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古诗文特殊句式

古诗文特殊句式

古诗文特殊句式
古代诗词中的句式:
1.并列式诗句。

这种诗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短语构成,各个短语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没有大小、轻重、主次之分。

2.主谓式诗句。

这种诗句由前后两个部分组成,后一部分用来陈述、描写、说明前一部分。

3.动宾式诗句。

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是动词,后一部分是宾语。

4.偏正式诗句。

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用来修饰、限制,后一部分是诗句的中心语。

5.补充式诗句。

此诗句也由两部分构成,前一个部分是诗句的中心语,后一部分是补语。

6.连谓式诗句。

又叫连动式短语,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描述同一对象的连续的动词性词语构成。

7.意转式诗句。

又叫转折式诗句,也是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与后一部分之间意义上有互相转折的关系。

8.因果式诗句。

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两个部分构成。

9.假设式诗句。

由两部分构成,前一部分假设存在某种情况,后一部分是说明此种情况下会怎样。

10.复指式诗句。

又叫同位式诗句,这种诗句前后部分都是指同一事物。

几种特殊句式

几种特殊句式

4、“见”字句 主语 +见 +谓语 受事 助词 动作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见”字句可以跟“于”字结合构成 “见……于……”的被动句式。 主语+ 见+ 谓语+ 于 +名/代 受事 助 动作 介词 施事 ②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说难》

5、“被”字句 主语+ 被+ 名词/代词+ 谓语 受事 介词 施事 动作 被:被子→遭受→介词 第一步:被(动作)+名/代(宾语) ①沛公身被七十余创――《史记》 第二步:被(动、介)+动词(宾、谓)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

2、“为”字句 主语+ 为 + 名/代+ 谓语 受事 介词 施事 动作 ①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 为新圣笑矣。《韩非子》 “为”字后的施事可以省略。如: ② (樊於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 记刺客列传》

3、“为……所”句 主语+ 为+ (名/代)+ 所+ 动词 受事 介 施事 助词 动作 ①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 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形成“为所+动词” 的格式。 ②不者,若属(范增项羽)皆且为所虏。 《史记》
古代汉语的几种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文选句型回顾: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

一、判断句
一、定义:P146 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 语所指的人或事物作出判断的句子。 二、特点: ①不用判断词“是”。 ②句尾用语气词“也”构成判断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特殊句式

