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合集下载

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

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

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一、教育哲学及教育目标教育哲学是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理,是保障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基础。

学校需明确自身的教育哲学,并以此为指导制定教育目标。

教育目标应力求培养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课程设置与实施学校的课程设置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相关要求,兼顾学生的智力发展、实践能力培养和道德素养提升。

课程实施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发展规律,注重启发式教学,鼓励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

三、教学管理教学管理是学校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学校需要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制度,制定具体的教学计划,确保教学进度和质量。

同时,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评估,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四、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是学校办学的重要保障。

学校需建立科学的选聘机制,招聘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教师。

同时,学校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培训和晋升机会,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五、学校管理与服务学校管理与服务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行和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础。

学校管理机构要健全,学校领导要具有管理能力和管理经验。

学校应提供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注重保护学生的身心健康。

六、学生评价与发展学生评价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

学校应建立科学的评价制度,包括定期考核、常规测评和个性化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发展情况,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和发展指导。

七、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家校合作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校应积极与家长合作,加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衔接。

同时,学校还需要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加强与社会的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实践机会和社会资源。

总结: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达标评估指标及标准涵盖了教育哲学、课程设置与实施、教学管理、师资队伍建设、学校管理与服务、学生评价与发展以及家校合作与社会参与等方面。

学校需要按照这些标准进行自查自评,努力提高办学质量,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及支撑材料

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及支撑材料

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及支撑材料本文旨在探讨云南省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指标及其支撑材料,以促进高校教育质量的提升与学生能力培养。

通过对指标体系的构建和支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可以客观、全面地评估专业课程和师资队伍,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环境和专业培养体系。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了确保评价指标客观、全面,我们将从多个角度出发,综合考虑学生学业水平、教学质量、专业发展等因素。

首先,学生学业水平是评价高校本科专业质量的核心指标之一。

我们将以学生的学术成绩、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为主要评价依据。

通过对学生学业水平的考核,可以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研究能力。

其次,教学质量是评价高校本科专业的重要指标。

我们将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和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

教师的教学水平包括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和教学态度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等,教学效果则主要参考学生的学习成果和学业发展。

最后,专业发展是评价高校本科专业质量的综合性指标。

我们将从专业课程设置、实践教学和专业发展前景等方面进行考核。

专业课程设置应与社会需求相契合,能够为学生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能;实践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专业发展前景应包括就业率和毕业生继续深造的比例等因素。

二、支撑材料的选择与应用为了支持评价指标的有效运用,我们需要选择适当的支撑材料,并将其应用于评价过程中。

首先,学生成绩单是评价学生学业水平的重要支撑材料。

学生成绩单记录了学生的考试成绩和学术表现,能够客观地反映学生的学习状况和能力水平。

其次,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是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材料。

通过分析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可以评估教师的教学目标设定、教学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合理,从而反映教学质量的高低。

最后,专业建设规划和毕业生就业情况是评价专业发展的重要支撑材料。

专业建设规划包括未来几年的教学目标、专业课程设置和教学资源投入等,可以预测专业的发展前景;毕业生就业情况可以反映专业培养的效果和社会认可程度。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第四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A.师资队伍与资源B.人材培养质量C.科学研究水平(含教师和学生)D.社会服务与学科声誉二级指标A1.师资质量A2.师资数量B1. 培养过程质量B2. 在校生质量B3. 毕业生质量C1.科研成果C2.科研获奖C3.科研项目D1. 社会服务贡献D2.学科声誉三级指标S1.师资队伍质量▲S2.专任教师数S3.课程教学质量S4.导师指导质量▲S5.学生国际交流S6.学位论文质量S7.优秀在校生▲S8.授予学位数S9.优秀毕业生▲S10.用人单位评价▲S11.学术论文质量△S12. 出版专著S13. 出版教材S14.科研获奖S15.科研项目(含人均情况)S16.社会服务特色与贡献▲S17.学科声誉▲三级指标说明提供师资队伍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海外经历等基本情况;提供20 名骨干教师(其中青年教师不少于 6 名)情况(年龄、学科方向、学术头衔、学术兼职等情况)和团队情况。

本学科专任教师总数。

本指标设置上限。

①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研究生教育成果奖、省级及军队教学成果奖;②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

对在校生问卷调查,考察导师对学生的指导情况①赴境外学习交留连续超过90 天的学生;②来华学习交留连续超过90 天的境外学生(含授予学位学生);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项目质量全国博士学位论文抽检情况。

