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手打电子版)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手打电子版)

莱芜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通知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高新区管委会,雪野旅游区管委会,市直各企事业单位:《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已经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望认真贯彻实施。

《纲要》实事求是地总结了我市“十一五”时期的工作,明确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反映了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是党员和组织全市人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行动纲领。

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干部群众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纲要》精神,切实抓好《纲要》的贯彻落实,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各项目标而努力奋斗。

莱芜市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五月三十一日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第一章现实基础和环境分析一、“十一五”发展回顾(一)主要指标提前一年完成规划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综合实力跃上新台阶。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546.3亿元,年均增长14.2%;人均生产总值超过6000美元。

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5.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年均增长19.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2.1亿元,年均增长17.5%。

产业升级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

区域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三大产业板块”聚集了全市80%以上的经济总量,规划建设了雪野旅游区、莱城工业区、钢城经济开发区和农高区等四个省级园区,拓展了高新区的发展区域。

2010年三次产业结构为7.1:60.4:32.5,第三产业比重比2005年高4.8个百分点。

农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7家。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522家,比2005年增加335家;增加值达到373.4亿元,年均增长16.3%;实现利税91.5亿元,是2005年的1.9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化比重达到22.5%,比2005年提高15.6个百分点。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介绍模板0703之欧阳法创编

苗山镇总体规划说明介绍模板0703之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欧阳法创编 2021.03.09 目录2021.03.09 欧阳法创编 2021.03.09第1章规划背景1.1 基本概况苗山镇位于莱芜市东北部,西靠口镇,北连茶业口镇及和庄乡,南临张家洼街办、鹏泉街办及辛庄镇,东接淄博市博山区。

镇域东西最大横距22.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13.7公里,镇域面积为214平方公里。

镇域内博莱高速公路(博山—莱芜)、S803(博山—莱芜)纵贯南北,辛泰铁路(淄博—泰安)自镇域东南穿过。

镇区距莱芜城区20公里车程,交通条件十分便利。

苗山镇清末属北乡苗山、杓山所辖,民国初年属第六区,1941年春苗山区属莱东县,1942年10月仍称苗山区,2000年底莱芜市乡镇区划调整,苗山与常庄乡、见马乡合并统称为苗山镇。

2008年《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其为莱芜市的重点镇。

2009年末,苗山镇辖85个行政村,总人口56350人,共19584户。

农用地面积13302.7公顷,居全市第二。

2009年苗山镇全镇经济总收入14.35亿元,实现工业、建筑业生产总值5.79亿元。

地方财政收入1712.27万元,同比增长15.2%。

1.2 规划编制动因1.2.1宏观层面的要求(1)城乡统筹发展的要求统筹城乡发展的实质是要大力调整城乡二元经济社会结构,解决“三农问题”,缩小过大的城乡差距,使城乡同发展、共繁荣。

当前我国正在发生的城镇化过程,既是统筹城乡发展的有效途径,又是难得的机遇。

而小城镇,作为联系城市与乡村的节点,其城镇化过程是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

为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山东省委省政府采取试点先行的办法,2008年10月16日下发文件(鲁发〔2008〕19号),批准莱芜市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改革试点。

苗山镇作为《莱芜市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规划》批复的重点镇,是莱芜市城乡协调发展的前沿阵地,其城镇化势在必行,且需转换思路,以实现城乡间良性互动。

(2)小城镇建设发展的要求我国的小城镇建设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 引言莱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是山东省辖的地级市。

为了更好地发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满足市民生活需求,莱芜市决定进行城市总体规划。

本文档将详细介绍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背景、目标、原则以及具体实施措施。

2. 规划背景莱芜市作为新兴城市,经济发展迅速,人口快速增长,城市面临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城市规划的需求正日益凸显,因此有必要进行城市总体规划,以保持城市可持续发展和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3. 规划目标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目标如下:•实现空间布局合理,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提高城市交通体系的通达性,完善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吸引力和竞争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生活品质;•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提升城市文化底蕴。

4. 规划原则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遵循以下原则:4.1 可持续发展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以满足当前和未来的需求。

在城市发展中,要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4.2 人文关怀原则规划要注重人民群众的利益,保障市民的基本生活需求,提升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要注重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保障。

4.3 综合协调原则规划要充分考虑各个领域的发展需求,确保城市规划与交通、环境、经济等各个方面的发展相互协调,形成良好的城市发展格局。

4.4 科学决策原则规划要通过科学数据和分析,制定合理的决策,确保规划的有效实施。

要考虑社会经济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的变化,灵活调整规划方案。

5. 规划内容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5.1 空间布局规划规划将对城市的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包括城市扩展方向、用地分配、功能布局等。

要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形成多层次的城市发展格局。

5.2 交通规划规划将对城市交通网络进行规划,包括道路、轨道交通、公共交通等。

要提高交通通达性,缓解交通拥堵问题,改善市民的出行条件。

2012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

2012年莱芜市政府工作报告——2012年2月3日在莱芜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杨宜新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四年政府工作回顾第十六届政府履职以来的四年,是极不平凡的四年。

在中共莱芜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市政府紧密团结依靠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和挑战,危中求进,迎难而上,拼搏进取,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成绩。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

着力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全市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2011年预计实现生产总值625亿元,完成地方财政收入39.2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2.1%和10.8%。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钢产量达到1600万吨,优特钢等高端产品比例达到30%以上,非钢产业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44%。

大力培植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4.5%。

现代服务业繁荣发展,银座、馨百等一批商业设施竣工开业,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2.8%。

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实施省以上科技项目157个,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我市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

金融市场运行平稳,人民币存贷款余额达到605亿元和490亿元,年均分别增长13.5%和11.8%,城乡居民储蓄达到323亿元,年均增长17%。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21.9%,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分别减少14.2%和11.5%,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

(二)城乡统筹稳步推进。

制定规划并大力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推行城乡医疗卫生机构托管合作。

率先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

“两新”工程扎实推进,城中村改造、农村新社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村村通公路、通客车、通网络基本实现,自来水普及率95%。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19.12.07•【字号】济政办发〔2019〕26号•【施行日期】2019.12.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发展规划正文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济政办发〔2019〕26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12月7日关于支持莱芜区、钢城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为支持莱芜区、钢城区(以下简称两区)加快发展,全面融入省会发展总体格局,优化全市生产力布局和要素资源配置,打造省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树立全国区域融合发展示范样板,制定若干政策措施如下。

