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内容的概念及其三种取向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课程内容的组.40页PPT
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ppt
(四)课程内容偏向本本
课程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内容,试图保证 内容的正确与可靠。再好的教材,也要 经过幼儿园教育实践的二次加工。这也 是导致课程内容脱离生活的一个原因。
(五)课程内容缺乏提升
幼儿经验化的学习结果需要教师适时 的提升。课程内容的提升不是强加给 幼儿的,更不是拔苗助长,而是对孩 子进行无痕迹的智慧点拨。这种看似 无意,却是有心的内容安排,需要教 师对课程内容融会贯通。
4.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问题
发展幼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幼儿 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因此,课程 内容必须包含这一部分,而且应该占 有相当的比例。
(二)课程内容的分类
幼儿园课程内容可以从不同角度、根据 不同标准分类,目前对幼儿园课程内容 的划分有着多种方式。如果进行分类并 不重要,重要的是课程内容能否保证幼 儿的基本学习,能否为其和目的的发展 提供有益的学习经验。
五、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幼儿的理想发展,即课程目标的实现,依赖 于幼儿通过课程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但任 何单一的经验都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深远的 影响,只有通过经验的积累,才会使儿童产 生深刻的变化。为了使学习经验产生累积效 应,必须对课程内容加以组织,以保证高效 地实现课程向幼儿的学习经验转化。
(二)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 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 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 发展区”内。
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 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 这个距离空间正是教育的用武之地。
(三)生活化原则
选择课程内容时,如果脱离幼儿的生活 情景,远离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的学 习是事倍功半的,反之,让幼儿在生活 中学习,他们可以较容易地掌握要学习 的内容,进而在直接感知的基础上获得 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面的发展 。
课程内容的取向、选择与组织——《课程论》
2020.05.20 17:42 《课程论》施良方著第五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课程目标,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等因素。
第一节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三种取向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一、课程内容即教材传统上课程内容被看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原理、事实等形式,体现在教材中。
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凯洛夫教育学,只提教学内容而无课程。
•优点:有利于考虑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使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缺点:容易将课程内容看作是规定好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把教材看作使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对教师家长的应付。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20世纪以后一些学者注意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博比特——课程应对当代社会的需要做出反应。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将其转化成课程目标,进一步将目标转化成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分析法被认为使科学有效的课程编制技术。
•学习活动取向对课程内容即教材提出挑战,其重点在学生做什么,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而不是教材的学科内容,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点:注重学生外显活动,但无法看到学生内部经验的同化及其意义理解,容易使人只注意到表面的热烈,而不是深层的学习结构。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学习经验不等同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学习的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不是教材,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突破了外部施加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支配作用;•增加了课程编制的难度,这是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才了解经验的结果。
三、课程内容(课件)
综 合 实 践 活 动
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 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 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 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 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 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 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 的社会责任感。
必修课程、选修课程 在新课程体系中,必修课程一般是以国 家课程的形式出现的,选修课程一般是 以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形式出现的。 考虑到小学是打基础的基础,《纲要》 对小学阶段没有提出开设选修课程的要 求,但这并不限制有条件的地方和学校 在开设好必修课程的同时,开设一些可 供小学生选择的课程。