列举15 名优秀在校学生并简要介绍其主要在学成果(如参加竞赛获奖、参加重要科研项目、取得重要科研成果、创新创业成功、获得科研奖励或者其他荣誉称号等)。

授予博士和硕士学位人数。

本指标设置上限。

提供近四年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情况(就业率、就业去向、就业质量等) 并列举20 名近十五年优秀博士、硕士毕业生。

提供一定比例的毕业生及其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学位中心对毕业生的职业胜任力、职业道德、满意度等进行问卷调查。

①在A 类期刊 (清单见附件2-1)上发表的论文;②其他20 篇高水平论文(国内期刊不少于8 篇,每位教师最多填写5 篇)近四年出版的学术专著 (包括著、译著、编著) ;入选国家社科文库或者被翻译为外文的专著加分近四年出版的“十二五”国家级规划教材①教育部高校科研成果奖(人文社科)②省级科研奖(清单见附件2-2)、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成果奖①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全国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高校古委会项目、国家清史篡修工程项目;②省部级及重要横向科研项目 (限填30 项)提供学科在社会服务方面的主要贡献及典型案例,包括但不限于:宏扬优秀文化,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举办重要学术会议,创办学术期刊,引领学术发展;推进科学普及,承担社会公共服务;发挥智库作用,为制订政策法规、发展规划、行业标准提供咨询建议并获得采用等。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8 号)等精神,推进全省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全省高校学科实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一流学科是指进入ESI全球前1%、1‰学科以及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定为C-及以上学科。

具体分为十一类:ESI1‰学科、ESI1%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B+学科、B学科、B-学科、C+学科、C学科、C-学科。

—1 —第三条到2020年,力争2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30%,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第四条到2030年,力争2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20%,10个以上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5个以上学科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

第五条到本世纪中叶,力争3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20%,15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0个以上学科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1-2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大局。

与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需求紧密融合,突出需求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积极主动融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在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合理确定学科定位,在实践探索中凝练提出学科重大发展问题,着力提高关键领域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性社会影响,走出一条适合学科自我发展的道路。

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

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系在多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其中,学科评估便是其中之一。

近日,教育部颁布了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该体系旨在提升我国高等教育向世界一流水平迈进的脚步。

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主要分为以下方面:一、学科建设规划和战略。

学科建设规划和战略方面主要评估学校和学科组织的整体规划、专业设置、教学过程及教学组织体系等方面的情况。

其中,要求学校需要根据人才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进行学科发展规划,并建立教学与学术研究一体化的组织机制。

二、科学研究水平。

科学研究水平方面主要评估学科的学术声誉、科研成果、科学研究人员团队建设等方面。

要求学科团队不仅要在科学研究方面有突出表现,同时在学科整体的建设和教学质量方面也要有显著进展。

三、教学工作和质量。

教学工作和质量方面主要评估学科的教师队伍、教学基本条件和学生人才培养质量等。

要求学科教学工作要符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需求。

四、社会服务和影响。

社会服务和影响方面主要评估学科对社会服务和影响的贡献,评估学科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和价值。

要求学科要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同时要具备实际的社会服务和影响力。

在以上四个方面,第五轮学科评估主要关注的是学校和学科未来的发展方向、对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服务、在该领域中的学术和技术进展、教学和学术研究一体化的组织机制等几个重要层面。

对于学校和学科,如何更好地完成全样本调研、提供相关的数据和材料及透明展示评估工作等,将是提升自身评估结果的决定性因素。

总之,第五轮学科评估指标体系框架是围绕国内外高水平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综合考虑学校和学科自身的特性,合理运用评估方法和技术,着眼于质量提升、创新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迈向世界一流水平注入了新的动力和活力。

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

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

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试行)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工作自1993年开展以来,特别是2006年使用新的评价方案后,对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引导学校把握正确办学方向,加快学校的建设与发展步伐等方面发挥了较大作用,成效十分突出,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广泛重视和充分肯定。

为适应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要求,在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国家和省的法规和政策,结合我省普通高中教育实际,省教育厅对2006年印发的《云南省普通高完中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方案》(以下简称《方案》)作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进行办学水平综合评价时参考。

一、基本思路《方案》的基本思路是“建立机制、明确要求、综合评价、分步达标、整体提高”。

(一)建立机制。

一是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宏观管理和服务,营造良好氛围,树立正确导向,引导和督促学校科学、规范开展教育教学工作。