一、加快基础设施一体化1.提升交通通达能力。

加快济莱高铁项目建设,2023年9月底前建成通车。

积极争取将莱芜至临沂、滨州、聊城高铁纳入山东省铁路网近期建设规划,谋划中心城区联系两区的轨道交通线路。

加强主城区与两区交通联系,加快实施中心城区至两区快速通道。

推动省道317线莱芜区鹿野至章丘区射垛段升级改造和国道205线钢城城区段绕线工程(钢城发展大道)建设。

尽快开通主城区经章丘至两区的城际公交线路,保障沿线群众享受便捷化、低成本的公共交通服务。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济南轨道交通集团)2.支持雪野机场改扩建。

提升雪野机场飞行区等级,鼓励发展通用航空产业,打造鲁中轻型通用航空器运营服务枢纽和区域性通用航空产业中心。

(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市发展改革委)3.提高通信一体化水平。

将原莱芜市本地通信网络调整并入济南市本地通信网,统一固定电话长途区号,原莱芜市固定电话号码前加“7”,由目前的7位调整为8位,统一移动通信网络,调整短号码平台。

莱芜市坡草洼村庄规划10-18ok

莱芜市坡草洼村庄规划10-18ok

高庄街道在莱芜市的位置
坡草洼在高庄街道的位置
坡草洼位于莱城区高庄街道的北部,西邻东汶南中心社区,东距高庄街道中心约2公里,向北隔汶河与凤
城街道办事处相望,距西海森林公园约1.5公里。
历史沿革
坡草洼村管辖所属更迭
年代 民国初期 1941年 1945年 1958年 1960年 1964年
村庄一隅
行政管辖 隶属于汶南保 隶属新甫县汶南区 恢复原莱芜县建制仍隶属汶南区 撤销区级建制,隶属高庄人民公社 撤高庄人民公社隶属矿山人民公社 隶属高庄人民公社
坡草洼村十组 小计
41 530
121 1620
2.95 3.06
现状宅基地及人口分布
社会经济
<<年龄结构 根据户籍统计,18岁以下有275人,19—
年龄构成 人数 275 470 480 395 1620
年龄构成统计表
比例(%) 17 29 30 24 100
40岁人口数为29人,41—59岁人口数为30人, 60岁以上24人。其中劳动力人口数有950人,占 59%,老年人口24人,占24%。 <<老龄化严重
项目概况
规划性质: 本规划为城乡规划法定编制体系中的村庄规划。 规划范围:
坡草洼村,村域面积约206.94公顷。
规划期限: 2014-2030年
规划依据: • 法规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 2、《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06) 3、《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2004) 4、《村镇规划编制办法》(2000) 5、《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2013) 6、《村庄规划用地分类指南》(2014) 7、《山东省村庄建设规划编制技术导则试行》(2006)

莱芜规划管理条例

莱芜规划管理条例

莱芜规划管理条例第一章普通规则第一条城乡规划编制应具有前瞻性、迷信性和可实施性,并有利于发扬规划的引导、调控等作用。

第二条编制城乡规划应当契合下层次法定规划,遵守国度和省、市有关规范和技术规范,采用契合国度和省、市有关规则的基础资料。

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应当及时提供契合有关规则的基础资料。

第三条城乡规划编制效果文字表达应当规范、准确、一定、含义清楚,包括纸质和电子文件〔包括CAD格式〕两种方式。

CAD格式文件要求如下:〔一〕应采用照实反映地形地貌信息的基础地形图,绘图坐标必需与地形图坐标分歧,不得移动、增减、旋转、缩放地形图;〔二〕字库、线型必需采用CAD自带字库、线型,各类标注必需采用CAD规范功用自动发生,如需文字补充说明〔属性数据〕,请另行定义文字,并保证内容的完整性、可读性;〔三〕设定一致的图层命名规范,图层分层明晰、准确,图例与图层应保证逐一对应,除作为拔出块的基准层外不能存听任何数据。

第二章其他规则第四条【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是指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还应包括分区规划。

详细分区依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城市的组团规划,结合城市的区、街道等行政区划,以及河流、路途等自然地物划分。

第五条【镇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编制应按«镇规划规范»〔GB50188—2007〕要求编制,在此基础上,应对镇区不同功用分区的人口容量、修建高度、容积率等提出控制目的,确定路途〔包括主干路、干路〕规划红线位置及控制点坐标、标高,并对重要公共设备、公共工程设备的位置和规模停止布置。

镇总体规划应依据城镇性质和职能,结合历史文明维护,制定城镇景观规划实施要求,塑造城镇特征。

第六条【专项规划】总体规划中的专项规划主要包括综合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燃气、热力、环卫及综合防灾等基础设备规划和教育、医疗卫生、文明体育及社会保证等公共效劳设备规划。

总体规划阶段的各专项规划应包括以下内容:〔一〕预测需求量,停止供需平衡剖析;〔二〕确定其开展目的及水平;〔三〕确定其开展规划及规模;〔四〕提出近期树立项目及时序;〔五〕提出有关开展和管理政策的建议。

(整理)莱芜城市总体规划

(整理)莱芜城市总体规划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 — 2020 年。

其中:近期:2003 — 2010 年远期:2011 — 2020 年远景:2020 年以后•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由以下部分组成。

