情况一直发展到“围堤造田、毁苇种田”,因此,苇田面积在1964年的基础上徘徊,很少扩大。

到1978 年,安新县政府再次发放栽苇贷款,扩大苇田面积。

仅1980 年即栽苇8000 亩。

到1982 年,苇田已发展到11.6 万亩。

清水出蒹葭 天然去雕饰——白洋淀芦苇画的艺术特色

清水出蒹葭 天然去雕饰——白洋淀芦苇画的艺术特色

2014年4月(中)158科教导刊清水出蒹葭天然去雕饰——白洋淀芦苇画的艺术特色林宇新(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河北保定071001)摘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白洋淀芦苇画越来越受世人瞩目,已经成为了白洋淀地区的一项特色产业。

本文从工艺、效果、题材、形式等方面对其艺术特色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白洋淀芦苇画艺术特色中图分类号:J205文献标识码:ANatural Beauty of Hibiscus Rising out of Clear Water——Art Features of Baiyangdian Reed PaintingsLIN Y uxin(College of Art,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f Hebei,Baoding,Hebei 071001)Abs tra c tPr ovincial intangible cultural he ritage Ree d dra w more attention by the world,has become a specialize d in-dustry Baiyangdia n ar ea.This ar ticle analyzes and studies from the proc ess,effects,the mes,forms and othe r aspec ts of its artistic features.Ke y wordsBaiyangdian;reed painting;art features芦苇画,就是以芦苇的茎叶为基本材料制作的绘画作品。

是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其中以白洋淀芦苇画最具特色和规模。

白洋淀芦苇画的出产地主要集中在河北省安新县,现在已具有相当规模,并成为当地特色产业。

关于芦苇画的起源时间众说不一。

有的说起源于唐代,在隋唐时期就为宫廷工艺品;有的说发明于明朝初年,至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发展及政策探析

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发展及政策探析

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发展及政策探析自国家发布《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若干意见》之后,雄安新区迅速崛起,成为国内外瞩目的焦点。

在雄安新区的发展规划中,白洋淀作为核心区域,被定位为生态、科技、文化三大板块,并被赋予了多种功能。

其中,芦苇画产业作为白洋淀生态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注的热点话题之一。

芦苇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间艺术,以芦苇为素材,以传统中国画法为表现手法,取其自然韵味和画面独特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市场价值。

雄安新区的发展为芦苇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平台,极大地推动了芦苇画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以芦苇画制作、销售、培训为主要内容的芦苇画产业链。

目前,这一产业链已经形成了声誉,市场呈现出一定的规模。

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进展,芦苇画产业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在芦苇画产业链上,首先要提到的是芦苇的采摘加工。

雄安新区白洋淀本身就是一个水草丰茂的区域,芦苇资源丰富,在采摘加工环节就为整个芦苇画产业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采摘后的芦苇在制作过程中需要经过打磨、切割、破棵等多个环节的加工处理,形成各种规格的芦苇画材料。

其次是芦苇画制作环节。

制作芦苇画需要一定的技术和工艺,这一方面需要技艺精湛的制作工人,另一方面需要先进的加工设备和技术。

在雄安新区白洋淀,已经涌现出一批专业的制作团队和工坊,他们具备了较高的芦苇画制作水平和先进的生产设备,可以生产出高质量的芦苇画作品。

最后是芦苇画培训环节。

芦苇画是一种需要练习和技巧的艺术形式,因此需要有专业的培训机构。

在雄安新区白洋淀,已经涌现出多家培训机构,如芦苇画艺术培训中心、芦苇画学校等。

总体来说,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已经呈现出一定规模和壮大的趋势。

未来随着雄安新区建设的加速推进,芦苇画产业的发展空间还将日益扩大。

从政策层面上看,雄安新区对于芦苇画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多方面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国家层面上,政府出台了多项支持雄安新区发展的政策。

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发展及政策探析

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发展及政策探析

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发展及政策探析雄安新区位于中国河北省境内,是我国新建设的重要国家级新区之一。

作为我国重要的城市发展战略,雄安新区的建设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包括文化产业的发展。

白洋淀是雄安新区的核心区域之一,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成为雄安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地区之一。

芦苇画产业在白洋淀地区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对于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环境保护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对雄安新区白洋淀芦苇画产业的发展及相关政策进行探析,以期为雄安新区及其他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白洋淀芦苇画的发展背景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圣佛镇附近,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湿地,被誉为“华北逼西子”。

白洋淀地区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艺术家前来创作,形成了一个独特的艺术产业链。

芦苇画作为白洋淀地区的一种特色文化产业,逐渐崭露头角,并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和扶持。

白洋淀地区的芦苇资源丰富,每年夏季都会出现大片的芦苇丛生。

芦苇画是将芦苇叶的纹理、色彩和形态等特点进行艺术创作,形成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作品。

芦苇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自然韵味,因此备受游客和艺术品收藏者的喜爱。

二、芦苇画产业的发展现状白洋淀地区的芦苇画产业起步较早,经过多年的发展,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

从芦苇采摘、加工,到芦苇画的创作、制作和销售,每个环节都有一些相应的企业或组织参与。

一些有实力和影响力的芦苇画工坊和画家团队更是为芦苇画产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目前,白洋淀地区的芦苇画主要销往国内市场,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增加,芦苇画在国际市场上也逐渐受到了关注。