现代汉语中特殊句式有六种,分别是: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判断句、存现句、;口诀把被连,兼是现;1、把字句把字句是一种用“把”字将宾语提前并与宾语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使得语句的表达变得灵活多样,也为诗歌等韵文的押韵提供了方便;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把”字,还可以用“将”等虚词起到这样的作用;例如:我把我的作文本忘在家里了;他把他人生的黄金时期硬是这样虚度过去了;林觉民把自己的一生凝固成了光照千秋的历史册页;我手执钢鞭将你打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注意把字句的本质就是将宾语前置,与介词“把”一起构成句子的状语;在句式变换中,把字句是一种最基本的变换样式,也是最简单的变换,但是在写作中,它为语言表达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被字句被字句也称“被动句”是一种用“被”字变施事者正常的语序中是主语,相应的宾语就被称为“受事者”为状语或者用“被”字表示受事者所受的动作、行为的特殊句式;如:我被这突如其来的事情给吓懵了;/ 我被吓懵了;我被李老师这重重的一掌给打醒了;/ 我被打醒了;我被疯娘这篇文章深深地感动了;/ 我被深深地感动了敌人被我们打败了;/ 敌人被打败了;他被公司开除了;/ 他被开除了;注意被字句的本质是表示受事者所受到的动作、行为,突出的是受事者,所以有时候说出施事者,有时候不说出施事者,这要看表达的重点是什么了;另外,在句式变换中,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比如在“主动句和被动句的变换”、“突出句子的某一表达重点”,被字句就是非常必需的;例如:改变下列句子的句式,强调我方无辜;美国军用侦察机在我国南海上空把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撞毁了;改写成为被动句:答案:由王伟驾驶的我国一架军用飞机在我国南海上空被美国军用侦察机撞毁了;3、连动句连动句是一种一个主语带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在逻辑上紧密连接的谓语的特殊句式,也可以说连动句是由连动短语充当谓语的特殊句式;这种句式中几个谓语之间互不修饰限制,相互独立,但是谓语之间存在着目的、方式、因果、先后等逻辑关系;例如:他脱下大衣坐在了炕上;先后他搜集着一片片的干苔藓烧水喝;目的凭着他的求生的意志,他还是挣扎着蠕动爬行;方式由于劳累过度,李老师终于生病住院了;因果4、兼语句略5、是字句是字句专指由动词“是”构成的判断句;在是字句中,“是”的作用是判断主语和宾语的关系;主语和宾语有两种关系,一是同一关系,二是从属关系;同一关系就是对等关系,一般的“定义”就是这种关系,即S是P;如:正方形是四条边等长、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从属关系是主语属于宾语,即宾语是一个大类,主语是其中之一;如:读者文摘是很受读者欢迎的杂志;另外是字句除了标准的“是”字表示判断之外,尚有“为”“叫”“就是”“叫做”“称为”“称作”等词;例如: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的名字叫人民解放军;那个消耗了我情感和生命的地方,就是我日思夜想的故乡;整天学习情绪低落,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学习,做一天学生上一天学的人,被叫做“没有灵魂的”人;6、存现句表示人或事物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句子是存现句;存现句有三个特点:与英语里的“There be”句型非常像第一,主语常是处所名词或时间名词;如:门口站着两个兵;台上坐着主席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第二,存现句的谓语多是表示存在、产生、出现、消失的动词,即不表示动作,只表示一种状态的持续;如:海上生明月;表示出现到处是欢乐的人群;表示存在家里来了一个客人;表示出现山上开满了映山红;表示产生眼前浮现着李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容;表示出现第三,存现句的宾语往往是动作的发出者;因此有的存现句可以转换为一般主谓句;如:门口站着两个兵;/ 两个兵在门口站着;台上坐着主席团;/ 主席团在台上坐着;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轮金黄的圆月挂在深蓝的天空中;。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指文言文中的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主谓倒置句等七种句式。

也有人将后面的四种句式归纳统称为倒装句。

之所以将上述七种句式称为特殊句式,是因为这些句式与现代汉语的句式特点有明显的不同之处,熟悉和了解这些不同于现代汉语的文言句式特点,有助于文言文的阅读和理解。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中,主要依靠主谓之间的判断动词"是"来构成判断句。

这种判断句的形式在文言中只是极个别的现象,一般都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

1. 主语后面用"者"表提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1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噌吰者,周景王之无射也。

(《石钟山记》)2. 主语后面没有"者",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也)。

例3 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醉翁亭记》)例4 生,亦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3. 谓语后面连用"者""也"表示判断(……者也)。

例5 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毛遂自荐》)例6 是必射雕者也。

(《李将军列传》)4. 用"为""乃""则""即""诚""非""素""皆"来表示判断。

例7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例8 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例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例10 梁父即楚将项燕。

(《史记o项羽本纪》)例11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出师表》)例12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例13 且相如素贱人(《廉颇蔺相如列传》)5. 直接用名词充当谓语表示判断。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七大特殊句式文言文是历史悠久的汉语写作体裁,使用的句式和表达方法则有其独特之处。

在文言文中,有一些特殊的句式,它们不仅有着独特的结构和语法,而且在表达上也有很强的文学效果。

本文将介绍文言文中的七种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倒装句是指在正常的语序中,将主语和谓语的位置颠倒,从而形成的一种独特的句式。

倒装句常见的有两种形式:主谓倒装和完全倒装。

在文言文中,倒装句常常用于强调某个成分,增强句子的语气。

二、对偶句对偶句的结构是将两个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起来,构成一句对称的句子。

对偶句在文言文中被广泛使用,可以加强修辞效果,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三、长句和并列句文言文中的长句和并列句往往可以把多个子句或分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句子。

