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传统文化教导人们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是礼仪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他人的自尊和权利。
在《论语》中,有很多关于待人接物的教导,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博学而日新,小人博学而无所成”等等。
这些教导告诉我们要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感受,不要伤害他人的自尊心。
在大学生活中,尊重他人意味着关注他人的需要和感受,不强加自己的意见和要求于他人,学会倾听和体谅,为他人着想。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培养出真诚、友善、包容的人际关系,展现出良好的社交礼仪。
传统文化注重自律和规范。
礼仪素养的培养需要自律和遵守规范。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的是以德为先,强调个人的道德修养和自我约束。
在传统文化中,有很多与礼仪素养相关的教诲,如“君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言必信,行必果”等等。
这些教诲告诉我们要做一个言行一致、遵守规则的人。
在大学生活中,自律和规范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准时上课、遵循学术规范、尊重学校的规章制度等等。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养成自律的好习惯,遵守规范,提升自己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可以成为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的重要力量。
通过传统文化的引导,大学生可以学会尊重他人、自律与规范、修身养性,培养出真诚、友善、自信的行为方式和良好的人际关系。
传统文化也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追求和价值观,使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更加自信、自律和有身份感。
在大学教育中应该加强对传统文化的教育,引导大学生在新时代发展自己的礼仪素养。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传统节日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意义。
我们知道,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拥有灿烂的文化遗产。
而传统节日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蕴含了中华文明的智慧和力量。
通过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典故和文化背景,大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根源,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这不仅有助于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民族观,也能够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提升他们的伦理道德水平。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培养价值观的作用。
传统节日往往承载着一定的价值观念,例如春节传统中的家庭和睦、团圆亲情、敬老爱幼等;端午节传统中的爱国尚武、传统文化的传承等。
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活动和庆祝,大学生能够感受到这些价值观念的力量,并在日常生活中融入其中。
在春节期间,大学生可以回家与家人团聚,感受家庭的温暖;在端午节,可以学习关于屈原的故事,提高对传统文化的认知。
这些活动和体验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核心价值观,使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取向和行为准则。
传统节日文化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情感体验。
传统节日是人们表达情感、传递祝福的重要时刻。
大学生通过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可以感受到来自家人、朋友和社会的关怀和祝福,体验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
在春节期间,大学生可以与亲朋好友互赠礼物,互道祝福,增进感情;在元宵节,可以与同学一起猜灯谜,共同分享快乐。
这些活动能够激发大学生积极向上、热爱生活的情感,提高他们的情商和情感表达能力。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大学生素养提升的宝贵资源。
通过了解和参与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大学生可以从中获得历史的智慧与力量,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增强情感体验和情感表达能力。
希望大学生能够珍惜传统节日文化,继承与传承,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博大精深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大学生作为新时代的代表,他们的礼仪素养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如何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我们要通过教育和培训,让大学生了解和熟悉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儒家文化、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这些文化都在不同程度上讲究礼仪。
比如儒家文化强调“礼”与“仪”,讲求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为人处世提供了一种基本的价值观。
通过教育,可以将这些传统文化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中,使他们养成尊敬师长、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大学校园应该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比如在校园内建立一些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景点和建筑,让大学生在欣赏美景的能够了解到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校内也可以组织一些传统文化活动,如书法、茶道、传统音乐等,让大学生参与亲身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应积极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礼仪精神。
大学生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行为举止直接影响着社会的风气。
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应当以身作则,秉持着中国传统文化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争做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尊敬师长的好青年。
大学生也应积极参与志愿者活动,为社会做出贡献,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精神。
家庭教育也是提高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关键。
在家庭中,父母应扮演起榜样的角色,用自己的行为影响着孩子。
父母要注重自己的言行举止,要以身作则,让孩子在家庭中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家庭教育也应注重培养孩子的修养和道德观念,让他们懂得尊重父母、照顾长辈、友善待人,形成良好的家庭氛围。
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导,提高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只有通过教育培训、校园文化创设、社会实践和家庭教育等多方面的努力,才能够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国自古以来就拥有悠久的文化传统,这些传统融合了千百年来的智慧和精华,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当代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教育又将如何与中国文化传统相结合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中国文化传统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核心,强调孝道、仁爱、忠诚、礼仪等价值观念,提倡“以礼治国”,弘扬“大同世界”的理想。
