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第一节原子核的组成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
![高中物理 第十九章 原子核 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讲义(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3-5-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https://img.taocdn.com/s3/m/3ef0e9490029bd64793e2c08.png)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2.α射线是高速氦核流,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γ射线是光子流。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1932年查德威克证实了中子的存在。
4.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揭开了人们研究原子核结构的序幕。
一、天然放射现象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可勒尔发现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
2.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3.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4.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和镭(Ra)。
二、三种射线1.α射线:实际上就是氦原子核,速度可达到光速的110,其电离能力强,穿透能力较差,在空气中只能前进几厘米,用一张纸就能把它挡住。
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它速度很大,可达光速的99%,它的穿透能力较强,电离能力较弱,很容易穿透黑纸,也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3.γ射线:呈电中性,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波长很短,在10-10 m以下,它的电离作用更小,但穿透能力更强,甚至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或几十厘米厚的混凝土。
三、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获得了质子。
2.中子的发现(1)卢瑟福预言:原子核内可能还存在另一种粒子,它的质量与质子相同,但是不带电,他把这种粒子叫做中子。
(2)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49Be)原子核获得了中子。
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它们统称为核子。
4.原子核的电荷数(Z)等于原子核的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
5.原子核的质量数(A)等于质子数与中子数的总和。
6.原子核的符号表示A X,其中X为元素符号,A为原子核的质量数,Z为原子核的电荷数。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
![高中物理人教版 选修3-5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08217507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af.png)
高中物理人教版选修3-5 第十九章原子核 1.原子核的组成选择题人类认识原子核的复杂结构并进行研究从(? )A.发现电子开始的B.发现质子开始的C.进行α粒子散射实验开始的D.发现天然放射现象开始的【答案】D【解析】自从贝可勒尔发现天然放射现象,科学家对放射性元素及射线的组成、产生的原因等进行了大量研究,逐步认识到原子核的复杂结构,故D正确,A、B、C错误。
选择题关于质子与中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B.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C.卢瑟福发现了质子,并预言了中子的存在D.卢瑟福发现了中子,并预言了质子的存在【答案】D【解析】原子核内存在质子和中子,中子和质子统称为核子,卢瑟福只发现了质子,以后又预言了中子的存在。
选择题如图,放射性元素镭衰变过程中释放出α、β、γ三种射线,分别进入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表示γ射线,③表示α射线B.②表示β射线,③表示α射线C.④表示α射线,⑤表示γ射线D.⑤表示β射线,⑥表示α射线【答案】C【解析】α带正电,β带负电,γ不带电,γ射线在磁场中一定不偏转,②⑤为γ射线;如左图所示的电场中,α射线向右偏,β射线向左偏,①为β射线,③为α射线;在如右图所示磁场中,由左手定则判断,α射线向左偏,β射线向右偏,即④为α射线,⑥为β射线,故正确选项是C。
选择题原子核中能放出α、β、γ射线,关于原子核的组成,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α粒子B.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β粒子C.原子核中,有质子、中子,还有γ粒子D.原子核中,只有质子和中子【答案】D【解析】在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中,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结合得较紧密,有时作为一个整体放出,这就是α粒子的来源.说到底它仍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不能据此认为它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原子核里是没有电子的,但中子可以转化成质子,并向核外释放一个电子,这就是β粒子.原子核发生衰变后处于高能级,在回到低能级时多余的能量以γ粒子的形式辐射出来,形成γ射线.故原子核里也没有γ粒子.选择题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答案】D【解析】衰变的射线均来自于核内,A错;从图中可看出,一张纸能挡住①射线,则①射线一定是α射线,其贯穿本领最差,电离能力最强,但不是电磁波,而是高速粒子流,B错;铝板能挡住②,而不能挡住③,说明③一定是γ射线,其电离能力最弱,贯穿本领最强,是一种电磁波,属于原子核内以能量形式释放出来的以光速运行的高能光子,D对.选择题一个原来静止的原子核,辐射出α粒子,它的两个产物在垂直于它们速度方向的匀强磁场中运动,它们的轨迹和运动方向(图中用箭头表示)可能是下图中哪一个(下图中半径大小没有按比例画)(? )【答案】D【解析】由于发生的是α衰变,产生物是两个带正电的粒子,根据动量守恒Mv1+mvα=0知这两个新核的运动方向相反,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相反,即轨迹应该是外切圆,再利用左手定则,判断洛伦兹力方向,可知选项D是正确的.选择题如图所示,某种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的中子数N与原子核质量数A的关系是(? )【答案】C【解析】元素的不同同位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是一定的,只是中子数不同,设质子数为Q,则N+Q=A,故N=AQ,Q是定值,故选C.选择题一个原子核为,关于这个原子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127个质子B.核外有83个电子,核内有83个质子C.核内有83个质子,127个中子D.核内有210个核子【答案】CD【解析】根据原子核的表示方法得质子数为83,质量数为210,故中子数为21083=127个,而质子和中子统称核子,故核子数为210个,因此C、D项正确.由于不知道原子的电性,就不能判断核外电子数,故A、B项不正确.填空题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发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b两束,射线a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发生了偏转,如图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为________射线,射线b为________射线.【答案】γβ【解析】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能力最弱,γ射线不带电,穿透能力最强;β射线带负电,穿透能力一般,综上所述,结合题意可知,a射线应为γ射线,b射线应为β射线.填空题现在,科学家正在设法探寻“反物质”。
原子核的组成与放射性衰变
![原子核的组成与放射性衰变](https://img.taocdn.com/s3/m/1b8a856c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df.png)
原子核的组成与放射性衰变一、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带正电荷的基本粒子,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
2.中子:不带电的基本粒子,质量约为1个原子质量单位。
3.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是原子的中心部分,负责维持原子的稳定性。
二、放射性衰变1.放射性衰变:原子核自发地放出射线(α、β、γ射线)而转变为其他元素的过程。
