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

?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

?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常用的有:

?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V ojta技术等等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有英国物理治疗师Betr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

?特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

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

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

过度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

?3、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常用治疗技术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4、手的抗痉挛模式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如: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等

?二、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1、翻正反应

?2、平衡反应

?三、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

?四、关键点的控制

?1、中心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

?2、近端关键点:头部、肩部、骨盆等

?3、远端关键点:手指、足

?五、推—拉技巧

?1、压迫性轻推

?2、轻微牵拉

?六、拍打

?七、肢体置放和控制

?1、定位置放训练

?2、控住训练

?八、辅助器具

?九、患侧肢体的负重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治疗计划

Brunnstrom技术

?Brunnstrom技术的核心为中枢神经兴奋扩散原理,瘫痪早期利用协同运动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诱发肢体的运动反应,再从异常

模式中引导正常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模式,形成正常模式,

恢复运动控制能力。

?主要用于评估和治疗成年偏瘫患者。

成人偏瘫患者的运动模式

?一、联合反应

?二、共同运动

?1、上肢共同运动

?2、下肢共同运动

?三、原始反射

?1、同侧伸屈反射

?2、交叉伸屈反射

?3、屈曲回缩反射

?4、伤害性屈曲反射

?5、紧张性颈反射(分对称性和非对称性)

?6、紧张性迷路反射(分静态和动态)

?7、紧张性腰反射

?8、正负支持反射

中枢性瘫痪运动恢复分期

?I 期:弛缓,无随意运动。

?II 期:出现协同运动,痉挛开始发生。

?III期:协同运动能随意进行,痉挛加强,且可较显著。

?IV期:能作脱离协同模式的某些运动,痉挛减轻。

?V期:能脱离协同模式自由运动,痉挛轻微。

?VI期:能自由进行单个关节的运动,协调接近正常,无痉挛。

治疗技术及临床应用

?一、心理方面治疗与支持

?二、床上姿势和床上训练

–1、床上姿势(下肢屈肌姿势,伸肌姿势,良性床上姿势、上肢良性床上姿势肢)

–2、床上训练(由被动到主动借助运动、由仰卧位到侧卧位的训练、俯卧位训练、诱发足背屈运动训练)?三、坐位躯干、颈、四肢训练

–1、作为躯干平衡训练(倾斜现象、诱发平衡反应)

–2、前方倾斜和躯干向前方屈曲

–3、躯干旋转

–4、头和颈的运动

–5、肩的可动域

–6、髋屈肌群的收缩

–7、足背屈肌群的活化

?四、各部位的训练方法

–1、上肢(1-3期的训练方法,4-6期的训练方法)

–2、下肢(1-3期的训练方法,4-6期的训练方法)

–3、手

–4、躯干

Rood技术

?Rood技术的核心是对运动终板较丰富(一般为肌腹)的皮肤区域施加机械刺激或温度刺激,诱发或抑制骨骼肌运动,达到恢复肌

肉正常运动模式的目的。

?运动模式基于先天的原始反射模式,经过不断利用和感觉的反馈修正,逐步在大脑皮质水平形成和谐的运动控制。

?如果对瘫痪患者的皮肤感受器反复施加正确的刺激,就可能重建正确的运动模式。

皮肤刺激

?触觉刺激法

–快速擦刷

?采用软毛刷,以80~100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

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

–轻微触摸

?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

–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

?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

?温度刺激法

–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3~5

s,可促进肌收缩。而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

收缩的作用。

本体感觉刺激

?兴奋手法

–快速牵伸肌肉;轻叩肌肉的肌腱或肌腹;快速挤压肌腹;

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牵伸手或足内肌;抗阻

收缩;挤压关节;骨突处加压。

?抑制手法

–轻柔挤压关节;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缓慢推摩与轻微挤压背侧脊神经区;缓慢转动体位;中等温度,但不能高于

体温;肌肉持续牵伸;远端固定、近端运动。

运动控制顺序

?个体发育规律

–先屈曲后伸展、先内收后外展等。

?运动控制发育顺序

–关节重复运动等。

神经肌肉本体感觉促进技术(PNF)

?核心是通过刺激本体感觉,促进或抑制肌肉运动。

?强调对角螺旋斜线抗阻的运动模式。

基本原则:

?1、积极主动的精神自始至终贯穿于治疗过程中,要求通过患者自己能做的方法在生理和心理水平上支持自身

?2、所有治疗的首要目标是帮助患者取得最高水平的功能

?3、PNF是一种综合的方法,它要求每个治疗都是对人整体功能的指导,而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具体的问题或身体的某一部分