一些国内的艺术机构也通过举办展览、艺术交流等形式,推动芦苇画的国际化发展。

三、政府对芦苇画产业的支持和政策措施为促进芦苇画产业的发展,白洋淀地区的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支持措施和政策措施。

政府鼓励和支持芦苇画工坊的发展。

通过提供场地、设备和财务支持等方式,政府鼓励和引导芦苇画工坊的创办和发展。

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

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
综合 学 术论 坛 Βιβλιοθήκη 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
杨炳军 ( 河北 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所长 河北保定 0 10 ) 7 00
摘要 :文化产业是2 世 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 ,白洋淀芦苇 艺术 织 。芦 苇 加工 业 已经成 为 淀 区农 民 的主要 经 济收 入来 源之 一 。众 1 产业经过 多年的发展 已逐渐形成规模 ,并逐 渐形成白洋淀淀区民间文 多 的芦 苇 民间 加工 艺人 为 白洋 淀 的芦 苇 艺术产 业化 开 发提 供 了丰 化特质。但 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芦苇艺术产业开发模 式。 因此 ,对 白洋 富 的人才 资源 。 淀 芦苇 艺 术 的 产 业 发展 之路 进 行研 究 ,将 有 利 于 我 国芦 苇 产 区 民 间 文 淀 区芦 苇种 类 繁多 ,有 白皮栽 苇 、大 头栽 苇 、正 草 、横草 、 化 产 业 的 健 康 开发 。 大 失 苇 、 疙 瘩缨 、黄 瓤 苇 、假 皮 黄 瓤 、 白毛子 、老 婆 草 等 1 余 O 白 洋 淀 芦 苇 储 量 丰 富 , 为 芦 苇 产 业 的发 展 提 供 了资 源 保 障 , 加 种 。常见 的有 四大 类 : l 、栽 苇 。尤其 是 白皮 栽苇 ,皮薄 、杆 高4 以上 ,节 长 , 白 米  ̄) 史悠久 ,淀 区农民 多掌握 芦苇编织技 艺 ,形成 了人 才资源优 势, / i 另外 ,白洋淀的芦苇材 质优 良,具有材料优 势。通过 企业与高校 的联 皙 柔韧 ,根 部 直径 与项 部 直径 差距 小 ,是 织席 、编 篓 、编 篮和 制 合科研攻关 .目前白洋淀芦苇艺术 已经初 步形成市场,具备 形成芦苇 作 高级 苇帘 的理想 原料 ,收割 期一般 在霜 降节 后 。 文 化 艺 术 产 业 的基 础 。 对 芦 苇 艺 术 的合 理 发 展 并逐 渐 形成 淀 区 文化 支 2 黄 瓤 苇 。皮 厚 、 挺 直 、坚 实 、 色 黄 ,柔 性 稍 差 , 耐 水 、 柱 产 业 ,推 动淀 区 民 间文 化 产 业 化 的 健 康 发展 。 浸 ,是 制作 捕鱼 苇 箔 的理想 原 料 ,也可 用 于编 织 ,但 时 间必须 在 关键 词:白洋淀 ;芦 苇艺术 ;产业化 农历 夏至 节后 方可 使用 ,一 股寒 露节 开始 收割 。 3 白毛 苇 。是 淀 区 芦 苇 中适 应性 最 强 的 一 ,它 分布 面 积 、 种 文 化 产业 是2 世纪 最 有发 展潜 力 的产 业 ,近年 来许 多 国家 已 广 ,易栽 易 活 ,适应 力 极强 , 耐涝 ,但 由于皮 薄 品质较 差 ,编 织 1 经意识 到 了发 展文 化产 业 的重 要性 。我 国政府 也感 受到 了发展 文 苇席 易 断节 ,只 能用 于 建筑 的 苫房 苇箔 或 充做 燃料 。一 般 在 中秋 化 产 业 的紧迫 性和 重要 性 ,在 党 的十六 大 报告 中提 出积 极 发展 文 节后 开始 收割 。 化 产业 的要求 ,越 来越 多 的研 究机 构展 开 了多层 次 、多 形 式 、多 4 、蔫 苇 。是 诸 多 芦 苇 中独 特 的一 种 ,最 适 合 做 芦 苇画 的 原 目标 的文 化 产业 研 究 ,并 推 出 了不 少研 究 成 果 ,2 0 年3 2 曰 料 。 04 月 9 国家统 计 局正 式颁 发 了 《 文化及 相 关产 业分 类 》标 准 ,作 为政府 白洋 淀芦 苇抗 旱 耐劳 ,生命 力 强, 民 间戏称 “ 杆 庄稼 ”。 铁 机 构 ,第 一次 确立 了我 国 文化 及相 关产 业 的概 念 ,界 定了 我 国文 这些 芦苇 皮 薄 、节长 、韧 性 很好 ,又有 古 朴 的色彩 、 自然 纹理 秀 化 及相 关 产业 的行 业 范围 。然 而 , 目前 在 国际 上对 芦 苇艺 术产 业 美 ,是优 良的艺 术 品和 纪念 品 的制 作材 料 ,在 材料 上 占有 明显 的 开 发 的研 究并 不多 见 ,也没 有成 熟 的淀 区芦 苇 文化 艺术 产业 开 发 优 势 。 模 式 。因 此 ,对 白洋淀 芦 苇艺术 的 产业 化研 究 ,将 有助 于我 们 科 学 地分 析 芦苇 艺术 在文 化产 业化 过 程 中所面 临 的 问题 以及解 决 方 法 ,从 而为我 国芦 苇开发 提供 一定 的政 策参 考 。 白洋 淀位 于河 北 省 东 部 ,上 承 九河 ( 河 、清水 河 、府 河 、 唐 瀑 河 、漕 河 、萍 河 、孝 义 河 、潴 龙 河和 白沟 引河 ) 下注 渤海 , , 总 面积 3 6 6 平方 公 里 ,是 华 北地 区 面积 最 大 的淡 水湿 地 。 白洋淀