二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制约课程内容选择的因素: 学生身心发展 社会发展需要 科学文化发展。
泰勒关于学习经验选择的一般原则
提供机会让学生去实践该目标所隐含的行为 使学生在从事目标所隐含的相关行为时获得 满足感。 教育经验想要引起的反应是在学生力所能及 的范围之内。 许多特定的经验都能实现同样的教育目标。 同样的学习经验常常会产生多种结果。
(2)活动方式的技能
主要包括一般智力技能和各种操作能力 方面的内容。 智力技能方面的内容,包括发展学生的 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 能力、创造能力等方面的内容。 各种具体操作技能发展的内容 ,有身体 运动技能、各种艺术活动技能、操作各 种简单生产和生活工具的技能等。
(3)发展实践活动能力的经验
工具类、知识类、技艺类课程 工具类课程:语文、数学、外语 知识类课程:科学(理化生)、历史、 地理等 技艺类课程:体育、劳动技术、信息技 术、音乐、美术等。 (义务教育课程比例见下表)
第三讲:课程内容
学习者经 验取向
强调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关注的是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
“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陈鹤琴
学生的学习取决于他自己做了什么,而不是教师呈现了什么或要求做什么。
知识只能是“学”会的,而不是“教”会的。
(2)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依据和准则
社会发展的要求
基
本
依
教育对象的发展特征
探 讨 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含义、选择和组织形式 二、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 课程内容的含义、选择和组织形式
1、课程内容的含义
静态的课程内容 ——静态的知识和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是指一些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 法则和问题
动态的课程内容 ——课程内容是实际存在的活动过程 ——课程内容是具体的感知运动或操作活动 ——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 ——学习经验是“指学习者与他作出反应的环境中 的外部条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技术规则
技术情境 知识
判断知识
3、课程内容的组织形式 三组基本的组织形式
纵向组织 横向组织
逻辑顺序组织 心理顺序组织
直线式组织 螺旋式组织
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
纵向组织
横向组织
强调知识的深度
强调知识的广度
关心知识的形式
要求教师精通本学科知识的 系统内容
关心知识的应用
要求教师精通各门学科的内 容,熟悉学校课程表的安排, 以及目前的考试方式等。
教育实 际中更 多的是 动静融 合的课 程内容
2、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取向 三个基本取向
学科 知识
社会生 活经验
学习者 经验
学科知 识取向
强调学校教育中向学生传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科的知识体系 关注体现教材所规定的内容
课程内容的取向、选择与组织——《课程论》
2020.05.20 17:42 《课程论》施良方著第五章课程内容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它们的方式。
选择课程内容要考虑课程目标,还要考虑课程内容的科学性、有效性,对学生、社会的实际意义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是否与学校教育的基本任务一致等因素。
第一节课程内容的三种取向三种取向体现出三种不同的教育目的观•课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一、课程内容即教材传统上课程内容被看作学生要学习的知识,主要表现为原理、事实等形式,体现在教材中。
20世纪50年代初引入凯洛夫教育学,只提教学内容而无课程。
•优点:有利于考虑各门学科知识的系统性,使师生明确教与学的内容,使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缺点:容易将课程内容看作是规定好的东西,不能很好地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致教师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把教材看作使自己生活的必需,而是对教师家长的应付。
二、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20世纪以后一些学者注意到科技进步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博比特——课程应对当代社会的需要做出反应。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社会需要,将其转化成课程目标,进一步将目标转化成学习活动。
•这种活动分析法被认为使科学有效的课程编制技术。
•学习活动取向对课程内容即教材提出挑战,其重点在学生做什么,让学生积极从事各种活动,而不是教材的学科内容,注意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缺点:注重学生外显活动,但无法看到学生内部经验的同化及其意义理解,容易使人只注意到表面的热烈,而不是深层的学习结构。
三、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泰勒:学习经验不等同于课程内容以及教师所从事的活动,是指学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
•强调学习的质量的决定因素是学生不是教材,学生是主动的参与者;教师的职责是构建适合于学生能力与兴趣的各种情境,以便为学生提供有意义的经验。
•突破了外部施加给学生的课程内容,学生已有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起支配作用;•增加了课程编制的难度,这是一种学生的心理体验,只有学生自己才了解经验的结果。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课件
课程内容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媒介,是 幼儿园教育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 成部分,对幼儿的认知、情感、社会 性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
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
目标导向
适宜性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应紧紧围绕教育目 标进行,确保幼儿在活动中能够获得有益 的经验。
课程内容应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 好和认知发展水平,难度适中,能够激发 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05