促进技术

1、阻力

2、扩散和强化

3、手法接触

4、体位及生体力学

5、言语(指令

)6、视觉7、牵引和挤压8、牵张9、节律10、运动模式

4种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比较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效果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效果 导语: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运用,在我们国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都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治疗疾病,不可以治疗疾病,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临床运用,在我们国家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都认为通过这样的一种方法来治疗疾病,不可以治疗疾病,也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而且这种方法,不需要吃药,就能得到有效的治疗,所以很多人特别关注,那么具体这样的一种治疗方法是怎样的?下面就来看看以下的介绍。 一、简介 以电刺激引起肌肉收缩作为一种治疗的方法,在临床上已经使用多年。最初,临床治疗与研究者皆着重于周边神经受伤后,麻痺肌肉之复健。一直到1970年代中期,神经肌肉电刺激的使用才引起广泛的注意。 神经肌肉电刺激(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ulation,NMES)是经由完整的周边神经系统传导电流,以引起肌肉收缩的一种电刺激方式。在1976年的蒙特娄奥运中,前苏联科学家Yadov M. Kots使用神经肌肉电刺激,配合主动运动训练前苏联奥运代表队。这个训练方式通常被称为苏联技术(Russian technique)。Kots指出,这个技术的运用,可增强运动员的肌力,且比单独使用运动训练,增加百分之三十到四十。这个结果引起了西方科学家的兴趣,并开始了一连串的研究。 在临床使用时,不论是针对主动或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的强度必须能有效的使关节活动达到可能的最大范围。电刺激引起之肌肉收缩最好能对抗重力,并完成完整之关节活动。但电刺激强度亦不可太强,造成不必要的反射反应。由于关节活动度的增加与治疗时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专业研究)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应用低频脉冲电流(调制型或非调制型)刺激运动神经或肌肉引起肌肉收缩,用以治疗疾病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neuromuscular electrical stimtJlation,简称NMES)。一、正常肌肉电刺激疗法 所谓正常肌肉是指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神经失用的肌肉及废用性萎缩的肌肉,应用NMES 可以锻炼和加强肌肉的力量,防治废用性肌萎缩,可以训练肌肉做功能性动作。 (一)方法原理 电刺激可以使神经纤维产生兴奋,且兴奋可传至所支配的肌肉,从而引起肌肉的收缩,有关这部分的电生理机制已在前面介绍,此处不再复述,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所兴奋的是神经而非肌肉,当肌肉失神经支配时,电刺激才会直接兴奋肌肉,为更好地理解神经与肌肉的兴奋性,有必要先了解强度/时间曲线(itensity/time curve)。 能引起神经纤维或肌肉组织兴奋的最小电刺激称为阈刺激,它包括一定的电流强度及与之对应的最短刺激时间,在阈刺激的产生中,不同的电流强度需要不同的最短刺激时间,强度与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这种关系可用强度/时间曲线表示(图6-27)。 图6-27神经与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 虽然神经及肌肉的强度/时间曲线形态相似,但位置不同,这说明引起神经兴奋的阈刺激强度低,时间短,而引起肌肉兴奋的阈刺激强度高,时间长。换言之,神经比肌肉更容易兴奋,所以,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电刺激首先兴奋神经,神经再将兴奋传至所支配的肌肉,引起肌肉收缩:对于失神经支配的肌肉,较强的电刺激直接兴奋肌肉引起收缩。 (二)物理特性 1.波形 虽然有多种波形可用于NMES,但常用的波形有两种:非对称性双向方波及对称性双向方波,它们的优点是:①可避免电极下电化学作用对皮肤的刺激;②电流强度快速升至峰值,可避免神经纤维的适应现象(见第l节)。 2.波宽 许多NMES刺激仪波宽定为0.2~0.4ms,研究表明0.3ms的波宽是最舒服的,波宽小于0.1ms,需要较强的电流强度方能引起肌肉收缩,而高强度的电流会兴奋细纤维神经,引起痛觉的传入,

康复书籍名单(推荐)