重视多元因素在评价过程中的作用,使评价成为整合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专家、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二是引导学校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理顺学校内部关系,建立科学完善的运行、监督、反馈、调整机制;三是深化学校内部管理和课程教学改革,建立高效、廉洁的管理服务体系和激发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激励机制;四是建立健全评价的长效机制,对学校实行评前、评中和评后的信息化管理,实行分等评价和动态管理,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打破终身制,增强学校改革动力,加快发展速度,充分发挥示范、辐射和引领作用,大力推进我省高中教育多样化、优质化和特色化步伐。

(二)明确要求。

《方案》对高完中办学的各个主要环节都提出了具体要求,以此引导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综合素质,完善学校办学条件,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提供全面保障。

要求学校牢固树立立德树人、育人为本、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理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发展观,形成正确的质量观、教学观和学习观,切实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社会责任感真正贯穿到学校教育教学之中,全面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

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一、学科发展基础评估指标:1.学科师资力量评估:包括教师总人数、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数量、教师合格率、教师年龄结构、学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等指标。

2.研究生教育指标:包括研究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学位授予情况、学术水平、科研项目等指标。

3.本科教育指标:包括本科生招生规模、培养质量、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等指标。

4.科研与学术创新能力评估:包括学科领域重点实验室、科研平台、科研成果、专利数量、学术论文发表情况等指标。

二、学科特色与优势评估指标:1.学科特色与办学方向评估:包括学科研究方向、专业设置、学科交叉与交流、学科发展战略等指标。

2.学科团队建设评估:包括学科领军人才、团队学术影响力、学科带动作用、学科团队结构和协同能力等指标。

三、学科社会影响力评估指标:1.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评估:包括学科与产业结合情况、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创新及科技型企业等指标。

2.学科社会服务评估:包括学科知识服务社会的能力、学科服务社会的影响力、学科服务社会的需求等指标。

四、学科国际合作与交流评估指标:1.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评估:包括国际交流学生数量、留学生规模、国际合作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等指标。

2.学科国际学术影响力评估:包括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情况、国际学术会议邀请与参与情况、国际合作学术项目等指标。

五、学科可持续发展评估指标:1.组织与管理机制评估:包括学科建设的组织机构设置、管理体制、学科发展规划和目标等指标。

3.创新能力与动力评估:包括学科创新能力、学科发展动力、学科发展的创新机制等指标。

以上是云南省省级要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一些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进行调整和添加。

该评估指标体系旨在全面评估学科的发展水平和特色优势,为学科建设提供科学数据和参考依据,推动学科的健康发展和提高学科的国际竞争力。

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评分表

学科建设评估指标体系评分表

继 续 承担继续教育项 教 目及开展学术会 育 议情况 50 分
※40
近3年专业技术骨干参加国内外专业技术 培训情况。
20
国外学习、培训3个月以上每人次5 分,最高10分;国内进修、培训6个 查阅培训证明或相关材料。 月以上每人次2分,最高10分。
近3年来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或全国 范围内学术研讨会2项(次)以上,省级 ※41 继续教育项目或全省范围内学术研讨会5 项(次)以上。
4
20
档案分类不明确扣10分,档案内容不 查阅相关档案。 充实、资料不详尽扣10分。
※5
40
学 科 资 源 140 分
经 费 管 经费匹配、管理 理 和使用情况 80 分
匹配经费不能按计划及时到位扣20 查阅文件及财务记录。 分,单位没有专项经费支持扣20分。 不单独设帐扣5分,无审计制扣5分, 查阅帐目、管理和审计资料、报告等,与学 带头人无经费使用权扣10分。 科带头人座谈。 未按计划使用扣10分,支出不合理扣 查阅使用、支出帐目明细表。 5分,无明细帐扣5分。
35
副高职称以上人均发表论文少1篇扣 10分;中级职称以上人均发表论文少 查阅论文原件或复印件。 1篇扣15分。
专利获得情况
10
获得专利每少1项扣5分。
查阅专利证书。
33
10
科研成果无推广优势和价值扣10分。 查阅相关资料,专家评判。
成果 科研成果对学科 推广 发展所起推动作 30分 用及推广前景 分
30
住院病人不达标扣10分,门诊量不达 标扣10分,平均住院天数不达标扣10 查阅医院年度统计资料。 分。 甲、乙级病历未达标扣8分,有丙级 查阅医院病历质控统计资料,专家评判。 病历全扣。 床位使用率不达标扣10分,诊断符合 查阅医院年度统计资料,专家评判。 率不达标扣10分。 不具有独立单元扣10分,床位数<30 现场考察。 张床扣10分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公示2021年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公示2021年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