2.α衰变: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即氦核,由2个质子和2个中子组成),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3.β衰变: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并放出一个电子(β粒子),质量数不变,原子序数增加1。
4.γ衰变: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后,为了达到更稳定的能量状态,放出γ射线。
γ射线是一种电磁辐射,不带电荷,能量较高。
5.半衰期:放射性物质衰变到其原子核数量的一半所需的时间。
6.不同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不同,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7.半衰期可用于估算地质年代、生物年代等。
四、放射性应用1.核电站:利用铀等放射性元素进行核裂变,产生大量能量,用于发电。
2.医学: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癌症治疗、放射性示踪等。
3.地质勘探:放射性元素分布规律可用于判断地层结构、寻找矿产资源。
4.生物示踪: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于研究生物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
5.核反应:原子核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包括核裂变和核聚变。
6.核裂变:重核分裂成两个质量较小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7.核聚变:两个轻核结合成一个质量较大的核,同时释放大量能量。
8.核安全:确保核设施和核活动安全可靠,防止核事故和核泄漏的发生。
9.核废料处理:妥善处理核电站产生的放射性废料,防止对环境和人类造成危害。
10.核扩散:防止核武器和核技术的扩散,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综上所述,原子核的组成与放射性衰变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知识点,涉及原子结构、核反应、核安全等方面。
了解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利用核能,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打下坚实基础。
习题及方法:1.习题:原子核由几种基本粒子组成?方法:回顾原子核的组成知识点,质子和中子是组成原子核的基本粒子。
19原子核
![19原子核](https://img.taocdn.com/s3/m/7a26d8084431b90d6c85c753.png)
第十九章 原子核19.1 原子核的组成【学习目标】1.知道天然放射性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掌握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量数之间的关系。
【重点难点】三种射线,原子核的组成。
一.课前预习 自主学习(一) 阅读教材,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题1.物质发射________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________。
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________的元素,都具有放射性,原子序数________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_______现象。
2.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一种命名为__________、另一种为纪念她的祖国波兰命名为 .3.α射线是高速粒子流,实际上是________原子核,其________能力最弱,________最强;β射线是________,它的速度最大;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________,波长极短,它的________最强,________最小。
4.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________原子核,发现了质子,质子用________表示;________发现了中子,中子用符号________表示。
5.原子核常用符号________表示,其中X 为________符号,上角表A 表示核的________,下角标Z 表示核的________。
6.具有相同________数而________数不同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
氢的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________)、氘(________)、氚(________)。
(二) 完成下列习题,自我检测预习情况. 1.天然放射现象揭示了 ( )A .原子不可再分B .原子的核式结构C .原子核还可以再分D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下列关于三种射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α射线就是α粒子流B .β 射线就是高速中子流C .β射线就是高速电子流D .γ 射线就是光子二.合作探究 ,讨论交流 【探究一】射线是什么?【探究二】原子核由哪些物质组成【例题1】放射性元素放出的射线,在电场中分成A 、B 、C 三束,如图,其中( ) A .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长的光子流 B .C 为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C .B 为比X 射线波长更短的光子流 D .A 为高速电子组成的电子流【练习1】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中,下列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 )【练习2】如图所示,一天然放射性物质射出三种射线,经过一个匀强电场和匀强磁场共存的区域(其方向如图所示),调整电场强度E 和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使得在胶片MN 上只有两个点受到射线照射。
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0d54302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8.png)
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原子核是原子的中心部分。
它包含带有正电荷的质子和没有电荷的中性粒子——中子。
原子核是原子的能级结构和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结构对于理解化学和物理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
一、原子核的发现原子核的探索开始于1896年。
当时,法国物理学家亨利·贝克勒尔(Henri Becquerel)在研究射线时发现了放射性现象。
他发现铀晶体放射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可以穿过一些物质并使他们发光。
几年后,在这个领域工作的人们发现了放射性核素的概念,这些元素以放射性方式分解。
放射性现象的研究推动了放射性粒子的发现。
玛丽·居里和皮埃尔·居里夫妇最初研究射线的时候,认为它们是原子中的一部分,但很快发现这些粒子比原子小。
他们发现了三种辐射:α粒子、β粒子和伽马射线。
这三种粒子中,α粒子在实验中有最强的影响力。
因此,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可能是原子核的组成成分。
在1911年,欧内斯特·卢瑟福进行了一项著名的实验,他发现α粒子受到原子核的强力反弹,证明了这个想法。
二、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质子和中子是一种称为核子的粒子。
质子带有正电荷,中子是电中性的。
当数量相等的质子和中子结合起来时,它们形成了原子核。
原子核的构成物是质子和中子,它们对核的特性和反应起了很大作用。
一个原子核的质子数量也被称为原子序数,通常用一个字母“Z”代表。
原子核的中子数量被称为中子数,它通常用一个字母“N”代表。
因此,原子核的总数(即质子和中子的总和)通常表示为“Z+N”。
三、原子核的结构原子核的结构是非常有序的。
质子和中子排列成一定的模式,这些模式对原子核的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
核外的电子决定原子的化学特性。
在原子成分的透明条件下,两种或三种不同的原子可能有相同的化学特性。
因此,原子核中的化学性质是很清楚的但并不是很重要的。
然而,核的结构对原子的物理性质和行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重要的概念,用于解释核的结构,包括:1、质子互斥原理:对于结果i≠j的两个质子,在核能量给定的条件下,它们之间总是存在排斥力,使得势能有始有终。
原子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结构 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da7f805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db.png)
原子结构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由带正电荷的原子核和带负电荷的电子云组成。
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质子是带正电的粒子,中子则是不带电的粒子。