这些传统价值观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教育中,可以通过儒家经典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大学生的道德品质,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通过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对中国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培养他们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中国传统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历久弥新的特点,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具有独特的价值。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精神家园,是中国民族的根和魂。
只有了解和研究传统文化,才能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中国传统文化中涵盖了古代先贤留下的一部部智慧与教诲,为当代大学生带来了无尽的灵感与启迪。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大学生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
在当代高等教育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进一步推动了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教育的融合。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文化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和认可,国家也在大力推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逐渐形成了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相融合、相互促进的发展理念。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在大学教育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成为了大势所趋,这不仅是对大学生自身素质的要求,更是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需要,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要求。
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
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浅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当今社会,全球化的浪潮席卷而来,传统文化面临着巨大的冲击与考验。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的文化自信不仅关乎着他们个人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因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大学生文化自信显得尤为重要。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演进和积累的瑰宝,包括诗词歌赋、书画篆刻、传统戏曲、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多个方面。
这些文化既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智慧的结晶,也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独特标识。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让他们更好地认知和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首先,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提升大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只有了解历史,我们才能更好地把握当下,理解民族的传统与发展。
传统文化的研究和学习,能够让大学生从历史的长河中汲取智慧和经验,感受历史的厚重,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
通过学习古代经典著作,大学生可以领略到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审美情操。
中国传统的音乐、绘画、书法等艺术形式,以其深厚的内涵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一直被世界所称道。
通过学习和欣赏传统文化的艺术表达形式,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审美情趣,提升自己的鉴赏能力。
这不仅能够丰富大学生的精神生活,还能够使他们更加敏感和独到地观察和思考问题,塑造独立的审美观和价值观。
再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和弘扬的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讲究的是内功修养和道德修身。
这种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和相处之道,在如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接触到这种传统文化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得以反思当下社会的种种问题,培养自己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提倡审慎思考和持之以恒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有助于大学生在面对挫折和考验时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和行动。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传统文化深厚而广泛。
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在历史长河中不断传承发展,成为中国人民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当代大学生教育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需要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不断发展与完善。
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和精神理念,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和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强调“仁爱”、“和谐”、“中庸”,这些思想不仅是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是对当代大学生内心世界的呵护。
教育部门应当借鉴这些思想,通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培养大学生的仁爱之心,强调团结协作、和谐共生的理念,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在当代社会环境中,传统文化中的“孝道”也对大学生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和孝顺。
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应当通过教育,引导大学生明辨是非,懂得尊重长辈、尊重他人,培养责任心和家国情怀,从而培养大学生的优秀品格和良好的社会行为。
中国传统文化的艺术和文学也为当代大学生教育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未曾跟随族裔迁徙而变化的文字,在当代大学生的教育中,应当推崇汉字的美感和文化内涵,培养大学生保护和传承中华汉字文化的自觉意识。
中国传统文学如《论语》、《诗经》等经典作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载体,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修养起着重要作用。
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下,当代大学生教育也面临一些挑战。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化的加速传播,使得传统文化的影响力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和侵蚀。
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受到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传统文化的地位和作用逐渐被忽视。