莱芜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莱芜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征求意见稿)莱芜市规划局目录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 (5)第一编总则 (5)第一章总则 (5)第二章术语 (6)第二编规划编制 (7)第一章一般规定 (7)第二章城市规划 (8)第三章镇规划 (9)第四章村庄规划 (10)第三编建设用地规划 (11)第一章用地性质 (11)第一节用地性质分类 (11)第二节用地兼容与适建 (11)第二章用地配建 (15)第一节居住用地配建 (15)第二节工业用地配建 (23)第三节其他用地配套 (24)第四节绿地 (25)第五节停车 (26)第六节基地出入口 (27)第三章地块控制标准 (29)第一节用地范围确定 (29)第二节最小地块控制 (30)第三节建筑容量控制 (31)第四章地下空间利用 (32)第四编建筑工程规划 (34)第一章建筑高度 (34)第一节高度计算标准 (34)第二节建筑高度控制 (35)第二章容积率计算 (36)第一节容积率计算 (36)第二节地下建筑面积计算 (38)第三节计容建筑面积误差范围 (40)第三章日照标准控制与日照分析 (41)第一节日照标准 (41)第二节日照分析 (42)第四章建筑间距 (46)第一节建筑间距通则 (46)第二节建筑间距要求 (48)第五章建筑退让 (51)第一节建筑退让通则 (51)第二节建筑退让用地界线 (52)第三节建筑退让控制线距离 (55)第四节建筑退让“四线”(蓝线、绿线、黄线、紫线) (58)第五编市政工程 (59)第一章城市道路 (59)第二章管线工程 (61)第一节一般规定 (61)第二节给水、排水 (64)第三节电力工程 (67)第四节管线综合 (68)第六编农村社区建设规划管理 (69)第七编附则 (75)莱芜市城乡规划技术规定第一编总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城乡规划管理,保障城乡规划依法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山东省城乡规划条例》、《莱芜市城乡规划管理办法》以及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口镇说明书

口镇说明书

第一章概况口镇位于莱城区中部,东至大冶、崔家庄、李家楼与见马乡接壤,西至山口、太平、许家洼隔汇河与羊里镇相望,南至野庄、垂杨、陶南、马陈分别与张家洼镇、方下镇为邻,向北分别雪野乡、腰关乡相连。

东西长13公里,南北宽为15.5公里,总面积为112.5平方公里。

镇政府驻地包含东街、西街、南街、北街、赵家村、下水河、林马七个行政村,南距莱城区15公里。

据考证,口镇始建村在周朝。

古为齐鲁通道,后为通往济南、博山的交汇点,是莱芜出山进山的隘口,俗称口子、口子街。

明嘉靖时称土子口。

清嘉丰年间筑石寨。

民国初称口子镇。

1941年属莱东(博莱)县、莱芜(北)县。

1945年,称口镇区。

1949年至1953年莱芜县政府曾设于此。

1949年定名为口镇。

1957年,口镇并入港里区。

1958年3月改为口镇乡。

同年10月,改称口镇公社,辖口镇、港里、林马、陈林、山口、水河管理区。

1960年4月,原羊里公社的陶镇管理区划入口镇公社,共辖7个管理区、53个行政村。

1981年3月,雪野库区移民于陶镇管区新建雪陈村。

1984年4月,改称口镇办事处,辖54个行政村,68个自然村。

1985年10月,改称口镇,辖46个行政村,沿袭至今。

1996年底口镇全镇总人口为60438人,其中镇驻地户籍人口11634人。

口镇地处鲁中泰沂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冬冷夏热,四季分明。

春季干旱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冬天高气爽。

年平均气温在11.3℃—13.0℃之间。

年平均降水量为653.0毫米。

境内一年光照时数平均为2629.2小时,光照率为59%,平均每天光照7.2小时。

口镇属半湿润地区。

常年盛行风向为东风。

镇域内有汇河、方下河两条河。

汇河是莱芜北部的主要排洪河道,也是莱芜市第二大河。

位于方下河上游的大冶水库控制流域面积163平方公里,总库容4820万平方米,兴利库容2870万平方米,死库容91万平方米,设计灌溉面积6.61万亩。

口镇镇域内地下水丰富,泉水众多,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上水河、塔山一带。

《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汕头市澄海区莱芜岛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草案简要说明一、现状概况(一)区位与交通概况规划区位于澄海区东南部,濒临南海,距离澄海城区8公里,汕头市主城区18公里,南澳岛10公里。

规划区交通方便,通往规划区的主干道莱美路为国家亚一级公路,与324国道及金鸿公路相接,可直达汕头国际机场(13公里)、广梅汕铁路汕头站(18公里)和深汕高速公路及汕汾高速公路外砂入口处(10公里)。

区内莱长渡口与瀛翔码头是目前大陆与南澳岛的主要通道。

(二)、用地及建设概况1、规划区内建成投入使用的有:金叶山庄、欢乐天地、古堡夕照、颅血奇石、观海长廊、天后宫、卧波美人、莱芜旭日、乳峰探源等。

2、规划区拥有宾馆、招待所等接待单位15家,床位约1500个,配套可容纳400人的会议厅4个,100人以上小型会议厅6个和歌舞厅、保龄球馆、烧烤、茶座等项目,具备了较好的旅游、娱乐硬件环境,历年接待能力在45万人次以上。

表1 现状用地一览表二、规划目标在我区的层面上,应以东部城市经济带的规划建设为契机,结合《澄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01-2020)》中东部新城的规划,以及《汕头市澄海区城镇体系规划(2009-2030)》对莱芜片区的调整,把这一片区建设成为一个“生态型、滨海型、综合型的城市功能实体”。

1、建设澄海东部综合性新城区2、塑造滨海新城,打造会展、商务、物流服务中心3、完善旅游和居住配套服务三、性质定位规划区是东部城市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澄海东部的综合性新城区,集会展商务、物流园区、旅游服务、以及居住配套于一体的功能片区。

主要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城市环境,完善办公、居住和商贸功能,大力发展会展商务,物流服务和旅游度假产业。

四、规划策略1、高起点、高标准、高品质;2、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体现生态优先。

五、规划理念(1)公共性——营造连续的亲水公共开放空间(2)生态性——保护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3)整体性——融入城市总体布局、塑造整体滨海特色(4)可达性——确保交通可达和步行导向为主(5)混合性——土地利用的多样性六、用地布局规划(一)、规划结构功能结构为“一带+四区”一带:即以海边沙滩和“一防”防护林以及南澳大桥两侧的防护绿地为载体的旅游休闲景观带,该带的防护绿地面积多达51.32公顷,海边沙滩面积约40.42公顷,资源相当丰富;四区:即旅游度假及配套区+会展物流区+居住配套区+限制建设和湿地公园区。

