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

合集下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1939年9月1日至1945年9月2日,历时6年之久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了,此次战争是一次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最终反法西斯同盟获得了战争的胜利,法西斯力量被瓦解消灭。

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介绍,希望你喜欢。

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事件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

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

9月5日,美国发表《中立宣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爆发。

1940年,德国发动“闪电”攻势。

(称“白色闪电”。

4月9日攻占丹麦和挪威,5月10日攻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随后进攻法国。

)1940年5月10日,德军决定采用"曼斯坦因计划"完成了对丹麦、挪威、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波兰、法国等西欧国家的侵略。

为了接着征服苏联,希特勒策划了《德意日三国同盟条约》。

在1940年9月7日柏林签定完毕。

1940年6月10日,意大利向英法宣战,战火烧到了地中海和非洲。

1940年6月22日,6月,德发起总攻,法国投降。

1940年7月16日,希特勒发出了关于入侵英国的训令(海狮计划)。

1940年8月,德国航空兵开始对英国城市进行密集突击。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条约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宣战,还有其他20多个国家同时对日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942年1月1日,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的有美利坚合众国、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中国、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哥斯达黎加、古巴、捷克斯洛伐克、多米尼加共和国、萨尔瓦多、希腊、危地马拉、海地、洪都拉斯、印度、卢森堡、荷兰、新西兰、尼加拉瓜、挪威、巴拿马、波兰、南非联邦和南斯拉夫,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

1944年6月6日,诺曼底登陆,德国全面溃败。

1945年2月,美国、英国、苏联三国首脑在苏联雅尔塔召开会议。

会议决定打败德国后,要对德国进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

二战的转折和结束(历史PPT教学课件)

二战的转折和结束(历史PPT教学课件)

雅尔塔 会议
1945年2月
苏、美、英 1945年7月
欧洲战场 形势的发 展变化
①对德、日的处理 ②创建联合国
为雅尔塔体系建立 奠定了基础
波茨坦 会议
反法西斯 战争全面 苏、美、英 胜利前夕
①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 处理德国的精神 加速日本法西斯的 ②发表《波茨坦公告》, 灭亡 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第二次世界大战
迟迟不开辟原因: ①开辟战场的条件和实力暂时还不具备 ②企图在战争中消耗苏联,谋求战后霸权 1944年开辟原因: ①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同盟国,希望尽早结束 战争(1943形势取得根本性好转) ②限制苏联影响,取得战后有利地位
日本投降
1945年9月2日 美国投放原子弹 1945年8月6、9日 苏联对日作战 1945年8月8日 腹背受敌
名称 开罗 会议 时间 参加国 1943年11月 中、美、英 反法西斯 力量在各 战场取胜, 为加速战 争进程 背景 主要内容 发表《开罗宣言》,宣 告日本所窃中国领土归 还中国 作用
中国收复领土的权 利得到国际公认
德黑兰 会议
1943年11月 苏、美、英
决定美英在法国北部开 辟第二战场
加速德国走向灭亡
漫画中左上方 的旗子上写着: 麦克· 阿瑟,右 下方写着:尼 米兹。
自主学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反法西斯同盟国召开了哪些 重要会议?请列表整理这些会议的时间、参加国、主要 内容和影响。 名称
时间 参加国
背景
主要内容
作用
开 罗 会 议
雅 尔 塔 会 议 “ 三 巨 头 ”
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
莫斯科保卫战(1941.9-1942.1)胜利意义: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德国陆军在二战中 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标志着德国“闪电战”的破产(速胜) 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 具有了重大的政治和军事意义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第6课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知识网络一、从莫斯科战役到斯大林格勒战役㈠莫斯科战役:1941.9---121、概况:⑴对阵双方:苏军:朱可夫德军:包克⑵德军初战告捷⑶结果:德军被歼50万,仓皇后退。

2、胜利原因:⑴从苏军看:①苏联军民的顽强抵抗②苏军情报准确,及时东兵西调,加强莫斯科防御③有利的自然环境(俄国的严寒)⑵从德军看:①缺乏冬季作战准备②德军骄傲、狂妄,对形势估计不足。

③进攻南欧延误了向莫斯科进攻的时间3、影响:①第一次重大失败,打破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宣告闪电战破产(平型关战役: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②以后德军无力在东线发动全面进攻③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决心㈡斯大林格勒战役: 1942年7月~1943年2月1、德军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①莫斯科战役后,德军无力全线进攻(改为重点进攻)②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交通枢纽和工业城市③夺取苏联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粮食、石油、煤炭)④以斯大林命名的城市,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⑤希特勒企图占领斯大林格勒,北取莫斯科,南出波斯湾。