总结与展望
总结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是一个 复杂的过程,需要考虑多种因素,如 幼儿的发展阶段、兴趣和需求、课程 目标等。
教师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课程内容,以 满足幼儿的学习需求和发展需要。
在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时,应注重幼 儿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提供丰富多样 的活动和材料,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
组织技巧
合理安排顺序
注意内容的顺序和逻辑关系,遵循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的原则。
注重衔接和过渡
注意不同课程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保持 课程的连贯性和整体性。
突出重点和难点
明确课程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有针对性地进 行教学。
灵活调整内容
根据实际情况和幼儿的需要,灵活调整课程 内容,使其更符合实际需要。
04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的实践案例
案例一:主题活动课程
总结词
主题活动课程是一种以某一主题为核心,通过整合不同领域和学科的内容,引导幼儿进行探索和学习的课程形式 。
详细描述
主题活动课程通常围绕一个特定的主题展开,例如“动物世界”、“季节变化”等。教师通过设计一系列活动, 引导幼儿观察、思考、探索和表达。这种课程形式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促进 幼儿对不同领域和学科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幼儿园教师提高《课程内容概念与施教选择》ppt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编制方式 选择的原则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一、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编制方式
• (一) 分科课程方式(以科目为单位)
分学科组织 分领域组织
• (二) 核心课程方式(以生活中的主题)
代表:主题综合课程
• (三) 活动课程方式(以活动为中心)
代表:方案教学 探索性主题课程
进入教室。
观察结果:
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进入教室的儿童,在研究者二的情境提醒下, 基本上都能习得研究者二的方式顺利进入教室。
案 例 分 析
案例一分析:
• 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语用和社交 技能。
• 通过观察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掌握 基本技能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类型
1☆按学科结构分类 • 体育、语言、常识、计算、音乐、美术 2☆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分 • 健康、自然、社会、语言和艺术 3☆按幼儿直接接触的经验领域划分 • 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现与表达 4☆按幼儿的心理研究成果划分 • 日常生活练习、感觉教育、数学教育、语言教育、文化教育 5☆按教育、教学研究成果划分 儿童生活的组织与教育、作业教学、节日和娱乐
案
案例一:
例
分
• 创设情景二:
析
儿童在无人陪伴下进入教室,教师与其他儿童在另外的房间。
门口坐着一个叔叔(研究者一),背倚门框,用一只脚踩到门
框的另一侧,坐姿不雅,但足以挡住入口处……当有小朋友不
知道如何才能进入教室时,研究者二出现,用手按一下研究者
一的脚,并发出“叮咚,请开门”的声音,研究者让研究者二
1☆含义: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既所谓“做” 的知识,或称程序性知识
2☆分类: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大类上看,也无非是生活、交往、 学习等,具体又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 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 方法、技巧技能,如社会交往的技能、语用技能、解决问题 的技能
课程内容的定义1三种取向第一,课程内容即教材第二,
第三节 我国的课程内容 一、成绩 1.形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课程内容 2.学术性知识广博,专深 3.知识的系统性强 4.形成了文以载道的课程风格 二、问题 1.课程内容庞杂、难度大。 2.重知识,轻能力 3.重视基础性的传统知识,忽视现代知 识
4.重视科学逻辑,忽视儿童的心理逻辑 5.文科内容保守,有偏“左”倾向 6.忽视多元文化的需要(亚文化、少数民 族文化,外国民族文化) 7.整齐划一,缺乏弹性和区域性,统得过 死。 资料讨论(佐斌:《小学语文课文内容 的社会心理思考》,《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8年第1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的不当,以便激 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时,应该得到某种指 导 6.学生应该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足够的和适当的材 料 7.学习应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到成 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为止
8.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而 不只是简单重复 9.要为每个学生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又能达到的 标准 10.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学习,即 要让学生掌握判断自己成绩的手段,从而能够知道 自己做得何如
美丽有什么用呢?要为大家做好事才是 有用的。于是,公鸡赶紧夹起尾巴,恪 守打鸣之职。我原先很羡慕上海的中小 学生,可读到这两则寓言后,我对他们 有点怜悯——他们在中国最好的学习条 件下,所学的竟是这种愚蠢的东西。这 两则寓言的功利主义倾向,正好表现了 小农和小市民的狭窄浅薄的人生观和文 化观。如果是村巷父母这样教育子女, 此种教育恰与他们卑屈的地位、理论 一、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选择知识还是经验 传统的选择是知识——百科全书式的教 育 杜威的经验中心课程 第一,建立在其特殊知识观的基础上。 第二,知识与经验之间关系密切。 第三,经验课程——主动作业。 对数学课程生活化的质疑与纠偏。
课程内容的概念及其三种取向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课程内容的组.