很全面莱芜PPT介绍

很全面莱芜PPT介绍

5.大蒜
莱芜栽培大蒜历史悠久,一九三五年种植大蒜面积已达1400亩。目前,大蒜 种植面积每年都在10万亩以上,产量15万吨。莱芜大蒜以白皮质量最佳。白皮蒜 又分为两个品种,即“大白皮”和“四六瓣”。莱芜白皮蒜的特点是:蒜瓣大, 蒜头蒜苔产量高,质细辣味香,抗寒力强,休眠期长,耐贮藏。1962年开始外调 出口,在国际市场享有一定信誉。莱芜大蒜遍及全市,畅销国外和全国各地,深 受中外顾客赞扬。
1952年6月成立中央国防体育俱乐部领导全国的国防体育活动航空运动是它开展的重要项目之航空模型活动首先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起来其后滑翔站滑翔学校航空俱乐部航空干部训练班在各地建立起来中国自己制造了滑翔机降落伞训练飞机和运动飞机飞行滑翔跳伞航空模型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踊跃参加的一项群众性运动
我的家乡——山东莱芜
雪野旅游区
——中国航空运动之城永久举办地
航空运动(air sports),利用飞行器或其他器械在空中进行的 体育运动。随着各种飞行器的诞生而发展。美国、前苏联、澳大 利亚、日本、加拿大及欧洲许多国家的航空运动比较发达。 在中国尚属一项新兴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萌芽,30年代 逐步兴起,1949年后迅速发展。1952年6月成立中央国防体育俱 乐部领导全国的国防体育活动,航空运动是它开展的重要项目之 一。 航空模型活动首先在青少年中大力开展起来,其后,滑翔站、 滑翔学校、航空俱乐部、航空干部训练班在各地建立起来,中国 自己制造了滑翔机、降落伞、训练飞机和运动飞机,飞行、滑翔、 跳伞、航空模型运动已经成为青少年踊跃参加的一项群众性运动。 国际上普遍开展的航空运动项目有飞行运动、航空模型运动、 跳伞运动、滑翔运动和热气球运动等
莱芜战役纪念馆
• 194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莱芜战役。莱 芜战役纪念馆坐落于莱芜市中心的黄山之 上,占地4.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8000多平 方米,馆名为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题写。 莱芜战役纪念馆由革命烈士纪念塔、展览 馆和全景画馆三大主体建筑构成,成“品” 字布局。革命烈士纪念塔高19米,花岗石 砌成,为全国100个重点纪念碑之一。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公布日期】2013.12.10•【字号】鲁建规字[2013]25号•【施行日期】2013.12.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规划正文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公布“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结果的通知(鲁建规字【2013】25号)各市规划局:为推动我省城乡规划行业技术进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充分发挥广大城市规划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地指导城市有序建设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根据《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和《山东省城市规划设计评优办法》,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开展了“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评选活动。

经各地逐级评选推荐,共上报209项参评项目。

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省内外专家进行了初选、复评,共评出一等奖11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45项、表扬奖56项。

经公示无异议后,现将获奖名单予以公布。

各获奖单位可对在获奖项目中做出突出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给予奖励。

望各获奖单位和人员戒骄戒躁,扎实工作,为进一步提高规划设计水平、推动规划行业技术进步、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和城乡建设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贡献。

按照《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评选管理办法》规定,获得一、二等奖的项目可申报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

请获奖单位直接向中国城市规划协会报送,做好网上申报和纸质材料寄送工作(具体要求请登录中国城市规划协会网站http://查阅)。

附件:获得“山东省优秀城市规划设计奖”项目名单2013年12月10日附件:。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

/newsinfo.php?id=1845
2/18
12-5-19
《芜湖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公示--芜湖市城乡规划局 -- 芜湖市城乡规划局主办
芜湖因水而兴,规划 “以山为骨、以水为脉”,建设拥江魅力都市。江北新城商务文化核心区、江南城区现代服务核心区及龙湖都市生 态休闲区遥相呼应,两江三城共同构建水清山秀、宜居宜业的大芜湖。
按照国家、安徽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总体部署,建设经济实力雄厚、创新活力迸发、生态环境优美、城市功能完善、文化繁荣发 展、社会和谐有序的现代化大都市。到2030年左右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机制完全建立,全面实现现代化。
3、城市规划策略 (1)区域联动芜马同城,打造安徽省域核心 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群,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加快推动芜马都市圈建设,与合肥都市圈共同实现安徽省双核引 领目标。 (2)自主创新加速转型,确立核心竞争优势 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加快培育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 优先发展五大服务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贸易物流中心和文化旅游中心。 (3)提升江南舞动江北,开启都市跨越篇章 坚持组团发展与产城融合理念,举全市之力,加快实施跨江发展,形成城市两岸共同繁荣的拥江发展格局。突出综合集聚、高端引领, 完善城市各组团服务配套功能,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 (4)江湖溢彩山水同城,建设拥江活力之城 凸显“山水”、“文化”特色,本着显山露水的理念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建设拥江魅力都市。大力推动文化产业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 提升文化软实力,着力打造皖江明珠、创新之城。 4、城市发展规模 (1)人口规模 2030年市域总人口530万左右,城镇人口450.5万左右,城镇化水平85%。市区(不含江北集中区,下同)城镇人口290万。 (2)城乡建设用地规模 2030年市域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628平方公里,市区城镇建设用地350平方公里。 三、区域协调措施 1、构建宁合芜城市群 坚持“区域联动、组群发展”思路。按照长三角城镇体系规划要求,与南京“战略合作”,与合肥“并进引领”,积极构建宁合芜城市 群。 2、打造芜马都市圈 整合城际铁路系统,协调跨江通道的建设与跨江交通系统的网络化,促进芜马都市圈内交通设施的共建共享。整合芜湖、马鞍山的比较 优势,强调品牌创新,突出自主品牌汽车和精品钢产业优势,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和物流 中心。 四、市域城镇体系 1、规划思路 按照市域一体、城乡统筹的思路,坚持“三个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两个延伸”(基 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管理一体化、产业发展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社会事业一体 化、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生态环境建设一体化),着力打造生态城市,建设美丽乡村。 2、空间结构 市域空间结构规划为“两带两轴”,“两带”为北沿江城镇发展带和南沿江城镇发展带;“两轴”为合芜宣城镇发展主轴和滁黄城镇发 展次轴。构建“1、4、7”组团式市域空间架构,以市区为主城,四个县城为副城(无城、湾沚、繁阳和籍山),打造七个新市镇(白茆、 石涧、襄安、许镇、弋江、荻港和六郎)。 3、副城职能与规模 (1)无城 由现状无城和高沟组成。定位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西部综合型滨江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40~60万。 (2)湾沚 皖江城市群机械制造和加工业基地,市域东南部综合型滨水园林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3)繁阳 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市域西南部综合型山水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0~30万。 (4)籍山 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市域南部综合型生态宜居城市;2030年城镇人口约25~35万。 4、产业布局 规划坚持“自主创新、转型升级”的产业发展理念。努力构建具有自主品牌和国际竞争力的“445”现代产业体系:壮大四大支柱产业, 加快培育高端装备、光电光伏、新材料、智能家电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优先发展金融、现代物流、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和旅游五大服务 业;努力打造“区域金融中心、区域贸易物流中心、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坚持“节约集约、腾笼换鸟、整合提升”原则,引领城市重要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将汽车及装备制造产业作为首位产业予以重点培育, 到2015年,力争将汽车及装备制造打造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销售收入达5000亿元级的大产业。 五、中心城区规划 1、空间结构 芜湖市中心城区城市空间结构为:“龙湖为心、两江三城”。 “龙湖为心”:以龙湖生态环境敏感区为自然本底,构筑城市生态绿核,同时作为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储备区域; “两江三城”:以长江、青弋江-漳河为轴线,形成“江南城区、龙湖新城和江北新城”三大主城区,实现两岸共同繁荣。 2、人口与用地规模 2030年芜湖中心城区城市人口290万人,城镇建设用地面积为350平方公里。 3、景观文化特色