质子和中子都是由夸克构成的,质子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中子则由两个下夸克和一个上夸克组成。
夸克是一种基本粒子,是构成质子和中子的基本组成部分。
原子核的质量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质量之和决定。
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几乎相等,都约为1.67×10^-27千克。
因此,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
原子核的电荷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其大小等于其中质子数的数量。
因为原子中电子的数目等于质子数,所以原子是电中性的。
例如,氢原子只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因此氢原子是电中性的。
而氦原子有两个质子和两个电子,因此氦原子的电荷为+2。
原子核的大小
原子核的大小约为10^-15米,即1个飞米。
原子核的大小与原子核的质量和电荷数有关。
原子核的大小与原子的大小相比非常小,原子的大小约为10^-10米。
因此,原子核的体积约为原子的1/10万亿。
总结
原子核是原子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原子核带有正电荷,大小约为10^-15米。
原子核的质量主要由其中质子和中子的数量决定,而电荷大小与其中质子数的数量相同。
了解原子核的组成和性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本质。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
![原子核的基本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0d1bcdfba58da0116c174950.png)
四、 质量和结合能
原子核的液滴模型
1.质量:核质量=原子质量-核外电子总质量
实际中,常近似用原子质量。 原子质量单位:
1u
12 1 1.6605387 1027 kg N A 12
由质能关系: E
mc 2
1uc 2 931.494MeV
电子静止质量:
me c 2 0.511MeV
R 1.1 A1/ 3 fm
高能电子
3.改进公式:
R rp z1/ 3 , rp 1.64 fm
4.实验表明:对中质比大的原子核,中子的分布半径比质子的大, 出现“中子皮”,“中子晕”。
6 2
He, 48 Be
11 3
Li
5.估计核的密度
4 4 V R 3 r03 A A 3 3
不能直接测量,通过原子核与其它粒子相互作用间接测量.
1.核力作用半径
通过中子、质子或者其它原子核与核作用,得到经验公式:
R r0 A1/ 3 , r0 (1.4 1.5) fm
n, p 原子核
2.电荷分布半径:
用高能电子在原子核上的散射,要求:电子的波长必须小于核的半径, 即要求电子的能量高
第一节
一、 组成
原子核的电荷、质量和半径
原子核=质子+中子 核子
A Z
X A Z
同位素(Isotope):
Z相同
同中子素(Isotone):
同量异位素(Isobar): 同量异能素(Isomer):
A-Z相同
A相同 能量状态不同
60
Co, 60 mCo
7 3 7 Li4 , 4 Be3
镜像核(mirror nuclei): A相同,质子数和中子数互换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9.1原子核的组成(教案)(2篇)
![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5 19.1原子核的组成(教案)(2篇)](https://img.taocdn.com/s3/m/2b13ff9f910ef12d2af9e7f6.png)
第十九章原子核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知道放射性和原子核的衰变。
会用半衰期描述衰变速度,知道半衰期的统计意义。
(2)了解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知道射线的危害和防护。
例1 了解放射性在医学和农业中的应用。
例2 调查房屋装修材料和首饰材料中具有的放射性,了解相关的国家标准。
(3)知道核力的性质。
能简单解释轻核与重核内中子数、质子数具有不同比例的原因。
会根据质量数守恒和电荷守恒写出核反应方程。
(4)认识原子核的结合能。
知道裂变反应和聚变反应。
关注受控聚变反应研究的进展。
(5)知道链式反应的发生条件。
了解裂变反应堆的工作原理。
了解常用裂变反应堆的类型。
知道核电站的工作模式。
(6)通过核能的利用,思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例3 思考核能开发带来的社会问题。
(7)初步了解恒星的演化。
初步了解粒子物理学的基础知识。
例4 了解加速器在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中的作用。
2.活动建议:(1)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用的射线检测方法。
(2)观看有关核能利用的录像片。
(3)举办有关核能利用的科普讲座。
新课程学习19.1 原子核的组成★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
2.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3.知道原子核的组成,知道核子和同位素的概念。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初步学会探究的方法。
2.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培养自学和归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树立正确的,严谨的科学研究态度。
2.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科学观和世界观。
★教学重点天然放射现象及其规律,原子核的组成。
★教学难点知道三种射线的本质,以及如何利用磁场区分它们。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教师:本节课我们来学习新的一章:原子核。
本章主要介绍了核物理的一些初步知识,核物理研究的是原子核的组成及其变化规律,是微观世界的现象。
第十九章原子核(笔记整理)
![第十九章原子核(笔记整理)](https://img.taocdn.com/s3/m/a27da13e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76be169.png)
降低中子速 作用 度,便于铀
235吸收
控制棒
热循环 介质
保护层
镉
水或液 很厚的水泥 态钠 外壳
吸收中子 控制反应
速度
把反应 堆内的 热量传 输出去
屏蔽射线防 止放射性污 染
19.7核聚变
一、核聚变
小结
1、定义:两个轻核结合成质量较大的原子核,这种核反应叫做 聚变。
2、能量的变化:轻核聚变后,比结合能增加,反应中会释放能 量。
第十九章 原子核
19.1原子核的组成
小结 一、天然放射现象 1、物质发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它可以穿透黑纸使照相 底片感光。 2、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
3、放射性的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1、三种射线分别叫做带正电荷α射线、带负电荷β射线 和不带电γ射线。
①其他粒子指:α粒子、质子、中子,光子等
2、在核反应中,质量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1、同位素:具有相同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 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有些同位素具有放射性,叫做放射性 同位素。放射性同位素又分为天然和人工放射性同位素。
2、与天然的放射性物质相比,人造放射性同位素的优点: ①放射强度容易控制 ③可以制成各种需要的形状 ④半衰期更短 ⑤放射性废料容易处理
三、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①使用射线来测厚度。—利用γ射线的穿透性强的特点
②放疗:—利用细胞对射线承受力不同 ③选种和保鲜。
示踪原子:一种元素的各种同位素都有相同的化学性质。 这样,我们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代替非放射性的同位素来制成 各种化合物,这种化合物的原子跟通常的化合物一样参与所有 化学反应,但却带有“”放射性标记",可以用仪器探测出来。 这种原子就是示踪原子。 ④作为示踪原子: 棉花对磷肥的吸收、甲状腺疾病的诊断和 生物研究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
![第1节: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669ca9006c85ec3a87c2c5bf.png)
A z
X
235 92
X表示 元素符号
He 表示氦原子核
U表示铀原子核
有2个质子, 质量数为4, (即有2个中子)
有92个质子, 质量数为235, (即有143个中子)
质子
1
中子 质子数
}
核子
核外电荷数
原子序数
质量数
核子数
中子+质子
2
同位素
三、原子核的组成
思考与讨论6:为何把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
氦原子核 1/10光速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电磁波 光速 接近光速
同步练习: 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 强电场,图中表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答案】 A D
二、射线到底是什么?