简述白洋淀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研究讲解

简述白洋淀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研究讲解

简述白洋淀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研究白洋淀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研究摘要:分析研究该区产业结构特点和间题,阐述其演替方向,探讨产业开发布局重点。

关键词:白洋淀地区产业结构生产力布局白洋淀地区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研究‘1问题的提出1.1背景白洋淀地区含淀内及周边25个乡镇,分属河北省安新县、高阳县、雄县、容城县和任邱市管辖,总土地面积为926km,,人口47.9万人(1992年)。

这里是一块水陆相间、鱼苇相伴的特殊区域。

近年来,由于水资源的盛衰,船车交通几经交替,水旱作和产业选择几经更迭,严重地影响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将会为白洋淀地区形成长期稳定的水环境。

因而,总结和研究白洋淀地区有水条件下的产业结构和生产力布局,将很有意义。

鉴于安新县占居白洋淀地区绝大部分,两者土地利用结构十分相似,考虑县域统计资料的系统性和研究工作方便,我们以安新县代替白洋淀地区作为整体产业结构分析和规划对象,同时适当补充白洋淀地区乡镇的资料分析产业结构特点、演进和生产力布局情况。

1.2问题1991年安新县国民生产总值(按199。

年可比价格计算)为35122万元,其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5.9:33.3:20.8;全县就业劳动力19291_1人,其一二三次产业就业比重为:76•4,13.3:10•3,第一个特点是突出地显示其以第一产业为主的结构。

第二个特点在1989—1991年间,第二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开始与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趋近,个别年份十始超过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说明安新县的产业结构已开始趋近从一二三向二一三过渡。

第三个特点是第一产业增长速度高而不稳,第二产业增长速度低而不稳,第三产业增长速度较高而且比较稳定。

这从表1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从“七五”期间安新县社会总产值和巨、民收入结构的变化上也可看出其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演进情况(见表2)在白洋淀1985年干淀、1988年8月份蓄水的背景下,五年间,安新县农业比重迅速下降、产值增长缓慢、效益下降;工业和建筑业比重迅速增加、产值高速增一长;运输邮电业和商业、饮食业比重下降、产值和收入递减,已成为安新县经济发展的“瓶颈”产业。

以民间手工艺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以白洋淀芦苇画为例

以民间手工艺开发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探索研究——以白洋淀芦苇画为例
以 民问手 工 艺开 发促 进农 村经 济 发 展 的探 索研究
以 白洋淀芦苇画为例
◎白晓熠 李 莉
( 河北农业大学艺术学院 , 河北 保定 0 7 1 0 0 1 )

( 河北大学艺术学院 , 河 北 保定 0 7 1 0 0 2 )
在 当今全 球经 济一体 化 日益发展 的形 势下 , 要 让芦苇画手工艺 品在市场上 占有一席之地 ,必须顺 应 时代的发展 , 依托不 同的地 方资源优 势 , 从人 才引 进着手 , 积 极引进高层次创作 型人 才, 加强生产 和研 发团队建设 ; 从产品本身抓起 , 坚持其独有 的文化特 色, 推陈 出新 , 改进 生产 技术 , 提高产 品质量 , 拓展 产 品种 类 , 逐步提 升其 自我价值 , 从 而有效促进农村 经 济的发展。


引 言
我国民间手工艺 品经过几千年政治 、 经济 、 宗教 、 文化 等因素的历史积淀与传承 , 浓缩 了中国民 间文化 艺术的独特韵味 , 是 中华 民族文化艺术的瑰宝。在全 球信 息化 日益扩大的形势下 , 在人们追求 时尚、 复古 , 民族 之风 悄然兴起之际 , 手工制作工艺 以其独特的艺 术魅力、 装饰和实用性能 , 已经像 春风一样 , 悄然渗透 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呈现 出了广阔的市场前景。 因此 民间手工艺产 品的开发 , 为饵决农 民就业 、 增加 农民经济收入 、 推动农村经济 的发展和 繁荣等 , 开辟 了一条行 之有效的途径。 保定市 白洋 淀芦苇 画工艺产品 ,作 为河北省 民 间文化艺术 品之~ , 在 中华大地具有 其独特 的、 鲜 明 的地方风格特点 ,在同一种类 的民间艺术 中也 具有 定 的代表性 。 目前在保定市 白洋淀地 区从 事芦苇 画工艺产 品制作 的厂家有十几 家 ,但是 由于各 方面 的政策和扶持 力度 不够 , 厂家规模较小 , 作 品形式单 基本上 以仿古字 画、 风景 、 动物题 材为主 , 不能充 分展现其独特 的艺术魅力和 特点。 同时由于大部分 作品是分散到农户 中去做 , 缺 少有效 的监督 机制 , 也 很难保证产 品的质 量 ,因此芦苇 画工艺产 品的生产 和销售渐入低迷 , 逐步 凸显其市场活 力的缺乏 。针对 目前行业状况 。 笔者经过深入 厂家及市 场调查 , 认真 研究 ,认 为应从 以下几方面 着手 芦苇画工艺 产品 的 进一步开发 , 方能葆其无限美妙之青春。 ( 一) 整合 地方社会 资源 , 引进 高层 次创 新人 才,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