2、概况:⑴苏军的战略防御阶段:1942.7---11与德军展开激烈巷战,苏军死死钉在斯大林格勒⑵苏军的战略反攻阶段:1942.12---1943.2全歼德第六集团军3、意义:①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的战役,极大地改变了苏德战场的形势(德军被迫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②大量歼灭了法西斯德军的有生力量,促使法西斯集团内部发生瓦解③鼓舞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斗志,巩固并发展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④因此不仅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而且是二战的转折点。

(原因?)4、德军失败的原因:⑴苏联:①苏联军民士气高昂,本土作战。

②有盟国的支持。

③苏军最高统帅部对反攻的周密安排;④苏军的兵力优势。

⑵德国: ①战线太长,补给困难,又面对严寒。

②德国是非正义战争,士气低落,缺乏外援。

③巷战的特点使德军的坦克和航空部队的优势无从发挥;④德军制空权的丧失;二、中途岛海战1、背景:⑴美国太平洋舰队的航空母舰仍对日本构成威胁⑵诱出美国舰队加以歼灭2、概况:⑴美军破译日军密码,精心准备⑵双方在中途岛展开海战,日军惨败3、影响:美军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是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4、美军取胜的原因:⑴从美方:①事先破译日军密码,掌握战场主动权②集中兵力,抓住战机,指挥果断⑵从日方:①分散兵力②战术陈旧,航母舰队任务复杂三、阿拉曼战役(1942.7---1942.10)⑴时间:1942年秋⑵结果:德意军队大败,被迫西撤⑶原因:①德意由于战线过长,给养出现困难②英军给养充分,同时有兵力优势⑷意义:是北非战场的转折点探究一:1943年, 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有哪些根本变化?①苏联红军于1943年2月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苏军转入反攻;②1943年5月,美、英盟军取得北非战役的胜利,北非战事结束;③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④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了主动权;⑤1943年,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了严重困难的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三大转折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有着漫长而复杂的历史,世界各地参与其中的国家和
民众做出了不可撤消的牺牲,几乎改变了整个世界。

它的结束宣告着
新的时代的到来。

世界大战的发展历史中蕴藏有三大重要的转折点,
它们分别是改变欧洲和战争走向的苏联和美国参战,空前绝后的击沉
德军战列舰“号外”,以及发动核武器大规模杀伤力。

苏联和美国参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

1941年6月,苏联向德国发动全面战争,使得纳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以此为开端,苏联与美国结盟,共同对付纳粹德国。

这次战争的重心
显见地转移到了苏联这边,而苏联的参战改变了欧洲的本质,纳粹德
国也在后面的战争中一步步被打击溃散。

“号外”是海战史上击沉德军最大舰队的激烈对峙之后史无前例的一消声,它也彻底打破了德军试图改变欧洲状况的梦想,并引起了巨大的
政治变动,改变了整个战争局面。

实际上,英法美盟国向德国军队施
压愈久愈大,此次"号外"击沉又给其施加了沉重的打击,而德军也无功而返,实现了对抗的慷慨。

最后一个转折点是日本受到的两枚原子弹的爆发,引发了日本投降,
终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6月6日,美军以核武器的大规模威力,轰炸日本广岛市和长崎市,给日本的关东军施加了巨大的冲击。

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承认失败,拒绝仿照,从而结束了二战。

这三步法在推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发展中都扮演着重要角色,贡
献了不可磨灭的成就。

他们改变了当时的战争格局,推动敌我双方的
阵痛,最终实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改变了历史流程,改变人
类的本质和文明。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 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 说课稿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和结束》是高中历史选修教材中的重要内容。

这一章节主要讲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战略态势上的重大转变以及最终的结束,对于学生理解二战的整体进程和影响具有关键意义。

教材首先介绍了二战转折阶段的几个重要战役,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这些战役改变了战争双方的力量对比,为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接着,教材阐述了盟军在欧洲和亚洲战场的反攻,包括诺曼底登陆、盟军在太平洋战场的推进等,最终导致了法西斯轴心国的投降和二战的结束。

通过对这一章节的学习,学生能够深入了解二战的复杂性和残酷性,认识到战争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巨大破坏,同时也能感受到反法西斯同盟的团结和英勇斗争精神。

二、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中学生,他们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对二战的背景、爆发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然而,对于二战的转折和结束这一复杂的历史进程,学生可能在理解上还存在一定的困难,需要教师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此外,高中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对于历史事件有着浓厚的兴趣,但他们在学习中可能会更注重事件的表面现象,而忽视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和影响。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探究精神,引导他们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转折阶段的重要战役及其影响,如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和阿拉曼战役。

(2)掌握盟军在欧洲和亚洲战场反攻的主要史实,如诺曼底登陆、柏林战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等。

(3)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因和影响。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