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公示2021年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科学技术厅•【公布日期】2022.03.19•【字号】•【施行日期】2022.03.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学技术综合规定正文云南省科技厅关于公示2021年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结果的通知有关单位:按照《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建设与运行管理办法》(云科规〔2018〕5号)等文件规定,省科技厅组织开展了2021年省重点实验室考核评估工作,应参加评估87家,实际参加87家。

经2轮专家评审、现场核查及省科技厅厅务会审议同意,现将评估结果公示如下:一、评估等次“云南省有色金属真空冶金重点实验室”等13家评估等次为“优”;“云南省磷化工节能与新材料重点实验室”等60家评估等次为“良”;“云南省中-德蓝色矿山与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等8家评估等次为“中”,详见附件。

二、限期整改评估等次为“中”的“云南省中-德蓝色矿山与特殊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重点实验室”等8家实验室,请重点实验室和依托单位在评估结果通报后的3个月内制定整改方案,并报送省科技厅。

三、优化重组(一)依托昆明理工大学建设的“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和依托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建设的“云南省内燃机高原排放点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重组后名称为:“云南省内燃机重点实验室”,由昆明理工大学和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双依托单位。

(二)依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建设的“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动物生殖生物学重点实验室”进行重组,重组后名称为:“云南省动物模型与人类疾病机理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四、取消资格按照《办法》第三十五条之规定,对评估不合格以及连续两次评估为“中”的“云南省交通工程试验检测企业重点实验室”、“云南省生育节育与少数民族优生重点实验室”、“云南省大脑破译及应用重点实验室”和“云南省液态金属企业重点实验室”共计4家省重点实验室,取消其重点实验室资格,予以摘牌。

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评分标准
医学影像科(试行)
一、本标准分5个部分,实行量化千分制,其中“基础条件”占100分,“医疗技术队伍”占140分,“医疗服务能力与水平”占400分,“医疗质量状况”占260分,“科研与教学”占100分。

二、申报云南省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1.所在医院为二级及以上医院,认真落实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公立医院改革各项任务;2.所在医院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开展患者预约诊疗服务,并推行单病种管理;3.所在医院认真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并取得明显效果;4.专科整体实力强,医疗技术水平高,医疗安全保障好。

三、标准中的相关技术指标,指评估时前三年的数据;如无特别注明,除人员队伍为申报时的情况外,均指评估时上一年度的数据。

四、标准中部分指标内容可累积计分,但最后得分不超过标准分。

五、学科带头人是指具有高级职称、临床水平高、教学和科研组织管理能力强、能带动学科持续发展和梯队建设的专科负责人。

六、学科骨干是指在专科内某一专业发展方向具有较高学术和技术水平、作为学科带头人后备力量的中级及以上职称人员。

七、本标准中涉及的人员是指人事关系或执业地点在所在医院的人员。

其中聘用人员是指在本单位执业注册并履行职责1年以上、年工作时间8个月以上的人员。

八、本标准中所指论文(包括SCI论文、中文期刊论文等)、科研项目或课题、科研成果等,均指临床应用方面的论文、项目、课题或成果。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标准 观测点及评分标准

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标准 观测点及评分标准

附件2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通用基本标准附件3云南省高职教育护理与会计2个专业试点评估标准2) 2016年会计专业试点评估标准附件42016年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评估数据表1.本次专业评价通过云南省高职院校专业数据库及信息平台(以下简称“专业信息平台”)填报相关数据。

2. 定量指标数据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数据的采集并计算,质性指标材料通过专业信息平台进行上传。