长句和并列句的使用,可使文章有很强的连贯性和条理性,表达思想更为紧密和深刻。

四、破句破句是指将一个完整的句子分为若干个部分,分别排列在不同的位置上,行文有点断断续续的效果。

这种句式在文言文中经常使用,可以使文章的表达更为生动有力,增强语气。

五、比喻句比喻句是指用一个与所描写事物相近的事物来描写另一个事物。

比喻句的使用可以使文章更具有形象感和生动性,使读者对所表达的意思更容易理解和领会。

六、排比句排比句是指将几个意思相近的词语或句子并列在一起。

排比句可以增强表达的深度,使文章更具有震撼力和感染力。

七、反问句反问句是指以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语气。

反问句在文言文中很常见,常常用于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让读者更好地体会到作者的心情和思考过程。

总之,文言文中的这七种特殊句式,虽然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着独特的表达效果。

在阅读和写作中,如果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句式的用法,将会有助于写出更为优美、精炼的文言文。

常见特殊句式

常见特殊句式

几种常见的特殊句式(一)——把字句被字句明确:八种需要掌握的常见特殊句式——把字句、被字句、连动句、兼语句、是字句、存现句、比较句、双宾句一、把字句用介词“把、将”将受处置的语义成分置于谓语动词之前,这样的句子就是把字句,它是主动句的一种,也可以理解为,由“把、将”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动词谓语句。

格式:A把/将B……例如:1.爷爷一大早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2.老张将申请书交到办公室。

3.你把题目再检查一遍。

4.夕阳西下,太阳的余光把天空渲染得格外美丽。

5.在这次的大地震中许多老师将(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把字句的特点:1.“把”后面一般是名词性成分,表示受处置或受影响的人或者物,有时后面也可以是动宾短语或主谓短语,但要在末尾加上“这件事”来指代。

例如:请你把挪用公款这件事说清楚。

2.“把”与后面的成分一起组成介词短语在句中作状语。

3.否定词“不、没”一般要放在“把”的前面,例如:我不愿意把房子卖了。

但有时也可以放在“把”的后面,例如:把他不当一回事=不把他当一回事;简直不把我放在眼里=把我简直不放在眼里。

4. 把字句中的动词一般是能带支配对象的行为动词,即能带施事宾语的及物动词。

二、被字句句子中带有“被”字或由“被”字组成的介词短语作状语的一种动词谓语句,属于被动句。

在句子中,用介词“被”引进动作行为的发出者,同时指明主语是动作行为的接受者。

格式:B被A…… B被……把字句和被字句可以相互转化,总体方法:A把、将B……←→B被A……例如: 1.爷爷一大早就把院子打扫得干干净净。

(一大早院子就被爷爷打扫得干干净净。

)2.老张将申请书交到办公室。

(申请书被老张交到办公室。

)3.夕阳西下,太阳的余光把天空渲染得格外美丽。

4.在这次的大地震中,许多老师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学生,把死亡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课堂练习:将下列句子变成把字句和被字句。

1.尼玛打碎了玻璃杯。

把字句:被字句:2.这真实的故事里的两位主角迷住了我。

句子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句子的特殊句式有哪些

句子的特殊句式有哪些关于句子的特殊句式有哪些在汉语句子中,除了最基本的单、复合句式,还有一些特殊的句式,这些句式有着不同的语法结构和语言特点,有时可以更好地表达我们所要表达的意思。