提示:
对人类的危害: 我们应该防止什么?
胜利的根本原因:今天的我们应该怎么办?
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主义性.世界反
法西斯联盟的形成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共 同对敌。世界人民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支持。
第二次世界大战带给我们的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 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机厂在激战中仍坚持生产
苏军在斯大林格勒的废墟中开始反击
2、中途岛海战(1942年6月) (1)日方目的: 彻底摧毁美国的太平洋舰队 (2)美方优势: 掌握了日军作战计划,伏击日 军舰队,取得巨大成功 (3)意义: 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日军由进攻 转入防御,而美军由防御转入进攻.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登 陆战役。在这次历时43天的战役中,德军伤亡11.7万人,盟 军伤亡12.2万人。这场战役的主要特点是:第一,战前进行 了长达半年的准备,兵力和物质准备充足,对登陆地区的天气、 地形等作了详细调查;第二,登陆是在掌握了绝对的制空、制 海权的条件下实施的,在登陆前和登陆过程中以强大的航空兵 进行猛烈轰炸,摧毁德军海岸防御,掩护步兵登陆;第三,有 大规模空降相配合;第四,采取了严密的伪装措施,在登陆前, 对加来地区进行了猛烈轰炸,使德军错误地作出判断,将大量 兵力配置在加来地区,从而使诺曼底地区成了防御的薄弱环节, 使盟军登陆得以成功。
开罗 1943.11 会议
德黑兰 1943.11 苏美英 会议 ~12月 雅尔塔 苏美英 会议 1945年
加强了三国 联合对德作 战
①加速了德 国的灭亡; ②为雅尔塔 体系建立奠 定了基础

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格局

两次世界大战及国际格局
1、产生背景: 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 2、确立的标志: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的召开 3、主要条约: 《凡尔赛和约》、《九国公约》等 4、维护工具: 国际联盟 5、作用: (1)凡尔赛体系重新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 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 (2)华盛顿体系协调了美国日本的矛盾,确 立了帝国主义在亚太地区的统治秩序。
7.战争的结束 (1)1945年5月2日,苏军攻克柏林(攻克柏林战役) (2)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标志着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3)1945年8月,美国在日本的广岛、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
弹,苏联红军对日作战。 (4)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 (5)1945年9月2日,日本签订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8.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原因 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全世界人民协同作战,相互支 持,共同对付法西斯;
坚持改革开放,加强国际间的合作,大力发展经济,增强综 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6、当今世界发展的时代主题:
和平与发展
两次世界大战的历史启示
①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②国与国之间应该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尊重、 和平共处 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政治格局的演变
一战后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二战后
美苏冷战 两极格局
政治格局多极化 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一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6.重要战役 : 1916凡尔登战役(凡尔登绞肉机) 7.加速战争结束的事件:
8.结束:
1917年美对德宣战;中国对同盟国宣战;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退出一战 1918年11月,德国投降
二、第二次世界大战 (1939—1945)

二战的转折和结束

二战的转折和结束

意大利投降
德国投降
日本投降
斯大林格勒 战役 中途岛海战 阿拉曼战役
1、维持外蒙古现状。 2、恢复1904年日本背信弃义的进攻所破坏的原属 俄国的各项权利。 即:…… 大连商港国际化;恢复租借旅顺港为苏联海军基地 3、千岛群岛归苏联 ——摘自《雅尔塔秘密协定》 损害了谁的权利?对谁有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名称 斯大林格勒 战役 时间 1942.7- 1943.2 双方 苏-德 结果和影响 第二次世界 大战的转折 太平洋战场 的转折 北非战场的 转折
中途岛海战 阿拉曼战役
1942.6 1942.10
美-日
英-德 意
一、盟军的反攻
1、太平洋战场: 瓜岛战役—— 美军掌握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马里亚纳、菲律宾—— 日军海空军主力基本被灭
B
二、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战役(1942年6月)
中途岛 海战
中途岛海战中美、日损失比较 类别 航空 飞机 人员 国家 母舰 (架 ) (人 ) 4 322 2000 日本 美国 1 147 307
三、北非战场:阿拉曼战役(1942.7---1942.10)
德军统帅隆美尔
英军将领蒙哥马利
三次转折性的战役改变战局
加速了日本 重申雅尔塔会议关于处 法西斯的灭 波茨坦 1945年 苏美英 理德国问题的精神;发 亡和世界反 会议 法西斯战争 表《波茨坦公告》 的最后胜利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曾两次和英美共同发 表宣言或公告,这说明 A.英美对日侵华态度较之战前发生了根本改变 B.中国取得了与英美相同的国际地位 C.中美英三国是对日作战的主要国家,需要相 互支持 D.英美为了中国的领土而对日作战
C
三、三个法西斯投降
1943、9意大利投降—— 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5年5月8日德国投降—— 欧洲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结束 1945年9月2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终 于胜利结束 思考: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主要原因