二、现代社会课程内容选择主要应遵 循的准则 课程的三个基点是学生、社会和知 识领域,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着复杂 的交互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各个 因素本身及三者之间的关系都在发生 深刻的变化。选择课程内容不仅要考 虑到各个领域的特点及变化,而且要 注意到这种特点及变化的复杂性。
取决于学生的心理建构。取决于学生已 有的认知结构的情感特征对课程内容是 否起着支配作用,知识只能是“学”会 的,而不是“教”会。 把课程内容视为学习经验的缺点是: 加剧了内容选择的难度。因为学生的心 理体验,只有他自己了解,教育者没法 了解学生的心理是如何受特定环境影响 的。这样就导致学校课程总是以学生为 主导
泰勒论述选择课程内容的原则时,关注学生 方面的因素,认为学生应该是学习的积极参 与者,而不是被动的接收者。这种基于其学 习经验的取向,不免有偏颇之处。
麦克尼尔在《课程导论》一书中也提出了课 程内容的选择准则,他称之为“选择学习活动 的准则”,包括哲学准则-价值观,心理学准 则-是否能引起最佳的学习,教育技术准则-如 何顺利达到目标,政治性准则-体现平等、尊 重所有人,实践性准则-经济、有效等五种。 这些准则范围更广,涉及课程内容选择、组织 及实施等各个方面。
第一节课程内容 一、课程内容的概念 施良方在《课程理论》将课程内容 定义为:课程内容是指各门学科中特定 的事实、观点、原理和问题,以及处理 它们的方式。 靳玉乐在其《现代课程论》中指出: 课程内容是作为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 系列比较规范的间接经验和直接经验组 成的用以构成学校课程的文化知识体系, 课程内容是课程的主体部分。
...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的原则 课程的类型与结构
因此,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使 学生成为社会中一名合格公民所必备 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也要包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 继续学习所必需的技能和 能 力 。
⑴强调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也是要学生接触
一些科学技术的新发展。同时,把学习的重 点放在让学生较牢固地掌握各门学科的基础。 ⑵对基础的理解不要过于狭窄。强调个人的 经验,不要以为“以前对我老师有用的,后 来对我有用的知识,就是现在对学生有用的 知识”。一些长期作为课程内容的东西,并 不是有意选择的结果,而是盲目的产物。
一、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不同的价值 课程内容的不同取向反映了不同的价值 观念体系,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 观念体系,影响课程内容的选择。 (一)泰勒着重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泰勒着重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这个角度 泰勒着重从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来思考“学习经验的选择准则”根据这一观 点,他提出了选择学习经验的10条原则: 1. 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目标所 蕴含的那种行为的经验; 2.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由于实践目标所蕴 含的那种行为而获得满足感;
3.使学生具有积极投入的动机; 4.使学生看到自己以往反应方式得不当指出, 以便激励他去尝试新的反应方式; 5.学生在尝试学习新的行为时,应该得到某 种指导; 6.学生应该有从事这种活动的足够的和适当 的材料; 7.学生应该有时间学习和实践这种行为,直 到成为他全部技能中的一部分为止;
8.学生应该有机会循序渐进地从事大量实践活动, 而不只是简单重复; 9.要为每个学生制定超出他原有水平但又能达到的 标准; 10.使学生在没有教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学习,即 要让学生掌握判断自己成绩的手段,从而能够知道 自己做得如何。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 通过研究成人的活动,识别各种 社会需要, 社会需要,把它们转化成课程目 标,再进一步把这些目标转化成 学生的学习活动。 学生的学习活动。逐渐的成了著 名的活动分析法, 名的活动分析法,活动分析法被 认为是一种有效的、 认为是一种有效的、科学的课程 编制技术。 编制技术。