下面列举五个特殊的句式,供大家参考。

1. 倒装句倒装句也称为颠倒语序的句子,在这种结构中,主语和谓语的位置被调换了。

例如:“小明是一名学生”变为“一名学生是小明”,这种句式常用于强调语气,它突出了主语或动词的重要性。

倒装句常见的两种形式是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

完全倒装是指在句子中把谓语动词提到主语之前,而部分倒装指的是只把助动词、情态动词、表示否定等词语提到主语前面。

2. 并列句并列句又称为对等句,是由两个或以上的主要成分(如主语、谓语、宾语等)相互并列而构成的句子。

比如,“小明喜欢打篮球,他也喜欢踢足球。

”中的“小明喜欢打篮球”和“他也喜欢踢足球”就是两个并列句。

这种句子通常使用逗号或者分号分隔,可以简洁明了地表达出多种意思。

3. 祈使句祈使句也称为命令句,是表达命令、请求或建议的一种句型。

这种句子通常省略了主语,使用动词原形或者动词不定式,如:“过来!”、“请你帮我一下。

”、“不要挂断电话。

”这种句子通常灵活简洁,语气强烈,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种句子结构。

4. 疑问句疑问句是指询问对方或自己是否了解某事的句子结构,其语调和词序都有所变化。

疑问句分为直接疑问句和间接疑问句。

直接疑问句是直接用疑问词提问,如“你在哪里?”而间接疑问句则由疑问句转述而来,如“我想知道你在哪里。

”5. 广义修饰句广义修饰句是由动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短语、不定式短语等修饰成分加上定语从句,构成一个复杂的修饰结构。

对于这种结构的句子,我们需要仔细分析句子成分之间的关系,找出主句和定语从句,才能完整理解其含义。

如:“他发现那个女孩,她和他小时候住在同一层楼。

”中的“那个女孩”是主句的宾语,而“她和他小时候住在同一层楼”是定语从句进一步修饰“那个女孩”。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problem.
只有用这种方法你才能解决问题。
7.so,neither,nor放在句首时,表示主语与前面 的主语状态相同时,用部分倒装。 8.表语、状语或动词原形+as/though+主语+其 他时,句子要倒装。 Hero as he is,he still has shortcomings.
一句型。 感叹句 1.What+a/an+形容词+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 语!
2.What+形容词+复数名词+主语+谓语!
3.How+形容词/副词+主语+谓语! 4.How+形容词+a/an+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 (有时how直接修饰谓语动词:How+主语+谓语!)
反意疑问句 反意疑问句的一般应用规则是:前肯定后否定;
He must have met her yesterday,didn’t he?
他昨天一定见过她,不是吗? You must have seen the film,haven’t you?

你一定看过这部电影,不是吗?
3.当陈述部分有 seldom,hardly,few,little,no,never,nothing,nobod y,nowhere等否定词时,疑问部分要用肯定形式。当
(3)带补语的动词:
tell,ask,order,allow,permit,expect,wish,force, warn,forbid,persuade,etc. He doesn’t visit me as much as he used to. 他不像以前那样经常来看我了。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文言中存在以下几类特殊句式:1.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5.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刘备者,天下枭雄也。

”(“者也”双用)“刘备者,天下枭雄。

”或“刘备,天下枭雄也。

”(“者也”单用)“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刘备,天下枭雄者也。

”(“者也”合用)2.“……是……”格式。

“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

”《岳阳楼记》“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一)判断句:能够翻译成现代汉语“是”或“不是”的句子。

它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者,……也”/“……,……也”/“……者……”/“……,……者也”。

2、没有任何的判断词或用动词“为”或副词“乃、即、皆、则”等表判断。

eg.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eg.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eg.此则岳阳楼之大观3、采用否定副词“非”表否定。

eg.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eg.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二)被动句:主语是动作行为的受事者。

它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表被动关系eg.李氏子蟠,年十七,不拘于时,学于余eg.王建禽(擒)于秦eg.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2、“见……”、“见……于……”eg.燕国见陵(凌)之耻除矣eg.吾尝见笑于大方之家3、“为……”、“为……所……”eg.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eg.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eg.若属皆且为所虏eg. 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然,为秦所灭4、用“受”、“受……于……”、“被”或没有任何的标志,仅根据句意来理解。

eg.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eg.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eg.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三)省略句:文言文中,为使语言简约,承前省略主语、谓语、宾语的情况非常普遍。

另外介词“于”、“以”和作宾语的代词“之”、“其”等经常省略。

在这里就不多做讲解了。

(四)宾语前置句(在文言文中,宾语一般放置谓语动词的前面)它的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在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

如:eg.古之人不余欺。

(余,人称代词,我)eg.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之,指示代词,这种情况)2、在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如:eg.沛公安在?(安,疑问代词,哪里)eg.大王来何操?(何,疑问代词,什么)3、借助结构助词“之”或“是”,将其放在动词之前,帮助宾语前置。

(目的是加强语气)eg.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汉语特殊句式

汉语特殊句式

汉语特殊句式汉语是一门丰富多样的语言,拥有许多特殊的句式结构。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汉语特殊句式,并且在表达过程中遵守文章要求,确保思路清晰,流畅表达。