3.评审专家有权要求参评专业提供所需要的其他定性指标支撑材料,被要求提供支撑材料的学校在接到通知后24小时内,以扫描件形式提交。

目录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 (20)1.举办学校 (20)2.专业 (20)3.学生 (20)4.教师 (20)第二部分评估指标 (21)1.专业培养目标 (21)1-1 专业简况 (21)1-2 专业培养方案 (21)1-3专业特色 (21)1-4 专业带头人简介(1名) (21)1-5 专业负责人简介(1名) (22)2.学生 (22)2-1招生计划 (22)2-2招生方式 (23)2-3 在校生情况 (23)2-4 学生职业发展规划 (23)2-5 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培养机会 (23)2-6 学生学习过程 (23)2-7 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 (24)2-8毕业生就业单位类型 (24)2-9毕业生就业区域情况 (24)2-10 学生能力达成跟踪情况 (24)3-1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5)3-2现有教学实验仪器设备(含软件)情况 (25)3-3校内实践基地情况 (26)3-4校外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情况 (26)3-5 实验实训教学制度 (26)3-6 图书资料 (26)4. 课程体系 (27)4-1 专业课程 (27)4-2 各课程模块的学时比例 (27)4-3 理论课学分与实践学分比例 (27)4-4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28)4-5 课程设置对能力要求的支撑关系 (28)4-6 教材建设 (29)4-7优秀核心课程案例(3门课程) (29)4-8专业教学计划 (29)4-9毕业考核要求 (29)5.师资队伍 (29)5-1 教师基本情况 (29)5-2 教师基本信息 (30)5-3教师发表的学术论文与教研论文情况(限20篇) (30)5-4教师获批专利情况 (31)5-5 教师出版专(编、译)著情况 (31)5-6 教师主持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科研项目情况 (31)5-7 教师获得科研奖励情况 (31)5-8 教师队伍建设 (32)5-9 优秀专业教师简介(两名) (32)5-10 优秀兼职教师简介(两名) (32)6.社会服务 (32)6-1 专业团队技术服务能力 (32)6-2专业社会培训工作情况 (32)6-3 专业相关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情况 (32)6-4 校企共建情况 (33)6-5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情况 (33)6-6 顶岗实习运行报告 (33)6-7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33)6-8 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 (33)6-9 社会服务案例 (33)7.学习成果 (33)7-1 在校生综合能力情况 (33)7-2 学生关键职业能力培养情况 (34)7-3学生获得相关行业证书情况 (34)7-4 学生参与科研项目情况 (34)7-5 学生获省级及以上各类竞赛奖励情况(限报20项) (34)7-6 学生创新创业 (34)8-1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35)8-2 质量监控 (35)8-3质量改进 (35)第三部分:毕业生就业质量 (36)2016届毕业生专业基本情况 (36)2016届毕业生个人情况 (36)2016届重要专业课 (37)2016届实习实践环节类型 (38)2016届求职服务类型 (39)2016届学生初次就业岗位来源 (39)第一部分:初始化信息1.举办学校注:(1)举办学校分两类:本科院校若干所与高职院校若干所;(2)学校性质分两类:公办与民办;(3)主办方分五种:省地共管、州市政府、行业主管、国企主管、民办;(4)财政投入分四种:省财政拨款、州市财政拨款、国企投入、私企投入。

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大学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科建设和提高学科评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国家对全国一级学科的评估工作进行了第五批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

下面,我们将对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详细的介绍。

一、评估指标体系的背景和意义1.1 背景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是基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我国对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的要求日益增加,因此有必要制定新的评估指标体系,以适应新形势下学科建设和评估的需要。

1.2 意义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制定,对于提高学科建设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可以为高校提供科学合理的学科建设方向,促进学科建设的持续发展;也可以为学科评估提供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促进高校学科建设和学科评估的健康发展。

二、评估指标体系的框架和内容2.1 指标体系的框架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主要分为五大类指标,分别是学科建设水平、科研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质量、社会服务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每一类指标下又包括若干具体的评估指标,以全面地评估学科的发展水平。

2.2 指标体系的内容(1)学科建设水平:包括学科专业设置、学科带头人、学术团队建设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反映学科的基础建设情况。

(2)科研创新能力:包括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学术成果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反映学科的科研创新水平。

(3)人才培养质量:包括学科学生培养、学术大师带徒、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反映学科的人才培养水平。

(4)社会服务水平:包括学科服务社会、产学研合作、社会声誉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反映学科的社会服务水平。

(5)国际影响力:包括学科国际合作、国际交流、国际影响力等方面的评估指标,反映学科的国际影响力。

三、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和效果3.1 实施第五批全国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的实施,需要各高校积极配合,按照国家要求,认真进行学科自评、学科与学科的对比评估和外部评估等环节,全面梳理学科建设和发展的情况,为学科的进一步提升提供科学的指导建议。

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指标体系说明

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指标体系说明

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及指标体系说明为了全面推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我国教育部自2002年开始实施高等学校学科评估工作。

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四轮学科评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为了进一步健全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全国教育部决定进行第五轮学科评估,并对指标体系进行详细说明。

一、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背景与意义自2002年开始实施学科评估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在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学科评估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第五轮学科评估的背景主要是要推动高等学校整体发展,提高学科建设水平,加强学科间的协同与融合,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一流学科。