思考与讨论3: 科学家们是怎样判断出原子核有
内部结构的?为什么他们认为原子核是一个能 量的宝库?
元素的放射性与存在形式、温度、外界压强关系
3. 居里夫人的高尚品德 作为第一位两获诺奖的科学家,功名、财富
近在咫尺。然而居里夫人不为所动,不把自己的
发明申请专利,将制镭技术奉献给全人类。
她说:
“物理学家总是把研究成果全部发表的。不 能因为我们的发现偶有商业前途而从中牟利,特 别是,镭有治病的功效……我们不能申请专利,
这是违背科学精神的。”
原子结构
对该主题内容的深层次理解
α 粒子散射实验 原子光谱
现象与 模型的 矛盾
电 子 的 发 现
现象与 模型的 矛盾
管气 实体 验放 电
汤姆孙 “枣糕” 原子模型
卢瑟福 核式结构 原子模型
波尔 量子化 原子模型
11.1
原子核的组成
一、天然放射现象 1. 发现过程 1896年初,伦琴发现X射线的消息传到巴黎。著名 数学物理学家彭加勒推测:X射线可能是从荧光物质
物理选修3-5学案:教材梳理第十九章1.原子核的组成含解析
![物理选修3-5学案:教材梳理第十九章1.原子核的组成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712dcd00912a21615792961.png)
疱丁巧解牛知识·巧学一、天然放射现象1.放射性铀和含铀的矿物质都能够发出看不见的射线,这种射线可以使包在黑纸箱里的照相底片感光.物体放射出射线的性质叫做放射性.深化升华射线是从原子核内部发出的,说明原子核不是最小结构,原子核可以再分。
2。
放射性元素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并不是少数几种元素才有的.研究发现,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能自发地放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元素这种自发地放出射线的现象叫做天然放射现象,现在用人工的方法也可以制造放射性同位素。
记忆要诀原子序数大于等于83的所有元素都有放射性。
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具有放射性。
3。
天然放射性元素:能自发地放出射线的元素叫做天然放射性元素。
虽然具有天然放射性元素的种类很多,但它们在地球上的含量很少.4。
天然放射现象发现的意义:原子核具有复杂的结构,实际上人们认识到原子核具有复杂结构就是从天然放射性开始的.联想发散原子核内部的消息,最早来自天然放射现象.人们从破解天然放射现象入手,一步步揭开了原子核的秘密.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响,也就是说,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仅与原子核有关.因此,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也存在着一定结构.二、射线到底是什么1.研究方法:让放射线通过电场或磁场来研究其性质。
把样品放在铅块的窄孔底上,在孔的对面放着照相底片,在没有磁场时,发现在底片上正对孔的位置感光了.若在铅块和底片之间放一对磁极,使磁场方向跟射线方向垂直,结果在底片上有三个地方感光了,说明在磁场作用下,射线分为三束,表明这些射线中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由三种粒子组成,如图19-1-1.图19-1-12.各种射线的本质和特性(1)α射线:卢瑟福经研究发现,α射线粒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质量数为4,即α粒子是氦核,其速度是光速的1/10,有较大的动能.特性:贯穿本领小,但电离作用强,能使沿途中的空气电离。
人教版选修3-5第十九章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
![人教版选修3-5第十九章第1节 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31cd1d263169a4517723a39a.png)
放大了1000倍的铀矿石
天然放射现象中的射线到底是什么?
照相底片
射线带正电
射线带负电 射线不带电
铅盒
放射源
天然放射现象
天然放射现象
射线
成分
速度
贯穿能力
弱 较强
电离能力
很容易 较弱
氦原子核 1/10光速
射线
高速
电子流 高能量
接近光速
射线
光速
很强
更小
电磁波
三、原子核的组成
• 放射性现象中放出的三种射线都是从放射性元素 的原子核内释放出来的,这表明原子核也有内部 结构. • 原子核内究竟还有什么结构? • 原子核又是由什么粒子组成的呢?