白洋淀纪事中的芦苇的阅读感悟《白洋淀纪事》是中国作家杨绛所著的一部非虚构作品,记录了她在1960年代白洋淀生活的经历和所见所闻。

其中,实物描述最多的便是芦苇这种植物,它是白洋淀独有的生态元素之一。

通过阅读《白洋淀纪事》,我对芦苇产生了深厚的阅读感悟。

首先,芦苇在《白洋淀纪事》中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象征着自然生态的美好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芦苇经常出现在书中描绘的湖泊、河岸、水塘等地方,给人带来一种宁静、安详的感觉。

书中描述了芦苇在风中摇曳的身姿,给人一种自由自在、生机勃勃的感受。

芦苇的轻柔、丰盈的形象,让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与优美,也让人想起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

其次,芦苇在《白洋淀纪事》中也承载了人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希望。

由于白洋淀地势低洼,且缺乏土地开发和农业种植,当时村民的生活非常困苦。

然而,芦苇的生长给村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补充和希望。

书中详细描写了村民们如何利用芦苇搭建房屋、制作牛棚,以及收获芦苇的经历。

这些描述表达了人们对芦苇的依赖和对家园的热爱,展现了他们面对生活困境时的智慧和勇气。

再次,芦苇也成为了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白洋淀的芦苇生态曾是吴越文化的一部分,杨绛在书中多次提及千年前的白洋淀,描绘了那个年代的繁华景象。

通过对芦苇的描述,读者可以感受到芦苇在历史长河中的变迁和延续,同时也给人们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魅力。

最后,从人类与自然的角度来看,芦苇也给人们带来了启示和思考。

白洋淀的芦苇生态给予我们一种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和保护环境的呼吁。

杨绛在书中强调了保护白洋淀生态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告别破坏自然的行为,以更加理性和可持续的方式与自然互动。

从这个角度来看,芦苇在《白洋淀纪事》中也成为了人类思考生态问题的催化剂。

通过阅读《白洋淀纪事》,深入了解了芦苇对于白洋淀及其居民而言的重要意义。

它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存在。

芦苇承载了人们对家园的眷恋和对生活的希望,也成为了文化记忆的一部分。

关于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调研

关于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调研
促进社区参与
鼓励当地社区参与旅游开发和管理,实现旅游发展的利益共享和社 区可持续发展。
05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产业趋势
1 2 3
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多样化,白洋淀旅游产业将逐 渐向高端化、个性化、体验化方向发展。
生态旅游与文化旅游融合
白洋淀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资源,未 来将进一步融合生态旅游和文化旅游,提升旅游 品质。
关于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的 思考调研
汇报人: 2024-01-01
目录
•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面临的问
题 •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机遇与挑
战 •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策略与建
议 •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展望
01
白洋淀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产业规模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白洋淀旅游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产 业规模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当地重要 的支柱产业之一。
游客对旅游品质和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白洋淀需提供更高品质的旅 游产品和更优质的服务。
未来发展方向
完善基础设施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 和服务质量。
推进产业融合
加强与农业、文化、体育等相关产业的融合 ,丰富旅游产品体系。
提升品牌形象
加强品牌建设和宣传推广,提高白洋淀的知 名度和美誉度。
旅游服务质量不高
总结词
白洋淀旅游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包括交通、住宿、餐饮等方面, 需要加强管理和培训。
详细描述
目前白洋淀景区内部分服务人员 素质不高,服务态度和技能水平 有待提升。同时,景区内交通、 住宿等基础设施也有待完善。
环境保护问题
总结词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白洋淀的环境保护面临挑战,需要加强监管和采取措施保 护生态环境。

为家乡的芦苇画写介绍语

为家乡的芦苇画写介绍语

为家乡的芦苇画写介绍语
白洋淀芦苇工艺画是历史悠久的汉族工艺美术品。

起源于明朝初年。

其图案纯朴逼真、野趣十足,给人以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感觉,仿名人字画,在一定光源下显现奇特的视幻效应,折射出原作深厚的艺术内涵。

高超的技艺水平,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和艺术创造力。

芦苇画虽源于汉族民间,但美而不俗,大气十足,尤其符合国际上追求环保、追求自然的理念,倍受中外雅士名流的垂青,许多政界、艺术界、文化界名流都采用本画装点家居。

荷兰驻华大使贺非烈先生见到本画赞不绝口,连称美妙绝伦并予以珍藏。

白洋淀芦苇工艺文化的产业开发策划 文档

白洋淀芦苇工艺文化的产业开发策划 文档

白洋淀苇编工艺品的产业开发策划书一、产业开发背景白洋淀有水区46万亩,其中有苇田12万亩,年产优质芦苇7.5万吨。

苇编织品是白洋淀传统的手工艺品。

水乡能工巧匠甚多,其所产苇编织品取材于白洋淀洁白的苇子,经分类、剖割、压平、雕刻、剪贴、编织等十多种工序制作而成,以芦苇特有的颜色、光泽,纹理来展现诸如张网捕鱼、驱舟放鸭等水乡风情,具有自然材质美和浓厚乡土特色及文化气息。