Physical Agents in Rehabilitation: From Research to Practice Michelle H. Cameron MD PT OCS Saunders 2008.05 Essentials of Physical Medicine and Rehabilitation Walter R. Frontera MD PhD、Julie K. Silver MD、Thomas D. Rizzo Jr. MD Saunders 2008.05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Physical Therapy 4th Edition Arnould-taylor, William E Nelson Thornes 1997.04 Orthopaedic Physical Therapy Donatelli PhD PT OCS, Robert A.、Wooden MS PT OCS, Michael J. Churchill Livingstone 2009.07 The Scientific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Elastic Resistance Phil Page 、Todd Ellenbecker Strength Band Training Phil Page 、Todd Ellenbecker Hip School Georg Haupt,PT Thomas Horstmann,MD Assessment and Treatment of Muscle Imbalance Phil Page 、Clare Frank 、Robert Lardner Psychiatric Rehabilitation, Second Edition Carlos W. Pratt、Kenneth J. Gill、Nora M. Barrett、Melissa M. Roberts Academic Press 2006.10 Muscle Energy Techniques: Advanced Soft Tissue Techniques Biomechanical Basis of Human Movement/3rd Edition Joseph Hamill, PhD Lippincott Williams & Wilkins 2008.02 Rehabilitation of Paralysis Due to Apoplexy(精) 潘畅 外文出版社第一版 物理医学与康复秘要 Bryan J.O'Young、Mark A.Young、Steven A.stiens、王茂斌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一.概述: 人体从婴幼儿发育至成熟,其神经功能的形成和完善,均遵循一定的神经发育规律。在临床上,将神经发育的原理和规律,运用到临床治疗的具体操作中,通过大量实践,逐步形成了一类独特的治疗方法。 1. 定义 促进技术(简称促进法)──是根据神经生理和神经发育的原理,运用各种方式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神经元,调节它们的兴奋性,用以促进和提高随意控制肌活动的能力,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促进技术包含二方面的内容即促进兴奋(易化)和促进抑制。 (1)促进兴奋──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处于阈下兴奋状态的神经元转变为兴奋状态的过程。 (2)促进抑制──通过某些方法,能够使产生兴奋冲动的神经元返回到阈下兴奋状态的过程。 2.原理 此类技术以神经生理学运动系统的相互影响,以及人体有规律的发育学程序和各种反射的发育过程来设计和选择操作方法。此类技术的演进过程大致可分为五个阶段:?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依据,主要根据兴奋的扩散与集中、相继诱导、交互抑制、兴奋阈和总和现象等有关神经肌肉的生理学原则,α运动系统和传统本体促进操作、皮肤刺激、头颈与躯干相对位置变动所引起的反射与平衡反射、中枢促进法(利用协同模式和联合反射)、运动再学习(包括应用专门仪器装置进行肌电生物反馈与增强感觉反馈等)。 (1)中枢性促进技术──以Brunnstrom为代表,它是利用机体残余的肌肉功能进行最大用力活动时所引发的泛化运动、联合反应、共同运动和其它粗大运动的作用,以促进正常运动出现的方法这个方法不是由于外周传入冲动的促进作用,而是通过相对肌力较强的肌肉随意收缩时,整个运动模式中所有运动神经元兴奋的聚集,来增强肌力较差的肌肉的力量;或通过患肢有意识的触发异常粗大的共同运动,最大限度的摹集所有运动单位地参与,使原本仅有微弱收缩的肌肉也能参与到这一模式中,从而促使肌力的恢复。 (2)外周感觉反馈性促进技术──主要包括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和其他利用皮肤深部冷刺激抑制肌肉痉挛等技术。 ①本体感受性神经肌肉促进技术是应用外周本体感受性刺激来募集更多的靶运动神经元产生兴奋性冲动,促使肌肉收缩,以增加随意收缩的力量或肌张力,亦可抑制靶运动神经元使肌肉放松,缓解肌痉挛。 ②皮肤感觉输入促进技术是以Rood等为代表,在特定皮肤区域进行刺激,获得局部促进作用的方法。 (3)神经发育技术--以Bobath技术为代表,本技术是应用神经发育的原理,以固有反射及较高中枢对运动反射调节为基础,利用正常的自动性姿势反射和平衡保护反应等来调节肌张力,诱发正确的动作,从而抑制异常运动模式,重新获得对运动的控制。 (4)运动再学习(motor relearning programe,MRP)--以神经生理、运动科学、生物力学、行为科学等理论为基础,把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运动功能的恢复视为一直再学习或再训练的过程。 二.常用的方法: 临床常用的促进技术:Rood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和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运动再学习(简称MRP)。 1. Rood技术:又称多种感觉刺激技术。本技术的最大特点是强调了有控制的感觉刺激,利用某些动作来诱发有目的的应答。 (1)机理:将运动的发育和神经生理基础结合起来。因为感觉是运动的动力。在治疗时,可用多种感觉刺激法加大患者的感觉输入,以提高受损神经元的兴奋性或促进新的通路形成,以恢复正常功能。 ①通过相应的感觉刺激可使肌张力正常化并诱发必要的动作应答。这种有控制的感觉输入用以诱发肌肉活动的反射性应答,是获得最早控制运动能力的阶段。 ②感觉运动觉的控制是建立在发育的基础上的,必须按发育的顺序由低级向高级感觉运动觉水平发展。所获得的肌肉反射性应答活动也应按照发育的规律,以争取得到脊髓以上中枢的控制。 ③实施目的性的动作。特别要强调动作要有目的性。应用有目的性的动作,作为诱发皮层下的按需要的动作模式,即按"目的"反射性地对原动肌、拮抗肌、协同肌等产生应答。 (2)方法:感觉刺激诱发应答的方法包括易化法和抑制法。 易化法--触觉刺激有两种即快速擦刷和轻推敲。常用的有快速擦刷、捏、推敲、冰刺激(短时间)、快速牵张、摇动、压缩关节等。 ①快速擦刷的方法:用刷子逆毛方向刷即将运动的肌群表皮3秒-5秒,也可在相应肌群的脊髓节段皮区进行,如刺激后30秒内无反应,可重复3-5次或更多。快速擦刷的效应是特异性的并在刺激后30秒-40秒内达最强,应抓紧这段时间训练。在脊髓后根分布区接近脊柱部位的擦刷,可以使背部深层肌张力增高,若刺激相应分布区的其他部位的皮肤,则可促使这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一、治疗作用 1.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可保持肌肉性能与质量,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2.电刺激后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肌肉收缩的泵效应可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改善营养,防止、延缓或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防止纤维化、硬化和挛缩。 3.刺激运动神经可引起较大的募集活动,激活较多肌纤维,肌肉发生收缩,增强肌力。 4.刺激平滑肌,可提高平滑肌的张力。 二、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伤病所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废用性肌萎缩、习惯性便秘、宫缩无力等。 三、禁忌症 痉挛性瘫痪、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破损处、金属异物局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其附近等。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暴露治疗部位,找出需要刺激的肌肉点。2.取两个点状电极和衬垫置于患肌肌腹的两端,一般近心端为阳极,远端电极为阴极。电极以沙袋、固定带固定之。 3.启动电源,缓慢调节电流强度以引起不过于强烈但有明显可见的肌肉收缩而无明显皮肤疼痛为度。(过强的电流会引起患者疼痛而且肌肉收缩拌僵抖、收缩先强后弱、治疗气仍有僵硬不适感。) 4.在治疗中不得陋意取下电极片,不得随意加大电流量,以免被电击。治疗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以免电极衬垫位置移动、电极脱落直接接触皮肤而发生烧伤.治疗时电极下不应有痛灼感。治疗中如出现疼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是否电极滑脱接触皮肤或电极、衬垫不平,使电流集中于一点。如未出现烧伤,应予纠正。如已出现烧伤应中断治疗,对症处理。 5.开始治疗前应向患者交待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剂量缓慢增加。治疗中应经常巡视,对有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尤其注意,防止烧伤。 6.治疗完毕时,缓慢将电流输出调整回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和衬垫。 7.治疗结束后告诉患者不要搔抓治疗部位,必要时可使用爽肤剂。 8.治疗使用过的衬垫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煮沸消毒,整平后在阴凉处晾干备用。

DNS动态神经稳定技术学习总结(中)