第一种特殊句式是“把”字句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强调动作的承受者或对象。

例如:“我把书放在桌子上。

”在这个句子中,“把”字将动作的承受者“书”放在了句子的前面,突出了“书”的重要性。

这种句式的使用可以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第二种特殊句式是“是...的”句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强调某个动作或事件的发生时间、地点、原因等。

例如:“昨天是我生日的时候,收到了许多礼物。

”在这个句子中,“是...的”句式突出了动作“收到礼物”的发生时间,使得句子的信息更加明确。

第三种特殊句式是“一...就...”句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表示两个动作或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一听到好消息,他就笑了。

”在这个句子中,“一...就...”句式表达了听到好消息与笑的因果关系,使得句子更加连贯流畅。

第四种特殊句式是“兼顾句式”。

这种句式常用于同时描述两个或更多的动作、状态或特征。

例如:“他既聪明又有才华。

”在这个句子中,“既...又...”句式兼顾了他的聪明和才华两个特征,使得句子更加全面。

在使用这些特殊句式的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文章要求,确保标题与正文相符,不涉及任何广告信息或侵权争议。

同时,要避免使用包含敏感词或不良信息的标题、简介和正文。

句子结构要完整,不出现缺失语句、丢失序号或段落不完整的情况。

总之,汉语特殊句式为我们表达思想提供了更多的灵活性和表达方式。

在写作过程中,我们应该合理运用这些特殊句式,并且遵守文章要求,确保文章思路清晰,流畅表达,不影响阅读体验。

特殊句式的类型

特殊句式的类型

特殊句式的类型特殊句式是指在语法结构或表达方式上有一定巧妙之处,增加信息或引起读者的注意。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特殊句式类型及相关参考内容。

1. 倒装句式倒装句式是指将谓语动词或助动词提前,与主语的位置对调。

常见的倒装有完全倒装和部分倒装两种形式。

例句:Not only does she speak fluent English, but also she is a talented musician.参考内容:- "Inversion: Definition and Examples in English Grammar" - ThoughtCo- "Inversion in English Grammar" - Learn English2. 强调句式强调句式是通过对句子成分进行特殊处理,使得某个成分在句子中得到特别强调。

例句:It was John who ate all the cookies.参考内容:- "Emphatic Structures" - English Practice- "The Passive and Indirect Questions for Focus and Emphasis" - English Grammar3. 平行结构平行结构是指在一个句子中使用相同的语法结构或句式,以增强表达的逻辑关系或节奏感。

例句:She likes swimming, running, and cycling.参考内容:- "Parallel Structure" - Grammar Monster- "Parallelism: How to Write and Identify Parallel Sentences" - ThoughtCo4. 带有省略的句式带有省略的句式是指在句中可以省略某些成分或词语,但仍然能保持句子的完整性和可理解性。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

高考复习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文言文特殊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几种类型。

现作如下介绍:一、判断句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者,……也”式。

这种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2、“……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表示停顿,不译。

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3、“……,……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也”同样不译。

如: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4、“者”、“也”都不用,主谓直接连接。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须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5、用动词“为”表判断。

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6、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7、用“是”作动词,文言中也有,但起义较晚并且少见。

如:臣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二、被动句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

如: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屈原列传》如果需要把动作行为的主动者介绍出来,可在动词后加介词“于”。

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3、“受……于”表被动如:无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赤壁之战》4、在动词前加介词“为”表被动。

如: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者,何也?《屈原列传》5、用“为”引进主动者,位于前再加“所”,表被动。

八种特殊句式

八种特殊句式

八种特殊句式
1. 被动句:如“书被他拿走了”,表达动作的承受者受到动作的影响。

2. 把字句:如“我把书给了他”,用“把”字引导动作的施加对象。

3. 被字句:如“他被大家选为了班长”,表达被动含义。

4. 双重否定句:如“这件事不是没有可能”,两个否定词连用表示肯定的意思。

5. 疑问句:包括是非问句(如“你喜欢吃苹果吗?”)、特指问句(如“你去哪儿了?”)、选择问句(如“你要喝茶还是咖啡?”)等。

6. 设问句:自问自答,用于引起注意或强化语气,如“这是什么?这就是勇气。


7. 倒装句:如“满城尽带黄金甲”,将谓语或其他成分提前,改变正常语序。

8. 条件句:如“如果明天下雨,我就待在家里”,表达一种假设条件及在这种条件下可能发生的事情。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