莱芜市雪野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

莱芜市雪野旅游总体规划(2007-2020)

目 录第一章规划背景 (1)一、解析雪野湖 (1)二、项目背景 (1)三、发展条件分析 (2)(一)资源与环境认定 (2)(二)生态系统的空间结构分析 (6)(三)区位与区域竞合分析 (11)(四)目标市场认定 (11)(五)SWOT分析 (12)第二章规划导则 (14)一、规划范围、期限、性质与重点 (14)(一)规划范围 (14)(二)规划期限 (14)(三)规划性质 (14)(四)规划目标 (14)(五)规划重点 (14)(六)技术路线 (15)二、规划依据 (15)(一)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与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 (15)(二)相关规划 (16)(三)参考文件 (16)三、规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6)(一)规划指导思想 (16)(二)规划原则 (16)第三章旅游发展目标与战略 (17)一、性质定位 (17)(一)上位规划对雪野旅游区发展定位 (17)(二)旅游区性质定位 (17)(三)旅游区功能定位 (17)二、发展目标 (17)(一)三大总体目标(针对整个雪野湖旅游区) (17)(二)旅游发展目标 (18)(三)阶段性目标 (18)(四)旅游品牌目标 (18)(五)规模目标 (18)(六)社会与环境目标 (19)三、发展战略 (19)(一)总体发展思路 (19)(二)旅游发展方向 (19)(三)发展战略 (20)第四章旅游发展策划 (21)一、旅游产品体系 (21)(一)旅游产品开发目标 (21)(二)旅游产品遴选标准 (21)(三)旅游产品体系 (21)(四)主导产品开发方向及重点地域选择 (21)(五)辅助产品开发方向及重点地域选择 (22)二、旅游形象塑造与市场开发 (22)(一)旅游形象塑造 (22)(二)旅游市场开发 (24)(三)市场营销 (25)三、旅游项目策划 (26)(一)三大景观旅游项目(以文昌岛为重点) (26)(二)五大主题中心区(以雪野东岸长堤山地运动休闲中心区、春秋齐梦园旅游主题社区为重点)..26 (三)五个主题港湾区(以九曲湾、翡翠湾为重点) (30)(四)五个生态休闲区(辅助项目) (31)第五章规划布局 (33)一、区域空间结构 (33)(一)社会经济发展条件 (33)(二)区域人口预测与城镇化水平 (33)(三)土地资源与利用 (35)(四)主导功能区划 (36)(五)居民点布局 (36)二、中心区规划布局 (37)(一)总体布局 (37)(二)主题旅游区规划.....................................................................................................错误!未定义书签。