怎样在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充分发挥传统文化的作用,成为摆在教育人员和决策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面对这一问题,教育部门应当积极采取措施,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多方面着手,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知识的融合,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文化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
文化素养的提升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大学生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对于他们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那么,作为大学生,如何培养自己的文化修养呢?一、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理解中国拥有悠久灿烂的传统文化,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和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博物馆以及参加文化活动等方式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此外,可以选择报修相关课程,如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史等,来系统学习传统文化的知识。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大学生不仅能够增加自己的文化修养,还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拓宽视野,增强国际文化的了解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变得愈发频繁,了解国际文化已经成为大学生提升自己文化修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大学生应积极关注国际时事,了解世界各国的文化习俗、历史背景、社会风貌等,通过互联网、电视、报纸等渠道获取相关信息。
此外,了解国际文化的过程中,大学生还可以选择学习一门或多门外语,以便更好地与世界各地的人进行交流和沟通。
三、注重文学艺术的欣赏与体验文学和艺术是人类文化的瑰宝,大学生应该培养对文学和艺术的欣赏能力。
可以通过阅读文学名著、关注音乐、电影、戏剧等艺术作品,以及参加相关的文化活动,来提升自己对文学艺术的审美水平。
此外,大学生还可以尝试自己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作、绘画等,锻炼自己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综合学习互联网是一个信息丰富而广阔的平台,大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进行综合学习。
首先,可以通过网络上的学术资源、电子图书等来扩大知识面,不断学习和积累。
其次,大学生还可以通过观看公开课、参与在线讨论、加入学术社区等方式,与他人交流,分享学习心得,提升自己的学术水平和文化修养。
五、注重社会实践与公益活动大学生的文化修养不仅仅包括理论学习,还应该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相结合。
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实践项目,了解社会热点问题、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的需求,通过实践与接触,更好地了解社会。
浅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浅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对提升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要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多年来形成并传承流传下来的中华民族重要文化,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精巧的艺术技巧深受中外喜爱。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将可以为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发挥重要的作用。
首先,通过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大学生可以增强自身的精神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蕴含着中国伟大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宏伟的精神,不仅促进了学生接受教育的信仰和道德观,还能唤起学生的尊严和荣誉感,激发学生的身体活力和精神状态。
其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也是一种宣传科学精神的有效手段。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为根深蒂固的精神,蕴含着厚重的哲学思想,指导大学生对客观世界正确认识、对自我优劣缺点正面态度、对真善美正义治理,是提升大学生道德修养、人文素质的根本主义。
最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能够帮助大学生拓展课外视野。
大学生接触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了解中国的历史和社会,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还可以在文化之间找到共性借鉴,从而增强国际间的交流和合作,促进文化的融合,为世界的文化多样性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总之,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素养,还能展示中国文化的更大影响力,构建中华文化复兴的愿景,为国家营造优良的文化氛围,从而发挥重要作用。
只有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才能让大学生更好的提高人文素质。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代社会中,大学生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发展者,应当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素养。
本文将以2000字为篇幅,从传统节日的价值观教育、礼仪教育和文化自信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如何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素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丰富的价值观教育意义。
中国传统节日注重家庭观念、友善互助、敬老爱幼等价值观念的培养。
如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家人团聚是春节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传承中华民族尊师重教、尊重长辈的传统德育教育。
过年期间还有给长辈拜年、给晚辈压岁钱等习俗,传承了尊敬长辈的传统美德。
通过参与和了解传统节日的习俗和传统,大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完善自身的价值观念,培养出孝顺、亲和、友善的品质,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大学生的礼仪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讲究礼仪,尊重他人、规范自己的行为是其中重要的内容。
比如正月初一的贴对联习俗,让人们注意到言行举止的规范与尊重。
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礼仪观念,学会尊重和感谢他人,学会在不同场合正确运用自己的礼仪常识。
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传统美食也是大学生礼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吃饭时讲究分享,席间待客要懂得尊重席上的长辈和宾客等,这些都是大学生需要学会的社交技巧和礼仪规范。
通过参与和了解传统节日的礼仪习俗,大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社交能力和自我守则,提升自己的综合素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增强文化自信。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间K衣、K歌、K饮等流行文化给中国年轻一代带来了外来文化的冲击。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弘扬和传承传统节日文化,有助于大学生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高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惜之情,增强文化自信心。