DNS动态神经稳定技术学习总结(中) CNS成熟对身体结构的发育有着极强的同步性1 婴儿从出生到站立的每个阶段不仅仅只是体重增加了,这一年的发育过程代表着CNS的成熟过程。CNS统控制下的正确动作可以确保婴儿完成各个阶段的发育动作时让主要参 与肌群得到正确的激活从而促进身体结构的顺利发育。正是由于CNS的成熟质量与动作模式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CNS的成熟与否也决定着身体拮抗肌的协调收缩能否在对应的时期作用于生长板,最终决定了婴儿身体机构的发育形态。因此,婴儿在每个阶段,各关节的位置都取决于稳定肌的功能。以及身体近端或远端的肌肉的协同作用来保证身体的“共轴性”。肌肉协同作用的质量对关节功能也非常重要。那么在治疗患者的程中便需要特别注意感觉的输入和输出。感觉的输入越明显,患者在训练中感觉的输出才能越明确。在那些脑瘫患儿中不难发现,异常的中枢神经控制不但会造成中枢系统动作模式的异常,也会导致解剖结构的异常。那么婴儿又是如何通过肌肉的协同作用来激活核心的呢?例如:婴儿在4~5个月的时候,胸腔和骨盆基本发育完成,这时候肌肉共同激活可以稳定脊柱。在抬头过程中深层的颈屈肌和颈伸肌之间协同激活可以确保头部上抬。在抬腿和移动骨盆的时候膈肌和盆底肌以及腹壁能够协同激活确保身体

具备足够的腹内压。在治疗的时候我们需要知道(1) 确保胸腔与骨盆的对称性(2)如何提高支撑能力(3)功能上的关节共轴性需时刻考虑(4)尽量去找中立位,越对线对位越好。(5)从静态到动态让患者自己调整身体上期的学习笔记中只写了几个测试方法,今天跟大家分享关于测试后的训练方法。 (腹壁360°扩张训练) 01如果我们在坐姿下发现患者在呼吸时腹壁没有360°都呈现扩张的趋势,那么我们可以在患者的腹壁缠上黄色的赛乐弹力带,目的就是让患者去感受正确的呼吸模式。任何时候都不应呈现胸腔、肩胛上下移动的趋势,而是要让腹壁前、后、左、右(360°)都呈现扩张的趋势。呼吸过程中腹壁也不应呈现内收的现象。 增加腹内压训练02患者仰卧位,治疗师双手先托起患者的脚,让患者吸气后再将双手移开,这个时候要尽量让患者去感受腹内压并且保持住腹内压的状态。进阶方式:1:可以让患者的双手放在腹部两侧(这是婴儿4个月的姿势)2:双手放在膝盖上(这是婴儿5个月的姿势)3:双手放在脚踝上(这是婴儿6个月的姿势)。如果患者把手放在膝盖或脚踝的过程中出现肩胛骨离开地面则训练效果不佳。要确保患者能够正确保持腹内压以后再进阶。 关注我微信号:一块小海绵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简称NMES)是应用低频脉冲电流刺激肌肉使其收缩,以恢复其运动功能的方法。NMES的临床应用已有100多年的历史,近年来在神经肌肉骨骼疾病的康复中NMES的应用显著增加。 一、物理特性 (一)波型 常见NMES的波型有两种:不对称双相方波和对称双相方波。前者有阴阳极之分,一般用阴极作主极,用于小肌肉、肌束的刺激。后者没有极性,用于大肌肉和肌群的刺激,McNeal和BaKer(1988)认为在同样的电流强度下,对称双相方波引起的肌收缩力比单相方波大20~25%。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一般用指数波(三角波)。 (二)脉冲宽度 许多袖珍NMES仪的波宽固定于0.2~0.4ms之间。而大型NMES 仪的波宽在0.05~100ms可调。对于正常神经支配的肌肉(包括上运动神经无麻痹的肌肉),Bowman等(1985)认为波宽0.3ms的电流比0.05ms或1ms的电流更舒适,不易引起疼痛。 (三)频率 NMES所用的频率常在100Hz以下。临床应用时常需要使肌肉达到完全强直收缩。对正常肌肉,频率30Hz以上。对失神经支配的肌肉,引起强直收缩所需的频率降低。频率越高,神经越易疲劳。(四)占空系数和通断比

通断比在1:1~1:1.5之间。要注意通断比和频率的共同影响:30Hz、1:3的电流与50Hz、1:7的电流所引起的肌收缩力无统计学差异。病情越严重,所需的占空系数和频率就越低。 (五)上升时间 失神经支配肌肉的NMES采用指数波,其上升时间在数十毫秒至500毫秒之间。 二、生理作用和治疗作用 (一)肌肉受刺激后的生理学变化 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人体实验证明(Salmons、Hudlicka、Erisksson 等)肌肉受电刺激收缩后,肌纤维增粗、肌肉的体积和重量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变丰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三磷酸腺苷酶(ATPase)等有氧代谢酶增多并活跃、慢肌纤维增多、并出现快肌纤维向慢肌纤维特征转变的现象。 (二)治疗作用 1982年,美国FDA正式宣布NMES用于下列三种情况是安全、有效的: 1. 治疗废用性肌肉萎缩; 2. 增加和维持关节活动度(ROM); 3. 肌肉再学习和易化作用。 此外,NMES还有生理治疗作用: 4. 减轻肌肉痉挛; 5. 促进失神经支配肌肉的恢复;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以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为理论基础, ?促进中枢性瘫痪患者神经肌肉功能的恢复, ?即促进软弱的肌肉和抑制过度兴奋的肌肉, ?恢复肌肉随意协调收缩的能力。 ?常用的有: ?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PNF技术,Rood技术,V ojta技术等等 Bobath技术 ?Bobath技术是有英国物理治疗师Betra Bobath和她的丈夫Karel Bobath共同创立,主要用于治疗偏瘫患者和脑瘫患儿。 ?特点:通过关键点的控制及其设计的反射抑制模式和肢位的恰当摆放来抑制肢体痉挛,待痉挛缓解之后,通过反射,体位平衡诱 发其平衡反应,再让患者主动的、小范围的、不引起联合反应和 异常运动模式的关节运动,然后再进行各种运动控制训练,逐步 过度到日常生活动作的训练而取得康复效果。 ?治疗原则 ?1、强调患者学习运动的感觉 ?2、强调患者学习基本姿势与基本的运动模式 ?3、按照运动发育的顺序制定训练计划 ?4、将患者作为整体进行治疗 ?常用治疗技术 ?一、反射抑制性模式: ?1、躯干抗痉挛模式 ?2、上下肢的抗痉挛模式 ?3、肩的抗痉挛模式 ?4、手的抗痉挛模式 ?5、利用反射性机制改善异常的肌张力 ?如: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非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紧张性迷路反射等等 ?二、促进正常姿势反应 ?1、翻正反应 ?2、平衡反应 ?三、床上良好体位保持和体位转换 ?四、关键点的控制