莱芜简介介绍

莱芜简介介绍
绿色产业发展
莱芜市积极推进绿色产业发展,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推广节能环保产品。同时, 加强生态农业建设,推广有机种植、绿色养殖等生态农业模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
莱芜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通过实施生态 工程、推广绿色生活方式、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
投资环境改善
莱芜市政府致力于优化投 资环境,加大基础设施建 设投入,提高城市综合竞 争力。
主要产业介绍
钢铁产业
莱芜市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钢铁产业一直是莱 芜的支柱产业,多家知名钢铁企业坐落于此。
机械制造
莱芜市机械制造产业发达,涵盖汽车零部件、工 程机械、农业机械等多个领域。
食品加工
莱芜市农业资源丰富,食品加工产业发展迅速, 以绿色、有机、健康食品为特色。
地形地貌
莱芜市地势南高北低,呈 现山地、丘陵、平原相间 的地貌特征。
气候条件
莱芜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 风气候区,四季分明,雨 热同季。
历史沿革
古代历史
莱芜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战国时 期就有人类活动痕迹,是齐国的
重要疆域。
近代变迁
民 莱芜先后隶属泰安、济南等地。
环境保护与治理
近年来,莱芜市政府加大了环境保护力度,实施一系列生 态工程和治理措施,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持续改善。
主要旅游景区介绍
01
雪野湖风景区
位于莱芜市区南部,是一个以湖泊为主体的综合性旅游景区。湖面宽阔
,水质清澈,四周山峦环抱,景色优美。
02
房干生态旅游区
房干村内植被茂密,山泉四季长流,自然风光秀美。游客可以在这里体
交线路布局,方便市民出行。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莱芜市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莱芜人民医院院区扩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 (1)一、项目概况 (1)二、可行性报告编制的依据与范围 (3)三、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情况 (4)四、结论与建议 (6)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和必要性 (8)一、项目提出背景 (8)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9)第三章市场分析 (11)一、墙体材料发展现状 (11)二、产品市场分析 (12)三、项目产品市场竞争力分析 (13)四、价格分析 (13)第四章项目地址及建设条件 (14)一、项目地址 (14)二、场区建设条件 (14)第五章建设规模和产品方案 (18)一、生产规模 (18)二、产品方案 (18)第六章技术方案、设备方案和工程方案 (20)一、技术方案 (20)二、主要生产设备方案 (21)三、工程建设方案 (22)第七章总图运输与公用辅助工程 (25)一、总图布置 (25)二、运输方案 (25)三、公用辅助工程 (26)第八章主要原材料、动力供应 (27)一、主要原材料 (27)二、动力 (27)第九章节水、节能 (29)一、设计依据 (29)二、节水、节能措施 (30)三、项目总能耗 (30)第十章安全卫生与消防 (31)一、劳动安全 (31)二、消防 (32)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34)一、环境保护采用的标准 (34)二、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物 (34)三、环境保护的措施 (35)第十二章项目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38)一、组织机构 (38)二、劳动定员及培训 (39)第十三章项目建设进度安排 (40)一、建设周期 (40)二、各阶段实施进度计划 (40)第十四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41)一、投资估算 (41)二、资金筹措 (44)第十五章财务评价 (46)一、编制说明 (46)二、财务评价 (46)第十六章结论与建议 (53)一、结论 (53)二、问题与建议 (53)第一章概述第一节项目申报单位概况莱芜市人民医院始建于1950年,经过60多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成为一所技术精湛、设备先进、专科门类齐全,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急救为一体的地市级综合性医院。

莱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示范街创建活动的意见

莱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示范街创建活动的意见

莱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示范街创建活动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莱芜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04.30•【字号】莱政办发[2007]30号•【施行日期】2007.04.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莱芜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深化示范街创建活动的意见(莱政办发〔2007〕3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高新区管委会,市直各企事业单位:我市城市容貌秩序示范街创建活动自2005年启动以来,在各有关单位和沿街居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下,文化路、鲁中大街、嬴牟大街、汶河大道、汇源大街5条主要街道容貌秩序发生了显著变化,基本达到了绿化、硬化、净化、美化、亮化、有序的要求,成为全市的容貌秩序示范街及我市对外开放形象展示的重要窗口,对于示范带动我市其它街道和社区的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发挥了重要作用。

但目前我市的城市容貌秩序示范街创建工作还处在低水平阶段,存在标准档次低、开展不平衡、没有形成全民共创的合力等问题,现有示范街的规划、建设、管理水平距离2006年出台的《莱芜市城市管理规范标准》和建设精品城市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示范街创建工作还需要再发动、再提高、再规范。

同时,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也需要以示范街创建工作为突破口,以点带面,进一步带动全市容貌秩序再上新水平。

为此,市政府决定从现在开始至明年年底,在文化路等八条主要道路继续深化开展示范街创建活动,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创建范围深化创建示范街活动的主要道路是:文化路(汶河大道-嬴牟街)、鲁中大街(原山路 -泰钢东门)、嬴牟大街(文化路-老莱口路)、汶河大道(大桥路-西出入口)、汇源大街(博莱高速-大桥路)、大桥路(汶河大道-嬴牟街)、长勺路(汶河大道-嬴牟大街)、龙潭大街(大桥路-长勺路)。

沿街各路(巷)口向内延伸50米。

二、总体要求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的总体要求,以《莱芜市城市管理规范标准》为基本依据,以道路硬化、城市绿化、灯饰亮化、街景美化、市容净化、规范管理为重点,通过广泛深入扎实的创建活动,力争到2008年,把文化路等八条道路建成全市容貌秩序的精品街、代表我市形象的示范街、样板街,为我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奠定坚实的基础。

2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2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第一章总则....................................1第二章编制程序................................1第三章编制要求................................2第一节基础资料收集和分析....................2第二节土地使用规划..........................3第三节道路交通设施规划......................5第四节竖向与市政公用工程规划................6第五节城市设计..............................7第六节地块划分与指标控制....................8第四章成果与深度.............................11附录A附表...................................17附录B CAD文件..............................23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统一莱芜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内容和深度,实现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的标准化、规范化,依据国家、山东省有关规范和标准,结合莱芜市的实际,特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控制性详细规划应以城市总体规划及分区规划为依据,控制建设用地性质、使用强度和空间环境,对开发建设地区的各类用地进行详细划分,规定建设用地的各项控制指标和其他规划管理要求,为城市规划管理和建设用地的综合开发提供依据,并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

第三条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应当由具备相应资格的规划设计单位承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采用的勘查、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

第四条在莱芜市城市规划区内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均应符合本规定的要求。

本规定未包括的内容,应符合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的规定。

第五条本规定的解释权属于莱芜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部门。

莱芜市水系生态工程现状及规划布局

莱芜市水系生态工程现状及规划布局

莱芜市水系生态工程现状及规划布局田庆中;亓玉峰【摘要】结合莱芜市现状水系格局,围绕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总体规划,采取截污治污、水土治理、生态河道治理、水生态修复以及周边植物绿化等措施,构建“一带两廊、三区五脉、三核十点、人水和谐”的水系生态格局,有效改善莱芜市河流水系生态环境质量,打造水生态文明城市,促进水系生态环境的健康持续发展.【期刊名称】《山东水利》【年(卷),期】2013(000)006【总页数】2页(P45-46)【关键词】莱芜市;水系生态;总体布局【作者】田庆中;亓玉峰【作者单位】莱芜市乔店水库管理处,山东莱芜271108;莱芜市水利与渔业局,山东莱芜27119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V212莱芜市地处鲁中山区,泰山东麓,北与章丘市相依,南与新泰市为邻,东靠博山、沂源,西部与泰安郊区接壤。