快在豪特莎伏耶(Haute Savoye)的一个疗养院去世,时年66岁。逝世
的消息报道如下: • “玛丽 · 居里于 1934 年 7 月 4 日在桑歇鲁莫斯 (Sancellemoz) 去世。所
患疾病是带有有发烧症状的急性恶性贫白症。骨髓没有反应,可能是
由于长期的辐射积累造成损伤所致。” • 她被葬于西奥镇(Sceaux),她死去的丈夫身旁。
答案:B
题型 2
同位素及符号A Z X 的理解
2 【例题】(双选)氢有三种同位素,分别是氕(1 H) 、氘 ( 1 1H)、
氚(3 1H),则(
)
A.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B.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等 C.它们的核子数相等 D.它们的中子数相等
解析:氕、氘、氚的核子数分别为 1、2、3,质子数和核
外电子数相同,都为 1,中子数等于核子数减去质子数,故中
玛丽· 居里 (Marie Curie 1867-1934)
原子核的组成
![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924e74c4360cba1aa811da55.png)
③γ射线是一种波长很短的电磁波——光子流,是能量很
高的电磁波,波长λ<10-10 m.
特征:贯穿本领更强,能穿透几厘米厚的铅板,但电离作 用更弱. 注:如果一种元素具有放射性,那么不论它是以单质的形 式存在,还是以某种化合物的形式存在,放射性都不受影 响.也就是说,放射性与元素存在的状态无关,放射性仅 与原子核有关.因此,原子核不是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
栏 目 链 接
变 式 迁 移
解析:解答本题要把握以下思路:(1)从穿透能力判
断三种射线的种类;(2)三种射线的性质从穿透能力上看:
③能穿透铝板进入铅版,③必然是射线,γ射线是原子核 内发出的高频光子,属于电磁波,电离作用弱,故D正确, C错误;②能穿透纸板进入铝板,②必然是β射线,是原 子核内发射出的电子流,A错误;纸板能够挡住①,则①
栏 目 链 接
数叫核电荷数,而这些质子所带电荷量的总和才是原子
核的电荷量.本题容易把核电荷数误认为是原子核的电 荷量而造成错解.
变 式 迁 移
2.天然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种射线的穿透能力实验 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推知( )
A.②来自于原子核外的电子 B.①的电离作用最强,是一种电磁波 C.③的电离作用较强,是一种电磁波 D.③的电离作用最弱,属于原子核内释放的光子
栏 目 链 接
把样品放在铅块的窄孔底上,在孔的对面放着照相 底片,在没有磁场时,发现在底片上正对孔的位置感光 了.若在铅块和底片之间放一对磁极,使磁场方向跟射 线方向垂直,结果在底片上有三个地方感光了,说明在
栏 目 链 接
磁场作用下,射线分为三束,表明这些射线中有的带电
( 正电和负电 ) ,有的不带电,如图所示,由三种粒子组 成. 从感光位置知道,带正电的射线偏转较小,这种射 线叫α射线;带负电的射线偏转较大,这种射线叫β射线; 不偏转的射线叫γ射线.
物理选修3-5_19.1_原子核的组成
![物理选修3-5_19.1_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4e9bf067af1ffc4ffe47acb5.png)
1 1
H
4 2
He
质子
1Hale Waihona Puke 核子 中子 质子数 核外电荷数 原子序数
质量数
核子数
中子+质子
2
同位素
原子核的组成
各种原子核内质子的个数(核的电荷数) 和核外电子的个数都相同,它也等于该种 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原子序数; 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总数叫做核的质量 数,它等于该元素原子量的整数部分. 在某种核反应中,一个中子变成一个电子 和一个质子。这就是原子核内没有电子, 又会放出电子,产生β射线的原因.
β射线
与α射线偏转方向相反的那束射线带负 电荷,我们把它叫做β射线.
β 射线由带负电的粒子( β 粒子)组成, 进一步研究表明β粒子就是电子. β射线的穿透本领较强,很容易穿透黑 纸,还能穿透几毫米厚的铝板.
γ射线
中间不发生偏转的那束射线叫做 γ 射线, 研究表明,γ射线的实质是一种波长极短的 电磁波,它不带电,是中性的. γ射线的穿透本领极强,一般薄金属板 都挡不住它,它能穿透几十厘米厚的水泥 墙和几厘米厚的铅板.
进一步研究三种射线
射线种类 成分 速度
α射线 氦核
约1/10光 速
贯穿能力
差,不能 穿透一层纸
较强,易穿透黑 纸,能穿透几毫 米厚的铝板 强,能穿透几 厘米厚的铅板
电离能力
强 较弱 很弱
β射线 γ射线
高速电 接近光 子流 速
能量很 高的电 磁波
光速
元素的放射性是原子的性质还是原子核 的性质?放射性的发现有何重要意义?
放大了1000 倍的铀矿石
2.射线到底是什么?
实验中得到了什么 现象?说明了什么?
原子核的组成课件
![原子核的组成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fafab9a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f8.png)
核和氮核,通过测量被打出的氢核和氮核的速度,推算出 这种射线的粒子的质量跟氢核的质量差不多,并把这种粒 子叫做中子. 二、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的组成:由_质__子__和_中__子__组成,因此它们统称为 _核__子__ . 2.原子核的电荷数:等于原子核的_质__子__数__即原子的_原__子__序__ __数__. 3.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_质__子__数__和_中__子__数__的总和.
四、核反应方程
1.核反应方程的定义:在核反应中,参与反应的原子核内的
核子(质子和中子)将重新排列或发生转化.用_原__子__核__的符
号来表示核反应过程的式子称为核反应方程. 2.核反应遵从的规律:核反应遵从_电__荷__数__守恒和质__量__数__守
恒,即核反应方程两边的质量数和质子数均是守恒的.如 卢瑟福发现质子的人工核反应方程可表示为:42He+174N→ 187O+11H.