白洋淀苇编织品种类繁多,包括:工艺画、苇席、苇帘、立帘、遮阳帘、建筑帘、篱笆、栅栏、护栏、竹席、藤席、芦苇杆、苇篓、草柳编织等天然植物编织品,其中以苇编工艺画最为出名。

以芦苇为材料的苇编工艺画因其画面本色自然、光彩朴素淡雅、加工考究精美、风格独树一帜而倍受八方游客青睐,成为白洋淀观光的首选纪念品。

随着白洋淀旅游业的发展,芦苇工艺画产业发展迅速。

目前,白洋淀拥有苇编工艺画生产厂家15家,苇编工艺美术大师100多位,年销售量在50万幅以上,产品远销加拿大、澳大利亚、韩国、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并在国内大中城市及国家重点旅游区都设立了销售网点,在国内外叫响了白洋淀苇编工艺画品牌。

尽管白洋淀在发展芦苇工艺品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源优势,但产期以来缺乏专业的管理和统一的开发,呈现出诸多不足之处。

欲打破发展瓶颈,需要进行详细的产业开发研究。

二、产业开发现状分析(一)白洋淀苇编工艺品产业形势分析1.优势:(1)资源:白洋淀水区有丰富的芦苇资源。

(2)劳动力:水乡几乎家家都曾进行过芦苇编织,能工巧匠甚多,经验丰富。

(3)市场:白洋淀有芦苇编织传统,区内市场广阔,区外市场潜力巨大。

(4)区位:以白洋淀为依托,对于提高产品知名度极为有利。

2.劣势:(1)产业集群化程度不高,企业规模小而分散,生产能力受到限制。

(2)企业管理水平不高,难以进行深度开发。

(二)苇编工艺品产业开发现状分析1.成功点:(1)初步形成产业集群,生产规模日益扩大,生产方式日益专业化。

白洋淀嘎子村观后感

白洋淀嘎子村观后感

白洋淀嘎子村观后感(最新版4篇)篇1 目录一、白洋淀嘎子村的地理位置与环境二、嘎子村的文化与历史背景三、观后感:嘎子村的现状与发展四、总结:嘎子村的启示与价值篇1正文白洋淀嘎子村位于我国华北地区,是白洋淀地区的一个典型村庄。

白洋淀嘎子村不仅地理位置独特,而且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系统。

这里荷花盛开,芦苇丛生,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

嘎子村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北方农村的淳朴民风,还可以了解到抗日战争时期嘎子村人民的英勇抗争。

嘎子村在历史上曾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雁翎队等抗日武装力量在此地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许多英雄事迹和感人故事在这里发生,令人肃然起敬。

观后感:嘎子村的现状与发展如今的嘎子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嘎子村凭借其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历史文化,吸引了大量游客。

村民们纷纷投入到旅游服务业中,开设了农家乐、民宿等,增加了收入来源。

同时,嘎子村还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如荷花种植、芦苇编织等,以实现乡村振兴。

总结:嘎子村的启示与价值嘎子村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启示。

首先,嘎子村依托自身独特的地理和历史文化资源,成功地实现了乡村振兴和经济发展。

其次,嘎子村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最后,嘎子村的抗日历史让我们铭记国耻,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

总之,《白洋淀嘎子村观后感》让我们深入了解了嘎子村的地理、历史、文化以及发展现状,让我们认识到了嘎子村的独特价值和启示。

篇2 目录一、白洋淀嘎子村的背景介绍二、观后感的理解与表达三、白洋淀嘎子村的历史文化意义四、对白洋淀嘎子村的未来展望篇2正文白洋淀嘎子村位于我国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小村庄。

近年来,随着白洋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嘎子村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资源,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旅游胜地。

嘎子村最为人所熟知的,莫过于它与抗日战争时期的白洋淀雁翎队的密切联系。

河北白洋淀苇编工艺创新设计研究

河北白洋淀苇编工艺创新设计研究

河北白洋淀苇编工艺创新设计研究河北白洋淀位于中国北方平原,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湿地之一,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

其中,苇草资源的丰富性为当地的手工艺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在这种背景下,河北白洋淀苇编工艺创新设计的研究成为了一项重要的课题。

苇编工艺是一种古老而独特的手工艺,以苇草为材料,通过编织、缠绕等技法制作出各种艺术品和实用品。

在河北白洋淀,苇编工艺由于其资源丰富和技艺传承的独特性,成为了当地艺术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传统的苇编工艺在设计上较为保守,制作的产品种类单一,存在着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因此,对苇编工艺进行创新设计研究势在必行。

首先,创新设计需要充分挖掘苇草资源的潜力。

苇草作为一种天然材料,具有韧性、耐久性和可塑性,非常适合用于手工艺制作。

通过研究苇草的纤维特性和加工技术,可以开发出更多种类的苇编产品,包括家居用品、装饰品、礼品等,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其次,创新设计需要融入现代元素。

苇编工艺虽然源自古代,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需要与现代生活相结合,才能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例如,可以将苇编工艺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开发出具有实用功能和科技感的产品,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升苇编工艺的科技含量,还可以开辟新的市场空间。

最后,创新设计需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作为河北白洋淀的一部分,苇草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保护。

设计师们应该秉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采用环保的材料和工艺,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总之,河北白洋淀苇编工艺创新设计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市场前景。

通过充分挖掘苇草资源潜力、融入现代元素和保护生态环境,可以为苇编工艺注入新的活力和发展动力,推动其在当地乃至全国的传承与发展。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河北白洋淀的苇编工艺将以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舞台,展示中国传统手工艺的魅力与智慧。