通过了解和参与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大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情感认同,增强国家凝聚力和民族认同感,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一、传统节日文化对大学生素养的影响1. 增强文化自信心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通过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从而树立正确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心。
2. 培养情感情怀传统节日文化中蕴含着对家国情怀和传统美德的弘扬,孝敬父母、尊师重道、团结友爱等中华传统美德在传统节日中得到了体现。
通过传统节日文化的学习和传承,大学生可以培养出对家国的深厚感情和浓厚的民族情怀,同时也能够加深与家人、亲友的感情,从而形成正确的人际关系观。
3. 增进社会责任感传统节日中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意识有助于大学生更好地认识到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
在春节期间进行包饺子、贴春联等传统活动,都能够增进家庭成员和亲友之间的感情,也会增强大学生对家庭的责任感。
传统节日中的慈善和助人为乐的活动也有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责任感和义务意识。
1. 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了解传统节日的历史渊源、习俗风情、文化内涵对于大学生来说至关重要。
通过课堂学习、阅读相关书籍、参观传统文化展览等方式,大学生可以获得丰富的传统节日文化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文化认知和文化价值观。
2. 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参与传统节日的实践活动是大学生学习传统节日文化的重要途径。
大学生可以在家庭或学校组织的活动中积极参与,例如包饺子、送福字、赏花灯等,通过亲身体验传统节日的习俗活动,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节日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3. 利用社会资源开展文化体验活动在学校、社区以及文化机构中,经常会举办和传统节日相关的文化体验活动。
大学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积极参与文化体验活动,如春节联欢晚会、元宵灯会、端午龙舟赛等,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将传统节日文化融入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4. 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推广和传承工作。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的结晶,包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在当今社会,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重要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
而传统文化在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引导,探讨如何提升大学生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仪式和仪态的重要性。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礼仪,强调恭敬和尊重他人。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有着独特的礼仪规范,例如敬长礼、敬师礼、敬神礼等。
这些礼仪规范培养了人们的谦虚、谨慎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大学生应当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养成良好的仪态,举止得体、言谈举止文明。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际关系的和谐。
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强调“和”字文化。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包括家庭关系、师生关系、友情等。
大学生应当学会处理人际关系,尊重他人的权益和感受,注重沟通和合作,遵守群体规范,与他人和谐相处。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孝道和家庭价值观。
中华传统文化视家庭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注重家庭的温暖和和睦。
孝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教育人们要尊敬父母,关心家人。
大学生应当尊敬和关心自己的父母,并时刻牢记家庭的重要性,以家庭为基础进行行为准则的塑造。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知行合一的观念。
中华传统文化强调实践和实证,注重道德和行为的统一。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以实际行动来体现自己的价值。
大学生应当注重践行,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用自己的行动来体现出自己对礼仪素养的追求。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学问修养与人格完善。
中华传统文化重视学术修养和道德修养,培养人们的求知欲和道德责任感。
在传统文化中,人们被教育要注重学问修养和道德修养的培养。
大学生应当注重自己的学术修养,培养自己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中国传统文化在引导和塑造大学生的礼仪素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大学生应当通过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将传统文化的精华融入自己的日常行为中,形成良好的礼仪素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与当代大学生的人格修养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现代技术也在不断升级。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道德缺失、尊重他人的意识淡薄、对生命的珍视减弱等社会问题。
这些问题与中国传统文化不谋而合,它不仅包含了中国现代化道路的文化起源,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在大学生的人格修养中,中国传统文化便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第一,传统文化在人格道德养成中,起到了塑造个体重要性的作用。
如孔子所说:人之初,性本善。
善良、坦诚、宽容是人性的本质。
然而这些基本的道德品质往往会被现实社会污染和磨损。
因此,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和继承,有助于我们保持内心的善良和正义感,从而更好地行使我们的社会责任。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仁爱思想”的一些要素,如孝顺、勤劳、谦虚、谨慎等,可以使大学生保持良好的行为,建立一个崇高的思维基础。
其次,传统文化还传递了“克己复礼”、“诚实守信”等思想,帮助大学生树立高尚的品德。
我们重视自我调整和自我管理,遵守生活规矩,表现出良好的个人素养。
同时,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帮助培养正直和清廉,使人们树立诚实和守信的形象,对社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第三,传统文化秉承的“斯文泽被”的理念,也能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
在传统文化中,笔墨文艺与道德庄重有一脉相承,注重形式与精神的共同提高。
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包括阅读、艺术、音乐等中华传统的人文艺术,同时也注重文化传承与教育传承,加强文化娱乐和生活道德的有机结合。
总而言之,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的人格修养具有密切的联系,文化的品质和人的品质相辅相成。
通过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整合,我们可以有效地弥补现代教育体系的不足,建立完整的道德体系和精神体系,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成功发展。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活动案例武昌职业学院蒋敏一、活动背景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虽然有着深厚的内涵,但在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下,正在不断地被淡化丢失。