(2)若只增加中子,中子与其他核子没有库仑斥力,但有相互 吸引的核力,所以有助于维系原子核的稳定,所以稳定的重 原子核中子数要比质子数多. (3)由于核力的作用范围是有限的,以及核力的饱和性,若再 增大原子核,一些核子间的距离会大到其间根本没有核力的 作用,这时候再增加中子,形成的核也一定是不稳定的.
(3)2173Al+10n→2172Mg+11H (4)174N+24He→178O+11H 此核反应使卢瑟福首次发现了质子.
(5)2113Na+12H→2141Na+11H
借题发挥 书写核反应方程四条重要原则 (1)质量数守恒和电荷数守恒; (2)中间用箭头,不能写成等号; (3)能量守恒(中学阶段不做要求); (4)核反应必须是实验中能够发生的.
3.写核反应方程时应注意的问题 (1)核反应过程一般都是不可逆的,核反应方程不能用等号 连接,只能用单向箭头表示反应方向. (2)核反应方程应以实验事实为基础,不能凭空杜撰. (3)核反应方程遵守质量数守恒而不是质量守恒,核反应过 程中,一般会发生质量的变化.
2021-2022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九章 1 原子核的组成 Word版含答案
![2021-2022高二物理人教版选修3-5学案:第十九章 1 原子核的组成 Word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f4835082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c8.png)
第十九章原子核1原子核的组成[目标定位] 1.知道什么是放射性、放射性元素、自然放射现象.2.能说出原子核的组成,能记住三种射线的特性.3.会正确书写原子核符号.一、自然放射现象1.1896年,法国物理学家贝克勒尔发觉某些物质具有放射性.2.物质放射射线的性质称为放射性,具有放射性的元素称为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自发地发出射线的现象叫做自然放射现象.3.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4.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觉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和镭(Ra).二、射线到底是什么图19-1-11.三种射线:如图19-1-1中1是β射线,2是γ射线,3是α射线.(1)α射线是高速α粒子流,实际上是氦原子核,电荷数是2,质量数是4.(2)β射线是高速电子流.(3)γ射线是能量很高的电磁波.2.三种射线的特点(1)α射线:α粒子简洁使空气电离,但贯穿本事很弱.(2)β射线:β粒子贯穿本事较强,但电离力量较弱.(3)γ射线:γ粒子电离本事很弱,但贯穿本事很强.三、原子核的组成1.质子的发觉: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觉了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2.中子的发觉: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存在着一种质量与质子相同,但不带电的粒子,称为中子.查德威克利用云室进行试验验证了中子的存在,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4.原子核的符号:AZX原子核的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元素符号核电荷数=原子核的质子数,即原子的原子序数5.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11H、21H、31H.一、三种射线的本质及特点1.续表2.在电场、磁场中偏转状况的比较(1)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偏转较小,β射线偏转较大,γ射线不偏转,如图19-1-2甲所示.图19-1-2(2)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偏转半径较大,β射线偏转半径较小,γ射线不偏转,如图乙所示.例1 一置于铅盒中的放射源放射出的α、β和γ射线,由铅盒的小孔射出,在小孔外放一铝箔,铝箔后的空间有一匀强电场.进入电场后,射线变为a 、b 两束,射线a 沿原来方向行进,射线b 发生了偏转,如图19-1-3所示,则图中的射线a 为________射线,射线b 为________射线.图19-1-3 答案 γ β解析 在三种射线中,α射线带正电,穿透力量最弱,γ射线不带电,穿透力量最强;β射线带负电,穿透力量一般,综上所述,结合题意可知,a 射线应为γ射线,b 射线应为β射线. 借题发挥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1)α射线是α、β、γ三种射线中贯穿本事最弱的一种,它穿不过白纸.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成分,贯穿本事和电离本事.(3)要知道α、β、γ三种射线的本质,α、β是实物粒子,γ射线是电磁波谱中的一员.针对训练1 自然 放射性物质的放射线包括三种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一张厚的黑纸能拦住α射线,但不能拦住β射线和γ射线 B .某原子核在放出γ射线后会变成另一种元素的原子核 C .三种射线中对气体电离作用最强的是α射线 D .β粒子是电子,但不是原来绕核旋转的核外电子 答案 ACD解析 由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可知,α射线贯穿本事最弱,一张黑纸都能拦住,而挡不住β射线和γ射线,故A 正确;γ射线是伴随α、β衰变而产生的一种电磁波,不会使原核变成新核.三种射线中α射线电离作用最强,故C 正确;β粒子是电子,来源于原子核,故D 正确. 二、原子核的组成1.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是由质子、中子构成的,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不同的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个数并不相同.原子核的直径为10-15~10-14m.2.原子核的符号和数量关系:(1)符号:A Z X.(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 )=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 )=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同位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打算了核外电子的数目,进而也打算了元素的化学性质,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核外电子数也相同,所以有相同的化学性质,但它们的中子数可以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把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原子核互称为同位素. 例2 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的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电荷量是多少?(3)若镭原子呈现中性,它核外有几个电子?(4)228 88Ra 是镭的一种同位素,让226 88Ra 和228 88Ra 以相同速度垂直射入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它们运动的轨迹半径之比是多少? 答案 (1)88 138 (2)1.41×10-17C (3)88(4)113∶114解析 由于原子序数与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中性原子的核外电子数都是相等的,原子核的质量数等于核内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由此可得:(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 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 与质子数Z 之差,即N。