二战的转折

二战的转折

3.德国无条件投降,1945年5月8日
四、日本投降和大战的结束
背景: 欧洲战场战争结束 日本拼死挣扎 中国战场反攻
艾德礼
太平洋战场美国夺回日占各岛
杜鲁门
斯大林
榜样
波茨坦会议(1945,7月,苏美英)
杜鲁门: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 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 波茨坦会议内容: 第一、重申了雅尔塔会议的有关精神
1、背景: 1942年德意军队进攻阿拉曼,开罗告急 2、概况: ⑴对阵双方: ① 英方:蒙哥马利 ② 德方:隆美尔 ⑵结果: 德意军队损折过半,全线西撤
3、影响:
北非战场的转折点,对二战形势的转变产生了重要 的影响
德军统帅隆美尔
英军将领蒙哥马利
阿拉曼战役 1942年秋
阿拉曼
阿拉曼战役中英军掳获德军坦克
(1)社会主义制度越出一国范围; (2)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世界殖 民体系瓦解。 3、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
“双膝跪成直角,赋予世界一个全新的尺度”
惊 世 一 跪
联邦德国前总理勃兰特 双膝跪在波兰犹太人死 难者纪念碑前。
德国总理施罗德为集中 营遇难者纪念碑献花
德国人烛光守夜, 提醒世人勿忘历史
4、斯大林格勒战役意义:
①是苏德战争中最激烈战役,改变苏德战场形势 (德军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②大量歼灭法西斯德军有生力量,鼓舞世界各 国人民斗志,巩固发展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③是苏德战场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转折点。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
决定点,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
集中营堆放的头发和用头发编织成的地毯。
奥斯威辛集中营中的焚尸炉
集中营死难者遗留下来的眼镜和鞋子

3.6二战的转折

3.6二战的转折
苏军:125万 人,坦克990 辆,火炮和迫 击炮7600门, 飞机677架
莫斯科保卫战
苏联:大约700,000的红军士兵在战斗中死 亡,受伤或失踪。 德军:在莫斯科会战中损失兵力50多万, 投降9万,丢失坦克1300辆,火炮2500门, 汽车1.5万辆以及其他技术装备。
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设问:在初期失利的情况下, 苏军为何能取得莫斯科战役 的巨大胜利?
崭露头角的苏军朱可夫大将
红场阅兵
苏联女英雄卓娅
设问:在初期失利的情况下, 苏军为何能取得莫斯科战役 的巨大胜利?
①面对严峻的形势,苏联军民同仇敌忾,与 德军展开生死搏斗,誓死保卫祖国。 ②红场阅兵式极大鼓舞了苏联军民争取胜利 的信心。 ③日本执行南下战略,苏联将驻防西伯利亚 的守军调往莫斯科 ④俄罗斯的严冬寒冷,德军缺乏御寒设备。 ⑤德国兵力分散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苏德战场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
太平洋战场 中途岛海战 北非战场
阿拉曼战役
苏德战场 一、莫斯科保卫战 (1941年9 月30日—1942年1月7日)
----德国陆军的第一次失败
列宁格勒
北方集团军群 中央集团军群 南方集团军群
莫斯科
乌克兰
德军:180万 人,坦克 1700辆,火 炮和追击炮 1.4万余门, 飞机1390架
42
(1)综合材料一、二、三,概括制约国 与国之间“互信”有哪些方面的因素?
(2)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苏联对英法不信任的原因。 (3)材料四与材料三相比,英国对苏联 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西方大国对法西斯的态度影响着第 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从中你获得了哪 些启示?
43
——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 1、设问:为何选择进攻斯大林格勒?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整)

第二次世界大战(完整)

1939年9月28日,德军进入华沙
探究:波兰迅速灭亡的原因有哪些? ⑴波方:部署不当;装备和战术思想落后.
⑵德方:蓄谋已久,准备充分,军事力 量强大,战术先进. ⑶英法:在西线对德国“宣而不战”,致使 波兰孤立无援.
⑷苏联:苏军趁火打劫,占领 了东部地区
德空军“容克87”飞机
战前希特勒下达指令,强调: “一切努力和准备工作,必须集 中力量发动巨大的突然袭击”。 1939年9月1日,德军共集中了62 个师,160万人,2800辆坦克, 2000架飞机,6000门火炮和迫击 炮,向波兰大举进攻。
一、德国突袭波兰
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 级军事会议上的讲话:
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 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 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 西方,然后才回头对付东方……
1939年9月1日, 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 德宣战,二战全面爆发
波兰
英法等
苏联
1. 二战全面爆发的时间、标志? 2. 德国为什么要进攻波兰?(历史原因、战略、经济)
法国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德国进攻波兰之前,英国政治家反复强调:“波兰作
为一个殉难者比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更有利于英国。”
东方战线:二战初
期苏联在欧洲东部扩 大边界建立的防御德 国侵略的防线。
积极作用:增加了防 御空间 消极作用:大国沙文 主义,有损社会主义 国家的声誉
二战的基本线索:
1、二战的全面爆发阶段(1939年9月~1941年6月): 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2、二战的扩大阶段(1941年6月~1942年3月):德 国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 洋战争爆发。 3、二战的转折阶段(1942年3月——1943年9月): 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胜利既是苏德战争,又是二战的 转折点。中途岛海战是太平洋战争的转折点,阿拉曼 战役是北非战役的转折点。 4、二战的胜利阶段(1943年9月——1945年9月): 意大利、德国投降、日本先后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 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程:

第二次世界大战历程:

阿拉曼战役结束后非洲战事迅速结束 盟军进军意大利本土。墨索里尼政权垮台,1943 年9月意大利投降。 标志着法西斯集团的开始瓦解
斯大林格勒战役
时间:1942.6——1943.2 目标:获得粮食,石油产地,占领交通枢纽和军 事工业基地 战况:德军攻入城区,在付出巨大伤亡后并未能彻 底占领该城,最终苏军合围德军,德军失败投降 意义:德军遭到巨大损失,苏军开始转入反攻阶段, 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开战第一天苏军损失1300架飞机,基辅战役损失60万军队, 洛赫维察 战役损失45万人。开战半年德军共俘获苏军约300 万人。
苏军为何在大战初期惨败 1.德军闪电战进攻。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使苏军准备不足, 指挥混乱无能,军事部署集中在边境地区,反应缓慢。
3.大清洗运动极大削弱了苏军的战斗力 4.东方战线的建立使许多效果转而支持德国。 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第一次使德军在陆地上进攻受挫, 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二、战争转折阶段
中途岛海战:
时间1942-6-4 结果: 航母:日军4艘,美军1艘 伤亡情况:日军巡洋舰1艘,美军驱逐舰1艘 飞机:日军332架,美军147架。阵亡:日军3500人,美 军307人 主要指挥官:山本五十六,切斯特-尼米兹
意义:日军遭受重创,失去主动权,美军开始逐步 反攻。
北非战争
攻克柏林
1945.4西线德军被歼灭
1945.4.25美苏易北河会师
1945.4.27攻入柏林 4.30希特勒自杀
1945.5.8德国签订投降协议
地位:标志着反法西斯欧洲战争的胜利结束
日本投降:
过程: 1945年初,美军逐步逼近日本本土 亚洲占领区对日展开反攻 1945.8.6-9美国投掷两原子弹 1945.8.8苏联参战,围攻关东军 1945.8.15日本宣布投降

六、二战过程--转折

六、二战过程--转折

2、经过
关键词:激 烈的巷战
俄罗斯虽大, 但我们已经没有退路, 因为后面就 是莫斯科!——在保卫莫斯科的战斗中,苏联一 名政治指导员说的。
敌人只能踏着我们的尸体前进,而苏军是杀不完 的。-——担任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的军区司令崔 可夫说。
让伟大列宁的胜利旗帜引导你们吧!——194 1年11月7日,纳粹德军兵临莫斯科城下, 斯大林在红场举行阅兵式,发表了鼓舞人心的 演说,部队从阅兵现场直接开赴战场。
• “法西斯要给我们俄罗斯民族一场歼灭战,好的。他们一定会得 到一场歼灭战!”----斯大林
拿破仑的政治生命,终结于滑铁卢,而其决定点, 则是在莫斯科的失败。希特勒今天正是走的拿破 仑道路,斯大林格勒一役,是他的灭亡的决定点。 ——毛泽东 3、意义:
其一,它使苏德战争的进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折; 其二,极大地提高了苏联的国际威望; 其三,加强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国家的团结,促使法西斯集团 内部瓦解;
意义:此役是非洲战场 “阿拉曼战役之前,大英帝国 的转折点。从此,战争 战无不败;阿拉曼战役之后, 主动权落入英军手中. 大英帝国战无不胜。” —丘吉尔
1943年反法西斯战场形势有哪些重大变化
苏德战场——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 胜利,苏军转入反攻 北非战场——1943年5月,英美盟军取得北非战役胜 利,北非战事结束 法西斯阵营——1943年9月,意大利投降 太平洋战场——中途岛海战后,美军掌握主动权 中国战场——1943年,中共领导的抗日根据地渡过 严重困难时期
第6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三次转折性的战役——改变战局(1942年)
名称 时间 双方 结果和影响
斯大林格 1942.7- 苏-德 勒战役 1943.2
中途岛海 战 阿拉曼战 役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