?1、中心关键点:胸骨柄中下段 ?2、近端关键点:头部、肩部、骨盆等 ?3、远端关键点:手指、足 ?五、推—拉技巧 ?1、压迫性轻推 ?2、轻微牵拉 ?六、拍打 ?七、肢体置放和控制 ?1、定位置放训练 ?2、控住训练 ?八、辅助器具 ?九、患侧肢体的负重 偏瘫患者的训练目标和治疗计划 Brunnstrom技术 ?Brunnstrom技术的核心为中枢神经兴奋扩散原理,瘫痪早期利用协同运动和反射模式作为促进手段诱发肢体的运动反应,再从异常 模式中引导正常运动成分,最终脱离异常模式,形成正常模式,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77195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一、治疗作用 1.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可保持肌肉性能与质量,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 2.电刺激后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肌肉收缩的泵效应可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改善营养,防止、延缓或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防止纤维化、硬化和挛缩。 3.刺激运动神经可引起较大的募集活动,激活较多肌纤维,肌肉发生收缩,增强肌力。 4.刺激平滑肌,可提高平滑肌的张力。 二、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伤病所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废用性肌萎缩、习惯性便秘、宫缩无力等。 三、禁忌症 痉挛性瘫痪、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破损处、金属异物局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其附近等。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暴露治疗部位,找出需要刺激的肌肉点。 2.取两个点状电极和衬垫置于患肌肌腹的两端,一般近心端为阳极,远端电极为阴极。电极以沙袋、固定带固定之。 3.启动电源,缓慢调节电流强度以引起不过于强烈但有明显可见的肌肉收缩而无明显皮肤疼痛为度。(过强的电流会引起患者疼痛而且肌肉收缩拌僵抖、收缩先强后弱、治疗气仍有僵硬不适感。) 4.在治疗中不得陋意取下电极片,不得随意加大电流量,以免被电击。治疗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以免电极衬垫位置移动、电极脱落直接接触皮肤而发生烧伤.治疗时电极下不应有痛灼感。治疗中如出现疼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是否电极滑脱接触皮肤或电极、衬垫不平,使电流集中于一点。如未出现烧伤,应予纠正。如已出现烧伤应中断治疗,对症处理。

5.开始治疗前应向患者交待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剂量缓慢增加。治疗中应经常巡视,对有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尤其注意,防止烧伤。 6.治疗完毕时,缓慢将电流输出调整回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和衬垫。 7.治疗结束后告诉患者不要搔抓治疗部位,必要时可使用爽肤剂。 8.治疗使用过的衬垫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煮沸消毒,整平后在阴凉处晾干备用。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康复方面的文献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和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的,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和一种多方面的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的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和耐力有问题的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和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和脑血管意外导致的偏瘫等。同时它的一些特殊技术对于一些因疼痛和软组织黏连导致的ROM下降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西医学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中医学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英文名称 PNF 所属科室 外科 - 发病部位 脑部 主要症状 偏瘫,言语障碍 主要病因 神经损伤,脑卒中 多发群体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是否进入医保 是 目录 1 PNF理论基础 2 PNF基本原则 pnfPNF理论基础 编辑 PNF技术是以人体发育学和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的功能活动中常见的动作模式创立的。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的整体运动而不是单一肌肉的活动,增强了关节的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的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和促进相应肌肉收缩的锻炼方法;其特征是肢体和躯干的对角线和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的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它的治疗原则是按照正常的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的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的运动模式中的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pnfPNF基本原则 编辑 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的潜能,这是PNF技术的基本原则,病人的能力和潜能成为减轻残障的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的顺序发展。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的头颈的运动发展,然后是躯干,最后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是按照近端向远端的顺序。因

神经肌肉功能定位训练法特点

神经肌肉功能定位训练法的特点 在传统的各种康复治疗技术中,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独到的地方,都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例如:感觉统合训练、Rood 疗法、PNF 技术、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以及运动再学习法等技术,关节松动技术,中国传统的康复治疗技术(针刺,推拿、点穴、按摩等)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治疗理论,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独特性。每一种方法都不能完全替代其它方法,由于治疗方法种类繁多,到底哪种方法更好,没有一个评估标准,靠的还是个人经验,各种方法的局限性,将不利于病人的康复疗效最大化,势必将影响病人的康复效果。每个康复治疗师很难把所有的技术都掌握,急需一种通用的理论能从根本上解释各种疗法的机理,来提高康复治疗技术理论的水平。对康复技术进行创新,来更好的为需要康复的病人服务,客观的评估每一种方法的有效性,迫在眉睫。 脑功能模块理论假说就能够解释每种康复治技术为什么有效,发挥的作用是做用于大脑的哪个功能模块或哪些模块,用脑功能模块理论假说可以对每种康复治疗方法有效性机理进行阐释。脑功能模块化理论假说是作者二十年前受计算编程思维启发,提出了脑功能模块化