二、第五轮学科评估的内容和重点第五轮学科评估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学科基本情况; 学科人才培养; 学科科研; 学科社会服务; 学科队伍建设等。

重点是学科建设的整体水平,学科内部的结构与组成,学科方向的前沿性与研究水平。

1.学科基本情况学科基本情况包括学科发展的历史、现状和未来规划。

重点关注学科的学科门类、发展特色、优势学科、薄弱学科以及未来发展方向等。

2.学科人才培养学科人才培养是学科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重点关注学科培养目标、培养方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等。

3.学科科研学科科研是学科评估的又一核心内容,重点关注学科的科研方向、科研水平、科研团队、科研成果等。

4.学科社会服务学科社会服务是学科评估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关注学科对社会的影响、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等。

5.学科队伍建设学科队伍建设是学科评估的重要内容之一,重点关注学科队伍的结构、水平、构成、发展规划等。

三、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说明为了科学、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科的建设水平,第五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合理和系统。

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科基本情况指标包括学科门类、学科特色、学科发展历史、学科带头人等方面的指标。

2.学科人才培养指标包括学科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质量、学科实践教学等方面的指标。

[云南双一流建设:拟将云大昆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云大昆医合并黄了

[云南双一流建设:拟将云大昆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云大昆医合并黄了

[云南双一流建设:拟将云大昆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 云大昆医合并黄了高考网权威发布云南双一流建设:拟将云大昆工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更多云南双一流建设相关信息请访问高考网。

【导语】云南省人民政府日前印发《云南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发布了云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任务等内容。

根据《行动计划》:云南将支持云南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支持昆明理工大学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大力引进或联合世界一流大学、国内知名高校全力创办1所世界顶尖研究型大学; 支持建设5至8所特色鲜明的国内一流大学和10所左右省内一流大学; 遴选建设一批冲刺世界一流或国内一流的“高峰”学科和一批特色鲜明、贡献突出的“高原”学科。

学科建设1、学科建设以8大重点产业为重点《行动计划》提出,到年,将以服务云南生物医药和大健康、旅游文化、信息、现代物流、高原特色现代农业、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食品与消费品制造8大重点产业等为重点,遴选建设50个左右省级一流学科。

逐步建立以国际国内同类一流学科为参照的学科评估制度,开展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优化调整全省学位授权学科结构,完善学位授权体系。

2、建设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此外,云南省将强化大学作为科学技术创新源的地位,着力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并鼓励建设高校参与大学科技园建设,做优做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整合资源建设莲华科技成果孵化转化示范区、呈贡大学园区众创空间。

3、学科带头人有更大人财物支配权同时,还将赋予学校和学科带头人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决定权,促进高校科技成果优先在省内转化实施,引入科技成果市场化定价机制,提高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收益比例,以多种有力举措激发高校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积极性,提高学科建设和科研的效益与水平。

人才培养1、支持高校设立杰出人才工作室根据《行动计划》,将发挥省级博士后流动站和博士后科研基金引导作用,加强青年教师培养,资助青年教师攻读博士学位,开展博士后定向培养。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贯彻落实《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的通知》(教研〔2017〕2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的通知》(教研〔2018〕5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统筹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行动计划的通知》(云政办发〔2018〕8 号)等精神,推进全省一流学科建设,全面提升全省高校学科实力和水平,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指一流学科是指进入ESI全球前1%、1‰学科以及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定为C-及以上学科。

具体分为十一类:ESI1‰学科、ESI1%学科、A+学科、A学科、A-学科、B+学科、B学科、B-学科、C+学科、C学科、C-学科。

—1 —第三条到2020年,力争2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30%,8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2个以上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行列。

第四条到2030年,力争2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20%,10个以上学科进入ESI 全球排名前1%,5个以上学科具备一定国际竞争力。

第五条到本世纪中叶,力争30个一级学科在国内权威第三方评价排名中进入同类学科前20%,15个以上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10个以上学科具备较强国际竞争力,1-2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