白洋淀地区芦苇资源利用问题的一种有效探索

白洋淀地区芦苇资源利用问题的一种有效探索

白洋淀地区芦苇资源利用问题的一种有效探索作者:赵继龙刘明杰范晓舟来源:《商情》2017年第11期(华北电力大学,河北保定 071000)【摘要】白洋淀素有“华北之肾”之称,对维护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调节河北平原及京津地区气候、改善温湿状况、补充地下水及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珍稀物种资源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年的芦苇市场萎缩,白洋淀芦苇资源得不到合理利用,本文提出了芦苇制作木塑的这一可行方案,为白洋淀地区芦苇产业生态化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芦苇资源;生态利用;芦苇木塑;变废为宝一、白洋淀地区的芦苇现状与问题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东部,总面积 366km2,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行政区隶属保定市的安新县、高阳县、雄县、容城县和沧州市的任丘市管辖,其中保定市占总面积的93%,当水位8.8m(大沽高程)时,85.6%的水域分布于安新县境内。

白洋淀内有11.6万亩的芦苇资源,是白洋淀分布面积最大、最典型的水生植被。

白洋淀芦苇在净化污水、促淤防蚀、抑制藻类、防洪固堤、维持生物多样性及改善京津冀地区生态环境气候等方面起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而且芦苇产业一度是淀区群众最主要甚至唯一的经济来源。

调研显示,由于旅游景区以及客观地理条件的限制,白洋淀地区的芦苇大约只有50%可以分到每一户苇农手里,供其收割。

而近几年,随着芦苇产业的萎缩,苇农们每年收割的芦苇只占到可供收割的30%左右,其中大部分用于制作苇箔苇席出口到日韩。

这样的话,一亩芦苇大概能卖600元,但收割费用就高达400元,加之去皮、清洗等人工费用,收割一亩芦苇反而会亏损,所以苇农不愿花费时间精力收割芦苇,只能让大量芦苇在苇田里枯败腐烂。

以前芦苇收割效益好的时候,村民每年都从淀里挖出淤泥培到苇田里,还定期打药、除草,精心管护。

现在芦苇产业没了市场,人们不再用心对苇田进行管护,导致芦苇的生长一年不如一年,大片的芦苇被杂草缠绕倒伏,昔日青绿的芦苇田变成了如今的“荒草滩”。

白洋淀芦苇荡——天然的校外乐园

白洋淀芦苇荡——天然的校外乐园

白洋淀芦苇荡——天然的校外乐园作者:陈克振赵丽霞来源:《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13年第08期摘要:我校学生不住宿,其校外活动时间约占总活动的40%,使学生校外活动的重要性凸现。

开辟校外德育实践基地,实现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学校”的有机结合,打破了教育的封闭状态,使学生更贴近社会,扩宽了学校德育工作渠道,促进了教育社会化与社会化教育的有效融合关键词:德育工作;乡镇中学;校外活动场所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3)08-0014-02去年暑假开学第一天,查看学生的返校情况,发现有两个14岁男生没准时返校。

他们同村同学说他们永远都不会来上课了。

因为在开学前半个月,他俩结伴去淀里游泳,不幸溺水而亡。

我们听了心里咯噔一下,难过极了。

由于安新县特殊的地理环境,每年寒暑假,周末,甚至仅仅是放学后那么短的时间,孩子们溺水身亡的事故都时有发生。

随着教改的推进,实行课业“减负”,学生课余时间增加,我们乡镇中学学生又不住宿,学生在校外活动时间约占总活动的40%。

对农村孩子而言,闲暇与娱乐更多的只是自由玩耍。

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课余时间,这使校外活动的重要性凸现出来。

一、农村学生校外活动的现状市区的学生有青少年宫、文化宫等活动场所,有夏令营、冬令营等未成年人喜爱的体验活动,城市学生中参加这些活动3次以上者为14%。

而我们镇上根本没有专供青少年娱乐的场所和公益性文化设施,甚至连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也只有每年一次的清明扫墓活动。

一到假期,学生除了做作业,看书、看电视,上网就必然成了大部分学生的重要活动。

二、建立校外活动场所的必要性和可行性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他们的健康成长越来越受到党和国家以及社会的关注。

校外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青少年全面健康成长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及其功能也愈显重要。

好的教育资源应该互相分享,达到共赢,共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 众 文 艺185并处理好污水和垃圾;尽量不影响当地动植物的生存空间和养料系统,使之能够继续繁衍生息。

其次,产品的设计必须和乡村人文环境相协调,对于具有特殊价值的自然遗迹、人文遗迹、文物古迹等要严格保护,对当地文化更应当重点保护,独特的民族风俗文化、建筑艺术、陶瓷文化、饮食文化等,都应保持它原有的文化风格、风貌、如宾馆饭店等旅游设施的布局、造型均应与景观的文化特色相一致;各项旅游服务如导游、交通、产品都应显示其文化品位,切忌城市化、商业化的浓重气息损伤原有的文化内涵。

四、乡村旅游产品开发的意义(一)可以充分利用农村旅游资源,调整和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拓宽农业功能,延长农业产业链,发展农村旅游服务业,促进农民转移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较好的经济基础。

(二)可以使农村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增加价值。

同时,也使农村生产的农副产品就地消费,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市场价格,促进农民增收。

(三)可以使农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发展,进而减少国家对农村的扶持资金。

同时,当地农民参与投资、经营旅游业,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实现“生活宽裕”的目标。