东西宽58km,南北长61km,总面积为2246km2。

莱芜市北、南、东三面环山,基本上以山脊线为市边界,西部为开阔的河谷平原。

近年来,莱芜市注重对全市水系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投入,取得了可喜的成就。

1.1 生态河道治理工程莱芜市开展了多项生态河道综合治理工程,特别是对穿城、绕城以及近城河道进行了综合整治,使其成为一道道靓丽的风景线。

目前,已完成的生态景观河道综合治理工程主要有:大汶河(牟汶河)莱城区段治理工程、大汶河(牟汶河)钢城区段治理工程、辛庄河城区段治理工程、方下河工业新区治理工程等。

1.2 水土保持建设截止2010年底,莱芜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15km2,林草覆盖率达34%,减少土壤流失量836万t,蓄水保水量6160万m3;同时积极实施生态修复,完成了栖龙湾、西峪、五色崖、龙山示范园等全国水保生态修复试点任务,创建了1个国家级水土保持建设生态示范县(钢城区),1个国家级水土保持科技示范园(栖龙湾),12条示范小流域。

基本形成了“一河清泉水、一条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风景线”的治理模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作者:莱芜规划…来源:莱芜规划局更新时间:2009-6-4 9:39:05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四章城市性质和规模第五章城市总体布局第六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第七章城市居住用地规划与旧城改造第八章城市公共设施规划第九章城市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第十章城市工业仓储用地规划第十一章城市市政设施规划第十二章城市环境保护规划第十三章城市防灾规划第十四章郊区规划第十五章近期建设规划第十六章城市远景设想第十七章规划建设管理规定第十八章城市规划的实施规定及措施第十九章附则第一章总则•为适应莱芜市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正确引导与控制城市各项建设活动,在1998 年《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等法律法规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是依法制定的指导莱芜市城市建设的法律性文件。

凡在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进行的一切建设活动,均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规定,执行本规划。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应参照本规划执行。

•对本规划的调整、修改均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的有关条款执行。

•指导思想按照科学发展观,从区域角度出发,以促进集聚发展为重点,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合理布局城市用地,优化城市生态环境,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凸显城市特色,强化基础设施建设。

着眼全局,面向未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

•规划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全国人大(1990)2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规发[1991]14 号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建规发[1995]333 号4 、《国务院关于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的通知》国发[2002]13 号5 、《山东省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暂行技术规定》鲁建规发[1995]7 号6 、《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 )7 、《莱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 )8 、《莱芜市城市总体规划》(1998 )•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03 — 2020 年。

其中:近期:2003 — 2010 年远期:2011 — 2020 年远景:2020 年以后•城市规划区范围本次规划确定的城市规划区范围由以下部分组成。

1 、莱城、钢城城区界限:西起张高庄村西丁字路口,经郭家镇村北、北王家庄村北、大洛庄村东、梁坡水库北500 米,东至205 国道东2500米;往南至辛庄河与盘龙河交叉口,经大官庄西北、东田庄西南、颜庄河岔口,至涝洼村南韩莱路;往南经红岭官庄南、大上峪(新华机械厂东),至磁莱铁路线与新泰莱芜边界线交叉点;往西北经上古墩东南桥头、颜庄西、西港煤矿铁路、鲁能水泥厂南,至轮胎翻新厂东;往西经埠阳村西北、东汶南西,至南刘家庄北;往北经王家岭,至张高庄村西丁字路口。

总面积约375 平方公里。

2 、雪野水库保护区雪野水库保护区从雪野村南,经西抬头村西、革命烈士纪念碑、北白座峪村东、石泉村东北、上游村南、西下游村西、花峪村西、小楼村东,至雪野水库大坝西南,总面积约41.9 平方公里。

3 、杨家横水库、大冶水库、乔店水库等其他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乡镇驻地、独立工矿点等,由莱芜市人民政府具体划定。

第二章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第八条发展战略立足现状,参与区域分工合作,按照“一快、一高、一好”的指导思想,以科技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加强产业结构调整,建立以钢铁、先进机械制造业为主的经济体系。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城镇化建设和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把莱芜市建成鲁中地区的经济强市和山水共生的园林城市。

第九条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第十条发展战略重点第1 款工业发展与结构调整限制能源产业,发展“节水型”工业,提高、延伸钢铁产业,形成以钢铁、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体系。

第2 款城镇化进程和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强化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的建设,形成合理、有序的区域城镇发展格局。

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利用国家南水北调的契机,加快引水工程建设,尽快缓解水资源的供需矛盾。

第3 款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金融、商贸流通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并适当发展旅游休闲、信息、科技和教育等第三产业。

第4 款农业与农村经济初步形成以区域专业化、集约化和商品化为特征的农业发展格局,使农业生产与农产品加工相结合,实现农业经济生态化和多元化。

第十一条区域发展的空间战略根据莱芜市在山东省的区位特征,规划确定“南北推进,两翼展开,中心强化,全面发展”的区域发展空间战略。

第三章市域城镇体系规划第十二条市域人口和城镇化水平预测第1 款市域总人口近期:136 万人远期:150 万人第2 款城镇化水平近期:50%远期:65%第十三条市域城镇建置规划将高庄、张家洼的城镇建成区纳入莱城城区,将艾山、里辛、黄庄的城镇建成区纳入钢城城区,将和庄乡升为建制镇。

规划期末城镇15 个。

第十四条空间网络结构规划形成“双心三点四片”的空间系统、“一主两副”的轴线系统。

1 、双心莱城主中心和钢城副中心。

2 、三点口镇、苗山、雪野 3 个城镇作为片区中心的重点镇。

3 、四片南部核心经济区:包括莱芜城市(莱城、钢城)、颜庄、辛庄、方下和牛泉,是整个市域的核心。

西部平原经济区:包括口镇、寨里、羊里、杨庄 4 镇,以口镇为本区中心。

北部山地经济区:包括茶业口、雪野、大王庄 3 个镇,以雪野作为本区的中心。

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包括苗山、和庄 2 个镇,以苗山作为本区的中心。

4 、主轴指钢城- 莱城- 口镇- 雪野轴线。

5 、副轴指博莱高速公路和泰莱高速公路沿线。

第十五条城镇等级规模结构莱芜市城镇体系等级结构表莱芜市城镇规模结构表第十六条城镇职能结构莱芜市城镇职能结构表第十七条重点城镇专论第1 款莱芜城市莱城为市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以先进机械制造业和加工业为主的园林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达到45 万人。