程内容的概念及其三种取向 课程内容选择的准则 课程内容的组织的
出发,提出百科全书式课程的观点。
这种把重点放在教材上的课程内容优
点:
⑴考虑到各门学科知识的逻辑性、系
统性。
⑵在教材取向下,教师与学生有明确
教育学的内容,容易把握和评价,从
而使课程教学工作有据可依。
精选ppt
14
这种取向在教学实践中最盛行。
缺点:
⑴对学科系统性的强调以导致对
新知识的排斥和对学生要求的忽
精选ppt
10
⑵课程内容是一种抽象的存在,不能作 为学生直接掌握的对象,教学内容是具 体、生动并动态变化的,是教师和学生 直接操作的对象。
⑶课程内容以书面的文字材料进行表述; 教学内容则是可以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字 和非文字手段进行表征,不仅包括形式 各异的素材内容,也包括一些活动、方 法、观念、实践操作等
观”领域。课程标准解决的是“教什么”
的问题,而“如何教”的问题则是教材
层面和教学层面。“如何教”不仅包括
“用什么素材教”,也包括“用什么方
去教”
教材内容实际上说的就是“用什么教”
的问题,它包括一切有效的传递、体现
课程内容和承载课程价值的文字与非文
字材料。教材内容是师生教学活动的中
精选ppt
7
介。
教学内容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 具体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情境对教材内 容进行方法化处理,形成具体有效的 教学设计。也就是说,教材内容进入 教师的教学过程,经由教师的加工处 理和“教学化”过程转变成为教学内 容。
精选ppt
11
三、课程内容的三种不同取向 确定要考虑学科知识、学习者和
社会因素。对不同方面的侧重就形 成了课程内容的三种不同取向:课 程内容即教材;课程内容即学习活 动;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对课程内 容的不同理解。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PPT教学课件
2020/12/11
11
(2)经验的情绪效应。 幼儿对使自己体验到愉快、满意的事物会形 成积极的态度,对使自己感到痛苦的事物则形成相反 的态度。 (3)理智分析。
当幼儿认识到并真正了解到某事物的实际含义时, 会根据这种认识对它们形成“好”或“恶”的态度。
如自尊心的形成,最主要的是让他们感到受尊重、 受重视,在教师心目中有地位;
2、关于某些活动方式的知识经验(学习活动、交往活动、 生产活动)。
3、关于提高能力的经验
4、关于对待世界和活动的态度,即培养情感—意志方面
的内容。
2020/12/11
3
● 克拉耶夫斯基认为课程内容应包括:
(1)客观世界的知识; (2)活动方式的经验; (3)创造性活动的经验;(4)对待世界和客体的情感 态度和经验,并指出了各种经验对人的发展的不同功能。
同时,在与学习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幼儿
也在形成着对活动对象、活动过程及作为活动主体的
自20己20/12的/11 情感态度。
6
总体说,幼儿园课程内容包括以下基本方面: ●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认知经 验。 ●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括认识活动)的行为经验。 ●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 ●关于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感 方面的经验。
2020/12/11
2
● 我国廖哲勋针对中小学课程指出:
“课程内容是由符合课程目标要求的一系列比较
系统的间接经验与学生的某些直接经验组成的、用以构成 学校课程的基本材料”。具体说,应包括:
1、关于自然、社会、人的基本知识及某些相应的直接经验 由基本事实、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原理、有关社会 关系准则和评价的知识等元素构成。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PPT49页)
• 12、课程应当重视儿童对知识的主动建构。儿童 总是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生活现象,在这种 知识的理解与建构中,会出现一些“错误”的概 念。但这种错误的概念可以使教师了解儿童认知 发展的水平和思维推理的特点。
• 13、课程应当重视社会性交往对学习的作用,并 且应当提供同伴间相互学习的机会。
• 14、课程应当满足儿童对活动、感官刺激、新鲜 空气、休息、健康和营养等的需要。
• 教师:真能干,是盐。那你们想想有哪些方法可 以使盐“溶解”的快呢?。(幼儿猜测,主要是 “搅拌”“热水”)
• 教师:方法这么多,那如果想知道“搅拌”是不 是真的能加快盐“溶解”的速度,我们应该怎么 办?