(四)可以促进城乡统筹,增加城乡之间互动。

城里游客把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等信息辐射到农村,使农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现代化意识观念和生活习俗,提高农民素质。

(五)可以挖掘、保护和传承农村文化。

以农村文化为吸引物,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

同时,通过旅游可以吸收现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乡风。

摘要: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已逐渐形成规模,并逐渐形成白洋淀淀区民间文化特质。

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芦苇艺术产业开发模式。

因此,对白洋淀芦苇艺术的产业发展之路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我国芦苇产区民间文化产业的健康开发。

白洋淀芦苇储量丰富,为芦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加工历史悠久,淀区农民多掌握芦苇编织技艺,形成了人才资源优势,另外,白洋淀的芦苇材质优良,具有材料优势。

通过企业与高校的联合科研攻关,目前白洋淀芦苇艺术已经初步形成市场,具备形成芦苇文化艺术产业的基础。

对芦苇艺术的合理发展并逐渐形成淀区文化支柱产业,推动淀区民间文化产业化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化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有发展潜力的产业,近年来许多国家已经意识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

我国政府也感受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紧迫性和重要性,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积极发展文化产业的要求,越来越多的研究机构展开了多层次、多形式、多目标的文化产业研究,并推出了不少研究成果,2004年3月29日国家统计局正式颁发了《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标准,作为政府机构,第一次确立了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概念,界定了我国文化及相关产业的行业范围。

然而,目前在国际上对芦苇艺术产业开发的研究并不多见,也没有成熟的淀区芦苇文化艺术产业开发模式。

因此,对白洋淀芦苇艺术的产业化研究,将有助于我们科学地分析芦苇艺术在文化产业化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从而为我国芦苇开发提供一定的政策参考。

白洋淀位于河北省东部,上承九河(唐河、清水河、府河、瀑河、漕河、萍河、孝义河、潴龙河和白沟引河),下注渤海,总面积366平方公里,是华北地区面积最大的淡水湿地。

白洋淀分属保定市和沧州市所辖的五个县(市),其中85%的水域在保定市安新县境内,在众多的淀泊中,白洋淀最大,由140多个大小不等的湖泊,3700多条沟壕,12万亩芦苇,36个岛村组成。

芦苇在白洋淀的分布面积约有6000平方公里,是白洋淀分布面积最大、最典型的水生植被。

现在白洋淀的芦苇年产量高达70多万吨,丰富的储量为芦苇产业的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这里的芦苇加工历史悠久,早在宋朝,就有了关于“芦苇”的记载,北宋太平寰宇记中有这样的描述“淀中有蒲柳多霞苇”,淀区农民除了养鱼、种荷之外,大多掌握芦苇编织技艺,以芦苇加工为业,养家糊口。

打鱼用的鱼篓、盖房用的苇席、以及农家的日常生活用品和各种各样的篓筐等多为芦苇、蒲草编织。

芦苇加工业已经成为淀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之一。

众多的芦苇民间加工艺人为白洋淀的芦苇艺术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丰富的人才资源。

淀区芦苇种类繁多,有白皮栽苇、大头栽苇、正草、横草、大尖苇、疙瘩缨、黄瓤苇、假皮黄瓤、白毛子、老婆草等10余种。

常见的有四大类:1、栽苇。

尤其是白皮栽苇,皮薄、杆高4米以上,节长,白皙柔韧,根部直径与顶部直径差距小,是织席、编篓、编篮和制作高级苇帘的理想原料,收割期一般在霜降节后。

2、黄瓤苇。

皮厚、挺直、坚实、色黄,柔性稍差,耐水浸,是制作捕鱼苇箔的理想原料,也可用于编织,但时间必须在农历夏至节后方可使用,一般寒露节开始收割。

3、白毛苇。

是淀区芦苇中适应性最强的一种,它分布面积广,易栽易活,适应力极强,耐涝,但由于皮薄品质较差,编织苇席易断节,只能用于建筑的苫房苇箔或充做燃料。

一般在中秋节后开始收割。

4、蔫苇。

是诸多芦苇中独特的一种,最适合做芦苇画的原料。

白洋淀芦苇抗旱耐劳,生命力强,民间戏称“铁杆庄稼”。

这些芦苇皮薄、节长、韧性很好,又有古朴的色彩、自然纹理秀美,是优良的艺术品和纪念品的制作材料,在材料上占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白洋淀民间芦苇艺术源于淀区传统芦苇编织、芦苇画工艺,是从唐、宋时期白洋淀苇编之一“苇席编织”演生而来,明代取名“苇编画”。

早期苇编画是将秋季收割的芦苇经选料后,去皮,豁开、碾压成条后进行编织,图案大都以水乡渔村生活故事为主,也有书法,佛教符号,或双喜字等,整体为芦苇天然色,素雅实用。

清初,苇编画受剪纸等民间艺术的影响,开始在苇条上着色。

先把颜料放进锅里将水烧开放入苇条蒸煮成色,晒干后进行编织,编织好的苇编画色彩艳丽,装饰性强,而且方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之路杨炳军 (河北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所长 河北保定 071000)综合学术论坛大 众 文 艺大186便携带。