二战的转折和胜利
兰炼二中 朱丽文
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
斯大林格勒 1942年7 战役 月-1943 苏军 年2月 1942年6 中途岛海战 月 1942年10 阿拉曼战役 月 美军 英军
(蒙哥 马利)
德军
苏德战争和世 苏德战争和世 界反法西斯战 争转折点
日军 德意 联军
(隆美 尔)
太平洋战争 转折点 北非战争 转折点
C
4、最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而又严重损害中国主权的 、最能体现大国强权政治色彩, 国际会议是( 国际会议是( ) 凡尔赛会议②华盛顿会议③开罗会议④德黑兰会议⑤ ①凡尔赛会议②华盛顿会议③开罗会议④德黑兰会议⑤ 雅尔塔会议⑥波茨坦会议⑦ 雅尔塔会议⑥波茨坦会议⑦慕尼黑会议 A①②⑦ B①③⑤ C②⑤⑥ D①②⑤
参加国
中、美、英
签署 规定
内容
声明
作用
协同了三国 对日作战 协同了三国 对德作战 加速了德的 灭亡, 灭亡,大国 初步划分了 世界 加速了日 本的灭亡
苏、美、英
通过 决定 消灭 惩办 实现 成立 苏对日作战 重申
雅尔塔会议 1945.2
苏、美、英
波茨坦会议
1945.7
苏、美、英
发表
日本无条件投降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 美国向日本广岛和长崎各投了一颗原子弹;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苏联对日宣战,出兵中国东北; 中国人民军队向日军发动大反攻。 中国人民军队向日军发动大反攻。 日本投降( 谜语:日本投降(打中国 古代人名) 古代人名 1945年8月 年 月
二战密码
3 2 3 3 4 3
讨论:这些数字有什么含义呢? 讨论:这些数字有什么含义呢?你能用 这几个数字串起一些二战的大事么? 这几个数字串起一些二战的大事么?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

两次世界大战及世界格局的演变:两次世界大战知识点:一、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1、根源: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2、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3、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①三国同盟: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其中意大利后来加入协约国作战)②三国协约:英国、法国、俄国4、重大战役:凡尔登战役5、结束的标志:1918年11月,德国投降,同盟国失败。

6、影响:①空前的灾难。

②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立。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1919年1—6月巴黎和会(操纵国:英、法、美)《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和约):领土: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军事: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军不得设防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的独立赔款:有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殖民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过瓜分(其中殖民地方面最能体现巴黎和会的本质。

)2、凡尔赛体系:作用: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统治的新秩序。

3、华盛顿会议(操纵国有英、美、日)(1)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亚太地区争夺激烈,尤其是美日的矛盾尖锐(2)主要条约:《九国公约》(对中国和约):①内容: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

②对中国影响: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4、华盛顿体系:作用: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5、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使资本主义世界暂时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但这一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在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分别签定有损于中国主权的条约是:《凡尔赛和约》和《九国条约》)三、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1、原因:(1)、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2)、直接原因: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