根据我们的调查,我们武昌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
并且在继承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
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
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
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
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
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总体要求,根据我院实际情况,武昌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提出并着手实施以“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建设活动,进一步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建设人文机电、职业机电。
二、活动目的中华民族悠久古老的传统文化在凝聚信仰和个体道德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活动紧紧围绕着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忠、孝、廉、耻、勇”。
以这十个字为着眼点,通过学生在学习、继承、发扬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想象、学会创新、学会合作,让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入心入脑,从而净化心灵、提升素养,完善人格,凝聚思维。
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人生观念的转变,传承机电工程学院的严谨、求实、认真的院风,真正建立起人文的机电、职业的机电。
三、活动实施过程以中国的传统文化为基点,结合武昌职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的实际情况,开展一系列活动,使传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深深植入学生心中脑中,以思想带动行动,焕发出人文机电、职业机电的特色亮点。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国国家和民族的宝贵财富,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深刻的思想。
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根源和精神支持,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当代大学生教育应该将传统文化作为重要的教育内容,既要传承与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传统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基石,应该被大学生广泛学习和了解。
中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为现代大学生提供了宝贵的道德基础和人生指导。
诸如“仁爱”、“中庸”等思想,都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中国传统文化还包含丰富的文学、艺术和科学知识,这些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并培养他们的审美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教育需要结合现代社会的需求,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中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时期,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大学生应该在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学习现代科学技术和管理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在这个过程中,大学教育需要积极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创新思维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国际化也是当代大学生教育的一个重要方向,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和掌握国际经验。
大学生教育还需要注重个体的发展。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有着不同的兴趣和发展方向。
大学应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教育,尊重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培养他们的个人才能和潜力。
大学还应该注重实践教育,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让他们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际经验,真正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宝贵财富,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礼仪文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现代大学生在礼仪素养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以及加强大学生礼仪素养的途径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是中国人行为准则的基石,它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穿着打扮等。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儒家经典中的《礼记》,其中载有诸多关于礼仪的讲究,对于大学生的礼仪素养有着重要的影响。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这句话旨在说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对于他人的影响。
而中国传统文化对于一个人的行为举止有着严格的规范,要求人们举止得体、言行得体。
对于大学生而言,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中的礼仪,可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处世之道,提高自身的素养和修养。
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许多关于待人接物的教导,比如“以德报怨”,“礼尚往来”等等。
这些教导都是在为人处世中极为重要的,它教导人们要善待他人,尊重他人,学会换位思考。
对于大学生而言,这些教导可以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友谊,提高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校园中,学生要和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交往,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礼仪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规范可以应用在学生的言行举止、与他人交往、学习和工作等多个方面。
首先是学生的言行举止。
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言行举止的规范是非常严格的,比如遇到长辈要行孝敬之礼、道谢时要说“多谢”、“不敢当”等。
这些规范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同样需要被遵循和应用。
其次是与他人的交往。
在校园中,学生要和同学、老师以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各种各样的交往,而这就需要他们具备一定的社交礼仪。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
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中提升大学生素养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传承下来的宝贵文化遗产,这些节日不仅仅是为了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和优秀传统,更是对中华文化价值观的传承与传播。