物理学中的原子核的组成
![物理学中的原子核的组成](https://img.taocdn.com/s3/m/dc2fa1b5846a561252d380eb6294dd88d0d23d35.png)
物理学中的原子核的组成一、原子核的基本概念1.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是原子的中心部分。
2.原子核带正电,因为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3.原子核的质量远大于电子的质量,约为电子的1836倍。
4.质子是原子核中带正电的基本粒子。
5.质子的质量约为1.6726×10^-27千克。
6.质子的电荷量为+1.602×10^-19库仑。
7.质子的原子序数称为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8.中子是原子核中不带电的基本粒子。
9.中子的质量约为1.6749×10^-27千克。
10.中子的电荷量为0,即中子不带电。
11.中子的数量可以变化,不影响元素的原子序数。
四、原子核的结合能1.原子核的结合能是指将核子(质子和中子)结合在一起形成原子核时释放出的能量。
2.原子核的结合能的大小与核子数、核子间的相互作用有关。
3.原子核的结合能是原子核稳定性的量度,结合能越大,原子核越稳定。
五、原子核的衰变1.原子核衰变是指原子核自发地发生变化,放出粒子或电磁辐射的过程。
2.原子核衰变分为α衰变、β衰变和γ衰变。
3.α衰变是指原子核放出一个α粒子(即氦核),质量数减少4,原子序数减少2。
4.β衰变是指原子核中的一个中子转变为一个质子,同时放出一个电子和一个反中微子。
5.γ衰变是指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后,放出γ射线以恢复能量平衡的过程。
六、原子核反应1.原子核反应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原子核相互碰撞或相互作用,产生新的原子核的过程。
2.原子核反应分为轻核聚变和重核裂变。
3.轻核聚变是指轻核(如氢核)在高温和高压下融合,产生更重的核的过程。
4.重核裂变是指重核(如铀核)在吸收中子后,分裂成两个较轻的核,同时放出中子、能量和辐射的过程。
七、核能的应用1.核能是指原子核反应释放出的能量,可以用于发电、军事等领域。
2.核电站利用重核裂变反应产生热能,驱动蒸汽轮机发电。
3.核武器利用重核裂变或轻核聚变反应释放巨大能量,具有极大的破坏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已知镭的原子序数是88,原子核质量数是226.试问:
(1)镭核中有几个质子?几个中子?
(2)镭核所带的电荷量是多少?
(3)呈中性的镭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
[思路探究](1)原子核的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具有什么关系?
(2)质量数和核子数具有什么关系?
[解析](1)镭核中的质子数等于其原子序数,故质子数为88,中子数N等于原子核的质量数A与质子数Z之差,即N=A-Z=226-88=138.
[答案]C
2.(2015·高考重庆卷)如图中曲线a、b、c、d为气泡室中某放射物发生衰变放出的部分粒子的径迹,气泡室中磁感应强度方向垂直于纸面向里.以下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a、b为β粒子的径迹B.a、b为γ粒子的径迹
C.c、d为α粒子的径迹D.c、d为β粒子的径迹
[解析]由于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粒子不带电,据左手定则可判断a、b可能为α粒子的径迹,c、d可能为β粒子的径迹,选项D正确.
(2)要知道三种射线的贯穿本领和电离本领,即α粒子穿透能力较弱,β粒子穿透能力较强,γ射线穿透能力最强,而电离作用相反.
(3)在电场或磁场中,通过其受力及运动轨迹半径的大小来判断α和β射线偏转方向,由于γ射线不带电,故运动轨迹仍为直线.
——————————(自选例题,启迪思维)
1.如图所示,X为未知的放射源,L为薄铝片,若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L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在L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则X可能是()
3.原子序数大于或等于83的元素,都能自发地发出射线,原子序数小于83的元素,有的也能放出射线.
4.玛丽·居里和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两种放射性更强的新元素,命名为钋(Po)和镭(Ra).
5.三种射线:在射线经过的空间施加磁场,射线分成三束,其中两束在磁场中向不同的方向偏转,说明这两束是带电粒子流,另一束在磁场中不偏转,说明这一束不带电,这三束射线分别叫做α射线、β射线、γ射线.
对三种射线的研究与比较
1.三种射线在电场、磁场中偏转情况的比较
如图所示.
(1)在匀强电场中,α射线偏转较小,β射线偏转较大,γ射线不偏转.
(2)在匀强磁场中,α射线偏转半径较大,β射线偏转半径较小,γ射线不偏转.
2.三种射线的比较方法
(1)知道三种射线带电的性质,α射线带正电、β射线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α、β是实物粒子,而γ射线是光子流,属于电磁波的一种.
[名师归纳]由轨迹判断区分三种射线,一要清楚三种射线的本质和特点,二要结合带电粒子在电磁场中的运动规律.
某放射源放出三种射线,其中β射线为高速电子流,质量约为质子质量的 ,速度接近光速;α射线为氦核流,速度约为光速的 .如图所示,当射线射入同一匀强磁场中后,若不考虑速度对质量的影响,则β射线和α射线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轨道半径之比约为()
x= at2= · ∝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与α粒子偏移量之比为
= × × =37>1.
3.α射线和β射线在磁场中的偏转特点:在匀强磁场中,α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且在同样条件下,β粒子的轨道半径小,偏转大.根据qvB= 得
R= ∝ .
所以,在同样条件下β与α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 × × = <1.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一定跟核外电子数相等
C.用α粒子轰击氮、氟、钠、铝等元素的原子核都可以打出质子,因此人们断定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D.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核电荷跟质子电荷之比,因而原子核内还存在一种不带电的中性粒子
[解析]原子中除了带负电的电子外,还有带正电的质子,故A错.对于中性原子来说原子核中的质子数才跟核外电子数相等,故B不正确.正是用α粒子轰击原子核的实验才发现了质子,故C正确.因为绝大多数原子核的质量跟质子质量之比都大于核电荷跟质子电荷之比,才确定原子核内必定还有别的中性粒子,故D正确.