二战的转折与胜利

1942年10月,斯大林格勒,苏军士兵在一家工 年 月 斯大林格勒, 厂的废墟中战斗。 厂的废墟中战斗。
斯大林格勒的坦克厂在激战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坚持生产。 斯大林格勒的坦克厂在激战中仍坚持生产。
1943年初,斯大林格勒市郊,苏军士兵在与德 年初,斯大林格勒市郊, 年初 军的巷战中用被炸毁建筑的瓦砾堆掩护自己。 军的巷战中用被炸毁建筑的瓦砾堆掩护自己。
经历了199天的激战,苏军全歼被围德军,获得 天的激战,苏军全歼被围德军, 经历了 天的激战 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胜利。 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最终胜利。图为苏军缴获 的德军坦克。 的德军坦克。
1942年,三名俄罗斯战争孤儿站在自己家的废墟 年 德军摧毁了他们家的房屋, 里。德军摧毁了他们家的房屋,抓走了他们的父 把他们遗弃在这里。 母,把他们遗弃在这里。
1945年8月9日,美军在长崎投掷“胖子”原子弹。 年 月 日 美军在长崎投掷“胖子”原子弹。 万人当场死亡。 近3万人当场死亡。 万人当场死亡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照 年 月 日 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 片为夏威夷珍珠港的水兵们在听到这一消息后欢 呼雀跃。 呼雀跃。
1945年9月2日,东京湾,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的日 年 月 日 东京湾, 本投降文件签署仪式。二战结束。 本投降文件签署仪式。二战结束。
斯大林格勒之战后, 斯大林格勒之战后,希特勒只好把 整个方针转人战略防御。 整个方针转人战略防御。只要迫使 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 希特勒转入了战略防御,法西斯的 命运就算完结了。 命运就算完结了。 斯大林格勒一战停止了法西斯的进 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 攻,这一战是带着决定性的。这种 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决定性,是关系于整个世界战争的。 ——毛泽东 ——毛泽东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攻克柏林战役 D.诺曼底登陆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5.右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哪个国家的投降有关( )
A.日本 B.德国 C.意大利 D.法国
A
关闭
答案
1
2
3
4
5
6
6.在下列历史事件中,选择符合题意的选项分别填入“第二次世界大战大致 过程示意图”中的相应空格内(只填序号)。 ①日本偷袭珍珠港 ②诺曼底登陆 ③德国进攻波兰,英、法两国对德宣战 ④《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⑤斯大林格勒战役 ⑥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⑦德国投降
一二三四
四、法西斯的覆灭
1.柏林战役:1945 年 4 月,苏军发动了对柏林的总攻。 2.欧洲战事结束:1945 年 5 月 8 日, 德国 投降。 3.大反攻 (1)美国在日本 广岛 和长崎各投下一枚原子弹。 (2) 苏军 进入中国东北,对日军展开全线反攻。 (3)中国人民的武装力量向日军发动了全线大反攻。 4.二战结束:1945 年 9 月 2 日, 日本 投降。
请你判断他们想了解的历史事件是( )
A.珍珠港事件
B.诺曼底登陆
C.斯大林格勒战役 D.柏林战役
关闭
C
答案
1
2
3
4
5
6
2.《拯救大兵瑞恩》是一部描述诺曼底登陆的二战经典电影。诺曼底位于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关闭
B
答案
1
2
3
4
5
6
3.穿越时空你来到苏联时期的雅尔塔,不可能采访到参加雅尔塔会议的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欧洲第二战场的含义、开辟原因及作用
1.含义 是指英、美在欧洲开辟的反对德国法西斯的战场,即以英国为基地,美、英 联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登陆,直接对德国作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开辟原因 (1)军事力量对比有利于盟国,美、英希望尽早结束战争。 (2)美、英力图限制苏联影响,争取在战后取得有利地位。 3.作用 第二战场的开辟,拖住了德国法西斯的大批兵力,有力地支持了苏军的反攻 作战,也消除了德军跨海征服英国的直接威胁;同时,它鼓舞了欧洲人民的斗志, 促进了抵抗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从此以后,德国法西斯陷于东西夹击、腹背受敌 的困境之中,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
反法西斯战争 波茨坦 全面胜利的前 会议 夕;敦促日本
无条件投降
重申雅尔塔会 议关于处理德 国问题的精神,加速日本 并以中、美、 的投降, 英名义发表敦 巩固对德 促日本无条件 的胜利 投降的《波茨 坦公告》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盟国召开代号为“公共交通起讫点”的会议,杜鲁
(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 定或和约。
——《联合国家宣言》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三幅图片描绘的战役分别开始于什么时间?作战双方是哪些国 家? (2)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如何打开胜利之门的。 【解析】 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第(2)题应从政治和军事两个方面 进行说明。
——日本《停战诏书》(1945 年 8 月 14 日)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日本《停战诏书》发布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停战诏书》对侵略战争的辩解。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思路分析】
考查角 度
日本法西斯的投降
材料信息:日本接受美、苏、中、英四国条 件,宣布无条件投降。但日本向美英宣战是 材料解 为了日本的生存和东亚的安定,美国投放原 读 子弹是破坏人类文明,灭亡日本种族的残酷 行为,为了保障日本民族生存,日本政府接 受四国条件,结束战争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会战
首页 下一页
【解析】 从材料中的描述可以知道,当时在苏联进行了惨烈的巷战。此战 苏联人民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却赢得了战争,成为苏德战场乃至整个二战的转 折点。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右图是 1943 年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一次国际会议的照片。这次会议的内 容涉及( )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答案】 (1)历史背景:德国战败;《波茨坦公告》发布;美国在广岛、长崎 投掷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中国抗日力量大反攻;日本已无力抵抗。
