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对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的认识
传统美术教学中,由于各种原因,学生主要依靠教科书提供的信息传递模式来进行学习,而人为的少用或不用另外的信息传递模式,致使大脑皮层的一些相关区域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当使用现代多媒体进行教学时,手、脑、眼、耳都在工作,这种全方位的训练,不仅能加快美术教育的速度,改善学习效果,更重要的还在于它能给学习者以更新颖的刺激,致使学习者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得到最佳发展,从而激发其他创造思维的不断发展。现代教学媒体便于提供充分的直接感性材料,如(幻灯片、电视等)能呈现事物的形象或过程,而且多重的感知有直接的作用,美术教学实践证明,教学感知的越好,学习效果和记忆效果就越好,概念的形成也越清晰。
因此,我个人认为中小学美术教育教学活动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中小学美术课中实施电脑多媒体教学,主要表现为教师课堂教学演示,学生上机操作两种形式。或者取其中一种形式,实施的形式和操作的深度,取决于电教硬件设施的设置水平和教师的水平高低。尽管目前学校的物质条件和教师的水平千差万别,但是,在美术课中实施生动教学的形式,及其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们眼前展示出了一幅诱人的前景图。
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在美术教育中的运用,应根据学科的特点来进行媒体的设计,可以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设计。
1、观赏性
美术欣赏课主要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观赏来达到掌握知识,开阔视野,提高欣赏和审美能力的教学目的,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时,可充分利用多媒体,制作静态的画面和动态的视频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及能力。
2、直观性
美术又称视觉艺术,美术作品的创作过程,只能诉诸于视觉形式来完成。因此通过对艺术形式的直接感受而进入审美体验,就成为美术欣赏的主要途径。据此特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表现方法。进行大量图片的演示,以艺术作品所特有的可感知的直观的形象、色彩、线条、明暗等,引发学生审美的直觉感受,达到优化教学的过程,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3、情感、情境性
情感是人对客体态度的反映。美术作品中的线条、色彩、形象等,对人的情感有积极的影响作用。触景生情就是美术欣赏活动中的一种现象。因此激发情感可以促进欣赏活动的开展与深入。根据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实物投影仪、功放、组合音响等,展示出栩栩如生的画面。同时播放背
景音乐渲染气氛、创造意境。以形、声、色并茂的优越性,全方位的、立体的调动视觉、听觉,再结合生动的讲解,就能与学生的需要、兴致、情趣等因素结合,产生优越兴奋中心,从而达到高效率的欣赏。
4、联想性
学生对作品的欣赏,不是纯机械的反映,而是受到生活经历、思想、文化素质的影响——审美经验的局限。人们总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围绕作品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因素而开展种种联想和创造,并在许多情况下带上某种感情色彩,从而给作品以积极的评价。如在欣赏中国油画罗中立的《父亲》时,用录象播放相同背景的有关农民生活的录象片能唤起学生的生活联想。
5、知识性
美术欣赏教学的程序为叙述、分析、解释、评价。我们面对人类几千年的文明积淀,涉足全世界各国各民族的浩如烟海的美术作品时,无论是叙述作品内容,理解作品的含义还是探讨美术家通过作品所想要表达的观念,都需要有广泛的知识面,涉及人文、社会、宗教、哲学、地理等学科。这样就造成欣赏课一个十分突出的矛盾:一边是教学时间少,另一边是内容多、门类多、知识面广,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应用现代教学多媒体技术是个有效的手段。它以信息多、容量大、速度快、效率高、功能多、综合性强的特点。在教学中发挥幻灯机、投影仪、计算机可将重点、难点予以突出强调、反复观看的功能,也可根据教学需要前后调整组合的优点。
二、实践教学的新路——电脑绘图
电脑绘图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绘画技巧的不足。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材内容或者让学生用电脑设计。他们将自己的创意通过鼠标的操作,命令输入,资料复制等手段正确的表现出来,并且快速的,不流痕迹地进行多次修改,使作业完成的既有创意又有技巧,取得很大的进步,用电脑设计的方法减轻了学生的不少负担,创设了宽松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勤于观察和思考,善于创新和勇于实践的心理品质。
电脑绘画中那种近乎游戏的手段,特别适合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尤其对绘画基础薄弱的同学,会减轻其心理压力,甚至会激发学生的热情,把美术学习作为一种乐趣,而不是负担。那我们的美术教育岂不是真正实现了愉快教育。
三、情景体验性学习
中小学美术课程新课程标准打破了传统美术教育的框架,从全新的角度,按照学习方式把美术分为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价,综合.探索四大学习领域。从新课标划分的四个学习领域中,我们可以看出,不论是外化能力、内化品质,还是探索未知、体验成功与情感,新课标赋予了新教材很多体验性学习的方法。
在新课程小学一年级的美术教材中,体验性学习的内容占了较大的比例。如“看谁涂的好看”是对色彩、线条的体验;“滚动乐园”是对圆的形状,性能特征的体验;“泥巴真听话”是对泥土性能、气味、特性的体验;“花点心”是对橡皮泥可塑性的体验;“剪剪.撕撕.画画.贴贴”,“美丽的天空”等是对合作学习的体验这些课程内容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学习主体对个体的体验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泛的体验学习空间。
四、音乐与美术互补教学
在中小学艺术课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这样一种状况:一节音乐课,乐兴有余而感染不足;而一节美术课,则静溢有余而活泼气氛欠佳。为了更好的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形象思维,发散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先行者在中小学艺术课教学中进行了美术,音乐互补的探索。这种教法,旨在通过音乐刺激,使学生更好的激发起想象力和创造力。由此,我认为,音乐以其明快的旋律,能够改变美术课堂沉闷气氛;而美术则以其清晰的画面,也能使抽象的音乐语言增强形象性。因此,实施美术音乐互补教学法,既在美术课教学中注入音乐内容,也在音乐课教学中加入美术欣赏,使这两门课中都做到“声中有画,画中有声”,两者和谐统一,从而有利于创设课堂教学的审美氛围,又有利于学生愉悦身心,激发灵感,发展思维和陶冶情操。将音乐与美术课堂融合,有利于诱发良好的情绪和唤起学生的情感,良好的学习情绪在课堂教学中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我们的美术教育,应该使受教育者得到全面发展,成为有个性、有思想、有活力、有创新意识、多能力的人。为此我们应该不懈努力,在美术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中探索一种更趋理想的教学模式和更好的教学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