初中文言文特殊句式1. 倒装句:把谓语动词放在主语之前的句子结构,例如:"子曰,知者不惑也。

"(孔子说,知道的人不会迷惑。

)2. 比拟句:用"如同","犹如"等词语表示比较,例如:"贪婪之心犹如风中之火。

"3. 并列句:用"与","或"等词语连接两个或多个并列的词、短语、从句,例如:"辛勤劳动,与知识相结合,方能获得成功。

"4. 定语从句:用"之","者","所"等代词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知识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5. 状语从句:用"因","所以","然则"等引导的修饰性从句,例如:"因为努力学习,所以取得了好成绩。

"6. 反问句:用反问的方式表达疑问、反问的句子,例如:"人生何以为快乐?岂止于富有与权势乎?"7. 折叠句:通过重复的方式表达强调,例如:"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也。

"8. 直接引语:直接引用别人的话语,常用于引述他人的观点或对话,例如:"他说道:“无论经历多少挫折,我都不会放弃。

”"9. 比喻句:用一个物体或事物来比喻另一个物体或事物,例如:"人的一生就像一本书,每一页都记录着不同的经历。

"10. 排比句:通过重复相同结构的句子或短语,形成一种韵律感,例如:"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

"。

高考英语必备特殊句式大全(附高考英语常用词汇)

高考英语必备特殊句式大全(附高考英语常用词汇)

高考英语必备特殊句式大全(附高考英语常用词汇)高考英语必备——特殊句式(一)感叹句一、特殊句式全家福特殊句式这个大的考察方向,近几年,考察不多。

主要涉及到以下的考点。

一、感叹句(语法填空中考察,简单)二、强调结构(语法填空,书面表达中考察,简单)三、倒装句(语法填空,书面表达中考察,中等)四、省略句(基本能力,直接考察不多)五、祈使句(语法填空中考察某些结构)六、反义疑问句(直接考察不多)七、否定句(注意否定转移的现象,直接考察不多)二、感叹句四大结构记牢①What+a/an+adj.+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系动词)!②What+adj.+复数或不可数名词+主语+谓语(系动词)!③How+adj.+a/an+单数可数名词+主语+谓语(系动词)!④How+adj./adv.+主语+谓语(系动词)!例如:①What a good boy you are!②What good boys they are!③How good a boy you are!④How good you are!此考点看似比较简单,实际上,与从句题放在一起考时,有一定难度。

【例如】①I know ______ good he is.②I know ______ he did isgood.在①中,答案为how,how good he is 是一个how 引导的感叹句;在②中,答案为what,what he did is good 是一个what引导的宾语从句问题来了,如何区分how,what引导的是感叹句还是从句呢?【答案】四个字,句!子!结!构!如宾语或者主语,或者表语;how引导的,其后是一个符合五大基本结构完整的句子。

【经典考察】(1)(2015年新课标卷Ⅱ)As natural architects, the Pueblo Indians figured out exactly ______(70) thick the adobe walls needed to be to make the cycle work on most days.【答案】how;how thick the adobe needed to be符合④How+adj./adv.+主语+谓语(系动词)!结构,故填how;(2)(2021年河南省天一联考)I recently spent a day in Hangzhou to see ______(65) easy it was to go cashless, and I found it somewhat ahead of other cities , including Beijing. I rode buses and subways, which all accept Alipay.【答案】how;how easy it is符合④How+adj./adv.+主语+谓语(系动词)! 结构,故填how;此外,初中的恶人搭配要记牢!how long;how soon;how far;how often;how many;how much【例】how long did he stay here?他在这里呆了多久How long is the river?这条河有多长?How often does he come here?他多久来这里一次?How soon will he be back?他多久之后会回来?How far is it from here to there?从这里到那里有多远。