清中期受西洋艺术影响,苇编画开始追求视觉上的立体效果,民间艺人们将苇条火烤成不同色泽进行编织成形,从而改名苇编工艺画。

其代表人物为李杨祖(李和尚)。

芦苇画产地主要分布在保定、沧州、雄州的白洋淀区。

新中国成立后,安新县寨南村开始恢复生产,并将技艺辐射到周边村镇,如圈头、端村、赵北口等地。

80年初期,“安新县寨南京淀工艺美术厂”成立并开始较大规模生产,80年代后,又将技艺辐射到北京、天津、衡水、山东、宁夏、新疆、上海、沈阳等地。

此后,各厂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2004年9月,白洋淀杨丙军艺术公司与河北大学艺术学院共同成立了河北大学芦苇艺术研究所,从事芦苇艺术的深层次研究开发。

芦苇艺术研究所的芦苇艺术开发,是对传统芦苇编制工艺的挖掘发展。

它不仅成为白洋淀地方民间文化的重要特色,同时也丰富了我国工艺品的种类和艺术表现形式,更好的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个性化需求。

芦苇艺术在挖掘传统艺术内涵基础上与现代表现形式相结合,拓宽了表现题材,对民间文化保护和维护国家的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

同时将芦苇这种自然资源与民间艺术传统文化资源有机结合,形成文化艺术产业开发的健康模式。

目前白洋淀芦苇艺术已经初步形成市场,随着芦苇艺术产业化的进行,将继续深入探讨芦苇以及蒲草等白洋淀自然资源与传统艺术、现代设计艺术以及建筑装饰艺术等有机结合的生态型开发,以促进白洋淀芦苇产业的形成。

可见,芦苇画艺术在民间生存的群众基础扎实,以高校牵头的相关研究日渐深入,已经具备进行产业化发展研究的基础。

目前,白洋淀的民间芦苇加工已具规模。

但其经营模式是个人作坊式的。

这些民营企业对芦苇的加工简单,虽有部分企业和个人进行一些诸如芦苇画、工艺苇席、工艺苇编加工等产业探索,但其规模较小,这样简单的手工加工模式不足以形成芦苇艺术产业,更谈不上对芦苇进行真正意义上的深层次生态化开发。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芦苇艺术产业是芦苇艺术产品(如芦苇艺术编织品、芦苇画、芦苇艺术装饰品等)符合了市场规模化发展的要求而形成的,是一种文化艺术上的产业化。

而“芦苇艺术深层次的开发”既包括改良品种,进一步提高芦苇的质量,更包括拓宽艺术加工、利用渠道,根据芦苇的特性,进行建筑装饰、编织艺术、芦苇艺术材料等方面的深入研发。

为此,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开发应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首先,在白洋淀芦苇艺术的开发中挖掘、保护、传承芦苇传统编织工艺。

因为,淀区的芦苇编织艺术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加工工艺技术和艺术审美特征,是整个芦苇艺术产业化开发的文化基础。

同时,在传统技术的基础上开发新的,符合现代审美情趣的芦苇、蒲草编织艺术,以巩固芦苇编织产业开发的基础地位。

具体要求:1.逐步建立以保护芦苇艺术为目的的社会公益性博物馆,保护芦苇编制技艺,以及传统芦苇画制作工艺和作品。

2.在淀区小学尝试芦苇编制技艺传授,传承古老芦苇编制技艺。

3.建立淀区芦苇编制技术传授志愿者计划,依靠这些编制志愿者开展公益性芦苇艺术传授活动。

志愿者来自淀区编制能手以及掌握编制技艺的乡村教师。

其次,通过对新芦苇艺术加工形式的开发,巩固初具规模的芦苇艺术产业。

现代芦苇画是民间传统芦苇画工艺与现代装饰艺术相结合的产物,是工艺美术的一个新品种。

它通过对白洋淀人民的社会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绘,展现了白洋淀浓郁的水乡风情,是将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发展壮大的良好开始。

相信随着芦苇艺术新形式的研究开发,芦苇会具有更高的经济价值,同时芦苇、蒲草生态方式的开发利用必将为白洋淀芦苇资源找到更环保、更良性的开发模式,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贡献。

具体通过与地方职业中学以及地方高校的联合,积极开发芦苇编制以及艺术深加工工艺开发。

以保证芦苇艺术的发展与时代的需求相一致。

另外,在开发过程中要注意必须符合市场运作规律,就是要求白洋淀芦苇艺术加工作坊以企业经营的形式发展;同时要进行市场化的合理运作,和其他企业一样,在市场竞争机制下对产品进行创新,从而不断壮大白洋淀芦苇艺术企业实力,使之成为具有规模的文化艺术产业。

具体要求:1.与地方高校以及艺术机构的联合,积极创作芦苇艺术新作品,以反应淀区民间生活,及民间审美趋向。

2.保护芦苇艺术创作环境,包括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以保证淀区特有的民间民俗生活习惯、建筑环境以及良好的自然风光,为艺术创作提供环境土壤。

3.以芦苇艺术为中心展开相关产业的积极开发,包括观光旅游业、服务行业、农家乐、地方戏曲文化演出以及艺术写生基地建设。

4.建立能与游客互动的芦苇艺术创作体验馆。

最后,还要强调白洋淀传统芦苇编织艺术的有效保护和传承,避免在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出现只重视经济开发,而忽略文化资源自身的发展,破坏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对本来就十分脆弱的民间芦苇编织艺术造成毁灭性的开发。

我们相信,通过对白洋淀芦苇艺术产业化的不断探索和研究,毕竟逐渐形成新的生态式的淀区芦苇开发模式,加速白洋淀整体文化产业化建设,造福淀区民众,推动我国文化产业化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