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中坚力量,应该在校园中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以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贡献。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蕴含了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精神价值,可以给当代大学生带来许多启发。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节日,象征着家庭团聚、祭祖、守岁等传统习俗。
大学生应该在这个节日里回家与家人团聚、传承家风家训。
清明节,传统意义上是祭祖扫墓的日子,也是春耕新生的时候,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了解祭祖扫墓的重要意义,并且在生活中注重尊敬长辈、传承家族传统。
端午节是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团圆与爱情。
大学生可以通过学习端午节的文化内涵,珍惜亲情友情,传承团结和和谐的家庭观念。
重阳节、中秋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也都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都值得大学生去了解学习。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文化素养。
传统节日文化教育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认同感,让他们对自己的国家和民族有更深厚的感情。
在校园中,学校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传统节日文化活动,如传统节日的文化讲座、展览和表演等,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和学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学校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传统节日习俗的传统活动,如制作元宵、包饺子、挂灯笼等,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增进对传统节日的情感体验。
通过这些活动,大学生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和民族认同感。
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育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传统节日多以家庭和团体为单位,强调尊敬长辈、团结友爱等传统品德。
通过学习传统节日文化,大学生可以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中强调的家国情怀,激发他们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象征着家庭团聚和祭祖,学生可以在这一节日中感受到对家人的情感、对家庭的责任。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
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发展在当今社会,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礼仪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提升自身的礼仪素养不仅是为了个人的发展,更是为了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礼仪是一种尊重他人、注重自身修养的重要品质,因此以中国传统文化引导新时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发展,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对接点、传统文化如何引导大学生提升礼仪素养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是一种对待他人的行为准则,是一种尊重和关怀的表达方式。
在《礼记》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说每天都要检讨自己的行为,思考是否有失礼之处。
这说明了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
而在《尚书》中更是提出了“有礼而后能成大事”的观点,强调了礼仪对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贯穿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体现在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等方方面面。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是中国人民行为的基本规范,是我们国家的历史传统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传统文化与现代大学生礼仪素养的对接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仪价值观与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对接点。
传统文化中的“尊老爱幼”、“尊师重道”、“和谐相处”等价值观与现代大学生的礼仪素养相辅相成。
“尊老爱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美德,是我国的传统道德观念之一,而在现代社会中,“尊老爱幼”不仅仅是一种传统美德,更是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为大学生,要尊敬老人、关爱小孩,以自己的行为影响更多的人。
“尊师重道”是传统文化中的又一种重要价值观,尊重师长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社会行为准则,也是现代大学生应该具备的一种素养。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和谐相处,注重乡邻间的和睦相处,珍视人际关系。
而在现代社会中,大学生也应该注重人际关系的培养,学会和他人和睦相处,营造一个和谐的社交环境。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
谈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中国文化传统和当代大学生教育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中国文化传统承载着千年的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于培养大学生的品格和人文素养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代大学生教育也承载着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传统的使命。
探讨中国文化传统与当代大学生教育之间的关系对于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责任担当的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国文化传统对于大学生的品格教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国文化强调的“仁爱”、“诚信”、“忠诚”等价值观念都是可以通过教育来传承和培养的。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品格的培养尤为重要。
通过让大学生学习中国文化传统的精髓,可以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格素养,才能够成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的公民,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文化传统对于大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中国文化传统强调的“思辨”、“明理”等思维方式,都能够培养大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当代大学生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思维能力,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经典”,则可以成为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资源。
通过学习和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大学生可以融会贯通传统文化中的智慧,并将其运用到当代社会中,促进自身的提升和社会的进步。
当代大学生教育也应该致力于传承和发展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文化传统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的独特优势和国家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保持中国文化传统的传承和发展不仅是大学生教育的使命,也是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任务。