十五特殊句式及结构

十五特殊句式及结构

十五特殊句式及结构
以下是一些特殊句式和结构:
1. 条件句:如果/假如...,就...(If...,then...),表达其中一种条件或假设。

例句:如果你学习努力,就会取得好成绩。

2.排比句:使用类似的结构或语法对不同的事物或观点进行排列,以增加修辞效果。

例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勇气、智慧和毅力。

3.比喻句:利用比喻手法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表达其中一种含义或形象。

例句:他是教育事业的火炬,把知识的火焰传递给每个学生。

4.并列句:使用连词将两个或多个并列的句子连接起来,表达相同的重要性或关联。

例句:她喜欢唱歌,跳舞,画画,对艺术充满了热情。

5.疑问句:一种用来提问的句子形式,以引起注意或寻求回答。

例句:你愿意和我一起去旅行吗?
6.倒装句: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颠倒,以强调其中一种句子成分或使语言更具艺术感。

例句:Not only does she speak English fluently, but she also speaks French and Spanish.
7.强调句:通过使用强调的句式或结构来强调句子中的一些部分,使之在句子中更加突出。

8.反问句:通过提出一个反问来表达其中一种观点或态度,通常不需要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

例句:You didn't forget my birthday, did you?
这些特殊句式和结构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灵活地表达和交流,增强语言表达的魅力和效果。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

【特殊句式】1.判断句(1)是寡人之过也。

2.宾语前置句(1)夫晋,何厌之有?3.状语后置句(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2)佚之狐言于郑伯。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4.省略句(1)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后省略介词“于”)(2)许之。

(省略主语“烛之武”。

)(3)敢以烦执事。

(“以”后省略了宾语“之”〈代亡郑的事〉)(4)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以”后省略了“之”)【特殊句式】1.判断句(1)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2)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2.省略句(1)秦王购之(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2)今闻购将军之首,(以)金千斤(省略介词“以”)(3)取之(以)百金(省略介词“以”)(4)嘉为(之)先言于秦王曰(省略介词宾语)(5)燕王诚振怖(于)大王之威(省略介词“于”)(6)见燕使者(于)咸阳宫(省略介词“于”)(7)群臣侍(于)殿上者,不得持尺兵(省略介词“于”)(8)比(于)诸侯之列(省略介词“于”)(9)皆陈(于)殿下(省略介词“于”)(10)欲与(之)俱(省略介词宾语)(11)待吾客与(之)俱(省略介词宾语)(12)其人居远未来,而为(之)留待(省略介词宾语)(13)使(之)毕使于前(省略代词“之”)3.被动句(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为”表被动。

(2)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见”表被动。

4.宾语前置句(1)何如?5.状语后置句(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常痛于骨髓(3)嘉为先言于秦王(4)燕王拜送于庭(5)使毕使于前6.定语后置句(1)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2)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3)群臣侍殿上者【特殊句式】1. 宾语前置(1)为之奈何(2)籍何以至此?(3)今日之事何如?(4)客何为者?(5)何辞为?(6)大王来何操?(7)沛公安在?2.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1)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