第二章基本原则第六条坚持需求导向,服务大局。

与服务国家和云南发展需求紧密融合,突出需求在推动一流学科建设过程中的源动力作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四个服务”,积极主动融入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伟大进程,在服务需求、开放合作中合理确定学科定位,在实践探索中凝练提出学科重大发展问题,着力提高关键领域原始创新、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性社会影响,走出一条适合学科自我发展的道路。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专业建设评估指标体系
说明:
1.上表48个主要观测点中,标有“●”的是控制观测点,共10个,标有“△” 的是重要观测点,共32个;
2.专业评估的结论设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结论标准如下:
优秀:全部观测点中,A≥31,C≤6,D=0;控制观测点均为A;重要观测点中,A≥20,C≤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良好:全部观测点中,A+B≥25,C≤14,D≤7;控制观测点为A+B≥7;重要观测点中,A+B≥19,C≤7, D≤3;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合格达标:全部观测点中,A+B+C≥27,D≤14;控制观测点均为C或以上;重要观测点
中,A+B+C≥19;若有1条不满足上述条件,则降级;
不合格:不能完全满足合格条件;
滨州职业学院专业建设评估标准及内涵。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

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规则第一条评估工作分评估前准备、集中会议评估、现场核查和评估结果公布四个阶段。

第二条评估前准备阶段各方工作职责及程序:(一)专业评估机构具体实施实验室评估工作。

评估机构的主要职责是:拟定评估方案和经费预算,并报省科技厅审批;组织专家评估。

(-)列入云南省重点实验室序列的实验室均应参加评估。

参评实验室应认真准备和接受评估,准确、真实、按时提供相关材料。

(三)评估专家由本领域学术水平高、公道正派、熟悉实验室工作的一线科技专家和科研管理专家组成;对应用基础研究比重大的领域,专业评估机构应当聘请相关产业界的专家。

评估专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科学、公正、独立地行使职责和权力。

(四)参评实验室在评估通知下达后按规定时间要求,填报并提交《云南省重点实验室评估申请书》,经依托单位审核盖章后,送至通知规定地点。

(五)专业评估机构根据参评实验室的研究领域和研究方向,进行分组,遴选评估专家组成专家组,确定专家组组长。

专家组成员由5至7名科技专家和1至2名科技管理专家组成。

参评实验室的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客座人员、学术委员会委员、依托单位人员不得作为评估专家。

第三条集中会议评估阶段各方工作职责及程序:(一)集中会议评估由专家组组长主持,主要内容包括:听取实验室工作报告、代表性成果报告和现场质询等。

报告时间不超过40分钟,现场质询时间不超过20分钟。

(二)集中会议评估汇报须由实验室主任汇报。

实验室工作报告应对评估期限内实验室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其主要内容为实验室在科研贡献、队伍建设与人才培养、开放交流与运行管理等方面的情况,以及实验室优势和特色、国内外的地位和影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未来三年发展规划和设想等。

代表性成果学术报告介绍实验室最具代表性的5项科研成果。

代表性成果是指评估期限内以实验室为基地、符合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以实验室固定人员为主产生的科研成果,与其他单位或个人合作完成的科研成果须书面说明并提供相应的证明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以上
省级以上出版
社出版文科7
部以上,理科5
部以上
省级以上出版
社出版文科5
部以上,理科3
部以上
省级以上出版
社出版文科3
部以上,理科2
部以上
0.02
全国
核心
期刊
论文

文科人均发表
5篇以上,理科
人均发表4篇
以上
文科人均发表
4篇以上,理科
人均发表3篇
以上
文科人均发表
3篇以上,理科
人均发表2篇
以上
文科人均发表
验课开出率达90%以
上;文科新购置图书
总数1000册以上,借
阅制度健全,使用率
达90%以上,实行开
放式管理
理科实验室设备
新增150万元以
上,使用率达到
70%以上,实验
课开出率达80%
以上;文科新购
置图书总数800
册以上,借阅制
度健全,使用率
达85%以上,实
行开放式管理
理科实验室设备
新增75万元以
上,使用率达到
2篇以上,理科
人均发表1篇
以上
0.02
分级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A
B
C
D
A
100-90
B
89-80
C
79-70
D
6940
E
59以下





教学
与人
才培

(s3
0.24)
学位
授权
点建

新增博士点1个
新增硕士点1个
合作新增硕士点1个
有较好的申请博士、硕士点的条件
0.10
国家
级学
科,
基地
65%以上,实验
课开出率达70%
以上;文科新购
置图书总数500
册以上,借阅制
度健全,使用率
达80%以上,实
行开放式管理
理科实验室设备
60%
0.05
分级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A
B
C
D
A
100-90
B
89-80
C
79-70
D
69-60
E
59以下






工作
条件
(s4
0.18)




学科
领导
机构
及学

学科建设领导小组、
学术委员会机构健
全、人员到位,学科
带头人、学术骨干团
结协作,互相支持配
合,求实上进,勇攀
科学高峰。高度重视
次以上全国性
学术会议
承办过1次以
上全国学术会
议或参办2次
全国性学术会