当代大学生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同和传承,使他们成为中国文化的传播者和传承者。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在当代社会中,中国传统文化依然扮演着引领大学生道德观念、人文素养和思维方式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道德观念、思维模式和人文素养三个方面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一、道德观念中国传统文化强调道德伦理,使大学生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念。
古代经典如《论语》、《大学》等对“仁爱”、“孝顺”、“诚信”等价值观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些思想观念贯穿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由此,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也能够从传统文化中得到道德的滋养。
在现代社会中,生活节奏加快,价值观碰撞频繁,大学生正处于人格塑造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的影响起到了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学习孔子的孝道思想,大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家庭观念,注重家庭责任;通过学习《论语》中的“以诚为本”,大学生能够在人际交往中,树立起真诚和信任的观念,维护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思维模式中国传统文化的思维方式对大学生的认知和思考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注重整体思维,强调宇宙观念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
这种思维模式注重观察和理解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整体关系,培养了大学生的综合分析和综合思考能力。
例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与现代科学的“生态文明”理念相契合,启发大学生在解决复杂问题时,要从整体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此外,中国传统文化注重积累和沉淀,重视传统知识的传承,使大学生习得稳定的知识结构,培养了持之以恒的学习态度。
三、人文素养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文关怀和人际沟通,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塑造起重要作用。
经典著作中有着大量关于关心他人、尊重长辈、友善待人的论述,这些思想理念培养了大学生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素养。
传统文化中的美学观念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文人墨客对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进行了独特的追求和品鉴,这些艺术形式富有中国特色,具有独特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表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文化素养姓名:郭文丽班级:工业设计1103学号:201112020313中国传统文化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
是历史的结晶。
本文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剖析中国传统文化双重影响下大学生素质教育的状况,提出要充分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功能,弃其消极功能。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水准。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可以概括为:第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是中国人的内在的精神生活形式,包括价值观念、情趣、思维习惯等;第二,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往往也以外在的物态的形式来表现,涉及人们衣食住行的风习和行为的规范等;第三,中国传统文化具有在中华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立特征,这种民族性的文化实际上已经成为多元的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于特定的“生态”,这种“生态环境”养育了中华民族的特征,产生了绚烂多彩的文化特质。
大学生的文化素质教育,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绵延五千年的产物,从未中断,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加强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所谓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所提炼出的理论化和非理论化的、并转而影响整个社会的、具有稳定结构的共同精神、心理状态、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总和。
因此,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以扬善抑恶为核心,以真、善、美相统一,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的一种伦理型文化。
其主要内容包括包容和谐、互助友爱、刻苦耐劳、公平正直、修德强能、经世致用等诸多方面。
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有其逻辑上的必要性。
第一,在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冲击的背景下,提高全民的素质愈来愈重要。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
从传统文化和人格中寻求精神源泉,是提高当代大学生人文道德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
第二,热爱祖国、谦虚礼貌、严己宽人等传统美德已超越其时代范围,发挥出永恒的魅力;注重身体力行、言行一致和自我省察等中国传统道德,对于高校德育的教育思想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三,高校德育的进步、学生道德水平的提高对于中华文化的传承和文化发展有重要的交互作用。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思潮大量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社会新生事物越来越多,传统文化越来越被人们忽视,文化出现断裂的危机。
在这种形势下,加强对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对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文化的净化必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必然会遇到三大矛盾,即精华与糟粕的矛盾、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矛盾。
要正确解决这三大矛盾,必须正确区分认真处理这三大矛盾的关系。
江泽民同志在1994年1月24日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从根本上为处理好这些矛盾关系指明了方向,指出:“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我们民族的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我们讲继承、讲借鉴,目的是通过继承和借鉴,硬民族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的精华,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在新的实践基础上不断创新,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
”这为我们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原则:第一,正确区分中华民族传统道德中的精华与糟粕,弃糟取精,批判继承。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其中即有至今仍有生命力、有积极意义的优秀遗产,也有已被时代所淘汰、过时陈旧的历史沉渣。
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其做阶级的、历史的分析,弃粗取精,批判继承。
这里的问题在于,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
由于自身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确立,缺乏相应的辨别能力和是非观念,极需教育者加以引导和帮助。