(2)具告以事。

(3)长于臣。

(4)因击沛公于坐。

(5)得复见将军于此。

3.判断句:①.用“……也”表示判断(1)此天子气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主语(施事) + 谓语
主动句
❖ 主语(受事) + 谓语
被动句
❖ 二、汉语被动句的种类:Fra bibliotek❖ 两种:意念被动句——没有标志
❖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 被动句式——有标志
❖ 三、古代汉语被动句的类型:
❖ 1、“于”字句。 ❖ 主语+ 谓语+ 于+ 名/代 ❖ 受事 动作 介词 施事
❖ ①克伤於矢。《左传》 ❖ ②兵破于陈涉,地夺于刘氏者,何也?《汉
❖ 三、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 主语、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之间的关系 ❖ 1、表示等同关系。如:
❖ ①昔者,鬼侯、鄂侯、文王,纣之三公也。 《战国策·赵策》
❖ ②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 ❖ 2、表示种属关系。如: ❖ ①仲弓父,贱人。《史记·仲尼弟子列传》 ❖ ②滕,小国也。《孟子·梁惠王下》
❖ 3、表示比喻。译为:“主语+好比是+谓语”
❖ 主语+ 被+ 名词/代词+ 谓语
❖ 受事 介词
施事
动作
❖ 被:被子→遭受→介词
❖ 第一步:被(动作)+名/代(宾语)
❖ ①沛公身被七十余创――《史记》
❖ 第二步:被(动、介)+动词(宾、谓)
❖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史记》
❖ 第三步:被(介)+名/代(施事)+动词 (谓)
❖ 用“被”引进行为主动者的被动式汉末才开 始出现,六朝以后使用渐多。
❖ ③今月十三日,臣被尚书召问。(蔡邕: 《被收时表》)
❖ 思考: ❖ 1,比较古今汉语判断句在形式的差异。 ❖ 2,古今汉语被动句在形式上有哪些不同。
书•贾宜传》
❖ “于”字句常与主动句连用,构成对比色彩的 对比句式。如:
❖ ③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孟子•滕文 公》
❖ ④先发治人,后发治于人。《汉书•项羽传》
❖ 2、“为”字句 ❖ 主语+ 为 + 名/代+ 谓语 ❖ 受事 介词 施事 动作
❖ ①今有美尧舜禹汤武之道於当今之世者,必 为新圣笑矣。《韩非子》
古代汉语的几种特殊句式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文选句型回顾:
❖ 南冥者,天池也。 ❖ 《齐谐》者,志怪者也。 ❖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 ❖ 有决渎于殷、周之世者,必为汤、武笑矣 。
一、判断句
❖ 一、定义:P146 ❖ 由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对主
语所指的人或事物作出判断的句子。 ❖ 二、特点: ❖ ①不用判断词“是”。 ❖ ②句尾用语气词“也”构成判断
❖ ①是皆秦之罪也。 ❖ ②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者与?《论语·宪问》
❖ 第二、形容词。“对的”、“有道理的”。 如:
❖ 魏其言是也。《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 “是”作形容词时可以带宾语,用作意动,如: ❖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史记》
第二节 被动句
❖ 一、定义
❖ 主语是谓语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受事的句子。
《史记》
❖ 4、“见”字句 ❖ 主语 +见 +谓语 ❖ 受事 助词 动作
❖ ①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 “见”字句可以跟“于”字结合构成
“见……于……”的被动句式。 ❖ 主语+ 见+ 谓语+ 于 +名/代 ❖ 受事 助 动作 介词 施事
❖ ②昔者弥子瑕见爱于卫君。《韩非子•说难》
❖ 5、“被”字句
❖ 三、基本形式: ❖ 1、主语+者,谓语+也。如: ❖ ①兵者,凶器也。《韩非子·存韩》 ❖ ②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 “者”为代词,复指并引出主语;“也”为语
气词,帮助判断。 ❖ 2、主语,谓语+也。如: ❖ ①制,岩邑也。《左传》 ❖ ②此王业也。《战国策·司马错论伐蜀》
❖ 3、主语+者,谓语。如: ❖ ①兵者,凶器。《史记·酷吏列传》 ❖ ②虎者,戾虫。《战国策·秦策》 ❖ 4、主语,谓语。 ❖ ①兵,凶器。《汉书·晁错传》 ❖ ②是炎帝之少女。《山海经》
❖ “为”字后的施事可以省略。如: ❖ ② (樊於期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史记
刺客列传》
❖ 3、“为……所”句 ❖ 主语+ 为+ (名/代)+ 所+ 动词 ❖ 受事 介 施事 助词 动作
❖ ①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史记》 ❖ 有时,主动者可以不出现,形成“为所+动
词”的格式。 ❖ ②不者,若属(范增项羽)皆且为所虏。
❖ ①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论语》 ❖ ②曹公,豺虎也。《资治通鉴》 ❖ 4、说明原因。译为:“主语+是因为+谓语”
❖ ①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芥之祸者,冯谖 之计也。《战国策》
❖ 5、表示复杂关系。 ❖ ①夫战,勇气也。《左传》
❖ 四、古代汉语中的“是” ❖ 古代汉语“是”有两个意义:
❖ 第一、代词,“这”,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