钢城为市域副中心,以钢铁、机械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20 万人。

莱城、钢城作为莱芜城市的两个城区,规划期末城市人口合计达65 万人。

第2 款莱芜城市周边城镇颜庄镇:以工矿为主的重点镇,同时作为服务于钢城的生活服务基地,规划期末城镇人口为3~5 万人。

辛庄镇:以生活服务为主的商贸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0.5~1 万人。

方下镇:莱城远景发展的工业备用地,规划对其规模进行控制,规划期末城镇人口0.5~1 万人。

第3 款口镇市域的商贸型重点镇和西部平原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3~5 万人。

第4 款寨里位于西部平原经济区中部,规划为以商贸为主的重点城镇,规划期末城镇人口3~5 万人。

第5 款苗山市域交通型重点镇和东北部山地丘陵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1~3 万人。

第6 款雪野旅游型重点镇和北部山地经济区的中心,规划期末城镇人口1~3 万人。

第十八条市域空间可持续发展规划将市域划分为 5 种地域类型,并对其提出不同的建设要求。

第1 款城镇密集区包括莱城、钢城及周围地区(颜庄、牛泉、方下、辛庄等城镇)。

是市域的中心,各城镇应相对集中紧凑发展,避免城镇沿交通线蔓延。

第2 款平原农业区包括位于西部平原地带的口镇、寨里、杨庄、羊里等镇。

以高效、集约农业为主,加强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商品化和专业化;非农产业和人口应向区内的重点城镇集中。

第3 款山地丘陵农林区包括北部和东北部的茶业口、大王庄、雪野、苗山、和庄等5 个镇。

以保护自然环境和绿色植被为主,因地制宜地侧重于发展山地、丘陵经济。

第4 款严格保护区包括大峡谷、雪野、棋山、莲花山、云台山、望夫山、锦阳关、嬴城、青石关、独路等风景区,保护好自然植被、地形和地物,禁止开山、采石和任何破坏环境的建设活动,避免水环境污染。

第5 款生态敏感区包括位于莱城东南的生态走廊、牟汶河沿线和雪野水库、乔店水库、大冶水库、杨家横水库、葫芦山水库等水源保护区。

严禁建设任何有污染的工业项目,以生态绿化、农田和林地建设为主。

第十九条市域基础设施规划第1 款市域交通设施公路规划以莱芜城市为中心,形成“五射一环两联络线”的公路网格局。

五射:博莱高速公路、莱新高速公路、泰莱高速公路、莱青高速公路(济青南线高速公路莱芜- 青岛段)、济莱高速公路(济青南线高速公路济南- 莱芜段)- 明莱公路(省道242 线)。

一环:为杨庄—寨里-口镇—苗山—辛庄的半环形公路网,联系莱芜城市外围主要乡镇,全线规划为一级公路。

其中杨庄—寨里—口镇路段为泰莱、济莱高速公路联络线,在沿线城镇的外围通过。

两联络线:在环路系统外围的北部地区,规划修建两条联络线,一条为大王庄- 雪野水库- 和庄线;一条为大王庄—雪野—茶业口线。

道路等级为二级。

对省道803 线城区段进行改线,使其经莱城东外环-快速环路联络线-钢城西外环- 永兴路通过。

铁路将辛大线、磁莱线的线路和站场扩容,提高运输能力,并结合货运站建设物流中心。

促成磁莱线新泰站与兖石线平邑站之间的铁路建设,使莱芜通过新(泰)平(邑)线向南直接与兖石线沟通,加强莱芜与日照的联系。

第2 款市域供水设施近期完成乔店、葫芦山、沟里和大冶水库扩容改造工程,兴建杨家横水库闸、和庄至大冶水库调水工程以及汶河、汇河拦蓄工程,建设乔店、杨家横、雪野、大冶和葫芦山水库向城市输水工程。

远期结合国家南水北调和山东省西水东调计划,积极建设引水工程,从根本上解决缺水问题。

加强对市域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控制污水排放,在水源地建立水源保护区,加强对地下水的保护,避免水质性缺水。

第3 款市域供电设施完善市域电网系统,在钢城东北部新建500kV 莱芜变电站;在南部核心经济区新建方下、韩家庄、魏家洼、莱北、鹏泉、钢城、钢城Ⅱ、寨子8 座220kV变电站,扩建220kV 长勺变电站和棋山220kV 变电站;将核心区的220kV 变电站和莱芜、莱城电厂联网,形成环绕核心区的220kV 输变线路环网。

远期在市域北部建设220kV 石门变电站,将35kV 枝状供电线路改建成环网。

第4 款市域通信设施规划电话主线普及率为27 部/ 百人,远期为33 部/ 百人。

适应网络智能化、广电数字化的发展要求,对现状通信线路、设施进行改造。

第二十条市域旅游规划第1 款旅游发展定位依托周边旅游区客源市场以及市域生态景观、农业资源,发展以自然观光、生态休闲为主的旅游业。

第2 款旅游分区按照旅游分区—景区两个层次对市域旅游资源开发进行规划。

形成北部旅游分区、东北部旅游分区和南部旅游分区三大旅游分区。

重点建设大峡谷、雪野、棋山、莲花山、云台山、望夫山、锦阳关、嬴城、青石关、独路等10 大景区。

第3 款旅游组织重点建设两条旅游线:自然景观旅游线和军事题材旅游线。

自然景观旅游线:西起仲临路、明莱路,经莱城,顺韩莱路向东南延伸,形成以大峡谷-雪野-中心城市-棋山旅游区为主要景区的自然景观旅游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