参办过1次全
国性学术会议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或承办过1次
省级学术会议
0.04
研究
(S2
0.38)




理科在研主持
国家级项目3
项,其中主持国
家级重大项目1
项;文科主持国
家级项目2项。
理科在研主持
省部级以上项
目5项,其中主
持国家项目1项;
文科主持省部级
云南省省级重点建设学科评估指标体系
评估单位: 评估时间:
分级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A
B
C
D
A
100-90
B
89-80
C
79-70
D
69-60
E
59以下









学科组人员正
副高职占60%,
博士达到30%、
硕士达到60%,
博士、硕士年增
15%以上
学科组人员正
副高职占50%,
博士达到20%、
学科建设并取得显著
成绩
学科建设领导小
组、学术委员会
机构健全、人员
到位,学科带头
人、学术骨干相
互支持配合,求
实上进。重视学
科建设,有较大
成就
学科建设领导小
组、学术委员会
机构健全、人员
到位,学术带头
人、学术骨干分
工负责,求实上
进。学科建设成
效明显
学科建设领导小
组、学术委员会机
构健全、人员到
位,学术带头人、
以上。毕业生一
次就业率达
70%以上,本科
外语四级通过
率达80%
培养质量好,学
生从事科研活
动有一定基础,
获省级以上优
秀硕士毕业论
文1篇以上。毕
业生一次就业
率达50%以上,
本科外语四级
通过率达70%
培养质量较好,
在学生中开展
了科学研究,用
人单位反映较
好。毕业生一次
就业率达40%
以上,本科外语
四级通过率达
学术骨干求实上
进。学科建设有进

0.04
学科
构成
及方

有相关学科作很好支
撑,研究方向居国际
先进水平
有相关学科作较
好支撑,研究方
向居国内先进、-
省内领先水平
有相关学科作支
撑,研究方向居
省内领先水平
有稳定的研究方
向并达到省内先
进水平
0.06




基础
条件
理科实验室设备新增
300万元以上,使用
率达到75%以上,实

在研科研经费
年人均理科达
到20万元以
上,文科达到5
万元以上
在研科研经费
年人均理科达
到15万元以
上,文科达到3
万元以上
在研科研经费
年人均理科达
到10万元以
上,文科达到2
万元以上
在研科研经费
年人均理科达
到5万元以上,
文科达到l万
元以上
0.08




获奖
数量
获省部级以上
奖5项以上,
其中国家级奖
1项以上
有国家级重点
学科
有省部级重点
实验室
有国家教育部
人才培养基地
或研究基地
有省级创新人
才培养基地或
产学研联合基

0.05
优秀
教学
成果

有国家级优秀
教学成果一等

有国家级优秀
教学成果奖
有省级二等以
上优秀教学成
果奖
有省级优秀教
学成果奖
0.02
出版
教材
有公开出版的
国家级统编教

有公开出版的
省级统编教材
有公开出版的
获省部级以上
奖3项以上
获省部级以上
奖2项以上或
地厅级奖3项
以上
获省部级以上
奖l项以上或
地厅级奖2项
以上
0.07
专利

10项以上
8项以上
5项以上
2项以上
0.01
成果
评审
鉴定

20项以上
15项以上
10项以上
8项以上
0.02
成果
转让

5项以上
4项以上
3项以上
l项以上
0.03


省级以上出版
社出版文科10
部以上,理科8
硕士达到40%,
博士、硕士年增
10%以上
学科组人员正
副高职占40%,
博士达到10%、
硕士达到30%,
博士、硕士年增
8%以上
学科组人员正
副高职占30%,
博士达到5%,
硕士达到20%,
博士、硕士年增
5%以上
0.10
学术
队伍
(S1
0.2)










有院士、博导若
干,有国家或省
1、2层次以上
学术与技术带
以上项目3项,
其中国家级1项。
理科在研主持
省部级项目3项:
文科主持省部
级以上项目3项。
理科在研主持
省部级项目2项:
文科主持省部
级以上项目2项。
0.09
分级指标
评分标准
分值

得分

一级
二级
三级
A
B
C
D
A
100-90
B
89-80
C
79-70
D
69-60
E
59以下






科学
研究
(S2
0.38)



学校自用教材
有公开出版的
教辅材料
0.02
本科
生及
研究
生培

本科生及研究
生培养质量高,
社会反映好,获
得国家级优秀
博士论文1篇
或省级优秀硕
士毕业论文3
篇以上。学生科
研有显著成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