(2)评价:回避了侵略中国和东南亚的事实;美化战争目的,掩盖侵略本质, 推卸战争责任;没有写明“无条件投降”;将投降辩解为挽救人类文明;不利于 反思战争罪责。(答出其中四点即可)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日本投降 (1)背景:1945 年夏的波茨坦会议 重申雅尔塔会议的精神。 (2)经过 ①1945 年 8 月,美国向 广岛 和长崎各投下一颗原子弹,日本伤亡惨重。 ② 苏联 对日宣战,围歼中国东北境内日军。 ③中国发动全面反攻。 ④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投降。9 月 2 日,正式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3)意义: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 和结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各大战场重 要战役等史实。
2.认识反法西斯国 家是怎样通向胜利 之门的。
1.斯大林格勒战役;第
二战场的开辟;二战期 间的重大会议。(重点) 2.二战中交战双方的 战争优势变化及原因。( 难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43”和图片信息中德国法西斯的标志以及 题干要求“不能读出的是”。结合所学知识,欧洲第二战场开辟于 1944 年,所以 A 项不能从题干中读出,符合题意。
【答案】 A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满天凉露压降旗,武运凋残日下西。会看大和魂葬处,豺鸣哭化暮鸦啼。” 这是摘自李汝伦《紫玉箫二集》中的一首诗。这首诗写作的背景是( )
【答案】 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
会议名 称
背景
主要内容
签署《开罗宣
言》,规定:日
开罗 反法西斯 本所窃取的中国
会议 力量在各 领土,如满洲、
个战场取 台湾、澎湖列岛
得了胜利,等必须归还中国
为加速战
德黑兰
争的进程 而召开
决定开辟第二战 场;战后处置德
会议
国;成立国际组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诺曼底登陆和第二战场的开辟
1.背景 (1)1943 年 11 月的 开罗会议 讨论联合对日作战问题。 (2) 德黑兰会议 决定开辟第二战场。 2.经过 (1)1944 年 6—7 月,美英联军在 艾森豪威尔 指挥下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 (2)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盟军登陆成功。
A.中国参加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问题 B.中国收回台湾等被占领土主权的问题 C.中国参加筹建联合国的问题 D.苏联对日作战问题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解析】 1943 年《开罗宣言》明确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满洲、台湾及其附 属岛屿归还中国。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下面漫画提供了极丰富的历史信息,其中不能读出的是( ) A.“霸王行动”开始,欧洲第二战场开辟 B.盟军登陆西西里岛,墨索里尼政府垮台 C.被困于突尼斯的德意军队投降,北非战事结束 D.斯大林格勒会战和库尔斯克战役沉重打击德军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一、选择题
1.“德国人已经打到这座城市的中心,在那里他们陷入了困境。……战役已
不是运动战,而变成了‘老鼠战’,人们在地下室里,在屋顶上,在小巷、院子
和下水道里短兵相接”,“苏军的顽强抵抗,死死拖住了德国的精锐部队,为苏
军的大反攻赢得了时间”。这是下列哪一战役中的情景( )
阅读下面材料: 朕深鉴于世界大势及帝国之现状,欲采取非常之措施,以收拾时局,兹告尔 等臣民,朕已饬令帝国政府通告美、英、中、苏四国愿接受其联合公告。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 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 然自交战以来,已阅四载,虽 陆海将兵勇敢善战,百官有司励精图治,一亿众庶之奉公,各尽所能,而战局并 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加之,敌方最近使用残酷之炸弹,频杀无辜,残 害所及,真未可逆料。如仍继续交战,则不仅导致我民族之灭亡,并将破坏人类 之文明。如此,则朕将何以保全亿兆之赤子,陈谢于皇祖皇宗之神灵乎。此朕所 以饬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德国投降 (1)背景 ① 第二战场 的开辟,使德国腹背受敌。 ②美、英、法和苏联等国军队攻入德国境内。 ③1945 年 2 月,召开 雅尔塔 会议,协调了盟国行动。 (2)经过 ①1945 年 4 月,美、苏军队在 易北河 会师。 ②苏军发动 柏林 战役,4 月 30 日,希特勒自杀身亡。 ③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签署无条件投降书。
第(1)题据材料得出美国在广岛、长崎投掷原 子弹,然后结合1945年8月欧洲战场、中国 解答思 战场史实回答背景。第(2)题歪曲史实的辩解 路 可从材料中“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
定”“敌方最近使用……破坏人类之文明” 等概括解答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尝试解答】 (1)历史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1945 年意大利投降 B.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 C.1945 年德国无条件投降 D.1941 年日本偷袭珍珠港 【解析】 根据诗词中“降旗”“武运”“大和”等提示,应该理解为日本 发动的所谓“武运长久”的侵略战争以日本的失败而告终。所以应选 B 项。 【答案】 B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门认为它“只是一次炒冷饭,是一次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的会议”。杜鲁门指
的是( )
A.开罗会议
B.德黑兰会议
C.雅尔塔会议
D.波茨坦会议
【解析】 关键是理解题干材料中“炒冷饭”和“把已有的协定付诸实施” 等关键词语,这显然是指波茨坦会议重申《开罗宣言》的条文必须实施。
【答案】 D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影响 (1)解放巴黎, 戴高乐将军在巴黎成立了法国临时政府。 (2)第二战场的开辟,加速了处于两面夹击中的德军的灭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
1.意大利投降 (1)背景 ①1942 年,阿拉曼战役后,形势急转。 ②二战局势发生根本性转折。 (2)经过 ①1943 年 7 月,盟军登陆 西西里岛 。 ②意大利政变, 墨索里尼 政府垮台。 ③ 1943 年 9 月,意大利投降。 (3)意义:标志着 法西斯轴心国 开始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