理论假说,一边实践一边研究学习,通过学习认知神经科学、认知心理学、脑功能成像等研究成果,发现脑功能模块化理论假说的部分观点得到了科学证实。脑功模块化理论假说应用到康复治疗评估当中,是一个全新的思想,把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康复技术当中,脑功能模块理论假说的诞生用全新的思维来评估神经康复病人,选择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将推动康复治疗理论的进步,为康复治疗技术创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应用脑功能模块化理论开发出了神经肌肉功能定位训练法,认知障碍扑克牌评定法和认知障碍扑克牌训练法。脑功能模块化理论假说经过二十年的康复实践及脑科学研究的证实,已经验证了脑功能模块化理论假说部分内容的科学性。 脑功能模块理论假说解为脑科学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维方法,可以解释康复技术运动再学习法为什么有效,脑功能如何重塑,脑功能模块的重组与模块间联接的修复。神经肌肉功能定位训练法通过脑功能模块化理论假说来分析需要神经康复的病人哪方面出现了功能障碍,哪个部位出现了障碍,再具体分析这一部位哪些功能存在,哪些功能缺失,功能缺失就是相应区域的脑功能模块不能发出正确的指令引起的。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PNF法一般译为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在康复方面得文献也译为促通疗法·PNF法就是20世纪40年代由美国内科医生与神经生理学家Hermankabat医生发明得,就是以人体发育学与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与一种多方面得运动治疗方法,最初用于对各种神经肌肉瘫痪病人得治疗,被证实非常有效,后来证明它可以帮助许多因肌力、运动控制、平衡与耐力有问题得患者,如脊髓损伤、骨关节与周围神经损伤、脑外伤与脑血管意外导致得偏瘫等。同时它得一些特殊技术对于一些因疼痛与软组织黏连导致得ROM下降有很好得治疗效果。 西医学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中医学名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 英文名称 PNF 所属科室 外科- 发病部位 脑部 主要症状 偏瘫,言语障碍 主要病因 神经损伤,脑卒中 多发群体 40岁以上中老年人 传染性 无传染性 就是否进入医保 就是 目录 1 PNF理论基础 2 PNF基本原则 pnfPNF理论基础 编辑 PNF技术就是以人体发育学与神经生理学原理为基础,根据人类正常状态下日常生活得功能活动中常见得动作模式创立得。它强调多关节、多肌群参与得整体运动而不就是单一肌肉得活动,增强了关节得运动性,稳定性,控制能力以及如何完成一复合动作得技巧,同时利用了运动觉,姿势感觉等刺激增强有关神经肌肉反应与促进相应肌肉收缩得锻炼方法;其特征就是肢体与躯干得对角线与螺旋形主动、被动、抗阻力运动,并主张通过手得接触、语言口令,视觉引导来影响运动模式。它得治疗原则就是按照正常得运动发展顺序,运用适当得感觉信息刺激本体感受器,使某些特定得运动模式中得肌群发生收缩,促进功能性运动产生。 pnfPNF基本原则 编辑 1)所有个体都有尚未开发得潜能,这就是PNF技术得基本原则,病人得能力与潜能成为减轻残障得方法。 (2)正常运动发育按照从头到脚,又近到远得顺序发展。在治疗中,首先应注意得头颈得运动发展,然后就是躯干,最后就是四肢,理论上,肢体功能恢复就是按照近端向远端得顺序。因此,只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以低频脉冲电流刺激神经或肌肉以促进功能恢复的方法称为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 一、治疗作用 1.刺激失神经支配肌肉,可保持肌肉性能与质量,有利于运动功能的恢复。2.电刺激后肌肉发生节律性收缩,肌肉收缩的泵效应可增强肌肉的血液循环,减轻水肿,改善营养,防止、延缓或减轻肌肉萎缩的发生,防止纤维化、硬化和挛缩。 3.刺激运动神经可引起较大的募集活动,激活较多肌纤维,肌肉发生收缩,增强肌力。 4.刺激平滑肌,可提高平滑肌的张力。 二、适应症 下运动神经元伤病所致肌肉失神经支配、废用性肌萎缩、习惯性便秘、宫缩无力等。 三、禁忌症 痉挛性瘫痪、出血倾向、急性化脓性炎症、皮肤破损处、金属异物局部、安装有心脏起搏器及其附近等。 四、注意事项 1.患者取舒适体位,使肌肉放松,暴露治疗部位,找出需要刺激的肌肉点。2.取两个点状电极和衬垫置于患肌肌腹的两端,一般近心端为阳极,远端电极为阴极。电极以沙袋、固定带固定之。 3.启动电源,缓慢调节电流强度以引起不过于强烈但有明显可见的肌肉收缩而无明显皮肤疼痛为度。(过强的电流会引起患者疼痛而且肌肉收缩拌僵抖、收缩先强后弱、治疗气仍有僵硬不适感。) 4.在治疗中不得陋意取下电极片,不得随意加大电流量,以免被电击。治疗中患者不得任意挪动体位,以免电极衬垫位置移动、电极脱落直接接触皮肤而发生烧伤.治疗时电极下不应有痛灼感。治疗中如出现疼痛,应中止治疗,检查是否电极滑脱接触皮肤或电极、衬垫不平,使电流集中于一点。如未出现烧伤,应予纠正。如已出现烧伤应中断治疗,对症处理。 5.开始治疗前应向患者交待治疗时应有的感觉,治疗剂量缓慢增加。治疗中应经常巡视,对有局部感觉障碍、血液循环障碍的患者尤其注意,防止烧伤。 6.治疗完毕时,缓慢将电流输出调整回零位,关闭电源,取下电极和衬垫。 7.治疗结束后告诉患者不要搔抓治疗部位,必要时可使用爽肤剂。 8.治疗使用过的衬垫必须彻底冲洗干净,煮沸消毒,整平后在阴凉处晾干备用。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 technique,NFT),又称神经生理治疗技术(neurophyisological therapy)20世纪40年代开始出现的治疗脑损伤后肢体运动障碍的方法,其典型代表为Bobath技术、Brunnstrom技术、Rood技术、Kabat-Knott-Voss 技术(又称为PNF技术)。 一.皮肤感觉促进技术:即Rood技术。利用温、痛、触觉、视、听、嗅等多种感觉刺激,调整感觉通路上的兴奋性,以加强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达到神经运动功能的重组。 (一).基本理论基础: 1.利用多种感觉刺激运动的产生,正确的感觉输入是产生正确运动反应的必要条件 2.有控制的感觉输入可以反射性地诱发肌肉活动,这是获得运动控制的最早发展阶段。 3.循序渐进地由低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向高级感觉性运动控制发展。利用个体发育规律促进运动控制能力。 4.利用患者对动作有目的反应,诱导出反复的感觉运动反应,对动作的掌握是必需的,所用的各种活动不仅是有目的的反应,也是可重复的。例如,当大脑发出指令“捡起这本书”,所有与完成这一动作有关的皮质下中枢都按照一定程序协调不同的肌群。 (二).基本技术: 1.Rood技术--皮肤感觉刺激技术:

1.1皮肤感觉易化技术: 触觉刺激—快速擦刷、扣击、敲打、挤压 以80~100次/min的速度逆毛孔方向擦刷待兴奋的肌肉皮肤表面的毛发3~5 s,同时要求患者用力收缩。如果30 s后仍无反应,则重复刺激2~3次。 轻微触摸用手指轻微触摸或轻扣患者皮肤,促进肌肉收缩。 痛觉刺激—针刺、捏挤、拍打产生疼痛感 温度刺激—强冷、热刺激应用冰块擦刷或轻触皮肤3~5 s,可促进肌收缩。而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 特殊感觉刺激—快节奏、高频率、高强度声音、光线等,特殊气味。 1.2皮肤感觉抑制技术: 轻扣击、拍打、缓慢挤压局部施加深重的压力或柔和的触摸可以抑制肌肉收缩或降低肌肉张力。 轻擦刷、触摸 适宜的温度、强冷在皮肤持续给予冷刺激则起抑制肌肉收缩的作用。 慢节律、低频率、低强度的特殊感觉刺激 2.Rood技术-本体感觉刺激: 2.1兴奋手法①快速牵伸肌肉;②轻叩肌肉的肌腱或肌腹;③快速挤压肌腹;④在关节活动范围的末端施加牵伸;⑤牵伸手或足内肌;⑥抗阻收缩;⑦挤压关节。⑧骨突处加压。 2.2抑制手法①轻柔挤压关节;②持续加压肌腱附着点;③缓