要通过课上和课下的工作,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
并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动中和今后的日常工作中善于运用。
第二,正确认识传统与现代的关系,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要把中国古代和近代同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和建设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革命精神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要把古代文化传统与近代文化传统、现代文化传统紧密结合。
还要认真及时总结中华民族在当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创造的新鲜经验,所形成的即将融会于中国文化传统中的新的精神。
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既不能放弃对中国近代史、现代史的教育,更不能忽视现实国情教育。
传统教育是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学习传统文化的目的就在于学古明志、以古鉴今、古为今用、发展创新。
第三,正确处理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洋为今用,兼收并蓄。
今日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闭门搞经济建设、搞文化建设是不行的。
同时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但决不是固步自封,孤芳自赏。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已经成为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特点,也需要学习、借鉴、利用、吸收包括西方文化在内的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特别是适用于现代化建设的优秀成果。
如果说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内容是为了把中国的文化更好地汇入世界文明中去,那么,学习、借鉴、利用、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则是为了更丰富的充实我们本民族的文化,这同样会对人类文明特别是东方文明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中国传统文化就是指中国文化的内容和样式,其主流是儒、道、释三家文化,主体是学说及其思想。
儒家文化中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思想方法和生活样式等等。
而儒家的“内圣外王”的价值观念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更是历代知识分子追求的最高境界。
当今大学生由于其思想和品位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所以都应该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不应当随波逐流,浑浑噩噩地生活,更不应该追求安逸享乐,坐享其成。
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和谐文化,离不开我们的传统文化。
同时中国自古号称“礼仪之邦”,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学习和领会古人在为人处世方面的许多知识和礼节,在细微之处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修养。
如《论语·学而》中云:“礼之用,和为贵。
”一语道出了儒家思想中非常重要的精义,即“以和为贵”的思想。
儒家也特别重视人性修养,如“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就是讲做人应当时刻反省自我,对人要有诚意,同时也应该恪守信用。
儒家思想中也有非常重要的交友之道:“益者三友,损者三友。
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这些哲理在今天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在物欲横流的当今社会,学习这些传统文化的精髓无疑会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产生一定的启发和作用。
一个人的精神气质、言谈举止、仪表风度等往往与其传统文化修养密切相关。
作为一个大学生,如果对祖国传统文化知之甚少,那不仅是莫大的遗憾,还可能被人看作是浅薄的表现。
因此,仅从提高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思想品位来说,也应该注意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四、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智慧与能力中国传统文化自古至今的演变过程是中国人的生命历程。
其中的核心思想、基本价值原则和生活方式是中华民族迎接各种生存挑战的智慧结晶,是中华民族记忆力的基本形式,也是我们获取智慧与能力的重要渠道。
比如传统文化的一个特点——“会通”之学,就是表现其善于吸收各种不同流派的思想学说,以丰富和发展自己。
《易传》中“天下殊途而同归,百虑而一致”,说的就是会通之理。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是今天的大学生在学习各种文化的时候应该汲取的智慧,学习不应仅仅局限于专业领域,还要扩大视野,力求文理皆通,学贯中西。
学习越多,历史底蕴就会越深厚,犯错误特别是重犯错误的概率也就越小,解决问题的智慧、办法也就越多,面对挑战时也会更沉着,更有信心。
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社会人生百态,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大学生应对各种复杂的事情,便会多一些从容,多一些理性。
失去这些环节,也将会丧失解决现实生存困境的智慧、能力和方法。
五、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修养中国传统文化中尚德育、尚德风的传统,使道德教育在中国传统教育中居于显著的地位,成为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本。
中国传统文化倡导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注重气节、操守和崇高的精神境界,强调忧国忧民、对社会的高度责任感,强调群体意识与团结和谐的人际观,以及修己安人的思想等,形成了一整套教人如何做人的观念和规范。
它尤其强调个人的“内省”和“慎独”,强调启发主体的内在道德功能和自觉性。
因此,中国古代贤哲即使是对自然界的新颖见解,结果也总是要导向对人心的启迪,落脚以告诉人们某种社会与人生的哲理。
而儒家的中则更集中地体现了这一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是儒学,按照儒家文化,个人是道德的,由道德的个人组成的社会也是道德的;不仅个人要服从道德,国家也要服从道德。
所以,儒家处事的根本原则就是道德考虑高于并优先于功利考虑。
一个人只要按照修身的原则和方法,自强不息,进德修业,发挥出自身的潜能,就一定会锻造成理想人格。
儒家修身理论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同时它也是历史的产物,其道德伦理观念、为人处世哲学等虽带有封建色彩,但以儒家为主体所形成的所有传统文化中的这些道德修养的精义,对于塑造和培养当代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精神,无疑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已成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国传统文化则是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
因而要对传统文化进行去伪存真、弃糟取精,并在新的实践经验基础上进行创新,使传统文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找到新的增长点,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发展。
使大学生在这种新文化的教育和熏陶下,成长为具有鲜明民族特性、知识广、能力强、素质高的一代新人。
应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是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亲身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从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综上所述,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时,应准确把握当代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陷,充分发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并采取有效途径使之内化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