• 幼儿:我们做个实验,只要往杯子里放点盐,加 上水,用筷子搅拌看化的快还是慢就行了。
• 一幼儿反驳:那要和别人的杯子比较的,否则不 知道溶解快慢的。
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
• 幼儿园课程内容组织是指创设良好的课程 环境,使幼儿园课程活动兴趣化、有序化、 结构化,以产生适宜的学习经验和优化的 教育效果,从而实现课程目标的过程。 (P89)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了解)
• 基本方法:论理组织法与心理组织法 • 常用方法:纵向组织法与横向组织法
学科课程、核心课程与活动课程的比较
特点 内容
学科课程
教师、教材、 课堂三中心
围绕学科
活动课程
核心课程
幼儿、活动、 社会活动中心 经验为中心
围绕幼儿的兴 围绕社会生活 趣、需要\动机
安排 形式
教师事先确定 计划,严格按 计划进行
分科教学
没有事先确定 教师事先确定主题,
的活动
执行过程有弹性
活动区活动 多种形式
方法 显性指导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PPT.
案
案例一:
例 分
❖ 创设情景二:
析
儿童在无人陪伴下进入教室,教师与其他儿童在另外的房间。 门口坐着一个叔叔(研究者一),背倚门框,正闭目养神,因 为睡着了,身子歪下来,挡住了入口处……当有小朋友不知道 如何才能进入教室时,研究者二出现,用手轻拍研究者,并对 他说“叔叔醒醒,请让我进去”的声音,研究者一让研究者二 进入教室。
语言等。 4、如自然和社会环境中常见事物的名称、
属性、事物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等。 5、如简单的环保知识。
2、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行为
1)含义:关于基本活动方式方法的知识和经验——既所谓 “做”的知识,或称程序性知识
2)分类: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大类上看,也无非是生活、交 往、学习等,具体又可以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 观察、探索、交流、表达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 本的方式方法、技巧技能,如社会交往的技能、语用技能、 解决问题的技能
观察结果:
一开始不知道如何进入教室的儿童,在研究者二的情境提醒下, 基本上都能习得研究者二的方式顺利进入教室。
案 例 分 析
案例一分析:
❖ 例中的活动目的是想发展幼儿的语用和社交 技能。
❖ 通过观察学习他人处理问题的方式学习掌握 基本技能
案
例
分
❖ 案例二:我和我的影子朋友:
析
光和影是常见的自然现象,并且是儿童能接触的,知 道我有一个影人,但是儿童对影子的认识是怎样的? 他们是否知道?知道多少?由此,老师寻找的切入点 就是: 如何认识自己与影子的关系?
❖ 举例:比如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这一目标的达成 需要幼儿积累比较多的成功经验;让儿童获得较 多的成功经验,那我们在选择任何课程内容的时 候要考虑让儿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目标,从而 让她获得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