三点法阻滞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肩周炎临床

·临床研究· 2012年8月第9卷第24期 中国医药导报CHINA MEDICAL HERALD 粘连性肩关节囊炎过去称之为肩周炎或冻结肩,本病是因多种原因致肩盂关节囊炎性粘连、僵硬,以肩关节周围疼痛,各方向活动受限,影像学显示关节腔变狭窄和轻度骨质疏松为其临床特点[1]。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采用三点法阻滞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euromuscular jiont facilitation ,NJF )治疗肩周炎并对其疗效进行了研究,探讨此二种方法联合应用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择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2009年12月~2011年6月就诊的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60例,对照组60例,其中,男43例,女77例,年龄40~69岁,平均50.8岁。无双侧同时患病者,除外糖尿病、肺结核、未控制的高血压病,无药物过敏史,治疗前拍摄肩关节正位X 线片除外肩关节的骨折、肿瘤和肩关节化脓性炎症。病程29d ~4年,平均6个月。1.2临床表现 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左或右肩部疼痛不能抬举患臂或后伸受限,夜晚疼痛不能入睡,需紧压患肢方可睡眠。将其严重程度分为三级,1级:搭肩试验(患肢搭对侧肩膀)正常,触 耳试验(患肢过头顶触摸对侧耳尖)尚可,患肢可后背至胸10棘突水平;2级:搭肩试验正常,触耳试验过头顶中线,患肢可后背过中线;3级:搭肩试验尚可,触耳试验不及头顶中线,患肢后背不过中线。按照此种方法分级,其中1级患者52例,2级40例,3级28例。两组患者治疗前的非治疗因素如年龄、性别、疼痛程度、病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1.3治疗方法 试验组采取三点法阻滞加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联合治疗。三点法神经阻滞具体实施方法,选取以下三点注入药物。①结节间沟点:患者取坐位,患肢轻微做旋转动作,医者可摸到喙突下外方的肱骨大、小结节的结节间沟。将针刺入结节间沟头侧,回吸无血后注入药液5~6mL 。②肩胛上神经取点:由肩峰至肩胛骨内缘在肩胛冈上缘划一横线,再划一过次横线中点的与脊柱平行线,在其外上角等分角线上距交点2.5cm 处为进针点。针与皮肤垂直方向刺入4~5cm ,有放散痛后注药5~6mL 。③腋神经取点:腋神经由C 5~6神经组成,穿过四边孔,至三角肌深面及肩关节囊下部。取肩峰的背侧下方约4cm 对着喙突方向进针4.0~4.5cm ,到达四边孔附近,回抽无血后注药8~10mL 。阻滞药液配制:2%盐酸利多卡因5mL ,复方倍他米松1mL ,维生素B 12注射液1500μg ,神经妥乐平3mL ,加注射用水6mL ,共计21mL 。注射后采 三点法阻滞联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 治疗肩周炎临床研究 牟云1王继宏2 1.河北省荣誉军人康复医院麻醉科,河北邢台054000; 2.河北省邢台市第三医院麻醉科,河北邢台 054000 [摘要]目的研究三点法阻滞结合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NJF )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肩周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试验组用三点法阻滞结合NJF 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痛点注射。结果试验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68.33%和100.00%,治疗期间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三点法阻滞下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法治疗肩周炎具有无痛、安全、治愈率高的特点。[关键词]三点法;神经传导阻滞;NJF ;肩周炎[中图分类号]R68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210(2012)08(c )-0038-02 Clinical study of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jiont facil -itation on scapulohumeral periaxthritis MOU Yun 1WANG Jihong 2 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Military Honor Rehabilitation Hospital of Hebei Province,Xingtai 054000,China; 2.De -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the Third Hospital of Xingtai City,Hebei Province,Xingtai 054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e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euromuscular jiont facilitation (NJF)to treat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Methods 120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rthritis of shoulder were randomly as -signed into two groups,the tri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each with 60patients.The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JF was used in trial group and the each point injection was given in control group.Results In the trial group,curative rate and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68.33%and 100.00%respectively,and without any adverse reaction during treatment.There exis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rapeatic effec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Conclusion The treatment of 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through three-point block combined with NJF has the significant advantage of being painless,safe,and high curative rate. [Key words]Three-point method;Never block;NJF;Scapulohumeral periarthritis [基金项目]河北省邢台市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2ZC053)。 38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神经生理疗法) 定义:将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发育学的基本知识运用运动疗法的基本操作中以治疗神经、肌肉,特别是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引起的运动功能障碍的一类治疗方法。 特点:1、目的都是改善患者的运动控制能力2、方法上都是强调感觉对运动的重要性3、重复进行对学习的必要性 所谓促进技术就是利用各种方法刺激运动通路上的各级运动神经元,调节他们的兴奋 性,以获得正确的运动输出的方法。 刺激运动通路上各级神经元调节 兴奋性获得 正确的运动输出 促进技术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促通兴奋即易化;促通抑制即抑制. 一、Brunnstrom 疗法 二、Bobath 疗法 三、 Rood 疗法 四、PNF 疗法 五、如何选择应用神经生理疗法 一、Brunnstrom 疗法 (一)治疗理论 医生指导 反复训练 患者努力 原始反射(primitive reflex ) – 出生后就具备的运动反射(正常) – 大部分的原始反射在1岁以后逐渐消失 – 脑部受损后再次出现,成为病理性反射 原始反射类型 ? 紧张性颈反射 – 颈部关节和肌肉受到牵拉 种类 – 对称性紧张性颈反射(symmetrical tonic neck reflex, STNR) ? 当颈后伸(抬头)时,两上肢伸展,两下肢屈曲 ? 颈前屈(低头)时,两上肢屈曲,两下肢伸展 ? 紧张性迷路反射(tonic labyrithine reflex) – 又称前庭反射 ? 头部在空间位置的变化所引起 – 仰卧位时伸肌张力增高,四肢容易伸展 – 俯卧位时屈肌张力增高,四肢容易屈曲 ? 共同运动(synergy) – 脑损伤常见的一种肢体异常活动表现 ? 活动患侧上肢或下肢的某一个关节时,相邻的关节甚至整个肢体都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神经系统疾病的辅助检查 腰椎穿刺和CSF检查 A、C SF产生于脑室脉络丛(侧脑室)——室间孔(Monro孔)——第三脑室— —中脑导水管——第四脑室——正中孔和侧孔——脑池和蛛网膜下腔——蛛网膜颗粒——上矢状窦,少部分CSF——脊神经根间隙吸收。 CSF总量130ml,生成速度0.3~0.5ml/Min,每日生成约500ml。 B、腰椎穿刺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并发症: 1、低颅压综合症(<60~80mmH2o以下),每日取样<10mlCSF。 2、脑疝。 3、神经根痛。 4、其它如感染,出血等。 C、腰椎穿刺时:测初压≥300mmH2o不宜放CSF。 正常颅内压:80~180mmH2o。 高颅压:>200mmH2o。 低颅压:<80mmH2o。 D、疑有椎管阻塞时行压力动力学检查——压颈和压腹试验。 压颈试验(奎肯试验orQueckenstedt Test)。 1、正常:压颈后——颅内压升高100~200mmH2o,解除后恢复初压。 2、穿刺部位以上有梗阻——压颈时压力不上升(完全梗阻),上升下降慢— —部分梗阻。 3、有颅内压升高or怀疑颅后窝肿瘤——禁压颈试验。 4、单侧压颈试验——CSF压力不上升——提示同侧静脉窦(乙状、横窦)受 阻。 E、CSF常规检查: 1、性状:弗洛因综合症——椎管梗阻——CSF的蛋白过高、黄色、离体后凝 固。 2、细胞数: a、正常0~5×106/l,单核细胞为主。 b、急性细菌性——白细胞增多,以多核细胞为主。 c、病毒性——白细胞轻度增高或中度增高,单核细胞为主。 d、亚急性or慢性感染——大量淋巴细胞or单核细胞增多。 e、寄生虫——嗜酸粒细胞增多。 3、CSF的蛋白:0.15~0.45g/l。 4、CSF的糖:2.5~4.4mmol/l(45~60mg/dl),<2.25mmol/l为异常。 5、CSF的CL:120~130mmol/l。 F、CSF的特殊检查: 1、细胞学检查: 蛛血时,吞噬细胞胞浆可见吞噬的新鲜红细胞,褪色红细胞,含铁血黄素,胆红素则提示——出血未止,复发出血。 2、免疫球蛋白: a、正常:IgG10~40mg/l,IgA1~6mg/l, IgM含量微。 b、结核性和化脓性脑膜炎时——IgG明显升高,IgA升高,结脑——Ig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