拓展延伸►———————————————————(解疑难)
1.电荷数不等于电荷量,质量数不是原子核的质量
(1)电荷数Z是指原子核内质子的个数,它可以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这个电荷量的单位不是库仑,而是“元电荷”,即它表示原子核中有Z个“元电荷e”,原子核的电荷量Q=Ze.
(2)质量数也不是原子核的质量.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的总个数就是质量数,原子核的质量是指原子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总和,即m=Zmp+(A-Z)mn≈Amp.
(3)质量数(A):原子核的质量等于核内质子和中子的质量的总和,而质子与中子质量几乎相等,所以原子核的质量几乎等于单个核子质量的整数倍,这个整数叫做原子核的质量数.
——————————(自选例题,启迪思维)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h为钍核,由此可知,钍核的质量数为90,钍核的质子数为234
B. Be为铍核,由此可知,铍核的质量数为9,铍核的中子数为4
典型问题——三种射线在电磁场中偏转情况的分析
1.γ射线不论在电场还是磁场中,总是做匀速直线运动,不发生偏转.根据上述特点,在电场或磁场中不发生偏转的射线是γ射线.
2.α射线和β射线在电场中偏转的特点:在匀强电场中,α和β粒子沿相反方向做类平抛运动,且在同样的条件下,β粒子的偏移量大.根据粒子在电场力方向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偏移量x可表示为:
原子核的组成
1.原子核(符号 X)
2.基本关系:核电荷数=质子数(Z)=元素的原子序数=核外电子数.质量数(A)=核子数=质子数+中子数.
3.对核子数、电荷数、质量数的理解
(1)核子数:质子和中子质量差别非常微小,二者统称为核子,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叫核子数.
(2)电荷数(Z):原子核所带的电荷总是质子电荷的整数倍,通常用这个整数表示原子核的电荷量,叫做原子核的电荷数.
垂直纸面向外
γ
α
[解析]R放射出来的射线共有α、β、γ三种,其中α、β射线垂直于磁场方向进入磁场区域时将受到洛伦兹力作用,γ射线不偏转,故打在O点的应为γ射线;由于α射线贯穿本领弱,不能射穿厚纸板,故到达P点的应是β射线;依据β射线的偏转方向及左手定则可知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
[答案]C
[名师点评]明确三种射线的性质以及α粒子、β粒子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方向和偏转的程度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
2.研究方法:让放射线通过电场或磁场来研究其性质
把样品放在铅块的窄孔中,在孔的对面放着照相底片,在没有电场和磁场时,发现在底片上正对孔的位置感光了.若在铅块和底片之间放一对电极或加上磁场,使电场方向或磁场方向跟射线方向垂直,结果在底片上有三个地方感光了,说明在电场或磁场作用下,射线分为三束,表明这些射线中有的带电,有的不带电.进一步的研究可知带正电的粒子为氦核,带负电的粒子为电子,不带电的为光子流.
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半径r= ,
将其数据代入,则α粒子与β粒子的半径之比为:
= · · = × × = .
由此可见,A正确,B错误.
带电粒子垂直进入匀强电场,设初速度为v0,垂直电场线方向位移为y,α、β粒子沿电场偏转距离之比为
= · · = × × = .
由此可见,C错误,D正确.
[答案]AD
A.α和β的混合放射源B.纯α放射源
C.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D.纯γ放射源
[解析]由三种射线的本质和性质可以判断:在放射源和计数器之间加上铝片后,计数器的计数率大幅度减小,说明射线中有穿透力很弱的粒子,即α粒子;在铝片和计数器之间再加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计数器的计数率不变,说明穿过铝片的粒子中无带电粒子,故只有γ射线.因此放射源可能是α和γ的混合放射源.
D.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C.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量数
D.同一元素的两种同位素具有不同的中子数
[解析]A项钍核的质量数为234,质子数为90,所以A错;B项铍核的质子数为4,中子数为5,所以B错;由于同位素是指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即质量数不同,因而C错,D对.
[答案]D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中含有带负电的电子,所以原子带负电
根据上述径迹特点,即使电场和磁场方向未知,也可以区分射线的种类.
[范例]将α、β、γ三种射线分别射入匀强磁场和匀强电场,如图所示射线偏转情况中正确的是()
[解析]已知α粒子带正电,β粒子带负电,γ射线不带电,根据正、负电荷在磁场中运动受洛伦兹力方向和正、负电荷在电场中受电场力方向不同,可知A、B、C、D四幅图中,α、β粒子的偏转方向都是正确的,但偏转的程度需要进一步判断.
2.中子的发现:卢瑟福猜想原子核内存在着一种质量与质子相同,但不带电的粒子,称为中子.查德威克利用云室进行实验验证了中子的存在,中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
3.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统称为核子.
4.原子核的符号
5.同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核,在元素周期表中处于同一位置,它们互称为同位素.例如,氢有三种同位素 H、 H、 H.
A.1∶90
B.1∶180
C.1∶360
D.1∶720
解析:选C.洛伦兹力始终与速度垂直,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根据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qvB= ,解得,r= ,故α粒子与β粒子的轨道半径之比为 = = ,选项C正确.
[随堂达标]
1.天然放射现象的发现揭示了()
A.原子不可再分
B.原子的核式结构
C.原子核还可以再分
1.(1)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可以直接观察到.()
(2)放射性元素发出的射线的强度可以人工控制.()
(3)三种射线中,带正电的射线为氦核,带负电的为电子,不带电的为中子.()
提示:(1)×(2)×(3)×
二、原子核的组成(阅读教材P66~P67)
1.质子的发现: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原子核发现了质子,质子是原子核的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